关于节约型机关建设调研汇报材料

2024-09-21

关于节约型机关建设调研汇报材料(通用9篇)

关于节约型机关建设调研汇报材料 篇1

关于节约型机关建设调研汇报材料

为了解和学习地方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在节约型机关建设中的做法和经验,财务管理司一行**,对*和*两省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以下简称管理局)及*等市级管理局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两省在节约型机关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关于节约型机关建设调研汇报材料。两省成立了由省管理局及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省级机关资源节约工作领导小组,各单位也成立了相应机构,明确1名领导负责资源节约工作。制定了《关于在省级机关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意见》、《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机关的几项具体规定》和《关于下一阶段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的初步设想》等指导性文件,对机关节水、节电、节油、建筑节能、办公用品节约作出了具体规定,明确了节约工作的内容,并将其纳入日常管理范围。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省管理局组织召开了“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机关”专题技术研讨会,邀请有关专家讲授空调系统节能、汽车技术节能、建筑节能和节水技术等方面知识。*省*市管理局从*年8月起在市级机关开展以“金点子征集”为主要内容的“作节约表率”主题活动,组织召开了节约型机关建设推进会,对评选出的“金点子”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逐步建立机关资源消耗统计制度。*省管理局印发《机关资源消耗状况统计调查表》,确定了机关资源消耗统计的项目内容,建立了各单位资源消耗情况动态信息库,为制定资源消耗定额提供基础数据。两省管理局在抓好省级机关节约工作基础上,加强调研交流工作。通过工作调研、召开座谈会,定期通报各单位资源节约活动的做法和经验,促进全省资源节约工作的开展。如*省管理局会同财政厅、经贸委制定了省级机关资源节约考核办法,通过建立巡查、定期通报和节约奖惩制度,督促各单位深入开展资源节约活动。

(二)整合资源,集中管理,降低行政成本。两省节约型机关建设坚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既做好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油、一滴水工作,又抓住机遇,突出重点,加大行政中心建设力度,逐步将政府机关统一集中到行政中心办公,加强对机关国有资产的管理,不仅有效整合了行政资源,节约了大量财政资金,也方便了群众办事。一是对办公用房进行集中统一管理。*省*市行政中心办公楼2005年投入使用,全市20多个党政机关集中办公,市管理局将腾出的办公用房统一管理,统一装修,统一调配,为14个办公用房紧张的单位做了调整,改善了办公条件。二是对集中办公区进行统一服务。*省*市将党政60多家机关集中到行政中心办公,由市管理局对行政中心会计核算、餐饮服务、会务服务、安防监控、网络管理、车辆管理、文印服务、文件交换、商务服务等进行集中管理,统一提供各项保障与服务,杜绝了单位各自为政、相互攀比、重复建设现象。据测算,仅网络控制中心一项,就节约办公用房1100多平方米,节约单位独建机房及设备资金1500万元。三是统筹安排办公用房用途。*市行政中心占地面积比集中办公单位原占地面积减少了1/2,建筑面积减少了21%,项目启动时,市财政仅提供3000万元启动资金,缺口由管理局通过将各单位上交的部分办公用房和土地上市交易或银行抵押贷款等方式取得,工作汇报《关于节约型机关建设调研汇报材料》。其他办公用房,管理局统一调配使用,如将财政局腾出的办公楼调配给原在三地办公的市社保中心、医保中心和机关事业社保中心集中使用,既方便了群众办事,又提高了利用效率,缩小了机关内部办公条件差距,推动了节约型机关建设。

(三)压缩机构,转换机制,探索节约型机关建设的有效模式。两省以财务管理、物业管理、公车管理等对机关节约工作影响较大工作为重点,从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上进行改革,积极探索节约型机关建设的有效模式。一是财务管理统一化。*市管理局取消有关单位自设的财务室,成立会计核算服务中心,以14名工作人员承担了37家单位原来40多人(按规定应配70多人)的工作量,不仅节约办公用房800多平方米,还节约了各单位单独配置财务办公设备的经费支出和大量人工成本。二是物业管理社会化。*市管理局以行政中心落成为契机,通过公开招标,引入上海一家物业管理公司接管行政中心物业,不仅改善了机关办公环境,而且减少了人员与经费投入。从测算结果看,行政中心年运行费用约404万余元,比预算下降40%多,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三是公车使用定量化。*市对市级公务用车采取“定点加油、定点维修、定点洗车”等措施,降低了公务用车成本。市级机关公务车辆实行定点维修后,每年节约财政经费150余万元。同时,明确规定市级机关增车调配的新增驾驶员不再列入行政附属编制,实行一年一聘代理制,工资福利支出下降了45%。南通市管理局对市级机关公务用车购置、更新实行编制与经费两方面控制,重点加强车辆编制控制与使用管理,严格编制审核,控制汽车排量、降低行车油耗。2005年,他们开展了公务用车“节油王评比”活动,根据公务用车车型和排气量,核定单位油耗定额,实行车辆定点、定号、定卡加油,逐月对驾驶员所驾车辆油耗进行统计,评出各种车型的“节油王”,增强了驾驶员的节约意识,取得了积极成效。

二、两省节约型机关建设中反映的问题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资源节约活动,机关干部的大局意识、成本意识和节约意识有所加强,节约氛围正在形成,节约成效逐步显现,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工作机制不健全。由于缺乏约束激励机制,机关资源消耗标准不统一,能耗统计报告制度不健全,节约考核奖惩办法不完备,致使机关资源节约管理缺乏科学的制度保障,节约工作总体上处于粗放状态。如南京市管理局为了统计今年第二季度市级机关资源消耗数据,先后5次发出书面催报通知,电话催报更是不计其数,最后在100多个单位中只有70多个单位报送了相关数据。

(二)管理体制不顺畅。有关部门对建设节约型机关的管理主体认识不一,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走过场、简单对付的情况。具体工作中存在重低值易耗节约、轻资产有效利用的倾向。特别对国有资产的节约和管理,由于体制的原因,难以到位,影响了节约型机关建设的深入开展。

(三)节约行动不主动。机关干部对建设节约型机关认识虽有提高,但日常工作中还没有养成主动节约的习惯。*市管理局在市党政机关干部中就“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降低行政成本”问题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在400多名被调查者中,76%的调查对象认为机关公务人员节约公共资源行动不积极,花公家钱,办公家事,不计运行成本,甚至有11%的人担心太节约会给人以“吝啬”的印象。

三、两省关于节约型机关建设的建议

为深入持久地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防止节约工作流于形式,确保节约资源工作的长期、有效开展,切实降低机关运行成本。两地管理局就进一步推进制度建设、强化保障措施、健全长效机制等工作提出了建议。

(一)制定好节约型机关建设的中长期规划,明确长期性和阶段性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各部门考核内容。

(二)做实各项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基础数据统计报告制度,在此基础上逐步测定机关资源消耗定额,制定开支标准,从源头上节流。

