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实报告样本

2024-05-22

核实报告样本(精选8篇)

核实报告样本 篇1

一、具体做法

(一) 强化组织领导

建平县成立了以县政府副县长为组长, 县农经局局长和县财政局副局长为副组长, 农业、财政部门为成员的良种补贴核实领导小组, 农业部门负责相关统计数据的核实、公示情况, 财政部门负责补贴资金的核定。

(二) 严肃核实程序

建平县农业部门严格按照省农委、省财政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2011年辽宁省农作物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辽农农[2011]87号) 及朝阳市农委《转发省农委、财政厅关于印发2011年辽宁省农作物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朝农经发[2011]68号) 的要求, 建平县良种补贴面积核实工作实行“农民据实申报、村委会公示、乡农技站核实整改、乡镇领导审核签字”四项责任制度;坚持农户申报、村级公示、乡级汇总、县财政、农业部门审核后逐级上报;村级面积到户清册公示材料原件存档备案, 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并实行各级行政领导审核签批上报的责任人制度, 建立各级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三) 严格核实方法

1. 面积核实工作采取入户走访、现场抽查相结合的办法。

2. 按照《通知》要求, 对玉米、水稻面积抽查的乡镇数比

例达到全县种植玉米、水稻乡 (镇) 总数的20%, 对其他补贴作物面积抽查的乡 (镇) 数比例达到30%以上, 建平县此次重点抽查了6个乡镇, 抽查的乡镇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作物品种全的乡镇。抽查了哈拉道口镇、马场镇 (作物有玉米、水稻、大豆) 、富山街道办事处 (作物有玉米、大豆、小麦) ;二是良种补贴面积比去年超过10%的乡镇。抽查了深井镇、烧锅营子镇;三是在往年良种补贴项目落实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乡镇。抽查了沙海镇。

3. 被抽查的乡镇首先汇报了2011年良种补贴项目实施

情况, 核实组每个乡镇走访了2个村, 每个村走访了10户农户, 并查阅了村级面积统计、公示等情况。

(四) 落实工作责任

1. 良种补贴面积核实工作严格落实了行政一把手负责

制, 村委会主任在《2011年乡村级农作物良种补贴面积核实表》签字后报乡 (镇) 人民政府, 乡 (镇) 长在《2011年乡级农作物良种补贴面积核实表》签字后, 以文件形式上报县财政、农业部门, 县级财政、农业部门核实后, 填写了《2011年县级农作物良种补贴面积核实表》, 并联合行文上报到市财政、农业部门。

2. 核实完毕后, 建立了项目档案, 档案分类齐全, 主要包

括上级文件及通知, 上报及下发文件、项目公告、种植农户花名册、项目落实表、面积核实表及村级公示照片等。

二、存在问题

1.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 马场镇将水稻面积192亩合计到大豆面积上, 总面积数不变, 但补贴金额少补960元钱, 通过此次抽查, 马场镇已将面积数修改。

2.良种补贴的对象是一个个分散的农民家庭, 加之补贴资金以实际种植面积为基数, 工作量较大, 工作繁杂。

3.由于农用物资涨价过快, 补贴物资少, 导致补贴作用不大。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建议

在认真总结农作物良种补贴工作经验, 查找存在问题的同时, 进一步完善各项措施, 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建立严格的责任制。项目乡镇政府、县直有关单位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 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部门有关人员为具体责任人。

2.实行工作环节责任追究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哪个环节出现问题, 就追究哪个环节责任人的责任。

3.基层工作繁杂, 经费缺乏, 建议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补贴基层工作人员。

4.加大补贴额度。

5.加大政策和技术的宣传力度, 进一步做好农作物良种推广项目面积的验收、核实和补贴资金的发放工作, 做到政策公正公开, 提高专项补贴资金的民主管理化程度。

6.通过良补项目, 加快专用玉米、高油大豆、优质水稻、小麦等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工作, 充分发挥科技示范的辐射带动作用, 推动全县专用玉米、高油大豆的规范化技术生产。让种植农户真正得到实惠。

核实报告样本 篇2

《〈中国全面小康发展报告〉德清样本》(下称《德清样本》)经过多位专家学者一年多的调查研究成稿,由红旗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德清样本》是《小康》杂志中国全面小康发展百个样本城市计划中的第一个。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评价该书为“对全国各地推进全面小康进程具有示范意义”。

专题研讨会由《小康》杂志社副社长赖惠能主持,求是杂志社原社长高明光,《小康》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舒富民,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中共拉萨市委副书记马新明,北京市大兴区副区长沈洁,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研究员党国英,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徐珂,德清县宣传部部长张林华等众多学者、官员从不同角度解析了德清的小康发展路径。

学者看德清

德清是一个国家级生态县。位于杭州北面,东部靠近嘉兴,面积900多平方公里,人口40多万。人均GDP达到了12000美元,在国际上属于比较高的水平,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超过了三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超過了一万九千元,在这个仅有40多万人口的县城,却有6个上市公司。

2012年,德清县从财政中拿出几千万购买几辆美式校车,一次性解决学生上学接送安全问题,诸如此类的民生工程,德清县委县政府不遗余力。近年来,德清积极参与创新管理,城乡发展的四个一体化,也被《小康》杂志誉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十大案例之一。四个一体化,是城乡居民饮用水源的一体化,交通的一体化,垃圾处理的一体化等。四个一体化的落实,意味着全县40多万百姓,饮用的是同一个水库的水,所有的村通了公交车,垃圾统一收集处理。

“小康社会尤其要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感受,百姓并不关注GDP、财政收入多少,他关注的是吃的东西是不是健康,出门的空气是不是好,医疗保险、就业、受教育这些权益是否得到保障。”张林华说。

徐珂在仔细研读《德清样本》后说,“德清县委县政府领导干部,从决策到执行都非常给力,否则各种口号都只能挂在墙上。通过事实表明,德清的执行力非常强。”他认为,中西部地区相对比较落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非常困难的,但德清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天时、地利、人和,学习德清是学习好的经验和做法。各地的情况不一样,要从实际出发。党国英分析称,德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有高度融合中国市场的发达的市场体系;城乡差别对德清来讲不重要,甚至“城乡”两个字都不重要,德清创造的是和谐温馨的社会。

“德清就像一个学生,看了以后我觉得这个学生各个成绩都比较好。我们建设小康的难处,难在全面,而德清做到了。”高明光说。

沈洁认为,《德清样本》体现了浙江的风范,就是务实、创新,又能在很多方面有所突破,给大兴提供了参考意义,希望两地结成姐妹县市,进行交流。来自西藏拉萨的马新明也表示,德清从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包括文化生态等方面的确走到前列,值得学习。

而在李君如看来,全面小康德清样本不仅仅对沿海发达城市具有示范作用,对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在全面小康建设的过程中,也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样本成图书馆藏书

