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家桥乡环境综合整治情况2011范文

2024-06-17

郭家桥乡环境综合整治情况2011范文(精选2篇)

郭家桥乡环境综合整治情况2011范文 篇1

找差距 鼓干劲

奋力推进全乡环境卫生工作向纵深发展

——郭家桥乡环境整治工作汇报材料

(2011年11月4日)

根据区委办《关于做好秋季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通知》(吴利党办发综发„2011‟号)文件精神,我乡紧紧围绕四线(吴惠路线、县道吴灵路线、山苏路沿线,乡村道路沿线)、三个重点片(郭桥桥头、涝河桥区域和黑二沟下段),在巩固“两大工程”成果的基础上,充分调动乡村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打造新亮点,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绿化美化工程。农村人居、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广大群众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为我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截止目前,共投入资金26万元,动用机械631台班,发动劳动力1.5万人次,拆除“两违”建筑28处,清理乱堆乱放460余处,新建、维修垃圾池32座,整理绿化面积18.2亩,整治乡村道路32.7公里,清运垃圾1.5万余吨,清除“牛皮癣”小广告1300余处,粉刷墙面5800平方米,完成村庄绿化82.1亩,乡村面貌大为改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政府乡长和分管环境卫生的副职领导为副组长的环境整治暨绿化美化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宣传动员组、指导拆违组、绿化美化组、质量监督组、后勤保障

准、任务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坚持做到一天一检查,一周一通报,一周一评比,将检查、评比的结果作为春季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考核验收的重要依据,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到“三大文明”考核之中。

四、全面开展,成效明显

立足本乡实际,点面结合,以抓好“四条主干线、三个重点片”为突破口,带动我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全面开展。

(一)对307县道过境段、吴灵路过境段路、山苏公路、吴桥村部至马湾村部四条主干线道路两侧的环境进行集中整治。对道路两侧的“两违”建筑、乱搭乱建、乱堆乱放进行拆除或清理。大力清除卫生死角,从主干道的小巷道,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辐射其它乡村道路、巷道、和道路旁沟、渠的整治。

(二)抓好郭桥桥头、涝河桥区域和黑二沟下段三个重点治理片。加强对乡政府驻地500米范围内的环境整治,重点对郭桥桥头店外经营、占道经营、摆摊设点、乱倒垃圾等进行重点整治,发动乡村干部580多人次,拆除违章建筑28处,划定停车区域,规范摊点经营秩序。对涝河桥清真牛羊肉市场、“塞上农民新居”周边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清理乱堆乱放320处,清运渠道垃圾280多吨,使垃圾乱堆乱放现象得到有效扼制。投入资金8.6万元,发动群众680余人次,投入机械15台班,全面实施了黑二沟下段两侧环境整治,对挤占沟道、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进行拆除或清理,共拆除圈棚6个,厕所3间,清理柴草、秸秆等杂物48处。结合环境整治,重点对涝河桥市场门前小广场及黑二沟南侧进行了绿化、美化,进一步改善了群众的居住环境。

五、健全机制,巩固成果

郭家桥乡环境综合整治情况2011范文 篇2

——提交乡九届人大主席团第七次会议

根据州委、州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州组织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的通知》(大办通【2014】2号),市委办关于印发《大理市开展市容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大市办通【2014】2号)精神,以“三清洁”工作为抓手,进一步加大太邑乡“美丽乡村”建设力度,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积极营造干净卫生、整洁有序、优美文明的城乡人居环境,促进美丽幸福新太邑建设,我乡政府高度重视,全面组织动员,努力抓好落实,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通过开展集中整治,分区重点整治,全面整治环境卫生,不断改善和提高人居环境和质量,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三清洁”工作开展情况

自全乡开展“三清洁”工作以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面组织动员,努力抓好落实,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通过开展集中整治,分区重点整治,全面整治环境卫生,不断改善和提高人居环境和质量,截止8月31日,共出动14608人次,累积清运生活垃圾138.46吨。

(一)健全机制,完善制度,推进长效管理

太邑乡政府高度重视,为切实抓好“三清洁”工作开展,组织召开了专题研究会,确保工作扎实推进。一是建机构。成立了 1

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人民政府乡长任副组长,其余乡党政领导为成员的“三清洁”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乡经济办,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二是谋方案。制定了《大理市太邑彝族乡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突出重点,力争通过活动,改善群众生活环境。三是订目标。要求活动达到,创建干净卫生、整洁有序、优美文明的城乡人居环境,培养村民良好的卫生习惯,基本消除农村脏、乱、散、差现象。四是明职责。分解细化目标任务,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在工作开展中,各村要成立环境卫生整治管理领导小组,由村党总支书记牵头负责,领导小组成员名单要张贴上墙,制定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工作计划和长远工作规划,建立考核制度和村级环境卫生公约及监督制度及“门前三包”制度,指定专人负责路面保洁和生活垃圾清运工作。五是造氛围。充分利用各种会议,以及在村社中粘贴标语、公告、发放宣传资料等手段,宣传到村到户。提高干部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改进生产方式,培养群众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使群众能主动配合做好工作,组织挂村领导、包村干部及村两委干部进村入户,耐心细致地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二)规范管理、明确措施,注重工作实效

