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6-中学数学工作计划

2024-08-18

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6-中学数学工作计划(共12篇)

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6-中学数学工作计划 篇1

2011年1-6月份中学教研室工作总结

一、发挥示范引领作用。2011年1月14日分别组织语数英3个学科优秀兼职教研员开展了教研员“送教下乡”活动,先后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传送到莆田九中,促进了九中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升了该校的教学水平,达到了教与研的双赢,推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为建设我区和谐教育再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举行专题教研。2011.2.14及2.25分别配合教育局组织高、初中中学校长、教务主任及毕业班年段长参加,分析学生实际,商讨复习对策。

2011年3月18日 分别在莆田八中和莆田十六中举行了我区高三市质检质量分析会,组织我区广大高三教师分学科分析了各校的市质检情况,解读了2010年各科《考试说明》,研讨了2010年各科高考命题趋势,提出了各科第二轮复习备考建议。

4月28日(星期四)在莆田四中、莆田八中举行高三毕业班教学复习研讨会。加强校际交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探讨今年高考考试的命题方向,完善更科学的高三冲刺阶段各学科复习备考方案,进一步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5月12日(星期四)在相关学校举行初三所有学科复习研讨会。参会对象各学科九年级备课组组长与相应教研组长,参会人数达228人。加强了我区初中毕业班复习教学工作,帮助一线教师处理好《初中学业考试说明》和教材之间的关系,完善了更科学的初三冲刺阶段各学科复习备考方案。研究今年中考方向,提高学生应考能力,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

4月17日我校特邀福建省语文、数学及英语学科的名师在莆田九中作临考前的高考备考策略讲座。专家采取名师讲座与互动研讨对我区有关教师进行培训。参加对象为高三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所有教师及部分非毕业班教师,参会人数达200多人次,进一步提高高考备考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三、加强校本教研。本学期举行了2010-2011学中学生优秀政治、数学、历史、地理、化学学科小论文评选活动。各学科按照总篇数的百分之十、十五、二十的获奖等次比例,进行认真的评选,最后综合评出一、二、三等奖。已评出政治学科小论文一、二、三等奖各40、60、90篇,共计190篇。数学学科小论文一、二、三等奖10、14、20篇,共计44篇。其它学科小论文正在评选中。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学习的文化氛围,进一步提高我区中学生的科学与文学素养。

四、加强考试信息监控。做好2010—2011学下学期期末七、八年级部分学科全区统一质量检测命题工作,加强了初中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评估工作,进一步提高我区中学教育教学质量。

五、深化校际教研。协助各学校举办市区级教学开放周8次,如3月22日—24日,在二十四中举办骨干教师教学示范课活动,并向全区开放,各中学都派相关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参与人数达358人次。又如在5月25日-27日在莆田十六中举办教学观摩公开周活动,参加人数达218人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专业示范和辐射作用,同时增进校际交流,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更好地推进我区高中新课程改革。

六、做好协助工作。配合市教研部门组织的各类教研与竞赛活动,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市、省学科竞赛达二千多人次,获奖一次千多人次。如2011年3月25日,协助市进修学院组织开展全国初中数学竞赛,本赛区参赛人数达530多人,获奖者200多人,为高一级的数学竞赛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又如协助市进修学院组织开展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初赛、决赛活动,参赛人数达二千多人次,获奖一千一百多人次。及时、创造性地完成了,也充分展示了我区师生的风采,受到市教师进修学院及上级领导的高度肯定和好评。又如配合市进修学院组织好本区教师参加岗位大练兵活动的培训工作。

配合区教育局成立岗位大练兵各学科指导组成员共计38人,为我区下一阶段的岗位大练兵活动成立了重要的组织机构。

配合区教育局在各校抽调我区中考评卷人员,成立各学科评卷组,拟定学科工作职责,规划评卷程序。为认真做好今年我区中考评卷工作,确保中考评卷的公平、公正、按时、按质完成任务作好前期的保障工作。

七、着力课堂研究。开展高初中教学研讨活动20多次。如2010年3月11日按学科分学段分别深入莆田八中、中山中学进行听课,课后举行评课活动,进行了认真点评,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中肯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对浓厚学校的教研氛围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又如2011年3月全体初中教研员深入砺青中学、中山中学的教学课堂,听取所有毕业班相关学科所有教师的课,分析一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对话情况,分别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与策略,对基层学校的教研教改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6-中学数学工作计划 篇2

一农村小学数学开展教研工作的现实意义

对我国农村小学开展数学教研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在我国农村小学开展数学研究工作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帮助教师提升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 为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们提供一条教学活动的重要途径和阵地。其次, 在学校内开展小学数学研究工作, 可以从根本上保证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能得到显著提高。最后, 对农村小学开展数学研究工作能帮助学校实现长远发展。

二农村小学教研工作的现状

现如今, 我国农村小学在开展教研工作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最典型的有以下几种:

1. 观念相对落后, 对教研组认识不够

学校工作本身就非常繁杂, 校领导也将大部分精力和时间花在学校安全以及教学常规管理等方面, 并没有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研的工作中来, 再加上由于受到农村各种资源的限制和约束, 使数学研究工作在校内很难被开展。某些农村小学的校领导对数学研究工作这方面的事情并不太重视, 使其被严重忽略。因此, 教研工作往往不能按时、有效地在校内有序开展, 所以, 很难切实、有效地提升农村小学整体的教学质量。

2. 数学研究组长的精力有限

对于一个数学研究小组而言, 其自身的工作能力、业务水平以及研究成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该教研组组长的自身素质以及能力。对于农村小学数学教研组的组长来讲, 学校通常会选择一些资历较老、业务基础相对过硬的教师来担任, 其自身的工作经验主要是依靠自身学习再加上不定期的培训等方式获得, 在开展工作经验上主要是通过自身的探索和积累。自身属于数学业务骨干的教师们除了要担任毕业班级的日常教学工作以外, 还有课外的其他教学任务, 工作任务极其繁重。除此之外, 再加上很多农村小学师资力量非常匮乏, 很多经验较多、资历较老的教师们会承担多项教学任务, 使数学研究工作的展开受到了严重制约。

3. 学校内部教研氛围不佳, 教师结构搭配不合理

现如今, 我国大部分农村小学的教师在年龄和学历比例分配上严重不合理, 使得整体的小学教师结构搭配显得非常不合理。对于农村小学而言, 并没有教研的意识, 从而导致教研氛围不佳, 即便有教研工作的展开, 也只是走走过场, 学校内部教师们制定的教学方案、教研记录等各种资料也都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 根本不符合实际工作, 更无法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这种形式死板、缺乏学术交流、缺乏思想交流的研讨会很容易让农村教师们感到厌烦, 因为这种研讨会既浪费时间, 又得不到有效地研究成果, 并不利于学校整体的教学工作。