(三)加强监督检查和考核。制定奖惩办法,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加大日常督查力度,定期对资源节约工作进行绩效评估,把节约工作的成效与部门领导政绩挂钩,列入年终述职和考评范围。

(四)加强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的联系,沟通信息,相互借鉴,共同促进建设节约型机关活动的开展,特别希望国管局经常组织一些工作研讨和经验交流活动,加大对地方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力度。

(五)加快节约工作立法进程。用法律法规约束和规范节约型机关建设,确保这项工作具有稳定的法律基础和制度保障

关于节约型机关建设调研汇报材料 篇2

随着中心城区的不断扩张和一批市重点工程项目的相继建成,**镇已全面融入城市发展框架,成为老城区连接市经济开发区的中心腹地,成为中心城区西片区投资开发的热土。从2003年**大道一期拓宽改造以来、**大道沿线各村分别承担着大量的征地、拆迁和安置任务。截止目前,**大道沿线的**、**、**、**、**五个村已被征用土地4342.5亩,涉及农户1338户,征用后人均耕地不足0.3亩的有1100余户、约3500多人(其中绝地户数901户)。为逐步解决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一些共性问题,确保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保值增值,为失地村(居)经济发展提供平台,为失地农民再就业创造条件,近年来我镇**、**两个村一直在积极争取享受预留用地政策,虽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但是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当前面临的发展形势,力争该项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能有实质性突破并分步实施。现结合**大道沿线五个村的不同情况,建议以三种类型结合实际分头推进,具体如下:

类型

一、商业公建。

2006年以来,两村在**大道三期拓宽改造、**大道延伸段、**大道、**大桥等市重点工程建设,尤其在为开发区的加快发展上,做了大量的征地拆迁服务工作,目前两村符合享受预留用地政策条件且最具备条件实施。

在已建的**大道三期拆迁安置区和开发区安置区内原规划布局商业公建部分近70亩(后被**大道建设使用了一部分),近两年镇村两级在区政府的支持下,多次到市规划、国土等部门进行沟通,并行文上报市政府,市政府有关领导要求市规划、国土部门拿出方案上报研定,但至今尚无实质性进展。建议:请求区委、区政府继续关注支持,协调市规划部门拿出商业公建部分具体的规划方案,协调市国土部门拿出享受预留用地政策的建议和供地方案,一并报市政府上会批准。

类型

二、盘活利用型。

**社区和**村属于我镇被征地最早的村(居),截止目前两村(居)**大道两侧已基本绝地,除**村**大道南侧河滩片少量土地未征用外,其他地块几乎全部落实项目。两个村(居)利用2006年我区“村部建设年”的政策契机,先后建设了新的村部大楼,通过物业出租等方式给村集体带来一定的收益。鉴于两村所处的区位和目前剩余土地情况,建议:

1、少量已征未供土地能否争取预留用地政策,如**新村(一期)周边还有少量空闲地(约5亩),目前土地归属市城投公司;**村在已实施的项目之间还有部分边角地(面积约5亩);

2、在两村范围内正在规划即将建设的项目尤其是房地产项目中,能否考虑规划给予一定面积的社区管理用房。就如目前**项目规划布局中已建成800平方米的社区管理用房,按规定归属当地政府,建议划拨给**村,将成为增加村集体收入的又一途径。

类型

三、村庄整理。

关于节约型机关建设调研汇报材料 篇3

学校的基本情况:

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合格学校,学校地处县城北大门,门临207国道,学校现有14个教学班,在岗教师44名,在校学生600余人,在校寄宿生170余人。留守学生163 人。多年来,我校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育人为先、严谨治学”的工作原则,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成效,学校也多次被评为各类先进教育单位。

回顾多年来我们在推进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学校“育人”这项系统工程。在“以人为本,育人为先”的教育教学中,各项工作都深受上级和社会的好评。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注重安全工作,时刻不忘安全警钟。

1、为确保学校师生安全,学校每学年都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负第一责任人,由政工副校长具体主抓安全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学校每学年都健全了安全工作机制。制定了安全工作计划,完善了安全制度和各类应急预案,设立了安全台账,如:学生乘车台账、疫情防控台账、食堂食品安全台账、商店进货台账等。

3、聘请专职保安加强了校内联防安全。学校每月对保安工作进行考核,要求他严格履行门卫制度,禁止校外闲杂人员及车辆进入校园,有效控制在校学生私自外出校园,24小时在校巡逻,并建好安

全台账。学校还成立了护校队,及时预防了校内治安事故的发生。

4、学校各职能部门,加强了安全教育力度。政教处与各班级利用升旗、班会、集会、各种教育讲座、宣传栏、警示语等校园班级文化加强了安全教育,提高了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5、安全工作小组加强了校内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排查内容涉及公共设施(教室、寝室、食堂、商店等)、饮水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疫情防控、学生乘车安全等。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如:教室护栏的增高改建、教寝室灭火器的增添、校内电线老化的更换等。安全隐患的定期排查,从根本上杜绝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强化关协工作,关爱下一代。

1、建立关协组织,构建工作网络

遵照市、县关工委的工作部署,我校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蒋崇连为组长,副校长郭明田,原工会主席袁楚平为副组长的关协领导小组,并聘请了几位德高望重的退休教师和镇司法所长兼法制副校长为委员。关协的成立,为我校关协工作的落实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建立健全了关协的工作制度,做到了有章可依

为保证关协工作正常开展,关协制定了《关协工作计划》、《关心工作制度》、《助残帮困保学措施》、《财务管理制度》等。使各项工作能够规范有序地开展。

3、加强学习、明确目标、大力宣传,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几年来,我们参加了县关工委召开的各种会议,认真学习了上级

关工委有关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文件和领导讲话精神。通过学习,更加明确了关协工作的方向与目标,进一步理清了新形势下关协工作的思路,加强了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关协通过学校的专栏、橱窗和校讯通网络,大力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提高了全体师生和社会各方面自觉保护青少年的法制意识。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关心青少年的安全与成长

1、学校每期都要组织开展一系列以“思想道德建设”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向青少年灌输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主线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每次活动都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接受了教育。

2、学校还拓宽教育平台,每年都邀请法制副校长和校外德育辅导员为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讲座。去年上期,政教处邀请法制副校长胡宗彪同志来校开展了法制教育专题讲座。还邀请了镇派出所所长唐增同志来校进行了以“未成年人如何加强自我保护”为主题的专题讲座。下期,关协按照工作计划,还邀请了县交通警察大队的蒋政委来校宣讲《道路安全法》,同时,还邀请了农电管理所的同志来校进行了《安全用电常识》专题讲座。去年下期,学校还邀请镇司法所刘所长来校对学生进行了禁毒知识和如何加强公共安全的讲座。这些专题教育讲座,受到了师生们的热烈欢迎,也增强了青少年知法、学法、懂法、用法的意识,提高了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

