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这一天(通用13篇)
记住这一天 篇1
记住这一天
品尝着香甜的奶油蛋糕,收到五彩包装的精美礼物、许多真挚美好的祝福……是的,此刻,你的生日,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惬意,而这一切似乎早就理所当然。不错,这一天,是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日,崇高而圣洁。那天,是你第一次看到这个世界;那天,有你在这个世界中发出的第一声呐喊……值得怀念,值得感慨,值得庆祝。
然而,当你在为你的生日狂欢庆祝的时候,你又可曾记起,那天,她,你的母亲尝到了作为母亲的疼痛。这一天,她承受着分娩的疼痛,为了新生命能够降临的疼痛……那是怎样的一种煎熬?这一天,是你生命初生的开端,是她美丽生命的续写,一切都是那么的神圣。
自从得知新生命的来临,母亲就怀揣着幸福,因为你将是她生命的延续,她的希望,她的骄傲。一切的准备和怀孕时的不适,都只为迎接你的来临,迎接家庭里的一位新成员,那种喜悦、焦急、幸福、不安……年轻的母亲都尝试着、体验着。你降临的这一天,是她一生中最难熬最痛苦最幸福的时刻。
当父母、家人为你庆祝生日的时候,母亲从不曾提及她在这一天所遭受的痛苦,一切的喜悦只在于你的诞生、降临;当你懂事之后,甚至不再喜欢和家人一起庆祝生日的时候,母亲似乎也早已不再忆起多年前的那次痛苦,一切的幸福只在于你的健康成长,你的快乐,你的笑容。
现在,几年、十几年之后的你,庆祝了几次、十几次生日的你,可曾有对母亲说过一句感谢?感谢这一天,她给予了你生命;又可曾在这一天,给母亲一些感动?就像你为母亲赐予你生命而感动一样。
要知道,母亲的少有提及,并不是我们该忘却的理由。牢牢记住这一天吧,不单单是我们的出生日,更是母亲的“受难日”。记得,母亲在我们刚降临到这个世界时,就为我们承受了痛苦、煎熬。记得在这一天,庆祝自己诞生的同时,对母亲说一句“感谢”,给母亲一个拥抱!
记住这一天 篇2
关键词:伊丽莎白·亚历山大,《赞美这一天》,赞歌
一、引言
非裔美国女诗人伊丽莎白·亚历山大(Elizabeth Alexander, 1962年—)1962年出生于纽约哈勒姆,在华盛顿长大,1984年获得耶鲁大学学士学位,后在波士顿大学主攻诗歌,1987年获硕士学位,1992年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学位。2000年,亚历山大返回耶鲁大学教授非裔美国学和英语,现为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高级研究员。伊丽莎白·亚历山大首次进入大众视野是在2009年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的就职典礼上。那一天,亚历山大应邀诵读为这一时刻特别创作的应景诗《赞美这一天》(Praise Song for the Day),赢得世人瞩目。在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裔总统奥巴马的就职典礼上,由非裔女诗人献诗自然意义非凡。亚历山大是第三位在总统就职典礼上诵诗的诗人,在此之前,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 1874年—1963年)曾于1961年约翰·肯尼迪总统就职典礼上诵诗,玛雅·安杰罗(Maya Angelou, 1928年—)和米勒·威廉斯(Miller Williams, 1930年—)分别在比尔·克林顿总统1993年和1997年两次就职典礼上诵诗。这几位诗人都在美国诗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声名赫赫的伊丽莎白·亚历山大将受到同时代和后来学者、诗人的关注。
二、《赞美这一天》的平凡与不凡
《赞美这一天》全诗简短有序,共分为十四部分,其中的十个部分均只包括一句话。整首诗文辞朴实精炼,读起来平易亲切,恰如朋友间的娓娓道来,或是邻里们的畅所欲言。
诗中谈到社会中各行各业工作的人们,是一首普通劳动人民的赞歌。诗中有缝补衣物的工人,有修补轮胎的工人,有打击油鼓的人,有修建公路的人,有建筑桥梁的人,有拾棉花和割莴苣的人,还有高楼大厦的建筑工人及里面的清洁工人等。如此,不禁让读者联想到另一位美国诗人———惠特曼(Walt Whitman, 1819年—1892年)。《我听见美利坚在歌唱》(I Hear American Singing)一诗收录在《草叶集》中,诗中不吝陈词,歌颂辛勤工作在美国各个普通岗位上的平凡劳动人民:
我听见美利坚在歌唱,我听见各种不同的欢歌:
机工在欢歌,各自唱着自己的歌,歌声快乐而高亢,
石工在准备上工或歇工时唱着他的歌……
(赵萝蕤译)[1]98-99
接着诗人依次描述了“船夫”(the boatman)、“水手”(the deckhand)、“鞋匠”(the shoemaker)、“帽匠”(the hatter)、“伐木工”(the wood-cutter)、“农家子”(the ploughboy)、“母亲”(the mother)、“年轻的妻子”(the young wife)和“少女”(the girl)等众多劳动人民勤奋劳动、愉快创业的繁荣景象。
由此看来,亚历山大的《赞美这一天》与惠特曼的《我听见美利坚在歌唱》都匠心独具地赞唱平凡劳动者对社会进步的贡献。惠特曼的诗风自不必说,向来洒脱不拘、气势磅礴,诵读起来铿锵有力、节奏感强;虽是自由诗体,诗行参差,不求押韵,但节拍的起伏可以在大声诵读中清晰感受到。惠特曼排山倒海式的长句和列举使得主题鲜明突出,与之相比,亚历山大的《赞美这一天》更显得宁谧安静,细水长流。这里不是铿锵的重金属,而是绵柔的小夜曲。现在读者能有幸通过网络视频观赏到亚历山大初次诵读这首诗时的风姿,领略到诗人自己朗诵这首诗时的风采。诗人用平稳有序的语气诵读,不卑不亢、优雅大方。
在《赞美这一天》中,诗人引入各行各业的工作者,以及“在等公共汽车”的母子,诸如此类,恰似一张社会缩略图,平凡而贴近生活,读时让人心生踏实、亲切之感。诗人指出:“许多人为了今天而献身”(many have died for this day),因此要“歌颂把我们带到这里来的死者的名字”(sing the names of the dead who brought us here)[2]。的确,“这一天”来之不易,这一天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裔总统宣誓就职的日子。此前奥巴马总统就职演说中赞颂先辈们的创业精神,他说这些实干家、创造者中,有一些人名留青史(some celebrated),但更多的人默默无闻地工作着(but more often men and women obscure in their labor)。亚历山大特为此次庆典作的这首应景诗与之前后呼应,相得益彰。
《赞美这一天》的收尾部分提到了几种人的生活态度,有的人“爱你的邻居如同爱你自己”(“Love thy neighbor as thy self”),有的人“首先不做伤害人的事”(“first do no harm”),有的人“不取你多余的东西”(“take no more than you need”)[2]。诗人呼吁构建和谐友爱的社会,诗人认为“最强大的词语就是爱”(what if the mightiest word is love),诗人认为只有超越婚姻、孝顺、民族的爱才能引领人们到达充满光明的未来。女诗人用晓畅雅致且亲切乐观的态度吟诵着平凡生活中充满爱意、和谐的点点滴滴,赞美着普通男女辛勤编织幸福生活时的分分秒秒。这一天来之不易,这一天是多少代父辈积累而来的财富,在光华四射的今天,一切成就皆有可能造就,诗人语言:“任何事情都可以造就得出来,任何语句都可以开始说出来” (anything can be made, any sentence begun)。
三、结语
在《赞美这一天》中,诗人伊丽莎白·亚历山大将平凡生活的点滴细节引入诗歌创作中,风格朴实低调而又清新真挚。在诗人追忆往昔、赞美当下、憧憬未来的视角转换中,读者犹如品着一杯幽香淡雅的茶,余味无穷。与此同时,诗人构建了连通古今的桥梁,在诗歌问世时有限的那一天,也铺开了品评历史、展望未来的大舞台。在奥巴马总统就职典礼的盛大场合,亚历山大敢于将日常生活的平凡瞬间融入记录这一历史时刻的诗歌当中。踏实苦干的平凡劳动者贡献着飞速发展新社会的不凡,质朴典雅的女诗人也诠释着诗歌艺术的卓著。《赞美这一天》体现了平凡生活对美国民主进步的不可低估的影响,也表达了诗人对走向光明未来的信心。
参考文献
[1]蒋洪新.英美诗歌选读[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2]伊丽莎白.亚历山大.张子清 (译) .赞美这一天: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典礼上的朗诵诗[J].当代外国文学, 2009, (2) :166-167.
