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园秋色作文

2024-10-23

满园秋色作文(通用16篇)

满园秋色作文 篇1

夏阿姨刚刚走,秋姐姐便无声无息地来到了人间。

她来到了果园。为苹果穿上了一件件红红的衣服,远远望去,还真像一个个火红火红的灯笼呢!它们望着秋姐姐齐声说:“谢谢秋姐姐!”

她来到了稻田。为稻田涂上了金色,使稻田看上去真像一片金色的海洋;她为高粱点燃了红红的火把,让它们守护着稻田。农民伯伯见了,笑着说:“今年收成好,都是秋天的功劳啊!”

听,是她撒下了一阵暖暖的叮咛:“大雁们,要好好过冬哦!”

她又来到树林,告诉小松鼠:“请你帮我转告大家,冬天要来了!”小松鼠连忙跑进树林大声喊道:“冬天快来了,大家快做好过冬的准备。”松柏、杨树,各种树穿上了厚厚的衣服,枫树穿上了红袍,杨柳换上了黄色的衣服。小动物们运来了粮食,准备冬天吃。

这就是秋,一个金灿灿的秋;一个五彩缤纷的秋;一个丰收的秋!

满园秋色作文 篇2

关键词:初中学生,作文水平,抓基础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我计划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抓基础

语文基础不扎实, 是写不出好作文来的。试想, 整篇作文错字连篇, 语法不通, 怎么算得上是好文章呢?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就非常强调基础, 字词反复过关, 容易错的字词再多次听写, 多次强调。可是, 有的学生屡教不改, 怎么都改不过来, 看来真是积重难返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我还是想了一些办法。比如说, 网上有个小游戏, 叫作“疯狂猜成语”, 我就在课外活动时跟学生玩这个游戏, 学生兴致很高;还有我们小时候玩过的一个游戏: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做成小纸条, 让学生抓阄, 然后根据所给的条件自己编成一个小故事。最近, 电视上开始宣传重视汉语, 还出现了两个电视节目, 一个是《汉字听写大赛》, 一个是《汉字英雄》, 我看了几期, 觉得这样的形式很好, 是可以引进课堂的。这样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 在游戏中进步。但有些学生小学没有打好基础, 所以要继续学习, 继续努力。

二、重积累

这是写好一篇作文最基本的条件。如果没有一定的积累, 是不可能写出好文章来的。那么, 怎样积累呢?我认为积累材料是一项非常复杂、非常烦琐的事情, 如果没有高度的自觉性, 是做不好的。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地融入生活中去, 到书刊中去寻找写作素材。积蓄写作养料, 捕捉写作情思, 养成有意识地去积累材料的好习惯, 而不要临阵磨枪, 一个作文题下来, 才被动地去寻找材料, 翻遍所有的作文书、上网查找相关内容, 却不知道有多少珍贵的材料已经从身旁悄悄地溜走了。如果长期这样被动地接受, 是不可能积累起丰富的材料的, 而且即使得到了一些, 也不过是些零乱、肤浅、笼统、模糊的材料。所以, 教师在平时的生活中, 就应以积极的态度, 充分发挥感知觉功能, 细致地观察生活, 用心地品味生活, 深刻地思索生活, 那么我们获得的材料就会丰富得多、深刻得多。

有时, 我们看到一篇作文题目, 会突然想起, 我前两天正好在某本书上看到过有关的内容, 不是正可以用上吗?这样似乎是无意中得来的素材, 反倒对写作起了巨大作用。但这种现象并不能证明习作者无需保持高度自觉的态度, 因为只有那些保持高度自觉的人, 才能化无意积累为有意积累, 才能认识到这些稍纵即逝的材料的意义, 这种看上去“得来全不费功夫”的结果, 实则是建立在“踏破铁鞋”的基础上的。诚如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所说:“在观察的领域中, 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

但是,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 是没有这种自觉性的, 那么, 作为教师, 就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来督促他们去积累。

首先, 我要求学生每天摘抄一两句话, 然后背诵下来。当然, 如果碰到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你可以把它抄下来, 但并不一定要全背下来。有些基础好的学生, 基本上每天都是一段, 还能全背下来。其次, 我在家长会上对家长作要求, 督促孩子每天在家要有半个小时的阅读时间。当然, 这可以灵活掌握, 如果作业实在太多, 那么临睡前在床上看十分钟也可以, 但一定要坚持。但是这一点, 我感觉实施得不太好, 因为有些家长的确是不负责任, 对孩子放任自流。所以, 下学期, 我打算在班上开展“同读一本书”的活动, 促使学生积累材料。最后, 每天安排一个学生讲故事, 可以是美文, 可以是励志故事, 也可以是自己写的文章, 讲完故事后, 问问大家, 听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收获?使听的学生也能记忆深刻, 并能互通有无。

三、讲技巧

很多学生连基本的作文要求都不能达到。这就必须给他们精讲、细讲, 小到标点符号、卷面要求, 我都要分别用一节课来讲。容易出错的常用字, 反复讲解、辨析。然后再从格式、结构、内容、思想等各方面进行分别讲解。当然, 这不可能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任务, 需要循序渐进。如果一节课能完成一个目标, 很不错了。

四、勤练笔

平时, 要多给学生一些练笔的机会。碰到课文中好的语段, 就让他们即兴仿写;有优美的语段, 也要求他们背下来。每周一篇周记, 先提要求, 只提一两点就可以, 能达到这一两点简单的要求就算过关。两周一篇作文, 要达到当期的作文目标。例如, 我这周作文课上讲的是人物外貌描写, 那么学生这篇作文中就一定要有多处外貌描写, 有详有略, 通过外貌描写来突出人物性格。

满园秋色尽在一花之中 篇3

垫座是铺垫在作品下面,用来烘托作品,增添美感,完善造型的物品。其形状、色彩根据作品构图、造型需要来选定。固定器是用来对不同植物进行固定的作用。常见的固定器有双环、蜂窝状固定器使花朵底部更加稳固,乌龟、螃蟹这样的造型都有吉祥的寓意。

剑山,顾名思义就是布剑如山。它是在一块高密度的合金基座上,按一定的间距并有规则地排列固定了尖朝上的铜钉。剑山的作用首先是通过密布的剑钉使花枝能快速地插入直立,并且由高密度的基座使整个插花造型形成一个低位重心,保持所期望的整体稳定性。

