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教育学》期末考核

2024-07-26

春季《教育学》期末考核(共7篇)

春季《教育学》期末考核 篇1

东师2018年春期末作业考核

《教育心理学》

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如何?

答:根据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和加涅等人的观点,程序性知识的获得通常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陈述性阶段。学习者获得有关步骤或程序的陈述性知识。比如陈述分数加 法的规则或者能够描述在驾驶汽车时该如何换档。在此阶段,学习者对活动的完成是非常 艰辛的,需要逐条记忆每一项规则,并缓慢地操作每一步骤。第二阶段:联合阶段。在这一阶段,学习者仍需思考各个步骤的规则,但经过练习和 接收到的反馈,学习者已能将各个步骤联合起来,流畅地完成有关的活动。第三阶段:自动化阶段。随着进一步的练习,学习者最终进入自动化阶段。在此阶段,学习者常常无需意识的控制或努力就能够自动完成有关的活动步骤。例如,一个人在开车 时可以一边说话,一边流利地换挡,在交通拥挤的路面上连续地改变方向;或者一个学生 不用想着分数加法的各项规则就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分数加法题,表明他们已达到自动化阶段,即获得了有关的程序性知识或技能。

2、简述维纳的归因理论。

答:维纳认为可以根据控制的位置把对成就行为的归因划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但是,他还提出要增设一个“稳定性”的维度,把行为的原因分成稳定的原因和不稳定的原因。维纳认为,在某些成就任务上成功和失败时,人们倾向于把结果归因于以下四个原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这四个原因可以用稳定性和控制的位置两个维度加以划分。

3、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和表征问题的原因有哪些?

答:(1)缺乏明确问题的经验。实际上,学生在学校中解决问题的经验往往来自于数学、化学、物理等课程;而所解决的问题又往往是教师或课本中明确规定或提出的模式化问题。因此当学生面临从未见到的题型或复杂的情况,就会不知所措,理解不了。

(2)缺乏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如果存在未知概念或学生所缺乏的日常经验,问题理解也会出现困难。所以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先获得与问题有关的知识。

(3)急于得出答案。心理学上把富于解决某类问题的经验并能快速、熟练地解决此类问题的人称为“专家”,与之相应的不能熟练解决问题的人称为“新手”。实践表明,无论哪个专业、多大年龄的新手,很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没等弄明白问题之前就急着要得出一个答案。甚至不管已知条件是否充足、所选择的策略是否有效,他们就开始胡乱地把已知条件拼凑在一起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

(4)具有辐合思维倾向。辐含思维是指人的思维朝向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与之相反的发散思维是指思维朝向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向,哪怕有时看起来与原有问题大相径庭。导致人在理解和表征问题时具有辐合思维倾向的因素叫心理定势,它能使人由于经验的作用而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或者由于练习的结果而只想到一种现成方法。

4、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答:1.前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儿童的道德判断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包括两个阶段:(1)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2)相对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2.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儿童的特点是:能了解、认识社会行为规范,意识到人的行为要符合社会舆论的希望和规范的要求,并遵守、执行这些规范。包以下两个阶段:(3)人际和谐(或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4)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该水平特点是:道德判断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而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行为的基本依据。包括以下二个阶段:(5)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6)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5、什么是遗忘?遗忘的原因是什么?

答:遗忘是指记忆信息的消失或不能提取。一种观点认为,遗忘是由于干扰造成的。干扰是指在学习之前或之后学习的别的东西分散了对当前学习的注意力从而造成了信息丧失。实验研究表明,干扰有两种,一种叫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干扰。另一种是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干扰,叫倒摄抑制。在学习和回忆系列材料时,中间部分遗忘最多,称为系列位置效应。系列位置效应的产生原因是由于系列材料的中间部分同时受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因而遗忘最多。另一种观点认为遗忘和提取失败有关。许多研究者认为,当遗忘发生时,学习者并非真的“失去”了信息,而是学习者不能提取信息。在试图提取信息时,人们常常意识到他们在长时记忆中贮存了一些东西,但是他们无法准确地说出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研究者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舌尖现象”。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贮存时没有做适当的加工或者找不到适当的回忆线索。

二、辨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不得分)

1、遗忘的进程是均衡的,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就是时间,时间越长,忘得越多。答:错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研究了遗忘的进程并发现:开始遗忘是很快的,而在最后遗忘是很慢的。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是遗忘的基本规律。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除时间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材料的性质。一般认为,形象材料比抽象材料遗忘得慢,有意义材料比无意义材料遗忘得慢。(2)学习材料的数量。在学习程度相等的情况下,一次学习的材料越多,遗忘越快,材料少,则遗忘得较慢。(3)学习程度。对所学习的材料达到恰能背诵之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称之为过度学习。心理学实验证明:在达到100%的学习程度以后,再继续多学几遍并不是浪费,而是很有必要,过度学习无论从保持量还是防止遗忘的数量来看,都要好于恰能背诵的学习。因此,学习不要满足于刚刚记住,但过多的过度学习也是不必要的。实验证明:150%的过度学习是最适宜的。(4)加工程度。学习时是否对所学材料做认知加工,对遗忘有重要影响。单纯地复述材料,保持的效果较差,遗忘较多。经过学习者精制和组织的材料遗忘得较慢。

2、学生的学习有其特殊性。

答:正确,学生的学习通常指学生在学校里进行的学习,是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狭义的学习。它既不同于人类历史经验的积累过程,也不同于人们在日常生活环境中所进行的学习。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的。第二,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知道下进行的。第三,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第四,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

3、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算法总能保证问题一定得到解决,而启发法做不到这一点,因此,算法可以取代启发法,答:错误。当问题明确后,就要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解决它了。在这里,清楚规定的问题和含糊规定的问题就存在差别了。清楚规定的问题往往通过“算法”来解决。算法就是具有解决此类问题的一系列特定步骤,或可对问题进行穷尽一切可能的尝试。含糊规定的问题(也包括一部分清楚规定的问题)需要用“启发法”来解决。启发法就是凭借经验尽快找出一条或多条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不管是否还有其它途径。无论是简便的公式,还是穷尽一切可能的尝试,算法总能保证问题一定得到解决,而启发法做不到这一点。但算法又不能取代启发法,因为一是有些问题没有算法或尚未发现算法;二是一些问题虽有算法,但不如启发法迅速简捷。

三、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布鲁纳学习理论与奥苏伯尔学习理论有何相同点与不同点?

