蕴涵

2024-06-19

蕴涵(通用8篇)

蕴涵 篇1

通过化简实现逻辑函数的最小化是数字逻辑系统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 但诸如公式法、卡诺图法等常用的化简方法仅适用于简单的逻辑函数, 对于复杂的多变量 (5变量以上) 逻辑函数的化简则可使用蕴涵化简法。

蕴涵法又叫制表法, 是由奎恩 (Q u i n e) 提出, 并经由麦克拉斯基 (McCluskey) 改进和完善的一种逻辑函数系统化简法, 故又称为Q-M化简法。虽然与卡诺图法一样也是以公式为基本理论依据, 但蕴涵法又有着化简步骤规律性强的优点, 应用于多变量逻辑函数的化简, 虽然工作量大, 但操作可以按部就班地进行, 适合于计算机处理[1]。

上述特点, 在蕴涵法化简逻辑函数的第一个步骤即求本原蕴涵项的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所谓本原蕴涵项就是不含多余变量的乘积项, 即其已不能再通过同其它乘积项合并而减少变量了[2]。本文以5变量逻辑函数为例, 应用蕴涵法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 给出求解多变量逻辑函数本原蕴涵项的结构化程序流程。

1. 程序流程

1.1 初始化

初始化操作除了定义程序运行所需的多个相关变量外, 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定义如下两个数组。

1.1.1 二维数组m[3,212]

m数组的每个数组元素为一个字节, 同一列的三个数组元素构成一个数据单元, 数组元素的列号即为数据单元的序号, 如图1所示, 数据单元是存储逻辑函数标准与或式中包含的最小项或操作过程中产生的一般乘积项的基本单位。

数据单元中标记“×”的位没有定义 (用“0”填充) , 其余位根据不同的存储对象有着不同的定义和使用方法。

(1) 存储最小项

按照使最小项、数据单元的序号对应相等的方法, 将逻辑函数包含的最小项mi存储于m数组的第i (=0~31) 个数据单元并由输入程序作相应设置。

1) m[2][i].7位为“1”, 表示逻辑函数包含最小项mi, 此时, 数据单元的其它各位定义如下。

(1) m[2][i].6位为“0”, 表示mi尚未被消去任何变量, 一旦mi参与化简, 此位将被置“1”;

(2) m[0][i].4~m[0][i].0位组存储mi的序号i对应的5位二进制数, 其中“1”对应mi中的原变量, 而“0”对应反变量;

(3) m[1][i].4~m[1][i].0位组存储5个连续的二进制“1”表示mi包含所有逻辑变量;

(4) m[2][i].2~m[2][i].0位组用于存储3位二进制值, 表示位组m[0][i].4~m[0][i].0中“1”的个数, 即mi中原变量的个数。

图1 (a) 为一个特例, 描述最小项m 2尚未参与化简合并时的存储状态。

2) m[2][i].7位为“0”表示逻辑函数不包含最小项m i, 此数据单元的其它位皆不被定义使用。

(2) 存储一般乘积项

在求解本原蕴涵项过程中, 一般会产生被消去若干个变量的一般乘积项, 它们将被依次存储于m数组中序号大于或等于32的数据单元中, 除以下两点外, 各数据位取“0”、“1”状态的含义与存储最小项时基本相同。

1) 一个一般乘积项在m数组中的具体存储位置由被处理的逻辑函数的结构决定;

2) m[1][i].4~m[1][i].0位组中的某位为“0”, 表明其对应的变量已被从乘积项中消去, 其在m[0][i].4~m[0][i].0位组中对应位的状态也失去意义。

图1 (b) 为另一个特例, 描述了一个一般乘积项的存储状态, 此一般乘积项由逻辑函数F (在后文的实现实例部分中详细说明) 包含的两个最小项m9、m1 1合并得到, 其所在数据单元的序号为36, 尚需进一步化简。

(3) m数组中数据单元数目的定义问题

对于m数组, 实际所需的数据单元的数目由被处理的逻辑函数决定, 随逻辑函数包含的最小项数目及最小项分布情况不同而变化。在此, 对5变量逻辑函数, 设定数据单元的个数为212, 即m数组的列号范围为0~211, 这是一个存储单元数目极端大的选择, 对应逻辑函数的标准与或式中共包含31个最小项的情况。

1.1.2 二维比较合并数组comp[6][10]

为了比较、合并逻辑相邻的最小项, 根据蕴涵法理论定义6行10列的二维字节数组c o m p, 并依据表1 (最小项比较合并表) 的结构和内容将comp数组初始化, c o m p数组具有如下特征。

(1) 内容非“-1”的数组元素共32个, 分别对应被处理逻辑函数可能包含的序号为0~31的32个最小项, 而内容为“-1”的数组元素不对应最小项。每行的第一个内容为“-1”的数组元素用于控制某一轮寻找、比较与合并最小项的循环过程的结束。

(2) 同一行数组元素对应的最小项拥有相同个数的原变量, 并且原变量的个数等于行号。

(3) 某行一个数组元素对应的最小项与相邻上一行另一个数组元素对应的最小项相比较, 原变量个数多1, 如果这种关系是由于逻辑函数的同一个变量在两个最小项中分别取原、反变量状态引起的, 则相应的两个最小项即为一对逻辑相邻项。

