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葬情感美文

2024-06-05

埋葬情感美文(共7篇)

埋葬情感美文 篇1

这个世界该有多少克的真诚呢?那天和翔出去玩,他还没来的时候,我在等着,好久。窗户旁的那位老爷爷也蹲那好久,帮翔点的东西还在那热腾腾地冒着热气,眼前雾气一片,是泪还是水滴罢了,因为怕糊了,老板娘帮我盖了起来。

我望着,透过那一扇玻璃:匆匆的车,匆匆的人,每个人的脸上,或是欢喜亦或是忧愁,望得出神。看着,想着,不知道什么时候喜欢上这样,喜欢上城市的落寞与麻木,亦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习惯上这样。

不知道过了多久翔来了,他是个很真的人,真到一点污秽能足够让他掉眼泪。只是随着时间的改变,环境的改变,他学会了伪装,学会带着不变的笑脸去迎接任何人,学会怎么讨得别人欢喜,学会了好多我不曾会的,但我知道,他有一点没变,那就是在我面前他还是他,会摘下他的面具,做回真正的自己。

只是我,还没有…仍是那个很倔强的傻瓜,不过我也学会带着笑面对着虚假的人,面对着自己的悲伤,冲着阳光,冲着背叛,笑得很大声,露出一整排牙齿,笑着,笑着,哭了…

翔说他吃过了,我指指那位老人说:“给他吧.”他一直站在哪,看他花白的胡子,勾着的腰,用着极其不标准的普通话说:“他一个星期没有吃了。”叫他坐下来吃,他不肯,我奇怪地望着翔,翔笑了,带点讽刺:“你说老板娘肯让他做这吃吗?”我明白了,没有多说什么,看着他将硬币从碗里拿出放在兜里,我也掏出个硬币给他,帮他用纸擦着碗,擦着他那又用的发黑的一次性筷子。他颤巍巍地拿出钱说:“给你们吧,多少?我不能白吃的。”我摇了摇头:“不用了,你吃吧!”

现在想想,我们同情心泛滥的同时却没有给他们应有的尊严,即使再穷再无力,而我们对这个的忽视,还比一个带满刺的锤子狠狠砸向他们,不是说要平等待人吗?谁有真正做到了呢?

心里酸酸的,我忽略了这一点,一夜我为了自己犯下的错误而懊悔与自责。

那时走过的路人看着我的行为,或是嘲弄,或鄙夷,又或诧异… …可能大家都会认为这个人这样做,很傻很疯,但是翔不这么认为,翔曾说这样的我,天真,不好,要学着改变,融入这个社会,这样才不会被排挤,否则他们只会把你当异类或疯子。

突然意识到为什么各个国家发出的世界变暗的原因并不是澳大利亚科学家说的那样因为温室效应,因为天气变暖,C02增多而是血液不再是红色,那个跳动的心不再只是为别人,更多的是为自己。

一向不喜欢红色的我,突然爱上火红火红的血液是因为现在世界的缺少吗?这样的世界还会有那一克拉的真诚吗?如果有,电视和教育也不会天天提倡吧?可悲。

我们都是被放在华丽蒸笼里蒸的包子,等待那些饥饿的傻子的手,抓住了谁,谁就能出来,那些剩下的,凉了的,蒸了的,就只能死在满是唾沫的空气里,死在流浪狗的口水里。

翔说他发现件事很奇怪,你越说自己贱。别人越不相信,说自己比你贱;越说自己好,别人到说你贱。现在的人真是一个比一个贱。“哈哈”我俩笑了,笑中有说不出的苦涩,或许只是麻木了。

翔说我们是一样的,都不该属于这个世界,但不同的是你比我还要懂得如何处理这样的世界不是吗?

痛着痛着就不痛了,流着流着就不再流了。

现在的我在敲打着这些文字,我知道此刻我也在唱戏,只不过没穿戏服,并且静末丑我样样都不会,但我拿起词走个过场就是我,一出完美的戏哦!唱断梦魇,唱尽繁华。

其实大家都是戏子,没有穿戏服,就没有喊咿呀,所以,大家都以为只有自己在唱戏,别人只是在看戏。

世界就是这样,有些事很容易改变,有些事改变就很难,往往离开一段时日,就会物是人非,不用刻意的去改变,就这样造成了现在和梦想的差异,有人发财了,有人跳楼了,有人有了儿子,有人跑了老婆,一切都很自然没什么公平不公平的。最大的公平就是你我还活着。人就这样成长,人生就很残酷,很现实,也许,我现在写的是真理,又或许写的是荒谬一栏。

我把这些用土埋葬,用泪尘封,用笑灌溉,生命是阿司匹林的药水,年华是被稀释的花片,治疗成长的灼伤。撕裂的推上华丽的影子里,数不清的感情和笑靥。

埋葬情感美文 篇2

一、情感基调的探究利于“美文”内蕴的理解

1.“美文”的内蕴

指导学生阅读的散文应以选择适合高中生认知、思想情感特点, 遵循“形散神聚”的创作原则的作品为主。这类作品虽然取材范围广泛, 内容博杂, 写法不拘, 但都统一在“神”这个灵魂之下。因此无论作品风格怎样, 贯穿全文的感情总是鲜明可感的。而且无论是哪一种具体的散文体裁, 无论作者的感情如何复杂多变;是内倾还是外显, 是含蓄还是张扬;只要是散文精品, 作者那种既能尽情挥洒, 又能够将丰富的材料凝聚而形成的丰富的内在意蕴就是作品的魅力所在。对作品内蕴的感受就是读者围绕作品情感特征, 揣摩体会作者强大的驾驭情思和收放文字的能力的审美鉴赏过程。

“美文”是对散文的审美要求。“美文”作品具有文体鲜明、情感凝聚、一线贯穿、篇幅短小而又自由灵活的特点。“美”还体现在“意美”、“辞美”、“词美”, 体现以美文写真性情成大境界的散文价值。选择既有章法可循, 又不失经典、精美的散文, 有利于学生思想情感、生活意趣、文学素养、语言能力的培养。“美文”的教学重点在于理解作品内蕴的同时领会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而教学的难点就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内蕴。

2.“美文”的审美表达

“美文”是一种情感内涵的审美表达, “美文”的意义在于其形神具备的“美”, 这种美以不同的品位感染着读者, 给人以审美享受。比如朱自清《背影》的深沉缠绵, 莫怀戚《散步》的欢愉深沉, 峻青《海滨仲夏夜》的幽美温馨, 老舍《小麻雀》的含蓄隽永, 茅盾《白杨礼赞》的含蓄奔放, 周瘦鹃《杜鹃枝上杜鹃啼》的冲淡委婉, 汪曾祺《胡同文化》的雅朴幽默……尽管不同的“美文”作品内涵呈现各自的不同特点, 是鉴赏的难点, 但遵循“形散神聚”创作原则的散文其内涵的表达流向却有规律可循, 一般来说主要指向生命与自然、人生与社会、人情与生活。因此在鉴赏中, 按照不同体裁散文的特点, 循着作品的情感线索, 理解文章的情感基调, 读者对作品内蕴的体会就能逐步深刻起来。

二、情感基调的探究可以作为推进研读的主线

1. 依据情感基调设计教学

情感基调的探究是指把握散文的情感特征, 运用整体思想, 层层推进的教学设计。以《陈情表》为例。贯穿全文的是“凄楚哀婉”的情感, 据此设计教学。

首先设计教学目标:通过问题探究使学生深刻理解并体会作者将亡国之痛、名节之碍、逼迫之急、性命之忧融入悲苦身世述说之中而自然生发的凄楚哀婉的情感。

其次提出探究的问题:中国古代的有志之士, 在忠孝不能两全的情况下, 往往选择尽忠。为什么李密却要在晋武帝征召他出任太子洗马之际呈上《陈情表》, 以供养祖母为由恳请晋武帝允许他辞不赴命呢?你认为供养祖母是他真正的唯一的原因吗?

然后以问题探究为研读的起点, 分三步研读。

读懂作品:理清文章脉络;理解作者:进入深度阅读;情感朗读:传达思想, 表现情感。通过问题探究, 理解作者在祖母供养无主, 辞不赴命悲哀情感掩饰下, 深切的亡国之痛、名节之碍、逼迫之急、性命之忧的悲怆情感。

再深入探究:凭借弑杀谋取皇权, 以奸诈闻名的晋王朝统治者能看不破李密的真实意图吗?为什么晋武帝最终能同意李密供养祖母, 辞不赴命呢?该问题由对李密个人境遇的探究再联系到引发特定背景下相同遭遇的士人情感的共鸣。通过该问题的进一步探究, 既可以深入理解作品的情感基调, 又将研读推进一步, 引导学生领略李密的智慧和语言功力。体会作者抓住晋武帝孝治理念, 自设两难境地, 并巧妙地将皇帝置于进退两难境地暂得脱身。因为晋朝虽以弑君篡位闻名, 但要坐稳天下, 不得不权衡得失:对李密, 如果怒杀, 将失民心;如果逼任, 会失孝礼;那么顺情, 笼络士心, 能坐天下。再联系李密在给祖母养老送终后不得不出仕晋朝, 而又因被诬陷而死的结局, 学生会对这篇作品的情感有更深的理解。

2. 研诵结合探究情感基调

研读是诵读的基础, 诵读是研读的延续。以郁达夫《故都的秋》教学实践为例, 在研读中不但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情感基调, 还要有步骤地指导学生通过诵读表达出作品的情感基调, 学生在诵读中加深对作品内蕴的体会和理解。

首先确立教学目标:通过问题探究, 借助诵读和点评促进作品研读, 深入体会作者融入在故都秋画面之中的落寞眷恋的情感。

其次设置教学问题:既然“北国的秋, 来得清, 来得静, 来得悲凉”, 为什么作者“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 换成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来留住这北国的秋天?这是一种怎样的情?融入到清、静、悲凉的画面中形成怎样的情感?

