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水许可证延续申请书

2024-05-28

取水许可证延续申请书(通用7篇)

取水许可证延续申请书 篇1

延续取水申请书

申请人(盖章)

申请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监制

填表说明

根据《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60号)规定,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有效期届满45日前,到原审批机关办理延续取水申请手续。取水单位或个人申请办理延续取水时,填写此表。

取水单位或个人逾期不办理延续申请手续的,取水许可证期满自行注销。

当取水量、取水水源、取水地点、取水用途发生较大变化的,需重新进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并重新申请取水。

1.原取水许可证载明情况:如从网上填表,系统将自动读取原取水许可证的信息;手动填表由申请人根据原取水许可证信息填写。

2.取用水有关情况说明:包括有效期内年实际取用水量、取用水监测计量运行情况、取用水变化情况等,并说明在取水许可证有效期内,是否存在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规定的取用水行为。

3.有效期内各年实际取用水量:按法定计量器具计量数据填写,单位为万m3/年。

4.取用水监测计量设施运行情况:应提供取用水计量器具检定或校准的证明文件。

5.延续申请取水量:填写申请延续的取水量,应小于等于原许可取水量,单位万m3/年。

6.延续申请取水期限:申请延续取水期限,填写年月日。

一、原取水许可证载明情况(系统自动读取)

取水单位

(或个人姓名)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或身份证号码)

取水地点

水源类型

取水类型

取水用途

年取水量

有效期限

二、取用水有关情况说明

有效期内各年实际取水量(万m3/年)

(系统自动读取)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第5年

设计生产规模以及主要生产用水技术、工艺、设备是否有变化

□是

□否

具体变化情况:

取水水源、取水地点、取水工程、取水用途是否有变化

□是

□否

具体变化情况:

取用水监测计量设施运行情况

监测计量设施正常运行情况

□是

□否

取水计量器具定期进行检定或校准情况

□是

□否

上传检定或校准的证明文件

检定或校准的部门:

最近一次检定或校准时间:

在取水许可有效期内是否发生过计量器具安装位置的拆改挪移或计量方式的调整或计量器具的更换

□是

□否

具体调整情况:

计量设施的维护方式

□自维护

□第三方维护

□政府组织维护

是否存在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规定的取用水行为

□是

□否

具体违法行为:

三、申请的取水量和期限

延续申请取水量

万m3/年

延续申请取水期限

****年**月**日至

****年**月**日

采矿许可证延续申请 篇2

巴彦淖尔市国土资源局:

我公司持有的内蒙古中麟矿业开发有限分公司查干此老金矿采许可证是2009年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颁布,至今已延续四次,后一次延续时间是2015年,延续的采矿许可证证号:***113588,有效期限2015年5月15日至2016年5月15日,矿区面积,采区数量,采区范围,开采标高等均未改变。2011年至2013年持续生产三年,2013年9月提交了《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查干此老矿区岩金矿生产详查报告》已经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评审备案,此次查明的资源储量金金属量376.64kg,消耗203.24kg ,保有金金属量173.4kg o缴纳环境治理保证金418.6300万元,我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进行,无违章违纪行为,环境治理方面也是边生产边治理,并采二号矿体时己将部分废右回填于一号采坑,各采区的拐点都埋设了界桩,都已拍照。

内蒙古中麟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取水许可证延续申请书 篇3

来源: 陕煤局发〔2008〕63号 日期:2011-03-26 15:47(点击: 83)

[字号:]

各市煤炭管理部门,煤业化工集团公司,益秦集团公司:

为了进一步规范煤炭生产许可证管理工作,根据《煤炭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规定,结合新版煤炭生产许可证登记内容,现就煤矿企业申请煤炭生产许可证领取、延续、变更、遗失补办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领取煤炭生产许可证

(一)条件

1、国有煤矿企业、外商投资煤矿企业

(1)有依法领取的采矿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

(2)有经过批准的开采煤层层位、范围、储量;

(3)有经煤炭工业主管部门批准的采矿设计或煤炭生产许可证管理机关认可的其它采矿设计;

(4)有能满足设计需要的最终煤田地质勘探报告和正式的批准文件;

(5)矿井提升、运输、通风、排水、供电和监测监控等生产系统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和有关技术规范的规定,经煤炭工业主管部门依法验收合格;

(6)矿长经依法培训合格,取得矿长资格证书和矿长安全资格证书;

(7)瓦斯检查员、采煤机司机等特种作业人员依法经过培训合格,取得相应的操作资格证书;

(8)井上、井下,矿内、矿外调度通讯畅通;

(9)有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环境保护措施;

(10)有矿山建设工程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合格证明文件;

(11)采区回采率符合有关规定;

(12)有符合规定的地形地质图、井上下对照图、采掘工程平面图等基本矿图和通风系统图、排水系统图、供电系统图、井下避灾路线图;

(13)有批准的水、火、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煤尘、顶板、边坡等重大灾害预防措施;

(1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它条件。

2、乡镇煤矿企业

(1)有依法领取的采矿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

(2)有经过批准的开采煤层层位、范围、储量;

(3)有经过批准的开采设计或开采方案;

(4)矿井的生产系统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经依法验收合格;

(5)矿长经依法培训合格,取得矿长资格证书和矿长安全资格证书;

(6)瓦斯检查员、采煤机司机等特种作业人员依法经过培训合格,取得相应的操作资格证书;

(7)井上、井下,矿内、矿外通讯畅通;

(8)有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环境保护措施;

(9)有矿山建设工程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合格证明文件;

(10)采区回采率符合有关规定;

