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组计划总结(共11篇)
备课组计划总结 篇1
2012至2013上学期
高二历史备课组工作总结
一、业务工作方面:
1、按时参加每周一的集体备课活动,统一备课,协商进度,布置作业,步伐一致,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
2、轮流说课、评课,认真撰写说课稿,落实新课改方案,凸现现代课程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本期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业务学习和教科研理论学习。
2、深入学生实际,共同研究我校学生的特点,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兴趣,爱好,寻找最佳教学方案,以提高教学质量。
3、针对各种疑难问题,课前随时集体备课,一起探究,突破难点,选择最佳方案。在辩论中提升能力。
4、围绕县教学开放周活动,积极参加历史教研组组织的出谋划策,集思广益的听课,评课活动.5、积极主动地参加教研组和学校组织开展的公开课,青年教师汇报课,校优质课评比活动。坚持每周听课制度,吸取经验,提高业务水平,听课节数达30节左右。
6、通过期中考试、月考,及时了解每个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会诊,查漏补缺,进行及时的教学反思。
7、严格作业检查和上课考评制度,用专门的课堂记录本,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课外辅导,课外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如历史人物访谈、交流历史学习方法经验、历史专题报告会、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学习方法,复习方法指导、社会生活情况调查。从而培养了学生兴趣,拓展其视野,并与同组教师交流心得。
8、努力突出历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拓展历史的教育功能,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通过多样化方法和现代化手段,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二、取得的主要工作成绩
1、积累了一定的教科研理论和方法,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奠定了更好的基础。本组的各项教研教改活动,取得较好成绩。
2、学生对历史课的评价很好,我们两人的满意率都在90%以上。
3、学生的历史课兴趣提高,课堂秩序井然,考试成绩稳步提升,课外活动亦取得一定的效果,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做人,掌握了历史知识。
4、课题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以计算机及网络为辅助工具,加强了学习资源与学生学习方式、教学要素、教学环节的整合,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历史的环境和氛围;落实学生主体精神,充分发掘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和内驱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信息素养和科学精神。此外,学生的材料解析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四、存在的不足:
1、集体备课有时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备好的课不得不进行必要调整。
2、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得不够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分还比较多。
3、课题研究亦有流于形式的时候,以致实质性的工作做得远远不够。
4、课外活动的开展因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效果亦有不如人意之处。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集体备课的针对性,努力服务于课堂教学和学生。
2、有意识地强化落实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3、实质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少一色形式,多一点具体的内容。
4、加强课外活动的指导和引导,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伙伴
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再接再厉,搞好高二历史备课组的各项工作,力争在新的一学年上一新台阶。
2012——2013学
工作总结
高二历史备课组
2013.01.14
备课组计划总结 篇2
一、理论学习
新课程实验能否顺利进行, 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否适应新的要求。学习新课程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标, 是改变教师教育理念的前提。因此, 2008年暑期, 本校高一英语备课组的全体教师在学校的安排下去井冈山参加了全省高中新课程实验教师培训, 聆听了来自北京、广州等地新课程实验专家的经验报告及对新课程教学和教法的思想, 获得了有关新课程实验和英语教学的最新理念。9月份开学后, 高一英语备课组长利用每周的备课组例会, 组织备课组员学习新课标、中小学教育类期刊上及其他有关新课程理论及英语教学方面的文章, 让大家进一步明确新课程实验的特点和主要任务, 进一步了解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念。通过这些活动, 高一英语备课组全体教师的观念转变了, 认识提高了, 参加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增强了。这为备课组的进一步教研活动打下了基础。
二、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发挥集体优势的有效途径, 也是做好教学工作的保证。面对困难较大的新课程教材内容, 本校高一英语备课组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规定每周一下午的第7~8节课为集体备课时间, 要求全体教师集思广益、通力合作、共同商讨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共同解决每个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每次备课活动都有1个教师作中心发言人;讨论时每个教师都发言, 表达自己的观点, 促使每一个教师都能熟练地分析教材, 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 形成可行的教学设计;最后由中心发言人负责拟写教学预案, 分发给大家使用, 实现资源共享。通过集体备课, 本校高一全体英语教师在合作中学习, 在学习中合作, 形成了备课组内教师互动合作、团结一致的工作作风。
三、说课交流
为了将教材的理解、教法及学法设计转化为教学活动的课前预演, 本校高一英语备课组把每周二的早读定为说课交流时间。每次说课安排3个教师, 要求说课教师根据前一天的集体备课向其他教师说明自己教学预案, 包括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教材分析、课型设计、难点突破、专题归纳、学法指导等。通过说课交流活动,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形成了清晰的思路, 课堂教学质量有了提高, 教师理论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同时也促进了教师备课水平的提高。
四、听课、评课
