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桥诗境

2024-10-07

古桥诗境(共7篇)

古桥诗境 篇1

古桥诗境

术品。中国古桥不仅自身很美,而且还和周围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又一幅美不胜收的图画。诗词是点亮中国历史长空的璀璨星光,在诗词的国度里,自然也少不了桥梁的美丽倩影。

关键字:古桥 诗词 描景抒情

当一棵大树被风吹倒,横跨在河上,此岸和彼岸就不再遥远,大自然造了简易的桥,而我们把桥架过长河,架上高山,架过大海。毛主席诗云:“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茅以升先生在《桥话》中说:“桥梁是这样一种建筑物,它或者跨过惊涛骇浪的汹涌河流,或者在悬崖断壁间横越深渊险谷,但在克服困难、改造了大自然以后,它便利了两岸的往来,又不阻挡山间水上的原有交通。

桥是为了与人方便而把困难留给自己的。人们正当在路上走得痛快时,忽然看到前面大河挡路,而河上正好有一座桥,这时该暗自庆幸,果然路是走对了。”

从古到今,中国的桥总是不仅仅作为一种建筑而存在。它是具有装饰性和社会性的艺术品。中国桥梁本身千变万化的形态就具有高度艺术性,“苍龙卧波”是梁桥,“长虹横空”是索桥,“新月出世”“玉环半沉”是拱桥;而桥身各种装饰如文字、图画、雕刻、建筑等,都和桥梁结合起来,而且各种装饰也常寄寓了人们的美好意愿,或富哲理的禅思。中国古桥不仅自身很美,而且还和周围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又一幅美不胜收的图画。北京卢沟桥的卢沟晓月,西湖断桥的断桥残雪,古都西安的灞桥柳雪。桥、人、自然山水结合得如此和谐,如此巧妙,正好应合了中国“天人合一”的哲思。

诗词是点亮中国历史的璀璨星光,在诗词的国度里,自然也少不了桥梁的美丽倩影。出自《诗经》的“造舟为梁,不显其光”是我国诗歌中出现的最早的咏桥诗。自此,桥的诗多种多样,有描摹景色的。“雁齿小虹桥,垂檐低白屋”是小虹桥的小巧精致,“天下风光数会稽,灵汜桥前百里镜”是灵汜桥的绝美风光,“若耶北与镜湖通,缥缈飞桥跨半空 的五云桥的飘渺仙境”,“山横玉海苍茫外,人在水壶缥缈中。茅舍灯青闻吠犬,苹汀烟淡见惊鸿”月下泛舟三桥所见的静谧景色,“露萤合散自成阵,水鸟飞鸣如觅群。枫落河疏秋渐老,河倾斗转夜将分”是秋夕所见的虹桥景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夕阳下流水江南水镇桥乡的如画景色,“临水人家花夹岸,笛声吹月满红桥”是一家人月夜近泛霞川所见的繁华夜景,“西跨湖桥雨到时,四山烟景碧参差。白云忽过青林出,一角斜阳贺监祠”是在微雨中过湖塘所见的氤氲桥景。还有抒发感情的,“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桥名情尽,自是伤感,过桥折柳,亲友分别却是更加心伤,那难尽之情犹如洪流淹过桥头,顺势将“情尽桥”三字冲刷而去。“题诗笑问桑干水,曾有闲人过此桥”,卢沟桥上高歌一曲,豪情满怀。

古桥的丽影,今天依旧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道别样风景。那千年的古桥,沉默着,俯首看映在水中的千年不变的月,用自己那承载了千年风霜的身躯继续去联通此岸和彼岸,连接着历史和未来。

用一首现代诗作结:这唐宋的诗行/漫邪路于水乡的河道/ 岁月之掌/抚去青石的沟沟坎坎/只把一种暖意/悠悠注入/丝绸的光辉/ 映亮暗淡的文字/工匠的姓名/早随流水逝去/而他们的遗作/一年复一年,一日复一日/ 在无数深情的目光和双脚下/亲切,动人/石拱桥风度翩翩/一头倚在古典的水域/一头倚在现代的爱情。

参考文献:茅以升《桥话》及网络资源。

摘要:从古到今,中国的桥总是不仅仅作为一种建筑而存在。它是具有装饰性和社会性的艺

古桥的作文 篇2

你默默地坚守你的岗位,就像没有“休息。两个字,你只知道你一直站着不动。我抚摸着你斑驳的身影,温柔地问道:你累了吗?你总是保持一个姿势吗?你累了吗?你日夜站着,不停地值班,你累了吗?“你没有回答我,也许,你累了,他们都说你没有生活,但我也坚信,你也会受苦。

你默默奉献,不归,不辛苦,春夏秋冬,冷暖交替,岁月在你身上留下痕迹,你依然保持最初的姿态。

老桥,你知道吗?你老了,他们会把你炸飞的,你知道吗?那些得到你恩惠的人会把你炸飞的,你知道吗?也许你什么都不知道......