记住这一天 篇3
今年的六月一日,是属于我们所有初二学生的最后一个儿童节,是我们告别懵懂的标志。在学校特地举办了一个生日派对,初二全体师生集合在操场上。尾声,是我们期待了一个星期的时刻,这一刻也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那就是“读信”——读爸爸妈妈写给我们的信。
班主任老师说过,别小看这封信,很多学生都会因为这封信而改变自己。我当时想,可能吗?爸妈的心思我是太了解了,一个星期来,我一直在猜测他们会在信里写什么?无非是对我的期望,嘱咐和要求,还有好好读书的一大堆道理。
当我接过那封红色自制的信封时,我既激动又紧张,我将第一次阅读爸爸妈妈为我写的文字。拆信封时,我的手不由地有些发抖,我感到有个已知的秘密在眼前展现,它将会验证自己的猜测。
哲哲,你好!
今天是你人生中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作为你的父母首先要向你祝贺,祝你圆满度过你所拥有的所有的“六一”儿童节……
是啊,儿童节,是我期盼的节日。每年的“六一”妈妈都要给我买衣服,照相,爸爸总会请假陪我玩一天,最后还会收到我向往的节日礼物:自行车,溜冰鞋,书籍……可今天是我最后一个“六一”儿童节,童年将离我远去,我不禁怅然。
或许对于儿童节你还怀着留恋,但对于我们,则感到无比欣喜,你正从一个天真烂漫的儿童成为一名朝气蓬勃的少年,一个更加宽广的世界正在向你展开,海阔天空,任你稚嫩的翅膀尽情地翱翔。
此刻,我们最想告诉你的是成为一名少年,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比如,生病——寒冷的冬天因为病痛而离开温暖的被窝去医院急诊;在幼儿园不慎手臂骨裂而绑上厚重的石膏;因为患急性胃炎吊盐水;还有无数次的感冒,无数次的发寒热……
比如,困境——每天花三个小时去很远的幼儿园,为赶时间,妈妈抱着你一起被黄鱼车撞倒;还有一次因为下雨好不容易叫到出租车,却因驾驶员的粗心追尾,坐在前排的你头也被撞破;还有一段时间你顽固的晕车呕吐症,把我们两个折腾的够呛……
比如,学习——2岁的时候,你说不出小草的颜色,红与绿不分,妈妈生气打了你,你哇哇大哭,后来才知道你是先天性色盲。妈妈打了自己两耳光,眼泪直流,心疼啊!6岁的时候你老把6和9搞错,要不是医生的一番解释,妈妈又以为你故意捣乱。孩子,是妈妈错怪你了,能原谅妈妈吗?
读到这里,我已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还好,所有这一切,你都挺过来了。或许现在你觉得并不困难,但是能够成为现在的你全因为你已经成功地跨越了每一道坎。从这个角度看,你真的很不容易。
因此在今后的日子里,当你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去想想所经历过的不如意,你将会变得坦然,成熟。你定会瞄准明确的目标,用正确的方法,勇敢地把问题解决,将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
最后,祝福你在未来的日子聪明,漂亮,幸福。
信读完了,我却站在台上久久没离去。全场肃静,静得能听到操场上的啜泣,能听到自己的心跳。突然,掌声爆发,如春雷,似海潮。泪水再次模糊了我的眼睛,原来父母并没有我所想的那样不关心我,不爱我。这是一份厚重的礼物,是我的财富。我将永远记住这一天,我的最后一个“六一”儿童节。
记住这一天 篇4
上了初中以来,我感觉身上有一副枷锁,千斤重,压得我喘可是气来,每一天的生活就像一条不停歇的流水线一样。
“真想跳离这个循规蹈矩的铁路啊!”抱怨同时,眼角瞟到了一抹熟悉的黄色,细看一下,原先是糖画。“上次与它的邂逅是什么时候呢?”我在脑中搜寻着记忆——哦,是小学三年级呢。三年后的再次相遇,今日注定不一样。
走近去观看,一块木头上插着几只小棒:羊、狗、凤凰……应有尽有,我下意识地买了一根,放在嘴里,慢慢品尝着。
儿时,吃糖画都看重了它晶莹、诱人的外表,奇妙、美丽的图案,往往吃上几口,满嘴的甜,甜得发腻、发苦。于是对于它,我总是满满的嫌弃,觉得味道单一,没有新意。它常常成了垃圾箱的美味。
而今日,我竟然把它吃完了!也许是年龄的关系吧,13岁的我与10岁的我有如此的差距。以往单一的甜竟也变得不一样,时而深沉,时而活泼,时而凝重,时而轻盈。这不正像我的学习生涯吗?虽然一成不变,但也时而悲痛,时而欢乐,时而忧郁,时而满足。
再看看那做糖画的老人,虽然一向重复着单一的步骤——拉、勾、挑……但仿佛面前的是一个精美的艺术品,每一笔每一划都融入了感情。这也就像我,虽然每一天生活一样,只要认真对待融入感情,哪能没有成功,没有乐趣呢?枷锁破碎了。
记住了那一抹亮亮的黄,因为它照亮了我的前方!
记住这一天 篇5
记得你刚刚进入这个家的`时候,是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你蜷缩着身体,还不时的发抖。那胖胖的身体团起来,就像个小圆球。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让人始终无法忘记。两只金黄色的小耳朵,嵌在雪白的绒毛上,显得更加可爱。可能是因为腿太短,支撑不住身体的原因,走起路来,总是摇摇晃晃的。还经常撞在沙发上,所以取名叫壮壮。
时间犹如白驹过隙。一眨眼,壮壮就长大了并且还更懂事了。壮壮总是能在我最需要帮忙的时候,陪在我的身边;在我悲痛难过的时候,默默的安慰我。时间长了,我便不再觉得它是我的宠物,而是一个能够读懂我的知心朋友,一个让我开心的家人!
