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平台软交换拯救VoIP网络知识

2024-10-13

统一平台软交换拯救VoIP网络知识(精选4篇)

统一平台软交换拯救VoIP网络知识 篇1

一般的认识中,传统固网运营商把NGN带来的VoIP服务视为洪水猛兽,因为VoIP模糊了本地与国际长途语音的资费标准,而长途话费是传统运营商最主要的利润来源,因特网的天性使在因特网上传输数据或话音无须付费。而事实上因特网仍是一个物理网,其建设以及在其上

一般的认识中,传统固网运营商把NGN带来的VoIP服务视为洪水猛兽,因为VoIP模糊了本地与国际长途语音的资费标准,而长途话费是传统运营商最主要的利润来源。因特网的天性使在因特网上传输数据或话音无须付费。而事实上因特网仍是一个物理网,其建设以及在其上面传输信息

当然还是有成本的,只是这个成本比传统电路交换技术的传输成本要低许多,同时这一传输成本已经由接入收费、广告收费及一些内容收费所吸收,所以似乎可以忽略不计。然而一旦电信网络全面进入NGN时代,VoIP的长途传输很可能将不会免费提供,这将是运营商以及监管单位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软交换平台的生产厂家比较多,导致了宽带电话必须有很好的兼容性。因此,运营商在开疆拓土之时不仅要考虑降低宽带电话的运营成本,还得依靠终端设备提供商的紧密配合。

VoIP的契机

在不久前落幕的北京通信展上,基于软交换的VoIP出现了多种形式上的升华,他作为一项技术给运营商很大展示空间:新业务层出不穷,增值业务可以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被谈论了很久的增值业务包括:统一消息、号码可携带、One Number、PC to Phone、Inte.netCall Waiting、Voice Portal等等。

VoIP向多网合一的远景迈出了一大步,真正把语音和数据集成在一张网里,这意味着只需要建设和维护一个网络就可以提供以前多个网络支持的业务,建设和运维的成本都降低了。VoIP具备语音压缩、带宽统计复用的能力,相对于传统PSTN网络带宽利用率更高,节约了传输成本。运营商期待VoIP能大幅降低长途语音成本。

实际上,VoIP网络运营跟最初的设想差距很大。国内大部分运营商的VoIP网络承载在专网上,即专门为VoIP建设的IP基础网络,

原因很简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服务质量和系统安全。现在IP承载网络的质量尚有很多没有解决,VoIP的质量也无法保证。安全问题同样不可忽视,与QoS类似,专网是最彻底的解决办法。所以大部分运营商还是选择了为VoIP建专网。对于运营商来说,网络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过去的语音、数据两张网变成了传统语音、语音IP、数据IP三张网。另外,主流VoIP厂家的设备通常不能互通,原因涉及技术和厂家利益问题,结果就是不少运营商有多个独立的VoIP网,这些VoIP网的互通只能由电路交换机来完成。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作为一项新技术,VoIP对运维人员的要求远比传统交换机高。这实际都增加了VoIP的运维成本。因此,VoIP需要一个统一的平台来健全和发展。

NGN显露机遇

随着下一代网络(NGN)概念的逐渐升温,被视为NGN核心的软交换也成为最热门的技术之一。软交换在概念上与VoIP有根本不同,VoIP只能算软交换提供的业务之一。软交换应该是综合的业务平台,除了语音外,还支持视频、即时消息、游戏和各种数据业务。

本地软交换电话业务的提供需要一整套的技术规范支持,除了H.248/MGCP/SIP等基本呼叫控制协议外,大量接口和流程还没有国际规范,也没有哪个厂家能有事实标准。运营商在VoIP上已经有很多教训,不能容忍私有的互通接口。在急于实施的情况下,运营商需要协调相关设备商制定企业规范,以实现不同厂家设备间的互通。

目前软交换只能靠低廉的价格抢夺市场,但高昂的接入成本、互联互通成本,加上设备成本使软交换成本压力很大。希望宽带上承载话音可以分担宽带接入成本,而很多运营商对本地软交换的赢利期望则是假设宽带接入已分担了所有接入成本。而且普遍的情况是竞争运营商的本地宽带接入规模很小,在这种情况下本地软交换电话无法达到规模效应,每线成本远高于本地PSTN。如果运营商和设备商不能有效规避风险,长途VoIP的情况会重现,本地软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又会回到PSTN上。

