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语文第八单元(共8篇)
一年级上语文第八单元 篇1
2016-2017一年级语文上第八单元教案人教版 雪地里的小画家
课前准备
1.生词卡片、课文歌曲、与课文内容一致的雪景动画、课文图画(“小画家”的“图案” 空出,以便同学粘贴小动物的脚印图、多媒体课件)。(教师)2.预习课文;了解哪些动物也来雪地“画画”,哪些动物也冬眠。(学生)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趣入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雪吗?下雪的时候,你们喜欢玩什么?(堆雪人、打雪仗、看自己在雪地里的脚印。)那你们有什么样的心情?(非常快乐、开心、高兴等。)有四个调皮的小家伙,一看见下雪了,也跑出来玩了,你们看看,认识他们吗?(贴图:小鸡,小鸭,小狗,小马。)师:小鸭还悄悄地告诉我,它们可不是普通的小动物,它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板书课文题目。)设计意图:运用谈话的方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关注儿童的经验世界,尊重学生主体,使学生在课堂开始就有浓厚的兴趣,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初识字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
2.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多读几遍。3.学生分组读文,互相帮助,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在读文中识字。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读,掌握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流利,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识字和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三、合作交流,趣味识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1)学生自由读生字。(2)教师指名读生字。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识笔画“横折弯钩”。(4)学生齐读生字。2.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
师:同学们,这些生字宝宝摘掉拼音帽子,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我相信,大家肯定有很多记住这些生字的好办法。那么,就请你把自己的好办法说给你的小组 1 同学听吧!看谁记的字最多!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识字、记字,再互相考一考。)3.教师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1)谁愿意把你记字的办法说给大家听?(应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2)教师指名读字卡。(3)开火车读字卡。(4)男女生赛读字卡。
(5)“猜字”游戏。(一人指字,大家做口形或动作,一人猜字。)(6)“找字”游戏。(一人读字,大家举起相应的字卡。)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字音,记住字形。教学过程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体现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注意识字与生活的联系。这样不仅使学生记住了字形而且也了解了字义,增长了知识。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大家评价。2.同桌互听互读。3.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使学生流利地朗读课文,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五、指导写字,养成习惯
出示要写的字“竹”“牙”“马”“用”“几”。1.教师指导笔顺,学生书空。2.学生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竹”“马”“几”,指导笔顺“横折弯钩”。4.学生描红,练写生字。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
第二课时
一、听歌导入,复习检查 1.播放歌曲《雪地里的小画家》。
大家一定会觉得很奇怪,《雪地里的小画家》原来还被编成了好听的歌曲。想不想学唱这首歌? 大家今天一定要认真听课,积极发言,我们完成任务后就用剩下的时间学唱这首歌,好吗?
2.出示课件、依次检查生字,认读词语。3.指名朗读课文,齐读课文。
二、逐句学习,理解课文
齐读课文,找找这篇课文共几句话。(一)学习第1、2句。
1.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己读第1句,体会感叹号的读法。引导学生读出喜悦、惊喜的心情。指名读。
2.第2句联系课文和实际情况重点理解“一群”。(小鸡来了是不是“一群”?小狗来了是不是“一群”?小鸡、小狗、小鸭、小马都来了是不是“一群”?)(二)学习第3句。
1.播放课件:白雪纷纷扬扬落下,伴随着美妙的轻音乐,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分别在雪地留下清晰的“脚印”,学生看后再读文。2.启发学生:你们读懂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3.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动物踩出的脚印形状,指四名同学在准备好的课文图画贴上合适的脚印图案。4.指导学生读课文第3句。5.为什么他们画出的脚印不一样呢?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结果,教师适时点拨。(他们脚的形状不同所以踩出的脚印也不同,小鸡是爪子,所以踩出的脚印像竹叶;小狗的爪有厚厚的肉垫,所以踩出的脚印像梅花;小鸭的脚中间有脚蹼,所以踩出的脚印像枫叶;小马的蹄子踩出的脚印像月牙。)6.拓展教学:你知道还有哪些小动物还能画竹叶、枫叶、梅花和月牙?请你当小诗人来编一编、写一写。(三)学习第4句。
1.孩子们,如果我们想画画要用笔和颜料画很长时间对不对?小动物们却不用,现在让我们齐读第4句,看看他们是怎样画得又快又好的。
2.你们从哪些地方读出小动物们画画非常简单,而且画得又快又好。(学生自由回答: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等。)3.朗读这句话,你仿佛看见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4.指导读法:在轻快活泼的语调中,读出“小画家”们兴奋的心情及几步就能画成一幅画的自豪感。(指名读、齐读、比读、表演读)(四)学习第5句。
1.这些小动物们的画画得这么好,让人看着真喜欢。可是有一只小动物却没有来参加,你们知道是谁吗?(青蛙)2.出示多媒体课件,学习齐读第5句。
3.教师指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五)学习第6句。
1.青蛙为什么没来参加呢?他去串门了?还是在吃饭?(他在洞里睡着啦。)2.青蛙真懒,大家都在画画儿,他居然睡觉,我们快去叫醒他,好吗?(不行,他正在冬眠。)3.教师指名回答,适时点拨:什么是冬眠?还有哪些动物需要冬眠?(蛇、刺猬等动物也冬眠,借此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三、回顾全文,熟读成诵 1.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播放课件,学生根据情境背诵课文。3.学生自编动作背诵课文。
四、总结全文,学唱歌曲
1.说一说:学生谈谈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画一画:动手画,感知本课或学生知道的其他“小画家”的作品。3.写一写:找到其他冬眠的小动物,按课文最后两句仿写诗句。
4.想一想:(1)雪地里还会来哪些新的“小画家”,他们会画出怎样的作品?(2)还有哪些小动物没参加?为什么? 5.唱一唱:学唱《雪地里的小画家》。
教学反思乌鸦喝水
教案设计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乌鸦图片、生字词卡片。(教师)2.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窄口透明瓶子(透明饮料瓶子)、小石子、水。(学生)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随题识字
导入: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你们看——(出示乌鸦图片)他是谁?同学们说对了,他就是乌鸦。(板书:乌鸦)识记“乌鸦”这两个字(没眼睛的小鸟眼前一片“乌”黑,鸟前长牙就念“鸦”)。齐读。教师简介乌鸦。2.乌鸦虽然长得不好看,叫声也不好听,但他却十分聪明,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他的小故事。看看他是怎样利用自己的智慧喝到水的。(板书:喝水)3.齐读课文题目,注意“水”是翘舌音。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读课文。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注意停顿。
(2)借助拼音,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并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认读生字词。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
wū yā dào chù bàn fǎ pánɡ biān xǔ duō 乌鸦
到 处
办 法
旁 边
许 多
shí zǐ fànɡ jìn zhǎo shuǐ kàn jiàn yì zhī kǒu kě 石 子 放 进
找 水 看 见
一 只 口 渴(1)指名开火车朗读,师生正音。(2)去掉拼音读。3.整体感知。
