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案及反思

2024-09-06

初中体育教案及反思(共14篇)

初中体育教案及反思 篇1

教学反思已成为现代课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积极的反思,有利于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及高效率。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体育教案及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体育教案及反思篇一

体育新课程的实施,以自己的事业和专业发展为基础,以全面培养合格学生为出发点,及时深刻地总结、研究教学活动。涉及到的教学思想、教学策略、教学流程、教学方法和教学反馈等。

一、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绝对的权威,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新课程实施,用“目标引领内容”要求我们树立明确的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均衡协调发展。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首席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首席引导者”,就必须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兴趣和爱好,培养终身健康的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和团队意识开放的胸怀坚定的意志,实现现代文明的展示与交流。提高健康水平,提高生存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目的。

二、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快乐教学为宗旨,时刻都在想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体验运动的快乐,把快乐带入课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根据新课程观念,教学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使其与课改理念高度统一,紧密结合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无兴趣,学生学无乐趣。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生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如,首先,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其次,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

初中体育教案及反思篇二

在探索中,我个人认为,新课改应是在围绕着体育课未进行的,我们应在课前,课中,课后体现出课程改革的新面貌,新思路。

一、备课

要上好一节体育课,备课是必不可少的,课改前应备课,课改时也应备课,但备课的重点却不一样,我认为,课改中的备课,应备教材、备教法,但更应备学生,应充分考虑学生是否对教材有兴趣,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针对学生的爱好兴趣来调整教法以及训练手段。

二、上课

上 好一节课,首先应看到是否完成课的任务,但是,在上课过程中,单单为了完成任务而完面任务是远远不够的。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我们应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学生服从指挥到自觉行动。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学习,对生活,对身体的好处,使他们学会如何自觉,自主地 锻炼身体,从而能让他们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都能很好地参加体育锻炼,而不仅仅是在体育课上。

在课堂中,教师应改变指挥者的角色,参与到 学生的活动中。在课堂中与学生一起活动,指导学生活动,更重要的是和学生一起探索,使学生体会到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使他们的 身心都得到锻炼。应该说,体育课不仅是培养学生身体健康的课堂,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让他们有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心态,更有着坚强的意志、坚 韧不拔的精神,有开拓创新的精神,有团队合作精神等等。

三、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体育课的一个必要环节,没有反思,就不会 提高,没有反思就不会看到长处及短处。反思有多种形式,一堂体育课应反思的问题是很好的。但我认为,一堂体育课更应该反思的是这堂体育课有得到学生的认可 吗?这堂体育课中,学生有没有积极参与,教师有没有积极参与;学生的身心有没有都得到锻炼。而不应该只是反思。你的讲解是否清晰易懂,学生是否学会了动作 技术。

课程改革才刚刚开始,我们的探索是任重而道远,特别是中学体育的改革,更是一路坎坷,体育课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更有着沉重的任务和特别的意义,作为体育老师,更应该积极地探索,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地进步。

初中体育教案及反思篇三

跳远教材由于受到场地和班级人数的限制,很少有教师在公开课时选用这一教材。在本课设计时我利用横向沙坑和体操垫来解决沙坑少而分散的问题,使得四组同学能同时在一块较集中的场地内进行练习,既便于教师的及时指导又提高了练习的密度,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本课紧扣新课标的理念,把促进学生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同时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的“发展跳跃能力和下肢力量练习与游戏” 这一部分教师并没有安排具体的练习,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需要,自己去创编发展跳跃能力和下肢力量的练习或游戏。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大大激发了学生练习的兴趣,使同学们自觉自愿地积极参与到练习和游戏中去。教学中还注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互助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利用即时评价和指导的良好反馈作用,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从评价和指导中获得帮助,看到进步,增强信心,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在本课的“热身导趣”部分设计时进行了两个创新尝试:1、队伍的调度形式改变以往一队接一队一次慢跑的形式,采用四队同时向不同方向跑出。大大节约了队伍调动的时间,使课更紧凑,场面更好看,也提高了学生练习的兴趣。2、改变以往慢跑、徒手操的老套路,采用配音乐的原地慢跑韵律热身操使学生在快乐中不知不觉达到热身效果。

本课的缺憾在于设计给学生思考、探究和尝试的“如何才能既跳得远又能安全地落地”这一问题由于受学生知识水平的限制,学生虽有思考和探究但深度不够,积极参与度不高,应该把着重点放在学生的尝试上。

初中体育教案及反思 篇2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全体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所谓“全面”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面向全体, 二是各方面的而非特指某一方面。在学校工作中只有课堂教学具备这种的“全面”功能, 它是素质教育的基石。就体育教学而言, 其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 促进身心发展, 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对发展学生身体各方面素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锻炼学生克服困难, 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实大部分学生不论自身的体育成绩如何, 他们对体育运动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培养和利用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欢快和愉悦, 对我们的体育教学工作会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也是每一位体育教学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学校体育主要由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组成。体育教学的任务与目标是进行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以及运动教学, 课外活动目标是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同时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练身和活跃学生生活、协调人际关系。所以学校体育的目标宏观来讲应是促进学生体格体能的完善和发展, 培养体育的情趣、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社会情感, 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每一个学生而言, 是通过体育达到以下四个目标: (1) 身体的发展。有很好的适应能力, 包括适应不同环境不同气候不同岗位的身体和心理能力, 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康复能力, 对疲劳的抵抗力; (2) 获得良好的运动技能, 提高工作劳动的效率, 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3) 掌握科学的健身养生知识, 提高智力素质; (4) 培养正确的社会情感, 形成民主、公平、竞争的意识, 能不断自我发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概括地说就是: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掌握体育卫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形成良好个性。

