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网络技术包括

2024-09-21

无线网络技术包括(共12篇)

无线网络技术包括 篇1

11.4 技术部分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1.4.1 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包括但不局限以下内容)(1)各分部分项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

(2)工程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情况、主要施工机械进场计划;(3)劳动力安排计划;

(4)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5)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6)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7)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8)施工总平面图;(9)有必要说明的其他内容。11.4.2 项目管理机构配备(1)项目管理机构配备情况表;(2)项目经理简历表;(3)项目技术负责人简历表;(4)其他辅助说明资料。11.5资格审查申请书 11.5.1资格审查申请书 11.5.2资格审查申请书附表: ⑴投标人一般情况;

⑵近三年类似工程营业额数据表; ⑶近三年已完工程及目前在建工程一览表; ⑷财务状况表;

⑸联合体情况(不适合本项目)⑹类似工程经验;

⑺现场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⑻其他资料。

一、施工组织设计

1、投标人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包括招标文件第一卷第一章投标须知11.4项规定的施工组织设计基本内容。

编制具体要求是:编制时应采用文字并结合图表形式说明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

法: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情况、劳动力计划等;结合招标工程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工程进度、技术组织措施,同时应对关键工序、复杂环节重点提出相应技术措施,如冬雨季施工技术措施、减少扰民噪音、降低环境污染技术措施、地下管线及其他地上地下设施的保护加固措施等。

2、施工组织设计除采用文字表述外应附下列图表,图表及格式要求附后。2.1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2.2劳动力计划表

2.3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 2.4施工总平面图 2.5临时用地表 内容完整性和编制水平(1分)施工技术方案及措施(4分)质量管理体系及措施(1分)安全管理体系及措施(1分)文明施工管理体系及措施(1分)

工程施工过程中创建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承诺(1分)工期、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2分)资源配备计划(1分)保修服务及承诺(4分)

无线网络技术包括 篇2

过去几十年间, 随着半导体、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 个人无线通信产业发生了爆炸性的增长。从移动电话到无线局域网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 新兴的业务类型层出不穷 , 人们在享受无线网络所带来便捷与乐趣的同时, 日益增长的频谱需求和有限的频谱资源之间的矛盾也在急剧深化, 为了缓解这一矛盾, 研究人员提出 了一种新 的融合技 术思路———无线 认知网络 (CognitiveRadio Network) [1,2]。

无线认知网络 (CRN) 是指网络能够感知外部环境, 通过对外部环境的理解与学习, 实时调整通信网络内部配置, 智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其主要目的是向用户提供最佳的端到端效能 (End to End Efficiency) 。它融合了认知无线电技术的特点, 并考虑无线环境的信道特点、无线网络的拓扑特征及无线终端的业务特性, 分辨当前网络状态, 然后根据这些状态进行规划、决策和响应, 同时网络能在自适应过程中不断学习, 并将它们用于后续决策, 实现端到端效能的优化目标[3,4]。

1 无线认知网络关键技术

目前, 无线认知网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频谱感知 (spectrum sensing) 、频谱共享 (spectrum sharing) 、动态频谱接入 (dynamic spectrum access) [5]。区别于传统无线网络的信道分配, 认知网络的信道分配往往需要基于实时感知的信道状态, 因此, 频谱感知是所有工作的基础与核心。

1.1 频 谱感知

作为认知网络的主要核心技术之一的频谱感知技术, 其目的是要发现在时域、频域及空域的频谱空洞, 进而供认知用户机会式利用频谱。

频谱感知技术可以分为基于干扰的检测、主用户信号检测和协作检测, 目前的频谱感知技术主要是基于主用户发射机检测, 其频谱感知方法主要又分为匹配滤波器检测、能量检测、循环平稳特征检测三种。

1.1.1 匹配滤波器检测

如果主用户信号是确定性信号, 那么在加性高斯白噪声 (AWGN) 条件下最佳检测器就是匹配滤波器, 它可以使输出信噪比达到最大。匹配滤波器检测的优点是能快速度准确检测主用户是否存在, 但是, 此方法需事先知道授权用户的信息, 对授权用户需要专门的接收器, 必须定时和频率同步。此外, 计算量也较大, 若先验知识不准确, 则匹配滤波器的性能会大大下降。

1.1.2 循环平稳特征检测

通常, 无线通信信号都具有循环平稳性, 而噪声和干扰则不具有这种特性, 因此可以通过循环平稳特征检测法来检测主用户信号是否出现。该方法能从调制信号功率中区分出噪声能量, 可以在较低的信噪比下进行检测信号, 但其计算复杂度较高。

1.1.3 能量检测

能量检测是最简单、最为经典的信号检测方法, 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能量检测法相对简单、易实施, 另外, 它为非相干检测, 对相位同步要求低。但是, 该方法在低信噪比情况下的检测性能较差, 易受噪声不确定性的影响, 且不能辨别主用户类型。

1.2 频 谱共享

无线认知网络的频谱共享是指次用户在不影响主用户的前提下与其共享一段频谱, 是认知无线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其目标是有效管理对主用户的干扰, 并提高频谱的机会利用率。

频谱共享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次用户之间的频谱共享以及次用户和主用户之间的频谱共享, 可根据架构、频谱分配行为等因素可大致分为三类:

(1) 基于网络架构

基于网络架构通常可分为集中式频谱共享和分布式频谱共享。集中式频谱共享是由某个中心服务器根据全局信息计算和执行整体二级用户网络的空闲频谱分配。每个二级用户独立进行频谱感知, 然后将感知到的信息发送到中心服务器, 由中心服务器综合对这些信息分配到空闲频谱。

与集中式频谱共享不同, 分布式分配将认知终端看作是一个自治的智能体, 每个认知终端根据自己获得的频谱信息计算和决定如何使用这些空闲频谱, 分布式分配主要应用于无中心服务器的场合。

(2) 基于频谱分配行为

基于频谱分配行为又可分为协作式频谱共享和非协作式频谱共享两类。协作式频谱共享考虑到各节点间行为的相互影响, 即每个节点都会与其它节点分享自己的感知信息;而非协作式频谱共享则不考虑其它认知节点间的干扰。在实际应用中, 协作式方案要好于非协作式方案, 更接近整体性能的最优化, 在一定程度上更为公平, 同时也提高了吞吐量。

(3) 基于接入技术

现有大部分基于接入技术研究针对认知无线电商用进行的, 主要采用基于填充式共享方式, 即只针对主用户未使用频谱下进行的, 基于完全检测信息下对主用户的干扰最小。

1.3 动态接入

与传统的固定频谱分配方式不同, 动态频谱接入技术是一种动态自适应的频谱管理方式, 能更好的利用已有的低效的频谱资源来满足无线通信服务。动态频谱接入方式可分为以下三种策略模型[8]:

(1) 动态专用模式

动态专用频谱管理方式保留了现有的频谱管理策略结构, 即主用户有着对频谱资源的独占权;但它们不仅可以自由选择其所使用的技术, 还可以选择其所提供的服务。

(2) 开放共享模式

开放共享模式这种频谱管理方式得益于无线通信的发展, 该技术能够使得不同的系统共存, 而且相互之间不会产生严重的干扰, 因此, 不需要对频谱资源进行独立的授权。

(3) 多层接入模式

多层接入模式可以看作是动态专用模式和开放共享模式的一个折中, 与动态专用和开放共享模式相比, 多层接入模式更符合现有的频谱资源管理策略和无线系统。此外, 频谱正交的接入方式与频谱重叠相比去除了次用户发射功率所受的严格限制,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信道容量和吞吐量, 而且有着更广泛的应用。

2 结束语

作为未来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的引领, 无线认知网络就有广阔的研究前景与应用价值。本文对无线认知网络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总结, 从频谱感知、频谱共享和动态频谱接入几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无线认知网络将在未来的无线通信领域, 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广泛应用于军事、工业、环境、医疗等各领域。

摘要: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 有限的频谱资源变得愈发紧张。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频谱资源紧张问题, 无线认知网络技术应运而生, 成为引领未来无线通信技术方向的“大事件”。本文针对无线认知网络技术, 从概念、研究现状和目前所研究的关键技术几方面进行了探索、剖析与探讨。

关键词:无线认知网络,频谱感知,频谱共享,动态接入

参考文献

[1]王永华.杨健.无线认知传感器网络的研究[J].计算机科学, 2011 (7) :41-45.

[2]李建中.高宏.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进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08, 45 (1) :1-15.

[3]王再励.认知无线网络中的协作频谱检测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 2011.

[4]张国伟.认知无线电网络中频谱感知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 2011.

无线网络技术包括 篇3

一、低档次网络的安全弊病

以无线方式连接到小区宽带网络,并通过宽带网络进行共享访问Internet的组网环境下,我们往往只要先通过普通双绞线将低档无线路由器的WAN端口与小区宽带网络的交换端口连接在一起,然后参照说明书对无线路由器的连接端口参数进行合适的设置,就能上网访问了。由于在默认状态下,低档无线路由器会自动启用DHCP服务功能,当我们将无线网卡设备正确地安装到普通计算机上后,不需要进行任何参数设置就能自动连接到无线局域网网络中了。然而在享受组网便利的同时,低档次无线路由器的信号覆盖范围最远可达到300米左右,要是不采取安全措施进行防范的话,那么处于300米范围之内安装了无线网卡设备的普通计算机都能自动加入本地无线局域网网络中,那样一来本地无线局域网就容易遭遇非法攻击。

从目前来看,组建方便的低档次无线局域网存在下面一些安全弊病:

1安全机制不太健全

低档次无线局域网大部分都采用了安全防范性能一般的WEP协议,来对无线上网信号进行加密传输。而没有选用安全性能较高的WAP协议来保护无线信号的传输。普通上网用户即使采用了WEP加密协议、进行了WEP密钥设置,非法攻击者仍然能通过一些专业的攻击工具轻松破解加密信号,从而非常容易地截取客户上网地址、网络标识名称、无线频道信息、WEP密钥内容等信息,有了这些信息在手,非法攻击者就能方便地对本地无线局域网网络进行偷窃隐私或其他非法入侵操作了。

此外,低档次无线局域网几乎都不支持系统日志管理、入侵安全检测等功能,可以这么说低档次无线局域网目前的安全机制还不太健全。

2无法进行物理隔离

低档次无线局域网从组建成功的那一刻,就直接暴露在外界,无线网络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有效的物理隔离,各种有意的、无意的非法攻击随时存在,那么无线局域网中的各种隐私信息也会随时被偷偷窃取、访问。

3用户安全意识不够

低档次无线局域网往往只支持简单的地址绑定、地址过滤以及加密传输功能,这些基本安全功能在非法攻击者面前几乎没有多大防范作用。不过,一些不太熟悉无线网络知识的用户为了能够快速地实现移动办公、资源共享等目的,往往会毫不犹豫地选用组网成本低廉、管理维护操作简便的低档次无线局域网,至于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性能究竟如何,相信这些初级上网用户几乎不会进行任何考虑。再加上这些不太熟悉无线网络知识的初级用户,对网络安全知识了解得更少了,这些用户在使用无线网络的过程中很少有意识去进行一些安全设置操作。

4抗外界干扰能力差

无线局域网在工作的过程中,往往会选用一个特定的工作频段,在相同的工作频段内无线网络过多时,信号覆盖范围会互相重叠,这样会严重影响有效信号的强弱,最终可能会影响无线局域网的信号传输稳定性:此外。无线上网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特别容易受到墙体之类的建筑物的阻挡或干扰,这样也会对无线局域网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对于那些低档次的无线局域网来说,它的抗外界干扰能力就更差了,显然这样的无线局域网是无法满足高质量网络访问应用要求的。

二、组网便利下的安全威胁

既然低档次无线局域网存在上述一些安全弊病,这些弊病要是突然发作起来或被非法攻击者利用的话,那么就可能给我们带来不小的安全威胁:

1造成隐私信息外泄

有的时候,不少无线局域网上网用户为了方便工作,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将单位的重要隐私信息或核心工作信息,甚至将一些属于绝密范畴的信息通过移动设备挂上无线局域网网络中,这样无形之中就容易发生重要隐私信息外泄的危险,严重的时候能够给单位或个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降低内网安全能力

单位无线局域网附近有时还会存在一些家用无线局域网或者其他单位的无线局域网,这些无线局域网常常会用于移动办公或共享访问Internet网络的,这些无线网络的使用者大多没有足够的安全防范意识,并且他们应用无线网络的要求不是很高,也用不着对无线上网进行一些安全设置操作。在这种情形下,单位中任何一台安装了无线网卡设备的笔记本电脑都有可能自动连接到其他单位的无线局域网中,如此一来就容易发生这个单位的无线局域网与其他单位的无线局域网直接互联的现象,甚至可能出现单位无线局域网直接与Internet网络互联的现象。这些现象明显会降低单位内网安全防范能力。容易给单位造成严重的安全后果。

3危及信息系统安全

考虑到低档次无线局域网组网成本低廉,不需要进行复杂布线,管理维护也很方便,要是安全意识不到位,那么一些规模较小的单位很可能出于技术、成本等因素,来选用一些价格低廉、质量低劣的无线网络设备进行组网升级、信息点的延伸,由这些网络设备搭建而成的网络将会天然暴露在外界,无线网络访问无法做到有效的物理隔离,那样一来单位的信息系统安全将会随时受到危及。

三、化解无线网络安全威胁

虽然低档次无线局域网容易给我们带来各种意想不到的安全威胁,会给单位的信息系统造成不小的安全隐患,不过对于那些对安全性要求不是很高的小规模单位来说,仍然可以选用低档次的无线局域网,毕竟这种类型的组网成本非常低廉,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制定有效的措施完全可以将低档次无线局域网的安全威胁降到最低限度,让规模不大的单位用户也能尽情地享受组网便利。