然后设计教学过程:将诵读与研读贯穿在教学的各个阶段和具体环节中。

教学准备阶段: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源, 比如泛读材料有《北平的四季》、郁达夫简介、《致郁达夫》《这个地方》、《感悟秋天》《悲秋的理由》。要求学生速读材料, 记录自读体会, 了解郁达夫思想、情感、性格、审美的特征。然后精读《故都的秋》, 体会作者情感, 选择一段阅读体验深刻的文字进行评点, 提出阅读问题, 有感情地朗读。

课堂教学阶段:提出探究的问题:既然“北国的秋, 来得清, 来得静, 来得悲凉”, 为什么作者“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 换成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来留住这北国的秋天?

通过问题探究, 联系《致郁达夫》, 引导学生鉴赏画面特征, 深入作者的心灵世界。然后以落寞眷恋的情感基调为朗读的主旋律, 根据绘景画面特点读出清、静、悲凉的情感变化。学生可以从“清晨静观”、“落蕊清扫”、“秋蝉残鸣”、“都市闲人”、“秋日胜景”五个片断中自选一个片断进行朗读和鉴赏。教师进行诵读指导, 在技术层面指导学生处理好重音、停顿、语调、速度, 把握好基调:用忧郁、低沉、深情之中求变化读出落寞眷恋;控制好语速:中速、慢速之中求变化;处理好重点:选用重读或轻读强调, 突出特征。比如“唉, 天可真凉了……”, “凉”要用高音重读, “了”要用轻音重读, 这样才能突出悲凉之意。诵读指导还要重视声、韵、势、力的情势表达, 比如文首:“秋天, 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 总是好的;可是啊, 北国的秋, 却特别来得清, 来得静, 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 要从杭州赶上青岛, 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 也不过想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相对于文末“秋天, 这北国的秋天, 若留得住的话, 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 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在声音上以中低音起势, 用中稍高且强的音和力收尾。“北国的秋”要将秋的韵音通过重读和长音读出情感的眷恋和深沉, “却特别来得清, 来得静, 来得悲凉”, “清”, “静”, “悲凉”三个词用轻读, 一个词比一个词音更低, 但“悲凉”可稍带重读处理。“清”, “静”同韵母, 要用轻音弱力去读, 将韵母音延长至似有声而无声, 似无韵而余音犹存的状态。

三、情感基调的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鉴赏的能力

1. 引导学生根据“美文”体裁特点鉴赏是教会学生自主鉴赏的前提

选文仍然是目前高中语文学习阶段的重要形式。无论是以文体作为选文组织形式的单元学习, 还是以人文主题为线索的专题学习, 选文都是重要的学习载体和学习凭借。选文为学习者提供了读写的真实语境、探究的具体情境, 并因选文的范文和“例子”的作用促进了学习者的知识积累、能力培养, 学习者的思想、情感、态度、性格、价值观等也在与选文作者的心灵交汇甚至灵魂的碰撞中受到渐染, 发生变化。

为了让学生有规律可循, 提高“美文”读写水平, 可以按照抒情凭借物的特征进行微观分类, 分成写人类、叙事类、绘景类、写动植物类、表现文化类、表达哲理类六个类别选文, 并把握各种体裁的写法进行指导。譬如, 写人类, 即事写人, 描摹刻画法;叙事类, 写人叙事, 详略兼顾法;绘景类, 融情于景, 景随情迁法;写动植物类, 借物喻人, 托物言志法;表达文化类, 意象寄托, 文化符号法;表达哲理类, 聚合抽象, 融情于理法。这些分类的学法指导有利于学生自主鉴赏能力的培养。

2. 引导学生探究情感基调的学习过程是教会学生自主鉴赏的过程

选择依据情感基调设计研读的教学, 教学的思路围绕情感主题目标, 借助探究的问题, 既可以引导学生循着文章的脉络学习“美文”作品丰富的内容, 理解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又可以在指导审美鉴赏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加深对散文体裁的认识, 掌握散文鉴赏的方法,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品质。

比如, 《项脊轩志》篇幅短小, 语言凝练, 结构精美, 状物、绘景、叙事、写人, 内容丰富, 容量大, 是一篇经典“美文”。以探究“凄婉惆怅”的情感基调贯穿教学, 需要介绍写作背景, 作为作品研读的教学铺垫, 教师可以整理出作者以考学和亲人逝去为两大鲜明特征的生活亲历作为文章主体内容学习的补充, 来引导学生深入研读作品, 理解作者情感, 体味文章意蕴。而理解作者凄婉惆怅之情的过程自然会涉及到作者用乐景写哀情, 用细节刻画人物等艺术手法。

3. 引导学生理解作品内蕴的情感体验过程是教会学生自主鉴赏的关键

现代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认为, 抒情是“以作者的情感为灵魂而创造出来”, 巴尔扎克说“艺术起源于一个为了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 于是在自己心里重新呼唤这种感情, 并用某种外在的标志表达出来。”散文鉴赏是一种审美体验, 这个过程就是理解作品内蕴的情感体验过程, 是自主鉴赏的关键。

解读耽美文学的唯美主义情感 篇3

关键词:耽美文学 唯美主义 同人女

一.耽美文学的唯美主义根源

耽美,顾名思义,即“耽溺于美”之意,它的日文意思是指“浪漫、唯美”,不同于同志文学的现实性书写,耽美文学多是青年女性臆想出的男性爱情故事,且男性多以美少年为主,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这是一种以男性身体之美为载体,具有展示男性身体的“私密经验”,并具有男性身体崇拜情结的类型化文学。耽美文学是耽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个世纪80~90年代传入中国,最初多为经济发达地区的青年女性接受,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耽美小说借助网络平台,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与接受。从正面价值看,耽美文学打破了以往文学把男性身体加以政治化、道德化的工具主义修辞,还原了“身体作为人的外在表征和存在基础”[1]的主体性内涵,透露出性别解放与身体解放等多重革命意味;从负面价值看,这种对男性身体的极力展示与赏玩,又以娱乐乌托邦的文学之“轻”消解了上述重视男性身体的思想之“重”。耽美文学正是带着这种混搭、暧昧的现代主义面孔加入了世纪末文学的“大合唱”,并迅速成长为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坛的又一道靓丽风景。

从根源上说,耽美文学脱胎于日本唯美派。上个世纪初期,唯美派受西方唯美主义思潮影响,以反对自然主义的姿态进入文坛。唯美又称耽美,“耽美”一词即由此而来。“美的东西就是永久欢乐”,唯美派肯定个人欲望,追求感官享受,拓宽了当时被自然主义束缚的创作模式,为文学创作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但唯美派过于重视“美”,脱离现实走上了形式主义的道路,流于色情官感描写最终走向没落。唯美派虽然没落,但其美学主张却被后来的耽美小说继承,“和经典唯美主义文学一样,‘耽美描写情欲和死亡,着力于表现感官享乐和极致的感性之美。”[2]被认为是耽美文学鼻祖的森茉莉,正是唯美派代表作者森鸥外的女儿。

二.耽美文学的唯美情感呈现

耽美文学描写的是两个男人之间的爱情故事,男人之间的同性恋爱不涉及到繁殖和婚姻,相比异性恋而言,显得更加纯粹,更接近于唯美主义对“美”的追求。优秀的耽美小说,无论是题材的选择,还是人物的塑造,甚至在表现技法上,都不乏可取之处。

如2004年爆红各大耽美BBS的网络小说《十大酷刑》,作者小周123。该小说描写了皇帝朱炎明对臣子严小周的残酷爱情。七年前,朱炎明微服出访,只因一句“色若春花”注意到了严小周,但后者并不知情,七年后,早已高中探花的严小周却成为朱炎明的娈伴,被皇帝以爱的名义欺压,最终,严小周以死亡完成了十大酷刑的最后一刑,小说至此完结。文中的严小周兼具男子与女子双重特点,“眉心间一点红痣”是其外貌最主要的特征,行事果决手段狠毒,无论外貌还是性格,都极致的美,极致的决绝,他最后的结局也体现了耽美文学的极致审美情趣,死亡等于美。按照耽美小说“大本营”晋江文学城的分类,此种爱情属于“虐恋情深”,这种“虐”正是唯美主义者独特的人生观,是唯美—颓废主义在当今网络文学中的一种变调。

类似的还有大风刮过的《又一春》、天籁纸鸢的《风流》等,他们把故事背景放置于架空王朝,以便更好地展开想象,建构自己的唯美乌托邦。脉脉的《浮光》将同人女的凝视放到作品中,更体现出了耽美小说朦胧的美感。卢一匹的《死亡诞生在臀部之下》,运用了意识流的表现手法,可以说是耽美文学在创作形式上的一种尝试和探索。正如李银河所说:“同人女的重点在于审美,或者追求美。”

