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普作文创新(共12篇)
小学科普作文创新 篇1
理想,是春天的第一朵鲜花;理想,是夏天的第一束灼阳;理想,是秋天的第一颗果实;理想,是冬天的第一片雪花;理想,是沙漠里的绿洲;理想,是吹响生命的号角......山溪的理想是大海,哪一个没有远大的理想!是啊!一个人没有了理想,那么他的生活就像在大漠中失掉了罗盘,迷失了方向.如果一个人没有了理想,那么就像鸟儿失掉了翅膀,永远不能飞翔.如果一个人没有了理想就像太阳失掉了光辉,永不能射出耀眼的光芒!我懂了,只有被理想充实的人们才会充满对生活的爱,才会找到果实累累的金秋,扬起生活的风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人类做出贡献.然而我的理想又在哪里呢?我曾伸出双手向苍天问过,也曾冥思苦想过直到今天我才恍惚有了答案——我要做一名老师。我曾有过许多理想:科学家、足球运动员、警察、医生、消防官兵。
在我跨入幼稚园的第一天,见到的第一个人,是老师;叫我认识一个“人”字的,是老师;教我做第一套运动操的,依然是老师。老师是第一个为我浇水,第一个为我照亮黑暗,送入光明的人。
我的老师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生在金坛市的一所小学的殷雪梅老师,不知我校什么时候起电线发生短路引起火灾,殷雪梅老师知道后像箭一样飞快的把全校师生输送到安全地带,清点人数后发现后5年级2班少了1名学生,熊熊的大火把我校烧的焦黑,我校马上就垮塌,殷雪梅老师不顾危险,以我换人,老师跑进我校,只要有脚步行走的地方一丝布松歇,突然殷雪梅老师再3楼的一个拐角处发现了,老师来不及说经过,拉着人飞快的跑出教学楼,离成功只有一步,殷雪梅老师一不小心绊了,老师脚上有一个口流出了鲜红的血,那位同学看见了∶“老师我扶你”,老师说∶“不用管我,那些同学都等你,我马上来”。老师看着我远去,我和同学会和时,数学楼发出一样的声音,我们回头一看数学楼踏了,我们等了好久没见殷雪梅老师来,会不会会出事了,我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向前走去,殷雪梅老师为1名同学牲牺,我们感到泪水流了出来,在医院抢救无效而离开人世。殷雪梅老师深受学生和家长爱戴,却就这样离开了人世。我听了这个简短却有感人的故事,不禁对老师有了新的理解 老师,一个辛勤的园丁,大家都说你培养祖国的栋梁
在家里,我在学习当老师,教爸爸说普通话;在外面,我在学习当老师,捡起地上的垃圾;在学校里,我在学习当老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要成为园丁,让我的学生茁壮成长;我要成为红烛,奉献出自己的光和热,为他们的前途送去光明和温暖;我要成为青藤,指引他们攀上高峰,摘采成功的果实。
现在的一切都是为将来的梦想编织翅膀,让梦想在现实中展翅高飞!理想,如梦一般五彩;理想,似彩蝶一样翩翩;理想,像希望的种子,播洒在我们的心田。只要我们付出努力,理想的花苞就会绽放!
