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

2024-07-30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精选7篇)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 篇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

1、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我们所要坚守的政治方向,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就是要发挥政治指南针作用,引导全党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把全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来;就是要推动全党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贯彻到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推进重大工作的实践中去,经常对表对标,及时校准偏差,坚决纠正偏离和违背党的政治方向的行为,确保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发展;就是要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守正确政治方向的坚强战斗堡垒,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不移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8年6月29日)

2、党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所有党组织都要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党的领导干部在政治上都要站得稳、靠得住,对党忠诚老实、与党中央同心同德,听党指挥、为党尽责。要深刻认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辩证关系,既不能离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民族复兴的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能因为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就讳言甚至丢掉远大理想。

——在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8年1月11日)

3、谋划事业发展,制定政策措施,培养干部人才,推动工作落实,都要着眼于我们党执政地位巩固和增强,着眼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要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全面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局部服从全局,确保各项工作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2017年10月25日)

4、着力把好正确政治方向,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要加强政治能力训练,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要把管党治党责任担在肩上,做到敢管敢严、真管真严、长管长严。

——向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授军旗、致训词并出席座谈会时的讲话(2017年7月19日)

5、党的高级干部要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表率,始终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政治立场和政治原则,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最终要落脚在看齐上。党的高级干部要自觉经常同党中央对表,校准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站在党和国家大局上想问题、办事情,把党中央大政方针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7年1月6日)

6、心中有党,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作为党的干部,不论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岗位上工作,都要增强党性立场和政治意识,经得起风浪考验,不能在政治方向上走岔了、走偏了。

——《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2015年1月12日)

7、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党章意识,自觉用党章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1月22日)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要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最重要的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引导全党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9、党的十九大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这是有深远考虑的,也是有充分理论和实践依据的。要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

——在春节前夕赴四川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的讲话(2018年2月13日)

10、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首先要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全党令行禁止,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对此必须保持十分清醒的认识。党的十九大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中明确提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把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重要经验,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建党原则。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明确的政治准则和根本的政治要求,在思想上高度认同,政治上坚决维护,组织上自觉服从,行动上紧紧跟随,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这是对大家党性的考验,也是根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2017年12月25日-26日)

11、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

12、古人云:令之不行,政之不立。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中央制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依据和基础。只有党中央有权威,才能把全党牢固凝聚起来,进而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如果党中央没有权威,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可以随意不执行,大家各自为政、各行其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不干什么就不干什么,党就会变成一盘散沙,就会成为自行其是的“私人俱乐部”,党的领导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2017年2月13日)

13、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正所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7月1日)

14、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形象地说是“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如果中国出现了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的局面,不仅我们确定的目标不能实现,而且必定会产生灾难性后果。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15年2月2日)

15、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哪怕“黑云压城城欲摧”,“我自岿然不动”,安如泰山、坚如磐石。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6月18日)

16、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浚其源、涵其林,养正气、固根本,锲而不舍、久久为功。要把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作为重要着力点,突出政治标准。要贯彻落实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让党员、干部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经常接受政治体检,增强政治免疫力。要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让党所倡导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优良传统深入党员、干部思想和心灵。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践行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以良好政治文化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8年6月29日)

17、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匡正选人用人风气,突出政治标准,提拔重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

18、一个地方要实现政通人和、安定有序,必须有良好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污浊,就会滋生权欲熏心、阳奉阴违、结党营私、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等一系列问题,侵蚀党的思想道德基础。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深入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真正把忠诚党和人民事业、做人堂堂正正、干事干干净净的干部选拔出来,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辽宁代表团的审议时的讲话(2017年3月7日)

19、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旗帜鲜明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

——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10月27日)

20、标本兼治,净化政治生态。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政治生态不好,就会人心涣散、弊病丛生。当前,有的地方和部门正气不彰、邪气不祛;“明规矩”名存实亡,“潜规则”大行其道;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受到排挤,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如鱼得水。这种风气不纠正、不扭转,对干部队伍杀伤力很大。“浇风易渐,淳化难归。”净化政治生态同修复自然生态一样,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综合施策、协同推进。

——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1月12日)

21、党的政治建设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上就要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善于从政治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炼就一双政治慧眼,不畏浮云遮望眼,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

——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8年6月29日)

22、新征程上,不可能都是平坦的大道,我们将会面对许多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领导干部必须有强烈的担当精神。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既要大胆讲政治,又要善于讲政治;既要矢志抓发展,又要善于抓发展;既要勇于抓改革,又要善于抓改革;既要敢于直面矛盾和问题,又要善于化解矛盾和问题;既要有想干事、真干事的自觉,又要有会干事、干成事的本领。

——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7年10月27日)

23、要注重提高政治能力,特别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和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谋划事业发展,制定政策措施,培养干部人才,推动工作落实,都要着眼于我们党执政地位巩固和增强,着眼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

——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2017年10月25日)

24、党的高级干部要注重提高政治能力,牢固树立政治理想,正确把握政治方向,坚定站稳政治立场,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加强政治历练,积累政治经验,自觉把讲政治贯穿于党性锻炼全过程,使自己的政治能力与担任的领导职责相匹配。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2017年2月13日)

25、要增强战略定力、站稳政治立场,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诱惑干扰面前,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政治定力,决不能发表同党中央不一致的声音,决不能为错误思想言论提供传播渠道。

——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2月19日)

26、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要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坚决反对“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教育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锐意进取、奋发有为,把精力和心思用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上,用在破难题、克难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8年6月29日)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 篇2

认真学习和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系列讲话,深刻领会其思想精髓,并结合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我们能够从中领悟和洞悉新一届中央领导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新思想和新要求。