(1)怎样判断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自然段的前面有两个空格。)(学生小声自由快速读课文,标出自然段。)(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师生以“五不”要求(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回读、不破读。)评议学生朗读情况。
三、问题入手,朗读感悟
1.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到水的?请大家读一读课文。(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2.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识记、书写“石”字。
(1)瓶子里的水是怎样升高的?(渐渐)能换个词吗?(慢慢、一点一点)用“渐渐”说一句话。教师引读: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2)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渐渐升高呢?(放进了小石子。)识记、书写“石”字。教师在田字格中书写,强调注意笔顺,第二笔是撇,要舒 5 展一些。书空、动笔写。学生组词(石碑、石头等)。
(3)乌鸦是怎样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的?(一颗一颗)从这个词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小石子多、小乌鸦做事认真、有耐心„„)(4)指导学写“多”字。注意音节是三拼音,介母不要丢;书写时上下两个“夕”要竖直摞起来。
(课件出示“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5)认读“放”字,学习“反文旁——攵”。(6)指名朗读句子,教师相机指导。(7)齐读第3自然段。
3.为什么乌鸦放进瓶子里的是“小”石子?而且要“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布置作业
1.准确认读要求会认的字。2.书写生字“石”“多”。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新词。指名读、齐读。2.指名朗读全文。
3.思考: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设计意图:通过认读卡片、朗读课文,帮助学生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提出课后的练习题既强化了本课重点,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精读感悟,随文识字 1.过渡。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他就喝到水了。那么,他为什么会用往瓶子里放小石子的办法来喝水呢?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课文第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2.以读代讲,感悟交流。
出示第1自然段: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但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
(1)因为瓶子的特殊性——瓶口又小,水又不多,使得乌鸦即使看到了水,也喝不到。他此时是什么样的心情(着急)。指导朗读。
(2)小乌鸦为什么这么着急呀?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指导读第1句话。
6(出示卡片:“到处”“找水”。)读词,注意“处”“找”都是翘舌音,用顺口溜识记“处”“找”。乌鸦会到哪去找水喝呢?试着用“他也许去____找,也许去____找。”这个句式说一说,理解“到处”。指导朗读。
(3)乌鸦这么辛苦到处找水喝,当他看到一个有水的瓶子时,他的心情会怎么样?指导读第2句话。
(4)师生配合读这一自然段。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找呀找呀,终于——(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设计意图:课文是识字的载体,教师要充分发挥文章的识字载体功能,通过灵活多样的手段,使学生感悟随文识字的乐趣。本环节的设计特点是联系上下文,通过想象,并用“也许„„也许„„”练习说话的方式,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到处”一词的意思,还训练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情境再现,明白道理
1.这只口渴的乌鸦喝到水了吗?他是看见了什么才想出办法来的? 2.是什么样的石子?有多少? 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3.乌鸦能喝到水,不仅因为他勤于动脑,还因为他——(善于观察)。乌鸦终于喝到了水,你们高兴吗?下面请同学们再大声朗读课文,想象并体会一下乌鸦的心情变化。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4.指名读全文。
这真是一只——(聪明的乌鸦)。你们想做一次乌鸦吗?我们一起来看看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好吗?
学生做向饮料瓶子里放小石子,水渐渐升高的实验。通过“许多”“小石子”“一颗一颗”体会、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
四、入情入境,合作表演 1.同桌练习。
同桌配合:一人读课文,一人扮演小乌鸦,可以加动作。教师相机指导。2.一组或多组上台表演。
五、质疑问难,开拓思路
假如周围没有小石子,你能帮助乌鸦想想别的办法吗? 学生互相交流,指名说一说。
六、指导书写
1.出示“只”“出”“见”这三个字。
2.尝试给生字组词。
3.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时注意点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只”的下半部分“八”要注意不要和上半部分的“口”挨上。“见”的第三笔撇和第四笔竖弯钩要挨在一起,不要写成“儿”。4.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七、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2.把这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3.读一读《伊索寓言》或者有关乌鸦的故事。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小蜗牛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歌曲《蜗牛与黄鹂鸟》MV;制作蜗牛图片、生字词卡片和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头饰;查找资料了解四季特点,搜集描写四季的古诗词。(教师)2.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了解四季的特点。(学生)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蜗牛和黄鹂鸟》MV,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唱的是哪两种小动物。你们见过蜗牛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小蜗牛的故事。(板书:小蜗牛)2.学生齐读课文题目。(出示蜗牛图片)师生简介。3.学写“牛”字。
强调书写时要注意第一横短,第二横长,竖写在竖中线上。
4.这篇课文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扫清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和停顿。2.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间互助认读生字。3.检查识字情况。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
zhù zài hái zi wán quán biàn huí fā yá 住 在 孩 子
完 全
变 回
发 芽 hǎo jiǔ wō niú wán bɑ pá yɑ pá 好 久
蜗 牛
玩 吧
爬 呀 爬
指名开火车认读,师生正音,注意下列生字的发音:“子”是平舌音,在“孩子”一词中读轻声;“住、树”是翘舌音;“吧、呀”是轻声。有错及时纠正。4.学习新部首“ ”。5.整体感知,学写生字。
导学: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读课文,你能把它读好吗?请大家再一次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同时标出课文的自然段。(1)学生大声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师生以“五不”要求(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回读、不破读。)评议学生朗读情况。
(3)想一想,这篇课文是通过什么形式来向我们讲述这个小故事的?(4)学写“对”字。
①观察“对”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教师范写,强调“又”变成部首时第二笔是点,不是捺,右边的“寸”要比“ ”低一点,最后一笔点写在田字格的十字交叉点上。③学生动笔写一写。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小蜗牛和妈妈一共进行了几次对话?你是怎么找到的? 在学生的交流中,认识冒号、引号,并简单了解用法。2.你能找到他们的第一次对话在第几自然段吗? 指名朗读第2、3自然段,教师相机正音。
3.这次对话讲述的是什么时候?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哪干什么?(1)指名读第2自然段。(2)交流、汇报教师提出的问题。(3)学写“妈”字。
①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这个字。
②观察“妈”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③教师范写,强调“女字旁”。④学生动笔写一写。
4.从这个自然段中,你还知道了什么?(春天来了,小树发芽了。)你知道春天还有哪些特点吗?
