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管理制度

2024-10-23

测量管理制度(共10篇)

测量管理制度 篇1

长沙县房地产测量事务所 房产测量管理制度

长沙县房屋产权产籍监理所

长沙县房地产测量事务所

2008年元月18日

长沙县房地产测量事务所房产测量管理制度

房产测量是城市管理的基础,同时房产测量涉及保护产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正常的经济秩序。房产测量技术要求高,政策性强,测绘成果的质量是其生命和灵魂。所以测绘机构的建设一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质量保证措施,二要建立一支技术精湛、业务娴熟的测绘队伍,三要配备适合房产测量要求的仪器设备,中要不断加强职工队伍业务培训,不断跟上房屋建设形式多样化和房地产迅速发展的步伐,从整体上不断推进房产测量的规范化进程。

一、测绘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798-2000《房产测量规范》。

2、湖南省建设厅湘建房[2004]391号《湖南省房产面积测算及共有建筑面积分摊规则》。

3、长沙市房地产局长房地政发[2004]124号《长沙市房地产测绘实施细则》。

4、长沙市房屋产权管理局长房地政发[2002]145号《<长沙市房产测绘实施细则>补充规定》。

5、长沙市房屋产权管理局长房地政发[2006]064号《<长沙市房地产测绘实施细则>房产建筑面积计算补充规定》。

6、申请人提供的有关资料。

二、测绘总要求

1、明确工作职责,树立职业道德;

2、技术处理要恰当、合理;

3、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做好一次外勘就能完成任务;

4、面积计算工作要严谨,减少差错;

5、严格遵守规范要求;

6、注意了解房屋设计思路与意图产,正确分析房屋的功能、组成。

三、房产项目测绘程序

四、房产项目测量外业工作规范

房产项目测量外业工作是指测绘、调查房屋自然状况、产权情况、采集有关数据的过程。它是保证测绘成果质量的关键,为此,结合本所和本县实际作业情况提出如下规范要求:

1、树立高度的责任感,认识到房产测绘调查数据是确认房屋产权的直接依扑克,涉及到产权人的切身利益,容不得半点大意、马虎(房屋调查的内容包括:门牌号码、房屋朝向、墙体归属、房屋层次、房屋结构、房屋用途等)。

2、房产外业测绘调查必须两人以上配合进行。按规定的格式现场及时作好记录。所有测绘数据必须现场采集、现场记录,不得追记、补记。现场记录的草图必须由测绘人员签注姓名和测绘时间。

3、采集房屋有关要素时,要对房屋里外、上下、前后、左右进行全面了解、不得以点代面、以偏代全。

4、量取房屋边长、选点取位、读数、记录,要按规范操作。每段边长的最后确定应有多余的观测数据进地检核。如分段长度与总长度、矩形的对边长检核等,测距仪器要按规定进行年检,在工作中要经常性地进行比长检测,确保所用仪器的可靠性。

5、爱护测绘仪器工具,如有人为损坏仪器按测量仪器管理制度处理,注意人生安全,避免工伤事故发生。

6、遵守群众纪律,遵守国家工作人员文明行为规范,廉洁行为规范。

五、房产项目测量内业工作规范

房产项目测量内业工作是指整理现场采集的测绘,调查数据,按照规则,规范计算出房屋建筑面积,绘制房屋平面图,出具测绘结果,最终形成《房屋测量报告》,它是房产测绘全面质量管理极为重要的一环,结合我所实际情况提出以下规范要求。

1、测绘内业是形成测绘结果的最后阶段,工作人员应有强烈的质量意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严格遵守房产测量规范和作业规程。

2、外业测绘,调查数据是形成内业成果的基础,在内业工作开始以前以及内业过程中要反复检查核对外业数据的可靠性,发疑点认真落实(包括现场重新施测)予以排除。

3、房屋分层分户平面图,房屋建筑面积分摊面积均采用计算机处理,为确保质量,计算机形成的结果要与手算结果进行校核。机算结果和手算结果校核误差超过限差时要查明原因予以纠正,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时,以计算成果为准,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摸索出更有效的检借方法。

4、房屋分层分户平面图的比例尺设置得当,尺寸标注、字体、注记、说明字体字型、方位标识符等的选配应符合房产图式的规定,使得整幅图面协调、整齐、美观、清晰。

5、房地产勘测报告书的质量要求:装订精致、文字表述简练、清楚准确,产权面积、自有面积和分摊面积严格按房产测量规范进行计算表述清楚,相关署名位置由经办人签名。

6、产权双方合法的权属分割文件或协议是绘制房产图和计算房屋面积的重要依据,应注意收集归档。

]

7、房产调查的有关内容应据实录入电脑,不得遗漏,并符合《房产测量规范》的规定。

8、遵守本所有关电脑网络的管理规定,保证电脑的正常使用和网络安全。

9、房产项目测绘内业操作流程

测量管理制度 篇2

公司计量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计量法, 坚持以“质量为中心, 标准化、计量为基础”的技术监督工作方针, 紧紧围绕以提高公司经济效益为目的开展工作。因深刻地认识到测井数据采集的准确可靠性直接影响公司的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 所以将测量数据作为计量管理的重点工作。围绕测量数据, 从加强测量设备管理入手, 以保证测量设备的完好和测量过程的有效性。并强化测量设备流程管理, 使测量设备从进入公司到报废每一环节都进行严格的控制, 形成测量设备的闭环管理, 从而保证测量数据准确可靠。公司的测井仪器以及专用标准器都纳入了计量管理, 成为公司的专用测量设备。目前, 公司有通用测量设备1 070多台 (件) , 专用测量设备1 800多支, 共建立了40多套计量标准装置。通过完善计量检测体系和加强测量设备管理, 为公司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测井公司一贯重视计量管理工作, 1989年被定为国家“二级计量合格企业”, 1996年被山东省评为“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管理先进单位”, 1995以来连续多年被东营市和胜利石油管理局评为“计量执法先进单位”和“技术监督优胜单位”, 2000年在全国同行首家获得完善计量检测体系合格证书。2006年获得由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颁发的《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和“AAA级”标志 (国家最高级别) 。

回顾测井公司近年来的发展历程, 主要是努力作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把好测量设备审批、采购、入库关

测井公司根据生产和服务的需要, 配备测量设备时, 首先做好配备前的策划工作。策划工作根据公司的管理渠道, 由不同的主管部门 (单位) 组织, 使用部门 (单位) 和有关单位参加, 对其有关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评审, 确保新配备测量设备的性能满足测量对象的要求。主管部门按照评审结果制定测量设备需求计划, 并经主管部门 (单位) 领导的批准方能实施。采购部门根据测量设备需求计划形成采购计划, 经主管领导批准后进行采购, 严格执行测量设备入库管理制度, 只有检验合格的测量设备方能入库, 否则一律不能入库。2009年测井公司入库检验测量设备中, 查出不合格测量设备7台 (件) , 全部由采购部门进行退还, 为公司挽回直接经济损失8 000多元。