应该认识到,在下一代电信网络中,语音将只是其中的业务之一。网络业务中数据特色将更加凸显。运营商和设备商都不应把软交换只视为一个电话平台。只提供电话业务的软交换不可能撼动PSTN根深蒂固的根基。

软交换采用SIP作为核心协议,SIP的业务无关性可以使软交换成为综合业务平台。软交换的核心部分也应该是与业务无关的,那种把传统交换机的业务处理模块搬过来作为软交换核心部分的做法,明显限制了软交换的业务能力,违背了软交换的思想。

原文转自:www.ltesting.net

统一平台软交换拯救VoIP网络知识 篇2

在电话通信领域, 存在着两个并行的网络, 这就是公用电话网和包含电力通信网在内的企、事业单位专用电话网。前者服务于整个社会;业务覆盖国内 (乃至全球) 的所有部门、家庭和个人。后者为一个企业或事业单位所专有, 业务包括两大范畴:其一, 服务于企业业务运营 (或特定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控制) 的指挥调度系统;其二, 用于办公联络的行政 (公务) 电话系统, 具备小而专的特点。

当前, 中国公用电话固网将软交换的应用限制在固网内部, 用于局间中继的汇接交换层面, 并通过政策法规来限制基于软交换的IP电话系统与PSTN网络的互联。宣传上将软交换与IMS (因特网多媒体子系统) 分离开来。

专用电话网的IP电话策略, 同3G移动电话网一样, 将IMS视为软交换和VoIP的核心, 关注点放在IP电话终端应用和组建IP电话专用网络上。

对于IP电话, 国际上有三种态度:

第一种, 将IP电话与传统的TDM (时分调制) 有线电话等同对待, 分配给IP电话专门的号码资源。

第二种, 保护传统PSTN (公共电话交换网) 的垄断地位, 对IP电话的使用进行严格管制, 阻隔IP电话与PSTN电话的互联互通。

第三种, 介于第一、二种之间, 既不鼓励IP电话的发展, 也不限制IP电话的应用。

1. IP电话对公用电话固网的冲击

20世纪八九十年代, 一统天下的中国电信掀起了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潮, 将全中国所有城市、乡镇的街道都翻挖开来, 埋放管道, 敷设电缆。对于必须通过一对双绞电缆接入固网本地交换机的传统电话而言, 接入缆线管道网, 筑起了一道其它竞争者难以逾越的屏障 (接入屏障) 。不可能再有第二家电信运营商, 能将中国大小城镇的街道再翻挖一遍。假如, 没有IP电话终端入户, 这一道屏障将永远阻断ISP (IP业务提供商) 涉足电话基本业务的妄想。

IP网络与PSTN不同, 用户上网, 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接入站点。即使通过电话固网ADSL接入, 也不一定非得连在电信公司的网站上。因而, 对于IP业务而言, 电话固网的接入屏障被打破了, 使网络运营与业务运营分离开来。

2. 电话公网和电力专网对IP电话的理解差异

2.1 中国电话公网对IP电话的见解

在中国公共电话固网看来, 软交换与IP多媒体子系统 (IMS) 不是同一个理念;软交换与VoIP也不是同一个理念。软交换应该是传统语音电路交换网络的演进模式。而IMS和VoIP则是跨越传统电路交换的新型电话模式。

中国公共电话网技术专家放言:“NGN不是一个严谨的技术标准, 只是一种思想和思路。各家、各行业的具体实现方案、侧重、演进差异极大。”

图1绘出了当前中国电话固网网络构成拓扑图。不难看出, 其软交换应用, 仅限于本地网、长途网的汇接层面。在接入层面, 只容许通过接入网关 (AG) 或综合接入设备 (IAD) 即机顶盒方式, 向用户提供模拟电话接入, 不支持基于IMS架构的IP电话接入。这是因为AG和IAD连接的用户, 只能固定接入电信公司, 仍然在接入屏障的保护范围之内。

