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良区2011年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总结(共11篇)
阎良区2011年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总结 篇1
阎良区2011年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总结
市农委:
2011年,我局按照市农委相关文件要求,把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狠抓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强化流通环节监管,加强畜牧业投入品检查力度,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工作成效显著,有力促进了全区畜牧业发展,确保了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下面就今年所开展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监管责任
为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我们根据《2011年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要点》及签订的各项目标责任书,我们及时制定和下发了《2011年阎良区畜产品质量保障工作方案》,特别是为了保证西安世园会的顺利召开,特别制定了《2011西安世园会阎良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方案》,对我区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安排和部署。同时成立了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农林局副局长陈良龙任组长,畜牧科、区动监所、区动物疾控中心、区畜牧中心负责人为成员,相关单位和科室各司其职,落实责任,积极开展各种专项执法监督检查。
二、具体工作措施
(一)广宣传,积极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讲。我们利用节假日在大型超市、集贸市场、广场等群众集中的区域通过宣讲《动物防疫法》及肉品鉴别知识、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横幅等形式,广泛宣传,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意识。全年共宣讲20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
(二)强免疫,全力做好动物强制免疫及疫病监测工作。为确保动物安全无疫,我们积极开展全区重大动物疫病春秋集中强制免疫和日常查漏补针工作,组织开展免疫抗体集中监测、日常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制定奶畜“两病”监测计划,根据监测结果,科学拟定防控技术方案,及时指导全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全年共免疫猪“O型”W病6.27万头;免疫牲畜“O-I型”W病:奶牛2.6万头,黄牛0.178万头,羊6.56万只;免疫奶牛A型W病2.61万头;免疫高致病性禽流感87.15万羽,鸡新城疫67.52万羽;免疫猪高致病性蓝耳病6.25万头,猪瘟6.26万头。牲畜W病强制免疫挂标率达到100%。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率均达到100%。
(三)抓源头,狠抓产地检疫和生鲜乳质量监管。
1、在产地检疫方面。今年我们全面实行了产地检疫报检制度,扩大了产地检疫覆盖面。与规模养殖场(区)和长期从事畜禽贩运的个体户签订产地检疫报检责任书,落实了报检责任,做到了临场(户)检疫。全年累计产地检疫猪4.263万头、牛0.075万头、羊2.03万只、禽22.3万羽,检出病死畜禽119头(只)。
2、在乳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我们严格依据《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生鲜乳收购管理办法》、《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管理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采取不定期检查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的方式,及时督促奶站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及记录;在运奶环节,严查“两证一单”;对不达标的奶站,专人负责,及时整改,确保合格。从源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800余人次,车辆75台次,对全区63家机械化挤奶站进行了检查,畜牧中心对生鲜乳检测中未发现含有“三聚氰胺”现象。
(四)把四关,切实加强屠宰检疫。
我们严把“入场关”、“待宰关”、“同步检疫关”、“宰后处理关”这四个主要关口,确保屠宰检疫监管步骤清晰、检查到位、责任明确;同时做到“组织、人员、仪器设备、检疫操作、无害化处理、出证”六个到位,确保“检疫率、检疫合格率,出证率、无害化处理率”四个百分之百,切实强化屠宰检疫环节监督力度。全年累计屠宰检疫生猪2.96万头、牛羊1.43万头,禽8.52万羽,无害化处理病害肉946公斤。
(五)严准入,加强市场流通环节监管工作。我们严格落实《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流通领域、集贸市场、超市等环节的监管,凡无检疫证明、检疫标识和规定的检测证明的动物产品,一律不允许其上市、运输、加工。严格实行“查证验物”和回收检疫证明存根的管理办法,规范经营场所秩序,实行畜产品产地、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强化对畜产品生产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全年我区执法人员对全区4个农贸市场、2个超市每天都会巡查一次,巡查中共立案查处违法经营案件21起,纠正违规经营行为123件次。
(六)讲规范,确保畜牧业投入品安全达标。我们加强了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兽用生物制品的检查工作力度,确保动物用药用料安全。特别是在央视对河南“瘦肉精”事件的曝光后,我区集中开展了兽药、饲料等动物投入品环节的专项整治活动。全年畜牧中心共对我区2个饲料加工企业,25家饲料经营户和65个养殖场养殖环节饲料质量安全检测各8批次,共采样监测饲料1503份,检测结果“瘦肉精”全部为阴性。此外区动监所也出动执法人员对兽药饲料门店、动物诊疗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处罚违规商户3家,下发整改通知书8份。
三、存在问题
1、在检疫工作方面。目前我区产地检疫工作主要委托各乡镇畜牧兽医站以申报检疫的方式开展,但因各乡站情况复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加之许多养殖户没有严格执行报检,难以保障检疫制度完全落实到位。此外,自从河南“瘦肉精”事件发生后,上级要求区动物卫生监督部门要开展产地检疫环节生猪的“瘦肉精”抽检工作,抽检比例不得低于8%,但目前由于无工作经费,此项工作还未开展。
2、屠宰检疫方面。我区屠宰场驻场检疫员数量少,工作环境简陋,工作强度大,因此难以确保指挥有力,执法到位,同时从今年起由于周边地区的非法屠宰场被捣毁,预计我区关山屠宰场的屠宰量会上升,检疫人员数量严重不足。此外由于“瘦肉精”专项检测经费还未到位,要完成不少于8%的检测比例还有难度。这些现状与国家及省市目前食品安全高压的大形式很不协调,也一直是我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一个隐患。
3、流通领域监管方面。目前,我区动监所共设有2支稽查队,共计8人(其中正式编制的执法人员仅有4人,其余4人属于临时借调),每天都要到2家超市、67个肉品经营点和4个集贸市场进行巡查。由于临时人员较多,流动性大,且长期以来,一直兼顾生鲜乳、兽药饲料、养殖场及无害化处理等方面的监管工作,存在着人员管理难度大,执法刚性不足的问题,很难保证执法队伍战斗力。
四、2012年工作思路
1、加大动物卫生执法监管力度,积极做好市场和流通环节的畜禽及畜禽产品的检疫监督。
2、强化兽药和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监督管理,从源头上制止“瘦肉精”等有毒有害物质滥用行为的发生。
3、加大生鲜乳机械化挤奶站和畜禽养殖场饲养环节监管力度,提高生鲜乳和饲料检测频率,确保生鲜乳和畜产品源头质量安全。
4、全年各开展肉品、奶站、饲料兽药、泔水养殖等专项整治行动不低于20场次,确保不发生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5、加强对区内肉品经营市场、奶站、超市、畜禽养殖场经营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宣传和培训,从源头上遏制违法行为的发生。
6、认真开展全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尤其是做好春秋集中强制免疫,展开流行病学调查,科学制定疫病防控措施,确保我区动物清洁无疫。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日
阎良区2011年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总结 篇2
省财政厅、吉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畜牧分院、吉林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省畜牧兽医工作有关专家参加了会议。省畜牧业管理局副局长张国华出席会议并讲话。
国华副局长要求各地要高度重视“菜篮子”畜产品生产项目验收工作, 认真核实验收场户的基本情况, 做好验收前准备工作。他要求验收专家组要本着公平、公正原则, 遵守工作纪律, 认真履行职责。要严格按照检查验收标准认真审核、评估, 确保验收工作质量。
阎良区2011年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总结 篇3
1. 加强监管能力建设