加强测量设备周期检定 (校准) 管理, 保证在用测量设备准确可靠

根据测井公司生产经营的需要, 先后建立了“通用示波器检定”、电三表检定”“兆欧表检定”等8个项目的通用计量标准和“自然伽马测井仪校准”、“中子测井仪校准”等33项专用计量标准, 使公司测量设备自检率达到90%以上, 为测井公司节约了可观的外检费, 同时也大大方便了生产配合。对于测量设备的周检工作, 测井公司安排专人负责制定测量设备年度周期确认计划, 并下发到使用单位, 使用单位根据测量设备年度周期确认计划组织检定 (校准) , 监督部门定期监督检查其实施情况, 确保在用测量设备的有效性。测井公司每年参加周期检定 (校准) 的测量设备有1 880多台 (件) , 其中外送的200多台 (件) 。为了加强管理, 保证所有测量设备处于受控状态, 测井公司采用先进管理方法和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 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在2008年、2009年分别实现了通用、专用测量设备微机化动态网络化管理, 运用先进的计量管理专用系统软件, 对测量设备的周期检定 (校准) 、新增、封存和报废等情况, 并由各级计量管理人员随时输入微机, 实现了测量设备台帐的动态网络化管理, 有效防止了测量设备丢失、漏检等现象的发生, 使测量设备的检定 (校准) 管理真正落到了实处, 保证了测量设备的量值统一, 测量数据准确可靠。

对于外检的测量设备, 管理原则是即满足生产经营使用又要确保测量设备的准确, 还要为公司节约成本。根据测量设备的使用时间、地点、用途、重要程度制定出不同的检定日期, 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 达到溯源的目的, 从而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高精度数字万用表服务于公司的科研、野外生产等单位。而公司电三表检定室只能检定三位半数字三用表及直流0.5级交流1.0级以下的三用表, 准确度高于三位半的数字万用表只能外检。目前公司高于三位半的数字万用表有90多件, 而外检费用高达5万多元。测井公司于2005年8月为电三表检定室配备了一台DO30-Ⅲ型多功能校准仪, 使检定精度从原来的直流0.1级提高到0.05级, 可以对四位半以下的数字万用表、各种0.2级电三表进行检定, 为公司每年节省检定费5万多元。另外, 2006年3月, 公司顺利通过井径刻度环校准装置的考核, 不仅保证了井径刻度环所出具的数据准确可靠, 做到及时为测井小队随到随检的服务, 而且每年还为公司节约外检费6万多元。

加强测量设备的标记管理, 防止测量设备的误用

首先对测井公司的测量设备进行了统一的标记管理。把标记分为永久性标记和非永久性标记两种形式:一次性确认的测量设备采用永久性标记, 用刻字或喷印等方法做出了标记, 非一次性确认的测量设备采用非永久性标记。经检定合格的测量设备粘贴合格标记 (绿色) , 校准合格的粘贴准用标记 (绿色) , 检定 (校准) 部分功能合格或降级使用的粘贴限用标记 (黄色) , 检定 (校准) 不合格的粘贴禁用标记 (红色) , 暂时不用的粘贴封存标记。标记上注明了该设备的编号、计量检定 (校准) 的有效期、检定 (校准) 人员。通过标记管理, 可以让使用者方便地了解所使用测量设备的状态, 防止未经检定 (校准) 或检定 (校准) 超周期的测量设备投入使用。

严格执行测量设备的启封、报废管理制度

测井公司是一个综合性的技术服务公司, 测量设备类型多且使用环境较差, 为了保证测量设备的计量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 测井公司在加强周期检定 (校准) 管理的同时, 严格测量设备启封、报废管理。一方面针对公司各单位计量工作状况和测量设备配备情况, 合理安排测量设备的使用和检定 (校准) 周期, 实现测量设备在公司内有序流转, 另一方面针对野外勘探测井的多变性等造成的测量设备闲置或使用频率降低及时办理封存手续, 需要使用时再办理启用手续, 这样既加强了管理又降低了检定及维护费用。2009年~2010年2月共办理封存的外检测量设备4台 (件) , 节约检定费用2万多元。

浅谈矿山测量技术与其管理 篇3

【关键词】矿山测量;技术;管理;偏差

0.引言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测绘科学的发展也上升到一定高度,现代化的测绘技术逐步引用于各个领域,尤其在矿上测量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作为从事测量科技的技术人员要遵守操作规则,提高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不断创新和发展测绘技术,将测绘技术和科学理论联系起来,为我国测绘技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矿山测量中的基本原理

矿山测量作为一门现代化交叉学科,其发展和变化紧密涉及一下3个方面:

(1)矿业工程和采矿技术的发展及其要求;(2)测绘技术和仪器设备的发展;(3)其它学科的影响和发展,例如数理科学、经济学地质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等。在我国,以前对矿山测量学科的定义是:矿山地质的勘探、设计、建设、生产运营中的各阶段,并研究测定矿山表面和地下的几何位置,从而获得矿山、矿体开采及开采沉陷的全部空间的几何信息,并及时数据处理和进行分析,同时根据测绘结果编制各种相关比例尺的地下开采图、件矿山地面,研究如何对矿产资源进行合理开采和开采沉陷的技术和理论的学科。并且明确其对矿山的生产中的4个作用:指导作用、参谋作用、监督作用和保证作用。

2.贯通测量技术

贯通测量在矿山测量中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大型贯通工程,这关系到不仅仅是整个矿山矿井的设计,对矿井的建设和生产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在矿井工程中保证各方面的掘进工作能够按照设计位置和方向进行掘进,并使的贯通活的连接处的偏差在规定的范围内,这是测量工作人员的重要任务。在贯通工程中如果发生错误导致未能贯通,或者在贯通后的结合处超出了偏差范围,这些都会对井巷质量造成影响,严重时会造成人员伤亡、井巷报废等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在贯通工程开工前,要做好贯通测量的设计书,并做好贯通中的误差预计。

最近50年中,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和光机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测绘仪器研发和制造也有了很大进展。电子全站仪就是众多现代化测绘仪器中的高科技产品的代表。当前我们将全站仪与我们传统的测绘工程手段及地址勘探的技术理论有机的结合,应用于矿山勘探、设计、施工以及生产运营当中,对矿区的地表和地下全部信息进行探测和整合,将极高的提高勘探资源的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