听课、评课是教师日常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动, 其中包含了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探讨等许多内容, 是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途经。听课是评课的前提与基础, 评课是听课的延续与升华。在新课程实验中, 本校高一英语备课组规定教师每人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20节, 每位教师要有完整的听课记录、听课评价, 要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 做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出建议、共同提高;学期结束前备课组还应精心准备两节交流汇报课。通过经常性的听课、评课, 备课组全体英语教师就新课改中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如何有效地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的互动等方面进行了反复的探索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促进了自己的专业水平。
五、教学反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不仅是重视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 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因此, 本校高一英语备课组要求全体英语教师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全体英语教师在课前反思, 反思教学设计能否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要;在课中反思, 反思教学设计是否合理, 所预设的学习方式是否为大多数学生喜欢、接受;在课后反思, 反思课堂教学的成效有多少, 所设计的方案能否有效解决问题以及怎样改进等。通过反思, 全体英语教师实现了从被动发现问题到主动发现问题的转变, 促进了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自身专业水平的提升。
六、“青蓝工程”
近几年本校的办学规模不断发展, 青年教师的比例越来越大, 仅高一英语备课组的10个英语教师中就有3个是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年轻教师。这些年轻教师素质好, 热情高, 基础扎实, 对新的教育理念接受快, 但缺乏教育教学经验。为了培养这3个青年教师, 缩短他们的成长周期, 使他们尽快成为新课程实验中的教育教学骨干, 在学校教务处的统一部署下, 高一英语备课组实施了新、老教师结对子的“青蓝工程”:一是制定活动实施方案, 给每个年轻教师指定1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作为辅导教师;二是召开座谈会, 让新、老教师结成对子, 定期进行听课、评课活动及教学经验交流活动;三是明确青年教师的任务, 要求他们每周与老教师一起备1次课、每周听老教师的1节课、每周记1次教学随笔、每月在备课组内上1节汇报课、每学期结束时参加学校教务处主办的“青蓝工程”汇报课竞赛。在老教师的辛勤指导和青年教师的自己的努力下, 这3个刚走出大学校门的青年教师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了老教师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 专业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期末的“青蓝工程”汇报课竞赛中, 有二个获得校一等奖、一个获校二等奖。
七、校本课程
英语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 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因此, 本校高一英语备课组教师在新课程英语教学中, 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英语教材外, 还定期为学生安排形式多样的比赛活动, 如英语书法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曲比赛等。此外, 备课组教师会在每周五下午的第8节课为学生举行“英语角”活动中, 按照新课标要求与学生一起练习英语会话、提高英语口语。这一系列校本课程活动的开展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 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这是新课标的要求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体现, 促进了新课程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八、课题研究
始于备课组的变革 篇3
“青葵园”,一个充满诗意的团队名称,主要由来自苏州的一群中小学语文教师组成。吴樱花、孙志平、董劲、高桂萍、郭萍、乔德霞、陈汉珍,这些普通的名字背后,都站着一个热爱孩子、热爱教育的中国教师。自2010年正式成立以来,他们出版作品,开展课题研究,以QQ群的方式每天聚首,采用“箴言感悟”分享接力的形式共读《教学勇气》等理论专著,受到朱永新、黄建初、吴国珍、张文质等专家的关注。在“让实践和理论零距离”的探索中,“青葵园”还在艰苦并快乐地行走着……
啊,别分离,
亲密无间,
与繁星相聚在天际。
何为心,
若非与繁星聚一起?
与众鸟齐飞,
乘风,驾云,
齐归。
——里尔克《啊,别分离》
2013年8月,由吴国珍、张文质、王丽琴三位老师发起的第一届“勇气更新”公益培训活动在上海举行,“青葵园”团队受邀参加。活动的《研修手册》封面上就印着里尔克的这首小诗,发人深省。当我们在追求分数、职称、荣誉等身外之物越走越远时,却发现自己身心分离,教学越来越脱离心灵,一种恐惧文化把我们紧紧包围。
是的,面对这个日益浮躁、紧张的世界,我们需要不断穿越恐惧,唤醒心灵,让教育和师生的灵性共舞,让彼此不再分离。这恰恰是“青葵园”的价值所在。
缘起——建设一个纯粹的备课组
如果不是内心深处的恐惧,我想自己不会离开付出过4年心血的昆山玉峰实验学校。
2006年8月,我来到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担任七年级的语文备课组长。在我的印象中,备课组长往往是虚设的头衔,完成上传下达的事务而已;现实中又有很多老师包括优秀老师,可以远距离地悦纳欣赏全国各地的同仁,却对身边的老师漠视、指责或诋毁,组内老师经常为了分数的高低、荣誉的多少而勾心斗角、互相猜忌……
我想建设一个纯粹的备课组,营造无恐惧的教研环境。组内成员相互坦诚,教育教学经验无私分享,彼此欣赏鼓励,实现观点碰撞和共同成长。
备课组当时共有5个人,两男三女,各具个性。我首先要做的就是敞开自己,同时发现组内每位老师的优点,扬长避短,以形成团结合作的良好作风。年级里的学困生,组内老师一起辅导,不管是不是自己班级的,轮流集中无偿补习,大家都毫无怨言。
一年之后,备课组建设取得了显著效果,大家真心感受到来自团队的力量。我趁机加码,提倡师生共写随笔,立即得到大家的响应。此时,我开始接管年级组,备课组长由郭萍老师担任,她发展了原备课组的优良作风,2009年的中考我们获得了全面丰收。
在教育行政组织中,备课组应该是最小的组织细胞。中国教育的种种问题经常被归因于体制,其实我们也可以反过来思考:每位老师都是这个最小细胞的组织成分,如果我们每人都能从学生的生命成长出发进行自我反省,冲破“小我”束缚,拓宽心胸和视野,真诚地和同伴协作共进,备课组这个细胞就能健康生长。如果每一个细胞都能自我净化,我想中国教育的种种顽疾也就有了攻克的希望。
杜威曾说:“所谓适应,既是我们的活动对环境的适应,也是环境对我们活动的适应。”教育也是如此,我们经常习惯于把教育的种种弊端归罪于体制,叹息自己只能适应大环境。其实,适应本就是双向的,教师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现状。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提醒告诉我们:不要指望每一场变革都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也是有变革空间的,哪怕是在一间教室里。我则想说,哪怕在一个小小的备课组里,我们也是有变革空间的。
成立——“青葵园”内共筑梦想
2009-2010学年是我们最郁闷的一年。原备课组被打散,我和董劲老师留守九年级,其他成员回到七年级。这一年经历种种不如意,大家与新备课组的磨合也都不够理想。特别是我在应聘中层失败之后,恐惧再次笼罩心头——我开始感受到自我分离所带来的痛苦。
