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司马光》第一课时教案设计-文档资料(精选7篇)
最新:《司马光》第一课时教案设计-文档资料 篇1
《司马光》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积累一些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启发学生遇到问题时,开动脑筋想办法,养成积极动脑的良好品格。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并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揭题走近人物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课题,让学生跟主人公打打招呼,产生亲近感,并从中认识生字“司”)
2.司马光自我介绍:我是古时候的宋朝人,姓司马,名光,比你们早出生几百年呢!
(1)听了他的自我介绍,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指导了解复姓,理解“古时候”)
(2)把写这个意思的句子读读。(出示第一自然段)
(3)对司马光你还想知道些什么?(鼓励质疑,梳理问题,板书:事?人?)
3.司马光生活在古代,他不能来和我们见面,如果我们想要认识他,和他交上朋友,可以从读懂课文开始。
二、初读观察人物
1.自读课文:边看插图边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多读几遍,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同桌交流会认的生字,挑自己喜欢的自然段相互读读评评。
三、朗读感悟人物
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看图,这里谁是司马光?你是怎样认出他的?
2.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和同伴玩:出示: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机动)
△砸缸救人(重点):出示第五自然段
(1)自己读读,根据句子的意思你会做做动作吗?
(2)讨论:你学着司马光做了什么动作?(师走到学生群中,询问了解学情)
(3)情景感悟:请一学生上台做做。
①你做这样的动作想说“砸”是什么意思?其余学生再作补充。
②通过朗读体会,让学生提建议怎样把砸这个动作做得再好些。(如要举双手,要对准了,要用力等)
(4)司马光这样用力砸,想干什么?(想砸缸──想救人)
①引入学习第3自然段,得出结论:这时候不救人,一件危险的事就要发生了。
②指导读出担心、焦急的语气。
(5)司马光举起石头砸缸时,心里怎么样?对照别的小朋友的表现,说说怎样做是“慌”了?
①结合学习第4自然段,了解哭的、叫的、喊的、跑的都是慌的表现。
②想象一下,他们慌张的时候会一边哭一边喊些什么?
③读出他们慌的样子来。
(6)继续探寻司马光心理,他不喊不叫不慌,砸缸之前在想什么呢?
(7)小结: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马光的这口缸砸得好!
(8)了解结果,引读第6自然段。
(9)学着司马光的样子,把他遇事不慌、奋力救人的心情和样子读出来。
3.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引导动脑筋想办法)
4.从他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小朋友?想对他说什么话?
(把“会想办法”、“聪明”、“勇敢”等星送给他。)
四、延伸走进人物
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几百年后我们也一直记得他。课后你们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你会更加了解司马光。
板书设计:
没有慌
司马光────
最新:《司马光》第一课时教案设计-文档资料 篇2
2.能够在情景中理解新词brother的意思并能正确发音。3.能够理解掌握一些基本的日常交际用语:Guess。
能够在情景中恰当运用句型“—Is he/she your…? —Yes, he/she is.No, he/she isn’t.”进行问答。
如何询问某人的身份以及回答。
人物头饰、教学光盘、照片、教学课件。
游戏:演单词。规则:让学生为家庭成员mother,father以及职业student,teacher各想象一个动作,如:father捋胡子,mother做饭,teacher教书等,教师说出一个单词,学生马上边做动作边说。如教师说:father,学生马上做“捋胡子”的动作,并说:This is my father.He’s a teacher.等等。
1.教师展示自己的家人的照片,与学生展开问答。S1: Who’s that woman?
T: She’s my mother.S2: Who’s that boy?
T: He’s my brother.引出单词brother,板书并教读,让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的口型,注意单词的发音。2.教师拿出一位女老师的照片,并问:Is she your mother? S: No.教师补充学生回答的句子:No, she isn’t.引导学生重复回答的句子。
3.教师拿出另一位男老师的照片,并问:Is he your father? S: No, he isn’t.4.教师拿出更多的照片,运用句型:Is he/ she…?来进行提问,学生回答。然后学生两人一组练习问答。
5.分清男女。让学生将自己单词卡片中表示称谓的单词找出来(如mother,father,brother),如果教师读brother,学生举起brother的卡片,并说he,然后说He’s my brother。又如教师读mother,学生举起mother的卡片,并说she,然后说She’s my mother.6.学生两人一组,拿出各自的全家福照片,互相问答,运用句型:—Is he/she your…? —Yes, he/she is.No, he/she isn’t.7.教师播放Let’s talk版块录音,学生边听录音学习正确的语音、语调,边思考问题:Who’s that man?教师注意讲解本课时的单词brother,然后让学生重复跟读几遍后分组分角色表演对话,并让各组代表戴上人物头饰上台表演。
完成Let’s play版块。
学生二人一组拿出各自家人的照片,互相问答,体会guess的意思。
S1:Who’s that boy?
