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网络学习

2024-06-15

无线网络学习(共12篇)

无线网络学习 篇1

1 背景

随着网络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手机在大学校园里的普及使用,学生移动学习———无线网络学习成为可能。无线网络自主学习平台是一套利用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基于消息、WAP、Email等手段为学生提供全面、快捷的无线学习环境,其中包括:资源共享与下载、信息浏览、邮件收发、互动交流等多种应用服务。由于无线学习不同于传统的学习平台,无线网络平台主要包括Web应用(CMS、CRM)、WAP、MS(消息)、Mail等系统,其数据传输一般都有较高的实时性要求[1]。

目前,现有的商业无线网络应用平台存在以下不足:1)各系统包含独立的用户管理功能,导致学生信息的不一致性、冗余,并增加用户信息维护工作量增加;2)各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主要通过数据库的方式直接进行交换,没有采用Web Service外部接口方式提供给其他系统调用,增加了各系统的耦合度,增加系统功能扩展和维护的难度;3)从用户终端、管理角度考虑,目前一些统计信息的展现在直观程度方面尚需进一步完善[2]。

2 自主学习平台系统架构

针对商业平台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高校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我们设计开发一套具有教学辅助功能的无线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系统,平台系统架构示意如图1所示。

消息服务MS(Messaging Service)是一种通过移动设备就可发送和接收文本信息的技术,消息的传输总是由处于GSM外部的MSC(Messaging Service Center,消息服务中心)进行中继,与电子邮件类似。

多媒体信息服务,MMS(Multimedia Message Service)是在短消息业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消息业务。MMS是第3代移动通讯标准化组织3GPP制定的全球信息传送标准,是一项全新的数据业务,学生可以像使用短消息一样上传、下载多媒体消息。它将不同的媒体,如文本、图片、照片、音频、视频等组合成一个多媒体消息进行传输;方便学生随时使用学校资源库中的多媒体资料进行学习。

无线应用协议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是一种向移动终端提供互联网内容和先进增值服务的全球统一的开放式协议标准,是简化了的无线Internet协议。WAP将Internet和移动电话技术结合起来,使随时随地访问丰富的互联网络资源成为现实。WAP服务是一种手机/PDA直接上网,通过移动终端浏览器浏览WAP站点的服务[3]。

3 系统主要功能的实现

无线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系统由WAP、Web前端、MS网站内容发布、信息发布管理后台和系统管理等五大功能模块组成,其功能结构图如图2所示。

3.1 Web前端子系统

1)学生用户

学生注册:学生用户可通过手机号或E-mail邮箱进行用户注册,为确保用户信息的真实性,系统以消息或邮件方式发送激活信息给用户进行确认。用户确认后,即可完成用户的注册。为加强网站的安全性,用户在注册和登录时,系统要求用户输入自动生成验证码。

修改个人资料:用户登录应用平台后,可以修改帐号密码,以及完善个人详细资料,其中个人资料内容包括:学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个人兴趣等。

统一身份认证:实现单点登录功能,提供统一身份认证外部接口。用户成功登录后,可以收到系统自动发送的登录信息回执(允许用户设置取消)。

2)信息内容查阅

显示最新发布内容信息:网站主界面显示最近发布的内容信息,显示标题、发布时间。用户可查阅详细的信息内容。

网站栏目显示、查阅:显示网站栏目/子栏目信息,提供直观方式方便用户对信息内容进行导航查阅。

查阅网站公告信息:学生可查阅公告详细信息内容。

3)辅助功能

关键字内容检索、查阅:学生可输入关键字快速检索出系统中匹配的信息内容,以直观方式将检索结果进行显示,学生可直接对检索结果进行查阅。

网站资源下载与上传:系统提供网站资源的下载和上传功能,上传文件的类型及大小限制,由系统进行限制提示。

网站可查看个人邮件、发送邮件:系统集成现有的邮箱系统功能,学生可对个人邮件进行收发。

3.2 MS网站内容发布

1)网站栏目管理

管理员可对网站栏目/子栏目进行新增、修改;当栏目中包含信息内容时,则不允许进行删除操作。另外,管理员可设置栏目的访问受限情况(符合一定条件的学生才允许访问本栏目信息内容),以及信息内容的推送方式。

系统管理员可对子栏目的所属栏目进行调整,但调整前需要给出提示确认信息,调整成功后,本栏目包含的信息内容不受任何影响,仍属于本栏目,不影响学生对信息内容的查阅。

2)网站栏目内容管理

信息内容维护:管理员可在自己负责的栏目中新增/修改信息内容,其中包括:标题、关键字、详细内容等。

3)统计分析

统计信息内容发布情况:系统可统计某个时间段各栏目信息内容的发布数量。另外,系统管理员可查看信息有效信息数量。统计条件可按网站栏目、发布时间等,统计结果以直观方式(柱状图、曲线图)进行显示。

查看学生使用情况:可按所有学生或各学院等条件对各栏目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以直观方式(柱状图、曲线图进行显示。从整体上获知学生对应用平台栏目的使用程度。

3.3 信息发布管理后台

1)信息发送

通过接口发送信息:管理员可群发信息(通知、消息)给指定范围的学生群。另外,管理员也可根据应用平台需要,将一些信息内容发送给指定的访问的学生群。系统可根据信息的类型设置信息传送方式:消息、电子邮件、系统消息提示等。

2)安全管理

敏感信息过滤条件设置:为减少信息审核的工作量,管理员可以设置敏感关键字过滤条件,凡是符合过滤条件的信息内容在进行发布时,系统都将进行拦截处理,只有管理员审阅通过,才可正式发布。

敏感信息过滤:系统根据敏感信息过滤条件自动对信息内容,其中包括:消息内容、栏目信息内容,进行自动过滤。

维护被过滤信息:系统管理员可以对系统过滤的信息进行删除、驳回等处理。

3.4 系统管理

1)学生资料管理

为各子系统开发统一的学生管理模块功能,实现对学生基本信息的维护管理。管理员可以维护系统中所有学生基本信息。管理员只能维护本单位的所有学生基本信息。

登录帐号可关联手机号或E-mail,并允许学生设置帐号登录别名,密码可设置安全策略要求,并进行加密。如个人密码丢失,学生可通过手机方式发送身份识别信息取回密码。

学生资料导入:管理员可批量导入学生信息,在应用平台使用过程中,允许学生维护个人资料信息。系统提供Excel文件格式导入的接口,也可为现有系统开发单独的导入或信息同步接口。

2)权限管理

统一用户权限控制,引入用户组和角色的概念,对用户访问系统各功能点以及各栏目信息内容进行访问权限的设置。管理员可以批量设置用户访问权限,也可以设置单一用户的访问权限。

3)系统日志管理

系统管理员查看系统运作日志,包括管理员维护操作记录、系统出错、报障信息。

4 结束语

无线网络学习平台将信息的综合性、实时性、交互性和分布式网络资源的分散性相结合,充分利用无线网络及移动通讯技术,成为当今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向无线网络方向发展的一大趋势,特别适合用于异种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应用的开发。因此,无线网络自主学习系统在大学辅助教学的应用中将具有更广阔的前景。

摘要:该文介绍了辅助教学应用系统,即无线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应用需求;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使用特点,平台采用无线网络技术及移动通讯技术进行开发设计;该平台的开发可以使学生的课后练习不必局限在特定的时空,在任何时间、地点使用手机、掌上电脑或笔记本电脑时,即可完成学习任务。

关键词:自主学习平台,无线网络,消息服务,多媒体信息服务,无线应用协议

参考文献

[1]Chatzimisios P,Boucouvalas A C,Vitsas V.IEEE 802.11 Wireless LANs:Performance Analysis And Protocol Refinement[J].EURASIPJournal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2005,2:67-78.

[2]Tinnirello I,Choi S,Kim Y.Revisit of RTS/CTS Exchange in High-Speed IEEE 802.11 Networks[C].Proceedings of the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World of Wireless Mobile and Multimedia Networks(WoWMoM 2005),Taormina,Italy,2005,6:240-248.

[3]Tanenbaum A S.计算机网络[M].熊桂喜,王小虎,译.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无线网络学习 篇2

初次接触这个课程时,我无意地在课本中看到了对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概述: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平台,能够实时监测和采集网络分布区域内各种检测对象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发送到网关节点,以实现复杂的指定范围内目标检测与跟踪。这让我联想到物联网体系的感知层与网络层,乍一想,这不就是物联网感知层与网络层的整体解决方案么?美国《商业周刊》与MIT技术评论分别将无线传感器网络列为改变世界的10大技术之一。作为一名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大学生,了解于此,内心燃起了一团火焰,因为觉得这个将成为我们将以时代推动者的身份参与到人类21世纪的建设中。

学习无线传感器网络这个课程,分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分别讲解无线传感器网络里面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物理层,信道接入技术,路由协议,拓扑技术,网络定位与时间同步技术等等。第二个阶段是整合零碎的知识,总结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工作原理。第三阶段是利用现有知识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物联网环境下的应用并且能够根据现实需求设计出符合要求的一个整体的无线传感器网络。