小学科普作文创新 篇2
关键词:科普方式,科学素质,对策
我国现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对科学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了重点阐述,并重点论述了未成年科学素质培养所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小学生素质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值得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同样,科普方式方法的创新,是我们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当前学校教育资源有限的大环境之下,更是应从其他角度拓展和丰富科普的方式方法。
一、学校是当前面对小学生科普的主要途径
当前我国教育体系中,已经对科学素质教育工作给予了相当的重视,而学校无疑是提升小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阵地。但令人遗憾的是,学校在当前阶段实际上已经成为提升小学生科学素养水平的唯一科普阵地。一方面,学校教育在小学生科普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将小学科学素养培养纳入小学教学体系中理所当然;另一方面,其他科普途径尚未健全,也同样在客观上导致小学生科普难以在除校园之外的空间中展开。实际上,小学生科普工作并不仅仅是学校的任务,也同样是整个社会必须履行的责任。这一问题的客观存在,主要是由于如下几方面问题所导致的:首先,以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为了获取收视率必然选择那些受众面更广的内容进行播放,而小学生科普知识只面向小学生群体,对于成人来说往往因为过于简单而不具有吸引力,因此不愿播放。其次,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方面,虽然所提供的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有着为数不少的儿童科普知识,但是由于家长长期视网络为洪水猛兽而难以发挥应有的科普作用。最后,家庭教育原本应该成为小学生科普的重要阵地,但是一方面部分小学生家长并没有认识到像孩子普及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部分家长也同样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展开科普教育。这种情况之下,学校也只能肩负起小学生科普的重任,但是其效果如何,不言而喻[1]。
二、小学生科学素养提升中所客观存在的问题
当前阶段,小学生科学素质培养工作虽然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并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然而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点问题。
1、重视程度严重不足
这里我们所说的重视程度不足,主要是指微观上部分科普主体并没有认识到科普工作在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际上,当前阶段市场经济环境之下,我国教育体系之中已经充分的认识到了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尤其是科学素质培养所具有的影响能力更是被反复提及。但是在实践中,小学生科普工作的开展仍然举步维艰。这种情况的客观存在,一方面和当前社会传统思想的影响有关,另一方面也同样是我国教育社会化程度较低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应认识到,小学生科普工作必须由多方面的广泛参与、共同发力才能够实现,而家庭、社会显然仍然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之下长期忽视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种思想观念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转变,那么小学生科学素质的提升显然也无从谈起了。
2、非学校科普途径建设滞后
诚如上文中所介绍的,当前阶段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下,学校已经成为小学生科普的唯一途径,无论是媒体还是其他的社会主体,都没有在小学生科普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实际上,这种情况的客观存在,已经成为当前提高小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阻碍因素之一,值得我们重视。
3、学校培养体系亟待改进
