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是送别的诗

2024-07-24

有哪些是送别的诗(共6篇)

有哪些是送别的诗 篇1

折柳送别的诗有哪些?

行人们犹未有归期,万里初程日暮时。唯爱门前双柳树,枝枝叶叶不相离。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含露桃花开未飞,临风杨柳自依依。一一隋炀帝杨广《四时歌·东宫春》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们。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们。

吴文英《风入松》:“楼前暗绿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濯濯长亭柳,阴连灞水流。雨搓金缕细,烟袅翠丝柔。送客添新恨,听莺忆旧游。赠行多折取,那得到深秋?

日落水流西复东,春光不尽柳何穷。

永定河边一行柳,依依长发故年春。东来西去人们情薄,不为清阴减路尘。

人们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柳丝挽断肠牵断,彼此应无续得期。

一春惆怅残三日,醉问周郎忆得无。柳絮送人们莺劝酒,去年今日别东都。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们。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情人们桥上别,更无消息到今朝。

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 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

巫山巫峡长,垂柳复垂杨。同心且同折,故人们怀故乡。一一梁元帝萧绎《折杨柳》

曲成攀折处,唯有怨别离。一一岑之敬《折杨柳》

幽幽桂叶落,驰道柳条长。折荣疑路远,用表莫相忘。一一顾野王《芳树》

日落水流西复东,春光不尽柳何穷。 巫娥庙里低含雨,宋玉宅前斜带风。 不嫌榆荚共争翠,深与桃花相映红。 灞上汉南千万树,几人们游宦别离中。

絮时依酒,梅花乍入衣(梁元帝萧绎《和刘上黄春日诗》)

三月江城柳絮飞,wu年游客送人们归。故将别泪和乡泪,今日阑干湿汝衣。

杨柳成歌曲,蒲桃学绣文(北周庾信《奉和赵西东路春诗》)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们。好风傥借低枝便,莫遣青丝扫路尘。

絮时依酒,梅花乍入衣。一一梁元帝萧绎《和刘上黄春日诗》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们不起故园情。”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们归不归?(隋朝无名氏《送别》)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幽幽桂叶落,驰道柳条长。折荣疑路远,用表莫相忘(顾野王《芳树》)

张籍《蓟北旅思》:“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

刘禹锡《杨柳枝词》:“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们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桃含可怜紫,柳发断肠青。一一梁简文帝萧纲《春日诗》

周邦彦《兰陵王》:“柳荫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巫山巫峡长,垂柳复垂杨。同心且同折,故人们怀故乡(梁元帝萧绎《折杨柳》)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们归不归?。一一隋朝无名氏《送别》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们归不归。一一隋杂曲歌辞《送别诗》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们不起故园情。

气暄动思心,柳青起春怀。一一鲍照《三日诗》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们。

杨柳成歌曲,蒲桃学绣文。一一北周庾信《奉和赵西东路春诗》

无令长相思,折断杨柳枝。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一一李白《劳劳亭歌》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们挥袂日落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山水诗有哪些 篇2

篇一:田园山水诗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复习

古人云,写诗不过景情二端,请问你是如何理解诗歌的景情关系的?

预习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问:本诗是如何将写景与抒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

答案: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真实地表现出悠闲自适的归隐心情,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解析:定位诗歌类型,寻找景物,概括其特点,从意象和诗歌类型把握作者情感

二、知识讲解

(一)了解山水田园诗

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谢灵运、陶渊明、孟浩然、王维、范成大、杨万里等,李白、杜甫、欧阳修、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

(山水田园诗是指以自然界的山水景物、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表现内容的诗歌。)

(二)常见意象与意境:

1.① 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

(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

②意境特点:

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生活气息。

2.①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

五柳、接舆、伯夷、叔齐、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

②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三)表达的思想情感

主要情感: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厌恶官场 憎恶黑暗 渴望归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四)常用表现手法 描写:

1.听觉角度:①动静结合②以动衬静 或以静衬动

2.视觉角度:① 绘形、绘色

②角度变化

上下、俯仰、高低、远近

3.细致程度:①工笔 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

②白描

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采用这种方

法绘景,往往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4.其他方面:虚实结合、正衬反衬等

虚实:景物描写中,“虚”是指梦境、回忆、未来、想象之景;“实”指当前视听之景。

诗歌常用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虚实相济)的手法。

衬托是有主次之分两者相比较一方为另一方服务从而突出主要一方的手法,它分为正衬与反衬。

抒情: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

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

交融。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也叫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借物抒情、以景结情、触景生情:诗人把自身所