S2: Guess.S1:Is he your brother?
S2:No, he isn’t.He’s my dad.跟读Let’s talk版块,并将对话读给父母听。
Unit 2 My family
Part B Let’s talk & Let’s play
最新:《司马光》第一课时教案设计-文档资料 篇3
戴晓蓉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落水小朋友的故事。全文共6个自然段,叙事性强,情节扣人心弦。通过小伙伴和司马光面对突发情况不同表现的对比,启发学生遇事不慌,要沉着勇敢才会想出好办法。课时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情境,以借助课文插图等方式认读“假”“缸”等生字,通过按偏旁给生字分类等初知意思,会写“别、到”2个生字。
2、发现第四自然段中轻声词集中的特点,学习轻声正确的朗读方法。
3、感受第五自然段逗号的作用,学习停顿的朗读方法。
4、初读课文,结合学生的已知了解司马光。
课时教学重点:结合课文情境,以借助课文插图等方式认读“假”“缸”等生字,通过按偏旁给生字分类等初知意思。
课时教学难点:关注轻声和逗号,学习正确的朗读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古时候的小朋友,他叫——司马光(板书)
2、师:这个孩子姓【司马】 跟我们的姓不一样,这个姓有两个字,叫复姓。你还知道有其他的复姓呢?如:诸葛、西门、司徒。名字叫光,因为他出生的时候,父亲在光山做官,合起来姓名就叫——司马光
3、读课题。一起来叫一叫。这个“司”有什么好办法记忆。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自由读全文,了解预习情况
2、结合课文插图,认读词语
读了课文,我们都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花园里。你看,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边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不小心掉进了水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一起读这两个词【别的 慌了】(个别读,评价)有的——吓哭,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只有司马光没有慌,她举起——一块大石头,使劲把缸——砸破,最后两个词,挺难的,一起读【使劲 砸破】(个别读,评价:有词语的味道)小老师领读。在司马光的帮助下,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这就是故事。
3、去拼音读
现在,图画去掉了,还能读吗?来,一起读。
【假山
水缸
别的慌了
吓哭
叫着
一块石头
使劲
砸破】
(1)拼音也不见了!其实,挺简单的,发现了吗? 红色两个词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地点——(谁来读)【假山
水缸】。这两个词就告诉我们故事发生在花园里,那里有——假山,假山下有——水缸
(2)蓝色部分——【别的慌了
吓哭
叫着】(个别读),这几个词语我们读了以后就知道别的小朋友——都怎么样,一起读。
(3)绿色部分——【一块石头
使劲
砸破】,这几个词语读了,我们就知道谁怎么做?——司马光怎么做。一起读。
4、给生字分类
现在,词语都拆开了,咱们来做做游戏(准备了三口水缸)
(1)这些字中能找到单人旁的字吗?(个别交流)假,这个字在这里读作第三声。相反的字是真,连起来就是真假。还有一个读音,第四声。小朋友最喜欢放假了。继续找,使。
(2)口字旁:吓、叫。为什么都是口字旁?使一个人受到惊吓,往往会用到嘴巴。
(3)石字旁:砸,破,这两个字可难读了,男女生读。为什么用石字旁?