恰在此时,我的好友,上海浦东教发院的王丽琴来学校做报告。我们进行了一次长谈,在她的引导下,仅用一周时间,原备课组的核心力量就再次以团队的名义凝聚到了一起。
我们建立了一个QQ群,作为交流共享的平台。我们首先对团队名称进行了热烈探讨,希望以此成为今后课题的抓手。最终,团队名称确定为“青葵园”,并赋予如下意象:“青”,象征青涩、青春、清纯;“葵”,象征向师、向日、向善。一个炎热的中午,我特地请专业设计师免费为我们设计了一个logo,抽象的图案,黄绿两种色彩,非常大气。
我们也对团队今后课题的选题进行了讨论。由于都是初中阶段和小学高段的老师,我们选择了“中小学生‘青春期症候群及其家教干预研究”这个主题,开始积极进行省级课题申报。
“青葵园”最初的规则是,每个成员每周要完成不少于一千字的随笔在群内分享,每个月要还原一个完整案例上传共享,这也是当初备课组建设时“师生共写随笔”的基本要求。
2011年,“青葵园”迎来一个契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吴红编辑希望我编写《遭遇学困生——学困生教育与转化技巧》一书。我觉得团队的力量更强大,就在群内征集意见,获得了大家支持。于是,2011年的主要任务就是整理之前的所有随笔,在王丽琴的鼎力相助下,梳理其中有关学困生的材料,分解书稿的撰写任务。通过大家的努力,加上众多外援的支持,2012年1月,这本凝聚一线老师和理论团队心血的书正式出版了;与此同时,我们申报的省级“十二五”规划课题也获立项,“青葵园”可谓双喜临门。
那一刻,对“青葵园”的成长而言具有里程牌意义。在这一次次任务完成和话题讨论中,团队成员逐渐实现了价值观的认同:我们发现了自己心中的“伟大事物”,而且愿意为之不断地付出。
行思——穿越恐惧更新勇气
“青葵园”已经正式走过4个年头,加上早期的备课组建设,核心成员已经并肩行走了8年。这些年的且行且思中,团队成员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除80后陈汉珍以外,其余都早已评上中学高级教师,人到中年,正是恐惧改变的年龄,身边不少人已是等退休、混日子的状态。然而,不再年轻的我们依然怀揣教育的梦想,激情高涨,在“青葵园”这个精神家园里,悄悄地蜕变着自己,实现教育生命的第二次成长。endprint
“青葵园”的内部规则堪称严厉:申请加入的每一位新成员,要经过“青葵园”核心成员讨论通过;凡进入“青葵园”的成员,都要按时完成读写作业,定期参加课题组研讨活动(非本校成员除外)。连续两次不交作业或一个月内不能补交作业的,视作自动退出。这些年,进出“青葵园”的老师有不少,目前新加入的河南杨风利老师和山东唐薇薇老师,刚刚跟上“青葵园”的节奏,相信也会带给我们很多的精彩。这种动态的平衡过程,让“青葵园”在保证纯粹性的基础上,也更具开放性。
作为“青葵园”的创始人,我参加过很多读书、交流的团队,如王丽琴发起的杜威读书小组,师傅张万祥老师的弟子交流群等,而我最钟爱的还是“青葵园”。这里没有喧嚣,喜欢热闹的人不太适合长呆;这里没有客套,喜欢互相吹捧的人会找不到想要的感觉;这里不喜欢急功近利,喜欢一夜成名的人肯定忍受不了我们的慢节奏。“青葵园”里,只有一群凭着一颗良心和一腔热血默默耕耘的人,坦诚而质朴。我们不拒绝体制,有顺便的荣誉给我们就安心地拿着;没有,就算了,可谓淡泊从容,起落自如。
“青葵园”最想实现的目标是让团队成员有真正的心灵成长、强大自身的生命能量,以面对外界的种种干扰。用《教学勇气》一书的说法就是,穿越恐惧,更新勇气,用我们绵薄的力量去关注和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青葵园”一直坚持在做的有以下六大板块内容:
“青葵”案例积累。“青葵园”的案例积累是当初备课组建设时就提出的要求,材料来自师生随笔,成员每个月要还原一个完整案例。随笔有多种形式,有学生个人随笔,也有班级流动随笔,即一组一本、一人一天、一周一循环。通过随笔再还原成完整的案例不仅仅是提升了写作能力,也为后期总结研究成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青葵”课堂教学。“青葵园”的课堂教学遵循一个宗旨:与文本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与文本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文本进行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文本进行对话,贯彻的方法则是倡导经典阅读。班级建立“流动书屋”,充分利用在校时间陪伴学生阅读经典名著,让孩子们把点燃的阅读火种带出校门,传播延续。如高桂萍从七年级起带着学生背诵《菜根谭》,一周一则,坚持不懈。当每个老师以自己的个性和爱好带领学生徜徉在经典名著的殿堂里,丰厚的文学积淀自然带来了课堂教学的改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独立思考能力明显提高。
“青葵”班级建设。坚守在班主任岗位上的几位成员,在班级建设方面已很成熟并各有特色。还以高桂萍为例,她把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有机融为一体,建设了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班级共同体模式:学生“见习班主任”、家长的“叙事分享会”、教师的“家教干预研究”等一系列活动的进行,无论学生、家长还是教师都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成长。
“青葵”课题研究。遵循“做中学”的原则,我们的省级课题《中小学生“青春期症候群”及其家教干预研究》是在6年实践基础和大量的随笔中提炼出来的,与现在流行的先申报课题再进行研究不一样,属于自下而上的路径。除此之外,“青葵园”核心成员每人都有自己的课题:高桂萍和孙志平主持市级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随笔对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影响的研究》,郭萍主持市级课题《初中生经典阅读导学策略研究》,董劲主持的市级课题《初中语文教材有效解读与设计的研究》已经结题。
“青葵”共读接力。共读接力是“青葵园”最有特色也是最有影响的传统:一周内每人选择一天接力,选择名著里一段有感觉的话,附上不少于200字的感悟,上传到QQ群里分享。三年中我们共读了《教学勇气》《每个孩子都爱学》《教学机智》《教育的目的》《自卑与超越》等理论专著,积累阅读心得达百万字,下学期准备共读《明日之学校》。
“青葵”培训研修。在王丽琴的引荐下,华东师大鞠玉翠博士、北京师大吴国珍教授、上海浦东教发院黄建初等专家先后来到“青葵园”开展研修交流。其中鞠玉翠和吴国珍教授带着研究生来与团队的老师进行了深入的叙事交流,黄建初老师也带领浦东中小学教师的团队两次来开展交流和指导,让我们的核心成员深受鼓舞,也在交流中得到成长。“青葵园”的老师自己也走出去参加各种培训、研修,郑州的全国班主任高峰论坛活动以及上海举办的第一届“勇气更新”公益活动,“青葵园”就受邀出席,全程参与;我们还集体自费组织去扬州文津中学取经学习;董劲、高桂萍、郭萍等老师则多次在市、区以及兄弟学校进行经验交流。
回归——繁星相伴众鸟齐飞
我们共读过的《教学勇气》一书中,有一段话让“青葵园”成员非常喜欢,仿佛说出了我们的心声:“如果一项工作是我内心真正想做的,尽管连日辛劳,困难重重,我仍然乐此不疲。甚至这些艰难的日子最终也会使我的生活充实快乐,因为这是我真正倾心的工作,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正好帮助我成长。”
语文组备课组工作总结 篇4
我们高一备课组,3位中年教师,4位年轻教师,只有一人在海南工作过四年,其余的老师都对海南的考试考纲不熟悉,对课堂思路和新课改把握不准,体会不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共同认真学习和讨论新课标有关理论,努力转变教学观念,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权,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双边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尽量使学生各种思维得到有效的锻炼。
2、加强备课组集体备课,把集体备课落到实处
做到统一思想,统一进度,统一练习,特别是教学目标、学生练习,都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老师们经常就教材、教法等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备课组内形成了比较浓厚的研究气氛。备课组内资源共享,分工合作,经常互相听课,取长补短,这使得年轻教师较快地站稳了讲台。全期听课情况如下:陈胜全听课114节,周松林听课91节,姜平听课93节,马善迎听课35节,邹丽听课109节,万仁君听课103节,杨依依听课46节。他们的听课涵盖了高初中,以语文为主,其他学科兼顾。看来老师跨学科听课的要求是可以值得提倡的。