2.2 电力专网对IP电话的期待

电力专用通信网要求交换设备功能齐全 (上百种) , 性能高, 容量相对较小。电力专用电话网络, 是IP电话和软交换的“受益者”。对于电力专网来说, 软交换与IP电话是克服其承载平台局限, 实现宽带、窄带混合组网, 突破电信公司垄断、挟持, 跨区域布放内部专用电话, 实现电话终端移动的利器;铺就了电力通信系统降低电话使用费用和网络建设、维护费用, 拓展诸如可视电话, 一体化语音邮箱, 统一通信平台等新兴业务,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康庄大道。

与电话公网不同, 电力专用通信网将软交换、IMS、IP电话 (Vo IP) 视为同一个概念。软交换是控制中心、IP电话是终端。软交换与IP终端, 构成一个全新的电话通信系统。IMS是这个统一系统的标准架构。

电力IP电话网络的规划建设有两种方案可控选择。方案一:在TDM电话交换基础平台上, 叠加一体化嵌入式IP电话 (Vo IP) 系统;方案二:在软交换中心平台上配置TDM接入网关 (AG) 和中继网关 (TG) 。

作为示例, 图2绘出了在塔迪兰电信Coral IPx电话交换设备上叠加一体化软交换嵌入平台 (PUGW) 的系统构成图。

IP电话软交换服务器与交换机数据总线之间的连接, 通过控制总线接口来实现。

嵌入式IP电话平台是一个板卡, 可插在Coral IPx交换机的任意一个插槽内, 通过外部IP网络接口 (相当与路由器) 与外部IP网络连接。

IP电话之间通话, 采用IMS架构, 嵌入IP电话平台只起到接续信令控制、地址域名解析的作用。双方的话音数据在IP网路上采用P2P方式传输。

IP电话与交换机模拟、数字电话用户之间的通话, 以及IP电话通过交换机2M数字中继接入电信公网的通话, 皆由媒体网关提供的通道进入交换矩阵, 实现连接。

方案一的嵌入式IP电话平台 (PUGW板卡) 可以堆叠使用。单卡可提供240个IP电话或IP中继电路的接入。单机可插10块PUGW卡, IP电话容量可达2400线。多台交换机组网时, 可组成10万线以上的专用电话交换系统。

当系统扩展, 引入了大型的软交换中心平台, 本方案的交换机可以立即转换成NGN四层结构中的接入/中继网关。

对于方案二, 作为示例, 图3绘出了采用塔迪兰电信Coral Ses Softsweitch (CSS) 软交换平台组成的电力IP电话专网的典型结构拓扑图。

方案二适用于以直接连接在IP网络上的IP电话为主, 通过接入网关 (AG) 和机顶盒连接的模拟电话为辅的应用模式。

适用于电力通信专网的软交换平台, 将登录/注册、地址解析/局向路由选择、呼叫/重定向接续控制、信令/网关、网管/计费、业务提供、用户数据库、互联组网、系统安全等功能以模块化软件的结构形式, 安装在同一台服务器中, 构成一个功能完整的独立软交换平台。

中继网关TG, 用来连接传统TDM电话网络, 包括接入电信公网和与专网中还在运行的老式电话交换系统组网。

电力专用IP电话网络是一个功能开放的系统, 其计费、语音邮箱、查号、录音、客户服务中心、IP调度电话、可视电话会议、及时通信和统一通信平台等等, 都可以通过添加功能服务器的方式来扩展。

电力系统在建设好基础承载平台——专用IP网络之后, 便可以将软交换模块连接到网络上。由于专用网软交换平台具备叠加和异地容灾设置的特性, 用户完全可以因需要而设置, 因发展而扩充, 避免了因过量的预留而造成初次投资资金的积压与浪费。

3. 电话公网和电力专网对IP电话的需求差异

3.1 媒体流的传输方式

中国公共电话固网主用MGCP/H.248 (媒体网关控制) 架构。所有通话的接续控制 (信令) 由中心平台的媒体网关控制器来完成。通话语音的媒体流也要经过中心平台, 由网关来实现媒体通道连接。