就在那一个落叶飘飞的季节,事情就好像落叶般没有生机,直至融入到土壤中。就在这时,让我后悔的事情发生了。壮壮不幸得了重病,由于抵抗本事太差,已经无法挽救了。我不敢相信,一个好端端的小生命怎样会这样?壮壮需要打点滴,看着那根冰冷的针刺入壮壮的身体,我的心也顿时感到好痛。我陪在壮壮的身边,就像往日它陪伴我一样。我用心鼓励它、安慰它。看着壮壮痛苦的样貌,我再也忍不住了。但我不能够让它看到我难过,不能让它看到我悲痛流泪,我不想让壮壮更加痛苦。我只能让泪水流进心里,默默为它祈祷。我只期望死神能够晚点带走这个无辜的小生命,让我再多陪它一会儿。但该失去的还是会失去,噩耗最终还是降临了。即使我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还是没有勇气应对着一切。
之后,我决定把壮壮埋在它最熟悉的公园里。我只能将永远的记忆寄于那个地方,将它那声音、那模样、那身影埋葬于此。整个公园好像因它而改变了。天,似乎没有往常那样蓝了;水,似乎没有往常那样清澈了。我独自徘徊在公园里,心里总是空荡荡的。公园里壮壮的气息随风飘散了。
记住这一天作文 篇6
下午,我就要离开奶奶家了,奶奶站在灶边,边捏汤圆边嘱咐我回家要听爸爸妈妈的话,在学校要好好学习。这两天来,奶奶一直唠叨着这两句话,我本想反驳,但看着奶奶那饱经风霜的脸颊上洋溢的笑容,我又沉默了。
终于,在奶奶的唠叨声有暂且的停息是,我跑出了灶房。
站在这棵栀子树下,感受着小雨的芳菲,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扑鼻而来。这棵树是奶奶亲手种下的,一根根细细的枝条上挂满了晶莹的水珠,一朵朵雪白的栀子花如同出水芙蓉一般清丽,高雅。
奶奶把塞满了我平时爱吃的口香糖和其他的一些零食的旅行包递给我,说道,这些都是你爱吃的,拿好了。我满怀感激的看着奶奶,从小到大,只有奶奶最懂我。我是奶奶拉扯大的。春天,奶奶会带着我去采花,夏天,奶奶会带我去爬山,秋天,奶奶会跟我一起在枫树下感受落叶纷呈,冬天,奶奶会带我去冰上滑雪。不知何时起,我童年的记忆里满是跟奶奶在一起的快乐时光。现如今,我却要离开奶奶,去他乡求学,我的眼泪一下子涌现了出来。
透过泪眼朦胧,我看到了奶奶正把一架梯子竖放在栀子花树下,蹒跚地一步一步小心地攀到顶端,用小刀把花摘下来。有一瞬间,我觉得奶奶的一伸手,一屈臂,一弯腰是那样的美丽,以至于我竟然忘了送伞给她。是不忍心破坏这幅唯美的画卷吗,我想是的。
奶奶捧着还散发着清香的栀子花来到我面前,我小心翼翼的接了过来,如同抱着一个熟睡的婴儿一般。( )
要走了,奶奶的手紧握着我的手,热泪盈眶,但却说不出一句话。其实,奶奶心里的话我是明白的,只是不知该怎样安慰奶奶。
踏上了归还的客车,向后望去,只见奶奶还站在栀子树下,目送着我离开。窗外小雨依旧,奶奶身后的栀子树开的那样茂盛,白色的花铺满了一地,显得异常纯洁,美好。
这一年,那一天 篇7
我一直认为,学校的生活单调、无趣,我想快快长大,干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而当我真正身在外地时,不禁意识到这些想法实在幼稚得很。
车间里,有一个和我年龄相当的女孩子,我有些同情她,因为一周之内她除了擦板什么都没学会,最后被主管无情地辞退。那天,我同她在餐厅吃饭,她擦着眼泪,向我诉说她的家庭情况——她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中正在砌房,两个弟弟正在上学,她不得不辍学外出打工,当初来这个公司还花了几百元介绍费。我了解她的心情,我们是同龄人,但我却说不出什么安慰人的话,喉咙似被什么东西卡住。我的眼眶早已湿润,我可怜她的遭遇,感叹命运不公,也明白了这个社会只青睐强者,弱者只能面临淘汰……我在心底默念:“阳小桃,你还得不断努力,这样才不会被淘汰。”
接下来的日子,我不断向老员工学习和请教,每天给自己订一份计划,写一篇日记,记录每天学到的新知识。就这样,我渐渐熟悉了新环境,虽然每天都起早贪黑,重复相同的工作,很辛苦,但我十分充实与快乐。我知道,只有保持饱满的精神与良好的心态,才能把工作做好。
我也曾想过放弃,尤其是刚开始那段时间,我很不适应,总向父母诉苦。父亲在电话那头回答:“孩子,你现在懂得挣钱的辛苦了吧?只有真正体会到赚钱不易,你才会明白为什么我和你妈妈那么省吃俭用,一年到头连件新衣服都舍不得买。孩子,你也该懂事了!”听到父亲这么说,我泪流满面。母亲则心疼地嘱咐:“多买点儿吃的!”其实,我知道,跟我讲电话时,他们已经累了一整天。那段时间,我和父母的距离拉近了许多。每次挂上电话,我都默默在心底发誓,以后一定要让父母过上幸福的日子——我就是靠着这份信念坚持到了最后。
结算工资那天,我算不上满载而归,但我真的收获了很多,懂得了很多。而且,我坚持到了最后,没有辜负自己心底的那一份期望。
我记得,最后一天车间张主任对我说的那一句话:“你是一个不错的女孩儿,希望你回去之后努力学习,继续深造,有机会再来!”
我庆幸,自己还有继续升学的机会,还有继续丰富自己知识的时间。我明白了,只有不断增加知识,提高综合素质,未来的路才会更好走……
记住这一天作文 篇8
她,高高的个头,瘦瘦的,一头黑又亮的头发,在太阳下闪闪发光,一双柳叶眉,就像歌曲说的“你的眉毛细又长,好像那树梢地弯月亮”。她还有一双迷人的大眼睛,一张樱桃小嘴,特别是在笑的时候,露出二个小酒窝,她就是我一年级时的语文老师。
我上一年级的时候,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窗外飘着鹅毛大雪,我父母有事正好不在家,我发了高烧,家里只有年迈的奶奶。这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原来是老师见我没到校,来找我来了。老师见我发烧,二话不说就背着我去看医生。路上静悄悄的。这时老师发现我没戴手套,就将自己的手套给我,我说:“老师,我不戴。”老师抓住我的手,强行给我戴上,一边说:“冻坏了怎么办?老师是大人,没事。”我趴在老师肩上,顿时一股暖流涌遍全身。可是,天不成人之美,来到诊所,却没有见到医生,这下可怎么办?老师又背着我来到医生家里,这时,老师的手已经冻的青一块、紫一块的了,我心里和感激,不知用什么语言来形容。因为这事,老师还发了烧,病得还不轻。我和爸爸来看她,给她买了礼物,她硬是不要……
老师,是辛勤的园丁,培育了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蜡烛,点燃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这一天,让我明白了师生之情;这一天,让我明白了老师的心。老师是无私的!
