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大练

2024-10-04

小题大练(精选10篇)

小题大练 篇1

小题大练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古人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B.“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C.本刊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D.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又惊叹不已。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汲取西方....艺术的精华,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

B.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C.整改不光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的时候,大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都会有口皆碑。....D.加入世贸组织(WTO)后汽车价格变化备受关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车大厂,三四个月以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这里有表层的、看得见的、感同身受的变化——城市和乡村日新月异,....生活方式已与父辈大不相同;但更有深层的,不易觉察却能辐射未来的变化。

B.要培植健康的金融市场,必须建立一套可以操作的法律、法规,从而能够有效打击在金融市场中翻云覆雨的“资金贩子”。....C.为把该市建成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的特大城市,不久前召开的“两会”上,代表和委员们集思广益,各抒己见,进行了热烈的讨论。....D.虽然炎热的夏季早就过去,可是特丽珑显示器和钻石珑显示器为占领未来的CRT市场的明争暗斗依然如火如荼地进行。....4.下列句子,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A.网络运作的自如、开放,使得网络小说在语言、表现手法和和艺术特色等方面明显有别于传统小说,因此,网络小说越来越多地引起了年轻一代的兴趣与共鸣。

B.有关部门认为,苏丹红事件并不是由于某个人的故意或疏忽造成的,而是应把责任归咎于供应链管理系统还不够完善。C.建设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以壮大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D.最近,联合国前南问题国际刑事法庭公布了对前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尸体检查所做的初步毒物学化验,基本排除了米氏被毒死的怀疑。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如“阿Q”一类的“字母词”已遍布汉字文化圈内,不但进入教科书,而且活跃在各类媒体上。

B.一些宾馆、饭店还成为某些部分非正常开支的重要渠道,给少数腐败分子孕育了堕落的温床。

C.艺术欣赏中的审美体验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经点破,那含蓄蕴藉的美感常常会遭到破坏的危险。

D.从根本上说,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目前地理信息交换的技术问题已经基本成熟,一旦地理信息为广大公众所认可,那么地理信息产业将迅速崛起。

B.在本次足协杯赛中大爆冷门的建业队,凭借场上的整体配合和积极拼抢,终于和天津泰达队在最后关头使自己双双跻身这次杯赛的十六强。C.国务院决定免征关税和进口增值税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鼓励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完善。D.“心连心”艺术团在革命老区的巡回演出,博得了各界观众的热烈欢迎,并对这次成功的演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7.把下列长句改写成语意连贯的几个短句(可调整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今天,旨在保障远东地区的安全、维护双方经济利益和开展反恐斗争的、将在俄罗斯联邦符拉迪沃斯托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半岛及附近海域举行的代号为“和平使命——2005”的中俄首次大规模军事演习拉开序幕。

8.将下面的四个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单句,要求语言通顺,语意不变。可适当增删词语。(不超过85字)

①近日,中国科学家打造出了一顶新颖的“纳米皇冠”。②皇冠制作的原材料是铂金。

③皇冠的制作运用了分子纳米技术。

④皇冠制作过程中得到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纳米科技重大研究计划”小组以及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小组的支持。9.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海水是一部字典:

浪花是部首,涛声是音序,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10.阅读下面文字,筛选信息,给“海啸”下一个定义,不超过22字。

2004年12月26日,由强地震引发的印度洋大海啸,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演变成一场巨大的人间惨剧,伤亡人数十分惊人。如此罕见的天灾在让人悲痛的同时,其给予人类的警醒和教训也十分深刻。

海啸是由海底地震或风暴引起的。地震造成了海底地形突然变化、海底大面积隆起或凹陷,海面随着海底地形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迅速向四周传播,形成强大快速的海浪,这就是海啸。海啸波传到海岸边时,巨浪的能量冲击海岸,造成沿海地区的大灾害。1960年5月22日,智利大地震达到了里氏8.75级,智利当地测到的波高是25米,传到前苏联的沿海波高还有6.7米,传到日本时,还毁坏了1572栋房屋、124处堤防、2000多艘船只,死亡人数达1000多人。

11.根据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信息。(不超过30个字)

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委员会主席夏秉纯12日向世贸组织各成员提交了一份关于农产品谈判的初步草案,各方对草案反应不一。

草案提议在未来6年内,各成员将现在的农产品出口补贴减少一半,在10年内全部减除;大幅度降低进口关税;减少对农业的国内支持。欧盟认为,世贸组织的这项农产品谈判草案非常不平衡,它在农产品出口补贴以及农产品出口其他保护措施等问题上,对欧盟国家采取了不公正态度。美国贸易代表对这项草案,尤其是对农产品出口补贴相关内容表示欢迎。美国还认为应进一步降低关税以及农产品贸易国内补贴,以减少世贸组织成员间的巨大差异。据悉,这项关于农产品谈判模式的草案,将成为本周末在东京召开的贸易部长非正式会议讨论的重点议题。12将下面一段文字的内容概括为一则标题新闻。(不超过15字)

17日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在国务院办公室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210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6%。这一速度虽比上年同期回落0.5个百分点,但比上年全年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92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1552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7877亿元,增长6.2%。国民经济起步良好,多数经济指标比预料的要好,为完成全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题西溪无相院

张 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小重山·端午(元)舒颉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 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

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阙和下阙作简要分析。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喜雨口号

蒲松龄

一夜松风撼远潮,满庭疏雨响潇潇。陇头禾黍知何似?槛外新抽几叶蕉。

【注】 ①口号:古人常用的诗题,意为随口吟成的诗。请简要分析“陇头禾黍知何似”中“知何似”的妙处。

小题大练 篇2

这是六年级的一节命题作文课。题目是“我的启蒙老师”。

“懂得题目的意思吗?你准备写哪一位老师?”我问。

有的说, 准备写上一年级时教语文的田老师;有的说, 准备写上一、二年级时教数学的老师;还有的说准备写上一、二年级时教唱歌的杨老师。显而易见, 题目都读懂了。

“写哪一位老师定下来之后, 大家先写一件事, 我看写得怎么样。”