1.2 逻辑函数输入

输入程序依据前述要求设置m数组的相关数组元素。特别地, 对于逻辑函数包含所有最小项 (逻辑函数值恒为1) 和逻辑函数不包含任何最小项 (逻辑函数值恒为0) 两种情况要在输入流程中直接进行处理说明, 而不必进入后续的求解本原蕴涵项流程。

1.3 求解本原蕴涵项流程

求解本原蕴涵项操作的程序流程结构为一个整体, 为描述方便, 将其分为主体和子模块两个部分。

1.3.1 主体部分

图2以N-S图的形式给出主体部分的结构化流程。

这一部分的核心流程是一个严格遵循蕴涵法基本步骤设计的, 分别以i1、j1和k1为外、中和内层循环控制变量的三重嵌套循环结构。借助于comp数组为主要的控制依托, 通过此循环结构正常运行, 可实现主体部分的基本功能, 即进行逻辑相邻最小项的寻找、比较与合并操作, 得到因消去一个变量而拥有4个变量的所有一般乘积项, 并依次存储于m数组中相应位置的数据单元中。

当得到的4变量一般乘积项的个数大于或等于2时, 求解本原蕴涵项的操作过程就需要继续进行, 流程进而由此部分结束处的二重嵌套选择结构的最左端分支进入子模块部分, 否则, 本原蕴涵项已经求出, 整个流程结束。

1.3.2 子模块部分

图3以N-S图的形式给出子模块部分的结构化流程。

子模块部分实现的功能是:针对主体部分求得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4变量一般乘积项, 继续进行逻辑相邻的一般乘积项的寻找、比较与合并操作。

这一部分程序流程整体上为一个四重嵌套的循环结构。以r为循环控制变量的外层循环最多可能执行3次, 先后求得可能存在的由3、2或1个逻辑变量组成的一般乘积项;i2、j2控制中间两层循环, 实施求解这些一般乘积项的具体操作;而k2控制的最内层循环则用于防止同一个一般乘积项在m数组中的重复存储。

1.4 本原蕴涵项的输出

上述相关流程执行完毕后, 化简得到的所有本原蕴涵项都被存储在m数组中, 假设某个本原蕴涵项所在数据单元的序号为i, 则有:

(1) i的范围为0~PointEnd;

(2) m[2][i].7~m[2][i].6位组的内容为“1 0” (此为本原蕴涵项的标志) ;

(3) m[1][i].4~m[1][i].0位组中内容为“1”的位对应的变量被保留在本原蕴涵项中;

(4) 本原蕴涵项中一个被保留变量的原、反状态由m[0][i].4~m[0][i].0位组中此变量对应位的取值确定, “1”对应原变量, “0”对应反变量。

根据上述特征, 可设计相应的程序流程对所有本原蕴涵项进行依次输出。

2. 实现实例

用蕴涵法化简逻辑函数F (A、B、C、D、E) =∑m (0, 2, 4, 6, 9, 11, 13, 15, 17, 21, 25, 27, 29, 31) , 求全部本原蕴涵项[3]。用C语言实现上述流程, 程序运行的结果是在m数组中得到3个存储着本原蕴涵项的数据单元, 它们是:

(1) m[0][51]=00000000、m[1][51]=00011001、m[2][51]=1000000;

(2) m[0][55]=00010001、m[1][55]=00010011、m[2][55]=1000010;

(3) m[0][59]=00001001、m[1][59]=00001001、m[2][59]=1000010。

即函数F的本原蕴涵项为:

3. 结束语

本文介绍的求解多变量逻辑函数本原蕴涵项的方法严格遵循蕴涵法理论, 设计的程序流程清晰、准确, 符合结构化标准, 用C、V B等高级编程工具很容易实现。对于6变量以上的逻辑函数, 也仅仅需要对m数组的列数、comp数组的结构和内容及部分循环结构的循环次数进行简单的修改即可。实践表明, 通过上述流程对逻辑函数进行处理的结果, 与用公式法、卡诺图法等手工方法进行处理的结果完全一致, 但在提高可靠性、减小复杂度和降低工作成本等方面优点是明显的。

参考文献

[1]黎诣远, 李林曙主编.经济数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M].2005年7月

压力潜力蕴涵机遇 篇2

2004年中国传媒界有一个公认的说法:随着媒体竞争的日益加剧,省级卫星频道进入份额竞争时代,收视市场零和博弈的结果,必将导致“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曾有专家预言两亿元将是省级卫视生存的生命线,覆盖、节目制作和购买成本将越来越高昂,各种大型活动也需求源源不断的投入,如果一个省级卫星频道年收入低于两个亿,活力终将在市场竞争中消耗殆尽。而2004年广西电视台卫星频道的收入正好是1.6亿,形势不可谓不严峻。激烈的媒介竞争环境带来强大的压力,然而同时也成就了广西台谋求生存更旺盛的动力。三年时间过去了,令人欣慰的是广西台不仅没有被市场所淘汰,反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凭借自身独特的魅力由弱变强慢慢成长起来。

从收入上看,2003年开始到2006年,广西电视台广告经营收入分别以18%、27%和36%的速度递增(见附图1),这种递增跨越式的增幅远远高于全国省级卫视的平均水平。2006年广西电视台广告经营收入是4.5亿,其中包括卫视3个亿。从收视表现上看,广西卫视几年来稳定保持在全国省级卫视前十的位次,2005年、2006上半年排名居第6位,全天时段点成本广西卫视也同样排在第6位(见附图2、3)。七年来广西卫视全国可接收人数一直增长迅猛,覆盖人口从1999年的8000多万,迅速增长到2006年的4.33亿(附图4),特别是2006年新增1亿覆盖人口,增幅位居省级卫视第1名。与一路走高的收视覆盖指数相比,广西电视台的广告价格只在全国中游水平,极具高投资回报价值(附图5)。

一系列数据表明,广西电视台正迈出当年艰难的生存环境,进入一个快速上升的发展通道,拥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作为一个原来相对弱势的区域性电视台,到底是什么使广西电视台突破马太效应获得高速发展呢?