花剪、修枝剪、注水器等辅助工具。一种专门用于切割细小和中等粗细枝条的花剪,可在插花过程中随时调整花的枝叶,一般仅可单手操作,少数兼可双手操作。注水器为保持花朵的新鲜而随时抽取水,方便保鲜使花朵娇艳。

修身养性,芳香自从器中来

选对一种适合自己心性的花材就够了吗?美人还需细赏,好花更是需要精心地去呵护。实际上,在传统插花中,各国多以各种容器为载体插制。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器皿重新塑造与延展花的美,让花显得更加婀娜多姿、楚楚动人。

传统插花花艺有着深厚的文学艺术积淀,总的说来是离不开“器可载道”这种精神。自宋代文人雅士喜欢青瓷白瓷,元代则多偏爱单色釉瓷,明代又将青花瓷推向一种新的潮流,清代随着工艺的精进,青花、粉彩、景泰蓝更是品种各样相得益彰。现如今,插花虽不再拘泥局限于瓷器,我们可以用瓶子、盘子、篮子或者各种异形容器。但万变不离其宗,我们都在追求美的境界里不断发展,让传统插花的美沁入心间。

插花的艺术之美

插花的美,贵在文化中积淀而来的感悟。古人在供养与祭祀中不断摸索规律,方知花有花道,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让花更自然地舒展。“规矩”自从中来,中国文化是重“礼仪”的国家,重礼尊道是一种传承,在道家中追求天地人和,在佛家中讲求过去现在与将来,而在儒家中表现为君臣使的关系。无论什么流派,我们都尊重文化的走向,将礼仪保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不断的发展中,找寻深厚的民族文化,并在现代生活中寻找更深层次的艺术追求。

赏几束插花 品一味好茶

在与孙老师的交流中,老师边说边在续茶。在茶香中娓娓道来花的文化,其实细细想来,赏花与品茶一样,都是在观一种人生态度。茶分五行,绿茶属木,红茶属火,黄茶为土等等,在五行间达到一种阴阳平衡。同样,在花的世界,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秋季多插菊花,器皿属土,土生金,菊花属金,金生水。将菊花插入瓶中配以水,在悄然中达到五行的一种平衡。在尊重自然的规律下,参悟一种向善的心境。孙老师在自己微博中写道:“看淡,就是好心境;想开,就有好心情。万物在说法,看你如何着眼。凡事都是多棱镜,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结果。”我们唯有在品味间,心下多几分处世的宽容。

德与艺自在花中

插花是一种心手间传递能量的形式,一种花材在不同的人手中插出不同的样子,这就反映了你不同的状态。在这个秋季,与徐行坊的孙可老师一起研习中国传统花艺的精妙,方知德与艺尽在花中。“花”通“华”,是人间最美丽的善;花道即为“华道”,疏远繁妍,高雅天然,绵延千年。自古花作为一种传递能量的方式,古人用它来祭祀、参禅以及修行。在传统文化里体味花的因缘与世界。

慢慢用心

动手插出一件心仪之作

步骤:

1.藤条盘于花篮中,花剪取适度铁丝,用铁丝固定藤条。

2.取小丽花七朵,按照不同姿态将其置于藤条中加以修剪。裁下的衬叶垫于四周。

3.取金丝桃三株,将其分开修剪,再置于篮中散开插入。

4.取长短不一的金桂花三四朵即可,插于小丽花之下。

5.三两株洒金柏,修剪后衬于小丽花、金桂花之下。而后,再取两株长短不一的山茶置于整体花材之后,衬托主体更加娇艳。

6.取两枝火焰百合,选舒展自然的,将其置于中心偏上的高度,靠近中心点藤条位置插入。最后选择造型飘逸叶子长的文竹两枝,漫于主体的最上端插入,稍加调整即可。

秋色作文450字秋色作文 篇4

一天,我来到老城区的伯伯家,一进大门,一阵沁人心脾的香味扑面而来,抬头一看,原来是几棵桂花树正争先恐后的开放着,还有一些含苞欲放的花朵正在努力开放,看到这情景不禁让我想起了“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这两句诗词。一阵秋风吹来树叶在空中翩翩起舞,纷纷扬扬地落在地上,踩上去软绵绵的,仿佛一张红色的地毯。突然我想起了伯伯前年种的苹果树,跑去一看,啊,树上果实累累,一个个苹果水灵灵的,像盏盏小灯笼似的,高挂在枝条上,红彤彤的一片。苹果有瓷碗大小,红里透黄,像一张张笑脸,秋风一吹,摇摇欲坠。

苹果树下生长着各式各样的菊花,红的、黄的、白的;红的似火,黄的像金,白的如雪。它们竞相开放,千姿百态,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这些菊花的叶子翠绿欲滴,花朵很大,那金丝绒般的花瓣,有的向上卷曲,有的侧面伸展,各具特色,婀娜多姿。

院子南边,还有一棵丁香挺立着,它像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在保护着院子,那浓绿的叶子虽然变得黝黑黝黑,而且落了很多,但是它仍然挺立着,不弯腰。

丁香周围,是一片一串红,虽然没有向夏天那样鲜艳,但是秋风一吹沙沙做响,十分动听。

春色满园作文 篇5

一朵淡黄的花飘落下来,我抬头望去――啊,那是一棵迎春树,迎春花在树上绽开了笑脸,朵朵迎春花瓣在风中旋转,交织飘落。我抬起手,一片花瓣便落到我的手上,那花瓣黄里透白,白里透红,如丝绸一般甜美纯洁,惹人喜爱。

蝴蝶嬉戏着,追逐着,打闹着,拍拍翅膀便消失了,唯有蜜蜂还顶着太阳,在花丛中窜来窜去,忙着采蜜。

再看脚下,清澈见底的小溪不见一丝杂色,鱼儿在水中相亲相爱地生活着。我伸出手放入水里,一股凉意瞬间弥漫开来,使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惬意。