立刻就有动笔的。我知道, 班里有那么七八位学生, 无论命什么题, 哪怕是狗尾巴花, 都会洋洋洒洒地写上千八百字, 给老师一个惊喜。但不少学生在咬笔杆。他们需要老师指点。

“是不是觉得没啥可写?不错, 老师从事的工作是极其平凡的, 似乎没有什么可写的。可是, 你们想想刚刚学过的鲁迅先生写的《在仙台》。鲁迅先生是怎样写他的老师的?请你们把书拿出来, 翻到这一课, 再读一读, 体会体会。”

学生立刻把语文书找出来。翻书的速度平时很少有这么快的。

这回, 学生果然读出了过去没有读出来的东西。一个学生的发言证实了这一点。他说:“鲁迅先生写了藤野先生三件事。第一件事写的是检查鲁迅的笔记, 第二件事写的是指出鲁迅把一条血管画错了位置, 第三件事写的是表扬鲁迅敢解剖尸体。这样的事, 我们的老师做得更多, 更好。”

这正是我要说的, 于是, 我请大家选择一件类似的小事, 仿照《在仙台》中鲁迅写藤野先生三件事的方法写下来。这时, 我发现“咬笔杆”的人很少了。张晓蕾写的一件事真让我激动不已!她写道:

一天早晨, 轮我做值日。我和田东正在整理桌椅, 尹老师进来了。她把一摞数学作业簿放在讲桌上, 笑眯眯地对我说:“张晓蕾你数数, 咱们班有多少个座位?”

我一边摆椅子一边说:“不用数, 一共48个座位。”

“你怎么算的?”

“咱班有6排桌椅, 每排8个座位。8乘以6, 不是等于48吗?”

“可是你昨天做的一道题却等于40。不信你翻开你的作业簿看看。”

我的作业簿放在最上面, 而且, 尹老师把有错误的那一页折了一下。

我翻开一看, 果然错了——8乘以6, 我的得数是40。尹老师并没有在旁边打个“×”, 而是打了个问号。这个问号好像在问:“张晓蕾, 你怎么这么马虎?这么容易的题都能做错, 还能成什么大事呢?”我的脸顿时觉得发烫。以后, 每逢做作业时, 这个问号就浮现在我的眼前, 我再也不敢粗心, 做完作业再也不敢不检查了。

我立即把它读给全班学生听!我说:“张晓蕾写的是一件多么不起眼儿的小事!不就是尹老师指出她把一道题计算错了吗?不就是说了几句简单的话吗?但在张晓蕾同学的笔下, 却写得这么具体, 这么有趣, 这么耐人寻味!这就叫‘小题大作’!”

如果说鲁迅的《在仙台》开了张晓蕾的窍, 那么, 她的作文则进一步开了同学们的窍。

至于我, 只不过站在一旁点拨点拨罢了。

早春的一天, 清晨我路过黄河公园, 忽然发现春天来了——柳树发芽、杏花吐艳了。不由想起北宋宋祁的“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词句;同时感叹起整天来往于积木似的宿舍与天井似的校园之间的单调乏味。

我和班主任孙老师决定下午课外活动时, 带学生们到河边走走, 去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好在学校离黄河公园不远。

学生们徜徉于黄河公园的假山树木之中, 像快乐的小鸟, 又像飞舞的彩蝶。他们时而驻足于杏树前观赏杏花, 时而俯身把鼻子凑近迎春花去嗅那花儿的味道。孩子们到了哪里, 哪里便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孩子们在兴奋地拥抱春天, 春天也在兴奋地拥抱可爱的孩子们。他们和春融为一体了。

房柯伫立在一棵柳树下, 凝视着柳树的长发出神。

“看什么呢?”我走到她旁边问。

“我在看柳树的芽。郑振铎在《燕子》中把柳芽比作‘黄绿眉眼’。我看, 柳芽不像眼睛, 倒像一个个小宝宝。它们拽着柳树妈妈的长臂在荡秋千。”

我兴奋地说:“房柯, 这就是诗啊!”

房柯在《早春二月》中是这样描写柳树的:

最先报告春姑娘来了的, 除了迎春花, 还有柳树, 远远望去, 黄河公园的一排垂柳像罩上了一层绿色的烟雾, 而走过看时, 绿烟没有了。不光“草色遥看近却无”, 柳色也是如此啊!形成“绿烟”的不是别的, 原来是柳枝上绽出的一个个小芽芽。柳芽很像一个个噘着嘴的小宝宝, 拽着树妈妈的手臂在荡秋千。春风像一位热情的阿姨, 一见柳枝停止了摆动, 立刻又推它一把。

这是“小题大作”的又一个方面。不就是司空见惯的柳树吗?可是房柯却写出了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我在班里读了她的作文。目的不单单是表扬她本人, 而是告诉全班学生, 什么叫“小题大作”。

“小题大做” 篇3

一、以“题”挈领,梳理内容

窥一斑而知全豹,我们可以从题目中了解到课文的很多信息,如主要人物、时间、地点、主要事件等。我们可以梳理关系,了解内容;质疑扩展,概括内容。

1.梳理关系,了解内容

有些课文的题目是以主人公为题的,如《卡罗纳》《老人与海鸥》《小英雄雨来》等,其中有一类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主人公的,我们就可以梳理他们之间的关系来了解内容。如笔者在一次主题教研活动中执教《老人与海鸥》,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后,请学生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在表达时显得啰唆、繁杂。笔者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的“老人”和“海鸥”,梳理他们之间的关系,学生很快说出“老人喂养海鸥”“老人给海鸥取名”“老人在谈论海鸥”“海鸥吊唁老人”等,如此梳理,既简洁又准确。

2. 质疑扩展,概括内容

围绕课文题目质疑提问,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如《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顺其题目来提问:黄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具体的措施?阅读全文,回答提问,既概括了内容,也明晰了全文的篇章结构。

在质疑中扩展题目,概括内容。如《学会看病》《毛主席在花山》等。笔者在教学《毛主席在花山》时,出示题目后在题目后画一横线:毛主席在花山__________。请学生阅读全文并进行扩展填空概括,学生能快速准确地找出毛主席在花山做的几件事,从而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切“题”学文,深化文体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叙事性文本、说明性文本、诗歌等,而叙事性文本还包括寓言、神话等。不同文体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文本特点就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1.依题问“体”,以“体”设学