(11)有实测的井上下对照图、采掘工程平面图、通风系统图,并在图上标明与邻近矿井的隔离煤柱;

(12)在国有煤矿企业范围内开采煤炭资源的,应有煤炭资源和安全生产协议及国有煤矿企业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

(1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它条件。

(二)提交资料

1、国有煤矿企业、外商投资煤矿企业

(1)煤炭生产许可证申请表(见附件1);

(2)合法有效的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矿长资格证书、矿长安全资格证书、工商营业执照;

(3)煤田地质勘探报告及批准文件;

(4)采矿设计(含设计图纸)及批复文件;

(5)矿井安全设施设计及批复文件、安全设施验收批复文件;

(6)矿井生产系统(包括通讯系统)验收批复文件;

(7)环保措施批复文件和验收文件;

(8)矿井重大灾害预防措施及批复文件;

(9)相关生产系统的文字说明;

(10)按煤矿隶属关系,经煤炭管理部门(矿务局、公司)核定的特种作业人员人数及实有特种作业人员花名册、证书复印件;

(11)矿井实测、符合规定的地形地质图、井上下对照图、采掘工程平面图、通风系统图、排水系统图、供电系统图、井下避灾路线图等图纸;

(12)其它应提交的文件和资料。

2、乡镇煤矿企业

(1)煤炭生产许可证申请表(见附件1);

(2)合法有效的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矿长资格证书、矿长安全资格证书、工商营业执照;

(3)采矿设计(含设计图纸)及批复文件;

(4)矿井安全设施设计及批复文件、安全设施验收批复文件;

(5)矿井生产系统(包括通讯系统)验收批复文件;

(6)环保措施批复文件和验收文件;

(7)相关生产系统的文字说明;

(8)按煤矿隶属关系,经煤炭管理部门核定的特种作业人员人数及实有特种作业人员花名册、证书复印件;

(9)矿井实测并符合规定的井上下对照图、采掘工程平面图、通风系统图等图纸;

(10)在国有煤矿企业范围内开采的矿井还需提供煤炭资源和安全生产的协议及国有煤矿企业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

(11)其它应提交的文件和资料。

二、延续煤炭生产许可证

(一)延续条件

1、矿井有合法有效的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矿长持有资格证书和安全资格证书;

2、有近期核定的特种作业人员人数,特种作业人员配备符合要求,并持有合法有效的操作资格证书;

3、按矿井隶属关系,经煤炭管理部门(矿务局、公司)对矿井的提升、运输、通风、排水、供电、通讯(井上、井下,矿内、矿外)等生产系统验收合格;

4、按矿井隶属关系,经煤炭管理部门(矿务局、公司)对矿井的井上下对照图、采掘工程平面图和通风系统图(以下简称“三图”)现场审查合格;

5、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它条件。

(二)提交资料

1、煤炭生产许可证延续申请表(见附件2);

2、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矿长资格证书、矿长安全资格证书;

3、煤炭管理部门(矿务局、公司)核定的特种作业人员人数及审核合格并加盖公章的特种作业人员花名册;

4、矿井生产系统现场验收合格证明材料(见附件5);

5、实测的井上下对照图、采掘工程平面图和通风系统图;

6、其它应提交的文件、材料。

三、变更煤炭生产许可证

凡是申请煤炭生产许可证变更的矿井必须有合法有效的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矿长有矿长资格证书和矿长安全资格证书,提交煤炭生产许可证变更申请表(见附件3)。

(一)变更生产能力

改扩建和技术改造使矿井能力变化的应提供采矿设计和设计批复文件、安全设施验收文件、环保验收批复文件、生产系统验收文件、实测的矿井“三图”和特种作业人员配备符合要求的证明材料。

因能力核定使矿井生产能力发生变化的矿井,提供生产能力核定结果的批复文件。

(二)变更井口坐标

井筒功能发生变化的矿井应提供同意变更井筒功能的批复文件和变化后验收合格的批文。

新建井筒的矿井应提供设计方案及批复文件、验收合格的批文。

(三)变更开采范围

提供变更后的采矿许可证及相关的证明材料、图纸(图纸上标明变更前、后的开采范围)。

(四)变更矿井名称和工业广场地址

提供变更后的工商营业执照。

(五)变更开拓方式、提升方式、运输方式、通风方式和采煤工艺

提供与变更内容相关的设计、设计审批及现场验收合格文件。

四、遗失补办煤炭生产许可证

(一)煤矿企业丢失煤炭生产许可证后,应及时向发证机关说明情况,并在主流媒体上发布原煤炭生产许可证作废的声明。

(二)提交资料

1、煤炭生产许可证遗失补办申请表(见附件4);

2、煤炭管理部门的证明及媒体上发布的原煤炭生产许可证作废的声明。

五、办理程序

(一)煤炭生产许可证有效期满需要延期的矿井,应在期满3个月前向发证机关提出申

请;煤炭生产许可证登记内容发生变化需要变更的矿井应及时提出申请。

(二)煤矿企业提交的申请煤炭生产许可证领取、延续、变更、补办的资料,按煤矿隶属关系经由煤炭管理部门(矿务局、公司)现场审查核实,逐级审查签署意见后,报颁证机关审查办理。

六、要求

(一)上报资料必须真实可靠,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对其上报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二)市、县煤炭管理部门收到煤矿上报的申请煤炭生产许可证领取、延续、变更、补办的资料后,应及时组织现场检查验收和审查核实,在10个工作日内办结,并签署意见,不得推诿、拖延。