在第九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主旨演讲中,有多位政府领导和专家都谈及县市的发展在全面实现小康过程中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县市不仅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更是把全面小康的政策和理论实践结合的一个组织,这样的一个区域组织,把全面小康的政治、经济、文化贯彻和实践。舒富民说,《德清样本》是《全面小康发展报告》县市样本里面的第一本,各个县市都有自己不同的情况,面对不同的问题,有不一样的做法,需要我们总结。

“在杂志社的安排下,以副社长赖惠能为主导,协同社科院、大学院校有关专家,在德清县委宣传部的支持下,经过一年多的调查和研究,出了这一本精品。”舒富民说。

“当编委定下这个选题以后,在做的过程当中,其实第一次吃螃蟹,确实是比较困难,我们不知道这个样本应该怎么做。”谈及《德清样本》的撰写,赖惠能介绍说,这个过程中,德清县委宣传部部长张林华给了撰写组很大的支持和鼓励,一起沟通交流,一起策划方案。

这本书到底该如何做?是往可读性方向做,还是往理论性方向做?《德清样本》的架构如何,是赖惠能及他的撰写组一直思考的问题。经过深思熟虑和多番研讨,撰写组最终决定采用的方式是把它分成上下两篇,上篇是理论篇,按照小康建设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这五个方面分别请五个专家执笔,进行深入调研,把德清每一个方面的发展脉络梳理出来。

下篇是实践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小康指数。小康指数《小康》杂志社已经做了十年,有它的特殊性及权威性,在各大媒体中的转载率非常高。撰写组采用中国小康指数操作时的调查问卷方式,委托统计局进行抽样调查。抽样以后,将抽样数据与中国小康指数的11个关键词分值进行加权比对,比对以后很清楚地看出主观性的指数里面,哪些数值是偏上,哪些持平,哪些不足。通过调查发现,德清各方面都均衡发展,走在前列。

撰写组把德清全面小康建设过程中,从1983年到2013年整个30年的过程,全面小康发展的大事迹完整梳理,在德清改革开放和全面小康建设的过程当中选择了十个全面小康建设的典型案例,将其整合在一起,同时将理论和实践结合,构成了这本书。

关于村级债务清理情况核实报告 篇3

新营盘乡人民政府

关于村级债务清理核实情况报告

县农业局:

为了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根据省农业厅《关于进一步核实全省村级债务债权清查数据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我们对本乡5个行政村的村级债权债务情况进行 1

了详细的核实,采取的方法是对乡里的5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债务进行核查,此次确核实结果准确无误,为下步化解村级债务奠定基础,现将村级债务债权清查核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新营盘乡债务清理核实情况

全乡核查村数5个,分别是新营盘、毛家乡、磨菇坪、药草坪、东风。从核查情况看,核查数与原清查数相符的有3个村,占核查总

村数的60%;核查数与原清查数不相符的有2个村,占核查总村数的40%。截止2005年12月31日,核查数与原清查数不相符的2个村,分别是毛家乡和蘑菇坪,其村级债务总数为142351元。其中,毛家

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80266元,蘑菇坪公共服务体系建设62085

元。

二、下一步化解建议

1、政府统一组织,有关部门共同参与是做好乡村不良债权债务清

理工作的关键。我乡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到清理乡村两级债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特别是主要领导要真正从思想上重视起来,不仅要把这项工作当作一项经济工作,而且要当作一项政治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力度,强化领导,分级包干,确保债务的化解工作取得新进展。

2、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理好债权债务。要结合实际,针对具体

问题,制订切实有效的清理办法,逐步化解乡村债权债务。可以通过核销呆帐、停止利息或和降息免息等方式,降低债务基数,可以通过

清权还债、筹资偿债、协商转债、划转消债、盘活资产、节支还债等方式,做好债权债务的清理工作

3、全面规范完善会计委托代理制,规范村级财务收支行为,降低

各项管理费用支出,减少非生产性开支。同时要降低村级组织的运行成本,着力提高村级干部队伍整体综合素质,把得民心、有能力、能自己带头富,带领农民富的能人选拔出来,加入到村干部队伍中,强化村级党组织建设,加强对村级主要干部的管理,强化离任村级干部的审计工作,加强村组干部的培训,提高村干整体综合素质。

新营盘乡人民政府

2010年11月8日

核实报告样本 篇4

1、勘查单位资质证复印件(加盖勘查单位公章)(一式二份),验原件。

2、项目工作周期内勘查/开采许可证/划定矿区范围批文复印件或项目来源情况的说明及延续证件复印件,验原件。

3、样品分析单位资质证复印件;(加盖实验室公章)(一式二份)。

4、业主与勘查单位的勘查合同书原件。

5、项目工作周期内野外监理报告或项目野外工作验收报告及业主认可书原件。

6、按国土资源部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技术要求填制相应表格。

7、前期勘查报告的评审情况(附评审意见书)及主要成果。

8、样品基本分析成果报告和内、外检报告及内、外检结果对照表。

9、各专业报告(工程测量报告、物探报告等)需加盖相应单位公章,附专业报告审查意见。

10、矿业权人聘请有勘查资质的单位对报告的联合初审意见书(正规文件)。

11、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申报表、报告编制人员情况表。

12、勘查/开采许可范围/划定矿区范围与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叠合图(加盖矿业权人、报告编制单位章)(一式十二份)。

13、承诺书(报告编制单位、矿业权人分别承诺所提供的资料真实可靠、无虚假、编造情况);(加盖报告编制单位及矿业权人章、法定代表人、总工及项目负责签字)(一式十二份)。如项目工作周期内工作由不同的勘查单位承担的,需由各项目承担单位分别提供承诺书。

14、各类资源储量报告均应在报告正文开头加附不超过400字的文字摘要,主要内容包括勘查区(矿区)地理区位、面积、勘查单位、工作时间、主要工作量、勘查(核实)投入、地质矿产特征、基本认识及主要成果、主要结论、主要建议等。

核实报告样本 篇5

(国土资发[2007]26号)为进一步规范矿产储量管理,适应矿业发展的需要,我部组织编制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以补充完善储量标准规范体系,现印发执行。请转发有关勘查单位和矿山企业。

二00七年二月六日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

为规范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写,依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国家标准及《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等行业标准的要求,现就核实报告编写作如下规定:

一、矿产资源储量核实适用范围

凡因矿业权设臵、变更、(出)转让或矿山企业分立、合并、改制等需对资源储量进行分割、合并或因改变矿产工业用途或矿床工业指标以及工程建设项目压覆等,致使矿区资源储量发生变化,需重新估算查明的资源储量或结算保有的(剩余、残留、压覆的)资源储量,应进行矿产资源储量核实,编制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煤炭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写适用本技术要求的基本原则。

二、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技术要求(一)基本要求

1.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制委托人应提供全面、真实的核实所需的资料,并对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2.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制应由具有相应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承担,并对委托人提供的资料进行必要的现场检查和核实,对核实报告的真实性、规范性和科学性负责。