1向检查要安全

为了随时了解单位无线网络的安全状态,我们应该定期对单位的内网、外网使用情况以及核心网络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详细检查,并做好详细的检查记录。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大力度对单位无线局域网附近区域的无线网络工作环境进行动态监测,一定的时候还需要对单位的网络系统安全进行评估以及审计:此外,对于涉及到处于单位核心隐私信息以及进行重要网络应用的工作场所,应该及时采取电磁屏蔽等手段,来阻止非法网络入侵或攻击。

2向宣传要安全

由于低档次无线局域网很容易影响到单位内部网络的使用安全性,为此单位负责人必须准备好丰富齐全的网络安全资料,在单位上、下定期开展无线上网安全知识的宣传、培训,以便强化每一位无线上网用户的安全防范意识,同时有必要针对性地进行网络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保证单位所有员工都能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无线网络安全工作。

3向管理要安全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保证无线局域网的使用安全性。我们同样要对无线网络设备的使用做出合理的规定,对无线上网用户进行合理的管理,统一规范无线网络设备的工作模式以及安全设置,明确上网用户的使用范围和访问权限。例如,禁止保存有重要单位信息的笔记本电脑连接到无线局域网中,禁止随意在无线局域网中进行共享访问。禁止移动设备随意挂上无线局域网中,对于存储、加工核心信息的工作场所必须进行屏蔽保护等。

无线网络技术包括 篇4

违法网络信息包括:是指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所明文严禁的信息以及其它法律法规明文禁止传播的各类信息。不良信息是指违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违背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与习惯以及其它违背社会公德的各类信息,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等。

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所严禁的九类信息是:

(一)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二)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三)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六)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七)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九)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它内容的。

三、什么是网络信息

网络信息资源是指以电子资源数据的形式,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储存在光、磁等非印刷质的介质中,利用计算机通过网络进行发布、传递、储存的各类信息资源的总和。

四、网络信息的缺点是什么

网络共享性与开放性使得人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索取和存放信息,由于没有质量控制和管理机制,这些信息没有经过严格编辑和整理,良莠不齐,各种不良和无用的信息大量充斥在网络上,形成了一个纷繁复杂的信息世界,给用户选择、利用网络信息带来了障碍。

无线网络技术包括 篇5

1、图纸会审记录(表C—001)

内容包括有问题图纸的编号、图纸问题、图纸问题交底,建设、监理、设计、施工单位的各专业技术人员签字及所在单位公章,

2、技术交底记录(表C—002)

技术交底分施工图设计交底、施工组织设计交底、设计变更交底、分项工程技术交底,

内容包括工程做法、设计及规范要求、质量标准、操作要点,施工注意事项、保证质量及安全的技术措施等。

3、设计变更通知单(表C—003)

内容包括需变更的内容、原图号、必要的附图,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代表签字及所在单位公章。重要结构变更、重大变更及涉及使用功能的变更通知单的图纸审查单位的审查意见。

4、工程洽商记录(表C—004)

无线网络技术包括 篇6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本标准来源与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2016年第二批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2.起草单位

内蒙古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具有博士、硕士、本科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的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现设有24个院(部、中心),拥有54个研究院(所);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92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20个。学校现有教职工2009人,专任教师1697人,其中教授151人,副教授454人,博士生导师48人,硕士生导师530人,有81.61%的教师获得博士、硕士学位。主要完成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风力发电直接提水型风光互补发电综合应用系统示范”、中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建立风力发电机测试中心”等国家级项目10余项。

起草主要成员是内蒙古自治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和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在行业学会具有一定的协调工作能力。

项目主持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项目组一直从事有关风力发电机组及其应用设备的标准及其检测系统的开发与研究工作,在风能利用

—1—

技术方面,开展了长期研究,基础雄厚,硬件设施齐全,人才队伍结构合理,已具备了标准编制的理论基础及实验平台,满足基础理论研究条件。

主要承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是内蒙古自治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单位、协调相关行业企业实施标准的制定提供便利条件。

主要承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机械试验鉴定站(国家牧业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承担农牧业机械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管理工作,是我国首批经过授权认可的国家实验室之一,是国内少数同时具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和中国计量认证(CMA)资质的检测鉴定机构,拥有风力发电机组及其相关应用系统认可的检测能力。

承担单位内蒙古国飞风力发电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一直从事有关风力发电机组提水系统的开发,并推广应用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工程经验。

承担单位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组建于1979年,立足内蒙,面向全国,主要开展牧区水利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究、技术集成应用与推广工作,是国内唯一一所专门从事牧区水利研究的科研机构,承担完成了“十一五”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现代草原畜牧业装备与设施研制”子课题“多功能高效风光互补发电/泵水系统”等多项国家、水利部、自治区科研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工程经验。—2—

3.协作单位

本标准没有协作单位。4.主要起草人

负责人孟克其劳,47岁,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风力发电与检测工程技术的研究。2015年入选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1层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兆瓦级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的最大功率跟踪及变桨距控制系统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电能质量测试关键技术研究及测试系统研制”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

本项目配置内蒙古自治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7名,具有高级职称人员6名。主要专业有:风力发电、电子信息、电气自动化、量测技术等。

(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目前,我国已制定了风电机组相关标准,初步形成了风电机组标准体系,完成了风电机组认证规范编制,提高风电机组的测试、评价、认证能力。风力发电系统以大功率系统为重点,在并网型系统上十分成熟;而自治区内则以户用小功率系统较为成熟。特别是在内蒙古绝大多数牧民都是散居,而长期以天然放牧为生。然而天然草场的载畜能力并不是无穷的,特别是近年来干旱和过度放牧已经造成草牧退化、沙化、荒漠化趋势加重,已影响到牧户在当地的生存和发展。所以草原上已经有一批先富起来的牧户,开始向半放牧半舍饲圈养发

—3—

展,他们在住所附近或其他合适的草场上打井抽水,种草,种青饲料,以解决牧业发展和改善自己家园的生态环境。草原上还出现了养植专业户,种草卖草;和草场种植承包专业户。

一般牧区、牧民的资产一般在30万元左右,每年毛收入10万元的总体的30%左右,国家已在牧区打了上万口出水量在20吨/小时以上的机井。从环保还是从经济性上分析,由于使用费是逐年第增的,在牧区用柴油发电是不科学、不经济、不合理的。电度成本已经突破2元。

解决牧区分散牧户牧业发展用电的根本途径还要靠风能和太阳能。推广性能好、功率适中,同时可解决牧户提水用电、生产用电和生活用电的系统应当提到新能源行业的议事日程上来啦。

风力发电提水系统的市场发展对风力发电提水系统测试标准需求变得越来越强烈,虽然目前国内相关测试标准体系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仍应在风力发电提水系统技术日新月异的大环境下,跟进新技术,使标准编制和更新与时俱进,避免标准滞后产业的情况发生。进一步完善细化现有相关标准体系,参考国际先进标准与技术法规。