4. 研究的方式单一、落后, 且内容空洞

由于农村小学的经费受到制约以及其他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很多非常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并不能获得外出培训的机会, 对于较新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并不了解, 也不能将其快速地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开展教研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在校内开展互听、互评的活动, 让教师们之间相互交流教学经验, 共同学习, 可是在实际情况中, 教研工作缺少整体活力, 教师们也只注重教学, 忽略了研究工作, 从很大程度上严重阻碍了农村小学的创新以及发展, 教研工作更是举步维艰。

三搞好教研工作的措施

1. 使教研工作更注重实际, 对学校的考核管理进行强化

学校的行政领导要对教研工作引起足够重视, 针对学校内部数学教研工作中现存的问题要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从根本上起到展开教研工作的目的。农村小学的校长应当亲自或派专人深入教学一线, 抽出时间在各个班级中听课、评课, 对教师的授课方式以及教学内容等各方面进行评价和指导, 切实监督教师们的教学工作。与此同时, 要加强对教师的综合评价以及管理, 使更多的教师参与到研究工作中, 提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对于有杰出贡献的教师学校应给予充分的奖励, 使农村小学数学的教研工作尽快开展起来。

2. 充分调动教师的热情, 使其能参与到数学教研中

对于农村小学数学研究工作而言, 教师是组织者, 同时也是主要参与者, 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自身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教研工作的顺利展开以及研究质量的好坏。某些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认为自己对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影响并不大, 对于较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也不太重视, 在参与研究工作上表现得并不积极。身为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而言, 应该从根本上改变这些陈旧的思想观念。所以, 数学教师们首先要摆正心态、端正思想, 积极参与到每一个教研活动中, 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手段以及方法, 提高自身素质, 并将所学的知识以及方法尽快用于实践教学。

3. 确保学校能有足够的资金投入

在农村小学开展教研工作的重要前提是要有足够的教研经费。学校内部应为优秀的数学教师提供专项研究经费, 确保教师们能定期外出培训, 不断学习外界的教学新理念以及新方法, 并将这些所学的知识在短时间内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课后与其他教师相互交流、相互沟通, 从根本上保证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4. 学校要制定出完善的措施确保教研工作得以顺利展开

现如今, 很多农村学校都使用的是绩效工资, 而在教研工作中也应把教师的参与表现纳入到绩效考核范围中, 要在制度上督促教师积极参与和教研任务有关的活动, 并担当起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这样可以更好地保证学校数学研究工作的展开。

四结束语

我国一直把农村教育问题看成是一项重点工程, 在农村小学中开展教研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 应从上到下建立一套完善的措施和制度, 帮助农村小学教研活动的全力开展, 使这种教研工作能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陈旭燕.农村小学数学教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语数外学习 (初中版中旬) , 2013 (3) :191~195

[2]林云.浅谈农村小学如何有效开展数学教研工作[J].时代教育 (教育教学) , 2012 (8) :178~182

[3]施华强.当前农村小学体育教研工作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1) :132~134

[4]石保卫.浅谈农村小学教研工作管理[J].黄石教育学院学报, 2000 (1) :161~162

[5]王永晔、宋新.农村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现状及对策思考[J].学生之友 (小学版) , 2011 (9) :144~146

小学数学校本教研工作创新初探 篇3

关键词:教研模式;创新内容;日常教学;交流学习

小学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有效的小学教育是其他教育的保证。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是一门比较重要的学科,在教学中占据很大的比例,而且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因为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就需要对小学数学进行校本教研,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以及创新,从根本上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以及整体教学水平。下面本文就针对小学数学的校本教研问题进行概括与分析。

一、改革小学数学的教研模式

传统的教研方式都是分散式的,有时只是形式上的教研,并没有集中教师进行合理的教研工作。在进行教研工作时要改变这样的教研方式,要设立数学教研组,注重对教研组教师的合理调控和指导,并要对数学备课进行合理的管理和规范。在对“分数的加减法”进行校本教研的过程中,就要让所有进行数学授课的老师参与到教研当中,教研组的组长根据具体的情况通过教研对教师进行合理的指导,让他们更加有效地对这一内容进行教学。如,有的老师在对分数加减法时直接授课,在讲授的过程中教给学生通分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方法并不合理,在这种情况下,教研组长如果发现教师有这样的问题,就要对其进行一定的指导,让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先教会学生如何进行通分,再进一步讲授加减法的知识内容,这样不仅有利于教研模式的改革,对提高教学效率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创新小学数学的教研内容

在以前的教研活动中大多数都是以“走过场”的方式进行,其中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内容,要进行有效的教研,达到教研目的就要对教研的内容进行丰富以及创新。在进行教研之前首先要确定研究的课题,要组织所有的数学教师一起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要对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把所有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都进行探讨。如,对“负数”教学这一课题进行教研的过程中,有的老师可能无法让学生理解这一知识点,这样就可以由教师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学生无法很快有效理解的知识点进行研究,通过对这些教学难点的分析,加深教师对这一授课内容的认识,让教师可以更加有效地对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授。

三、以日常教学为切入点

进行校本教研的基础资料就是老师日常授课和教学的内容,所以,在进行教研的过程中要以日常的教学作为切入点,从日常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出发,对问题进行详细的剖析,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困惑,进而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完备教学的内容和过程。如,在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这一问题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很多老师对教学过程和方法的观点不太统一,有的老师认为授课主要通过让学生进行计算和比较来进行;有的老师则认为应该是在计算、概括和应用的学习过程掌握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以这一日常教学中的问题为教研的切入点展开教研活动,让参加教研的教师进行探讨,找出最适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这一问题的授课过程和方法,进行有效的教研活动。

四、以交流学习为途径

在进行校本教研的过程中进行交流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自己的教学方法与其他老师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取其精华来与自己的教学方法相融合,把自己教学过程中不恰当的部分进行合理的替换和改正,从交流中得到教学经验,进而进行有效的教学,由此可见,交流在校本教研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如,在对“应用题”进行教研的过程中,老师就可以通过交流学习的方式进行教研。有一部分老师认为在解决应用题时,应该运用常规的解题方法进行,不运用“单位1”或者是设置未知数的方法;而有的老师认为,在对这一内容进行授课时设置未知数的方法可以更加有效地达到教学的目的。这时就可以让这些老师进行交流,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通过授课过程中对问题的总结来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相互学习和借鉴来设计出最好的授课方案。所以说,交流学习是校本教研工作中一项重要的举措,对教研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而言之,在实施小学教育的过程中进行校本研究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从根本上认识和解决授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通过改革数学教研模式、创新数学教研内容等措施有效地达到教研的目的和教学的效果,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文博.小学数学的校本教研问题[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3).