从课文题目中我们也可以直观地知晓文章的文体。如《寓言两则》《古诗两首》《古诗词三首》《巨人的花园》《小木偶的故事》《女娲补天》《普罗米修斯》等,我们就知道它们的文体分别是寓言、诗歌、童话、神话等。教师可以依着这些文体来开展教学。汪潮教授曾指出:文体特点是语文的七大特点之一。教学故事类文体,如寓言、神话,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复述;教学诗歌类文体,如古诗、儿歌,重点对学生进行诵读、背诵的指导;而教学记叙文、说明文,则分别要抓住“四要素”和表达方法。

以《纪昌学射》为例,它是一篇寓言故事,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复述,教师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复述课文。通过比较学习“练眼力”的两个重点段,发现重点段的构段方法,抓住关键词来复述故事。

2.依题归“类”,以“类”拓展

将一些题目进行联系类比,就能发现相同文体课文中的不同类别。如叙事文体中的“游记类”——叶圣陶先生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知晓游记的一般命题方式:“记+地名+景点”。又如笔者在教学送别组诗时,让学生比较送别类诗的异同点,就能发现送别诗题目的相同点,一般都有在哪送、送谁、送到哪里等,如《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三、以“题”学写,学习表达

歌德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知。形式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秘密。特别是第三学段,我们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了解作者谋篇布局的秘密。

1.文题对应,学法迁移

题目就预示着课文的结构安排,如《小桥流水人家》,课文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诗句为题,诗意十足。而这题目也对应了课文的内容,先写了清秀的小溪,再写让作者流连的小桥,最后写让作者有着无限回忆的家。在教学时,可以从题目入手,对应理解课文的结构,来体会作者的思乡情绪。

当然,很多课文是不会把自己的中心主旨直接表露出来的,但会在题目中有所提示。如《梅花魂》一文,写了外祖父思乡爱国的事。从题目可以看出,外祖父欲借梅花的精神来表达自己的心声。笔者尝试文题对应来教学,做到学法的迁移。笔者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很小的时候”“我五岁那年”“有一天”“离别的前一天早上”来理解外祖父思念祖国的五件事,从而厘清脉络,整体感知;再紧扣文题,学习“梅花魂”对应的段落,夸梅花的精神,赞具有梅花精神的中国人,体现“梅花魂”所包含的内涵。最后运用文题对应的方法来学习牛汉的《高粱情》,做到学法的迁移。

2.文题对应,谋篇布局

题目为眼,点出文本的重点,道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了解内容,不去质疑对比推敲题目,文本的解读将大大失色。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题为“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课文偏偏将着力点放在圆明园的辉煌上?我们可以巧妙地质疑题目: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写那么多的辉煌?再聚焦“辉煌”,在合作学习中品味语言和表达特点 ;最后回问质疑,体会作者以喜衬悲的谋篇布局。

四、从“题”入手,感受文化

语文不仅是学习语言文字,学习谋篇布局,还需体会融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还需感受我们中华绵延数千年沉淀下来的文化。我们可以借题拓展、类比等方式让学生体会领略其中的中华文化。

1.借题拓展,体验文化

课文题目有它内在的文化意蕴,我们不可忽视它。通过对课文题目的拓展来体会,让我们的教学更有深意。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有教师同课异构《与象共舞》,虽然略显稚嫩,但独到的设计却让笔者深受启发。

从上表可看出,教学目标(一)和教学目标(二)大体相同,不同的是教学目标(一)最后是补写“人跳舞”的句子,指向读写结合;教学目标(二)是回顾课文题目,拓展学习“与X共舞”,指向文化现象。

2.借题类比,感知文化

教学《除三害》时,也可以体会中华文化中的“三”字现象。除此之后,还有“三打白骨精、三打祝家庄、孟母三迁、韦编三绝、诸葛亮三气周瑜、三拳打死镇关西”,为什么不是“二打”或“四打”,为什么不是“一气”或“五迁”。在中国民间,从古至今还有“事不过三”的说法和习惯,俗语说,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一次未免简单,显得情节简单,二次显得不过瘾,三次也就心满意足了,四次五次又显得太繁杂。如此,我们的教学不仅指向语言文字和表达方法,还让学生体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安全工作必须小题大做 篇4

安全生产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所在,是关系企业发展、员工生命的头等大事。所以在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应该从小事抓起,事事做到“小题大做”,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谨记“勿以事小而不为”。12月份更是完成公司生产目标的冲刺阶段,生产再忙,安全勿忘,各级管理人员要将安全生产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下一阶段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和公司生产目标的顺利实现。现提出以下几点“小事”,希望各部门加强自主管理、认真执行整改、落实到位:

1、“5S”方面,要求员工在工作后应做到一日一清,确保工作环境的整洁,杜绝一切火种,实现安全生产。

2、安全用电方面,禁止乱拉设电源或不规范的接电。

3、防火防爆方面,谨记班后要断开气源接头(天然气、氧气等),严禁在非吸烟点吸烟和吸游烟(包括班前、班后在生产区域吸烟)。

4、分段下休息方面,公司虽定期组织分段下休息专项检查,但员工分段下休息的行为仍未杜绝,从这方面反映出个别部门的自主管理工作仍有不足之处,各部门要继续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及对人员的自主管理。

5、高处作业方面,现场发现员工在高处作业时的习惯性违章行为仍频繁出现(如临边作业未系挂安全带等),要求各部门加强对员工这方面的安全教育培训,规范员工高处作业行为,有效防范高处坠落事故。

小题大做的歇后语 篇5

2、妹妹这次考了100分,本来她只须拿给妈妈签名就行了,可她偏要全家都签名,真是小题大做。

3、小明有点感冒,老师叫他去校医务室,可他竟然要求回家住院治疗,真是小题大做。

4、她大放厥词,小题大做,只不过是为了藏形匿影,掩人耳目罢了。

5、我最近在减肥,晚上多吃了一碗饭,妈妈就大声的说:“我已经看见一大块肥肉在你身上了!”真是小题大做!

