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火灾事故

2024-12-12|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预防火灾事故(精选8篇)

预防火灾事故 篇1

井下火灾事故预防

1、杜绝可燃物质在井下长期堆放;

2、检修机电设备留下的废弃物必需收出地面;

3、及时密闭废巷和采空区,采面回采结束后45天之内必须进行永久性封闭,密闭用不燃性材料构筑,厚度符合规定,质量要求严密不漏风;

4、合理调配风量,减少漏风、微风,加强对井下可疑地点的检查;

5、采面浮煤必需清理干净,掘进工作面空帮处严禁用浮煤填充,防止煤层自燃发火;

6、必须使用阻燃电缆和阻燃风筒;

7、回采工作面在回风侧安设CO监测探头,24小时监测采空区的自燃发火预兆;

8、制定避灾路线,以备发生火灾时,安全撤出人员;

9、发火煤层回采时要预先在适当地点构筑防火墙。

井下火灾事故处理

1、井下发生火灾事故,发现人应视情况进行处理:

(1)、火灾面积不大时,采用直接灭火的方式将火扑灭; 具体地说可用灭火器、水浇灭火,用衣服将火盖住使其缺氧也可将火扑灭。

(2)、火灾面积大,采用直接灭火的方式已不能将火扑灭,应立即将受灾害波及区域的人员按避灾路线撤离到安全地点,并向矿值班室汇报。

2、值班人员接到汇报后,立即通知矿长、工程师。矿长、工程师接到汇报后,要立即按重特大安全事故急救预案程序组织指挥抢救,并通知矿山救护队救援。

3、了解清楚事故情况后应立即向煤炭局、安检局汇报

4、发火地点在主要进风巷道时,应考虑采取反风措施,是否反风由矿长确定。

四 井下火灾事故时撤人路线

(1)避灾路线: 工作面→运输大巷→井底车场→地面

(2)采取反风措施时的撤人路线: 工作面→总回风巷→风井→地面

预防火灾事故 篇2

由海因里希事故致因理论知,一切事故都是有原因的,88%的事故是由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三角形模型(如图1)揭示出,人的不安全行为直接或者间接的促成了事故的发生[1]。随着不安全行为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行为纠正方法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事故预防,通过减少不安全行为,缩小事故三角形底部面积,即通过“自下而上”的预防手段,使事故三角形模型顶部的严重事故不发生[2]。

特别的,在我国高校中,火灾事故是普遍和严重的,尤其是发生在人员聚集的学生宿舍楼内,如何强化学生宿舍的安全防火工作,已是刻不容缓。

本研究基于以上思想,结合场景模拟的设计方法,开发设计一系列不安全场景,对典型不安全行为进行纠正和训练。以求达到减少或消除不安全行为,减少宿舍火灾事故的目的。

2 事故统计及案例分析

通过对北京、天津、上海等7个城市的37所高等院校近十年来70起各类安全事故的统计得出,排在前三位的事故类型依次为火灾、中毒和交通事故。明显看出,校园火灾已经成为校园安全的最大威胁,而发生在宿舍中的火灾事故所占比例更是高达71%。[3]

根据以上所述,归纳出五种宿舍火灾典型不安全行为如下。

(1)违规使用大功率用电器。

(2)私接电线和改装用电设备。

(3)供电设备线路老化。

(4)吸烟、使用蜡烛等明火。

(5)使用劣质充电器、应急灯等,用电器超饱和充电。

3 方案论证

3.1 行为纠正理论及内容

所谓行为纠正,通常指的是依据学习原理处理行为问题,从而因其行为改变的一些列客观而系统的方法。

通常来讲,如果要对个体开展行为纠正,必然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

(1)观察、测量和评估个体当前可观察到的行为模式。

(2)确定环境中的先前事件和行为发生后的结果。

(3)建立新的行为目标。

(4)通过控制所确定的先前事件和行为结果,促进新行为的学习或者改变当前的行为。

3.2 行为纠正基本假设

(1)行为是习得的。行为都是个体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通过学习获得的。

(2)行为是可以预测的。通过分析与行为有关的各个事件特别是行为发生之前所发生的事件以及行为出现之后的后果,可以帮助我们预测个体的行为将会在什么样的情境中发生,并将以什么形式发生。

