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备课组总结(共11篇)
地理备课组总结 篇1
2011年9月——2012年7月地理备课组工作总结
勐腊二中刘文英
本学年地理备课组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地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业务学习、教研活动
为了不断提高地理学科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我组人员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业务学习及教研活动,本组教师踊跃参加地理科目在学校的公开课教学,并在组内进行交流,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和交流取长补短。还有刘安民老师参加高中地理讲课比赛,荣获一等奖。
二、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
本学年我们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发现《地理新课程标准》对地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为此,我们不断学习教学理论理念,深入研究新课标,从而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了更深的了解,本学年我组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育教学工作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三、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学生为主体
本学年,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学生为主体实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不断提高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地理教
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集体出谋划策,形成集体备课,同一节课用不同的方法上,以寻找最佳的教学结果,课后认真反思,记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在备课组里共同切磋,以求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提倡自主性学习,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猜测、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这样的探索实验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在课堂教学中,尽量采用多媒体等多种直观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这样以来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期末考成绩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分别为本县前茅。
四、改革评价方法,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学年彻底改变了过去单一用分数来评价学生的方法,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如学习热情,学习过程,学习态度等,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地理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地理备课组一学年来不断的工作,我们的地理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以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地理备课组的工作搞得更好。
2012年7月28日
地理备课组总结 篇2
一、制订整体教学复习计划, 明确复习方向
高考考什么, 怎么考要明确, 我省制定的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 考试说明不仅有明确的内容要求, 明确的能力要求和案例, 更重视对照和研读高考考试说明 (包括掌握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高三复习大体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 也就是对初高中10本教材全面复习;第二阶段是整合地理专题复习, 做好学科内综合复习与练习;第三阶段是结合热点问题与地理联系性, 回归课本知识, 选择有一定综合性的练习试卷, 进行模拟测试。高考前, 留下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考试心理训练, 教给他们一定的应试技巧。
二、复习策略
(一) 夯实基础, 突出主干。
基础和主干知识是指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观念、结论。总体来看, 能够体现地理学科学习功能和能够形成再生知识的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的部分多为高考复习的重点所在。如:地图、人类活动、地球运动、大气运动、人地关系等。
对于基础和主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不应死记硬背, 而应理解和应用。高考试题往往引用课外知识和社会素材, 创设问题情境, 构成新的问题角度, 考查学生能力。但是无论如何, 其考查的落脚点仍然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主干知识。我们必须抓住各部分基础和主干知识, 寻找各部分知识与其他知识的内在联系, 形成综合思维方法, 才能在高三地理复习中取得较好的效果。逐步将知识立意转化为能力立意, 着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例如, 地球运动、气候洋流、天气系统、内力外力、地形水文、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人口城市、区位分析、资源灾害、环境问题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就是复习重点, 要有效复习, 就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注意对地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的准确理解, 以及对地理知识细化和整体性的把握。二要用典型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主干知识, 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 并学会知识迁移。例如:使用历年高考题作为典型案例加以引导。三是建构清晰度高、利用程度高的结构化的知识体系。例如:学习河流水文特征, 可以建构如下知识体系:
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对主干知识的理解, 又有利于总结、归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 理清自然地理要素 (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 、人文地理要素 (人口、资源、城市、市场、交通、劳力、技术、政治、经济、文化等) 间的相互联系, 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联系、影响等。
(二) 重视地图, 注重空间思维的训练。
地图是地理独有的知识载体, 地理知识、原理、规律和考核形式都集于地图一身, 掌握了图就把握了地理脉络。况且从心理学讲图形又比文字好记, 可以说是地理学科最好的学习方法。
复习可从地图入手, 把地理分布、地理规律都落实在地图上。如:复习中国地理, 可看十方面地图, 即: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 (气温、降水量) 、中国水系图、中国资源图 (森林、矿产、水能、旅游资源等) 、中国农作物分布图、中国工业分布图, 以及中国人口、民族、城市、商业中心图和中国交通图、中国自然保护区图等。逐一看图、记图, 甚至画图, 就掌握了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此外, 适当做一些地理各种考试图形的练习。如:地理景观图、地理剖面图、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漫画图、地理数据图、地理结构图、地理等值线图等。熟悉这些图的特点和解法, 是考好地理所必备的。