1.1加强监管队伍建设 全面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生产经营者负第一责任,相关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责任体系,推动市(州)、县(市、区)农业部门设立行政监管科(室),加快建立乡镇或区域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使监管网络延伸到基层。
1.2加强制度建设 制定并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分工意见》,完善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生产基地监管等有关制度,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
1.3强化执法监管 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充分发挥市(州)、县(市、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机构的力量,依法及时查处各种违法行为。
1.4探索创新监管模式 学习借鉴本省先进市(州)县(市、区)及外省经验,不断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总结经验,研究方式方法,示范推广成功模式。
2.继续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
2.1落实属地监管责任 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落实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个体农户农产品生产主体责任和属地农业部门监管责任。
2.2加强农药监管 加强农资批发市场和农药经营单位监管,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定期监测农药质量,及时查处销售、使用高毒农药及准用农药中添加违禁农药的违法行为,杜绝违禁和伪劣农药流向农村市场。
2.3督促落实生产记录档案管理制度 依法落实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管理制度,以“三品”产地为重点,以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督促指导生产经营者建立健全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和产品销售记录档案。
2.4加强部门合作 与食品、卫生、工商等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完善信息通报、案件移交、应急处置等制度机制,实行联防联控,形成监管合力。
3.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
3.1开展农业标准化制修订 在深入调研基础上,结合我省农业发展实际,围绕主导产业,完善充实农业标准化体系,加大标准实施和推广力度。
3.2开展农业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 组织实施农业部农业标准化示范县项目,配合各级世行项目办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创建活动,探索推进标准化的模式。
3.3加快发展“三品一标” 加大“三品一标”认证 扶持力度,加强认证后监管,确保认证产品质量。全年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300个。对获证产地和产品进行全面抽查,县级全面检查,市级抽查不低于30%,省级重点抽查不低于10%。检查不合格的,予以取缔。
4.强化农产品监测
4.1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全力推动省级农产品质检中心建设;加大已经批准的30个县区的质检项目建设指导力度,加快资质认定,形成检测能力;积极争取新建质检中心尽快列入“十二五”建设项目。
4.2加大监测检验力度 重点开展主要鲜活农产品质量抽检工作,制定监测计划,规范监测程序,提高检测水平,保证检测质量,通报检测结果、继续排名致函。全年开展省级例行监测3次,水果3次,食用菌1次,做好专项监测及应急监测。全年定量检测农产品样本5000个以上。
4.3实行检打联动 针对重点产品和重点地区开展监督抽查,依据监督抽查结果,及时查处问题产品,严厉打击违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
5.切实抓好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
5.1开展风险评估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专家队伍,开展高风险抽检,及时发现风险隐患,采取得力措施,防范事故发生。
5.2建立健全应急处置工作机制 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立报告制度,规范信息发布,依法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6.抓好世行项目
6.1建立世行项目组织机构 各市(州)和项目实施县要成立世行项目组织领导机构,全面加强对世行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推进世行项目扎实有效开展。
6.2积极争取项目资金 省、市(州)和项目实施县要积极主动开展工作,超前谋划好项目,今年重点落实好省、市两级质检中心建设、监管设备争取、培训项目实施、标准化示范区建立等工作。
7.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7.1抓好培训工作 开展全方位培训。举办监管人员、检测人员、内检员、标准化技术推广等培训班,全面提高依法监管、标准化生产的能力和素质。
7.2强化宣传 重点依托吉林农网、12316新农村热线、12582信息平台、吉林农业杂志、吉林农业报及省内新闻媒体,进一步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开展专题宣传活动,形成社会关心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良好氛围;加强新闻媒体联系与沟通,密切关注舆论导向,及时发现和化解苗头性问题。
阎良区2011年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总结 篇4
汇 报
祁阳县人民政府
(2011年7月18日)
今年以来,祁阳县委、县政府坚持以提高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推进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和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目标,狠抓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全程质量监管。我县从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过程、质量检测、市场监管等环节入手,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农产品安全生产和放心消费,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现将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监管体系
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当作发展农业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作为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民心工程来抓好抓实。一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今年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祁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以县长任组长,分管和联系农业的副县级领导任副组长,县委办、政府办、农业局、财政局、工商局、质监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县农业局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重点领导小组,明确了领导主管,确定了专人专抓。二是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2008年,县绿办加挂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牌子,实际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合并办公。后来为了理顺业务部门关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由县农业市场信息站牵头组织实施。今年,根据《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永州市农业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永政办发[2011]16号)文件精神,县农业局已上报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机构单独设立,拟定编3人,为全额拨款正股级事业单位。每个镇农技站同时加挂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牌子,还配备了一名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干,进一步加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建设。三是进一步增加资金投入。县财政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全年安排了29.6万元工作经费,比上年增加4万元,县农业局安排8万元工作经费,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有效地开展。四是进一步强化责任机制。