一、广西电视台遵循差异化发展战略,彰显频道特色,增强核心竞争力。目标掌握东盟、时尚、民族三大话语权。

面对复杂多层次的竞争局面,广西电视台一直坚持走差异化的发展战略。2004年全国卫视同质化竞争日趋严重,广西卫视结合自身资源,果断提出女性特色综合频道的差异化定位。在这个定位战略指导下,三年来广西电视台集中资源实现突破,争取到了更多市场份额。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等条件的发展变化,2006年底广西电视台进一步提出掌握三个话语权的差异化发展战略:即东盟宣传话语权、时尚话语权、民族话语权。

[东盟宣传话语权]东盟宣传话语权是一个新的课题。广西是中国与东盟连接的桥梁,中国一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战略部署使广西拥有了独特的地缘资源和区位优势。2006年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温家宝总理与东盟十国首脑齐聚南宁,达成多项重要协议,东盟国家开始在广西南宁建立领馆。中国与东盟已互为第四大贸易伙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2006年1月到8月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达1000亿美元,预计2010年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额将达到1.2万亿美元,贸易区人口20亿,GDP超过3万亿美元……时代给予了广西一个发展的大好机遇。

广西卫视已经在东盟各国设立记者站,成功在香港、澳门、越南、老挝、菲律宾、柬埔寨等落地。2007年春节过后,广西电视台将联手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凤凰卫视、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境内外媒体共同组织《中国东盟合作之旅》大型媒体活动,穿越东盟十国首都、重要城市,采访东盟国家领袖、跨国企业高层,这既是一次媒体盛会,更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国际盛事。这个活动策划已经得到了国家广电总局、外交部等相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2007年还新增三档外宣栏目《连线东盟》、《聚焦泛北部湾》、《可爱广西》,把东盟各个国家最新的信息和资讯集中在广西卫视的窗口中展现,扩大中国和东盟相互了解的视角。

媒体需要凭借独特资源运作大型活动,提升媒体的品牌影响力,广西电视台正是敏锐地抓住了东盟这个焦点话题,利用独有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做足文章。

[时尚话语权]从2004年开始,广西电视台在一系列重要时尚活动中奠定了自己厚实的资源。广西电视台举办中国模特之星大赛、亚洲超模大赛等国字号选秀活动,连续5年成功举办CCTV模特大赛广西分区赛;与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签约,独家转播时尚界顶级盛事“中国国际时装周”;与新丝路模特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转播其名下举办的各项大赛;大型日播节目“时尚中国”整合全国时尚资源而又保持其原创性和独创性,已经成为业内重要时尚秀场。结合女性的特点,广西电视台成功开辟了一条权威、专业的时尚之路。

[民族话语权]无论是几年前荣获国际大奖——莫比广告金奖的《山水海》频道包装片,还是《寻找金花》、《可爱广西》、《大开眼界》这些自办栏目,观众朋友能从广西电视台的方方面面感受到浓郁的民族风情。由于他们善于在节目中挖掘民族元素中纯粹、美好、真实的一面,表现手法做得比较到位,节目获得了很高的收视表现。

二、务实有效的媒介经营理念。

[巧妙高效的电视剧引进、编排手法]广西电视台在电视剧的购买、编排和播出中,巧妙地引进性价比比较高的电视剧。电视剧的播出和营销是频道务实经营很重要的一环。现在电视剧市场独播剧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媒体都在争抢更多的独播剧,这对频道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西电视台虽然实现了高速的增长,但是实力没有强大到掌握足够主动权,需要更多地介入到电视剧生产的上游领域,从而实现电视剧收视的快速提升。广西电视台是从小到大、一步一个脚印的积累起电视剧生产制作经验的。2003年前广西台的电视剧生产能力一年也就是20集左右,但目前已经达到年生产200集的生产能力,三年来累计生产电视剧达到一千多集。这两年广西台参与制作了不少叫好又叫座的电视剧及电影,如电影史诗大片《圆明园》;电视剧《大宋提刑官》、《暗算》、《大清后宫》、《血色残阳》、《我心飞翔》等等。

[原创栏目极具特色]电视是个烧钱的行业,投入越大往往效果就会越好,原创的节目更是实力大比拼。广西电视台在实践当中认识到,需要充分利用独特的资源降低成本、提高节目性价比。充满生机的少数民族资源和崭新的东盟资源是取之不竭的瑰宝,广西电视台成功运作《寻找金花》、《唱山歌》、《华灯丽影》等一批自办栏目,以极具投资回报的投入打造了相对稳定的收视,给观众留下清新亮丽的感觉。