[2]姚晖.数学教研组教研活动实效性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0).

乐东中学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篇4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随着教育改革和课改的推广,改革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改变观念,加强共同探讨、共同研究、相互学习、教学相长就成为了必要的教研工作。教研的目的就是组织全组教师共同探讨、彼此交流、取长补短、相互启发、集思广议,共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转变教学观念,统一教学思想,优化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提高自己个人业务能力和自身素质,最终达到整体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的立足之本。

根据我校实际,贯彻 “面向全体、分层指导、分类推进、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思维,积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继续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和新高考改革为重点,面向学校、面向教师、面向学生、聚焦课堂,努力提高课程的执行能力和新高考的研究能力,认真做好分层施教策略的研究,努力提高新课程实施后的数学教学的质量,确保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和高考水平的稳步提升。

我组的教研工作以“先集中,后分散,在集中”的指导思想来开展工作。以教研组为指导,把教研的重心降低到各年级备课组,各备课组根据学年教学特点和年级特点承担一定的教学研究任务,最后又集中于教研组共同修订形成。

“管理出效益,教研出成果”。加强人本管理和制度管理,加强教研是本学期的重点工作,而毕业班的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研究毕业班的工作和研究新课改是本学期教研工作的主线,开展深层次的、高质量的教研工作,提高全校教师教师教育教学水平,通过教研使各教师心中有数,做到“知道考什么,课堂教学教什么,从何方向思考如何教?”。

二、本学期教研工作要点:

1.坚持教学常规管理,使之规范有序。

(1)认真备课。高级教师一学期允许有50%的略案出现;一级教师允许有30%的略案出现;初职教师必须写出详案;无教案不许上课。老师备课尽量做到:脑中有课标和考标、胸中有教材、心中有教法、眼中有全体学生。使每学期都有代表自己教学水平、体现学生发展为本的研究性教案。

(2)上学生需要的课。教学方法多样,用好有限的、先进的多媒体

教学设施,上好每一节课,努力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深受广大学生的接受。

(3)认真批改作业(每周至少4次),努力提高面批的次数,及时获取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

(4)加强辅导力度,分层安排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学习,爱学习,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关注数学特长生的发展和培养。

(5)听课。加强学习,互相听课,更新认识提高教学质量。中职以上教师听课每月不少于3节,初职教师听课每月不少于4节。听课主要由备课组具体安排和落实,教研组以听新手教师课、课改示范课和毕业班教师课为主。

(6)在教研组的统一计划下,要求各年级数学备课组要有自己的教学计划,有健全的集体备课制度,每次活动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确保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落到实处(因上级或学校原因被耽搁的重大活动,应尽量改时补上)。

2.研究课程标准和考纲。初中研究近三年中考试题,高中研究09年高考试题,以指导自己的教学。新课程标准是指导我们教学的方向,所以我们要用先进的思想、理念来武装头脑。要求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解读、新的教学参考以及教学杂志上的有关文章,从而了解新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结构和内容,明确新课程的实施和评价,了解新教材的内容体系和教学要求。指导青年教师熟悉教材、熟悉教法,尽快适应高中数学教学,倡导青年教师三年站稳讲台,六年成为名师。建议学校由教研组根据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优劣情况,选派外出学习教师,以激励教师更积极地参与教研活动,形成教研活动的良性循环。

3.继续抓好备课组建设,发挥备课组的作用。

本学期各个备课组继续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制度,提高集体备课质量,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材中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重点题型,以及适当地降低要求的内容。坚持每周有小单元练习,备课组长安排出好单元练习。把住每个数学单元的质量。组织自行编写教学案及练习等资料,尽可能使用自行编写的教学案及练习等教学资料。

4.抓好高三数学复习教学工作。

(1)高三任课教师要研读好《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根据《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提出的要求研究教材,正确处理教材内容,采取科学的方法,把握教学难度,保证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学生学习能力、答题能力的全面提高。

(2)认真做好高三两次省统测考试的试卷分析和质量评价工作,更多获取高考改革的信息,把握高考改革的动向,分析研究试卷的命题特点,研究后阶段的复习策略,努力提高复习效率。

(3)具体复习方法是:重点拯救重点知识的缺陷,拯救的手段是以多样化的题型来进一步理解数学概念、性质;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出数学的通性、通法,最后达到落实通性、通法的目的,本质上落实了通性、通法就是落实了高考的基础题和中挡题。

(4)高三各个班级因为基础不同,因此后期复习的方法、内容也要有所区别,归纳整理学生的纠错簿,针对存在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教师要不断的调整和改进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加强培优补差工作。

5.抓好高一数学教学,打好基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高一数学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初、高中数学的衔接上,放在教会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方法上,放在深刻理解数学概念、性质、公理、法则、公式上,放在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上,打好基础,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6.抓好高二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升入高三做充分准备。

(1)要参照高三落实好学困生的帮带工作,做好学生的分类指导。

(2)抓学法指导和学习规范,要重视学科思维培养和书写、答题规范。

(3)抓课堂效率,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要注意优化课堂教学的环节,加强师生互动,增加课堂的有效信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7.抓好日常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首先教师要对自己所教的学生,无论是基础知识方面还是能力方面以及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方面都要了如指掌,在这个基础上按照学生实际能力和实际水平进行教学设计,这样设计出来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应该是比较恰当的,是保证40分钟的教学质量的前提,按这样的设计进行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才符合使学生“跳一下便能摘到挑子”的教学原则。正向教育家指出那样: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以脱离学生的实际水平目标去要求学生,会使学生更加困难,也会使学生更加失去信心。

(2)每位教师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教学常规”、“课程计划”、“课程

目标”,熟悉和钻研“教材”,对教材的熟悉程度,至少应该能说出自己所教内容的教学要求和重点难点以及该部分内容在整个高中数学中的地位作用,合上书本能准确的说出每一章、每一节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重点题型,以及将来在高考中该内容的试题比例和试题难易情况等,只有这样才具备了上课的基本资格,才有资格谈如何驾驭教材,因此所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才能得以落实。