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修辞:在古代诗歌中,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对比等都是常见的修辞手法,要善于发现修辞手法,并分析作用。

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对偶是为增强诗的音乐美、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对比是为了更突出作者的情感。(朱门)

借代是使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五)鉴赏方法及解题思路:

山水田园诗一般鉴赏方法是把握意象特点,分析意境是关键环节。在此基础上去把握诗歌情感,鉴赏手法,体悟语言风格。

1.把握意象:①找准、找全典型意象;

②观察物象的组合方式(上下、远近、高低、里外、俯仰等);

③体会画面的色彩,感受画面的色调;

④注意画面的动态、静态;

2.分析意境:①结合意象特点展开联想与想象,描摹诗歌图景。

②概括景象(意境)特点。

3.体会情感:结合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

4.鉴赏手法:注意从描写、抒情、修辞等角度考虑,并结合诗作分析。

5.品味语言:山水田园诗的语言风格多为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清幽淡雅的。

考点1 山水田园诗歌的特点

考点2 山水田园诗歌的意象、意境、情感、手法

易错点

诗歌鉴赏的全面性和规范性

三、例题精析

【例题】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干】

1、诗的颔联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2、颔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分析。

【答案】

描绘了村边棵棵浓密的绿树,村外坡坡横斜的青山,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清新鲜明的山村风景画。

例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

分工整。例三: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如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或:一个“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很强。

【解析】

第一问诗歌意境题,描绘景物,概括景物特点。

第二问诗歌手法分析,明确山水田园诗一般运用哪些表现手法。

四、课堂运用

【基础】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题干】

1、首联哪两个字用得好?(炼字:解释——描绘——情感)

2、颔联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3、最后两联描绘了作者怎样的生活?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4、前人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试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为例,说说他画出了怎样的意境。

【答案】

1、空:写出了山林的静谧幽暗茂密,看不见人的活动。

迟:慢。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

2、手法:动静结合,色彩浓淡搭配,叠词。写出了山野的恬静优美。

3、宁静闲适的禅寂生活,运用两个典故,表达了作者归隐山林,淡泊名利,闲散安逸的生活情趣。

4、这两句写雨后初晴时的自然景致。茫茫水田里里稻子生机勃勃,绿意盎然;雪白的白鹭在稻田里飞起飞落,意态悠闲;山中林木在烟雨中苍翠欲滴;金黄的黄鹂在树林中呼朋引伴,互相唱和。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

【解析】

1、练字题,定位词性,寻找动词、形容词等。

2、写景一般采用哪些描写方法。

3、根据句子含义判断作者情感。

4、描述画面,抓住关键对象,要对画面特点进行概括。

【巩固】

《菩萨蛮》(其二)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需断肠。

【题干】

1、简要概括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

2、分析“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1、起二句直言江南美好。“春水”二句承上,一写江南水乡景色美,一写江南民居生活美。下片“垆边”二句进一层写垆边肌肤洁白娇嫩的美女。江南既有“碧于天”的美景,又有“画船听雨眠”的生活,还有双臂洁白如雪的美女,组合成“游人”只应该在江南终老的情意。

2、结末二句转入“未老莫还乡”的深沉感叹之中。词人以避乱入蜀,饱尝离乱之苦,时值中原鼎沸,欲归不能,“还乡须断肠”一句,巧妙地刻划出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词人思乡怀人的心态,可谓语尽而意不尽。

【解析】

1、找准对象:水、人。

2、抓住关键词“还乡”,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拔高】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题干】

1、请找出“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中最传神的两个字,并赏析此联。

2、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颔联既是实写,又寓想象,“坼”,分裂。“浮”,浮动,浮荡。只见吴越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分割于东南;苍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浮荡着大地长天。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的壮阔又生动形象。“日夜浮”三字,下得深沉,寓情于景,隐含自己长期飘泊无归的感情。

2、因为作者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所以才涕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精神。

【解析】

1、找准两个诗句相同位置的动词,结合诗句解释词语含义。

2、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分析其情感。

课程小结

山水田园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

主要情感: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厌恶官场 憎恶黑暗 渴望归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课后作业

【基础】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题干】

1、本诗写景有何特点?