(3)行为是可以改变的。通过改变维持不安全行为的不良环境因素,采取一定的措施让个体系统的学习新的安全行为,以使不安全行为发生改变。

3.3 试验方案

根据方案论证中行为纠正内容的四个方面,可将行为纠正的实践分为三个阶段。

(1)行为评估阶段。对需要纠正的不安全行为的基本特点以及环境因素进行详细测量的过程。

(2)计划制定阶段。干预者未达到预定目标所采用的行为纠正技术、设计的行为纠正步骤、具体的实施方案以及所需注意的问题。

(3)干预实施阶段。根据所制定的计划实施行为纠正,在实施过程中依然要做好监测工作,并在必要的时候及时的调整计划措施。

基于以上行为纠正的内容和假设前提,设计与宿舍相似的模拟场景,将五种典型不安全行为所对应的不良场景在场景模拟舱内一一再现,设置可能导致宿舍火灾的安全隐患的配套设备用品,如插线板、热得快、台灯、万能充电器等,通过访谈(表格问答记录)和直接观察(舱内实际操作记录)两种手段收集记录个体实际的不安全行为的种类、频率、持续时间等定量数据。采用虚拟动画演示培训进行行为纠正和心理强化,再次重复试验进行行为数据的定量收集记录,通过前后对比验证装置的有效性和训练的可行性。

4 研究结果分析

将调查问卷中的问题选项归为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意识、安全习惯和安全态度三类,每个问题有0、5、10分三个选择,将问卷选项转换为分数进行前后对比。我们得到以下训练后的结果。

(1)个体更倾向干将事故的发生原因理解为个人不安全行为造成的。

(2)个体能够认识到大功率电器有一定的危险性,这一不安全行为的更为深刻准确的理解,起到了良好的纠正效果。

(3)个体表现出更多的安全性需求,更倾向于校方的帮助。

(4)超过一半试验者肯定了自己的控制能力,表明了个体在对火灾事故危机感的加深过程中,更多的激发了遏制自身不安全行为的决心,从而为行为纠正奠定良好的基础。

(5)个体更多认为自我控制能力得到有效改观,说明个体的安全意识得到了提高。

(6)试验者更多的选择遵守规章制度,充分表明试验纠正训练对其不安全行为的纠正。

(7)个体更多的选择“开始认真关注校园安全”,证明了试验的有效性。

5 讨论与创新点

根据安全科学家海因里希、世界上安全最好的企业杜邦公司等近百年的研究,80%以上的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引起的,所以解决不安全行为是预防事故的有效手段。而解决不安全行为的最有效方法是进行人的行为方式纠正和训练,使安全习惯称为人们的日常行为习惯。本项目研究之初,识别了一种种曾经引起重大事故的、经常发生的、有一定普遍性的典型不安全行为,即导致高校宿舍火灾事故的五种典型不安全行为。设计开发了行为纠正场景模拟试验舱,并辅以虚拟动画演示培训,使个体养成良好习惯,减少发生上述不安全行为的概率,从而减少该不安全行为引起的事故。将该装置放在试验室长期应用,作为学生试验或者安全培训的装备。

目前国内高校对导致宿舍火灾事故的不安全行为的解决普遍依靠外部管理规定,对改善人的不安全行为基本是无效的,原因是不安全行为的解决程度不能定量,无可用的纠正训练设备。本项目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填补了空白。

6 结语

通过对导致宿舍火灾事故的典型不安全行为进行全面、深刻的分析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校园宿舍一切火灾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宿舍火灾主要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经过上文分析可知,导致宿舍火灾的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可以避免的,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可控的。因此,校园宿舍一切火灾都是可以预防的。

(2)由统计数据得出,宿舍中人为不安全因素引起火灾事故占70%以上,其中多为安全防范意识不强,不安全行为未被纠正等。

(3)设计行为纠正的场景模拟装置纠正学生的不安全行为,训练正确的安全习惯,才能防患于未然,从根本上杜绝事故的发生。

(4)校方要加大对安全管理的投入,以人性管理为出发点,一切校园设施以方便学生、舒适安全为设计原则,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

参考文献

[1]Hans M.Does behavior-based safety work.Safety&Health.1996,153(6): 44-47.

[2]王长建,傅贵.行为矫正方法在事故预防中的应用[J].安全技术,2008,8(3): 16-19.