时代在进步。以前建造你花了很多时间,但只花了几秒钟就把你炸飞了,你知道吗?随着一声吼叫,你已经保持了不知多少年的姿势再也站不起来了。我想问你:你后悔吗?你后悔坚持了这么多年吗?你后悔坚持了这么多年吗?你会努力工作这么多年吗?“也许,你不会后悔的!

当你还能工作的时候,我们把你踩在脚下。现在你老了,我们会把你炸到一个你不知道多少年的地方。

我想问你,你疼吗?

古桥的作文 篇3

在一行催促声中,我步履仓促疾奔至此。因为大家急着赶往下一个景区,更急着早点结束一天的奔波劳累。一路上如填鸭般硬生生地囊括了一个又一个景点,却未能留一片风景在心底。

与之相遇的瞬间,那根近乎颓废的神经突然苏醒,我惊心一问,快速运转的现代文明之下还存有这般从容笃定的面容么?它微微颔首,镇定自如,安然横卧于金黄色河面上,静望着风尘仆仆的我。在它深邃的凝望下,原本匆促行进的步伐竟有些不知所措,索性放缓速度,停滞不前。置身于如此冷静的秋色中,面对如此淡然的神态,任谁都无法抵御它强大气场的感召,更无法拒绝它千百年的深情等候。芸芸众生,既遇则是缘,我怎忍心辜负这倾心一望,又怎会错失这难得的千年一遇呢。

同行队伍早已浩荡转至古桥对面,我不再亦步亦趋,选择了留守,也将一颗无处安放的躁动之心,坚实的停泊在它平静的港湾里。

那一刻,一座拱身于溪河之上栉风沐雨一千多年的古石桥,以最简单最古朴的方式,将我魅惑,征服。

古桥名为弘济桥,俗称东桥,并不在久负盛名的十大石桥之列。有碑文记载,始建于隋,曾于明万历年间重葺,为明清时期重要商道。它不急不愠,无欲无求,不动声色地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世人的成长。任江湖市井风云幻化,兵戎相见,江山易主,沧海桑田,昔人已故,昔景已去,唯这座古桥泰然而立,静眼观之,在庄周化蝶的梦中小寐浅睡,享受着生命的宁静之美。

轻抚桥栏,处处沟壑纵横,刻满沧桑。栏板上飞禽走兽的浮雕,虽在历史浮尘的淹没下剥落得残缺不全,却依稀可辨,一笔一画中均透发着当年的遒硬苍劲和风发意气。原本齐整的青石桥面在车水马龙的行走中变得坑洼不平,千疮百孔。历史长河中,我们只是沧海一粟,堪如浮尘之渺小,就算这座看似庞大的古桥,也不过是漂游在大海中的一叶小舟而已。没有谁能逃过时光之刀的漫长刻画。年轻时精致姣好的面容,凌烟卧波的美姿,长虹饮涧的豪气,经历了一千多年的磨砺之后,早已随昨日黄花一起零落在唐诗宋词的竹简中,早已将世事变迁沉淀于心,留给后人的是对人,对事,对万物的.绵长思考和深彻体悟。

残阳下,依旧是无声胜有声。桥下流水停止了行进的步伐,此时,也唯有这滩似动非动的水,才最适合这种慵闲的气氛。古桥宛若一位步入暮年的老者,享受着一生中最为闲适惬意的时光。几只黄叶旋舞而下,又一次在星点般密集的坑槽上完成了生命的交替,而它们似乎也怕惊扰了古桥的静谧,蹑手蹑脚,悄然无息。余晖,石桥,静流……千年相濡以沫的陪伴竟是如此和谐,如此美妙。