答:相同点:第一,布鲁纳与奥苏贝尔都是认知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们对学习问题的研究都是从认知观点出发的。第二,都强调认知结构在学习中的作用,并且认为认知结构是分层次的,都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都强调心学习与原有认知结构的联系,即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第三,都强调学习是积极主动的过程,都重视内在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第四,都直接研究人的学习,其观点与教学实际联系均较密切.不同点:第一,所说的认知结构的具体内容不同:布鲁纳称之为“表征”、分为动作性表征、映象性表征,映象性表征和符号性三个阶段:奥苏泊尔称之为观念的内容与组织,并认为认知结构的层次是自上而下抽象概括水平逐渐降低.第二,强调的学习过程的方向不同:布鲁纳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从具体事例中抽象出一般原理,即进行上位学习;奥苏泊尔强调的教学过程正好与布鲁纳相反,强调由教一般的、范围广的概念到具体而详细的例证,即进行下为学习.第三,倡导的学习方式不同:布鲁纳倡导发现学习,并阐述了发现学习的过程和作用,奥苏泊尔强调接受学习,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第四,对学习实质的表述不同: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奥苏泊尔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以符号代表的新观念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第五,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的难易程度不同:布鲁纳发现学习运用于课堂教学时,受学生的智力水平及学习材料的性质等因素制约,有一定难度。

2、论述复述和组织在学习的信息加工中有何作用?

答:复述是指在工作记忆中重现信息。复述有两种类型即维持性复述和精制性复述。维持性复述是指一遍一遍地、原封不动地重复要记忆的信息。维持性复述的主要作用是使信息暂时地保存在工作记忆中以便使用;维持性复述的第二个作用是使工作记忆中的部分新信息通过反复的、充分的复述而转换到长时记忆中去贮存。通过维持性复述进入长时记忆的信息,通常是一些意义性不强的学习材料,如电话号码、外文单词、数学公式等等。由于维持性复述只是原封不动地重现新信息,而没有和已有知识建立任何联系,因此,即使通过简单的维持性复述进入到长时记忆的信息,也容易从长时记忆中遗忘。精制性复述是指将要记忆的信息与已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建立联系的过程。精制性复述是通过运用精制策略实现的。所谓精制是指在工作记忆中完成的对新信息的精心制作或精细加工,是对要记住的新信息附加额外的信息的过程。精制是一个主动的信息加工活动,学习者必须有主动精制的意识,主动地考虑如何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主动地以新信息为线索去激活长时记忆中贮存的有关信息。精制性复述的作用有两个:第一,通过新旧知识建立联系,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并使新知识进入长时记忆,更长久地保持;第二,通过精制性复述而进入长时记忆的新知识,当需要从长时记忆中提取时,能够更容易对信息进行检索。所谓组织是指对要记忆的新信息,按照项目之间的相似性或项目之间的关系归类,并形成一定的结构模式的过程。精制和组织都是在工作记忆中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方式,但又是两种不同的方式。精制性复述有助于建立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但却没有建立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组织则是建立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结合成一个整体。组织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经过组织的信息最容易进入长时记忆中贮存并在长时记忆中建构命题网络;第二,经过组织的信息,也便于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回忆)信息。

3、加涅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答:(1)学习结构模式。加涅将学习过程看作是信息加工流程。1974年,他描绘出一个典型的学习结构 模式图。加涅的学习结构模式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右边的结构叫操作记忆,是一个信息流。来自环境的刺激作用于学习者的感受器,然后到达感觉记录器,信息在这里经过初步的选择处理,停留的时间还不到一秒钟,便进入短时记忆,信息在这里也只停留几秒钟,然后进入长时记忆。以后当需要回忆时,记忆从长时记忆中提取而回到短时记忆中,然后到达反应发生器,信息在这里经过加工便转化为行为,作用于环境,这样就发生了学习。第二部分是左边的结构,包括预期事项(期望)和执行控制两个环节。预期环节起着定向作用,使学习活动沿着一定方向进行。执行环节起调节、控制作用,使学习活动得以实现。第二部分的功能是使学习者引起学习、改变学习,加强学习和促进学习,同时使信息流激化、消弱或改变方向。加涅认为学习的外部条件应加以区别,发生在学习者头脑里(中枢神经系统)的内部活动是学习过程,它是在外界影响下发生的。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动、激发、维持和提高学习者学习的一整套外部条件。在此基础上,加涅提出了他的学习过程的八个阶段和相应心理过程的假设。①动机产生阶段,与之相应的心理过程是期望。②了解阶段,与之相应的心理过程是注意、选择性知觉。③获得阶段,与之相应的心理过程是编码、存入。④保持阶段,与之相应的心理过程是记忆贮存。⑤回忆阶段,与之相应的心理过程是检索。⑥概括阶段,与之相应的心理过程是强化。⑦作业阶段,与之相应的心理过程是反应。⑧反馈阶段,与之相应的心理过程是期望。

(2)强调已有认知结构在学习中作用。加涅认为新的学习一定要适合学习者当时的认知发展水平,即学习者已经发展形成认知结构。认为学习要在学习者内在认知结构和新输入的信息之间,建立起相互联系和相互配合的新结构。学习的理想条件是要把新输入的信息与学习者已有认知结构之间所存在的矛盾和差距,给以适当调整。这样,新信息能纳入已有认知结构中去,并建立新的认知结构。新的认知结构又作为高一级学习的基础,这样认知结构得到逐级发展和提高。

春季《教育学》期末考核 篇2

举一个发生在我个人身上的例子就能明显体现这种差距:我在一次课堂讲授中列举了一个关于“乌托邦”的事例给学生。秋招班进行阐述讲授时几乎没遇见太多的障碍。因为经过高中阶段历史政治的学习。学生了解“乌托邦”是一本小说,是发生在16世纪欧洲的一种理想社会的假想模式。但是在春季班级进行同样事例的列举时,我明显从学生的眼神中感觉到了学生对这个名词的陌生感。我在班里进行了一个简单的调查后发现,全班51名同学,只有一名学生“似乎”在其他杂志上看过相关内容。而其他学生由于没有经过高中阶段的政治课程学习,均表示“从未听说过”这个词。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在高职院校,我们一直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强调动手能力绝不意味着放弃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我突然间感觉到,作为教师在进行专业课教授的同时,应尽可能多的将人文基础知识补充给学生,尤其是春季生。帮助他们补上这一课。现阶段,社会对高级蓝领的定义绝不仅仅是“熟练掌握各种劳动工具和技能”这么简单,高级蓝领同样需要较为丰富的人文知识,高雅的谈吐和社交技能,书写能力,表达能力。这些都需要建立在学生求学阶段我们教师对他们人文素质方面的潜移默化。

1 加强春季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包括人文知识、民族文化、人文精神三个层次。就在校学生而言,人文素质指的是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在人文科学、传统道德以及艺术修养等方面还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1)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我国当前进行的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素质教育与传统应试教育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更侧重于人的思想道德、个人修养等人文素质的培养。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院校也不例外。放眼世界来看,人文素质教育的广泛深入开展也是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潮流。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教育理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由此造成了我国的学生的综合素质低于发达国家的学生。因此,在我国高校特别是在高职院校,更要转变思想结合本校实际,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符合当前的社会需求。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停留在专业知识技能上的,更为重要的就是看学生的综合素质,而综合素质的基础恰恰是人文素质,高职院校作为教育机构,也希望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充满竞争力的优秀毕业生,因此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也就显得重要而迫切了。

2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虽然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众所周知,而且不少高职院校已经开始开展了这方面的教育活动,然而当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状况却不容乐观。