空间思维能力的考察主要有以下内容: 大气的运动和变化,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世界和中国区域 (大洲、大洋、地区、国家) 中的重要经线、纬线, 各类地图的判读, 各类重要地理分界线 (自然地理界线、人文地理界限) 等。培养地理学科的空间思维能力, 一定要讲求方法。如对空间概念和物体空间运动的理性思维分析可选取一些条重要经纬线 (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E、120°E) , 通过它们, 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经纬网, 并想象地球运转起来线与线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及晨昏线的动态关系。
通过有效的空间思维训练, 才能达到当给出世界上某一点或线时, 脑海中会出现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地理事物。有了这样的水平, 无论命题角度如何, 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可见, 抓住多角度观察地理事物的空间性质, 综合分析地理系统内部与外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运动与转化等问题, 一方面能使地理知识学习更加透彻、完整, 另一方面能提高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拓展思考与解答地理问题的深度与广度。
(三) 突出地理能力, 提高复习效率。
能力立意始终是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近年来高考越来越重视考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提取信息、综合分析、科学表述) ;重视考查学习方法 (空间定位, 区域比较, 综合分析) ;重视考查对实际问题的解决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产和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重视关注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 (全球或全国的可持续发展热点问题) 。因此, 如何训练、培养和有效提高地理能力是高考地理的关键环节。例如:要有效提高地理图表分析能力, 就要从新材料、新情境的图表中获取地理信息, 并解读各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和发展变化过程, 加强绘制地理图表技能的训练, 加强图文转换、图图转换、图表转换、文表转换的训练。通过学习过程体验, 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为掌握分析地理图表的技巧和方法奠定基础。
(四) 重视提高解题能力, 落实复习成果。
复习成果最终体现在解题能力和水平上。要有效提高解题能力, 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提高地理审题能力。新课程高考很重视应用新材料、新情境的试题考查学生的地理能力, 提高地理审题能力有助于从新材料、新情境的试题中提取有效信息, 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 有效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和论证, 探讨地理问题等, 因此平时考练时应注意这方面的经验积累和反思。二是建构答题模式。注意归纳和整理各类题型的解题思路, 建构各类题型答题思维模式和方法。例如:对农业发展的评价, 就从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 (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 和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等) 入手, 依据题意, 有侧重点地评价,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得分率。三是注意限时训练。平时训练时要注意时间控制, 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题、形成解题思路, 应用规范的地理术语, 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表述地理问题。
(五) 专题训练系统整合, 联系实际关注热点。
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进行专题复习, 可以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更能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分析能力。目前比较常用的是把地理教材内容分为几大板块:运动板块、图表表达板块、区域地理板块、人类活动板块。通过几大板块的复习, 使学生对整个地理知识形成大的框架, 知识点之间形成网络。
高考试题的另一大特点是注重联系实际, 能用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把地理规律或地理原理巧妙地与当前热点、焦点问题或区域联系, 以考核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感性材料 (如青藏铁路、水土流失、等) 的认识, 理解和掌握许多抽象的、难以耳闻目睹的地理知识和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 注重运用地理学科知识分析、阐释、评价实际问题等也是高考试题的目标之一。如地理学科内的热点知识有:温室效应与臭氧空洞、赤潮、南水北调、能源问题 (如石油) 、三农问题、中国人口迁移、中部崛起、环渤海经济圈等。这样不仅使地理学习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了扩展, 而且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了问题, 培养了能力, 提高了整体综合素质。根据这些知识所设置的问题, 都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能力, 所考查的知识与能力都不能超出考试说明的范围。
如何发挥地理备课组的功能 篇3
一、备课形式的改变——变泛备每节课为精备某节课
教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参与者和实施者,被看作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不再仅仅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也是知识的改造者。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手段。教师在备课中为提升自己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要付出极大的精力,由此产生的精神负担和紧张焦虑可想而知,这就需要在地理备课组的备课活动中集体研究和分担。
如果按照传统备课组的备课活动,首先应由所有教师自己完成每节备课后,再共同整改本节课,这种超负荷的运转势必造成各种资源的浪费。新课程下的备课组活动可以改为:一个月前,由不同教师根据自己情况选定不同的某个小节进行精备,作为主备课人,收集相关素材,负责设计教学方案(包括知识体系和教法体系),精心备这节课,然后大家的课共同整合在一起。这样既可以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和身体压力,也可提高本节课的备课质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越来越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日益常态化。多媒体以声音、文字、动画、视频等方式,能将抽象知识变具体、静态知识变动态;通过声、形、色等多种功能协同作用于学生的多个感官,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再现地理过程、引入地理概念、展示地理景观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在备课中,需要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备课和做课件,但是不同网站提供的网络资源参差不齐,为了获得最佳的网络资源并使之更具有针对性,教师就要大量收集素材并对之进行改造。如果要地理教师把每一节课都在备课组活动中进行交流和分析,其承受的压力是非常大的,这时发挥地理备课组的集体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备课方式的改变——变备知识为兼备教法
