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后跟踪指导实施方案

2024-06-15

训后跟踪指导实施方案(精选2篇)

训后跟踪指导实施方案 篇1

加强训后指导跟踪学员发展

为加强培训后续跟进,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综合能力,使教师成为持续、自主的专业学习者,我们确立了本国培研修跟踪指导主题:教学行为的改善。围绕主题,通过多种形式,一方面,加强对学员的跟踪与管理,另一方面,注重与学员的双向沟通,重视对学员的信息传递与学员的信息反馈。通过这种方式,全面了解学员在岗研修的全过程,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发现问题,适当进行调整。主要方式与具体措施:

一、组织训后回访

一方面,“面”上了解:通过网络培训满意度调查、开展实地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学员回学校后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和在当地发挥辐射作用的情况。另一方面,“点”上深入:到部分学员所在的课堂,对学员的教学情况进行了个体观察和分析。

图一:满意度调查问卷图二:实地调研

通过调查和座谈,了解到参训学员发展势头良好,其完善的知识结构、坚实的学科素养、先进的教学理念正在影响和感染着周围的老师。

图三:宿州音乐1班学员高丽娜老师在宿州九中八(16)班举行音乐公开课

培训后,我们组织专家深入一线课堂,学员高丽娜老师在宿州九中八(16)班举行了音乐公开课,得到了专家和同行的一致认同,很快成长为当地一名学科教研员,可以说,他的成长过程,很好地契合着本次培训的宗旨:基于问题的实践与追问,基于学科的示范与引领,基于行为的矫正与历练。

训后回访的过程中,学员们一致认为本次培训,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提升了他们的境界,激活了他们的思维。

二、建立训后跟踪服务中心

图四:电话、q群、邮件咨询

我们继续接听学员服务需求电话,通过电话、Q群、邮箱等形式主动回访学员,进一步关注参训学员的专业发展。同时,学员的建议开阔了我们的教师培训

视野,也增强了我们进一步搞好教师远程教育的责任和使命。

三、开放网络研修平台

建立网络研修社区,打造区域、校本、班级三级研修共同体,形成常态化的、与参训教师日常教学活动相结合的实践研修模式。我们利用网络研修社区,训后继续畅通专家服务通道,为参训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开阔的发展空间。

图五:区域、学校、班级三级网络研修社区

四、畅通信息沟通体系

我们纵横各部门的协调与配合,为学员创设适宜、宽松的训后研修环境和条件。

1、加强与市县教师培训机构的联系,增强对学员培训后研修的重视,采取各种形式联合开展本区域内参训教师岗位实践、行动研究等工作。

2、加强与学员所在学校的沟通,希望各学校对学员的训后学习、课题研究给予配合和支持,为学员的训后研修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训后跟踪指导实施方案 篇2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可逆的心脏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方法, 对心脏起搏器安装术后患者既重视手术也要重视出院指导和跟踪随访, 才能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使患者恢复到最佳状态。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对78例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出院指导和跟踪随访, 取得了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78例患者, 男性40例, 女性38例, 年龄40~75岁, 房室传导阻滞31例,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40例, 心房颤动伴长R-R间歇7例。

2 起搏器安装方法

切开头静脉、锁骨下静脉或颈外静脉植入起搏导管至右心室心尖部, 接触心内膜, 起搏器埋于胸壁胸大肌前皮下组织中而起搏, 另一起搏电极于右心房, 用程序可控制型起搏器在人体外调节其技术参数。

3 出院指导内容

3.1 活动

指导患者避免剧烈扩胸运动、突然牵拉活动或患侧肢体做重复的甩手动作, 防止电极移动和导管脱离, 可选择散步、门球等舒缓运动。如出现肩部肌肉抽动, 应引起重视, 立即就诊。

3.2 观察脉搏活动

术后监测脉搏应该保证每天在同一种身体状态下。最好每日清晨醒来或静坐15min后数脉搏, 若出现脉搏数少于起搏器频率5次/min, 并伴有心悸、胸闷、头晕、黑朦, 持续性呃逆, 起搏器上皮肤持续性跳痛或肿胀, 头颈部牵涉痛或自测脉搏缓慢等, 应立即就诊。

3.3 环境

指导患者避免接近高压电磁和放射治疗, 远离干扰起搏器的因素, 如微波炉、移动电话、磁共振检查等, 因高压电磁场、局部放射治疗等可抑制或触发起搏器的感知功能。

3.4 饮食

在饮食上增加营养, 多吃蔬菜、水果, 适量进食蜂蜜以防便秘, 少食易致胀气的食物如大葱、豆制品等, 禁止吸烟和饮酒, 勿进食过饱, 切忌暴饮暴食。

3.5 睡眠肢势

安装起搏器半年内要特别注意睡眠姿势, 应选择仰卧位, 严禁后侧卧位, 以免电极脱位。

3.6 情绪

为患者提供有利于恢复健康的安静舒适环境, 避免情绪激动。准备一些关于起搏器方面的资料, 指导患者及家属学习, 保持良好的心态。

3.7 服药

为防止囊袋出血, 术后3个月内应避免服用抗凝、抗血小板凝聚的药物, 如阿司匹林等, 另外嘱患者坚持服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

4 家庭随访

可采用电话随访与定期走访相结合的方法

4.1 时间

植入起搏器后多长时间随访1次, 由于患者和医院情况不同, 难以统一。一般最初半年, 每月随访1次, 以后每3个月随访1次, 当电极导线和脉冲发生器性能稳定时, 可以适当延长随访期限, 每6~12个月随访1次。

4.2 内容

4.2.1 详细做好记录

将患者的年龄、性别、单位、家庭住址、电话、疾病诊断、手术日期、所用起搏器及电极类型、起搏方式、频率及脉宽等有关情况详细记录在患者的起搏器随访卡上, 并持续记录患者每次随访的情况 (供嘱患者外出时携带, 保证外出发生意外就医时供医师参考) 。

4.2.2 病史

主要了解上次就诊以来的病情变化, 如有无眩晕、一过性晕厥等大脑供血不全所致症状。

4.2.3 皮肤

起搏器埋植处皮肤有无炎症,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并避免撞击, 洗澡时勿用力揉搓, 以防起搏频率加快

4.2.4 常规心电图检查

一般1~3个月做1次, 是简单易行而又极重要的诊断工具, 随访时均应做1份, 能够明确起搏系统功能是否正常, 有无起搏和感知或其他故障。

4.2.5 胸透和摄片

每年1次, 以观察心脏大小, 心功能情况, 电极有无移位、断裂、脉冲发生器局部固定情况。

4.2.5 超声心动图

每年1次, 可评价患者的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变化。

4.2.6 动态心电图

间歇发生的起搏系统功能障碍, 常规心电图有时难以发现, 动态心电图可以把患者症状发生时的心电图记录下来, 证实或排除患者的症状是否与起搏系统, 故障有关。

4.2.7 程控器检测

是患者不可缺少的随访部分。各起搏器厂家均有自己制造的程控仪, 适用于本厂生产的起搏器, 通过程控仪可发挥起搏器最大的治疗效果, 某些起搏系统故障也可以程控解决, 程控的内容很多, 需根据患者的需要而选择不同项目, 例如输出能量 (电压和脉宽) , 起搏频率, 感知敏感度, 不应期工作方式, AV间期, 特殊功能的启动与关闭等。

5 讨论

上一篇:电梯消防应急预案下一篇:在未来的我初中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