2.1职业技能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失衡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由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而以掌握科学技术为目的职业技能教育便成为了高职院校人才教育最主要的内容。而反观人文素质教育,则是要通过人才的全面塑造来培养人才,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效果并不显著,使得“人文素质教育无用论”大行其道。而观人文素质教育自身,也受到职业技能教育思路的影响,出现了知识化倾向,即重视人文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养。相对于春季生来说,在这一点上显得尤为突出。很多春季生曾经对我谈过为什么人文素质基础较差。以前在中职阶段,教师不断强调的就是学生应具备熟练的各种劳动操作技能,只有这样,才能通过用人单位的面试走入工作岗位。而文化课程方面,教师往往不太注意,学生的人文素养积累主要依靠个人兴趣自学。再加上中职层次的学生,自觉性较低。所以造成了与秋招生较大的差距。

2.2学生自身重视程度不够

前面提到的,现阶段高职院校招收的春招学生大多数是没有经过系统人文知识学习的,其基础知识本来就不扎实,又缺乏自我约束力,容易受到外来诱惑,沉迷于言情小说、流行歌曲和网络,对人文知识兴趣不高甚至抵触,缺乏学习主动性,因而造成现阶段春季生知识面狭窄,人文知识贫乏,人文修养肤浅等现象。我在自己任教的春招班做过一个简单的调查:全体学生100%都接触过网络,定期或不定期上网。其中上网浏览时政新闻,查询专业资料的学生不到5%,绝大多数是游戏,其次就是交友和漫无目的的打发时间。其实如果春季生的自控能力强,完全可以依靠发达的网络形成自主培养人文素质的能力。可惜,现阶段社会和学校在引导方面做得还很不到位。只发挥了网络的娱乐功能,没有挖掘它的教育功能。

3 高职院校春季生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对策

凭心而论,其实对于高职春招层次学生人文素质的要求,无需太高等级,但底线是:在学生毕业时不能与秋招起点的学生有明显差距。但是人文素质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才能做到呢?针对高职院校春季生的特点和现状,本人归纳以下几种方法:

(1)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传统的以能力技能培养为目标外,应对春招班学生予以人文方面知识的补充。高职春季生在中专阶段由于仅仅偏重操作动手能力,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均对人文素养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造成了部分春季生在文化方面与秋招生有一定差距,但这种差距在理论上只是空缺三年而已。如果高职院校教师在学生升入高等教育阶段,有针对性的,有的放矢的为春季生设计教案,平时有意识的培养灌输人文素质理念。例如:同样的案例,在给春季生进行传授时,不妨将案例的背景和曾经发生的意义顺便交代给学生,或是分析一下当前的政治经济格局,宏观政策。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弥补原有人文知识的不足。这样不仅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也能增强课堂吸引力和培养学生兴趣。如果3年的高职教育坚持下来。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自然提升。当然,这也对我们高职院校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想给学生一碗水,我们至少要有一桶水。并且在选取案例和知识要点的时候应有所考虑大部分春招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生兴趣所在。

(2)利用各种学生活动形成有特色的人文知识社团。让有该方面兴趣的学生能够有机会、场所进行学习。以我校为例:每年我校用于学生活动的资金其实是非常充沛的,各学生社团均能够享受学院给予的照顾补贴。可以利用学院的学生活动资金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文知识社团,聘请在人文知识方面有一定深度的教授定期进行讲座。在学生中形成“真正的时尚是经典”的观念。并且,可以利用学院礼堂进行一些经典音乐,艺术品鉴赏。经典电影欣赏等活动,从学生能够接受的活动内容入手,进行兴趣培养。使学生感觉到人文知识并不一定是枯燥的理论,也可以是时尚的,有情趣的,又实用性的,可以分享的。

(3)班主任在日常工作的同时,应加强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促使更多的学生在课余时间走进的是图书馆而不是网吧。根据本人对我校春季生的了解,其实每名学生或多或少还是都有求知欲望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应在平时工作中加强学生求知欲的引导和激发。大力弘扬求知,思考的行为,摒弃好吃懒做的行为。同时,在学院中开设文艺、历史、时政、经济选修课程,给学生学习了解人文知识创造途径。争取在校园中形成风尚。

(4)高职院校之间可多组织例如辩论赛,人文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根据心理学知识的阐述,人类几乎人人都有争强好胜的心态。而这种心态在20岁左右时是最强烈的。也就是说,我们在校的这些学生正处在竞争意识,好胜心态最强的年龄阶段。广大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好胜心强的阶段年龄心理特征进行人文素质培养的工作。例如,定期在两校或多校之间举办类似“开心学国学”节目的活动。在高校之间设立若干场巡演比赛。组织选拔学生进行比赛,邀请学生观众自愿参与节目。充分利用学生好胜心强的特征开展比赛。由人文社科方面的老专家老教授组成评委团。既对选手的答案进行评判又对题目的背景,进行阐述。使更多的学生更愿意参与其中,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和竞争带来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李学林.大学生综合素质概论[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4.

[2]马延龙.高等院校人文教育的缺失及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 2006, (12) .

期末考核抓虫子 篇3

本学期开始上实验课没多久,荣老师便提起了课程考核居然是“抓虫子”。“抓虫子!抓虫子!”我有点激动了,大多数同学和我想法一样,不就是抓几只虫子嘛!

果然在第十周也就是4月29日的昆虫学实验课上,老师给我们每个人发了十支小试管和酒精,要求大家在最后一节课上交,要求是抓十只园艺害虫,并且注明虫态、目名、科名、种名、数目和寄主,时间为一个月。一个月抓十只园艺害虫,这是再简单不过的考核了我当时想。

我们很快抓了吉丁甲、叶甲、胡蜂,还抓到了瓢跳甲、七星瓢虫和二十八星瓢虫。但后面我们才知道这个考试没那么容易。离交作业的日期还剩一周,我们抓到的合格的可以识别到种类的昆虫远远不够,于是荣老师决定带着我们上狮子山抓虫!

由于对昆虫习性的了解,老师知道哪些植物的哪些部位上有何种昆虫,这样一来大家抓昆虫就变得上手多了,只是许多女生穿着短裤或者短裙,一趟下来,许多人被蚊虫叮咬得招架不住,甚至有人把抓虫的塑料袋都套在腿上了。等大家下山时,每个人都收获满满,许多同学的试管已经不够装了,有些人的一支试管里装了许多种的昆虫。

在捕捉昆虫的这一个月里,还发生了许多有趣的小事。比如许多女生表现得比男生还要勇敢,除非有毒有刺的昆虫,大多数昆虫直接上手就抓。

抓住昆虫之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将其保存好,可是难题又出现了,如果将酒精倒入试管中保存昆虫,有些昆虫的许多性状会改变,比如七星瓢虫的红色鞘翅会褪成褐色,蝴蝶翅膀上的鳞片也会掉落,导致无法观察昆虫的特征性状。这样一来我们就必须缩短昆虫的保存时间,这也成为在完成作业那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一次次重新捕捉昆虫的原因之一。