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为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切实抓出成效,制定了相关单位和人员的工作责任和职责,加强了督促检查,有效推动了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加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为使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安全意识深入人心,不断营造人人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我县今年开展了一系列宣传工作。在元旦、春节、“3.15”、“五一”、端午及高考等重大节假日及特定时期,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并在6月中旬《食品安全法》实施两周年之际,开展了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引导市民安全生产和消费。今年上半年来,我县共出动宣传车辆50 余台次,深入全县20多个乡镇农贸市场及重点区域,发放《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传资料》、《食品安全法》、《湖南省植物保护条例》、《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物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和标志管理》等宣传资料5万多份,张贴公告2000余份。在宣传过程中采取流动宣传和固定咨询相结合的方式,面对面解答广大市民遇到的各类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问题。通过宣传,进一步提高了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和消费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培训,推动基地建设
一是切实抓好农业标准化培训。为搞好农业标准化培训工作,县农业局抽调了20多名业务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科技联户”小分队,经常深入基地和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面对面的科技培训和手把手的技术指导,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全方位的技术、信息和咨询服务,解决农户在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标准化生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基地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今年以来,各联户小分队共上门技术指导6000余次,现场指导和培训农民2.6万余人次,完成标准化培训800余人次,印发技术资料3万份,制作标准卡5000张,确保标准入户率、培训率在90%以上,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和标准化生产能力。二是积极推动“三品”监测基地建设。我县紧紧围绕发展绿色水稻优势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三品”监 测基地,2011年在肖家村镇又新建绿色水稻基地3万亩。直到目前,全县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监测面积达30万亩,其中:水稻基地认证面积14.3万亩、油茶基地认证10万亩;无公害基地认证面积73.5万亩,具体为:水稻43.3万亩、水果22万亩、茶叶1.1万亩、旱粮4万亩、蔬菜3.1万亩。全县三品监测面积达120万亩。
四、加强监管,保障农产品安全
一是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保障源头安全。农业投入品监管乃农产品质量安全之基础。为加强农资生产、经营环节的管理,县农业局、工商局、质监局等相关部门紧密配合,着重加大了农业投入品生产环节和进入市场的监管。今年上半年来,共检查农资经营网点300多个;送检化肥15个,查处不合格化肥 5 个;检查农药批发商15个,农资经营店150家,农药品种280个;突出以对标签标识、质量抽样送检为重点措施,共查处标签标识违规农药25 个,假劣农药 5个,通过执法监管,规范了农资市场秩序,杜绝了假冒伪劣农资和五种禁用农药的销售与使用。二是加强农产品入市管理,保障流通安全。我县制定的《祁阳县农产品市场准入实施方案》,要求在城镇全面推进农产品市场准入机制,重点抓好县城农贸市场、超市的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引导农贸市场和超市与基地实现产销对接,建立健全农产品进货台帐、质量自检、档案记录、标签标识和质量可追溯制度,并在万联和步步高超市实行农产品标识化流通。同时,加强入市农产品 的管理,除对有效期内、标识规范的认证农产品和与市场建立产销对接的农产品免检进入市场销售外,其它农产品必须经过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市场销售,并设立无公害农产品专营区,实行分类经营,分类管理,有力地保障了进入市场销售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县绿色食品办公室将定期或不定期进入超市,对通过“三品”认证的农产品生产企业就“三品”农产品的标签、标识的规范使用及有效期进行执法检查,对违规使用“三品”标志的实行强制下架和限期整改。三是加强农产品例行监测,保障餐桌安全。按照省市业务部门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及时制订了《祁阳县2011年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工作方案》,在全县范围内科学确定10个市级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点基础上,合理确定了30个县级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点,面积覆盖全县各个蔬菜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农贸市场、超市、学校、宾馆及酒店,按照每月4次例行监测与重大活动、节假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抽检了青椒、白菜、苋菜、菠菜、豆角、茄子等四十多个蔬菜、水果品种,建立健全抽样、检测台账,做到检测结果及时反馈、报告,对不合格产品及时追溯源头并妥善处理。截止7月上旬,共抽检蔬菜、水果样品2764个(其中水果268个),总合格率为99.57%,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简报12期,预计全年可完成检测样品5600余个。同时,积极配合农业部和省市检测中心搞好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工作,全县农产品质量达到了省市制订的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控制在8%以下,水果、茶叶农药残留超标率控制在2%以下,大米农药残留超标率控制在1%以下的目标。到目前为止,全县未发生一起因食用农残超标蔬菜而导致的中毒事件。
五、加强认证,打造优质品牌
我县近年农产品品牌化战略取得丰硕成果,先后培育了天龙、银光、金浩3家全国驰名商标、2家中国名牌产品;去年银光粮油被评为全省十佳粮食加工企业,这是全市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大米加工企业;湘妹种植协会被评为全省十佳种植协会,体现了我县绿色水稻产业示范基地的建设成果。今年,新培育了“九龙福”等一批农业产品品牌,“七里香”大米也获得了湖南省著名商标。我县今年新申报无公害农产品12个、绿色食品3个;神怡米业、天圣有机农业公司绿色食品续展也正在办理之中。目前,全县已通过三品认证的农产品有120余个,三品认证产品年产量近40万吨,可直接增加农民收入近8000万元。
六、加强整治,确保食品安全
根据农业部农质发[2011]号文件、《湖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2011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重点的通知》(湘农发[2011]93号)精神,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执法责任人,加大了宣传的力度,公开了举报电话,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通过健全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食品添加剂使用申报、备案制度,加强了对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进销台帐和农产品检测台帐检查,加大了对县城各大超市、农贸市场、蔬菜基地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抽样检测,重点加 强对蔬菜、稻谷、水果、茶叶等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专项整治。活动开展以来,向县食安委汇报材料10期,检测样品1444个,其中蔬菜样品1045个,水果样品361个,稻谷样品20个,茶叶样品18个,检测合格率均在99.4%以上,尚未收到群众对这方面问题的反映。
阎良区2011年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总结 篇5
2010年靖州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在县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我局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三品一标”认证,杨梅、茯苓、超级稻技术操作规程,农产品检测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产品检测等方面取得了新成就,较全面的完成了各项任务。
一、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建立了一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队伍。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技术规范复杂,为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确保长效管理,2010年我局两名工作人员先后到省、市学习培训,现已持证上岗,深入开展农产品基地、农业投入品、市场检测、农产品标志标识、农资市场等专项监督检查活动。监管队伍成立以来,在指导安全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反馈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较好地履行了职能。
