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散文(共15篇)
中秋散文 篇1
中秋节散文 关于中秋节的优美情感散文
月圆年年相似,你我岁岁相盼。那满天的清辉,遍地水银,便是我们互倾的思念。
凉天佳月即中秋
中秋通常有两层含义,一是季节,是说秋天已经过了一半。这个季节天清气爽,景色宜人。极目眺望,但只见“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一年好景君需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的赞誉,当之无愧。
秋天的美,美在秋夜。“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仰望苍穹,星、云游动,忽隐忽现。秋夜的美,美在月色。月光下,微风拂面,月影婆娑。天幕上,寒星点点。草丛中,虫声唧唧。如水的月光,洒向无垠大地。澄澈恬静,分外皎洁。远眺月色朦胧,近看影影绰绰。人徜徉在薄雾轻纱、如幻如梦的月光中。那似真似幻、若隐若现的感觉,仿佛置身瑶台月宫。
秋夜,月色撩人,浮想联翩。
“中秋”的另一层含义是习俗,中秋赏月是民间约定俗成的活动。但赏月能否如愿,还得看老天的眼色。据说安联财产保险公司今年推出了“中秋赏月险”,说是只要买了这款保险,“中秋”当天,如果看不到月亮,保险公司就会赔付。商人真的是无孔不入。是噱头还是逗你玩,过了明天就见分晓了。好在投保金额不大,就算上当也只20元。赏不到月,还可得到50元赔付。花钱不多,算是买个乐趣。
“中秋”的另一层意义在于团圆,在华人心中,“中秋”是仅次于春节的团聚佳节。常言道“人逢佳节倍思亲”,唐人王建写道“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在这举国团圆之夜,连月里嫦娥都觉得孤寂,更何况漂泊异乡的游子。所谓“梦中无岁月,月下思故亲”。旅居在外的异乡孤客,只能对月抒怀,把满腹的离愁别绪,倾泻在皎洁的中秋月光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古往今来,“中秋”演绎了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的月光,难以消融割舍不了的人间亲情。
如今的中秋节,已是国家法定假日。借助现代便捷的交通,即使身在千里之外,一日也可到达。再不济也可以通个电话,咫尺天涯的遗憾已经成为永远的历史。其实回不了家,也未必都是遗憾。各地有各地的风俗,各地有各地的人情。明月关山长相望,天下何处不中秋。天下的月是一样的圆,一样的亮,一样的烛照着有情之人。“青山一道共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关山迢递,割不断的是人间亲情。无论回家还是出游,表达的都是绵延千年的人间真情。
明天就是中秋了,这几天天气不错。那银蟾光满,风清露冷的月夜已在眼前;那母慈子孝,团桌共聚的融乐场景,已经呈现。中秋的.好天气,让所有期盼团圆赏月的人能够如愿以偿。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李峤说“圆泊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兼雨和风。”明月普照,毕竟只是一种理想。东坡先生是: “凉天佳月即中秋”,这是说,如果心中常怀一轮明月,又何在乎窗外的风风雨雨。“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我们应该珍惜的是当下!错过的机会,不会再来。
“年年中秋人赏月,月满人和两团圆。”值此月圆时节,愿大家中秋快乐。
中秋节抒怀
今日是中秋节。在这个美满的节日,我不由得滋生了好多好多的遐想。
我想起了弃官从文的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首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若非异乡游子,若不思念亲人,若无孤独之感,能有如此情怀吗?好个李白,他自有消除寂寞的办法。“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邀云汉。”这样吟诵着,他不仅消除了孤独感,心里热闹起来了,在明月相随下,飘飘欲仙了。
我想起了愈经挫折愈加旷达的刘禹锡。“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遭遇贬谪不算什么,在诗人开阔的胸襟中,一切打击全都无所谓,就连与己无关的明月,也美得出奇。于是,在那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的年代,他奇迹搬地抵达了“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境界。
我想起了“无往而不乐”的苏东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玉宇琼楼,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是在接踵而来的逆境中,苏轼以自己的智慧,化解了人生的种种烦恼和不幸,不仅活得滋润,还屡有建树。他曾总结说:“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正是在这几处难以生存的的境遇中,他立德立功立言了。不仅如此,他还深切期盼世人忘忧得乐,花好月圆。其人其心,真如如月经天江河行地也。
我想起了曾为文坛领袖的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这种彻夜望月、竟夕相思,追求美好理想和求之不得的惆怅,实在非常动人。
其实,对一个具有人文情怀的士人来说。不只是中秋明月使之牵肠挂肚,借景抒怀。一年四季,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让他们神往和愉悦。
“春踏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早在北宋的神童诗中,就有这样的美妙诗句,足见那时的文人雅士,就很会欣赏自然、享受生活了。要不,是不会空穴来风的。
在我看来,暖春百花艳 盛夏清风来 秋有明月美 冬赏雪花舞。这些来自生活环境的美好事物,只要你善于发现,是不难找到的。即就一天而言,朝有旭日冉冉上升,午有中天之日辉煌灿烂,暮有晚霞满天,能说不美好吗?还有,晴天的蓝天白云,阴天的云遮雾罩,雨天的清爽惬意,多云天变幻莫测的云彩,哪一个不是别具一格的风景?在家庭生活中,父母的成熟稳重,祖父祖母的慈祥宽厚,小孩的天真活泼,不是也都很美吗?当然,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就像月亮,月圆的时候一月能有几天?大多情况下还不是残缺不全?人生,也不可能经常会是圆满的,诚如国学大师季羡林所说,不完满才是真实的人生。对我们来说,可贵的不是老是期盼圆满,而是随遇而安,调整心态。在感到如意的时候自然要高兴,在感到不如意的时候也不必过分在乎,要认识到顺心和不顺心都是生活的正常状态,只要调整心态、实现心理平衡、保持内心宁静,那就值得欣慰了。
宋代无门和尚诗曰:“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清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当然是很妙的诗,很超脱的胸襟,很会享受生活的心境。但是,老实说,没有“闲事”、烦事、苦事是不可能的。贵在看透,贵在转化,贵在化解,贵在营造,贵在升华。主观世界不只是消极地反映客观世界,也可以能动地美化优化客观世界。心理状态可以改观,精神家园能够创建。勿让烦恼败雅兴,要寻美感悦我心。我的心情我做主,岂容外物来左右?这些,我想是可以做到的,只要你学习、思考、咨询、努力、修炼、参悟。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中秋节抒情散文《中秋节,你在何处仰望那轮明月》
2.中秋散文
3.【中秋散文】
4.中秋节散文 共话中秋
5.中秋节抒情散文《中秋月》
6.中秋节散文 关于中秋节的优美情感散文
7.中秋散文集
8.关于中秋节诗歌散文
中秋散文 篇2
关键词:《虎丘中秋夜》,散文翻译,韵律,意境,情感
一、散文的韵律
由声音和节奏组成的韵律是散文审美价值的重要标志之一, 韵律再现对于散文英译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散文虽然不像诗歌那样对押韵, 格式等有十分严格的要求, 但是散文也十分讲究节奏, 正如韦勒克和沃伦所言, “所有的散文都有节奏, 即便是最散文化的句子也不例外。”那么节奏的构成要素是什么呢?其实, 任何节奏都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即:具有对比性特征;相等时距;交替重复。三者相互依赖, 但关键在“对比性”。英语的音步有轻重音的对比, 而汉语的音步有平仄的对比。例如:
(1) 二鼓人静, 悉屏管弦, 洞萧一缕, 哀涩清绵, 与肉相引, 尚存三四, 迭更为之。
It was late at night, and orchestral music had gone. Only the voice of a piece of a vertical bamboo flute could be heard, sorrowful and soft.