学校教育本应成为小学生科普、提升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阵地,而在实践上也同样如此,我国学校教育已经为小学生科学素质的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但是由于课程体系设计、课程内容安排以及教学方式方法的限制,其科普作用并没有得到完全意义上的发挥,如部分学校的科学课完全流于形式,或者部分教师直接将科学课按照其他学科课程那样强制性的要求学生达到某种目标等等。这种情况显然不仅不能为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提供足够的支持,反而会影响小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三、创新科普方式,提升小学生科学素质的对策
针对上文中所提出的现状和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角度创新科普方式,从而为我国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进一步提升提供必要的支持。1)强化社会各方面主体对小学生科普工作的重视程度。2)完善非学校科普途径建设工作。3)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学校在小学生科普工作中的作用。最后,学习科学知识的氛围也尤为重要。小学生有着强烈的从众心理,而且受外部环境的影响非常大。这种情况之下,如果能够创建一个“人人爱科学、人人讲科学”的良好学习氛围,无疑可以极大的激发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欲望。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广播站讲解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知识、通过校报等形式宣传优秀的科技小制作等,我们的教师也同样可以通过对科学课上表现出色的同学的公开表扬,形成榜样效果等等。
四、结语
实践证明,科普方式方法的创新,是提升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手段,对于我国小学生的创造性的培养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值得我们给予应有的重视和肯定。而学校教育作为小学生科普的重要阵地,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社会、家庭在小学生科普工作中的作用也同样值得我们重视。除此之外,学校作为小学生科普工作的重要途径,其作用的发挥仍然有着一定的改进空间和提升潜力。如果能够将校内外的各方面主体结合起来、形成合力,积极主动的创新和拓展科普方式,我国小学生科学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因此,我们不仅要在校园内创新科普的方式方法,也同样应在吸收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小学生科普工作中来的基础上,创新校外科普工作的方式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当前知识、科技不断拓展和创新的社会背景下为社会科学人才后备力量的建设提供应有的帮助和支持。
参考文献
[1]吴浪.全民科普时代.青少年向前进[J].科技创新与品牌.2012(09)
科普小学生作文 篇3
我们先进入了底楼展厅,刚踏进大门,一只金光闪闪的地动仪就映入了我的眼帘。地动仪是用铜制造的,形状有点像一个酒坛,四围刻铸着八条龙,龙头向八个方向伸着。每条龙的嘴里含了一颗小铜球:龙头下面,蹲了一个铜蛤蟆,对准龙嘴张着嘴。哪个方向发生了地震,朝着那个方向的龙嘴就会自动张开把铜球吐出。铜球就会掉进蛤蟆的嘴里,发出响亮的声音,就给人发出地震的警报,人们就知道那个方向发生了地震。地动仪是东汉伟大的天文学家张衡发明的。
参观地动仪后,我们又在底楼参观了别的仪器,有方形轮,有鱼洗、龙洗,有听话的小球,有活动星图,有旋转镜其中,最使我好奇的是听话的小球。
科普小学生作文 篇4
这天,我又来到书店,突然发现了一个奇异的实验:火柴跳舞。你会相信吗,一根光秃秃的火柴会在水里跳舞?我可不敢相信。我带着一颗好奇的心回到家里,准备用做实验的方法来解开心中的疑团。
回到家,与往常一样,我凭着记忆做起了实验。
我先端来一盆清水,又拿来一根火柴和一瓶“万能胶”。我在火柴头上涂了一层厚厚的“万能胶”,然后,小心翼翼地把火柴放入清水中。等了一会儿,没见什么反应。我静下心来,耐心等待。又过了几分钟。“奇迹”果然出现了!只见火柴直立在水中,一摇一摆地跳起舞来了。可是,没过半分钟,火柴又浮在水面上。再过了几分钟,火柴又跳起舞来了。如此循环了七八次,火柴再也不动了。
是什么神奇的力量驱使火柴“舞蹈”呢?我脑子里充满了疑惑,怎么琢磨也琢磨不透。最终,还是我那无声的老师—电脑帮了我。原来,当“万能胶、与火柴头上的磷接触后,就会产生一种物质。这种物质越聚越多,会使火柴直立起来。这种物质挥发时,火柴便被带动得“舞蹈”起来。一会儿,火柴头最外面产生出来的物质挥发完了,火柴也就不动了。再这一段时间,产生出来的这种物质又聚集起来,火柴便再一次“跳舞”,直到万能胶和磷的反应结束。
科普书籍读后感小学作文 篇5
这天,我读了《听恐龙讲故事》一书,这本书给我的感受很多很多。
“世界上最早的大型生物是什么?”这一部分资料让我大跌眼镜啊!让我最吃惊最震撼的是当时陆地上竟然没有生物,而在海里的小霸王竟然是奇虾,这是当时最大的食肉动物,它居然能吃下所有的海洋生物。令我惊讶的还有恐爪龙,它们的大拇指爪子竟然能像钩子一样,它们要想捕捉猎物的话,只需要用爪子插入猎物的皮肉内,而不需要撕破猎物的皮肤。
我想啊,奇虾到底有多大呢?它能吃多少动物才能吃饱啊?它又有着怎样的恐怖面貌呢?它游泳的速度究竟有多快呢?在当时的海里,如果有人遇到他时,又该怎样办呢?恐爪龙的爪子到底有多锋利呢?它的大拇指的爪子究竟有多么弯呢?这些问题让我百思不解,很想明白答案