在全县范围内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全力抓好日常监管,对我县的两个农贸市场及三个超市采取定期的监管,督促其严把进货渠道,严守市场准入制度,按要求建立健全好各种台帐,搞好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等。
二、抓好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
加快“三品一标”认证步伐,扩大“三品一标”规模。对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组织,特别是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引导和培训,促使他们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自觉成为“三品”申报主体。
2010年我局申报绿色食品3个,分别是:绿源公司的靖州杨梅产品、四通粮油公司的“高山苗米”、贯宝渡村的柑桔。其中“靖州杨梅”已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编码LB—18—1103180558A),贯宝渡村的柑桔相关材料也以整理完毕。
2010年我县两家公司共申报无公害农产品4个。分别是绿源公司的辣椒、芥兰产品和四通粮油公司的油粘米、原生态米共4个农产品。现所有材料都整理完毕,正在进一步申报当中。
2010年申报的靖州杨梅(由杨梅协会申报)已通过地理标志认证(2010年第七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公布,中国农业网12月16日)。靖州茯苓地理标志相关材料也已上报,相关申报工作目前还在进行中。
三、制定杨梅、茯苓、超级稻技术操作规程
制定了杨梅、茯苓技术操作规程,其中木洞杨梅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4年11月20日发布湖南省地方标准,茯苓菌种生
产技术操作规程于2007年第3期《湖南省食用菌》发布,超级稻技术操作规程正在制定中。2005—2007年通过了坳上镇木洞、响水坝村和太阳坪乡古村、吉利寨村杨梅标准化示范区验收。
四、农产品检测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产品检测
加大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基础设施建设。于2009年完成了仪器采购和站房的建设,为更好的开展监测工作,2010年又采购了一批仪器,因受县种子公司改制统一拆迁方案影响,站房建设已于2009年12月停工。为保证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正常开展,完成省市下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任务,2010年4月,农业局另安排一间办公室用于安装农药残留速测检测设备并启动蔬菜鲜果农药残留检测工作,全年共例行农产品检测147批次,监督检测各种蔬菜、水果897批次,合格率达99%,有力地保障了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群众吃上放心菜。
靖州县农业局
阎良区2011年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总结 篇6
今年以来,***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局和旗委、旗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按照年初工作会议对质量工作的安排及制定的质量工作目标,积极开展“质量兴旗”工作,重点对食品、建材、农资、强制性认证产品、工业生产资料等进行了监督管理。现就我旗产品质量状况进行如下分析:
一、企业基本情况
目前,我旗共有生产企业33家,其中食品类企业7家,占企业总数的21%;农机具制造企业3家,占企业总数的9%;工业企业7家,占企业总数的21%;建材生产企业11家,占企业总数的33%;其他类5家,占企业总数的15%。
另外我旗还有食品加工小作坊54家。
二、产品质量情况
1.产品质量抽检情况:2011年上半年,我局共抽查产品质量21批次,其中工业建材类产品中电石6个批次、塑钢门窗3个批次、水泥1个批次、路面砖1个批次、水泥砌块1个批次;食品类产品中白酒4个批次、莜面1个批次、荞面1个批次、植物油1个批次、醋2个批次。经市产检所检验,电石、白酒、莜面、荞面、植物油、醋全部为合格,其他产品质量仍在检验当中。与去年相比,食品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尤其是白酒合格率提高了13.3个百分点,达到了100%。2.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抽查情况:今年上半年,在开展农资专项检查行动中,我局共抽检农资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25批次,合格22批次,合格率88%。其中抽检种子12批次,3批次不合格,合格率75%;抽检化肥8批次、农药2批次、地膜3批次,经检验全部合格。
3.工业产品生产情况:
1)电石:截止目前,我旗电石产品总产量48281.6吨,总产值13668万元。其中优等品20278.3吨,占总产量的42%,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13个百分点;一级品19005.3吨,占总产量的39%,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7个百分点;合格品8998吨,占总产量的19%,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4.8个百分点。
2)水泥:今年上半年,我旗共生产水泥2700吨,其中425水泥产量700吨,占水泥总产量的26%,产值为29.4万元;325水泥2000吨,占水泥总产量的74%,产值为64万元。
4.投诉情况:今年以来,我局共接到投诉4起,其中柴油投诉2起,经调查确定1起属实,存在质量问题;青贮玉米种子投诉1起,经调查存在缺斤短两问题;灌圈用拉筋投诉1起,存在质量问题。目前以上案件均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
三、产品质量状况分析 ##1.产品质量整体状况:根据我局上半年的工作情况来看,我旗产品质量整体态势较好。我局自开展“质量兴旗”工作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质量方针,加强质量宣传教育,全民质量意识和法制观念普遍增强。通过狠抓打假治劣工作,初步营造了以质取胜、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企业的技术基础和质量管理工作不断得到加强,产品质量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2.食品质量状况:今年以来,针对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的实际,我局加大了对食品生产企业及小作坊的监督检查力度。就目前情况来看,一方面,我旗食品生产企业产品质量整体状况较好,未发现违法、违规生产行为,食品生产企业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有了显著提高,已抽检产品质量全部合格;另一方面,食品加工小作坊的监管工作始终是我局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进过长期的努力,我旗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生产条件有了一定改善,但无证加工、卫生环境差、技术水平低、生产过程中操作不规范、没有健全的原料进货记录和产品销售记录等问题依然存在。下一步,我局将加大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巡查力度,督促其积极改进生产条件,对于严重不符《产品质量法》的小作坊,坚决采取停业整顿等强制措施,以确保我旗食品质量安全。
3.农资产品质量状况:通过近几年来我局连续开展农资专项整治行动,不断强化农资产品质量监管,农资产品的造假、售假及缺斤短两等违法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农民群众的维权意识及识假、辩假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农资产品质量状况大大提高。
4.工业产品质量状况:根据上半年的生产情况来看,我旗电石产品中优等品占有率有了显著提高,而一级品占有率明显下降,合格品占有率有所增加。这是由我旗原有的5家电石生产企业中3家企业(原产品以一级品为主)的转产(改生产镍铁)导致的。现存2家电石生产企业中,兰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产品多为优等品和一级品,而世纪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的产品则以合格品为主。根据调研分析,世纪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产品质量较低的原因主要是生产工艺落后、原材料品质较低、缺乏相应的技术工人等。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旗***水泥厂终于获取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进入了正式生产阶段。根据生产情况来看,其产品以325#水泥为主,425#水泥的产量只占总产量的26%。5.其他产品质量状况:目前,我旗有农机具制造企业3家、建材生产企业11家,企业生产规模虽小,随着我旗农业机械化与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其产品需求量迅速增加,这就对其产品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我局上半年市场调研情况,以上企业产品的市场评价普遍较好。
阎良区2011年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总结 篇7
1 生猪产品价格继续上涨