3、搞好个人备课。首先,统一备课规范。
由于本组年轻教师多,因此我们尽量写详案,每个教案都要有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小结等。其次,备课做到四个精心。每位教师要精心制定教学计划,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心选择教学方法,精心选择习题。再次,做好课后备课。老师上完一节课后,要及时总结与反思这堂课的得与失,为下一节课提供借鉴。为此,认真落实学校实施的青蓝工程的导师制制度,年轻教师虚心求教,先听指导老师的课,在备课完善后上课,一般要比指导老师的课晚2—3课时。这种做法很好,极大地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水平,一举两得。
4、狠抓课堂教学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
课堂教学做到三为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变“以教为本”为“以学为本”,针对不同的实际情况研究教法与学法,着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把工作落到实处。
5、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培养他们的个性化阅读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教学中,老师尽最大可能为学生提供阅读空间,克服现在图书馆还没有开放的困难,老师尽量在课堂上补充,如周老师坚持课前的3分钟演讲,陈校的课堂大容量训练,邹丽、万仁君的文言文阅读拓展等;下期开始,为了弥补阅读量的不足,老师们利用课下的时间,从各种书报杂志上剪贴了许多有益的阅读材料,充实丰富学生的语文阅读生活,确定好早读材料。
6、把握好教材的深度与难度,在注重学生活动能力培养的同时,扎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
本届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而我们的教学时间又相对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求向课堂要质量,尽量利用教材作例子,巩固基础知识。与此同时,特别是在成语、病句、语言表达等方面作了专题辅导和训练。
7、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
9月18日举办高中诗歌朗诵大赛,掀起读书活动,组织高初中学生参加了全省语文阅读能力大赛,我校高中42人、初中36人参加了海南省的决赛,预计要到3月份开学时才有评奖结果,参加了全国创新作文大赛,极大的锻炼了学生。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联合艺术组成功的举办了硬笔书法大赛,正确引导学生认真对待书写,不光是对语文学习有帮组,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帮助。
8、在班级内部,由语文老师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
三年级语文组备课组总结 篇5
三年级语文备课组工作总结
时光流逝,一个紧张、充实、有序、奋进的学期又过去了,在这个学期中,我们三年级语文组的四位老师都能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按照语文教研组的工作计划开展工作。现将我们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先进教学理论,切实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新课程要求我们语文教学必须要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重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转换师生角色,构建动态生成的教学形态。在本年级年段,了解现阶段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了解了本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方法,成为我们的迫切需要。因此我们认真研读了《语文课程标准》,还通过杂志及网上学习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组织了切实有效的学习交流研讨活动。平时,我们有较强的资源共享意识,通过共同学习相互交流,使大家对新课改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学习钻研教材,做到心中有数。
开学初,为了保证备课组计划实施的可行性,我们备课组老师都认真学习了教务处的教学计划,对备课组计划的制定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充分的讨论之下制定了备课组计划,并努力按照制定的计划去做,平时,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组还在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一些理论的基础上,围绕教学内容进行了认真的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老师们对全册教材的定位,每个单元的知识点,重、难点做到了心中有数。在教学中,教师都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钻研教材,在领会编者意图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在教学中,老师们也都能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能让学生在观察、朗读、感悟、理解与交流中领会知识、感悟知识。
三、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我们组的老师按学校提出的备课标准认真备课,努力上好每一节课,课后,认真反思,认真小结,认真批改每一本作业,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学困生。
四、团结协作,资源共享。
我们组是个团结的组。老师们经常在组里介绍自己的教学经验。整个小组团结协作,既吸收了外界的教育信息,又腾出了时间钻研自己的教学业务,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五、认真开展教研活动。
本学期我们认真开展集体备课,田宁宁老师参加了新进教师公开课,还进行了年级同课异构活动,每次课后我们都在组内开展评课活动,大家畅所欲言,对执教者和听课人来说,都是一次提高。平时我们也积极参加学校教研活动,并把自己的想法及时在组内交流。
2017年地理组备课组工作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教育的国际化特性也在含苞欲放,追求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在走过了许多弯路后,在理念上的一次深刻回归,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本学期特别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创造性的完成备课组的任务。
本学期地理教研组将围绕“严守师德,强化管理,提升质量”这个主题来开展工作。
二、教师团队
肖 玲、陶 志、陈姣龙、朱福平、贺荣飞、何智睿、张 娟、杨 旸
三、学生现状
1.有些学生平时学习成绩较佳,但考试总是心慌,临场发挥欠佳。在设计每一课时,要考虑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效益”。在愉快的、情感融洽的氛围中,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跃跃欲试发展到埋头探索,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思索,逐步深化自己的认识程度,并从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技巧。