此句中的“洞萧一缕, 哀涩清绵”, 译文采用倒装的形式, 强调洞萧之音的特色之处, sorrowful和soft两个形容词采用押头韵的方式, 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 节奏轻快。由此可见, 在散文的节奏方面, 译者必须深入感受并领悟原作的旋律, 再在译文中再现其神韵, 而这种再现同样应该是自然流畅, 毫不做作的。
二、散文的意境再现
意境是文学研究中的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 意境的再现是文学翻译的困难之一。一般来说, 散文的意境具有两大重要特征:传神逼真、含蓄朦胧。鉴于意境的这两大特征, 译者要深入理解原文的内容, 从字里行间感悟原文的意境。然后诉诸于形象流畅的语言形式。例如:
(2) 自生公台、千人石、鹅涧、剑池、申文定祠下, 至试剑石、一二山门, 皆铺毡席地坐。登高望之, 如雁落平沙, 霞铺江上。
From Shenggongtai, Qianrenshi, Hejian, Jianchi, Ancestral Temple of Shenwending, to Shijianshi, all people sat on matted ground. Looking from above, the scene was just like wild geese resting on the sand as well as the sunset glow spreading out on the river.
原文描绘了一幅中秋之夜, 众人欢庆过节的热闹景象, 作者在虎丘感受到了节日的气氛, 并被这气氛所感染了, 被眼前的壮观景象所折服。译文用两个动名词形式“resting on”和 “spreading out”勾勒出“雁落平沙, 霞铺江上”人潮涌动的画面, 再现了原文情景交融的意境, 使作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散文的情感共鸣
散文翻译要想实现意境美的再现, 首先要做的就是传达原文中的情感。值得注意的是, 在移情过程中, 译者对原文情感基调的把握直接决定了对译文的选词、用词以及句子结构的风格。例如:
(3) 更深, 人渐散去, 士夫眷属皆下船水嬉, 席席征歌, 人人献技, 南北杂之, 管弦迭奏, 听者方辨句字, 藻鉴随之。
From 9 to 11 p.m., the crowd dispersed while officers and their wives and children amused themselves by boating on the lake. Performances were been putting on in every table, so that various songs, from north to south, mixed together while wind instruments alternated with those with strings. Listeners carefully distinguished lyrics, tasting implications in them.
译文用while将拥挤的人群与官员及其家属形成对照, 这些人群消散的同时, 官员们却乘船游水, 译文巧妙再现原文的这种意境, 但并不拘泥于原文的句法, 而是发挥英语的优势, 在合乎英语的语言习惯的基础上, 保持细节描写的逼真。
四、结论
综上所述, 在散文翻译过程中, 译者应透彻理解原文, 尽量传达原文的风格, 做到译文和原文在韵律、意境、情感和个人风格的再现。在对原文风格整体把握的基础上,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 既要选择合适的词句, 保持原文的韵律节奏和情感基调, 又要传达出原文的意蕴韵味, 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
参考文献
[1]陈剑晖.散文意境的特征及其构造[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8 (4) .
[2]罗国林.风格与译风[J].中国翻译, 1996 (2) :23.
[3]刘世聪.汉英·英汉美文翻译与鉴赏[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
中秋节抒情散文《中秋明月怀思》 篇3
今天是壬辰年的中秋,月出东山,悬照天穹,一轮优雅逍遥的满月,散发着温润明澈的光辉。在这丹桂飘香、安逸宁静的秋夜,在这岸树如烟、流水潺湲的小河边,徜徉在月亮柔和莹澈的光影里,融合在晚风凉爽清纯的氛围中,眺望远山空蒙,云烟渺渺;浏览近水漪澜,碧波荡漾;在天地之间充盈着玲珑飘逸的意境里,心中升腾起无限的遐想!
皓月当空,如晶莹剔透的玉盘,在云霓之间浮动。明亮的月轮,清和的月光,总给人以逍遥灵动的感觉。在月光下踯蠋在河沿溪畔,骋望练净流光的月华,总使人有腾云飞天的欲望。在明辉映霰的月色里,适合你做出各种各样的臆想,使灵魂翱翔在逍遥的梦境。在意念浮动之间,仿佛你已经不是置身于地球上,而是挣脱了地球引力的羁绊,被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轻轻地牵引着,漂浮在无穷浩瀚的宇宙之中,在梦幻一般迷离的仙境里漫步。所以,月亮总是那样充满神秘,充满幻想,给人以若即若离、如痴如醉、似有似无的灵感。
它如同风华冷艳的美女,以她举世无双的气质,高傲矜持的容颜,使你迷恋,使你缱绻。同时,她又始终与你保持虚幻的距离,将她的美丽展示,将她的形象飘逸,也将你颤粟的心弦轻轻地拨动。因而,你却不能过于的亲近和接近她,似乎永远也无法触及她的心灵的深处,将你全部的热情向她倾诉,如同进入到一个缥缈虚幻的境界里,迷离飘忽,欲罢不能,欲弃不忍,使你产生彻骨的相思和梦臆,永久也无法释怀,难以忘却。也许正因为有这般的境界,月亮才会如此充满无穷的魅力,令世世代代的人们为之倾心向往,用自己内心的激情和梦想,为她唱出发自心灵的赞歌!