早在2003年,科技部在内蒙古就实施了风力发电直接提水型风光互补发电综合应用系统示范项目,风力发电提水系统发展了二十多年,但是与之配套的相应的技术标准还空白,亟需开展大量标准研究制定工作使风力发电提水系统的标准尽快建立,以适应具有自治区特点的风力发电提水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独立的离网型风力发电系统的用途主要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以—4—

为用户提供生活用电为主的单相供电系统。另一类则是可为用户提供生产动力用电的三相输出型。主要可用于抽水,节水灌溉;农畜鱼业产品加工;苦、咸水和海水淡化,水产养植等。系统既要采用符合国际标准的通用型风力发电机、交流潜水泵及电动工具和节水灌溉等设备,又要避免电流多次变换造成的能耗。永磁风力发电机工作在35-85HZ左右,压频比保持在7-8之间由风电电能直接驱动交流水泵,提高电能转换效率。

内蒙古自治区已在风力发电提水系统设备或装置的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虽然,风力发电提水系统的应用和研发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标准指导上却不够完善,亟需出台具有当地特色的地方标准对风力发电提水系统予以规范。虽然国内风力发电系统标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国内风力发电系统标准与实际风力发电提水系统应用需求仍有一定的差距。在风力发电提水系统方面,国家标准也尚无。所以制定具有代表性的,技术发展成熟的风力发电提水系统的标准切实可行。

(三)主要起草过程

2016年7月,编制任务下达后,成立标准编制组,承担《风力发电提水机组技术规范》标准的制定工作,研究具体工作内容及分工,编制规范工作大纲。

2016年8月-12月,根据《风力发电提水机组技术规范》工作大纲,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风力发电提水机组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在—5—

广泛收集资料和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风力发电提水机组技术规范》工作大纲和计划的要求,按时完成各部分过程的起草工作,完成《风力发电提水机组技术规范》的初稿。

2017年1月-5月,项目组组织本单位和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对《风力发电提水机组技术规范》的初稿进行讨论,编制组对初稿进行修改,形成了《风力发电提水机组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并通过网络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

(四)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制定的原则是:保证标准的适用性;保持标准的先进性;注意标准的统一性和协调性;注意标准的经济性和社会效益;结合我国国情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主要依据是相关科研成果,当前技术水平,充分的调查研究以及相关标准编制的方法和规范。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国内外同类技术标准的技术水平,在预期可达到的条件下,积极地把先进技术纳入标准,提高产品技术水平。编制过程中要注意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与相关标准协调,避免与法律法规、相关标准之间出现矛盾,给标准的实施造成困难。

(五)主要条款的说明,主要技术指标、参数、试验验证的论述

5.2工作条件

为了保证风力发电提水机组的正常运行,本款规定了风力发电提水机组的使用工作条件。—6—

5.3性能要求

5.3.1机组提水扬程不低于适配井深。

为了用户所需扬程与机组提水扬程的有效匹配。5.3.2机组提水流量应达到以下要求 本条在机组提水流量的实际提出了指标。5.4安全要求

机组在水泵发生故障的情况下,风力发电机组的刹车装置应按程序投入等运行安全规定

7.2实验设备

试验中所使用的仪器、仪表,传感器均应在计量部门检验合格的有效期内,允许有一个二次校验源(仪器制造厂或标准实验室)进行校验。

8.3系统性能试验

对切入风速至15 m/s之间,每个1 m/s风速区间至少应同步采集30s至60s连续测量平均的时间序列数据组,包括功率、转速、流量、扬程测量数据;所选数据组采用区间法存储,风速范围划分为以1m/s整数倍的风速为中心,左右各0.5m/s的连续区间。数组应覆盖从切入风速至15 m/s之间的有效数据点,每一个区间至少包含10min的采样数据。

根据测量数据得到流量与风速特性曲线、机组效率与风速特性曲线,确定系统性能指标。

8.4可靠性评价

—7—

可靠性评价采用生产查定的有效度和用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样机进行累计作业时间不少于18h(累计作业时间不大于19h)的生产查定。

13检验报告格式和内容

本条中的检测结果可适当地辅以表格、图、简图和照片加以说明。如果适用,可做出本结果对所检测样机有效的声明和未经实验室批准,不得复制检测报告的声明。

(六)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依据和结果

目前,还没有重大意见分歧。

(七)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说明采标程度,以及国内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

国外关于风力发电提水的标准并不多见,而国内新能源提水的标准规范也是近几年才出现,收集到的国内外相关标准和规范性文件有:

GB/T 25391-2010 风力提水机组技术规范 SL 343-2006 风力提水工程技术规程

JB/T 10137-1999 提水和发电用水型风力机试验方法 JB/T 50140-1999 风力提水机组产品质量分等 与国内外同类标准的初步对比,具有以下特点:

(1)本标准技术针对性强,可指导风力发电直接提水机组。(2)适用性强,可指导风力发电提水性能评价、产品开发设计—8—

和产品的验收。

(3)本标准反映了国内外风力发电提水的最新技术水平。

(八)作为推荐性标准或者强制性标准的建议及其理由

建议作为推荐性标准,理由如下:

(1)本标准的技术内容,一般规定得比较简单扼要,比较笼统、灵活,强调用户普遍关心的产品使用性能,对一些细节要求一般不予规定,有较强的市场适应性。

(2)本标准规定了风力发电提水机组在生产、交换、使用等方面的内容,是通过经济手段或市场调节而自愿采用的标准,不具备强制性。

(3)任何单位均有权决定是否采用或违犯该标准,且不构成经济或法律方面的责任。

(4)本标准不具有法属性的特点,属于技术文件,不具有强制执行的功能。

(九)贯彻标准的措施建议

标准实施前应及时在公众煤体、行业内部甚至对外的有关信息上公开宣传,使相关企业能够积极主动的购买有关标准和资料、参加培训、结合本企业实际学习研究标准并准备贯彻实施标准。

标准归口单位进行贯标指导,组织标准宣贯培训班,由标准制定人员主讲。设立专门的答疑或咨询部门或网站,为贯标企业排忧解难。

企业组织有关人员积极参加行业协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培训班

—9—

等。及时了解国内外标准制、修订信息,通过广播、板报、宣传栏、横幅、网络、短信等多种形式进行大力宣传。

(十)其他应说明的事项 无。

无线网络技术包括 篇7

1.1 异构无线融合网络定义

异构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无线通信系统采用不同的接入技术或采用相同的接入技术而不属于同一个运营商。通过系统的融合将多个系统优势整合, 取长补短, 满足移动通信业务, 用不同类型的网络来为用户提供无线接入, 打破无线接入的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 从而构成异构无线融合网络。

1.2 异构无线融合网络关键技术

异构无线融合网络采用随机组网、移动性管理以及无线资源分层管理等技术实现异构网络的融合, 实现异构网络的协同作用。其中无线资源的协同管理技术至关重要, 包括异构网络协同处理无线信号、传输链路协同等等, 在无线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协同技术。