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发展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科学技术应用的程度, 而基础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阶段。体育课必须改革, 与之相适应。过去有的教师上课“放羊式”, 因为目标太高无法实现, 教师心中茫然学生亦然, 场地器材条件差, 加之天气等原因, 体育课一盘散沙。过去考什么练什么, 对于教材规定的十二项必修教材则抛在一边, 吏无选修课与素质练习课, 仅仅是为应付教学竞赛和教学检查才上几次考试项目之外的内容, 学生学得少、练得也不多。因此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要想使一节课成功, 教师的因素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应当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全面的素质, 即使遇到前面所说的情况:碰到自己不是很擅长的教材, 也能轻松完成。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必须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要想使学生在课堂上“笑”起来, 首先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多表扬, 少批评, 教师过于严肃, 势必使学生产生距离感和畏惧感, 如果学生做完练习的第一反应是观察教师脸上的表情而不是体会练习过程中的满足感, 那么学生也就永远都“笑”不起来;其次, 要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循循善诱, 永远不要让学生觉得“我肯定不行”或“这太简单了, 我不练都行”, 而要让他们认为“我肯定能行, 让我试一试”。把课堂还给学生, 给学生自主练习的空间, 底年级同学, 兴趣广泛, 并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 教师应考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打破以往教学中一切都由教师组织学生一起做同一活动的做法, 而多给学生有选择性的自由练习空间, 使学生找到练习的乐趣, 发现自己的特长, 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练、自己去学, 就给了部分学生表现的良机.总之,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实际需要考虑, 放开手脚, 把课堂还给学生, 努力去为学生拓展一个空间, 而不是让学生艰难的来适应自己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和教学只有在师生愉悦的情况下才会迸发无限生机。

初中体育游戏教学运用及反思 篇3

关键词:体育游戏;教学反思一、体育游戏的主要特征

1.体育游戏的趣味性

体育游戏是人们为了运动并想要快乐而创编的体育游戏。中学体育游戏教师可以根据中学生特点把将要讲授的体育教学内容,通过创编或者选取一些体育游戏,吸引学生把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课堂之中。学生在体育游戏中能够产生乐趣,促进他们的积极思维、启发学习动机、活跃课堂气氛,如果是准备阶段的体育游戏,规则应该简单易懂,场地、器材简单。游戏的设计要新颖、惊险(惊而无险)、象征及有一定难度。比如,使生活中的常用动作戏剧化;用变异的动作替代习惯动作:用器械来限制动作的幅度和速度:把较难的专项技术动作简单化;让平时常用的动作在较高的要求下完成等等。

2.体育游戏的合作与竞争的特征

体育游戏往往以队员之间的相互竞争,通过胜负而取得乐趣,这种竞争可以是两个人或者两队人、多队人通过相互合作竞争带来乐趣,但是胜负对于队员没有影响,取得胜利才是游戏的根本。胜利了,同学们高兴;失败了,同样也不沮丧。中学生一般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有充沛的精力,动作协调,能够理解动作的内在联系,学习兴趣广泛而深刻,而且有更大的选择性和稳定性。通过竞争来展现自我和克服困难的精神。体验到团体协作而获得成功的乐趣。但是教师在选组时要实力大致平衡,分组是公平竞争基础、趣味竞争的保证。

3.游戏的教育性特征

在体育游戏中要充分发挥教育性特征,通过学生参与体育游戏培养学生参加游戏的兴趣,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具有积极进取、勇于开拓、敢于拼博和竞争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荣誉感。体育游戏经常是个人的竞争与集体的对抗,游戏结果一般都有明确的胜负之分,体育游戏包含着竞赛的因素,符合参加者拼搏向上和竞争进取的精神,富有很强的吸引力。体育游戏既有规则限制,又有体力的竞争,同时又为参与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提供了一定的灵活性。因此,还要培养学生尊重裁判、尊重对手,认真对待胜负,做到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体育游戏活动使学生在游戏过程学到了技术、技能,同时是运动水平和能力方面的提高。并且在体育游戏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有一颗诚实、守信的心灵是多么的重要!如失去诚信,便把一切都失掉了。所以,学生在体育游戏中一定要遵守规则,讲究诚信。

二、初中体育游戏教学的各环节运用

1.体育游戏在准备活动中的运用

体育教学中有准备活动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往往会设计一些集中注意力的游戏活动,例如,“贴膏药”的游戏就是两个人一组,每一组间隔出适当的位置,围成一个大圈,再选两个学生出来,一个人追,一个人跑,被追的人站到大圈里任何一个人的旁边,贴上去,同组的另一个人跑,追的人继续追,直到抓到人之后再重新换人来继续游戏。准备活动中的游戏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好办法,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是有趣的,进而更为集中注意力来听老师是怎样宣布下一步的训练任务的。

2.体育游戏在体育技能教学中的运用

体育游戏在体育技能的运用过程中要重视通过一些游戏活动来训练体能、训练技巧。例如,长跑能力的训练过程中,需要学生有较强的下肢运用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选择“青蛙跳”“短距离接力游戏”等活动,这样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就能够锻炼学生的体力。又如,在篮球技巧的训练过程中,可以运用窄跑道比赛的游戏,消除游戏者在练习中的过度紧张,可选用转移性及诱导性练习的游戏等。

3.体育游戏在身体素质练习中的运用

目前,初中体育教学目标强调要让初中生有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在这个运动的过程中,教师要设计能够锻炼身体素质的游戏内容。例如,开展群体竞赛活动、小组互相接力赛跑、完成跳马障碍等活动,在竞赛过程中,化“苦”为“乐”,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身心愉悦地学习素质练习的内容。转变了对于身体素质练习活动过于枯燥的问题,让学生有积极性,长期地进行身体素质的培养。

4.体育游戏在整理活动中的运用

当前,初中体育游戏活动在整理环节的运用更为轻松和多元化,因为整理环节就是要让初中生能够消除疲劳,促进身体技能尽快恢复,使人体更快地从紧张状态过渡到相对安静的状态。因此,游戏内容设计不需要过于苛责,只需要能够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放松就可以了,例如,站好队列,进行一个成语小接龙;开展拍手操;进行剪刀、石头、布的反应训练等,这些都是可以的。