(三)煤炭管理部门(矿务局、公司)对申请煤炭生产许可证领取、延续、变更、补办的申请资料和矿井生产系统、相关图纸现场验收和核实工作,必须坚持原则,客观公正,不得弄虚作假。

(四)煤炭生产许可证申请领取、延续、变更和遗失补办的申请表统一由省煤炭工业局印制。有关材料必须规范填写,不得涂改。矿井“三图”必须全面反映真实情况,图实相符。

(五)煤炭管理部门(矿务局、公司)要严格审核矿井特种作业人员配备情况,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上报。

(六)煤炭生产许可证过期的矿井,需要变更煤炭生产许可证相关内容而未申请变更且涉及安全生产的矿井,煤炭生产许可证最新一次年检不合格或没有年检结论的矿井,一律不得生产。

附件:

1、煤炭生产许可证申请表;

2、煤炭生产许可证延续申请表;

3、煤炭生产许可证变更申请表;

4、煤炭生产许可证遗失补办申请表;

5、矿井生产系统现场验收表。

取水许可管理办法 篇4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取水许可管理,规范取水的申请、审批和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以下简称《取水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以及从事取水许可管理活动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遵守本办法。第三条 水利部负责全国取水许可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水利部所属流域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流域管理机构),依照法律法规和水利部规定的管理权限,负责所管辖范围内取水许可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分级管理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取水许可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第四条 流域内批准取水的总耗水量不得超过国家批准的本流域水资源可利用量。行政区域内批准取水的总水量,不得超过流域管理机构或者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可供本行政区域取用的水量。

第二章 取水的申请和受理

第五条 实行政府审批制的建设项目,申请人应当在报送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前,提出取水申请。纳入政府核准项目目录的建设项目,申请人应当在报送项目申请报告前,提出取水申请。纳入政府备案项目目录的建设项目以及其他不列入国家基本建设管理程序的建设项目,申请人应当在取水工程开工前,提出取水申请。第六条 申请取水并需要设置入河排污口的,申请人在提出取水申请的同时,应当按照《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一并提出入河排污口设置申请。第七条 直接取用其他取水单位或者个人的退水或者排水的,应当依法办理取水许可申请。第八条 需要申请取水的建设项目,申请人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其中,取水量较少且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的建设项目,申请人可不编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但应当填写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表。不需要编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情形以及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表的格式及填报要求,由水利部规定。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应当组织有关专家对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进行审查,并提出书面审查意见,作为审批取水申请的技术依据。第十条 《取水条例》第十一条第一款第四项所称的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包括:

(一)取水单位或者个人的法定身份证明文件;

(二)有利害关系第三者的承诺书或者其他文件;

(三)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审查意见;

(四)不需要编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应当提交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表;

(五)利用已批准的入河排污口退水的,应当出具具有管辖权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的同意文件。第十一条 申请人应当向具有审批权限的审批机关提出申请。申请利用多种水源,且各种水源的取水审批机关不同的,应当向其中最高一级审批机关提出申请。申请在地下水限制开采区开采利用地下水的,应当向取水口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取水许可权限属于流域管理机构的,应当向取水口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其中,取水口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应当分别向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第十二条 取水许可权限属于流 1

域管理机构的,接受申请材料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提出初审意见,并连同全部申请材料转报流域管理机构。申请利用多种水源,且各种水源的取水审批机关为不同流域管理机构的,接受申请材料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同时分别转报有关流域管理机构。初审意见应当包括建议审批水量、取水和退水的水质指标要求,以及申请取水项目所在水系本行政区域已审批取水许可总量、水功能区水质状况等内容。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取水条例》第十三条的规定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决定。第十四条 《取水条例》第四条规定的为保障矿井等地下工程施工安全和生产安全必须进行临时应急取(排)水的以及为消除对公共安全或者公共利益的危害临时应急取水的,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危险排除或者事后10日内,将取水情况报取水口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备案。第十五条 《取水条例》第四条规定的为农业抗旱和维护生态与环境必须临时应急取水的,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开始取水前向取水口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提出申请,经其同意后方可取水;涉及到跨行政区域的,须经共同的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同意后方可取水。

第三章 取水许可的审查和决定

第十六条 申请在地下水限制开采区开采利用地下水的,由取水口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其中,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的大型建设项目取用地下水限制开采区地下水的,由流域管理机构负责审批。第十七条 取水审批机关审批的取水总量,不得超过本流域或者本行政区域的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在审批的取水总

量已经达到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的流域和行政区域,不得再审批新增取水。第十八条 取水审批机关应当根据本流域或者本行政区域的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按照统筹协调、综合平衡、留有余地的原则核定申请人的取水量。所核定的取水量不得超过按照行业用水定额核定的取水量。第十九条 取水审批机关在审查取水申请过程中,需要征求取水口所在地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意见的,被征求意见的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应当自收到征求意见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意见并转送取水审批机关。第二十条 《取水条例》第二十条第一款第三项、第四项规定的不予批准的情形包括:

(一)因取水造成水量减少可能使取水口所在水域达不到水功能区水质标准的;

(二)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入河排污口的;

(三)退水中所含主要污染物浓度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

(四)退水可能使排入水域达不到水功能区水质标准的;

(五)退水不符合排入水域限制排污总量控制要求的;

(六)退水不符合地下水回补要求的。第二十一条 取水审批机关决定批准取水申请的,应当签发取水申请批准文件。取水申请批准文件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水源地水量水质状况,取水用途,取水量及其对应的保证率;

(二)退水地点、退水量和退水水质要求;

(三)用水定额及有关节水要求;

(四)计量设施的要求;

(五)特殊情况下的取水限制措施;