三、广告经营管理创新

以强势的媒体平台和媒体资源为后盾,广西电视台广告中心在2004年和2005年进行了管理模式创新。现在广告中心实行跨频道开放式经营,整体广告营销工作更稳定,更有全局观:引进先进的数字化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提升对市场敏感度和为客户服务的效率;建立科学报价体系。净化经营环境,团结融合业务团队。

面对广大客户朋友,我们最高的广告经营理念就是双赢。我们希望客户能通过投放广西电视台这个平台,切实地获得很好的市场回报。广告插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收视的效果,电视媒体总是处在两难当中。为此我们在广告营销上进行创新,向顾问型营销平台和服务型媒体转型,通过策划大型活动和一些栏目,提出新的品牌合作方式,改善广告传播效果,提升广告主广告投放价值。

2006年我们也做了一些新的尝试,把节目和广告更巧妙地结合起来。比如广西卫视和舒肤佳共同合作的《舒肤佳幸福好当家》节目,从策划阶段开始,客户产品元素就全方位有机融合进节目当中(见附图)。《舒肤佳幸福好当家》整个节目的创意与执行得到了宝洁公司的高度肯定,成为2006年宝洁公司全球媒体合作的典范。同时,整个项目的成功执行也体现出广西电视台良好的策划能力和执行力,获得了2006年第三届中国媒体企划奖的“媒体企划·品牌推广奖”。这类活动不仅增加了广西卫视产品的竞争力和广告吸附能力,也创造了广告主、媒体、观众、消费者的多赢格局。

2007年广西电视台将完善全国代理公司的布局,全国销售网络也将进一步拓广和稳固,并逐步建立相关经销商联盟。

评价一个媒体是否具有投资价值,最重要的因素是看它的发展潜力和成长空间。可以说04年、05年、06年广西电视台用实际行动给客户做出一个满意的答案。压力给予机遇,潜力成就发展。我们也相信07年将是我们和客户的收益年。

诗句所蕴涵的不同感情 篇3

①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官》。

②反映离乱的痛苦。如;社甫《春望》。

③同情人民的疾苦。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④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

建功报国:

①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②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③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④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⑤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

①羁旅愁思。如:温庭筠《商山早行》

②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③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④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

声)。

生活杂感:

①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②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③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④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⑤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⑥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长亭送别:

①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睦酒肆留别》。

②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进杜少府之任蜀川》。

名言警句成语俗语蕴涵的哲学道理 篇4

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3.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5.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违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6.按图索骥: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7.画饼充饥: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8.掩耳盗铃: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

9.智子疑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人们必须以站在正确立场观察事物。1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11.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12.审时度势: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13.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拔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惩罚。

14.目无全牛;庖丁解牛:把握客观规律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5.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把革命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16.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的制约。18.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灯不拨不亮,理不辨不明:因果联系的观点。

19.瑞雪兆丰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走不以手,缚手不能集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唇亡齿寒: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20.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事物的部分离不开整体。21.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关键部分对事物的整体起决定作用。

22.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断章取义:割裂了整体部分之间的关系,孤立地看问题。

23.舍卒保车:整体处于统帅和决定地位,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24.未雨绸缪: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25.坐井观天:把部分当作整体的错误观点。

26.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27.树欲静而风不止:物质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8.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9.少小离家老人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30.涸泽而渔: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坚持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31.始则终,终则始,若环之无端也:没有看到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3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向前发展的,运动是有规律的。33.刻舟求剑;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用静止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3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35.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馋入之: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36.怨天尤人:否认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过分强调客观条件而忽视主观努力的错误观点。37.严师出高徒;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方面看到了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另一方面又忽视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3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39.顺境中的美德是自制,逆境中的美德是不屈不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0.田忌赛马: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够引起质变、当事物的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结合时,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4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堤溃蚁穴,气泄针芒;防微杜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必然结果、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2.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矛盾双方(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3.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要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质变,推动事物的发展。44.好事多磨:事物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45.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水能载舟,也能覆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矛盾具有普遍性,事物都是一为二的。

46.不见高山,不显平川;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行,前后相随: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47.不是鱼死,就是网破:矛盾双方是对立的。

48.和谐,就是美和善;万事如意:违背了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49.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坚持全面、一分为二的观点盾问题。

50.物极必反,相反相成;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爱人者则人爱人,恶人者则人恶人;居安思危;蝉口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满招损,谦受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不同的反作用、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5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3.失败乃成功之母;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54.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5.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6.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违背了矛盾具有特殊性。

57.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58.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59.和而不同: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矛盾普遍性一特殊性是统一的。

60.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用在刀刃上:抓主要矛盾。

61.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的解决产生重大影响。

6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学会“弹钢琴”;把握重点、统筹兼顺:抓主要矛盾,不忽视次要矛盾。

63.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想问题办事情应有所侧重,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64.浅尝辄止、固步自封:用静止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观点,违背了认识应当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65.守株待兔:把现象当本质、把偶然联系当作必然联系的错误观点。66.声东击西:真象与假象,现象与本质。

6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占有感性材料是获得理性认识的前提条件,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是获得理性认识的关键、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68.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灯塔: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69.吃一堑长一智;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70.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人的认识不断在提高,不能总以旧眼光看人。71.踏花归来马蹄香: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72.诸葛亮隆中献策:无论是对过去的认识还是对末来的认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73.“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发展 74.天地和气,万物自生: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75.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 77.望梅止渴: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