一、提升教师道德修养

通常,我们把教师道德简称为师德,主要指教师职业道德。但就教师所承担的特殊的社会角色和职能而言,师德范畴已远远超出了教师职业和一般道德的范围。[1]师德建设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习近平同志在给广大教师的慰问信中指出,“希望全国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党的十八大报告也强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提高师德水平。师德建设何以能够成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师德是教育之基,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根本问题是教师精神,是教师之道。教师之道尤其需要锻炼。[2]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也是新时期对教师素养提出的更高要求。

师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本。俗话说,“无德无以为师”,“教人必先正己”。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为人师表最基本的资质和资格,是教师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根本标志,是教师之灵魂。[1]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个没有高尚灵魂和高尚德性的教师纵然学富五车,也不可能赢得学生的认可和尊重。

师德是学生学习之标。“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墨子·所染》)师德是一个教师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体现,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和模仿性。向师性是指学生尊重、崇敬教师,乐于接受教师教导的自然倾向和希望得到教师的注意、重视、关怀和鼓励,接受教师热情而认真负责地教育自己的特点。[4]模仿性是指教师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的思想和方法容易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所谓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师德的影响力是无形的,更是无穷的,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生的素质发展。一定程度上,师德还会成为整个社会重要的道德风向标。

教师自我道德修养的提高至关重要。一方面,教师需要认真学习,自觉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习近平同志曾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大会上谈到学习的重要性,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可见,学习是一个人不断涵养自我的重要方式。而一个教师更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不断学习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在知识的海洋中积淀自己、升华自我。另一方面,教师需要通过省察克治、反求诸己和慎独等传统的道德修养方法不断加强自我道德修养,提升自我道德水平。

二、培养教师生命关怀的理念

党的十八大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立德树人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育人的意识和能力,而教师育人意识提高的前提在于培养教师的生命关怀理念。

教师要坚持把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成长作为根本教育追求。《礼记》云:“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强调教师既要教给学生知识,又要让学生知晓立身处世的品德。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这都表明了教学和育人是教师的两大基本职责。当代教育家徐特立把“经师”和“人师”的统一看作搞好教书育人的根本。[4]“经师”是指知识的传授者;“人师”是指教导学生如何做人的生命和生活之师,旨在提升学生的生命境界和道德人格,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即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经师易遇,人师难求”。一个教师如何才能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而不仅仅只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呢?

第一,教师要具有爱心。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教师的爱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境界。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鲁迅先生也认为“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获得教育成功的基本前提,爱是教育的源泉,爱是教育永远不变的真正内涵。教师对学生有爱心,才会擦亮双眼,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身边的“千里马”。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流,是灵魂与灵魂的碰撞,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交流。因此,只有那些具备爱心的教师,才会用心去审视学生生活的全部,关注学生生命的本质,用生命去体察学生言行中所凸显出来的善与恶、美与丑,从而对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和积极的引导。

第二,教师要懂得欣赏。欣赏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素质,更是一种美德。一个懂得欣赏生命、敬畏生命的教师,一定能够发现学生展现出来的美。正如威廉·詹姆斯所说:“人性中最深切的心理动机,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教师对学生的赏识会让学生品尝到成长道路上的喜悦,使学生在被赏识的体验中奋发、崛起。也许教师一个欣赏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动作、一句赞美的话语,就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基石。教师如果能从内心深处欣赏学生,不仅能唤起学生的自信心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还能激发学生生命深处的潜能,开启学生的心扉,解决学生心灵的困惑,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提升学生生命的价值。

第三,教师要学会尊重。尊重是教师的一种生命修养,一种品格。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教师尊重学生,才有可能与学生进行思想和心灵的沟通,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挖掘学生生命内在的巨大潜能。陶行知先生曾经对教师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他谆谆告诫我们,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要践踏学生的人格,不要摧残人才。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要尊重学生,对学生要一视同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在教师的尊重下,学生的潜能才有机会和空间释放出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才能培养起来,学生的闪光点才能真正亮起来。

第四,教师要教为人之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法国思想家卢梭指出:对一个教师来说,“问题不在于要他拿什么东西去教孩子,而是要他指导孩子怎样做人”。[4]可见,教导学生如何做人是教育的中心任务。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告诉学生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培育学生诚信、仁爱、善良等品质,告诫学生涵养感恩之心的重要性。教师要在学生精神家园和价值体系的建构以及生命的终极关怀上进行正确的指引,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批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提高教师幸福指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广大教师的慰问信中指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提升教师素质,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支持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做到尊师重教、尊重人才,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

众所周知,教师幸福指数的重要来源在于获得应有的尊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社会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尊师重教可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礼记·学记》云:“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有人说:“赢得教师,才能赢得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因此,学校必须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尊重教师、关心教师、培养教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作用。在政治上给予教师以充分理解、尊重与信任;在经济上积极为教师谋福利。只有让每位教师既有用武之地,又没有后顾之忧,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保证整个教师队伍的稳定。[7]这样才能真正把教育办好、做强。这一观念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关系的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而自我价值的实现又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尊重和关心教师,提高教师素质,这是教师人生自我价值的体现,这为教师更好地服务社会、贡献力量,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提供了必要前提。

以人为本,除了营造整个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外,建立健全教师安心教书、全心育人的保障机制也至关重要。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国各地政府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和措施。如江西省颁布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通过“五大工程”和“五大制度”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设立农村教师津贴,提高在农村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教师的工资待遇。这一系列的保障措施一定会促使广大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更好地找到自我的人生价值,增强他们教书育人的荣誉感,激励更多优秀教师扎根讲台。

总而言之,兴国必兴教,兴教必重师。重师就要以尊重和关爱教师生命为重要举措,真正做到以人为本;重师就要以铸造师魂为先,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3]唐凯麟,刘铁芳.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5.