三.耽美文学的唯美叙事困境

由于唯美主义文学追求官感享受,以“情”至上,很容易沦为描写感官情欲的色情小说,日本唯美派的没落即是前车之鉴。耽美文学本身就是一种消费男色的文学,打上了机械复制时代艺术生产及消费的鲜明印记,一些作品不免带有性描写,加之耽美小说的广大受众群体为青年女性,性对于她们来说显得更加神秘而且有吸引力,导致许多耽美小说有色情化的倾向。同时,网络文学的商业化程度加深,耽美写手群体不断扩大,作品的质量也良莠不齐。因为,网络文学属于以大众与市场为导向的消费型文学,它不像经典文学与精英文学那样努力寻求艺术质量与审美创造的突破,而是力争在一个时尚变化迅速、大众口味多元、思想价值平面的景观社会制造“震惊”式的阅读效应,所以,其审美指向正如有论者所总结的:“与传统灵韵艺术对应膜拜价值不同,现代复制艺术对应展示价值。”[3]特别是随着网络的普及,耽美小说也越来越为大众所知,接受耽美的年龄普遍下降,许多涉世未深的作者缺乏生活经验,写出来的耽美作品也苍白无力甚至无病呻吟。更有甚者,将耽美作品中的男性描写得同女子一样,这类作品虽然披上了耽美的外衣,但实际上还是传统言情故事,与耽美文学所追求的纯粹的唯美主义背道而驰。

耽美文学改变主流文学家国天下的叙事模式,凡事皆以情出发,为了爱情可以放弃天下,充分满足个人的私欲,极端崇尚唯美主义。这本无可厚非,但部分作品涉及吸毒、乱伦、背德等描写,如风弄的《太子》,讲述的就是一对兄弟之间的爱情故事,这种故事虽能享受一时的背德快感,但长久来看却使作品丧失了灵韵。

耽美文学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它虽然继承了唯美主义的浪漫传统,但目前仍属于边缘化文学样式,常常同色情文学联系在一起,这就需要对耽美文学的唯美主义困境进行反思。耽美文学的未来在于,“要真正触摸生活,穿透生活,写出生活的精髓,才能有长久的文学青春。否则,只是触及了生活的皮毛,卖一点时尚的快货,到头来,只是一场文学秀和写作的假唱。”[4]耽美文学在中国发展不过一、二十年,是新兴的文学现象,它的健康发展还需要正确引导。

参考文献

[1]王涛.试论网络媒介影响下文学创作中主体间性的生成——以“80后”创作中的身体修辞变化为例[J].当代文坛,2016(2).138.

[2]张冰.论“耽美”小说的几个主题[J].文学评论,2012(5).171.

[3]黄大军.西方现代城市空间观的美学建构与主体救赎——以齐美尔、本雅明为中心[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5(5).53.

[4]于文秀等.物化时代的文学生存——70后、80后女作家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64.

本文系牡丹江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汉语言文学专业构建大学美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编号:14XJ-16005)

关于情感经典美文 篇4

情感经典美文

1巍峨如山,恩泽似海,孜孜不倦。如春蚕,吐丝尽,母爱如天。鬓如雪,望眼穿,谁在呼唤?雨打东窗,老树昏鸦,梦中几回还?诉不完离愁别绪,书不尽母爱情深。

——题记

雨落静无声,佳节倍思亲。笔未启,泪已落,纸未铺,情已溢。当我用颤抖的双手认真执笔写下“母亲”这两个字时,泪湿萱草,诗不成行。当笔尖再次癫狂,这满笺素帛如何能抒尽我浓浓乡愁,深深思母之情?

曾写过无数动人的诗篇,今日里,想为母亲执笔出最温暖的段落,却数次起笔,数次落下,我羞涩的笔触如何能描摹母亲的恩泽?如何蕴藉这世间最圣洁的爱?雨水淋湿了思念,淋湿了我的心,在这个母亲的节日里,这淅淅沥沥的雨好似有意让游子伤情。这些年,渐行渐远,一根电话线连接着母亲的思念,连着天涯两端。今晨,远方的路口,我那白发苍苍母亲是否又在张望远方,又一次忧伤泪落,又一次喃喃自语?

有一种思念,节来倍增,节去更浓,经过了季节更迭,依然在心底澎湃汹涌;有一种牵挂,晨起升起,暮时不落,跨越千万水,依然在腕间氤氲萦绕;有一种爱,不求回报,来自灵魂,来自原始,这就是母亲的思念,母爱的牵挂,母亲的爱,这份爱无疆,这份爱无限,这份爱无涯。

也许,当我们还在母体,这份爱就已萌发,我们在母亲慈爱的目光中一日日长大,在母亲翘首期盼,殷殷叮咛中去飞翔。他日,当我们容归故里,而我们的母亲已两鬓霜花,母亲把最美的年华赠给岁月,赠给了流光,赠给了我们。我们一路跌跌撞撞走来,母爱都一路相随,无声无息,无怨无悔。

习惯了,日落时凝望远方,因为我知道,母亲常常会坐在我离家的路口默默凝望远方,想念她的孩儿,当汽车的尘烟卷走了我的身影,母亲无助的眼中沁满了泪水,挥动的手臂里满是无助,送我时的笑容缱绻成了夕阳里的无耐忧伤,是啊,离巢的鸟儿终是要去飞翔,却怎知儿走巢空,母亲只能望月盼儿。多少次,梦回故乡,多少次,泪水浸透枕帘,远方的母亲,你可知我一次次对着星子祈愿,祈愿我的母亲莫在为儿落泪,莫再为儿操碎心,不孝的孩儿不能在你身边多陪你,却始终让你放心不下,母亲啊,我如何才能报答你的养育之恩?

每每,听到母亲的声音,你总是尽量用欢笑掩盖忧伤,我怎能听不出你一声声“好”的背后是深深的孤单落莫?我怎能不懂你把所有痛苦的泪水吞下,却不想我为你而担心牵挂?而我,却永远也走不出你的目光,走不出你的心房,走不出你的朝朝暮暮,寒来暑往。

春去春又归,雁去雁归来,当我背着行囊渐近家乡,母亲早早的就等在了那颗老树下,远远的,母亲欢喜的迎面走来,满是皱纹的脸笑成了一朵花,这个日子对她来说胜过节日。当我握住母亲双手的那一刹那,我的心深深的刺痛了,这是怎样的一双手?

生活的艰辛,时光的磨砺让眼前这个曾经美丽的女人过早的染上风霜,那一双曾经柔软双手满是老茧,岁月的年轮刻满她的脸庞。母亲激动着,嘴角上扬,不停的说着我走后的日子发生的所有种种,仿佛要把无数个日子埋藏于心底的思念和牵挂一股脑儿端出来,是啊,太久了,没有见到母亲,这许多个日日夜夜母亲是怎样掰着指头过来的?叫她怎能不欣喜,怎能不兴奋?

家乡的那颗老槐树遮天蔽日,茂盛翠绿,我坐在母亲身边,听她讲儿时的故事,看着一脸灿烂的母亲抑扬顿挫的说着,笑着,她象孩子一样兴高采烈。是啊,自父亲走后,是这个弱小的女人扛起了这个家,把我们三个孩子抚养长大,我们是她全部的希望和寄托啊,而今,我们都飞出了家门,只有门前这颗老槐陪着她,听她倾诉苦闷,与她共度韶光。也许,母亲只有依在老树下,她的心才会安宁,因为,树里树外都隽着我们快乐的童年,隽着父亲弯曲的身影。我安静的看着母亲,很久了没有这样认真的看母亲,才发觉,母亲真的老了,她瘦弱的双肩再扛不动岁月,扛不动离愁别绪,扛不动沧海桑田。唯老树昏鸦知道她不易,懂她悲欢,再苦再难她都独自咽下,抚摸着母亲凌乱的头发,为她擦拭腮边滚下的泪水,这是幸福欢喜的泪水啊,这是母亲无数祈盼的日子凝成的思念的泪水啊!我拥着母亲,拥着我这一生最幸福的暖,就让我好好抱抱我的母亲,从小到大,是你把孩儿一手抱大,今时,就让我代替父亲,给你最踏实的依靠,母亲,你太累了,该闲闲了。子欲孝而亲不待,这便是人生最痛的遗憾啊!