第一阶段知识总结,(1)无线传感器网络物理层是数据传输的最底层,它需要考虑编码调制技术,通信速率,通信频段等问题。信道接入技术中有IEEE 802.11MAC协议,S-MAC协议,Sift协议,TDMA技术,DMAC技术,CDMA技术。在物理层和信道接入技术主要有2个标准,一个是IEEE 802.15.4标准,一个是ZigBee标准,它们各有优劣,可根据现实情况采用不同标准。(2)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作用是寻找一条或或多条满足一定条件的,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路径,将数据分组沿着所寻找的路径进行转发。路由协议中有Flooding协议,Gossiping协议,SPIN协议,DD协议,Rumor协议,SAR协议,LEACH协议,PEGASIS协议等协议。(3)动态变化的拓扑结构是无线传感器网络最大特点之一,拓扑控制策略为路由协议、MAC协议、数据融合、时间同步和目标定位等多方面都奠定了基础。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拓扑控制将影响整个网络的生存时间,减小节点间通信干扰,提高网络通信效率,为路由协议与时间同步提供基础,影响数据融合与弥补节点失效的影响。(4)无线传感器网络主要有两种基本感知模型,而这又跟覆盖问题直接相关。根据无线传感器网络不同的应用,覆盖需求通常不同。根据覆盖目标不同,目前覆盖算法可以分为面覆盖,点覆盖及栅栏覆盖。(5)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定位是指自组织的网络通过特定方法提供节点位置信息。这种自组织网络定位分为节点自身定位和目标定位。节点自身定位是确定网络中节点的坐标位置的过程。目标定位是确定网络覆盖范围内目标的坐标位置。定位过程中把定位算法分为基于测距和无需测距的定位算法。基于测距的定位算法需要测量相邻节点之间的绝对距离或者访方位,并利用节点间的实际距离或者方位来计算位置节点的位置,常用的测距技术用RSS(到达信号强度)测量法,TOA(到达时间)测量法,TDOA(到达时间差)测量法,RSSI(到达信号强度)测量法等。(6)无线传感器网络上的目标跟踪与其定位不同,主要目的不是追求定位的精度,而是需要对移动的目标或者时间进行动态的监测。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目标跟踪过程大致包括3个阶段:检测、定位和通告。检测阶段: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周期性地通过传感器模块检测是否有目标出现。定位阶段:为了节省能量,只有距离跟踪目标比较近的节点才会对目标进行定位,如果节点接受到另外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节点到跟踪目标的距离,则可选用三边定位法或者多边极大似然估计法计算跟踪目标的位置。通告阶段:计算出跟踪跟踪目标的运动轨迹后,传感器网络要通知跟踪目标周围的节点启动进入跟踪状态。(7)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时间同步技术有两大时间同步模型,时钟模型与通信模型。时间同步协议中有经典的LTS协议,RBS协议,TPSN协议,DMTS协议和FTSP协议等协议。(8)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间件应用中,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间件体系结构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间件的核心,它决定着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运行及组织方式。(9)传感器网络以数据中心的特点使得其设计方法不不同于其他计算机网络,传感器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以感知数据管理和处理为中心,把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紧密结合,从逻辑概念和软、硬件技术两个方面实现一个高性能的以数据为中心的网络系统。(10)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不能局限于网络内部传输,这样不利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普及应用,必须让终端用户能够通过外部网络(如Internet)便捷地访问无线传感器网络采集的环境数据。这就需要物联网环境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接入技术了。多网融合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是在传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础上,利用网关接入技术,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与以太网、无线局域网、移动通信网等多种网络的融合。处于特定应用场景中的、高效组织组织的节点,在一定的网络调度与控制策略驱动下,对其所部属的区域开展监控与传感;网关节点设备将实现对其所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区域管理、任务调度、数据聚合、状态监控与维护等一系列功能。经网关节点融合、处理并经过相应的标准化协议处理和数据转换之后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信息数据,将有网关节点设备聚合,根据其不同的业务需求及所接入的不同网络环境,经由TD-SCDMA和GSM系统下的地面无线接入网、Internet环境下的网络通路及无线局域网网络下的无线链路接入点等,分别接入TD-SCDMA与GSM核心网、Internet主干网及无线局域网等多类型异构网络,并通过各网络下的基站或主控设备,将传感信息分发至各终端,以实现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多网远程监控与调度。(11)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很强的应用相关性,起硬件需要满足轻量化、扩展性、灵活性、稳定性、安全性与低成本等要求。

学习的第二个阶段,对零碎的知识点进行整合,总结出对无线传感的工作原理的自我理解。

上图就是一个典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系统的简易示意图,它拥有着无线传感器网络所应该拥有的最基本的三种类型的节点,即传感器节点(sensor node),汇聚节点(sink),用户的管理节点(User)以及互联网或通信卫星。传感器节点(sensor node)分布于监测区域的各个部分(sensor field),用于收集数据,并且将数据路由至信息收集节点(sink),信息收集节点(sink)与信息处理中心(User)通过广域网络进行通信,从而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学习的第三阶段:利用现有的知识体系,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现实中的应用,并且可以根据现实的需求设计出合理的应用体系。结合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农业中的应用进行探究:(1)在体系结构选择方面,其体系结构选择通性化的网络体系结构,跟上图体系相符。(2)节点选择方面,由于农业监测的复杂性及监测环境对于外来设备的敏感性,要求传感器节点体积尽可能小,为了获取到确切的监测信息,要求传感器节点装备多种高精度传感器。为了延长传感网的使用寿命,需要传感器节点具有尽可能长的生命周期。(3)能量管理:实际情况下的传感器网络应用可能需要长达多个月的环境监控,而单个节点的能量非常有限。为了节省能量,在发生传感任务时,只有相邻区域的节点处于传感通信状态,其余节点不需要传感和转发数据包,应当关闭无线通信系统,使其休眠节省能量。(4)数据采集方面,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靠近基站的节点要为其他节点转发数据,能量消耗较大,边缘节点只要进行数据收集,能耗较少,所以边缘节点应当采取一定的算法对数据进行融合,降低通信量,校正采样数据之后再进行发送。(5)通信机制方面,包括路由协议、MAC协议及通信部件的控制访问机制等,路由协议负责将数据分组从源节点通过网络发送到目的节点,寻找源节点和优化节点间的路径,将数据分组沿优化的路径正确转发。MAC协议决定无线信道的使用方式,在节点间分配有限的通信资源,无线通信模块在发送状态消耗能量最多,睡眠状态消耗最少,接受和侦听状态下消耗稍小于发送状态(6)远程任务控制主要是在对环境监控一段时间后,调整网络的任务,这需要向基站发出命令,基站通过发送广播消息发出指令,还要对节点的能量、通信等状态进行监控,不断进行任务调整,延长传感器网络的使用寿命。

根据现实的需求设计出合理的应用体系分这几步:(1)根据客户的要求,分析现实的需求,书写需求文档。(2)设计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整体框架体系,选择与设计各项通信协议与通信机制。(3)分别对框架中的软硬件进行分析与设计(4)进入开发状态(5)测试,交付,维护

网络学习空间:基于学习者的视角 篇3

摘要:本文从学习者的视角出发,指出了网络学习空间是数字化信息社会的重要学习方式,对学习者的影响越来越大,探讨了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的特点,实践的意义和相关的应用。

关键字:网络学习空间;学习者;信息

【中图分类号】G420

一、网络学习空间

学习空间是指知识流动的空间,网络空间是指数字化内容整合与分享的空间,在传统的教室知识流动是以教师为主学习者为辅,学习者所获取的知识是独立分离的,学习内容也是脱离情境的,多媒体学习方式例如专题网站、博客等只是技术在学习过程中的单纯呈现,存在着学习内容不完整,学习环境操作性差,学习资源贫瘠,知识管理不统一,学习模式实时性、灵活性和互动性较差等诸多问题,使得学习愈发单调和枯燥,学习者对其也难以产生兴趣。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网络空间以其功能和服务的即时性、高效性深受学习者的关注。学习空间和网络空间弥合了技术与学习资源的差距,将传统的学习方式转化为以学习者为主,以信息为基础,以知识获取、管理与创新为目标,结合学习者自身的认知图式无缝使用各种分布式的服务将多种学习模式结合起来。

网络学习空间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等技术旨在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主动建构、分享、管理个人知识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即指各种技术与教育信息资源的融合,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进行随时、随地、随处的跟踪记录的数字化学习方式,学习者运用科学的学习观念指导自身的学习和发展,了解、总结、反思自己的学习类型、特点与个性,发挥、记录自己的学习优势与过程,让学习层次化、阶段化、个性化、多元化,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意识与自我超越,做到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学习者不再仅仅是信息的消费者,信息可以被修改、被评价、被存储、再生产。

二、网络学习空间的教育实践意义

传统的学习模式在内容和整体上、在时间和连续上、在信息传递上往往是从高往低单向流动,知识建构也是被动的。网络学习空间通过技术来创新学习方式方法,搭建学习共同体,其学习模式是非正式的、情境的、灵活的,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随处获取信息以任何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故其学习时间是碎片的,学习空间是多样的,学习内容是离散的,信息传递是汇聚的,知识建构也是主动的。

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学习者不再仅限单方面专题网站的视频学习、专题讨论区的交流学习、个人博客的自主学习等,它是一种针对学习者制定的学习环境,链接多个主题网站、数字资料室、虚拟活动室等,打破学习围墙,支持多元立体学习模式的创建,学习内容、策略不再受约束,学习者利用这些资源自由地创建虚拟学习社区,多元化、多角度随时随地学习交流,学习过程更机动灵活。同时网络学习空间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e—learning的学习方式,学习资源可通过网络终端随时随地随处获取,学习者可以随时进行学习,这就避免了查找其相关学习资源时所必须的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它将学习资源条理化、系统化、结构化管理,可以方便的实现资源传送、接收、评价、修改、组织、共享和存储,最终实现学习者个人知识的管理。

信息化学习环境为学习者提供各种数字化资源的条件,尤其是上传到网络上的学习资源,还可以突破传统资源由于复本数量的限制所产生的信息不能获取的现象,使全球的学习者一起使用,实现最大范围的共享。网络学习空间的学习是面向过程的,除了共享本身的资源信息,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学习成果、研讨答疑等等都会被记录下来,其他学习者可以随时进行遴选、创造、共享知识。

网络学习空间的学习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跨时空、大信息量是信息化学习环境中学习者的主要优势,作为传输知识的学习空间,仅凭当前数字资源来创造网络的学习环境是远远不够的,信息时代的来临学习者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越来越走向网络化、虚拟化、国际化、个性化,知识需求也越来越前沿化,网络学习空间信息的传播速度,评价、修改、组织更新的频率是其他任何一种媒体所不能比的。同时网络学习空间具备同异步双向传递的交互功能,学习者在接收到例如现场直播的专家讲座等,可以针对该信息即时或非即时以文字、视频或者语音等多种方式提供反馈,彻底改变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过分依赖教师的消极被动的学习方式,学习者之间通过协作、交流、共享来共闯学习难关,共建学习资源,锻炼、培养和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与团队学习的能力,真正做到“同住一个空间”。