(3)强调教师要把课备好。没有充分准备的教师上讲台,充其量是“信口开河”,决谈不上驾驭课堂的能力。那么,真正做到哪些才算是备好了一节课?第一要备起点,即新知识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生长点。起点要合适,才有利于促进知识迁移,学生才能学,才肯学。起点过低,学生没兴趣,不愿学;起点过高,学生又听不懂,不能学。第二要备重点,在时间上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要围绕重点进行讲和练。第三要备难点,难点是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学生的基础来确定,如何突破难点?要有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具体措施。第四要备交点,即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数学知识本身系统性很强,章节、例题、习题中都有密切的联系,要真正搞懂新旧知识的交汇点,才能把知识融汇贯通,沟通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学生才能举一反三,更有利于灵活地运用知识。第五要备疑点,即学生易混、易错的知识点,备课时要结合学生的基础及实际能力,找准疑点,充分准备。

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篇5

数 学 教 研 组 工 作 计

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和教导处工作要点为指导,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加强教学质量的调研与监控,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

二、工作目标:

1、规范教学常规管理,优化教研组活动,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技能。

2、深入课堂教学研究,确保课堂教学学生知识巩固率100%。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认真学习领会新标准,积极开展新教材研究工作,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加强与兄弟学校教学的交流与协作,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研能力。

4、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在生活中的体验,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5、全校学生数学期末考查及格率达一、二年级95%以上,三、四年级90%以上,五、六年级90%以上,全校优生率高于40%。

三、工作重点:

1、开展以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为课程的教学研究。

2、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提高常规课的教学质量。

3、切实作好“培优补差”工作,建立优秀生与后进生的档案。

4、通过学校教研等活动,促进数学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工作措施:

(一)落实新课程标准,改革课堂教学,促进师生发展。

1、认真学习新标准,严格执行新标准的指导思想。本学期主要任务:以会“理解新教材、处理新教材、教好新教材”为研究目标,落实新标准在教学中的运用,加强新老教师的合作,提高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

2、开展课堂教学的研究,转换教师角色,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健康、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扩大学生信息交流面,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信息交流面要达100%,培养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强化常规管理,优化备课,提高教学质量。

1、备课:本学期继续推行备出优质课,实用课。教师共同探讨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的教学模式。严格杜绝“只带一本书进教室”,重视个人的二次备课,完善教案的各环节。组织定期检查教案。

2、上课: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在教学中要注重现代化手段的运用,课中要明确目标,讲透知识点,训练要扎实有效,同时要注意师生活动时间的分配,要及时检测教学效果。

3、作业的布置、批改。作业设计既要在量上有所控制,更要注意质的精当。批改要正确、及时,字迹要端正,符号要规范,并有批改记录。

4、辅导:继续做好提优补差工作。各班教师要有组织地搞好学习有困难的个别学生的辅导工作,注重“情商”的教育,做到措施得力,成果显著。

5、考核:改进评估方法,对学生进行多方位评价。以新标准规定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为依据,评估的方法和手段要多样化。除笔试外,还要通过课堂提问、观摩、谈话、学生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6、听课:本学期各教师每学期参加听课总节数不少于15节,要边听边思,及时评注。

(三)加强质量监测,及时反馈,提高教学质量。

1、单元检测。抓好单元知识检测,严格考核,及时做好检测分析、查漏补缺工作。

2、数学竞赛。以年级为单位开展数学知识单项竞赛,创设良好的竞争氛围。

3、期末检测。组织期末考试,期中考试,严格把好教学质量关。

(四)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本学期,结合各级教研活动,35周岁以下老师至少上一节优质公开教学。

2、结合中心校工作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并作好反馈工作。

3、加强校际间的教学交流,提升学校知名度。

五、具体安排 三月份:

1、制订数学教学计划及教研计划。

2、学习新课程标准。

3、期初工作检查。(重点:备课)

4、开展教师帮扶结对子。四月份:

1、教学常规检查。

2、视频课堂教学学习。

3、毕业班教学工作座谈。五月份:

1、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2、教学效果检测。

3、常规教学检查。六月份:

1、中高年级数学竞赛。

2、视频课堂教学学习。

3、迎接教学常规考评检查。

4、期末教学工作检查。

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篇6

1. 围绕“减负增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局,不断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数学教学思想。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如何创建学习型组织》。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习观。以发展为主题,质量为主线,创新为动力,素质教育,教学质量两手一起抓。力争改变旧的教育观念,确立课改的新理念和策略,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尽力实现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发展和每一位教师素质的提高。具体措施为,结合学校教学常规督查小组的评课意见,集体讨论,共同寻找每一位教师课堂教学与新课程标准的差异,以理论为指导不断反思和总结每一位教师的教学实践。

2.继续深化课堂教学研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对学校提出的听、评课要求,进行认真学习并展开深度汇谈,使每位数学教师明确“一堂优课”的标准——两个50℅(即教师讲授时间不超过50℅,学生训练不低于50℅)。评课活动中以备课组为单位由教研组进行协调。在这一活动中建立严格的考勤制度,对每一节课组织大家通过深度汇谈,切磋细节,切实达到提高教师每位教师把握课堂教学能力的目的,提高教研组活动的实效性。具体措施是:每位与会教师从自己的观点出发,结合教学实际,指出本节课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目标达成情况,教学过程设计中的闪光点与不足之处。理论支撑点的实际应用程度。在教法的选取上有无不妥之处,学生的学法指导是否恰当,教学反馈的实用价值等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进行深度汇谈,互帮互助,帮助教师增强课程发展意识,提升教师教学智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3.进一步发挥教研组功能。

力行专题研究,活动制度化,学习理论与开展教学实践相结合。结合“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学习,挖掘初中数学组的团队智慧和能量,找出有碍于学习的因素。周一的教研组会,将以学习《如何创建学习化组织》为载体,结合具体工作发挥集体智慧进行问题的解决,将理论转化成指导工作,或对工作进行总结提升的强大动力。每次活动确定主要发言组,大家共同探讨,在活动中实现初中数学教研组的合力。

4.认真落实集体备课,以集体备课推动校本教研的深入进行

以“用好新教材”作为集体备课的重要内容,以他“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集集体备课研究的重点,围绕“减负增效”积极探索集体备课的有效形式和内容,坚持集体备课有计划、有分工、有主题、有重点、有深度。