三、育游戏教学反思

1.体育游戏要有目的性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体育游戏也不例外。我们在教学中选择体育游戏时,首先要确定本课游戏是为了服务于主教材的教学,或是单纯地为了发展学生的体力、智力,还是为了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前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有目的性的去选择适合于本课教学的游戏。例如:要发展学生速度素质的,我们可以选择“过关斩将”、“猫捉老鼠”、“小飞行员”等。要发展学生思维的可以选择“集体画像”、“手指日标”、“送电报”等。要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可以选择“齐心协力”、“协力运输”、“卷春饼”等。因此,我们教师只有在课前精心设计、精心选择、精心安排,才能在课中做到胸有成竹。

2.体育游戏要有创新性

时代在发展,现在的学生思维能力活跃,好奇心强。如果我们的游戏教学一直一成不变,没有任何新意,他们就会失去练习的兴趣,锻炼的效果也就会大大折扣。因此,教学中我们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有所创新。当然,游戏创新并不是说要一堂课都要重新创设一种新的游戏,我们可以在原有游戏的基础加以拓展、在游戏的器材上加以创新,使他们改头换面,重新焕发新的活力。

在体育游戏开展的进程中,参与者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体能、智能,才能取得胜利。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选用一些有一定竞争性的游戏,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游戏中,从而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增长学生知识、锻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优良作风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红伟,郑雪莲.体育游戏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7.

大班体育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4

练习投掷和快速跑的能力。

【活动准备】

沙包若干,布置好场地。

【活动过程】

将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四队,手拿沙包站在起跑线上。

游戏开始,教师发令后,每队排头的幼儿头顶沙包,从小路上急速向前走。走到小河边,取下沙包,单手将沙包用力向圆圈投去,然后双脚跳过小河,快速向前跑,绕过圆圈,按原路返回,拍第二个幼儿的手。依次进行,直至全部跑完。最后教师数一数各队圆圈里的沙包数量,以多者为胜。

【活动规则】

1、走小路时只能走不能跑,否则须从头开始。

2、前后两人必须拍过手,方可继续进行。

注意事项:

1、小路也可画成弯曲的,小河与投掷的距离可根据幼儿的情况变动。

2、如果圈内沙包一样多,则以速度快,守规则者为胜。

【活动反思】

本课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共同营造了一个充满乐趣的情景,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积极投入的进行了合作活动。整个课堂活动中,学生手脑并用,身心真正“活动”了起来。

大班体育教案《赛马》及教学反思 篇5

【活动目标】

1.练习绕障碍跑和往返跑,发展奔跑能力,增强腿部力量。

2.学会与同伴友好合作与竞争。

3.感受运动的快乐,愉悦身心。

4.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活动准备】

中号筒4个、大号筒4个、基础单元砖8个、体能条8根。

【游戏玩法】

幼儿分成两组,成两路纵队在起点线后等待。游戏开始,每组第一名幼儿“s”形跑过中号筒、基础单元砖和大号单元筒,继续往前跑,一只脚踩到终点线后迅速转身,再快速原路跑回起点处,与第二名幼儿击掌后,站到队尾。第二名幼儿出发,游戏继续,先完成任务的小组获胜。

游戏规则:

1.幼儿必须“s”形跑过中号筒、基础单元砖和大号单元筒。

2.幼儿到达终点线时必须脚踩线才能返回。

【安全提示】

1.游戏前幼儿学习快速转身。

2.游戏材料筒和砖间距2米左右较为适宜。

【教学反思】

注重过程中的游戏化情境创设。带幼儿通过各种曲线,营救小羊等情境创设,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氛围中掌握了曲线跑的动作技能,锻炼快速跑步的能力。注重各个环节的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地解决难点(快速曲线跑),对这一难点进行分层解析。学习曲线跑的动作要领。让幼儿自己探索跑弯道的身体动作,说说身体的感受,教师在幼儿基础上提炼曲线跑的动作要领。主要的练习内容是跑8字形。

设置障碍时要有一定的高度,避免幼儿出现跨越犯规的情况。

初中体育教案及反思 篇6

游戏目标:

1、引导幼儿练习踮脚和下蹲的动作。

2、发展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

3、培养幼儿遵守游戏规则的良好习惯,能和同伴愉快地合作。

4、培养幼儿与他人友好合作的意识,能与其他幼儿共同游戏,乐意与他人交流、分享不同的玩法。

5、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游戏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拉成一个圆。

2、带领幼儿进行游戏,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儿歌。

吹泡泡、吹泡泡,吹成一个大泡泡;吹泡泡、吹泡泡,吹成一个小泡泡。泡泡飞高了,泡泡飞低了,啪!泡泡爆炸了!

3、教师与幼儿继续进行游戏。

4、游戏结束。教师与幼儿共玩游戏“拉个圆圈走走”。

指导要求:

教师提醒幼儿按儿歌玩游戏,注意圆圈的完整。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更加体验到泡泡不但好玩,而且泡泡更有着更多的本领,幼儿能开心快乐地在游戏中得到了享受与进一步的学习。培养了幼儿的良好倾听的习惯,在师幼的互动中得到了和谐自主的发展。

初中体育教案及反思 篇7

用学生学会了、会学了、拓展了的课堂实效来验证教法、学法的价值, 用认知、技能、情感目标的达成来体现教学理念与策略, 把实施新课标的责任、义务、激情、技巧落实到每节课中是笔者的追求。对本课的反思、感悟有以下五点:

一是课的开始明确提出激励口号是“好、很好、非常好”, 并告知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教师会以不同的形式向大家问好, 学生们的回答要异口同声, 旨在促成学生精神集中之目的。二是准备活动时用音乐作为起始信号, 音乐起练习开始, 音乐止练习停止, 引导学生听音乐节奏模仿各种姿态的走、跑、跳动作, 并将四个基本步伐融入其中, 为基本部分的学习做好铺垫;找朋友游戏时提醒学生主动以握手或拥抱的形式问声好, 分手时说声再见, 并与同伴交流喜欢的颜色、爱吃的食物、爱读的书籍及喜欢的运动项目等。这一策略旨在告知学生上课时要令行禁止, 明确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什么指令是做什么的, 用课堂常规规范学生的行为;同时也让学生知晓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要学会选择适合的话题做到与他人主动交流, 这是将来学习、生活必备的基本素养。三是教学时将接受式学习中的讲解、示范、分解教学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相结合, 互为补充, 共同发展、完善和提高, 旨在发挥教和学的积极性。具体表现在:首先, 教师讲解、示范后, 学生自主模仿练习、同伴之间互喊口令、互相指导评价, 左右两边的学生互喊口令练习, 前后排学生互换位置学练, 这一策略旨在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侧并步、后交叉步、吸腿跳、开合跳动作的同时, 能够运用正确的动作要领去指导其他同伴;其次, 学生找一个新朋友学习一个动作, 每次都要与好朋友交流刚学过的动作、学习新动作、串联练习, 同时记住好朋友的姓名, 记住和好朋友一起学习的动作, 以此类推学四个动作找四个朋友, 这一策略旨在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培养学生的记忆、观察、肢体表达及反应等综合能力。四是教学中采用随机分组和任务单的形式让学生合作探究学习, 使学生学有目标、练有内容、探有成效, 其中的一个组在掌握基本动作的基础上创编了队形变化, 并进行展示, 这一策略旨在让学生尽快融入新的合作小组, 调整自己以适应新的学习团队和学习形式, 使90%左右的学生达成了课前预设的目标。五是学生边喊“精神集中”的口号边做蹲起的动作, 用洪亮的声音、整齐的动作考验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规定练习5次或7次, 同时提出3次或5次时只做动作不发出声音或只发出声音不做动作, 来增加练习的趣味性, 学生乐此不彼, 旨在将素质练习的“苦”转变为学生乐意参与的“甜”, 使学生愉悦身心的同时顺理成章地发展了体能。

本课的不足之处有二:一是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队形密集, 没有及时地调控开, 存在安全隐患, 也制约了学生的大胆练习;二是讲解、示范的有效性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江苏省特级教师武云飞老师的点评

纵观中美四位教师上的四节体育实践课, 受益匪浅, 以石冰冰老师这节课为案例谈谈自己的观点, 即:可借鉴之处、建议与心愿。

五点可借鉴之处

一个指导思想:以坚实的“育体、育人”载体直面“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是直面而不是确立或树立) 。两个为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整个课堂力求在认知、技能、体能、情感一体化下的最大化;信息、认知、感悟下的学会、会学、发展的链条;讲解、示范、管理、点拨、激发、展示的贯通程序。具体表现为在当今课堂上的整队集合多、讲解示范多、滥用表扬多、口号表态多、学生练习少、运动量少、批评教育少、主观能动少, 即“四多四少”的现象得到有效扼制。学生主体:表现为学生有自信、有主见、有创意。三个关注:关注课堂常规、关注教育意志与兴趣爱好、关注弱势群体。四个呼应:准备部分与基本部分呼应 (为什么准备、为谁准备) ;教法、学法与教材重、难点呼应 (对路、有突破) ;身体素质课课练与基本部分及学生发展敏感期呼应 (课课练练什么、怎么练、为什么这样练) ;结束部分与基本部分呼应 (为谁整理放松、为什么这样做及课后学生的状态) 。五个对接:学情、校情、师情与教学全过程对接, 组织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育的规律对接, 学习目标预设与达成之间的对接 (解决了“两张皮”的现象) , 身体练习载体与情感、社会适应层面的对接, 场地器材与创新教材、教法、学法的对接。

两条建议

一是要把身体练习载体与情感、社会适应相辅相成、渗透、提升, 作为体育与健康高效课堂教学追求的一道大题;二是要正视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表扬与批评尺度的把握及风险教材练习与安全因素有机统一的棘手难题, 这也是广大体育同仁必须面对而不可回避的两大难题。

一个心愿

通过像今天这样的中美国际交流的形式及同仁们各种类型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研讨与追求, 愿我们的学生对于体育课、体育活动能“高兴而来、满意而去, 盼望再来, 既热爱体育更喜欢上我们的体育课”。

初中体育教案及反思 篇8

【关键词】初中体育 教学评价 多元评价

评价是促进学生自我反思的重要手段,科学的评价往往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地认识自己,从而发现学习中的不足,改进自己的学习状态。初中体育教学中,评价往往容易为教师所忽视,这与体育教学不太重视评价有关,也与体育教师自身对评价的理解有关。笔者在教学中尝试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多元评价释义

多元评价是相对于一元评价而言的,多元评价的指向是多方面的,相对于传统的一元评价而言,多元评价更强调从不维度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过程进行评价,从结果来看,多元评价往往是非判断性的,是不以好坏、优劣评价学生的。因此多元评价往往更能够促进学生的体育技能的提高,多元评价的背景下对学生的体能训练的要求提出,也更容易得到学生的积极响应。具体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其一,多元评价指向学生的训练过程。体育训练与文化学科的学习不同,体能的训练,技能的形成,都是实实在在的训练的结果,靠嘴皮子描述是没有用的,说得再好跑的速度不够就等于零。因此,教师的评价必须指向学生的训练过程,要通过评价去激发学生的训练动力,去让学生形成对体育学习的正确认识。

其二,多元评价指向学生的内在需要。初中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是存在内驱力的,但在机械任务的影响之下,这种内驱力容易被忽视,也容易被弱化,因而学生的内在需要就不容易得到满足。比如说在“跑”的教学中,学生是很想跑快的,可是如果教师的评价老是停留在“你怎么跑不快”的思维水平上,那学生就永远不可能真的愿意去跑,也很难真正跑得快。

其三,多元评价指向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当“体育”变成“体育与健康”的时候,体育教学的内涵就拓展到一个新的境界,初中学生处于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心理健康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在其中有着重要作用。如果能从健康促进的角度予以评价,则体育教学就有了新的内涵。

从以上三点分析来看,多元评价不仅是指向体育学习本身的,还是指向学生的学习品质的,通过评价来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学会学习,是体育多元评价的重要目的。