科普大篷车活动助推企业创新发展 篇6
关键词:科普大篷车,企业科普,企业创新发展
科普工作是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和关键措施, 是科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科普活动也要进行不断创新。创新也是企业发展的灵魂, 但是创新不能只是空中楼阁, 更重要的是要有实实在在的方法。企业创新, 虽然最通常是指产品和技术的创新, 但实际上, 企业创新涵盖企业的方方面面。在一个行业中, 创新决定了企业是引领者还是模仿跟随者。企业创新也是企业家对整个创新过程所涉及的创新目标和创新活动方案进行设计、选择并组织实施的行为过程, 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创新的最佳效益。
企业科普工作, 必须要抓准企业的市场与技术创新。科普不能脱离市场, 更不能脱离技术创新这个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 必须寻求科普与企业效益的双赢。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家早已开始关注科普, 希望通过科普的平台, 来打响企业品牌, 树立企业文化。
1 企业科普工作的意义
提高核心竞争力越来越成为所有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而建立学习型人才队伍, 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 “以人为本”, 实施人才战略是企业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切实可行的范围内适时有效地开展科普工作, 努力提升人才综合素质, 是推动企业稳健发展的关键。科普工作为企业培养、造就了大批人才, 创造了无限的商机, 是营造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企业开展科普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科普大篷车活动的策划实施
科普工作的形式多种多样, 载体丰富。科普大篷车是科协自身拥有的一个丰富的科普资源, 也是开展大众科普的一种有效工具。充分发挥科普大篷车辐射面广、机动灵活、活动内容丰富的特点, 面向不同对象的公众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 多年来已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由中国科协监制的科普大篷车, 配备了车载展品、投影、音响、车顶照明、发电机、科普展板等先进的科普设备, 不管是白天黑夜, 也不论有电没电都能开展科普工作, 堪称是“科普战线的轻骑兵”、“流动的科技馆”。
如何使用好科普大篷车, 发挥科普大篷车的功能和作用, 打造科普品牌, 更有效地开展社会联合活动, 从而助推企业发展, 这是各级科协必须认真思考和探讨的一个问题。要搞好科普大篷车工作, 必须抓好活动的几项关键步骤。
2.1 精心策划组织活动
策划又称“策略方案”和“战术计划”, 是指人们为了达成某种特定的目标, 借助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艺术, 为决策、计划而构思、设计、制作策划方案的过程。策划, 就是在行动之前, 对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方针、政策、途径、步骤、人员安排、经费开支、方式手法等作出构思和设计, 并形成系统、完整的方案。策划为人们提供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策划是发现问题, 寻找对策的过程。
科普是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的根本途径, 必须高度重视活动的策划工作。科普大篷车活动的总体思路是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声势要浩大、目标要明确、效果要显著。
2.2 内容设计注重实效
科普大篷车一经投入使用, 就对活动的内容作精心策划。活动的内容是重要的环节, 主要有:发放科普资料;举办挂图、图片展览、实物展示;车载展品演示操作;举办专家科普报告会、科普讲座;举办科技咨询与服务活动;举办实用技术培训;播放科普电影、视频;深入到厂矿企业、田间地头、中小学校等地开展科普活动。
2.3 丰富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有主题活动、综合活动等。主题活动指就某一内容或对象而专门举办的科普活动, 如科普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等;综合活动是指有几个内容或对象同时举办的科普活动等;还有由其他部门或单位组织、主办, 科协组织科普大篷车参与的活动, 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等。
2.4 准确定位目标人群主体