2.1工程中允许偏差的确定

井巷贯通有三种类型,分别是一井内的巷道贯通、两井之间的巷道贯通及立井贯通。一井内巷道贯通的特征是由一条导线开始算边的,并能够铺设井下的导线以到达贯通巷道的两端;两井之间的巷道贯通的特征是在巷道贯通之前不能从一条算边而向贯通巷道的两端铺设井下导线,只能通过两个井口,使用地面联测和联系测量,然后再布设井下导线直到待贯通的巷道两端贯通;立井贯通的特征是从地面和井下开凿的延深立井和立井贯通时的贯通。

2.2对贯通测量中误差的预计

贯通测量中误差的预计就是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和方案,并且对贯通中实际操作的最大误差进行预测,从而达到优化并且改良贯通方案的目的。从事测量科技的技术人员要选择合理的测量方法和测量方案,并编制设计书。在设计书中要包括井巷贯通工程的概况;测量方案的选定;测量方法的选择;测量误差的预计;测量中出现的问题和应当采取的相应措施。对贯通测量中误差的预计可以提高生产工作的安全性,使测量工作更加精确。

2.3测量方法

由于井下的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并受风流等因素影响,测量误差中的主要来源是对中误差。利用三架法能够减少对中次数,并提高了测量速度。

使用机械化对巷道进行掘进,巷道断面比较大,而且成巷速度比较快。在巷道工程施工中,利用激光产品指向仪进行指向,在巷道中每隔200m使用对全站仪进行标定一次,才用这种方法即施工方便,同时又对工程质量有了保证。

在巷道工程中利用光学瞄准进行量边工作,读取三次数据,互差要小于3mm,测量间的互差要小于10mm,同时水平方向的互差也要小于或等于边长的1/6000~1/1000。

测量贯通的实例

贯通测量在矿山开采中应用非常广泛。吉林省汪清县罗子沟油页岩矿集中运输上山就采用了这种技术。其导线的总长度是7053m,而贯通导线的长度是4853m,这是大型的贯通工程。解决胶带运输是其运输到山上的主要解决的问题。因为该工程涉及到一、二水平,经过北大巷、七轨道、一采的轨道石门并于-200绕道等巷道。在巷道中存在着多出拐弯,这对于不设较长的导线是不利的。巷道中的条件是复杂的,多处受顶板淋水、雾气大、风流大、运输繁忙等很多因素影响,造成测量工作困难。要使得巷道能够正确贯通,需使用激光指向、陀螺经纬仪定向、三架法导线测量、全站仪测边量角、测量数据的电算化处理等共同测量技术,以使得该项工程的精确、安全贯通。贯通处的巷道其重要的方向上偏差为0.125m,导线的精度是1/36500。

3.对矿山测量技术的管理

矿山的测量技术在我国大多应用于煤矿的开采。在煤矿中一定要做好对测量技术的管理,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安全的实施。本节针对煤矿的供电及其井下电气管理进行探讨。

我国对煤矿供电和电气安全做出详细的规定:

(1)矿井供电建设要与矿井上、下的供电系统图纸相符,该图纸的绘制要根据我国的《煤矿安全规程》第450条中规定的内容进行绘制;(2)矿井中必须最少有两条可靠的电源线的回路。如果其中任意的一条回路因故障而停止供电时,另外的回路就会承担起矿井中的全部负荷;(3)矿井中的各主排水泵、水平中央变电所和下山开采中的排水泵房这些的供电线路也不得少于两条回路;(4)在防爆设备入井前,要对设备的合格证、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和其安全性能进行检验,检查合格后方可准许入井安装使用;(5)对防爆设备的运行、修理、维护要必须按照防爆性能的技术标准进行使用。对于防爆性能破坏的设备,应立即进行处理或者更换,防止继续使用等等。

总而言之,矿山测量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仅关系到整个矿山矿井的设计,还对矿井的建设和生产都有很重要的影响。作为从事测量科技的技术人员,要严守矿山测量技术的管理规则,在实际操作中做好误差预计,对各项操作都认真对待,不断创新和发展测绘技术,将测绘技术和科学理论知识联系起来,为我国测绘技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亚东.浅谈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及其工程应用[J].科技论坛,2008,(17).

[2]王健,李小光等.大坡度矿山斜井精确联系测量方法的研究与应用[J].河北联合大学矿业工程学院,200,(11).

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 篇4

1.目的

对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有效控制,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产品符合确定的要求提供证据。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用于检验的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管理和控制。3.职责

3.1 质检部是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系统管理。

3.1.1负责对质检部及其它管理部室的测量设备进行管理,建立设备台帐,确定检定周期,编制检定计划并组织实施。

3.1.2负责公司内扭力扳手的检定/校准,负责扭力扳手检定仪的计量标准考核。

3.1.3负责对各部门的监测设备购置申请进行会签。

3.1.4负责对其它部门的监测设备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3.2 使用部门负责本单位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管理。3.2.1负责新购监测设备的开箱验收。

3.2.2负责编制本部门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操作规程并按要求维护、保养。

3.2.3负责本部门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维修管理。3.3采购及外协部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采购工作。4.工作要求

4.1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购置

4.1.1 各单位根据新产品技术要求或生产过程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需求,对构成固定资产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在每年年底编制《质量提升投资计划》,向质检部提出监测设备需求申请。

4.1.2 质检部进行可行性审核,确定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设备,汇总形成公司的《质量提升投资计划》,经分管领导审批后,纳入公司的《综合计划》予以实施,具体执行集团公司《项目管理办法》。

4.1.3 不属固定资产的监视和测量设备,由使用单位填写“监视和测量设备采购申请单”,经部门经理签字确认。质检部负责审核申请的监视和测量设备是否符合工作需要及工艺要求,如符合要求经质检部经理批准后(审批权限2000元以内含2000元)转采购及外协部采购(大型测量设备需经公司统一招标采购)。

4.1.4各单位所需的专用量具,由各生产部自行设计并组织制造。4.2 确定校准/检定周期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工艺要求,结合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将公司监视和测量设备分为A、B、C三类管理。具体分类按《测量设备分级管理规定》执行。

4.2.1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检定周期确定原则:

a.A类监视和测量设备如计量标准和属于强制检定的监测设备等,校准/检定周期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确定;国家无相关规定的,检定周期不宜超过一年。

b.B类监视和测量设备应定期检定,检定周期不能超出国家规程规定的最长时间。

c.C类监视和测量设备,可根据实际情况,按国家有关规定实行周期检定、长周期检定、一次性检定或者有效期管理。用于产品测量和与生产工艺有关的参数监测的测量设备,检定周期原则上不超过三年。d.专用检具由使用部门依据频次、使用部位等,确定自校准周期,并定期校准。校准周期原则上不超过一年。