记住这一天作文 篇9
清晨,天空灰蒙蒙的,心情灰蒙蒙的,整个世界仿佛都是灰蒙蒙的。仰头寻找天空的翅膀,只看见摩天大楼矗立在空中,把幽暗的天空劈得四分五裂。
站在枝叶浓密的樟树下,默默无语地看着一如既往的城市,心中闪过一丝莫名的失落。
垂下眼帘,心中暗想:“难道自己的花季就这样悄然降临了?
那天是我13岁的生日,我这个懵懂的小孩子,就在那样的日子里,毫无准备地踏上了人生的起跑线。
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瞩目的才能,没有艳丽的外表,也没有多少知心朋友。没有人回头注目自己,我也不期待有多少人送来掌声,这就是真实的我。
还记得小时候,曾经幼稚地想象,自己是富贵人家的小孩,只不过是被人家带走了而已。现在想想,是那时的“肥皂剧“看得太多的缘故吧。
不久又迷上了小说,整天和郭敬明、树下野狐“混”在一起,谈“鬼”说“神”,沉浸在“三界(人界、天界、魔界)”中,成天钻在书海里,津津有味地“咬文嚼字”,鼻梁上的负担加重了,心灵的窗户被安上了两扇厚厚的“窗门”,整天扶着厚厚的“啤酒瓶底”一般的眼镜,茫茫然地跨入花季的门槛。
常常被真挚的情感感动得眼眶发红,是在花季里吗?喜欢在深夜里遥望尉蓝的星空,倾听沙沙的的婆娑声,是在花季吗?在被伤害的日子里学会坦然面对和思考,是在花季吗?是的,都在花季,都在花季!
13岁落尽了心中积淀已久的欢乐哀愁,虽然没有抓住幼时轻狂的每一天,但是却明白,从我13岁生日那天起,我就步入了美丽的花季。
一生只为这一天 篇10
楔子
那天早上西柠打开门,倒洗脸水的时候,那只叫“哇哇”的土狗从旁边蹿出来,围着她打转转。
她蹲下来带着一点宠溺的微笑摸摸它的头,像对那帮孩子说话似的轻声说:“是不是饿啦?待会儿就给你东西吃,乖啊。”
当她再抬起头的时候,手里的搪瓷脸盆“哐当”一声掉在满是碎石的地上,哇哇被吓得跑开了。
顺着朝阳升起的方向,她看见那个她以为这辈子都不会再见到的人,陈暮云。
他的皮肤被晒得黝黑,比起当初分别的时候,他的眼神里多了一些沧桑和沉稳。
那个任性的男孩子似乎不见了,眼前这个背着大包,绑着头巾,一副走遍千山万水的模样的成年男子,让西柠觉得有一点儿陌生。
可是他一开口说话,那些夹隔在他们之间的岁月就回来了,仿佛一切尽在昨天。
“西柠,我来找你了。”
“找我做什么?”
“给你看一些东西。”
1
范西柠最初认识的陈暮云,是一个典型的富家少爷,一个热爱文艺的纨绔子弟。虽然他自己并不赞同这个评价,但周围的朋友都觉得西柠说得很中肯。
他们是在音乐节上认识的,陈暮云他们一帮男生举着某支乐队的旗帜,站在离舞台最近的那片区域,穿着统一的Tee,相当耀眼的大红色,要多显眼就有多显眼。
西柠其实是不爱凑热闹的人,虽然也是音乐爱好者,但她更喜欢小型的舞台,听众们围在小小的酒吧里安安静静地听歌,手里拿一瓶冰啤酒,那才叫惬意。
可是这次的音乐节就在离学校五站路的地方,不去的话实在是有点浪费,何况音乐节的广告铺天盖地,很多文艺小青年都从外地坐火车坐飞机赶来共襄盛举。
这么一想,西柠还是决定去,海魂衫红领巾的标配,坐在去会场的公交车上看到那么多志同道合的陌生人,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激动。
这是当晚最后一支乐队,也是当天万众期待的压轴演出,离开演还有半个小时的时候,所有人都从各个角落涌向主舞台四周,将这一片区域围得水泄不通。
这种场合人人都把自己当成明星,每个女孩子的打扮都费了心思,就算只是简单的Tee配牛仔裤,也一定在某些细节上做了独特的处理,总之,每个人都是来搏出位的!
西柠感觉这种热烈的气氛把自己骨子里难得彰显的热情给点燃了,她把包包丢给旁边的亚亚,尖叫着说:“我要去POGO,你去不去?”
亚亚瞠目结舌地看着平日里说话都轻声细语的她,摇摇头:“小姐,我没你那么生猛,你去吧,我替你看包。”
西柠搂着亚亚大叫一声“你最好啦”,然后便一副不“嗨”死不罢休的气势往人潮中心挤了进去,每走一步都是如此艰难,简直都能跟春运时期的火车站相比了!
不知道费了多大的劲,西柠感觉身上的白衬衣都已经被汗水弄得湿透了,一把长发也被人抓下来几缕,头皮生疼生疼的,她有点绝望地想,怎么办啊,已经没力气了啊。
很明显,西柠高估了自己的体力,可是回过头想回到亚亚身边,基本上已经没可能了,此时此刻的自己就像是一滴汇入大江大海的水滴,对于流向,完全没有一点儿自主的能力。
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她被挤到了陈暮云的身边,年轻的身体紧贴着彼此,没有性别上的隔绝,每一个人在此刻都是天真的孩子。
西柠摸到自己口袋里的手机时都快哭了,她想,我怎么会这么笨啊,待会儿PO起来手机肯定会弄丢的!这么多人,想捡都没机会捡!
就是在这个时候,她看到了旁边的陈暮云背上那个双肩包,忽然像找到了救世主一样一把抓住他:“喂!帮帮我,帮帮我啊!”
当时还是陌生人的陈暮云回过头来看着眼前这个穿白衬衣的姑娘,她的额头上有一层密密的汗,嘴唇咬得泛白,不知怎么,他心里突然就动了一下。
就在他拉上背包拉链的那一刻,舞台上的吉他声响起,整个世界都沸腾了。
2
三年后的陈暮云和范西柠坐下来不小心撞上对方的目光时,都有一点儿羞涩。
他们之间原本应该有很多的话说,可是出于一种奇怪的自尊心,谁也没有主动提起过去,但彼此的心里都知道,那是一块绕不过去的巨石,若要重新捡起这断裂的情谊,只能将它推开一即使要费很大的力气,但这是修补这段感情唯一的途径。
陈暮云的背包里好像什么都有,他拿出了毛巾、牙刷、保温杯,甚至还有洗面奶,西柠看到他这些东西忍不住就笑:“你怎么还是这么讲究啊?到底是少爷做派,一辈子改不了。”
陈暮云白了她一眼:“你到底要讽刺我到什么时候。我在非洲时,差不多两个多月没洗澡没洗脸也没刷过牙,我那个样子你是没看到,否则不知道被你嫌弃成什么样子。”
西柠仍然是笑,但先前刚见面时的那种时光所带来的隔阂明显地减弱了,她把那个自己用的搪瓷脸盆递给他:“沿着走廓到底,最左边那间房子里有个水缸,自己去舀水。”
陈慕辰沉默地接过来就往走廊走,西柠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又追出来喊了一句:“少舀点儿,节约用水。”
走廊上只有陈暮云大摇大摆的背影,他就像是什么都没听到似的,西柠恨恨地骂了两句,就像以前一样,她拿他的任性和自我没有一点儿办法。
洗完脸回来的时候,陈暮云嘴里不断地发出“嘶嘶”的声音,正在帮他整理东西的西柠抬起头来疑惑地看着他,他这才说:“你干吗不告诉我那个水缸盖这么锋利,我的手刚一挨上去就划破了,你看,流了好多血。”
西柠看了他一眼,撇撇嘴,一脸无语的表情拉开了陈旧的抽屉,翻出两片创可贴来递到他面前。
少爷就是少爷,号称走遍小半个地球了仍然是个生活不能自理的白痴,他错愕地看着西柠:“给我干什么?我一只手怎么贴,你帮我贴啊。”
到了这个时候,西柠已经觉得没必要跟他废话什么了,她狠狠地拆开创可贴,狠狠地扯掉塑料膜,狠狠地贴在陈暮云的伤口上,狠狠地挤了挤伤口。
陈暮云疼得龇牙咧嘴:“我X.范西柠,你能不能温柔点啊!”