3.核实报告应系统收集、整理矿区范围内相关的以往地质勘查、矿山开采、选矿、开采技术条件和矿山经营等各项资料,尤其是开采过程中取得的新资料、新认识,能够反映最新勘查、开发和技术经济的研究成果。

4.核实工作一般以现有资料和已有的勘查、采矿工程为基础,开展必要的地质测量、取样、测试、化验等工作。如果核实区的勘查程度达不到核实目的要求的勘查程度,应补充地质勘查工程,并提交符合核实目的要求的勘查或补充勘查报告。

(二)具体要求

除收集整理矿区原有资料外,主要利用矿山现有探、采工程,调查矿区地质构造、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的变化,重点补充矿层厚度、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资料,圈定采空区范围,核实矿区资源储量。视核实工作实际,开展以下主要地质工作: 1.地形地质图修测和测量工作

应利用原控制网点坐标成果,对发生变化的地形和地质现象进行修测,用全仪器法对采探工程实测。

2.开采(或采空)范围测量工作 应用仪器或半仪器法实测,以正确圈定范围。3.编录与采样

对新增探、采矿的坑道、钻孔等工程,均应进行编录,研究矿层厚度等特征及其变化。按样品采集要求,用较原勘查工程控制网度加密的间距,对坑、钻、开采范围内矿层进行采样,控制矿层厚度及矿石质量。

4.采空区、压覆区的核实

采空区必须现场核实和边界勘定。压覆资源储量估算必须有批准文件为依据,对未经批准的事实压覆,应现场核实和边界勘定,按有关规范估算资源量。

5.样品化验与质量检查

主矿产、共生矿产均应作基本分析,伴生组分可作组合分析;分析质量检查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对于改变矿床工业指标或采用不同于规范推荐的一般工业指标、改变开采对象、改变矿产工业用途的矿产资源储量核实,除开展上述工作外,还应由具有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工业指标论证,并对照相应矿种的行业标准确定勘查程度,估算资源储量。已生产矿山,还应按原工业指标和新工业指标分别估算资源储量,列出变化、消长关系。

对于没有采矿活动,且未增加新的探矿工程和改变工业指标,只是进行资源储量分割、合并的,核实地质工作可以适当简化,以核清资源储量及消长关系,满足核实目的要求为准。

6.开采技术条件评价工作 重点针对矿床开采后开采技术条件发生的变化开展工作。(1)水文地质

调查、收集开拓工程和采空区现状,矿山排水系统及防、治水设施情况;观测对井巷充水的主要含水层、出水点位臵、涌水方式及涌水量;对矿井充水有影响的地表水体以及地下水位观测孔开展动态观测;收集历年各中段水平的涌水量及矿坑总涌水量;研究矿坑涌水量与降雨量、汇水面积、错动面积、开采深度的关系,估算降水人渗系数,建立涌水量计算公式;简述采矿过程中出现的水文地质问题及采取的工程措施及其效果。

(2)工程地质

调查、收集采矿系统所揭露的各类工程地质岩组的工程地质特征及结构面的发育程度和组合关系以及对采矿的影响;收集矿山开采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工程地质问题和采取的工程措施及其效果。

(3)环境地质

地形地貌已发生重大变化时,应修测环境地质现状图。重点调查、收集开采过程中发生的环境地质问题(类型、性质、诱发因素、危害对象及程度等)和地质环境监测资料,矿山采取的防、治工程及其效果。

(4)瓦斯地质和煤自燃趋势

应充分收集邻近生产矿井、煤窑瓦斯的对比资料,有条件时应测定煤层瓦斯压力,预测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煤和瓦斯突出的可能性,并估算煤层气资源量。调查地表、浅部及矿井内煤层自燃情况,收集 开采煤层的最短发火期记录,评价煤的自燃性。对煤样进行分析鉴定,评价井佃的煤尘爆炸危险性。

三、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要求

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的编写应遵循《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的原则要求。具体补充要求如下: 1.报告名称统一为:xx省(市、自治区)xx县(市、自治县、煤田)xx矿区(矿床)xx矿段(井田)xx矿(矿种)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核实报告如将原报告范围分割,则在原报告名称中的矿区后增加xx矿段或xx矿xx矿体或xx一xx勘查线等。并说明分割原因和原则。

2.核实报告的范围、对象原则上应与原勘查范围(即矿区、井田、矿段、块段)保持一致。若因矿业权设臵被分割,或范围发生变化,除应对“报告”名称按前述原则处理外,还应在“前言”、“资源储量估算”部分详细叙述变化范围、对象,并与原报告对应范围的资源储量进行对比。

3.核实工作承担单位应结合矿床特征、矿区实际情况及委托人的具体要求,以“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地质报告编写提纲”为基础,拟定切合矿山实际的报告编写提纲,进行报告编写。因投资人意见而偏离提纲要求的,应在核实报告中说明。

4.核实报告应客观、准确地反映核实工作成果,内容要根据核实目的,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及资料的继承性,依据充分、结 论明确。

5.核实报告应重点阐明目的任务;拟建、在建矿山开发建设、开采情况和本次工作情况;矿体特征;新的选冶工艺成果;资源储量估算和资源储量变化因素;矿区水文、工程、环境地质条件的变化新认识;矿山生产中的安全隐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变化及新认识;存在问题及预防、治理建议。本次核实工作完成工作量及工作质量也应进行评述。

6.对核实范围内具有一定规模,可以综合回收、有经济意义的共伴生矿产,应进行综合回收可能性的研究评价和估算资源储量。

7.关于资源储量估算

(1)工业指标:选取不同于规范推荐的一般工业指标或改变工业指标应提供由具有设计资质单位编写的工业指标推荐书或论证报告。涉及向国家交纳价款的资源储量核实,按一般工业指标估算资源量。

(2)开采矿区,采空区消耗资源储量,应以实际的开采范围、矿层厚度、品位资料为依据进行估算。

(3)在原报告基础上,按许可证范围对压覆矿产资源、采空区以及保有矿块范围等进行块段划分,并分块段进行资源储量估算。

(4)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应结合矿产勘查开发实际情况,确定可行性评价程度和地质可靠程度。按《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GB/T17766-1999)和各矿种地质勘查规范行业标准核定保有资源储量类型,并在核查报告中详细叙述各类型矿产资源储量的划归条件。(5)核实报告估算的消耗(开采、损失)、保有资源储量,应与原报告计算或统计(或分算)的资源储量进行对比,并陈述变化因素。核实的资源储量应注明截止时间,并分别按矿体(层)对消耗、保有、累计查明的资源储量进行统计。设臵矿业权的还应按许可证范围内、外分别统计,不得直接用原报告资源储量减消耗资源储量求保有资源储量。矿区中的各种压覆矿,资源储量估算应有压覆矿产资源批准文件为依据,未曾批准的事实压覆应在本次核实工作中一并核清,以专门章节叙述。