“唧唧”,伴着鸟鸣声,我沉醉在这如画般的景色里,无法自拔。

写景作文:春色满园 篇6

走过后院,春风拂过,送来一股醉人的芬芳,沁人心脾。桃花、梨花、杏花好似一个个调皮的花精灵,在枝头挑逗着,嬉戏着,竞相开放。玫瑰、牡丹也不甘落后,那乍开的`花儿,象彩霞那么艳丽,象宝石那么夺目,远远望去,好似一匹缤纷五彩的锦缎。鸟儿在枝头唱歌,蝴蝶在花丛中飞舞,一片鸟语花香的景色。

花园深处,是一片碧绿的湖水。湖水静得象一面镜子,清得像蔚蓝的天空。鸭子在水中尽情地嬉戏,鱼儿在水里快活地玩耍。湖边,杨柳披上了长发,花朵绽开了笑脸,孩子们在湖边欢快地玩乐,像一只只调皮的小猴子一样爬上爬下。朝霞倒映在湖面上,把湖水染得比彩虹还要美。

“春色满园关不住。”瞧,妖艳的玫瑰围满了屋外的篱笆,一枝桃花调皮地探出头来张望。紫藤从墙上垂下头来,好像给墙壁挂上了一幅淡紫色的窗帘。那伸出墙来的牵牛花,是在催促着村民们开犁播种啊!

引来教育活水 润得桃李满园 篇7

一、理论培训, 开阔视野

此次培训, 我们先后聆听了13场高品质、高品位的专题讲座, 分享和感悟了各位专家、学者的先进理念和思想以及他们博学、睿智、挥洒自如的大家风范。如有北师大姚计海博士的《领导与教师的心理沟通》, 国家行政学院胡冶岩教授的《认知领导角色, 提升协调能力》, 北师大周仁来教授的《教育管理干部的压力管理与情绪调节》, 北京教育学院季萍教授的《在学校发展自我诊断中制定学校发展规划》, 国家人才研究会研究员、清华大学特聘教授郭驰的《与领导者谈管理之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 国家行政学院路杰教授的《领导者的创新思维》, 原海淀教育党校校长辛的《国人的三维立体思维》以及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Jukka Alava教授的《学校领导力新视角》。这些讲座涉及了教育、管理、心理、决策、领导力等诸多领域, 引领我们接触到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最新、最前沿的理论和思想, 使我们从一个更高的视角了解、感悟中国乃至世界的教育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此外, 海淀教育工委张卫光书记的开班讲座《解读海淀, 解读海淀教育》、北京教育学院王红教授的《北京文化》、礼仪培训专家杨金波的《公务礼仪》、国防大学教授杨毅将军的《国家安全战略》等讲座, 也都以其大容量、大信息、深邃的文化内涵与高端的前沿知识, 听来让人耳目一新, 甘之如饴。

二、走进名校, 探求真经

我一直渴望有机会近距离接近名校, 揭开名校神秘的面纱, 探寻名校的成功之道。这次培训, 海淀教育党校为我们精心安排了十一学校、北理工附中、育英学校、101中学四所名校的观摩学习。通过校长 (101中学是书记) 的介绍与实地考察, 我们切实领略了名校风采, 感受到这些名校在发展内涵、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进程中显现出的独特魅力, 解读了他们在办学思想、高效管理、质量提升、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

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大力践行“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一片自己能够自由翱翔的天宇。学校坚持教育的主体性, 实施不被拒绝的教育, 致力于培养志远意诚、行圆思方的民族脊梁和社会栋梁。教学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 重视教学常规, 敬重教学规律, 全面推行走班制教学, 创造一切条件, 让教室成为学生最喜欢的地方之一, 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不为高考, 赢得高考, 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 促学生多元发展, 多向成才。在“十一”,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乐园, 更是师生的精神家园。

北理工附中陆云泉校长以“加强教学方式变革的领导, 提高常态课教学的有效性”为题, 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学校在新课程改革方面的一系列创新举措。该校以“人文奠基, 理工见长”为特色, 全力构建“钻石型”特色课程体系, 包含学科基础类、学科拓展、CPS活动及人格养成四类, 其中书院课程、荣誉课程、社会服务类课程等别具特色。同时, 学校还革新人才培养模式, 与北京理工大学联合创办“理工实验班”, 吸纳优质教育资源, 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求, 实行“双导师制”“双学分制”, 使学生提前感受大学教育, 体验大学生活。学校的课外活动也开展得生机勃勃, 我们参观了天文教室、机器人教室、佰艺坊、悲鸿画院、陶吧等, 所到之处, 总是被学生们洋溢的那种青春、自信与创造的快乐深深感染, 实实在在感受到北理工附中关注每个学生与众不同的发展潜能、开放多元的育人模式。

101中学坐落于圆明园遗址, 有着得天独厚的优美自然环境, 育人目标是“培养未来的担当人才”。这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 更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承担了奥林匹克青年营的任务, 彰显了学校综合的办学实力。

而育英学校, 给我们留下太多的感悟与感动。作为当年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开办的第一所学校, 它已走过65载春秋。曾激励几代人的“好好学习”正是当年毛泽东主席给这所学校的题词。于会祥校长上任的两年, 对这所十二年一贯制的学校进行了一场深入人心的教育改革。他说, “我的理想是办一所学生放学后不想回家的学校。”他移走冬青树围, 把校园还给学生;小学部广场设计了专门供学生玩耍攀爬的人造假山;小花园内的环岛改建成了森林音乐广场, 圆形的平台, 梯田式的座椅;图书馆前的松树树围被设计成上下两层的木质写字台和靠椅;世纪之林里, 用整块石头雕刻成精美的棋桌, 白石沙代替了原来丛生的杂草, 学生可以自由出入其间, 快乐嬉戏……不只是活动空间, 主楼思明楼正门西侧, 学生的“育英时评”替代了原来的学校荣誉墙, 把最显著的位置让给学生一展风采。学校还倡导“成长伙伴计划”, 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开展“伙伴寻宝”趣味运动会;六年级学生加入《学生互助就餐计划》, 照顾三年级的学弟学妹吃午饭。在于校长的观念中, 学校应当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 教育就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 (泰戈尔语) , 学校是允许学生犯错误的地方, 是学生寻找伙伴的地方, 是学生走向社会之前的实践基地。徜徉在育英校园, 温馨、温暖。美, 无处不在;爱, 无处不在;教育, 无处不在。