浅谈火灾事故及预防策略 篇3

关键词:消防救援;火灾事故;火灾预防

一、火灾的成因及特点

导致火灾发生的原因很多,大致可以将火灾原因分为电气火灾、违章操作火灾、吸烟火灾、玩火火灾、放火火灾、自燃火灾、雷击火灾、其他火灾等类别。

(一)电气火灾

电气火灾是指违反电气安装和使用规定及因伪劣电气产品引起的火灾。这类火灾发生率较高,约占火灾总数的25%。造成电气火灾的主要原因是,在使用中存在较多问题,如乱拉乱接电线,不按要求随意加大负荷,电线绝缘老化,长时间超负荷用电导致温度失控等。因此,加强安全用电教育和电气安全管理,并经常组织电气设备、设施的安全检查,对所有企业、事业单位都是十分必要的。

(二)违章操作火灾

违章操作火灾是指在生产、储存、运输等过程中违反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造成的火灾,如违章指挥、违章动火等。在中小企业火灾中,违章操作造成的火灾往往最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大都是由于企业领导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消防安全,员工思想麻痹,劳动纪律不严,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造成的。

此外,新员工人数多,未经培训上岗,缺乏专业技术和安全知识,遇事故不会处理,也是重要的成灾因素。因此,企业应特别加强防火安全教育。

(三)吸烟火灾

吸烟火灾是指由于吸烟入睡、醉酒吸烟、随地乱扔烟头等引起的火灾,这类火灾约占火灾总数的10%。因此,加强对吸烟人员的安全教育,是消防宣传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自燃火灾

自燃火灾包括易燃易爆危险化学物品自燃,以及煤、稻草、鱼粉等自燃引起的火灾。从统计分析看,自燃火灾多集中在第二三季度,因此只要有针对性地对存有自燃物质的单位或部位加强防范,就可减少此类火灾发生。

二、火灾的预防及扑救

危险化学品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但不同的化学品及在不同情况下发生火灾时,其扑救方法差异很大,若处置不当,不仅不能有效扑灭火灾,反而会使灾情进一步扩大。从事化学品生产、使用、储存、运输的人员和消防救护人员应熟悉和掌握化学品的主要危险特性及其相应的灭火措施。

灭火对策:

(一)扑救初期火灾

①迅速关闭火灾部位的上下游阀门,切断进入火灾事故地点的一切物料;

②在火灾尚未扩大到不可控制之前,应使用移动式灭火器,或现场其他各种消防设备、器材,扑灭初期火灾和控制火源。

(二)采取保护措施

为防止火灾危及相邻设施,可采取以下保护措施:

①对周围设施及时采取冷却保护;

②迅速疏散受火势威胁的物资;

③有的火灾可能造成易燃液体外流,可用沙袋或其他材料筑堤拦截,或挖沟导流将物料导向安全地点;

④用毛毡、海草帘堵住下水井等处,防止火焰蔓延。

(三)火灾扑救

扑救危险化学品火灾决不可盲目行动,应针对每一类化学品,选择正确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来安全地控制火灾。

三、火灾的分级

火灾等级由原来的特大火灾、重大火灾、一般火灾三个等级调整为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和一般火灾四个等级。

根据国家《条例》规定的生产安全事故等级标准,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火灾的等级标准分别为:

(一)特别重大火灾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二)重大火灾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三)较大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四)一般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四、火灾分类及灭火方法

火灾依据物质燃烧特性,可划分为A、B、C、D、E五类。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质性质,一般在燃烧时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煤、棉、毛、麻、纸张等火灾。

扑救A类火灾:一般可采用水冷却法,但对于忌水的物质。如布、纸等应尽量减少水渍所造成的损失。对珍贵图书、档案应用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剂灭火。

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等火灾。

扑救B类火灾:首先应切断可燃液体的来源,同时将燃烧区可燃液体排至安全地区,并用水冷却燃烧区可燃液体的容器壁,减慢蒸发速度;及时使用大剂量泡沫灭火剂、干粉灭火剂将液体火灾扑灭。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等火灾。

扑救C类火灾:首先关闭可燃气体阀门,防止可燃气体发生爆炸,然后选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铝镁合金等火灾。

扑救D类火灾:如镁、铝燃烧时温度非常高,水及其它灭火剂无效。钠和钾的火灾切忌用水扑救,水与钠、钾起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和氢,会促进火灾猛烈发展。应用特殊的灭火剂,如干砂等。

E类火灾:指带电物体和精密仪器等物质的火灾。

扑救E类火灾:用“1211”(有毒)或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效果更好,因为这三种灭火器的灭火药剂绝缘性能好,不会发生触电伤人事故。

五、结束语

我国消防工作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火灾预防是防止火灾发生的重要手段和先决条件,也是一项科学性较强的工作。预防火灾必须坚持各级领导负责制,广泛进行宣传,不断提高全员的防火意识,根据自身的特点,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各种防火设施的配置,采取一切必要手段,全面提升火灾预防能力。以减少因火灾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王伟.浅析高层建筑防火安全问题及预防对策——从大型高层建筑火灾中的几点启示[J].安防科技,2006,(04).