一千多年的峥嵘岁月,让它的每一寸脊背都留下了历史的斑斑陈迹,每一块青石板上都雕满了刻骨铭心的故事,俯耳,依稀能感受到它匀称深远的呼吸,能听到曾经在这里演绎的或幽怨或凄美传说的浅吟低唱。忽而,四周光影暗浮,隐隐又见昔时桥上晋商徽贾,车盖人集,桥下舟楫穿梭,川流不息,繁盛昌兴至极。真是难以置信,穿越千年历史时空之后依旧能感受到亦静亦动,亦虚亦实,亦真亦幻的绝美结合。

一堆原本毫无关联的乱石,一次偶然的相遇,在巧工能匠的堆砌下挨挨挤挤连为一体,架在历史长河之上,弥合了隔在溪河上的最大罅隙,让两畔世人互通有无。这是一堆乱石的创举,亦是一群工匠,一个民族的创举。自然万物,人是最有灵性的,却又是最难耐生老病死之法则的。世间万物就是这样矛盾,世人巧妙的双手能堆砌出千年石桥,自己却逃不过岁月时光的百年流转和侵蚀,终会先它而去,徒留孤零零一座石桥待后人去凭吊,去感怀。即使大部分同龄石桥完成自己的使命,或人为摧毁或自然坍塌,最终难逃归于一堆乱石的命运,但它依旧用最平静最笃定的姿势,站立于历史长河之上,静静等待。

不老的古桥小学作文 篇4

静静地在脑海里勾勒那座土桥的线条,就发现这很难。偶尔定格成一副画面,也只是盖在桥旁那厚厚的野藤和浊水小溪模糊的身影,全然找不出老态的记号。

土桥像一张摇篮,中间低洼处凸出石子。便是这样简单,却载起人们行走的重量。只是它现在已经很老了,已经很少有人踩着它的脊背到对岸。而它,只是默默地接受着命运的安排,像一尊雕像,静卧于流水上。

只有一群随桥而居的野藤,日夜陪伴着它,给了它些许绿意——以前有调皮孩童在桥边玩耍,踢着石子,用绿藤编成帽子,土桥用飘动的软手抚摸那年轻的脸庞。是不是它也捡起昨日逝去的梦来挽留自己最后的`风烛残年?

可是现在唯一的一点笑声也消失了,一切都安静了。日暮下的土桥像一幅古朴而悠远的风景。难道,老年的代名词应该是寂寞与回忆?

谁平静地从桥身下淌过。多少年了。远处的桃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只有流水依然如故。它从远方来,延伸到更远,时常会不知道多么遥远也不知多么亲切的地方带来一份惊喜,那是流水的馈赠,也是流水的问候。

是一瓣落红,随着一落一漾,神话般出现在土桥身边。或是一只干巴巴的苹果,用风干了的身躯活动着生命之舟,继续这永别了的旅行。每当此时,它总是以一种博大的胸怀来迎接这山外来客,又有一种期待的目光等着新的奇迹。

更多的时候,便是土桥的甜蜜。倒影在时间的镜子依然是流不走的回忆。,那是它不老的理由。那是沉淀着它的年少与辉煌。桥上走过的许多人,他们留下了脚印。来来往往,心中没有桥的影子,但是他们毕竟走过,在人生的路上走过那么一座老桥。

有时桥缝里会露出一缕土,有时会从桥面掉下一颗石子,这都是土桥垂老的信号。但是已经把自己一生都寄放在这里了,即使不能如流水,淌过千山万水,品味世间百态,但自己年轻过,奉献过,也经历过,生命所赐予的萍水相逢也以足够。再看时,那土桥依旧伴随着那绿藤,共同诠释这生存的意义。黄昏下的它们,是生命在那一圈余辉极尽绚烂,所有赞美的言辞都显得苍白。

徐志摩诗歌的诗境 篇5

徐志摩善于成功而巧妙地将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的鲜明跳跃和意境美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互为映衬,共同营造了如山泉般叮咚、俊逸、清新的优美诗歌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其意境美包括清新恬静美、情景交融美、空灵美。徐志摩善于选取富有空灵秀逸之美的自然意象和富有比喻、象征意义的美好意象,来营造情景交融、空灵宁静的意境美,来书写他不懈追求着的理想、爱情和灵性的自由。

一、清新恬静之美

徐志摩曾说:“只有你单身奔赴大自然的怀抱时,像一个裸体的小孩扑入母亲的怀抱时,你才知道灵魂的愉快是怎样的。”他还说:“要使我的`心灵,不但消极的不受外物的拘束与压迫,并且永远继续的自动趋向创作,活泼无碍的境界是我的理想……领受到大自然一草一木的精神是我们的理想。”