当你在月光里独自徘徊,被溶溶的月色浸淫,让无边的思绪在月光里发散,你会觉得多么的超然和洒脱!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节的月亮,是一年之中最皎洁明亮的月华,总给人以充盈完美的视觉印象,以及圆满幸福的心理感应。在人们怡然赏月的同时,使你生出思古之幽情,感叹历史之沧桑,领悟人间之真情。对于月亮的称谓,芸芸众生根据自己心中的意象和定义,不知有过多少形象的的比拟。
对于月亮的赞颂,古今中外可谓浩如烟海,灿若繁星,不知有多少动人心弦的篇章。不管文人墨客、才子佳人,还是平凡的普罗大众、平民百姓,同样对于月亮有着无限缱恋的情怀;寄寓着无限深沉的向往和期盼。月亮清虚空灵的外在形象,被赋予玉盘、冰壶、玉镜、冰轮、凝霜等诸多形象生动的称号。可以说,月亮是人类最长久最知心的朋友,与人类的生存发展繁衍生息密切相关。正是由于这种休戚与共、唇齿相依的关系,人们才会对于月亮情有独钟,寄托无限美好的希望。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舒展对月亮美好的想象,产生了许许多多动人的传说:嫦娥奔月、吴刚斫桂、玉蟾捣药、望舒驾车等。而与这些典故和传说联系在一起,便有了广寒宫、清虚宫、玉桂、玉蟾蜍、玉娇、素娥、桂魄等想象丰富的名字。从这些想象出来的名字和人性化的称谓之中,可以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知中华民族的多情和善良。
我想,一个充满爱心和想象力的民族,一个充满美好的内心向往和精神追求的民族,一定具有博大和超强的生命力,也必然以其自身源远流长的文化张力,推动自身永久的繁荣和发展,任何力量也难以阻挡。
古往今来,文人骚客对于月亮的吟咏,可以说是汗牛充栋、精彩绝伦。这些多情的咏叹,读之如饮甘饴,不忍释手;吟之绕梁三日,不绝于耳。“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的诗句对于同庆中秋祈盼团圆的天涯游子,是一个多么熨贴的内心安慰和深情祝福,其中的款款情怀,足以让天下中华儿女彼此遥相祈祷,共度良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以其“诗仙”的大气磅礴,潇洒俊逸,以细腻平实、委婉传神的笔触,展现了深厚浓郁的思乡情怀,使人禁不住在反复吟哦之余,将一腔热泪尽情抛洒,无限的情思激荡心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作为有“诗圣”之誉的大诗人,自然不同凡响,落笔之处自有千钧力道,廖廖几个字,就将无数游子的心情一揽无余,谁不思念故乡的明月?谁不爱故乡的.山水?谁不恋故乡的亲人?
只有故乡的明月,才是漂泊无定的游子心灵的皈依;只有故园的山水,才是羁旅天涯的游子梦中的归宿!“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充满深情祝福的低吟浅唱,使人在秋思萦怀、愁绪纷繁的月明之夜,产生些许内心的慰藉和寄托。俗语道: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面对皎洁的明月,把酒痴情地相问,不知今夕是何年?无边的忧愁如排山倒海般汹涌而来,怎不使人肝肠寸断!世间的一切都是浮云清风,唯有人间真情才值得永远珍惜。
在中秋明月之夜,沐浴在月华澄澈的光影里,漫步在清凉空旷的原野上,俯仰天地,眺览寰宇,读古人吟月之诗,吟哦风华千古的华章丽句。看月华在头顶上飘逸,听清风在身边絮语,直觉得有一股浩然舒畅的气息,从自己的内心深处油然而生,使心灵产生起强大的共鸣,似乎是在与古代的圣哲英杰进行灵魂的交流和内心的契合。有关月亮广博精深的历史文化,本身就是人类精神的传承和发扬,五千年中华文化所以有无限强大的影响力,就在于它内在的力量的不断渗透和张扬,而且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直到今天从未间断过。也必将继续发扬光大,与日月同辉,与宇宙共存!
今宵明月映乡关,玉轮皎洁照寰宇,天地澄澈融一色,月华流霰白沙堤。遥望虚幻缥缈的天地之间,夜已深沉,月已朦胧,地平线上开始升腾起氤氲的雾气。我深怀着对一轮明月的无比绻恋,在弥漫的月光里漫步留连,如同牵扯着爱人温馨的小手,走过小河流水,走过平桥缓坡,走过曲径沙堤,走在旷阔廖廓的原野之上。
中秋感怀抒情散文 篇4
中秋,本就一个团圆的日子,我不由会想起那首歌-----《明月几时有》,进而想到那位天后级的偶像王菲,她那天籁般的声音荡起了多少人心中的涟漪,但中秋前夕的那则消息着实吃惊了不少热爱团圆的人,她竟然选择了与爱人李亚鹏的离婚,这委实让今年的中秋平添了一丝悲凉。
对于中秋,不得不提夜晚,因为有月亮的如期而至,这会让人情不自禁地走出房屋,在庭院里或池塘边追忆一些似水年华。对于中秋的感受,古人早已有之,但是他们过多地是惆怅多于欢悦,离愁多月团圆。
且看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雀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鸦雀们可算睡了,人们在今天晚上都在仰望皎洁明亮的月亮,却不知道秋天的思念之情落在了谁家?古人寄情于月亮,传递着他对亲人的浓浓思念,身在他乡的你是否给远方的亲人打了一通电话,抑或是发一条祝福短信呢?