四所名校, 风格迥异, 但完善的管理制度、浓厚的文化氛围、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及那种向真、向上、向美的气质, 那种大气、包容、开放的精神是一致的, 窥斑见豹, 让我们对海淀的名校, 对海淀的教育有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感佩至极。

三、谋求发展, 反思提升

反思一:“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决定着他的教育方向, 决定着他的价值观、教师观、学生观, 引领着他去做教育决策。从一定意义上来说, 校长的境界决定学校的境界, 校长的思路决定学校的出路。校长需要有专业智慧, 而这种智慧应该来自底蕴, 来自好学, 来自敬业, 来自实践, 来自研究, 来自体验, 来自明辨, 来自胆识, 来自创造。

反思二:“何谓名校?”名校之名, 不在于学生多少, 校园大小, 设备如何, 也不在于其历史的光辉灿烂, 而在于它必须是当今教育潮流之中敏锐的思考者, 稳健的实践者, 引领未来的改革者。名校需要有自己的精神和文化, 有自己的特色, 自己的课程, 名校之名, 就是把大众对教育的理想追求变成了现实, 换言之, 就是解决了一般学校所不能解决的教育难题。要真正做到这一点, 学校必须心中装着学生, 淡化功利, 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 为社会的未来奠基, 可以说, 为学生创造的发展空间有多大, 学校就多有名。

反思三:“学校教育为什么, 到底有什么用?”学校教育不可能无所不在, 无所不包, 但它有自己不可替代的功用。学生是一个个生命个体, 也是社会中人。面对未来, 除了掌握书本知识之外, 他们还有许多能力需要习得, 许多品质需要涵养, 教育的本质在于灵魂的感召, 精神的唤醒, 在于鼓舞激发每一个学生所具有的丰富潜能, 学校教育要在这些方面有所作为, 有大作为。

春色满园作文400字 篇8

春天到了,漫步于校园,满眼满园的春色,美不胜收。

看,青青的小草,落光了树叶的枝丫,一天一变,先是嫩黄嫩黄的一点,颜色渐渐变深,成长,蔓延成一片绿色的海洋,生命的气息,势不可挡。从草地间的小路轻轻走过,林荫的小路悠然踏过,沁人的微凉,青翠欲滴的绿影,映入眼帘,使人轻松愉悦。

闻,或淡或浓的花香,不经意的钻入鼻中,让你不由得打个喷嚏。四处看看,桃花、玉兰花、桂花、果树花,还有一些叫不出名的花儿开得正艳,粉的、白的、红的,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挤满枝头。沉浸在花的海洋中,你能感到视觉与嗅觉上莫大的满足。

听,沉寂了一冬的小溪水,几场春雨过后,正唱着欢快的春的赞歌,叮咚叮咚……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乐得逍遥。静荷塘的水面上,轻轻地浮着许多小小的,翠绿的,椭圆的荷叶。荷塘边的柳树上,小鸟叽叽喳喳地跳上跳下,飞走了又飞回来,似在筑新巢。

校道上,三三两两的.同学也在悠闲地走着,看着,嬉戏着,偶尔停下来闻闻花香,偶尔停在一处摆个美美的姿势,咔嚓一声,美丽与人同在。陶醉在这满园的春色中,只希望春的脚步慢一点再慢一点,能让人尽情的享受春的美好。

春色满园优秀的作文 篇9

早晨起床,推开窗,一股清新的空气拥入室内,昨夜又下雨了,于是有了去森林公园踏早春的冲动。

原本计划去骑车游,当自行车推到楼下时,昨夜的春雨似乎没有把万物滋润够,又开始飘落起来,我心有不甘,打开雨伞步行入园。

一进入公园我就被眼前的景色陶醉了,草是新的,芽是新的,空气是新的,一切都是新的。红的桃花、白的梨花、一束束小黄花垂到了小河面上、各色的郁金香(公园在办郁金香花展)竞相开放,不过还是绿色占了上风,此时的叶、芽、草都是绿的,不是青翠欲滴的那种,一看就知道是新的、嫩嫩的,绿的让人心醉。

此时的雨不是细线,落在树叶上能听得见声音,落在河面上能看得见雨点,小河也不再像冬天那么安静,岸上的`水流下去,带走松动的泥土,但由于水流不大,所以河水一处儿浑,一处儿清,有些雨点顺着倒挂的枝条滑落水中,逗得水里的鱼儿欢蹦乱跳。

远处的湖面没有一丝风,由于离得远,有一种烟雨蒙蒙的感觉,几只野鸭忽然轻点水面,在这幅水墨画上点出一圈圈波纹,不像是受到了惊吓,倒是吓着我了。

沿着湿湿木栈道,穿过一片水杉林,漫步前行,曲曲折折的小路隐藏在远处的一片绿色之中。

小学语文课堂因生成而春色满园 篇10

所谓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就是指在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交流的课堂中, 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 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 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生机勃勃、妙趣纵生的新特点。那么究竟该如何让语文课堂因生成而灵动呢?

一、于无声处疑问生

学习是学生主动构建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也是自我生成的过程, 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因此在预设时必须真正以学生为本, 使预设的时间和空间留有适当的余地, 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自由度, 这样就为师生在互动过程中真实、精彩的动态生成打下了基础。

“学起于思、思缘于疑。”有了足够的课堂空白, 学生亲历阅读过程, 自主地走进文本的语言深处, “倾听”文本的声音, “触摸”作者的心灵, 在与文本的碰撞中就会迸射出创新的火花, 一个个疑问应运而生。这时候教师就要运用自己的火眼金睛, 发掘出有价值的、值得生成的疑问, 或顺着学生的疑问往下走, 把疑问“推”给全班同学, 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共同思考;或将学生提出的带有随意与即兴的疑问加以有目的的价值引领, 进而生成出精彩来;或把学生的疑问推波助澜, 以挑起课堂争论, 让学生在争论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提高综合语文素养……。在争论中又引发了学生许多新的思维、新的实践活动, 使学习活动在学生积极心理状态下得到了有效的延续。

二、情到深处方生成

语文课堂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以情感为动力, 因此是流动的、变化的、起伏的、曲折的, 也是美的生成图。语文教学的“情”是教情、学情、文情的统一, 要做到“三情一统”, 教师必须要储情于胸, 并用激情感染学生, 做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 进而引导学生入境体验, 达到融情入理, 在情景交融中, 语文学习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撞击着学生的心扉、震撼着学生的心灵, 于是“灵光”在情到深处时频频闪现, 语文课堂也因此而变得更加鲜活。

安徒生童话《丑小鸭》的最后一段, 不论是语言还是意境, 都很美。学生朗读时很投入, 充满激情, 充满憧憬。赞扬一番后, 我让学生再读课文。

读着读着, 学生的声音轻了, 乱了, 语气也变得无可奈何——我见同学们读得如此深情, 忽然来了灵感, 就对原文做了个小手术:

……忽然看见镜子似的湖面上, 映出一个难看的影子, 灰色的羽毛, 粗短的脖子, 丑极了。啊, 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吗?原来我真是只丑小鸭啊!