2、简析颔联、尾联的人物形象特点。

3、全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描写景物有声、有色、有形,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所写景物带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写得情景交融。所选的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

2、颔联刻画了诗人年事已高和安闲的神态。尾联生动的刻画了裴迪的狂士之态。

3、表现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篇二:谢灵运与谢朓山水诗的比较

谢灵运与谢朓山水诗的比较

摘要:谢灵运生于东晋大士族家庭,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刘宋时为永嘉太守,历任秘书监、侍中、临川内史。谢灵运是诗歌史上自觉以山水入诗的第一人。他的山水诗,绝大部分是作永嘉太守以后写的。在这些诗里,他用富丽精工的语言描绘了永嘉、会稽、彭蠡湖等地的自然景色。谢朓南朝齐诗人。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宣城太守,因称谢宣城。晚于谢灵运的时代,与谢灵运并称大、小谢,他的感情丰富细腻,书卷气很浓,性格单纯,没有世俗影响。关键词:谢灵运 谢朓 比较

谢灵运是六朝时代一位有着多方面才能和素养的悲剧性诗人.他在仕途受阻、进身乏路的“幽愤”之中,为寻找“宣泄处”,便转而走向山水自然,以他独到的审情调、趋向所创造出来的山水审美诗篇。谢朓与谢灵运同族,经历类似。谢灵运诗喜欢描写山水名胜,善于刻画自然景物,是山水诗派的创始人。他以生动鲜明的辞色,细致逼真地刻画了自然景色,表现了山水的绚丽多姿。创作了一大批以山水为审美对象的诗歌,奠定了中国山水诗的写实的雏形。而且由此开始,山水诗正式成为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一、从诗歌内容上看

谢灵运的山水诗大多数是写游山观景的心得,多写山水的奇异景色,于山林中而得志,寻找乐趣,谢灵运第一个以成功的创作实践确立了山水题材的独立地位,为山水诗展示了无限的发展潜力。同时,他在继承前代古诗艺术成就的基础上,创造了“极貌写物”的各种表现技巧。而谢眺山水诗比谢灵运山水诗要丰富,谢眺所生活时代统治阶级政治斗争分场激烈,他在诗歌中表现了对政治的畏惧和不满,反应了当时知识分子的普遍心理和,和谢灵运相比,诗歌的社会意义更加突出。

谢灵运山水诗多按游览顺序写来,以移步换形法将沿途所见景物收入诗中,具体描写山水,也常常使用上句写山,下句写水的模式。如《过始宁墅》写回始宁别墅游览的情景,用山水交替排偶的形式写出其居山临水的地形和周围环境:“山行穷登顿,水涉尽回沿。岩峭岭稠叠,洲萦渚连绵。” 谢眺的山水诗则往往通过自己仔细观察,捕捉自然景物之中最有情趣的部分,精心剪裁安排,使谢灵运山水诗的画境重新返入诗境。谢眺继承了谢灵运观察细致,描写生动这一优点,又避免了玄言诗的缺陷,语言得艰涩,呆板等不足,呈现出清新秀丽的特征。谢灵运的山水诗往往以情入理,谢眺的山水诗常常以情观景,由景入情,使自然景物成为自己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活景。

谢灵运在局部景物描写中,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把握以及非常具体的画面,表现出某一景观的情思韵味,朝着景物与情思交融的方向发展。体现这一特点的名句就是《登池上楼》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这个特点对后世的山水诗具有更为深远的影响。

二、在思想感情方面言

谢眺因为感情单纯,所以悲喜之情,较为明朗外露,较少百感交集,曲折从深。如他的名作《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在他的诗中即使写离忧哀伤的主题,情思也是纯净明秀,非感慨深沉。这首诗是谢眺赴宣城守时离京所作,行至三山,回首瞻望京邑,触动了何日归来的思绪。百感交集之时,但他在诗里展现却是一望中的明丽景色和面对这景色的一片眷恋情思。谢眺在诗意象创造也清新明丽,语言流畅明白,、有的甚至完全接近口语。他有明确的诗歌思想,即追求一种清 新明丽之美。

谢灵运的山水诗仍然带有一些“玄言”的色彩,在他的山水诗的后半部分,总拖着一条玄言的尾巴,时时流露出消极出世的思想,固然是世族大地主颓废人生观的反映,但也是诗人对自己境遇不平的发泄。谢眺的山水诗则抒发了思想感情,玄言诗的影响差不多已被消除。谢眺的山水诗把描写景物和抒发感情自然地结合起来。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这是其诗歌的重要特点,也是他对于诗歌艺术发展的重要贡献。