当然大家更熟悉的`当属苏东坡那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那是丙辰年的中秋节,苏东坡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词。大家最熟悉的可能是开头的声声质疑: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还有最后的两句美好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虽有对现实的强烈不满,所以滋长了他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不过贯穿全词始终的却是他表现出的那种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敢问生活中困惑的你,工作中失利的你,难道就不能像苏东坡一样振作起来,重新开始明天的奋斗吗?
生活不可能尽善尽美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也不能把所有工作做到完美无瑕,只要我们做到全力以赴、无怨无悔就行。我们有时候对自己要求得太高,透支着身体的健康去实现着更多物质上的追求与满足,到头来却发现自己失去的比得到的更多;我们有时候对别人不够宽容,用生气和报复试图将别人打败,到最后却发现自己是何等愚昧与受伤。何不试着学会从容与冷静,你会发现,我们身边会多一些和谐,少一些争吵,多一些团圆,少一些别离。
中秋赏月优美散文 篇5
这是我好久都没有连续工作五个班了,可却偏偏在这个时间里她老人家离开了这个她仍依恋着的美好的世界。
三婶儿是姑父的弟媳,在农村沾亲挂拐必然有不少往来,然而我们又是邻居,远亲不如近邻,我们两家的往来自然就更多一些,妻在家忙于农事,又善于和村里的媳妇,大娘们结交,因此在我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絮三婶儿的死去及与之相关的事件,再加上个人的评说,他人的演绎。一个黄昏,我除了惊讶不免也附和妻所谓的世态炎凉。
三婶儿现年八十岁,走前身体仍旧健康,满头银发丝丝不乱表明她做事有一定的规则。三叔则显得脆弱,虽比三婶儿小两岁,但几年前患了脑血栓,语言有了障碍,行动也迟缓了,儿女们都成了家,老两口选择了单过。几亩园田原来都造了林,但赶上近几年干旱引起了树木病虫害,今年春天,在儿子、媳妇的照料下拔走了树种上了玉米,边角还种上了菜,院子里满是汗水滋润的无尽的生机。三婶儿一手拉扯三叔,一手侍弄出几亩园地,我们见了不免赞赏几句,她总是低调地说:唉,干点吧,待着更不行啊!这是她对锻炼有益身心最好的诠释。然而不等那果实收获她却撒手人寰,去了。
三婶儿猝死于夜间,等迟钝的三叔醒来已是凌晨两点多了,发现与自己携手一生的老伴停止了呼吸,不仅老泪纵横,不知是出于自己无法呼唤他人,还是只想和老伴做最后的相守。天光大亮儿子来院儿看二老时,才发现发生如此的大事。立时,小村的人奔走起来,很快,屋里屋外尽是人……
听母亲说过,三婶儿年轻时漂亮,乌黑的大辫子总是梳得一丝不苟,为人爽快,敢于伸张正义,也因此在农村合作社时成了妇女队长,吆喝妇女从事农业生产,谁有了难处都找她帮忙,那时候她是村里的风云人物,每到队上开会分派工作时,队长都要把她提出的事情反复掂一掂,生怕不妥引来她手底下一群嘴快心直妇女的围攻。
三叔是小个子男人,直到三十岁上才讨得三婶儿做妻,虽然三婶儿是二婚,但配三叔是绰绰有余,于是就有了想打打三婶儿歪主意的男人,但都没有成功,是因为有的惧怕她的地位,有的惧怕她的才气。意外也在情理之中,三叔被队上一个妇女指责偷窥,而且还有证人,三叔死活不承认。三婶闻讯嚎啕了半个下午,谁也劝不住,黄昏时她做出了一个让大家震惊的决定,辞去妇女队长的职务。一家人似乎抖落了耻辱,失落的人们一时不知做什么好。
三婶儿的才气不止于此,她是村里少不得的人,前些年,婚丧嫁娶,女人生孩子,月子里的孩子生风都要求到她。比如小伙子娶亲时该拿什么,该破绽什么,新媳妇坐上炕该说什么,什么样的人参与都有一定的路数。女人生了孩子三天儿、七天儿都要找她看看是否正常,咋弄一弄合适,除了用普通的偏方外,她居然还能号一号脉,这更让全村的老少敬佩不已。最要紧的是谁家老了人儿,第一到场的准是她,不管是哪个时辰只要她坐在炕上,总是精神焕发地指挥人们做这做那,老人儿的一家人此时失去了主动权,她把里里外外大打理得井然有序,由于那时是土葬,扎花圈,套红、白幡。破孝布,剪门幡纸,制寿桃……还得教孝子贤孙怎样做才能让老人走得更放心。
近些年这些活动依然存在,但已经简化了许多内容,三婶儿似乎轻松了许多。
经济发展让社会形态发生了改变,它带来了文明,提高了人的素质,但它同时也在淡化农村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民俗文化,这些民俗文化虽然也有一些陋习,但不能不说在研究中国深蕴文化中这些看似不成文的习俗不见得不会起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作用。
少了一些繁复的外事活动,三婶儿专心养花,养鸡,从春到秋,院子里常常是她忙碌的身影,还有她自编的拿腔拿调的段子。两家的院墙不高,我们常常站在院子里笑谈老人们的生活,这也许是一种学习,也许是一种对生活的别样感受。
如今三婶儿走了,走的突然,身后的事虽然有儿女的料理,但我们作为他的邻居总感到她不该走的如此早。或许是我们相处的太久产生了友情,或许是她乐观的生活观时刻感染着我们,或许是她能做很多的事让我们产生了依赖。