活动中充分发挥科协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方针, 动员企业等志愿科普工作的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扩大影响, 实现资源共享, 达到组织和发动社会办科普的目的。活动的对象主要是面对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居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重点科普人群。
3 科普大篷车活动与企业联合协作
公益性科普事业, 需要广泛的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和支持。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份子, 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热心科普事业的企业开展科普活动不仅有利于提高本单位职工的专业技术知识, 也有利于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企业是根植于社会土壤之上的, 以各种形式回报社会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公众形象, 也可以增强产品宣传、提高员工素质和技术创新能力。企业科普活动和企业技术创新是一种互相支撑关系。
科普大篷车与企业大联合大协作共同开展活动, 调动社会各类组织, 尤其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关心支持科普公益事业, 通过各方渠道积极联系, 争取各类企业对科普大篷车的赞助, 开展实施社会化科普合作项目的尝试。要动员社会力量来投身到科普事业中来, 充分整合和利用社会资源, 支持科普资料和活动经费, 既解决了科普资料和资金的不足, 也帮助企业树立了企业品牌、提升了企业形像, 实现了双赢。
4 科普大篷车参与企业科普活动实践
利用社会资源助科普, 以丰富的内容、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科普大篷车到农村、学校、社区、军营开展科普活动, 普及科学知识, 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 反响非常好。多年来我们积极和各类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联合, 在医疗、教育、生产流通等各个领域开展活动, 以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开拓奋进的精神做科普。由于做到精心策划, 认真实施, 所以每次活动效果都很好。
例如从2010年6月开始, 在山西省范围内广泛开展的以科普大篷车为载体的科普惠农下乡巡回服务活动中, 我们与解放军驻晋某医院联合协作, 派出了一支由各专业专家组成的医疗服务队随科普大篷车奔赴全省各地。通过义诊、免费健康普查、举办健康讲座、发放健康科普知识手册及印有科普知识的家居生活小用品等方式, 宣讲卫生保健知识, 宣传健康生活方式, 有效缓解了农村缺医少药的实际困难, 提高了群众防病治病的意识。下乡巡回服务中, 科普大篷车工作人员和专家不辞辛苦, 冒高温、顶酷暑, 克服困难, 认真细致地为广大群众服务。在半年多时间里, 大篷车服务队足迹遍及31个县100多个乡、镇、村, 开展活动130余场, 行程9400余公里, 为农民健康普查义诊2万余人, 发放健康图书近4万册、挂图3000余套, 惠及百姓8万余人, 所到之处受到群众热烈欢迎。地方政府及驻地单位多次以赠送锦旗、送感谢信等方式对医疗专家表示感谢, 省市媒体争相报道了此次活动。做公益科普的同时不但树立起了解放军医院为民服务的良好社会形象, 也为医院带来不菲的额外经济收益, 同期病员入住率翻番, 门诊咨询、诊疗量激增。此次科普大篷车活动为合作单位真正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科普大篷车在科协的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常年来深入企业、农村、社区、学校开展科普活动, 不论白天黑夜, 不论晴朗天还是风雨时, 不论三伏天还是三九天, 不论是平坦道还是崎岖路, 工作的过程充满了酸甜苦辣。但是从事科普大篷车工作的同志没有一个叫苦, 没有一个叫累, 为了科普事业, 仍然抖擞精神, 勇往直前, 逐渐形成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连续作战的科普大篷车人的精神。就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 所以大篷车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实践证明, 科技创新靠高端人才, 科学普及需要全民参与, 如只有创新没有普及, 那创新就不能持续。这就像土壤和种子的关系, 科学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就是“土壤”, 科技进行创新就是“种子”, 只有土壤肥沃了, 种子才能够生根发芽, 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伴共生的。
参考文献
[1]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2006~2010~2020年)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2]科普大篷车项目定位及介绍.中国科协科普部.