对于异构无线融合网络移动性管理来说, 主要通过主机标识的确定来对随机移动终端位置进行查找, 确定移动终端位置之后就能够实现数据的传输或呼叫, 而在数据传输和呼叫的过程中能够有效保证连续的通信。为了能够支持异构无线融合网络环境, 其主要的控制功能有位置管理、切换控制以及控制互操作等, 通过移动管理技术实现网络通信的连续性。

对于异构无线融合网络的无线资源管理来说, 其不仅涉及到频谱资源的管理和分配, 还包括发射功率、信道编码以及连接模式等资源的管理和控制, 相较于传统的无线资源管理模式来说, 异构无线融合网络中的无线资源管理涵盖了所有异构网络的资源控制机制, 包括了多种接入技术, 以此来实现对无线资源的优化使用, 提升系统容量, 从而提高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此外, 在异构无线融合网络中的无线资源管理包括传统管理模式的功能, 其能够有效提升传输效率, 同时能够实现能量的节约。下面就对异构无线融合网络中无线资源管理的关键技术进行具体分析。

2 异构无线融合网络中无线资源管理关键技术

在异构无线融合网络中, 需要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以及相互重叠的各种无线通信网络融合到一起, 形成一个协同工作的异构无线系统。对于异构无线融合网络来说, 其无线资源管理技术一直是无线通信系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如何合理的管理无线资源实现不同用户业务体验与需求的平衡至关重要。异构无线融合网络中无线资源管理关键技术涉及到的内容十分广泛, 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2.1 呼叫接入选择与控制

在异构无线融合网络中, 呼叫接入选择与控制是无线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相关准则为依据, 做出允许接入或拒绝接入到达呼叫请求的决定, 从而实现对呼叫接入的选择和控制。其考虑的是在复杂的环境下来尽可能的提升系统利用效率, 从而为客户提供最好的Qo S。在接入选择算法中, 为了能够充分的对异构无线融合网络中集群增益和多接入分集增益进行有效利用, 需要每一个多模终端的应用合理的选择接入。将呼叫接入选择与控制相结合能够构成密切相关的无线资源管理功能。采用集中式算法接入选择则可以将准入控制和接入选择两个过程结合, 采用分布式接入选择的时候, 终端在接入选择过程中无法对选择决策能否被接受进行预测, 如果目标系统拒绝了终端接入请求, 则终端需要重新进行接入选择过程, 这就增加了垂直切换过程延时。

呼叫接入控制可分为以下两种方案, 一种是本地方案, 在接入决策制定过程中仅对本地信息进行使用, 另外一种是协作方案, 在协作接入控制中不仅需要对本地信息进行使用, 同时需要对其他小区信息进行考虑, 有新建呼叫请求及收入的时候, 本地小区会与其他参与控制的小区通信, 构建小区集群, 实现信息转换, 从而实现对不同接入控制方案的确定。

异构无线融合网络中统一分析了各种呼叫溢出技术, 建立了移动模型, 改进了双向溢出呼叫接入控制方式, 不仅考虑了呼叫移动速度, 同时考虑了呼叫对小区的覆盖。从异构网络特点出发, 根据异构小区构建方式及其信息转换方式和使用方式能够设计不同的接入准则, 能够针对分布式和集中式两种接入方案来设计接入选择和控制方案, 这就能够有效提升信道利用效率, 对于阻塞和掉线现象的减少也有着重要意义。

2.2 路由选择与控制

异构无线融合网络根据网络环境变化实现自适应控制, 网络域、协议层以及各个节点的协同能够实现跨网络域、跨节点、跨协议层的业务Qo S路由选择。

如图1所示, 为异构无线mesh路由协议模型, 该路由协议模型包括邻居发现机制、路由度量、信息发布模型以及路由算法等四个子模块, 刻画了无线电的异构性, 通过分层协作实现了对网络拓扑信息的共享, 由此可见, 对节点周围网络环境变化考虑来实现分层控制是路由选择与控制技术的重中之重。

2.3 切换技术

切换技术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在异构无线融合网络中, 各个网络的移动称为垂直移动, 垂直切换是实现无缝垂直移动的关键, 指的是移动终端接入点改变过程中保持用户通信持续性的技术。

异构无线融合网络能够实现业务Qo S切换, 利用层间呼叫溢出技术, 以保护信道、信道侵占以及队列缓冲为基础制定切换策略。在快速和慢速实时切换业务中, 这种切换策略能够有效降低掉线率, 而对于非实时业务来说, 这种切换策略也能够有效保证切换性能。

切换技术对层间写作设计垂直切换算法充分利用, 在有效降低组分丢失率的基础上, 降低了切换次数, 避免“乒乓效应”的出现, 对于切换呼叫阻塞率的降低和切换性能的改善有着重要的作用。

2.4 流量均衡技术

当小区出现负载过重的情况时, 流量均衡技术会发挥作用, 能够将异构多模终端用户向流量较轻的重叠覆盖异构小区中进行转移, 这就会空出一些无线资源, 而其他的呼叫则可以使用这些资源, 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 降低了呼叫阻塞率, 提升了异构无线融合网络系统的利用效率。

流量均衡技术以业务选择为基础, 采用非周期性流量控制机制, 提出了三种流量均衡算法, 从而建立小区逗留时间模型。三种算法分别是以逗留时间为基础的流量均衡算法、以逗留时间为基础的动态流量均衡算法以及以逗留时间和业务为基础的动态流量均衡算法。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区系统信道利用效率, 采用混合动态流量均衡算法, 此算法以流量转移技术和信道借用技术为基础, 能够有效降低小区呼叫阻塞率和呼叫切换的掉线率。

2.5 速率与功率控制

在异构无线融合网络中, 无线资源管理的重要目标就是降低整个系统的发射功率、提升网络传输速率。在异构网络传输中, 传输技术与终端发射功率有着差异性, 这种差异性是导致信道容量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 如果信道容量较低, 则会降低整个协作传输的信道容量, 信道容量降低之后, 会对整个传输过程产生限制作用, 终端节点发射功率的增加并不会对传输速率产生提升作用, 传输速率不会增加, 而终端节点发射功率增加会大大提升整个分布式系统传输的总功率, 因此, 对于异构无线融合网络来说, 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异构分布式传输功率、速率、资源的自适应调整和调度是至关重要的。

在异构分布式网络中, 中继节点功率控制和传输速率控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因此可以制定速率和公路的匹配和控制算法, 制定多模接口的融合方案, 通过对功率的有效控制能够提升中继站传输的速率, 这就有效节约了整个异构无线融合网络系统的能耗, 从而提升无线中继网络的性能。

对于异构无线融合网络的融合和互联来说, 主要通过融合机制来完成, 通过无线中继技术和协同通信的融合来实现异构无线网络的融合。在融合的过程中, 为了提升协同容量, 采用协同功率分配优化模型, 利用协同功率分配算法来对发射功率进行合理设置, 这就能够保证第一跳和第二跳链路传输速率的匹配性, 从而实现异构无线融合网络系统性能的优化。