你才知道我是这个德行吗?她用眼神这样反问他。
就在这时,上课铃响了,但陈暮云一时之间完全没反应过来:“什么声音?打更?”
西柠整了整衣服,叹了口气:“不是,这儿的上课铃和下课铃都是靠老校长用铁锤敲一块铁片完成的。哎呀,不跟你说了,说了你也不懂,地铺给你弄好了,你休息一会儿吧,我先去上课了。”
陈暮云本想反驳几句,可是西柠已经夹着书从房间里出去了。
她看起来比以前更瘦了,其实第一眼看到她的时候,陈暮云就被一种浓烈的心酸和心疼击倒了,当时他就很想丢下包,丢下负隅顽抗了那么久的自尊,好好地抱她一下。
她从前细腻的皮肤现在有些粗糙了,那双纤细白皙的手上也生了老茧,可是她的神情如此淡定从容,这是岁月赠予她不流于世俗的独特气质。
陈暮云躺在地铺上,看着年久失修的屋顶,有阳光从缝隙里倾泻下来。
当初她毅然决然地选择支教,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了三年。
陈暮云在来之前还想,如果见到她,一定要问问她有没有后悔过三年前的决定,但从看到她站在朝阳里对着他笑的那一刻开始,他就知道自己有多愚蠢了。
她一定没有后悔过,一分一秒都没有。
3
人潮如海潮般散去的时候,西柠浑身大汗,可是一双眼睛兴奋得冒金光,她抓着亚亚的手拼命叫:“太棒了,你也应该去的,太棒了,真的!”
亚亚甩开她,嫌弃地说:“我要是去了谁替你看包,白痴!”
“好啦,谢谢你嘛,我请你吃好吃的,饿死啦!”
两个人手挽着手刚走了两三步,西柠忽然像是被魔法定住了一样,微张着嘴,眼睛里露出了惊恐的神色,紧接着亚亚听到一声尖叫:“我的手机!”
弄清楚经过之后亚亚都不忍心骂她了,她蹲在草地上抱着头喃喃自语:“怎么办啊,我怎么会这么笨啊!”
亚亚在一旁也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忽然间她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拿我的手机打过去啊!”
西柠抬起头,一双眼睛泪汪汪地看着亚亚:“没用的,我中午睡觉调的静音,再说了,人家不一定会接的……怎么办,我真是比猪还笨……呜呜……”
死马当作活马医,西柠被亚亚硬拖着去了后台,观众已经走得差不多了,只剩工作人员在收拾东西,西柠带着最后一丝希望问:“能借我话筒用一下吗,我想找找我的手机。”
热心的工作人员一秒钟的时间也没耽误,接着,整个公园都听到了西柠带着浓浓的鼻音喊“刚刚在主舞台POGO区的穿红色Tee,背着一个黑色双肩包的那位男生,你还在这里吗?我是那个把手机放进你包里的姑娘,如果你听到广播,请到调音台来找我,我在这里等你。”
亚亚都不忍心看周围的人的表情,也不忍心听到从四面八方传过来的笑声,她扶着额头叹着气,怎么办会有这样的笨蛋啊,自己把手机放在别人包里,还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喊出来!
西柠喊完广播之后,向工作人员道谢,一个胸口挂着牌子的姑娘好心地劝她:“别抱太大的希望,你看这两天我们发了多少寻物启事,丢相机丢手机的太多了,没几个找回来的。”
西柠一听这话,头都耷拉下来了,像被主人遗弃的小狗似的,牵着亚亚的手没精打采地准备走。
“所以说,永远都不要放弃希望啊。”两个小时之后,一群人声势浩大地坐在一起喝着啤酒,西柠握着自己失而复得的手机,开心得眼睛笑成了两道月牙。
就是在她转身走了几步的时候,一个声音从身后传来:“那个找手机的女孩子呢?”
就像是听到一句“喂,你中奖啦”,西柠几乎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直到对方站在她面前,一顿抢白:“你这个女的怎么回事啊,东西放在我这里不要了啊,我找了你好久,你不会打个电话啊?”
那一刻西柠看着眼前这个气极败坏的陌生男生,想说声谢谢又不知道怎么打断他。他看起来好像真的有点生气了,难道为了这个手机耽误了他的时间吗?
西柠哆哆嗦嗦地说:“对不起啊,我脑子一下卡住了,没想那么多……我笨死了……麻烦你了。”
那个时候,她还不知道眼前这个人叫陈暮云的男生,坐了十五个小时的硬座来看这一场音乐节:也不知道他们之后的人生会产生那么多的纠葛,她只知道这个人是好人,不仅没有把她的手机拿走,还在现场等了她很久。
有缘分的人,是会越过千里迢迢的距离来相遇的。
几千人一起等公交车的场面把西柠生生吓到了,亚亚也是目瞪口呆的样子不知道如何是好,忽然旁边那个声音有点耳熟:“你们也坐公交车?”
西柠看着陈暮云,头都点断了:“是啊,怎么办啊?”