母亲是我们的伞,母亲更象那淤泥中荷莲的叶,我们是那叶下的莲,母亲为我们挡风遮雨,为我们撑起一片天。岁月压弯了她的肩,却压不垮她的意志,在我们最迷茫无助时,永远是母亲坚毅的眼神在指引着方向,给我们力量,给我们温暖。母爱可以穿透阴霾,母爱永远都是我们温暖的驿站。抬头时,母亲是那一轮穹顶之下的浩月,低头时,母亲是那一片广阔无银的绿野。

问亲,这是一份什么样的爱?这是一份怎样的情?这份爱,比山巍峨,比天阔,比海深,这份情,比云洁,比地广,比花艳,这就是母爱啊,这世上第一吻你的女人的爱,第一个抱你的女人的爱,不离不弃给你无限温情的女人的爱。母亲象一条扬帆的船,载着我们希望和梦想,母亲是一盏灯,给我们光明和温暖,母亲是一颗树,为我们挡风遮雨。无论我走的多远,无论我飞的多高,我的根永远在你的怀里,深植于你爱的土壤。

高尔基说:妇女对世界来说是母亲。不仅因为母亲生儿养女,而且更重要的是,她把生活的快乐给人。母亲无私的爱,是我们黑暗时点亮的灯塔,挫折时依靠的港弯。冷时,母亲为你加衣衫,痛时,母亲为你擦泪水,这个世界,如果没有母爱,天地无光,景色无彩,光阴无色。不管我们身在何方,总有一种牵挂来自母亲,总有一个声音来自母亲,总有一缕思念来自母亲。无论走到那里,总有母亲温暖的眼神追随,总有母亲切切的叮咛在耳畔,总有母亲千丝万缕的爱陪伴。

母亲啊,任我如何挥毫泼墨,也难抒你的深情,任我百般灵动,也难描你爱意,有一种思念,生来就已入骨髓,有一种牵挂,伴随生命的每一天,这就是人类最伟大的母爱。羊尚懂跪乳之恩,鸦懂反哺之意,我们该以怎样的热情回报我们的母亲呢?想来,这个世界上,唯母爱如山,唯母爱无私,唯母爱如海。泪眼婆娑中,我仿佛看到了满头银发的母爱又站在那颗老树下凝望远方,等待着离家的孩儿归来。

流年里,在心上种下一片桃园,将花瓣的清香融在指尖,让思念的文字也染上了花香,沁着母爱的馨香熏染岁月,熏染诗篇,熏染每一个晨起日落的幸福光阴,醉了岁月,醉了指尖,醉了心田。愿时光静好,愿母亲在我们的心中静美如诗。

情感经典美文

2人的一生有几多经历,就有几多美好的回忆。有的像七色的彩虹,辉映着青春的岁月;有的像远飞的蝴蝶,留给你淡淡的相思……

和她相识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那时正值青春年华,风华正茂。青春是迷人的,青春是人生的花季,是最美丽的时节,我俩在愉快的劳动中结下友谊,在彼此逐渐了解的基础下成为恋人。不经意间,30多年过去了,岁月已在我们的额头上烙下深深的印记。风霜染白了我们的双鬓。苦也好,甜也好,相依为伴,风雨同舟,共同走过了辉煌的年代,也奉献了最美好的青春。

翻开影集,看着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那段纯真美丽的初恋情景如涓涓细流流淌在眼前,散发着陈年老酒般甘醇的芬芳。

那是一个月朗星稀的夏夜,披着淡淡的月光,我和她手牵手漫步在乡间小路上。萤火虫打着灯笼为我们照明,清风温柔地舔着我们的脸,蛙儿害羞地“扑通”一声跳到池塘里不见踪影,流水弹着琴弦为我们歌唱。我们彼此心心相印,但还是很少像这样自由自在地交谈、漫步。也许是第一次吧,她开始说话时有些结结巴巴,那颤动的音符,仿佛是世上最动听的音乐,钻进我的耳朵,震撼我的心灵。从古代文明谈到现代化建设,从世界风云变幻讲到中国的改革开放,从社会变化说到家庭的新观念,从现实扯到美好的明天……也许是心有灵犀,我们阅历相同,彼此观点一致,越说越投机,心儿也越靠越近。我们情不自禁地高声诵道:人生苦短,青春有限,有限的青春正向我们走来;世道沧桑,青春美丽,美丽的青春正企盼着我和你的奉献。我和她相依相偎,周身弥漫着幸福。不知什么时候她已依偎在我肩上睡着了,幸福的红晕荡漾在脸上。我仔细端详着身边的她,顿时觉得她比以前变得更漂亮了——霞光赋予她色彩,清风赋予她神韵,雨露赋予她甘甜,新的生活赋予她魅力。看着,看着,她笑了,笑得是那么甜蜜,那么迷人。眺望远方,我忽然觉得生活在光辉的年代,生活中的明媚春光往往是恋人的笑容带来的,他们的笑容是足以使整个世界都盛开着烂漫的鲜花。回到家以后,我曾以《月下漫步》为题写了一篇短文发表在当时《江陵报》副刊上,至今还珍藏在我的习作资料剪辑中。

后来我们结婚组成家庭,一同以饱满的热情,旺盛的精力投身于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之中。再后来我调到镇里从事计生工作,她仍在广阔天地里修地球,说句良心话,她吃的苦,受的累要比我多得多。岁月退去她青春的容颜,但退不去彼此牵挂的心,为了感谢她对我工作的支持、对家庭的付出,在家庭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我和儿子、媳妇商量,专门为她买了一份养老保险。当她第一次领到养老金时,那舒展的皱纹中荡漾着兴奋、愉悦的涟漪,她说好像又回到了初恋时分,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

是啊!人的一生不知要经历多少事情,有的随着时光流逝而淡忘,有的却是梦牵魂绕,铭心刻骨,一辈子也忘不掉的。

情感经典美文3

相遇是一树花开,那朵朵盛放的嫣红,都是爱的期待。缜密的心思写满花间,片片都是心语呢喃。用心雕刻下每一缕馨香,彼此用心灵遥望,守候着心中爱的故乡,那里才是心灵放飞的地方。总是希望这份诗意的美好,能够为你拂去岁月的尘埃,去抵御世俗的无奈。

不想去惊扰,虽然很想念,只需一份无语也温暖的陪伴,静静地将一份祝愿,柔柔地放进你心间。默默地付出,切切的情意,心的懂得,胜过千言万语。一份相知,彼此珍惜,一种眷恋,唯美了记忆,一份牵念,温暖了流年。

借一缕春风,把不倦的思念遥寄,采一束明媚的阳光,将无悔的爱恋典藏。心与心的相携,无语默契,灵与灵的纠缠,是精神的升华,是情感的沉淀,是一幅春意阑珊的曼妙画卷。

世间的感情,有暖也有冷,所谓情到深处人孤独,爱到浓时心会痛。爱本身就是一件愉悦的事,又何必去斤斤计较,谁付出的多谁付出的少?爱是不求回报的,不要让爱成为双方的负累。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人生不必活得太认真,感情不必看得太透明,那样的爱,既难为了别人,又困扰了自己。

相处靠真诚,相知靠包容。就让时间去作证,它会沉淀最真的情感。误会也好,争吵也罢,都是因为太在意,真正的感情拥有,是经历了太多的风雨后,会依然相依相伴,始终如一的不离不弃!用心珍惜才会得到真爱,喜欢你的人,不需要你改变,不喜欢你的人,你无论怎样改变,都无济于事。最感人的不是美丽的誓言,而是一颗爱你的心,永远都不变;最感动的不是一时的惊艳,而是一直守候在身边的温馨与浪漫。不是你的,强求不来,是你的,挥之不散。珍惜,那个用心包容呵护你的人,这才是真爱的唯一,情缘的美丽,灵魂的交集。

爱,其实很简单,仅仅是一种心的懂得和灵魂的陪伴。

人生苦短,谁不渴望一份相看两不厌的爱情,来完成人生不了的夙愿?漫漫红尘,谁不期望一双温暖的手,能够相牵到永远?寂寞的黑夜,思念悠远,有了陪伴,心才暖暖。梦总是很虚幻,幸福就在身边,再浪漫的誓言,不如及时的默默陪伴。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留给最爱你的人;把温情和关怀,交给你最需要的人。用心珍惜那个深爱你的人,更要读懂那颗牵挂你的心。爱,不一定天长地久,也不一定朝朝暮暮,良言一句三冬暖,爱,有时就是一份给予与满足的幸福感。

人生的初见,只是花开一瞬间;心灵的相牵,才是恒久的温暖。任何一种感情,最终都会归于平静。走过了风雨泥泞,岁月会沉淀最真的感情。回眸时的一个微笑,让心更有了牵绊,离别时的一个拥抱,让彼此更能体会爱的美妙。因为痛惜,心更柔软,因为在意,会更珍惜,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因为深爱,所以卑微。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为你低到尘埃里,也是一朵花开的美丽。

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字眼。因为爱得太投入,感情往往脆弱无助。因为动了真心,不经意的漠不关心,往往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因为付出了真情,总是怕得不到回应。倾尽了所有的深情,惟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看到一个熟悉的背影,会情不自禁的联想到你,看到一张温暖的笑容,总会产生莫名的感动。无数次的临摹,一遍遍的勾勒,那个居住在心灵深处的亲切身影。因为很眷恋,所以多愁善感;因为很相见,所以才会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郁郁寡欢。唯恐被忽略,所以卑微到失去自我。爱一个人,投入一段情,无怨无悔覆水难收。不由自主的想念,只因刻骨铭心的爱恋,不离不弃的陪伴,只因无可替代的温暖。

心中有了一份期盼,才有了灯火阑珊处的望眼欲穿;情有了归属,再多的付出,也心甘情愿。人生,到底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又有多少人值得等待?还有多少卑微的感情,一直在寻觅在期待?这人生的舞台,还有多少痴男怨女的悲喜离欢,在一幕幕的轮番上演?

真爱不容易,珍惜一个懂你爱你的人,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那么幸运;不是每一种等待,就能收获一份真爱。

执子之手,相约白头,愿意陡然一身清风,住进君的心里,放下一份纯净,带走一片愁云。因为我知道,不是每个人在红尘深处的每一次擦肩,都可以驻足回眸,都可以记铭记心间。爱是等待,爱是忍耐,真正的爱无需表白,只能用心去感受知。

爱到无言,爱到心痛,爱到泪流,哪怕今生都无法相见,千回百转,他永远都是你心中,无人可替代的温暖!