为了提神异构无线融合网络容量, 还可以使用各种写作速率分配与控制方案。对于多信道和多跳异构无线融合网络来说, 其视频流资源的分配和管理可以通过建模为凸优化, 以完全分布式接入为基础, 对路由资源调度、速率分配等无线资源调度机制进行设计, 实现每一流在最小化网络拥塞和最小化视频失真之间的平衡, 从而有效避免视频资源失真。

2.6 干扰协调技术

对现存的网络拓扑结构进行一定的改进和改变, 将大量低功率蜂窝基站布放到宏蜂窝网络层中, 以无线电认知技术和频谱感知技术为基础, 能够实现系统频谱资源的有效利用, 这就提升了频谱资源的利用效率, 但需要注意的是, 此种提升频谱资源利用率的方案是建立在对网络拓扑结构改变基础上的, 新节点的引入必然会对原有结构改变, 这就会产生小区间的干扰, 因此, 在频谱资源管理方案中如何消除干扰或协调干扰至关重要。

针对异构无线融合网络中干扰协调的问题, 主要的解决方法有频分复用法、子载波分配方法、波束成形法和功率控制方法等。

2.7 协同无线资源管理技术

协同无线资源管理技术以某种核心管理模块为基础, 这种管理模块能够对异构无线融合网络中的无线资源实现协同管理, 原本在各个系统中分散的独立无线资源能够在协同管理下实现共享, 这就有效平衡了各个系统之间的载荷, 从而实现无线资源的集群增益。

放大重传中继节点和解码重传中继节点能够构成中继系统, 这种中继系统是异构形式的, 大量的异构中继节点能够协同进行传输, 而目的节点则能够实现大量异构中继节点信号的同时接收。在此方案中, 采用联合编码和选择性传输技术, 节点增加的过程中能够有效体现集群增益。

此外, 还可以采用异构无线融合网络通信机制, 在此通信机制中, 第二跳链路是否采用时间分集方案过程中, 中断概率、中继节点数量以及信道增益和标称功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除了能够产生集群增益之外, 如果对多模终端传输效率及在不同无线接入系统中的表现进行考虑, 就能够将多模终端中的应用适时与无线接入系统连接, 这样就能够产生多接入的分级容量增益。将集群增益与分级容量增益进行比较, 两种增益效应有着一定的区别。对于集群增益来说, 无论在异构无线融合网络还是在独立无线接入系统, 只要能够实现无线资源共享就能够产生集群增益, 并且能够均衡业务荷载, 而对于分级容量增益来说, 其只适用于异构无线融合网络, 且其增益效果与无线接入系统之间的差异性相关, 差异性越大, 则产生的分级容量增益效果越明显。

3 结论

综上所述, 在异构无线融合网络的发展过程中, 容量及能效问题、性能问题的解决是关键, 这就需要对异构无线融合网络中的无线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配置。通过上文中的分析可知, 异构无线融合网络无线资源管理的关键技术主要有呼叫接入选择与控制技术、切换技术、功率与速率控制技术、干扰协调技术以及协同技术等, 在所有的技术中, 协同管理至关重要。

摘要:异构无线融合网络并不是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的叠加, 各个网络之间资源形式和管理机制各不相同, 如何有效的管理无线资源, 提升异构无线融合网络中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至关重要。基于以上, 本文从异构无线融合网络概述入手, 探讨了其无线资源管理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异构,无线融合网络,无线资源,管理

参考文献

[1]苗杰.异构无线融合网络中无线资源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 2012.

[2]张裕.异构无线网络中无线资源管理若干问题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3.

[3]龙静静.异构网络中无线资源管理关键技术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 2013.

[4]田峰, 刘翰焘, 周亮.分层异构网络无线资源管理技术探讨[J].电信科学, 2013, v.2906:32-38.

无线网络连接技术 篇8

无线网络的诞生

大约50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美国陆军采用无线电波进行数据传输的时候,军方曾经开发出一种特别的无线电信号传输技术,这种技术相对传统无线电技术在数据加密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这种技术在战时被美军及其盟军广泛采用,1971年,部分夏威夷大学的技术人员在这种无线电加密传输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了新的数据包形式的无线电网络数据传输协议,当时将这种技术命名为ALOHNET,这就是最早的无线网络通讯协议。第一代的无线网络应用为七台分布在夏威夷群岛中四个岛屿上的电脑,七台机器通过并不成熟的无线网络协议进行数据传输,这就是无线网络的诞生。

IEEE802.11x

IEEE是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的缩写,众多的无线网络标准都是由IEEE批准和发布的,IEEE为非营利性技术组织。任何生产商都可以免费采用lE臣标准。IEEE802.11是IEEE于1997年制订的一个无线局域网标准,主要用于解决办公室局域网和校园网中的用户与用户终端之间的无线接入。IEEE 802.11规定了无线局域网在2.4GHz波段进行操作,EEE802.11传输速率最高只能达到2Mbps。由于IEEE802.11在传输速率上的缺点,使其不能满足数据传输日益发展的需求,因此在1999年8月,人们对802.11标准进行了完善与修订,推出了802.侗b与802.11a两个不同的标准。目前采用最多的是802.11b标准。新的802.11g是在2002年11月定案后,于2003年的6月份通过了IEEE协会的认证,正式成为新一代的80 2.11×标准。

802.11b使用2.4GHz频段,传输速率为11Mbps.使用动态速率转换,当信号强度降低的时候,传输速率会发生变化,最低可以降低到1Mbps。802.11b的通信范围很大,在室外地区可以达到300米的范围,在室内的工作环境可以达到100米。为了保证网络的安全性,802.11b使用与以太网类似的连接协议与数据包确认的方式来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与网卡带宽的有效利用。

802.11a使用5.2GHz频

段,因此传输速率非常优秀,速率可达54Mbps,802.11a从技术层面来说比802.11b优秀,但是发展缓慢,昂贵的设备与不兼容802.11b等方面的劣势使其对应的芯片迟迟不能进入市场,而高昂的价格更是阻止人们去使用它,反而是技术稍显落后的802.11b更受到大众的欢迎。目前最新的802.11g在原有802.11b的基础上采用了新的调制解调方式.通信速率可达54Mbps,与802.11s的性能相似,但成本更低,而且兼容802.11b,因此更受用户欢迎。802.11g仍然运行于2.4GHz频段,不但速度比802.11b快,对障碍物的穿透能力也较强,而且其设备价格比802.11a便宜,可称得上是未来Wi-Fi的主流标准。802.11g的缺点跟802.11b一样,就是容易受到来自无绳电话与微波炉的干扰。