5.认真抓好教科研。

全体教师应树立科研兴教思想,自觉参与教科研实践。坚持“自主,合作,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按照学习,实践,总结,检验的流程进行教学研究,学习就是要接触新的理念,不断丰富“自主,合作,创新”的含义,实践就是以自己学到的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总结,就是要不断反思那些实践对提高教学质量帮助,与其他教师讨论共享并选择最有价值的事例撰写教学案例。检验就是用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否提高来考察自己的教学工作,对工作作出相应的调整。在整个学期的工作中坚持做好教学的科研工作。

6.重点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探索教师培养的新途径、新方法,加强数学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

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6-中学数学工作计划 篇7

[第一次执教]

2008年5月, 我在杭州市长青小学星级教师展示课暨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实习示范课上执教《数学思考》, 试图以学生的即时生成为主, 最大限度地展现开放式的教学方式。 (简要的教学设计附后。)

这一节课上下来, 第一感觉是累。课堂是生成的, 它不会按照教师事先预设的情境按部就班地推进, 从而导致教师在课堂上很难把握和调控。本次执教仅从文本出发, 教师只是按教材的内容与顺序执行了教学流程。整个教学过程只强调了学生的画一画, 没有深刻感知过程内在的变化联系, 解决这类问题“画”并不是一种好的策略, 得想办法找规律, 并感受到“数学思想”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这一切都让我在教学结束之后才有了更深刻的体味, 整节课下来就像是老师拖着学生往前走, 老师累, 学生困惑———这节课老师究竟要教会我们什么?

第二感觉是自己对数学教学理解的肤浅, 特别是对于知识大背景更是浮光掠影式的把握。忽视了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 (学生已会快速而准确地数线段) , 但教师还是将学生置身于一无所知的状态之中, 认为解决了连线段问题之后并通过机械练习, 就能把该种数学思想方法得到巩固。但没有想到的是在新的问题情境出现时, 运用原有解题模式进行分析、解答, 结果竟是几近全军覆没。难道是例题教学时学生没有掌握解题的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中去领悟, 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体验从现实生活开始……使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那些经验性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式上升发展为科学的结论。”对于点与线段之间的关系, 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因此, 教学中应当重视学生的知识起点, 教学的组织也应当站在学生的知识起点这一平台上来进行有效展开。

[第二次执教]

2008年6月, 我在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家长开放课上执教《数学思考》, 本次教学我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 同时更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像这种以几何形态显现的问题, 便于学生动手操作, 通过画图, 由简驭繁, 发现规律。特别是“做数学”成为当下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观点, 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 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学生在自然情境中, 在教师的帮助下, 在“做”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直接经验, 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等知识。 (简要的课堂实录附后。)

第二次执教的探索过程是: (1) 利用操作与图示进行转化, 并运用图形、符号使之数学化, 即6个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8个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2001个点、2008个点呢? (2) 通过操作、比较、分析, 建构基本的数学模型。第一步:以退为进, 从简单的数学问题想起 (即由简驭繁的数学思想) 。第二步:对比每次操作过程中点与所连线段及相互之间的联系, 从而发现并揭示规律。第三步:建模, 如果平面上有n个点, 则可连线段的总条数就等于从1开始前 (n-1) 个连续自然数的和。也就是连续自然数的个数比点数少1。1+2+3+……+ (n-1) = (1+n-1) × (n-1) ÷2=n× (n-1) ÷2 (3) 解决后续问题:2001个点最多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2008个点最多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2001× (2001-1) ÷2=2001000 2008× (2008-1) ÷2=2015028

第二次执教中将知识的习得过程融合于具体的操作活动之中, 符合小学生从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 体现了数学应用从“实际问题—数学模型”和“数学模型—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

类似这种以几何形态显现的问题, 便于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在生活原型与数学材料中进行积极的思辨, 通过握手、连线、画图, 由简驭繁, 在思维撞击中获得数学体验与收获, 从而发现规律。本次教学不仅强调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 同时更关注学生以往知识学习的大背景, 把有效的数学活动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 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作背景, 然后提出有关数学问题,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极大热情。

“做数学”是目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观点, 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 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研究表明:人们在学习时, 如果仅靠听和看, 最多能吸收30%的新知;如果动手做, 可以达到90%以上。在教学过程中, 借助于多媒体的演示, 将数与形的结合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使原本枯燥的知识更加直观。学生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图形的变化过程, 以及由图形到算式再到图形的演变过程。更加利于学生发现知识的本质, 体验到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实效性。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 学生在自然情境中, 在教师的帮助下, 在“做”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直接经验, 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等其他知识。

[感悟]

此次磨课带给我的思考主要有以下几点:

1.基于教学的学习, 还是基于学习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此, 教师不仅要考虑到教师的教, 更要考虑到学生怎样学, 使教学能真正立足学生的学, 能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 有的放矢进行教学设计。课堂上力求做到服务与指导相结合, 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时间, 多一点活动的空间, 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 多一点体验感悟的愉悦。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数学教学活动成为学生自主探究下的一个“数学化”的过程。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探索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 学生的表现会令你瞠目结舌。在第二次执教中, 把学生真正当成了学习的主体, 学生在已有知识背景下, 发现问题、小组合作、协同研究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大多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现, 与学生一道研究, 师生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伙伴关系。而第一次执教中把学生学会解决具体数学问题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面对具体问题情境时, 甚至希望学生能尽快按照教师预先设定的“简洁”“明快”“合理”的方式来进行思考, 更是不允许学生的思维出现偏差。就知识技能掌握的角度来看, 第一次执教无疑具有简单、高效的特点, 也能提高学生解题应试的水平, 但却扼杀了学生的思维, 致使学生在遇到新的问题情境或问题情境发生变化时, 出现似懂非懂甚至措手不及也就不足为怪了。

2.基于文本课程的教学, 还是基于体验课程的探究?

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 更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的过程, 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改变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倾向, 注重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学科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服从、服务于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新课改背景下的课程不应只是“文本课程” (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科书……) , 而应该是“体验课程” (能让教师和学生实实在在体验到、感悟到、思考到的课程) 。

第二次执教中更多地关注了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和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注重引导学生借助“图示”与“操作”来提取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注重寻找数量关系与问题解决之间的联系, 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这一过程就是“数学化”“模型化”的过程。在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中, 教师没有把知识仅仅作为文本课程来进行教学, 而是把思考的时间、探索的空间、交流的机会让给了学生, 既关注数学知识的习得, 更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体验, 让学生有展示创造性思维成功的平台。

3.基于知识结论的记忆, 还是基于数学智能的发展?