荣老师布置的这次考核作业可不是仅仅捉10只害虫。注明虫态、目名、科名、种名、数目和寄主,这才是此次考核的最终目的。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对于不能用已有知识立刻识别的昆虫,大家查教科书,向老师请教,上网搜索甚至去图书馆查找文献资料检索昆虫种类……

5月27日,所有人都上交了十支小试管,里面装着的是最终筛选出来的合格的昆虫。

记得刚开始荣老师说到考核方式时,我和大多数同学都赞同抓虫子而不是认标本,那时大家或许是觉得抓虫子比较简单,但经过这一个月的考核后我们明白,认标本是较被动的考核方式,而实地抓昆虫并识别它们是主动的考核方式,虽然只需上交十种园艺害虫,但在完成这个作业的过程中我们认识甚至捕捉的昆虫远远不止这十种,在了解园艺昆虫的同时也认识了许多其他植物害虫。这样的经历比背课本更让我们记忆深刻。

电子表

物理老师:“现在的学生,连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这类问题,也要花很大力气才能讲得明白。”

春季《教育学》期末考核 篇4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领导权力:领导权力是指领导者的职位权力,是领导者在特定的组织里因占有领导职位而形成的权力,是领导者为实现组织目标在实施领导的过程中对被领导者施行的强制性支配和控制力量。

2.战略决策:是解决全局性、长远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问题的决策。一般多由高层次决策者作出。战略决策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它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

3.引导:是采用循循善诱,说服教育的方法,把各种不正确的思想引向正确的方向和轨道。

4.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单概括现代领导理论发展的四个阶段。

答:(1)领导特质理论时期。该时期领导理论研究的重点主要是具备什么样素质的人适合当领导。

(2)领导行为理论时期。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早期,其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领导行为,探讨什么样的领导行为模式或风格有助于提高领导绩效。

(3)领导权变理论时期。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重点研究影响领导绩效的情境因素,研究的范式从研究静态的领导主体即领导者转移到研究动态的领导活动。

(4)新领导理论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从更多的方面和更多的角度来研究影响领导成效的各种因素。

2.简述领导作风的含义和本质。

答:(1)领导作风是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具有一贯性的态度和行为。

(2)领导作风是领导者及其阶级的世界观的反映。

(3)领导作风是领导活动本质属性的体现。

(4)领导作风是领导者思想文化素养的综合反映。

3.为了更好地发挥领导作用,应该怎样实施激励?

答:激励可以分为正负两个方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奖罚分明。对优秀员工一定要激励,从而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不断为其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对于有错误、有失误,给企业造成损失和影响的员工,也要坚决的实施“负激励”,从而保证整个员工队伍的责任感。肯定与赞美是最强有力的激励方式,而且不花钱。连拿破仑都震惊于肯定与赞美的效果,有人告诉他,为了得到这位皇帝的一枚勋章,他的士兵是什么英勇行为都可以做出来的。

领导就是激励。领导者要先自我激励,后激励他人。只有首先把自己发动、激励起来,才可能把下属也发动、激励起来。要先“激”,后“励”。“激”是指激发积极的动机,“励”是指一种反馈,待下属工作一段时间后,若行为符合领导者的意图和决策目标,方对其行为进行鼓励、奖励。

4.简要说明领导目标在领导活动中起到哪些作用?

(一)领导目标对领导活动具有定向作用。

(二)领导目标对领导主体具有激励作用。

(二)领导目标对领导主体具有激励作用。

(四)领导目标对领导决策具有选择作用。

三、论述题(共20分)

1.试论论述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与联系。

答:(1)领导与管理的联系

①领导是从管理中分化出来的。

②领导和管理在社会活动的实践以及社会科学的理论方面,都具有较强的相容性和交叉性。

(2)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①管理侧重于处理复杂的问题,优秀的管理者通过制定详细的步骤或时间表,及监督计划实施的结果而确保目标的达成。领导主要处理变化的问题,领导者开发未来前景,发展出达到前景的变化战略,并与员工进行有效地沟通,激励他们克服困难实现目标。②管理的计划与预算强调微观方面,覆盖的时间范围约为几个月到几年,希望降低甚至排除风险,追求合理性。领导注重宏观方面,着重于更长的时间范围,不排斥带有

一定风险性的战略。③管理行为的从业人员强调专业化,领导行为的从业人员注重于综合素质和整体能力。④领导与管理的根本区别体现在他们的功用上,管理行为通常具有很强的可预测性,以有效地维持秩序为目标;领导行为则具有较大的可变性,能带来有益的变革。

四、案例分析题(共20分)

拉甲坡矿难背后的真相

2001年7月17日凌晨3时许,南丹龙泉矿冶总厂拉甲坡矿发生特大透水事故,致使在拉甲坡、龙山和田角锌矿井下作业的81名矿工遇难。随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连日来开庭审理,这起特大事故被隐瞒不报的过程和真相大白于天下。

2001年7月17日早晨7时许,拉甲坡矿矿长黎家西打电话给龙泉矿冶总厂总经理黎东明,说矿下出了很大的透水事故,估计死了很多人。然而,直到下 午17时,黎东明才第一次把事故情况报告给当时分管南丹矿业的县委副书记莫壮龙。此时,距事故发生时间已过了14个小时。他请求县里不要上报,由龙泉自己 处理,保证不会出事。莫壮龙对黎东明说:“此事报告到我这里就到此为止,不要再向任何人报告”。

莫壮龙当即向县委书记万瑞忠汇报,而万瑞忠并没有表示立即组织排险抢救,只是说“你们搞清楚情况,我先跟唐县长商量一下再说”。尔后,万瑞忠当面告 诉了县长唐毓盛有关事故的情况,二人深感事故重大,一是弄不好大家都死定了,二是如果龙泉被查封,南丹县的财政收入受极大影响,于是都流露出瞒报的意思。万瑞忠交代交代县长,了解清楚龙泉矿是否有把握做好内部封锁消息的工作再做决定。22时,唐毓盛打电话给莫壮龙,要他复杂详细打探有关情况。一天过去了,县委领导竟没有任何人提议组织排险抢救,而是忙着策划怎么瞒报。

7月18日一上班,万瑞忠和唐毓盛就通了电话,约定晚上4人秘密商量有关事故处理的事情。晚上经过秘密商量,万瑞忠最后“拍板”:一是事故由龙泉自 己处理,县里不往上报;二是由莫壮龙等协调,主

要任务是防止消息泄露,同时密切关注社会上的议论;三是如果上级机关知道了,就说龙泉从没有正式的事故书面 报告,把责任全推给龙泉,责任由黎东明自己承担。由此,“里应外合”的瞒报计划全面制定并迅速实施。

从7月下旬道德8月初,万瑞忠等人多次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向上级汇报调查结果时,一

直称发生了严重透水,但是没有事实和迹象证明有人员伤亡,传为造成 重大伤亡事故是没有事实依据的。之后,黎东明等人在县主要领导的默许甚至授意下,不择手段、绞尽脑汁封锁消息,企图将事故真相与81名死难矿工的冤魂一道 埋进漆黑的矿井。