3、充分利用校园班级文化,净化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操。如今,一走进我校校园,就能看到一些永久性的宣传标语,如“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加强安全意识,遵守交通规则 ”等。墙上张帖了“安全用电常识”、“地震逃生自救”、“道路交通安全”等宣传图画。诚信教育宣传栏图文并茂,校园黑板报每学期都有两期专题内容。班级文化丰富多彩,引领学生爱校尊师、勤学守纪、健康快乐成长。

4、开展了生命教育演练活动。

“5.12”汶川大地震后,我校关协以汶川大地震为生命教材,先后组织开展了“地震逃生”、“火灾逃生自救”等摸拟演练活动,加强了未成年人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应急逃生自救能力。

四、关爱留守学生,帮困保学,构建和谐校园。

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问题已是当今社会的普遍问题。经调查统计造册,我校现有留守儿童163名,他们父母都不在家,学习和生活都不能得到较好的照顾。为此,学校特别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为关爱好留守儿童,学校付出了许多心血:一是争取县教育局关心,修建了一栋1000平方米的学生宿舍楼,改善了寄宿学生寄宿条件;二是动员较远的留守儿童住校寄宿,并给予了贫困学生的生活补贴;三是将各班的留守儿童由班主任负责跟踪管理:定时谈心,不时家访;五是学校开通“家校通”和“亲人电话”,将每个学生的在校信息及时发送给家长,同时让每个留守学生每周都和远方的父母通上一次电话,让留守学生时时能感受到亲人的温暖。六是对个别特别困难的或是问题学生确定教师结对帮助,使他们树立向

上的信心。

四年级学生蒋鑫,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由60多岁的外婆照顾其生活。但他因迷恋上网,有时逃学甚至在网吧里睡了一天不回家。班主任了解情况后,耐心地做其思想工作,想办法帮他戒掉网瘾,且耐心地帮他补习功课。为了防止他晚上又上网吧,陈民智老师动员他在校寄宿。但当时,学校正在改建危房,住宿条件有限。陈民智老师在自己的房里摆了一张床,每天晚上和他睡在一起,跟他聊天、谈心、辅导,使他感到父母般关爱。经过一年的努力,陈鑫终于戒掉了网瘾,学习进步了,人也活泼开朗了。这样的例子在我校数不胜数。

学校工作的核心是爱与责任,我校学生多为农村孩子,许多学生家庭贫困,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为了确定帮困对象,学校关协组织班主任对全校600余名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了一次摸底,对困难学生进行登记造册,建立档案。我校现有孤儿6名,父亡或母亡的特困学生十多名,此外,还有因病或遭灾致贫的困难学生40多名。如何让这些困难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业,并为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关协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1)、是加强了学校与贫困家庭的联系。帮助这些弱势群体树立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搭建起友谊的桥梁。

(2)、是多方筹措资金,帮助贫困生解决实际困难。

首先,关协动员全校教职工积极参与助学帮困,在校内开展“大手拉小手”结对帮困活动,对身边的学生给予关心照顾,并在此基础上,每期开展一次“爱心捐款助学”活动;其次是发动社会有识之士

参与捐资助学。

校长兼关协会长蒋崇连同志热心帮困助学工作。为了筹集助学资金,他多次向他的同学、亲友求助,动员他们参与爱心助学活动,他甚至向他远在深圳工作的同学蒋偶林写信求援。蒋偶林同志为他的精神所感动,尽管他并不富裕,但毅然决定每年向五里牌关协捐款1.5万元用于帮困助学。如今很多有识之士在蒋校长的感召下都加入到助学行动中来。近年来,学校共募集助学资金6万多元,解决贫困学生100余人次。这样有力地保障了特困生的入学。如:学生唐国皇是学校出名的特困生,父母疯癫,关协了解情况后,不仅让唐国皇同学按时入了学,每年还给他400元生活补助,县关工委、市关工委还对口帮助解决资金每期200元。学生胡尚上父亲早亡,母亲是名瞎子,家徒四壁,一贫如洗,是关协的关心与帮助,胡尚上吃住在校全部免费。如今他们已经小学毕业了,顺利地进入到中学,生活都很愉快。

五、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净化营造学生乐园。

为了让下一代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还联合教育、卫生、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了整治,学校附近现已无一处网吧和营业性游戏场所。学校已成为充满爱心和快乐的学生乐园。

红烛照亮人间路,桃李绽放天下春。多年来在上级的领导下,我们的不懈努力,换来了一定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深知:教书育人的工作核心是:爱与责任、无私与奉献。新的一年,我们将在上级的关心与指导下,将更夯实地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多办事、办实事,努力创造一个和谐、文明、健康的校园,为推动农村教育的稳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关于节约型机关建设调研汇报材料 篇4

一、基层医改工作取得的成绩

自20**年9月1日实行基层医改工作以来,由于医疗报销的比例提高和医疗费用的降低,这“一升一降”使老百姓得到了明显实惠,老百姓对药品零差率、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医改总体评价非常满意,这也是医改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1、药品的零差率销售

我县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按时启动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22个乡镇卫生院全部实施了药品零差率销售,药品销售价格降幅达40%,次均门诊费用同比下降约20%。

2、稳步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我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稳步开展,为少年儿童查漏补种,免费接种一类疫苗;为农村育龄妇女补服叶酸,为生育妇女发放住院分娩补助;把糖尿病,高血压,重度精神病和65岁以上老年人纳入慢性病管理,居民健康体检率达到65%。

3、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大幅提升

为了让老百姓了解新农合,我县加大了宣传力度,积极动员农民参加这一惠民措施,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参保率也明显上升。

二、基层医改后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基层医疗卫专业生人才的缺乏 由于农村条件差,工资待遇低,不少村医年龄偏大,知识老化,技能偏低,而医学专业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又大多不原意到农村工作,因而导致了专业人才的缺乏。

2、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薄弱

村卫生室基础设施还较差,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同时由于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基层医疗机构基本上没有资金来购置或更新医疗设备。

3、基层医护积极性亟待提高

由于实行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取消药品加减,造成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业务收入明显减少,尤其是村医的收入与以前相比差距太大,有的下降50%,甚至更多,因此,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4、村卫生室规范化还有待加强

不能定期对乡村医生开展医疗卫生业务知识和医疗技能以及职业道德和卫生、药品等相关知识的教育培训,很难帮助农村医疗卫生人员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且在福利待遇,养老保险等方面不能及时给予倾斜,难以使他们安心工作。

5、基层医疗机构公益性的问题(1)药品问题

医改后基层常用药现在不准采购,如:风油精、清凉油、达克宁、三九皮炎平、三九感冒灵等等。造成卫生院功能在萎缩,让老百姓跑路,造成隐形费用上升,应该扩大药品招标,让老百姓感受政府医改的好处。

(2)竞聘人员工龄认定问题

竞聘人员上岗工龄认定,应该从进入卫生院工作时间开始认定,不能从医改后才开始认定工龄。(3)工资待遇问题

基层卫生人员工资待遇偏低,现在物价持续上涨,现有的工资待遇不能与现在生活水平相适应。(4)医德行风问题

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品质和医疗作风不仅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同时也关系到医疗行业的发展,必须不断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5)社会效益问题