从全国月度平均价格看,仔猪平均价格26.71元/kg,环比上涨6.9%,增幅比4月份减少2.7%。除宁夏外,全国仔猪价格普遍上涨。其中东北、华北地区仔猪价格增幅较大,超过10.0%,华南、西南地区仔猪价格增幅较小,低于4.0%。从价格水平看,东北地区仔猪平均价格较高,为32.75元/kg;西南地区较低,为20.83元/kg。
活猪15.53元/kg,环比上涨3.2%。活猪上涨省份24个,下降省份6个,其中下降省份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平均降幅1.4%,东北、华北地区活猪价格增幅较大,均超过5.0%,东北地区增幅最大,达10.4%。从价格水平看,华南地区活猪平均价格较高,为15.94元/kg;西南地区活猪价格低位,为15.26元/kg。
猪肉平均价格23.97元/kg,环比上涨2.5%。全国猪肉价格上涨省份27个,下降省份3个;其中西南地区猪肉价格略有下降,平均降幅0.5%,东北、华北地区猪肉价格增幅超过5.0%,其中东北地区猪肉价格增幅最大,达到8.9%。从价格水平看,华南地区猪肉平均价格较高,为24.72元/kg;华北地区较低,为23.33元/kg。
2011年生猪产品最明显的特点是仔猪价格涨幅较大,已连续2个月超过猪肉价格。这种现象在2007—2008年猪价和养猪利润较高时曾有过,2007年8月—2008年11月连续16个月一直高于猪肉价格,这期间猪粮比价8.5∶1,养猪利润很高。与2011年生猪产品价格相比,上涨的原因有相同处,主要是生猪存栏减少,供应偏紧,养猪利润较好,饲养者自然对后期看好,积极补栏,造成仔猪价格上涨过快。2011年生猪产品价格上涨也与饲料成本、人工成本上涨,以及通胀等因素有关。预计后期猪价还将上涨。
2 鸡蛋价格回升
从全国月度平均价格看,鸡蛋9.51元/kg,环比增长3.4%,同比上涨26.1%。鸡蛋价格上涨省份25个,下降省份5个。其中东北、华北地区增幅较大,分别上涨11.8%和8.1%,西南地区鸡蛋价格下降,降幅为1.2%。河北、辽宁等10个蛋鸡主产省(区)鸡蛋平均价格8.36元/kg,环比增长8.3%,与2010年同期相比,上涨29.4%。从价格水平看,华南地区鸡蛋平均价格较高,为11.61元/kg;东北地区较低,为8.23元/kg。活鸡和西装鸡分别为16.41元/kg和16.45元/kg,环比分别增长0.4%和0.8%,同比分别上涨21.6%和19.9%。商品代蛋雏鸡和商品代肉雏鸡分别为3.11元/只和2.95元/只,环比分别上涨2.0%和1.0%,同比分别上涨29.6%和47.5%。
从各周价格来看,鸡蛋价格从2月份第2周开始已连续下降10周后,于4月份第3周企稳后连续5周上涨,累计涨幅6.7%。5月份鸡蛋价格上涨,主要是端午节前市场蛋类加工品需求增加,此外成本上涨也有带动作用。预计近期价格将在高位震荡。
3 牛羊肉价格小幅回升
5月份全国牛肉平均价格35.63元/kg,环比上涨0.1%,同比上涨7.2%。河北、辽宁、吉林、山东和河南等主产省(区)牛肉平均价格为33.70元/kg,环比上涨0.84%;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和江苏等省(区)平均价格为42.23元/kg,与4月份基本持平。
全国羊肉平均价格39.83元/kg,环比上涨0.1%,同比上涨16.8%。河北、内蒙古、山东、河南和新疆等主产省(区)羊肉平均价格39.81元/kg,环比上涨1.0%;上海、浙江、福建、江西和广东等省(市)平均价格44.07元/kg,环比下降0.5%。
牛羊肉价格回调了2个月后5月份又小幅回升。预计近期仍将在高位小幅震荡。
4 生鲜乳价格小幅下降
内蒙古、黑龙江等10个主产省(区)生鲜乳月度平均价格3.19元/kg,环比下降0.3%,同比上涨13.1%。除宁夏、新疆生鲜乳价格上涨,辽宁、黑龙江生鲜乳保持稳定外,其余主产省份生鲜乳价格均下降。从价格水平看,新疆生鲜乳价格较高,为3.56元/kg;内蒙古生鲜乳价格较低,为2.94元/kg。
2011年生鲜乳价格一直在高位窄幅波动,1月份最低为3.18元/kg, 2—4月份都是3.20元/kg。近两年奶牛生产不断整合发展,随着奶产量的增加市场奶源由偏紧转为平衡,价格也相对稳定。预计近期价格还将保持平稳运行。
5 玉米价格继续上涨
5 月份,全国玉米平均价格2.22元/kg,环比上涨1.4%,同比上涨9.4%。玉米价格上涨省份26个,下降省份4个,下降省份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其平均降幅0.4%。华北、东北、华东地区玉米价格涨幅较大,超过2.0%。主产区东北三省玉米平均价格2.03元/kg,环比上涨3.6%;主销省广东价格为2.45元/kg,环比上涨1.2%。从价格水平看,华南地区玉米平均价格较高,为2.44元/kg;东北地区较低,为2.03元/kg。
全国豆粕平均价格3.53元/kg,环比下降1.7%,同比上涨1.7%。育肥猪配合饲料平均价格为2.88元/kg,与4月份持平,同比上涨5.9%。肉鸡配合饲料平均价格为3.02元/kg,环比上涨0.3%,同比上涨5.6%。蛋鸡配合饲料平均价格为2.76元/kg,环比上涨0.4,同比上涨5.7%。
阎良区2011年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总结 篇8
总体工作任务:全面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计划”,通过全面实施农业标准化,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完善监管制度,优化监管机制,落实监管措施,促进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建设,使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1.以农业标准化为主线,逐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支撑体系
1.1建立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标准化体系
加快“农业地方标准制(修)定”工作步伐,计划新制(修)定50项农业标准。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以国家标准为主体、行业标准为骨干、地方标准为配套、企业标准为补充的吉林省农业质量标准体系,为农业实施标准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执法依据;加快标准示范推广,结合我省“五百工程”,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区、基地、企业),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
1.2建立与国际建设标准相接轨的检验检测体系
结合新时期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特点,以“建设体系、完善设施、强化手段、提高素质”为目标,尽快完善检测功能、提高检测质量、提升检测能力、增强服务意识。按照国家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规划要求,逐步非曲直建立以部级中心为龙头、省级中心为骨干、市州级中心为配套、县级站为基础、市场(基地)检测点为补充的层次分明、布局合理、职能明确、专业齐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明年将继续组织开展国家投资的1个省级质检中心和12个县级质检站建设。
1.3建立与国际认证标准相符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
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的原则,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简称“三品”)的培育、认证和开发;做好认证产品的监督和管理,实现“三品”在规模上的扩张,质量上的提升;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努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质量稳定、信誉良好、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名牌农产品;积极推行农业投入品GMP、种植业GAP和农产品加工业HACCP认证。逐步形成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为主体,以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认证为补充,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为配套的认证格局。
2.以全程监控为重点,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本着“突出重点,全程监管”的原则,重点抓好农业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三品”和蔬菜、水果的质量监管,对主要种植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重点监测和抽查,针对执法检查和监督抽查中发现的问题,加大惩处力度。
2.1抓好源头治理,把好农产品生产头道关口
把好产地环境关,认真开展“三品”生产基地环境质量评价和“三品”基地污染监控等产地安全管理工作;把好投入品质量关,以农药整治为突破口,全面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农资生产和经营秩序,从源头把住农资产品质量关和市场准入关。
2.2抓好产品监管,把好农产品产地准出关
对生产基地进行标准化全程监管,探索产地准出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引导基地、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及农户建立生产经营记录和档案;指导培训生产者开展农药选型科学合理规范使用;监督指导基地蔬菜开展质量安全准出性检验;鼓励生产者使用包装及标识,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奠定基础。
2.3强化政府监督,把好生产与流通两大领域监测关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确保“基地监控”与“市场监督”的“双重”监管。将监测工作制度化。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将监测工作科学化。要按照国际上风险评估的理念来确定监测目标,确保监测的客观公正,科学有效;将监测工作系统化。以蔬菜、水果鲜活农产品为重点,开展例行监测工作;以人参、食用菌等特产品为切入点,开展专项抽查工作;以水稻、花生等优势粮经作物为初步探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监测。
3.以完善监管制度为切入点,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