多年后陈暮云回想起那一天的范西柠,她并不是一个以惊艳面貌出现在他生命中的女孩子,初相识之时,她的表现实在太糟糕了,可就是那一脸蠢笨的无助打动了他。
奋力地把她推上车之后他自己差点挤不上车,好不容易上去之后才知道,这样的乘车经历真是一种酷刑。
那晚月光很白,一车陌生人挤在车厢里,扯着嘶哑的喉咙唱着“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自由的向往”,西柠抬起头看到陈暮云清亮的眼睛,那是他们共同的青春记忆,粗粝的、
热血澎湃的、热泪盈眶的。
4
陈慕辰躺在地铺上,闻到一种太阳晒过之后特有的软绵绵的香味,网上有人说那是高温晒死的螨虫尸体的气味,但西柠一定不知道这些未经验证的报道。
她已经两年多没出现在网上过了,连过年过节都是在这里跟老校长,跟孩子们一起。有时候她母亲会来来看看她,带一些零食,都是她以前最喜欢吃的,但她通通都给了那些孩子。
她那个身为高官的父亲一次也没来过,只是让她母亲带话给她:什么时候疯够了,什么时候就回来。
疯。
当初她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周围所有的人都不支持,包括她最好的朋友亚亚。
大家都好言相劝,跟她说,那些地方环境艰苦,你这种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根本没办法适应。这些事情不是没有意义,但未必需要你去做。
其中反对得最激烈的就是陈暮云,他没那么多温柔和耐性,他只是掷地有声地跟她说,你去,我们就分手。
这几年来,他时常会梦见她当时的表情,从惊讶到平静,然后一脸淡漠,眼神中除了绝望没有其他。
当时的他太冲动了,太不成熟了,根本不懂得如何用温和的方式去表达感情。
迷迷糊糊地想着过去的往事,他睡着了,醒来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西柠下课回来,用一只黄色搪瓷盆子打好饭放在桌上。她坐在床边看书,听到他翻身的动静时,才抬起眼来跟他说:“吃饭吧。”
她戴眼镜的样子总是显得有点滑稽,过去他总拿这个笑她,到了今天又看到这张脸上架着眼镜的时候,他才发觉在这几年中,自己竟然是如此想念她。
饭菜都是清清淡淡的,没有一点儿荤腥,但他走了这么远的山路来,早就饿坏了,二话不说坐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往嘴里扒。
西柠看了他一眼,用他很熟悉的那种刻薄的语气说:“别嫌弃啊,只有这条件。”
一句话呛得他剧烈地咳了起来,嘴里说不了话,只好拿眼睛瞪着她,怎么回事,难道他们两个就不能好好地说句话吗?
吃完之后陈暮云把碗放在地上,沉默了一会儿,轻声问:“你下午几点上课?”
“下午不是我上,你找我有什么事,现在就可以说了。”
陈暮云像是没听到她说的话似的抬头看了看屋顶上的裂缝,问:“下雨的时候怎么办?”
“拿盆接着呗。”她回答得轻描淡写,似乎他这个问题根本就不算是个问题。
陈暮云想了想,说:“我替你修葺一下吧。”
站在空地上看着屋顶上那个曾经无比熟悉的背影,西柠疑心这一切究竟是不是真的发生了,她整个上午都陷入一种隐隐约约的恍惚中,根本不敢相信陈暮云竟然真的出现在这个地方,在自己眼前。
其实她所有的平静、淡定全是装出来的,她根本都不敢正视他一眼,这几年来,她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关于未来和过去,她都极力告诉自己不要多想,每一天醒来都做好自己应该去做的事情,不要忘记自己来到这里的初衷,不要敷衍那些好不容易接受教育的孩子。
这样清苦的生活,她独自过了三年,但这其中的乐趣也只有自己知道。
她刚来到这里的时候,老校长说,最初学校只有七八个孩子,到她来时已经有三十多个了,支教的老师来一批待不了多久又走了,孩子们上课也是断断续续的。
当时她看着老校长脸上那些深邃的皱纹,就暗自下定决心,自己一定不可以半途而废。
慢慢地,她跟所有的孩子都混熟了,甚至那些孩子的家长也都把她当成自家人,没有人再把她当大城市里来的千金小姐那样捧着,对她来说,这反而是在城市永远无法获得的一笔财富。
她凝视着陈暮云较之三年前宽厚了许多的肩膀,心里有种暌违的颤抖和悸动。
她不知道他为何而来,他的回避让她忐忑不安。
一夕之间,她仿佛又变成了当初愚笨的小女孩。
5
他们在一起是所有人意料之中的事,虽然在不同的城市,但距离并不是最难克服的障碍。
陈暮云几乎每个周末都会飞过来看她,陪她吃饭,逛街,看电影,看话剧,参观画展,或者牵着手一起去某个小酒馆看小众的乐队演出。她靠在他的肩膀上,觉得这就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事情了。
但这样的生活是建立在过度挥霍之上的,有一次西柠忍不住问:“你干吗每次都飞?当初不是坐十五个小时的硬座来看音乐节吗,现在干吗这么浪费钱?”
陈暮云挠着头,一脸的孩子气:“当初那么多人啊,我又是队长,总不能一个人搞特殊吧。你别说,那次差点要了我的命,十五个小时啊,大小姐,你知道是什么概念吗?腰酸背痛,我回去躺了两天才恢复体力啊。”
西柠不知道怎么说,她觉得批评他总是不太好,毕竟他这样飞来飞去也都是为了见她。
在那一年的交往中,西柠背着陈暮云做了一件事,就是把他每次来回的机票都收集起来,夹在一个牛皮本子里,那个本子也是他送给她的礼物,不知道为什么居然卖到四百多的天价。当时她看到的时候不知道价格,随口说了一声喜欢,等看到标签上那个骇人的数字时,差点没吓哭。
结果陈暮云走了的第三天,她就签收了一份快递,拆开一看,居然就是这个本子!
她在电话里又哭又闹:“你神经病啊,神经病,我不要,你去退掉,要不我就还钱给你。”
“傻了吧你,送给你的就拿着,多大的事啊。”
那是西柠第一次察觉到自己跟陈暮云在价值观上有着巨大的分歧,他总以为她爸爸是高官,从小肯定也是锦衣玉食的养着,然而她从没对他说过,其实她是跟着她妈妈长大的。
在她决定去支教的时候,在所有人都站在她的对立面的时候,她心里其实是希望得到他的支持的,只要他说一句。好”,她就会获得对抗全世界的力量和勇气。
然而他跟那些人没什么不一样,他也说:“支教是好事,但用不着你亲自去做,你可以做一些另外的事情,比如资助他们文具、书籍,这些事情也一样很有意义。”
“可是……”她毫不掩饰自己的失望,“可是如果每个人都像你们这么想,有些事情就永远不会有人去做了。”
分手的时候,她把那个本子还给他,连同里面夹着的机票,看着他错愕的眼神,她才缓缓地说:“当初我以为手机丢了,急得差点哭出来……那是我妈妈送给我的手机,我一直用着它从来没想过要换。
“我妈妈在离婚之后,一个人租着房子,拿着微薄的收入应对着生活中所有的开销,可是我一点儿也不觉得她可怜,相反,我觉得她很独立,很了不起,我跟自己说将来我也要做一个这样的女人。
“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而不是活在某种体制中,慢慢地面目模糊,慢慢地丧失理想和勇气。
“可是你跟我不是一类人,我知道你出生富贵之家。将来你家肯定会送你出国念书,无论成绩怎么样,回国之后都是镀了一层金,或者根本就不会回来了,留在国外过着很多人想都没想过的那种悠闲的生活。家里会为你铺好路,扫除一切妨碍你人生的障碍,这就是我们的不同。”
在西柠说着这些话的时候,陈暮云感觉自己胸腔里翻滚着前所未有过的愤怒和耻辱,他从来不知道在她眼里,自己是这么一个软弱无能的人,自己不过是一个仗着家世优渥,养尊处优的富二代而已。
后来的日子里,西柠和陈暮云都会经常想起那一天的情形,那天破碎的不止是彼此间的感情,还有被她口不择言摧毁的,他的自尊心。
从那天之后,他们再也没有主动找过对方。
原来最幸福的事情,也是最脆弱的事情,西柠坐在陈旧的大巴上,看着窗外一望无际的稻田,悲哀地想,我们的爱情原来只是那么短暂的慰藉。
第一天晚上,她蒙在被子里哭了很久,第二天肿着两只眼睛跟着老校长走进破破烂烂的教室,那些孩子用参差不齐的声音喊着“范老师好”的时候,她的眼泪又淌下来了。
6
隔着三年的光阴,两个人坐在原始的木头凳子上看着夕阳,一时之间,彼此心头都有着万千感慨。
“你这几年都做了些什么?”最终还是西柠打破了沉默。
陈暮云像是早就做好了准备,清了清喉咙,慢慢地说:。第一年,我花了一些时间把西北和西南走了一遍,在林芝住了两个月,然后跟着一伙人去爬珠峰。哈哈,别看着我,没登上去,又不是专业登山者。然后去看了看传说中的丝绸之路……嗯,差不多就是这样,第一年。
“第二年我去了东南亚,买了很多东西回来卖,赚了一点钱又出去了,再买些东西接着卖,反正就是这么回事吧,赚点盘缠,为去非洲做准备。
“去非洲比我想象中简单一些,我在毛里求斯待了一阵子,你真应该去看看那里的海,那才叫蓝色啊。马达加斯加我也去了,真是太刺激了……好像这三年来,我也没干什么,不过你问起嘛,我就随便说说咯。”
西柠一直侧着脸看着他,她想起了以前他们在一起时,她在某本书上读到的一个故事。
那是一对相敬如宾的夫妻,生活在与世无争的地方,有一间小小的院子,院子里种着一棵高大的槐花树,他们没有孩子,过着清贫但安宁的生活。
忽然有一天,丈夫对这一切感到十分厌倦,他在一个夜晚留下一封信,悄然离去。
那封信的内容无非是觉得人生就此看到结局让他心有不甘,决心去见识一下外面广阔天地之类的话。妻子在第二天早上醒来的时候看到这封信,没有哭也没有破口大骂,她很平静地将信收起来,像往常一样给几只鸡喂食,然后坐在槐花树下继续绣着昨天没修完的手帕。
一晃多年过去了,丈夫背着行李回来了,他的两鬓已有若隐若现的霜白,可是说话的语气里有着从前没有的骄傲,他说,你这一生就在这一棵树下,一间院子里消耗完了,你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妻子问:“那你在外面的世界,看到了什么呢?”