谢灵运的山水诗在描写山画水的同时,表露出来的思想感情却常是忧郁的,甚至是消极出世的。如“旅人心长久,忧忧自相接”,(《登上戍石鼓》),“荡志将愉乐,瞰海庶忘忧”(《郡东山望溟海诗》)。“羁苦孰云慰,观海借朝风”(《行田登海口盘屿山》)等,都表明诗人游山玩水是为了排遣压抑在心头的苦闷。正因为这种忧郁的心情难以在游览山水中消除,于是也只能发出“荣悴迭去来,穷通成休戚。未若长疏散,万事恒抱朴。”的感叹了。

谢朓山水诗字句工整,音律调谐,华丽别致,擅长描摹山水景物,融情入景,即景应物。但被后人传诵的名句“其源出于谢混”,指深受谢灵运的影响,尚未跳出“模玄仿照”的圈子。这些并不影响他成为南朝山水诗最有成就者。谢灵运的一生,除了始宁别墅的那段隐居生活外,他始终生活在情与理的激烈冲突之中.畅游山水、从事山水诗的创作,是他获取心理平衡的一种重要手段.谢灵运与谢脁作为早期山水诗的代表人物, 对山水诗的走向成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诗风又因为审美心态、观览方式、审美好尚等的差异而各有不同。谢灵运“屡借山水以化其郁结”,“寻山陟岭, 必造幽峻”且“兴多才高, 寓目辄书”, 又“尚巧似”, 诗风以繁富典丽为主, 又有清新明丽的特色。谢朓于旧识中见新情, 倡导“圆美流转如弹丸”的诗境, 诗风以清丽高华为主, 又有细密幽寒之一面。二人面目不同而有相近之处, 成为山水诗的双璧。篇三:中华文化溯源·山水诗:山水有清音 中华文化溯源·山水诗:山水有清音

图为游客在游览江心屿上的谢公亭。本报记者 方曲韵摄

二月的温州,丘山转翠,春意撩人。江心屿人潮涌动,幡旗招展。而西峰山麓下的澄鲜阁里,一个孩子的声音显得格外清脆:“爸爸,画上的人是谁?”“他呀,是1600多年前的温州‘市长’谢灵运。”

“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公元423年夏,时任南朝永嘉太守的谢灵运登上这瓯江上的孤岛,写下了这首《登江中孤屿》。

此后,李白、杜甫、孟浩然??一个个响亮的名字,皆留诗江心屿。

壮士郁不用,泄为山水诗

寻访谢灵运与山水诗的足迹,从《登池上楼》一诗中所说的池上楼开始。

温州古城内的中山公园,万物吐绿。一路问,一路寻,绕过积谷山,出了公园南门,便看到谢灵运纪念馆,此处便是清代重建的池上楼所在地。

馆内亭台楼阁,假山奇石,花草屏壁,错落有致,楼轩飞檐翘角,庭院芳草池塘,一派古风古韵。门厅内播放着关于谢灵运的影片,娓娓道来诗人的故事。

“你看外头这条巷子就是谢池巷,这边一直住着谢灵运的后代。”纪念馆管理员和讲解 员吴星火介绍。

东晋末年刘宋初年,出身名门的谢灵运因权臣斗争,于永初三年(422)被贬至永嘉,即今温州地区。冬去春来,谢灵运登楼赏景,觉春色可爱,便写下《登池上楼》,其中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已成千古名句。

在永嘉,远离政治漩涡的谢灵运从此醉心于山川之美,创作欲一发不可收拾。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志熙说:“谢灵运的山水诗创作开端于永嘉郡守时期,是他山水诗创作的第一个时期。”

“谢灵运出任永嘉郡守时间很短,头尾只有一年。现存他的全部作品诗作也不多,山水诗占了约50首,而作于温州的又占了一半。”吴星火说。无怪乎白居易有诗云:“谢公才廓落,与世不相遇。壮士郁不用,须有所泄处,泄为山水诗,逸韵谐奇趣。”