数学的教学有两条线, 一条是明线, 即数学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体现出阶段性的特点。另一条是暗线, 即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 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需要教师从整体上加以把握。以往的教材比较重视明线而忽视暗线, 新的教材比较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实际教学中两者往往会不断发生冲突, 容易致使教师陷入两难境地。第二次执教中通过变式、比较、分析、反思, 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还知其所以然, 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特别是让学生树立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意识, 即在今后的学习中遇到类似复杂的问题时, 都可以采取以退求进的方式, 解决这类问题常用的策略是, 由最小的、最简单的情况入手, 找出规律, 以简驭繁、化繁为简。

结论与过程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一对十分重要的关系。从学科本身来讲, 过程体现该学科的探究过程与探究方法, 结论表征该学科的探究结果。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有什么样的探究过程和方法必然对应着什么样的探究结论或结果, 概念原理的获得依赖于特定的探究过程和方法。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学生在学校获得的知识到社会上已远远不够用。人们只有不断更新知识, 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 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 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 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正因为如此, 新课程强调过程, 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当然, 强调探索过程, 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 这同时也意味着学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表面上却一无所获, 但是, 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

附:第一次执教教学设计

一、回忆引入:“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意图:这一基本原理由教师直接进行陈述, 从而唤起学生的知识回忆。

二、尝试

出示问题情境一:现在在黑板上任意画出三个点, 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

意图:通过任意三点连成线段, 让学生对本课要研究的内容有一初步的认识。

三、展开

(1) 出示问题情境二:任意的6个点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任意的8个点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2001个点、2008个点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

意图:用较大数目的点来连成线段, 挑战性更大, 期望学生能从数学思考角度找到方法和策略。

(2) 思考、讨论、汇报交流。

四、应用

附:第二次执教课堂实录

一、引入

师:把小组的每位同学看成一个端点, 去与能跟你自己连成线段的同学握一握手, 你和组内同学能连成几条线段? (学生“握手”活动)

意图: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型作为课堂的引入, 从而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二、展开

A.握手问题

1.把小组的每位同学看成一个端点, 去与能跟你自己连成线段的同学握一握手, 但不要重复, 想一想再试一试, 小组内同学一共可以连成几条线段?

2.用下面这几个点, 请你想一想、连一连, 能画几条线段?

意图:提取存在于学生头脑中原有的认识。

B.连线段问题

1.下面这4个点, 请你想一想能画几条线段?

师:6个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8个点呢?

2.根据以上规律, 你知道12个点、20个点能连成多少条线段吗?请写出算式。

3.我们用n表示点数, 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本题的规律吗?

4.通过以上的操作, 请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

5.2001个点最多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2008个点最多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

6.刚才同学们是怎样找到规律的?你有什么建议吗?

7.特别要注意的是把变化的过程记录下来, 不能只记录最终的结果, 这样便于我们发现规律。

意图:整个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思维而有序展开。

三、应用

(1) 10个老朋友见面, 每两人相互握手一次, 你知道一共握了多少次手吗?你能把你的想法与大家分享吗?

10×9÷2=45 (次)

(2) 从1, 2, 3, ……, 9这九个数中选出两个数组成两位数, 一共可以组出多少个不同的两位数?想一想, 这和用点连线段有什么相同, 有什么不同?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3) 一条直线能将一个长方形分为两部分, 两条直线最多能将一个长方形分为4部分, 那么5条直线最多能将一个长方形划分成几部分?2008条直线最多能将一个长方形划分成几部分呢?

(4) 一张正方形纸, 用“十”字形连续均分 (如下图) 。均分2008次后, 这张正方形纸被分成了 () 个部分。

四、小结收获, 自我反思

小熊学数学(6) 篇8

小熊仔细地看着线段图,说:“我先数最短的线段,有4条;再数两条小线段组成的线段,有3条;然后数三条小线段组成的线段,有2条;最后数四条小线段组成线段,有1条。加起来就是4+3+2+1=10(条)。”

小熊告诉瘦猴博士:“图中一共有10条线段。”瘦猴博士摸着小熊的脑袋,说:“你真聪明!”

突然,小熊发现了一个规律:图1中有5个端点,线段的条数是从4加到1。如果图中有6个端点,线段的条数是不是从5加到1呢?小熊在纸上画出线段图,试了一下,完全正确。

接着,小熊向师傅挑战:“师傅,我画一个线段图,咱俩比一比,看谁先数出一共有多少条线段,好吗?”

师傅欣然同意。小熊迅速画出如下线段图(如图2)。

结果可想而知,当师傅还在数图中端点的个数的时候,小熊已经写出算式:8+7+6+5+4+3+2+1=36(条)。

瘦猴博士对小熊说:“本来是我考你的,现在却变成你考我啦!”

(待续)

小朋友,看了这则故事,请你也来挑战一下自己,数一数:图3中一共有多少条线段?图4中一共有多少个长方形?

数学教研组教研工作计划 篇9

在教育局和学校的领导下,以学校总体教学工作为指导,贯彻落实教导处工作计划。以教学管理常规落实为基础,以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成效为目标,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准备教育教学研讨会。发挥教研组自身的创造性,组织教研活动、开展各年级学生活动,加强校本教研、积极推进集体备课,不断提升教师理论与教学水平。

本学期继续加强学习相关理论文章,做到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课堂是落实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努力追求真实、有效,高效的课堂,要从学生的真实需要出发,从教材内容的特点出发,落实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努力锻造课改精品课,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准。继续加大对数学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考试与评价,课后反思等基本内容的教学常规管理。

1、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研究新教材,加强组内老师之间的学习与交流,注意教学资料的积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新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提倡教师把日常的每一节课都当作公开课来上,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及时对所上的课进行教后分析和反思。

2、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动作,确保教学有序进行。

3、动员全组老师结合本次教育研讨会的主题,写自己的.教育故事,教育行为反思,以论文或随笔的形式呈现。

4、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好中青年教师的竞教课,骨干教师的展示课。集大组智慧,齐心协力做好竞教老师的“打磨课”,力争在教育研讨会上取得满意的成绩。

5、切实做好月考、期中、期末的评估工作。继续执行集中统一阅卷、登分,做到阅卷工作的客观、公平和公正。

6、开展集体理论学习,提升教育教学理念。

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6-中学数学工作计划 篇10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学校工作计划,以组风建设为主线,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法探索为重点,以构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为主题,以提高队伍素质,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改善教与学的方式,使我校数学教学、教研质量进一步提高。

二、工作目标

1、加强组风建设,狠抓教学常规,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2、构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改善教与学的方式。