火灾事故预防灭火及疏散预案 篇4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公安部61号《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管理规定》及《黑龙江省消防条例》,为了预防本厂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切实加强消防管理和防火教育,普及消防知识,完善各种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同时确保发生火灾时能够正确引导在岗工作的职工疏散逃生,确保安全稳定运行,特制定本预案。

一、基本情况

我厂位于%%%%西段,地处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了有效预防火灾事故,制定了各种消防规章制度,成立了防火安全组织机构,义务消防队组织。同时,将本单位的办公楼及库房、车库落实了消防负责制,正确使用消防设备,将控制火势、防止和减少大面积火灾,重大人员伤亡发生。

二、火灾事故预防,灭火及疏散消防指挥部组织机构

组 长:***

副组长:*** **

组员:各基层单位党政一职

三、根据火灾事故预防、灭火及疏散预案的要求,成立相应的防火、灭火组织机构

在发生火灾报警的同时,立即报告总指挥部或主要成员领导,领导接到通知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指挥初期火灾的扑救和提供后期保障,提高火灾扑救疏散逃生成功率,成立相应救援小组。

(一)报警组

组长:**:

组员:保卫科全体

(二)疏散组

组长:***

组员:**车间义务消防小队、洗煤车间义务消防小队

(三)扑救组

组长:***

成员: 车间义务消防小队、装运车间义务消防小队

(四)后勤保障组

组长:**

成员:总务科义务消防小队

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发现火灾后各组要迅速组织人力维护现场秩序,确保人员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一)报警组职责:发生火灾后要立即报警。报警时讲清起火位置、内部情况、有无人员被困、有无化学危险品泄露、爆炸危险,报告人员立即到最近路口迎候消防车。报警组要时刻根据火场变化情况随时进行报告,并配合初期火灾的扑救。

(二)疏散组职责:经通知起火后,立即组织起火部位,建筑内人员疏散,疏散过程中要保证迅速、有序的疏散,疏散的人员应立即打开出口引导人员疏散。当火势较大时立即组织其余人员撤离。疏散组要根据火场实际情况组织贵重物品疏散。

(三)扑救组职责:主要负责初期火灾扑救和配合消防队员进行火灾扑救。起火后扑救组应观察火势情况,适时组织扑救,灭火器材应以扑救初期火灾为主,与室内消防栓相结合,组织灭火时应注意自身安全,随时准备撤离。

(四)后勤保障组职责:保障其他组所要的各种器材装备,提供给公安消防机构,扑救火灾所需要的各种装备、资料等,在救火、扑救中,应提供食物、饮水等生活必须品。

各组之间应相互配合,有序的进行。条件允许时其他组的工作应同时进行,否则应重点组织疏散遇险、受困人员。

(五)注意事项

1、报警过程中避免含糊其词,要准确、清晰的叙述起火情况,切勿急躁。

2、火灾发生后,起火部位的负责人员或单位值班人员应立即组织疏散,并向单位领导汇报请求帮助。

3、疏散过程中要根据本单位建筑实际情况组织就近出口疏散,切勿要求人员跳楼等危险举动。

4、火灾扑救过程中应观察火势发展,切断电源、气源,并随时准备撤离,扑救中切勿随便拆门、窗、顶棚等部分,避免火势扩大,不能组织未成年人参加火灾扑救。

5、后勤保障工作中,应保证灭火器材、室内消防栓固定消防设施,随时完好用,并摆放合理,取用方便。

电缆沟火灾事故分析及预防措施 篇5

电缆沟火灾事故分析及预防措施

摘要:电缆沟火灾蔓延迅速,高温有毒烟雾积聚,火灾扑救难度大,一旦发生火灾将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通过对电缆沟火灾主要特点的`总结分析,得出了电缆沟火灾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了合理有效的防止电缆沟火灾事故的对策措施,为预防电缆沟火灾事故的发生,保证供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奠定了基础.作 者:唐倩 庞奇志 王超 TANG Qian PANG Qi-zhi WANG Chao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30074期 刊:工业安全与环保 PKU Journal:INDUSTRIAL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年,卷(期):,34(1)分类号:X9关键词:电缆沟火灾 主要特点 事故原因 对策措施