3.1建立监管制度
在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基础上,逐步完善“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产地准出和例行监测、产品追溯”等质量安全十项监管制度,全面构建具有我省地方特色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3.2强化监管能力建设
坚持依法行政,确保各级农产品执法监管队伍的公正、廉洁、高效。
3.3建立监管模式
通过法规及配套制度的全面实施,建立自上而下,由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生产过程到终端产品全链条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
3.4优化监管机制
正确处理好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的关系,尽快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上下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努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工作环境,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长效化。
4.以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为支撑点,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
4.1建立监测预警机制
开展危害因素摸底调查,摸清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隐患和產生环节。针对质量普查、例行监测、专项监测、监督抽查、群众举报和媒体披露所发现的问题,及时发出预警信息。
4.2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切实加强风险评估工作,根据评估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避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4.3完善应急处置机制
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或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形成上下联动、信息通畅、反应快捷、运转高效的应急工作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4.4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机制
切实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收集、整理、甄别、分析、评价和发布等工作。加强舆情监控,全面把握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动态。
5.以项目实施为着力点,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建设
完成《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世行贷款项目》的启动与实施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规划项目》吉林省投资项目实施建设工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六大体系构建提供基础保障。
5.1 强化组织,落实责任
确保抓好省市县三级相应组织机构的建立,将领导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落到实处。特别要加强乡镇级监管队伍建设。
5.2配套政策,保障运行
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基地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有关生产、经济主体开展农业标准化活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顺利推进。
5.3 加强培训,强化队伍
加强对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技术、管理、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尽快在短时间内培养出具备专业技术,能够适应新时期新形势需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标准、监测、推广、管理与执法队伍。
5.4创新机制,标本兼治
通过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相结合,专项整治和日常监管相结合,逐步完善服务、管理、监督、处罚、应急五位一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达到标本兼治。
5.5 典型带动,广泛宣传
充分利用各种场所、各类活动和相关媒体,广泛宣传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知识的宣传,以示范区和示范基地典型带动,加强农药科学规范使用知识的宣传和指导,确保法规要求和技术标准进村入户,营造人人关注、层层关心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
2011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总结 篇9
2011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周密部署,下大力气,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为确保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工作措施
(一)科学制定方案,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我局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农产品质量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先后制定了《***区2011年农产品质量管理实施方案》、《***区2011年畜产品质量管理实施方案》等文件。与相关部门和各乡人民政府上下联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我局成立了***任任组长,主管农业的***为副组长,3个相关专业科室(站)科站员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分工细致,职责明确,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有序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与各生产经营企业签订了《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落实工作责任,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二)夯实基础,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1、加强宣传,打好民众基础。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印发宣传材料等多种途径,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和安全知识、生产技术普及到农民、企业、超市、消费者,充分调动广 1
大民众参与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农户依法依规生产的主动性。今年以来,印发宣传资料*万份,举办专题宣传*次,开展政策法规及专业知识培训,畜牧培训*期,培训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生产人员**人次,农业植保培训*余次,营造了“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农民自为”的良好氛围。
2、抓标准示范,打好按标生产基础。全区由合作社牵头,建立生产基地7处,由农委派技术人员入村,进行了棚室建设、栽培技术的专题培训,印发栽培技术资料***份,指导其按规范组织生产。指导基地按病虫害防治规程实施了统防统治,有效地遏制了各类病虫的发生程度,带动周边种植户按规范生产,吸引周边县区多次前来参观学习。
3、加强投入品监管,打好投入基础。坚持常年整治与专项整治相结合,市场整治与使用监控相结合,深入持久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暨农资市场整治年活动。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单位全面建立进销台帐、标签标识、质量追溯等管理制度;加大农业投入品市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五种禁用高毒农药和违禁兽药、饲料添加剂等行为。全区共出动执法人员***人次,清理整顿超市**次,农产品市场**次,农药经销店**家,兽药门市**次,奶站**次,饲料生产经营单位**次。
4、抓好体系建设,打好安全保障基础。一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推广体系,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增强服务能力,造就一支高水 2
平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推广队伍。
(三)突出重点,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 紧紧围绕生产过程控制,适时开展专项整治活动,确保突出问题能管住、关键措施能到位。