二、基于多元评价体育教学案例分析

具体到初中体育教学实践中,多元评价应当怎样进行呢?笔者这里通过几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示例一:一次跑的教学观摩中,教师让一位学生做跑的动作的示范,该生示范非常到位,示范完毕之后,教师给出的评价是:“这个学生的演示非常到位,大家鼓掌表示感谢!同学们看懂了吗?跑的动作要领就要跟他一样!”然后学生鼓掌,课堂气氛达到一个小高潮。在后面的评课过程中,不少同行也认为这个评价非常具有激励性,是一次成功的评价。但在笔者看来,这样的评价显然过于肤浅:首先,教师的评价过于笼统,“非常到位”这样的评价不具有明确性,学生听起来根本不知道具体指哪些地方到位;至少问学生懂了吗?估计没有学生说不懂的,毕竟是公开课,知道要配合教师;而“跑的动作要跟他一样”这样的评价,更是不合体育教学的规则,因为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对于像跑这样的动作要领的掌握,往往都是在对动作的细化当中完成的,是在具体的要求下形成的,因此针对动作技能的评价,一定要准确化、精细化。

示例二:在一次笔者开设的观摩课上,也是教学生短跑的起跑。课堂上有两个学生表现出同样的不足:抢跑!当两个学生在公开课上表现出同样的缺点时,一般教师可能会暗地里责怪这些孩子,可是笔者却看出了这两个孩子出错的原因。于是给予他们分别的指导:一是让其中一个学生不要紧张,按照刚刚教的节奏跑就行;二是对另外一个学生强调预备跑的时候,身体重心要控制好,尤其是在“各就位”命令发出之后,身体不要过于前倾。这两个指导都是分别进行的,观摩的教师只看到笔者在与学生交流,但具体交流的内容却不知道,用后来交流的话说,只看到笔者“拍了拍学生的肩膀”,然后这两个学生抢跑的现象就没有了。在交流的时候,笔者也提到这个问题,并阐述了笔者的思路:第一个孩子是由于心理原因,导致他对发令员的命令过于敏感,而第二个孩子是因为纯粹的跑的技术的问题而出错。在笔者观察了两个孩子两次出错之后判断了原因,并分别进行了指导。而事实也证实,笔者这样的面对面的评价是有效的。

三、多元评价是指向学生成长的评价

评价本身只具有促进学生成長的意义,这是笔者研究多元评价形成的一个重要认识。之所以坚持多元评价,实际上也是因为看到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学习状态并不完全相同,有时候甚至会出现相同现象背后存在着不同的原因的情形(如上面例子中的情形),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然后给予评价。

教学中常常讲究“因材施教”,实际上在笔者看来,“因材施评”也很重要,且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坚持多元性,才能满足不同学生个体的真正的成长需要,这是体育教师尤其要注意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黄晟. 初中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反思性评价引导的思考与实践[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3):88-89.

初中体育教案及反思 篇9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按压方法作原地运球。

2、初步学会手掌粘球的缓冲动作。

3、锻炼股四头肌的静力性。

4、让幼儿初步具有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体验健康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篮球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带领幼儿排四个纵队,根据节奏做热身运动。

二、活动导入,教师示范。

1、以“和篮球宝宝一起玩”导入活动。

(1)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和篮球宝宝做游戏。”

(2)请个别幼儿先上前试着原地运球。要求其他幼儿认真观察,他们是怎么拍球的,拍的好不好,好在哪里?

(3)组织讨论。

2、教师示范原地运球,注意手掌粘球的动作,幼儿认真观察。

3、请个别幼儿尝试运球,教师从旁指导。

注意:

1)用按压方式运球;

2)注意手掌粘球的缓冲动作。

3)脚要像大树生了根一样,在原地不动。

4)幼儿练习原地运球,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

1、带领幼儿做放松运动。

2、请幼儿有序地回教室,喝水、擦汗。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

初中体育教案及反思 篇10

【活动目标】

1、复习立定跳远,准确的练习跳的动作。

2、通过游戏,发展自身的跳跃能力,跳过宽30厘米、高25厘米的障碍物。(重难点)

3、能够大胆尝试,克服游戏中遇到的困难。

4、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5、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活动准备】

1、幼儿拥有立定跳远的经验。

2、书本、木桩障碍物。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游戏跟我学(5分钟,准备活动)

1、先绕操场一圈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圈

2、热身运动

(1)师:小朋友们接下来玩一个游戏,游戏叫跟我学,规则就是,老师说什么你们就说什么,老师做什么你们就做什么,明白吗?立定

(2)师:小朋友们请注意,现在开始啦!

小手在哪里,小手在这里,小手叉着腰,来,点点头,再点点头,摆摆头,再摆摆头,摇摇头,使劲摇。小手在哪里,摆摆手,使劲摆,我看哪位小朋友没使劲,是劲摆,再摆一摆。

手放在~屁股上,摇一摇,再摇一摇,转个圈再转个大圈。手放~在膝盖上,摇一摇,再摇摇,转个圈再转个圈,双手抱膝盖,跳一跳再跳一跳。蹲下去,站起来,蹲下,站起。蹲下,向天空跳起。立定

二、基本部分:(15分钟)

1、复习立定跳远

(1)师:深林里,田野里,有一只会跳的动物,它是农民伯伯的好朋友,专吃害虫好帮手。他是?那有小朋友会跳吗?请小朋友来示范跳一下(幼儿在圈中间范跳)

(2)师:有一种跳跃方法很像我们小青蛙的跳法,他叫做“立定跳远”,下面小朋友请睁大你们的小眼睛看老师怎么跳的。

预备-双脚微微张开,双腿腿稍弯屈,手臂后摆,上下摇动,上身稍前倾,可弹动一次。

起跳——-腿蹬直,臂向前上摆,展体,使身体向前跳出。

落地-屈腿全蹲。

(3)师:(播放音乐)接下来请小盆友们,在原地一起练习一下吧。

(4)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停音乐,吹口哨)