每节课的主备课人应把其设计的教学方案上传于公用的学校网络平台或者把电子文稿传给备课组所有教师。之后的第一周,地理备课组内所有教师对主备课人的教学方案进行质疑并提出新的设想并公开,使教师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与同伴进行沟通和对话,在浓厚的研讨氛围中进发教法灵感。通过主备者设计教学方案,其他教师补充完善教学方案,实现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优化的资源。通过同组教师的不断研究和完善,笔者所在的地理备课组主要改变了三类课型的教法方式,现举其例。
问题研究课:教师通过地理过程的多媒体动态展示,使学生领悟地理知识的发生过程,通过有关地理知识和背景材料鼓励学生求异思维,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开展同一知识体系针对不同地理问题既重视研究过程、又重视研究结果的分组问题研究课,改变以往只关注研究结果不关注研究过程的现象。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绿色食品知多少”这一“问题研究”课时,教师首先可指导学生如何辨别绿色食品,认识绿色食品的标志。然后分组进行各自的研究任务:绿色食品在市场上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人们了解绿色食品的主要途径有哪些?苏州市场上常见的绿色食品有哪些?生产绿色食品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降低绿色食品的成本,使之成为大众消费得起的食品?如何防止绿色食品假冒伪劣问题的出现?学生先开始进行组内讨论,再向其他小组汇报本组的讨论情况。接着教师可让全班学生对各小组的每种情况进行评论,从而确定正确结论。最后由学生对问题和结论分别进行比较,评出最佳小组。
三、备课内容的改变——变备教案为主为备学案为主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是“提高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虽然各级教研部门对教师进行了各种培训,使教师领悟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旨,但在实际教学中,地理课程标准只给出了基本理念,对于如何展开教学,却没有给出具体的可操作的参考措施。通过备课组的备课活动,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和教法中的内涵和外延,本着“凡是学生能探索的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思考的决不暗示;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学什么”的原则。采用变备教案为主为备学案为主的方法,切实贯彻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节的教学中,对于自然带的“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理论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出有关自然带产生原因的背景资料,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的“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示意图,”编制学案,结合图中自然带的具体分布让学生说出其变化规律和产生原因,并要求学生运用此方法继续学习自然带的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四、备课目标的改变——变只备教学过程为研讨教学反思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反思越来越受到重视。可是教师通过个体本身不断的反思来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只能是教师个体自我发展的前提条件,不利于整体推进新教材改革。而且有时教师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原因难以深入自省,并不能提出根本性的解决方法或有价值取向的指导意见。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备课组在备课活动中通过对老师们所写的教学反思的研讨,使其他教师能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教学诊断”,能动用其他教师的智慧和灵感进行有效互动,及时反馈,激发自己的创意,领悟教学艺术,改善彼此的教学行为,提升彼此的专业水平,最终实现所有教师的共同进步。
初一地理备课组总结 篇4
一、积极参加课改,加强理论学习、促进观念转变
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我与备课组其他老师积极探讨课改,在初一初二都实行课改模式上课,尽量做到精讲精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二、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及初一地理备课组长的工作
本学期切切实实做好初二地理会考工作,力争全部学生达标,重点做学习困难学生的工作。注重对初一学生打好基础及培优工作。主要工作如下:
1、学习地理课程标准,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新教材,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反思与调整,力求实现突破课改中的重点和难点。勤写教学反思,要重视教学的积累,为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2、安排每一个星期的教学进度、课时安排,每堂课的大致上法,从而保证平行班级的教学进度一致。每位科任老师上两次公开课,取长补短,教学相长。
3、做好期中、期末复习工作,探讨复习教学策略,指导学生复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
4、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创造性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主动参与。课堂上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彩“任务性”活动,设计各种真实的活动,通过各种实践,达到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目的。
三、取得成绩:
经过备课组各成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如下成绩:
1、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基本上改变了在初中时学习地理的态度,从根本上意识到在学习地理的重要性。
2、有许多学生已经对学习地理产生了兴趣,并主动与老师沟通交流,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存在主要问题:
1、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少数同学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重要性认识不够。
2、学生很难把学到的地理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
3、学生对如何学习地理存在误区,认为地理只要到考试之前背一背就万事大吉。
4、一部分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很不负责任:自己不愿思考,而是等别人做完再拿来抄。
解决方案:
1、以教育宣传为主,让学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
2、上课时可适当增加一些知识应用的习题,指导学生分析问题,知识迁移。
3、分层次教学,对学困生的练习单独布置,以增强其学习信心。
4、告诉学生的学习地理的方法应是:先理解,后记忆;
5、让学生知道作业的重要性——具有补缺补漏和巩固知识的作用。
高三地理备课组工作总结 篇5
本学期,高三地理组在学年领导下,认真制定备考计划,落实各项备考措施,改进备考方法,有计划、有步骤推进备考工作,全组教师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扎实有效地开展备考复习,取得较好成效。
一、1、认真阅读考纲
作为高三地理教师应认真学习地理教学大纲和高考考试说明,加强高考地理试题研究,把握高考命题走向,使高三地理复习有明确的导向。
2、立足课本,夯实双基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点的落实和知识网络的构成。这也比较符合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突出能力立意,重在考查学科的知识主干、基本原理和规律,以及地理理性思维逻辑和知识运用能力。能力是建立在夯实的基础上的,没有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很难获得高分。