丑小鸭还是丑小鸭, 没有变成魅力的白天鹅。同学们呆住了, 一时间无法接受这样一个现实。他们的情绪从峰顶跌入低谷, 教室里一片寂静。

是啊,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但人的相貌确实有美丑之分, 而且无法选择。怎样让孩子们面对现实, 正确认识自己呢?这对生活在蜜水里而又集“几代宠爱于一身”的独身子女来说, 实实在在是一个难题。

但是沉默之后终于迎来了爆发。一两分钟后, 有人小心翼翼地举起了手——一只、三只、五只……

学生的情绪又一次高涨起来, 大家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课堂气氛再次变得热烈非凡——“深情”引发“生成”, “生成”激活课堂, 语文课堂别样的精彩就缘自于魅力无限的“动态生成”。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奇迹在“深情”与“生成”中诞生了。

三、大珠小珠皆闪光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积淀、生活经验、思维水平等的差异, 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也是不尽相同的。“阅读就是自由的梦。” (萨特语) 每个人的梦是不同的, 谁也进不了别人的梦境。把别人不知道的梦境与人交流, 就会有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听闻。

由于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们的“真情告白”, 特别是“中下”学生的“笨嘴拙舌”, 并及时发现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和个性差异, 通过提炼、筛选, 进行扶植、培养, 让“笨鸟”展翅, 让“良驹”成为“千里马”, 让“千里马”自由驰骋。只有这样的语文课堂, 每一个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 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如在教学苏教版第五册课文《这条小鱼在乎》时, 有一个“笨”同学说出了自己的理解:“这个小男孩可以把鱼拣回家给鱼吃呀!”最后, 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小男孩的行为给除了“这条小鱼在乎”, 还有谁会在乎呢?“鱼妈妈在乎”, “大海妈妈在乎”“金色的海滩在乎”……

在兴趣盎然的语言实践中, 同学们的认识得到了提高, 感情得到了升华。是啊, 崇高与平凡本来就只在一念之间吗!这突然的“节外生枝”, 将我们的语文课堂引向了大气, 引向了洒脱, 引向了睿智。

春色满园作文600字-初二作文 篇11

一大早,文化产业基地内已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身着志愿者服装的全体老师和亲子义工队员们,在各自的铺位前做好了义卖的准备。八点钟,我校的义卖活动准时开始,前来义卖的家长和同学络绎不绝,这个摊位前熙熙攘攘,我们的老师和亲子一功能更是忙前忙后,不易乐乎,他们的笑容可掬,有的为顾客介绍商品的好处;有的扯嗓子大声叫卖;有的搞起大削价、大甩卖、买一送一、低价处理的,拉顾客的热闹场面。

这边热热闹闹的义卖活动,同时另一边的舞台上有一场拍卖物品的综艺节目表演,这次拍卖的物品都是由社会热心企业、爱心人士提供,有各种古玩和奥运会上有我们中山市小榄镇生产的火炬,很有收藏价值。拍卖师展示并一一介绍拍品,孩子和家长们纷纷举起手喊“50”“100”“250”……在拍卖活动中,还穿插了,孩子们精彩的表演:歌唱、吹奏葫芦丝、激情的拉丁、古、模特表演等节目,醒了更多人的关注和献爱心义举。特别是火炬拍卖的`这个环节,叫价最高的一只火炬到达2980元成交,这份价值远远超过了火炬的本身,因为爱心是无价的!

初三作文春满园文化之花 篇12

文化包容,春满人间。

老人以星月辉映的原始古朴为美,儿孙却以霓虹闪耀的现代时尚为美,这其实反映了人们对美的一种认识:各美其美。让不同的人面对不同的事物,都能感受到美的享受。

对此,费孝通先生做了如下的引申: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四句对美的经典认识,为我们揭示了美的差异性,多元性,包容性。

时代不同,对美的认识不同。不同时代生成了不同的思想观念,从而造就了不同的美的文化认识。汉代以瘦为美,名动天下的赵飞燕,体姿轻盈可作“掌上舞”。唐代以胖为美,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体态丰腴,仪态万方。今天欣赏唐代名画,若有人有马,非是“人高马大”不可。汉有汉的轻柔,唐有唐的大气,不同时代对美有不同的追求,正如自然的星斗和时尚的霓虹,都在文化的星河里闪耀。

美不单有时代的差异性,而且还有地区与民族的差异性。

当今世界,国家、地区、名族文化异彩纷呈,如同点点繁星,汇成璀璨的人类文明的星河,这种文化多样性的美,正是我们追求的和谐而包容的美的境界。

地域不同,对美的认识不同。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自然环境不同,地域间评价美的标准和尺度也不一。黄土高原的风沙磨砺了陕北文化,黄河水的浇灌使它更丰美,于是高昂的信天游、雄壮粗犷的安塞腰鼓,共铸陕北狂野粗朴的文化之美。而江南水乡,精致的苏绣、悠长的`昆曲,构成了优雅细腻的江南之美。一方水土孕育了一方的美。

民族不同,对美的认识也不同。由于名族性格、传统、心理不同,各名族呈现异彩纷呈的美。美利坚名族由千千万万移民组成,从而发展出一种兼收并蓄的美,无论是迪士尼,还是百老汇,美利坚融汇各种文化,形成了新的、具有生命力的美利坚文化之美。小岛上的大和民族,选择了坚忍,内敛的民族之美。今日的日本女性仍踩着木屐,穿着和服,轻声细语地漫步在樱花树下。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美的追求,只有包容,世界才更丰富多彩。