预防火灾事故 篇6

31、录相放映厅发生火灾事故分析原因和预防措施

河南焦作帝天堂音像俱乐部主营录像放映业务,其用房是60年代所建的砖木平房改造后经豪华装修而成。2000年3月29日0时30分,无业人员康爱宾和罗春华来到该俱乐部录像厅15包房看录像。因感到冷,康爱宾从14包房取来一台石英管电热器,放在沙发前一脚远的地毯上取暖。半小时后,两人离开未关电热器。此后,观看录像的孟芳在15包房休息。2时30分左右,录像厅工作人员叫孟芳去另一包房,两人走时仍未将电热器电源关闭。3时01分左右,15包房长时间使用的石英管电热器烤燃临近沙发,继而烧着墙壁装饰材料和房顶木梁等易燃材料,导致火势蔓延。火苗窜出15包房,迅速向1l、13、14、16等包房和过道蔓延,引发特大火灾。由于录像厅没有消防设施和安全通道,加之当夜播放淫秽影碟,为逃避检查于凌晨关闭了惟一的一个大门,致使观看录像的人员无法自救逃生,造成死亡74人,烧伤2人,直接财产损失19.95万元的特大火灾事故。

请分析事故原因以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参考答案:

电影放映厅、宾馆、商场等公共场所,由于人员聚集,做好消防工作,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极为重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此作了详细的规定。如开业前应向当地公安消防机构申报,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建筑物的耐火等级要达到一、二级;室内装修应使用不燃、难燃材料;保障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等等。本案例中,天堂音像俱乐部的承包者韩本余严重违法违规经营。1999年6月,韩本余在装修改造录像厅时未向消防部门申报,并使用易燃装饰材料,未安装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无疏散通道,未经有关部门验收骗取了营业执照。由于该俱乐部建筑是砖木结构,耐火等级只有三级,又大量使用易燃可燃材料装修,在着火时分解出大量的CO、C02、NO、N02、NH,等有害气体。在这起事故中,80%的人是因CO中毒窒息死亡,20%的人是因CO中毒后昏迷被烧死。本案主犯天堂音像俱乐部的承包者韩本余被法院以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和重大责任事故罪判处无期徒刑。本案直接责任者康爱宾、韩志斌、孟芳和罗春华被法院以失火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6年、6年、5年和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11条:建筑构件和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第12条:歌舞厅、影剧院、宾馆、商场、集贸市场等公共聚集的场所,在使用或者开业前,应当向当地公安消防机构申报,经消防安全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或者开业。第14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六)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并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疏散标志。《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第5条:公共娱乐场所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宜低于一、二级;已经核准设置三级耐火等级建筑内的公共娱乐场所,应当符合特定的防火安全要求。第6条:公共娱乐场所的内部装修设计和施工,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一)吊顶应当采用非燃材料;

预防火灾事故 篇7

1.1 管道泄漏

导致管道泄漏的因素有: (1) 产品质量不合格包括:设计没有达到要求、材料有自身的问题、焊接不合格、连接件的密封起不到作用; (2) 工艺的影响包括:管道损坏、经常受到力的作用、遭受腐蚀等; (3) 外界的影响包括:被硬物碰到、晃动、运输过程中损坏、自然灾害等; (4) 维修保养不当造成影响包括:维修不全面、没有进行全面的检查、发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等。

1.2 管道内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在平常检修过程中, 由于对管道处理不当让空气进入其中, 就会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在检修时过程中有的管道上没有加盲板, 就会使空气与爆炸性气体混合;当混合气体和着火源反应时就会爆炸。

1.3 管道内超压

一般情况下误操作或反应不正常可能导致管道的超压爆炸。要是因为管道出现问题使冷却介质不能得到足量的供给, 生产系统就会产生超温、超压的不良反应, 从而使相关器材因为超压发生事故。而对于一些不断排出物料的管道, 由于其管路的特殊性, 使其运输物料的速度降低, 就会让一部分物料存在设备内排不出来, 从而引发超压爆炸事故。