古时候,人们使用的工具一般都是用石头制成的,所以呀,要砸破一样东西,如果要用到工具,一般要用石头。一起读,读出词语的味道。
5、读除去单人旁、口字旁、石字旁后剩下的字
(1)还剩下6个字,我们合作读,好不好?老师说偏旁,大家读字。提土旁——块
力字边——劲
立刀旁——别
竖心旁——慌
反文旁——救
(2)还剩一个【缸】是什么旁?(学生猜测)工,古时候念“gang”
缶字旁。出示图片,看看这就是缶,古时候人们拿它来装酒的,有时候喝完酒,就敲击缶,发出好听的声音,当作是乐器。出示古时候的字,这就是制造缸的模具。上面就是制造缶的工具,下面就是缶的形状。那么加上“工”就是“缸”这是象形字,古时候就是这么造出来的。
看看,缸比缶可大多了,这是故宫门前的缸,比小朋友还高吧,这样的缸装满水,是用来救火的,放在门前,所以被称为是——门海,就像门前的大海一样。
缸和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装水的缸就叫——水缸;腌菜的缸就叫——菜缸。这是——花缸(真漂亮)。到了现代啊,我们还有用玻璃做成的——鱼缸;这是小朋友家里经常用到的——浴缸。一个缸字多有意思啊!
6、听音标号,巩固生字
下面我们做一个测试,生字学到这里。下面拿出铅笔,翻开书本,我们来听音,标号。
(1)师报,学生标号,如1号,缸。标1.;2号,使。标2.3号,司。(2)谁快,请谁继续报
(3)请一个同学报答案,全对的读一读;有错的,圈一圈,再想办法认一认,记一记。
三、重点指导四、五自然段
过渡:这是课文生字最多的两段话(课件出示4、5两段)小朋友们轻轻读一读,努力将每个字读正确。(生自读)
(一)轻声治拖音
1、(出示第四自然段)学生试读,教师引导
咱们先来看这一段,有信心把每个字读正确吗?(齐读)
没有一个字读错,表扬大家。但是要把这段话读得更好更轻松,里面还藏着一个小秘密,我把它找出来了。你看(课件出示:别的 慌了 有的 吓哭了 叫着 喊着)这些词能读好吗?别急,听我读(师范读轻声词)发现了什么?(都是轻声)轻声,可好了,它能帮助我们治病。什么病呢?拖音病。不信,咱们来试试,(学生连读单个词语)
2、(出示词组)学生试读,教师指导
单个看来难不倒你们,变一变(个别读词组),师领读指导,做手势(学生跟读)——学生齐读
3、把轻声词带入句子里,读一读
太棒了,这个放进句子,咱们就能把句子读好,师引读,还需要努力,再引读,师生合作读。
小结:记住了,今天我们学了一招——用轻声来治好拖音病,以后咱们可以用这一招。
(二)标点促停顿
1、初读第五自然段,注意把握停顿
下一段,这一段可长了,谁想一个人来读一读,争取读正确,没叫到摇一摇手(个别读)评价:把掌声送给他,老师没教,他能读到这个水平,真了不起,咱们也来读一读吧(生齐读)
2、去掉逗号读,体验感受交流
那么长的一段话,就用了一个——句号,也就是说一段话就只有——一个句子,我们去看看,要是老师把它变成这个样子(出示去掉逗号的句子)你来读读看,我把逗号全部去掉了。(学生自读体验)有些小朋友笑死了,逗号都没有了,读起来什么感觉(累、快、气接不上、拖音)看来,小小逗号作用可真不小。
3、加上逗号,注意停顿
来,加上逗号,我们就能稍稍做一个停顿,而且整个事情也能讲得更清楚。现在,让我听到你们读出了逗号的感觉。(师引读,开始,生齐读)在句子中稍稍做下停顿,不仅读得更轻松了,而且也读得更好听了。
4、长句子缩短,加进逗号,读一读
那你能用一用这个逗号吗?(出示缩短了的句子:司马光举起一块石头使劲把缸砸破了。)你看,老师把这个长句子缩短了,变成了这样一个句子。你能来告诉我加个逗号,加在哪里呢?别急着举手,用朗读的办法去找一找,自己读读看(生上台加)交流,加的对不对,咱们用什么办法检验——读一读,咱们就请他读一读,跟他一样的,如果跟他一样就笑眯眯地看着他,坐正。小结:小小逗号一加,整个句子就很清楚了,其实这句话讲得就是司马光做的两件事——司马光先是举起一块石头,第二件事使劲把缸砸破了。
5、整段再读
咱们回到课文,知道了逗号的用法,相信小朋友可以读得更好(师引读,生齐读)在司马光的帮助下,缸里的小朋友终于——得救了
(三)猜图激趣,资料拓展
过渡: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那么有名,但是我要告诉大家,司马光有名,可并不是因为他小时候砸过缸。调查知名度,没学课文,多少人了解司马光?