79.郑人买履: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80.削足适履: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8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意识正确与否,与一个人看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

82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意识正确与否,与一个人看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

83.有志者,事竟成: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84.满招损,谦受益: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85.人定胜天: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86.事在人为: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87.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

具有反作用。

88.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89.“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90.“不打不相识”、“吃一堑,长一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91.“近水知鱼性,靠山识鸟音”;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92.“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9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94.“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95.“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96.“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97.“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99.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独木不成林;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100.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101.荷花好看,还要绿叶扶持。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102.一支竹篙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开动大帆船;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103.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104.一个巴掌拍不响,万人鼓掌声震天;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105.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106.团结就是力量;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108.“一着妙棋,满盘皆活”;部分影响整体 109.“一失足成千古恨”、“牵一发而动全身”;部分影响整体 110.“一石激起千层浪”、“一箭定乾坤”;部分服务于整体 111.“成败在此一举”、“细节决定成败”;部分服务于整体 112.“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部分制约整体 113.“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部分制约整体 114.“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整体统率着部分 115.“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没水小河干”。整体统率着部分 116.“长江后浪推前浪”、“后生可畏”、“后来者居上”;发展的普遍性 117.“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展的普遍性 118.“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发展的普遍性 11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发展的普遍性 120.“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发展的普遍性

121.固步自封、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违背发展的普遍性 122.停滞不前、小富即安、一成不变;违背发展的普遍性 123.只看眼前利益,不看长远利益;违背发展的普遍性 124.只讲经济效益,不讲社会效益;违背发展的普遍性 125.只讲数量,不讲质量;违背发展的普遍性 126.只讲时间,不讲效率;违背发展的普遍性

127.只讲规模速度、不讲质量效益;只见顺利,不见挫折。违背发展的普遍性 128.“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12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130.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13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发展的普遍性 132.贝多芬:“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133.雪莱:“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134.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135.吃亏是福;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136.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137.“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138.苦尽甜来终有蜜;苦尽甘来;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139.“梅花香自苦寒来”;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140.“若非一身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141.“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14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 14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 144.“合抱之末,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

145.“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 14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 147.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 148.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

149.万丈高楼平地起;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防微杜渐;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 150.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 151.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 15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5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54.“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55.“尽信书不如无书”;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56.“谦受益,满招损”;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57.“吃一堑,长一智”;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58.“失败是成功之母”;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59.乐极生悲;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60.否极泰来;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62.变废为宝;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浅论《岳阳楼记》蕴涵的登高思想 篇5

《岳阳楼记》写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范仲淹的同科进士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滕子京极为不满,常常把郁愤发泄于外。范仲淹担心他再遭祸患,很想加以规劝,但滕子京为人豪迈,罕受人言,范仲淹无从说起。正在此时,范仲淹收到滕子京的来信,求他为自已重修的岳阳楼作记,于是便受托写了这篇立意深远、含义深刻、结构严谨、文辞优美的《岳阳楼记》。一方面申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另一方面也借机巧妙地激励、劝勉滕子京。

全文可分为五个自然段:首段从滕子京写起,以交代作记的缘由。第二段写岳阳楼之大观。《岳阳楼记》的独特之处在于《岳阳楼记》没有泛泛描绘岳阳楼,因为这些前人已备述,而是紧紧抓住岳阳楼最为引人入胜的“洞庭一湖”加以描绘,“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寥寥数笔,写出了洞庭湖的浩瀚气势;“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又把人们带人了洞庭湖瞬息万变的优美景色之中。①正当读者陶醉其中、流连忘返之时,范仲淹笔锋一转,由景写人,写人对不同景物的不同感受,“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作者在此故设疑辞,为下文具体写“迁客骚人”在不同自然环境中会产生的不同感受作了自然过渡。范仲淹概括描述在岳阳楼上所看到的洞庭湖全貌,及由气象变化、景物不同所联系想到的不同游人的不同感情。“衔”与“吞”两个动词,表洞庭气势的雄伟。这些是对上文“胜状”“在一湖”的具体说明。

淫雨霏霏的洞庭,凄凉阴森,文人骚客们便满目萧然,感慨万千,大发悲情;春和景明之时的洞庭,妖媚和丽,赏心悦目,文人墨客们便喜气洋洋、心旷神怡。这两种景色、两种心情的对比描写,说明了世人多随物变而情迁、景异而情移,虽无可厚非,毕竟是世俗之人而已,并不是作者所追求赞赏的。那么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境界呢?第五自然段便假借古仁人之心,道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正论。这种道德观和人生观,至今看来,仍有其积极意义。它充分表达了一个政治革新家的宽阔胸怀和远大抱负,这种胸怀和抱负是对祸国殃民的官僚集团的无情鞭挞。在客观效果上不仅激励着当时的仁人志士,也激励着千秋万代的人们。范仲淹此文被传诵千古,百读不厌。无论在写作技巧、表达形式、语言文字上都有独到之处。正如宋代诗人陈师道所说:“范文正公为岳阳楼记,用对话说时景,世人为奇。”