法庭上,万瑞忠用几乎呜咽的声音交代了瞒报动机:“我首先没有处理好党和人民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当事故发生后,先想到的是个人利益,丧失了一个 党员干部的根本立场。之前南丹矿区已经发生特大事故,这次如果报上去大家肯定都死定了。所以我们抱着侥幸、投机心理瞒报。其次没有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的关 系,我担心上报后,上级要大力治理整顿查处矿山,这回影响南丹的经济发展。”

其实,他们“不敢上报”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据公诉人指控,万瑞忠在担任南丹县委书记期间,利用职务便利,18次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合计人民币320多万元,并为他人谋取利益,涉嫌受贿罪。如果把事故报上去,上级机关查下来,他们害怕所有真相曝光。

结合以上案例请分析论述:

1、本案例中政府官员面对突发的公共事件采取了什么样的处理办法?请运用有关的领导原则分析其原因。

答:本案中的政府官员知道案情后没有组织积极抢救,反而想到的是个人利益会不会得到损害,采取封锁消息,隐瞒事实,不上报的态度。

现在领导的基本原则是:实事求是原则、以人为本原则、民主集中原则、效率与效益原则、辩证发展原则。本案的政府官员的做法违背领导的实事求是的作用和民主公开的原则,也违背了依法治国的领导观念。官员们怕自己的官职受到影响,怕自己的所管辖区域业绩受到影响,怕承担法律责任。顾采取了这样的措施。

2、请结合上述案例谈谈领导原则在领导工作中的作用。

答:上述案例说明,坚持正确的领导原则和现代领导观念意义重大。领导原则是领导活动必须遵循的标准或者法则,是领导活动的指导思想,它直接影响着领导活动的立场和方向。

春季《教育学》期末考核 篇5

一、名词解释

1、劳动法律关系

答: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 之间,在实现劳动过程中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形成的劳动权利与劳动义务关系。它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是劳动关系被劳动法调整的结果。而广义的劳动法律关系则是指所有的劳动法主体之间,在实现劳动过程中依据劳动法律规范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2、年休假

答:年休假是指法律规定的劳动者在工作满一定的年限后,每年享有的保留原工作并带薪连续休息的假日。

3、劳动安全卫生

答:劳动安全卫生是指国家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而制 定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

4、休息休假

答:休息休假是指劳动者在国家规定的法定工作时间外自行支配的时间,包括劳动者每天休息的时数、每周休息的天数、节假日、年休假、探亲假等。

二、简述题

1、现存劳动争议的处理原则及构建原则。

答:处理原则:我国现实中劳动争议的处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1)、合法原则:所谓合法原则,是指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在争议处理过程中要依据现行法律规范的规定,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2)、公正原则:所谓公正原则,是指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在处理劳动争议的过程中应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在查清事实、分清是非的前提下,秉公执法,正确处理当事人之间的争议。

3)、及时处理原则:所谓及时处理原则,是指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在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时候,不能违反法律关于时限的要求,应当尽快处理的原则。

4)、调解原则:所谓调解原则,是指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在处理劳动争议的时候,对能够以调解结案的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以说服劝导的方式,促使双方互谅互让,达成协议,解决纠纷。劳动争议的调解包括用人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的调解和仲裁委员会的调解及法院调解几个层次。5)、当事人权利平等原则:所谓当事人权利平等原则,是指劳动争议在处理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双方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

6)、三方原则:所谓三方原则,是指在劳动争议发生后,劳动行政部门、企业用工方和工会作为不同利益的代表,应当共同协调处理劳动争议。构建原则:

1)、资方与劳动者间的利益平衡原则。2)、公平与效率平衡的原则。

3)、纠纷处理的意思自治原则:所谓意思自治,又称为私权自治,是指个人的依其意思形成私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2、集体合同制度存在的缺陷。

答:我国目前集体合同制度存在的缺陷: 1)、集体合同形式化问题严重。集体表现为:(1)主体错位。(2)程序简化。(3)内容空洞。2)、集体合同立法滞后。(1)相关法规之间缺乏一致性。(2)立法层次低。(3)实施范围狭窄。(4)缺乏强制性规定

3、工作环境权的内容。

答:关于工作环境权的内容,理论上并无通说可以采用,立法规范上也只是就劳动者的安全卫生和劳动监 督检查等具体方面的内容,没有抽象出其上位的工作环境权的权利内容。

(一)参与企业安全卫生改善决策权

国际劳工组织与欧盟均已确立雇主对保护劳动者安全卫生应负主要责任。国际劳工组织在第15

5号公约中即规定:雇主应确保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对于工作场所机械、设备及生产程序,均应在合乎安全卫生。欧盟所颁布的安全卫生有关指令中也有类似规定。

(二)充分获得信息权

劳工参与企业卫生的机构或人员,如安全卫生代表、委员会或其他机构等,要能有效发挥其功能,必需能获得雇主有关安全卫生及工作环境的计划或决策构想的充分信息。

(三)安全卫生代表在特殊危险状况发生时的处置权

由劳动者选出的安全卫生代表,在用人单位遇到有特殊危险状况发生时,具有特别的处置权限。例如,用人单位有安全卫生问题发生,对于劳动者在这种情况下,有权要求停工。

(四)个别劳动者拒绝危险工作权

个别劳动者在工作场所中,遇有对其安全与健康有立即危害之虞时,可以自行停止工作。

(五)接受咨询与训练权

劳动者参与安全卫生改善措施有关决策,经常面临一些关于工作流程所牵涉复杂的技术性问题,例如新型机械、化学或生物性物质的使用及现代生产科技日益精进所带来更为复杂的安全卫生问题等。

(六)安全卫生代表权

劳动者代表想在员工代表会、安全卫生委员会或其他类似机构,扮演好参与安全、卫生及工作环境有关决策的角色,必须能够获得使用一切必要设施及其本身工作职位的保障权。

4、完善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措施。答:

一、完善《劳动法》

《劳动法》在保护农民工劳动权益上出现了不足,针对这些缺陷应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完善:

(一)用人单位因拖欠农民工工资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偏轻,应当加大惩罚力度。

(二)工会组织不足以担负保护农民工劳动权益的使命,应当建立一个为农民工权益提供保护的专门组织。

(三)现有法律援助的方式只能帮助到个别的农民工,必须建立健全农民工法律援助机制。

(四)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优先权制度。二)、制订《农民工权益保护法》

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除了政府采取必要的措施和加大舆论宣传监督的力度之外,就是要把解决农民工问题纳入到法制化的轨道,而单靠修改《劳动法》《建筑法》等实体法来解决农民工的问题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有学者提出加快制定农民工权益保护法的建议。

三)、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

(一)扩大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

(二)增强个体维权意识。

(三)发挥工会组织(或者其他民间组织)的功能。

(四)加强政府的监督和管理。

(五)完善工伤保险制度。

5、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形。答: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情形: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14条规定,以下情形时,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