刻山水之词,以康乐为宗

早在谢灵运之前,山水自然之美早已入诗。《诗经》《楚辞》中皆有景物描写。然而这种景物描写只是为了起兴发端,是一种抒情手段。到了汉末建安时期,魏武帝写就《观沧海》,这才算是为诗坛献上了第一首完整的山水乐章。到了晋代,也出现了专门描写自然现象、自然景物的赋,如《雷赋》等。

“真正大量创作山水诗,将山水景物作为主要的题材和审美对象,谢灵运可以说是第一人。”钱志熙说。

据当地人介绍,感受“谢五言”之精髓,不得不去雁荡山斤竹涧。从乐清市区往东30公里,路标指示均为“筋竹涧”。这与诗人的《从斤竹涧越岭溪行》是同一个地方吗?

温州市雁荡山风景旅游管理局的工作人员金明雪找出余冠英所著的《汉魏六朝诗选》,斤竹涧一诗的注释中认为此涧在“今浙江乐清县东”。

在这里,只见瀑落为潭,潭溢为溪,溪跌为涧,大龙湫的水最终跌落成了筋竹涧。

“猿鸣诚知曙,谷幽光未显。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逶迤傍隈隩,迢递陟陉岘。过涧既厉急,登栈亦陵缅。川渚屡径复,乘流玩回转。苹萍泛沉深,菰蒲冒清浅。企石挹飞泉,攀林摘叶卷。想见山阿人,薜萝若在眼。握兰勤徒结,折麻心莫展。情用赏为美,事昧竟谁辨。观此遗物虑,一悟得所遣。”谢灵运将忧郁化作优美的情思,将山水诗化情。

现代山水诗,何处觅灵感 今天的诗人,能否延续谢公的笔韵?当代山水诗存在哪些困境?于山水诗的发源地温州,寻雁荡山这样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由中国作家协会、《诗刊》杂志和乐清市委宣传部主办现代山水诗研讨会,再合适不过。

“我们的文学归宿、诗歌归宿是山水。”北京大学教授、诗人臧棣肯定了山水之于中国文学的重要性。“在古人的世界观里,他们把山水作为一个归宿,通过山水的抒写,来克服尘世中经历的渺小和痛苦,达到生命的升华与超脱。”

确实,中国文人对于山水诗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可以说‘大小谢’既是山水诗的开始,也是结束。”诗人柯平这么认为,“唐代有很多人写山水诗,比如王维、孟浩然;明代的公安派是一个小高潮,但他们的山水诗更像广告,没有达到天人合一的程度。再后来,这个概念就很淡漠了。”

到了当代,山水诗更是处在了一种很尴尬的境地。“当代诗歌里有叙事诗、口语诗等,却已经没有山水诗这个分类了。”乐清市文联主席张文兵说。现代山水诗的写作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诗刊》编辑宋晓杰说:“山水的内涵很丰富。但是现在,景区取代了山水,把山水割裂了,不知不觉给你一种游客心态,这种‘到此一游’的游客心态给写作带来很大的危害。”

李白诗有哪些 篇3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扩展:

李白(7-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这是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然后是他的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陆游的绝笔诗有哪些 篇4

诗词内容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意

本来就是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朝廷的军队收复北方领土的那一天,在家里祭祀祖先的时候,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我。

词语注释

1.元:同“原”。

2.但:只。

3.悲:悲伤

4.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5.同:统一

6.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7.乃翁:老人自称,指陆游自己。

8.北定:收复。

简析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这种遗恨从生前留到死后。在生命弥留之际,心情更为沉痛。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鉴赏

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诗人在写此诗的十一年以前,叹息过“死前恨不见中原”,在热烈地期待着旧业的光复。直到临终之际,诗人仍然抱有这样坚定的信念,宋朝的抗敌部队要挥戈北上,赶走敌人,收复失地,平定中原。这对于诗人自己,当然是看不到了,只有后代的儿孙们能看到。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当皇朝的军队收复中原的时候,不要忘记把“北定中原”这个大好的消息告诉诗人,以求了结一桩重大的心事。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表明诗人即将离开人世,就什么都没有了,万事皆空,用不着牵挂了,从中体会诗人那种悲哀凄凉之心情。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平常,但就全诗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元”、“空”二字更加强劲有力,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

第二句“但悲不见九州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此句诗意是诗人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为“不见九州同”。“悲”引擢文盟字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哀、遗感之情。

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诗人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