二、具体做法 工作计划
1、第一轮复习(2015年7月20日—2016年2月末)
必修1、2、3及选修地理的复习;区域地理复习(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
2、第二轮复习(2016年3月初—4月初)专题复习
3、第三轮复习(4月初—5月底)综合模拟训练、查缺补漏
(一)、加强知识的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理论的研究表明,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知识更具价值。在传统的学习过程中,比较偏重于掌握知识的细节,而忽略了对知识结构整体上的理解和掌握。由此使获得的知识难以成为今后深入探究的基础。
在知识整理加工的过程中,伴随一系列思维活动,如分析、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分类、总结、概括、推理等,可以说这个过程也是思维综合训练的过程。经过这一过程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同时也可以发现问题、弥补漏洞、纠正错误。在对基本原理、规律的探究、发现、归纳和应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还要注意多思、敢问、善问同时要准备一个问题本,真正弄懂、吃透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二)、落实基础,突出主干,注意与初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 基础和主干知识是指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观念、结论。它们分布在教材的各个部分。但总体来看,能够体现地理学科学习功能的、能够形成再生知识的、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的部分多为高考复习的重点所在。如:地图、地球运动、大气运动、人类活动、人地关系等。
对于基础和主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是要死记硬背,而是要深入理解和具体应用。高考试题往往通过大量引用课外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问题角度,从而考查学生的能力。但是无论如何,其考查的落脚点仍然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主干知识。所以我们必须抓住各部分的基础和主干知识,寻找各部分知识与其他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综合的思维方法,才能在高三地理复习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重点复习高中系统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初高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初高中地理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识,都应该掌握,决不能回避。要正确处理好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以高中系统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地理,当涉及到相关初中地理知识时要进行串联复习,并落实到区域图上。只有把具体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产生的原因、特点,预测它的发展变化趋势。如复习“地球运动”时,就应把初中的“时区和日界线”融入其中,复习“地壳运动”时应一并复习初中“地形和地形的变化”等等。
通过这样处理,不仅使初高中地理知识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便于提高综合分析地理知识的能力。可见,抓住多角度观察地理事物的空间性质,综合分析地理系统内部与外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运动与转化这些大问题,一方面能使地理知识学习更加透彻、完整,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拓展思考与解答地理问题的深度与广度。
(三)、加强空间思维训练,形成科学的整体观念,不断提高认识水平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地理试题选取了能够反映地理学科主要研究分析方法的内容为命题素材,紧紧围绕“描述、概括、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和发展变化过程”、“认识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空间位置”等能力要求。试题中时差的推断、地图的判读、世界和中国某个区域的特征分析、判断等都是在考查学生的空间能力。因此,在高考地理复习中要特别注重空间思维的训练,以促进我们的整体思维观形成。
空间思维能力的考察主要有这几项内容:各类地图的判读,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大气的运动和变化,世界和中国区域(大洲、大洋、地区、国家)中的重要经线、纬线,各类重要地理分界线(自然地理界线、人文地理界限)等。培养地理学科的空间思维能力,一定要讲求方法。如对空间概念和物体空间运动的理性思维分析可选取十条重要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E、120°E),通过它们,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经纬网,并想象地球运转起来线与线之间相互位置关系及晨昏线的动态关系。
通过有效的空间思维训练,才能达到当给出世界上某一点或线时在脑海中涌现的不是乱糟糟的一团,而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地理事物。而有了这样的水平,无论命题角度如何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四)、掌握基本原理,训练解题思路,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地理是一门“讲理”的学科,明确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要注意理解重要的地理原理、规律和观点,训练答题思路,提高答题水平。
1、要全面思考,综合分析解答问题。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弄清自然地理环境的内涵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 及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人文地理要素的内涵(人口、资源、城市、市场、交通、劳力、技术、政治、经济、文化等),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联系、影响等。对于容易混淆的地理概念,注意进行对比分析。可纵向对比分析,如按时间顺序比较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生产、工业布局的影响,也可以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如比较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气候特征、地区分布,比较几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发展条件、主要特征等;可采取列表分析,也可以通过图像来通过设计题目进行对比分析。认清相似问题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明确知识间的联系,有利于掌握概念的实质内容,排除干扰因素,形成正确的认识。
2、循序渐进,加强逻辑推理,提高解题水平。近几年高考试题的一种新趋向是,条件隐蔽,层层设障,并且没有明显的正误倾向,只能依据条件去判断、推理,挖掘题目中包含的隐含条件,各个击破,求得正确答案。
3、要多角度训练,促进知识正迁移。地理学习中有很多图形、图文之间可以不断变化,如太阳高度角可以有旗杆影子、窗户光线、楼房间距、地球经纬网、太阳能热水器、变化曲线坐标图等多种题型;晨昏线问题更是变化多端,侧视图、俯视图、仰视图、局部图等。对于一些可从多角度思考的地理问题,要从整体上把握,注意发散思维的训练。解题中注重加强一因多果、一果多因问题的研究,充分利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训练解题思路,提高应变能力,研究各种可能造成知识负迁移的因素,促进知识的正迁移。如给出一组等值线图,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变换条件,进行思维训练:①假定为等高线图,判断山脊、山谷;②假定为等压线图,判断高压脊、低压槽;③假定为等温线图,判断是何种洋流影响所致,或是何种地形影响所致;④假定为等降水量线图、等震线图等等。