2、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

3、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

4、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

5、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其中,第一种为双方协商一致方可签订。而2-4中情形只要劳动者提出要求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没有选择权,就应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不签订的,劳动者有权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单位与其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最后一种情形是法律直接推定用人单位已经与劳动者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直接适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

三、论述题

1、试述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答:答: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滞后,使得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具法律效力的劳动争议仲裁和诉讼在实际操作中困 难重重。无论在实体性法律还是在程序性法律上都存在立法不足的问题,由于无法可依而给案件处理带来困难,间接影响企业劳动关系的有效调节。突出表现为:

(一)实体法问题

1)、由于历史原因,《劳动法》法只是确立了劳动争议案件的一般原则,可操作性差,尤其没有对外商投资企业等特殊用人单位作出专门规定,不适应外商投资企业劳动争议多并且复杂的现状。2)、我国的劳动法规范多为授权性条款和义务性条款,缺少对于违反规定该如何追究责任的条款,即使有这样的条款,一般规定也比较原则,执行过程中也难以操作。例如,国家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中对工资支付的时限、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标准作了规定,但却没有就企业不遵守工资支付时限应承担的责任作出规定,也没有规定支付补偿金的时限以及不遵守该时限应承担的责任。

3)、《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只规定了劳动争议处理的程序,主要是仲裁程序,缺乏规范劳动关系的实体性法规。而且,《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及一些司法解释中对现行劳动争议受案范围的规定形式过于松散,其内容自身与其他法规之间,存在交叉与冲突。有些劳资之间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但是上述法律规定的范围中没有包括的,如何处理?还有一些保险、福利的问题不属于劳资争议,而是国家政策或者行政处理机制的范围,是按照法条中规定的以劳动争议处理,还是走行政程序呢?这些困惑直接导致了司法适用上的混乱和相关机构相互推诿,劳动者维权无门的现象产生。

4)、我国现行调整企业劳动争议仲裁的法律法规,参照的有《条例》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等,但这些法律法规对具体的仲裁程序和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并未加以规定或规定得粗糙、泛化,使得操作起来很难。2001年4月16日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了举证责任倒置的特殊情况,在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因用人单位做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这样的规定虽然保护了劳动者,有利于实现实质正义,但是过于简单,不利于实践中的操作。

5)、有关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及时效的规定,主要体现在《条例》、《劳动法》、《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管理条例》中,但以上规范就劳动争议处理的各种方式在解决争议中的效力、时效的确认、协调,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为实践带来诸多不便。(二)程序法问题

1)、根据《劳动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争议处理适用调解、仲裁、起诉,体现了多层次性、多渠道性的优点。但这种“调、裁、审”依次进行的争议处理程序,其弊端是明显的:

时间拖得过长。这不仅无法体现法律的效率,而且很可能使矛盾双方积怨加深,特别是不利于给外商投资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而且,仲裁、诉讼必须依次进行,也违背了仲裁的自愿精神,增加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和心理负担。另外,现行法律法规对劳动争议中涉及的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之间的区别、劳动争议仲裁程序与诉讼程序的关系问题、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制度与诉讼时效制度的关系问题,均未做明确的规定,造成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无法可依,严重损害了劳动争议双方的权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2)、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建设问题。目前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机构不健全,人员编制不足、人员素质不高,不具备专门处理外商投资企业劳动争议的人才,不适应劳动争议数量急剧上升的需要,增加了案件的处理难度。

3)、劳动争议仲裁的实际效用问题。我国目前的劳动争议仲裁与实际意义上的仲裁是完全不同的,是由国家强制力确定,而不是基于当事人双方自愿选择,实际上它更接近国家行政机关的一种行政决定。对于这种裁决,只要一方当事人不服,就可通过起诉的方式使裁决归于无效,实际上劳动仲裁的作用并未得以充分发挥。

2、论述我国目前的集体协商机制存在的缺陷及其完善措施。

答: 市场经济国家的劳资关系,在其运行的技术层面上,是指契约化劳资关系的运行规则和程序。而契 约化的劳资关系在我国城镇企业中已经建立起初步的框架。根据社会调查,市场契约化劳资关系正在逐步取代原来的计划行政化劳动关系,在我国的传统企业管理关系中引发了根本性变革,从而增加了企业经营者与劳动者之间的利益矛盾和权利矛盾。因此,在我国建立和推行有效的劳资关系运行机制,势在必行。

通过集体谈判解决劳资关系中的利益和冲突问题,无论在什么社会制度下目的都是相同,但是,同样是市场化劳资关系的市场机制,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社会制约条件,进而形成各自的特点和呈现出明显的差异。美国是一种自愿的、分散的、民间为主的解决争议机制,日本具有折衷、协调和互相理解来解决争议的普遍倾向。有关资料表明,在日本提交到类似法院或劳资关系委员会等公共争议解决程序的劳动案件的数量明显少于其他工业化国家。这也许是因为在工会与管理方之间关系较为融洽的企业中,他们同意避免不必要的和无用的对抗。在我国,不同类型的用人单位的争议解决机制有很大的不同,私营与国营企业不同,事业部门与企业部门不同,行业与地区不同,但基本上是一种自愿、民主协商、在政府调解下解决争议的机制。这就说明建立和推行市场化劳资关系处理机制应当因地制宜,不能盲目地简单照搬。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大,中国劳动关系主体

逐步确立,其利益关系呈现出多样性、复杂化的发展态势,从而使协调、稳定劳动关系的任务也日益繁重和艰巨。但是,集体协商相关立法的出台仅仅为集体协商谈判确立了谈判如何进行的操作规程,决不意味着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就得到了尊重和体现。它的真正实现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实现,还取决于劳动者对自身权益的主张和争取,特别是政府作为劳动力市场的监管者,其责任是否到位。

我国目前有很多的城市开始以集体协商的模式解决劳资冲突,例如深圳福城投资公司的员工代表与企业代表经过两个多月的平等协商,于2000年12月28日签署了深圳市第一个工资集体协议,就2001年企业员工工资水平、工资增长率、工资支付办法和支付时间等事项,达成一致意见。“工资多少,老板说了算”,将被“工资多少,员工老板商量着办”所取代。目前,全国从公有制企业、外资企业到私营企业,都在积极开展集体协商的谈判,以规范劳资之间的冲突。但是我国目前的集体协商制度并不完善,影响我国集体协商制度发展的主要有如下几个障碍:

1、立法上不完备

我国现行关于集体协商制度的立法存在如下问题:首先是没有专门的关于集体协商的立法规定,都规定在集体合同中,而《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只是关于工资制度协商的规定;其次是立法层次低;三是法条少;四是规定简单,不利于实践中的操作。

2、集体协商的层次低

目前立法规定的集体协商代表仅是企业工会或者职工代表,没有行业和区域集体协商制度的规定。集体协商的层次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不具有足够强的力量,不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谈判技巧,使集体协商不能发挥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平衡利益的功能。

3、工会不能真正发挥作用

由于我国的劳动者没有自由结社的权利,不能自发组织工会,工会附属于企业,包括经费、人员、职能都附属于企业。因此工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劳动者的代表。