“我看到日出月落,花谢花开,男耕女织,大千世界,芸芸众生。”
妻子放下手中的针线,抿嘴一笑,神情悠然自得:“我在这间小小的院子里,这棵树下一样看到日出月落,花谢花开,我们所看到的并没有什么不同。”
丈夫哑然。
不知为何,西柠会想到这个故事,虽然这故事中所蕴涵的深意用来形容她跟陈暮云之间并不恰当。
“我来找你,是要给你看一些东西。”陈暮云的眼神就像那天晚上的公交车上,她一抬头时所看到的那样。
那个久违的牛皮本子时隔三年再次回到她的手中,她翻开它时整个人都在发抖,厚厚的本子每一页上都贴着他的照片,他行走于世界各地的照片。
这些照片的共同点是他的手中都举着一张纸,那张纸上写着:陈暮云要带范西柠环游世界。
她一动不动地看着那些照片、那句话,整个人像是被抽走了灵魂。
黄昏中温柔而寂寞的光线照在他的睫毛上,他轻声说:“这三年,我每一天都在想你,我想什么时候这个本子贴满了,我就来找你,告诉你,我从来没有忘记过你。
“西柠,我知道你一直觉得我对生命无所要求,但我想做一些事情让你明白,我不是你当初以为的那样。”
“我用了三年的时间来证明你当初对我的看法是错的,现在我想听你说一句对不起。”
西柠捂着嘴,哭得很难看,她不知道拿这个人怎么办。
他蹲下来,轻轻地抱住她,这是他生命中失而复得的珍宝,她的头紧紧地贴在他的胸口,就像从来没有离开过。
编辑/蓝朵朵
蓝朵朵感言:
记住这一天作文 篇11
爸爸上课的时候,我发现同学们一个个开动脑筋、积极提问,课堂气氛活泼热烈。爸爸向同学们提问:“小朋友们,你们怕不怕火呀?”,引发了同学们热烈的讨论。有的同学说不怕火,火来了拿水扑灭就行;有的同学说怕火,发生火灾要拿湿毛巾捂住嘴迅速逃离。爸爸用真实的例子告诉大家,当发生火灾时,我们应当如何面对并冷静处理。同时,在生活中,我们要如何预防火灾发生。
大火虽然非常凶猛,但是我们只要学习了消防安全知识,学会自我保护,火灾就会远离我们,我们也就不会“惹火烧身”了。
记住这一天满分作文 篇12
这一天,我们家的阳台上来了一位“租房者”,它一身洁白,绿眼睛里充满敌意,它是一只白猫。早上它还好好的,可中午回来时,脖子上却有了一根彩带。显然,它很难受,不停地在仙人掌旁用力地扭动脖子,想把彩带解下来,全然不顾自己的白毛上已经染上血点。我心疼极了,叫来爸爸,请他剪去彩带,好不容易才说动了他。我们便去捉猫。白猫正解着彩带,被爸爸突然抱进了阳台,它吓坏了,猛然一挣从爸爸手中逃脱了,如同闪电般跃出了阳台,在花坛台边一脸惊恐地看着我,躲开了窗户。只能再想办法了,我小心翼翼地把它引诱过来,爸爸火速把它抓住了,妈妈和我一边按住它的四肢,一边抚摸它的背部,让它安静下来。爸爸解开几个死结,彩带变松了。我们把它放了出去。它四肢灵活地顺着防盗窗跑到了平台上,用双爪抱住彩带跑了几下,掉不了,它想了想,打了几个滚,哟,彩带落在了地上。高兴极了,狠狠地踩了彩带几下,又顺着防盗窗爬上上来。它竟主动过来用两只小肉爪拍着窗,此时它眼中有的是信赖,它微微扬起嘴角笑了,又快乐地跑开了。
妈妈在那以后,不再提起那个理由,她已看见了猫不是那样的动物,她也喜欢上了这种小动物。
保障先锋 奋战只为这一天 篇13
未雨绸缪这一天,我们期待很久了
2008年底,集团公司正在计划着新一年的科研生产任务,一份来自上级部门的重要文件放到了集团公司总经理许达哲的办公桌上,文件要求集团公司配合相关单位做好新中国成立60年国庆阅兵装备的技术保障工作。
很快,集团公司党组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阅兵技术保障工作。许达哲号召大家:“集团公司要在展示国威军威、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的大阅兵仪式中大显身手。这一天,我们期待很久了。”
2008年12月底,集团公司成立了阅兵装备保障技术领导小组,许达哲总经理亲任组长。
集团公司和二炮、海军、空军等军兵种进行了多方面的交流,最终确定了参阅的11个型号装备。按照分工,集团公司负责型号装备和保障装备的技术保障工作,为阅兵活动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随即,集团公司总部根据装备的研制单位详细划分了技术保障任务;二院、三院、四院、九院、061基地也分别成立了领导小组。在详细梳理参阅装备情况的基础上,各单位组织专家对部队提出的装备状态要求进行了论证和分析,制定出详细的技术保障细节和计划。
为做好技术保障工作,各单位迅速抽调熟悉装备状况、承担过装备维护任务、能开展多方面技术保障任务的“精兵强将”,由集团公司统一组成阅兵技术保障队。与此同时,相关各单位动员技术专家组成后备技术保障队,随时对前方发现的问题进行技术研究和论证,形成前后方紧密配合的技术保障通道。
为了帮助技术保障队队员更好地开展工作、安排生活,九院等单位还为队员们准备了《保障队员手册》,对本单位的队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指导。
今年5月4日,集团公司阅兵技术保障队员即将进驻阅兵村。在出征仪式上,许达哲总经理亲自为技术保障队授予队旗,并激励他们一定要全力完成集团公司所承担的保障任务。
记者走进阅兵村采访时,多名队员深有感触地说,正是有了集团公司前期所作的充分准备,才使之后近5个月的各项任务得以圆满完成。
两全其美阅兵与返厂同时考虑
历次的国庆阅兵,受阅武器装备都是各界关注的焦点。中国导弹方阵,更是要呈现出保家卫国的雄姿,凝聚着国防科研人员的智慧与心血,也饱含着全国人民的热情期待。“必须保障受阅装备安全圆满,万无一失。”进入阅兵村后,技术保障队每名队员牢记着集团公司领导的殷殷重托。
据了解,集团公司承担的技术保障任务主要是对受阅装备实施技术保障和技术支援,指导和协助部队完成装备的维护、保养、检查、训练,排除各种故障,帮助解决技术难题,参加现场抢救维修以及承担上级明确的其他任务等。