他认为只有大自然是最纯真、最自由、最美好的,大自然就是自由的象征,那么大自然所具有的秀逸空灵、清新幽雅的美就是生活中所要追求的真正的美。而且他还认为人生最大的幸福是生活得自由,生活得纯真。要实现这些理想,必须到大自然中去寻觅。当然徐志摩擅长通过对自然意象的描述来抒发思想感情。

徐志摩最喜欢最常用的喻体有花、鸟、明星、水晶等等。他喜欢选择莲花最为诗歌意象。例如《她是睡着了》:“她是睡着了——/星光下一朵斜敬的白莲,/她入梦境了,/香炉里袅起一缕碧螺烟。”

用“星光下一朵斜敬的白莲”这个意象来表现少女睡态的安宁祥和;用“香炉里袅起的一缕碧螺烟”这个意象来表现少女入梦后的幽静和谐;用“涧泉幽抑了宣响的琴弦”这个意象来比喻少女睡熟时轻柔的鼾声;用“晨曦下在荷盘中颤动的露珠”这一意象来表现处于欢欣梦境中少女酒涡的甜美;用欢快飞舞的彩蝶这个意象写少女入梦后的欢欣愉悦……这里的比喻意象绚丽多姿、摇曳多情、美妙绝伦。

又如:“你我的心;像一朵雪白的并蒂莲,/在爱的青梗上秀挺,欢欣,鲜妍,/在主的跟前,爱是唯一的荣光。”(《最后的一天》)“她脸上浮着莲花似的笑”(《爱的灵感》)。

特别是短诗其代表作《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将莲花描写到极致:“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以风中水莲的柔美姿态,来比喻心爱的日本姑娘那一低头的深情、温柔与娇羞,作者抓住美丽姑娘的那一瞬间的传神动作,写出了一位姑娘与朋友道别时的含情脉脉、楚楚动人的神态。在他的笔下,纯净无瑕的白莲成为抒情载体,它是那样的清丽绝俗、纤尘不染,这包含着诗人对圣洁美好爱情的真挚渴求和对情人的赞美之情。

二、情景交融之美

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一切景物皆情语。在表现诗歌关于“情景交融”这一文学特征方面,徐志摩做得非常出色。

在创造意境的过程中,作者寓情于景,一切都通过逼真的画面来表达,表面上从不谈及情感,但情感寓于景中,并且更显得情意绵绵,情真意切。如《沪杭车中》一诗,徐志摩一连用了“烟、山、云影、水、桥、橹声、松、竹、红叶”九个意象,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江南水乡画卷:山水相连,云烟弥漫,雾霭缭绕,松涛阵阵,修竹俊秀,红叶映衬,秋色绚烂。

在自然景物中流露出“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的感叹。最后一句“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点题显意,道出了作者“人生几何”的感叹。这里绘出的影像是一幅山水画,但透出的神韵是抒情诗,情景交融而形成了优美的意境。

三、飘逸空灵之美

徐志摩是个狂放不羁的大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他认为“自然可以让我们摆脱外在的一切束缚,压抑的心态,是一种心灵的不羁与解脱”。他曾说:“要使我的心灵,不但消极的不受外物的拘束与压迫,并且永远继续的自动趋向创作,活泼无碍的境界是我的理想……领受到大自然一草一木的精神是我们的理想。”他经常以宁静的心情去观察大自然,映照着社会的动静与喧寂。

思考现实人生。比如在《东山小曲》中吟唱:“太阳在山腰里笑/太阳在山坳里叫/游山的你们来吧/这里来望望天,望望田消消遣/忘记你的心事,去掉你的烦恼。”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对自由的追求。他在其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中写到:“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在星光下听水声,听近村晚钟声,听河畔倦牛刍草声,是我康桥经验中最秘神的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性灵。”

禅境、诗境与好课六年级作文 篇6

真正优秀的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他们在细心研读,将文本烂熟于心之后,能大胆脱去惯常教学模式的束缚,以自己独有的个性特色,把整个心灵交出去,面对文本和学生。诚如周汝昌先生所言:“以我之诗心,鉴照古人之诗心,又以你之诗心,鉴照我之诗心。三心映鉴,真情斯见;虽隔千秋,欣如晤面。”这自是一种无比美好,令人钦羡的境界。