情感经典美文4

终回首,别了南城,再别北城。仿若一瞬间,万千转变,而今于此犹似我身在异乡。

似烟雨迷蒙,于花开灿烂时启动一年的模拟;似来来去去,重演一遍遍别离,最后问谁在你身边。这么些年,恍恍惚惚一路走来,我忘记了许多事情。那些往事就像这些花瓣,在我留意的时候,被风儿吹得很远很远。

记不得,索性也就不记了。因为既然她不曾责怪,我亦何必多言。淡去的,无论悲喜都将在那个风华年纪,也将伴着那些人的远去而远离着我。就似一夜,我于北方某城市的一楼顶,与风儿说一夜的话,然后我就慢慢地淡忘甚至遗忘了。

也许记性不好,于我本就是一件好事。绝代风华也好,万世悲凉也罢,总之于此已是平静,仿若不曾发生过。南城,似只在梦里,像一场三四月间的花开,然后悄然落去;我再问谁呢,亦不再怀念,于这些可爱的学生背影亦不曾联想到你。

我也忘了,与她的相识。不知时月,不知地点。当然,大概的年份和地点还是知的,感觉也还在。恍恍惚惚,似我已不再年少,也不再逗留于那城市,只为看你笑一次,笑成灿烂如仙。

也许,这是最享受的事情。当你打电话与我,说你来到我所在的城市,我才发现原来,我们依然深深爱着。

小时候,我们总是用蓝色的圆珠笔在手腕上,画一个个的钟表。长大后,我们才发现,原来当我们不在画了以后,那时光已然过去。回首往事,我记不得,连两年前的事情都已然忘却。所以,就更不用说那些已经久远的年代,我会记得有谁陪在我身边。

当我渐渐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习惯了等待你来到的日子。我却发现,我忘了我的故乡,忘了我的童年,似乎我开始的记忆只是在遇见你那刻甚至以后,或者说只是现在。我记得了你,可我忘了别人;我忘了往年,正如我忘了你我的年华。

但我想我会依然愿意看你,看你在我的身边;在我们的世界里,做最美的舞蹈。因为无论光阴如何流转,容颜又如何更改。就似一个人,虽然离家很远很远,但是永远不能忘怀的,是那一片片山清水秀,是那一乡能勾起你乡音的亲人。

当有一天,疲惫的我回想起曾经,但怎么都忆不起来的时候,我会想到那些遥远的地方,会想起我的家乡。其实,我也是很渴望的,渴望在这座城里有属于自己的家,有妻子,有孩子。虽然,我现在一无所有,甚至连一个月的工资都没法保留在口袋里,但是这种想法是不可消灭的。

当周末,赶不得车到市区与你相见时;当在工作疲惫之余,却还要做一些不是你分内的事情时;当我想安静,给自己内心一个安宁时;当我在夜深人静睡不着时......我想有个家,有个可以依靠的人,有一个可以依靠的地方。虽然,我是一个男人,在别人眼中必须要顶天立地,但是男人也会累,也会心情不好,也会担心一些关于未来的事情。

我不知道这一天何时到来,亦不知道这天会不会到来。当我疲倦,闭上眼的时候,它已然出现在梦里,一遍一遍地。也许吧,总会到来的,或在过完这个春季,或在过完这个不平凡的念头。我依然会用最好的模样,在最好的年华里,迎接她。

一指流砂,我忘了你我的年华。忘了我们的相遇,忘了我们走了多遥远,但若那些只是琐碎,而我不忘的是感觉,那么我想这一切就已经足够了。因为,我本承受不起那相忘于江湖的结果,也承受不得那日日夜夜的担惊受怕。我想安静或者说安宁地,在愁云笼罩的光阴里,等待你来。

禅听情感美文 篇5

人就站在窗前,默默怀想兰若寺那个白衣轻逸的聂姓女子,手指触到轻而薄的凉月,恍然,以为是那聂姓女子遗落在亭前的白纱。

指间纱,沁着素清的香,收拢了,挂在窗前,让风扬起它的一角,飞逸出一缕轻的白,素的白,怡雅曼妙。

想着,几时闲了,去小径风里,拾几朵落花缀在窗前轻飘的纱上面吧,素的纱,配馨的花,她会喜欢吗,那个厌倦了游离的幽魂?

聂小倩,多纤细的名字!也只有她,能把那一身淡净的白,穿出蛊惑人心的灵气来。

古琴弦断,他来,她展颜,一扬手,白纱逐风而去。她故作惊诧,哎呀,我的纱呢?那书生,纵身跳入水中,欲捞一段惊鸿的白。她笑,垂着光洁的腿,脚踝上戴一串银铃,纤细,妩媚,一顾倾人城。

其实,那落水的轻纱,早已幻化成一缕烟月,哪里还寻得到呢?

琵琶语

喜悦就是,久雨初晴,坐在家门前,吹着日光熏暖了的风,听一曲《琵琶语》,弦弦掩抑声声思,琵琶心事有谁知?

谁知呢,是唱着江南小调的婉约女子?还是隔岸听曲的温雅书生?还是,在流水光阴里执笔抒情的秦淮桑?

琵琶幽语,婉转岁月如诗。

你听,是风,从屋后竹坡上扫下来的风,惊了一池梦入浅清的睡莲。也是花,香染衣襟拂了一身还满的花,安稳地依着一片萋萋芳草地。是雪,被用心裁成六出的晶莹雪,化在屋檐琉璃青的瓦上,汇一股涓涓细流。也是月,翩翩地落入古井的月,漾起数圈涟漪,带一点幽素的意味。

琵琶心语,婉转流年成歌。

你听,是澹,是清晨荷叶上养露珠的澹,散着一丝丝清新的荷香。也是淡,是微雨空蒙里看浮生的淡,无诗无酒,一盏清欢闲度浮世光阴。是悠,是琴弦里流逸出来的悠,缠绵着女声清婉流丽的唱。也是远,是《凤穿牡丹》里郁无暇拈针低眉绣的远,一朵素馨,一朵淡雅,一朵清柔,一朵无瑕。

故乡的原风景

初次听陶笛音乐,便是这一首,宗次郎的《故乡的原风景》,淡净纯粹的忧伤,在耳畔流转成欢,闭上眼睛,靠着有阳光照到的一面墙,一遍一遍地听,像听见了故乡遥远的呼唤。

心里弥漫着一种说不清是悲是喜的情愫,想那捧着陶笛的人,他是坐在铺满了空明月光的屋顶上,目光清彻,把一串一串思念吹得绵长。

他在异乡,月夜,温柔地想念,那遥远的故乡,近在心里,那熟悉的风景,嵌在清渺悠扬的陶笛声里。

田野。麦子。稻香。虫唱。禾雀。香芋。豌豆花。稻草人。

河流。田螺。水草。螃蟹。鱼虾。鹅卵石。捣衣声。浣纱女。

村庄。鸡鸣。犬吠。屋檐。瓦扉。烟火。邻里。牧童。老黄牛。

夕阳下,有人家,炊烟袅袅,飘出了家常饭菜的香。

简桢说,“山中若有眠,枕的是月”,不禁想起红楼里名唤湘云的女子,“醉中若有眠,枕的是花”,女儿家的心思,总是细腻,用帕子包了一包芍药花,醉卧山石,甜酣睡去,野趣无穷。

却不知晓,此刻,《书》中若有眠,枕的是什么呢?

是意,是秋雨,黄花,是晓烟,红叶。人在行云里,石板桥上没有留下他走过的痕迹,他的指尖却已记住了桥畔红药露水娇媚的凉。

是清,是流水,月色,是苔痕,雨声。哪户人家的二小姐,临窗,披散着一头如缎的长发,舀一瓢月华洗去脸上胭脂色?

是禅,是梵音,佛经,是茶味,檀香。布衣衲履的山僧,晨起去挑一担水,煮粥,烧菜,透过缕缕晨烟参禅,翻阅尘世光阴,修一颗清净琉璃心。

是静,是竹简,砚台,是墨痕,诗心。那书生,行书秀逸,墨书一段暖香流年,你来读时,便可闻到一缕缕竹与墨融汇后散发出来的清雅香气。

听《书》,看花,赏月,读茶,饮墨,我信,书中若有眠,枕的便是意,清,禅,静。

农家风月

问:谁的文字有农家风月的意味?

答曰:沈善书。

他说,时光应当这样老去。瓦檐上生出了青苔,窗边角落里结上了蜘蛛网,你缝补的衣裳我舍不得扔。

他说,你看,小镇的宁静光阴温养着岁月里的美好。淳朴的田园百姓,不问天长地久的承诺,只守朝夕相处的宁静。

他说,定是前生,我误翻了红尘这册书,打翻了世俗这盒墨,所以现世,我才执笔还原,一边写霞暮流光的书卷光阴,一边又得为柴米油盐的俗世生活操劳奔波。

我有没有误翻红尘这册书?我不清楚。

我只知道,我误翻了沈善书墨写的时光印痕,于是,沉湎,低徊,向往那样清朴简真的生活。

是有一个农家院落,充溢着淳朴温馨的乡村风情。竹棚上晾晒着成串成串的红辣椒与甜玉米,石阶上铺着浓郁浓郁的苔痕与履迹,菜园里种有一畦两畦蔬菜,篱笆外架着开黄白两色花的鸳鸯藤。

花开两地情感美文 篇6

最后你发现了我的存在,不好意思地对我说:“你也喜欢这本漫画吗?”之后的你告诉我,你不懂漫画,你不懂几米轻盈的线条,你只是喜欢《向左走向右走》里那一个淡淡忧伤的故事:

他和她住在同一个城市的同一幢公寓楼里。每次出门,习惯的她向左走,他向右走。永不碰头。[由整理]

他们走过同一条街道,喂过同一只流浪猫,抱过同一个孩子,在同一场大雨奔回家,听同样的广播,同样的寂寞……

你说,有些人,注定要相遇,也注定要分开。我也告诉你,我最喜欢几米的这部漫画,它给人一种安逸静谧感。年少的心总是躁动,而它却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安静就像那个安静的日子,就像那个安静的你。在这个妖崇狐媚,浓妆淡抹的时代,能遇见那样安静的你确实不易。再之后,我们便相恋了。

偶然间,我们读到叔本华的那一句“世间哪有什么恋爱,有得但是是冲动罢了”我们一齐惊讶于哲学家的智慧,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人类的虚伪和自欺欺人,可,你我的恋爱又算什么?