我县实施基本卫生服务项目的社会效益正在逐步显现,居民健康体检率达到65%,糖尿病,高血压,重度精神病和65岁以上老年人纳入慢性病管理,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最终目的是改善和提高居民健康状况,所以医疗机构的所有人员待都要参与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大力宣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意义,提高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知晓率可信度,不断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水平。

三、基层医改后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医疗卫生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2、希望政府还要继续加大投资基础设施建设。

3、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福利待遇,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4、定期对乡村医生开展医疗专业技术,业务知识等相关的培训,使他们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自身素质。

一、基本概况:

将乐邮政局现有职工141人,其中在岗a类用工32人,b类用工26人,劳务工83人。全局设一部一室、六个专业公司、城区设二个邮政营业服务网点、三个邮储网点,全县设九个区乡邮政支局和两个区乡代办所,邮政服务网点遍布全县,担负着XX县17万城乡人民群众的邮政通信任务和金融服务。今年邮政业务收入的目标为1800万元,邮储余额5个多亿,收支差500万。截止8月份共完成业务收入1233万元,占年计划的69.2%,增幅为21.3%,收支差完成344万元,完成年计划的68.8%。

关于节约型机关建设调研汇报材料 篇5

—迎接自治区党委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调研组赴我镇调研的汇报材料

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和各类组织的领导核心,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始终是各级党委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哈尔莫敦镇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开拓创新的工作思路,争创一流的工作标准,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坚持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紧紧围绕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的大局,以创建“五个好”乡镇党委、村党支部、学校党组织和群众满意站所为目标,进一步推动了全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基本情况

哈尔莫敦镇位于和静县城以西,距县城直线距离30公里。全镇总面积373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有7.4万亩,总人口20763人,居住着汉、维、蒙、回、哈等13个民族。全镇下辖7个行政村,27个党(总)支部,共有党员499名,其中:少数民族256名,农牧民党员299名,妇女党员101名,35岁以党员111名。2004年,全镇牲畜存栏达到17万头(只),国内生产总值15882.81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38.96元,较上年增加383.96元。

二、突出重点,多措并举,切实加强村级班子建设。

我们紧紧围绕“抓班子、带队伍、强素质、创一流”的工作思路,落实“两个优化”(即优化班子结构、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强化“两项创新”(即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干部考核方式),在精减村组干部,规范议事程序,坚持分类指导的同时,我们以增强服务意识,塑造高效务实型干部形象为重点,强化干部培训教育,创新干部考核方式,对转变工作作风,塑造干部服务形象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一是抓培训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围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筹备活动及“两个条例”教育活动的开展,在精心组织村干部按时参加县上组织的培训活动的同时,我们利用镇党校举办培训班,坚持每周1次的干部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还加强了镇、村干部的“双语”学习力度,加强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了基层干部为农服务的素质。

二是抓责任管理,创新考核机制。落实领导干部包村工作,干部工作考核制,与各村签订经济工作责任状等各项责任状,加大基层干部抓工作、促落实的力度。

三是抓为农服务,促进作风转变。我们把为群众服务作为转变干部作风的切入点来抓,深入思考“税费改革后,干部如何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做好工作”的问题,在广大镇、村干部中形成共识,突出表现在“三个转变”,即由经验型干部向知识型干部转变,由守旧型干部向创新型干部转变,由行政命令型干部向为农服务型干部转变。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实,在群众中树立起了干部高效务实的良好形象。

四是认真做好第六届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在换届选举工作中,我镇始终从全局和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把此次选举工作作为一次对自身驾驭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实际检验,正确把握这次选举工作的各个步骤,在选举委员会产生、选民登记、张贴公告等每个环节进行严密细致的督察指导,确保了换届选举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健康顺利进行。真正把思想素质高、群众威信高、致富能力强、带头致富能力强和“双高双强”人员选进村委会班子。

二、创新思路,强化措施,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

关于节约型机关建设调研汇报材料 篇6

讨论情况的汇报

根据省人大《江苏省审计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立法调研提纲的要求,我代表市审计局归纳汇报三方面的内容。

一、我市审计工作开展的主要情况

我市审计机关在地方党委、人大、政府和省审计厅的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下,积极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三年来,全市共审计****个单位,查处违纪违规金额****万元,审计处理后上交财政****万元,移送纪检监察、司法机关经济案件****件,移送其他部门处理事项****件。在维护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以促进公共财政体系建设为目标,努力深化财政审计。我们坚持“揭露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提高绩效”的财政审计思路,构建大财政审计格局,扩大财政审计范畴,深化财政审计内容。审计中,一是突出对预算执行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监督和评价,加强对预算编制、管理、执行及结果的全过程审计,重点揭露和反映预算管理不规范、预算约束力不强、非税

重点审计内容,全面深化建设项目的审计。三是努力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为强化建设项目管理,进一步促进规范建筑市场,近三年来,我局每年向市政府专题报告建设项目审计情况,梳理投资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着重从体制、机制、制度上提出完善意见,提交的报告、信息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做出批示,要求采取措施切实整改。市人大在对审计工作报告作出的决议中也明确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年市政府办公室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意见》,明确规定实行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全面覆盖,并规定以审计结果为依据用经济手段惩罚施工企业高估冒算行为和监理、造价咨询等中介机构不负责的行为,其效果己逐步显现,我局****年工程决算、结算审计核减率比****年下降了0.45个百分点。今年初市政府又出台了《****市市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项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制度体系,为保证工程质量,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提供了制度保证。

(三)以创新的精神,探索征地拆迁预算审计。过去我局把征地拆迁资金作为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计的一项内容,是事后审计,由于征地拆迁情况比较特别,建筑物、机器设备等拆除完实物形态就不存在了,事后审计难以发现问题,即使发现了问题,征地拆迁补偿到位了,也难以纠正和挽回损失。从2009年开始我局根据市政府的要求探索拆迁预算审计,把房屋的确权,房屋及附作物的评估价值、拆迁政策的执行作为重点内容,把实地核查作

处违法违规问题,促进落实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和耕地保护政策,三年来全市追缴入库的土地出让金****万元。区域环境保护审计方面****市审计局进行了尝试,对****进行审计调查,调查结果引起地方领导的高度重视,对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五)以强化内部管理为抓手,建设依法行政、高效廉洁的审计队伍。坚持不懈的组织全市审计人员学习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学习与审计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组织开展学法用法研讨活动,促进形成依法审计的浓烈氛围;深化全市审计机关综合考核,推进争先创优活动,创建作风建设先进单位和文明单位;坚守审计质量生命线,实行审计项目审理制度和重大审计项目审计方案、审计报告的集体审定制度,每年开展审计质量检查、优秀审计项目评比活动,促进不断提高审计质量;制定了审计信息主动公开制度、审计执法责任和过错追究制度,行使行政处理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等内部管理制度并在网上公开,实行了重要审计事项审计结果的公开,每年分别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行风监督员座谈会,听取对审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外部监督审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职行为提供条件;坚持把廉政建设和审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深入贯彻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认真执行各项廉政规定和“八不准”审计纪律。由此,增强了审计机关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形象。