6、为了找出谁在黑板上乱画,班长竟把全班同学集中起来开会,真是小题大做。

7、众仙怕玉帝为这宝树忧念坏了,就齐声说道:“为一棵凡间小树,何必小题大做,烦脑伤神呢。

8、体育棵上,有个同学不小心腿上擦破了一点儿皮,有个同学大叫“快!快打120,把他送到医院去。”这未免也太小题大做了吧。

9、我读了海底捞针这个成语故事,觉得他真是小题大做,有捞的时间和工夫,怎么不去再做几根针呢?

小题大练 篇6

小题大做

xiǎo tí dà zuò

【词语释义】

指拿小题目作大文章。 比喻不恰当地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处理,有故意夸张的意思。

【出处】

“小题大做”出于明、清时代的科举考试中。在考试时,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书中的文句命题,叫做“小题”;以《诗经》、《书经》、《易经》、《礼记》、《春秋》这五经中的文句命题,叫做“大题”。“小题大做”就是用“五经”文的写法,作“四书”文。流传到今天,就引申为用小题目做大文章,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处理。

【词语造句】

(一)

1、我最近在减肥,晚上多吃了一碗饭,妈妈就大声的说:“我已经看见一大块肥肉在你身上了!”真是小题大做!

2、昨天晚上爸爸出去应酬,带着8分醉意晚归了一些,妈妈又哭又骂的“熊”了爸爸一晚,真是小题大做。

3、小花正在谁午觉,突然大叫救命,我急忙问她怎么了?她说:“我的胳膊上有之蚂蚁”真是小题大做。

4、我有一道小学数学难题请教爸爸,爸爸竟用他大学的时学到的方法来解,真是小题大做了!

5、妹妹这次考了100分,本来她只须拿给妈妈签名就行了,可她偏要全家都签名,真是小题大做。

6、今天,我们班有一个女同学扎了一个很短的马尾巴,上面竟然绑了两根大红色的橡皮筋、夹了十来个五光十色的发夹,真是小题大做。

7、昨晚睡觉时一只蚊子不停的骚扰我,我气极了,就先点上蚊香;接着又拿来灭虫剂喷杀,最后还拿起笤帚拼命追打。妈妈说我是小题大做。

8、爸爸、妈妈总是为了;到底谁年轻;之类的小事而斗嘴,真是小题大做,他俩谁也没有我年轻啊?

9、为了找出谁在黑板上乱画,班长竟把全班同学集中起来开会,真是小题大做。

10、老师真会小题大做,我们一次没考好,他就说升学没指望了,前途没指望了,什么都完了,说的我们垂头丧气,没一点信心。

11、我读了海底捞针这个成语故事,觉得他真是小题大做,有捞的时间和工夫,怎么不去再做几根针呢?

12、为一句玩笑话找公司领导评理,你也太小题大做了。

13、体育棵上,有个同学不小心腿上擦破了一点儿皮,有个同学大叫“快!快打120,把他送到医院去。”这未免也太小题大做了吧。

14、小明有点感冒,老师叫他去校医务室,可他竟然要求回家住院治疗,真是小题大做。

15、林小红和几位女同学跳绳怕我们去捣乱,竟然请了两位纪律委员守着,真是小题大做。

16、这次小云姐姐出了《小题大做》这个题目造句,我们小学全体同学动脑筋想,比谁的句子最有创意,真是小题大做,兴师动众呀!

17、我去买了一个小西瓜。到了楼下,我叫了两个人下来帮我拿,妈妈说:“你真是小题大做。”

(二)

1、为一句玩笑话找公司领导评理,你也太小题大做了。

2、我有一道小学数学难题请教爸爸,爸爸竟用他大学的时学到的方法来解,真是小题大做了!

3、我读了‘海底捞针’这个成语故事,觉得他真是小题大做,有捞的时间和工夫,怎么不去再做几根针呢?

4、爸爸、妈妈总是为了‘到底谁年轻’之类的小事而斗嘴,真是小题大做,他俩谁也没有我年轻啊?

5、为一句玩笑话找公司领导评理,你也太小题大做了。

6、我去买了一个小西瓜。到了楼下,我叫了两个人下来帮我拿,妈妈说:“你真是小题大做。”

7、林小红和几位女同学跳绳怕我们去捣乱,竟然请了两位纪律委员守着,真是小题大做。

8、小明有点感冒,老师叫他去校医务室,可他竟然要求回家住院治疗,真是小题大做。

9、为了找出谁在黑板上乱画,班长竟把全班同学集中起来开会,真是小题大做。

10、老师真会小题大做,我们一次没考好,他就说升学没指望了,前途没指望了,什么都完了,说的我们垂头丧气,没一点信心。

11、妹妹这次考了100分,本来她只须拿给妈妈签名就行了,可她偏要全家都签名,真是小题大做。

12、昨天晚上爸爸出去应酬,带着8分醉意晚归了一些,妈妈又哭又骂的“熊”了爸爸一晚,真是小题大做。

13、昨晚睡觉时一只蚊子不停的骚扰我,我气极了,就先点上蚊香;接着又拿来灭虫剂喷杀,最后还拿起笤帚拼命追打。妈妈说我是小题大做。

14、今天,我们班有一个女同学扎了一个很短的马尾巴,上面竟然绑了两根大红色的橡皮筋、夹了十来个五光十色的发夹,真是小题大做。

15、小花正在谁午觉,突然大叫救命,我急忙问她怎么了?她说:“我的胳膊上有之蚂蚁”真是小题大做。

16、体育棵上,有个同学不小心腿上擦破了一点儿皮,有个同学大叫“快!快打120,把他送到医院去。”这未免也太小题大做了吧。

17、我最近在减肥,晚上多吃了一碗饭,妈妈就大声的说:“我已经看见一大块肥肉在你身上了!”真是小题大做!

18、这次小云姐姐出了《小题大做》这个题目造句,我们小学全体同学动脑筋想,比谁的句子最有创意,真是小题大做,兴师动众呀!

【反义词】

淡然处之、杀鸡焉用牛刀、大题小做、等闲视之、轻描淡写

【近义词】

小题大作、大做文章、大惊小怪、借题发挥、舍近求远

研题还需小题大做 篇7

案例1从教材练习题中研题.人教A版必修二第67页练习题2:过△ABC所在平面α外一点P,作PO⊥α,垂足为O,连接PA,PB,PC.