2.两极分化开始出现,尾巴开始拉大。教师要热情关心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点燃学生进取的火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同时指导帮助,对差生进行个别谈话,帮助他们找出暂时落后的原因,帮助他们制定计划,指导学习方法,具体辅导基础知识。
四、主要工作目标和措施:
1、着力构建和开发“互动——探究”的课堂模式:本学期与教研室的工作计划一致,我们应该继续构建和开发“互动——探究”的课堂模式,在提升课堂内涵方面做一些扎实有效的探索。
2、加强地理组的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特别注重整合资源的过程,为了加强集体备课,应特别强调并落实以下工作:
备课应遵循下列要求:采用两种形式,抓好三个环节,体现四方面要求。
1、采用两种形式 备课有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两种形式。要坚持以集体备课为先导,个人备课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以年级学科组为单位,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按单元(或章节)进行。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统一教学目标、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检测,研究制定突破重难点的具体措施。要鼓励个人创新,教学过程和方法要灵活多样,不要求整齐划一,但可互相借鉴。教研组和个人要留有内容完备的集体备课记录。
2、抓好三个环节
(1)学期集体备课。学期集体备课在开学前进行,集中约一周时间,以教研组为单位学习课程标准,通读新教材,了解本学期教学内容和要求,掌握教材特点,熟悉各单元间内容联系和重点要求,写出详细的学期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安排。(2)单元集体备课。在单元授课前一周(周五上午)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进行,每次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众人参与讨论。主要内容包括:
①确定单元教学内容,明确课程标准对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及其在整个学段及整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搞清前后单元知识的内在联系,挖掘教材的创造性因素和教育性因素。
②把握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措施。
③制定单元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④确定单元教学手段,包括幻灯、投影、录音、挂图、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
⑤从实际出发,合理分配本单元各部分知识的教学课时数。
⑥按“识记、理解、运用”三部分设计覆盖面较大并有一定梯度和深度的单元自测题。
(3)课时备课。课时备课(教案)是上课前备课,是最重要最细致的一环。教案一般包括:课题名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突出重点和处理难点的具体措施、教学方法、所用教具、教学过程(主要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既有教师的活动,更要有学生活动的设计)、课堂练习、课后作业、板书设计、教后札记等。教案要体现学法指导、师生互动、能力培养。要求教学思想准确、知识无误、教学环节齐全、教法得当、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突出、教学程序设计合理、语言条理简明、详略适度、字迹工整清楚。教学重点部分要详写,其它部分可略写,要写出特色。如使用通案必须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有创意的修改。
教案至少要超前一周写成,以保证课前有熟悉教案的时间。上课时,教案应清晰显现在脑子里,做到讲课不离教案,但基本不看教案。一学期教案数要与计划授课时数相符。教导处对备课笔记每学期至少要检查两次,并划等级记入教学档案。
3、体现四方面要求
(1)备课程标准与教材。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的依据,是教学的依据,是命题考试的依据。教师应认真学习,反复领会,熟练掌握,以确立科学先进的教学思想,明确教学目标任务,弄清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教材是新课标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最直接的教学任务,教师备课时应认真阅读、深入钻研教材,熟练掌握教材。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明确教材只是一种知识的“载体”。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而不是单纯的教“教材”。要做到:①准确把握整套教材的基本内容,搞清知识体系和能力训练序列;②搞清各教学内容间的联系,正确把握本册教材在整套教材中的位置,从宏观上把握住教学重点;③深入钻研教材,抓出有教学价值的内容,确定教学重点难点,解决好教学疑点、模糊点,保证传授知识准确无误。备教材可以借鉴教学参考书,但切忌照抄照搬。提倡广泛阅读有关参考读物,大量积累教学资料,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
(2)备学生。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立足“以学为主”课堂教学。要依据学生原有知识能力水平、兴趣爱好、方法习惯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程序。要掌握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研究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情绪和认识心理,根据学生实际与可能,确定教学目标、训练密度与方式方法。要科学预测学生学习新知识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设计相应教学措施,并根据学生个性特点进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
(3)备习题。习题要精选,安排好基础题、综合题、必做题、选做题,要有典型性、代表性;要有效体现巩固性原则,使学生在理解基础上通过练习达到巩固的目的;习题要多角度、多方位设计,以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思路,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练习内容要紧扣教材,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有针对性;练习形式要体现学科特点,有实效性。要合理安排练习层次,对不同学生应有不同要求。作业要分必做和选做,体现“保底冒尖”精神,要把握好作业量和难度。凡要求学生做的题目,教师都应亲自做一遍,以避免失误,提高练习效率。
(4)备教法、学法。要精心研究教法和学法,依据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学科特点及学生知识能力状况,精心选择最佳教法,探求最优学法。要启发学生积极主动思维,提高学生参与程度,努力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对教法的探讨,应学习百家,立于一家,融会百家,自成一家,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要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出发,探讨出科学的教学模式。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步培养起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要研究如何发挥学生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以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