4、要联系实际,运用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高考试题的另一大特点是注重联系实际,把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巧妙地与当前热点、焦点问题或区域联系起来,以考核我们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感性材料(如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水土流失、沙尘暴、水旱灾害、火山地震等)的认识,理解和掌握许多抽象的、难以耳闻目睹的地理知识和现象。这样不仅使地理学习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了扩展,而且有助于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了能力,提高了整体综合素质。
(五)抓好重点热点的复习
从近几年地理学科的试题内容看,考查的重点内容为:①地理位置,最主要是经纬度位置,复习时要抓住几条重要的经纬线,用以确定地理事物或现象的位置;②时间计算;③天气与气候;④等值线图;⑤区域地理;⑥环境问题。
社会热点问题往往是文综测试的聚焦点。这个热点可能是时政热点,也可能是焦点问题,尤其是涉及到人类发展的资源、环境、人口、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考查的主要方式是把热点地区作为空间背景,用高中地理的基本原理来解释区域问题和分析区域发展思路,对热点问题,教师要把握一个“度”和“量”,不能用过多的精力。
(六)做好解题方法的训练。
要提高成绩,必要的练习是需要的,但不能搞题海战术。应注重解法的指导。1.选择题。主要方法有比较法、排除法、图解法、计算法、分析法、联想法。2.综合题。要求在每次练习时,都必须保持卷面清楚;回答条理清晰。
(七)不断交流学习
在高三上学期末学校请来李通教授对《落实课程标准,提升学科能力》的方面理论进行培训,在高三下学期在我们学校举办的高三复习研讨课中与兄弟学校的老师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交换意见,大大的丰富了我们复习备考的路子和视野。在教学过程中组内老师也不断的进行相互间的听课评课从而提高整体的战斗力。
总之,高三地理复习中有法而无定法,只要我们老老实实地紧扣大纲,立足基础,构建知识体系,形成整体观念,加强能力培养,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以地理事实材料为基础,形成地理概念,认识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知识更有价值,抓住主干知识,注重培养逻辑推理能力,紧紧把握住区域特征认定及其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措施,注重空间思维的训练,促进空间思维能力的形成,定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2016年1月30日
地理备课组工作总结
高一地理备课组工作总结 篇6
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我们高一地理同头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工作: 1.研究新课程,实施新课程
如何实施新课程,这是摆在全组老师面前的一大课题。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此次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深刻的变化将反映在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因为任何一项课程改革的设想,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然而,任何一种新观念的确立,都是对旧观念的一种变革,而变革的往往是那些我们已经驾轻就熟的东西,这对许多人来说,不是没有痛苦的。本学期,利用多媒体远程教育网我们组织全组老师听河南47中学老师的以“新课程为理念”的公开课,使全组老师更深刻的把握新课程的基础理念,理解新教材的基本内涵,老师们通过认真阅读新教材,发现新教材的实用性,不但使用课本中的案例,还增加有说服力的案例,便学生理解和自学,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上,各位教师注重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尤其是适合地理学科的“直观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
2、做好集体备课工作
为了更好的发挥集体的力量,我们同头组以同一办公室为单位坚持每周集体备课一次,以高一地理同头组为单位于9月20日,10月18日,11月22日,12月20日开展了四次公开备课活动,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思并对本周的教学内容和思路进行集体讨论。对于平时的小问题,我们坚持出现后及时一起解决,在备课过程中坚持资源共享,共同搞好备课工作。
3、落实好教学工作
地理是一门既是文科又偏理科的边缘学科,对于学生而言是文综中难度比较大的学科。而本地区因为中考没有地理学科,所以高一的新学生基本在初中都没有正式认真接触地理,对地理这一学科较为陌生,高一地理学又是整个高中地理中属于比较大难度的,因此高一的学生刚一接触地理就遇到难度,在学习中受到比较大的阻碍。针对这些实际存在的问题,我们高一几位地理教师因材施教,充分利用自编的导学案进行地理教学,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同时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们还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尽量穿插学生感兴趣的课外知识,又努力做到把这些课外知识与学科的考点结合起来,让学生提高兴趣的同时又学到该掌握的知识点。
4、做好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本学期我们高一几位教师集体探讨,做好课后作业的布置,很多次作业均是自己找题选题,针对学生学习上出现的问题找适合学生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后把知识得以稳固。同时,为了督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几位教师均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并且做到尽量在课堂上进行典型题目的评讲。
5﹑做好高一年级组地理教师的同课异构课工作
本学期,我们高一年级地理组两位老师,刘平,蔡贵华老师主动承担了同课异构课的任务。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意见,肯定优点、指出缺点,并得到了其他年级地理科组老师及领导的指导,使我们受益匪浅。
浅谈高三备课组备考方略 篇7
一、群策群力, 共同规划
计划是行动的指南, 一进入高三, 由备课组长牵头, 组织高三备课组教师一起讨论制订高三的工作计划 (要根据学情) , 以便于在这一年有明确的备考方向, 工作计划包括教学进度计划、集体备课计划、公开课计划和统一考试计划。各类计划要明确规定时间、地点、责任人及内容。计划要安排到周, 然后印发给每位教师, 并且以表格的形式在黑板上呈现出来, 让每位教师知道自己在高三所承担的工作, 提前做好准备。
二、团结协作, 集体备课
我们高三教师要集大家的智慧, 因此要团结协作, 就必须做好高三年级教师的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不要流于形式, 走过场。要做到“时间常规化、内容具体化、过程民主化”。
1. 时间常规化
高三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每周固定一次 (最好安排周一) , 具体安排本周的任务, 分解到每节、次。再是每次考试前都要进行集体备课, 组织本组教师先做, 让教师站在学生的层面上分析试卷的难易。考试阅卷后, 组织教师集体备课, 可以把一整套试卷分析得很透彻, 哪些题目难, 哪些题目易, 哪些题目有多种解法, 其中哪些方法适合学生掌握, 试卷中的重点、难点是什么, 学生怎样突破。然后是每章的开始也要组织集体备课, 主要分析这章的重、难点, 如何突破, 用什么样的方法学生最容易接受。总之, 可以说天天都在集体备课。
2. 内容具体化
集体备课的内容要确定到章节, 分清重、难点。重、难点经过讨论如何突破后, 由某一位教师执笔, 把突破方法总结出来, 印发给教师和学生, 让教师和学生对该重、难点达成共识。其次是典型例题的引申与拓展, 在该知识点上高考出现的动向。还有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适用什么样的试题、一类学生做什么样的试题等等都是集体备课的内容, 一定要规定到位。
3. 过程民主化
在计划和讨论复习内容时, 教师的畅所欲言, 把自己的见解都讲出来。在难点问题上互相帮助, 内容上不保留, 形式上也不强求统一。