2、师:立定,小朋友们做的都很棒,如果注意几个动作就更好了。开始跳的时候两只小脚微微张开,膝盖稍微弯曲,这样小朋友才能够使出力气,手臂上下要摆动起来,这样小朋友才能跳的更远,落地的时候也稍微蹲下一点,这样我们才不会摔倒哦。小朋友们可以再试一试(音乐继续)

3、越过障碍物,(1)师:引导幼儿整队,早操六队向后转起步走留出前面空地五个空点六队每队前放两本书幼儿依此跳过两本书

(2)师:小朋友们,接下来我们玩游戏,每队小朋友们前面有两本书,小朋友们需要一个接一个用青蛙跳的方法跳过去。(老师示范跳过去)

(3)师:下面老师要增加难度,在两本书的前面放个木桩,请小盆友们跳过木桩,从木桩的上空跳过,不要走两双腿这样叉过去"教师范跳。

(4)师:今天我们来比一比哪一队小朋友像我们小青蛙一样厉害。

六队小朋友要依次跳越过两本书,一个木桩,每一位小朋友跳完之后返回出发的地方拍下一位小朋友的小手,下一位小朋友才能继续开始跳。先跳完的一队为胜利队伍。(请幼儿示范,跳完跑到最后排队)

三、结束部分(3分钟)

师:(引导幼儿站早操队,放音乐跳青蛙操)接下来,老师放段音乐,我们小朋友们变成青蛙,可以自由跳跳、动动、拉拉手,一起来跳一跳,放完音乐我们就结束哦!

【教学反思】

小孩子在这次活动中,都能懂得遵守游戏规则,孩子们积极投入到这个游戏之中,大家兴致很高,从活动中学会了双脚向前跳的技能,锻炼其腿部力量。设计教案时,紧紧抓住幼儿年龄特点,以游戏为主,通过让小孩子玩一些富有情趣的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活动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拓展思维,让他们在尽享学习成功的喜悦中,使求知之欲望、探索之精神得到升华,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孩子的合作意识和进取精神。

初中体育教案及反思 篇11

关键词:高中体育;课程改革;问题;反思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多年,作为一名高中体育老师,也就是课程改革的践行者,我在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困惑和迷茫。在教学实践中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存在。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结合自己发现的问题以及教学实践,和大家分享交流。

一、面对体育课堂的组织,老师应该“放开手”,还是应该“收紧手”

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在市组织的教师培训中,有位教研员的观点是:只要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参与,全身心投入进来,这样的课就是一堂好课。也就是说在课堂中,教师应该“放开手”,不再是排着整齐的队伍,喊着“一二一”,踏着节奏的模式化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也不必拘泥于形式,甚至对于教学内容也不必拘于传统。大胆放手,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主参与课堂。理论是好的,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是发现教师如果过于“放手”并不利于教学的开展。教师在教学中还是应该起到一定的组织作用。首先,教学内容的安排不能任由学生的爱好来主导,而应该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有序分类安排。其次,教学形式上,我们可以尝试各种更科学的教学形式,比如“同学合作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但传统的教学形式也并不是一无是处,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充当组织者的角色,对于课堂进程的把握,课堂时间的分配,教学内容的开展等方面做一个整体把控,不能任由学生自主学习,否则对于体育教学而言,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面对不同兴趣的学生,老师应该“统一”还是“分散”

新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个性化教学实践。面对班上几十名学生,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不一样,兴趣爱好也不尽相同,再加上体育项目的种类本来就多。如果真的做到个性化教学实践的话,在现阶段其实还是有点困难。在课改初期,我曾上过“分散课”,也就是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爱好,自己选择课程内容,自主学习,自主运动。一节课上下来之后发现这并不能称之为“课”,充其量就是一节“活动课”“放羊课”。有的学生在打篮球,有的在跑步,有的在踢足球……还有一部分学生不务正业,在操场上玩耍。如果碰上几个班同时上课的话,场面更是乱成一团。怎么办?不能回到过去,也不能把课堂变成“放羊”。在不断总结、反思、实践之后,还是找到了一个比较合理的方式。第一,把课堂时间合理安排,在课堂的前半部分,还依照传统的教学方法,统一教学。完成教学内容之后,安排自主学习时间,在自主学习时间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学习、练习。第二,自主学习时,也要进行适当控制。比如,按照兴趣爱好分组学习,如果场地有限,安排兴趣小组定点学习,不能乱跑。对于极个别爱好比较独特的学生,我们尽量创造条件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但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还是要培养对其他活动产生兴趣,也就是在教学实践中,还要先“统一”,再“分散”。

三、如何均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根据新课程的观念,课堂教学要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实现这个转变,或者说如何均衡二者之间的关系却是一个很深刻的课题。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无论“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最终都是围绕学生来展开的。重“学生的学”绝对不等于只要“学生的学”,重“过程”也绝对不等于只要“过程”。试想没有教师的教,何来学生的学?如果学生的学全靠自己摸索和理解,那样的话,教师是否就等于没有起到教师应该起到的作用?我们需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但绝不能放弃学习的结果。以最简单的“三步上篮”教学来说,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是应该先“教师的教”,作动作讲解和动作示范。有了“教”下一步才进入“学生的学”,学生自己要参与到学的过程中。在“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不断进行“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质上是同时进行、同时存在的。而对于教学的结果,我们还是需要进行评测。“会”并不是“教与学”的唯一目的,但一定是“教与学”的目的之一。最终还是要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来实现学生“三步上篮”这一教学目的。

四、如何体现体育教学的独特性

相比较其他科目的学习,体育教学有其独特的地方。比如,体育是一种行动的教育。再比如,很多体育活动都是一个集体的行为教育。抓住体育教学的独特性,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完成身体素质的培养外,还能在道德品质方面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教育。组织性、纪律性、集体主义等道德品质,互帮互助,相互协作能力都可以在体育教学中渗透进行。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及时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其效果是其他课程不能代替的。

课程改革还在进行中,只要改肯定就会有问题出现,出现问题并不可怕,课程改革其实就是在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中进行的。教育是百年大计,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有发现问题的意识,也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何桂芳.“和谐”视野下的体育教学[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