再过两天就是三婶儿的头七,这个奇怪的秋天,已进中秋也不见清晨有霜冻,天依旧阴霾与晴日界定的清晰,黄绿交错的田野里,一培新土埋进去的不只是三婶儿的骨灰,还有她的青春,她的智慧。而隔在外面的是我们,除了挥之不去的伤感,还有我们的对她的敬重,思念和对她生前举手投足的眷恋。
中秋话赏月 篇6
追溯中秋赏月的来历, 据《长安玩月诗序》载:“秋之于时, 后夏先冬;八月于秋, 季始孟终;十五之夜, 又月之中。稽于天道, 则寒暑均, 取于月数, 则蟾魄圆。”也就是说, 八月十五在秋季八月中间, 故曰:“中秋”。为何人们钟情中秋赏月呢?有诗道:“明月四时有, 何事喜中秋?瑶台宝鉴, 宜挂玉宇最高头;放出白豪千丈, 散作太虚一色。万象入吾眸, 星斗避光彩, 风露助清幽。”
从时令上说, 中秋是“秋收节”, 春播夏种的谷物到了秋天就该收获了, 自古以来, 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 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 这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描绘。从渊源上说, 中秋又是“祭月节”, 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 秋祭月。最初祭月的日子在“秋分”这一天, “秋分”这个季节在八月内每年不同, 所以秋分这一天不一定有月亮, 祭月无月是大煞风景的, 逐渐约定俗成, 祭月的日子固定在八月十五日。从科学观察来看, 秋季地球与太阳的倾斜度加大, 华夏大地上空的暖湿空气逐渐消退, 而此时, 西北风还很微弱。如此, 湿气已去, 沙尘未起, 空气即显得格外清新, 天空特别洁净, 月亮看上去既圆又大, 是赏月的最佳时节。恰如古诗所云:“光辉皎洁, 古今但赏中秋月, 寻思岂是月华别?都为人间天上气清澈。”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 盛于唐宋。据宋朱翌《曲消旧闻》说:’中秋玩月, 不知起于何时?考古人赋诗, 则始于杜子美。”浏览唐诗, 中秋赏月诗确有多篇, 如王建有诗云:“月似圆盛色渐凝, 玉盆盛水欲侵棱。夜深尽放家人睡, 直到天明不炷灯。”徐凝的诗云:“皎皎秋月八月圆, 嫦娥端正桂枝鲜;一年无似如今夜, 十二峰前看不眠。”
宋代, 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兴盛。据《东京梦华录》对北宋京都赏月盛况有这样的描写“中秋夕, 贵家结饰台榭, 民家争占酒楼, 玩月笙歌, 远闻千里, 嬉我连坐至晓”。《新编醉翁谈录》记载:“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 皆以成人之服服饰之, 登楼或于中庭拜月, 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 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 圆如皓月。”
明清以后, 每逢中秋, 一轮圆月东升时, 人们便在庭院、楼台, 摆出月饼、柚子、石榴、芋头、核桃、花生、西爪等果品, 边赏月, 边畅谈, 直到皓月当空, 再分食供月果品, 其乐融融。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 中秋这一天, 还举行别具特色的“拜月”、“闹月”、“行月”、“跳月”、“偷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中秋月下散文 篇7
中秋,如同鲜红的烙印,烙在我们华夏儿女的心坎上,并在悠悠五千年的岁月长河中代代相传。是的,中秋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说,不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根深蒂固的民族文化。它代表着祥和、团圆,象征着幸福、美满。因此,每逢中秋来临之际,不管是日理万机的高官,还是辛劳忙碌的平头百姓,无论有多忙,在这节日里都必定想家;无论离家有多远,这一天都归心似箭。
如果说岁月本身是一条奔流向前的河流,那么每个人便是这条长河上的一叶轻舟,人的一生中通常要经历许许多多的节日,这如同航船要经历许许多多的码头。可中秋,一年只有一次。
其实,中秋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既像是温暖的港湾,又像是路边的加油站。走累了在这里休憩,失意了在这里加油,伤痕累累的`时候在这里舔伤。因此,中秋是我们中国人心理和情感的需要。
众所周知,中秋最耀眼的标签是圆月、月饼。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被人们放到一块,并赋予吉祥的意义。这是因为它们有着共同的特性,那就是“圆”。这个字在我们民族文化中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它是指团圆、平安、和平、圆满、和谐等含义。
记得小时候,每当中秋之夜,母亲总会像过年一般做一桌好菜,然后看着我们兄妹像小猪一样抢食。一家人吃过晚饭后,搬两张方凳到门口的晒谷坪上拼在一起当桌子,然后和爸爸妈妈围坐在一起。这时候爸爸拿出柚子来切,妈妈给我们兄妹分发月饼,每人一个或者两个。然后不忘叮嘱我们边吃边仰头看月亮,这样才能求得月上嫦娥保佑一家人吉祥平安。