我们曾拜读过爱因斯坦的一篇演讲稿,我告诉你,我们就应像他那样睿智的生活。正是那篇演讲稿,让我们彻底地相信了“物理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一位物理学家必须是一位哲学家。”可就是那样一位睿智的人也做了一个始乱终弃的负心汉。你告诉我,你不想做郁达夫口中的只会坦胸露乳喂孩子的怨妇,我答应你,也算是你答应我,我们进行一场异地恋。

于是,我在城市的一端,你在城市的另一端,坐在沙发上,收看着同一频道却没有每时每刻腻在一齐。你打电话告诉我,某部韩剧演得很细腻,我告诉你,易中天的演讲很有见地。我们竟哭了起来,嗔怪我们自我何时变得如此矫情。异地恋真得很苦,毕竟当我们逢佳节无法在一齐,看到尘世间的情侣卿卿我我,我们却只能独自一人散步在凉凉的晚风中,忍受着无尽的距离带来的思念。但是我们也明白,只有花开两地的感情才是真正的感情,只有如此,感情才不会褪色。我们也不至于会演变成《感情呼叫转移》开头的那对夫妻。

最后,让我们默念《向左走向右走》里的结局:

埋葬苏紫紫 篇7

“你说得还真对,除了这两点你就是一废物。”一旁的王嫣芸坐在小板凳上,漫不经心地揪着自己的刘海,一头薄薄的短发被她弄得乱七八糟,“陶汝坤毁了你的青春,但是你自己现在不学点技能,就相当于亲手毁了自己的后半生。”

说话间,周妈妈从成堆的药箱中,拖出一个小柜子,放在两张病床之间狭小的空隙中,把刚刚煮好的两碗面条放在上面。水煮面条,放入几片紫菜叶,就是周家的一顿晚餐。她似乎并不觉得王嫣芸的言辞有何过激之处。相反,她们早已习惯将自己遭遇的不公,说给这个25岁的年轻姑娘。

周岩低下头,目光直直地盯着自己的双手,上面隆起的一条条深褐色疤痕,像盘根错节的树根交错在一起。2011年9月,16岁的周岩被“官二代”同学陶汝坤当头浇下打火机油后点燃,全身烧伤面积超过30%。此事成了当时社会关注的热点。案件发生后,北京朝阳区某医院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承诺,为周岩免费治疗。

但从2014年7月起,周岩就已被停止手术。右手因延迟治疗,其中三根手指粘连在一起,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扭曲。当时在媒体实习的王嫣芸,得知了周岩的遭遇,向主编报了这个选题,后者却以“周岩已失去新闻价值”否决掉了。回想起当初主编否决的理由,王嫣芸至今依然认为,“新闻价值真他妈令人费解”。

她的理解是:新闻价值不应以时效性作为评判标准。新闻应该包含人性。而不是“拿人家的经历做宣传,热度过后,又弃之如敝屐。”

“我觉得自己当时特别搞笑,明知道做不了,还依然要去采访她。”王嫣芸耸了耸肩。她在微博发私信给周岩,表明想要采访。当时,周岩对外界十分排斥,不愿意接受媒体采访,但她随手点开王嫣芸的微博主页,发现微博认证是:模特,心里不禁好奇,随后上网搜索了“王嫣芸”。

在百度词条上,王嫣芸的名字是与“苏紫紫”联系在一起的,里面的内容不乏“裸模”“炒作”以及网友对其铺天盖地的谩骂。“我看了她的艺术作品和文字,我觉得她不应该承受这么多责骂。”在强烈的好奇下,周岩接受了王嫣芸的采访。

第一次见周岩时,王嫣芸什么也没说,只是递给周岩一本爱玛·多诺霍的小说《房间》,然后就和周妈妈到隔壁房间聊了整整一下午。周岩则躺在病床上,读完了这本小说:对五岁的杰克而言,房间就是全世界。这是他出生和成长的地方,他跟妈妈住在这里,学习、阅读、吃饭、睡觉、游戏。但对妈妈而言,房间却是老尼克囚禁她七年的监狱。她在不可能的禁闭环境里尽量让杰克健康成长。每晚,她让杰克睡在衣橱里,不让他看到恶男子强暴她的恐怖画面;她也不让杰克沉溺在电视中,规定他每天看电视的时间。靠着决心、机智和强大的母爱,妈为杰克创造了人生。

“我当时也和小杰克一样,看不到外面的世界,我在医院待了两年,没有走出过病房,我心里过不去那道坎,我怕自己被人当成怪物。”周岩回忆道。

从这本书开始,周岩的命运也发生了改变。

周妈妈回忆,当天下午,她和王嫣芸聊的整整四个小时中,“她没有聊周岩,只是讲了自己的故事。”

“我父亲是一名长途货车司机,母亲没有正式工作。我刚满3岁时,父母就离婚并各自组建了新的家庭。从小爷爷和奶奶照看我。15岁那年,我们家被强拆,奶奶在和开发商对抗的时候瘫痪了,为了给奶奶赚取医药费用,我到处打工。高考那年,我以湖北省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考入人民大学视觉传达系,但因为交不起学费做了人体模特。2010年底,我在自办的《WhoamI》艺术展上展出自己的人体照片,但很多人认为我是炒作,肮脏的谩骂和裸模时期的照片一同向我涌来。”

周妈妈回忆,在讲述自己的故事时,王嫣芸时哭时笑。“她表现得很洒脱。当时有很多网友骂周岩被毁容是活该,我们一家很痛苦,我想和她相处,学到一些东西,这有可能帮助到周岩。”

当天晚上,周妈妈送走王嫣芸后对周岩说,“如果你愿意和刚才的姐姐聊一聊,她可以不以一个记者的身份来见你,像朋友一样,没事的时候来陪陪你。”

自此以后,每周六下午1点,王嫣芸都准时出现在周岩病房。直到一年后,王嫣芸要去外地完成一份作品,探望才告一段落。在相处的这段时间里,周岩慢慢开始学习画画,试着与外人交往。

“姐姐给了我很多转折点。我之前一直觉得自己很倒霉,为什么受害的是我。她给我推荐很多关于校园暴力的纪实小说,并告诉我,要从故事中知道自己为什么受欺负。我开始慢慢克服自己的懦弱。如果没有她,我可能现在依然和当初一样迷茫,天天躺在病房里自怨自艾。”

周岩今年21岁,和当时在舆论中心的苏紫紫同龄。“我觉得我要开始走她21岁以后的人生,”周岩笑嘻嘻地说道。而周妈妈早已经把王嫣芸当成家庭成员。“之前我和嫣芸说收她做干女儿,她拉着我的手一个劲地点头。”

但王嫣芸对周岩的状态仍有点担心,“她和苏紫紫很像,对外界的敌意仍然太大。”

记者和周妈妈聊天时,周岩从抽屉里拿出一盒巧克力,自顾自地吃起来。

“为什么不给姐姐一块?”周妈妈指着记者问周岩。

周岩冷漠地瞥了记者一眼:“她感冒了,吃不了。”

苏紫紫诞生

第一次见面时,王嫣芸穿着一件长款灰色呢大衣,站在工作室门口,踮着脚尖向我招手。“我是王嫣芸。姹紫嫣红的嫣,芸芸众生的芸。”

今年25岁的她,瘦削单薄,1.65米的身高,体重不到50kg。她闪亮的黑眼珠藏在刘海后面,薄薄的短发经常随着跳跃的步伐上下飘动。和人初次见面时,她保持着似乎是艺术创作者特有的习惯——先整体打量一下轮廓,聚焦在某一个她感兴趣的点上,然后突然冒出一句例如“我觉得你的眼睛很漂亮”的点评。

如今,她的微博有92426个粉丝,微博认证:《奇葩说》第三季辩手、XD视觉艺术创作者。

与五年前与外界对抗时表现得暴烈个性不同,如今的她,说话时喜欢摆弄手边的小玩意,语言简短,节奏明快,时而散发出一些逗比的特质。她觉得和之前相比,自己“不再那么事逼儿”“不再那么作”,变得“对很多事情没那么在乎”。

五年前,苏紫紫横空出世。在人大徐悲鸿艺术学院的一次作业展上,作为大二学生的王嫣芸,以苏紫紫之名,展示了自己大量不穿衣服的照片。

这次展出的目的是——“当我们卸下所有标签后,我们是谁?”为了准备这次个展,她花光了自己的所有积蓄,还向朋友借了5000块。她通过很多朋友邀请很多人来“见证自己牛逼的作品”,线永京就是这样被邀请来的。