网络学习空间包含各个领域的教学资料,众多模式的教学教程,专题网站,数字资料室、虚拟实验室、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学习者资源。空间组织学习活动实现多种教育信息资源的融合,跟踪记录存储并通过网络进行共享,从而实现教育数字资源最大限度的整合和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为学习者提供解决问题、知识构建、创造实践的平台,网络学习空间将共享的信息资源融入学习过程中,这些信息资源允许学习者结合多种信息化学习模式用先进的数字信息处理方式对它评价、修改和再生产。经数字化处理的信息资源能够激发学习者内部动机,学习者不再是被动的接受学习,而是主动进行知识的整合、加工、再创造,并作为学习者的学习成果被共享。信息化学习环境中知识的再创造性,不仅能很好地激发学习者的创造力,而且为学习者的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极大的空间。

三、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

网络学习空间目前还处于创造和逐步完善的阶段,利用网络虚拟现实学习之独特优势整合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经验,不断促进和提高学习者的自主性、协作性和创造性,带来了学习者学习方式的变革,实现了教与学的创新,更新了学习者自身的学习观念,让每一位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得到较大提高。但是目前存在着一些地方网络连接不通,一些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不完善,建设不健全,教育信息资源的质量不高,信息的遴选机制不完备,学习者信息素养不高,学习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网络学习空间没有充分发挥带动学习者学习的作用等等问题,显然这些也是今后网络学习空间继续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广新.网络环境下学习空间的特征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0(2).

[2]朱亚莉.中小学网上课程资源的分类体系及开发建议[J].中国远程教育,2002(2).

无线网络学习 篇4

远程教育是社会学习者获取知识、得到培训、满足其教育需求的重要方式,也是教育资源充分利用、人类知识充分传播的重要手段,而这一切功能的实现与传播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电子终端设备的不断更新,手机以其重量轻、便于携带,待机时间长、交互方式便捷、多媒体功能强大等优势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移动终端设备,以手机为载体的移动学习系统也快速成为无线远程学习的重要途径。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演进,4G时代已经到来,根据我国三大运营商发布的战略,2016年我国将实现 “4G + ”全国覆盖1,网络速度加倍、获得更流畅的互联网体验指日可待。

二、无线远程学习环境的设计原则

无线远程学习环境的设计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两个方面,教学内容主要涉及教学资源的介质,教学活动主要涉及师生的互动,这两大要素均具有不同的特点,需要作出不同的原则规范。

1. 教学内容需要适合、灵活、简单、少输入。适合性原则强调服务的对象以及对服务的对象提供哪些服务。对于使用手机学习的无线远程学习者来说,他们的学习时间更灵活、学习场所不固定, 学习环境更容易受到干扰,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有针对性。 由于学习时间、场所、环境等方面的限制,教学内容不宜涉及过于连贯、深奥、需要演算的内容,反之应以零散、易懂、理解记忆的内容代替,否则既不能达到学习的效果,而且会打击学习者的信心,造成得不偿失的结果。

2. 教学活动要开放、简短、易于反馈。教学活动是一种组织化、系统化的过程,而无线远程学习环境相对于传统学习环境而言,主要涉及教师开课、学生学习、提交作业、教师反馈几个环节,时间、场所等方面的限制较少,更具备开放性,可以让学生突破书本、拓展思维,注重培养创新能力。教学单元简短主要是指时间上控制在10 - 30分钟左右,方便学习者至少一次可以完成一个教学单元的学习。

三、无线远程学习环境平台的设计

现在的智能手机主要有安卓系统和苹果系统两大阵营,手机功能主要依靠App实现,因此无线远程学习环境平台的设计便是安卓系统或苹果系统App软件框架的设计。一般来讲,无线远程学习环境涉及的主体有教师、学生以及平台管理员三方,因此该平台主要包括教师、学生、管理员三大模块,各个模块包含的内容与功能如下图所示。

在实际应用中,学生通过手机App注册,然后在课程列表里选课,对所选课程下载然后学习,每一课程单元学习结束后完成课后练习,并选择在线提交; 教师同样通过手机App进行注册,然后通过PC端将课程上传,在手机端教师可以对所上传的课程进行设置, 以安排其课程进度,在学生提交作业后对作业修改后下发给学生, 教师也可以发布课程、考试公告供学生浏览; 管理员板块主要负责平台的维护与信息的管理,以及终端软件的升级与维护。

四、移动学习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4G网络环境下,手机上网速度较快,能够迅速下载一些数据较少的多媒体资源,因此在课程资源上,一般以常用的、必须的、占用内存晓得课程为首选,学生在自己的手机App中,可以对自己选定的课程作出四个方面进行查看与学习。

五、结语

在4G网络越来越普及的环境下,手机移动学习日益普遍,越来越成为无线远程学习的重要渠道,本文结合移动学习的特点以及4G网络下智能手机的使用习惯,研究了无线远程学习环境的构建问题,论述了设计原则、平台设计、教学应用三个方面的问题,但由于学术水平以及篇幅所限,很多方面未能深入探讨,需要在后面的研究中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Clark Q.m Learning:Mobile,Wireless,in-your-pocket Learning http://www.linezine.com/2.1/features/cqmmwiyphtm[2007-10-8].

党员学习强国网络学习心得体会 篇5

2月22日,机关党支部第二党支部召开会议传达党员积极下载“学习强国”APP,每个党支部都要指定学习管理员来督促大家学习。经过近一个月的学习,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学习强国APP不仅仅是政治上的学习,更是知识的探索,丰富的内容不会让学习变的枯燥乏味。

“今天的学习任务完成了吗?”“学习积分又增加了多少?”“我今天学习分已经50分了!”这是最近我们办公室里经常会听到的话。“学习强国”成了单位同事之间议论的话题,大家谈论最多的就是今天得了多少分,今天又学到了哪些新知识。“学习强国”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学习、建设学习大国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全党大学习的有力抓手,是新形势下强化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的创新探索,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不断深入的重要举措。

英语口语网络学习 篇6

关键词:英语口语 网络 工具 学习

学生在学校里接受的英语学习都是以应试为主,为了应对各种笔试为主的英语考试,在多年的英语学习过程中,老师给学生教授最多的是词汇和语法方面的知识,有能力英语流畅地与外国友人沟通交流的学生不是很多。英语口语是一种工具,人与人交流沟通,国际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学习实用的口语,不仅充实自我,还有利于学习国外的科技文明和扩大自己的视野。

作为现代人,我们没有理由回避学习英语口语,反而应该尽早学习,掌握多一门技能,这对于增强自己的品味,自身的发展都大有益处。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我们在现实中不可能每天见那么多英语方面的达人,但借助网络,我们却可以达到资源平行共享,提升英语学习能力。

一、传统方法下的英语学习与英语实际运用时的差距

相对于现代的英语学习方法,传统的方法更注重个人能力的培养,而现在的教学中,尤其是英语的教学中,太多的看似是积极的因素,其实反倒是不能形成真正的英语能力,众多的英语单词和语法,种类繁多的参考资料很难最终得到统一的运用, 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显然已不再是二十一世纪学习的主旋律。诚然,对于英语初学者来说,基础十分重要,但是一味的强调基础,忽视了运用的环节,这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初衷。

当我们想要学习英语这样一门技艺的时候,我们又发现一切并不那么容易。尤其是生活在农村,家庭条件并不是那么富裕的同学,由于没有特定的语言环境又得不到太多优秀教师的悉心教导。加上自身的腼腆,在陌生人面前你觉得胆怯,对自己的英语没有自信。因为怕被人嘲笑。这种情况尤其会影响讲外语的进步。那么你如何克服那?你可以先说服自己,语言出了错误并不是件丢人的事。试想一下,外国人在与你讲中文。你会怎么办?你会嘲笑他们的无知,还是会去帮助他们呢?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了解学英语的人努力讲英语的心情,一般都会有耐心。了解到这,你就可以试着与外国人交流。仔细听,大体弄懂他们谈的是什么。在我接触的外国人中,他们也会由你说出的单词猜测你的意思。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你认为自己不行但又不努力长此以往何谈进步?可以请与你交谈的人解释,但务必要张开口。你要争取练习的机会,至于聊什么,喜欢的电影,喜欢的城市,都是谈资。面子重要,但学会英语更重要,其实人生最大的财富是装在大脑里的知识。

应试教学过程,实际是对语言形式进行直接的学习和记忆。这表现在基本掌握语法规则后,过分强调对文章的逐字逐句的记忆,在考试时则大量考察对语法规则和特殊字词及其用法的记忆。这种方式很难提供促进语言运用。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不可避免地让学习变成机械记忆,导致语言教条,使其丧失对语言内容运用的能力。在实践运用处理语言内容时,导致语言短路,思维麻木,导致畏惧情绪的产生和爆发。

二、网络工具的运用与知识快捷链接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运用网络这一工具,网络中每天有大量的信息。其中不乏高品质的英语素材,实用的英语句子。还有一些名师,名人讲座,这既破除了时间与空间的分布不均和在不同地区的教育文化差距,对于我们学习英语口语大有裨益。全世界的人,不管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国家的强弱、肤色等等,在学习上都是平等的,都是普通人。这个观念非常重要,不是说说而已,就有可能做一个平等的交流者。学习到实用的英语句子,这不仅要学习方法还要避免英语学习误区。对于初学者而言,基础就是一切,掌握词汇和语法至关重要,这时记忆很重要,记忆的过程是识记、保持、再认识和重现客观事物所反映的内容和经验。

古今中外,很多名人学者都很注意用各种方法来锻炼自己的记忆力。比如俄国大文学家托尔斯泰说过:“我每天做两种操,一是早操,一是记忆力操,每天早上背书和外语单词,以检查和培养自己的记忆力”。托尔斯泰的“记忆力操”实际上就是反复“复现”。只要你有计划地“复现”,你的记忆力一定会不断增强。这一过程的关键是不要急,认真地熟记知识为下一步的灵活运用打下基础。