二、对《条例(草案)》的认识

《条例(草案)》在征求意见过程中,我局组织广大审计人

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效果的重要手段,是审计工作的重要方面,实际工作中不少审计机关习惯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比较多的关注真实性、合法性。我省审计机关近两年逐步开展绩效审计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也积累了经验。《条例(草案)》第七条将绩效审计法定化,第十六条第五款明确建设项目绩效情况是建设项目审计的主要内容。这些规定是适时的、必要的,必将推动审计机关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突破所有制概念,把与社会公众利益有重大影响的组织和项目明确纳入审计范围。农村信用社、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供销合作社等公益性单位及公益性项目。这些单位虽然有的不是国有或国有控股单位,有的项目投资也不是财政性资金或国有资金,但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面向社会公众,或者其资产涉及社会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其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及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地方经济的发展。江苏村级经济总体上比较发达,经济总量较大,与农民的利益密切相关,而目前对这些资金没有专门的监督。事实上农村信用社、村级经济组织、供销合作社等过去都发生过一些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引发社会矛盾,群众上访,不少地方审计机关根据地方政府要求进行审计,促进化解矛盾。与其出现问题后审计,不如纳入正常的审计监督范围。《条例(草案)》第二十四条的规定是积极的稳妥的,体现了关注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和防范风险、维护地方经济安全,也体现了

人员创新,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和防范审计风险。

三、进一步修改《条例(草案)》的建议

《条例(草案)》在书面征求意见过程,我局已将相关修改建议上报省审计厅,现补充二点不成熟的修改建议,供参考。

建议《条例》强化审计整改工作。温总理指出“审计工作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通过审计,发现问题,纠正错误,改进工作,特别是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建设,提高政府部门依法行政水平和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实现审计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求被审计单位和相关方面根据审计意见进行整改。审计法对执行审计决定有强制性要求,而对落实审计移送处理事项和落实审计报告、专项审计调查报告的整改意见不够明确。《条例(草案)》第三十七条也仅要求审计机关对审计整改工作应当进行督促和检查,这是不够的。最近,省政府转发了省审计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意见》,《意见》要求构建包括审计整改报告机制、协作机制、督查机制、责任追究机制等审计整改的长效机制,对各部门单位落实整改审计查出的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建议《条例》吸收《意见》中的有关精神,进一步明确被审计单位和相关方面根据审计意见进行整改的责任和促进审计整改的要求。

关于节约型机关建设调研汇报材料 篇7

为了更好地落实市委2010年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精神,协助完成XX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重点落实摸清我区技能人才发展现状和到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分析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我区在技能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促进全区技能人才队伍规模和质量快速提升,打造岳麓在湖南重要核心功能区建设和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人才新优势,现就开展全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状况调研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XX区各级工会在区委、区政府和市总的领导下为大力培养“四有”职工队伍,作了大量工作。近----------------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年来,我区有近30万人次职工和农民工,投入“建设大河西、打造先导区、再造新长沙”的主题讲演、征文、知识竞赛、大培训、大比武、大练兵活动。80%的职工学历、技术水平上了台阶。10多万人次掌握了新技术、新知识。培训出1千多名服务标兵、能手和职业道德先进。20万人次职工参加节能降耗、增收节支、全面提高质量为重点的各类赛事,涌现出1千多名创新能手、标兵、先进集体和单位。

二、XX区总工会在企业技能人才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

一是充分发挥职工大学校的作用,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激励更多职工投身创建学习型组织、单位,争做知识型技能型职工活动中。

培养人才的最重要过程就是不断加强学习。区总工会把抓学习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提倡学习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硬件与软----------------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件要相结合,形式与内容相结合,在各企业中广泛开展好“职工书屋”、“全民阅读” 读书活动,大力倡导读书学习之风。近年来,区总工会在基层企业中着重介绍和推荐了以下书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读本》、《国情备忘录》、《苦难辉煌》等经典书籍,引导和加快职工队伍的知识化进程。各级工会注重发挥好工会大学校的作用,如咸嘉湖街道工会联合会高度重视职工教育培训的阵地设施建设工作,指导每个社区都建设了600平方米以上的高标准办公用房,并都设有面积100平方米以上的远程教育站点,各村社区还高标准配置了职工书屋,购置和募集了2万余册纸质图书资料和5万册电子图书,还配齐16台电脑及dvd、投影仪、无线话筒、数码相机、扩音器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为广大职工群众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西城实业集团始终坚持依靠企业文化的培养来提升员工素质,他们提倡“培训就是最好的福利”,从董事长到普通员工,每个人都把学习----------------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当作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每周三、五下午集团工会都请来国防科技大学和湖南大学的教授给员工上“计算机运用”、“企业管理”“法律培训”等等一些专业知识课程,在全体职工中积极开展“每天一小时、每月一本书”的读书、学习交流活动,一批年青人通过学习成为了企业的业务骨干,为企业进军高科技领域提供了不竭的动力。西城集团多年被评为“湖南省十佳学习型组织”。

二是建立奖惩机制,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表彰和总结,在全区范围内营造一股赶、学、比、帮、超的氛围,激励职工努力学习,攀登业务文化科技高峰,成为推进各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尖子和骨干。全区各企业都制定了一套完整实用的奖惩机制,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上进行了科学的规范。区总工会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对全区各行各业中涌现出来的技术尖子、技术能手、创新标兵进行大张旗鼓地表彰,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进行广泛宣传,号召----------------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全区职工群众掀起学先进、赶先进的热潮。在今年召开的五一劳模表彰大会上,区总工会对获得“工人先锋号”、“先进基层工会”、“优秀工会干部”等89个先进集体,143名先进个人进行了隆重表彰;编印《岳麓劳模风采》一书,并号召全区职工群众尊重劳模、学习劳模,进一步激发和带动了广大职工争先创优的工作热情。XX区总工会还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新闻媒体和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技能人才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着力宣传技能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政策措施,宣传各行业的技术能手和技术标兵事迹,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技能人才,争当技术标兵的良好氛围,使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同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一样受到社会的广泛尊重。这些措施的推进,无疑成为我区发现、挖掘、培养人才队伍的一大法宝。

三是提供多种就业渠道,为挖掘、培养人才提供广阔舞台。2009年,区总工会与区劳动局、区滨江新城指挥部共----------------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同组织了两场针对拆迁失地农民的专场招聘会,约有2000多名求职人员参加,共有626人与用人单位达成了求职意向,有200余人登记报名参加各类培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今年,XX区总工会又积极筹备,精心组织,先后联合区建设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开展了“建安系统职工砖砌比赛”、“促进就业,构建和谐”现场招聘会等系列活动,在为发现、培养人才搭建了广阔的舞台。比如桔子洲景区工会就把开展职工岗位练兵作为提高职工技能的有效途径,开展得有声有色,他们单位的周红兵同志在第六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上获“现代自由式插花”铜奖;龚延春同志在第六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插花选拔赛中获银奖。