1.4 管道因堵塞而爆炸

如果管道被塞住, 就会使压力迅速上升, 引发爆炸事故。当外界气温比较低时, 要是管道内有水, 就会因结冰发生“冻堵”。在输送粘性大或易聚集物质的管道中, 其供料处、弯头处易发生堵塞。而不正确的操作方法以及缺乏维修保养也会发生堵塞的情况。

1.5 由自燃而引发的事故

管道内存在的易燃物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会发生自燃, 从而导致管道燃烧或爆炸。比如硫化亚铁在炼油厂的管道中可以经常见到, 这是铁锈遇到硫化氢后产生化学反应的结果。在设备不使用的时候拆开设备, 其遇到空气就会快速自燃, 从而引发事故。

1.6 引火源的类型

有很多引火源会影响在管道中运送的物料。在开关管道阀门的时候, 由于阀瓣和阀座摩擦, 就会诱发引火源。在压力不合适的时候打开阀门, 就会发生高压挤压低压使温度上升的现象, 这就会形成压缩引火源。常见的外部引火源包含了摩擦、明火、高温、电打火、雷击、静电等许多情况。

1.7 易成火灾蔓延的通道

我们知道设备是由管道连接的, 如果管道着火, 火势就会沿着管路系统蔓延, 对整个生产系统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若管道内的物料有毒, 则会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爆炸在管道中传播的过程中还可能转变为爆轰, 而爆轰造成的损失不亚于爆炸。

2 如何预防火灾爆炸事故

2.1 遵守规范原则

管道在输送较高火灾等级的危险物或对人体有害的气体时, 必须避开和管道无关的物体。多个介质管道共同使用一个管架时其间距必须符合相关设计规范的要求。如果管架需要布置许多层, 那么热物料管道应该布置在上层, 具有腐蚀性介质管道应布置在下层;要注意不能使蒸汽、热管道和易燃液体及液化石油气体管道安放在一起;而助燃与可燃管道的中间, 最好保证250mm的距离或用不可燃物料管道把它们隔开。

2.2 选材、设计、加工、安装合理

我们选材通常要考虑运输物质的物理性能、所受压力及其温度等多种情况, 最好不使用代材, 严禁使用有质量问题的管材。要使用不燃材料来做可燃液体架空管道的管架。为了不让液体在发生事情后从管道内流出来, 把管道建在地沟内并由不燃材料防护, 同时使其通风良好, 就可以避免可燃气体聚在一起。要根据工艺要求进行高标准的设计, 合理选择管道的直径, 弯头和变径的地方要缓和, 其数量也应该尽量少。管子的内壁要尽量光滑平整, 不可以有不平整的地方, 不能安装不符合要求的管道附件。焊接的质量要符合规范要求, 对焊缝要做严格的检验。要正确的连接管道。管道在穿过建筑物的时候要安装防护构件。不能让管道和管件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直接敷设在管架上。

2.3 防腐措施有什么

使用耐腐蚀材料要根据所输送物料腐蚀特性。比如, 当硫腐蚀情况不一样时, 就要用5Cr、7Cr、9Cr三种不同类型的钢管;要想不让高温氧化腐蚀的情况出现, 就应该使用5Cr、9Cr钢管或奥氏体不锈钢管。有很多可以防腐的方法, 像涂防腐层、化学反应防腐、运用最新科技成果等。其中涂防腐层的方法最为常用。要经常检查并掌握管道的腐蚀情况, 对地下部分更要加强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解决, 防止造成事故。

2.4 为什么要消除管道残余应力

要使管道不发生晃动, 安放减震器以及提高设计的要求是很好的方法。为了使弱热应力不产生影响, 可以使用减弱热应力热补偿和加大管系的稳定性等方法, 比如, 使用配套的热补偿器;在管道上方安装固定装置:调整管道的铺设方向等措施。对不同的情况要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法。

2.5 严格按照安全规范操作

在进行生产的时候我们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按照规范的要求来调控运输物料的各项指标。在生产的关键地方, 比如, 加热炉的进口处、反应塔的塔底、反应器的底部等地方要严加注意。我们要保证冷却介质要有足够的供给量, 不能有断送的情况, 在需要的时候可以使用自动控制或双路电、水源, 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避免一些危险情况的发生。要经常检查管道内是否有杂物, 如有, 则需清理, 在清理的过程中不允许使用铁质材料, 因为铁质材料和管道摩擦产生火星会引发其内部气体爆炸。冬天气温较低的时候, 要预防冰冻情况的发生, 尤其是在容易积水的地方, 要是管道内有水而短时间又不用则可以先排出去。对管道加强维修管理可以有效的延长其使用寿命。