[2][日]小原国芳.小原国芳教育论著选,下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46-47.

[4][5][6]李桂芝.新时期师德修养[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7:29,24,18.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 篇3

【关键词】政治生态; 制度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意识形态多元化、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结构变迁,导致党的执政生态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也对传统的党的建设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党的制度建设显得重要而迫切。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制度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发表了“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的重要讲话,指出认真学习、严格遵守党章,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提出建立健全党内制度体系,要以党章为根本依据。全党开展了对党章的学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的自觉性不断增强。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提高制度的执行力,一把手带头发扬党内民主、严格按程序和规矩办事,日益成为全党的共识。

一、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在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领导者和推动者。我国的市场经济是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市场经济,它同样需要遵守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市场经济的规范性,必然要求党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领导方式,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方面,以及在内部体制方面都要尊重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规则,加强自身活动和党的领导工作的规范性。党要成功的领导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做出适应性变革,找准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党经济功能的定位。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讲,就是明晰自身的“生态位”。生态位是指生态次体系或生态要素在生态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借鉴生态学的生态位概念用于政治学理论,我们可以说,“不同的政治次体系或政治要素,适应不同的政治生态环境,各自寻求适于自身发展要求的生态位置。诸次体系及其要素各有自己相应固定的“生态位”,并在这个位置上履行各自职责和功能。如果相关主体或角色“各就其位”,即处于一种良性生态。相反,如果政治社会体系中,由于某一主体或角色出现越位、错位或缺位,则会引发政治职能位移,导致政治生态的失衡。”①在党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中,党和市场经济可看做两个独立的主体,党要明晰自身的生态位。党的领导方式须最大限度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由原来计划经济条件下党统揽一切转向主要通过决策发挥作用,由对经济的直接干预转变为间接的协调和引导。所以,党对经济建设的领导功能主要定位在统揽全局,制定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发展战略,通过国家权力提供政策支持和社会保障政策等方面。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可以对党的权力边界进行有效明确的界定,实现党与市场经济的适度分离和两者功能的合理分化。所以说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以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来规范党的领导方式,界定党的权责界限是十分必要的。

二、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

中国走的是“以党建国”的国家构建路径,权力高度集中到党,党权是各种权力的核心。这对中国政治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享廷顿曾说过,一党制在大幅提升国家能力的同时,却会对后来的政治参与造成阻碍。因此,需要对党权进行分化。“正如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提出,分权是一种民主形式,民主基本上都是分权与自治,因而凡是分权化改革都具有民主化性质。”政治生态理论认为,政治体系要保持长远稳定和充满活力,能够适时进行自我调适,那么政治体系内部组成和外部环境因素一定是多元和复杂的,是在多元和分化基础上的统一。根据生态原理,分化并不是意味着政治系统的分裂和不稳定,相反,体制内的分化具有激活政治体系机制、促进政治体系创新的功能。“稳定来自复杂性”。政治生态分化最本质的问题是政治权力的分隔与制衡。在中国,公共权力高度集中于党,在横向国家权力体系中,虽然存在着政党、人大、政府、司法(纪委)四种权力机制,但主要的控制力量是共产党机构,执政党的权力是权力结构的核心,党权往往以高度集中的权力干涉经济、司法、社会等各个独立活动领域,使很多结构不能产生自身的功能性。长此以往,形成党权的恶性膨胀,造成结构关系的僵化和变异,使社会处于一种权力垄断状态。为了实现政治结构功能的生态化,分化党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用制度来限定党权边界,确定执政党政治行为所及的范围,将其作用范围匡定在规定领域。用科学合理的制度来分化与监督党的权力,进一步调整党政关系,逐渐消除权力过分集中、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机构重叠、职责混淆等问题,并进一步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的关系。因此,在宪法框架下,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来规范党权,制约党权,监督党权,仍是改革的必由之路。

三、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是构建廉洁政治生态的治本之策

廉洁性是政治生态的重要表征,政治生态化与政治腐化不相容。腐化的政治一定是非生态的政治。在西方人性理论的发展中,“性恶论”始终占主导地位。代表人物有马基雅维利、斯宾诺莎、霍布斯、休谟、孟德斯鸠等。他们的观点共通之处在于认为人皆有私利和贪婪的本性,要制定社会契约,法律,规则等来抑制人的与生俱来的“恶”。孟德斯鸠曾断言“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人一旦掌握权力,便会将权力使用到极限。休谟和孟德斯鸠在设计政府体制和若干制约机构时对人性做了充分的考量。基于西方性恶论的理论支撑,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缺乏监督的权力容易滋生腐败。党在拥有高度的权力,而这种权力又缺乏有效监督同时,严重贪腐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另外,任何制度本身都蕴含着一定的伦理追求、道德原则和价值判断,制度本身就是通过已经确立的规则方式,对政治生活的中利益关系加以固化,从而体现出制度的价值与利益取向。正如邓小平所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所以说,科学合理的制度才是反腐倡廉,建构廉洁政治生态的治本之策。

参考文献

[1]参见[德]可拉斯·卢曼系统是开放的,但系统又是有边界的观点.