记忆这一过程是机械的,但是英语口语的运用却是灵活的,我们可以有意识的分层将所学知识记忆,下一次运用知识的时候可以在脑中快速检索出来相应的知识和信息。许多成型的记忆方法可以借鉴和使用,例如联想记忆方法,分类记忆法。因人而异。在网络中我们可以运用图片和视频来使记忆变得生动,加强对于语法的理解和词汇的运用,其实词汇像楼房的砖头,而语法就像是钢筋,将各部分连接起来,周而复始循序渐进,逐步地学习,会使英语这一门学科不断的在说,模仿,运用中强化,优美的句子不妨背诵下来,想想我们的母语不也有唐诗宋词中的佳句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每一个句子都值得你去珍惜和拥有。学习和模仿他人讲话之时,不忘思考为什么这样,还有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并且在模仿正确的基础上,不断地强化运用这一环节,真正做到输入的同时不忘输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系统。英语口语,发音到底应该怎么练,怎么学呢?而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么想的,那就是首先一定要有兴趣,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老师一个很大的使命就是让大家对英语这个东西产生兴趣,想接触它,走完这一步,你就基本完成了建立口语的雏形,就好比完成一个任务前做好详细的计划是完成这个任务的80%一样。喜欢好莱坞的电影,喜欢乔布斯的演讲,都可以成为你喜欢英语的一个原因。有的时候,人就是缺少那么一个理由和原因,但只要在这个过程中有了兴趣,一切又是那样的充满希望和动力。

英语学习的策略还可以表现在: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英语原声电影進行佳句模仿,跟读,模仿,跳过,回忆。2.建立模型,我们还可以尽量的去寻找与自身发音相类似的英语达人,思索并了解其表达方法和主题情感。3.在利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尽量做到有疑而入,无疑而出。学习时间由自己决定。即使平时繁忙,只要一台电脑,便可以对着屏幕练习英语口语,方法相对于传统方法这样做或许更加高效和实用。

说英语的机会更大那就是找口译“汉英对照”或“英汉对照”的英语电影或其它读物。首先我们先读汉语部分,然后逐句直接口译成英文完成一小段后,去看书上的对应英文部分并与我们的口译进行比较,我们马上可以发现我们口译的缺点和进步。请注意:开始要选择较简单的读物,只做几篇效果是不明显的。开始可能较慢,费时较多,但请坚持,整体上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高级阶段请计时练习,以加快反应速度和口语流利度。这样作的好处:1.素材较广,只要是网络上存在并自己可以看懂的英语都可以使我们受益。2.英语的发音中卷舌音较多,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反复的模仿一篇演讲或者自己喜欢的电影,在练习过程中,不断地增强速度和精确度,练习口腔肌肉。提高自己的表达方式,使自己的口语让其他英语学习者甚至是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容易理解。3.没有输入也没有输出,大量的练习,孰能生巧。猫鼠游戏(Catch Me If You Can) ,阿甘正传 (FORREST GUMP)这些都是很好的成长教材。

三、掌握学习的本质

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关键是态度和方法,坚持吸纳,形成自己的观念。不断发现规律和技巧,然后重复,只要学会的事情就是一种学习,学习也并不那么复杂,一次不会,二次也不会,三次还是不会, 但是四次, 会了。这或许就是学习。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会思考,然后用来指导行动,完成自己的目标,而终极目标是追求自己的幸福。

有时我也问自己一个问题 ,到底什么是学习?我想学习,就是在接近本质。马克思明察:“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掌握基本的英语句型结构,并复述,这也是对自己学习的巩固和加强。

英语学习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不仅仅需要耐心,更需要坚强的意志和品质,零散的时间,如坐地铁,跟读几句英语。只要坚持并在正确的方法下努力,循序渐进的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等各方面能力,最终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之中。借助网络这一辅助工具我们可以更加自由的学习并且获得自己想要的学习资料,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掌握并运用好英语这一实用工具。

参考文献:

[1]李凤英,贾振峰.基于Jigsaw的英語专业教学[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3(4).

[2]贾振峰,李凤英.影响二语语音习得的非语言因素实证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11).

[3]贾振峰,李凤英.绥化网络信息传播的多模态分析[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3(6).

[4]贾振峰. L2文化负载词汇习得的实证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高校学生网络学习与学习动机探讨 篇7

1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传统教育心理学把学习动机定义为激发与维持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原因。但现代教育心理学赋予这一概念更多的含义。学习动机可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指出:“一般称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 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动决定成分, 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求, 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 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也称之为内部学习动机。由内部学习动机激起的学习活动的满足在学习过程本身, 而不在学习活动之外的奖赏或分数, 可以说是“乐在其中”。例如:有的儿童对阅读文艺作品很感兴趣, 一有空就读文艺作品, 从中不仅获得知识, 而且获得语言表达技能。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附属内驱力是学生为了获得和保持长者们 (如家长、教师等) 的赞许与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学习搞好的一种需求。后两者也称外部动机。无论是内部学习动机还是外部学习动机, 都是促使网络学习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的支持性条件。

2网络学习中的学习动机的重要性

网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并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 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面对网络学习环境中大量的信息和无人监督看管的情况下, 学习者能主动地、积极地、独立地选择、接受和理解信息的动力来源于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因此网络学习中学习动机对网络学习的效果具有关键作用。主要表现在:

2.1驱动功能

在网络化的学习环境中, 教师和学习者处于一种相对分离的状态, 学习效果如何, 主要取决于学习者自觉性和积极性。学习动机是引起学生学习行为的内驱力, 它可以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高涨的学习热情, 驱使学生积极采取一系列学习行为去接受信息, 并对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建构。

2.2导向功能

网络学习要求学生对各种学习资料、媒体和手段作出自主选择, 相对独立地开展学习活动。面对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 学生容易迷茫困惑、无所适从。而学习动机犹如指南针, 能将学生的学习行为引向一定的学习目标。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选择有意义的、自己感兴趣的信息, 避免无关信息, 采取有意义的学习行为, 直到实现学习目标。

2.3维持和监督功能

良好的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是网络学习中必须具备的条件。而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 而是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和锻炼出来的。学习动机就如“加油站”, 不断地给学生打气加油。

3网络学习中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

影响网络学习中学习动机的因素是非常广泛的。一般认为, 和其它领域的学习动机一样, 网络学习中的学习动机也主要概括为三个方面:内部学习需要、外部学习诱导和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需要是教育发展的根源,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曾经深刻指出:“没有需要, 就没有生产”。学习需求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和学习意向, 这种愿望和意向是驱动主体学习的根本动力, 也称内部驱动力。内部学习需要是最根本的驱动力。外在学习诱导是指外界环境施与学习者的诱导和产生的压力。人是一个“社会人”, 必然受到外界环境的诱惑和影响, 如外在的奖惩或害怕考试不及格等。就像很多中国学生不喜欢学习英语, 但为了出国, 不得不学习英语。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有助于激发网络学习的内在的学习动机、增加对学习的努力程度和坚持性。Schunk (1984) 发现自我效能感不仅仅能激发学生的动机层面, 维持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的耐力, 而且能将学习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转化为主动的求知过程。

4激发和维持网络学习中的学习动机

网络课程中融会了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激励方法。网络课程在激励作用方面设计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进而影响网络学习的效果。学习动机对网络学习而言是这样的重要, 但目前我国对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现实状况不容乐观。而且网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发展到现在其有效性还受到怀疑, 需要寻找有效的途径和切入点来增强其有效性。所以这些都要求我们加强对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考虑到它的影响因素和网络课程在网络学习中的作用, 笔者认为设计出既能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的网络课程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的途径。以下从几个方面来设计这样的网络课程。

4.1设计能满足学生需要的教学目标

心理学家认为, 人的许多行动都可以用目标指向来解释, 目标对人有激励作用。其原因有三:第一, 目标能指导人的注意, 使之集中精力去完成当前任务, 第二, 目标能激发人的努力, “鼓足干劲, 力争上游”第三, 目标能增加人的持久性, “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学生的学习目标, 是对学习者通过网络学习以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同样教学目标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要激发学习者的认知内驱力, 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必须让学习者了解预期的学习成果, 这样, 他们才能明确成就的性质, 进而进行目标清晰的成就活动。

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 为学习者设置合适的学习目标。要考虑到网络学习自身的特点, 把长期的、困难的目标分解成具体的、近期的、简单的目标, 使学习者看到从事复杂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 认识到自己还有潜力可挖。如教学目标可包括课程教学目标, 章教学目标, 节教学目标以及知识点教学目标等4个层次。但它们有着层次区分和领域划分的体系, 并逐层体现细化。第二, 教学目标要有灵活性和贴切性。由于网络学习者大多数是成年人, 他们是带着工作或生活中的需要来学习的, 因此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必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贴切性, 允许学习者对学习目标有所选择。为了提高课程目标的贴切性, 也可以让学习者参与制定学习目标。

4.2设计能吸引学生兴趣的学习内容

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就是将网络课程所表现的知识内容按照网络教学环境的需要和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分解、重组, 并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特点, 选择各种不同的资源类型, 使教学面容以更适宜于网络教学形式和手段表现出来。为了使学习者对网络课程的内容产生兴趣, 并吸引他们的注意。在内容设计时应该注意几点:第一、应用多种表达方式。通过采用文字、图象、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呈现知识, 以此来培养学生对学习材料浓厚兴趣。第二、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问题要小而具体, 新颖有趣, 有适当的难度, 有启发性, 同时与学生的需要和生活相贴切。第三、应该不断动态更新学习资源。一成不变的内容会使学习者产生厌倦。