8.核实报告要求的附图、附表、附件可根据矿床(矿种)的特点、工作程度做适当增减。

附录: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

1.前言 1.1概况

阐明项目原由,矿业权人,(投资人或矿山企业拟建、在建单位)提出的核实目的、任务及具体要求和地质资料依据。

说明工作区成矿区、井田、矿段或XX矿区、井田、矿段的XX部分)的位臵(位于县城方位、直距)、行政管辖。工作区矿业权设臵情况,包括许可证起止边界拐点号、地理坐标、面积及有效期。

1.2以往地质工作概况

简述工作区本次核实前历次地质勘查(或资源储量核实)至本次工作情况、提交的勘查报告及批准(或认定、备案)机关、文号、批准(或认定、备案)的资源储量和主要结论,说明各报告的勘查范围、对象、与本报告的关系、在本次核实范围内完成的主要工作量及可供本报告利用的周边工作量。

1.3矿山设计、开采和资源利用概况

已建设、开采的矿区应详细叙述建设、开采时间、设计单位、设计采选矿石规模、开采范围、开采对象、开采深度、开拓方案、采矿方法、实际达产采选规模、采空区分布情况,历年采出矿石量、金属量、损失量、贫化率,采矿回收率、选矿回收率,累计资源储量及探采对比变化情况。说明开采中存在的重大问题。说明矿山生产成本、供销情况及经济效益。

1.4本次工作情况

叙述本次工作时间、经过和投人工作、完成各项工作量,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等。列出核实后的各类资源储量。

1.5特别情况说明 2.工作区地质

简述工作区所处区域地质构造位臵、基本地质(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作用等)概况。

2.1矿床特征

综合叙述矿体(层)赋存层(部)位、控矿条件、矿体(层)数量、总体分布范围(具体地段、长度、宽度、延深)、总体产状以及对矿床的新认识。

2.2矿体(层)特征 分矿体叙述(经开采的则对矿体的保有部分分别叙述)。简述主矿体(层)的具体赋存部位、空间位臵、分布范围、与上、下矿体的关系(或距离),矿体(层)形态、产状、规模(长度、宽度、延深)、矿层厚度、有用组分(品位含量)、含矿率(含矿系数)、荒料率及变化。对次要矿体(层、或小矿体)可列表反映基本特征。以插图形式反映矿区内矿体(层)平面分布范围。

矿体(层)规模、数量、形态发生重大变化的矿区和因变更工业指标而需核实的,应补充以下内容:矿体(层)连接对比标志、依据,矿体最大最小埋深、赋存标高、矿层厚度、品位变化规律,主矿体(层)控制程度和资源储量所占比例。并以插图形式反映矿体重新圈定前后的变化情况。

2.3矿石质量 2.3.1矿石物质组成

简述矿石物质组成,矿石结构、构造,矿物共生关系。2.3.2矿石化学成分

叙述矿石主要有用、有益、有害组分含量、赋存状态、变化和变化规律;对利用化学组分用途改变为以物理性能为主要指标的矿种,应对其物理性能进行详细评价。

2.3.3矿石风(氧)化特征

简述矿石风(氧)化特征,阐明氧化、混合、原生带划分依据,“三带”的分布范围、深度。

2.4矿石类型和品级 简述矿石自然类型、工业类型(品级),说明各自然(工业或品级)类型矿石在矿体(层)中所占比例及分布规律。

2.5矿体(层)围岩和夹石

简述主矿体(层)上下盘围岩岩性及矿体(层)夹石岩性、数量、分布、规模(长、宽、厚度)及有用、有益、有害组分的大致含量,对矿体(层)完整性的影响程度。

2.6矿床共(伴)生矿产

简述共(伴)生矿产种类,结合新成果说明各组分含量、总量,评价综合开采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意义。

3.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简要叙述勘查期间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种类、采样种类、选矿方法、试验流程和成果、推荐工艺流程。勘查完成后又进行了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的矿区应详细叙述新成果。

已开采矿区应详细叙述生产选矿(或加工)工艺流程、列表反映历年选矿(加工)成果(包括:矿石人选品位,精矿、尾矿品位、产率、回收率或物性指标等),对矿石主要组分工业利用和共(伴)生矿产回收进行评述。

4.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4.1水文地质

4.1.1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叙述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现状:阐明未采矿体主要分布标高,矿体最低标高,当地侵蚀基准面标高及矿井最低排泄面标高。矿山开拓 方式和采矿方法。矿山疏排水影响范围内各含水层、断裂破碎带以及与地表水体水力联系的变化情况,地下水补、迳、排条件的变化;阐明矿井的直接与间接充水因素以及上部采空区对深部充水的影响;分析勘查报告估算的涌水量和历年矿井系统涌水量的差异,利用矿井实际涌水量资料估算下一水平的涌水量;指出矿山开采过程中发生的主要水文地质问题,产生原因,矿山采取的应对措施及效果,评述对矿山开采的影响;预测分析矿山深部开采可能诱发或者加剧水文地质问题及变化趋势,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说明矿山供水水源地现状。对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重新作出评价。

4.2工程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4.2.1工程地质条件现状评价。阐述井巷和采区揭露的工程地质情况,根据井巷支护、露采边坡的现状,对其稳固性重新作出评价。评述矿区内已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发生部位、产生原因、对采矿的影响程度,矿山采取的工程措施及其效果。

4.2.2工程地质条件预测评价。预测未来矿山开采过程中可能诱发或加剧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对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重新作出评价。

4.3环境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4.3.1矿区环境地质现状评价。评述矿区存在的自然灾害对开采的影响;叙述矿山建设以来,工程经济活动中诱发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危害对象及影响程度,分析影响和破坏的主导因素,矿山采取的防、治措施及其效果。4.3.2矿区环境地质预测评价。分析预测矿山未来的工程经济活动可能诱发或加剧的环境地质问题。根据矿山类型、生产规模、开采方式,结合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对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地质间题作出预测评价;对上述环境地质问题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对矿区环境地质条件复杂程度重新作出评价。

4.4煤炭安全生产综合评价。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和要求,对煤层瓦斯突出可能性、煤的自燃趋势以及煤尘爆炸性进行预测和评价。

4.5其他开采技术条件变化、评价及防治措施建议 4.6开采技术条件小结

简述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的主要问题和类型,在综合上述条件的基础上重新确定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复杂程度的综合类型(3类9型)。

5.核实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

矿区勘查后未进行开采或仅局部(少量)开采的矿区可简要的叙述或仅写相应的工作,但新老规范在勘查类型划分上有差别的应按新规范重新确定勘查类型、论述勘查工程间距;进行了核实补充工作和矿山地质工作(或生产勘探)的矿区,应包括以下内容。