线永京的“自我介绍”是这样的:非我非非我(缐永京)幻思文化创始人。策划,导演,创意,营销,原湖南卫视宣传总监。宣传案例:西单女孩任月丽,魔术师傅琰东,零点乐队,中国好声音歌手:蘑菇兄弟。见到《南都周刊》记者时,他看了记者朋友一眼,便脱口而出:“哟,小伙子很帅,有当网红的潜质。我看人很准的。”后来还专门加了他微信。

第一次见到苏紫紫时,线永京是个26岁的无业青年,偶尔拍些视频拿到网站投稿。看到苏紫紫第一眼,他觉得眼前这个“狂妄、自大,有些许艺术天赋”的姑娘,肯定可以火:名校大学生、裸展、做过裸模。“这三点放在谁身上,只要我一推都能火。”线永京说。

但线永京很不喜欢“网络推手”这种称呼,“其实咱们都是记者,只不过我关注一些原生态的草根,他们没有火之前就去挖掘他们。你们都是谁火就去找谁,咱俩本质都一样。”

在苏紫紫找来线永京的同时,一个名叫干露露的女孩也找上了他,并提供了一组自己和苏紫紫的私拍照,想把俩人捆绑在一起炒作一下。“干露露后来为什么能赚到钱?敢豁出去,接地气。苏紫紫不仅要赚钱,还要逼格,要打着艺术家的幌子。”提起苏紫紫,线永京边拍桌子边叹气,“她非要按照自己的意识火,但是她不知道媒体的表达方法,当初就是不听我的话,要不早就火了。”

线永京回忆,当时的苏紫紫“很有未来”。他自称无偿帮助她在网上推了四波视频。“我就是侠客”,线永京边整理起毛边的裤脚边说,“就像做公益一样,也可能我俩的磁场相互吸引,没准上辈子我们俩还是情人呢。”

苏紫紫小有名气后,有成人用品店找她代言,“我带她去的,成人保健的老板说给2000元得了,但她非要50000元,结果谈崩了。”

但这件线永京认为的“公益行为”,成了日后他与苏紫紫决裂的导火索。“成人用品点借她炒作,她非赖我,说是我干的。”此后,苏紫紫便与线永京断了往来,“后来她又找了一个经纪人,是她当时男朋友的朋友,特二,也都是为了钱,谁能像我一样无私地帮助她。”

在苏紫紫看来,确实是“线永京把我带到大众视线范围内的。”但她不认同后者对外称“自己是被包装出来”的说法。“他对名利的追求让我感到害怕”。在苏紫紫的第一次个展上,线永京带着干露露赶来,“干露露到处和别人说我们是好姐妹,我当时好害怕,躲在厕所里一直没出来”。

“害怕什么?”记者问。

“害怕他们利用世界的一些阴暗规则获利,这是一种害虫的状态。也许这就是游戏规则,但是当时我并不知晓。”

如影随形

事情的失控之处,出现在早年她的私拍照片被人放到网上。尤其是她和干露露的一组私拍,浓重的色情意味使得苏紫紫受到外界的口诛笔伐。苏紫紫不断被问道,“作为名校女生,一脱成名对你来说会有一点丢脸吗?”“你第一次脱下衣服,有没有羞耻感?”......

“我突然觉得自己的身体有种被物化的感觉。”直到有一天,这种生气像火山一样突然爆发,她决定用戏谑的方式和外界对抗——赤裸接受50多家媒体的采访。

“你们不总是揪着裸体这事不放吗?那我们就看看,这件事到底有没有那么重要”。她当时觉得“很爽,痛快。”然而第二天,媒体齐刷刷地亮出自己赤裸的照片时,却让她感到一个大写的“懵”。

后来,事件发展态势完全超出她的预想,“我只是想打回去一拳,仅此而已”。但这次愤怒回击,把她推向了更危险的境地。她被认定是“想一脱成名”、是“不要脸的婊子”。她没有试着用温和的方式去填这个坑,反而用越来越激烈的方式对抗。

某媒体编辑在网上公开指责苏紫紫的行为是“挑动大家意淫”。当天苏紫紫立刻写了一篇题为《论婊子》的文章作为回击。她的逻辑是:如果出卖自己的一部分就是婊子,那大家都是喽。

“有的人是政治的婊子,低眉顺眼点头哈腰,头上一顶乌纱,手下一堆烂账,有事打麻将,没事辟辟谣,也就为了讨好讨好主子,不然哪来的饭吃;有的人是GDP的婊子,挖祖坟卖地皮,焚文化搞经济,抱着地产商的大腿撒娇还说要勤政为民,结果是清蒸了百姓榨干了油水,不留下半颗子......大家都是婊子,管好各自的买卖,才是正事”。

“据说这个编辑看了这个文章,一上午没出门”。她对自己的反抗十分满意,“有一点点小窃喜”。至今,王嫣芸都十分佩服苏紫紫的勇气,“感谢苏紫紫,在那样危险的状态下,把我想说的全都表达出来。”

即便如此,王嫣芸后来还是想“把苏紫紫不留痕迹地抹掉”。她一度十分讨厌苏紫紫,讨厌她“为了反抗而反抗”。在一档心理访谈节目里,心理专家说,“一看你的作品就知道你有抑郁症”。

那段时间苏紫紫确实患有抑郁症,但是她嘴上偏偏说“没有”,她倔强地和外界对抗,不承认单亲家庭有问题,不承认自己对父母有看法,即便在心里“一百个赞同”。

苏紫紫对外界的反抗在心理医生李俊看来,是“亲子关系断裂造成的”。苏紫紫三岁被父母丢给奶奶,她想得到父母的爱,可又不相信父母真的爱她。她不会妥协,喜欢和人辩论,不承认自己的错和别人的对。她要用这种极端的逆反证明,就算是一个坏孩子,也应该值得被爱。

王嫣芸不否认,苏紫紫是一个成功欲很强的年轻人,“努力想获得世俗眼中的成功”。时至今日,她依然认为,这种对成功的欲望仅仅体现在大家对作品的认可上,“苏紫紫只想做出一个牛X的作品,仅此而已。”

但当所有目光都集中到她的原生家庭,她离异的父母、因和拆迁公司对抗而瘫痪的奶奶、支离破碎的童年,以及为凑学费做裸模的经历时,她感到“愤怒、崩溃”。她想逃离,可是“苏紫紫却像影子一样跟着她”。

在舆论的不断发酵下,苏紫紫逐渐等同于裸模,私拍,炒作。2014年初,东方新天地举办了一场艺术展,策展人在挑选艺术家时,看了王嫣芸一个讨论未来城市与人类关系的新媒体作品后,邀请她参加。但当她带着作品赶往现场时,主办方却考虑到苏紫紫事件带来的非议,将她拒之门外。“他们只认定我是想红,没有艺术精神。”她事后回忆。

“红的目的是什么?”王嫣芸突然反问记者,“事实证明,我没有从这种‘红当中,获得作为一个‘红人的快感。”

逃离苏紫紫

2015年年末,王嫣芸被邀请参加《奇葩说》。这档网络辩论节目以辩论大胆、包容多元价值观走红,在年轻人群体中备受推崇。她接受这档节目的邀请,是因为“希望外力打破我的纠结”。

王嫣芸认为自己是“以一个病人的身份”出现在节目中,她给自己的诊断是“不知道怎样客观对待自己,总是带着自怨自艾的情绪为自己辩白。”即便她认为这种辩白多数是毫无意义的,即便她总是在心里默默说“王嫣芸,求你别再纠结”,但她依然无法摆脱这种无休止的纠缠,这个时候她“急需公众给自己一记耳光,把自己打醒”。

但每次上场时,她都发现自己偏偏喜欢“讲死理儿”。尽管队友马薇薇几次对她说,“要有娱乐精神,”但她当发现对方偏题时,“心里真的在生气。”“对大家来说,这是一场游戏,但对我而言,我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发自内心的。”

她认定自己是一个丝毫没有辩论精神的人。“职业辩手正反方都可以打,可对我来说,只能选择一方,然后用生命去辩论。”说这话时,她一边往嘴里塞糖,一边一脸无奈地补充,“我其实经常被自己蠢哭。”

几期录制结束,尽管深知投观众所好的重要性,但她心里的“反抗因素”又开始活跃起来。“观众喜欢的有时并不是我想说的。”王嫣芸耸耸肩,“那我只能讨好自己喽。”

在准备“臭不要脸是不是坏事”这期辩题时,她决定再次讲述苏紫紫。她给出的逻辑是,“我作为一个学生做了一场展览没错,用身体做作品也没错,但如果有人拿着我更早之前被拍的莫名其妙的其他照片,问是不是我,我为了让注意力依然保持在作品上所以抵死说不是,那我就真是臭不要脸了。”

录制前对稿时,大家给了她一致的回馈:“嫣芸你不能这样讲,你要学会保护自己,用其他更柔和的说辞取代,例如之前你拍那照片是不要脸的,但后来因为你要脸,所以一点点努力做作品洗清别人的看法。就像舒淇那样,脱下来的衣服一件件穿上。这个逻辑会让人体谅你包容你。”

王嫣芸傻了,她不知道为什么要保护自己,“在大家爱怜的目光下,我突然莫名其妙可怜起自己来。”