4.3提供简单实用的交互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 是对话, 也就是网络学习中的“交互”。根据穆尔的交互分类理论, 网络教育中存在三种交互类型, 学生与内容的交互, 师生间的交互, 生生间的交互。提供一个简单易用的交互, 能确保交互的有效进行, 能提高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 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在师生和生生的交互设计中, 可以通过NetMeeting, 聊天室, BBS, E-mail等形式来实现。在设计学生与内容的交互时, 交互不应该只是单向进行的, 内容作用于学习者, 学习者也应该作用于内容, 允许学习者对资源进行相关的操作、添加注释、发表感想, 提供笔记本、小字典、书签等等。同时, 网络课程应当及时对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做出相应的反馈。

4.4设计能给予及时反馈和归因反馈的作业测试

作业和测试在维持学习者积极性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在作业测试的设计时要注意几个问题:①提供及时反馈和归因反馈。W.汉尼 (Wslt Haney) (1991) 的研究发现, 及时反馈是学习本身固有的成分并能激发学习兴趣, 并指出, 立即给予反馈都比测验完成一天后给予反馈更有效, 同时还指出指导学生怎样确定正确答案的反馈比仅仅指出对错的反馈更能促进学习。②给予学生自由选择他们感兴趣或对他们来说更富有意义的题目的机会。③评分要公平, 且平分机制要公布。根据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的公平理论可知, 学习者的得分的公平性对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有影响。

4.5提供激励性的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具有激发学习者行为动机, 调动学习者积极性的作用。具有激励作用的评价必须具备下列性质。第一、尽可能提供肯定性评价。肯定性评价能使学习者受到鼓舞, 产生成功感、自尊感和自信感, 从而不断地提高成就动机, 焕发积极的热情, 做出更大的努力。第二、实行激励性、多元化的评价制度。对学习者的评价, 尤其是一些差生以及积极性不高的学生, 要降低评价标准, 在其取得相对较小的成功时要及时给予鼓励。倡导多元化的评价制度, 尽可能挖掘学习者的长处, 给他们充分展现自己长处的机会。评价要努力着眼于指导和帮助被评对象改进学习, 取得更好的成绩。经验和研究都表明, 在一定限度内, 经常进行记录成绩的测验对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第三、提供对学习和进步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当学生学会反思他们的个人成就时, 他们就学会了在他们的能力限度内进行学生。

参考文献

[1]童金皓, 边玉芳.网络学习中的自我效能感[J].现代远程教育, 2005, (3) .

移动学习中的无线网络技术 篇8

一、无线网络技术比较

移动学习中的无线技术包括无线通信协议和无线通信网络,通信网络是通信协议的实现方式,它能够通过接口实现不同网络协议之间的相互通讯。

通信协议是指网络中传递和管理信息的规范集合。按照协议应用范围的大小,主要分为WWAN、WLAN、WPAN三种网络。

(一)WWAN。

WWAN指广域无线网络,主要应用在大范围内的无线通讯,包括:GSM、CDMA、3G等网络协议。从国内的应用情况来看,主要是通过GSM/GPRS、WAP来实现基于短信息或浏览器的移动学习应用模式。构建基于手机短信的移动学习平台,以短信互动形式实现移动学习和移动学习支持服务。通过平台,学生手机与连接互联网的教学服务器进行信息交换,具有短信(群发)和反馈互动功能,实现交流互动。实践证明这种网络十分灵活,利于小型课件的传递和学习,此外它还具有覆盖范围广泛、可扩展性好、能够实现全天候工作等优点,适合大范围内的移动学习。但就目前应用情况来讲,实现的代价较高,并且有许多技术难题。首先,目前带宽较低,导致传输效率不高。其次,从学习模式来看,由于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滞后性,并没有开发出适合移动学习的学习模式。再次,由于传输协议和移动终端的限制,使得移动学习的推广有一定的难度,只能作为传统学习的一种补充。

(二)WLAN。

WLAN是指10m以上的无线网络,一般在校园内使用,它主要包括IEEE802.11a、IEEE802.11b、IEEE802.11g等无线网络协议。它能够使学生充分利用空余时间,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这种网络覆盖范围不是很大,但是实现费用较低,能够与Internet相连,能够利用网上丰富的资源,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校内移动学习方式。这种网络具有非常大的开放性,不易进行数据保密工作,不能大面积地推广应用。目前可以作为有线上网的一种有效补充。

(三)WPAN。

WPAN个人无线网络主要是应用在10m以内的无线网络,它主要包括:蓝牙、红外等无线网络传输协议。这种协议主要是进行短距离传输,它主要是应用在无线网络的终端,用于移动电话、PDA、无线耳机、笔记本电脑、相关外设等众多设备之间进行无线信息交换。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通信带宽不断加大,这种协议用于无线通信的潜力越来越大。

各种网络协议应用的条件是不同的,各自的优缺点也只是相对的。只有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现实的客观条件、传输的距离,选择合适的网络协议进行建网才是一种有意义的构建。现实生活中的网络系统是多种协议实现的集合体,协议的分类能够为网络系统的构建提供一个科学的依据。

二、新技术展望

移动学习的技术不断发展,目前已经出现的3G技术和移动IPv6技术在未来的普及中将会更好的支持移动学习。

3G(3rd-Generation),指第三代移动通信。第三代与前两代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缝漫游,并能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

移动IP技术产生于人们对数据终端移动性的要求,即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得任何所需的数据。移动IPv6技术的特点是简化报头结构、提供128位地址长度的地址空间、网络层的认证与加密、服务质量的满足和对移动通讯更好的支持等。IPv6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基础和灵魂,它将为互联网换上一个简捷、高效的引擎,使互联网摆脱日益复杂、难以管理和控制的局面,从而为移动学习提供更加稳定、可靠、高效、安全的网络环境。

三、结语

无线网络学习 篇9

在网络学习日益普及化的今天, 中学生网络学习环境的设计、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等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探究中学生网络学习现状有助于促进网络学习环境的改进, 最终提高网络学习效果。

研究中学生网络学习首先需要界定的是网络学习的概念, 然而, 对于什么是网络学习环境, 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解释。与此相关的关键词有远程学习、E-Learning、online learning、Web-based Learning等, 即使是E-Learning亦有不同的写法, 有研究者梳理了50多篇文章, 总结了二十几种关于E-Learning的定义。[1,2]基于此, 笔者总结了与本文相关的网络学习的定义:网络学习是个体或者群体通过网络学习平台或者各相关支持设备进行实时或者异步学习的过程。

●研究方法

1.研究工具

文章结合半开放式问卷以及访谈的方法进行研究。我们首先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鸣凰中学匡衡网络学习平台的负责教师进行沟通, 在其引荐下与该校校长以及学生进行了交流并做了访谈。统计数据采用SPSS16.0作为分析工具, 对多项选择的结果进行频率分析, 并对开放式的题目进行了归类和总结。

2.问卷设计

问卷主要设置了两部分的问题, 第一部分是调查对象的人口统计学信息。第二部分主要包括:1网络学习给学生带来的变化。2对网络学习的期望。3影响网络自主学习最关键的因素。

3.问卷发放

问卷在鸣凰中学进行发放, 采用现场作答的方式。共发放129份问卷, 回收129份, 回收率100%, 有效率为100%。从初一至高三各个年级的学生均包括, 但大部分人数主要集中在高二, 占填报信息总人数的69.5%。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1.网络学习给中学生带来的变化

表1的数据表明匡衡网络自主学习给中学生带来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对假期生活规律的调节以及网络学习意识转变方面, 而匡衡网络自主学习所追求的学习自主性的提高相对略低。最后, 我们统计了个案百分比, 从中分析到每位受访者平均有2.8个选择。此外, 我们还统计了被访学生的笔述, 其中“提高了其自主学习技能”是表述中描述最多的。值得注意的是参加网络学习后带来的变化不止于积极的方面, 其负面影响也在被访者的表述中呈现, 6位学习者认为参加网络学习后出现了眼睛近视加深, 上课困乏、缺乏耐心等不适应的状况, 占总比例的4.8%。综合表明, 网络学习给学生带来的变化是多样的, 且总体表现是积极的。

(N=129)

频率 (N=129)

2.中学生对网络学习的需求

(1) 希望获得的帮助

表2中呈现了学习者对网络学习的期望, 其中, 总计个案百分比为291.9%, 表明受访者在该项题目的答题中分别有2.91个选择。在其他选项中, 网络学习能够帮助“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有7人, 占所有被访学生的5.6%, 此外, 有被访学生认为网络学习能够帮助其复习、解决疑难问题、拓展知识、促进交流等。综合表明, 学生需求呈现多样化与个性化, 对网络学习的提高学习等相关的帮助的愿望较强烈, 这也间接表明了中学生开展网络学习的必要性。

(2) 希望开设的课程

表3呈现了学习者对匡衡网络学习课程设置的期望, 目前的匡衡网络学习只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三门高考主科目, 其中, 总计个案百分比为238.4%, 表明每个被访学生平均有2.38个选择。综合表明, 学习者希望通过网络学习平台教授复习类的课程。此外, 还包括作文、讨论课以及文科类知识等。值得注意的是, 在参与回答该项的学生中没有人写数学、物理或者化学等课程。有学者认为网络学习以及传统的新教育形式应该是帮助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以及学习什么, 鼓励他们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及创新。而分析恰恰表明现有中学生网络学习在进行批判性思维和开放性思训练方面的缺失。

频率 (N=129)

频率 (N=129)

3.对网络学习平台功能改进意见

表4中呈现了被访学生对匡衡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功能的改进意见, 其中总计个案百分比为220.2%, 表明每个学生平均有2.2个选择。从中, 我们发现被访学生对网络学习平台资源供给功能改进的意见最强烈, 进一步论证了上文中提到的中学生对自主性学习技能提高的愿望以及匡衡网络学习平台资源建设与满足学生网络自主学习需要之间的差距。

被访学生还描述了其他的一些功能需求, 如表情交流功能、模拟考场的功能、评价功能、签到功能。综合表明, 学生对资源供给功能、课堂录像功能、与教师一对一辅导以及师生、生生自由交流功能的需求较大。