探索生活中的奥秘小学生科普作文 篇7
记得有一次,我和小伙伴在楼下骑自行车,突然,只见天空乌云密布,马上就要下大雨了,物和小伙伴骑上自行车马上回了家。
我在阳台上,首先看到了一道闪电,后来,轰!一声巨大的雷声大雨倾盆而下,的一声雷声让我的心怦怦直跳,这是我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先闪电后打雷?然后,我去问了爸爸,爸爸也不知道。后来我查了电脑才知道 :之所以 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很快,很快就能到达地,而在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很慢,过一会儿才能传到地面上。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实际上雷声和闪电式同时出现的。传到地面的时间相差这么多,是因为光每分钟要传播30万千米,而声音在空气传播0.34千米。
这就是闪电为什么比雷声快。
小学科普作文创新 篇8
委属各中小学:
现将《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 5部门关于印发“创新与梦想”第五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普征文大赛实施方案的通知》(渝科委发„2014‟118号)及《关于举办首届全国创新作文教学大赛的通知》(课刊司„2014‟43号)转发给你们,请利用寒假假期认真组织好学校教师和学生参加大赛,力争获得好的成绩。
一、具体操作建议:
具体的大赛活动安排及大赛流程详见附件。请仔细阅读大赛文件,严格按照文件上的相关要求组织师生网上申报。
二、咨询电话:
教师进修学院教科处 谭 华(***)罗 萍(***)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 谢迎暾(***)
附件一:《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 5部门关于印发“创新与梦想”第五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普征文大赛实施方案的通知》
附件二:《关于举办首届全国创新作文教学大赛的通知》 原文(格式为PDF文件,需安装有PDF阅读器方可阅读)
小学科普作文创新 篇9
关键词:科普文化产业,三螺旋结构,协同创新,创新机制
1 问题提出
科普文化产业作为兼具多重特色的一种特殊产业,因其创意性和主观性成为当前产业发展的一个聚焦点。从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来看,与创意产业以及科学普及的创作、生产和消费等情况基本趋合。与其他产业一样,也以能否进行知识和技术的创新、扩散,从而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优势,作为衡量科普文化产业发展水平高低和潜力大小的标准之一。科普文化产业与其集聚地之间具有一定的共生关系,企业之间的交往会影响该区域的生产要素链和市场的形成,这一过程促进区域生产制度在地理上形成聚集,早期带来的丰厚利润效应也会刺激聚集的形成,聚集趋势以及获得的相应的高回报,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提高了科普文化产业的创造性,这是科普文化产业的集聚属性。从亨利·埃茨科维兹根据知识生产、传播与应用过程等方面,提出的“三螺旋”理论,到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产业集群的“钻石模型”理论,都将产业发展中的要素主体置于协同创新的平台进行研究和描述。在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中发现,在创新活动中,这些要素和主体作为创新的组织者、主体和参与者的角色都不是固定的,均以动态的结构呈现。无论是三螺旋结构还是钻石模型,都是将创新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信息、市场要素和政策等诸多因素,置于网络状的公共的创新平台 ( 界面) 进行研究讨论。综合以往的研究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特殊性,影响科普文化产业发展的“企 ( 事) 业 - 媒介- 政府”三螺旋主体,在当前的产业经济环境下如何实现协同创新效应是当前需要进行探索的问题[1]。
2 科普文化产业三螺旋主体功能
目前,国内对于科普文化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门类划分、性质定位和公共文化属性及其发展等方面。对科普文化产业的界定可以从文化产业的视角定义,劳汉生[2]认为“满足人们的科普文化需要、科普文化消费需求而产生的一种产业”。任福君等[3]认为,科普产业是以满足科普市场需求为前提,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向国家、社会和公众提供科普产品和科普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界定,基本达成的共识是“科普不仅具有文化属性,科普产业与文化产业有密不可分的关联”。因此,科普文化产业是基于科普和文化产业发展结合,在市场运作的前提下,区别于科普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一种创意产业。