然而抵达此一境界殊非易事,没有数年甚至数十年课堂功力的.积蓄绝难驾驭。我此文不在传授什么课堂秘籍,只因对上述境界颇为迷恋,仅以个人之管见约略析之。

课堂上这一超然之境于学理上其实是有点渊源的,一曰禅境,一曰诗境。然禅境讲“无我”,诗境讲“有我”,正好是一对矛盾,这又当作何解释呢?先让我们来明确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当一个人全然投入自己所钟爱之事时,在他的身上是“有我”多还是“无我”多?当然,如何前提是“全然”,那么一定是“无我”多,这也就是说他进入了禅境。如一个正在走钢丝的人,在他的脑子里切不可有“走钢丝”这个意念一样,教师在课堂上亦不可有“我在讲课”这个意念,因为那样会直接导致你出离禅境,回归现实的困惑。既如此,我们就等于已经承认了好的课堂是在禅境之中,那么,身处禅境的教师又如何能生出分别心去贯彻执行自己的课堂意旨呢?此时,诗境就需应声出来补缺了。诗境与禅境可以互补,这实非怪事,查诸经典诗篇,我们不难发现由诗入禅是常有的事情。东坡之“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普列维尔之“巴黎是地上的一座城,地球是天上的一颗星”便是上佳的范例。这样的妙句读来诗意杳然,令人自失,正乃禅宗所谓“四禅八定”之境。反过来看,由禅入诗者亦所见不鲜,佛偈“世界光如水月,身心皎若琉璃。但见冰消涧底,不觉春上花枝”“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即是明证。有禅境,教师是真投入;有诗境,教师是真智慧。行走于禅境与诗境之间,教师就是课堂上不失赤子之心的“大人”。

古桥诗境 篇7

闲暇时翻开一本老书《文学分类的基本知识》(1982年长江出版社出版),看到扉页上是这样写的:重温旧梦……我的心想飞,飞到我想去的地方。落款:书于二00五年十月题记。此时,合上眼帘把书贴近胸口,血在涌,心潮彭湃,静静地听自己的心跳。跟了我多少年啦!舍不得分开呀!由于工作调转搬了好几次家,几番周折,我爱人要当“废品”卖掉,都被我怒骂收回,如今爱不释手喽。虽然过去了二十几年与我风风雨雨相厮守的那一段日子,但读起来仍倍感亲切。书是老了点,可知识是没有新旧的,还是值得玩味的。

说起这本书,还有段故事咧!那是八十年代成长的青年,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禁锢了好久的思想终于爆发,他们渴望多读点书,渴望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像雨后的春笋破土而出,正赶上“文艺复苏的年代”,伤痕文学的出现成就了几代人的梦想,涌现出很多的著名作家,业余作家,诗人;还有更多的文学爱好青年,数不胜数,我就是文学爱好青年中的一个。那时的文学理论书籍一版再版,品种繁多,如《文学理论基本知识》、《艾青诗选》、《当代文学创作论淡》、《文学描写知识》等等。几乎没天都要去一趟新华书店,等你发现的时候,书早已被抢购一空。现在想起来“亏呀!”买书的价钱只有几角、几元,就能买到相当不错的书,不像现在的价格一下子翻了好几十倍,而且文学理论方面的书籍越来越少,什么某某人,或某某年的小说、散文、诗歌《作品集》之类的翻版书倒是不少。现在想起来不仅“亏呀!”还“那个悔啊!”买书要知现在这么贵,何必当初不多买呢!唉……

我记得是读中学的时候,买不到书就只能上图书馆的阅览室去借书,或是在阅览室里翻阅就读。但必须办证,是学生的要拿《学生证》才可以办《借书证》,还要交十元钱。按现在的话说,你就是图书馆阅览协会的会员啦!随时借随时看,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借,方便的很咧!但还是有时间限制的,否则别人就赶不上看了。