●研究结论

我们通过以上对中学生网络学习的相关问题的统计与分析, 发现中学生网络学习总体呈现以下特点:

1.缺乏自觉性与期待更自主的网络学习环境相矛盾

通过以上的分析, 我们发现中学生对网络学习满足其自主性学习的期望较高, 如对网络学习资源建设的期望、对举手功能的改进的建议、对提高自主学习技能的愿望等都表明学习者对提高网络学习自主性的愿望。但是, 亦有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平台缺乏外在的监督。

2.教师的网络教学能力影响学习者学习效果

从数据搜集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学生反映的很多问题集中在网络学习中的授课教师本身, 包括其网络平台的操控能力等。我们认为, 要改善中学生网络学习的效果, 还需要学校层面加强对教师教学水平、网络教学应变能力、技术准备能力的培训。同时, 教师也应当提高与学生交互的频率、及时给学生以反馈、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3.资源的建设有助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根据对以上图表进行的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中学生对网络学习平台资源供给功能的需求很大, 因此依据鸣凰中学的设想, 其导师资源可以采取校际合作的方式, 定期给学生上课或者辅导。鉴于课堂录制功能在技术方面的缺陷, 可以额外安装屏幕录制软件, 实现课堂的实时录制。就固定资源而言, 我们认为开发个性化的资源推送模块和教师辅助推送的方法是实现固定资源功能的有效途径。

4.符合中学生传统学习习惯的平台功能最受学生欢迎

我们在对匡衡网络学习平台改进意见的搜集时发现, 被访学生对匡衡网络学习平台的课堂录制功能和举手功能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 被访学生中很多反映课堂录制功能需要改进, 因为课堂中经常会因为教师或者平台的原因, 让课堂录制功能和举手功能不能正常运行, 阻碍了其对上课内容的复习与巩固, 以及与教师的交流或者自我表现的愿望的满足。诸如此类的功能改进需求还体现在期待与同学自由交流等方面。从中学生对这些功能的需求中可以看出, 这些功能一致突出了传统课堂学习的特征。课堂录制功能反映了中学生记笔记和复习的习惯;而举手功能表现了其自我表现和期待得到师生肯定的心理。

●总结与展望

我们认为当前鸣凰中学的网络学习是狭义上的网络学习, 其本质是传统课堂在网络学习平台中的转移, 而更广泛意义上的网络学习不仅是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学习, 更主要是在整个大的网络环境的学习, 而网络学习平台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其工具性的意义。

摘要:文章采用半开放式问卷方法, 以常州市鸣凰中学参加匡衡网络自主学习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统计了可能影响其网络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通过调查结果, 我们总结出了中学生网络学习的特点。

关键词:中学生,网络学习,现状

参考文献

[1]AJ Romiszowski.How’s the E-learning Baby?Factors Leading to Success or Failure of a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novation.Educational Technology.2004 (1-2) :2.

[2]D Masoumi.Critical factors for effective E-learning[DB/OL].http://asianvu.com/digital-library/elearning/Critical_factors_for_effective_e-learning_by_DMasoumi[1].pdf.

无线网络学习 篇10

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教学对象的不断变化, 使得高等学校在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课程内容、教书育人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面对已经变化了的教学对象, 不能再按照传统的“齐步走”的教学模式、“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同一标准”的教学评价实施教学。无论是标准的制定, 还是教学过程的实施, 都应该改变思路和方法以适应当前的学生群体。教育工作者应当以学生发展为本, 不断地调整自我, 理解学生, 改变自己, 教育教学工作应当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而目前高校教育的基本情况有:一是大部分学生有些课程需要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 他们的兴趣爱好和要求各不相同, 如何根据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确定课程体系、组织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形式成为高校教育面临的新课题。二是高校扩招, 学校规模不断扩大, 学生人数激增, 相对教学资源紧缺, 每个教师, 尤其是基础课教师的教学任务越来越重, 听课人数、作业、实验和考试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 重复劳动增加, 而与学生交流的时间变得紧张起来。教师在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 很难把握学生的特性, 满足学生个性化要求, 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三是学生学习任务越来越重, 基本上一周7天每天都要上课, 一天的课程最多安排了10节, 教师根本没有给学生课外辅导和答疑的时间。

面对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 高校教育也在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已经成熟的高校校园网教学平台提供了教师和学生交流的空间, 遗憾的是, 大部分学校都只是将校园网当成访问互联网的门户, 基于校园网的教学应用没有广泛开展, 尤其是没有充分地利用校园网作为教学平台进行教学、辅导。校园网没有发挥其最大的潜力和功效, 没有在教学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没有成为具有教学功能的“校园”。

二、国内外移动学习的发展研究现状

国外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1]自1994年卡内基梅隆大学的Wireless Andrew研究项目开创移动学习研究先河以来, 不少国家, 尤其是欧洲的一些国家在政府和企业的赞助下实践了一系列移动教育相关的项目,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研究目的来分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由目前的E-Learning提供商发起, 他们力求借鉴E-Learning的经验, 把M-Learning推向市场, 更多地用于企业培训;另一类则由教育机构发起, 他们立足于学校教育, 试图通过新技术来改善教学、学习和管理。在此选择该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学者—Desmond Keegan (德斯蒙德·基更) 和Bekkestua的研究做出介绍。国际远程教育权威学者、爱尔兰远程教育和应用中心主任德斯蒙德·基更博士2000年春在上海电视大学40周年校庆上用远程学习、数字学习和移动学习三个概念透视了远程教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国内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从2000年首度引入了“移动学习”以后, 我国也加大了对移动学习的研究力度, 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教育部高教司于2001年12月做出的关于“移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在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的主持下, “移动教育”工程第一期在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成员单位中开展, 工程持续时间为五年, 工程实施范围遍及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南京、杭州、合肥、福州、济南、武汉、长沙、广州、成都、重庆、昆明、南宁、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呼和浩特等数十个城市。“移动教育”项目的核心内容有两个, 一是建立“移动教育”信息网, 利用中国移动的短信息平台和GPRS平台向广大师生员工提供教育科研、教学管理、生活资讯等方面的信息服务, 同时让师生员工能够享用更加优质优惠的移动电话服务。二是建立“移动教育”服务站体系, 在各主要大学建立“移动教育”服务站, 为参与“移动教育”项目的用户提供各种服务, 以及电信卡、手机、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无线网络设备等“移动教育”项目相关产品。

三、移动学习在高校教学中的意义

大学生不同于中小学生, 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 可以利用空余时间随时进行自主学习, 此外, 在校学生课外或放假外出时也希望随时与学校或教师取得联系, 询问与学习有关的各种问题, 这些是传统有线连接的互联网所不能满足的。学生的一些比较简单或紧急的问题可以通过移动设备随时向教师提出, 而不必等到课堂上。学生还可以通过移动设备查询作业提交情况、成绩以及考试成绩、接收教学活动通知等。只要有学习的愿望, 只要有空闲时间, 哪怕是短短的几分钟, 都可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上网, 得到学习资源开展移动学习。当技术被广大群众所拥有时, 技术就注定为我们服务, 当高校师生拥有了移动设备和通信网络时, 移动学习就潜移默化地融入了高校教育, 成为高校教育中的有益的补充[2]。

1. 新型的学习方式可以更新传统学习观念, 构建多元学习途径

与传统教学比较, 移动学习可以实现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随时随地性, 不再局限于固定场所。移动学习过程中, 学习时间的灵活性, 学习场所的随意性, 学习内容的个性化, 学习主体的自主性等等, 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此外, 教学基本要素也发生了改变, 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课程体系的呈现者、教育教学的管理者变成了移动学习环境的创设者、移动学习内容的研究者, 单一的课堂讲授的方式被课堂内外的学习取代。

2. 移动学习的双向交互可以及时解惑, 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传统的高校教学过程中, 教师往往重视课程知识的连贯性与系统性, 且由于课堂时间有限, 而个别难点在课堂上很难讲透。有些学生不理解的问题无法向教师咨询。移动学习过程中, 师生、生生之间可以通过手持式移动学习设备和无线网络对课堂中某些学习问题进行适时的解答, 或对某一难点或重点问题展开深入的剖析, 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知识的广度与深度, 促进知识的理解。

3. 移动学习信息传递的即时性可以发布适时教学信息, 优化教学管理

大学生由于时间支配较为自由, 学生来源分散, 流动性大, 在校期间和假期的管理难度较大, 尤其是放假期间, 学校管理层与教师, 教师与学生之间管理几乎脱节, 存在着沟通成本高、信息传达不及时以及信息疏漏等问题, 给学校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在高校中应用移动学习方式, 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和无线通讯网络适时保持联系, 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发布课程通知、考试时间及学校的重要紧急信息等相关的教学信息, 并且可以确保信息发送至每一个人, 学生也可以向教师咨询相关的课程以及考试成绩等信息, 大大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效率。

4. 师生即时交互可以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高校教育中师生的活动自由度相对较大, 一堂课结束后师生见面机会较少, 尤其是高职院校, 学生结构层次复杂, 年龄跨度大, 师生间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 容易造成师生间的不理解, 师生关系不和谐的事情常有发生, 直接影响到了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移动学习恰好能弥补这个缺陷, 师生能通过即时通讯工具和移动网络进行适时的坦诚而深入的交流, 通过对某一学习问题或现象进行深入的剖析, 便于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 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特别是对那些性格内向或有些心理障碍的学生, 移动学习方式更能体现其价值。

四、移动学习在高校教学的应用模式

随着移动通讯芯片、DSP性能的提高以及3G通信协议的推出, 移动学习开拓了新的市场, 实现了不间断的在线浏览移动学习方式, 突破了原始基于短信业务单一的移动学习模式[3]。