一是突出重点农时,在农事关键季节,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和打假护农活动。二是突出重点区域和品种,加强种子农药、兽药、饲料经营店,以及种子、农药、肥料、农产品、兽药、饲料生产销售记录、包装标识、质量标志和使用添加剂、等执法监管,确保全区肥料、种子、农药、兽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100%达到监管。三是突出重点环节,从使用投入品到收获(出栏),各个环节都纳入监测范围。四是突出重点检测项目。今年3月底至四月底,对全区所有的生猪养殖户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瘦肉精”快速抽检,定点屠宰场屠宰生猪每日抽检,截止目前累计抽检***余头份,阳性检出率为零;蔬菜农药残留,累计检测***个样品,均无农药超标现象。五是突出重点节日。在元旦、端午节、国庆等重大节日,组织执法人员对农贸市场超市等进行专项执法检查,确保重要节日无较大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四)注重“三个检查”,切实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
一查主体资格,从规范农资经营主体入手,对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企业以及农资经营企业的资质进行全面检查,实施动态管理和跟踪监督,严把农资商品市场、兽药、饲料经营准入关。对全区*家种子和*家农药经营、*家兽药经营、*家饲料经营户进行彻底清理。3
从严查处不具备法定经营主体资格的违法行为。二查包装标签标识,以种子、肥料、农药、兽药、饲料等主要农业投入品为重点,严厉打击一品(药)多名、登记内容与包装标签标识不符,与质量标准不符,经营过期失效、超范围的行为。三查生产经营记录及进销货台账,检查经营者是否严格落实农资、兽药、饲料经营记录、进销货台帐和索票索证制度,确保可追溯管理。
二、工作成效
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在市农牧局的关心支持下,在各级党政的高度重视下,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基地初具规模 2011年全区共有蔬菜基地*个,奶牛养殖小区*个,正在建设的千头现代化奶牛牧场*个。
质量监管有序 按照“先易后难、先常规后特殊、先大宗后个别”的原则,不断加大农业行政执法力度,持续深入开展农资市场整治,兽药、饲料市场整治,“瘦肉精”、生鲜乳专项整治,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市场监管。到目前我区“瘦肉精”检出率为零,生鲜乳抽检合格率100%,蔬菜合格率达100%。近年来,全区未出现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定信心,强化措施,全面提升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以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为重点,以健全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4
及检验检测体系为手段,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及流通过程的监控,提高全民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逐步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农民自为”的监管机制。大力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确保全区人民农产品质量安全。
阎良区2011年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总结 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坚持“严管、长效、规范、创新、提升”的工作原则,按照“标本兼治,全程控制,长效管理,确保安全”的工作思路,围绕“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保障消费安全”三大目标,全面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基础能力建设,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全面提高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消费安全。
二、工作目标
通过加强农产品质量全程监管,在农业投入品生产经
营方面,农药重大案件执法查处率达到100%,农药生产企业100%纳入监控范围,创建2个市级农药模范经营店。在农产品生产方面,杜绝在蔬菜生产过程中使用甲胺磷等五种禁用高毒农药行为,实现蔬菜、畜禽、水产品农药兽药残留超标率及检出率进一步下降,全县蔬菜、果品农药残留检测平均合格率99.4%以上,畜、禽、水产品药残检测合格率达99%以上,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三聚氰胺、瘦肉精)检测合格率100%;甲胺磷等禁用农药残留不得检出。加快标准化基地建设步伐,推进产品质量认证,2011年全县新增认证产品22个以上,建设省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2个以上。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建立健全生产环节监管机制,逐步实施产地准出制度。
1、种植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监管。一是对标准化基地的灌溉水和土壤进行动态检测。2011年确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绿色大米生
产基地产地环节固定监测点,每个基地每年土壤监测不少于2期次,灌溉水监测不少于5期次,建立专项监测档案,并及时向被监测单位反馈情况。二是继续实施好蔬菜例行检测制度。县质检站除按时完成上级布置例行监测工作任务以外,全年要完成5期以上自行监测工作,镇(街道)速测室完成10期以上例行监测。保证全县所有瓜菜、食用菌、果品和粮食标准化生产基实现产品质量监测全覆盖。凡监测合格的产品发给准出证明,不合格的产品禁止上市。三是农业化学投入品使用环节的监管。依托乡镇和村级监督员,加大对农业化学投入品使用环节的监管力度。及时处理非法使用农业化学投入品的行为和追溯处理非法经营农业化学投入品的行为。全年县级统一组织对基地进行化学投入品检查不少于5场次,镇街道办自行组织的检查不少于10场次。
2、生鲜乳收购站监管。强化生鲜乳质量监测与监督执法,规范生鲜乳收购站日常监管与标准化管理,加大生鲜乳质量安全生产与检测技术培训,实现生鲜乳持证收购和运输,生鲜乳收购站检查率达到100%,生鲜乳质量安全违规单位查处率达到100%,生鲜乳中三聚氰胺检测合格率100%。
3、水产品养殖基地监管。一是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水产苗种场等三类生产单位100%建立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销售记录,100%具有生产技术规范、质量标准和质量管理制度。产地水产品药物残留监测合格率达到95%以上,无公害水产品药残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二是定期开展生产环节渔用药物、饲料等投入品检查。重点查处水产品苗种生产和养殖过程使用氯霉素、硝基呋喃、孔雀石绿、己烯雌酚、环丙沙星、磺胺类等禁限用药物的行为。
(二)实施初级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通过宣传、引导、示范等措施,在农产品经营单位以及业户中全面落实食品安全检查验收制度、索证索票制度、进销货台账制度和不合格农产品下架退市制度,对经检测不合格的农产品,在工商部门的监督下退市下架或者按照规定程序进行销毁。与市场开办单位签订食品安全责任状,明确食品安全监管责任。指导市场开办单位,建立业户管理档案,配备农产品检测设备,设立公示栏,增强工商机关的巡查监管与市场开办单位的自我管理的有机结合。2011年金溪县日新购物中心和城区农贸市场的果蔬产品全面实施市场准入制度。
(三)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
1、农业化学投入品管理。一是全面实施农业化学投入品准入制度。所有进入金溪县的农业化学投入品(农药、肥料、助剂)一律凭县农业行政执法大队的准入书进入,未有准入书的产品,已经发现或责令退回或立案处理。二是严格实施高毒农药定点销售制度。进一步完善管理措施,全面实现高毒农药经营可追溯。三是提高农药经营店的服务标准。农药经营店全部达到省级一类标准,创建2个市级农药模范经营店。四是大力开展执法检查。全年分春、夏、秋三季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活动,进行5期产品质量抽检。
2、兽用、渔用药物和饲料管理
一是提高饲料执法能力,严格行政许可,强化获证企业监管,坚决查扣销毁“三无”饲料产品,扩大“瘦肉精”等主要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监测范围,加大对高铜、高锌等超量添加行为打击力度,加强违法添加瘦肉精等突发质量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对违法添加使用瘦肉精等案件的查处率达到100%,饲料产品中瘦肉精等兴奋剂类物质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铅、砷等重金属监测合格率提高2个百分点,三聚氰胺监测合格率100%。二是加强派驻监管和监督检查,督促兽药、渔药生产企业全面落实GMP;大力推进兽药经营企业GSP工作,杜绝经
营违禁药物和不合格兽药产品;严厉打击无证生产、经营和故意经营、使用假劣兽药行为;进一步加强兽药质量监测和兽药残留监控。年内实现兽药产品合格率提高3个百分点。三是开展渔业投入品生产销售检查。以禁用渔用药物为重点,开展渔用药物、饲料专项检查。整顿和规范渔用药物经营秩序,坚决打击非法生产销售渔药的行为。
(四)加强农产品生产单位或个人信用体系建设
1、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种植业领域以目前计划申报的12产品为主,新扩标准化生产基地473公顷;加强技术服务和工作督促,争取年内12种产品和1个地理标志产品全部通过认证。大力实施林果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重点实施冬枣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计划今年新建现代林业示范区3000亩,进一步膨胀特色优势产业的规模。养殖业领域按照“有标生产、按标操作、健全档案、推行标识、强化检测、实施准出”的要求,大力发展生态化、标准化养殖,积极探索基地建设和管理运行机制,推广企业+基地+农户等运行模式,全面提高全市养殖基地标准化生产水平。2011年畜产品质量认证新增5个以上,建成省级以上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小区一处;水产品质量认证新增5个以上,建成省级以上水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一处。