(六)蓄水工程或者水力发电工程的水量调度和合理下泄流量的要求;

(七)申请核发取水许可证的事项;

(八)其他注意事项。申请利用多种水源,且各种水源的取水审批机关为不同流域管理机构的,有关流域管理机构应当联合签发取水申请批准文件。第二十二条 未取得取水许可申请批准文件的,申请人不得兴建取水工程或者设施;需由国家审批、核准的建设项目,项目主管部门不得审批、核准该建设项目。

第四章 取水许可证的发放和公告

第二十三条 取水工程或者设施建成并试运行满30日的,申请人应当向取水审批机关报送以下材料,申请核发取水许可证:

(一)建设项目的批准或者核准文件;

(二)取水申请批准文件;

(三)取水工程或者设施的建设和试运行情况;

(四)取水计量设施的计量认证情况;

(五)节水设施的建设和试运行情况;

(六)污水处理措施落实情况;

(七)试运行期间的取水、退水监测结果。拦河闸坝等蓄水工程,还应当提交经

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批准的蓄水调度运行方案。地下水取水工程,还应当提交包括成井抽水试验综合成果图、水质分析报告等内容的施工报告。取水申请批准文件由不同流域管理机构联合签发的,申请人可以向其中任何一个流域管理机构报送材料。第二十四条 取水审批机关应当自收到前条规定的有关材料后20日内,对取水工程或者设施进行现场核验,出具验收意见;对验收合格的,应当核发取水许可证。取水申请批准文件由不同流域管理机构联合签发的,有关流域管理机构应当联合核验取水工程或者设施;对验收合格的,应当联合核发取水许可证。第二十五条 同一申请人申请取用多种水源的,经统一审批后,取水审批机关应当区分不同的水源,分别核发取水许可证。第二十六条 取水审批机关在核发取水许可证时,应当同时明确取水许可监督管理机关,并书面通知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的有关事项。第二十七条 按照《取水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向原取水审批机关提出延续取水申请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延续取水申请书;

(二)原取水申请批准文件和取水许可证。取水审批机关应当对原批准的取水量、实际取水量、节水水平和退水水质状况以及取水单位或者个人所在行业的平均用水水平、当地水资源供需状况等进行全面评估,在取水许可证届满前决定是否批准延续。批准延续的,应当核发新的取水许可证;不批准延续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第二十八条 在取水许可证有效期限内,取水单位或者个人需要变更其名称(姓名)的或者因取水权转让需要办理取水权变更手续的,应当持法定身份证明文件和有关取水权转让的批准文件,向原取水审批机关提出变更申请。取水审批机关审查同意的,应当核发新的取水许可证;其中,仅变更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名称(姓名)的,可以在原取水许可证上注明。第二十九条 在取水许可证有效期限内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应当重新提出取水申请:

(一)取水量

或者取水用途发生改变的(因取水权转让引起的取水量改变的情形除外);

(二)取水水源或者取水地点发生改变的;

(三)退水地点、退水量或者退水方式发生改变的;

(四)退水中所含主要污染物及污水处理措施发生变化的。第三十条 连续停止取水满2年的,由原取水审批机关注销取水许可证。由于不可抗力或者进行重大技术改造等原因造成停止取水满2年且取水

许可证有效期尚未届满的,经原取水审批机关同意,可以保留取水许可证。第三十一条 取水审批机关应当于每年的1月31日前向社会公告其上一新发放取水许可证以及注销和吊销取水许可证的情况。

编辑本段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二条 流域管理机构审批的取水,可以委托其所属管理机构或者取水

口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实施日常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取水,可以委托其所属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单位或者下级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实施日常监督管理。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时间,向其报送本行政区域下一取水计划建议。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流域管理机构规定的时间,按水系向所在流域管理机构报送本行政区域该水系下一取水计划建议。第三十四条 流域管理机构应当会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和取水计划,并报水利部备案。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下达的水量分配方案和取水计划,制定本行政区域的水量分配方案和取水计划,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备案。第三十五条 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每年的12月31日前向取水审批机关报送其本的取水情况总结(表)和下一的取水计划建议(表)。水力发电工程,还应当报送其下一发电计划。公共供水工程,还应当附具供水范围内重要用水户下一用水需求计划。取水情况总结(表)和取水计划建议(表)的格式及填报要求,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制定。第三十六条 取水审批机关应当于每年的1月31日前向取水单位或者个人下达当年取水计划。取水审批机关下达的取水计划的取水总量不得超过取水许可证批准的取水量,并应当明确可能依法采取的限制措施。第三十七条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取水工程或者设施经验收合格后、开始取水前30日内,向取水审批机关提出其该的取水计划建议。取水审批机关批准后,应当及时向取水单位或者个人下达取水计划。第三十八条 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严格按照批准的取水计划取水。因扩大生产等特殊原因需要调整取水计划的,应当报经原取水审批机关同意。第三十九条 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取水审批机关下达的取水计划核定的退水量,在规定的退水地点退水。因取水单位或者个人的责任,致使退水量减少的,取水审批机关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期满无正当理由不改正的,取水审批机关可以根据取水计划核定的应当退水量相应核减其取水量。第四十条 流域管理机构应当商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相关单位,根据流域下一水量分配方案和预测来水量、水库蓄水量,按照总量控制、丰增枯减、以丰补枯的原则,统筹考虑地表水和地下水,制订本流域重要水系的水量调度计划或者枯水时段的调度方案。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下达的水量分配方案和水量调度计划,制订本行政区域的水量调度计划或者枯水时段的调度方案,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备案。第四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按照管理权限,负责所辖范围内的水量调度工作。蓄水工程或者水力发电工程,应当服从下达的调度计划或者调度方案,确保下泄流量达到规定的控制指标。第四十二条 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安装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或者技术标准要求的计量设施,对取水量和退水量进行计量,并定期进行检定或者核准,保证计量设施正常使用和量值的准确、可靠。利用闸坝等水工建筑物系数或者泵站开机时间、电表度数计算水量的,应当由具有相