预设: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小草从地下钻出来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 5.图文结合,指导朗读。
导学:蜗牛妈妈是怎么对小蜗牛说的呢?
(1)看第一幅图,观察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在一起时的表情和姿态,想象一下,这对母子感情怎么样?(很好、很幸福)蜗牛妈妈会怎样对小蜗牛说话呢? 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朗读,注意声音要轻柔,语速可以稍慢,读出妈妈对小蜗牛的疼爱。(3)小蜗牛看到蜗牛妈妈说的景象了吗?(没有)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指导读第3自然段第1句话。(“爬呀,爬呀”和“好久”要重读,而且语速要慢。)(4)那他看到了什么?
出示第二幅图,说一说小蜗牛看到的草莓什么样?(又大又红)(5)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小蜗牛的话,要读出小蜗牛的天真无邪。
(6)同桌分角色朗读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一次对话,并评出最优秀的到前面戴头饰表演。
6.小蜗牛在春天出发,爬了好久才回到家,告诉妈妈他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新词。指名读、齐读。
2.学生看图复述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一次对话。
3.小蜗牛又看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呢?让我们快到课文中去找找吧!设计意图:通过认读卡片、说出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并利用图画复述课文,帮助学生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接着提出新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感受四季特点 1.自然过渡,学习第二次对话。
谁知道小蜗牛接着看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请同学们读一读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二次对话。你是从哪句话知道是夏天的,用横线画出来。
出示第二次对话内容:
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夏天了!快去摘几颗草莓回来。”
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它说:“妈妈,草莓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变黄了。”
(1)这部分是谁说的?请你读一读。你能用妈妈对孩子说话的语气来读一读这部分吗?
(2)理解“已经”一词,用“已经”说一句话。预设:我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我已经吃完早饭了。(指导朗读蜗牛妈妈的话,注意重读“已经”这个词。)(3)从蜗牛妈妈的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预设: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摘几颗草莓。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快去摘几颗草莓。
(4)小组交流:小蜗牛摘到草莓了吗?为什么?它又看到了什么?
预设:小蜗牛没摘到草莓,因为草莓没有了,它看到了树叶黄了,地上长着蘑菇。(5)指名全班交流。
(6)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注意读出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不同语气。①自由练读。②指名朗读。③分角色朗读。
2.自主学习第三次对话。
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摘草莓,可它没摘到,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自学第三次对话。(1)出示自学提示:
①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这次对话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 ②用横线画出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干什么的句子。
③用浪线画出小蜗牛说的话,多读几遍,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④从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2)小组之间交流,教师巡视。(3)指名交流。
三、角色朗读,情境再现 1.三人小组合作分角色练读。
提示:注意角色分配(一人旁白、一人小蜗牛、一人蜗牛妈妈)。2.指名分角色朗读。3.评选出最佳选手。
四、仿照课文,练习对话
导语:同学们,这篇课文通过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你能用对话的方式来介绍一下你眼中的四季吗? 小黑板提示: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春天了!”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夏天了!”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秋天了!”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冬天了!” 1.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相机指导。2.指名说一说,师生评议。
五、指导书写
1.出示“全、回”两个字。2.尝试给生字组词。
3.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4.学生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5.学生书上描红,体验自己书写与书中不同之处。6.学生再写,班级展示。
7.反馈交流,展示评议,评选“小小书法家”。
教学反思
一年级上语文第八单元 篇2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是围绕“多彩的春天”这个主题进行教学的。我在教学这一单元时, 将多媒体课件引入课堂, 向孩子们展示一幅幅春天的美丽图画, 让孩子们欣赏。在展示的过程中, 孩子们被春天那五彩缤纷的美景深深地吸引着, 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了, 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自然而然地活跃了起来。