作者简介

唐美红(1992—),女,黑龙江省五常市人,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专业,硕士。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 篇4

摘录

原标题:总书记关于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重要论述摘录

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政治生态不好,就会人心涣散、弊病丛生

从这两年查处的案件和巡视发现的问题看,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主要是在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还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腐败活动减少了但并没有绝迹,反腐败体制机制建立了但还不够完善,思想教育加强了但思想防线还没有筑牢,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重构政治生态的工作艰巨繁重。

——摘自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新闻稿(2015年1月13日)

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政治生态不好,就会人心涣散、弊病丛生。当前,有的地方和部门正气不彰、邪气不祛;“明规矩”名存实亡,“潜规则”大行其道;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受到排挤,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如鱼得水。这种风气不纠正、不扭转,对干部队伍杀伤力很大。“浇风易渐,淳化难归。”净化政治生态同修复自然生态一样,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综合施策、协同推进。

——《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1月12日)

一个地方要实现政通人和、安定有序,必须有良好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污浊,就会滋生权欲熏心、阳奉阴违、结党营私、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等一系列问题,侵蚀党的思想道德基础。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深入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真正把忠诚党和人民事业、做人堂堂正正、干事干干净净的干部选拔出来,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摘自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辽宁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新闻稿(2017年3月7日)

政治生态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

——摘自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新闻稿(2018年3月10日)

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要求

我们党正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就需要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伟大斗争、伟大工程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我们党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重要法宝,是我们党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

——摘自总书记主持召开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新闻稿(2016年6月28日)

***、***、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等人严重违纪违法案件,不仅暴露出他们在经济上存在严重问题,而且暴露出他们在政治上也存在严重问题,教训十分深刻。这就使我们认识到,要解决党内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关于〈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说明》(2016年10月24日)

全党要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尊崇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

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要求,是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锻造优良党风政风、确保改革发展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保障。

——摘自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新闻稿(2018年3月10日)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严肃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坚定不移惩治腐败,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不断扎紧制度笼子。

——摘自总书记主持召开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新闻稿(2016年6月28日)

要大力整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使用人风气更加清朗,坚决纠正“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现象,以用人环境的风清气正促进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

——《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10月27日)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我们将继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以全党的强大正能量在全社会凝聚起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磅礴力量。

——摘自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重要讲话新闻稿(2017年10月25日)

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聚焦“七个有之”,严肃查处对党不忠诚不老实、阳奉阴违的“两面人”和违背党的政治路线、破坏党内政治生态问题,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

——摘自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召开十九届二中全会、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闻稿(2017年12月27日)

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抓好党建,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对党内生活的侵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4月13日)

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把好用权“方向盘”,系好廉洁“安全带”,自觉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作出贡献

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从自身做起,给下级带个好头。中华民族历来都有珍惜名节、注重操守、干净为官的传统,历来都讲“为政以德”、“守土有责”,领导干部要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同时要坚持原则、敢抓敢管。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把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促进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要抓住建章立制,立“明规矩”、破“潜规则”,围绕发生的腐败案例,查找漏洞,吸取教训,着重完善党内政治生活等各方面制度,压缩消极腐败现象生存空间和滋生土壤,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促进政治生态不断改善。

——《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1月12日)

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准则》、《条例》,把好用权“方向盘”,系好廉洁“安全带”,激浊扬清,扶正祛邪,自觉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履职尽责、作出贡献。

——摘自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新闻稿(2017年3月8日)

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抓住“关键少数”,坚持“三严三实”,坚持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强化党内监督,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

要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全面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涵养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摘自总书记春节前夕赴四川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重要讲话新闻稿(2018年2月13日)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 篇5

自我党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青少年和中国共青团工作,十分亲切地关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日前在十九大的报告中,总书记对于我们青年一代提出了新的期待与希望。

在我们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说是后无来者,但至少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这是一项充满艰辛、充满创造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奋斗。党的十九大提出向“两个一百年”进军的时代号召,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具体时间与步骤,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

学习总书记关于青年成才一系列重要的论述和深刻思想,对于我们青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价值。纵观古今中外各个时期各个民族国家,对于青年一代的成长和对青年一代成才都特别关注,青年一代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中坚力量;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责任担当者;是一个世纪,一个时代的铸造者。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赢得青年就能赢得未来。在新时代,我们这一代青年有新的时代任务。

二零一四年五月四日,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提出,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认为这就是我们青年成才的核心思想标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这三个方面对于我们青年有实际的思想指导作用。总书记在十九大中提出青年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我认为值就是我们青年成才的目标与方向。“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总书记强调青年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走与实践相结合、与群众相结合的成长道路。学习总书记关于青年成才的 @云主宰苍穹—黎为 / 4 重要论述,这是很有必要的。在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中,有许多国学经典著作的深刻思想,而且从实际出发分析,联系科学理论,这些都是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的。从“五点希望”到“八字真经”再到“十六字诀”,是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中有关当代青年成长成才论述的集中体现,既体现出我党对青年的一贯要求,又深刻揭示了青年成长成才的内在规律,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要求。

《大学》中一篇记载:“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样把人如何成才分成了几个境界,即第一层次的格物致知,然后才是第二层次的诚意正心,最后层次才是修身齐家治国,如此才能平天下,这对于我们现在具有同样的指导意义。

青年第一选择是立志,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你是否记得自己当初进入大学是理想?你是否还在为理想而坚持?你是否还在为理想而行动?“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与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我想大家对于流沙河的《理想》这一段是无比的熟悉。我认为理想对于我们可以说是生活的动力系统,没有了它,结局将无法想象。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一个精神上“缺钙”的人,是不可能承担时代所赋予的历史重任的。

“志当存高远”,我们青年的理想志向唯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才有价值,我们青年的信念追求唯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有意义。我们青年必须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立志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立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云主宰苍穹—黎为

/ 4 青年的第一要务是勤学,提高自己的本领才能

你了解现在的知识经济时代吗?你了解现在的互联网科技吗?你知道现在人们每天产生的数据信息量是多少吗?学习是进步的阶梯!你不学习,你将会被时代淘汰掉,我们要不断增强知识更新的紧迫感,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掌握学问,增强素质,提升能力。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我们青年代表着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所以我们必须努力学习,从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唯有不断学习,才能成为勤于学习、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国家栋梁之材;唯有不断学习,才能担当起新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唯有不断学习,才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贡献,为中华民族之复兴的中国梦奉献自己的力量。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让我们一起起航!