(1)略;

(2)若PA=PB=PC,则点O是△ABC的__心;

(3)若PA⊥PB,PB⊥PC,PC⊥PA,则点O是△ABC的____心.

经历几轮教学、知识的积淀,笔者觉得这道不太起眼的习题大有文章可做.众所周知,空间几何中,平行和垂直是两种重要的位置关系,不过任何两条平行线都是共面直线,学生容易识别,并且空间和平面上讲平行没有实质性区别.但垂直就不一样,初中平面几何讲的是相交垂直,而高中立体几何中讲的较多的是异面垂直,异面垂直对学生观察力和空间感要求特别高,这道题给我们研究空间问题提供了很好的素材,笔者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新课学完,第(3)小题结论的证明就是对学生一个很好的挑战.

证如图1,连接CO并延长交AB于点H,连接PH.

由已知易证明PC⊥平面PAB,所以PC⊥AB.又因为PO⊥平面ABC,所以PO⊥AB,所以AB⊥平面PHC,所以AB⊥CH.

同理可证:BO⊥AC,AO⊥BC.

所以点O是△ABC的垂心.

图1其实是一个倒放的“墙角”,很多时候设计成如图2,问PA⊥PB,PB⊥PC,PC⊥PA,则点P在平面ABC上的射影是△ABC的什么心?从学生角度看与图1就有很大差别,增加学生作图和证明的难度.这是立体几何中常用的手段,老师不妨取之用以训练学生识图、作图能力,增强空间观念.

变式1若PA,PB,PC两两不相等,PA⊥PB,PB⊥PC,PC⊥PA,则△ABC一定是什么三角形?

不妨设PA=a,PB=b,PC=c(a,b,c两两不相等),则有AB2=a2+b2,BC2=b2+c2,AC2=a2+c2,所以AB2+AC2>BC2,AB2+BC2>AC2,AC2+BC2>AB2,所以△ABC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变式2若将教材中(2)(3)合成一题,即若PA=PB=PC,且PA⊥PB,PB⊥PC,PC⊥PA,易证此时△ABC为正三角形,从而点O是△ABC的四“心”合一.画图发现它是正方体的一部分.

变式3已知△ABC所在平面α外一点P,连接PA,PB,PC.若PA⊥BC,PB⊥CA,则PC与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此变式即为人教A版选修2-1第99页B组习题1)

如图3,过P作PO⊥α,垂足为O,连结AO,CO,分别延长交BC,AB于点G,H,则PO⊥BC.

又因为PA⊥BC,所以BC⊥平面PAG,所以BC⊥AG.

同理BO⊥AC.

所以点O为△ABC的垂心.

同理可证A在平面PBC上射影也为△PBC的垂心.

所以CH⊥AB.

又PO⊥AB,所以AB⊥平面PCH,所以PC⊥AB.

因此我们有:

结论若一个四面体有2组对棱互相垂直,则第3组对棱也互相垂直,并且各个顶点在对面三角形内的射影均为垂心.

变式4(第(3)小题的逆命题)过△ABC所在平面α外一点P,作PO⊥α,垂足为O,连接PA,PB,PC.若O是△ABC的垂心,则PA⊥BC,PB⊥CA,PC⊥AB.

如图3,连结AO,CO,分别延长交BC,AB于点G,H.因为O是△ABC的垂心,所以CH⊥AB.

又因为PO⊥α,所以PO⊥AB,所以PA⊥平面PCH,所以PC⊥AB.

同理PA⊥BC,PB⊥CA.

推广1重新回归到第(3)小题的条件,由前证明可知PC⊥平面PAB,所以PC⊥PH,如图4,在Rt△HPC中,由射影定理得,

(还有2个结论:

所以(12AB·HP)2=12AB·HO·12AB·HC,

即S△PAB2=S△ABO·S△ABC.

同理,

可称为“三角形面积射影定理”.以上3式相加得

太神奇了,这是“空间面积勾股定理”形式(此处是向学生渗透类比推理的好机会).

推广2在变式2的基础上,如图3,设

法1利用体积法,

法2将PO放在Rt△HPC中研究,易求得

由面积法公式知

这样对图中所有线段长度关系了然于胸,为以后计算题争取时间做到有备无患.其实图3是正方体的一部分,如图5,我们可以将上述结论迁移到该图中使用,容易证明平面ABC∥平面DEF(用线面平行得面面平行),并且易证PQ垂直这两个平面,因为QF⊥平面AC,PQ在面AC上的射影即为PF,而AC⊥PF,所以由三垂线定理得PQ⊥AC,同理PQ⊥BC,所以PQ⊥平面ABC,同理PQ⊥平面DEF(从这里也可证平面ABC∥平面DEF).所以由前面证明知点G,H是△ABC,△DEF的垂心,也是外心、内心、重心.若设正方体棱长为a,则有所以在如此优美的图形中有:

结论在正方体中,平面ABC与平面DEF平行,且垂直一条体对角线,并将其三等分.

推广3若将正方体改为一般的长方体(长、宽、高都不相等),如图6,在此学生易将对角线PQ与平面ABC的交点误认为P在平面ABC上的射影,称之为垂心.由习题(3)结论知点P在平面ABC上的射影确实为垂心(图中未画出).但此处PQ不垂直平面ABC,所以有必要关注交点G将会是△ABC的什么心?

如图6,平面ABC与平面PQB的交线为直线BO,而G∈PQ∩平面ABC,也即G∈平面PQB,所以G∈平面PQB∩平面ABC,所以直线BO经过点G,因为O是AC的中点,显然线段BO是△ABC的中线,同理可证,另外两边的中线也经过点G,故点G为△ABC的重心.

回过头看,此题无论新课授完讲,还是高三复习再旧事重提,都值得浓墨重彩,大书特书的,如果在知道事情来龙去脉的情况下熟记一些结论,能将很多一时半会做不出的题目“秒”掉.