应资质的单位进行率定。第四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按照取水设施日最大取水能力计算取(退)水量:

(一)未安装取(退)水计量设施的;

(二)取(退)水计量设施不合格或者不能正常运行的;

(三)取水单位或者个人拒不提供或者伪造取(退)水数据资料的。第四十四条 取水许可监督管理机关应当按月或者按季抄录取水单位或者个人的实际取水量、退水量或者实际发电量,一式二份,双方签字认可,取水许可监督管理机关和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各持一份。取水单位或者个人拒绝签字的,取水许可监督管理机关应当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到现场查验,记录存档,并当场留置一份给取水单位或者个人。第四十五条 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根据国家技术标准对用水情况进行水平衡测试,改进用水工艺或者方法,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和再生水利用率。第四十六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流域管理机构的要求,定期报送由其负责监督管理的取水单位或者个人的取用水情况;流域管理机构应当定期将由其所属管理机构负责监督管理的取水单位或者个人的取用水情况抄送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第四十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于每年的2月25日前向流域管理机构报送本行政区域相关水系上一保有的、新发放的和吊销的取水许可证数量以及审批的取水总量等取水审批的情况。流域管理机构应当按流域水系分区建立取水许可登记簿,于每年的4月15日前向水利部报送本流域水系分区取水审批情况和取水许可证发放情况。

编辑本段第六章 罚 则

第四十八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取水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第四十九条 取水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取水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第五十条 取水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取水审批机关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处1000元以下罚款:

(一)擅自停止使用节水设施的;

(二)擅自停止使用取退水计量设施的;

(三)不按规定提供取水、退水计量资料的。编辑本段第七章 附 则

陕西省取水许可制度实施细则 篇5

为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节约用水,根据国务院《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结合陕西省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一条 为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节约用水,根据国务院《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利用水工程或机械提水设施直接从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水的单位和个人,除国务院《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第四条及本细则第三条规定的情形外,都必须依照本细则的规定申请取水许可证,并按规定取水。

任何单位和个人取水,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第三条 下列少量取水可不申请取水许可证:

(一)为家庭生活、畜禽饮用取水的;

(二)用人力、畜力或其他方法取水,月取水量不超过50立方米的;

(三)为农业灌溉取水,地表水单项工程年取水量:陕北地区不超过3000立方米,关中地区不超过5000立方米,陕南地区不超过10000立方米;地下水单井年取水量:陕北地区不超过2000立方米,关中地区不超过3000立方米,陕南地区不超过5000立方米。第四条 省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取水许可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市(地)、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本细则的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取水许可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 取水许可实行分级限额审批、发证和监督管理。

(一)地表水取水口设计流量3立方米/秒以上的农业取水,日取水量2万立方米以上的工业与城镇生活取水,省政府批准的大中型建设项目取水;地下水(含群井,下同)日取水量1万立方米以上取水,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发证和管理。

(二)地表水取水口设计流量1—3立方米/秒的农业取水,日取水量1—2万立方米的工业与城镇生活取水;地下水日取水量0.5—1万立方米的,由地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发证和管理。

(三)地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管理限额以下的取水,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发证和管理。

(四)跨行政区域的取水,由所跨行政区域的共同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发证和管理。

(五)属于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和发放取水许可证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六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取水,由取水口所在地的县级或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受理取水许可预申请和取水许可申请。按分级限额审批权限属于上级审批的,应逐级审核上报。第七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需要申请或者重新申请取水许可的,申请人应在报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即设计任务书,下同)前,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取水许可预申请。

建设单位在报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应当附具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取水许可预申请批准文件。

不列入国家基本建设管理程序的建设项目需要取水的,可直接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取水许可申请。

第八条 申请人提出取水许可预申请,应提交以下文件:

(一)取水许可预申请书;

(二)项目建议书的简要说明;

(三)取水工程取水量保证程度的分析报告;

(四)拟建供水水源地的水资源分析报告或经矿产储量审批机关批准的水文地质勘探报告;

(五)取水和退水对水环境影响的分析报告;

(六)取水与第三者有利害关系时,第三者的承诺书或者协议书。

第九条 建设项目经批准立项后,建设单位应当持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有关批准文件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取水许可申请。

第十条 申请人提出取水许可申请,应提交以下文件:

(一)取水许可申请书;

(二)经批准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经批准的取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不需经过取水许可预申请的取水,申请人可以只提交前款的(一)、(三)项规定的文件。当取水许可申请与第三者有利害关系时,还应提交第三者的承诺书或者协议书。

第十一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收到取水许可预申请或申请后,经审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在十五日内通知申请人补正:

(一)申请书内容填注不明的;

(二)提交的文件不完备的。

申请人接到通知后,应于三十日内补正,逾期不补正的,其取水许可预申请或申请无效。

第十二条 大中型建设项目、供水水源地的地下水取水许可申请,须经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并签署意见后,水行政主管部门方可审批。