1. 基于短信业务的移动学习

目前中国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亿多, 并以每月200万部的速度递增, 短信息的使用, 也已经相当普及, 几乎会使用手机的用户就能够有效地使用短信息服务功能。而发送和读取短信是移动设备的普通功能。目前的短信业务已经发展到多媒体彩信业务阶段, 除了语音、文字的传输, 也实现彩色图像传输。学习者基于短信以文字、图像的方式从学习共同体或请求服务器获取所需信息, 学伴或服务器分析短信内容, 搜索相关信息, 并以同样的方式反馈。以字符传输为主的短信业务, 发送和接收短信的时间间隔和操作容易中断学习者的连续性思维。而且有限字符, 不易传达深层的学习内容。这种方式的移动学习, 其使用范围一般局限于学生与教师的情感交流, 以及一些通知的传达, 如发送课程通知、考试安排或课程信息等。还可以对教学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 如提供指导、支持和鼓励。基于短信的移动学习是一种间断性的信息于往返之间传输的方式, 不能满足连续性信息的浏览。

2. 基于网页浏览的移动学习

无线网络带宽以及移动设备的发展, 有效的克服了基于短信的移动学习的缺陷, 开拓了基于网页浏览的移动学习模式。该方式是学习者经由电信网关接人互联网, 通过网络协议访问服务器, 与网络远程学习类同。只是这种网站浏览的方式是在移动设备上进行的, 类似于将数字化学习资源移植到移动设备上, 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网站浏览、资源搜索和学习。例如目前的WAP教育站点, 实现了移动通信系统和数据通信系统的结合, 使移动用户可以不受网络种类、网络结构、运营商的承载业务以及终端设备的限制, 充分利用自己的手机, 经过电信的网关随时随地接人互联网, 访问教学服务器, 并进行浏览、查询, 实时交互。这种基于网页浏览的移动学习, 既适宜学习者开展自主学习, 也适宜开展协作学习。通过这种协作, 既可以使学习者相互启发, 相互帮助, 加深对内容的学习和理解, 也可以使他们增强信心, 相互激励, 从而激发学习热情和动机。现在开展的网梯移动学习平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五、应用校园无线网络辅助性移动学习的可行性分析

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 校园无线局域网络技术的成熟, 为移动学习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4]。国内已经出现了以手机为基础的各种移动学习软件, 如北京碟中碟无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移动英语通”语言类学习软件, 这种英语软件叫以实现单词真人发声、英汉汉英查询、声形对照图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练习等功能;电子书软件以通过手机阅读txt, far格式的电子书本, 一本十几万字的书籍, 只需要几百K甚至更小就可以存储;音频播放软件类似于普通MP5播放机, 能播放如wma, mp3等多种常见格式的音频;视频播放软件以在线浏览或下载观看教学视频、专家讲座等;基于Flash的多媒体学习软件。这种集文本、声音、影像于一体的多媒体特点也适合整个校园或一块学习区域 (如一栋教学楼、一间教室等) 内的无线局域网络。目前, 因为高校学生流动性大, 而且学生课后的位置不固定, 导致信息点的放置也不能确定, 通过无线网络学生可以方便地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流, 学习中甚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老师的辅导与帮助, 所以高校校园无线网与移动学习软件结合,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校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补充了已有的学习形式, 同时也给传统高校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 有助于高校培养出具有多元知识结构和高度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

六、结束语

移动学习是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 以无线移动通信设备获取教育信息、学习资源和教育服务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 是移动通信、无线校园网络技术与当代教育有机结合的结果, 也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前沿成果。本文从新形势下教学对象的主要变化和学生的学习现状入手, 分析了高校教学所面临的挑战, 分析了使用移动通讯技术来辅助各类教学在高校教育中应用的可行性。同时指出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不断成熟, 引发教育 (包括远程教育和传统教育) 的深刻变革, 使得中国的教育真正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和网络化。

摘要:移动学习是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获取教育信息、学习资源和教育服务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运用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可以更新传统学习观念, 构建多元学习途径;师生双向交互可以及时解惑, 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可以适时发布教学信息, 优化教学管理;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有助于培养出具有多元知识结构和高度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

关键词:校园网,高校教育,移动学习,应用模式

参考文献

[1]叶成林, 徐福荫, 许骏.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4, (3) :13.

[2]云玉芹.移动学习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 2008, (2) :33-35.

[3]连红.移动学习中教学设计模式的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08, (1) :65-67.

无线网络学习 篇11

关键词:融合式自主学习;现状;模式设计;评价

伴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在各个方面对网络的关注与利用越发凸显。同时,更多先进的技术被引入教育领域。因此,当代大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时,更倾向于选择网络资源。所以,本文以网络学习环境为落脚点,以《摄影基础》这门课程为例,对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模式进行探析和研究。

一、当前大学生利用网络学习模式现状

在当今WEB2.0时代,作为“90后”大学生,他们的各种生活都是伴随网络而进行的。现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把网络学习环境作为他们进行自主学习的第一阵地。但是,通过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发现当今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呈现以下特点:资源海量,选择困难;目的性差,效率不高;专业学习平台较少。

二、融合式自主学习模式的设计

1.融合式自主学习模式的提出

为了学生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结合《摄影基础》课程的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针对这门课程提出了“1+2”的融合式自主学习模式,即搭建一个网络课程学习平台,针对不同的章节,分别采用探究性学习、项目化学习。

2.网络课程学习平台的设计

网络课程学习平台中设立了课程学习、实践训练、案例分析、在线考试、作品赏析等功能模块,基本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

要求。

3.具体的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

(1)“平台+探究性学习”

我们在学习摄影技术技巧等内容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课程学习平台的素材资源、大师佳作、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功能模块进行探究性学习。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对相应知识进行探索、研究,从而大大提升了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我们在学习摄影构图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种自主学习模式。让学生利用我们的网络课程学习平台,利用学生作品、案例分析、大师佳作、素材资源等功能模块进行自主学习。如果遇到问题,我们还可以利用在线交流模块,进行交流和解惑。这样的学习模式,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消化和理解,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能力。

(2)“平台+项目化学习”

“平台+项目化学习”模式适合于学生关于摄影实践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可以利用课件学习、大师佳作、情景模拟、实践训练等功能模块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尤其是实践训练模块,可以模拟不同环境,可以解决摄影器材不足的教学实际。

在摄影实践的学习中,学生选择“平台+项目化学习”的模式,可以利用学习课件模块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和提升。利用大师佳作模块来寻找摄影灵感和构图创作意识。利用情景模拟模块、实践训练等模块进行网络虚拟实践,最后,可以利用在线交流模块,与老师、同学共同进行作品分析。

三、融合式自主学习模式的评价

1.针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融合式自主学习模式的评价主要是针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而且我们采用的是过程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根据每一知识点或知识单元的评价,对后续的教学进行修正、补充,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最终,我们根据过程性评价对融合式自主学习模式进行形成性评价。

2.学习模式受到学生的认可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83.7%的学生认可融合式自主学习模式。因为采用这样的学习模式,掌握的信息量不仅丰富了,而且针对性更强,有利于提升網络自主学习的效果。同时,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对专业知识进行自由的、探究的学习,不断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可以把专业课程知识进行有效地联系与整合,

优化专业知识体系。

3.激发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自主性

在融合式自主学习模式中,由于搭建了网络课程学习平台,开设了形式多样的功能模块,学生可以针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和素材进行自主学习,因此,学生对新的模式更加感兴趣。同时,学生利用学习平台的在线交流模块,可以进行师生间、生生间的平等交流,也促进了合作学习。融合式自主学习模式的建立,激发了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自主性,提升了学生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效果,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综合试点项目,项目编号JGZ201201049,项目名称《大学生自主学习模式保障性体系研究、构建与实践》。

无线网络学习 篇12

(一) 企业网络组织理论

企业网络理论是当代西方微观经济学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逐渐形成并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新领域, 作为企业网络理论核心范畴的“网络 ( (net-work) 概念, 西方经济学家至今尚未赋予其一个统一而明确的定义。但根据众多的西方经济学文献在运用这一概念时所赋予它的基本含义, 大致可将其归纳为狭义和广义两类观点。持广义观点的学者将“网络”泛指为那些与企业活动有关的一切相互关系以及由所有信息单元所组成的n维向量空间, 它构成了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另一类学者则将“网络”概念界定于企业和市场相互作用与相互替代而形成的企业契约关系或制度安排。

许多学者在研究企业发展时, 提出企业间网络关系对于组织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 并对网络组织的特性进行了阐述。南开大学李维安认为, 对企业网络组织的活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第一, 网络组织是一个由节点与节点之间的立体联结方式与信息沟通方式构成的具有网络结构的整体系统, 它围绕目标来运行, 并实现信息共享与无障沟通。第二, 网络组织是一个超节点组织, 不一定是独立的法人实体。节点是构成网络组织的基本单位, 它可以是个人、团队、部门、组织、地区、产业、国家、甚至全球组织网络。第三, 网络组织具有自相似、自组织、自学习与动态演进等特征。

从企业网络组织理论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发:

1.虽然企业网络组织不是建立的互联网上的一种虚拟组织, 但由于它建构的包容性、广域性和立体性, 其实际内涵和外延已远远超出于基于互联网的网络学习社区。将企业网络组织理论研究的部分成果借鉴到基于互联网的学习的研究是可行的。

2.企业网络理论中二个基本要素——节点与联结, 启示着我们在组织教师基于互联网学习时, 一方面要关注作为节点的学习者、资源、指导者, 还要关注启动参与学习的各种“联结”。

3.在网络学习过程中要强调节点间的互动。

(二) 基于互联网学习的新观点

关联主义的学习观是2005年, 加拿大学者西蒙斯在《Connectivism: ALearning Theory for the Digital Age》一文中提出的, 他将Connectivism体系定位为“数字数代的学习理论’, 认为学习是一种将不同专业节点或信息源联结起来的过程;提出持续学习比知识更重要, 为促进持续学习, 需要培养与保持各种联结。而看出不同领域、理念与概念之间联系的能力至关重要;“流通” (精确的、最新的知识) 是所有关联主义学习活动的目的。