传统产业发展的“产学研”模式,也是政府牵头,将企业和媒介置于具体的项目中进行合作开展,这种二维平面的合作,参与主体数量少、线性合作关系单一,产业发展的空间和效益有限,且这三者之间没有相对稳定的关系,不能形成产学研的循环合作,创新效率较低[4]。政府干预的程度太高或太低,都不利于创新环境的形成和创新活动的开展。近年来,对企业创新行为的研究从企业“单打独斗”,转向研究企业与外部因素之间的联系。而技术创新理论的“网络化范式”、“非线性范式”的兴起,更加强调创新是一种区域内各个行为主体相互作用的过程[5]。埃茨科维兹的三螺旋理论提出,三个主体之间不存在主次及先后次序,而是呈现三位一体的螺旋状发展,在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相互影响、协同合作。
2. 1 企事业主体功能
企业主体在任何理论模型中是始终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而存在。从当前产业发展的情况来看,真正能划分到科普文化产业范畴的企业不多,有些是从其他相关的产业中“变身”而来的企业。这些企业大多数属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少、技术弱,加上科普文化产业的创新多属于创意产品,技术难度不高,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各企业之间模仿“借鉴”等行为比比皆是。科普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一样,具有市场的生成性,而非政府的构建,在产业集聚的前提下,各个节点在协同作用中结网创新,企事业单位间自发成立产业联盟和创新平台成为一种趋势。
中小企业竞争能力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可以通过自发组织建立科普文化产业的行业联盟和创新服务平台,为企 ( 事) 业主体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放弃以价格争夺市场份额的恶性竞争方式,形成各具特色和竞争力的产品开发能力,不盲目跟风,加强自身的质量管理,自觉维护市场的生态。在产业发展中,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建立适合科普文化企业发展的服务体系,一方面能够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而进行动态的调整; 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在正式和非正式的联系中实现了技术和文化的交流,形成了创新网络的雏形,也促进了产业创新环境的发展[6]。
2. 2 媒介主体功能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电视、报纸和杂志等传统媒体的影响趋势渐弱,科普文化的发展,是以科学普及和传播为主要途径。在科学普及传播和公共科学服务中,大众媒体、社团组织和研究机构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与其他产业不同,科普文化产业的媒介主体不仅仅局限于大学和研究机构,比如大众媒体、社会组织、公益性科普研究和服务机构等都是属于媒介主体。这些机构中,一部分是作为政府部门功能的延展而产生的,一部分是以中介服务公司的方式而存在,占主要的还是作为科普研究和传播的机构,作为信息流通和公众参与的公共平台,这些或自发组织的或隶属政府部门的机构,一方面作为科普文化产业中的主体承担了信息流通、研究开发和组织宣传的功能,另一方面也作为科学文化传播的独立部门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7]。
从以上的层面来说,媒介的关注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科普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例如研究机构的研究方向、中介机构的切入点和公众所关心的社会热点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到科普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只有这样,媒介才能抓住和引导市场的需求,从而在产业链中实现长足发展。
2. 3 政府主体功能
目前学界已经达成共识的是,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职能,已经由以往的直接干预,转换成宏观调控、提供政策指导和服务、建立各经济活动主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平台等“守夜人”的角色,甚至原来承担的部分管理服务功能,也逐渐由研究机构和企业等其他主体所承接。我国的科普事业完全依靠政府的财政和政策支持而建立,因此我国的科普文化产业发展初期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公益性,会获得政府大力的支持,从而形成科普文化产业聚集效应。从宏观上说,政府拥有充分的人财物组织调控能力,能够将其他主体在发展初期的创新风险降至最低,能够有效地运用“看得见的手”维护生态平衡的市场秩序,政府拥有诸多其他主体无法代替的优势,例如政府背景的公共创新机构仍然具有最佳的公信力; 地方财政投入建设,可以克服企业无法承担的财力和创新风险问题; 能够促成企业与平台之间迅速建立创新网络联系等等[8]。
所以,政府作为科普文化产业主导者的角色内涵会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也有所改变,即从管理性功能转向服务性功能,通过完善创新生态、优化市场环境为研究机构、产业、社会等多方合作参与科普文化产业提供保障[9]。从组织实施科普活动,到主导促进科普文化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政府的角色不仅仅在于职能的转变,而是更重要的是以政策的调控和政府的信誉度,去营造具有广泛吸引力的社会氛围,吸引社会资本和人财物资源的投入。所以,政府作为科普文化产业的主导者,其主要职责就体现在制定战略规划、立法和政策方面[10]。