最后一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已经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你的父亲。表达的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此诗“悲壮沉痛”、“可泣鬼神”,歌颂陆游爱国精神光照千秋。用笔曲折,行文多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创作背景

陆游的一生,呼吸着时代的气息,呐喊着北伐抗金的战斗呼声,表现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热忱。《示儿》诗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首《示儿》,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陆游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在十二世纪初,中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国。在陆游出生后的第二年,金国占领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第三年把徽、钦二帝掳去,北宋亡国。而当钦宗之弟赵构逃到南方,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政权之后,不但不发愤图强,收复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汉奸秦桧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绍兴十二年(1142年)和议告成,赵构竞无耻到向金国皇帝自称臣子,并答应每年献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跟金人划淮水为界。从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沦为金人的领土,北方的广大人民横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敌人的威胁压榨下苟延岁月。后来宋孝宗赵眘与金签订的“隆兴和议”及宁宗赵扩与金签订的“开禧和议”,照旧屈辱求和。这种局面,当然是一向反对民族压迫的广大汉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在这一历史时代,不知有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挺身而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而陆游则是文学战线上的杰出代表。

陆游写的绝笔诗内容

宋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陆游出生后的第二年。金国占领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第三年把徽、钦二帝掳去,北宋亡国。而当钦宗之弟赵构逃到南方。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建立了政权后,不但不收复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汉奸秦桧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绍兴十二年(1142年)和议告成,赵构竟无耻到向金国皇帝自称臣子,并答应每年献银绢,跟金人划淮水为界。从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沦入异族,而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苟延岁月。后来宋孝宗及宁宗,照旧屈辱求和。这一历史时期,不知有多少优秀儿女挺身而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而陆游则是文学上的杰出代表。

1210年农历除夕这一天,人们都忙着守岁,而陆游家中的气氛却异常沉重——身患重病的陆游已经走到生命的尽头。他的六个儿子寸步不离守在床边,静静地望着这位戎马一生,饱经风霜的老人。陆游紧闭双眼艰难地呼吸着。突然,他“回光返照”似的睁开了双眼,眼睛闪烁着奇异的光芒。儿子知道父亲要说些什么,连忙拿过纸和笔。在儿子们的搀扶下。

陆游艰难的支撑起身体。他望着窗外想:人死后万事皆空,我本来可以闭目而去。但唯有一件事放心不下呀,那就是国家统一。随之他写下:“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看着自己的孩子。他吃力得说:“孩……子……们,你们一定要在南宋军队驱除敌虏,统一山河时……祭祀我的亡灵……把这凯旋的喜讯告诉我,让我在九泉之下也好……安……息……呀!”说完,他继续吃力地写道:“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他手中的笔落到地上,身子无力地倒在床上,闭上了双眼。一只手直挺挺地指向北方。

李白的山水诗有哪些 篇5

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清溪行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江夏赠韦南陵冰

胡骄马惊沙尘起,胡雏饮马天津水。

君为张掖近酒泉,我窜三巴九千里。

天地再新法令宽,夜郎迁客带霜寒。

西忆故人不可见,东风吹梦到长安。

宁期此地忽相遇,惊喜茫如堕烟雾。

玉箫金管喧四筵,苦心不得申一句。

昨日绣衣倾绿樽,病如桃李竟何言?

昔骑天子大宛马,今乘款段诸侯门。

赖遇南平豁方寸,复兼夫子持清论。

有似山开万里云,四望青天解人闷。

人闷还心闷,苦辛长苦辛。

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

山公醉后能骑马,别是风流贤主人。

头陀云月多僧气,山水何曾称人意?

不然鸣笳按鼓戏沧流,呼取江南女儿歌棹讴。

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

延伸阅读

李白人生的重要时期。

李白的一生主要活动在唐玄宗、肃宗时代。他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 , 也是潦倒的一生。

为了便于研究他的创作道路 , 我们将他的生平分为四个阶段来介绍。

(l) 读书漫游 (42 岁以前 ,701-742)。这一时期 , 诗人的生活主要是漫游、游山览水 , 所以其诗歌创作主要是山水诗。江陵和金陵是六朝乐府民歌西曲歌和吴声歌的发源地 , 李白漫游于此 ,深受影响 , 因此也写了不少优秀的乐府诗和一些赠别诗。山水诗著名的有《峨眉山月歌》、《渡荆门送别》以及《望天门山》、《横江词》六首、《望庐山瀑布》二首等。乐府诗著名的有《江夏行》、《长干行》、《乌栖曲》、《越女词》等。著名的送别诗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山中问答》等。还有《江上吟》、《丁都护歌》、《金陵酒肆留别》等。