联通主义的学习观是王佑镁、祝智庭2006年3月, 在《中国电化教育》上的一篇《从联结主义到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新取向》中提出的, 他们将Connectivism翻译为联通主义。“联通主义”由于它依托于网络信息时代这样一个大背景, 探讨当今社会环境下的人的学习方式转变, 即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人应该如何去学习?去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联通主义继承了认知科学的新联结主义的某些特性——把学习看作一个网络形成过程。联通主义提出了一种理念:即一种从“关系”中学习的理念, 它是让我们关注各个网络节点, 聚焦各个信息“通道”, 充分激发我们思想潜能的一种学习观。联通主义关注外部信息源的联结, 以形成和创建有意义的网络。

1.在网络时代, 节点与节点的联通就是一种学习, 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眼前的已陈列着的知识 (节点) , 而是要培养寻找节点之间的那些“联通” (或称为关联、联结) 。

2.“联通”能使节点与节点组合, 并形成新的节点 (知识) 。“联通”也能培养学习者掌握更繁杂的“联通”, 从而增强其持续学习的能力。

3.学习不是机械地“联通”, 而是活性节点 (人) 与节点的联通, 是多个节点联通并形成回路的有意义的网络。

4.“联通”本身不是学习, 只是提供了一种信息流动的通道, 而且这个通道本身具有很强的信息指引能力。网络学习中, 要有意识地制造这种“联通”, 对学习者具有正效应。

(三) 企业网络组织理论和网络学习新观点给教师网络学习的启示

企业网络组织理论是从宏观上对网络组织、活动的研究, 强调的是节点与节点联结的外部条件, 这种联结在企业网络建立的发展中起决定性的推动作用。企业网络组织中的联结有技术联结、亲友联结、信息传递联结、项目合作联结、加工联结、人员流动联结和资本联结等多种。没有了这种联结, 企业就是孤立的, 在当今社会中不可能生存, 更谈不上组织学习和提升。

基于网络学习的关联主义和联通主义理论, 是从微观角度论述人的学习, 是学习理论的新观点, 它要阐述的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过程。正如联结主义的学习观强调刺激——反应、新联结主义强调心智内化一样, 关联主义和联通主义理论强调的是知识节点间的关联或联通后的加工。节点——联通的学习不是知识的识记, 也不是新旧知识的融合, 它是多种知识, 多个个体联通后的创造。因此, 可以认为关联主义或联通主义的学习理论不是仅仅指个体的学习, 也可以是一种群体学习。

教师基于网络的学习, 也有宏观与微观之分。宏观的教师网络学习是指教师作为一个组织通过上网的培训学习, 这种学习需要学习资源、指导者、管理者、学习者、学习规范等多方面的联结才能实现。微观的教师网络学习是指教师作为个体的在线学习, 是教师个体的接受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 这种学习需要将网络中的节点与节点联通。

为了区分宏观的教师网络学习和微观的教师网络学习, 我们把宏观的网络学习称为“联结”, 微观的网络学习称为“联通”。“联结”是一种需要外在的推动力, 它使网络中节点与节点产生联系, 从而达到节点间的沟通。“联通”是一种个体学习的过程, 推动“联通”的主要是个体的内驱力, 是个体的需要所致。教师网络学习既需要有外力的“联结”, 也需要个体积极参与的“联通”。“联结”的目的是为了“联通”, 但“联通”缺少“联结”会影响学习的效率。

二、促进教师网络学习的几种“联结”

(一) 课程型

以课程作为“联结”来吸引教师参加网络学习, 是较早使用的一种组织方法。这种方法源于院校培训模式或学历培训模式, 是在传统远程教育中函授教育、电大教育的发展。

1.学历课程

利用网络开展学历培训, 参加者根据自己的需要选相关专业报名, 专科或本科的学习一般先参加办学高校的入学测试, 硕士学位的学习要参加全国入学统考。测试或考试合格后由高校发给录取通知书, 学员凭通知书报到、交费和注册。注册后的学员被视为该高校的正式学员, 并获得进入高校网络学院的学号, 学员凭学号可以进入高校网络学习平台。

2.非学历课程

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成立之际,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作为联盟中的一员随之诞生了, 这个网站的主要任务是承担中小学教师非学历教育。当前, 越来越多的从事中小学教师非学历教育的网站加入了承担中小学教师培训任务的行列中, 非学历教育的网络课程资源被中小学教师培训广泛采用。

利用网络课程进行学历和非学历学习, 是将真实世界中的组班变化为在虚拟世界中的一个虚拟社区。在这个社区里, 学员根据课程指导进行节点 (人) 与节点 (课程) 的相互联通, 或人与人的联通进行学习。

这种学习的组织者要根据教育发展的要求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开发出大量的与时俱进的网络课程, 才能满足不同类别、不同学科、不同层次教师的需要。但在操作过程中, 课程数量和质量不可能充分满足教师的要求, 所以一些培训组织者仍以规定课程的方式让教师在网上学习课程, 导致网络学习走样。

(二) 项目型

以项目为“联结”来吸引教师参加学习的做法与课程型不同, 其吸引力和操作性明显强于课程型。因为以课程的“联结”, 大部分教师囿于专业水平, 无法正确地对课程抉择, 教师的学习是迫于某种外部压力, 如制度等。而项目型“联结”, 教师比较明确为什么要参加这种学习, 这一学习对我完成任务 (或项目) 会有什么帮助。

所谓以项目型“联结”, 就是在一定阶段中, 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一定的目标要求, 让教师通过的努力, 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目标。如2006年, 教师部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 并委托一些教师教育专业网络开展国家级班主任培训。2008年万名中小学班主任国家级远程培训项目由“中国教师研修网”承担, 整个培训过程, 由于采用项目型组织的方式, 平台访问量达到800多万人次, 日均访问量16万多人次, 在线峰值达到1.6万多人, 参训者总体满意度为96.6%。

(三) 课题型

课题型的“联结”, 就是通过教育科研课题立项的形式, 把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联合起来, 围绕课题提出的假设进行边学习边研究。以课题为“联结”的网络学习与单纯的课题研究不同, 它担负着研究和组织教师网络学习的双重任务。首先, 课题的提出要切合教育发展需要, 符合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吸引教师积极参与学习和研究。其次, 课题的参与面要广, 要让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有参与研究和学习的可能。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将课题分为若干个子课题, 每个子课题再设立多个目标, 供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教师选择。再次是课题必须带有行动研究, 可让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展学习研究活动。课题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挂钩, 不但可以提高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 而且还有利于课题成果的应用和推广。最后, 以课题为“联结”的方式, 要密切与网络结合, 有专门的网络平台支持教师网络学习。要结合课题研究的需要, 开发和提供足够的网络资源。要有专门的课题研究指导团队, 对教师的研究和学习进行引领。

1.课题研究的目标: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推动教师教育现代化, 实现教师研究、进修体制和模式的创新, 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 加强区域教师队伍建设, 从而提高区域内小学课堂教学质量。

2.课题设立课题网站:中国教师研修网, 该网是为参加本课题的实验区建立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网络支撑平台。课题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作用, 将网上网下两研修轨道、虚拟和真实的两种研修活动密切结合, 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共享, 对缩小教师之间、学校之间、区域内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差异, 对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有重要意义。

3.课题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 立足中小学, 面向区域内广大中小学教师, 依托区域内有关教育机构 (包括教师培训机构、教研室、电教馆、师范院校等) 创建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 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4.课题关注信息技术环境下区域性教师学习型组织的构建和教师研修体制和模式的改革创新;关注不同学科、不同学段教师专业水平与其课堂教学质量有效的提高;关注校本研修和校际结合的研修;关注切实满足教师需要的教育技术服务支撑体系的完善;关注网络研修效果的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关注教学与教师教育资源 (特别是网上资源) 的设计、开发、共享;关注教师教育技术全员培训的实施和落实;关注学科教学设计、教师反思的实效性及反思形式的多样化和多元化等来自实践的具体问题。

5.课题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实验区, 实验区可根据指南选择若干个子课题;也可根据本课题联系本地实际自行设计子课题向总课题组申请报批, 批准后可以纳入课题研究。

6.课题设立10个子课题, 分别由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以及上海市、重庆市、黑龙江省等相关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培训院校的专家组成课题指导团队。

(四) 工作型

工作型“联结” (也可称问题型“联结”) 是根据中小学学科分类和教师工作的特点, 组织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和开发网络资源的网络学习。由于中小学学科分类明确, 教师教学工作主要与学科有关, 不同学科的教师关注点和兴奋点都不同, 所以按学科分类开展教师网络学习比较科学。以工作为“联结”方式的教师网络学习, 是顺应教师的职业而形成的。目前已有的各类教育资源网, 都是利用教师工作的需要, 吸引教师利用资源和开发资源。

工作型“联结”的网络学习, 一般由组织者提供教师学习资源平台。这个平台的主干框架以学科分类, 具体栏目主要包括学科资源、教案、课件、试卷和教师教育随笔、论文、感言等等, 有些地方还设有可供教师交流网络平台。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中的问题进行网络学习时, 随时可上传或下载各类资料, 一些地方还为教师上传高质量的资源记分, 作为教师的继续教育学分。

摘要:组织教师网络学习就是一种让教师与网络联结起来, 这种联结能使学习者与网络资源、管理者、其他学习者形成关联, 从而实现在线的联通学习。借鉴于企业网络组织理论, 教师网络学习就是需要一种外在的启动力———联结, 而联通主义的学习观却道出了教师个体进行网络学习的节点与节点的联通过程。教师网络学习既受到外在的联结推动, 也必须积极地去网上寻找节点实现联通。分析当前国内教师网络学习的几种组织形式, 现阶段网络学习的联结主要有“课程型”“项目型”“课题型”“工作型”四种。

关键词:网络学习,教师,节点,联结,网络理论,学习理论

参考文献

[1]牛飞亮.西方企业网络理论的产生及其范式创新[J], 企业导报, 1999.2, 43.

[2]李维安等.网络组织:组织发展新趋势[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 163.

[3]唐方成, 马骏, 席酉民.和谐管理的耦合机制及其复杂性的涌现[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4.11, 69.

上一篇:多样化设计下一篇:第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