4、监督机制不健全

在集体协商过程中,如果用人单位有侵害劳动者的行为或者在集体协商过程中有不符合程序规定的地方,如何监督?侵害方要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这在我国立法中没有规定,实践中也没有施行,这显然不利于集体协商的合法开展。相比之下,西方国家在集体谈判制度中规定了民事责任甚至是刑事责任以有利于集体协商机制的实施。

既然集体协商谈判是确定劳资关系的主要方式,而且是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交易方式,那么,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各种所有制经济发展和各种非公有制企业的大量涌现,加快建立和完善我国的集体协商谈判制度势在必行。因此,对集体协商制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1、建立政府、企业、职工三方参与的集体协商谈判机制。

由于劳资关系受社会制度、经济制度、文化背景、政府宏观目标等因素的制约,同时与企业规模、行业及产业政策、企业经营状况,以及劳动者的多方面需求相关,它实际上是政府、企业、劳动者三方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所形成的一个合约。所以,劳资关系从客观上需要三方参与,形成一个在集体协商中有效的三方机制。即一方是宏观层次上的政府;一方是企业,企业方包括单个企业、行业、区域性的企业群体、全国范围内的所有企业;第三方是雇员方或劳动者方面,包括单个企业中的劳动者群体、行业劳动者群体、区域性的劳动者群体、全国性的劳动者群体。其中企业方与雇员方是进行集体协商谈判的主体,是形成谈判约定的主体,通过集体协商谈判,形成并规范劳动合同。而政府主要是监管和帮助劳资双方进行谈判,并进行协调。

2、建立集体协商谈判的组织。

要建立有效的集体协商谈判的组织体系,明确各组织间的关系,明确全国性的工会、行业工会、区域性工会、行业雇主协会、区域性的雇主协会、全国雇主协会间的责、权、利关系,以及相互间的协调原则。但是,如何建立这些组织并规范其相互关系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不仅是立法层面要解决的问题,还涉及到司法、行政执法和国家政策协调等。

3、制定劳资协商的办法和程序。

从法律方面保护协商双方以及协商代表的利益,避免在谈判过程中采用不合法的方法来干预和破坏谈判的进行;避免雇主和雇员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垄断,保护企业间和劳动力之间的平等竞争关系。雇主联合或雇员联合起来垄断整个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或需求,不利于劳动力市场的运行。保护劳动力市场的公平竞争,对于理性的雇主和雇员来说,是实现他们效用最大化的最有效方式。

4、明确集体协商谈判中的雇主责任。

在我国劳资力量严重失衡的情况下,如果对企业在集体谈判中的行为不加以约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力量失衡的状况。可以借鉴其他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在法律责任上作出如下规定:首先,对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如工资、工时、劳动条件等事项上,企业必须与工会进行谈判,对工会提出的谈判要求必须回应,不得单方或私下决定或改变。其次,企业在谈判过程中必须向工会或工人代表提供有关企业经营情况的真实信息,并在集体谈判的全过程中承担向工会提供资料的责任,如违反即意味着拒绝谈判需承担法律责任。第三,明确规定违约责任,不仅应规定违约行为,而且应明确规定处罚的办法,包括处罚的量化标准、执行机构以及相关程序等。

5、在现实条件下,应主要采取以行业工会代表企业劳方进行集体谈判的操作方式。

由于劳资双方的追求目标和利益诉求不同,在任何国家,劳资双方进行集体谈判、签订集体合同都是一个艰难的博弈过程,是双方实力和技巧的较量。即使有了完善的政策法规作保障,要达成比较公平的协议,仍需要双方地位、实力和谈判技巧大致对等这样的基础性条件。在市场经济发育初期,由于劳动者民主意识和权益观念的提高、工会力量的壮大和谈判经验的成熟尚需一个较长过程,因而

春季《教育学》期末考核 篇6

《人身权与侵权责任法》答案

一、判断题

1.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和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侵权人的财产不足以支付的,先承担刑事责任。(对)

2.赔偿损失的侵权责任方式,仅指赔偿受害人的直接财产损失。(对)

3.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责任。正当防卫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正当防卫人应当承担适当的责任。(错)

4.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不同于紧急避险措施不当。(错)

5.安全保障义务人对第三人致害的行为承担补充的侵权责任,是由于对于损害的发生具有过失。(对)

二、简答题

1、简述侵权民事责任的免责事由。

答:免责事由是指减轻或免除行为人责任的理由。侵权民事责任中的免责事由包括以下几种:(1)不可抗力。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损害的,一般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受害人的过错,是指受害人对于侵权行为的发生或者说侵权损害后果的扩大存在过错。

(3)正当防卫。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财产、人身和其他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人实施的不超过必要限度的行为。

(4)紧急避险。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财产、人身或者其他合法权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而不得已采取的致他人较小损害的行为。

(5)受害人的同意,是指受害人在侵权行为或者损害后果发生之前自愿作出的,自己承担某种损害后果的明确的意思表示。

除以上五种之外,有学者认为依法执行职务、自助等亦是侵权责任的免责事由。

2、简述我国《侵权责任法》中规定的侵权责任方式。

答:《侵权责任法》第15条规定,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3、关于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一般规则,可分为哪三个层次。

答:第一,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10%的赔偿责任。第二,交通事故的损害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第三,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4、简述产品责任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答:产品责任又称产品侵权损害赔偿责任,是指产品存在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造成消费者人身或者除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损失后,缺陷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应当承担的特殊的侵权法律责任。

产品责任的构成要件:

(1)生产或销售了不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产品(2)不合格产品造成了他人财产、人身损害(3)产品缺陷与受害人的损害事实间存在因果关系

5、简述影响赔偿数额的规则。

答:

(一)损益相抵规则:损益相抵,是指受害人在遭受损失的同时也得到利益的,应将其所得到的利益从应得的赔偿金额从扣除。

(二)过失相抵:过失相抵,是指受害人对损害发生有过错的,应当依据其过错的大小减轻直至免除加害人或对损害负有赔偿义务的人的责任。

(三)衡平规则:在确定侵权人的侵权责任方式和赔偿数额时,考虑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司法政策,就是授权法官根据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司法政策对判决的最终结果进行妥当性的考虑并作出可能等等调整,以使判决结果符合民事法律基本原则和司法政策的宏观要求。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法官的能动性和创造力,更好地实施法律。

三、案例分析

1、案情介绍:

2010年8月1日,张三将自己所有的拼装小车转让给李四,2010年8月10日,王五向李四租车使用。王五和朋友A、B三人开车出去一起喝酒,此三人彼此都知道大家均无小车驾驶证。到了回家的时候,王五和朋友B均已喝醉。回家的路上,小车由无驾驶证的A驾驶。途中,小车与一辆大货车相撞,造成B重伤,大货车司机C因避让不当翻车死亡。B的各种损失为30万人民币,C死亡的各种损失为50万人民币。景交警认定,小车驾驶员A负事故的主要责任,大货车司机C负事故的次要责任。(1)B自己是否要承担一部分损失?为什么?(2)王五是否有责任?为什么?(3)A要承担多少责任?为什么?