题1(本校高二文科月考第10题)如图7,点P在正方体ABCD-A1B1C1D1的面对角线BC1上运动,则下列4个结论:

1三棱锥A-D1PC的体积不变;

2A1P∥平面ACD1;

3DP⊥BC1;

4平面PDB1⊥平面ACD1.其中正确的结论的个数是().

(A)1个(B)2个(C)3个(D)4个

我班52人参加考试,29人做错,事后调查,学生对2、3把握不准,如果由推广2结论可知,DB1⊥平面ACD1,即有平面PDB1⊥平面ACD1,故4正确;还有平面A1BC1∥平面ACD1,即使点P在对角线BC1上运动,始终有A1P平面A1BC1,利用“面面平行得线面平行”可知2正确;再结合1正确,故选C.

题2(本校高二理科月考第8题)下列4个正方体图形中,l是正方体的一条对角线,点M,N,P分别为其所在棱的中点,能得出l⊥面MNP的图形的所有序号正确的是().

(A)14(B)12

(C)24(D)13

分析此题全年级正确率只有56.88%,很多同学凭直觉来做,在几何直观图中,很多时候是“眼见为虚”,要确定真相,必须在短时间内略作证明.如图1、4中,分别存在平面ABC∥平面MNP,平面DEF∥平面MNP,而体对角线l显然垂直平面ABC、平面DEF,既快又对的解决了问题.

题3(本校高二理科月考第9题)已知球O的半径为1,A,B,C3点都在球面上,且OA,OB,OC两两垂直,则球心O到平面ABC的距离为().

由推广2结论,即可知答案选B.

案例2从平时练习卷中研题.这是平时练习卷上的一道题:已知a=(2,1)与b=(1,2),要使|a+tb|最小,则实数t的值为.

常规的解法是:

当t=-4/5时,5t2+8t+5有最小值,即|a+tb|也有最小值,最小值为

此法复习了向量的坐标运算、模的代数表示及二次函数的简单应用.

法2参数t起了“弹簧”的作用,既能改变|b|大小,又能改变b方向(反方向),当t>0时,|a+tb|显然没有最小值;当t<0时,|a+tb|有最小值,即为原点O到tb(t<0)的垂线段,如图8.因为→AB∥b,所以kAB=2,又A(2,1),所以直线AB方程为

所以

所以

此法表面上觉得繁杂,真的有点“小题大作”了.其实不然,此法复习了向量加法法则、向量数乘的几何意义、直线方程及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等知识的综合运用.特别是用构图的办法确定了解题的主旋律,通过图形,清楚知道如何使|a+tb|最小,其实是用了初中平面几何一个耳熟能详的定理“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结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向量“形”的特性体现的淋漓尽致,这也是对一些高难度向量问题的常用方法.借机给出下面试题给学生练习,老师再作剖析.

题4(2013年浙江省高考理科试题7)设△ABC,P0是边AB上一定点,满足P0B

(A)∠ABC=90°(B)∠BAC=90°

(C)AB=AC(D)AC=BC

解析取BC中点M,则

同理

要使恒有

所以P0M恒为直线AB的垂线段,即P0M⊥AB,如图9,又取AB中点N,则MN=MB,而所以AC=BC,选项D.

此题固然有向量恒等式起作用,但也有定理“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结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暗中帮助的功劳.无独有偶,2005年浙江省理科第10题就已考过类似的知识点:

(2005年浙江省理科第10题)已知向量a≠e,|e|=1,满足对任意t∈R,恒有|a-te|≥|a-e|,则().

(A)a⊥e(B)a⊥(a-e)

(C)e⊥(a-e)(D)(a+e)⊥(a-e)

要使恒有

|a-te|≥|a-e|,则,如图10,可知CB⊥AB,即e⊥(a-e).同理,若点D在AB的反向延长线上,结论也一样,选C.

更巧得是2006年全国高中数学竞赛第1小题和上面考题如出一辙:

已知△ABC,若对任意则△ABC().

(A)必为锐角三角形

(B)必为钝角三角形

(C)必为直角三角形

(D)答案不确定

小题大作话晨会 篇8

晨会是学生开始学校生活的序曲。序曲的时间一般不长,只有短短的15分钟,可谓“小”矣。但虽然是序曲,它却为学生一天的学习生活奠定了重要基础。它能使学生互相沟通心灵,帮助学生扩大视野、提高能力、陶冶性情;它是课内外、校内外的连接点或汇集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可谓“大”矣。如何让这短暂的15分钟晨会真正起到奠定学生一天校园生活主旋律的作用呢?笔者认为,晨会课有必要“小题大作”。

一、内容的选择——小题

晨会课要发挥教育作用,班主任首先要认识到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教育实践证明,要提高晨会课的实效性,晨会讨论的内容不能过大过繁,而应宜小宜简。

1.言行中的小习惯。晨会课的内容要重点关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从哪里学到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白发苍苍的获奖者回答:“是在幼儿园。”提问者愣住了,又问:“您在幼儿园学到了些什么呢?”科学家耐心地回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地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来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由此可见,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会伴随人的一生。课堂上专心听讲不插嘴、保持作业本的整洁、待人有礼貌等,班主任要努力通过晨会课的引导,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这应该成为晨会课的“主旋律”。

2.生活中的小事件。鲁洁教授曾经说过:“德育不是预设的,在很大程度上它是生成性的活动,是在偶然无序的人与人的交往中生成的。”晨会只有关注生活的本真,才能焕发活力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班级是一个小社会,每天都在发生“事情”。班主任要具有随机教育意识,准确把握教育的契机,创造性地随机而教,这样才能找到学生心理需求的突破口,提高教育实效性。如,开始使用钢笔的一名三年级学生,不小心把墨水瓶打碎了,导致墨水弄脏了教室。这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却能成为班主任进行热爱集体和关心帮助他人教育的契机。

3.大事中的小角度。晨会课要成为一个窗口,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到班级、学校发生的事件,也能让学生了解到外面的世界。因此晨会课的内容少不了重大的主题。班主任常常会接到上级部门要求学校围绕一些重大主题进行教育的活动通知,如,每年学校都要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的教育活动。对于小学生来说,“廉洁”是一个似乎难以理解的主题。那么,如何把这样的主题化为小学生可以接受又具有现实意义的教育内容呢?智慧的班主任应善于寻找适合的小角度,切入这个主题。“诚实守信”“勤俭节约”都是廉洁的表现,如果从这些角度设计晨会,则更能深入学生内心。因此,无论多么重大的主题,只要能寻找到合适的小角度,就能做到由小见大。