爱动是孩子的天性, 游戏是孩子的最爱。我想, 能不能让我们的课堂也充满情趣, 让我们的教学也变成一种游戏呢?记得在教学《柳树醒了》和《春雨的色彩》这两篇课文时, 我采用了课堂表演的教学方法。当时孩子们非常踊跃, 被请到台上来的孩子, 利用一些适当的动作和语言进行表演, 比如在表演《柳树醒了》这首儿歌时, 扮演春雷的孩子, 一边用手做着动作, 一边还用嘴发出“轰隆隆, 轰隆隆”的声音;而扮演柳树的孩子开始是闭着眼睛的, 后来经过春雷的呼唤, 才伸了一个懒腰, 将眼睛睁开, 孩子们表演得那么认真、那么可爱。我在让孩子们表演时, 不仅是要表演课文里面有的角色, 还让他们表演课文里没有的角色, 比如在教学《春雨的色彩》这篇课文时, 我让孩子既可以表演课文里的角色, 也可以表演课文以外的角色, 于是,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 参与表演。有些孩子扮演的是课文里有的角色——小燕子、麻雀、小黄莺, 他们按照课文内容进行表演;有些孩子扮演的是课文以外的角色——猫头鹰、小鸽子、布谷鸟、啄木鸟, 他们有的说春雨是黑色的, 有的说春雨是紫色的, 有的说春雨是白色的, 有的说春雨是无色的, 并且也都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就这样, 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明白了, 春雨本身是无色的, 但它滋润着万物, 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在这个单元的教学中, 我还注重培养孩子们动手和动口的实践能力, 让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 去学唱关于春天的歌曲;利用周末的时间, 和爸妈一起到公园、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的足迹;同时还通过细心的观察, 用笔去画一画春天的图画。孩子们准备了之后, 就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在大自然中的发现, 以及自己唱会了的歌曲、画的图画, 表现得比较出色的孩子, 就让他们走到讲台上来展示, 这样一来, 孩子们对春天的认识和体会就加深了一步。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试卷 篇3
一、我会看拼音写笔画、部首:(4+6)分
⑴ shùɡōu
( ) wānɡōu
( ) hénɡ zhé ɡōu
( ) shùzhé
( )
⑵ tí tǔ pánɡ
nǜ zì páng
zǒu zī pánɡ
dān rén pánɡ
二、我会看拼音写词语:8分
máo jīn shuǐshǒu shānyánɡ dà fēnɡ
三、我会组成词,并写出来:10分
毛( )羊( )巾( )小( )见( )
手( )牛( )尺( )少( )风( )
四、我会选(把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① 棵 ② 头 ③ 件 ④ 条 ⑤ 片
一( )白菜 一( )衣服 一( )叶子 一( )鱼
五、请你将下面八个字合成四个字,写在下面的 里:10分
日 口 又 木 月 欠 鸟 友
六、我会写,并会数:10分
牙: 共( )画,第二笔是 。
水: 共( )画,第二笔是 。
尺: 共( )画,第一笔是 。
毛: 共( )画,第四笔是 。
七、我的发现:5分
八、我会唱反调,不会写的用拼音:10分
多——( ) 大——( ) 有——( )出——( )
白——( ) 短——( ) 上——( )天——( )
九、我会连:10分
辣椒 茄子 胡萝卜 豆角 南瓜
十、把句子,补充完整:10分
⑴ 在地里耕地。⑵ 在天上飞。
⑶ 在草原上吃草。 ⑷ 把小树吹弯了腰。
⑸鱼在 里游。
十一、下面的字加一加或减一减成新字写出来:7分
一年级上语文第八单元 篇4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测试卷
一、 读拼音,写汉字(20分)
nán běi wán xiào 括n cái lán huā shén me
bān mán chén jiù biàn dòn hǎi dài mín xīn
二、小朋友,你能准确的叫出我的名字吗?快来连一连吧!(8分)
追 砖 速 创
娘 辨 引 俩
三、花盆该开什么花。(9分)
四、我会组词。(6分)
跳( ) 请( ) 新( )
桃( ) 情( ) 亲( )
五、我会分。(4分)
六、用“√”选择正确的读音。(6分)
1、银行(hán xín)门口停了一辆自行(hán xín)车。
2、从一条弯曲(qū qǔ)的小路那边传来乐曲(qū qǔ)声。
3、他看着(zhe zháo)飞机模型,显得很着(zhe zháo)迷。
七、填反义词。(8分)
旧――( ) 无――( ) 南――( ) 寒冷――( )
矮――( ) 多――( ) 早――( ) 热情――( )
八、照样子写句子。(4分)
1、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已经 。
2、雄日十分用心地培育花种。
用心 。
九、读句子,选出正确的字填在括号里。(10分)
1. 有 友
我( )许多好朋( )。
2. 座 坐
我请奶奶( )在我的( )位上。
3. 童 同
小明和爸爸一( )去图书馆买( )话书。
4. 在 再
他( )门口跟我说( )见。
5. 呢 吗
小花会去哪儿( )?她会想不开( )?
十、把搭配正确的词连起来。(8分)
初三初四 辨西东 一对 长长的 专家
十五十六 知南北 一座 了不起的 石桥
朝看太阳 娥眉月 一位 大大的 小鸟
夜望北斗 月团圆 一群 可爱的 眼睛
十一、我会做(4分)
碧绿碧绿的`叶子 碧绿碧绿的
雪白雪白的棉花 雪白雪白的
金黄金黄的 火红火红的
十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5分)
在我国青海湖的西部,有一个中外闻名的鸟岛。每年5月下旬,一批又一批的候鸟从南方飞来,小岛上挤满了各种各样的鸟。鸟窝密密麻麻,一个挨一个。窝里窝外,到处都是鸟蛋,有白色的,也有青绿色的。
1、这段话共有 句。(1分)
2、鸟岛在我国 的西部。(1分)
3、鸟蛋有 色、 色。(2分)
4、每年五月下旬,候鸟从 飞来。(1分)
一年级上语文第八单元 篇5
教学要求:
1、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体会寓意,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教学难点:揭示寓意。教具准备:课文录音、生字卡、动物头饰.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识字、写字。
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重点:识字、写字。
一、竟猜谜语,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猜谜游戏:
(1)黄袍袍,黑斑斑,龇牙咧嘴瞪眼睛;森林里面称大王,捕食野兽本领强。(老虎)
(2)模样像狼脸儿长,三角耳朵猫儿黄,昼伏夜出捕肉吃,毛皮好做女士装。(狐狸)他们俩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2、板书课题:“狐假虎威”领读课题。
问:“假”有几个读音?(两个读音:jiǎ、jià)在这里应读jiǎ,为什么这样读,是什么意思呢,这就需要大家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了,大家加油啊!
【设计意图: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引出文本中的关键“人物”。告诉“假”的读音,但不告知理由,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的意思的能力。】
二、配乐朗读听感结合。(学生轻轻地打开书一边听录音,一边看书。)【设计意图:听配乐朗读,一是起示范作用,二是培养学生边听边想的学习习惯。】
三、阅读课文识记字词。
师:“狐假虎威”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想不想自己读一读?
1、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带出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尝试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习字词。
(1)出示生字,这些生字是我们读书的拦路虎,要想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要先把它们清除。
①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生字,你觉得难读的字可以看着拼音多读几遍。
②检查:你觉得哪个字难读,会读了吗?(指名读)重点提醒学生注意“扯、兽、爪”是翘舌音,“闷、窜、胆”是前鼻韵母,“趟、抗”是后鼻韵母,“蒙住”的“蒙”读mēng,不读méng.,齐读。
③去掉拼音读一读,同桌互相读一读,听一听。开火车读。
(2)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狐假虎威、茂密、扑过去、半信半疑、猴子、野猪、梅花鹿、害怕、威风胆子吓跑寻找爪子借着、骨碌、违抗、窜过、一趟、狡猾、百兽
(3)生字组成的词语会不会读?自由练读,抢读词语卡片。
(4)小结:只一会儿功夫,就把字音读得那么准,同学们多不简单哪!自己夸夸自己吧!