随着我们渐渐地长大,虽然我们早已明白妈妈当初的那种告诫不过是一种迷信的祈福,但却在我们心里播下了团圆的种子。
在这个风轻云淡的月夜,我踱步在异地他乡。望着他乡的月亮,思乡之情在心底悄然而生。
中秋是一个团圆的节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传承着习俗,互相祝福,总之在这样美好的节日里,我们都真诚地希望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团圆美满。只有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幸福、美满,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大团圆。
中秋烟花散文 篇8
那是中秋那晚灯簧耀光天空泻下那光芒简直耀眼轰隆隆的爆炸声响起那是我激动人心的时刻泻下的一条条米线向天空涌出像流星一样横穿天空烟花分为礼花弹、组合烟花、罗马烛光、喷花、架子烟花、火箭、旋转烟花、水上烟花几种
礼花弹那天陈双结对的人特别多相伴20一起走过春夏秋冬相约一起跑过中国礼花弹相约到永久点点星空在闪烁看见就耀眼第一响祝新娘皮肤发白永远年轻白头到老,第二响祝夫妻永远健健康康活着第三响他们永远记住这美好的日子2017烟花分散到天空在就像小痘痘一样密密泄痴着夫妻恩恩爱爱的祝福着连着一颗心
组合礼花那天正过着春节欢天喜地的时候烟花想流星一样横贯天空回城一副美丽的画卷闪烁着光芒美丽的中国化成一条线春节的烟花属于最好看的烟花那天我正24岁烟花已经布满了天空密密斜斜的我心甘了看见这么好看的烟花在天空流荡所有细线都组合起来了变成一朵花瓣。
罗马烛光烟花像一道横流穿像天空像恒星一样飞向天空像飞毛腿一样这烟花一般出现在春节烛光烟花像艺术温柔的烛光一样小心翼翼的飞向天空我玩的时候才12岁着烛光烟花拿到手上那种感觉真是特别的好特别的好看
架子烟花这是歌唱祖国的烟花这烟花特别凄切清凉在歌唱者亲爱的祖国吧祖国的美景渲染出来了这亲爱的祖国为了渲染为了光辉为了祖国这烟花用力的泻下了传说祝贺祖国成立60周年祝贺祖国万里长江永远不倒
火箭烟花用力的像火箭一样飞向天空他有脚啊可别被他击中了他很不乖的如果被他击中它可损失惨重的她一步一步的走向天空去往卫星在地球上旋转180度
旋转烟花这可是扇形烟花旋转了180度在空中旋转散发着展开一个扇形
在烟花这个世界上我能剩下些什么呢日子一天天过去马上就要远离烟花时代了那个的天空是否还存在呢下次见面可能变了吧可能连韵味都不一样了着日子去的匆匆了下次再见可能烟花的样子都变了
我默默数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可烟花他还依然停在天空在天空闪烁光芒微天空带来舞曲带来祝福马上就要消失了他们默默无闻的在天空歌泣在天空说下次我还回来回来就不是这样了去也去的`匆匆了
这烟花共有35响马上就要放完了他默默的在天空燃烧着可能这35响马上就要消失了
我回去的途中看见那烟花我就想起那万紫千红的天空五彩缤纷的世界渲染了围着这个世界我能是剩下什么呢
未团圆的中秋节 篇9
她是我的好朋友小兮, 父母离异三年了, 已经第三个中秋未团圆了。
她对我说:“中秋前后, 父母都回来看我, 但一个住在外婆家, 一个住在奶奶家。而我要两个家来回跑。他们有考虑过我的感受吗?明白我的难处吗?知道我的尴尬吗?”说着说着, 她开始抽泣起来, 声音也变得呜咽了。
我望着窗外的三只小鸟, 猜想它们是一家三口。它们欢悦地叫着, 是那般和谐、温馨。
世界很大, 离异的家庭有很多。父母亲离了婚, 可曾想过孩子的感受?那些孩子也想像其他孩子一样, 有一个温馨的港湾, 一个美满的家庭, 在父母的呵护下快乐地成长。想到这儿, 我忽然想起我的阿姨离了婚后, 表姐学习一落千丈。如果他们不离婚, 结局会是如此吗?
中秋节散文 篇10
儿时的月饼,没有现在精美的包装,薄薄的一层黄草纸,包着一个如拳头大小的圆饼,既庄重又大方,打开黄草纸,月饼就露了出来,烤得焦黄油的饼面上,一般都打上了长条形的合家团圆,花好月圆等一些祝福图案,月饼古色古香,让人赏心悦目,掰开月饼,青红丝像藕丝一样缠缠绵绵舍不得断开,馅里面的核桃仁,花生仁,芝麻仁、冰糖时不时从断开处掉下来,那花生、冰糖做的馅,那面粉做的坚硬的皮,那皮上稀疏的几粒芝麻,几乎都是人间至美之味,轻轻地用舌尖舔着味儿,慢慢地咀嚼着,享受着,感觉着嘴里香浓甘甜的味道一点点的迷漫开来,幼小的心里便横生出无限的满足和甜蜜。多年以后,只要回想起这个情景,舌间似乎还留有余香。
但现在,在月饼堆里很难找到儿时吃过的那种月饼了,尽管现在的月饼越来越好,精美的包装,繁多的口味,但却再也吃不出以前的那种感觉了。人们的眼光不知何时从欣喜变成了挑剔,在不知不觉中已没有当年吃月饼的那种冲动,当古老的风俗没有了,淳朴的心灵改变了,花钱买来的精美月饼,除了送礼,也只是一种普普通通的应景食品罢了。但每当中秋节来临时,我总忍不住在超市摆满各种品牌的月饼架前流连忘返,老觉得我与它之间有种不解的情结,即便不买,也要多看它几眼。
描写中秋的散文 篇11
记忆中故乡的中秋,天空总是蓝得干干净净,丝丝缕缕的白云轻轻缭绕,风摆杨柳,鸟儿翻飞。收获过的大地,丝毫没有空旷沉寂的迹象,人们在地里忙着蜕玉米茬子、浇地、施肥。年轻人拉着沤好的青肥跑在蜿蜒的小路上,一路欢歌笑语。生产队的打麦场上,高高的谷垛如小山般巍峨,摊嗮的玉米棒子,棒槌似的沐浴在太阳下泛着金光。三五成群的光屁股孩子一头扎进场边的小河,溅起大片大片的浪花,游出好远,水鸭子一般又浮出出面,爬上岸来,蹲在桥沿上晒太阳,嘴唇子冻得紫茄子一般。