学了课文,你能来猜一猜这里有三张照片哪个是长大了的司马光,先说哪一副肯定不是?(生手指示意)2号排除(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师补充:离现在快有一千年的宋朝。
揭示答案:第一幅,介绍,宋朝宰相,历史学家,著有《资治通鉴》,记住书名,长大去读读。
四、写字指导
最后,咱们还有写字的任务,看看这两个字,读——别、到。写字用什么写?(用手写)但老师说写字更要用——眼睛观察。
1、师范写,学生观察找“别、到”的共同点
看老师写这两个字,它们的相同点——都是左右结构,右边都是立刀旁。
2、学生描一个字写两个字,提醒注意写字姿势,3、自评,跟第一个比较,满意的打五角星
4、同桌互评,给同桌打打五角星,特别要找找优点,提提意见
五、作业设计 1.写一写 2.背一背 3.讲一讲
板书设计:
司马光
最新:《司马光》第一课时教案设计-文档资料 篇4
教学目标
1、能较准确地把握《手拿碟儿敲起来》哀怨忧伤的情绪,并深情地演唱这首歌,边唱边表演“敲碟儿”。
2、能比较听赏〈手拿碟儿敲起来〉和〈凤阳花鼓〉,在细腻的情感体验中区别,学会读谱演唱〈凤阳花鼓〉。
3、了解与歌曲有关的鄂、皖相关文化。
教学重点:
用淡淡哀怨的情绪演唱湖北小曲〈手拿碟儿敲起来〉,并参与表演。
教学难点
“敲碟儿”的表演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了解鄂、皖的地理位置及简称
1、提问:(出示中国地图)
指导学生观看地图,找到湖南省的位置。湖南简称什么?
分别了解湖北、安徽省的地理位置及简称。
学生认真观看地图,回答:湖南简称为“湘”。从地图上看,湖北在湖南的北面,简称“鄂”,安徽简称“皖”。
2、师小结。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歌,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特色。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湖北和安徽民歌的音乐风格。
3、设计意图:
通过观看地图,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产生想去了解的强烈兴趣和愿望。
二、展开
1、了解湖北民歌
走近“湖北小曲”——《手拿碟儿敲起来》
师演唱湖北民歌〈绣荷包〉、〈龙船调〉等歌曲片段。
师播放《纤夫的爱》的MTV。
师:湖北是楚尾花的法院地,具有丰厚的民族民间文化职员,民歌更是湖北的强项。不仅《绣荷包》、《龙船调》等民歌家喻户晓,《洪湖水,浪打浪》、《纤夫的爱》等现代歌曲也传唱大江南北。
学生在自己熟悉的旋律中很快进入角色,并随着MTV轻轻哼唱起来。
2、影片欣赏
(1)播放影片画面:战火弥漫,人民四处乞讨流浪。影片背景音乐《手拿碟儿敲起来》。
师:从影片里,你了解到什么?你听清楚了哪几句歌词?
(2)播放影片《洪湖赤卫队》中的插曲《手拿碟儿敲起来》和画面:街头卖唱的父女俩。
学生认真观看影片,并随乐轻轻律动。学生描述画面、歌词内容,各抒己见。
3、学学“敲碟儿”
(1)师简单介绍歌剧《洪湖赤卫队》的剧情。
(2)问:谁能“敲碟子”?