【设计意图:在阅读中识字,语言环境中识字,重复再现中识字,遵循学生的识字规律及年龄特点。识字后,自我夸奖又使学生有了成就感,更鼓励了学生主动识字的积极性。】
3、读通课文。
(1)现在我们再读读课文,你觉得哪句话难读就在这句话前面画上“”,并把这句话多读几遍,直到读通顺了,再接着往下读。
(2)指名汇报练读的效果。
(3)采用老师范读、学生示范、个别练习等多种形式练习朗读,直到把课文难读的句子读通为止。
(4)小结:大家真不简单,这么长的句子都读通顺了,太棒了!
4、再读课文。
(1)同学们选自己能读好的一节认真练读,要求把它读流利,等会儿请你读给大家听。
(2)采用多种形式分小节读课文。
(3)各自把课文完整地朗读一遍后,指名分小节朗读全文。(4)整体感知,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把朗读时间还给学生,从难句的读通再到段落的读顺,最后是流利的朗读全文,这样分层次教学为学生通畅的阅读全文铺设了梯度、降低了难度,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渗透了阅读文章的方法。】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2、学生观察生字结构,并相互交流记住生字的办法。
3、进行书写指导:
注意:”狐”的右边不是“爪”、猴的中间没有竖,威字中间不要忘了写一横。指导书写“虎、茂、威、假、鹿”。
4、学生进行区别、临摹。(注意书写姿势及字的美观)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识字方式,引导学生个性化识字,在观察交流中让学生掌握字的结构及多种识字方法,教师的示范指导侧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和寓意。重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难点:揭示寓意。
一、回顾课文、复习巩固。
1、画去括号里不恰当的拼音。
朝(zháo cháo)霞朝(zháo cháo)南
森(sēn shēn)林深(sēn shēn)处
2、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虎之威”
(1)出示练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狐狸是一只()的狐狸,老虎是一只()的老虎。那谁厉害呢?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结合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思考:究竟是狐狸厉害还是老虎厉害,说说你的意见。(窜,逃窜;扑,拍打;窜说明狐狸本来是很害怕老虎的,想很快逃走。“扑”时间短,动作快,说明老虎是很厉害的。)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老虎的威风来。
【设计意图:通过理解朗读重点词、关键词,体会“虎之威”】
2、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体会“狐之猾”
过渡:面对饥饿、凶猛的老虎,狐狸的生命危在旦夕。它被老虎逮住以后怎样了呢?我们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
(1)各自轻声读第二至五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狐狸讲了几次话?(三次)应该怎么读?
(2)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和狐狸、老虎的心理。同桌练习分角色朗读,探究哪中读法更合适?
(3)学生练读。指名读。(如果学生读得好,提问他为什么要这样读?如果读得不足,则引导学生对“骨碌碌、”“扯着嗓子”、“老虎一愣”进行理解。第一句话扯着嗓子是想掩饰它内心的恐惧,用气势来吓唬老虎,第二句话讲老虎不敢吃的理由:我是老天爷派来管理你们百兽的„„第三句话讲狐狸故作镇静:你不怕,那你就吃吧。让学生想一想,用什么样的语气才能把老虎镇住、蒙住、骗住。)
出示练习:孩子们,你们看狐狸真是一只()的狐狸!放了狐狸是因为老虎被()。
(4)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发挥你的想象,想一想这时老虎会怎么想?
(5)学生合作学习讨论。
(6)讨论后回答。回答后学生联系朗读。师生共同评议。
【设计意图:抓住狐狸的语言,为学生搭建自主阅读的平台,通过学生个性化的朗读,自读自悟,以读代讲,想象狐狸说话时的心理、语气,从而体会
出“狐之猾”】
3、学习六、七、八自然段。明白“谁之威”(1)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说说图意。
(2)看看课文是怎么说的。默读六、七、八自然段想一想:狐狸、老虎和其他野兽的表情怎样?
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下列板书:
“狐:摇头摆尾神气活现”“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3)指名表演:请五位同学戴上头饰分别扮演狐狸,、老虎、猴子、小白兔、野猪、梅花鹿。其他的小朋友当导演,看看他们表演得对不对?
通过导演理解: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
“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这些词什么意思?(4)纳闷什么意思?(因为疑惑而发闷)野猪、小鹿、兔子为什么纳闷?它们纳闷的原因是:过去狐狸可没有这么威风呀,今天它怎么会这么神气活现起来,走起路来也跟往常不一样,摇头摆尾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5)为什么它们撒腿就跑?读“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大大小小的野兽撒腿就跑。”
(6)体会老虎、狐狸和野兽的不同表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出示练习:事实上狐狸是借着()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所以“狐假虎威”的意思是说()“假”的意思是()。随机板书“假”“威”的意思。
(7)从什么地方我们可以看出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狐狸走在老虎的前面,摇头摆尾,神气活现,百兽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大大小小的野兽撒腿就跑——百兽是看见老虎才跑的。所以说,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设计意图:插图与文本内容相结合,直观地了解了此时狐狸与老虎神态,而同学们的即兴表演,更使学生深入地理解了“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这些词的意思,同时也更加透彻地明白了到底是谁最威风的,对于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可谓是水到渠成。】
三、揭示寓意、拓展升华。
1、我们不仅从语言上,也从动作神态上感受到狐狸的狡猾。它假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生活中,人们就用“狐假虎威”这个词语比喻一种人,你觉得是什么样的人呢?(自己没有本领,却仗着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的人。)你想
对这样的人说什么?我们要不要做这样的人?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3《狐狸分奶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识捡、酷、俩、始等18个新字,会写奶、吵、急、第等8个生字。
2、读懂故事中狐狸做了什么事。
3、能用关键词概括故事中的狐狸的品性。
4、能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
激发兴趣