(4)对于交警认定的A所承担的主要赔偿额,张三和李四是否有责任?张

三、李

四、王

五、A所承担的责任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答:(1)是

按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任何人不得纵容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而B明知A无小车驾驶证,却纵容A驾驶。(2)是

王五明知A无小车驾驶证,却纵容A驾驶。(3)承担赔偿责任

发生交通事故后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1分)不足部分,由机动车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4)张

三、李四有责任 张三与李四承担连带责任

以买卖等方式转让拼装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的,由转让人和受让人承担连带责任。李

四、王五和A承担赔偿责任

因租赁等情形机动车所有人与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时,发生交通事故后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机动车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所有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按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任何人不得纵容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而王五明知A无小车驾驶证,却纵容A驾驶。

2、案情介绍:

2011年12月,赵某为其父亲祝寿,到商场买了一个高压锅。赵某的媳妇请邻居王某过来帮忙,王某用高压锅煮东西时,高压锅突然爆炸,高压锅锅盖飞起砸中王某,导致王某头部脑震荡,花费医疗费6万多。经负责高压锅质理检测的专家鉴定,高压锅爆炸的直接原因是高压锅的设计有问题,导致锅盖上的排气孔堵塞。由于高压锅的生产厂家距离遥远,王某要求出售此高压锅的商场承担损害民事赔偿责任。但商场声称缺陷不是由自己造成的,而且商场在出售这种高压锅(尚处于试销期)的时候已与买方签订有一份合同,约定如果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商场负责退货,并双倍返还货款,因而商场只对赵某承担双倍返还货款的违约责任,而对王某不承担任何责任。

(1)高压锅是赵某买的,王某不属于买卖合同的当事人,是否可以得到赔偿?为什么?(2)王某可以向谁主张承担侵权赔偿责任?为什么?(3)商场的辩护是否成立?为什么?

(4)若商场最终对王某履行了赔偿责任,可否向厂商追偿?为什么?

答:(1)可以。按侵权责任法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2)商场 或 生产厂家

按侵权责任法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请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请求赔偿。

(3)不成立。原因:因为造成了人身损害,所以超越了违约责任,应属于侵权责任。(4)可以。

春季《教育学》期末考核 篇7

《比较学前教育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比较学前教育学

2.先行教育

3.保育所

4.克鲁普斯卡娅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比较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美国学前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3.日托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是什么?

4.简述日本战后改革时期的幼儿教育。

5.世界各国学前教育机构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简述乌索娃的主要理论贡献,并做评价。

2.论述世界各国学前教育师资培训的特点,谈谈其对我国师资培训的启示。

一.名词解释

1、比较学前教育学

比较学前教育学是以比较法为重要方法,以研究当代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为中心,以揭示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因素及其相互制约关系,探索未来学前教育发展趋势为其理论价值,以促进本国学前教育发展为最终目的的一门教育科学。

2.先行教育

美国为了帮助克服贫困对成人和儿童生活的消极影响,打破贫困圈而创办的一种学前教育类型。构成要素包括:教育、父母参与、健康服务、社会性服务。

3.保育所

保育所是日本的幼儿教育机构,是作为福利设施对缺乏保育条件的家庭的婴幼儿乃至少年进行保育的机构,由厚生省管辖,保育时间原则上是每天8小时。

4.克鲁普斯卡娅

前苏联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马克思主义教育家,她论证了对无产阶级子女实施学前教育的必要性,提出要解放妇女,吸引她们参加国家政治活动和生产建设。她的教育思想影响了前苏联的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二.简答题

1.比较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注重介绍和阐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发展的历史

(2)突出介绍和分析国外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

(3)分析研究当代外国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4)关注和研究当前世界学前教育理论变化,预测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

2.美国学前数学教育的目的在美国的学前教育中,数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当儿童思考数学时,使儿童有各种机会去动手,操作和探索材料;让儿童参与使儿童从依靠物质世界转入抽象世界的活动;让儿童有发展分类、比较、序列、度量、图解、点数和进行数运算技能的机会。

3.日托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1)特点。第一,私立多,公立少。公立的多是非盈利性质的,在大学、军队、教堂里附设。第二,以教育立法保证日托质量。开办人经过检查,考核拿执照,保证环境和人员的要求。第三,保育为主,主要为下层阶级服务,强调儿童安全与健康,自由游戏是主要活动。

(2)发展趋势。第一,妇女进入劳动市场数量增加,增加的速度很大程度上依靠儿童保育设施的可行性,日托将是美国发展最大最有前途的幼儿教育机构。第二,雇主资助的儿童保育设施将增加。第三,日托逐渐重视儿童发展和教育问题,加入儿童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课程。

4.简述日本战后改革时期的幼儿教育

从1945(昭和二十年)年到1955年(昭和三十年),为日本幼儿教育的整顿改革期。在这个时期里,日本幼儿教育同整个日本教育一样,摆脱了法西斯国家主义的控制,实现了教育民主化。

(1)公布《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确立幼儿园是学校教育体系之一环的地位。明确幼儿园教育的目的。制定了幼儿园教育目标。将“保姆”改为“教谕”。

(2)制定《保育大纲》在教育内容上,将原来的五项教育内容扩大为十二项。

(3)公布《儿童福利法》,确定保育所发展方向。

5.、世界各国学前教育机构的基本特点

(1)学前教育机构具有活动性的特点:这是以儿童的基本年龄特征为依据的。

(2)学前教育机构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尽管各国公共学前教育机构目前基

本上分为两个层次(即主要主3以前幼儿开设的托儿所和为4~5岁儿童开设的幼儿园),但由于幼儿及家长的各种不同需要及幼儿教育管理方面的原因,使得学前教育机构在许多国家都表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3)学前教育机构具有准备性的特点。学前教育除了注重幼儿身心发展外,目前也日益关注为幼儿进入初等教育阶段作准备,而其主要目的在于力图解决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

三.论述题

1.简述乌索娃的主要理论贡献,并做评价

(1)乌索娃的主要贡献:

第一,将教学原理应用于学前教育领域,并加以具体化。

第二,确定了苏联学前教学的任务和内容。

第三,提出学前教学的新方法——指示法。

第四,确立幼儿园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必修作业。

(2)评价

乌索娃的研究开辟了苏联学前教育的新方向,为建立苏联学前教育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其思想一直对苏联学前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她“给幼儿园教育工作带来了根本的变化”。其著作在建立学前教育理论,发展学前公共教育事业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但她的理论忽视儿童学习的特点,强调知识学习,忽视社会性、人格等发展。

2.世界各国学前教育师资培训方面表现出的特点

(1)越来越重视幼儿教师的培训。

(2)不断提高学前教育师资的质量。

(3)建立了多种层次、多种学制、多种规格的学前教育师资培训机构。

(4)不断修订教学大纲,编写新教科书与教学参考资料。

上一篇:有关于感恩的资料下一篇:核心价值观讨论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