五、主要活动
1.理论学习,研究新课程的教法与学法 2.开设常态课、常规课,及时评课
3.积极撰写论文、教学反思,逐步加强自身建设与成长 4.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
5.积极开展地理兴趣小组活动,举行地理知识竞赛
备课组计划总结 篇7
“教研擂台”, 就是备课组之间通过擂台赛的形式就同一教材内容相互进行“说课、上课、评课”等环节的比赛, 其程序由以下3个内容组成。
一、教学比武, 展示课堂智慧
每个备课组选派一名主力队员担当“擂主”参与比赛。当然, 在上擂台之前, 备课组成员已就上课课题进行了为期一周多的集体备课、研课、试课和磨课, 该回合占40%的分值。具体形式:当确定一个教材内容后, 由组内成员进行备课, 再由“擂主”进行整合, 并就整合后的教材内容进行试课;课后, 由备课组进行讨论与磨课, 再由“擂主”进行修改, 再上课, 再磨课。通过这样的流程后, 加深了备课组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 完善了课的组织与教学, 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 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具有积极作用。
二、说课比武, 展示理解智慧
第一节课堂展示结束后, 在第二节课中, 每个备课组再派第二位主力队员上台说课, 分别就本次课的课堂教学与组织从说解读、说目标、说教法与学法和说达成度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展示备课组教师的教材把握能力和对课堂的深入度, 展示对教材的理解, 此回合占30%的分值。具体形式:备课组在进行课堂展示准备的同时, 第二主力就要着手进行说课的准备, 并在第二次课堂试课后进行说课的展示, 然后集体讨论, 进行理论的提升和对实践的深入研究, 再由第二主力进行再次说课然后定稿。通过这个流程后, 大家对本次课的教材的理解有了一个理论的提升, 让组织与教学方法更为合理, 对教师的理论提高也是一个促进。
三、评课点评, 展示反思智慧
第二节说课结束后, 在第三节课中, 备课组团队全体成员围绕教学主题进行评课, 点评上课教师的教学闪光点和需要改进的方面, 提出课的组织与理解上存在的问题, 积极进行课后反思, 展示团队的研讨氛围和合作意识, 展示团队的精神作风, 此回合占30%的分值。具体形式:各备课组对第一主力的课堂教学和第二主力的说课进行看课, 然后发表自己的个人观点, 要求观点要求同存异, 既要保证教学的共性, 又要突出教学的个性。通过这个流程后, 大家都能够参与到教学设计中, 不仅能够找出自己的观点和新的教学方法, 还能有新的思考和发现。因此, 通过该环节, 可以提高教师的个性意识, 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教师的再提高有积极的意义。
一般地讲, “教研擂台”一个月安排一次, 且在双周进行, 单周的时间为擂前准备, 各备课组往往在此时进行紧张而热烈的集体备课、研课、试课和磨课。“教研擂台”的评委由特邀学科专家和其他备课组教师组成。此外, “教研擂台”赛的累计成绩要纳入学校“星级备课组”的评比的内容, 占总分值的50%, 这样各个备课组就会在每学期中苦心经营且乐于经营“擂台赛”。
金牌语文备课组的成长足迹 篇8
“1+1”并不等于2
枣阳三中多年来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语文备课组实施了“导学题纲”教学模式。导学题纲的制定包括:备课组长分配任务;各位老师接受任务后自行准备导学题纲草稿;集体备课时说课交流自己的教学设计;全组针对教学设计进行讨论补充;说课老师修改印发导学题纲;说课教师试讲教研课;评课后其他教师根据本班实际补充完善并推广使用导学题纲。导学题纲将一堂课的学习任务分解为若干小的问题或习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或探究学习完成学习目标。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或习题为线索,以探究为基础,以问题的解决为目的,以“导学题纲”为依托,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培养目标。采用导学题纲教学模式,利于充分发挥备课组集体智慧,更利于培养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但是单纯的导学题纲教学模式却让学生两极分化严重,不少学生因为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的制约逐渐掉队,成为学困生。如何利用导学题纲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如何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在学校领导的正确引导下,语文组大胆探索,尝试成立学习小组,利用优等生带动学困生,学生课堂学习热情逐渐高涨,效率明显提高。于是各班根据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分组,注重小组长的选拔,发挥组长在预习、展示、检测中的带头督促作用。先对组长进行培训,让他们能尽快将自己的小组合作学习走上路。各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又选出了一个副组长和四个学科小组长,这样就让组内的同学几乎都有了相应的责任,优差搭配,交错编排,性格不同的学生互补,善于表达的担任展示员,课堂上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回答其他小组的质疑;作文水平高的同学当小组评价员,记录学习的重要内容,并进行归纳,这可以尽量保证每个同学都不偷懒,并能在一定激励下竭尽全力,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的进行。同时由组长牵头,每个小组根据本组成员的不同情况,制定了小组合作纪律,并确立小组和个人合作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都知道该如何去做,让小组成员朝着预期的合作目标努力。同时建立小组评价机制,采取1+1的评价方式,即一个成绩好的带一个学习困难的,两个人相互交流、捆绑评价、互相制约,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导学题纲”与“小组合作”巧妙结合后,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组内同学学习思考,学习回答,学习习惯,学习管理,学习守纪,学习互助……同伴教育使课堂呈现出专注的听讲,紧张的思考,热烈的讨论,激烈的辩论,有序的回答和质疑,45分钟时间,学生觉得过得太快了,老师也觉得意犹未尽。一些平时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学生感叹说:“在这样的环境里,想不学习都难。”
导学题纲和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的实施使课堂上师生角色发生了变化,学生是课堂上的“主角”,教师是“配角”;小组合作的座位模式,打破了传统座位的不科学性;在展示环节中,交流预习成果,迁移运用知识,提炼升华感悟;小组合作模式不让一名学困生掉队。期中考试结果显示:各班语文平均分99.69,及格率98.98,优生率76%,学生间分差缩小了,综合指数上升了,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如今学习小组的管理也由学习方面逐步渗透到了思想品德、纪律、卫生、文明行为等方面,形成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管理氛围。空前的集体荣誉感使班级凝聚力更强。教改实践再次让我们明白教育是艺术,艺术的魅力在于创新。
当20双手握成一个拳头之后
枣阳三中语文组共有20名教师,这虽不是一个庞大的集体,但是老师们有执着的追求和勤奋踏实的工作作风,也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刻苦钻研教材的能力,更有管理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水平。