青年的第一风骨是自强修德

《周易》中提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像天一样自强不息,像地一样厚德载物。天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定,发奋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周易》中这个道理十分地深刻,一个有深厚品德的人,才能成为栋梁;唯有一个自强不息的人,才能成为民族的英雄,唯有一个深厚品德的人,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这就是我们青年一代要做到目标和奋斗的方向。

中华民族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界,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为此,我们青年一定要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自觉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社会道德进步。特别对于我们青年大学生来说,更应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影响身边的每一个地方。

@云主宰苍穹—黎为 / 4 青年的第一行动是创新笃实

8月15日,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回信,深切勉励青年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总书记的重要回信,充分体现了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青年一代的亲切关怀,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指明了方向。一个民族、国家,如果长时期没有创新,那么必将被这个时代,这个世界所遗忘。这句话对我们个人而言一样,如果你不创新不改变,那么你将会被人们、社会所遗忘。故而我们青年的第一行动是创新,同时也要笃实。因为创新并不是 空想主义,而是需要我们的实际行动,踏踏实实的运用自己的知识来达到目标。总之我们既要仰望天空,也要脚踏实地。

创新创业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我们必须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上。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勤劳的双手、一流的业绩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要勇于创业、敢闯敢干,努力在改革开放中闯新路、创新业,不断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这是我党对我们当代青年提出的殷切希望。时代在呼唤创新,青年在渴望创新。总书记曾反复强调,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青年人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所当然应该走在创新创造的前列,做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时代先锋。创新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而且更多的机遇是留给那些勇于创新的人,同时今天的中国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创新驱动力。《礼记》在谈到治学时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在这五个境界中,“笃行”是目标、是归宿、是结果,它要求我们必须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自觉做到知行合一。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每个青年脚踏实地干好事业,兢兢业业做好工作。“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我们青年一代要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经过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努力,在新时代创新创业的大潮中建功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

@云主宰苍穹—黎为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 篇6

正确答案: 第一部分;判断题

1.根据吕虹主任所讲,在我国现阶段,社会的基本矛盾已经不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2.根据吕虹主任所讲,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3.根据吕虹主任所讲,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前提和保障。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错误 ×

正确 √

正确 √

4.根据吕虹主任所讲,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

正确 √ 仅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遵循,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依托。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5.根据吕虹主任所讲,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最主要的还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6.根据吕虹主任所讲,不论处在什么发展水平上,制度都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7.根据吕虹主任所讲,总书记的讲话,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献。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8.根据吕虹主任所讲,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正确 √ 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9.根据吕虹主任所讲,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A.正确

B.错误

正确 √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0.根据吕虹主任所讲,总书记认为,我国的改革开放

正确 √ 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1.根据吕虹主任所讲,要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

正确 √ 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2.根据吕虹主任所讲,改革开放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

正确 √ 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3.根据吕虹主任所讲,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

正确 √ 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4.根据吕虹主任所讲,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和中国

正确 √ 梦,关键是靠改革开放。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5.根据吕虹主任所讲,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艰巨、矛盾繁多,正确 √ 对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是一个新的考验。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6.根据吕虹主任所讲,全面深化改革重在结合实际,抓好中

正确 √ 央重大改革措施的细化和落实。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7.根据吕虹主任所讲,制度、能力和干部构成了国家治理体

正确 √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三要素,三者缺一不可。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8.根据吕虹主任所讲,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就必

正确 √ 须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不动摇。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9.根据吕虹主任所讲,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效怎么样,关键看

正确 √ 问题解决得多与少、解决得好不好。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20.根据吕虹主任所讲,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推

正确 √ 动改革。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第二部分;单选题

1.根据吕虹主任所讲,以下哪项不是要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的原因? A.因为是基本国情决定的

B.因为是经济的基础作用决定的

C.因为是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决定的

D.因为是国际形势决定的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无

2.根据吕虹主任所讲,总书记认为,35年来,我们党靠什么来振奋民心、统一思想、凝聚力量? A.改革开放

B.马克思主义

C.斯大林主义

D.自由主义

错误 ×

正确 √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3.根据吕虹主任所讲,党的哪一次会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党的十三大

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五大

D.党的十六大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4.根据吕虹主任所讲,以下哪项不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不可缺失的构成要素? A.制度

B.生态

C.干部

D.能力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5.根据吕虹主任所讲,以下哪项不是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原因? A.因为国际形势的要求

B.因为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C.因为改革的终极意义是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D.因为现实提出的客观要求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6.根据吕虹主任所讲,总书记认为,35年来,我们党靠什么来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与资本主义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 A.斯大林主义

B.马克思主义

C.自由主义

D.改革开放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无

7.根据吕虹主任所讲,对于怎样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以下说法错误的是哪项? A.发展是基础、是前提

B.公平正义是要求、是原则

C.制度是保证、是根本

D.按需分配是前提、是要求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无

8.根据吕虹主任所讲,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A.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B.促进出口、增加外汇

C.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D.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

错误 ×

正确 √

正确 √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9.根据吕虹主任所讲,总书记认为,35年来,我们党靠什么来激发全体人民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活力? A.斯大林主义

B.自由主义

C.改革开放

D.马克思主义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10.习近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后第一次外出考察调研的省份是哪个? A.湖北省

B.湖南省

C.广东省

D.广西省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第三部分;多选题

正确 √

正确 √

1.根据吕虹主任所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我国政

正确 √ 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包括哪些? A.保障公平竞争

B.维护市场秩序

C.弥补市场失灵

D.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2.根据吕虹主任所讲,为什么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正确 √ 革的总目标?