5.1生产勘探(探矿)方法、工程布臵原则

简述矿床勘查类型,采用的勘查工程间距。

叙述生产勘探(探矿)的工作方法、手段,工程布臵原则,实际工程控制间距,完成生产勘探(探矿)工作量。矿区勘查后未进行开采或仅局部(少量)开采的矿区可简要地叙述

或仅写相应的工作,但新老规范在勘查类型划分上有差别的应按新规范重新确定勘查类型、论述勘查工程间距;进行了核实补充工作和矿山地质土作(或生产勘探)的矿区,应包括以下内容。

资源/储量简述矿床勘查类型,采用的勘查工程间距。叙述生产勘探(探矿)的工作方法、手段,工程布臵原则,实际工程控制间距,完成生产勘探(探矿)工作量。

5.2生产勘探(探矿)工程质量评述

说明各项工程使用目的,评述其取得的地质效果。说明钻孔质量并进行质量评述。

5.3生产勘探(探矿)工程测量及质量评述

说明生产探矿钻孔、坑道等测量方法、引用的控制网(点)及精度,采用坐标系统,对各项测量方法及质量进行评述。

5.4采样、化验及质量评述 5.4.1采样及质量评述

分各类试样叙述采样方法、规格,评述质量;大型选矿试样应说明取样地点、采样方法、规格、样品组成的矿石类型、品位,评述样品的代表性。

5.4.2化验及质量评述

简述样品加工;叙述各类样品基本分析(物性试验)、全分析、组合分析项目,试验方法,内、外检情况和质量。具有相应资质化验室的 化验结果方能采信。

5.5探采对比

对比的基础是最近批准(或认定、备案)的报告(以简称最近报告)。5.5.1构造

根据矿山生产资料,与最近报告对比,叙述核实区内的构造变化情况,岩浆岩对矿体破坏、影响的变化情况。

5.5.2矿体(层)特征

与最近报告对比,说明矿体的数量、形态、产状、规模、厚度、结构、空间位臵(煤层的可采性、稳定性)等的变化情况,以及矿石质量(品位、煤质等)的变化情况。

5.5.3开采技术条件

根据矿山生产资料,叙述含水层厚度、富水性、断层导水性等水文地质特征及矿井实测涌水量与最近报告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说明工程地质条件的变化情况,对于煤矿应重点分析对比煤层顶底板、瓦斯、煤尘爆炸危险性、煤层自燃发火倾向、地温及地压特征与最近报告的差异。

5.5.4勘查工作

分析评述原勘查工程的布臵、勘查方法、手段的选择,勘查类型的划分、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6.资源储量估算

6.1资源储量估算工业指标

说明采用或变更的工业指标文件、文号及内容。6.2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对象

叙述资源储量估算的范围(综合矿体分布的拐点并编号及其坐标、埋藏深度)、具体矿种和矿体(层)号;开采矿区已设臵采矿权的,应分采矿许可证内、证外(或设计范围内、外)等,分别估算消耗、保有资源储量。

6.3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选择依据

说明核实的方法,如对于保有资源储量的核实是采用重算的方法,还是先算采空区消耗的资源储量,后从总量中扣除的;对于未动用块段是如何核实的,跨边界块段是如何分割的等。并论述选择估算方法的依据及合理性,写明采用的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和估算公式。

6.4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确定

叙述单工程厚度、平均品位,块段或剖面平均厚度、品位、面积、体积质量(体重)和矿体(层)平均品位及各种校正系数(含矿率、荒料率、岩溶率)等参数计算、测定方法及特高品位(特大厚度)处理原则。说明各类数值单位及数据取舍原则。

6.5矿体(层)圈定原则

根据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和矿体(层)变化规律,分别叙述单工程矿体(层)圈定和工程间矿体(层)连接、内(有限)外(无限)推断原则。

6.6采空区(或压覆矿产)边界圈定

说明采空区分布情况、采空区边界圈定原则和依据;压覆矿产地段,应叙述压覆矿产边界圈定原则及处理方法。

6.7块段划分 说明资源储量估算块段划分原则和块段编号方法(注:尽量沿用原块段划分,对已采或采矿权设臵部分,可在原基础上作进一步划分)。

6.8资源储量类型确定条件

根据矿体(层)的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矿山开发程度)确定的经济意义,对资源储量类型进行划分。具体叙述各类型保有资源储量划归条件及空间分布。

6.9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说明矿区(井田、矿段)截至xxxx年xx月底保有、消耗、累计查明资源储量,保有各类型资源储量比例,以及各类资源储量的平均品位。也可以汇总表反映许可证范围内、外各矿体(层)保有、消耗、累计查明资源储量以及各类资源储量的平均品位。

6.10共(伴)生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说明共(伴)生矿产资源储量估算采用的工业指标、计算方法、参数确定原则、计算结果(可用插表或与主矿产资源储量表合并),并评价其可靠程度。

6.11资源储量估算中需说明的问题

说明资源储量估算中与前述原则不一致的特殊处理的问题,说明问题应阐明理由、处理原则、方法及评述其影响程度。

6.12资源储量变化情况评述

通过资源储量结果对比,阐明资源储量变化,对已上表的资源储量进行准确的扣减,避免重复统计,同时分析资源储量变化的原因,指导进一步工作。对比的基准是最近正式批准(或认定、备案)的报告,或者虽未正式批准(或认定、备案),但已上表的资源储量(以下简称最近报告)。应用关系图说明本次核范围与最近报告范围的关系,用文表说明重叠范围内资源储量(含矿石量、品位、金属量)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7.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研究

矿床开发项目已做过可行性研究或经开采后经济意义不改变的矿区,若开采方式不变可略此章。若改变经济意义和改变矿产工业用途、变更工业指标的矿区,应根据生产实践,对改变的指标进行经济论证(也可将工业指标论证成果作附件)。报告中简要摘述矿床开发需求程度、建设开发方案及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可行性研究的基本结论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及时效性做出评价,提供矿山开发的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总利润、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等。

8.结语

8.1对资源储量核实取得的主要成果、新认识、资料完备程度作出概括的、结论性的评述,对今后矿山开发经济效果做概括性的评述。

8.2评价开采技术条件,指出需防治的主要问题。

8.3指出矿山今后生产勘探(探矿)和开采、矿石利用等方面的问题和建议。

8.4建议注销核实的保有(占用、压覆、残留)资源储量情况。附图

1.矿区交通位臵图(可作报告插图)2.矿区(井田、矿段)地形地质图(图中应反映原勘查范围。有采矿权设臵的,应表示采矿权范围、拐点号及坐标)3.含矿岩系(或矿层)柱状对比图