需要取用城市规划区内地下水的,须经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并签署意见后,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三条 对须经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的取水许可预申请或取水许可申请,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从城市节约用水和城市建设规划、供水设施布局方面进行审核;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从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可开采量、取水层位、井点布局和对水文地质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审核。第十四条 审批机关应在自收到取水许可申请或者补正取水许可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决定批准或者不批准;对急需取水的,应在三十日内决定批准或者不批准。

对取水许可预申请、取水许可申请批准或不予批准的,审批机关都应将审批决定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十五条 经批准的取水许可预申请,自批准之日起,建设项目在一年之内未批准立项的,批准文件自行失效。

经批准的取水许可申请,申请人在二年内不兴建取水工程的,批准文件自行失效。

第十六条 取水许可申请经审查批准后方可兴建取水工程;取水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由审批机关发给取水许可证。

核验时,申请人应提交下列资料: 地表水工程:

(一)工程施工设计书;

(二)工程竣工报告;

(三)水质分析化验报告;

(四)退水地点和退水中所含主要污染物以及污水处理措施的报告。

地下水工程:

(一)成井地区的平面布置图;

(二)单井的实际井深、井径和剖面图;

(三)单井的测试水量和水质化验报告;

(四)取水设备性能和计量装置情况;

(五)退水地点和退水中所含主要污染物以及污水处理措施的报告;

(六)其他有关资料。

第十七条 取水许可证有效期最长不超过五年,有效期满取水许可证自行失效。需要延长取水期限的,应当在取水许可证期满前九十日内到原审批机关办理更换取水许可证手续。

第十八条 持证人如需变更取水用途、水量和方式,应经原审批机关批准。

第十九条 持证人应当装置计量设施,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取水检查,按照规定填报取水报表,如实提供取水量测定数据等有关资料。

第二十条 对取水许可证实行年检制度,年检内容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第二十一条 持证人应在每年十一月底以前报送下用水计划,每年一月底以前报送上用水总结;取用地下水的,应当将用水计划和总结抄报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在城市规划区内取水的,应当将用水计划和总结同时抄报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细则规定的,按照国务院《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处罚。第二十三条 当事人对取水许可申请不予批准的决定或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条例》的规定,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者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

第二十四条 本细则施行前已取得取水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予以登记,换发取水许可证。

第二十五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由其所在的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本细则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第二十七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发:各地区行政公署,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取水许可证延续申请书 篇6

(1996年8月11日山东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 1996年8月11日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公布施行 根据2010年9月29日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山东省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若干规定〉等二十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第一条 为加强水资源管理,节约用水,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促进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利用水工程或者提水设施直接从地下或者河流、湖泊取水的单位和个人,除本办法第四条、第五条规定的情形和第三十五条规定外,都应当依照本办法申请取水许可证,并依照规定取水。

第三条 省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取水许可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市(地)、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取水许可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四条 下列少量取水不需要申请取水许可证:

(一)为家庭生活取水的;

(二)为农业灌溉月取水量4000立方米以下的;

(三)为非经营性活动取水,月取水量50立方米以下的。

第五条 下列取水免予申请取水许可证:

(一)为农业抗旱应急必须取水的;

(二)为保障矿井等地下工程施工安全和生产安全必须取水的;

(三)为防御和消除对公共安全或者公共利益的危害必须取水的。

第六条 地下水取水许可不得超过本行政区域地下水年度计划可采总量,并应当符合井点总体布局和取水层位的要求。

全省地下水年度计划可采总量、井点总体布局和取水层位,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市(地)、县(市、区)地下水年度计划可开采量、井点总体布局和取水层位,由市(地)、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对城市规划区地下水年度计划可采总量、井点总体布局和取水层位,水行政主管部门还应当会同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第七条 在地下水超采区,应当严格控制开采地下水,不得扩大取水。禁止在没有回灌措施的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取水。

地下水超采区和禁止取水区,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划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涉及城市规划区和城市供水水源的,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和省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划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八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需要申请或者重新申请取水许可的,建设单位应当在报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前,向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取水许可预申请;需要取用城市规划区内地下水的,在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取水许可预申请前,须经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并签署意见。

水行政主管部门收到建设单位提出的取水许可预申请后,应当及时会同有关部门审议,提出书面意见。

建设单位在报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应当附具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书面意见。

第九条 申请取水许可预申请需提交以下文件:

(一)取水许可预申请书;

(二)建设项目建议书的简要说明;

(三)取水水源已开发利用状况及水源动态的分析报告;

(四)节约用水措施;

(五)取水和退水对水环境影响的分析报告;

(六)取水许可预申请与第三者有利害关系时,第三者的承诺书或者其他文件。

第十条 建设项目经批准后,建设单位应当持经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有关文件,向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取水许可申请;需要取用城市规划区内地下水的,应当经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并签署意见后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一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大中型建设项目的地下水取水许可申请、供水水源地的地下水取水许可申请时,必须经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并签署意见后方可审批。

第十二条 免于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需要申请和重新申请取水许可的,建设单位应当在申报年度投资计划的同时,直接向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取水许可申请。

第十三条 取水许可证审批、发放权限:

(一)在卫运河、漳卫新河干流取水和在沂河、沭河、韩庄运河干流距省际边界10公里内取水,其取水量大于10立方米每秒的,经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授权的流域管理机构按照国家规定审批、发放;

(二)从大型水库取水的,在市(地)边界河道取水或者在市(地)边界两侧各5公里内取地下水的,非灌溉用水日取地表水4万立方米以上、地下水2万立方米以上的,以及大中型建设项目和大型灌区的取水,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发放;

(三)本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之外的取水许可证的审批、发放权限,由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决定。

第十四条 申请取水许可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取水许可申请书;

(二)取水许可申请所依据的有关文件;