A.因为有比较才有鉴别

B.因为全面才有效能

C.因为两者联系而辩证

D.因为两者是改革加创新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3.根据吕虹主任所讲,学习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

正确 √ 的论述,应当掌握哪些观点? A.关键论

B.正义论

C.重点论

D.方向论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4.根据吕虹主任所讲,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方

正确 √ 法论包括哪些观点?

A.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

B.坚持问题导向

C.坚持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

D.坚持统筹协调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5.根据吕虹主任所讲,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在存在错误 × 哪些问题?

A.市场体系还不健全

B.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有效发挥受制约

D.政府和市场关系还没有理顺

C.市场发育还不充分

您的答案:ABDC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6.根据吕虹主任所讲,为什么要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

错误 × 化改革的重点?

A.因为是基本国情决定的

B.因为是经济的基础作用决定的

C.因为是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决定的

D.因为是国际形势决定的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 答案分析:

7.根据吕虹主任所讲,怎样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

错误 × 祉?

A.发展是基础、是前提

B.公平正义是要求、是原则

C.制度是保证、是根本

D.按需分配是前提、是要求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

答案分析:

8.根据吕虹主任所讲,关于改革开放,以下观点正确的有哪

正确 √ 些?

A.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B.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

C.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

D.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9.根据吕虹主任所讲,为什么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

错误 × 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A.因为国际形势的要求

B.因为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C.因为改革的终极意义是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D.因为现实提出的客观要求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BCD 答案分析:

10.根据吕虹主任所讲,我国发展面临着哪些矛盾和挑战? 正确 √ A.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

B.发展方式依然粗放

C.社会矛盾明显增多

D.产业结构不合理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 篇7

——学习总书记关于焦裕禄精神的重要论述

□河南日报课题组

今年3月17日至18日,总书记在兰考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指出:焦裕禄同志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他虽然离开我们50年了,但他的事迹永远为人们传颂,他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

焦裕禄同志逝世已经50周年,50年来,焦裕禄精神历久弥新,不因岁月尘封而失色,不因时代变迁而黯然,具有巨大的历史震撼力和时空穿透力,至今仍有直指人心、触动灵魂的力量。总书记提到:“焦裕禄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五年前我到兰考参观了焦裕禄同志事迹展,今天来再次深受感动,引起心灵的共鸣。”并强调指出,要特别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这些论述为焦裕禄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对我们深刻理解焦裕禄精神的时代价值,澄清思想困惑、坚定理想信念,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需要学习弘扬焦裕禄的奋斗精神,使之真正成为凝聚人民群众共克时艰的宝贵精神财富

党的十八大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又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今天的现实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这一目标任重而道远,这就需要学习弘扬焦裕禄“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大兴艰苦奋斗之风。

成就面前更需艰苦奋斗

总书记指出:“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不懈奋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总体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我们决不能自满,决不能懈怠,决不能停滞。成绩越大,条件越好,喝彩声越多,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那种认为艰苦奋斗是老套、已经过时的看法是错误的、有害的。”艰苦奋斗与今天我们所倡导的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不断创新是完全一致的,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没有过时,更要发扬光大。

艰苦奋斗的核心内容是“奋斗”,即面对困难、问题、挑战等,不退缩、不逃避、不屈服,勇于、敢于和善于争而取胜,是一种不畏困难、坚忍不拔、奋发有为的意志品质和精神风貌。焦裕禄“敢教日月换新天”、敢于“在困难面前逞英雄”,坚信“就是有天大的困难,也一定能杀出一条路来”,“坚决领导全县人民,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面貌,不达目的,死不瞑目”的精神,正是艰苦奋斗精神的生动写照,也是支撑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斗“盐碱”、锁“风沙”、战三害的重要力量。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当年焦裕禄同志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已经解决,但新的矛盾和问题又出现了。今天,生态破坏、资源匮乏、环境污染,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看病难、上学难、买房难以及失业、贫困等,使得我们现在所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复杂、更艰巨,解决起来难度也更大。面对这些矛盾和问题只有顽强拼搏、开拓进取、奋发有为,才能跟上时代不断前进的步伐,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条件好了仍需力避奢靡

毛泽东同志在全国即将解放之时就提出“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我们现在强调领导干部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更深刻的内涵在于强调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同甘共苦,同呼吸,共命运,反对高高在上,不关心群众疾苦,只贪图自己享乐的官僚主义和腐败行为。

我们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就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自觉践行艰苦创业、厉行节约、勤俭办事的优良作风,发扬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保持不畏困难、坚忍不拔、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推进党和人民的事业努力奋斗。焦裕禄同志那时物质条件非常艰苦,但广大党员干部处处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老百姓从中感到了精神的支撑,再苦再累也能看到希望,把精神的力量变成前进的动力,从而坚定不移跟党走。现在条件好了,一些党员干部艰苦奋斗的精神削弱了。有的脱离群众,有的贪图享乐,甚至有极少数作威作福,影响了党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望。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扬艰苦奋斗作风,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观念,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大手大脚,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决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上,使艰苦奋斗精神真正成为凝聚人民群众共克时艰的无价之宝”。不管生活条件如何改善,广大党员、干部能够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不能变,只有一刻也不脱离群众,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真心实意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同人民群众一块艰苦奋斗,我们才可能战胜困难和风险,我们的事业也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强国富民尤要勤俭节约