《岳阳楼记》中蕴涵范仲淹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岳阳楼记》是一篇“记”,但它没有赘述岳阳楼的历史沿革与重修经过,而是重在抒写自己立身处世的态度,这就形成了《岳阳楼记》以议论为主,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结合的特点。《岳阳楼记》第一段是简明扼要的叙事,这是一篇“记”所必需的;接着三段是生动的景物描写,总写岳阳楼的自然形胜和分写岳阳楼在凄风苦雨、春和景明时的壮观景色,同时写出了迁客骚人在不同环境中的“览物之情”;最后是一段精辟议论,表明自己的处世态度,抒发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感情。议论是《岳阳楼记》的核心,“先下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全文的聚光点,文中的叙事、写景、抒情都是为议论服务的。叙事只是一带而过,而写景则用了较多笔墨,并且是纵情描绘,极力渲染。作者准确地捕捉住了洞庭湖的典型景物,融情于景,兼用对比手法,绘声绘色地再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自然环境,及其所引起的迁客骚人们的不同感受。在写景、抒情都很充分的情况下,作者调转笔锋,用“或异二者之为”一语,否定了前面那种因境异而情迁的态度,从而全力肯定和宣扬古代仁人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高尚情操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处世态度。

环保购物袋蕴涵商机无限 篇6

产品特色

现在市场上的时尚环保购物袋主要有两种材质。一种由无纺布制成, 表面一般覆盖一层加固涂层, 价格在5元左右;另一种由帆布等耐用布料制成, 价格一般在10~20元, 少部分高档产品在30元以上。

这种时尚购物袋折叠起来可放入手提包内, 打开后装上东西既可手提, 又可肩挎, 用起来非常方便。这些购物袋在色彩、款式、图案上都具有鲜明的时尚性, 有的还开发出一些附加功能, 如折叠起来后, 有的是一款精致的零钱包, 有的可以作为一款卡通手机链, 还有的可作为随身的小饰品。兼具时尚性、装饰性和实用性, 是其区别于传统购物袋的特点。

市场前景

时尚年轻人群是购物的主要力量, 造型时尚的环保购物袋无疑对他们具有巨大的吸引力。2007年, 一款名叫“我不是塑料袋”的购物袋陆续出现在上海街头的时尚小店中, 它既没有拉链、衬里, 又没有花哨图案, 但时尚人群和环保人士却趋之若鹜。

时尚环保购物袋虽然是一种可重复利用的商品, 但同时也是一种可持续消费的商品。因为对于追求时尚的年轻人, 时尚环保购物袋同样具有装饰性, 他们用具有不同色彩、款式的购物袋来搭配不同的服装, 配合不同的心情。再加上时尚环保购物袋本身价格便宜, 能够形成持续的购买能力。

经营方式

抢占时尚环保购物袋, 方式多种多样。对于小本投资者而言, 有以下几种方式可供选择。

首先, 可走传统路线, 自行加工生产, 通过批发、代理等常规渠道进入市场。此种方式优势在于可实现规模化经营, 缺点在于投资较多, 风险相对较高。

第二, 自行设计, 委托加工。环保购物袋现在还是一种新兴的市场商品, 目前还没有形成品牌效应, 决定消费者购买的因素, 主要是外观和价格。因此可在设计上做文章, 自行设计时尚的款式, 购买半成品委托厂家进行印刷加工。

第三, 针对目标客户, 进行网上销售。

第四, 将流行的手绘、DIY等方式引入经营当中, 购进半成品, 推出个性化时尚环保购物袋。

营销建议

1.注重品牌建设, 时尚环保购物袋正形成一种新兴的市场商品, 若能抢先建立起品牌效应, 就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2.多方面寻找销售渠道。除了常规零售之外, 还应注意商家对于时尚环保购物袋的需求。随着“限塑令”的实施, 一些卖场对于时尚环保购物袋繁荣需求, 或作为促销赠品, 或作为商品销售。可与这些商家联系, 争取与它们合作。

数词中的文化蕴涵 篇7

关键词:数词 民族文学语言 哲学思想 审美意识 风俗习惯 文化蕴涵

在现代汉语中数词是表示数目和次序的一种体词,需要和量词组成数量短语才能作句法成分,在很多种情况下都不能单独使用,是一个不自由的词类。数词可以分为基数词和序数词,基数词表示数目的多少,包括系数“一、二、三”等和位数词“十、百、千”等;序数词表示次序的前后,如第一、第二和初三、初四等。数词和任何语言符号一样都具有任意性,是语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表面看起来数词简单清晰“一是一,二是二”,但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它又不可能那么简单,数词也是人类进行思维和交际时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是和文化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语言词类,这让它承载了多种功能,蕴藏着丰富的内涵。

如果翻开中国的文化史,会发现数文化早已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数文化的光芒折射在传统文化各个角落,从哲学、心理、宗教、民俗、语言、文学、艺术等领域中都能看到数词的身影,汉民族是一个对数词充满特殊偏爱的民族。其实,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数词文化,不同或相同的数字在不同民族,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蕴含,从数词中能够探讨和说明不同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总之,数文化在传统文化中意蕴深广,是显示民族文化的一个敞开的大窗口。

这里试从民族文学语言、民族哲学思想、民族审美意识、民族风俗习惯等方面探讨一下数词中蕴藏的文化内涵。

一、民族文学语言中的数文化

数词与其他词类一样是人类进行思维和交际时的词汇用语,数词在词语中大多不是表示数目和次序的字面意义,即不常作为编缀性语言把一系列的事物按一定顺序排列进行总结标注,往往被虚化了,成为内蕴一定文化内涵的词义。