电力专用通信网IP电话所需求的是基于IMS (IP多媒体子系统) 架构, IP电话终端之间的通话接续信令由软交换中心平台控制。通话语音的媒体流直接在IP网络上点对点传输, 不经过软交换控制中心。

3.2 信令网关

公共电话固网的软交换平台必须具备完整的7号信令网关, 与七号信令支撑网连接, 实现传统电话网络全程全网的信令传送与接续功能。

电力专用通信网没有7号信令系统, 因而也就没有对7号信令网关的需求。电力专用通信网普遍采用PSS1/QSIG (专用通信网1号信令系统) 。要求IP中继也具备PSS1/QSIG信令功能, 具备路由预测, 统一网络编号等全程全网功能。

3.3 软交换平台结构

公共电话固网的软交换平台设备, 通常采用功能专一的小型机和服务器群, 组成100万线以上的大容量系统, 以满足公共电话网络需求的高话务流量和高呼叫处理能力。

电力专用通信网需要独立的综合软交换平台。就是, 可以单独使用, 也可以叠加起来使用的一个个软交换用户模块。软交换模块叠加, 可组成容量超过10万线的大型专用IP电话通信网络。在常见的产品系列中, 根据所选配服务器的性能, 独立的综合软交换平台的容量可在200门~3000门之间。

3.4 终端接入

中国的公共电话固网, 主要采用接入网关AG的方式, 让用户保留模拟电话接入。即使在规划的三网合一中, 通过IP接入网布放分机, 也采用机顶盒模式, 绝不容许用户的IP电话直接连接在IP网络上。

电力IP专用通信网, 大量采用IP电话 (包括IP话机和IP软件电话) 接入。当前的电力部门, 在桌面布放有IP网线, 空间又被Wi-Fi无线局域网覆盖, 音频双绞电缆和模拟话机便成了多余的累赘。

4 结语

针对公用电话网和企事业单位的专用电话网 (包含电力专用通信网) , 中国市面上有两类合法、可以公开销售的软交换平台供用户选用。第一类用于电信公网;第二类用于企事业通信专网 (包括电力通信专网) 。

当今中国, 出于对电信固网的保护, 严格限制带经营性质的IP电话运营。然而, 对于企事业专网自用, 非运营性质的IP电话则没有明文限制。面对思科、塔迪兰、西门子、AWAYA、阿尔卡特等专用软交换平台在中国国内的大量采用, 工信部仍以PBX入网证的方式来包容。

不难理解, 中国软交换入网证, 是面向电信公网的。PBX入网证才是面向企事业专网的。具备PBX入网证, 并标注为IP-PBX的设备, 才是企事业专用通信网所需求的软交换平台。

NGN和软交换还在不断发展, 国家的政策法规也会随之演进。可以预计, 企事业专网不可能为公网所取代。支持公网的软交换平台和企事业单位的专用软交换平台将长期共存。

参考文献

[1]韦乐平.把握网络的演进性, 实现转型的高效性[J].人民邮电报, 2008.2.21

[2]徐培文, 王鹰, 尹宁旻.软交换及其管理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统一平台软交换拯救VoIP网络知识 篇3

显而易见的是,真正意义的下一代网既需要智能端点业务的创新繁荣,又需要其系统可规模经营管理。下一代网的网络架构体系讨论的难点正在于如何综合平衡考虑多种技术。

笔者以为,就目前的技术成熟和发展来看,基于ITU-H.323协议、IETF-SIP协议和MGCP/H.248协议的软交换机都是IP电话和下一代网的实现手段。这三种技术各有区别和特长,需要相辅相成,只有采用融合三种技术的网络架构体系和实现手段,才为上策。

下一代网中最普及和最基本的IP电话业务的接入及汇聚节点主要依赖MGCP/H248协议为特征的软交换机技术;下一代网中的多媒体和端到端的融合业务可能主要依赖于ITU-H.323协议和IETF-SIP协议技术;下一代网络架构体系更是得由H.323和SIP网络体系来决定。