提倡艰苦奋斗,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强调厉行节约、反对浪费。1957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使全体干部和全体人民经常想到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

坚持勤俭建国的基本方针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勤俭节约是由我国人口多、资源和环境承载力有限的客观实际决定的,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伴随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越来越突出的资源环境制约。这就要求我们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其次,勤俭节约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生产节俭或节约是效率的基础。经济剩余的节约是形成投资和积累的源泉,没有经济剩余的节约和有效利用,就没有经济增长和财富的持续创造。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生产效率、资本流通效率、商品使用效率,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再次,勤俭节约是建立节约型政府的必然要求。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出于自身利益驱动和迫于竞争压力,微观经济主体会自发地倾向于节俭、节约和提高效率。而掌握和支配大量公共资源且拥有资源配置权和调控干预权的政府部门却缺乏形成节俭行为的利益机制,因此,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带头形成自觉的节俭意识和节俭行为至关重要。

二、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迫切需要学习弘扬焦裕禄的公仆情怀,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部署,并把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四风”的存在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群众深恶痛绝,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实现长治久安面临的最大考验。因此,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远不脱离群众。这就需要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大兴服务群众之风。

为民务实清廉是执政党永恒的课题

总书记明确指出:“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永恒课题,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更不能一阵风、刮一下就停,必须经常抓、长期抓。我们既要立足当前、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

从革命党到执政党并长期执政,是我们党所处历史方位的最大变化。党的地位的变化,党员干部地位的变化,对各级党组织和每个党员干部都是一个新的极大的考验,也给党的建设提出许多新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党的各级干部是否真正懂得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能否正确地运用手中的权力?能否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永不脱离群众?掌握好、运用好手中的权力,为国家、民族、人民利益服务,就会得到人民的信任、爱戴和拥护,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反之,如果运用手中的权力,为个人、家庭、小团体利益服务,甚至不惜牺牲国家、民族、人民利益,那么,就会动摇党的执政基础。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

从现在领导干部的受教育程度和学历层次上看,专业技术素质普遍比革命战争年代和改革开放前的领导干部要高得多,思想道德素质的某些方面也有很大提高。但与焦裕禄和无数革命先烈相比,还有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一是理想信念问题。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二是权力观问题。“官本位”意识浓厚,特权思想膨胀,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平正义,引起群众极大不满。焦裕禄、杨善洲同志的事迹之所以感人,群众之所以信服,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绝对不搞任何特权,有的事做到一般人看来都不近人情的地步,但就是这样过硬的干部,在群众中才有口碑。三是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突出表现是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盛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建设型”政府定位、“以GDP论成败”的干部评价标准、盲目攀比产生的心理失衡、腐败官员“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受拜金主义的消极影响等,众多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强化着领导干部追求个人、家庭和小团体利益最大化的欲望和动机。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正视和警惕。

解决目前部分领导干部中存在的理想信念不坚定,“官本位”意识浓厚,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扭曲等问题,归根结底在于加强党性修养,筑牢拒腐防变的道德防线。一要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防线。“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弘扬焦裕禄视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群众疾苦急于一切、群众呼声先于一切,总是在群众最困难、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排忧解难,送去关爱,心里装着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二要注重修德,完善人格。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三要“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反复照一照自己,深入查摆自己在思想境界、素质能力、作风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努力向焦裕禄同志看齐,从今天做起,从眼前做起,从小事做起,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对待群众、对待组织、对待事业、对待同志、对待亲属、对待自己,像焦裕禄同志那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三、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迫切需要学习弘扬焦裕禄的求实作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应对国内外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解决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而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需要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

求真务实要勇于做事、敢于担当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问题复杂多样,有些是老问题,有些是我们长期努力解决但还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有些是老问题有了新的表现形式,但大量是新出现的我们过去不熟悉或不太熟悉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利益固化问题。因此,能不能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改革的前途和命运。而能否做到这一点,关键是敢不敢于负责,敢不敢于担当。面对困难和挑战,消极悲观、被动应付,有的甚至临阵脱逃,是懦弱的表现。焦裕禄同志的选择,是不等、不靠、不推、不拖,毫不畏惧、迎难而上。正因如此,他才能够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全面深化改革,就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始终保持一种敢做善成的勇气,保持一种逆势而上的豪气,不怕矛盾复杂、不怕任务艰巨、不怕责任重大,敢于挑起重担,敢于克难制胜,敢于奋勇争先”。

就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言,直面问题,敢于担当,就是要清醒认识目前我国政治生态发生的深刻变化:首先,政治主体的性质复杂化。传统观念认为政府和官员代表公共利益,不会损害人民利益;市场、社会、个人则代表特殊利益、个别利益,有可能损害公共利益。现在的情况是,任何主体(包括官员和政府)都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因此都有某种投机心理,都有可能为了私利损害公共利益。其次,政府、资本、社会、公民之间的关系发生新变化。当今社会条件下资本与劳动的关系既不是革命年代水火不容的斗争关系,也不是计划经济时代同志之间互助合作的关系,而是平等权利主体之间对立统一的利益关系。政府与资本、社会、公民之间也不再是全能政府时代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是都必须依法办事的平等权利主体间关系。再次,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职能及其关系出现新变化。计划经济时代由政府大包大揽的全部社会职能现在分解为由不同的社会主体来承担,政府管制、市场竞争、社会自律都必不可少,但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社会失灵的现象都可能存在,因此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各自发挥其应有职能同时又互不越界,这样才能有完善的政治治理,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敢于突破原有的利益格局。