如“一”这个在数学家眼中最小最简单的自然数,在古代哲人的眼中却意味着贯穿始终,在词义中也经常被引申为“始”、“全”的意义,如孔子《论语·里仁》里就说:“吾道一以贯之”。这种“一即是全”的思想,在汉语词汇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一心一意、一如既往、一身的汗、一夜没睡。

再如“三”,古代先哲认为数成于三,万物生于三,把“三”当作一个具有神秘色彩的玄数。“三”是《易经》中用得最多的数字(21处),《易经》的卦象符号体系是建筑在三和六的基础上的,而六也是三的倍数,所以“三”自古就有生发、衍生、吉祥的涵义,常用来表示“多”。在汉语词汇中也有表现,如:三思而行、三年五载、三姑六婆、三天三夜。

有了数词的这种虚化意义,民族文学语言的遣词造句也就多了一种特色,由数词构成的词语和成语一样具有完整性,不能把数词与数词的组合分割开来,而是要像一个词那样完整地被使用。例如“二百五”不能理解为数目的多少,而要理解为智商不高、缺少心眼的人;“一二三”不能理解为次序的排列,而要理解为事情的缘由。像这样的解释在汉语词汇中还有很多,如“八字没一撇”表示事情尚未确定,“三下五除二”表示迅速、快捷,“不管三七二十一”表示不管怎么样等等。

民族文学正是因为数词意义的虚化而多了许多可以运用的词汇,有些作品大量巧妙使用数词,使数词成为某些作品的特色,这种情况在诗歌和对联中很多见。宋代理学家邵雍写的一首五绝:“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全诗不过二十字,数词占十个,领了一半风骚,一幅清新别致、恬静宜人的田园风景跃然纸上。再如清代纪昀写过一首诗:“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飞入草丛皆不见。”这类生动有趣的数词小诗有很强的普及性,深受人民喜爱,成为流传百世的佳作。

在汉文化所特有的楹联艺术中,数字联可谓独呈异彩,有些脍炙人口的序数巧妙嵌入,被视为楹联艺术乃至汉文化中的瑰宝。

二、民族哲学思想中的数文化

“数”在甲骨文中是一个以“手”结绳的象形字,反映了原始初民的一种原始的记事方法。古人用“数”记事,也用“数”来陈述对世界的认识和看法,中国哲学就是以“数”来认识和解释宇宙本原的,在这里数早超越了数词本身的意义而成为一种哲学思想。

我国古代的一些字书在解释数词时往往都是从哲学的角度来说明的,《说文解字》、《老子》、《周易》就是其中的代表。

如最简单的数词“一”在《说文解字》中释为:“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这部古代很有权威的字书并不是从文字学的角度而是从哲学的角度来解释“一”,足以显示“一”所蕴涵的哲理性。清代学者黄生的《字诂·一》也从哲学的角度解释了“一”:“万事万物,其数莫殚,归根复命,必统于一。”

在古代哲学里“数”与“道”被紧密联系在一起,用来解释宇宙世界的形成和发展。例如老子的道家学说代表着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认为世界万物并不是无缘无故地出现,而是有一个分化演变的过程,这一哲学思想就被老子用几个簡单的数词进行了阐述,在《老子》第四十二章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宋代学者王安石在其作品《老子注》中对老子的这一说法作了进一步的发展:“道立于二,成于三,变于五,天地之数具。”他认为:元气分化为阴阳二气,阴阳交合之气为冲气,阴阳交合,冲气生成,产生五行。“五行,天所命万物者也。”

《周易》中也用“数”来阐释宇宙生成的过程,反映古人的世界观:“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太极指一元,即世界的开始、本原,两仪指的是天地或阴阳,四象泛指天地时空或四季,实乃整个宇宙,所以“四”被看作是一个整体、全面的象征,从而象征平稳、安定、昌盛,因而天下太平称“四海升平”;称忠爱、无私、用贤、度量为“治国四术”。四时循环更替就形成了八卦,八卦用来象征八种自然现象——天、地、雷、风、水、火、山、泽,是对自然界万物形态的概括,自然界风调雨顺了,社会自然安定,国家也就繁荣昌盛了。

三、民族审美意识中的数文化

数词本身是枯燥的,但是人们在赋予它一定的形式和内容后就可以产生一种独特的艺术美,是民族审美心理的一种反映。

在《荀子·正名》中有这么一句话:“名无固定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大意是: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事物,没必然的联系,而完全是出于偶然的安排。因为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原始时期,人们认为语言是天赐之物,是不容有所改动的:谁遵循它,就能获得神灵的保佑;谁触犯它就会爱到神灵的惩罚。所以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这样一个奇特的现象:人们往往因喜爱某种事物而偏爱语言中反映这些事物的音节,又因讨厌某些事物而对反映这些事物的音节没有好感,这也是形成民族语音崇拜和语音避忌的原因。这点也肯定会影响到民族的审美意识,词汇的使用很容易体现出这一点。