二、内容的展开——大作

虽然晨会课的内容要尽量选择“小”一些,但“小”并非在实施的时候可以随意、小觑,相反,因为小,所以更加要用心地把这“小文章”写好,写出深意来。

1.大力挖掘。课程计划已把晨会课单独作为一门课程,这说明它的意义十分重大。因此班主任要端正思想,充分重视晨会的重要性,大力挖掘生活资源,强化课程意识。班主任可以事先“因人而异”“因班而异”“因年级而异”制定晨会课计划,在制定计划的时候注重内容的相关性、连贯性、递进性,力求连贯的教育效果。

如,一位班主任开设了以“爱”为主题的系列晨会活动。因为班里的学生在秋游的时候买了很多小动物,有的学生因为喜欢总是抓在手中,结果弄死了不少小动物。针对这一现象,班主任开始了第一讲:什么是爱?让学生通过讨论,体会这样做是不是“爱”?真正的爱到底是什么?对小动物的爱是这样,对人呢?短短的15分钟,让学生感悟到了爱的真谛。班主任继而又制定了计划,第二讲:如何去爱;第三讲:爱的表达;第四讲:爱的延伸。一次秋游一个“爱”,班主任的教育敏感让这份爱意义深远。

系列形式的晨会,可兼顾德、智、体等多方面,如主题读书系列、学生行为规范系列、社会公德系列、学习方法辅导系列、优秀诗文诵读系列等。可以设立不同的主题,与节日、纪念日相结合,与传统美德相结合,与特色活动相结合、与行为养成相结合……把一个话题做成专题,层层推进,使晨会内容不流于表面,使学生能加深认识。

2.大变形式。目前,大部分学生不喜欢上晨会课,主要原因在于晨会课形式单一,有的老师“一言堂”,不是提要求就是批学生,招致学生厌恶。如何改变晨会的形式呢?

晨会课的组织方法可以根据主题内容,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比如,可以安排与新闻有关的“新闻窗口”,让学生走上讲台,把自己看到听到的时事新闻、身边的新鲜事简要讲给同学听;可以安排故事会,小学生一般对故事都特别感兴趣,喜爱听故事;可以进行“我来露一手”“幸运52”“大家猜猜猜”等游戏活动,让学生上台展示才艺,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可以进行颁奖仪式,树立榜样,激励学生积极向上……总之,一堂晨会课,形式要灵活,新颖,有趣,充分调动班级学生的主动性,让晨会课散发扣人心扉的活力与魅力。

3.大动“干戈”。晨会只有短短的15分钟,要提高其实效性,课前的准备要充分,有的时候必须大动“干戈”,即动用人力物力,收集丰富的资料等。如,油炸食品是大多数人心目中的美食,尤其小学生很难抵抗它的诱惑。虽然媒体一直在报道油炸食品是危害人体健康的垃圾食品,但是丝毫没有减弱小学生对它的钟爱程度。如何让学生能自觉自愿地拒吃路边的油炸食品呢?一位班主任课前搜集了油炸食品制作过程的图片,还让学生自主讨论油炸食品的危害。通过直观的视觉冲击与亲身体会,学生深刻感受到了这些食物的危害。晨会课后,学生纷纷表示以后再也不吃油炸食品了。可见,课前收集的资料发挥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何合理利用课间十分钟,让学生能安全快乐地度过?一位班主任发现,组织学生玩小游戏,能避免课间伤害事故的发生。于是,她搜集课间游戏的图片,想办法买来游戏材料,在晨会课上手把手教学生游戏玩法。每天一个小游戏,学生课间乐在其中,进而保证了课间安全。可见,晨会课“该出手时就出手”,班主任要做好必要的课前准备。

总之,班主任要有敏锐的教育意识,充分认识每一个活动、每一段生活对学生的教育价值。相信“小题大作”的晨会课,定会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画上精彩的一笔!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碧波实验小学 江苏苏州 215000)

香港人的“小题大做” 篇9

那天,他像往常一样在自己的收费岗位上工作。中途,他发现收费工作台的地上有一枚一块钱硬币,没作多想,便弯腰捡了起来,顺手装在了口袋里。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竟然让他犯下大错。

一小时后,一辆警车呼啸而至。两名警察在公司主管的陪同下,径直来到林玉海面前。公司举报他涉嫌贪污,让他接受调查。原来,他捡拾硬币的场景被主管在监控室看了个清清楚楚,于是报警,以贪污罪向他提起控诉。

林玉海忙喊“冤枉”,并气急败坏地说:“我没想要贪污,只是顺手捡起来,况且只是区区一块钱而已,怎么能算贪污?你们……这不是小题大做吗?”

虽然林玉海是无心之举,但因为涉嫌贪污,一旦罪名成立,不仅要接受法律的制裁,而且将会被公司按规定开除。金额很小却事关重大,于是,他请了最好的律师替自己辩护。

法庭上,律师列举了林玉海三十多年来良好的工作表现,并提交了一份有几十名员工共同签名的品德证明信。最后,律师再次重申了林玉海捡拾硬币的动机:只是出于一种人性本能,而绝非想据为己有。然而,法庭只以事实说话,那盘录制有他亲手将硬币装入口袋的视频,就是强有力的证据。最后,法庭宣判,林玉海盗窃罪名成立,不仅要负担诉讼费,还被判罚1000元。更为严重的是,林玉海被公司解雇,而且将来连退休金都拿不到。

区区一元钱,就让林玉海又破财又丢饭碗,实在可怜又可悲。那么,一块钱在香港能做什么呢?做一站地铁要四块钱,一瓶普通的矿泉水要七八块钱,一碗鱼蛋粉至少要20块钱……一块钱,几乎什么都做不了。如此看来,香港人确实太“小题大做”了。然而,这种“小题大做”的事件却并非偶然。

就在去年,一个菲佣去菜市场买肉,本应32元钱,却虚报50元钱,结果被主人发现,将她告上法庭。最后,法院宣判以盗窃罪论处,并罚款1000元。

还有,一辆出租车因为四舍五入,多收了顾客五毛钱,便被控诉滥收车费,最后出租车司机败诉,并被判罚800元。

一位政府官员因为将一张十几块钱的私人票据夹到公司单据里一起报销,被人发现,经法庭审理,他以贪污罪论处,并被革职辞退。

这样的事,不胜枚举。那么,香港人为什么喜欢如此“小题大做”呢?