(3)师示范几种最基本的敲法。
师:在湖北,“敲碟子”是一种非常有名的民间技法,不少民缉拿艺人都身怀敲碟子的绝技。他们卖艺时边演唱碟子小调,边表演敲碟子,身受当地群众欢迎。
(4)学生自主联系“敲碟子”的技法。
(背景音乐《手拿碟儿敲起来》。)
学生跃跃欲试,都想来敲一敲。学生积极参与模仿,并自由练习。
(5)你能创造不同的敲法,随乐参与表演“敲碟子”。
(请表演得好的学生,敲法有创意的学生上台表演。)
学生随意性发挥,并参与演奏。
设计意图
以音乐本身去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学生在音乐中自然走近“湖北小曲”。
播放两段影片。以此作为感情基调抓住学生情绪。在音乐的烘托中把学生带进20世纪三四十年代。
通过模仿引发学生兴趣,然后通过创作实践,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更强烈的兴趣。
在模仿和练习过程中教师给予及时的指导。
三、深入
唱一唱《手拿碟儿敲起来》
1、学唱歌曲
(1)全班一起随乐演唱歌曲。
(2)歌曲难点的掌握:
A倚音的唱法。
B附点节奏。
C连线音的唱法。
经过共同探讨,学生选择用忧伤哀怨的情绪演唱歌曲。
2、情绪的掌握
师:你觉得这首歌曲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为什么?
(分组演唱。)
A组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
B组用忧伤哀怨的情绪演唱。
带着淡淡忧伤、哀怨的情绪,完整地演唱《手拿碟儿敲起来》,边唱边表演“敲碟子”。
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边唱边表演“敲碟子”。
师小结:小曲好唱口难开,“声声唱不尽人间苦”。《手拿碟儿敲起来》这首歌,歌词古朴平实,旋律温婉、流畅。平静中流溢着淡淡的哀怨,仿佛又把人带回到那艰难迁徙的历程。这就是湖北小调给我们留下的印象。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情绪内涵的体验。
四、拓展
听赏与读谱《凤阳花鼓》
1、听赏安徽民歌《凤阳花鼓》。
(出示妇女们手拿花鼓,沿街乞讨卖唱的画面和播放背景音乐:《凤阳花鼓》。)
(学生仔细欣赏。学生谈感受。(凄凉、悲伤……))
师:听听这首歌曲,说说你对乐曲的感受。
师简单介绍:凤阳花鼓是安徽的一个曲种,属于民歌中小调的范畴。
2、读谱延长《凤阳花鼓》
(1)请对照歌谱自由地唱一唱。
学生随乐自由哼唱。
(2)师用琴示范。
(注意情绪的把握。)
随琴认真读谱。
(3)解决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解决节奏难点:1·235|和3·56ⅰ|两处附点节奏。
3、比较《凤阳花鼓》和《手拿碟儿敲起来》在音乐风格上的相同之处。
学生认真思考,讨论:与“小曲好唱口难开”、“声声唱不尽人间苦”描写的生活相同。
学生讨论得出答案:两首都是民歌,都给人亲切感,都是反映老百姓贫苦生活的曲子……
师:从歌中你常常会听到“说凤阳,道凤阳……身背花鼓走四方”这样的唱词。它与《手拿碟儿敲起来》中哪句歌词描写的生活画面相同?
师小结:这两首曲子都属于民歌中的小调,流畅上口,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而它们相近的历史背景,又带给我们一样忧伤、哀怨的情绪。
设计意图:通过两首历史背景相近的曲子的比较,让学生在细腻的情感体验中区别、学会读谱演唱《凤阳花鼓》。
五、升华。
赏析新时代的鄂皖民歌
师:《手拿碟儿敲起来》和《凤阳花鼓》都是反映20世纪三四十年代湖北、安徽两地人民困苦生活的。那么今天的河北和安徽又是什么样子呢?