初中生物教案及反思 篇12

2.新课引言:在完成上述过程后,教师可以指着三年生木本植物茎横切图或投影片问学生:“这是几年生植物茎横切图?”(如果没有挂图和教具可看书上彩图八或寻找木菜墩)学生一般能够答对是三年生的。追问为什么?也能提到“年轮”,当再问什么是年轮,年轮是如何形成的?一般就很难说对或说准了,需要教师进一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3.关于“年轮的概念与形成的原因”的教学过程,开始可组织学生讨论有关形成层的活动情况,用实物(木菜墩)或挂图、模型引导学生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年轮的概念。同时要强调指出:年轮与年轮线不是一回事。年轮是木本植物茎横切面上的同心轮纹。每一个同心轮纹是木本茎在一年中形成的木质部。因为形成层的活动受季候的影响,春夏季所生木质部色淡而宽厚,细胞大,壁薄,称春材(早材);夏未至秋季所生木质部则色深而狭窄,细胞小,壁厚,称秋材(晚材)。当年春材与秋材逐渐过渡,组成一轮,而春材与次年秋材之间,界线明显,出现轮纹。年轮线只指春材与次年秋材之间的分明界线。根据树干基部的年轮数,可推测树木年龄。

可以告诉学生,年轮的宽度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每因气候、虫害或其他因素一年内可产生若干假年轮。热带乔木常终年生长,多不具明显的年轮。

4.关于:“草本植物茎的结构”的教学,可采取与木本植物茎结构对比的方式进行,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具体过程:先让学生观察草本植物茎的结构(图片、茎横切片、实物),认清茎的各部分细胞特点和结构名称。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对比木本植物茎的结构和草本植物茎的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①草本植物的茎为何不能无限力加粗呢?②为何多数草本植物长不高呢?以便能更好地加强学生对草本植物茎结构的理解。同时可以补充说明:草本植物茎中的机械组织,除了有支持作用夕卜还有一定的柔韧性。如有的农村利用玉米秸编织成美丽的工艺品,给农民带来丰厚的收益。在农业生产方面,我国农业科学家很早就开始研究、培育优良的抗倒伏品种,避免由于机械组织的不发达,造成的粮食减产。实践证明,一般小麦的株高在80~85cm最为合适,过矮也不利于小麦的生长和结穗。有时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还需施加一些矮壮素(多效哇),促进茎干的粗壮。最后,可让学生整理出木本植物茎和草本植物茎在结构上的异同对照表,便于学生记忆。

【板书设计】

茎的结构

一、木本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椴树)

1. 树皮 外侧:主要起保护作用(保护组织)

内侧:韧皮部筛管:运输有机物(输导组织)。韧皮纤维:起支持作用,有 弹性(机械组织)

2. 形成层 向外产生新的韧皮部

向内产生新的木质部(分生组织)

3. 木质部 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输导组织)

木纤维:起支持作用,有硬度(机械组织)。

4. 髓:贮存营养物质(营养组织)。

年轮:

第一年:春材 逐渐交化 一个年轮

秋材 界线明显,形成年轮线

第二年:春材 逐渐交化 一个年轮

秋材

二、草本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玉米)

与木本植物茎不同点 1.维管束中无形成层。

初中体育教案及反思 篇13

【活动目标】

1、练习双脚行进跳。

2、能朝着指定方向跳,发展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喜欢跳跃活动。

4、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

5、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小青蛙头饰、用绿色纸板做的“小荷叶”、音乐。

【活动过程】

一、带幼儿活动身体,使幼儿能尽快进入到活动状态。

教师带领幼儿走成一个圆圈,教师边说儿歌边活动身体各关节。儿歌:“来来来小朋友,一二一二齐步走,拍拍头,拍拍肩,拍拍肚子拍拍腿,拍拍屁股扭一扭,转个圈,拍拍手,嘿嘿”使幼儿尽快进入活动状态。

二、利用游戏情境,练习双脚跳。

1、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游戏《小孩小孩真爱玩》,练习向指定方向双脚跳。

教师站在场地中间带上青蛙妈妈的头饰扮演青蛙妈妈,小青蛙围成圆圈站好,幼儿双脚行进跳到老师身边,带好头饰,扮演青蛙宝宝,再听指令,向指定方向跳。

2、请幼儿自己尝试双脚跳“小荷叶”。

师:下雨后,青蛙宝宝们想出去玩,可是它不想弄湿自己,怎么才能既不弄湿鞋子,又能出去玩呢?(双脚跳)让幼儿自由去场地试一试。

教师做动作示范,引导幼儿学习双脚向前行进跳的方法,然后再请幼儿做示范。请幼儿根据老师讲过的方法再去练习跳“小荷叶”。对于双脚跳,重点指导幼儿双脚用力蹬地,学习向前摆动双臂助力的技巧,两脚同时起跳同时落地,跳过“小荷叶”。

3、以“小青蛙回家”的游戏,再次巩固向指定方向双脚行进跳。

师:天晚了小青蛙要回家,可是路上有很多水,小青蛙宝宝们就要跳到荷叶,最后到达自己家里。教师关注幼儿跳荷叶的动作。

三、带领幼儿放松身体各部位,环节身体的疲劳。

师:小青蛙一路奔波到家,好辛苦呀!我们洗洗澡吧!冲冲水,打肥皂、冲水、擦一擦、青蛙宝宝洗的真干净。

收拾材料,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配合,认真尝试,在自主练习里获取了经验,又在集体练习里感受到了快乐和喜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圆满的完成。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反思及改进 篇14

关键词:农村中学;数学教学,反思及改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380-02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面对从童年走向青年的初中生来讲,培养他们具有各种能力,使之毕业后能适应社会,这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

作者所任教的中学地处城乡结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周边很多村庄相继富了起来,有些家长把孩子送进了市重点中学,我们这里的学生,入学成绩参差不齐,分数段拉得很大,个别好一点的学生,有八、九十分,差的只有几分,一个班成了优生、中等生、后进生、特后进生的联合体。