录制当天,王嫣芸情绪几度失控,甚至认为“自己像个神经病一样在场上发疯”,但是“她觉得这些年的纠结,在那一瞬间统统被解决掉。”王嫣芸的辩论最终以她无法抑制的啜泣结尾,她木木地坐在椅子上,“感觉和周围的环境彻底隔离开。”

“当时组员们给予的温暖和鼓励,让我第一时间痛哭起来,我明明知道这种善意根本不在点上,或者说是建立在有些‘反女性基础上的,但依然迫不及待地接受了。”

蔡康永以惯有的暖色音调安慰她,“嫣芸,你想过自己为什么会站在这个舞台上吗?你知道苏紫紫这个事件,让我们看待你时,把你看成一个有故事的人,而不只是个靠着口才来海选应征的人。虽然你不喜欢的照片依然在网络上,它依然在你生命中发挥着负面作用。可这个故事为你带来了一个你原本没有的厚度。它不全然是毁灭性的、负面的,它也带给你一些完成别的梦想的基础。”

“看(利弊)谁大谁小吧。”王嫣芸反驳说。

录制完节目后,王嫣芸找到了心理医生李俊。李俊认为这一次的崩溃是对她自身很好的治愈。“节目中偶然的一个点打到她的症结上,促使她不断就反思自己的行为。”

“相比苏紫紫的外在坚强,内心脆弱,现在的王嫣芸更多的是柔软。烘烤的面包条很硬,但它也很脆,一掰就碎了。现在她可能会大哭,崩溃,但这个阶段经历过后,她将会学会包容,学会真正的坚强。”

节目播出后,虽然很多网友认同了王嫣芸的真诚和勇气,但负面评论依然不少:“那个苏紫紫,一个故事从海选讲到了现在”“苏紫紫为什么还不淘汰”......而她也以“苏紫紫”之名,上了微博热搜榜第三位。

但是,她似乎已刻意让自己的未来,跟这名字脱开关系。一天下午,一位美国艺术家来王嫣芸的工作室分享作品,一屋子聚集了很多彼此不相识的朋友。她一边逐一介绍,一边带大家参观。“这个房子骨架没有变,不过里面的东西是我自己设计的。”“好棒!”一旁的英文翻译赞叹道。一个朋友随口说了句,“她很厉害的,最近上了一个很火的网络辩论节目”,王嫣芸迅速转过身,对朋友做了一个“嘘”的动作。

过眼嫣芸

虽然与苏紫紫不再往来,但线永京依十分关注她。“听说后来嫁给一老头,现在还经常上各种节目,看着过得挺好。”

王嫣芸结婚时21岁,和丈夫相差22岁。没有婚礼,“去民政局扯了一张证就回家了。”

在她眼里,通过一个盛大的仪式给自己留下美好的回忆,不过是一种自我安慰。“最好的仪式就是婚后好好生活啊。”她一脸理所当然地耸了耸肩。

“我老公很尊重我的意见,以至于我们过分到没有请朋友吃饭。”她边说边瞪大眼睛,“想起来挺不可思议的。”

和丈夫相识纯属意外。一本杂志对苏紫紫做了一期专访,后一页就是关于她老公的报道。作为一名行为艺术家,他对“苏紫紫”的经历十分感兴趣,通过记者要到了联系方式。俩人第一次见面吃饭时,王嫣芸砰地一下跳上了三级台阶,“他当时觉得这小孩挺好玩的,然后我们就在一起了”。王嫣芸回忆说。

王嫣芸结婚时,家里人一致反对。“夫妻一起生活,却不知道彼此有多少钱。”在家人眼中“那根本不叫过日子”。“可是我觉得这就是过日子啊,”王嫣芸边说边拍着大腿,“只是没按照它们的方式而已。”

在钱的问题上,王嫣芸坚决和老公“划清界限”。即便在王嫣芸眼中,自己的老公“很有钱”,但是缺钱的时候,她首先自己想办法,“向朋友借啊,或者去银行贷款,”她歪着头说,“向他伸手要的那个动作,会让我极度不舒服。”

在结婚的最初一段时间,丈夫在王嫣芸的生活中更多地是扮演一种父亲的角色,“我知道那很不健康,我们的很多的争吵也源于此。但是我感谢他,给我安全感,让我成为一个更独立的人。”

在心理医生李俊看来,“丈夫”这个角色的出现,对王嫣芸的影响很大。“每个人都有叛逆心理,但嫣芸原生家庭的破裂把她的叛逆放大。这种叛逆度也会影响到后来的生活,比如妻子和丈夫之间。当进入一段感情时,她会很快推开,在原地打转,总是觉得对方不够爱自己,自己做得很过分却全然不知。但随着她现在生活越来越幸福,在爱里面沉浸着,很多问题开始自动脱落,自己的内心开始有所改变。”

王嫣芸从不涉入丈夫的朋友圈,“某某太太的介绍让我很不舒服”,王嫣芸解释。在好友远子的眼中,这是王嫣芸与众不同之处,“她很独立,在物质和精神上都是。”

或许因为王嫣芸这种独特的个性,比自己小13岁的继子喜欢整天缠着她。王嫣芸觉得自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的是一个“打酱油的长辈”。“丢掉长辈的身份,和他平等相处,但是在他遇到问题时,我站出来帮他挡一下。”王嫣芸说,“有的时候他会直呼我的名字,我觉得这样很好啊。”

儿子喜欢画画班的女生,王嫣芸有时会帮他出主意,她觉得早恋这种事情扼杀不了,“他和我分享这件事,我自己相当于得知一个情报,适当控制一下事情的走向,不能让孩子折腾得太过火。”

儿子的出现,让王嫣芸知道自己“有能力改变一个人。”现在在她心里,家是一个互相帮助的地方,“不要一味付出,也不要一味索取。”她也会偶尔想起小时候,奶奶让她在纸上一遍遍写“我没有家,没有父母。”

“她想让我变得坚强吧,我感谢她,起码告诉我一个基本事实。”提起奶奶,王嫣芸突然崩溃,低着头,啜泣不止。奶奶去世时,王嫣芸得知原本一贫如洗的家里,得到十几万元拆迁费,但全部留给了表弟和舅舅。

在奶奶的葬礼上,她一脚踢翻了烧纸钱的火盆,“难道仅仅一句你是女孩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吗?那时我上学可能只需要一两万而已。”她用纸巾捂着脸,无法控制地哭了起来,“算了,不提以前的事了。”

“但是在我心里,她是我最爱的人。”王嫣芸说。至今,她仍把奶奶的骨灰放在家里,“让奶奶时时刻刻陪着我。”她也曾认真地阅读各种城市发展史,研究家乡发展史,为家的被拆,寻找一个客观合理的答案。

在朋友远子眼中,王嫣芸比以前“成熟了很多”。对于父亲和继母给她带来的童年阴影,她开始慢慢变得能够理解。“当我发现家里的小孩儿和生母长得越来越像时,我真的会心生妒意。总是感觉那是丈夫和前妻之间的一个美好回忆,和我没有半点关系。我开始理解当年后妈对我的情绪,但那些情绪,又切切实实是可以控制的。任何一个有点教养的人都可以调解好这种情绪。”

父亲和继母生活在老家,王嫣芸“有时会打电话问候一下,但会保持礼貌的距离。”如今在她看来,再纠结于过去的对与错,父母有没有做到合格或理想的模式,已经不重要了。“我只需要确定一件事,就是你爱不爱我。有时我也会为他们心酸,因为没有好的教育,导致人生受到一些不必要的苦。”

尽管仍有各类节目邀请她当嘉宾,但对于苏紫紫的故事,她已经不想再讲了。“我一直纠结的点是,我到底应该从中接受什么,不应该接受的又是什么?上《奇葩说》是我主动撞上去的,因为我知道,那是个尖锐而特殊的舞台,只有彻底把这件事讲开,拉着许多人不断求证,我才能放下。解决了这个困扰,我就可以继续做其他事情了。”

如今,她仍然对社会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想去做记者,想了解各种事情的答案。为了写好周岩的采访,她会跑去其老家看她成长路程,甚至还跑去她母亲家,就为了看其原生家庭的背景。

这种风风火火的劲头,却带来了夫妻两人的隔阂。丈夫不明白,她明明已经很幸福安稳,不需要打拼和争取那么多东西,何苦那么奔波,连在家吃午饭晚饭都做不到。

但王嫣芸却觉得委屈,似乎自己珍视的个人成长,追求的东西,在对方眼里都是小孩游戏,不值一提。“我害怕自己几年后真的变成他期待的那种人后,会恨自己,会变成一个没有勇气重新开始,又满腔愤怒的怨妇。也许这段婚姻给了我温暖,却没有给我自由。”

但是,和这段过去彻底决裂,需要很大的勇气,更像是对之前一切付出的背叛。纠结了很久后,她突然想通了:生命就是一次又一次的背叛,多背叛几次,就知道什么才值得自己绕远路去珍惜了。

如今,她已经独自搬了出来,住进自己的工作室里。“未来打算做什么呢?”记者问,她很快乐地回答:“我明天就开始上班啦,在《演说家》那边,当一个普通的编导人员。”不再当一个公众人物,干一份能接触社会,又有稳定收入的工作,让她觉得很快乐。“我还是有空间做艺术创作,但又没有经济压力,所以不会像全职艺术家那样,急于求成。”

上一篇:野鸡与网人生哲理下一篇:【新版】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用装饰色彩来表达》教案【名校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