事实上,正如许多学者早已指出的那样,软交换机技术也可以看成在H.323和SIP体系下,智能网关分解的结果。这样,三种技术融合的网络架构体系或许就更加清楚了。大规模地实施具备下一代网体系架构特征的IP电话网并使之具备扩展性、可靠性和可运营性是迈向下一代网演进的重要一环。

不仅下一代网需要包括软交换机技术、H.323技术和SIP技术等三种技术相融合的IP电话网络体系架构的商业实践,许多与下一代网的运营管理相关的其它问题也都需要通过IP电话网络的运营实施来验证。

所以国内电信运营商按照商业和市场的需求首先建设分布结构的IP电话网络,积极开展IP电话业务以验证下一代网的可运营性和可管理性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实践证明,国内电信运营商在过去的几年中有关IP电话各种技术的探索和运营所作的努力与贡献是迈向下一代网目标演进过程中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的核心”的提法有待推敲和商榷

目前下一代网讨论中还有一个流行提法是“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的核心”。笔者以为这个提法值得推敲和商榷。综上所述,软交换机技术是下一代网中的非常重要而关键的语音业务汇聚节点技术之一。毫无疑问,我们应该给予特别重视和关注。但软交换机的技术特征本身并不提供唯一的、直接的核心网络技术。

另外,在概念上,“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的核心”这个提法将带来一些基本命题上的混淆和逻辑上的困惑。下一代网的核心技术应该从根本上包括支持语音、数据、视频业务等各种网络技术体制。软交换机本身只是局部的设备系统而并不具有全面网络体制架构的特征。

尽管软交换机技术支持智能端点、视频端点和多媒体端点的接入,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语音、数据、视频业务都得集中在软交换机上完成实现。理论上讲,即使存在着这种设备的可能性也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

因为这种系统不具备任何优势反而存在着一系列整体架构上的缺陷。软交换机技术并不直接提供IP数据业务,软交换机技术可以支持视频端点呼叫业务,但一般并不能把它看成专注视频会议业务控制的核心设备,

软交换机技术主要是为集中的呼叫控制功能而设计的。下一代网还将依赖于其它一系列已有的IP技术和其它应用技术来支持语音、数据、视频等多种业务。在策略上,“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的核心”这个提法往往容易使人以为软交换机技术等同于下一代网技术,从而将研讨和实践的注意重点只放在单一的软交换机技术及其周边的范围,将未来投资的考虑只放在与软交换机技术相关的设备和系统上。

在技术上,“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的核心”这个提法往往容易使人寄一切下一代网的期望于软交换机设备上,进而以软交换机为核心来思考构造下一代网,使得有关下一代网的讨论和实践长期仅停留在初级的、局部的、小规模的和个体设备系统技术的概念层面上,从而陷入将软交换机的局部结构作为下一代网的总体网络体系结构的无解之惑。

在实践中,围绕软交换机为核心进行组网方式的试验和探讨极容易使人忽视其它下一代网技术的实践和探讨,从而限定了下一代网只能是软交换机互为联接的、所谓全平面网的“无网模式”。显而易见,“无网模式”的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只能支持一个或几个软交换机,是不适合电信运营商规模运营的。笔者把这种现象称为软交换机技术实践的“孤岛现象”。

在网络结构上,“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的核心”不能回答诸如下一代网需不需要核心网技术的问题。如不需要,如何避免软交换机的“孤岛现象”,如何解决软交换机之间的协调和互联,如何开展下一代网的全网性的业务等等;如需要,何为下一代网的核心网技术也难以回答。

作为业务覆盖全国的下一代网的组建首先应该考虑网络的可运营性,而可运营性包括网络的可扩展性和可管理性,也就是说下一代网体系构架和组网非常重要。我们认为下一代网的网络系统体系结构应该从横向和纵向综合考虑话音业务全网的网络结构。

下一代网的体系应该由核心网及位于下一代网接入和边缘位置的端局软交换机技术所共同组成。其中下一代网的核心网是覆盖运营商服务范围的骨干通信网络。下一代网的核心网络实现各软交换机之间、多运营商之间、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连互通,实现全网的话务控制及调度;共享集中数据库检索性质的全网性业务,共享业务创作环境,提供全网范围的网络管理等。