也正是图吉避凶的心理使人们对一些数字产生联想并赋予某些数词特别的意义。

如中国人以方和圆为美,自古就有反映古人天地观的“天圆地方”的说法,方和圆体现了整齐、对称、完整、统一、和谐的美学原则。而偶数的排列容易实现整齐、对称、和谐的美。这就自然形成了汉人崇尚偶数的欣赏心理,视偶数为美好、幸运的象征,并在一切文化领域和文明活动中无不以或偶或双或对为至善至美至尊的境界。从人以婚配成双成对为美满到饰物,送礼等要成双,有句俗语说:“送双不送单”;从建筑布局,器物装饰图案讲究结构对称到汉语诗歌,对联讲究对仗工整,无不以“偶”为最高形式美。所以“二”,以及“二”的倍数“四”“六”“八”“十”都倍受人们的喜爱,在许多场合是使用,如送礼要送四,有时也会为了避“死”讳,改称为“两双”;结婚时要选农历初六、十六、二十六,讨“六六大顺”“六六双全”的彩头;逢十要大庆,只因视“十”为完美、圆满的象征。

而单数不符合中国人传统的审美意识形态,所以在许多场合中忌讳单数,有许多地区有庆寿逢“十”不逢“九”的说法,把四十九、五十九、六十九当作五十、六十、七十来祝寿;旧俗中有以五、七、九三个月为婚期禁忌的说法;民间老百姓上菜忌上单数,这些都是由人们的审美意识所造成的。

四、民族风俗习惯中的数文化

中华民族的数文化在我国民俗中有广泛的影响,例如婚丧嫁娶、取名、交往、起居饮食等习俗都有着古人数观念的影子,数可以说是反映一个民族文化的镜子,在这面镜子里我们能看到数词其重要或独特的民俗特点和功能。而且数与民俗活动似乎已经结下了不解之缘,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消失,而是伴随着社会共同前进。

婚丧嫁娶是民俗活动中最为精华的部分,数词在这些习俗中也有充分的体现。

婚俗中的数字主要与结婚年龄、结婚日子、聘礼的数量以及结婚用品的数量有关,中国的婚俗中对数字很有讲究,在民间传说中,雁失配偶则终生不复成双,取其忠贞之义。所涉數目均取偶数,以为吉祥如意,忌讳出现奇数。如结婚日期以双日为吉,迎亲和送新的傧相也需成双,包括陪嫁的钱物,举行婚礼仪式厅堂的陈设都需要取双数,是取成双成对的意义。

丧葬习俗对数字也有一定的要求,与单数密切相关,汉族的丧俗大多与“三”、“七”有关,出殡前后有“送三”、“迎七”、“办七”、“七七”、“烧七”等习俗,葬礼上死者的亲朋好友对死者叩三个头或行三个礼,人死要祭七七四十九天,祭满二十七月除服,满三年有三周年墓祭等等。

在民间但凡与数有关的都有禁忌之分,就连年龄数也是有禁忌之分,北方民俗以“六十六、七十三、八十四”为大寿,因为人们认为这几个年龄段是人生中的“坎”,有句俗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逢这几个年龄人们会倍加小心,唯恐发生不吉意外减寿,祝寿时子女要按“坎数”为老人包饺子,以示过坎增寿。

中国人以圆为吉,寄托着人们追求尽善尽美、完美无缺的美好心愿。并形成一种悠久的心理积淀,恐怕没有一个民族比中华民族更重视团圆了。这在我国传统的节日中表现的很明显,我国自古就有农历大年三十除夕吃“团圆饭”的习俗。俗话说“花好月圆”以一轮满月来喻幸福美满,八月十五中秋节正是花好月圆之时,人们吃月饼赏明月,尽享团圆之乐;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佳节之一,节日里人们吃元宵、观花灯以祈求生活美满幸福;九九重阳节也是不能不提的节日,古人将数分为阳数和阴数,九是阳数,农历九月初九正好逢双九,所以称重阳节,这一天人们要登高远望、赏菊游宴,人们认为“登高”可能躲避灾祸而且高有高寿的含义,因此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并举行一系列的尊老、爱老、敬老的活动。

笃信数字有凶有吉,会预兆或带来吉凶祸福,纯粹是一种迷信,数字与它所表征的吉凶意义之间仅仅是一种偶然的外在联系,而这种偶然联系是经由历史、文化的途经建立起来的,是一种古老迷信的延续和残迹,但不失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数词同世界万物有着内在的、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永恒的联系,数与文化的联系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毛细血管中,是文化语言学完整体系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常敬宇.汉语词汇和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 曲彦斌.民俗语言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

[3] 吴慧颖.中国数文化[M].长沙:岳麓书社,1995.

[4] 张德鑫.数里乾坤[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论存在主义的心理学方法论蕴涵 篇8

论存在主义的心理学方法论蕴涵

存在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舞台上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流派之一,对于西方心理学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人的存在为本体论;主张以现象学或解释学的方法达到对人内心世界的理解;关于人的发展,人的`生命意义的描述对心理学发展带来了新启示.引起心理学家时主流心理学方法论的反思,促进了心理学方法论的重构.

作 者:龚芸 GONG Yun 作者单位: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娄底,417000刊 名:哈尔滨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年,卷(期):200728(11)分类号:B84-066关键词: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心理学 方法论

【蕴涵】推荐阅读:

科学蕴涵07-27

价值蕴涵09-17

上一篇:中学生演讲稿:你幸福吗?下一篇:铁娘子观后感精选600字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