3、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能力。

4、抓好培优补差工作,努力解决厌学问题。

5、继续抓好培养青年教师工作。

6、进一步加强科研力度,树立科研兴教思想。

三、重点及主要措施

1、加强组风建设,把数学组建设成师徳形象好,教研风气浓,协作意识和团体凝聚力强,特别是对学生、对学校发展有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研组。主要通过组内讨论,与领导交流,师生沟通及自修师德,听专家讲座等形式,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教研组长配合教导处承担对数学教学的指导和管理,以抓“课堂常规”为突破口,抓好各项常规管理。严格执行教导处的各项计划。

2、更新教学观念,构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⑴、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来转变和更新教学观念,武装自己,指导平常的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⑵、强调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结合,创造愉快振奋的学习情绪,调动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废除“注入式”、“满堂灌”,挣脱阻碍学生主动发展的束缚,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主动发展型”新模式,还学生主体参与的权力,实现学生主体、主动,创新可持续发展。

⑶、继续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的思想观念,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

⑷、强化基础学科和学科基础知识,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的培养,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本学期构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试验学年重点放在七年级、八年级。

⑸、继续协助班主任搞好学习方法讲座和养成良好习惯的活动,并建立以班级单位的数学学习兴趣小组和“手拉手”活动。

3、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能力

加强信息技术学习,不断提升数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增强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与能力。组织教师开展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数学教师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课堂教学效果。强化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的意识和资源共享意识。

4、继续抓好培养青年教师工作

加强对新、青年教师备课和上课的指导,探讨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和方法,通过参加各种讲座、讨论、参观等学习,帮助他熟悉教学业务,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5、抓好培优补差工作,努力解决厌学问题

数学是学生学业成绩分化最严重的学科之一,从促进学生发展出发,教师助学生建立自己的数学学习记录,分析,通过反思促进自己的数学学习。针对数学学习困难生比例大的现状,可加强对他们的日常测试分析、改错和分类辅导分类测试,允许部分学生进行补测,让学生及时体验成功,增强学习信心,自我激励,改进学习现状。

6、抓好常规管理,认真落实教导处的各项常规要求

认真落实教导处的各项常规要求的同时加强集体备课。本学期集体备课活动时间,以确定的时间和不确定的时间相互合为主,每周确定的时间集体备课,平时利用不确定的时间交流教学心得、教学方法,本学期全组组教师积极相互之间随堂听课、评课。提倡教师深入班级作业面批和个别辅导。

7、进一步加强科研力度,树立科研兴教思想

进一步加强教科研力度,树立科研兴教思想。全体教师应自觉参与教科研实践,加强教学研究,积累撰写教学论文,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期末每人上交一篇论文。

8、组织好数学组成员做好 申报“星级学校”各项准备工作。

9、认真,负责的准备数学会考、中考工作。

10、加强与上级教研部及同类兄弟学校的联系

要积极开展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加市镇公开课教学和经验交流活动,并积极参与研讨。

四、工作具体安排:

九月份:

1.学习学校的工作计划,讨论制订教研组计划

2.制订个人的教学工作计划,检查作业的开展情况

3.理论学习,组织讨论有关问题

十月份:

1.新教师公开课与评课活动

2.学期中期教师备课检查与交流

3.找差距,查原因,落实整改措施;

十一月份:

1.组织观摩课,教改课堂听课情况反愧讨论、小结;

2.课堂教改模式确定推广实施

3.参加九年级数学学科总复习研讨会

十二月份:

1.七、八年级制定复习计划,并着手思考假期作业、假期的研究性学习等内容

2.教学常规检查,各项指标验收量化计分统计

3.备课组准备好工作经验交流的材料

元月份:

1.教研组成员每人上交一份本学期工作总结,教学反思、论文各一篇

数学教师应该具有教研意识 篇11

我认为,一篇好的教案就是一个教研成果,因为它记载着设计者的思维过程;它展示了设计者认识问题的水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它反映了设计者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育理念。因此,要设计一篇好教案是要花时间的,也是很不容易的,我们应该从平时练起,认真写好每一堂课的教案。写教案的过程就是一个练习写作的过程,训练思维的过程,培养能力的过程。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张奠宙教授指出:数学教师的任务就是把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在设计教案时应该体现这一转化过程,在教案中要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例子,将深奥的、形式化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的大众化知识。这一转化过程体现着语言的锤炼与组合,体现着数学知识与人文修养的融合。因此,写一篇好的教案就相当于写一篇好的文章,天天坚持写好教案,就相当于天天练习写好文章。

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这些问题将会引起老师们的讨论与争议,在争议的过程中各种观点将会发生碰撞,有正确的观点,也有错误的观点,此时,你不要回避,应积极参与讨论之中,发表你的见解,让人家反驳,通过一番辩论之后,有时候观点得到了统一,但有很多时候观点不能得到统一,这表明所讨论的问题很有价值,你千万不要放弃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你应该静下心来全方位地分析各种观点的依据是否充分,推理是不是符合逻辑,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一些相关的杂志,再综合众家之观点,形成自己的见解,得出一个符合事实,理由充足的结论,并给出合理的论证,最后整理成文,寄给相关的杂志社,这种有价值的文章最容易发表,于是,你的研究成果就产生了。

寻求数学教研走向校本的突破 篇12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老师的危机意识越来越强烈, 老师们想上进、寻求改变, 但他们又很困惑、迷茫, 不知自己的出路在哪里。请看这样几个镜头:

镜头一:“我们每天都有活动”

当向校长问起该校的校本研修活动时, 学校的领导们多数讲:“学校高度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工作, 做了大量的工作, 投入很多资金, 制订了详细的计划, 具体为周一集体学习, 周二集体备课, 周三校本研修……总之我们每天都有活动。”

镜头二:“我们都有活动记录”

一所农村小学的研修活动, 是以集体备课的形式进行的。到了预定时间, 参加的老师还少三分之一, 当活动开始的时候, 已经超时半个小时了。活动开始了, 由于准备不充分, 同时也没有对教师提什么明确的要求, 所以教师的发言不积极, 最后只好由组长把自己的备课思路讲了一下, 其他人员只是在埋头作记录, 或应付几句无关紧要的发言。当问及怎样有效保证活动的效果时, 学校领导讲:“我们要求教师都作记录, 定期要检查的……”

……

这几个镜头一定程度上真实反映了部分学校的校本教研情况, 更是我校校本教研的真实写照。平时的教学有“教”无“研”, 上课在原有平台上周而复始。如何以研促教, 把教研活动当成每天教学的日常行为, 把每天的教学经验不断积累、不断提升, 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 真正做到教师有成长, 学生有提高, 学校有发展, 是我们一直以来困惑的问题。