1.同学们,打开你的回忆的闸门,想想,你们曾读过哪些有关狐狸的故事,想好后告诉我。并说说讲了狐狸干什么了?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狡猾)出示:高洪波写的小诗《我喜欢你,狐狸》。
2、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另一组关于狐狸的故事(课件出示故事题目)《狐狸分奶酪》、《狐狸和马》、《狐狸孵蛋》、《瞎眼狐清窝》。
二、走进故事
感悟道理
1、我们先来学习《狐狸分奶酪》(1)这篇课文讲了狐狸干了什么事?(2)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3)你从文章的什么地方看出来的?(4)指导朗读
2、让我们回顾一下是怎么阅读《狐狸分奶酪》这篇故事的内容。
3、让我们采用刚才的阅读方法继续阅读后三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题单)
4、简单汇报:(1)狐狸和马——聪明的狐狸(2)狐狸孵蛋——善良的狐狸(3)《瞎眼狐清窝》——慈爱的狐狸
三、走出故事总结特点
1、《狐狸和马》、《狐狸孵蛋》这两篇文章是什么类型的文章(童话)
2、童话的特点:(1)拟人化描写
(2)想象丰富(3)有趣有理
3、学生齐读高洪波的小诗《我喜欢你,狐狸》。
四、总结收获 布置小练笔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一篇篇关于狐狸的故事,感受了狐狸
可爱、善良、聪明和慈爱。这些故事一部分来自民间流传的,一部分是作家创作的,但这些故事都来源于生活,假如你想写一个狐狸,你笔下的狐狸有是怎样一只狐狸呢?下课后,自己编一个关于狐狸的故事》,老师期待着„„
五、推荐阅读 拓展提升 《中国童话大师经典丛书》 板书设计 故事中的狐狸 狡猾 聪明 善良 慈爱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二、检查学习生字。
1、认真读一读课文,圈画出课后生字和新词,在组内互相检查。
2、小组展示学习。
3、全班交流。
三、学习词语
开始起始始终方便便利便于
四、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课后生字,找出难写的生字。
2、指名说说难写的生字。
3、练习组词。
4、教师示范。
5、学生练习。
五、作业
1、生字词语抄写。
2、完成练习册。
24、《狐狸养鸡
(一)》教学设计
25、《狐狸养鸡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特 冠”等1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吵 嚷 冲 扇 ”的读音;会写“挤 挨”等8个生字。
2.学会不出声地读课文,通过多种方法猜生字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3.抓住狐狸的矛盾心理,体会狐狸善良的一面。【教学重难点:】
借助图画,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猜字音;学会默读课文,了解狐狸也有善良的一面。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特 冠”等19个生字,会写“挤 挨”等4个生字。在课文中找出不认识的字,猜猜他们的读音,再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3能不出声地读课文,说说狐狸吃了这些鸡吗?这是只怎样的狐狸? 教学过程
一 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指两名同学分别讲一讲《狐狸分奶酪》《狐狸养鸡一》的故事。2教师导语:狡猾的狐狸在养鸡的过程中,和小鸡日夜相处,慢慢变得善良了,但是狐狸天生爱吃鸡,那他到低有没有吃掉这些鸡呢?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狐狸养鸡二》。
二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文,教师提出自读要求: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出文中的生字,并多读几遍②遇到不认识的字,试着猜一猜它们的读音。
2同桌,前后桌自主交流识字方法。
3多种方式识记生字,读准多音字“吵 嚷 冲 扇”的读音。(1)带拼音读,去拼音读。
(2)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识记生字,如: 中----冲 间---简 票---漂 少---吵 爪---抓 贝---败 诗---特 很---恨 船---般
(3)出示含多音字的词语,强调读音 吵吵嚷嚷 冲着 扑扇 4开火车认读词语
特别 冠子 漂亮 训练 抓到 冲着 凶相 另一番 扑扇 一般 一圈 即使 简直 吵吵嚷嚷 气急败坏
(1)指名读,教师正音。(2)齐读(3)开火车读
(4)自主选择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5试着不出声地读课文,找出文中不认识的字,猜猜他们的读音,再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6读了课文,想一想:天生爱吃鸡的狐狸,最后吃了这只鸡吗?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7过渡语:这两个问题特别值得我们研究,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课文。三 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 挤 挨 败 凶,观察生字,说说他们在田字格里的占位及结构。教师示范书写,生观察,跟着书写。3学生描红,写字,教师指导点拨。4展示评价。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坡 另”等4个生字。
2默读课文,说说狐狸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下不了口”呢?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3综合本单元的课文,说说狐狸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出示上节课的词语,认一认。2小组比赛读。
3想一想,上节课什么问题我们没有解决?(狐狸吃了这些鸡吗?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二 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过渡语:狐狸最终并没有吃这些鸡,而是在一个黑漆漆的夜晚,偷偷地溜走了,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呢? 默读课文,思考:你从哪儿看出这是只善良的狐狸?找出相关句子。
(一)狐狸矛盾显善良 出示句子: ① 这时,狐狸有点儿恨这群鸡了:傻瓜,干嘛不逃掉?他突然想了个主意,训练这群鸡,把他们训练的像鸟一样。如果到时候,他们不能像鸟一样飞翔,我抓到他们,可就别怪我狐狸无情了。
② 狐狸真是又好气又好笑,望着一天天肥壮起来的鸡,心里矛盾极了。他真想告诉鸡们,自己是一只狐狸,天生爱吃鸡。他非常非常想吃掉他们,只是怎么也说不出口,即使说了,恐怕鸡们也不相信。不是自己叫他们学飞的吗?干脆趁天黑咬死他们,吃掉他们。可是一到夜里,看着鸡们挤在自己身边,安安静静地睡着,他无论如何也下不了口。1 反复读这些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小组内交流学习。3指名说一说。
4有感情地读这些句子,体会狐狸矛盾的心理。
5过渡语:我们从狐狸矛盾的心理和狐狸的行动中感受到了这是一只善良的狐狸,你还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狐狸是善良的?(提示:请大家观察观察小鸡)
(二)小鸡表现显善良
1指名说一说你还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狐狸的善良。2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自由交流。3出示句子:
① 只是夜晚,鸡们还是挨挨挤挤卧在狐狸身旁。
② 可是鸡们吵吵嚷嚷:“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就不飞,就不飞,就不飞!”