对此,香港廉政公署的口号给予了最强有力的解释:贪一元也是贪。

當贪污的定罪标准抬高到“零容忍”这个尺度的时候,那么,贪污一元同贪污一亿元比起来,除了金额大小不同,其性质都是一样的,都是以职务之利侵吞他人或公共财产,同样要接受法律的制裁。

小题大练 篇10

一、以“题”挈领,梳理内容

窥一斑而知全豹,我们可以从题目中了解到课文的很多信息,如主要人物、时间、地点、主要事件等。我们可以梳理关系,了解内容;质疑扩展,概括内容。

1. 梳理关系,了解内容

有些课文的题目是以主人公为题的,如《卡罗纳》《老人与海鸥》《小英雄雨来》等,其中有一类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主人公的,我们就可以梳理他们之间的关系来了解内容。如笔者在一次主题教研活动中执教《老人与海鸥》,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后,请学生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在表达时显得啰唆、繁杂。笔者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的“老人”和“海鸥”,梳理他们之间的关系,学生很快说出“老人喂养海鸥”“老人给海鸥取名”“老人在谈论海鸥”“海鸥吊唁老人”等,如此梳理,既简洁又准确。

2. 质疑扩展,概括内容

围绕课文题目质疑提问,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如《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顺其题目来提问:黄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具体的措施?阅读全文,回答提问,既概括了内容,也明晰了全文的篇章结构。

在质疑中扩展题目,概括内容。如《学会看病》《毛主席在花山》等。笔者在教学《毛主席在花山》时,出示题目后在题目后画一横线:毛主席在花山__________。请学生阅读全文并进行扩展填空概括,学生能快速准确地找出毛主席在花山做的几件事,从而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切“题”学文,深化文体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叙事性文本、说明性文本、诗歌等,而叙事性文本还包括寓言、神话等。不同文体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文本特点就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1. 依题问“体”,以“体”设学

从课文题目中我们也可以直观地知晓文章的文体。如《寓言两则》《古诗两首》《古诗词三首》《巨人的花园》《小木偶的故事》《女娲补天》《普罗米修斯》等,我们就知道它们的文体分别是寓言、诗歌、童话、神话等。教师可以依着这些文体来开展教学。汪潮教授曾指出:文体特点是语文的七大特点之一。教学故事类文体,如寓言、神话,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复述;教学诗歌类文体,如古诗、儿歌,重点对学生进行诵读、背诵的指导;而教学记叙文、说明文,则分别要抓住“四要素”和表达方法。

以《纪昌学射》为例,它是一篇寓言故事,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复述,教师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复述课文。通过比较学习“练眼力”的两个重点段,发现重点段的构段方法,抓住关键词来复述故事。

2. 依题归“类”,以“类”拓展

将一些题目进行联系类比,就能发现相同文体课文中的不同类别。如叙事文体中的“游记类”——叶圣陶先生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知晓游记的一般命题方式“:记 + 地名 + 景点”。又如笔者在教学送别组诗时,让学生比较送别类诗的异同点,就能发现送别诗题目的相同点,一般都有在哪送、送谁、送到哪里等,如《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三、以“题”学写,学习表达

歌德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知。形式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秘密。特别是第三学段,我们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了解作者谋篇布局的秘密。

1. 文题对应,学法迁移

题目就预示着课文的结构安排,如《小桥流水人家》,课文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诗句为题,诗意十足。而这题目也对应了课文的内容,先写了清秀的小溪,再写让作者流连的小桥,最后写让作者有着无限回忆的家。在教学时,可以从题目入手,对应理解课文的结构,来体会作者的思乡情绪。

当然,很多课文是不会把自己的中心主旨直接表露出来的,但会在题目中有所提示。如《梅花魂》一文,写了外祖父思乡爱国的事。从题目可以看出,外祖父欲借梅花的精神来表达自己的心声。笔者尝试文题对应来教学,做到学法的迁移。笔者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很小的时候”“我五岁那年”“有一天”“离别的前一天早上”来理解外祖父思念祖国的五件事,从而厘清脉络,整体感知;再紧扣文题,学习“梅花魂”对应的段落,夸梅花的精神,赞具有梅花精神的中国人,体现“梅花魂”所包含的内涵。最后运用文题对应的方法来学习牛汉的《高粱情》,做到学法的迁移。

2. 文题对应,谋篇布局

题目为眼,点出文本的重点,道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了解内容,不去质疑对比推敲题目,文本的解读将大大失色。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题为“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课文偏偏将着力点放在圆明园的辉煌上?我们可以巧妙地质疑题目: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写那么多的辉煌?再聚焦“辉煌”,在合作学习中品味语言和表达特点 ;最后回问质疑,体会作者以喜衬悲的谋篇布局。

四、从“题”入手,感受文化

语文不仅是学习语言文字,学习谋篇布局,还需体会融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还需感受我们中华绵延数千年沉淀下来的文化。我们可以借题拓展、类比等方式让学生体会领略其中的中华文化。

1. 借题拓展,体验文化

课文题目有它内在的文化意蕴,我们不可忽视它。通过对课文题目的拓展来体会,让我们的教学更有深意。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有教师同课异构《与象共舞》,虽然略显稚嫩,但独到的设计却让笔者深受启发。

从上表可看出,教学目标(一)和教学目标(二)大体相同,不同的是教学目标(一)最后是补写“人跳舞”的句子,指向读写结合;教学目标(二)是回顾课文题目,拓展学习“与X共舞”,指向文化现象。

2. 借题类比,感知文化

【小题大练】推荐阅读:

上一篇:开展烟花爆竹零售经营非法违法行为专项整治工作下一篇:区域活动计划表大班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