(三)取水许可申请与第三者有利害关系时,第三者的承诺书或者其他文件。

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取水许可预申请或者取水许可申请之日起15日内通知申请人补正:

(一)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

(二)申请书内容填注不明的;

(三)应提交的文件不完备的;

(四)取水许可申请与预申请取水内容不符的。

申请取水许可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在接到补正通知之日起30日内补正;逾期不补正的,视为放弃申请。

第十六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取水许可申请或者补正的取水许可申请之日起,60日内决定批准或者不批准;对急需取水的,应当在30日内决定批准或者不批准。逾期未作出决定的,视为批准。

需要先经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的,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取水许可申请之日起30日内送出审核意见;对急需取水的,应在15日内送出审核意见。逾期未送出审核意见的,视为同意。

取水许可申请引起争议或者诉讼,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待争议或者诉讼终止后,重新提出取水许可申请。

第十七条 对取水许可申请不予批准时,申请取水许可的单位和个人认为取水许可申请符合法定条件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八条 建设项目取水许可申请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取水单位方可兴建取水工程或者取水设施。取水工程或者取水设施竣工后,由原批准机关验收并核定其实际取水量,发给取水许可证。

有关批准机关验收时,建设单位应提交取水工程竣工报告,取用地下水的还应当同时提供抽水试验报告、水质化验报告、取水计量装置等有关资料。

第十九条 取水许可证持有人必须按照取水许可证规定的地点、方式、数量、有效期限等取水。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部门的权限,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对取水许可证持有人的取水量予以核减或者限制:

(一)由于自然原因等使水源不能满足本地区正常供水的;

(二)地下水严重超采或者因地下水开采引起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的;

(三)社会总取水量增加而又无法另得水源的;

(四)产品、产量或者生产工艺发生变化使取水量发生变化的;

(五)出现需要核减或者限制取水量的其他特殊情况的。

第二十一条 因自然原因等需要更改取水地点的,须经原发证机关批准。

第二十二条 取水许可证持有人连续停止取水满1年的,由原发证机关核查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吊销其取水许可证。但是由于不可抗力或者进行重大技术改造等造成连续停止取水满1年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不予吊销取水许可证。

第二十三条 取水许可证的有效期限由发证机关确定,其有效期限最长不超过5年。

取水期满,取水许可证自行失效。需要延长取水期限的,取水单位和个人应当在距期满90日前向原发证机关办理更换取水许可证手续。

第二十四条 取水许可证不得复制、涂改;不得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

第二十五条 取水许可证持有人应当采取措施,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切实保护好水资源。

取水许可证持有人应当在开始取水前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本年度用水计划,并在每年的1月份报送上一年的用水总结。取用地下水的,应当将年度用水计划和用水总结抄报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在城市规划区内取地下水的,应当将年度用水计划和总结同时抄报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六条 取水许可证实行年度审验制度。

第二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纠正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吊销其取水许可证:

(一)未依照规定取水的;

(二)未在规定期限内装置计量设施的;

(三)拒绝提供取水量测定数据等有关资料或者提供假资料的;

(四)拒不执行水行政主管部门作出的取水量核减或者限制决定的;

(五)将依照取水许可证取得的水非法转售的。

第二十八条 未经批准擅自取水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取水;对有关责任人员可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九条 复制、涂改、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取水许可证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吊销其取水许可证,没收非法所得。

第三十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罚没处罚时,应当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没收据。罚没款项缴同级财政。

第三十一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的规定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者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二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一款、第七条第一款规定审批、发放取水许可证的,发放的取水许可证由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予以收回;由此给取水单位和个人造成损失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负责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施行前已经取水的单位和个人,除本办法第四条、第五条规定的情形外,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取水登记,领取取水许可证;取用地下水或者在城市规划区内取水的,已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办理了取水登记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取水登记表分别抄送同级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城市规划区内尚未办理取水登记的,取水登记工作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

第三十四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办理取水许可审批手续时,必须使用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的取水许可证及取水许可申请书。

发放取水许可证,只准收取工本费。

第三十五条 在黄河取水的,按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取水许可证延续申请书 篇7

青海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

2006年12月29日 15时18分106

主题分类: 资源能源 计划物价

“水资源”

青海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

青海省人民政府令第55号

《青海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已经2006年11月20日省人民政府第5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省 长 宋秀岩

二○○六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青海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促进水资源的节约与合理开发利用,根据国务院《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青海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境内利用取水工程或者设施直接从江河、湖泊、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除本办法第四条规定的情形外,都应当按照《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申请领取取水许可证,并缴纳水资源费。

第三条 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取水许可与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州(地、市)、县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分级管理权限,负责取水许可与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需要申请领取取水许可证和缴纳水资源费:

(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库、水塘和涝池中的水的;(二)农村牧区家庭生活和零星散养、圈养畜禽饮用等月取水总量不超过100立方米的;

(三)为保障矿井等地下工程施工安全和生产安全必须进行临时应急取(排)水的;

(四)为消除对公共安全或者公共利益的危害临时应急取水的;

(五)为农牧业抗旱和维护生态环境必须临时应急取水的。

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规定的取水,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报取水口所在地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前款第(五)项规定的取水,应当经取水口所在地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报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五条 取水许可应当优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兼顾农业、工业、生态环境用水,维持江河的合理流量和湖泊、地下水的合理水位,维护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