(渗透德育教育。)
(出示具有现代生活气息的城市画面和播放背景音乐——宋祖英演唱的《越来越好》。)
学生认真欣赏画面,情绪逐渐由忧伤变得活泼起来。
设计意图:
体会新社会、新世纪、新都市的美好,使忧伤的课堂氛围变得充满活力。
最新:《司马光》第一课时教案设计-文档资料 篇5
《画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基础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2.学习与要求学会的生字有关的词语,要会读,会写.3.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发展目标: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合作的精神。
2.能培养学生探究,求知的兴趣。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不断创新的意识。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一、猜谜揭题,鼓励提问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出个谜语给你们猜猜,好吗?请仔细听好!课件出示:无形无色看不见,摸不着。树儿见它招手,花儿见它点头。红旗见它舞蹈,风铃见它唱歌。
2、是什么?谁猜出来了?指名说。同意吗?对了,是风!那风无形无色看不见,摸不着,能画出来吗?真的能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同来学习15课画风。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小朋友们真善于思考,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认真读书、善于思考的孩子一定会在课文中找到答案的。
二、读文,合作识字。
出示学路建议
1、自由读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生字。
2、在小组长的指导下,共同合作解决不认识的生字。
3、小组长检查组员的识字情况。
(1)给生字条中的字编序号。
(2)给课文下带拼音的生字,标出与字条的字相同的序号。
(3)做到一读二看三四监督。
4、随文识字
文中写到有哪些小朋友在画风?生汇报后,师出示生字。多种方式读,识记。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每人一自然段轮流读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1——3自然段
1.过渡:你们喜欢画画吗?平时你们最喜欢画什么?今天我们要去认识三个小朋友,他们叫宋涛、陈丹、赵小艺(板书),他们和你们一样也喜欢画画。
2.今天天气真不错,这三个好朋友约好了一起来到郊外画画,他们都画了些什么呢?请孩子们看第1自然段,一起来读一读。(齐读1自然段)他们画得可真好!
3.三个小朋友看着自己的杰作也很高兴,这时,一阵微风迎面吹来,宋涛突发奇想,提出了个什么问题?(“谁能画风?”)
4.你们平时喜欢画的东西都是有一定形状和颜色的,是能看的见,摸的着的,可是风没有形状,没有颜色,看不见也摸不着,只能去感觉,能画吗?
5.唉,多让人为难呀!所以当宋涛提出“谁能画风”这个问题时,丹丹是怎么说的呢?
三.学习4——8自然段
㈠ 初读课文,勾画句子。
1.真的画不出来吗?故事里的三个小朋友就把风画出来了,他们是怎样画风的呢?
2.请孩子们仔细读4——8自然段,用“~~~”画出三个小朋友怎样画风的句子,勾完以后再读几遍,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
3.孩子们,你们勾完了吗?现在老师就来检查一下你们画得对不对,字音是否读准了,句子是否读通顺了。
4.引读4——8自然段。
5.评价。
㈡ 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这三个小朋友都画了风,但是他们画的用来表现风的东西却不一样,我们来看看他们都画了些什么?
2.谁来说说小艺是怎样画风的?她第一次画了什么?第二次呢?(贴图并板书:旗子,风车)
3.小艺是第几个画出来的?她几次画出了风?你觉得她的心情怎样?(高兴,得意,自豪,激动)
4.你能用刚才体会到的感情,读好这两段话吗?请孩子们自己先练读。
谁体会到了?来读一读。
你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你能再读一读吗?
齐读。
5.丹丹又是怎样画风的呢?(贴图并板书:小树)
她此时的心情怎样?
你能读一读吗?谁还想读?
6.宋涛画的又是什么呢?(贴图并板书:雨丝)
他的心情又怎样呢?
谁来读一读?男女生读。
7.孩子们学得真好,把三个小朋友不同的心情都体会到了,你们还想读一读吗?
分组比赛读。
分角色朗读全文,喜欢谁就读描写他画风的那段。
㈢ 精读课文,归纳总结。
1.他们明明画的是旗子,小树,雨丝,风车,怎么就说画的是风呢?(板书:飘动的,弯弯的,斜斜的,呼呼转的)
2.小结:这就是说画风就必须找出能证明风存在的景,物,再画下来。
3.学到这儿,你觉得这三个小朋友的办法好吗?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板书:善于观察,爱动脑筋)
四.迁移拓展,挖掘创造潜力。
1.句式训练:小艺会画飘动的旗子和呼呼转的风车。
丹丹会画弯弯的小树。
宋涛会画斜斜的雨丝。
2.你还能怎样画风?小组内说一说,再写下来。(完成课后读读写写)
最新:《司马光》第一课时教案设计-文档资料 篇6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设身处地地体会詹姆斯的心理变化过程,理解詹姆斯对“规则”的态度和认识。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懂得自觉遵守规则是一个好公民应有的修养。教学重点:
通过抓住詹姆斯心情的变化,理解“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的道理。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抓住“启示”,直奔文本