小时候没有电,晚上到处漆黑一片,孩子们就盼望着有月亮的日子。每当新月来临,那便是孩子们的天下了。大家早早吃过晚饭,呼朋唤伴走出家门,到大街上捉迷藏,老鹰抓小鸡,指星星过鱼儿,玩抬阁、背阁、斗拐……大家玩得乐此不彼,总是被大人们几次三番的喊叫或生拉硬扯,才恋恋不舍的回家睡觉。
故乡比较偏僻,那时候人们没有文化,天文知识懂得很少,对于月食,根本不知道是三球的关系。记得有一年中秋节晚上,拜罢月亮,我和一群小伙伴正在皎洁的月光下捉迷藏,突然间感觉月色暗了下来,抬头一看,天空晴朗朗的,月亮却少了小半边,不知谁喊了一声“天狗吃月亮了——”听到喊声,全村人出动了,从家里跑出来,拿着盆盆罐罐,铲子、勺子,叮叮当当地敲着喊着,一路小跑到村南,爬上一座高坡上,朝着月亮的方向猛敲大喊,那惊天动地的声音,也许真的把“天狗”震慑了,“天狗”竟然把吞下去的大半个月亮,又一点点地吐出来了!我们看到大大的、包盈盈的、明亮亮的月亮又挂在天空,才心有余悸地跟着大人收兵回营。
那个时代很贫穷,但过中秋节很隆重。中秋节中午,每家都要做上一顿丰盛的午餐。女主人束了围裙,添旺灶火,把大块南瓜、土豆、豆荚粉条下到锅里,一会功夫,各种菜肴沸腾起来,浓郁的菜香随着缕缕炊烟飘出小院,令过路的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猛抽上几鼻子:“大嫂,做的好饭吧?好香啊!”大烩菜做好了,女主人到场边拽篮麦秸,用砖摆个火炉,支上个铁鏊子,烙一沓油饼,再炒些鸡蛋。一家人回来了,一手端了菜碗,一手拿了油饼卷鸡蛋,边吃边往街上走,大柳树下找个石台蹲下,张三李四、麻五赵六围成一圈,边吃边喷套儿,那过节的喜悦和淳朴的乡情,是当今的人们所体会不到的。
因为晚上要供月亮,下午是女人们蒸糖饼的时间。她们把发好的白面揉成面团,擀成片,把红糖一层层夹在中间,拧成个麻花边,中间用小碗扣成一个个圆圆的图形,再用蓖麻刷在每个圆的中间按成许多小花,然后匀闪闪的撒上一层籽麻,把糖饼打扮的花溜溜的,再上笼蒸。蒸好的月饼白白胖胖,漂漂亮亮。但是无论孩子们口水滴流多长,母亲们是不让孩子动一动的。因为月亮是圣洁的神,供了月亮,人才能吃。
孩子们盼望着,盼望着,天终于渐渐黑了下来,月亮露出铜盘似的大脸,月中玉兔隐约可见,女主人就忙着把蒸好的糖饼、买来的月饼,还有树上摘的石榴、苹果、梨,整齐地摆放在大条板里,放在月亮能看得见的地方,放上一把响亮的百头小炮,孩子们昂着头,仔细揪着月亮,似乎看见玉兔的嘴还在蠕动呢!拜完月亮,女主人留出走亲戚用的礼品——十六上午孩子们都去姥姥家换糖饼、送月饼,当然,姑姑家也来我们家换糖饼送月饼,这一来一去,浓浓的亲情就融汇于月饼之中了——也因此只能把剩下的分给孩子们吃。我家姑姑多,分到最后所剩无几,母亲便把剩下的月饼,你半块我半块地分给我们兄妹。我们舍不得吃,拿着月饼用牙齿一点点刮,一点点地嚼,月饼里边的红绿丝,黑桃仁,花生仁,冰糖等,让我们大饱口福,我往往留一小块藏起来,不让哥哥看见,第二天再慢慢吃。
我初中毕业那年回村参加劳动,那时正处在生产队大集体政治挂帅的热潮中,白天干一天农活,农忙季节,只要有月色就义务加班,用架子车往地里拉粪,浇地,拉犁,全然不觉累。记得那年八月十六晚上,玉兔东升,金风送爽,我们二十多名青壮劳力,去地里加班拉犁。老队长让狗子喊着号子,大家一起“拉哟、拉哟”的助威,气氛热烈而奔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忘记了疲劳,好大一块地,功夫不大就拉完了。回家的路上,大小伙子、年轻媳妇,打情骂俏的,说说笑笑的乱作一团,把静谧的夜空闹得沸沸扬扬。
回到村口,老队长让大家到路边的粉坊歇歇脚,尝尝今年秋天生产队漏的第一锅皮渣。这出其不意的喜讯,使大家格外惊喜。粉坊里几位粉匠,早把大盆的皮渣整齐地摆放在架板上,等待大家回来。见大家进来,粉匠用瓜刀把皮渣一块块割下来,盛到碗里,大家不谦让,不拘束,一你碗,我一碗,大快朵颐,痛快之极。老队长看着大家,饱经风霜的脸上泛起微笑:“受了苦,大碗捂。慢慢儿吃,别噎着啊!”
回到家就很晚了,我推开虚掩的家门,窗户里昏暗的灯光下映出母亲防线的剪影,烤红薯的喷香从窗花缝里涌出,我知道,母亲考好了红薯,在等待着我加班回来呢……
中秋国庆节日消费市场繁荣活跃 篇12
2012年中秋国庆长假期间全国消费市场呈现购销两旺、繁荣活跃的景象, 商贸零售稳步增长, 餐饮、旅游消费繁荣畅旺, 生活必需品市场平稳运行。据商务部监测, 2012年9月30日至10月7日, 全国重点监测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8 006亿元, 比2011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增长15%左右。由于各地商贸企业精心制定营销策略, 激发了消费者购物热情, 金银珠宝、服装、数码、家电等热点商品消费全面开花。长假期间, 婚宴、家宴、亲朋宴扮演了假日餐饮市场的重头戏, 特色饮食、旅游小吃、风味美食让人们尽情品味多元饮食文化。
(来源:商务部新闻办公室)
悲趣中秋散文 篇13
落叶飘零了点点。些许微寒,夏去秋已来。月是圆而明的。好像注定了圆满的中秋里还会有些悲伤。
秋本是寂寥安静的,中秋却带来了别样的热闹,烟火纷繁,家庭团圆。这是一种生命力。它不仅传承而且在人的性情里升华了上千年。 花好月圆本是自然现象,华人却赠予它美好的想象与情怀,怎能不是一种雅趣?这就是人与自然的一体化吧,我猜想。
看到月圆,就想到美好,还有人世间的缺憾与无情,对圆月更是满怀真真的美好的愿望,还有对无情与缺憾的升华,才会有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超越。我浅陋地猜:是不是这样的美,让它的生命力足够传承到永远,唤起人们深处的共鸣与愿?