蓝牙

蓝牙Bluetooth(LEEE802.15)是由爱立信、IBM、英特尔、诺基亚和东芝这五家公司于1998年5月联合推出的一项旨在实现网络中各类数据及语音设备互连的计划,并为纪念一千多年前统一北欧的丹麦国王.将这种将在全球通用的无线传送技术命名为“蓝牙”,取其统一天下之意。该计划公布后,迅速得到国际上多家大公司的广泛支持.并共同成立了蓝牙技术推广小组SIG(Bluetooth Special Interest Group)来推进这项计划。蓝牙计划的目标就是要建立一个全球统一的无线连接标准,使不同厂家生产的各种移动计算和便携的设备,在近距离内都能不用电缆就可以很方便地连接起来,实现相互操作与数据分享。它可以在10厘米到10米的范围内使8个置入蓝牙晶片的网络设备,实现无缝的资源共享,达到相互操作和互用的目的。如果提高传送设备的功率,距离还可以扩展到100米甚至更远。蓝牙的工作频段为2.4GHz,传输速率为1Mbps。蓝牙比IEEE802,11更具移动性,而且成本低、体积小,可用于更多的设备。蓝牙技术使得移动通信设备和电脑设备,不必借助电缆就能互联,并且能够实现无线上网,其实际应用范围还可以拓展到各种家电产品、消费电子产品和汽车等信息家电,组成一个巨大的无线通信网络。由于蓝牙技术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在市场,美国权威杂志《网络计算》将蓝牙技术评为十年来十大热门新技术之一。

家庭网络

HOmeRF

HomeRF是由HomeRF工作组开发的.适合家庭区域范围内,在PC和用户电子设备之间实现无线数字通信的开放性工业标准。作为无线技术方案,它代替了需要铺设昂贵传输线的有线家庭网络.为网络中的设备和Internet应用提供了漫游功能。HomeRF通过家庭中的一台主机在移动数据和语音设备之间实现通信,既支持语音通信,又提供数据通信,同时HomeRF还提供了与TCP/IP良好的集成。HomeRF工作在2.4GHz频段.但目前的传输速率只有1—2Mbps。由于HomeRF与802.11b/g和蓝牙使用相同的2.4G频段,并且在功能上过于局限于家庭应用,在今后难

有较大的发展。

无线网络的前景

无线网络技术包括 篇9

1、提高网络性能和吞吐量

以Win7优化大师为例,安装并运行软件,切换到“系统优化→网络加速”界面,选择“调制解调器拨号”后,勾选“提高网络性能和吞吐量”(如图1),单击“保存”按钮即可,或者直接单击“自动优化”按钮,这样在3G上网时,3G上网速度会有一定改善。

图1 提高网络性能和吞吐量

2、取消3G网卡的节能模式

如果3G上网不稳定,例如频繁出现断网,这可能是3G网卡节能模式所致,解决办法是进入3G网卡属性窗口,将工作模式由“节能”改为“高性能”,并切换到“电源管理”界面,取消“允许计算机关闭此设备以节约电源”(如图2)即可。

复试包括专业笔试 篇10

复试包括专业笔试、外语听力测试及综合面试三部分,还将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综合能力、心理测试。推荐免试生不再进行复试。专业笔试科目按招生简章公布的科目考试,时间约为3小时;外语听力测试时间为30分钟;综合面试重点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动手创新能力、培养潜力等,每人约20分钟。参加复试的考生须持本人身份证、毕业证及准考证接受考试注册,参加考试时携带身份证及准考证,以备查验。初试、专业加试、外语听力和综合面试成绩占最终录取成绩的比例分别为60%、25%、5%、10%。复试日程安排:1)3月24日全天考试注册;24日晚19:15—19:45进行英语听力测试;24日晚20:30-22:00进行学校组织的综合能力、心理测试考试;25日晚18:30-21:30各系进行专业笔试;26日各系开始进行面试,于27日完成复试和淘汰工作,下午6:00前公布复试结果,并且各系将淘汰名单和淘汰考生材料送交学院研究生教务部。2)3月28日上午开始录取工作;3)各系于3月29日将录取结果报学院研究生教务部。考试注册地点:电子系微电子系计算机系信通系控制系英语听力时间地点:时间:3月24日晚19:15-19:45地点:教一北405、408、409、412、413、416、417、420具体安排见附件:听力考场安排综合能力、心理测试时间地点:时间:3月24日晚20:30-22:00地点:计算机系:中3-3301,中3-3327微电子系:中3-3302电子系:中3-3321控制系:中3-3323信通系:中3-3325专业复试时间地点:时间:3月25日晚18:30-21:30地点:同综合能力、心理测试地点综合面试时间、地点:各系在笔试后具体安排。考生提前查看考场,自带相关考试用品体检时间、地点:统考研究生经复试初录3月27-28日到交大校医院体检。经复试初录后的考生须领取以下有关表格:1.体检表:通过复试拟录取的所有考生;2.调档通知:校外应届及在职考生;3.政审通知:定向、委培生及校外考生;4.定向委培协议:定向生、委培生;5.自筹协议:自筹经费生;6.硕博连读协议:录取为硕博连读的考生;7.强军定向协议:强军定向生;8.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协议书9.未获得创新基金资助非定向硕士研究生协议书

城市划分标准应包括什么 篇11

与原有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相比,新标准有几个变化。

一是城市类型由四类变为五类,增设了超大城市;二是将小城市和大城市分别划分为两档;三是人口规模的上下限普遍提高。小城市人口上限由20万提高到50万,中等城市的上下限分别由20万、50万提高到50万、100万,大城市的上下限分别由50万、100万提高到100万、500万,特大城市下限由100万提高到500万;四是将统计口径界定为城区常住人口。

按照新标准,笔者根据各省市2013年的统计年鉴,整理出人口超过500万的城市中,超过1000万的城市有七个:上海、北京、重庆、天津、广州、深圳与武汉;500万~1000万之间的有九个:东莞、成都、南京、佛山、西安、杭州、苏州、汕头与沈阳。

总体而言,新标准在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方的城市规模分类标准。西方人口1000万以上的为超大城市(Mega City),500万~1000万之间的为特大城市(Large City)。

西方城市大多因为行政区面积较小,关于城市规模的划分,普遍采用都市圈为空间单位。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改善和互联网经济的崛起,中心城市和周边的卫星城逐渐形成流动的空间并连为一体。以都市圈为单位统计伦敦的人口能更好地反映伦敦吸纳就业人口的范围。

但这样的标准放到中国似乎会给人口统计带来障碍,比如河北廊坊市燕郊地区,据报道居住在燕郊的“京漂”人数接近40万,已超过北京全市总就业人口的3%。按照西方城市的定义,燕郊应属于北京城区人口的统计范围。但中国历来人口统计都以行政区为优先,新的划分标准并没有改变。

在上世纪70年代,纽约、芝加哥、东京、伦敦等大城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落,突出表现在人口流失、公司外迁、在全国经济中的比重下滑,等等。从80年代中期开始,这些城市在完成产业升级后普遍结束了衰落,虽然城市人口恢复增长,但城市增长的机制更多表现为先进生产性服务业比重的提升、经济活动的跨国性增加。