1.詹姆斯在与父亲的一次钓鱼中收获了终生有益的启示,这个启示是什么呢?(生说)2.齐读,倒数第二自然段。
3.[设计思路:学生在第一课时已初步感知课文,这里从结论入手,既勾起学生对上节课学习内容的回忆,又提示学生寻找詹姆斯得到“启示”的心理历程,进一步探讨课文的内涵。]
二、紧扣重点,咀嚼文本
1.詹姆斯是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后才获得如此宝贵的启示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2-12自然段,从文中找出有关的词语或句子画出来。2.四人小组交流。答案不同的要说明理由。3.小组代表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詹姆斯的心理变化历程:钓到鱼时:紧张、激动。放鱼时:“爸爸!”――不情愿;“可哪儿能钓到这么大的鱼呀!”――抗议。放鱼后:悲哀。4.谁来完整地说一遍詹姆斯的心理变化历程。[设计思路:这是对文章内容的概述,也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尝试表达的过程。在说话的过程中吸收语言,进行内化。] 5.詹姆斯的心理变化是真实的。从来没钓过这么大的鱼,心里怎么会不激动呢?面对自己辛辛苦苦遛了两个小时才得来的鱼却要白白放掉,心里怎么会情愿呢?现在,假如我们就是詹姆斯,让我们把描写他的心理变化的句子换成“我”的角度来说说,并适当加进自己的心理活动,体会他当时的心情。
例:我的天哪,足有10公斤!这是我见到过的最大的鱼。6.学生练说后全班交流。
7.点名汇报。师相机点拨说出真实的感受。
[设计思路:与詹姆斯的心理产生共鸣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在这里,结合课后的“金钥匙”,让学生转换角色,读、说,体验詹姆斯的内心变化。] 8.爸爸心里也知道詹姆斯的想法,爸爸的态度又是怎么样的呢?再读课文,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9.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10.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相关句子:①“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水里去。”②“父亲再没有说话。”
11.分角色朗读父子的对话。
[设计思路:刚才已经引导学生用抓重点词语句子的方法解决了詹姆斯的心理变化历程的问题,现在再次用同法,通过找出描写爸爸的态度的句子理解课文,再次强化学法指导。] 12.爸爸的态度为什么这样,丝毫没有为詹姆斯的抗议所动摇?爸爸当时是怎么想的?(生说。)
13.如果你也和他们去钓鱼,目睹了这一经过,你会想些什么? 14.生思考后交流。
15.詹姆斯也和有些同学的想法一样,无可奈何地把鱼放掉了,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导感情朗读11自然段。注意“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捧起、沉甸甸、吃力地”这些能体现詹姆斯无可奈何地放掉大鲈鱼的心理的词语。
[设计思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读文本,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三、理解感悟,议论文本 1.就是这样一次平常的钓鱼活动,却对詹姆斯的一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哪些方面影响了他呢?同学们读一读课文13-16自然段,再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你的理解。2.生思考后小组交流。3.小组代表发言。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为什么要遵守规则,怎样才能遵守规则?
5.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次钓鱼得到的启示,注意语言要精炼,概括性要强。例: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有没有人监督,都要自觉遵守规则。
[设计思路:学生已经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理解了它的内在联系,再借助文本就能领悟“启示”的真正含义,让学生通过充分议论,发表见解来进行自我教育,比教师单纯的讲效果要好得多。]
四、读写结合,升华文本
1.小练笔。生活处处有规则,学了这篇文章,老师心潮起伏,不禁要对所有的人说:“人们啊!请自觉遵守规则吧。”同学们,你们希望人人遵守规则吗?那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注意事项,提醒大家遵守吧,可以为湖边的木牌写一则“钓鱼须知”,也可以为洗手间的水龙头写一则“用水须知”等等,只要是你在生活中发现的需要人们遵守规则的地方,都可以写一写,做一个善意的提醒。2.作品交流。
3.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要人人遵守规则,我们生活的环境就会秩序井然,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就会越来越文明。
最新:《司马光》第一课时教案设计-文档资料 篇7
一、激趣导课(一)导入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台湾的风景区日月潭,这里有个动人的传说,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这个动人的传说,研究是怎么动人的? 师:齐读课题——《日月潭的传说》
老师先来检查一下你们上节课的学习情况,看看这些词语你会填吗?(指名说、齐读)出示:()()一团 一筹()()()()而出()山()岭 披()斩()千()万()()()恶龙 为民()()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你能选择其中的几个词语连起来说一说吗? 师:听了你的回答,老师知道了故事的主人公是大尖哥和水社姐。(板书)(二)明确目标