探求就里要遵循规律、脚踏实地

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光有立场和态度还不行,必须有实实在在的举措。行动最有说服力。焦裕禄同志带领兰考人民治理“三害”的过程,就是扑下身子、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过程。他在兰考的470天中,靠着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对全县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进行了走访、蹲点调研,对所有的风口、沙丘和河渠逐个丈量、编号、绘图,摸清了“三害”发生演变的特点和趋势。他注意把握规律,总结经验,提出了“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双杨树村的道路”。“在焦裕禄同志身上,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脚踏实地干事业的求实精神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把握政治发展的规律,顺应政治过程的重心正逐步从统治走向治理,从善政走向善治的大趋势。这就要求在利害相关的多元政治主体之间建立起协作伙伴关系。充分尊重、谅解和保障每一方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权利,除法律规定以外,任何一方都无权要求另一方牺牲自己的利益。也就是说,在权利层面上,多元主体的利益具有同等价值,不能以任何理由或方式迫使一方屈从。在多元利益主体之间建立起平等、协商、对话、合作的利益协调机制。信息公开制度化、利益表达制度化、公民参与制度化、议事程序公开化、政策决定民主化等是保证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协调的基本要求。坚持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政府。不管政府机构、企业法人、社团组织,还是公民个人,都必须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决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四、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迫切需要学习弘扬焦裕禄的道德情操,把实现个人价值与发展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结合起来

“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焦裕禄同志严守党纪党规,从不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亲属和他人谋取好处,亲自起草了《干部十不准》,规定任何干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搞特殊、越规定。习近平同志在兰考调研期间,住在焦裕禄干部学院一个普通的学员宿舍里,房间没有作任何改造和装修,不放鲜花,不摆水果,和其他宿舍并无二致;他在兰考吃的几顿饭,每餐都是大锅饭菜,没有高档食材,从“内容”到“形式”,都跟老百姓在家吃的没啥两样;临行前,他还专门委托工作人员按照学院每天80元的用餐标准,交了两天共160元的伙食费。习近平同志用自己的行动,为全党干部树立了学习焦裕禄的光辉典范。

市场经济更加呼唤廉洁自律

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人们价值观带来的最深刻变化,是承认了追求物质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合法性。但是市场经济的自发运行也存在一种道德悖论:既排斥道德又需要道德。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必然要求人们遵守市场规则、进行道德自律,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必然要求社会公平正义、人们的道德素质普遍提高;但另一方面,资本追逐利润最大化、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可能导致拜金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等非道德现象。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新的社会伦理观念尚未形成,传统文化又失去社会整合能力的情况下,社会上出现了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苗头,“白富美”、“扶不扶”等一些流行词也反映出审美错位和道德困惑,值得我们反思和警惕。当此之时,以党风促政风,以政风带民风就尤其显得急迫而必需。

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指出:“自私自利是人的普遍本性,但是人还有另一种本性,就是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这是独立于个人功利欲望的。也就是说,人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要受道德观念的约束,不要去伤害别人,而是要帮助别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义与利、公与私、群与己、理与欲等关系问题上,历来重义,强调为公,崇尚名节。具体分析为公与为私、利他与利己之间的关系,只能有四种组合:一是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舍己为人;二是利人利己、公私兼顾,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己他两利、互惠互利;三是损人利己,损公肥私;四是害人害己,害公害私,任何一个有正常理智的人,恐怕都应该承认,这四种组合关系中,害人害己,害公害私是最不道德的行为;损人利己,损公肥私,是不道德的行为;利人利己,互惠互利,是常态的道德行为;大公无私,舍己为人是高尚的道德行为。因此,要求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局部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必须服从长远利益,为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生命。这是古今中外普遍的道德准则。

共产党人更要发挥带头作用

共产党人是历史唯物论者,从来不否认社会成员有正当的个人利益、个人抱负和追求。但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公与私的关系,“当个人感情同党性原则、私人关系同人民利益相抵触时,必须毫不犹豫站稳党性立场,坚定不移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为了个人利益,损害他人、集体、国家、民族利益的行为。一个人如果没有一种奉献精神,只是为个人利益而奋斗,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或损人利己、损公肥私,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那么,这样的人,知识越多越反动,能力越大对社会的危害也越大。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就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廉洁奉公、任何时候也不搞特殊化,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任劳任怨、无私奉献,要把人生价值与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多想群众少想自己,多想事业少想名利,坚持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真正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从焦裕禄身上,我们看到了共产党人无坚不摧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信仰的力量、精神的力量。50年来,焦裕禄精神感召、鼓舞了一代又一代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各行各业都涌现了一大批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有的人活着,可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富有哲理的诗句揭示了一个人生命的价值。为社会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毕生奋斗造福于后人,就会在群众心里塑造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使人民群众有一种不能忘却的纪念。焦裕禄虽然去世了,但焦裕禄精神是永恒的。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不仅是人民和历史的选择,更是时代的呼声,在任何时代它都应该是最基本的道德坚守,是维系一个社会公序良俗的精神纽带。因此,我们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贯穿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始终,贯穿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始终,贯穿于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始终,贯穿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始终,按照“深学、细照、笃行”的要求,努力践行“三严三实”,把实践放在第一位,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统一。⑥7

策 划 张 建 赵铁军

课题组成员 鲁献启 郭彦森 潘中伟

孙德中 刘玉梅 杨晓东

主持人 张光辉

执笔人 郭彦森

上一篇:学校消防安全疏散演练过程及方案下一篇:APP市场乱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