2013年,中国的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已经正式进入了服务业占主体的阶段。

所以,未来中国的城市划分标准除了考虑人口因素,产业结构也应该适当成为参照标准。

无线Mesh网络技术研究 篇12

无线Mesh网络 (WMN, Wireless Mesh Network) , 又称无线网状网或者无线网格网, 是一种由多种类型节点构成的、以网状为基本拓扑结构的、多跳、自组织和自管理的无线网络架构, 被看成是因特网的一种无线版本[1]。这种无线网状网络在军事通信网、公安移动数据网以及智能交通网络等领域对系统网络的设计具有重要价值[2]。目前它已经作为一种关键技术迅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2 无线Mesh网络的组成结构

无线mesh网主要由两种网络节点组成:mesh路由器和mesh终端[3]。Mesh路由器具有支持mesh网络互连的路由功能。mesh终端可以是笔记本电脑、PDA、Wi-Fi手机、RFID阅读器和无线传感器或控制器 (如ARM) 等。按照结构来分类, 无线Mesh网络可以分为分级骨干网Mesh结构、平面客户端Mesh结构和混合结构三种。

2.1 分级骨干网Mesh结构

如图1所示, 图中虚线表示无线连接, 实线表示有线连接, 网络使用多种无线技术 (包括IEEE802.11等) 。底层的普通客户端由以太接口接入到Mesh路由器再接入到上层Mesh网络中, 实现网络节点的互连互通。Mesh路由器为普通客户端提供顺利无线链路来顺利接入到网关节点。移动终端节点与其他节点通信的最佳路径也由网关节点来选择

2.2 平面客户端Mesh结构

客户端Mesh结构网络如图2所示, 由使用相同无线技术的客户端直接互连, 而不通过传统的AP (Access Point) , 是点对点的连接方式。它没有中心节点, 每个客户端都具备自动配置和路由功能, 这样相邻节点可以直接通信而不相邻节点可以通过多跳实现连通。

2.3 混合结构

混合结构综合了以上两种网络结构的特点, 如图3所示, 客户端通过路由器接入骨干网。这种结构能提供无线Mesh网与其它网络的连接, 如因特网、Wi Max、蜂窝网络等。

3 无线Mesh网络的应用前景

从无线信道利用率的角度来看, 无线Mesh网络减少了信号冲突的可能性, 能大幅度提高信道的利用率。从用户安全性的角度看, 无线Mesh网络使用的低功率无线电波产生电磁辐射较小, 从而减小了对用户的影响。无线Mesh网络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4]:

3.1 传感器Mesh网络[5]

无线Mesh网络应用的主要领域为传感器网络。在传感器网络中, 无线Mesh网络技术将分散的传感器进行组网, 让传感器和控制中心互连通信。传感器节点散布在特定的感知区域, 协作地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网络分布周边环境或监测对象的热、红外、声纳、雷达和地震波等各种信息, 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协作分布式处理。传感器网络在军事、交通、工业、医疗等场合都具有非常高的实用潜力。

3.2 骨干Mesh网络

无线Mesh网络的骨干一般是在网络中进行主要数据传输的高速链路。骨干Mesh能布置在室内或者室外。室外设备通常依附在电线杆、街灯等有电力可用的建筑物侧面或顶端。骨干Mesh网络需要包含作为回程用IEEE802.lal和给客户端用的IEEE802.lbl g两套无线电, 减轻双向用户对流量的争夺。

3.3 其他场合

在遭遇通信基础设施遭受破坏的突发事件现场, 或者无法依赖已有的网络设备通信的偏僻地区, 无线Mesh网络提供的通信服务尤为重要。另外, 无线Mesh网络还能为地铁、城市轻轨等地下交通提供Wi-Fi接入。在将来三网合一的无线数字化家庭, 家庭多媒体无线网络能通过Mesh轻松组建, 实现互联网、有线电视网、家庭移动通信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

4 研究现状

4.1 研究无线Mesh网络的主要标准化组织

鉴于无线Mesh网络的迅速发展, 许多国际标准化组织也积极考虑在各种无线网络标准中支持Mesh组网方式的研究[6]。IEEE802.11[7]的无线局域网标准由IEEE在1997年制定, 用于解决校园网和办公室局域网中的用户终端之间的无线接入。IEEE802.11无线局域网工作组在2004年初成立了Mesh研究组 (编号为802.11s) , 为WMN定义MAC和PHY层去提高WLAN覆盖, 使其能全球覆盖。IEEE802.15[8]提供低耗能、简单的无线连接标准, 由IEEE工作组针对无线个域网 (WPAN) 开发, 正逐步发展成为PAN (包括便携式和移动计算设备) 和短距离无线网络的国际标准。IEEE802.16标准定义了WMAN (无线城域网) 空中接口规范, 致力于解决WMAN的“最后一公里”连接问题。802工作组进一步发展制定了WMAN标准:802.16d/e, 通常称为Wi Max[9]。无线Mesh网和其他无线接入技术结合形成的更层次化的宽带无线接入网络也正在投入使用当中[10]。IEEE802.20[11]即移动宽带无线接入MBWA (Mobile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工作组致力于开发在室内外环境中支持Mesh结构, 提供在3GHZ频带移动用户进行高速可靠无线数据传输的标准。

此外, 国际电信联盟 (ITU) 、3GPP以及IETF等机构也将无线Mesh网络纳入到工作计划中。这些领域的标准化工作, 将进一步推动无线Mesh网络技术的研究、应用和发展。

4.2 无线Mesh的商业化

新颁布的IEEE802.16a标准明确提出把无线Mesh网络技术应用于宽带无线接入, 无线Mesh网络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宽带无线接入方式开始进入商业化。Tropos公司的Wi-Fi室外蜂窝网络, 由具有路由功能的无线局域网来构成Wi-Fi蜂窝;还有很多相关的无线路由器等产品, 如诺基亚公司推出的无线路由器, 也已开始商用;美国Mesh Networks公司开发了适用于无线Mesh网络的无线硬件、智能路由软件等, 手机和笔记本等移动终端可以使用它们来自由构建无线Mesh网络甚至微型网。

5 无线Mesh网与蜂窝网、移动Ad hoc网以及WLAN的比较

无线Mesh网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 它与蜂窝网、移动Ad hoc网以及WLAN都有一定的关系[12]。无线Mesh网是从移动Ad hoc网络进化过来, 并继承了无线局域网技术的一种新型网络技术。表1对无线Mesh网与蜂窝网、移动Ad hoc网以及WLAN的各种特征进行了比较。

总之, 无线Mesh网络与其它网络相比既有继承点又有不同点:1) 无线Mesh网络是多跳网络, 具有自形成、自恢复和自组织等特点;2) 可靠性提高, 碰撞减轻, 无线链路设计简化, 维护简便;3) 移动性以及功耗随节点类型的不同而不同;4) 能够支持与其他无线网络的兼容和互操作 (如Wi Max、Wi-Fi和蜂窝网络等) [13]。

6 结束语

上一篇:物品购买申请报告下一篇:表态发言弘利遴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