4.2.2 质检部根据使用频度、使用环境条件、用途等,参照上述原则综合评估后,确定校准/检定周期,编制测量设备《周检计划》。4.2.3 对需要调整检定周期的监测设备,使用单位提出申请,质检部在保证测量准确度的前提下,根据以往校准结果,对检定周期进行必要调整。

4.2.4质检部于每年1月份编制当年的测量设备《周检计划》。4.3 周期校准/检定及监督管理

4.3.1 质检部根据公司指定的计量检定机构出具的检定合格证日期,编制下发各部门、各生产部的周检计划,各部门、各生产部按各自的周检计划收集相应监视和测量设备(计量器具),由质检部统一组织送验。

4.3.2 对于公司指定的计量检定机构没有检定、校准能力的设备,由质检部送至有检定能力的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校准。对于特定及非检验用设备,如无校准机构,可由原设备制造商实施校准,质检部登记台账并发放准用证。

4.3.3 检定、校准合格的设备,质检部从计量检定机构领取检定合格证并发放至使用单位,校准合格后的设备,任何无校准资格的个人、部门不得随意进行调整以防量值失效。具体按《测量设备标识/封印管理规定》执行。

4.3.4 当出现偏离校准状态时,应停止使用并重新进行校准和调整,质检部根据校准结果调整检定周期。4.4 使用、维护、保养

4.4.1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使用人员应由具备相应资格、受过培训、有能力、有经验的人员来实施,使用人应根据有关技术文件要求对设备进行日常和定期维护保养。

4.4.2 质检部负责组织实施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操作规程和使用说明制定,使用人员应严格执行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操作规程和使用说明规定。

4.4.3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环境条件应符合设备说明书的要求,达不到要求的应设法改善环境或更换适应环境的设备。保证监视和测量设备在受控的环境条件下工作。

4.4.4 使用部门要遵守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确认间隔,不得超周期使用。

4.5 不合格的测量设备长期闲置的测量设备 封存报废 4.5.1 对长期闲置不用的监测设备可办理封存。4.5.2 监测设备的封存由使用部门提出, 填写《测量设备封存(启用)审批表》报质检部审核同意后,建立《封存测量设备台帐》。

4.5.3 使用单位对封存的监测设备进行明显的标识后隔离存放,不得继续用于生产,大型监测设备可就地存放。监测设备封存期间必须定期保养,以保持其状态完好。

4.5.4 封存的监测设备经质检部同意并经重新检定后方可启用。4.5.5 对损坏无法修复及检定不合格的监测设备应进行报废,使用单位填写《监视和测量设备丢失、损坏处理单》,质检部批准后,使用单位办理消帐手续。

4.5.6 报废的监测设备统一由原设备使用单位标识并隔离存放,不得继续用于生产。大型监测设备可以就地存放,但必须有明显的报废或禁用标志。

4.5.7 质检部负责建立《报废测量设备台帐》。4.6 测量系统分析计划测量系统分析报告

质检部根据控制计划编制《测量系统分析计划》,定期或者开发新产品时,质检部组织各监测设备使用单位进行测量系统分析,出具《测量系统分析报告》。5.5 附则

地质测量管理规章制度 篇5

一、认真学习《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测量规程》,掌握井下作业的一般安全知识和专业知识。熟悉仪器性能,掌握其操作方法,了解工作地点的具体要求,熟悉现场工作情况及有关的作业规程。

二、建立矿区地面和井下控制测量系统,为煤矿各项测量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按照《煤矿测量规程》的要求及时、准确完成测量任务。

三、测绘各种煤矿测量图,满足煤矿规划、建设、生产等各阶段的需要。

四、观测前应根据工程需要,合理选择不同级别的测量仪器,并按照规程进行各项检验与校正。

五、严格按照规程规定的内容和方法观测、记录,对使用的仪器及测量工具及时保养、维修,确保仪器的精度、工具的政策使用。

六、根据生产计划每月进行贯通预透、过危险区段排查,达到规定距离时要及时下发预透通知书。

七、严格执行观测、记录制度,并做到观测准确、记录清楚、内容齐全。坚持一人司镜,两人记录,记录过程中,要认真、耐心、细致、注意力集中,采用复述方法记录,及时修改观测中产生的错误和超

限情况。

八、及时标定和延设中腰线,搞好工程质量,中线每隔30—40米,腰线每隔50—60米用经纬仪校正一次,确保中腰线使用正确。

九、原始资料必须按规定及时计算整理,测量导线必须当日最迟次日整理完毕,并进行对算检查,原始记录、技术成果资料等实行档案化管理。把测量成果及时正确地填绘图纸。

十、按上级要求及时完成上报资料,要求内容齐全、数字准确、图标一致、文字通顺。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操作水平。认真完成创新项目,小改小革,合理化建议论文编写。

十一、研究矿井煤系地层、地质构造、煤层和煤质的变化规律,查明影响矿井生产建设的各种地质因素。

十二、进行矿井地质勘探、地质观测、编录和综合分析,提供矿井生产建设各个阶段所需地质资料,解决采掘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十三、做好矿井水文地质工作,掌握矿井水文地质规律,研究和解决矿井生产建设中的水文地质问题,防治水害。

十四、计算和核实矿井储量,掌握储量动态,提高储

量级别,扩大矿井储量,及时提出合理开采和利用煤炭资源的意见。

回归煤矿

谈长大隧道测量管理 篇6

测量定位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工程各环节的施工质量,尤其在长大隧道工程施工中,施工面多、各工序繁多,衔接紧凑,影响测量质量的因素更为复杂,测量定位出现偏差将直接导致隧道建筑界限侵限,严重测量事故甚至造成隧道工程报废,给企业和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对隧道施工测量进行全面的、详细的过程控制,开展长大隧道施工测量管理非常必要。

2 隧道施工测量管理的现况

当前,施工企业对长大隧道施工测量管理工作还不够重视,长大隧道施工测量的管理工作按照普通工程测量对待,没有针对大隧道施工特点建立管理流程确保各环节测量质量,测量管理模式单一粗糙,与现代建筑企业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不相适应。

3 管理流程

隧道施工测量管理的有效性是提高隧道测量精确性最重要的措施。在进行隧道施工测量管理工作制定管理流程是对隧道测量进行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利用流程化管理可以缩短测量时间,提高测量的精确性,最终实现隧道测量各项工作有序的、稳定的、规范的进行。隧道工程中的长大隧道测量是一项重要工作,在测量过程中因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以及工程本身存在的弊端导致测量的准确性降低。对此,合理安排隧道施工测量管理的工作流程,提高对测量工作的控制和监督,从而保证隧道施工工程的总质量。首先是对隧道测量前期准备工作进行监督和控制,保证测量各个方面准备就绪;其次是合理分配测量人员,执行隧道测量责任制,将每个阶段隧道测量责任划分到相应的测量人员身上;再次是对隧道测量各环节进行质量监督和控制,严格要求施工人员精准测量,将测量误差减低到最小;最后是对隧道测量工作进行检测,及时发现测量中的大误差和粗差,并及时进行纠正。