③ 这些鸡还是第一次看到狐狸的凶相,以为狐狸真的生气了,他们只好乖乖地练习。
④ 鸡们飞了一圈后都落到了狐狸身旁,争先恐后地向狐狸描绘飞翔的感觉。有只鸡还对狐狸说:”你也飞吧,可好玩了。”
⑤ 一群鸡在四处寻找,叽叽喳喳地叫着,寻找一只狐狸。4读了这些句子,你有什么感受?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5小结:这些鸡在和狐狸一起生活中,渐渐把狐狸当朋友,当妈妈一样信任依耐,说明狐狸也像朋友,像妈妈一样对待这些鸡们,也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狐狸是善良的。
三 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学了本单元的课文,狐狸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总结 :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让我们明白了,很多动物并不是天生的狡猾凶残,通过后天的环境改变,和睦相处也可能产生很好的感情的。人与人之间更是如此,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只要人人都有一份爱心,多一些关爱,相信世界一定会更加和谐美好的!
九(上)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篇6
肇庆青翠童稚浓碧 古刹漫步礼遇菩提 分辨柔曼清脆轰响
激流飞瀑编织遐想 陶醉聚集颤动淙淙 调和狭窄飞溅花蕾
潺潺阻塞障碍漂浮 搏斗扭动簌簌惬意 悬崖涟漪密集乏味
树脂采伐跳蚤乱窜 和煦灵魂瑰宝俯视 赞誉侵蚀
二、识记下列四字词语
泠泠淙淙清澈透明枝缠藤绕盘旋曲折 潮润柔滑小心翼翼拾级而上
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欢快清亮 嬉戏忘返千峰碧翠可见一斑
繁花似锦蜂蝶翩飞生意盎然万道细流 轻重缓急新陈代谢泉水汩汩
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潺潺鸣响不甘寂寞 嘟嘟哝哝粼粼涟漪毫不吝啬
分道扬镳梦魂萦绕翩翩起舞艳阳朗照 翩然而至百花争艳千峰竞秀
万壑藏云郁郁葱葱飞红滴翠日晒雨淋 怪石林立浮想联翩寻根问底
神游天外群峰挺拔高耸入云望而生畏 仰天长叹光滑潮湿斧劈刀削
悬崖峭壁万丈深渊心惊胆战连绵不断 鱼贯而上登峰造极群峰起伏
云海翻涌若隐若现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顶平如削苍翠奇特万古长青
风吹雨打冰雪欺压昂首苍穹含苞欲放 心往神驰云海茫茫
三、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 泠泠淙淙:水流声。
2. 拾级:逐步登阶。
3. 惬意:称心,满意。
4. 分道扬镳:分道而行。 比喻各奔前程,各干其事。 镳,马嚼子两端露出嘴外的部分。
5. 潺潺:拟声词,形容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
6. 地壳:由岩石构成的地球外壳。
7. 仙山琼阁:比喻奇异美好的境界(多指幻境)。
8.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细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
9. 恍惚:精神不集中,迷迷糊糊。
四、掌握下列文学常识
1. 《鼎湖山听泉 》的作者是当代散文作家谢大光 。 他著有 《谢大光散文 》《谢大光序跋》《天鹅之歌》等。
2. 《林中小溪》的作者是苏联作家普里什文。
3. 《飞红滴翠记黄山》的作者是当代散文家、小说家柯蓝。
4. 《画山绣水》的作者是现代散文家杨朔。 他著有《月黑夜》《三千里江山》等。
一年级上语文第八单元 篇7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全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雨后天空的美丽景色:有云时,云朵千姿百态,惹人喜爱;有风时,云朵散去,天空更显得洁净、艳丽。
课文以小鸟的活动为线索,以小鸟的目光来观察空中的景色,符合儿童心态,体现了童话特点,课文想象丰富,语言富有童趣,儿童喜爱,要注重指导进行朗读,背诵,启发学生想象,进行语言积累。课文字里行间充满对美好自然环境的喜爱,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爱护环境的教育。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鸟的心情,抓住重点词语重点指导读好第二自然段。2.说话训练:模仿重点段,用句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说话。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云的美和变化快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4.培养学生爱观察,爱思考,爱幻想的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在朗读中领悟云的变化、云的美。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云房子(读课题)。
2.小朋友,刚刚下了一场大雨,太阳公公还来不及把云全收回去,有一些就留在天上了。这些云儿被一群活泼可爱的小鸟看到了,它们说:
哇,这么多白云!谁会像小鸟一样说?白云真多呀,谁再来读。白云这里一朵,那里一朵,一片又一片,真多!齐读。
3.这么多白云,小鸟们最想做什么呢?
哇,这么多白云!我们来造云房子。你也能像小鸟一样说一说吗?指名读。请你们响亮地告诉其他小鸟。齐读。
二、学习第二小节
1.小鸟儿心灵手巧,说干就干,不一会儿,云房子造好了。我们来看看小鸟们造了怎样的云房子。出示:
云房子造好了:有的像大冬瓜那样傻傻地横着,有的像花儿那样美美地开着。有很高的大楼房,有很宽的大礼堂,也有一点点小的,小得只可以住进一只小麻雀。自己轻轻地读一读。
2.小朋友,你喜欢小鸟造的哪座云房子? 学生分句读好,我喜欢„„
(1)傻傻地横着多可爱呀。谁也喜欢的?(2)美美地开着真漂亮啊。谁也喜欢的?(3)这座楼房真高呀!谁也来读。
(4)大礼堂宽敞又明亮。喜欢的小朋友来读。
(5)才住得下一只小麻雀,可真小呀。谁喜欢这座小房子的? 3.谁能把这些云房子全部向大家介绍一下。
4.小鸟们造了这么多漂亮的云房子,小朋友也很能干,一定能造出更多更好看的云房子。你们会造哪些云房子?小组讨论讨论,简单画一画。5.填空:
(1)我造的云房子像()。
小组里的同学一起说说你们都造了哪些云房子?