三、统一考试, 查漏补缺
考试是检测学生掌握情况的一种重要手段, 因此教师要重视每一次考试。无论是单元考试、综合考试, 每套试卷都要经过备课组讨论确定考试目标, 确定试卷的难易, 然后确定命题人、审题人、终审人, 这三位教师根据小组讨论意见, 完成试卷, 必须对试卷全权负责。
考试试卷不能用现成的套卷, 制成的试卷难度要适当, 必须是零错误, 要做到考必阅、阅必评、评必补, 每一次考试必须统一标准, 集体阅卷, 每一题的主阅卷人必须针对阅卷情况进行评析, 分析学生的得分点、失分点、失分原因, 并提出补救措施。备课组长要在高考知识表上标记出这些失分点, 便于下一次重新考查。
试卷审题人在考后要划出一本线和二本线, 统计各班上线人数, 并将这些情况填写在办公室的表格中, 以便于老师心中有底, 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在学生完成第一轮复习以后, 要组织各位教师进行巩固训练题、限时训练题、补差训练题、针对训练题、模拟训练题的编写, 力争这几种训练达到实效性。
四、以老带新, 相互切磋
金牌语文备课组的成长足迹 篇8
“1+1”并不等于2
枣阳三中多年来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语文备课组实施了“导学题纲”教学模式。导学题纲的制定包括:备课组长分配任务;各位老师接受任务后自行准备导学题纲草稿;集体备课时说课交流自己的教学设计;全组针对教学设计进行讨论补充;说课老师修改印发导学题纲;说课教师试讲教研课;评课后其他教师根据本班实际补充完善并推广使用导学题纲。导学题纲将一堂课的学习任务分解为若干小的问题或习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或探究学习完成学习目标。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或习题为线索,以探究为基础,以问题的解决为目的,以“导学题纲”为依托,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培养目标。采用导学题纲教学模式,利于充分发挥备课组集体智慧,更利于培养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但是单纯的导学题纲教学模式却让学生两极分化严重,不少学生因为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的制约逐渐掉队,成为学困生。如何利用导学题纲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如何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在学校领导的正确引导下,语文组大胆探索,尝试成立学习小组,利用优等生带动学困生,学生课堂学习热情逐渐高涨,效率明显提高。于是各班根据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分组,注重小组长的选拔,发挥组长在预习、展示、检测中的带头督促作用。先对组长进行培训,让他们能尽快将自己的小组合作学习走上路。各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又选出了一个副组长和四个学科小组长,这样就让组内的同学几乎都有了相应的责任,优差搭配,交错编排,性格不同的学生互补,善于表达的担任展示员,课堂上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回答其他小组的质疑;作文水平高的同学当小组评价员,记录学习的重要内容,并进行归纳,这可以尽量保证每个同学都不偷懒,并能在一定激励下竭尽全力,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的进行。同时由组长牵头,每个小组根据本组成员的不同情况,制定了小组合作纪律,并确立小组和个人合作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都知道该如何去做,让小组成员朝着预期的合作目标努力。同时建立小组评价机制,采取1+1的评价方式,即一个成绩好的带一个学习困难的,两个人相互交流、捆绑评价、互相制约,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导学题纲”与“小组合作”巧妙结合后,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组内同学学习思考,学习回答,学习习惯,学习管理,学习守纪,学习互助……同伴教育使课堂呈现出专注的听讲,紧张的思考,热烈的讨论,激烈的辩论,有序的回答和质疑,45分钟时间,学生觉得过得太快了,老师也觉得意犹未尽。一些平时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学生感叹说:“在这样的环境里,想不学习都难。”
导学题纲和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的实施使课堂上师生角色发生了变化,学生是课堂上的“主角”,教师是“配角”;小组合作的座位模式,打破了传统座位的不科学性;在展示环节中,交流预习成果,迁移运用知识,提炼升华感悟;小组合作模式不让一名学困生掉队。期中考试结果显示:各班语文平均分99.69,及格率98.98,优生率76%,学生间分差缩小了,综合指数上升了,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如今学习小组的管理也由学习方面逐步渗透到了思想品德、纪律、卫生、文明行为等方面,形成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管理氛围。空前的集体荣誉感使班级凝聚力更强。教改实践再次让我们明白教育是艺术,艺术的魅力在于创新。
当20双手握成一个拳头之后
枣阳三中语文组共有20名教师,这虽不是一个庞大的集体,但是老师们有执着的追求和勤奋踏实的工作作风,也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刻苦钻研教材的能力,更有管理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水平。
学校常规教学每周都专门安排有集体备课时间和教研课时间,老师们根据教务处的统一安排,轮流说课,轮流讲课,集体评课。讲课教师精心准备导学题纲,科学安排教学过程,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每一个问题,甚至导入语和过渡语都千锤百炼,力求完美;听课教师专心致志,做好详细记录,跟学生一起为老师的精彩提问喝彩,为学生巧妙和有创造性的回答鼓掌,为重难点的落实而暗暗叫好,也为教学过程的小小不足而遗憾;评课老师们畅所欲言,既高度评价课堂教学亮点,发扬光大教学优点,又一针见血地指出不足,交流改进意见和自己的教学设想。集体备课促进了语文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也使一些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梅燕老师连续两年中考获语文单科最高分,荣获光武教育奖学金。黄莉莉老师从教十余载,她曾先后被评为“襄樊市优秀教师”、“枣阳市名师”、“枣阳市语文金牌教师”、“枣阳市讲师团成员”、“襄樊市学科带头人”、“襄樊市教学能手”及“湖北省教学能手”。
2010年10月,黄莉莉代表枣阳市参加襄樊市优质课选拔赛,上课前三分钟她走进教室,不慎扭伤了左脚倒在地上,当她艰难的站起来时,上课钟响了,她忍着剧痛开始了充满激情的授课,精彩的讲解赢得了学生和听课教师的阵阵热烈掌声。课堂教学结束后,她又马上开始了两个小时的教学反思的书写,当完成了全部的教学任务后,黄老师再也站不起来了,左脚肿的鞋都脱不下来了,医院诊断为骨折,医生责怪她对自己太不负责任了,骨折三个小时后才来医治,黄老师噙着眼泪说:“我得对学生负责任啊。”就是这样凭着顽强的毅力,凭着高超的教学艺术,黄莉莉获得了襄樊市语文优质课第一名,并将代表襄樊市初中语文参加全省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比赛。
为了让黄老师稳定发挥水平,展现教学风采,枣阳三中专门成立了黄莉莉省城比赛攻关小组,一面分解各年级备课任务,将重点篇目的教学设计和课件都一一进行集体研究,确定最佳方案;一面安排黄老师针对文言文、散文、和说明文教学进行试讲、评议,确立不同文体的不同教学方案。充分准备之后,黄老师带着三中全体语文教师的心血和希望踏上了比赛的征程。
湖北省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不同于优质课大赛,它要求选手能力强、水平高、素质全面。比赛分三个环节:教学设计(包括课件设计和教案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左脚裹着石膏的黄莉莉,不辱使命,以绝对优势获得了初中语文教学第一名,捧回了五一劳动奖章。
黄莉莉的成长折射了三中语文教师敬业爱岗奉献精神,展示了三中语文教师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更检验了三中语文备课组通力合作集体备课的成绩。
有人说,一个人的力量无论如何巨大,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团队,一个群体,哪怕这个群体只有两个人,那么你也很难把这个团队打倒。当我们仰望那金灿灿的省五一劳动奖章的时候,当我们瞩目沉甸甸的金牌备课组的奖牌的时候,当我们看到学生的语文成绩在发生质的飞跃的时候,我们终于明白,这个群体已经创造出一个不可战胜的神话!