四是充分发挥职工的集体主义精神,大力开展“一帮一”、“结对子”、“师带徒”等活动,让一大批技术尖子和骨干带动更多职工,特别是青工提高自身技术技能水平,在各单位技术攻关、项目----------------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攻坚等重大工作中发挥作用。面对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局面、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压力、面对新型技术层出不穷等各种挑战,XX区各级工会组织、班组通过建立创新机制、开展“高师带徒”等途径不断深化技术创新活动,打造了高技能人才,为企业走出困境、降本增效创造了有利“先机”。近年来,XX区总工会通过广泛开展“名师带高徒”活动,吸引了30余家企业的万名职工参与,受到了企业广大职工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响应。目前,有很多企业出现了拜师求教找工会,技术咨询找工会,职工技术晋级找工会的可喜局面,为加速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全面提升职工队伍技术素质,努力发挥工会培养人才的大学校作用,为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做出了贡献。我区继湘美食的罗继湘,从1985年至2010年,共带徒弟三万余人;我区新沙锅炉厂的周西庆等工程师带出了一批技艺精湛的徒弟,在当地享有盛名。

----------------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

五是坚持履行工会依法维权的职能,从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关心、爱护高技能人才,并为他们开展发明创造、岗位奉献创造良好的条件。区总工会为职工群众排难解忧,解决具体困难,使他们真正能人尽其才,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2009年区总工会开展各类培训25场,参加人员1500人,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提高了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意识。今年,我区又推选了10名干部参加市总组织的工会主席培训,加强巩固工会组织力量,不断培养一支专兼结合的工会干部队伍。

三、XX区总工会在工会人才建设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人才的分布上不够均匀,很多基层工会不仅缺资金、缺平台,而且人才严重不足;

二是人才的结构上亟待优化,企业工作需要的专家型人才缺乏,业务不对口的情况还比较突出,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

----------------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

三是除自身的局限性外,人才工作的机制还不够科学完善,培训的形式、内容、方法还比较死板,“公平、公正、公开、竞争和择优”的原则还有很多的限制条件,人才的使用上,手段还比较单一。

四、为了有效地推进企业技能人才工作,XX区总工会建议:

1、整合资源,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充分利用高等职业院校及大型骨干企业的资源优势,调动院校、企业及政府的积极性,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趋势,整合优质资源,统筹规划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2、充分发挥企业培训主体的重要作用,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开展技能提升和岗位培训,积极推广名师带徒措施,指导企业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的实施,积极推进岗位成才工程,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名师工作操作站,促进岗位成才。同时,动员全社会各类资源参与,选择实习设备先进、师资力量雄厚、----------------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办学成果显著的职业院校,加快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

3.加大经费的投入。一是加大培训经费的投入,重视对工会干部学校、培训机构的建设和发展;二是加大工作经费的投入,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的调研及交流,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培训等;三是加大优秀人才的奖励力度,对工作成效显著,会员和职工群众认可度高的优秀人才,应给予重奖。积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大力组织开展企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不断提高竞赛的技术含量和技能水平。大力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职业技能竞赛、练兵比武及技术攻关、拜师学艺、观摩研讨、科技交流等活动,不断发现和选拔不同行业和职业领域具有高超技能的人才,同时做好优秀高技能人才的评选表彰工作,拓宽技能人才成长渠道,使一大批技能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

5.要多形式多方法吸收和用好优秀人才。除了加强对已有人才的培训提高外,还应注重吸收社会优秀人才,可采取聘用、聘请的方法,还可以采取购买优秀人才成果等方式,为工会所用,为职工服务,对优秀人才要注重用其所长。

关于节约型机关建设调研汇报材料 篇8

林盛煤矿(2017年5月17日)

根据《辽宁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开展遏制重特大事故 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调研的通知》(辽媒安一函字[2017]34号)要求,现将我矿安全工作的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矿井概况

林盛煤矿隶属沈阳焦煤股份有限公司,地处沈阳市苏家屯区林盛堡镇。矿井公告生产能力120万吨/年,2016年去产能调整为101万吨/年。

矿井为立井分水平、分东西翼、上下山分采区开拓。采用两翼对角抽出式通风。矿井主入风量为8278m/min,总排风量为8407m/min。矿井为高瓦斯矿井,建有两套瓦斯抽放系统,分别为北树地面永久抽放系统和井下东翼固定抽放系统。矿井采用KJ333型监控系统,实现对煤矿井下瓦斯、一氧化碳浓度、温度、风速等的动态监控。矿井使用KJ405T-JH人员监测系统,所有入井人员均携带识别卡,能够实时掌握井下各个作业区域人员的动态分布及变化情况。

矿井现有5个生产采区,两个开拓准备采区。生产采区:西一区、西二区、下西二区、-675下延区和下东六区;开拓准备采区为西六区和东四区。全矿现有4个采煤工作面,分

33别为-675下延区502工作面、下东六区1219工作面、西二区复采1203工作面、西一区1209工作面,1个备用面为:下西二区1203备用面。共9个掘进组。分别为东四区1个组,下东六区2个组,下西二区1个组,西一区1个组,西六区2个组,-675下延区2个组。

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

1、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开展情况

为确保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落实到位,矿成立了以矿长为组长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了相关职能部门和人员的工作职责。同时,对安全风险辨识的范围、评估分级、管控措施、管控流程等进行了详细规定。

①风险辨识,发动全体职工对工作场所和责任区域内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点逐一排查、登记,找出各类不安全因素,明确管理对象。

②风险评估,对找出的风险点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明确管控重点。

③风险等级,按照安全风险评估结论可能造成的危害后果,将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等级,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注警示,并及时关注风险源动态变化情况、及时变更警示等级。

④管控措施,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制定措施,通过隔离危险源、采取技术手段等办法,对风险源进行有效管控,达到回避、降低和监测风险的目的。

⑤风险公告,对存在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等,在井口大屏幕滚动公示,标明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的类别、事故后果和管控措施等。

2、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完善《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位作业人员,覆盖各部门、各岗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建立起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全过程衔接的闭环管理隐患排查治理机制。

①采取作业现场逐级排查、职能科室日常检查、矿领导动态抽查、定期开展安全大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无死角的排查隐患问题。

②按照“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对检查出的隐患问题按等级分类,现场能落实整改的,要求立即落实整改。现场不能立即整改的按照《安全隐患问题排查整改“三卡”(升级)管理办法》下发“隐患问题整改卡”,明确责任人,确定整改期限、整改措施,按期进行复查。

③加强事故隐患信息化管理,建立事故隐患电子档案。对排查出的隐患全部录入电子档案,履行隐患自查自纠自报主体责任。矿安监处对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记录、管理、分析、处置,每一个环节做到痕迹化,实时监控隐患排查与整改情况,对没有按期整改的重大隐患,根据工作痕迹倒查责任,问责到位。