4 管理重点

长大隧道测量管理的应用对于工程质量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是对隧道测量的前期准备、测量作业、后期检测以及竣工验收等一系列工作进行全面、详细、合理、有序的管理。管理工作的重点是保证隧道测量洞外控制测量、洞外控制复测、贯通误差预计和洞内测量设计、洞内施工控制测量、贯通误差的测定与调整等管理工作能够准确的实施,如图1所示,促使测量管理工作在隧道施工工程中发挥作用。

4.1 洞外控制测量

隧道的设计位置一般是以定测的精度初步标定在地面上,在施工之前进行施工复测,检查并确认两端洞口的中线控制桩(也称为洞口投点)的位置。洞外控制测量主要是通过在各开挖洞口建立精密的控制网,精确测定各个挖掘口的位置,指导开挖工作面精准施工。洞外控制测量包括洞外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4.2 洞外控制复测

在隧道测量管理工作中,隧道洞外精密控制测量是隧道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洞外控制复测的作用是及时发现控制点精度存在的问题,避免控制点受不良因素影响出现偏差,提高隧道贯通精度,复测内容包括洞外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4.3 贯通预计和洞内测量设计

所谓贯通误差预计是指在贯通工程施工前,对坑道和井筒贯通时地面控制、定向、地下导线等相关测量作可能出现的误差进行预先评估。针对贯通误差预计的情况,合理设计洞内控制测量方案,将贯通误差降低到最小。

4.4 洞内施工控制测量

洞内施工控制测量是在洞外控制测和洞内外联系测量的基础上展开,主要是保证洞内挖掘工作的准确性。包括洞内控制导线测量、施工导线加密测量、高程控制测量。

4.5 贯通误差的测定与调整

贯通误差是指洞外控制测量、洞内控制测量、联系测量等测量的误差,使两个相同方向挖掘的工作面产生错开的现象。隧道贯通误差可通过导线测量或中线测量测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贯通误差调整方案。

4.6 变形监测

在进行隧道测量施工期间,受围岩类别、地质因素的影响,导致隧道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应用持续性的开展监测工作,对变形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发展趋势,指导隧道支护强度及衬砌施作时间,为后续施工和设计提供依据。

4.7 洞内CPII控制网的建立

长大隧道多采用无砟轨道,无砟轨道施工前首先应进行洞内CPII控制网加密测量,为后续CPIII测量提供起算基准,洞内CPII控制网一般在隧道全面贯通后施测,布设为四边形交叉导线网,高程控制网布设为附合路线。

4.8 CPIII控制网的建立

CPIII是长大隧道无砟轨道施工的依据,每60m布设一对,平面控制网采用任意设站边角交会法测设,高程控制网采用精密水准测量。主要包括前期准备、测量作业、评估验收和竣工验收。

4.9 轨道精调施工

轨道精调通常包括施工准备、测量及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及精调方案制定、现场复核及调整。首先根据模拟调整量表准备各型号调整件,并备有余量;其次是将模拟调整量数据全部在轨脚进行初标识;再次是确定轨距和水平调整量后,将正确的轨距调整量标识于挡肩上,水平调整量标识于轨顶上;最后,两轨轨道调整完毕后,记录现场实际调整扣件的部位、规格和数量,建立扣件更换台账,用道尺复测,并记录实际轨距和水平偏差值。

5 结论以及建议

隧道测量工作中比较常见的问题有:混淆了隧道洞控制轴线、隧道中线、线路中线的关系,测量数据记录错误,测量人员忽视了在隧道变断面、线路变坡、线路竖曲线等细节变化;隧道洞内测量环境差、测量时间比较紧急,容易出现各种测量不准确的现象。加强隧道测量管理能够对测量工作进行全面的监督和控制,是隧道测量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针对当前我国隧道测量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根据工程实际,合理制定隧道测量管理的内容、流程。(2)加强测量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把好测量过程控制关。(3)加强对测量设备的管理。影响隧道测量误差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测量设备精度的可靠性。由于隧道测量环境潮湿、粉尘大,测量设备不及时保养和检校将会影响测量数据的可靠性,应及时进行检测维护,尽量降低隧道测量误差。

参考文献

[1]孔祥元.控制测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

[2]王毅东.长大隧道贯通误差分析[J].山西建筑,2009(23).

测量船装备管理文化建设研究 篇7

关键词:测量船 装备 文化

中图分类号: U67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c)-0177-02

文化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尺度的方面及其成果。测量船装备文化则是测量船在装备管理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价值理念、思想观念、工作态度、行为方式、基本制度、管理方法,以及测量船装备在设计、研制、管理阶段特有的质量要求及其成效。但由于对文化功能认识不足,对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对文化探索不够系统深入,测量船装备文化没有形成清晰的概念和系统的理论,装备文化缺乏理论性、系统性和深入性,不能发挥其“魂”和“纲”的作用来统领测量船的装备管理工作。所以,研究测量船装备文化,大力推进测量船装备文化建设对科学化管装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1 推进装备管理文化建设需沉淀形成鲜明的组织管理文化

人创造文化,文化也塑造人,在测量船装备管理活动中只有把装备文化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并举,才能起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作用。

(1)以系统化的方式统筹要素资源。装备管理是全系统、全寿命的管理。在管理中不仅涉及经费、物资、器材等有形资产,同时还涉及人力、信息、技术等无形资产。在这些资源中,人始终是核心,只有将人力资源与财力、物力资源统一起来才能实现真正的科学管理。如果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力量薄弱,就很难确保装备质量和日常检查维护的效果;如果人员的事业心、责任心不强,落实制度不严格,再好的制度规章也只是一种虚设;如果组织文化不健康和谐、积极向上,就很难激发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其高质量、高标准地实施装备管理。所以,相对于“以物为中心”的“人本管理”需要在运用科学管理制度和方法的同时,更加重视人的作用发挥,营造良好的组织管理文化。