刚拿到《借书证》的第二天,我兴致勃勃地充满一种渴望,急不可待的心情催促脚步加快点速度,一路上光想着能快点看到书,两眼直勾勾地朝前瞅,还时不时的小跑,差一点儿被自行车撞伤。因为我的家离图书馆很近,不用作车,撒泡尿的功夫就到了。我三步并两步的快速蹬到了三楼,“砰!”的一声撞开了阅览室的门,屋内顿时一片哗然,“嘘”声不断……我站在那里满头大汗、气喘呵呵地呆若木鸡,红着脸直说对不起。“你急什么啊!证呢?”这时,从屋里的另一侧桌椅旁走出来了一位图书管理员,还是一个女的。她长得很美,个头不高不矮、不胖不瘦、身材匀称,一脸愠怒,要是穿上旗袍就更美了;白白的面颊中透露红晕,就像个快要熟透的苹果;眉又细又弯像两片柳叶,双眼皮但不是黄杏长得样子,可作杏核来比,黑的底色闪着光彩,炯炯有神。“把证拿出来验一下”,我掏出了《借书证》递了过去,傻傻地看着她,脸不由自主的比刚才更红了起来,我的手略停顿了几秒钟。她真的很美,我在心里默默的叨咕着,向屋里走去……

屋里的书太多了,有的书籍在书店里是看不到的,根本没有卖的。看书的人坐满了桌椅,墙上挂的是

名言警句的书法作品,窗户很亮,阳光照射进来暖融融的,每个人的心目中都寄托着希望。书架上一排排的挤摆着各式各样、不同种类别的书籍,眼花缭乱,有政治类、军事类、医学类、体育类……最关键的是我要找的文学类。“哇!”这里的书真多啊!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语,都不知道先看哪一本好啦!正当我犹豫不决时,那位长得漂亮的图书管理员走进了我的身边,一缕淡雅的茉莉花清香随着一阵开门的风、轻盈的飘逸而来,随之也带来了紧张的心绪。“你喜欢诗歌吗?”“喜欢阿!”我很腼腆地说了一句,声音有些小了点。要不你就先借这本书吧!从文学理论基础学起能快着点,进步也快,提高创作水平会更快!就拿这本吧。然后,她从书架上抽取一本,就是我保留至今的这本书――《文学分类的基本知识》。到现在书帧上还有图书馆的印章呢!读书人偷书不算窃,说真的,一提起这本书我就脸红,这哪里是读书人的品行啊!但在我的记忆里是永远抹不去的。因为我要感谢她——给了我拥有这本书的机会!那是图书馆在整编书库时清理旧书,她偷偷送给我的……

每当我翻阅着这本书的时候,总是忘不掉那段求知欲渴的经历,就会想起她来,是她教会了我读书该怎么样去读。如何粗读、精读,如何筛选文章段落,如何选购图书类别等很多读书的经验和技巧。特别是她能使我奠定了文学创作理论的基础知识,间接的把书中的理论知识、概念、作者的观点等传授给我。“引诱”我不知不觉的走进书里……

书中说的好:玩味感情最强、锻炼最精的语言及其前后关系,体验作者深入诗境的构思过程、提炼过程,是诗歌分析的主要环节。

当我们领略了引起诗人感受生活和诗人对生活的`感受以后,一般地说,还只是初步踏进形象世界,至于感受和体验如何深化以及形象画面如何开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揣摩和分析诗人的构思过程。而要把握构思的过程,首先要对那些感情最强、锻炼最精的语言加以玩味。

对叙事诗作者构思过程的揣摩和分析,不能离开情节发展的层次。要贯穿在情节描绘中的作者感情。离开了情节发展的层次而理解作者构思的层次,这是不可能的。

另外,所谓的关键性语言,主要是指更有效地表现一篇或一节主要内容的语言,开掘了这些语言,也就拎起了一篇或一节的主要内容。我们就可以看出每节的中心,也可以看出全诗的脉络。因此,可以说,关键性的诗歌语言,是体现构思线索的语言。当然,关键性的语言是应该细琢细磨的,只有经过细细琢磨,我们才能开发出蕴藏在内心深处的感情以至于整个的构思过程。

常见于诗歌的修辞手法如想象、夸张、重迭、回环、对偶、人格化和比兴来分析,从诗歌形象的含蓄和精炼来分析,从语言的音乐美和情景交融来分析。但要突出重点,不必面面俱到,根据警句妙语最主要的艺术特色,分析一两个修辞手法就够了。但这些分析的目的,主要还是勾画出一节的中心内容,从而依次勾画出全篇的中心内容,也就是前面说的通过关键性的语言的分析,理出构思的线索,使诗歌的语言内涵能再现出诗境,词归于句,句归于节,节归于篇,呈万派朝宗之势。

上一篇:专科护理小组工作职责下一篇:家族一周年庆典贺词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