2.6 如何加强防火安全管理的工作

根据有关规范的要求对正在运行中的管道要适时的检查。检查时要仔细认真, 如果发现任何损坏迹象就要立即修理。在修理完成后, 要注意对管道内的气体进行置换, 经过检查认为各部件都符合要求时才能够启动系统。将高温管道和危险物料管道敷设一起是十分危险的。而在需要散热的输送管道上放一些无关的杂物, 也会引起火灾。对一些细节性的做法一定要严加注意, 防患于未然。

2.7 防静电有哪些方法

当管道在输送粉粒状物料的时候应该使用导电性好的材料来制造的, 而且在其周围安放能消除静电的设备。在一个工厂里其可燃气体管道应该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并且有导线和地表连接在一起。静电接地系统静电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6Ω。管道在进出装置区 (含生产车间厂房) 处、分岔处应进行接地。长距离无分支管道应每隔100m接地一次。平行管道净距小于100mm时, 应每隔20m加跨接线。当管道交叉且净距小于100mm时, 应加跨接线。

2.8 防火防爆安全装置应该如何设置

如果管道有发生超压爆炸的可能就可以安装安全阀来预防。如果在管道内有传播火灾的可能就可以采用在关键地方设置水封、砂封、阻火器的方法来解决。如果在管道的连接处有发生倒流的可能就应该安装止回阀和切断阀来处理。在火灾极易发生的地方可以安装预警、报警装置, 当火灾刚开始的时候就被消灭, 把火灾的风险降到最低。

摘要:在化工生产的部件中管道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各种设备通过它的连接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化工管道的分布错综复杂, 管道的连接点有很多, 而经过管道运输的多为容易燃烧、容易爆炸的危险物, 如果管道损坏发生爆炸, 火势就会沿着管道系统扩散, 使事故急剧恶化。化工管道在最初的设计原则是预防为主, 其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在石油化工管道中往往存在着爆炸的危险, 文章主要介绍爆炸可能发生的原因及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爆炸事故,预防措施,化工管道,火灾

参考文献

[1]王怀义.石油化工管道安装设计[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2]化工工艺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预防火灾事故 篇8

关键词:LPG储罐;事故树分析;事件;三角模糊数

中图分类号:F2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100(2007)12-0018-05

Abstract: It builds the fault tree on the basis of considering each factor for incurring fire disaster and explosive of LPG tanks. Firstly, calculates importance of structure for qualitative analysis; Secondly, on the basis of experts' marking, shows probabilities of incidents applying triangle fuzzy numerals; arranges the incidents applying importance of fuzzy, and establishes the main factors for this accident are losing efficacy of safety valve and static spark. At last puts forward the relevant improving measures to enhance reliability for LPG tanks.

Key words: LPG tanks; FTA; incidents; triangle fuzzy numerals

0引言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液化石油气(Liquefied Petroleum Gas,LPG)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例逐步提高,但同时也潜在着危险。LPG的最大危险性就在于它具有易燃、易爆特性,被列为十大化学危险品之一,其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和丁烯,均为易燃易爆气体。近几年我国许多地方都新建了具有一定规模的LPG储存站,由于LPG的储运都是以液态形式进行,储罐及管线内的石油气都是高压低温的液体,具有极大的爆炸及泄漏危险。一旦发生泄漏事故,达到爆炸极限,一遇到火源即将发生严重的火灾爆炸事故,进一步还有可能导致更大范围的火灾。尤其是在大量储存、运送或装卸过程中,稍有不慎即可在瞬间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应加强对LPG的安全管理,重点做好危险性最集中的LPG储罐的安全工作。预防LPG储罐的火灾、爆炸等恶性事故的发生,提高其可靠性并延长其安全使用寿命,对于安全生产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建立LPG储罐火灾、爆炸事故树

1.1FTA简介

事故树分析(FTA)又称故障树分析,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它是现代安全系统工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它可全面地找出系统中潜在的各种危险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和影响程度,从而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预测系统的危险性,评价系统的安全性,进而采取最优安全措施和最佳的控制手段。

事故树图是一种逻辑因果关系图,它根据元部件状态(基本事件)来显示系统的状态(顶事件)。一个事故树图从上到下逐级建树并且根据事件而联系,主要包括顶事件、中间事件和基本事件。