过去笔者在教学中,总是根据教材,分析重点和难点,再根据经验,估计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确定教学要求,采取教学措施,长长短短一刀切,好好孬孬一锅煮。课堂上搞“一言堂”,不管学生爱听不爱听,听懂没听懂,一个劲地讲深讲透,一讲到底。结果尖子不“尖”,差生更差,中等生呆滞,搞的多是低效劳动,甚至是无效劳动。笔者深感再用这种方法教下去没前途。学校靠质量生存,而教师要靠学生的成绩说话,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教学,传授知识仅仅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一种数学思想,学会一种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数学素养。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我进行了反思和做了一些改进措施。

一、转化后进生

后进生制约着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因此后进生的转化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迫在眉睫的问题,笔者感觉后进生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思维能力滞后。小学数学主要是四则运算,单向思维,只问结果,不问原因。学生一进入初中,知识内容发生了变化,但思维能力跟不上,造成了学习上很“吃力”。

2、后进生“死读书”和“不看书”。死读书型的学生可谓“用功”,他们什么都记,甚至书上的例题也记,这类学生初一数学成绩还可以,进入初二就不灵了;不看书型的学生,平时除了听课,做作业外,不注意看书,上课听多少是多少,需记住的知识没记住。

3、对学好数学信心不足。这些学生长期数学成绩上不去,经不起心里挫折,产生自卑感,出现兴趣倾斜。针对后进生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教学中首先培养他们抽象概括地能力,运用数形结合教学,引导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其次,培养正逆思维能力,运用反例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引导学生总结,发现某些数学知识结构的互逆性。第三,在教学上开展情感教学,语言亲切,平等待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积极鼓励。同时设计坡度教学,在进度上先慢后快,在内容上先易后难,引发兴趣教学,提出新颖问题,激发兴趣。运用直观引发好奇心,提倡一题多解诱发求知欲。

总之,由于非智力型后进生常常处于孤立、被歧视的地位,久而久之,慢慢养成自卑和自暴自弃心理。因此,对他们一定要施以爱,要克服偏见,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把更多的爱倾注在他们身上,即“偏爱”他们,要像农民对弱苗那样,给他们多一点保护,多一点浇灌,使他们和其它幼苗一样,能茁壮成长。

“偏爱”后进生,能更好地沟通师生的感情,密切师生的关系,消除师生间的情感障碍,有利于教师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能使教师更了解后进生的内心世界,有利于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目前,传统的课堂教学正经受着猛烈的冲击,特别是近些年来,国内外对课堂教学的形式已有很大突破,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更要注重研究学生“怎样学”这一课题。著名教育家瓦尔德曾经说过:“平庸的老师只是叙述,好的老师讲课,优异的老师示范,伟大的老师启发。”因此,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为了克服目前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为了最经济地、最优化地进行教学,教师应转变教风,强化学生的自学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指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的是让学生自觉上路,主动入门,从小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从而达到开发自我、实现自我的目的,同时懂得自学的重要性,为今后做好自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学生自学前,笔者结合自学内容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的兴趣,学生带着问题结合自学提纲进行自学,可以与同桌或前后桌同学进行讨论,或向教师提出疑问,在理解后进行记忆,做一部分练习题,检查是否真正理解,校对改错练习题,通过对练习中的错误纠正,更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自学知识,并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概念,这样教材中较容易的内容,通过自学就可以理解了,不懂的问题同学们也能积极思考,展开讨论,注意带着问题听教师上课。

三、在教学的重点上注意设问

1、设问的深度要面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提问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不应为提问而提问,这就要求提出的问题具有启发性,学生回答之前必须经过一个思考过程。问题太容易,学生没有兴趣,或简单地回忆就答出,不利于锻炼思维;问题太难,学生回答不出,失去提问的意义。在新授课中,开门见山提出有趣的问题,设置一个悬念或矛盾,让学生有“欲进不能,欲罢不甘”的之感,而后在逐步引导下充分调动思维来解决这个问题。问题解决后,学生心理上自然会产生一种愉悦感,一种快乐的体验,从内心培养了兴趣。

2、提问要先易后难

在教学中要针对问题的大小难易,合理安排提问,当学生答错时,要多通过反面提问,让学生经过比较,认识到自己答案中的矛盾,并寻求正确的结论,必要时还可以追问,连环式提问,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3、要有备而问

数学教学中的提问,是预先想好的,甚至是对哪些人提问事前也考虑过了,是全班提问,个别提问还是综合提问等。对不同学生的回答,要采用不同的态度来评价,或抑或扬,以促进他们的学习。要使学生过后感到“我现在明白为什么我的看法不正确”。

四、准确把握每堂课的小结

小结是每堂课的必备环节,尽管是短短几分钟,它的作用却不可忽视。一堂课,不管它的导入多么引人入胜,主题部分的闡述多么精彩纷呈,如果没有充分挖掘出小结的功能,也算不得是好课。

小结内容强调重点,指明关键,提出要求。使学生获得鲜明准确的知识。如果一节课重点比较明确,也可请1~3位中等生或后进生自己写在小结笔记本上。然后指定起立作答,要求说明本节课学了什么,重点是什么,对自己来说难点是什么。再对学生的小结进行评论,概括地引出小结的全部内容。也可用图表小结法,主要是讲概念、公式、定理以图表的形式概括出来,形象直观,呈现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便于学生记忆和运用,结合我校实际,笔者认为数学课堂结构可以做以下的尝试:

1、预习(五分钟),在预习前,带着教师提出的要求,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

2、引入新课(两分钟),主要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

3、讲授新课(十五分钟),采用启发式,抓住关键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概念,掌握基础知识,教会学生掌握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算技能。

4、课堂巩固练习(七分钟),主要检查学生对所学新知识的掌握情况,从好、中、后进三类学生中发现问题,做重点指导。

5、课堂作业(十二分钟),要求学生一定要在课内完成,不得拖延,要有错题纠正本。

上一篇:走进“浙东小延安”作文下一篇:民法学作业1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