高一地理备课组工作总结 篇9
高一地理备课组由5位老师组成。陈主任是教过多年高三的老师,他非常有经验,带领着我们一起努力,有两个是新老师,充满活力,充满激情,我们在工作过程中取长补短、相互配合,激发更大的潜力;总结一学期所做所想,我们收获了以下心得和经验。
一、本学期所做的工作
1.支持学校工作,积极完成任务。刚刚过去的一学期,高中地理备课组圆满地完成了学校和年级组分配、布置的各项任务。全组老师积极支持学校工作,开学时,群策群力制定教学计划;认真按时按质进行集体备课;积极落实教务处和年级组组织的教学观摩和教学研究活动,积极开设公开课,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坚持集体备课,不断钻研教学。
本备课组的成员都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吃透课程标准,精心备课,既备教法又备学法,落实好各项教学常规和教学计划。本备课组坚持按时集体备课,讨论授课的方法,能够做到目标,进度,作业,测试的统一,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写出讲稿,讲述对教材的理解,教学重点及难点,选择恰当的教法和学法。然后大家研讨、交流,最后集思广益,确定统一的教案,再由各个老师针对班级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操作环节。通过集体备课,我们相互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3、发扬团体合作精神,注重相互交流探讨。
本备课组的老师无论是谁在网上收集到的或在别处得到的教学资料,都努力做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备课效率。为了深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高中地理备课组坚持相互听课,当面或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实事求是的有针对性的交流意见,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共同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和路子,形成教学的互动,实现教学相长。我们组内的教研气氛非常浓厚,除都能按时参加组内的正常集体备课活动外,我们还在平时利用课余时间碰在一起讨论问题,研讨教法,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同事们通过讨论,不但提高了对许多模糊问题的认识与理解,而且还进一步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
4、注重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能力。
本备课组的老师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利用辅导课和其他课余时间,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学生“你不教我不懂”逐步引导成“你不教我也懂”,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查找资料、自学教材的习惯,提高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加强课堂教学的模式化
本学期学校实行了教学模式改革,本着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的目的,备课组全体教师进行了积极地讨论,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探讨,结合地理学科的特色,制定出导学-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练习的模式,在模式当中特别要注重地图的训练。地图(图像)及各种图幅是实现该教学模式的重要手段,要把地理信息通过图片、图像、音像等多媒体技术根据教学需要突现给学生,学生可以形象、直观、地获得一些难以直接观察、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地理信息,从而能较快感知认识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
6、进行新老师一帮一活动
为了让新老师更容易更快的适应教学,我们启用了一帮一的帮扶活动,由两个老教师带领两个新老师,特别在备课上的指导,那两个新老师也很努力学习,很快就适应了教学,并且很努力的去听课,问帮教老师,加速新老师的成长。
二、存在问题
1、个别班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或者是整体学习的积极性不够的情况。
2、教学难度的把握与学生实际接收能力发生矛盾:讲太难,学生接受不了;讲太容易,学生又不能获取多少知识。
3、学生获取生活经验的途径较少,学生分析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的能力仍有待提高。
4、一部分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很不负责任:抄袭现象严重
5、我们老师在检查教辅书上的力度不够
6、专研教材的劲头还不够,特别是做一些研究课题
三、今年努力的方向
1、更好更严格地抓好备课组建设,特别是从备课组成员的思想入手,要不满足于现状,做到精益求精。同时,要认真研究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利用多种手段(包括电化、多媒体等)改进地理课教学。
2、强化对课程改革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以及有关资料的学习,掌握更多的信息,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使备课组内的教研、讨论气氛进一步浓厚起来,通过讨论、交流,使备课组成员的知识、理论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4、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组织编写好各章节的“学案”导学辅助性资料。切实做到“因材施教”,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加强同事之间的团结互助、互相关心,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再作不懈的努力。
6、勤写教学后记,即反思,要重视教学的积累,为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7、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学理念,并将新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以适应新的发展形式,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参与、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真正走进我们的课堂。
总之,本学期我们都在竭心尽力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且大胆推陈出新,在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备课组将始终坚持不骄不躁的优良作风,不断创新,将工作做得更好,为我们明阳明天的辉煌再做贡献!