(2) 长安三年 (42-44岁,742-744)。在这一时期 , 诗人政治上失败了 , 但创作上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 诚如安徽马鞍山采石矶的太白楼上的对联所云 :“荐汶阳再造唐家 , 并无尺土酬功 , 只落得草石青山 , 供当日神仙笑傲;喜妃子能谗学士 , 不是七言招怨 , 怎脱去名缰利锁 ,让先生诗酒逍遥。”三年的京城生活 , 尤其是直接与皇帝大臣们的接触 , 使诗人对当时的社会现实以及藏在“开天盛世”后的腐败黑暗的现象和宫廷内幕有了初步的认识 , 并用他的诗歌予以无情的揭露和深刻的批判。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比前一时期更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战斗性。这时期的作品有《蜀道难》、《梁甫吟》、《行路难》三首、《古风》第八、十五、二十四、三十九、四十六等 , 还有《乌夜啼》、《子夜吴歌》以及《送友人入蜀》等。

(3) 再度漫游 (44-55岁,745-755)。这时期诗歌创作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 一是更加无情地揭露、讽刺和批判当时腐败的政治和穷兵黩武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 如《远别离》、《古朗月行》、《古风》之三、之六、之十四、之三十四 , 以及《战城南》、《北风行》等;二是以诗歌创作寄托其愤世嫉俗、向往自由的思想感情 , 如 《梁园吟》、《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和《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等;三是描绘祖国山水风光的诗歌。著名的《赠汪伦》、《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等也作于这一时期。

(4) 身经战乱 (55-62岁,755-762)。这一时期的创作 , 有不少是反映安史叛军破坏、蹂躏中的社会现实和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 , 如《古风》第十九 ( 西上莲花山 ) 、《猛虎行》、《经乱后将避地郯中留别崔宣城》、《奔亡道中》等 , 有些是抒发他报国靖乱的壮志 , 如《永王东巡歌》、《赠张相镐》、《南奔书怀》等 , 也有不少是表现他蒙冤遭贬的悲愤。

★ 李白的山水诗

★ 李白山水诗的现代意义

★ 李白唐诗赏析

★ 山水诗有哪些

★ 梦李白原文赏析

★ 望天门山 李白赏析

★ 李白的古诗赏析

★ 李白《将进酒》注解及赏析

★ 李白的边塞诗赏析

折柳送别的诗 篇6

1、气暄动思心,柳青起春怀。——鲍照《三日诗》

2、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歌》

3、无令长相思,折断杨柳枝。

4、三月江城柳絮飞,五年游客送人归。故将别泪和乡泪,今日阑干湿汝衣。

5、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6、巫山巫峡长,垂柳复垂杨。同心且同折,故人怀故乡。——梁元帝萧绎《折杨柳》

7、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8、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9、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

10、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11、杨柳成歌曲,蒲桃学绣文。——北周庾信《奉和赵西东路春诗》

12、天下悲哀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13、行人犹未有归期,万里初程日暮时。唯爱门前双柳树,枝枝叶叶不相离。

1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16、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隋朝无名氏《送别》

17、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

18、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柳丝挽断肠牵断,彼此应无续得期。

19、日落水流西复东,春光不尽柳何穷。

20、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情人桥上别,更无消息到今朝。

21、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2、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隋杂曲歌辞《送别诗》

23、含露桃花开未飞,临风杨柳自依依。——隋炀帝杨广《四时歌·东宫春》

24、曲成攀折处,唯有怨别离。——岑之敬《折杨柳》

25、幽幽桂叶落,驰道柳条长。折荣疑路远,用表莫相忘。——顾野王《芳树》

26、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落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27、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柳丝挽断肠牵断,彼此应无续得期。

28、日落水流西复东,春光不尽柳何穷。

29、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30、无令长相思,折断杨柳枝。

31、三月江城柳絮飞,五年游客送人归。故将别泪和乡泪,今日阑干湿汝衣。

32、天下悲哀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33、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35、絮时依酒,梅花乍入衣。——梁元帝萧绎《和刘上黄春日诗》

36、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

上一篇:新春政府办团拜会领导致辞下一篇:党建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