学校常规教学每周都专门安排有集体备课时间和教研课时间,老师们根据教务处的统一安排,轮流说课,轮流讲课,集体评课。讲课教师精心准备导学题纲,科学安排教学过程,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每一个问题,甚至导入语和过渡语都千锤百炼,力求完美;听课教师专心致志,做好详细记录,跟学生一起为老师的精彩提问喝彩,为学生巧妙和有创造性的回答鼓掌,为重难点的落实而暗暗叫好,也为教学过程的小小不足而遗憾;评课老师们畅所欲言,既高度评价课堂教学亮点,发扬光大教学优点,又一针见血地指出不足,交流改进意见和自己的教学设想。集体备课促进了语文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也使一些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梅燕老师连续两年中考获语文单科最高分,荣获光武教育奖学金。黄莉莉老师从教十余载,她曾先后被评为“襄樊市优秀教师”、“枣阳市名师”、“枣阳市语文金牌教师”、“枣阳市讲师团成员”、“襄樊市学科带头人”、“襄樊市教学能手”及“湖北省教学能手”。
2010年10月,黄莉莉代表枣阳市参加襄樊市优质课选拔赛,上课前三分钟她走进教室,不慎扭伤了左脚倒在地上,当她艰难的站起来时,上课钟响了,她忍着剧痛开始了充满激情的授课,精彩的讲解赢得了学生和听课教师的阵阵热烈掌声。课堂教学结束后,她又马上开始了两个小时的教学反思的书写,当完成了全部的教学任务后,黄老师再也站不起来了,左脚肿的鞋都脱不下来了,医院诊断为骨折,医生责怪她对自己太不负责任了,骨折三个小时后才来医治,黄老师噙着眼泪说:“我得对学生负责任啊。”就是这样凭着顽强的毅力,凭着高超的教学艺术,黄莉莉获得了襄樊市语文优质课第一名,并将代表襄樊市初中语文参加全省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比赛。
为了让黄老师稳定发挥水平,展现教学风采,枣阳三中专门成立了黄莉莉省城比赛攻关小组,一面分解各年级备课任务,将重点篇目的教学设计和课件都一一进行集体研究,确定最佳方案;一面安排黄老师针对文言文、散文、和说明文教学进行试讲、评议,确立不同文体的不同教学方案。充分准备之后,黄老师带着三中全体语文教师的心血和希望踏上了比赛的征程。
湖北省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不同于优质课大赛,它要求选手能力强、水平高、素质全面。比赛分三个环节:教学设计(包括课件设计和教案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左脚裹着石膏的黄莉莉,不辱使命,以绝对优势获得了初中语文教学第一名,捧回了五一劳动奖章。
黄莉莉的成长折射了三中语文教师敬业爱岗奉献精神,展示了三中语文教师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更检验了三中语文备课组通力合作集体备课的成绩。
有人说,一个人的力量无论如何巨大,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团队,一个群体,哪怕这个群体只有两个人,那么你也很难把这个团队打倒。当我们仰望那金灿灿的省五一劳动奖章的时候,当我们瞩目沉甸甸的金牌备课组的奖牌的时候,当我们看到学生的语文成绩在发生质的飞跃的时候,我们终于明白,这个群体已经创造出一个不可战胜的神话!
英语组备课计划 篇9
2018年春英语备课组工作计划
本学期,我们将根据及学校的工作计划,继续以英语课程改革为中心,围绕课改完善和深化学科教学常规,组织教师参加理论学习和培训,并进行课改研究和专题研究等活动,力求高质高量的教学。
一、加强理论学习
我们将组织本组老师积极参加教材培训,听专家讲座,并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先进的教学经验,如《英语课程标准》、《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和《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等。
二、加强教研力度。
加强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措施。为此,本组要积极组织集体备课,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实效。举行校英语书写竞赛,锻炼学生的书写能力。
三、月份安排:
二月份:
1.制定教学计划和进度,做好开学的准备工作。2.参加英语教材培训。三月份:
1.做好师徒结对工作,加强对新教师的培养。2.开展读一【第“理论专著,写一篇读书心得”活动。3.校英语书写竞赛。四月份:
1.做好期中复习、命题、考试和试卷分析等工作。
2.利用“一人一课”开展英语互听课活动,进行英语课堂教学研究。五月份:
1.组织教师参加全区优质课观摩。
2.围绕“学校篮球特色”这一主题积极撰写论文。六月份:
1.制定复习计划,总结教研组工作。
物理备课组总结 篇10
于明宇 2011-07-10
高二物理备课组工作总结
高二备课组成员(于明宇、万育其、连娉娉、苏东梅、藏晗)一学期来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简单总结如下:
为了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深化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创出物理教学工作的新成绩,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养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物理新课程标准》及相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真正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注重文献资料的收集工作,做到资源共享。
2、教师经常阅读物理专业杂志和相关的教育报刊,特别是关于实施新课程的有关教育教学文章,结合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选学,汲取先进的教学经验,改进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和课堂教学技能,这学期内容较多较难,在光学部分讲惠更斯原理时我们就把大学课本中的这部分内容进行行了重新学习。
二、执行教学常规,强化阶段考核
1、认真落实了学校要求,坚持每周一至两次集体备课制度,对上周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统一下周教学进度和内容,探讨下周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每位老师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形成最佳的教学模式。
2、坚持每周每人一次互听课活动,我们听万老师的课更多一些。每节课后及时进行评课活动,研究教学中的长处与不足,探讨最佳的教学方法,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努力提高每位老师的教学水平。在六月份于明宇和苏
冬梅老师分别承担区级研究课,得到教研员和其他教师的好评。教师精心设计了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学习参与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严格规范学生的作业量,并认真规范地批阅作业,及时进行防差辅差工作.3、加强了实验课的教学和探索,实验课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渠道,除了做好课本上的所有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外,还联系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注意了对课本实验的研究和开发,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给学生更多直观的印象,很好地培养学生了的动手实验能力和用实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努力渗透物理研究问题方法的培养。
三、积极参加教研,增强教研能力
全组老师在克服周三调课的困难下积极参加海淀教研,取得很大的收获。并且积极参与物理教研组的“十二五”课题并先言献策,藏晗、连娉娉老师是组内比较有思想的,一年中有很多论文获奖,课堂也很有特色。
四、组织好学生竞赛和期末区统考复习工作
4月17日组织的高二化学竞赛我校有3人获一等奖,6人获二等奖,9人获三等奖的好成绩,同学们对竞赛的热情还很高涨。期末复习主要针对选修3-
2、3-