顶事件:所谓顶事件就是系统不希望发生的事件,也就是要研究的事件。通常选择系统最不希望出现的事故为顶事件,它位于事故树的顶端,把它形象地理解为“树根”(显然,本文顶事件为LPG储罐火灾、爆炸)。

中间事件:又称故障事件,它位于顶事件和基本事件之间,并紧跟一个逻辑门表示,可形象地理解为“树枝”。

基本事件:位于树的底部,可理解为“树叶”。

1.2LPG储罐火灾爆炸事故树的构建

为了分析LPG储罐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成因,首先根据FTA,综合考虑有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事故的各个基本因素,构建事故树,如图1所示。图中各符号所代表的事件见表1[1]。

2LPG储罐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

2.1定性分析

(1)求最小割集

事故树中,一组基本事件发生能够导致顶上事件发生,这组基本事件就称为割集。事故树的最小割集就是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的割集。只有割集中所有基本事件同时发生,顶端事件才发生;割集中任何基本事件不发生,则顶端事件都不发生。一个最小割集代表系统的一种故障模式。

用布尔代数法求本事故树最小割集,结果化简如下:

上述最小割集总数为46个,其中二阶最小割集26个,三阶最小割集20个。

(2)求最小径集

与割集的概念相反,在故障树中,有一组基本事件不发生,顶上事件就不发生,这一组基本事件的集合叫径集。径集是表示系统不发生故障而正常运行的模式。最小径集是顶上事件不发生所必须的最低限度的径集。

求最小径集是利用它与最小割集的对偶性。根据布尔代数的对偶法则A·B=A+B和A+B=A·B,便可得到与原事故树对偶的成功树。求成功树的最小割集,就是原事故树的最小径集。本文不再赘述。

(3)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分析

根据对事故树结构重要度的分析,可以看出引起LPG储罐火灾、爆炸的主要因素有:LPG泄露、明火及火花。

2.2定量分析

(1)三角模糊数的运算

作为一种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FTA便于进行定性分析,也可以进行定量计算。但从本质上讲,它是一个可以容易进行定量计算的定性模型。通常的FTA都要求系统的基本事件和顶事件是一个确定性的事件,即要么发生事故,要么正常,这样才能确定顶事件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在LPG储罐系统中,由于各基本事件的发生原因很复杂;同时,其发生的可能性也很小,因此我们并不能得到基本事件发生概率的精确值。对此,可以应用模糊数学理论,认为这些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是一个模糊数。本文采用三角模糊数来表征基本事件发生概率。

由于LPG储罐火灾、爆炸事故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基本事件的概率没有统计数据,因此,本文采用专家评定法确定各基本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评定组由四位专家组成,评定概率见表2所示。

(2)求顶事件模糊概率可能性分布

(3)从上面LPG储罐失效基本事件模糊重要度排序可以看出,为提高可靠性,应主要通过避免安全阀失效(包括安全阀弹簧损坏、安全阀选型不当)和静电火花产生这两个因素。

针对安全阀失效问题,有关企业应加强安全管理,定期检查储罐进出口阀门、阀体及连接部位是否完好。针对静电火花这一问题,LPG储罐的周围环境应注意防止静电产生,对能产生静电引起火灾或爆炸的储罐、管道要采取防静电跨接和搭接措施;同时,在储罐上应有可靠的防静电接地,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储罐内壁尽量不要有凸起物,若存在凸起物,其凸起物的曲率半径应大于l0mm。对于大型储罐,其内部应设金属柱或栏杆,以此分离储罐内的电场,来抑制因蒸汽带入的空间电荷导致的危险性放电现象。

参考文献:

[1] 黄昆,蒋宏业,李余斌,等. LPG储罐火灾与爆炸事故分析[J].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4,26(5):74-76.

[2] 贾智伟,景国勋,张强,等. 基于三角模糊数的矿井火灾事故树分析[J]. 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12):62-65.

[3] 李文忠. 浅析液化石油气储罐泄漏事故后果类型[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06(9):48-49.

[4] 李骁骅,王晶禹. 火灾环境中LPG储罐失效的研究[J]. 工业安全与环保,2006,32(6):43-45.

[5] 胡广霞. 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火灾爆炸事故分析与危险控制[J]. 安全科学技术,2007(1):8-11.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麻醉护士下一篇:关于空气质量活动小结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