4.勘探线剖面图(采用剖面法估算资源储量的,可与资源储量估算图合并)5.资源储量分布纵投影图(陡产状矿体剖面法估算资源储量时附)6.资源储量分布平面图(缓产状矿体剖面法估算资源储量时附)7.资源储量估算图(平面、纵投影图)上述附图5,6,7中,除应表示现估算资源储量内容外,还应反映原勘查报告资源储量分布范围、矿权许可证范围、本次核实范围及拐点坐标。

8.全部新增工程原始编录图(坑、槽探素描图、钻孔柱状图)、中段平面图

9.采矿工程分布平面图

10.其他图件(根据不同矿种矿床及勘查手段晚定)11.矿区水文地质图 12.矿区工程地质图 13.矿区环境地质图

11~13号图可按开采技术条件复杂程度附其一或综合图件。14.井巷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图

15.地下水、地表水、矿坑水动态与降水量关系曲线图 16.矿坑涌水量估算图 17.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地下水等水位(水压)图 18.矿体直接顶(底)板隔水层等厚线图 19.岩石强风化带厚度等值线图 20.露天采场边坡稳定性分区图 附表

1.新增工程测量成果表 2.新增工程质量一览表

3.新增各类样品分析、测试、鉴定成果表 4.新增化验结果质量(或内、外检对照表)统计表 5.资源储量估算表,包括:(1)单工程矿体(层)厚度、平均品位计算表(2)断面或块段平均厚度、品位计算表(3)体重、湿度测定结果表(也可作正文插表)(4)断面或块段面积测定表(5)块段资源储量计算表(6)消耗、保有、累计查明资源储量总表 6.地下水、地表水、矿坑水动态观测成果表 7.矿坑涌水量估算表

8.井、泉、生产矿井和老窿调查资料综合表 9.水质分析成果表

10.矿区环境地质调查资料汇总表 附件

1.矿石加工技术性能或物理性能试验报告 2.可行性研究或工业指标论证报告 3.有关确定工业指标的文件

浅析公正的核实及审查范围 篇6

关键词:公证审查;审查范围;核实方法

一、公证审查核实的概念

审查核实应该是指公证机构对已经受理的公证事项,按照《公证法》及《公证程序规则》的规定及审查要求,公证人员认为申请公证的事项,或者当事人提供的证明材料有疑问的,对有关情况及有关证明材料进行调查、核实,以确认该公证事项及证明材料是否真实以及来源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活动。

二、公证审查核实应遵循的原则

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公证人员的审查范围和核实义务应遵循什么原则呢?结合同行业人员提出的各种理论和我个人的工作实践,我认为公证人员应遵循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原则。

主观上应当适用普通合理人的标准。也就是说,公证人在进行公证事项审查时在基本知识和专业经验上应具有公证行业内从业人员的平均水平,即一名普通的公证员在审查当事人身份信息时应具有的起码的注意义务。如该公证员“不仅未采取一般人在特定情形下都会采取的措施,而且也未施加一个漫不经心的人在通常情况下也会施加的注意”,则其在主观上必然存在过错。比如在常见的委托案例中,经常有夫妻一方想瞒着另一方卖掉房屋,找人假冒配偶办理委托,并提供配偶身份证,一般情况下,两个不同的人在身高、相貌特征上会有所差异,公证人员此时就应保持一定的谨慎态度,需对来人的身份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当然如果假冒者的相貌与其所持身份证照片极其相似,则另当别论,但此时的举证责任应归于公证处。

客观上应当适用高度盖然性标准。所谓盖然性,《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有可能但又不是必然的性质”。高度盖然性,即根据事物发展的高度概率进行判断的一种认识方法,是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达不到逻辑必然性条件时不得不采用的一种认识手段。所谓高度盖然性的证明标准,是将盖然性占优势的认识手段运用于司法领域的民事审判中,在证据对待证事实的证明无法达到确实充分的情况下,如果一方当事人提出的证据已经证明该事实发生具有高度的盖然性,人民法院即可对该事实予以确定。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12月21日公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73条规定:“双方当事人对同一事实分别举出相反的证据,但都没有足够的依据否定对方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案件情况,判断一方提供证据的证明力是否明显大于另一方提供证据的证明力,并对证明力较大的证据予以确认”,是我国对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的明确规定。根据我国《公证法》第23条规定,“证明对象真实、合法”是我国公证的首要目标,而事实上,客观真实的事实在实务中几乎很难被审查证实。所以为了平衡公证的效率和价值,对于公证人员的审查注意义务一般只要求根据可搜集到的证据,能够实现“证据优势”或“法律真实”的高度盖然性即可。

三、公证审查核实权行使的范围

审查核实程序在办理公证的过程中必不可少,公证人员在行使这项权力的过程中必须尽到勤勉谨慎核实义务。从《公证法》第二十九条的立法宗旨来看,公证审查核实权既是公证机构的一项权力,同时也是一项义务,两者兼而有之,从现实情况看义务的分量相比权力应该更重一些。在公证活动中应当进行核实的情况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按照《公证程序规则》的规定需要核实的情形;另一种是,公证人员对当事人申请的公证事项或者提供的证明材料有疑问,公证员根据自己的判断认为有必要进行核实。

没有赋予公证机构主动收集证据的权力,公证机构也没有替当事人补充证据的义务。公证机构的核实只能以存在的事实和当事人提供材料为前提,也就是说公证人员审查核实的范围一般不应超过当事人提供的证明材料的范围。如果由公证机构代替当事人去进行核实取证,不仅有违公证的中立原则,而且会大大增加公证处的核实取证负担和错证风险,甚至有可能影响到公证行业整体的公信力。公证机构在告知当事人所要提供的证明材料时,应当向当事人予以说明,公证证明活动中由当事人向公证处提供证明材料是其法定义务,而且证明材料必须真实、充分,才能达到公证受理该事项的条件,否则公证处无法受理。

四、如何更好的行使公證机构的审查核实权

目前公证机构在行使核实权的过程中,尽管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公证行业需要发展,公证质量需要保障,公证审查核实程序就必须更好的得到落实。要提高审查核实的质量,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审查核实要贯穿公证办理过程的始终,不能把核实程序放到最后一个环节。即在接受咨询、了解当事人的情况、审查证明材料的过程中,每一步都对当事人进行认真观察,审慎对待每一个环节,面对当事人多交流、多提问,通过对当事人的语言、表情深入了解当事人。对身份证件等重要证明材料,认真核实并同其他材料比对,以确认当事人身份,另外在笔录中明确告知当事人提供虚假证明材料骗取公证书的法律责任。