(2)以制度化的方式规范职责要求。在文化本身的领域中,文化一般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则是个体与他体、个体与群体之间关系的文化产物,包括参与工作的方式、日常行为方式和基本的规章制度等。所以,要使所有的装备要素资源能协同工作,则需要加强对这些要素资源的合理分配,需要以制度化的方式明確各个要素在系统中的定位及相互关系。装备管理是具有严谨规律性和科学性的实践活动,没有规范就没有依据,只有健全装备管理法规体系,明确职责分工,才能确保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通过制度化的方式规范职责要求,以强化监督、督促各项法规制度的落实;通过建立健全评价激励机制,从而不断激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以专业化的方式提升人员技能。测量船装备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层面多、范围广、纵深大,专业素质要求高,既要有组织型的管理骨干,又要有专家型的技术能手。人员的专业素质决定着测量船的装备管理水平,只有拥有一支理论功底深、专业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多层次、多结构的装备专业人才队伍才能确保装备管理的质量和效益。加强组织管理文化建设就需要培训和发掘测量船中每个人的技能,以使每个人都能尽其天赋之所能,以最快的速度、用最高的劳动生产率从事适合他的等级最高的工作。

2 推进装备管理文化建设需挖掘形成独特的知识管理文化

知识是融入了人的智能的信息,知识管理是促进文化形成、传递必然途径。装备知识是装备文化的重要载体,要推进测量船装备文化建设就必须加强知识管理,通过知识集约汇聚文化资源,通过知识应用体现文化价值,通过知识创新展示文化魅力[2]。

(1)通过知识集约丰富学习资源。知识集约是知识管理的首要环节。知识集约过程是对现有的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和管理的过程,是隐形知识显性化和显性知识综合化的知识转化过程。知识集约就是要不断地搜寻、发现和挖掘装备学习资源,创新方法、开辟途径不断地汇聚、整理装备资料,并形成丰富的装备知识库。

(2)通过知识应用拓展管装方法。知识应用过程是利用集约而成的显性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显性知识内部化的过程。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用,只有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应用和创造才能体现知识的价值。在装备管理活动中,需要充分发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开创性地进行装备维护,不断提升驾驭装备的能力。

(3)通过知识交流提升能力素质。知识交流是扩展组织整体知识储备的过程。要丰富知识集约,要拓展知识应用,要激发知识创新就必须提供和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从而加快知识的流动,激发创新的灵感,碰撞智慧的火花。装备管理不能“闭门造车”,装备管理更不能“因循守旧”,在装备管理中要善于开启知识交流的大门,通过技术交流对话、管理经验交流、设备故障排查方法推广等形式相互借鉴,同时也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开辟网上论坛、开发装备知识管理系统等,为知识交流开拓空间。

3 推进装备管理文化建设需培育形成先进的质量管理文化

装备质量管理工作中,不仅是要遵循装备维护规律,严格落实制度和标准,关键是要领会质量文化的内涵,把握质量管理的实质,精益求精,不断超越,追求卓越,形成全人员、全组织、全过程、多方法的全面质量管理氛围[3]。

(1)科学管理与质量理论发展同行。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而科学则是对客观规律的无限趋近,坚持装备科学管理就是实施装备质量管理。科学管理探索的过程就是质量理论发展的过程。随着我们对装备科学管理认识的深化,装备质量已扩展到装备工作性能、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保障性、经济性和服务保障的范围,同时也把装备生产过程延伸到论证、研制、生产到使用的全过程管理,预防性维修和风险控制已成为测量船装备管理的重点。

2)流程改造与质量标准改进并举。质量实践体现为确保实体与需要和期望有关的性质得到持续满足的完整过程。作为八项质量原则中的“持续改进”,强调对流程活动、项目的不断优化,是一个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在装备管理活动中要遵循PDCA和SDCA循环,不断地改进装备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不断改进影响装备管理的标准、流程和制度,并把“零缺陷”和六西格玛等理论引入装备管理过程中,以先进理念促进装备管理[1]。

3)质量实践与质量文化发展协力。文化具有信息传递功能、教化培育功能,同时还具有社会发展的动力功能。要促使装备管理持续改进,就要有持续改进的动力和机制,而这种改进的原动力就是要有与之适应的质量文化。质量文化是在质量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物质基础、技术知识、管理思想、行为模式、法律制度与道德规范等因素及其总和。质量目标没有尽头,质量追求永不停歇,质量工作永无止境,在装备质量工作中一方面要遵照质量规范,落实质量标准,另一方面还要有积极主动的创新意识和追求卓越的前进意识,不断确立新目标,不断超越新期望。

参考文献

[1]曹永一.浅谈如何加强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8(1).

[2]蒋慧工.国家核心竞争力三元素[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管理办法 篇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有关单位:

为加强对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管理,保证计量单位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推动我国企业计量工作的发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了《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五年六月二十八日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管理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加强对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管理,保证计量单位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推动我国企业计量工作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以下简称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以下简称认证认可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是指由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以下简称认证机构)证明企业(或其他组织)能够满足顾客、组织、法律法规行对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质量管理要求,并符合国家标准GB/T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质量管理要求》的认证活动。

本办法所称的认证机构是指依法设立的从事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活动的认证机构。

第三条 国家对测量管理体系实行统一的认证制度。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坚持政府推动、企业自愿的原则。

第四条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负责推广测量管理体系在企业中的应用。国家认

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认监委)负责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活动的统一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工作。

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本行政区域内负责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第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活动。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六条

从事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认证机构,由国家认监委按照认证认可条例有关规定审核批准,并征求国家质检总局意见。获得批准的认证机构,方可从事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活动。

第七条

申请设立从事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认证机构用其认证人员应当具备认证认可条例规定的条例,从事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应当有30名以上具有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资格的专职审核人员。

第八条

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制定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规则,确定认证标准、技术规范和认证程序。

认证机构可以制定内部相关规范、规则、报国家认监委备案后实施。

第九条

从事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认证机构履行以下职责:

(一)在批准的业务范围内按规定要求开展认证工作。

(二)按照规定对获得认证的企业,颁发或者撤销认证证书,决定允许或者停止使用认证标志;

(三)对认证标志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四)对认证企业的持续符合性进行监督检查;

(五)受理有关的认证投诉、申诉和争议工作。

第十条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设置非法人分支机构需要得到国家认委的批准,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开展工作。

第十一条

从事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审核人员经过注册后,方可从事相应的认证活动。从事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员培训的机构须得到国家认监委的批准,按照指定的培训课程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

第三章

认证程序

第十二条

申请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应当向认证机构提交书面请,并提交相关资料;

(一)申请人基本情况,包括名称、地址、硬件设施、资产状况、信用等级、经营情况等;

(二)申请人的营业执照或证明其合法经营的其他资质证明复印件;

(三)申请人的管理体系文件及相关文件;

(四)保证执行测量管理体系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声明;

(五)其他有关材料。

第十三条

认证机构负责受理申请人的认证申请。经审核,材料不符合要求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十四条