3、下一步工作计划

①加强岗前培训,让每个岗位的人员都知道自己岗位的风险因素,懂得如何辨识安全风险,知道自己的岗位职责,做到应知尽知、应会尽会,发现不能保证安全的情况时,有权立即停止工作并撤出危险区域,能够保护好自身的安全,把好岗位安全风险的第一道安全关。

②加强安监人员的业务培训,熟知自己所负责区域的安全风险因素,懂得如何辨识安全风险,发现问题后及时报告相关人员,有可能立即影响作业人员的安全时,有权立即下达撤人命令,安监人员的跟班监督检查是把好岗位安全风险的第二道安全关。

③矿井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加强对重点岗位、重要节点、重要事项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能立即处理的,要及时上报,限期整改,隐患不消除不能生产,决不能带着隐患安排生产。

三、重大灾害防治情况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重大灾害防治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的通知》,按照辽宁省《关于印发全省煤矿进一步加强重大灾害防治有效防范 重特大事故的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成立了以矿长为组长重大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并通过制定方案,认真安排部署瓦斯、煤尘、火灾、顶板、水灾等重大灾害排查防治工作。

①确定目标。通过重大灾害治理工作,杜绝瓦斯、水害、火灾、提升运输等重大以上事故,有效控制其他事故,保证我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②认真吸取全国煤矿各类重、特大事故教训,对照上级文件精神,全面排查瓦斯、煤尘、火灾、顶板、水害、机电运输等各生产系统和管理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建立安全隐患登记管理台帐,强化灾害分级管理制度,对检查出的灾害问题认真彻底进行整改。

③制定专项措施,杜绝灾害发生。林盛煤矿主要灾害包括:瓦斯、火灾、煤尘、顶板、水灾、提升运输灾害事故。并将危险程度按级别划分为4个级别:Ⅰ级为安全的、可接受的。Ⅱ级为临界的,处于事故状态边缘,暂时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但应制定措施予以排除。Ⅲ级为危险的,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必须立即制定措施予以排除。IV级为会照成灾难性事故的,不可接受的危险,必须立即制定措施予以排除。

④利用多种手段、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全员安全意识,高度重视重大灾害患排查治理的宣传工作,组织动员职工积极参与,达齐抓共管。

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开展情况

1、学习贯彻情况

《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定级办法(试行)》和《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办法(试行)》下发以来,沈焦公司共计配发180本(包括执行说明),及时发放到各部门、单位,并在局域网内转发电子版,要求各部门、单位组织全员学习,认真贯彻落实。同时组织专业人员参加公司组织的专题培训。另外,充分利用班前会、安全会、矿早会等会议时间,对新标准新增内容进行集中学习,确保确保全员学习,人人皆知。

2、落实情况

严格对照新标准开展旬检月验,重点加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等新增内容的建设完善工作,确保在7月份以前全面落实新标准。

3、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由于严峻的经济形势和人力资源的紧张,造成标准化资金和人力投入不足。

②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立及运行涉及所有部门、人员,容易出现各环节衔接问题。主要表现在个别单位和部门认识不足,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停留在安监部门,不能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

五、信息化对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支撑情况 我矿信息化建设主要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及AQ1029-2007、AQ1048-2007要求布置KI333综合监控系统、KJ405T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有线调度通信系统。对全矿地面及井下进行实时监控。微机室设置在矿调度室内,各系统配置齐全。监控系统与集团公司调度互联,实时传输矿各个地点监控数据。并具有将瓦斯超限等较大风险、重大风险自动发送到相关人员的移动终端功能,以便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为防控安全风险和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有效的预防瓦斯、火灾、煤尘、顶板、水灾、提升运输等重大灾害事故。

六、推动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的建议

关于节约型机关建设调研汇报材料 篇9

——某某镇政府副镇长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为全面了解我区城市建设现状,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在8月25日经区委统一安排、区政协主席会议研究决定开展了关于全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的活动。到目前为止,调研活动基本结束,下面我对城镇化进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对策思路提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关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就业,全国每年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总数量在不断的增加。在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一)农业转移人口虽在城市中务工,但是没有定居能力。同时农村的许多劳动力不再从事第一产业,实现了工作的的非农化,但是却没有真正实现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

(二)住房问题影响到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因为城市没有完全建立健全城镇的住房保障体系,大部分进城的农业转移人口都居住在用人单位的集体宿舍、棚户区、城中村等地方,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的规模不断的扩大,农业转移人口的落脚之处越来越少。

(三)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的归属感低,没有把自己当成这个城市的主人。因为他们在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或者居住环境等方面远远不能和城里人相比,这些直接导致了他们 的社交圈发生了质的改变,从而使农业转移人口的价值观念也发生改变,使得真正地融入到城市的这个生活圈更加的困难。

(四)农业转移人口的素质低下,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转移市民化的进程。我国农民的受教育水平普遍比较低,自身的素质也不是很高。进城就业的竞争力比较低,这些因素在教育方面,教育资金的投入一般城市也高于农村,农村的教育资源、教育环境、教育的师资条件和教育的硬件设施都远远比不上城市的发展。

(五)城乡一体化政策和制度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使得农业转移人口及其家庭成员不能与享有当地户口的市民享受平等的公共福利待遇和公共服务等一系列的社会保障政策,要使得他们真正的转化还存在着许多的障碍。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对策。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努力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具体对策有以下几条:

(一)加强农业转移人口的教育培训。首先,加大农业转移人口的职业培训,把就业与农民转移有机的结合起来,加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就业指导,提高他们的就业率和其稳定率。落实职业培训的补贴政策,形成惠及城乡劳动者的职业培训政策体系,完善就业政策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其次,要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子女的教育权利。政府要将外来务工和经商人员的子女纳入到当地 的教育发展规划当中,并根据区域人口变化的情况,合理的配置教育资源。积极发挥社会力量,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办学,形成多元化的办学模式,拓宽农业转移人口子女的上学途径。最后,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综合素质。要对农业转移人口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有效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适应性和现代人的意识,加快其融入到城市社会的步伐。用人单位也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综合素质。创造条件,使农业转移人口增加与城市居民的交流,从而慢慢的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文化心理、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等方面。

(二)完善城镇的住房保障制度。许多住房是住房困难和住房闲置相并存,因为城市的房价一直居高不下,而大部分农业转移人口却承担不起高额的房价,从而出现城市住房相对紧张,而农村的住房相对宽松的状况。因此要深入推进统筹城乡住房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住房保障体系。要建立健全住房保障制度,解决不同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要逐步地将农业转移人口有区别的纳入到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当中去。

(三)对农业转移人口推行居住证制度。推行居住证制度,使他们的迁移有了合法固定的住所,同时要推进城乡统筹的财政体制改革,缩小差距。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住房和教育制度等保障。通过立法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和城市居民享受平等的权益。