2、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试点工作。选择3-5家有条件的农产品生产企业,按照“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质量有保障”的要求,构建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一是通过实施产地编码,完善农产品身份识别,建立生产者质量安全责任制度;二是通过规范生产过程管理,建立农产品质量保障体系;三是通过规范追溯标识,推动建立农产品包装标识制度;四是通过建立追溯信息管理平台,有效传递、识别、追溯各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争取3年的时间内全县所有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的产品全部纳入可追溯体系。
(五)开展农产品经营可追溯监管试点工作
针对全县农产品批发经营业户的实际情况,把面向学校、企业等农产品消费大户的经营业户做为重点,建立完善进销货台帐制度和食品安全电子票控系统,详细记载批发食品的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检验报告证书号码、批发数量、日期、食品保质期以及送货车辆号码、送货人签名等信息,进一步完善食用农产品的即时追溯制度,保障农产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深入扎实
一是县政府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将加强工作调度,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总结汇报会,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进行一次工作督导;二是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部门和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政务工作考核范围;三是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督促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切实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职责;四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各责任部门、单位定期进行工作交流和会商,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全县一盘棋。
(二)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2011年我县将出台《关于加快全县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扶持政策的意见》,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同时,县政府将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安排算外资金支持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机制创新。各责任部门要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交流与沟通,积极争取上级业务部门的工作帮助和支持。
(三)加强监管体系建设,确保工作措施到位
一是监管队伍建设。各责任部门要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监管机构,乡镇政府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监管站,所有有标准化生产基地的生产企业、合作社均要有一名单位负
责人专职分管质量安全工作,所有有瓜菜、食用菌、果品和粮食生产基地村都要设一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员。二是进一步健全完善县、乡两级农产品监督检测网络体系。重点做好县质检站建设工程的验收。县质检上半年通过省级验收,年内实现扩项认证1-2项。
(四)加强宣传和培训,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2011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展望 篇11
基于上述背景,2010年的金融市场中,黄金与大宗商品成为表现最佳的品种,美国国债指数表现亦不低,但股票市场整体机会难以把握。银行理财产品的监管进一步加强,信贷资产类产品将逐渐步出市场。
展望2011年,世界经济有望继续恢复增长,但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美国经济会逐步复苏,但失业率仍是主要问题;欧债危机悬而未决,主权债务危机仍将困扰国际市场;新兴市场通胀水平明显上升,宏观政策与国际资本管控压力增大。由于面臨的经济问题不同,各国的宏观政策分化,也将造成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
对于中国经济而言,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控下,我国经济将由较快增长转为稳定增长,经济发展的重点是"调结构"和"稳物价"。在稳定物价方面,我国货币政策已明确转向"稳健"或"中性",货币投放和信贷增长将回归常态,预计央行还有调整存款准备金和加息的可能。在经济转型方面,城市化、收入分配改革、消费升级将是政策重点。监管部门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管理、适当销售的规定将进一步明确,必将推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
上述市场格局将深刻影响2011年个人理财产品的面貌:
1.政策基调的转变将导致流动性收缩,构成2011年资本市场箱体震荡运行的格局,难以出现单边大幅上涨,但存在结构性的交易机会,要想获得超额回报将对投资者的择股、择时和风险控制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相对复杂的市场环境为以往业绩优良、主动管理能力较好的证券类理财产品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2.货币政策趋向稳健,抗通胀形势仍然严峻,我国或将进入加息周期,这将抬高新发固定收益证券的利率水平,进而影响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的收益水平。但紧缩的货币政策将使信贷额度和信贷资产转让受到更为严格监管,减少理财基础资产的供应。
3.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仍将是房地产调控的主要目标。在既有的调控政策之外,房地产调控将向纵深推进,2011年仍将有密集的调控,除了房产税试点,针对房地产的融资也将进一步紧缩,房地产行业融资门槛会提高,信贷杠杆降低,资金成本提高。此前以房地产融资为基础资产的理财产品将受影响,规模会减少,收益和风险水平会上升。
4.为促进经济结构转型,符合“十二五”规划的新兴产业将受到政策的扶持。对于新兴产业的政策支持可能会推动企业融资方式的创新,风险投资、股权投资、创业板上市等都会为理财产品的发展创造机会。
5.海外市场中,虽然存在欧洲危机等风险事件,但全球经济复苏的趋势应是确定的,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应有所恢复。相比之下,新兴市场在经济快速增长后,已有资产泡沫形成,风险不断累积。各国经济形势的变化将使专业的海外投资有所表现,同时外汇市场的宽幅振荡也将为银行外币理财产品的推出创造市场环境。
6.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规则、新业务的推出也会为理财产品的研发创造条件,阳光私募基金、股指期货套利等产品都可能成为理财产品市场的新亮点。
2011年,新的经济、市场和监管形势将成为银行制定产品研发策略的重要参考因素。银行将根据市场时机和监管政策变化,灵活调整研发策略,同时关注不同风险偏好和投资组合配置的群体需求,设计出更多具有创新性和针对性的产品。
展望2011年,市场有望推出如下产品:
1.保持稳健型产品规模和优势。银行拥有规模庞大、期限齐全、品种丰富的基础资产,尤其是在债券、货币市场工具、票据、信贷和外汇等资产上的专业和规模优势突出,具备持续发售中高流动性、规模大、期限灵活、风格稳健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的专业与实力,可满足客户对高流动性、资金避险的需求。
2.丰富固定收益类产品品种。根据监管部门加强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对客户分层管理的政策导向,针对中高端客户的需求,商业银行将继续积极研发稳健的债券类理财产品、投资于结构化分层证券投资信托的产品,还将与信托机构合作,遴选并引进风险可控的融资类集合信托和股权受益权质押信托等风险与收益适度提高的产品。
3.加强证券投资类产品的服务与研发。预计2011年证券市场波动较大,结构性行情对投资者选股、择时和风险管理的能力要求很高。商业银行将致力于精品基金池的建立和基金组合构建,针对客户不同的风险承受能力及差异化的基金理财需求,为客户量身设计个性化基金理财方案及基金投资组合建议,同时为客户提供持续的基金理财咨询服务。此外,为满足中高端客户投资证券市场的需求,商业银行还将加强与专业化投资机构的合作,通过私人银行服务,面向中高端客户研发和销售具有市场优势、风险控制能力突出的阳光私募产品、实现投资业绩二次优选和分散风险的TOT产品、"一对多"基金和集合理财计划等高端证券投资产品。
4.根据资本市场制度创新带来的机遇,结合国家产业政策,研发利用股指期货对冲或套利、私募股权融资(PE)、融资融券等创新型理财产品。
5.加强客户资产的全球化配置,研发跨境、跨市场配置产品。为分散单一市场风险,商业银行将为具备相关投资经验与风险承受力的客户配置QDII基金、外汇投资基金、黄金与大宗商品的结构性产品等。
6.为满足私人银行客户的需求,银行还将继续推出集兴趣爱好与投资于一体的艺术品、红酒等另类投资产品。
【阎良区2011年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阎良二中初三物理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