第六条 实施取水许可应当坚持地表水与地下水统筹考虑,先地表水后地下水,开源与节流相结合,节流优先的原则,实行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取水许可审批的年总水量,不得超过本地区年水资源可利用量或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年取用水计划。批准取用地下水的年总水量,不得超过本行政区域内地下水可开采量,并应当符合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的要求。制定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征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义务,有权制止、控告和检举违反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行为。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节约和保护水资源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以及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应当加强取水许可与水资源费征收制度的宣传,增强全社会依法取水、缴纳水资源费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第九条 申请取水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应当按照取水许可分级管理权限,向具有审批权限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取水许可审批权限属于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申请人应当向取水口所在地州(地、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州(地、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提出意见,并连同全部申请材料转报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

审批机关应当自受理取水申请之日起45个工作日内决定批准或者不批准。决定批准的,应当同时签发取水申请批准文件。

第十条 取水许可实行分级审批。

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下列取水许可审批:

(一)在本省境内的长江、黄河、澜沧江、湟水河、大通河、黑河、香日德河、那棱格勒河、格尔木河、布哈河、隆务河干流河段和青海湖、扎陵湖、鄂陵湖取水以及在跨州(地、市)行政区域河流或者州(地、市)边界河流河道管理范围内取水的;

(二)取用地表水日取水量在5万立方米以上、取用地下水日取水量在1万立方米以上的;

(三)水力发电装机容量在1万千瓦以上的:(四)在地下水超采区取用地下水的。州(地、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下列取水许可审批:

(一)取用地表水日取水量在5万立方米至1万立方米、取用地下水日取水量在1万立方米至O.5万立方米取水的;

(二)在本行政区域内跨县(市、区)行政区域河流或者县(市、区)边界河流河道管理范围内取水的;

(三)水力发电装机容量在1至O.5万千瓦的;

(四)在未设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县(区)境内取水的。除本条规定应由省、州(地、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的取水许可事项外,其它取水许可审批由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严格依照《条例》规定的条件、程序、期限和本办法规定的分级审批权限实施取水许可。

第十二条 经批准的水量分配方案和用水定额是取水许可审批的主要依据。各州(地、市)、县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流域和区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结合各地取水现状及供需情况制定。第十三条 取水申请经审批机关批准后,申请人方可兴建取水工程或者设施。需由国家或者省有关部门审批、核准的建设项目,未取得取水申请批准文件的,项目主管部门不得审批、核准该建设项目。

第十四条 水资源费由取水许可审批机关负责征收。

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依法缴纳水资源费,并按照批准的年度取水计划取水。

第十五条 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由省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省财政部门和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执行。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可以依据水资源的用途、紧缺程度和本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调整。

第十六条 水资源费缴纳数额根据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和实际取水量计征。水力发电用水可以按实际发电量计征;采矿业、石油、天然气开采和火力发电贯流式冷却用水按工业用水征收。

第十七条 取水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求,在取水口安装符合国家标准的取水计量设施,并保证其正常运行,无计量设施或计量设施不能正常运行的,水行政主管部

门可按取水设施日最大取水量或设备铭牌额定取水量征收水资源费。

第十八条 农牧业生产取水的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范围和起征时间由省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第十九条 取水单位和个人须严格按照取水许可证的规定取水。对超计划或者超定额取水的,应对超计划或者超定额部分累进征收水资源费:超过批准取水量30%以下的,对其超取部分水量加价1倍征收;超过批准取水量30%至5 O%的,对其超取部分水量加价2倍征收;超过批准取水量5 O%以上的,对其超取部分水量加价3倍征收。

第二十条 水资源费可按月或按季征收。取水许可审批机关确定水资源费缴纳数额后,应当向取水单位或者个人送达水资源费缴纳通知单,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自收到缴费通知单之日起7日内办理缴纳手续。

第二十一条 水资源费是水资源管理和水利发展的专项资金,应当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省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征收的水资源费全额上缴省级财政;州(地、市)、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征收的水资源费,全额上缴同级财政。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有关部门代征水资源费,同级财政部门按实际征收入库数额的3%安排代征手续费,纳入当年同级财政预算,用于代征单位征收工作的必要开支。

第二十三条 按有关政策规定需要减免水资源费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向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与价格部门、财政主管部门共同审核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四条 水资源费主要用于下列工作:

(一)水资源的考察、调查评价、规划编制水的供求计划等水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

(二)水资源保护、水源涵养及水质监测;

(三)节水技术研究、示范推广,节水型社会建设项目的补助;

(四)调水、水源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补助或贷款贴息;

(五)小型水利工程维修、改造的补助;

(六)水利规划及前期工作的补助;

(七)水资源法规政策研究、业务培训、宣传教育、奖励先进;

(八)水资源保护执法人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及水资源费征收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取水许可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水资源费征收、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发现越权征收和违规使用水资源费的行为,应当及时要求有关部门限期纠正。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在进行监督检查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有关文件、证照、资料;

(二)要求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就执行《条例》和本办法的有关问题作出说明;

(三)进入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的生产场所进行调查:

(四)责令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停止违反《条例》和本办法的行为,履行法定义务;

(五)查阅、复制有关水资源费征收所需的单据、票据、帐薄、记帐凭证和报表等。

监督检查人员在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出示合法有效的行政执法证件。有关单位和个人对监督检查工作应当给予配合,不得拒绝或者阻碍监督检查人员依法执行公务。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向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本行政区域内上一年度取水许可证核发情况。

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发现越权审批、取水许可证核准的总取水量超过水量分配方案或者水量分配协议规定数量、年度实际取水量超过下达的年度取水分配方案或者取水计划的,应当及时要求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纠正。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条例》和《青海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的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应用中的具体问题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上一篇:秘书职业考试内容祥解下一篇:世界人口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