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推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任务刻不容缓,它是推行新型城镇化更进一步的核心任务。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问题,是城镇化扩大内需的关键,同时可以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在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城市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使得他们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

——关于城镇化产业支撑。现实生活中有两种城镇化。一种是有产业支持,靠市场的力量发展起来的城镇化。从实践来看,我国浙江、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城镇化是城镇化、工业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成功的典范。这里基本上不存在农民问题,很多企业就是农民办的,并因此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这个过程基本上是在市场力量的支持下完成的,是自然而然的。另外一种城镇化是靠行政力量推动,有着极强的政绩意识的城镇化。这种城镇化试图在短期内消除农民身份,消除农村,拔苗助长,违背市场规律地推进城镇化或城乡一体化。这种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政绩思维是非常危险的。

我觉得,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基本原则应该是:

(一)城镇化必须是有产业支持、有需求拉动的城镇化。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外国的实践,农业本身可以成为亮丽的经济增长点。农业的产业化,延长农业的产业链也可以成为城镇化的支持性产业,可以推进农副产品就近加工的城镇化。

(二)一定是城镇化,而不是盲目发展的大城市。盲目发展的大城市会给城市带来巨大的

压力,诸如就业、住房、交通、环境会不堪重负,盲目地大批量地把农民转向大城市,不仅农业成了问题,城市也成了问题。

(三)切忌违背经济规律,轰轰烈烈地制造和推动城镇化。

——关于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

(一)资金问题。长期以来,农村公益性服务设施被当成了“福利品”。虽然近年来,通过政府拨款和村经济集体共同承担建设投资了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然而政府拨款毕竟是有限的,没有能力承担并供给全部村庄的公共服务设施,因此只能依靠村庄自建。而村庄经济差异较大,集体经济较好的村,有能力支持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而经济情况较差的村,不会将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纳入本村的经济财政预算中。

(二)农村居民有效需求不足。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是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因此居民的需求直接影响到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种类与规模。根据公共产品理论,居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大小取决于两个方面: 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受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传统生活习惯的长期影响,我国村庄规模小且布局较为分散。一般情况下达不到部分公共服务设施设置的人口门槛,使得农村部分公共设施项目缺失。另外,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农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出现了“华西村”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农村,但是从我国整体来看,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另外,根据中国统计局调查显示,以2010年为例: 2010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5919元,不足同年中国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

/3。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低,对公共服务设施的有效需求不如城市居民高。

(三)相关规划和规范的缺失。2008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后,乡村规划得到重视。但是与城市的规划体系相比,乡村规划体系缺失,多数村庄依然没有编制建设规划,更不用谈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规划的缺失,使得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相对随意,无法发挥公共服务设施最优服务。

对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对策建议

(一)制定相关配置标准。针对《镇规划标准》中公共服务设施内容配置要求和等级确定的不足,迫切需要加强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的研究。在借鉴城市居民点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的基础上,加强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研究。

(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在空间布局上,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布局原则。公共服务设施应尽量布置在村民居住相对集中的地方,同时考虑到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之间的互补性,应将各类设施尽量集中布置从而形成集聚效应。

(三)构建多元化的供给模式。针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主要由政府和村集体供给,缺乏有效市场竞争的特点,在今后,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作用,引进企业、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志愿者等多种法律规范的、相对独立的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主体,形成公共服务设施的多中心配置模式,以扩展公共服务设施使用者的选择范

围。

——松山区现状及发展建议。

——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党的十八大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必将进一步推进城镇建设。但是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出现了过度向农村争夺资源的现象,如优质教育资源向城镇集中、优质劳力资源向城镇集中、优质土地资源向城镇集中。我觉得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两大使命,夯实农村农民农业的发展基础,才能为城镇化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以下是我的几点建议:

(一)认识到位。改变城镇化就是把人集中到城镇的思路,要以农村的建设、农业的发展、农民改善生活质量作为新型城镇化的基础。注重农村发展规划,围绕各地农业基础条件,发展农业产业化,解决农民就业,提升农业效益。

(二)配套到位。优化农村的教育环境,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改变重城镇轻农村的现状,尤其是偏远的农村必须有学校。加快发展农村基层公共卫生医疗事业,保障农民的健康。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三)政策激励。我党在革命和建设两方面缺的成绩,很大程度与灵活的土地政策密切。建议改革现存的农村土地经营管理

政策,部分地区试点给农民土地所有权,给农民扎根农村的信心。出台鼓励到农村创业发展的政策,引导社会资金、高新人才流向农村,流向农业。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发展少占耕地的城镇化。

——关于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产物。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化进程中积累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随着人们危机意识的上升和对高质量人居环境的追求,生态文明开始纳入城镇化考量生态文明是实现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加强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倡导生态文明理念,提高生态意识。我国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发展水平较差,关键是生态文明在意识上没有得到社会各界的真正重视。唯有在认识层面达成建设生态文明的共识,才能形成社会互动,才能有力的推进生态文明型城镇化。因此要加大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倡导生态价值观、绿色消费观和绿色政绩观,大力培育绿色生态文化,提高社会生态素养,使公众特别是领导决策层转变以经济发展为目的的思想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生态城镇化观念。

(二)突出文化建设,制定科学的生态城镇规划。目前我国城镇化规划带有功利性和盲目性,缺乏完善且科学的城镇生态化建设规划。从总体来看,走集约高效的城镇化道路,就必须加强城市群建设。加快城市群周边卫星城市的建设,完善内陆城镇的

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功能,提高接受产业转移的能力,打造经济发展次中心和经济强镇,实现大中小城市的配套、协调发展。对小城镇来说,发展规划要做到因地制宜、多层次发展。应本着资源集约、生态环保和方便宜居为原则,对产业园区、居民区、基础设施、城镇景观等有一个包括时间、空间、数量、质量、结构、顺序等统筹的科学安排。生态文明型城镇还要把文化建设纳入城镇规划,为城镇发展预留足够的公共文化设施和文化服务空间,建设千姿百态的城镇。

(三)引导人口合理流动,确定适度的城镇规模。我国大城市普遍承载力较差,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口分布不均、人口流动导致的。各地应结合实际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城镇规模。通过产业的升级换代、产业转移和合理化产业分布,来引导人口合理流动,同时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同时,提高城镇承载力。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提高城镇公共服务能力,以适应逐渐扩张的城镇人口。

(四)发展城镇生态产业,调整产业结构。生态产业是突破地区经济瓶颈,实现经济腾飞的有效手段,能够为其生态城镇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支持。各地应结合地区优势,建设一批生态化特色工业园区,采用循环经济为发展模式,以低投入、低消耗、高质量和高效益为原则,提升生态产业聚集效能。对于典型的工业城市来说,在加强生态产业建设的同时,还加快产业

结构的调整升级,延伸产业链,逐渐向技术先进、生产清洁、经济附加值高的产业转型。

上一篇:王伟开题报告参考下一篇: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