技术保障虽只是阅兵诸多环节中的一环,却关乎整个检阅的效果。集团公司技术保障队员游建毅在驻地告诉记者,他今年3月份就开始了九院受阅型号的保障工作。为了达到集团公司制定的“安全圆满、万无一失”的目标,技术保障队按照受阅部队的要求,提出了一系列的保障实施思路和措施。
为切实做到“装备完好零故障、装备操作零失误、阅兵过程零意外”,技术保障队与各装备使用部队共同探讨制定了装备“防抛锚”加改装方案,以保障操作更加受控、降低故障的发生率。
为了确保装备在阅兵训练、预演及阅兵前保持完好的技术状态,在后方技术部门的协助下,集团公司各型号技术保障队队员与受阅方队一起制定了各种装备使用要求以及装备重点关注点和防范措施等。
在装备保障过程中,队员们保持全时在位,随时听命,坚持“小故障不出场、大故障不过夜”。同时,考虑到这次参阅装备状态新、技术复杂的情况,技术保障队还提出了强化服务意识,积极配合,搞好“传、帮、带”工作,通过“结对子”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言传身教,为部队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比以往的阅兵仪式,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阅兵“节俭”特色明显,技术保障队对“节俭”的要求更是策划在先,提出了参阅装备改装后可恢复的方案。据了解,为使阅兵仪式上的各类武器装备达到最佳观看效果,受阅装备经过了多处技术改装,有的甚至需要重新组装。改装过程中,技术人员无论是添加或减少组件,都做到在设备原有条件上进行操作,不毁坏器械,使装备的可恢复性达到最高。一来可以节约成本,二来装备受阅之后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原状态,尽快返厂使用,可谓两全其美。
精益求精阅兵村里的“航天做派”
采访时,记者见到的多名阅兵技术保障队队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各自负责的装备的情况烂熟于心。只要提起工作,他们的眼中都透着一种兴奋的光芒。
来自二院的技术保障队队员郭世明说:“5个月来,我们几乎每天要对装备检查一次,在演练活动前后,更要做彻底的检查。”从他的工作日志上可以看到,绝大多数装备被检查了百余次。
“只要装备启动过,我们总觉得自己检查过了才放心。”三院的队员马宏这样来理解自己的“功课”。
虽然在整个技术保障过程中,集团公司的所有装备极少发现问题,但队员们在每次检查时都抱着发现问题的态度认真仔细地进行。因此,每次检查时,哪怕是一个螺丝钉都不放过。他们心中有个坚定的信念:“在万众瞩目的阅兵仪式上,一定要让航天的装备最耀眼。”
这种信念让队员们共同面对和解决装备的技术问题。8月下旬,某型号导弹发射车在一次阅兵村内部演练后出现了转向液压管路漏油现象。虽然属于个案,但为了不留隐患,队员们协作一致,把所有发射车辆的转向液压管路进行了更换。要知道,车辆装备是集团公司承担技术保障的“重头戏”,数量达100余辆。
在技术保障中,难度最大的问题是组织方提出的装备新状态。例如,为了在阅兵当天使装备达到最好的展示效果,阅兵组织方提出要将导弹武器的车上状态由平躺调至15度到30度不等的上扬倾角。
为了解决好这一难题,技术保障队队员们反复论证,共同面对。在“可恢复”原则的指导下,大家克服了重重困难,使不同导弹和车辆的相应问题顺利解决。
在阅兵村,集团公司对所有装备技术的保障工作都是按照型号任务的管理要求进行,“举一反三”、“专家会诊”、“质量归零”等型号中用到的方法,同样也用在了阅兵村。队员们戏称,这是阅兵村里的“航天做派”。
村里日子 “与世隔绝”的别样生活
“铁流滚滚门前开、车队开成豆腐块”,“烈日炎炎当头晒、脚穿皮靴手套戴”……部队进驻阅兵村后,“阅兵十八怪”的漫画在“村里”、“村外”传为佳话。对于技术保障队队员们来说,他们的工作生活中虽没有“小凳不坐头上戴,立正还把砖头踩”的“怪事”发生,却也有“人休我忙齐武装、装备上下排故障”的真实写照。工作中,他们是装备保障的“好参谋”;生活中,也有着令人动容的铁骨柔情。
每天的生活都非常规律。早晨7点,队员们吃过早饭后就正式进村了。对他们来讲,这是一个特殊的“战场”,任务使命更光荣,责任也更重大。只有保证“零故障”,才能确保阅兵装备的安全性,这一目标绝不能打折扣。正因如此,技术保障队需要付出百倍的努力。
为了不影响阅兵方队的日常训练,技术保障队的工作时间常常是在别人休息的时间进行,直到车辆回场、驾驶员准备回去休息了,他们的工作才真正开始。北京最热的“桑拿”天里,闷热的底盘下,队员们挥汗如雨,满脸油污,有时为了紧急解决装备故障,连饭也顾不上吃。采访中,一名技术保障队员告诉记者,由于工作量大,有的队员更换了6套工作服,每套工作服“退役”时都已磨损得“惨不忍睹”。
阅兵村里的生活全部是军事化管理,工作要求和纪律都极为严格,队员们的生活也多了兵味儿,军队快速反应、快速应变的能力也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来。
由于保密需要,阅兵村对进出人员有着极为严格的限制,住在这里的人也处于完全封闭状态,近乎“与世隔绝”。队员们进村之后,也就意味着要与手机告别了。当记者问及队员们的业余生活时,一名队员指着“多功能厅”风趣地说,晚上大家都去那里“Happy”,打球、聊天、看看电视,大厅里总是人流涌动,欢声笑语,工作的疲惫也缓解了不少。
【记住这一天】推荐阅读:
记住这一天初三作文10-19
八年级学生作文:记住这一天06-01
记住爱,记住时光散文11-12
记住要点08-13
原谅时光,记住爱07-07
记住作文600字08-27
风记住了花香作文05-29
记住就是感恩人生哲理06-17
记住爱的名言06-30
描写记住了的作文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