(2)我们造的云房子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三、学习第三、四小节
1.云房子真多呀,小鸟们开心极了,它们从这幢云房子里飞出来,又向那幢云房子飞过去,你到我的房子里来做客,我到你的房子里去玩耍。读词
2.师:我是一只喜鹊,造好了一幢像花儿那样的云房子,让我去邀请小伙伴来玩一玩。
(1)你好,小黄鹂!(你好,喜鹊)我刚造好了一幢云房子,请你到我家去做客。(好的)那我们走吧,我给你带路。
(2)我去邀请了小黄鹂来做客,有小鸟来邀请我吗?(3)小百灵:你好,喜鹊!(你好)快到我家来看看吧。
3.可爱的小鸟们,你们还想邀请谁去做客?请赶快行动吧!(学生活动)4.小鸟们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就是叽叽喳喳叽叽喳。指读。
四、学习最后一小节
1.忽然,呼啦啦吹来一阵风。咦?云房子变小了,云房子不见了。云房子哪儿去啦?小朋友猜猜看这时候的天空是怎样的? 出示:
天空像洗过一样干净,只剩下一个笑眯眯的太阳和一片水汪汪的蓝天。2.这个句子很长,听老师读,注意在哪里稍微停顿一下。范读。3.指名读,齐读。4.你还能说:
一个()的太阳 一片()的蓝天
5.有云房子的天空很美,没有云房子的天空也很美,因为蓝天就是小鸟的家。6.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这小节。
五、总结全文。
一场雨过后,天空漂浮着一些白云,小鸟们看见了,开心极了。它们用云造了各种各样的云房子。天空慢慢地转晴了,云慢慢地散去了,只留下一个笑眯眯的太阳和一片水汪汪的蓝天。这么美的天空,我们一起把它读好,行吗? 齐读全文。
六、课外拓展
天上的云各种各样,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想象。平时,我们可要做个有心人,多注意观察。课后观察白云,仿照课文第二节,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说一段话。教后反思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全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雨后天空的美丽景色。本课的教学设计我力求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发展学生想象力、积累词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以读为主、读中感悟、以画深悟、练习说话。我抓住重点句“哇,这么多白云!我们来造云房子!”,让学生以读悟出小鸟们造云房子的快乐,在第二段的教学中,为使学生感受云朵的千姿百态,让学生边读边画,画出小鸟造出的云房子,并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既成为勤劳的小鸟,造造自己所希望的云房子,“小鸟”们快乐无比,造出了“苹果、汽车、雨伞、小兔、松树”等云房子,因此,学生学习兴趣激发起来,思维跳跃起来,然后与老师的表演“做客”,学生朗读到位,想象丰富,有的孩子说到:我们造的云房子有的像(一群绵羊在草地上吃草),有的像(一只仙鹤在引吭高歌),有的像(雪花在翩翩起舞)。”还有的说:我们造的云房子有的像(一个红通通的大苹果),有的像(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白兔),还有的像(小溪在流淌)。”
一年级上语文第八单元 篇8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评价体系改革逐渐深化的背景下, “讲解过甚”, “问题过滥”, “练习过多”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但效果不好,而且不合时宜.在课堂上,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英语环境,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经验和知识背景,给课本的学习材料赋予意义.这样学生才能有效主动地学习,体验进步,获得快乐.也只有“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才能让学生体验到英语学习所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真正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现将本节课教学反思如下: 一.本节课我主要运用任务型教学法,情景交际法及自主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老师学生亲自动手现场制作水果沙拉的活动过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按照任务型教学的基本理念,课堂任务的设计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话题内容。提供符合真实生活的学习情景,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兴趣,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让学生多说英语,在用中学,学以致用。
(一)唱英语歌曲导入
学生唱一首歌曲: if you are happy , 让学生边听边随着做动作.,以歌曲的形式,引起学生对这节课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二)遵循直观性教学原则.教师用实物演示水果沙拉的制作过程,体现直观性教学原则.教师先做一遍演示,并用英语说出制作水果沙拉的步骤,要求学生仔细听,然后动手做.(在此过程中复习how many 和how much的用法)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认真识记并用英语学说水果沙拉的制作过程, 学生如临其境,边看边模拟动作,进入“在用中学,在学中用”的学习状态。
(三)设计diary活动
模仿是学习的基础,运用diary活动可使学生利用肢体运动智能帮助理解、记忆知识,进行体验式学习。学生分成四组, 进行小组合作制作水果沙拉,要求学生用英语说出用英语水果沙拉的步骤,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去,本活动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听说的机会,提供互相学习的机会, 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整个课堂就会欢聚一堂,在热烈气氛中学会并运用所学的句型,提高了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
(四)小组活动
groupworks :
make a conversation做对话和编排英语短剧
要求学生根据2c和3a的内容进行制作水果沙拉英语短剧的编排,并分别进行表演和评比.本活动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听说的机会,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的机会,以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展会话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引发他们的联想思维,由单一的讨论内容过渡到综合内容,把几个不同内容的话题串联起来,既复习旧知识,又开发了学生的智力。
(五)编唱英文歌曲进行小结
把水果沙拉的制作过程编进<< 两只老虎>>这首歌曲中,进行教唱,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并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六)
任务型教学模式贯穿始终
针对不同的内容和步骤设置一些任务,要求学生合作探究进行解决.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参与进去,并获得成就感.(七)
文化渗透:通过对比中西方食谱(recipe)的不同,了解中西方不同的文化特点:在西方国家,人们有严格遵循指令的习惯,规则意识强,而我们中国人则更看重宽松、适意与适度。生活表象(recipe)的背后,蕴藏着的是不同的生活态度和生存哲学。这一点,隐藏在语言背后,教师应及时给学生补充,真正做到语言教学为生活服务,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这一教学要求落到实处。
二、在教学过程中,虽然运用任务型教学法,情景交际法及自主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例如:
(一)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一节课下来,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并积极举手发言。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调动了大部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但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参与的机会相对要多,而另有个别学生却习惯于当听众,被动地接受别人的观点,发表自己个人意见的时候较少,也就是说在交际化学习中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而这部分学生主要是学习困难生。
(二)个别学生的探究不主动.因此作为教师既要注意到每个学生的合理引导,还要应该狠抓基础,注意密度。一方面突出知识重点,狠抓基础,一方面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密度,把握节奏,平时注意了解和分析每个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合理安排好45分钟教学内容和
【一年级上语文第八单元】推荐阅读:
鲁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词语12-30
三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08-16
五年级上第一单元语文02-03
九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综合训练04-02
一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06-13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单元检测11-21
二年级语文第八单元试卷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