下一代网的核心网主要提供组网方式、路由策略、话务控制、全网业务创建管理、全网络维护管理等功能;为了实现下一代网无限制的可扩展性和电信级的可管理性,下一代网的核心网应采用分层的呼叫信令体系和平坦的语音流结构。

采用这种体系结构的主要目的是平坦的语音流传送避免了传统电路交换网中语音话路逐级汇接模式对电路资源的耗费,充分发挥分组网的优越性;采用分层的呼叫信令体系主要是为了满足网络运营的无限可扩展性,避免点到点直连的呼叫建立模式所带来的对扩展性的限制,简化系统的配置,统一资源服务器或数据库。

显而易见,在下一代网IP电话实施的三种主要技术中,ITU-H.323协议的网络技术、IETF-SIP协议网络技术将在核心网中起主要作用。所以,真正意义上的下一代网的核心网并不一定完全需要使用软交换机技术,因为承载媒体的控制功能主要在端点的接入和PSTN交换网的边缘。

软交换实验报告 篇4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软交换技术试验

姓 名: 黄 弘 周

班级学号: B10010236 指导教师: 陈 美 娟

日 期:2012 年 12 月 23 日

软交换实验报告

姓名:

黄 弘 周 班级: 通 信 二 班

学号:B10010236

实验目的

了解中兴通讯软交换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第一部分:登录客户端

(1)用户名:student(2)口令:1711(3)服务器地址:192.168.100.230(4)确定后进入中兴通讯统一网络管理平台。

(5)在“中兴通讯统一网络管理平台”界面下,右击拓扑根下的“ss1b(SS1)”,选择“配置管理”。(6)进入“配置管理-ss1b”界面,双击图标“ZXSS10”。(7)进入下一级界面后双击图标“SIPZ-sip”。

第二部分:SIP呼出(增加SIP用户,进行呼出)

一、增加SIP登记用户

1.配置管理-ss1b/协议配置/SIP配置/SIP登记用户配置。(注意此时SIP登记用户情况)

2.ss1bSIP登记用户/增加 3.新增SIP登记用户:

① ② ③ SIP应用索引:1 用户标识:3236 用户帐号:sip:32360000@192.168.100.1(英文输入状态下)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⑪ 认证密码:3236 认证区域:(空)用户节点:3236 网络类别:1-南邮 区域号:25 用户号码:32360000 用户数目:1 确定

二、12-SIP终端-拓扑配置

① 节点号:3236 ② 设备类型:12-SIP终端 ③ 设备域名:3236 ④ 节点所属网观簇号:2 ⑤ 节点名称:3236 ⑥ 协议类型:SIP ⑦ 其他默认 ⑧ 确定

三、增加局码和百号组

1.配置管理-ss1b/数据配置/用户配置/百号组配置 2.ss1b本局局码和百号组配置/增加/新增局码 3.新增本局局码配置:

网络类型:1-南邮 区域号:25 局码:3236 本局用户号长:4 局码名称:3236 国家代码:86 区域码长度:2 确定

4.ss1b本局局码和百号组配置/,选中局码“3236”,增加/新增百号组。5.新增百号组:

网关簇:1 用户号码类型:1-SIP„ 中继群号:(空)节点号:3236 白号组:00 确定

四、增加本局用户

1.配置管理-ss1b/数据配置/用户配置/本局用户配置 2.ss1b用户配置/增加(界面左下角)(在ss1b用户配置界面,注意现有的用户)3.新增用户配置

① ② ③ ④ ⑤ 网络类型:1-南邮 区域号:25 其始用户号码:32360000 结束用户号码:3236000(配了一个用户)基本属性:

a.用户类别:1-普通用户

b.用户号码类型:1-SIP号码(一定是这样)c.脉冲音频标志:(默认)d.终端提供信号类型:(默认)e.号码分析选择子:1 f.监听用的号码分析选择子:(空)g.用户所处的网关节点号:3236 h.其他默认 i.确定