一花独放不是春,文化之花春满园。老人和孩子一手指向星野,一手指向霓虹,做出了不同的美的领悟。但不能否认,今日的夜空,星斗和霓虹散发的光虽不同,但却同样的美。今日的世界,也是成为古典美与现代美、民族美和地域美共绽放的文化大花园。

满园秋色作文 篇13

关键词:课外阅读,指导,层次

在目前的教学活动中,阅读教学占了很大比例,关于课外阅读教学的许多问题已得到各方面的充分关注和深入探讨。不过,一直以来,我们往往更关注于学生的阅读成果,以及教师阅读教学的模式,却忽视了一个问题:一个大园子里,有大树,有鲜花,定然也有小草。一个正常的教学班就像这个大园子一样,有尖子生,中等生,亦有学习相对困难的学生。就如同我们不可能要求大树、鲜花、小草达到同等的高度一样,我们也不应该苛求所有的学生达到同样的学习层次。但是,大树有大树的伟岸,鲜花有鲜花的芬芳,小草亦有小草的青翠。所以,在我们课外阅读教学的这片土壤上,不仅应该让大树成长,也应该让鲜花绽放,更应该让小草萌芽,只有这样,才有满园春色。

因此,课外阅读教学的指导应该是分层次的,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适合生长什么的土壤,我们就播什么样的种子。让所有的土地都体现自己的价值,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空间。

一、阅读内容的分层推荐

阅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的文本主要是课本,这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阅读材料。但是,单单看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必须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那么,应该推荐学生阅读什么读物呢?首先,我们应当把初中阅读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拟定一个连贯性的阅读计划,其次,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基础,拟定一个有层次性、可操作性的计划。鉴于此,我们不妨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目前水平并循序渐进深入的阅读内容。

低层次学生可由:童话、趣味性读物(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等)—短篇故事性读物(如:《故事会》、《少年文艺》、《微型小说选刊》等)—易理解的不复杂的小说(如:《西游记》、《鲁滨孙漂流记》等);

中层次学生可由:短篇故事性读物(如:《故事会》、《少年文艺》、《微型小说选刊》等)—情感丰富的哲理性读物(如:《读者》、《青年文摘》、一些优秀散文等)—故事情节容易把握的小说(如:《骆驼祥子》、《童年》、《花季雨季》等);

高层次学生可由:情感丰富的哲理性读物(如:《读者》、《青年文摘》、一些优秀散文等)—文化气息浓郁的散文(如:鲁迅散文、冰心散文、余秋雨散文、三毛散文等)—思想较深刻的长篇小说(如:《平凡的世界》、《水浒传》等)。

阅读的发展是阶梯式的,由趣味性—思想性是一个逐渐提升的过程。当然,学生层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在学习中会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根据阅读的进展是可以适时调整阅读内容的。而且,学生阅读内容的发展过程不是机械割裂的,是可以适当穿插的。

这样,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阅读。低层次学生不会因为要求太高、阅读内容太难而丧失阅读热情,把阅读当做一种负担。高层次学生也不会因为阅读内容太简单,难以实现自己的真实阅读愿望而百无聊赖。每个人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都可以在阅读中有所得。

二、对阅读效果的分层要求

学生的阅读行为是自主的,但我们对于学生的阅读不是放任自流的。学生的阅读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形成什么样的能力,我们应该提出比较详细而且切实的要求。《课程标准》中对阅读要求有这样一段表述:“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的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但这个要求是对整个初中阶段的阅读水平的总体要求,它不可能同时在所有学生身上实现。根据学生基础的不同,阅读内容选择的不同,学生的阅读阶段大致可以分成:趣味阅读—感性阅读—理性阅读,因此对不同学生阅读所达到的效果的要求也不可能是同一标准的。

初中学生的阅读应该遵循一个“认知—理解—体验—共鸣—赏析”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只有在读通文本的前提下,才可能理解文本;进而调动自己的知识和经历储备对文本有情感的体验,在文本与读者内心情感的共同作用下达到共鸣;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独特感悟,进行赏析。这个过程是一个由初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正因为这是一个过程,所以我们应当尊重学生可能处于这个过程中的任一阶段的事实,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的要求应该形成层次。对于低层次尚处于趣味性阅读的学生,应该在阅读后能达到“认知—理解”的层次,即能读懂文本,能概括并复述文本的内容,初步领悟文本的内涵。为了促使其进步,可以指导其在此基础之上逐渐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简单谈谈对文本的感受;对于中层次已经处于感性阅读阶段的学生,在实现“认知—理解—体验”后可以指导其充分调动情感,形成对作品的共鸣,并且以文字的形式将自己得到的启迪、感动等较好地记录下来,以便将来逐渐形成对问题理性的思考。对于高层次的学生,我们决不应该以“教学是面向大多数学生”为理由而忽视或抹杀了他们超出普通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相反,我们应该给他们独特的关注,让他们更好地成长起来。对这类学生“认知—理解—体验—共鸣”是没有障碍的,应该鼓励他们向更深的层次进行思考,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独特感悟和认识,对作品中的人、物、事有自己的评价和判断,从而逐步学会对作品到位的点评和赏析,进一步可以有条理地成文阐述自己对文本的解读。

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阅读的基本要求及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更高目标。阅读就不再是盲目的行为,而是一个不断进步、逐渐深化的过程。

三、对阅读笔记的分层指导

阅读,记录阅读成果,见证阅读进步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在初中阶段大致有:摘录、点评、读后感、读书卡片。不同阅读水平的同学能够完成的读书笔记的质与量自然是有所区别的。初级水平的学生可以要求先学会做“摘录”,即把你读过的认为好的词句、段落、甚至篇章摘录下来。摘录达到一定的数量和水平后学写简单的点评,即能表达出自己对所摘录内容的看法;中层次学生要求能在摘抄的基础上,抓住摘录部分的一两个亮点进行点评,在此基础上学写读后感;高层次的学生要求能写有条理有比较明确观点的读后感,而且由感情的抒发逐渐向理性的思考过渡。