(2)对于涉及专业领域的公证事项,应当建议当事人向专业鉴定机构申请勘验、鉴定、评估,公证机构根据报告书据实证明,不能凭主观臆断出具自己专业之外的证明材料。

(3)对于当事人提供的证明材料为孤证的,应当要求当事人提供其他证明材料相互印证,已达到合理避免错证风险的效果。

五、结语

城市规划核实测绘新方法的研究 篇7

关键词:城市规划;核实测绘;新方法

城市建设的加快,让人们享受到了城市的繁荣,拥有了更好地生活环境,可政府也面临了一道如何更好地进行城市规划的难题。所谓城市规划,就是对城市的路面、建筑物、基础设施等地物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规划,保证城市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潜力,并安排妥善的施工过程,避免因为城市的建设而导致城市的交通瘫痪、居民的生活受到严重干扰。为了城市的建设能够合理的进行规划,就需要对城市的基本情况进行核实测绘,只有保证测绘的数据精准可靠,才能保证城市规划的合理进行。所以,如何更好地进行核实测绘,对于城市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城市规划需要核实测绘的主要内容

城市规划需要核实测绘的内容,按照空间来划分,可以分为城市地形图的测绘、地面和建筑物的核实测绘、地下工程的核实测绘,按照功能来划分,可以分为城市工程测量和城市行政测量,以下是按照功能对测量内容的划分:

(一)城市工程测量

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阶段中所需要进行的测量工作,是属于城市工程范畴的测量,它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城市控制测量、城市地形测量、城市地下工程管线埋设测量、工程施工、竣工测量、城市路线测量等。

(二) 城市行政测量

城市测绘管理部门需要专业地测量数据作为参考依据,方便其实施城市规划的方案、规范管理城市建设和用地的相关项目,这类测量是属于城市行政范畴的测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定线测量、定位测量、地籍测量、房产测量、拔地测量。

其中尤其要注意的是放线定位测量和工程竣工测量。放线定位测量会根据规划图纸的建设要求对即将开建的工程进行定位,实行坐标化,从而方便管理部门对其进行验线检查。而做好工程竣工测量则是对城市地形图的即时更新,能够准确地反映城市的最新建设情况。

二、常规的核实方法和存在的问题

(一)常规的核实测绘方法

①城市地形图的核实测绘

测绘城市地形图主要采取平板仪测图法和测记法,也可采用航空摄影测量的方法。平板仪测图法和测记法一般是采用皮尺和经纬仪等进行的实地测绘,航空摄影测量则是通过摄影、遥感的方法测出目标区域的图像情况,当然也可以直接从城市已有的地理信息库中提取出城市地形图。

②地面和建筑物的核实测绘

测绘地面建筑物包括测量和制图两个部分,按照城市规划的要求,对地面和建筑物要进行有区分的核实测绘。在对地面进行核实测绘时,一般采用水准仪和全站仪相互结合的方法,需要分别测量出不同高度的地面,在制图的时候特别标注出来。对建筑物进行核实测绘的时候,需要注意三个方面,即建筑的高度、面积和间距。

③地下工程的核实测绘

测绘地下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地下管道的直径和深度、铺设图、转折线等,要求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工整理以后,准确的反映在测绘图上,目前核实测绘地下工程一般是使用全站仪等测绘仪器和三角高程等方式测绘用地红线范围内的数据。

(二)当前核实测绘中存在的问题

①在测绘城市地形图时因为城市的规模大、采用的方法落后,所以往往会导致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还测绘不出精准的城市地形图,速度慢、准确性低一直是困扰着测绘部门的问题。

②在测绘地面和建筑物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建筑物的面积,保证测绘的规范,可是建筑物的造型和结构比较复杂,一些建筑的装饰层又过厚,这就容易造成矛盾和错误,最常出现的错误就是建筑物的错层,即各楼层的高度不统一,这样会导致在计算檐口高度和建筑物间距的时候存在歧义和误差。

③在测绘地下工程的时候,因为技术的限制,导致大多时候只考虑去测绘用地红线内的工程数据,无法有效的反映出因违章私建或技术原因而导致超出了用地红线外的建筑、管线等布局,这样的数据显然是不完整的。

三、核实测绘新方法

(一)随着科技的发展,各行业的专业技术也有了革新,对于测绘城市地形图中出现的问题,也有了新的方法可以采用,即全野外数字化航空摄影测绘,这种新方法其实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全野外数字化航空摄影的测绘方法拥有的优点是准确度高、速度快,十分有效地保证了城市规划核实测绘工作的进行。当然目前全野外数字化航空摄影测绘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全站仪和电子平板无法进行即时通讯,往往会导致时间和画面的不统一,而因为不同的城市对地形图测绘的比例尺要求也不同,从1:10000到1:10都有,这就导致了在对相应的城市平面图形进行数据输出的时候,会导致围墙等地面建筑出现转向的情况,因为比例尺要求的不同,对应的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对于全野外数字化航空摄影测绘技术中出现的问题,可以从细节方面对其进行技术改进,对于全站仪和电子平板不能即时通讯的问题,可以利用单项测试的方法来解决。对于比例大、面积小的地形图,则可以通过“数据地理模型库”来进行修正等。

(二)在城市中核实测绘地面和建筑物可以引进CORS系统。CORS系统在作为测绘工作的新技术,比传统测绘方式拥有更高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CORS系统的核心其实是大量的动态GPS参考站,在GPS参考站的帮助下,CORS系统能够快速的完成地面与建筑物的极坐标绘制,操作简便,速度快,节省了大量地人力物力,还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针对地下工程出现的这种核实测绘难题,可以利用高精度的似大地水准面测绘技术来完成。传统的测绘方法是利用全站仪等测绘仪器和三角高程等方式来进行测绘,而似大地水准面测绘技术则利用到了所在城市的地理信息系统,即GIS系统,将传统的AutoCAD程序连上GIS系统,利用GIS的功能,对AutoCAD的程序进行二次开发,对目标区域的控制点传递模式进行更改,并利用GIS的面向对象技术,将地下工程的测绘结果通过图像完整、精确的呈现出来,自然也就不再局限于用地红线范围内了。同时还可以将测绘的结果通过GIS系统上传到数据库里去,第一时间完成对城市测绘工作的更新,远比传统的人工更新更有效率。

结束语

城市规划离不开城市测绘,城市测绘保障了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精确性,所以测绘新技术的发展,能够更好地促进城市规划工作。城市建设需要城市规划的支持,而城市规划则需要核实测绘工作进行先期开展,为城市规划提供可靠保障。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步入现代化的步伐开始加快,这就对城市规划提出了更多也更严格的要求,这种压力直接反映到了核实测绘工作上,如果更快、更准确的完成城市核实测绘工作,需要测绘部门加以重视并付诸于行动,为城市规划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给政府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参考文献:

[1]杨国志.建设工程定位放线与竣工测绘工作中常见问题探讨及在城市规划中的意义[J].大科技,2013,(31):278-278,279.

[2]周日圣.厦门市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条件核实测量现状及其展望[J].房地产导刊,2013,(25):1-1,22.

[3]欧萍萍.城市规划核实测绘新方法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1,(11):108-108.

[4]宗庆,杨留方.城市规划核实测绘的新方法[J].城市勘测,2010,(1):129-131.