在这中秋节里,也许,不,一定有伤感,有的人也许会在这一天离开世间,给亲朋好友留下生命的灰暗一笔。
悲与喜本是无常的,中秋的美好意义却是恒定的,在中秋,有情人相守相望,不是一种趣吗?有情人在这节日里生别离,不是一种悲吗? 再想,在这中秋里,发生着各种各样的故事,这不就是一种趣吗?再多的不幸也不改中秋的意义。人就是在这样的趣味中升华。
中秋的名家散文 篇14
解放以前的中国,富贵人家,寻欢作乐,以多数人的苦难酿成他们的蜜甜。中秋,是他们的佳节,天上的明月,在他们眼中,真是花朵一般。而穷苦无告的人民呢?食无粮,穿无衣,天上清光,只能照出他们的泪痕,使他们叹息、悲伤。别人的天堂,就是他们的地狱,别人的佳节,就是他们难堪的日子。
看,今宵月色多美好呵,它是社会主义时代的中秋月色。十亿人民心中装着个暖秋。当空皓月,举头共仰,她给人欢乐,给人光明,给人佳兴,给人幽思……
中秋散文 篇15
交通节能减排刻不容缓
住建部总经济师李秉仁表示, 今年这个主题强调绿色交通对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城市的关联和特点, 使绿色交通出行方式得到应有的保护和重视。
开展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 是国家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工作, 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借鉴国际经验与做法, 向全国所有城市发出的一项重大倡议, 同时也是推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战略、构筑和谐城市交通体系和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要通过开展城市无车日活动, 大力宣传绿色交通理念, 积极倡导市民尽可能选择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等绿色交通出行方式;同时, 促进城市政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改善城市交通结构, 实现城市交通发展模式转变, 进一步落实和推进城市交通领域的节能减排, 改善城市环境, 促进社会和谐。
李秉仁指出, 随着小汽车保有量的迅猛增长, 很多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日趋严重, 目前我国私家车数量已经超过2650万辆, 但我们的城市无论在土地容量还是环境容量方面, 都无法承受小汽车无节制的发展, 针对我国城市高密度发展的现实和趋势, 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模式已刻不容缓。开展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 是我部积极倡导绿色交通, 推动城市交通领域的节能减排、城市交通发展模式转变的重要举措。
据了解, 城市“无车日”活动起源于法国。1998年9月22日, 法国35个城市的市民自愿弃用私家车, 使这一天成为“市内无汽车日”, 2000年2月, 无车日倡议被正式纳入欧盟的环保政策框架。其后短短的几个月时间, 欧盟的14个成员国和其他12个欧洲国家便加入欧洲无车日运动。
刚刚步入“汽车社会”的中国也对无车日活动积极响应。2007年首届“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在全国108个城市内开展, 活动主题为“绿色交通与健康”;2008年无车日的活动主题是“人性化街道”;2009年的活动主题是“健康环保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
已成申报城市奖项硬指标
今年,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求扩大参与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的城市数量, 并明确要求已获得或要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和“国家园林城市”的城市, 必须签署“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承诺书”, 要将开展无车日活动情况作为“中国人居环境奖”和“国家园林城市”复查内容或评选考核内容。提倡和鼓励其他城市参加组织无车日活动。此前, 共有4个直辖市在内的114个城市签署无车日活动承诺书。
李秉仁强调各城市要充分认识开展无车日活动的重要意义, 增强开展无车日活动的自觉性, 站在落实国家发展战略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做好无车日活动的组织和宣传工作。指出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是一项公益性的工作, 其目的主要是推进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等绿色交通系统的建设, 提升公众绿色出行理念, 要从倡导、发展绿色交通的角度, 提高对无车日活动的认识, 增强开展无车日活动的自觉性。
今后将继续在每年9月22日开展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 不能简单的把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看成一天的临时活动, 而应从绿色交通理念对城市交通发展、社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去认识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
出行提倡“零排放”
中国本是自行车王国, 李秉仁指出要通过开展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 让广大市民走出认识误区.要认识到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仍是我国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 是一种健康环保的交通方式, 不仅现在适宜, 而且将来仍适宜大多数人出行。世界卫生组织指出, 世界上最好的运动是步行, 一天内两次骑车各15分钟就可以对身体产生积极作用。
“政府多建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也成为全球预防癌症的政策和行动之一。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决不是落后的、将被淘汰的交通方式;同时, 要认识到自行车是中短距离出行中一种高效的交通方式, 认为步行或骑自行车是各种出行方式中最慢的, 也是错误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是在所有出行方式中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最小的。
在回答本刊记者提出的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在安全保障方面是弱势群体, 应予以必要的关注和保护, 同时一些城市对机动车道进行扩充时, 肆意压缩、占用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在自行车道上划设行车道和停车位, 造成人车混行, 严重危害了步行和骑自行车人的出行安全, 需尽快解决机动车无序占道停车等矛盾的问题时, 城建司副司长刘贺明表示, 住建部正在与有关部门协商, 会尽快出台对整治机动车占自行车道, 加强交通规划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问题。
李秉仁强调, 城市交通向私人机动化方向转化趋势明显。但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仍是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 也是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相互转换和衔接的重要途径, 因为自行车步行交通不消耗能源, 是“零排放”的国际公认的绿色出行方式, 因此, 应该受到保护和重视。
无车日并非全市限行
对于今年城市无车日正值中秋节, 如何解决无车日活动与市民节日出行的矛盾的问题, 刘贺明表示, 在下发《关于做好2010年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有关工作的通知》时, 就已经做出明确要求, 要保障完善无车日活动, 同时结合中秋节组织具有节日特色的活动, 让市民过一个“绿色交通, 低碳生活”的中秋节, 营造一个良好的出行环境, 而且无车日活动并非市区内全部无车, 只是划定不小于5平方千米的区域作为无小汽车区域, 同时保障公共交通的的开放。
据刘贺明介绍, 为了做好今年的无车日活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着重加强了如下两方面工作:一是扩大参与无车日活动的城市数量, 推动更多城市承诺创建以低碳为特征的绿色交通体系。二是加大宣传力度, 提供丰富的宣传材料, 以多种方式阐释无车日的活动主题。为了做好活动的宣传,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门制作了2010年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公益广告片, 活动期间, 将在中央电视台以及各有关地方电视台播放, 还设计和制作了本次活动的宣传海报、发给市民的宣传材料以及2007-2009年无车日活动的画册, 供城市参考使用, 做好宣传。
【中秋散文】推荐阅读:
中秋月色散文05-31
漫谈中秋散文10-18
奶奶的中秋散文随笔05-21
中秋唐诗《中秋》07-31
中秋诗词中秋诗词06-12
中秋见闻作文 中秋节10-27
中秋节里话中秋08-28
中秋节语录 中秋祝福短信06-08
关于中秋节作文:中秋情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