读书卡片的制作对于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是有必要而且是有能力完成的,但读书卡片的繁简、难易,还是应该有层次感的,要求每个学生都制作并填写这样程度的读书卡片是有较大困难的。因为每个层次的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领会程度是有差异的,所以每个学生制作的读书卡片里涵盖的项目是可以适当增减的。(1)—(6)是基础层次,(7)是提高层次,(8)是发展层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简化或丰富这个卡片的内容,更人性化也更个性化。而且在实际操作当中也可以让学生获得一种成功体验,学生不再觉得这是遥不可及的目标而丧失热情,反而因为自己能够做到而相信自己有可能做得更好。

那么这样的分层指导会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呢?通过实践我可以很肯定地说:不会。不但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反而激发了他们的进取心。

因为,这个分层,不是教师个人生硬地划分学生的层次。首先要向学生明确,阅读不应该成为一种被逼迫的行为,究竟成为哪个层次的一员,学生有自主追求的权力。只要你愿意,你可以不断地努力成为更高层次的学生。也就是说层次决定于你的努力。

举个在教学过程中的真实例子: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时,我只设一个最低限度。即如果你觉得困难,你可以只做摘录;如果你觉得力所能及,你可以写简单点评;如果你觉得学有余力,你可以要求自己写有质量的读后感。我没有给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甚至有点悉听尊便的味道。但事实上,后来真正只做摘抄的学生是极少数,少得出乎意料。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谁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是最低级的水平,谁也不希望自己成为最落后的那一部分。于是,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一开始只做摘抄的人学着写简单的点评了。尽管评得不到位,但至少你看到了他的努力;原来写点评的学生开始写读后感了。虽然还有点混乱,但只要开始去做肯定会越来越好;原来就写读后感的学生看见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从而激发了他们的竞争意识,要比大多数人写得好才能体现自己的优势。于是,对文本的思考更深入了,见解更独特了,内容更丰富了。大多数人都在努力证明自己是行的,都在尽量向更高层次靠拢。在这样的氛围下,小部分仍想偷懒的同学就没有市场了,会产生被“遗弃”的感觉。那他只好也努力地融进大家的行列里来。事实上,这就像是无言的激将法。在不露痕迹中激发了各个层次的潜能。把门槛设得更低一点,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走进来,他才可能发现阅读的乐趣。

因此,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我们不妨少一点急躁,多一点耐心;少一点严厉,多一点包容;少一点责备,多一点鼓励。我们的眼睛,在欣赏大树的挺拔、鲜花的艳丽的时候,也关注一下小草的青翠;我们的心里,在赞叹大树的威仪、鲜花的妩媚的时候,也为小草的萌芽留下足够的空间。不同高度有不同高度的风采,不同层次有不同层次的需求。为了课外阅读这片土壤上的春色满园,请让大树、鲜花、小草一起成长。

参考文献

春色满园关不住作文400字 篇14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如此的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如此的充满活力。

每到春天,万物复苏。小草在春雨的滋润下,慢慢地钻出了地面,嫩绿的小草摸上去如婴儿的头发般柔软。柳枝在春风的吹拂下展开了带黄色嫩叶的柳丝,摇曳的柳条看上去像女孩随风飘逸的长发,娉婷而俏丽。春天的小河终于摆脱开了冰的束缚,唱着欢乐的歌曲奔向远方,融入大海。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春天最惹人注目的是那些盛开的花朵,粉红的桃花、洁白的梨花,一簇簇、一丛丛形成了花的海洋。公园里、街道旁,房前屋后到处都是它们婀娜多姿的`身影,美丽芬芳的花朵让人对春天充满了希望。

在这春暖花开的时候,各种昆虫都开始活跃起来,美丽的蝴蝶、蜻蜓,勤劳的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各种鸟儿聚集在一起叽叽喳喳像是在歌唱美好的春天。它们是春天的使者,更是森林中的精灵。

花园秋色作文 篇15

一来到我家的花园,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便是五颜六色、芳香四溢的鲜花。你瞧:一串红红得好似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那小学生作文大全

小草旁边的菊花就更加引人注目了,他们有的像蛟龙的爪子,有的像水中的浪花,有的像害羞的小姑娘,有的像傲气的大哥哥,瞧好大一盆菊花从一人多高的花架上喷涌而出,闪着一片辉煌的光,一直泻到地上,好象是瀑布,又像是年轻姑娘的秀发……看到这样的景色,也就自然领会了诗人为什么要说“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满园秋色作文 篇16

新闻的主角就是拥有“国民经济晴雨表”之称, 至今已走过117年的河北港口集团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改革开放30年来, 在秦皇岛港这块神奇的土地上, 国内第一座现代化煤炭输出码头———煤一期工程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煤二、三、四、五期工程相继建成投产, 万吨级以上的深水生产泊位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10多个增至现在的48个;跨港开发建设了唐山曹妃甸港区及沧州黄骅港综合港区, 建成集装箱、矿石和通用散杂货泊位14个;吞吐量从1949年的23万吨增至2014年的3.82亿吨……数字记录着企业发展的由大到强, 数字也折射了前进脚步的坚定不移, 数字的背后是秦港股份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作为企业提质增效、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依托和动力源泉, 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港产城”一体化以及“走出去”等三大战略, 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走出了一条稳中求进、弯道超车等极具港口特色的发展之路。

一、“三大战略”的实施背景

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是河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最大控股子公司, 作为全球最大的大宗干散货公众码头运营商, 经营管理的秦皇岛港是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能源运输大通道的主枢纽港和目前世界最大的煤炭输出港。伴随国家经济进入新常态, 秦港股份公司也步入转型期。一方面, 中央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 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另一方面, 随着国家经济增速由高速向中高速转变, 经济增速放缓对能源的需求在减少;适应环保要求, 水能、风能、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快速发展, 页岩气、可燃冰的开采使用, 使煤炭在国家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在减少;特高压输电量和铁路直达运输量在逐年扩大, 周边港口竞争与日加剧, 给秦港股份的生产经营带来影响。新的形势下, 唯有不断创新改进, 下大力气转型升级, 才能让企业保持旺盛活力, 让百年大港焕发新的青春。