民事调查核实权的正确理解与行使 篇8

关键词:调查核实权 法律属性 正确行使

2012年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第211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因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抗诉的需要,可以向当事人或者案外人调查核实有关情况。”至此检察机关民事调查核实权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得以确立。如何正确理解和适用民事调查核实权,是理论界和实务部门关注的话题。本文根据办案实践及经验,对民事调查核实权的理解和行使展开论述。

一、民事调查核实权的法律属性

为了准确把握民事调查核实权的法律属性,需要将其与刑事侦查权、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的调查取证权进行比较。刑事侦查权是一种具有行政性质的司法权,是特定机关依据法律规定对刑事案件进行专门调查和采取有关强制措施,以收集犯罪证据、查明犯罪事实、惩罚犯罪人的权力。其目的在于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惩罚犯罪人。民事诉讼中法院的调查取证权是人民法院按照法律规定收集证据的活动,它本身是审判权的一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查明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解决民事争议。而民事调查核实权则是人民检察院监督人民法院审判权过程中所享有的一项权力,其目的是通过调查核实,最终决定是否向人民法院提出抗诉或者检察建议。由此可以看出,民事调查核实权并非一项独立的权力,而是派生于民事检察权,性质上仍属于检察权,具有法律监督属性,同时在本质上具有附属性和工具性。

二、行使民事调查核实权应遵循的原则

只有正确认识了民事调查核实权的法律属性,才能正确的适用。据此,笔者认为在适用中应遵循三项原则。

(一)依法行使原则

在公法语境下,法无授权即为禁止。任何公权力的行使必须依法进行,否则即违法。作为民事检察权的附属性权力——民事调查核实权更不能例外。其决定、措施、程序都必须依法进行,符合法律及司法解释的规定,不能任意扩大或限制。

(二)谦抑审慎原则

在理论上,任何国家权力都有被滥用和进行自我扩张的属性,检察权的产生本身就是对权力进行制衡的结果。作为一项形成了的国家权力,它仍然有自我扩张等权力属性。实践中,由于检察机关在民事检察活动中的客观条件所限,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存在主观性和片面性。因此,从国家权力的性质、司法的价值等角度考虑,民事检察权应当适度地收敛和节制。民事调查核实权在行使中要秉持一定的谦抑审慎,不能过度扩张,更不能随意启动,必须紧紧围绕提出抗诉和检察建议的需要而进行。权力行使时既不能干扰审判权的依法独立运行,也不能因一方申请检察监督而打破民事私权的平衡状态。

(三)中立行使原则

调查核实权属于法律监督权的范畴,法律监督权的性质要求检察机关要居中间。调查核实的主要内容是查明生效裁判、调解书是否存在错误,审判和执行中是否存在违法行为,主要目的是监督人民法院的审判权和民事诉讼活动,而不是对一方当事人的证据进行补充和加强。这就要求检察机关在行使调查核实权时必须保持客观、中立、公正的立场,不能偏向任何一方。实践中,民事检察案件大部分依申请受理,极易偏向申请人一方,认识上存在检察权是对弱势一方的救济的偏差;另一方面受考核机制的影响,对抗诉案件改变率、检察建议采纳率的追求,导致检察机关在办案中偏离中立者的角色定位,因此要特别注意保持中立的原则。

三、行使民事调查核实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行使民事调查核实权除了必须把握上述三项原则外,在具体运用中,还必须明确其适用依据、目的、对象、范围、程序以及所取得证据效力等问题。实践中应严格按照《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试行)》的规定去操作,在此笔者不再赘述,仅就理论界和实务界存有不同认识的几个问题作浅显的探讨。

(一)调查核实的目的

可以说任何一项权力的行使都有其目的性,民事调查核实权也不例外,其行使目的是通过对生效裁判、调解书以及审判程序、执行活动的了解,收集能证明案件事实和办案程序的相关证据,判断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调解书是否确有错误,以及审判人员在审判程序、执行程序中是否存违法行为,最终决定是否向人民法院提出抗诉或者检察建议。作为一项派生性权力,民事调查核实权因民事检察权而生,自然其行使目的是为提出抗诉或者检察建议而服务,必须始终围绕这个目的展开,不能有所偏离。实践中,以办理刑事案件的思维办理民事检察案件、不应调查而调查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必须严格掌握调查核实权适用的目的,如果在民事检察案件中发现审判人员违法犯罪线索,应当依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完善抗诉工作与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的规定》,由民行部门及时移送职务犯罪侦查部门办理。

(二)调查核实的对象

根据法律规定和相关司法解释,调查核实的对象是当事人和案外人。遗憾的是立法没有对“当事人和案外人”作出明确的规定。笔者认为,从调查核实权的法律属性及适用目的角度理解,此处“当事人”不能等同于《民事诉讼法》第5章第1节规定的“当事人”,调查核实权所指“当事人”应为原生效裁判、调解书中的诉讼参加人,包括案件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调查核实权所指“案外人”同样不能等同于《民事诉讼法》第227条规定的“案外人”,其所指“案外人”应是在启动调查核实后,需要配合的除当事人以外的“单位和个人”。值得探讨的是调查核实的对象是否可以包括审判人员。据笔者了解,有部分基层民事检察官认为审判活动是民事检察的对象之一,要判断审判活动的违法与否,向审判人员调查核实是应有之义。对此笔者持不同观点,民事检察的主要方式是阅卷和审查申请人提交的证据材料,审判卷宗是人民法院审理案件过程的全面记录,既反映了人民法院的审理程序,也包含了双方当事人的诉辩主张和相关证据,实践中通过阅卷和审查申请人提交的证据材料,一般可以查清人民法院在采信证据、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方面是否存在问题,也可以查清人民法院在审理程序和执行方面是否存在违法行为,只有少数特殊情况需要调查核实,即使调查核实也无需针对审判人员,当然在调查核实过程发现审判人员涉嫌犯罪的证据,则另当别论。所以,调查核实的对象不应包括审判人员。

(三)调查核实的程序

1.调查核实权的启动。调查核实权应依职权启动还是依申请启动,实践中认识不一。共有三种不同认识:一是调查核实权的启动分为依申请和依职权两种;二是调查核实必须由申请人向检察机关书面提交调查取证申请;三是调查核实无须以申请监督人的申请为前提。笔者认为,检察机关受理民事检察案件的来源有依申请和依职权两种方式,调查核实正是在检察机关已经受理案件且已进入审查环节后需要考虑的事情,这时是否需要调查核实、如何调查核实以及对调查核实结果的运用完全由检察机关自己决定,根本不存在依申请或是依职权的问题。实践中一方当事人向检察机关提出了调查核实的申请,但是否启动应由检察机关根据案情而决定;相反,即使没有当事人提出调查核实的申请,如果检察机关认为需要的,也可以启动调查核实。

上一篇:一类二维非线性发展方程的交替方向有限体积元方法下一篇:小学五步课堂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