五、登记用户运行软终端,进行SIP呼叫 运行 MultiPhone        操作/注销/确定(注销以前登陆的用户)操作/登陆(新用户登陆)帐号:32360000 密码:3236 服务器:缺省 其他默认 登陆

第三部分:SIP呼入

一、增加字冠

1. 数据配置/号码分析配置/号码分析配置

2. ss1b:号码分析配置界面,打开号码分析子管理树,选择号码分析子1/1-南邮/本地网号码分析器6。

3. 左下角菜单,增加/新增本局局码 4. 本局局码/号码分析:

1)分析字冠:3236 2)新的号码分析选择子:(空)3)计费索引:(空)

4)号码流接收最多位长:8 5)号码分析长度:3 6)号码流接收最小位长:8 7)用户号长:(空)8)依赖局码:3236 9)其他默认 10)确定

二、Digitmap模板增加

1. ss1b:号码分析配置/Digitmap模板 2. Digitmap模板配置/增加

(1)新增Digitmap模板配置(2)模板号:3236(3)名称:3236(4)Digmap串:(32363236)(英文输入状态下)(5)确定

三、号码分析后,SIP终端呼出实验。

 运行MultiPhone,以用户 32360000登陆。

 两组之间SIP终端进行呼叫。

第四部分:SIP消息跟踪

 进入消息跟踪界面

          中兴通讯统一网络管理平台/视图/工具箱

界面左侧,双击“主逻辑图”,双击“100001[192.168.100.230:21099]”双击“ss1b”,右击“ss1b”,选择“通过服务器代理连接” 单击“ss1b/信令跟踪” 跟踪/开始跟踪

跟踪条件设置,选中“SIP”,单击“设置”; 跟踪条件设置,选中“按URL跟踪”;

跟踪条件设置,URL文字框中输入“32360000”,单击“下一步”;

跟踪条件设置,“跟踪任务的持续时间”等设置项,取默认值,单击“下一步”; 跟踪条件设置,本界面显示跟踪的设置信息,单击“下一步”; 跟踪条件设置,单击“确定”。 消息跟踪设置

 跟踪消息

     用MultiPhone进行呼叫,主叫(或)被叫的号码为32360000。观察跟踪界面中出现的消息 双击某消息查看详细说明。跟踪/停止跟踪。

问题11:请画出本次呼叫的消息流程图:

 关闭“中兴通讯统一网络管理平台”。

第五部分、删除配置数据

步骤 第一部分:删除号码分析过程

一、删除Digmap模板:

1、Ss1b:号码分析配置/Digmap模板

2、Digtiamap模板

① 选重要删除的模板号(3236)

② 删除,确认信息选择“是”。

③ 退出

二、删除字冠:

1、ss1b:号码分析配置界面,右上部分析字冠表中选中“3236”

2、右击该行,选择“删除局码”,确认信息选择“是”。

3、ss1b:号码分析配置/退出

第二部分:删除网关节点

一、删除SIP登记用户

1、配置管理-ss1b/协议配置/SIP配置/SIP登记用户

2、ss1bSIP登记用户界面。先查询,后删除

① 起始用户号码:32360000

② 查询

③ 选中要删除的用户

④ 删除

⑤ 退出

二、删除本局用户

1、配置管理-ss1b/数据配置/用户配置/本局用户配置(删除本局用户号码)

2、ss1b用户配置界面。先查询,后删除。

① 起始用户号码:32360000 ② 查询

③ 选中要删除的用户 ④ 删除

⑤ 退出

三、删除百号组和局码

1、配置管理-ss1b/数据配置/用户配置/百号组配置(删除百号组和局码)

2、选中要删除的局码

3、选中该局码中的要删除的百号组

4、删除/删除百号组

5、重复2)和3)删除该局码下的所有百号组

6、删除/删除局码

7、退出

四、删除网关节点

1、配置管理-ss1b,选中要删除的网关节点“SIP-3236局”。

2、选中界面上面的删除图标删除该网关节点。

删除完成

上一篇:劳动保障监督自查报告下一篇:去美国探亲签证需要什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