二、实施“三大战略”的做法与效果

一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发展难题迎刃而解。多年来, 秦港股份作为创新主体, 努力做到三个“着力”, 破解发展难题, 带动产业升级, 实现了质量更优、效率更高的发展。着力形成创新文化氛围。河北港口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邢录珍多次强调, “思路决定出路, 思路新, 眼界就宽, 办法就多, 措施就实。创新思路就是要克服工作中的老一套、老办法, 走出一条新路来。创新不仅仅是各级领导班子、专业技术人员的事, 每名员工都是创新的主体, 每个工作岗位都是创新的战场。”正是贯彻邢录珍董事长的精辟论述, 秦港股份着力培育创新精神, 构建创新文化, 结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张海波荣获感动交通年度人物和全国技术能手的有利时机, 在全港范围内大力度、多角度、全方位宣传创新的意义和作用, 营造了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的文化氛围。着力推进制度创新。加快推进人才选拔、使用等领域的改革, 不断完善创新评价和激励制度,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逐步形成了促进全员创新的制度体系, 激发了创新主体的创造活力。着力打造创新平台。坚持以“科教兴港、立足服务、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为指导方针, 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导向, 积极营造实训环境, 打造创新平台, 先后建立了“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联合创新工作室, 汇聚大批专家, 发挥了高技能领军人才和能工巧匠在技艺代继传承、技术创新交流等方面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二是实施“港产城”一体化战略, 区域经济稳步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 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提出的一个重大国家战略。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区域竞争新态势, 做大做强临港经济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题中之义。秦港股份总经理田云山在出席秦皇岛“两会”时明确表示, “港产城一体化融合发展, 就是加快从物流中转通道向区域资源集配枢纽转变, 真正发挥港产城统筹发展的先导作用, 以港口优势吸引项目落地, 以项目建设拉动城市经济发展, 以城市经济发展推动港口壮大, 最终形成‘以港兴产、以产带城、港城互动’的经济发展新局面, 以港城互赢实现城市、港口共同发展。”秦港股份把转型升级的重点放在做大做强特色杂货、集装箱业务上。城市与港口关联度最大的是杂货和集装箱, 公司坚持“前港后产”布局和港产联动理念, 把临港产业项目作为港口发展的新货源, 依托海铁联运及疏运条件, 发挥港口水运污染低、能耗低的独特优势, 推动港口功能升级和品牌建设, 逐步向综合性大港迈进。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的原则, 积极稳妥地推进秦皇岛市的重点工程———西港搬迁改造工程。用超前的眼光规划东港区新建港口, 全力打造第四代智能港口, 为秦皇岛港未来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和充足动力, 更好地实现港口生产与城市经济发展的有机融合。注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按照建设绿色低碳港口要求, 持续加大环保治尘投入, 创造出更多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环保工艺, 进一步拓宽港口生存和发展空间。注重提升城市活力。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调结构、转方式、努力加快自身发展, 尽可能地为秦皇岛市多缴纳税费, 支持秦皇岛市的建设发展, 达到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的目的, 进而促进港口经济圈辐射力的提升。

三是实施“走出去”战略, 跨港发展成效显著。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 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邢录珍董事长适时提出了“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依托成熟的港口建设和运营经验, 加大合作开发建设力度, 推进河北港口国际化、区域化、集约化发展。”这一战略思想是港口改革发展、转型升级的根本准则和方法指南, 对于激发广大职工的奋斗热情, 凝聚港口适应新常态、展示新作为具有深远的意义。近年来, 秦港股份从港口实际出发, 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于2013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融资30多亿元, 作为香港资本市场上第一家以干散货业务为主的码头运营商, 成为河北国资企业的骄傲。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 加强储备经营项目。项目的数量决定经济的总量, 项目的结构决定了发展的质量, 项目的进度决定了增长的速度。秦港股份在加快港口建设、做大港口规模的同时, 加强对市场的调查研究, 不断发掘国内外潜在合适的收购机会, 选择了一批成长型、有上市预期的项目进行战略投资, 使“走出去”战略稳步推进。加强完善港口功能。优化港口功能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只有完善现代物流功能, 为客户提供模块式、全方位、门到门和一站式服务, 才能推动港口国际化、区域化、集约化发展。2014年, 公司在沧州渤海综合港区开通了外贸内支线和海铁联运模式, 增强了港口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进一步巩固了秦港股份在大宗干散货运输企业中的领先优势。加强政企合作。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运作”模式, 主动与国家、省及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沟通, 争取政策支持, 并加速与当地社会的融合进程, 努力实现本土化, 从而实现在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三、“三大战略”的启示

启示之一:创新驱动战略是秦港股份破解发展难题的有效手段。创新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也是企业的立足之本。秦港以1.93亿吨的煤炭年设计通过能力, 实现吞吐量最多达2.53亿吨, 达到设计能力的131%。先后制造了沿海港口中众多个“第一”:首创了“合署办公”模式, 率先投入使用港前待泊区, 进行雾天通航, 开启海铁联运物流新模式, 港口核心竞争力得到大幅提升, 一些重要技术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

启示之二:“港产城”一体化战略是助力秦港股份转型升级的最佳途径。公司坚持“城以港兴、港城共荣”的理念, 深入挖掘和发挥港口的外向辐射功能、产业集聚功能和生态生活功能, 瞄准秦皇岛市引进的重点项目, 优化港口布局、提升港口功能, 推动港口、产业、城市的联动发展, 实现了港口生产经营的稳步提升。2014年, 秦皇岛港的化肥、矿渣粉和风机叶片等货类分别完成150.06万吨、323.55万吨和1171片, 同比增长70.02%、24.81%和99.49%, 同时, 为秦皇岛市缴纳税费14.6亿元。

启示之三:“走出去”战略是秦港股份实现跨越发展的有力依托。公司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 大力拓展港口发展空间, 科学布局秦、唐、沧三大港区, 积极参与黄骅综合港区和曹妃甸港区建设, 不断做大做强港口装卸主业, 形成了三大港区相互支撑、相互促进、错位发展的良好局面, 进一步提升秦港股份对“三北” (东北、华北、西北) 的辐射作用和掌控能力。

上一篇:工作能力自我评价鉴定下一篇:院长迎新春团拜会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