1、落实区域与责任。划定清扫保洁地段,实行门前三包,每天清扫房前屋后,确保村内干净整洁;要求重大节日前统一安排的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每个村委会每个月组织不少于一次的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确保村容村貌的整洁;在乡机关实行党政领导 2

值周制度,由值周领导组织值周人员对乡机关责任区进行清扫;要求各村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要定期研究、定期部署、定期检查、定期总结,并有详细的工作记录。

2、明确清洁内容。对道路沟渠卫生管理、畜禽卫生管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公共卫生厕所卫生管理、建筑垃圾处理等具体清洁范围内容做出明确要求。

3、建立垃圾清运制度。太邑乡境内现已摆放的20个垃圾箱,实行专人管理,及时清运。其余各村生活垃圾实行定点倾倒、定点管理。由各村民小组负责所在地的垃圾管理工作,并定期对垃圾投放点进行消杀处理。

4、相关人员确定。各村委会实行村组内以户为单位按日排值班表进行卫生清洁,每天不得少于5人。

二、取得工作成效

(一)推行两个试点。一是小村(村民小组)垃圾清扫试点,在太邑村委会大脚村民小组,由小组长召开村民大会确定农户轮值顺序每天进行清扫,将清扫垃圾集中放臵在乡配备的垃圾箱内,小组长负责监督,垃圾满后通知清运车外运到下关垃圾处理站,二是大村(村委会)垃圾清扫清运试点,在者么村委会,由村委会书记主任,召集各村民小组长、党员干部带头,组织村民在每月25-27日统一将日常收集的垃圾和集中清扫的垃圾采用编织袋集中放臵在村口公路沿线,28、29日由村委会负责组织车辆运至海东垃圾处理厂。试点现在推行下来,运行效果比较理 3

想,下一步将在全乡推开,把小村经验和大村经验相结合,达到无缝连接的效果,做好“三清洁”垃圾清运工作。

(二)宣传教育工作。乡政府派出挂钩工作组在所有党政工作开展同时进村入户宣传,让群众每天看到的、听到的都是环境卫生清洁保洁的知识要求,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教育引导村民增强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养成文明卫生习惯,自觉爱护公共卫生。乡挂钩各村工作组与全村人每月共同清扫卫生一次,身体力行形成立体宣传攻势,消除卫生死角,引导村民自觉革除陋习,倡导文明新风。

(三)建立清运机制。各家各户在门前要设臵简易垃圾桶或垃圾篓,村民小组用编织袋每月收集一次放臵于公路旁,村负责每月清运一次;村内道路干道、支路等公共区域可划分责任地段,由各农户按居住区域进行保洁,也可以采取村内农户以户为单位轮流值日值周全域保洁,规定时间收集垃圾。乡政府统一负责乡政府所在地、中心校、卫生院、企业及沿河小组垃圾清运。

乡政府派出职能部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地巡查、视察、跟踪监督,对环境卫生差的情况及时通报责令整改,并将纳入村组干部绩效考核;村组对门面经营户、普通农户检查评选最清洁户,并将评选结果进行公示,接受广大农民群众的监督,同时对不清洁户进行督促整改。

(四)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现太邑乡共配备垃圾车2辆,建成垃圾处理池32个,放臵 4

垃圾桶16个、垃圾箱20个,没有垃圾中转站,辖区内没有垃圾处理厂。无专职卫生保洁员、无河道管理员、无滩地管理员,组织由村民小组长负责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清扫。

四、存在困难和问题

1、卫生意识缺乏,仍有新扔垃圾。由于受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村民的公共卫生意识普遍较差,公共卫生管理未到户,对影响环境的行为和垃圾视若无物,无动于衷。

2、资金投入不足。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缺乏应有的资金支持,我乡五个村委会均为集体经济空壳村,对卫生设施、保洁人员所需的资金无法长期投入,导致垃圾收集清运设施较为缺乏,垃圾清扫清运不及时,处理不当。

3、宣传教育成效有待加强。乡村两级对环境卫生整治采用传统的集中整治等手段,群众主动参与不足,主观认为有挂钩部门,乡村干部会定期到村打扫卫生,实际上的村民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发挥。

上一篇:警企护线协议书下一篇:牛儿过河初中作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