1、能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抓住句,联系上下文朗读感悟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形象,体会他们舍生忘死、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三)预期效果
文章的最后老百姓称他们是为民造福的英雄,那为什么人们称他们为英雄呢?老师相信你们通过认真读书一定能找到答
第 1 页 案。
二、民主导学(一)任务呈现
任务一:从哪里可以看出大尖哥和水社姐是英雄呢?请大家用心默读课文3、4、5自然段,圈出语,认真读一读,并在句子旁写出你的感受。(二)自主学习。
师:可以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说。
出示:我画的句子是--------------,圈出的词语是--------------,我从中感受到大尖哥和水社姐是--------------------的人。比较句子:
A、他们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B、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翻山越岭”什么意思?(翻过一座座山岭)“披荆斩棘”呢?(出示图片,这个词本意指砍断前进路上的荆棘,经常比喻人们克服重重困难和障碍的。)师:让我们再把这句话读一次,体会文中用词的魅力。
第 3 页 师:他们这一路上所经历的千辛万苦以及他们的勇敢无畏的精神,请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 说一说,补充完整,写一段话。
1、为了早点拿到金斧头和金剪刀,他俩夜以继日地赶路,饿了----------------------;渴了
--------------------;累了---------------------。
2、山高路险,有一次,-----------谁再来读一读这一句话,边读边在脑海里浮现你刚才描绘的画面。指名读、齐读。
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读读这句话。齐读
师:他们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继续前行, 是怎样和恶龙决战的?(体会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激战三天三夜等词语。)出示句子:“回到潭边,他俩又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两条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 师:可以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说。
出示:我画的句子是---------------,圈出的词语是--------------,我从中感受到大尖哥和水社姐是--------------------的人。
读句、找词、交流感受:奋不顾身、舍生忘死、除邪惩恶、第 4 页 不畏艰险、为民除害。想象一下:他们会怎样激战? 师:他们为了世界能重见光明,能为老百姓除害,完全顾不上自己了。
你能把这些词语读好,表现出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奋不顾身、舍生忘死吗? 激战三天三夜的结果怎么样?(砍死恶龙、剪开肚子、拯救日月、重见光明)师:最终,大尖哥和水社姐降伏了恶龙,救出了太阳和月亮,人们重又见到了光明.师:让我们再次领略故事的精彩部分,感悟大尖哥和水社姐不畏艰难、舍生忘死的崇高品质。男女生分读3、4自然段。师:恶龙终于被制服了。圆圆的太阳和月亮从恶龙的嘴里跳出来,慢慢地升上了天空,好明亮呀!很快,大地又恢复了生机,人们又愉快地生活着。重见光明的乡亲们正高兴的去敲锣打鼓祝贺时,大尖哥和水社姐再也没有离开这水潭,他们永远地守卫在潭的两边。
人们为了纪念这两位为民造福的年轻英雄,把这两座山叫做大尖山和水社山,把这个潭叫做日月潭。(他们是为了大家利益而牺牲自己生命)为了老百姓能过上安定的日子,他们不畏艰难险阻,为民除害.他们真不愧是为民造福的英雄啊!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
第 5 页 情,齐读5、6自然段。
师:学完这篇文章,你有没有想说的?让我们带着你的感情把这篇文章再读一次。
师: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著名的风景区,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假如你去日月潭,愿意做小导游,向游客们介绍一下吗? 三:检测导结: 目标检测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著名的风景区,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假如你去日月潭,愿意做小导游,向游客们介绍一下吗?。
本文来源于查字典语文网yuwen.chazidian,查字典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如有什么问题或建议请加查字典语文网的QQ群315357333沟通交流。
【最新:《司马光》第一课时教案设计-文档资料】推荐阅读:
三年级司马光教案12-14
司马光砸缸教案05-19
课文司马光教学设计09-02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司马光09-15
司马光砸缸教学设计06-07
一年级下册《司马光》教学设计12-17
司马光救友的教学设计10-03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06-11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图形2_冀教版-2019最新文档07-03
司马光公开课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