二、行动

我们行动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切入口在哪里?毫无疑问, 课堂是主阵地。课堂是教师展示创造才华的地方, 是智慧挥洒、情感流淌、充满生命活力、充满生成与未知的生命场。教师的激情在这里, 教师的故事在这里, 教师的困惑在这里, 教师的感悟也在这里。

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经过多次调查论证, 定位为“5分钟教研”, 先以数学教研为试点。为什么把我校的数学教研定位为“5分钟教研”?因为我们学校教师少, 每个教师课时繁重, 每天集中花很多时间来搞教研是不现实的。而每周一次走过场的教研活动由于不能及时解决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 因此也削弱了教师搞教研的积极性, 所以“5分钟教研”是符合我校实际的教研方式。实践证明, 这是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1. 课前5分钟——说出你对这节课的理解

课前充分的备课是上好课的保证, 但对教师备课教案的检查常常流于形式, 只检查了教师“手中有无教案”, 却不能检查出教师“心中有无教案”。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首先从备课方式入手开展活动。

我校每个年级有3个班, 教师在上新课前, 先安排一位教师负责主备, 在认真研究教材的基础上, 备好这节课。而在印制教案的时候, 一张8开纸上留有一定的空白, 每个教师可以在旁边的空白处写上自己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将适合自己和班级特色的设想、提的问题、使用的教具等写在旁边, 构成一份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教案。

如何检测教师备课不是落实在纸上, 而是落实在心上, 我们又从教师课前说课入手。一位教师教一节课前, 召集其他两位教师进行说课演练, 利用大约5分钟的时间从以下四个方面说出对这节课的理解。 (1) 为何而学。为什么要学习这部分数学知识?通过学习, 需达成什么样的目标? (2) 学习什么。这是涉及学习内容的问题。哪些内容是重点和难点?哪些内容可以作教学法的加工, 使其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3) 怎么学。一定要换位思考: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会怎么做?我更在乎什么? (4) 学得怎样。对照目标, 如何对学生进行学习的检测与评价。只有清楚了这些问题, 上课才会有方向。主备教师在说课的同时, 另两个老师可以作适当的补充和记录。俗话说“工夫在诗外”, 课前5分钟的说课是和自发的花大量时间钻研教材分不开的。

2. 课堂5分钟——检测学得怎样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是巩固和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批改作业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 了解教学质量和改进教学的重要渠道。

有位哲人说过:知识并不等于智慧。知识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 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却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 在沙子里发现灵魂。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就像一粒粒沙子, 教师要善于从沙子里发现灵魂。

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 留出不少于5分钟的时间, 通过作业的形式检测学生学得怎样。教师批改时准备“作业批改札记本”, 将学生在作业中的独特见解和典型错误随时摘记, 及时讲评。通过记录, 也便于教师将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和筛选。学习中共同存在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上集中解决, 对于个别问题就个别讲解, 这样针对性比较强。另外, 及时记录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 有助于教师积累教学经验。同时, 教师在第二个班教学这个知识点时, 可以根据第一个班教师提供的“作业批改札记本”, 及时调整教学思路,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第三个班级教学这个知识点时, 根据前两个班的课堂“作业批改札记本”的反馈, 往往已经很清楚地知道学生在哪些方面会犯错, 哪些地方会走弯路, 因而教学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教学效果往往更好, 真正使教学在更高的起点上良性循环了。

3. 课后5分钟——记下你的得失

新课标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思之则活, 思活则深, 思深则透, 思透则新, 思新则进。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总结教学得失, 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 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 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写课后反思, 贵在及时, 贵在坚持。一有所得, 及时记下, 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 以记促思, 以思促教, 长期积累, 必有“聚沙成塔”的收获。因此, 我们要求教师课后及时记下一节课的得失, 引导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思教学, 记录得失。

(1) 记成功之举。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详细地记录下来, 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 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 记“败笔”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或失误之处, 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 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 使之成为今后教学的指导。

(3) 记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 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 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 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突然而至, 若不利用课后反思及时捕捉, 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 令人遗憾不已。

(4) 记学生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 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见解, 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 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 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 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 提高教学水平。因此, 将其记录下来, 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提炼, 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 又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 提高教学水平, 可以作为教学的宝贵资料, 以供研究和共享。

(5) 记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 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 及时记下这些得失, 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 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 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每学期末, 我们会将教师的课前“5分钟的说课”, 课堂“5分钟作业批改札记本”, 课后“5分钟的反思”编印成册, 以供下一轮教师备课参考, 使整个校本教研系列化, 在行为跟进中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使我校教师的授课起点更高, 学生学得更好。

三、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乐趣, 使每天上课不至成为一种枯燥而单调的义务和程序, 那么, 你就要引导每个教师走上科学的教育研究这条道路。”

一年的校本教研试验已经让我们心动, 让我们在胆怯、迷惘、沮丧和兴奋中看到了教研走向校本的希望所在, 看到了我们教师自身的价值。一年多来, 我校教师有多篇论文在省市论文评比中获奖。这是建校几十年来从未有过的。

一年的校本教研试验, 我们积累了厚厚的一沓《作业批改札记本》《课前说课集》《课后反思录》, 这是根植于课堂的资料积累, 它就生长在平时简单活生生的课堂生活之中。有的教师说:“我仿佛看到了我的教学经验有了传承。”有的教师说:“我们的备课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了。”

我们还针对《作业批改札记本》中所积累的问题, 提出了“小学数学学困生错题成因及对策的研究”的课题, 已立项为扬州市“十一五”规划课题。这种课题是每位教师都会遇到的, 也是制约课堂效益提高的瓶颈之一。这样的课题, 教师最有体会和发言权, 也最有价值。这个问题解决了, 成果可以为我校教师的备课提供参考, 使我校教师的备课和授课更有针对性, 成效是显而易见的。

四、思考

以上只是我们工作中的一点做法与感悟, 我们仍在不断地思考:如何进一步提升所积累的教研成果, 以“问题库”的形式呈现是否可行?我们对于“问题库”的设想是这样的:把我们在教学中积累的《作业批改札记本》《课前说课集》《课后反思录》融为一体。按照教材顺序, 或者按照学生认识水平的发展阶段编拟成“问题库”, 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对应知识点教学的微观性“问题库”;对不同类知识块建立联系的中观性“问题库”;针对教材中不同类知识穿插安排特点和学生学习心理, 设计宏观控制性的“问题库”。

上一篇:建筑工程事故报告制度下一篇:镇201x年行政村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