对申请材料审核符合要求的申请人,认证机构应当在规定时限内委派认证人员,按照测量管理体系标准和技术规范对其进行现场审核。

第十五条

认证机构应当根据申请材料、现场审核报告等进行综合评价,并做出认证决定。向获得认证的申请人颁发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准许使用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有效期5年。

第十六条

认证机构应当将其颁发的认证证书的复印件向国家质检总局备案。

第十七条

认证证书期满需要继续使用的,应当在有效期满90天前向认证机构申请复审,复审的申请手续同初次申请。复审通过后重新颁发认证证书。

第十八条

认证机构可以通过国家认监委确定的认可机构的认可,以持续、稳定地保证其认证能力。

第四章

认证标志管理

第十九条

认证机构可以制定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志,并报国家认监委备案。

第二十条

获得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可以在认证有效期内使用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志,并接受认证机构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一条

获得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获证企业可以在宣传材料等信息载体上印制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志,但不得在销售的产品或者产品的包装上使用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志。

第二十二条

印制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志时可根据需要按基本图案规格行比例放大或者缩小,但不得变形、变色。

第二十三条

认证机构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注销认证证书,并停止其使用认证标志;

(一)认证适用的标准变更换,获得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企业不能满足变更要求的;

(二)认证证书超过有效期,获得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企业未申请复审的;

(三)获得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企业申请注销的。第二十四条

认证机构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暂停其使用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

(一)获得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企业未按规定使用认证标志;

(二)监督检查结果证明获得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企业运营中不符合认证要求,但是不需要立即撤销认证证书的。

第二十五条

认证机构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撤销认证证书并停止其使用认证标志;

(一)监督检查结果证明运营中不符合认证要求,需要立即撤销认证证书的;

(二)认证证书暂停使用期间,获得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企业未采取有效纠正措施的;

(三)测量管理体系出现严重质量事故的。

第二十六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伪造、冒用、转让、买卖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认证标志。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

认证机构应当对获证企业的测量管理体系每年进行一次跟踪监督检查,也可根据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

第二十八条

监督检查合格的,认证证书继续使用;监督检查不合格的,暂停使用认证证书和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志,并限期整改。整改合格的继续使用认证证书和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志,整改无效的,撤销其认证证书,并停止使用认证证书和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志。

第二十九条

申请人对认证机构的认证决定或者处理有异议的,可以向国家认监委申诉、投诉。

第三十条

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采取专家审定、向被认证企业征求意见、对认证活动和认证结果进行抽查、要求认证机构报告业务活动情况等方式,对认证机构和获证企业遵守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

第三十一条

对于违反国家有关认证认可法律法规规定的,按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六章

第三十二条

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鼓励企业实施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对获得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企业,实施其他认证时,可免于对相关条款的审核。

第三十三条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按照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批准的收费标准认证费用。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负责解释。第三十五条

加强测量工作管理通知 篇9

为全面落实《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建设部第141号令)、《关于进一步规范全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为的通知》(鄂建办〔xx〕49号)和《关于加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和人员管理的通知》(鄂建办〔xx〕299号),进一步规范我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为,促进检测行业的健康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检测机构(含分支机构)登记管理,实时掌握动态信息

(一)凡在荆开展检测业务的检测机构,实行统一登记管理。检测机构在荆开展检测业务之前,应在湖北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信息监管平台按要求进行信息登记,并在我市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项目(合同)登记手续。凡未在省级检测监管平台信息登记和我市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合同登记的检测机构,一律不得在荆从事检测业务,其相关检测报告不能作为我市工程质量验收依据。在市住建委办理施工许可相关手续的建设项目,其检测机构在荆门市建筑工程管理处登记;检测业务在县市区的检测机构,按属地管理原则由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机构进行登记(见附件1)。

(二)依法取得检测资质证书的检测机构在本市设立分支机构(与工商注册地址不同),检测场地、检测人员、仪器设备必须相对固定、合理配置,满足基本的检测条件,质量体系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符合鄂建办〔xx〕299号文第一条第三款规定之要求。

二、加强检测程序管理,规范质量检测行为

(一)严格执行有关委托检测工作的规定,委托单位不得将同一单位工程中的同一专业类别检测项目委托两家及以上检测机构,检测管理及检测操作人员不得同时受聘两家及以上检测机构从事检测工作。从事见证取样检测的检测机构原则上不得跨区域(市、县)开展业务。检测机构不得与所检测工程项目相关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检测机构和检测人员不得推荐或监制材料、构配件和设备,严禁采取压低检测费用、减少检测参数等手段降低检测工作质量标准。

(二)严格执行见证取样送检制度。对涉及结构安全、使用功能的试块、试件、材料及构配件等按比例实行见证取样送检,对样品和见证记录进行确认,并在报告中反映见证人员的基本信息,确保样件来源可溯性;做到盲样检测全覆盖,确保样件标识唯一性;落实见证取样检测和地基基础静荷载试验数据自动采集和实时上传制度,确保检测数据的真实性。检测报告应科学、公正、真实、准确、合法。

三、加强检测机构自身建设,提高检测质量水平

(一)加强检测人员培训、取证和考核工作管理。检测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岗位操作能力应满足《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范》(GB50618-)规定以及国家、省资质标准有关规定。检测机构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有关文件要求,制定年度培训(包含继续教育)计划,按检测专业分别进行理论培训、操作训练和考核评价,检测理论基础培训、实践操作培训必须达到规定学时,并形成完整、规范的培训记录档案。经培训考核合格的检测人员,方可持证上岗。

(二)强化企业内部制度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组织机构和人员到位,运转正常,从“人、机、料、法、环”各环节入手,加强质量控制和档案管理,适时开展业务内审和管理评审,持续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升检测能力。

(三)严格质量检测工作流程。按照《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要求,做好内控,把好“三关”即受托、收样、标识、交样等入口关,领样、核样、试验、数据整理、校核、结果处理等过程关,以及报告复核、签批、存档、发放、上报处理等出口关。

四、加强执法监督力度,规范检测市场秩序

(一)加强检测机构和人员的管理。各地要通过网上核查检测机构、设备和人员等登记信息、实地检查检测机构和人员管理状况、组织检测机构能力比对和检测人员能力验证等方式,加强检测机构和人员的动态监管,并将分支机构检测能力纳入检测机构资质管理。对存在未按规定登记信息、违规设立分支机构、内部管理不规范、检测人员培训考核弄虚作假、检测人员能力不满足要求等行为的,责令改正,并进行通报;对性质严重或逾期未改正的,按规定实施处罚,计入诚信信息并在网上公告;对不符合资质条件的,按程序分级上报至省住建厅作出撤回资质证书或撤销资质处理。