4、3-5的复习,每位老师设计一章节的复习学案和作业,都把平时的易错题、易混题精心挑选后编入学案或作业中,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收获更大些。
备课组计划总结 篇11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大课题,成为各所学校重点关注的问题。学校教育质量关键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立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我校是2011年8月新创建的学校,教师都是从全县乡镇中学竞聘上来的骨干教师。教师事业心强,工作踏实,团结协作,是一支优秀的、战斗力强的队伍。但教师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学校极力把教师培养成研究型教师。教师主体发展需及时规划和实施教师专业发展,全方位的更新教学思想、教学形为和教学方法等。以研究和开发备课组平台,通过教师多方面、多渠道的研修形式,树立超前的教学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使我校教师培养成大新县的各学科名师,有效地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
自建校以来,我校结合本校和教师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的提高教师教学技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富有创造性和实效性的活动。主要有:
一、了解备课组构成特征,为助推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依据
我校建校以来,逐年新增学生,也逐年招聘教师,教师由原来的52人增加到现在的176人,学校分有教研组、备课组,备课组人员组成结构是呈动态分布的,每学期都有或大或小的变动。学校要求每个备课组长要熟悉组内每一位老师的基本情况、特长优势、需要发展的方向等,因此摸底调查分析很有必要。新建组时,我们都会制作一份表格让组内每位教师填写,内容包括:姓名、年龄、学历、教龄、职称、专业特长、努力方向等,这样在结对帮教、分工协作时就能做到优化组合,使效益最大化,为助推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依据。
二、探索高效课堂有效途径,推行“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推行是提高课堂效益的教学手段,我校“学案导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行作为学校教学改革的重心工作,也是提高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了确保此项工作的有序展开,学校出台了《大新县民族希望中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并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了“高效课堂”、“分组教学具体实施方法”、“让‘学案’带出好教师、好学生”、“学案具体方法、学案导学”、“后茶馆式教学”、“做有激情的教师”、“学案导学应该这样上” “高效课堂22条”、“导学案编制与设计的要领”、“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与要求”、“新课堂学生展示的要求”等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的专题讲座培训。只有让教师把课堂掌控能力提高到教育智慧的高度,“动态生成”的新课程理念才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变成现实。并要求各教研组、备课组要结合学校的实施方案,由各组长从教学内容的确定、课时的安排、导学案的分工编写、成员间的研讨、完善到定稿实施等方面,作出统筹安排。以推行“学案导学 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为切入点,逐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努力提高全体教师的课改意识,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大兴教学研究之风,积极组织教师开展立足课堂,面向学生、服务教学实际的校本研修和校本培训,努力构建学习型、研究型教师群体。建校近两年,相继到学校参观听课学习的县市区内学校共计三十多所。2012年下半年,崇左市组织举行的语文、英语、物理、生物、历史等5个学科的优质课赛讲中,该校教师脱颖而出,有4个学科获县级比赛第一名,并代表大新县参加崇左市比赛,均获优异成绩,有生物学科代表崇左市市参加全区比赛获二等奖。
三、扎实开展校本教研,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一)开展系列化的特色教研活动,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开展系列化的特色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培养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结合本校实际,我们开展系列化的教研活动,以加强教研组内部的团结合作,实现同伴间的互动,使教师在合作反思中成长。
1、“集慧式”备课
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定期进行有主题的集体备课。这种备课放在开学之前,重在使教师明确整册教材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加以深入探讨;教研组内研究课前的集体备课,全组教师对某节课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加以集中剖析,共同研究,以确定最恰当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样备课可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互相启发、集思广益,提高教师的分析、判断和设计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保证教学质量。
2、“探讨式”说课
要求教师在每上公开课之前,以教育科学理论和教材为依据,针对某节课的具体特点,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本组成员,讲述自己对所授课题的教学目的、内容及其理论依据,一般包括四个方面:即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经众人研讨,补充、修正、完善之。
3、“分层次”上课
教师技能比武课:教师针对同一教学内容,在教研组内通过反复的备课—说课—上课—评课,教学效果达到基本满意后在校内上公开课,开展教学技能比武,以此来磨砺新教师不断进取。
师徒联袂课:针对同一内容,师徒各自备课,处理教材,在教研组内进行说课,教研组全体教师对两人的处理意见进行评述,选择最适合上课教师、学生、及教材的教学手段及方法,师徒各自用适合自己的教案上课,组内评课,寻找师徒各自的闪光点、不足及差距。
4、“改进式”评课
在教师听课之后,及时组织听课教师进行评课。评者应从教的角度去看待教者的优势、特色、风格、需改进的地方、需商讨的问题;更应从学的角度去看待主体发挥程度、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可持续学习情况、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学生活动的创造性等。既充分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又要揭露问题,指出错误。
(二)师徒结对、合作交流,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备课组计划总结】推荐阅读:
高三下期备课组计划07-06
高三化学备课组计划07-12
三年级备课组计划09-15
信息技术备课组计划10-23
历史备课组工作计划10-24
高二数学备课组计划理科05-12
八上语文备课组计划05-13
初二数学教师备课组计划06-07
高段集体备课组计划06-10
初三上语文备课组计划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