高一地理备课组
高三地理备课组工作总结 篇10
一、开好每一次备课组会
坚持每周开一次备课组会,全校统一的周四下午备课组会,主要内容是:评本周上过课,议论前半周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讨论和安排检测题的编写,计划下半周的教学内容及范围要求等;学习教学理论或文章,本周准备下周新课,对备课的内容进行第一次讨论,并讨论检查作业批改情况。会议议程紧凑而有序,个个积极发言,气氛轻松活跃。
二、上好每一节新课,采取轮流备课负责制,备课教师先进行说课,考虑时间紧内容多,着重教材内容处理和说习题两部分,其他老师帮助出谋划策,个个发言说亮点和教学建议,对教学中出现的难点大家都能提出自己的观点,所以对每次备课的收获不仅来自上课教师,还有其他同仁的智慧。上课教师课很乐意接受建议,都有教学反思总结。
三、认真对待每一次测试
学完每个单元认真做好复习,指导学生梳理知识点。精心编写测试题及参考答案。每次都出题人和检查校对人,并尽量作有详解,学生一人一份。试卷全收全改,做好试卷分析,综合统计错误较多的题目并保留形成错题卷至期末复习备用。
四、备课小组珍惜每一次教研活动,并积极参加。
五、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经常组织本组教师集体听课和相互听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尤其辅导新教师迅速提高教学水平。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
地理备课组总结 篇11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大课题,成为各所学校重点关注的问题。学校教育质量关键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立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我校是2011年8月新创建的学校,教师都是从全县乡镇中学竞聘上来的骨干教师。教师事业心强,工作踏实,团结协作,是一支优秀的、战斗力强的队伍。但教师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学校极力把教师培养成研究型教师。教师主体发展需及时规划和实施教师专业发展,全方位的更新教学思想、教学形为和教学方法等。以研究和开发备课组平台,通过教师多方面、多渠道的研修形式,树立超前的教学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使我校教师培养成大新县的各学科名师,有效地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
自建校以来,我校结合本校和教师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的提高教师教学技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富有创造性和实效性的活动。主要有:
一、了解备课组构成特征,为助推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依据
我校建校以来,逐年新增学生,也逐年招聘教师,教师由原来的52人增加到现在的176人,学校分有教研组、备课组,备课组人员组成结构是呈动态分布的,每学期都有或大或小的变动。学校要求每个备课组长要熟悉组内每一位老师的基本情况、特长优势、需要发展的方向等,因此摸底调查分析很有必要。新建组时,我们都会制作一份表格让组内每位教师填写,内容包括:姓名、年龄、学历、教龄、职称、专业特长、努力方向等,这样在结对帮教、分工协作时就能做到优化组合,使效益最大化,为助推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依据。
二、探索高效课堂有效途径,推行“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推行是提高课堂效益的教学手段,我校“学案导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行作为学校教学改革的重心工作,也是提高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了确保此项工作的有序展开,学校出台了《大新县民族希望中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并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了“高效课堂”、“分组教学具体实施方法”、“让‘学案’带出好教师、好学生”、“学案具体方法、学案导学”、“后茶馆式教学”、“做有激情的教师”、“学案导学应该这样上” “高效课堂22条”、“导学案编制与设计的要领”、“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与要求”、“新课堂学生展示的要求”等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的专题讲座培训。只有让教师把课堂掌控能力提高到教育智慧的高度,“动态生成”的新课程理念才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变成现实。并要求各教研组、备课组要结合学校的实施方案,由各组长从教学内容的确定、课时的安排、导学案的分工编写、成员间的研讨、完善到定稿实施等方面,作出统筹安排。以推行“学案导学 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为切入点,逐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努力提高全体教师的课改意识,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大兴教学研究之风,积极组织教师开展立足课堂,面向学生、服务教学实际的校本研修和校本培训,努力构建学习型、研究型教师群体。建校近两年,相继到学校参观听课学习的县市区内学校共计三十多所。2012年下半年,崇左市组织举行的语文、英语、物理、生物、历史等5个学科的优质课赛讲中,该校教师脱颖而出,有4个学科获县级比赛第一名,并代表大新县参加崇左市比赛,均获优异成绩,有生物学科代表崇左市市参加全区比赛获二等奖。
三、扎实开展校本教研,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一)开展系列化的特色教研活动,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开展系列化的特色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培养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结合本校实际,我们开展系列化的教研活动,以加强教研组内部的团结合作,实现同伴间的互动,使教师在合作反思中成长。
1、“集慧式”备课
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定期进行有主题的集体备课。这种备课放在开学之前,重在使教师明确整册教材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加以深入探讨;教研组内研究课前的集体备课,全组教师对某节课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加以集中剖析,共同研究,以确定最恰当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样备课可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互相启发、集思广益,提高教师的分析、判断和设计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保证教学质量。
2、“探讨式”说课
要求教师在每上公开课之前,以教育科学理论和教材为依据,针对某节课的具体特点,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本组成员,讲述自己对所授课题的教学目的、内容及其理论依据,一般包括四个方面:即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经众人研讨,补充、修正、完善之。
3、“分层次”上课
教师技能比武课:教师针对同一教学内容,在教研组内通过反复的备课—说课—上课—评课,教学效果达到基本满意后在校内上公开课,开展教学技能比武,以此来磨砺新教师不断进取。
师徒联袂课:针对同一内容,师徒各自备课,处理教材,在教研组内进行说课,教研组全体教师对两人的处理意见进行评述,选择最适合上课教师、学生、及教材的教学手段及方法,师徒各自用适合自己的教案上课,组内评课,寻找师徒各自的闪光点、不足及差距。
4、“改进式”评课
在教师听课之后,及时组织听课教师进行评课。评者应从教的角度去看待教者的优势、特色、风格、需改进的地方、需商讨的问题;更应从学的角度去看待主体发挥程度、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可持续学习情况、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学生活动的创造性等。既充分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又要揭露问题,指出错误。
(二)师徒结对、合作交流,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地理备课组总结】推荐阅读:
初二地理备课组总结09-26
初中 地理 备课组工作总结08-29
期高一地理备课组工作总结07-14
王冬梅地理备课组工作总结05-21
高二地理备课组工作计划08-20
八年级地理备课组教学计划07-26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地理备课组工作计划01-06
初一地理集体备课记录07-03
地理整体备课教学设计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