(二)各地住建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检测机构和人员监管工作,明确具体承担机构、配备专职监管人员,对辖区内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日常检测行为和所监管工程的质量检测工作进行监管。建立健全政府对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监督抽测制度。采取定期检查、不定期巡查相结合的方式(见附件2),严格事中、事后动态监管。重点检查检测机构是否超资质范围从事检测活动,是否存在出租、出借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资质证书的行为,是否按规定登记信息,是否按要求加强对分支机构管理,是否按要求组织检测人员培训、考核,是否人岗分离、冒名顶替、弄虚作假,是否按有关技术标准和规定程序进行检测、复核和签章,对不合格报告和发现的相关单位违法违规问题是否按规定程序上传和上报,仪器设备及环境条件是否符合计量认证有关标准要求等。对不符合要求的,依法依规予以处置并进行通报,处置情况上报市住建委。涉及检测机构资质的,提出处理建议上报省住建厅。

(三)各地住建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及省住建厅关于“红顶中介”清理整治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大检测机构脱钩改制工作力度,支持脱钩改制后的检测机构主动、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四)各地住建主管部门要运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手段,构建检测机构经营行为和服务质量动态监管机制,逐步建立检测机构和人员信用档案,促进检测行业诚信建设。将检查、巡查结果纳入诚信信息一体化平台,建立实施检测机构分类巡查和差别化监管制度,引导质量检测行业健康稳定地发展。

XXXX局

测量管理制度 篇10

关键词:水利工程 测量管理 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0(a)-0152-01

水利工程施工测量管理是一项艰巨的工作,施工企业要想提高工程质量,首先必须加强测量管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施工企业只有不断深化体制改革,提高企业的施工测量管理水平,对测量过程和结果进行严格有效的监控,才能保证整个项目建设的质量、成本与进度,达到预期的建设目标,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1 水利工程测量对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的意义

水利工程测量是综合性的应用测绘技术,详尽、精确、合理、科学的测量数据,在工程施工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保证工程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一,准确、周密的测量工作关系到一个水利工程是否能顺利按图施工;其二,工程测量为工程施工的进行提供必要的技术保证;其三,工程测量为工程质量控制和质量检查等工作提供具体的方法和手段;其四,工程测量为工程施工和运营安全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和技术依据。

2 水利工程测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2.1 企业测量管理观念与新形势要求存在差距

随着时代形势的发展,现代测量工作已经进入了新的时代。但在许多企业。旧时代的传统观念依然根深蒂固,测量管理理念依然原地踏步,与新时期工程的需求脱节,暴露出多种弊端。一是管理工作滞后,测量队伍不稳定。工程测量工作大多在野外作业,条件艰苦,作业时间长,不少企业测量资源匹配不到位,测量缺乏专业人员,测量工器具严重不足,有的企业人员经常被调离或外流,导致管理困难,工作难以按计划进行,有的工作甚至被迫中断。二是测量人员素质良莠不齐,难以适应高质量测量工作的需要。很多测量工作都需要通过专业测量人员才能完成,而现实中不少企业工程的测量工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他们缺乏独立工作的经验,加上在学校学习时使用的仪器不够先进,对一些现代新型仪器不完全了解,造成实际工作中面对新仪器一时上不了手,加上企业又缺乏对他们的岗前培训,监督不到位,使得工作不能很快适应要求,对测量工作顺利开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2.2 政府职能部门对测量质量的监督和监控存在漏洞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质量的监控体制,主要是政府监理和社会监理的共同参与,在有条件的施工企业,还有自己的工程建设质量监督职能部门。从表面现象来看,工程监理可以说是“三管齐下”,但在实际的工程质量监控和工程竣工验收中,往往大都只注重其他施工质量的检查与监控,对测量质量的检验则予以忽视,造成根本上对工程测量质量监控的漏洞。作为施工企业,大多只注重工程的进度和其他方面的质量控制,而很少去对测量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很少主动发现生产过程中工程测量的不安全行为。上述现象的存在和发展,对水利工程企业的管理者造成水利工程测量不重要的思想误导,不利于水利工程测量水平的提高。

3 解决水利工程测量管理问题的有效方法

3.1 强化测量工作管理,有效利用测量资源

企业在施工测量过程中,加强测量人力、仪器资源的管理,是做好测量管理工作的重点。一方面,测量工作所使用的大部分是精准仪器,对使用后的维护要求很高;测量所获数据众多,对准确度要求也很高,要使测量数据长时间保持准确,就必须强化对仪器的管理。另一方面,目前测量新技术、新仪器、新方法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人力资源的紧缺。但是对于人员素质要求也相应提高了很多,所以优化整合企业测量队伍,充分利用好测量人力资源,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3.2 注重测量方法研究,提高工程测量水准

随着形势的发展,传统的测量方法和手段受到巨大冲击,有些必将被新技术所取代。当前,水利工程规模日益扩大,施工技术精度要求越来越高,而在水利工程的测量中,倘若施工企业仍然采用原有的测量方法和手段,必然会受到巨大冲击,甚至会被淘汰。要做好测量工作,提高测量水准,在工程开始施工前,就要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基准点(线)及国家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和本工程的精度要求,测设好自己的施工控制网,加强测量方法研究,做好测量质量控制,认真仔细地一步步去完成各项测量工作任务。水利施工企业管理者要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培养战略性眼光,注重引进实用的新仪器,注重测量人员的技术培训,以提高水利工程的测量质量,适应现代水利工程快速、高效、优质施工的需要。

3.3 强化监理测量控制,促进测量水平提高

工程建设的监理对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工程建设监理部门在履行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监控过程中,一是要坚持“事前控制”的原则,加强对工程测量的监控;二是要切实把水利工程测量成果的检查与验收纳入日常的监理工作之中,保证监理工作的经常化;三是要加强自身监理测量队伍建设,要想办法提高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业务素质、管理水平,提高监理测量水平,提高组织协调和应变能力,能够因人、因事、因环境、因目标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组织管理和监理方法,更好地完成监理任务。只有不断加强对水利工程测量的严格监控,才能有效促进企业工程测量水平的提高,从而使测量管理工作真正出效率、强效果、增效益。

4 结语

工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工程技术的发展不断对测量工作提出新的要求,现代科学技术和测绘新技术的发展,给水利工程测量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良好的机遇。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水利施工企业要想实现优质高效的管理目标,就必须采取施工成本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安全管理、信息管理等一系列手段,特别是要加强人员、仪器、制度等的管理,不断提高施工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 林伟平.水利工程施工测量技术简论[J].江苏水利,2008(6).

上一篇:最有趣幽默的搞笑句子素材下一篇:毕生难忘众恩师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