3 科普文化产业的协同创新
学界对于“协同创新”的定义基本可以归纳为,创新资源和要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集聚,打破了创新主体间相对独立的状态,以网络状的形式在彼此间实现“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的共享,以及相互间无壁垒的深度合作。创新的目的在于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样,也以绩效进行衡量。科普文化产业创新绩效可以参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 OECD) 的观点,将创新产品的数量、效益、专利数量和产值率作为创新绩效的要素进行评估。非线性创新模式的三螺旋理论强调创新是一种区域内各个行为主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企业自主与研究机构、中介机构等媒介之间相互开展活动,政府运用公共资源,为企业和媒介提供公共创新的平台,而不是直接干预创新活动。
3. 1 科普文化产业的协同创新效应
科普文化产业的创新一般存在三种方式,即线性创新、网络创新和协同创新。线性创新观点将创新过程归纳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设计→批量制造→市场销售” 的单向的、线性推进的过程[11]。约瑟夫·熊彼特 ( J. A. Schumpeter) 在1912年提出创新理论时,指出创新不是独立产生的,是在一定的网络区域内,按照随机性和趋向性出现的。因此,以创新为核心的科普文化产业,其协同创新网络效益尤为显著。以网络形式呈现的主体间的正式和非正式合作关系,以及媒介所带来的网络外的正式和非正式合作形成科普文化产业新的创新网络,并且消除和减少了各种信息流通的壁垒,使得网络内外的信息、知识和创意都能及时扩散和进一步完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将创新绩效评估分为知识创造能力、知识获取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环境与管理以及创新的经济效益5个要素,其中,2013年广东的创新能力对应效用值分别为43. 66、40. 38、60. 54、49. 38、64. 58 ( 见图1) ,在国内排位均处于前列。创新带来的技术自给率提高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对外技术依存度。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广东省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从2008至2013年稳居全国第二。
因科普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独特性,其知识外溢的程度明显高于其他产业,产业的外部经济效应更加明显。在协同创新网络中,各主体间产生关系链接的过程,也是相互学习的过程。Hakansson在1987年指出,网络关系的形成,是指资源在参与活动的行为主体之间流动过程中而建立的联系。科普文化产业主体利用协同网络内的资源、资金、信息等要素进行互补,其总效益大于协同之前各个主体之间的个别效益之和,即实现1 + 1 + 1 > 3的协同效应。而政府提供或牵头建立的非营利性定位的公共创新平台,为众多的处于发展初期的企业提供选择多样、价格相对低廉的技术和信息服务,能够抑制企业的盲从和“抄袭”的心理。因此,处于协同创新网络中的企业主体,能够适应市场机制和社会信任机制不完善的特定环境,进而成为创新网络发展的核心支架[12]。
3. 2 三螺旋主体的协同创新机制
协同创新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创新,也不是局限于企业内部的要素分享机制。企业与其他主体结成协同创新网络进行创新,其创新的运行机制涵盖了创新的整个过程和全部要素活动,扩散机制对创新行为的影响较大,激励机制则影响着创新动力及持续时间,因此对于创新优势和企业竞争力的获得尤为关键。
( 1) 运行机制。创新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提高主体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一种行为活动,是以创新为目的的各主体运用相应的专业技术,在外部环境的配合下,将产业链中的人、财、物等资源进行充分调配的系统工程。创新运行的过程涵盖了决策、实施、反馈和实现几个过程。协同创新的决策主要是指以政府的政策和规划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目标,将科技发展的成果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从而实现科技与市场需求相互刺激和促进的过程; 其中,政府的政策导向和市场的需求是切入点。协同创新的实施是指各主体间在协同创新网络中,将人财物和技术的资源组织为优化配置的状态,实施开展创新活动的过程。协同创新的反馈与实施是相辅相成的过程,在实施创新活动中通过反馈达到主体间配合的最佳状态。协同创新的实现,是企事业主体利用实施产生的结果,将新的产品或者新技术运用到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过程。它们之间的运行机制如图2所示,是一个单向操作、不断反馈的运行过程。
( 2) 扩散机制。协同创新的扩散一般表现为知识 ( 技术、创意思想等) 在拥有共同目标的各独立的创新主体之间的分享、交流和协作。创新扩散一般需要通过几个要素之间的作用来实现: 供应主体和需求主体、创新成果的特性、扩散媒介及方式等等 ( 如图3) 。科普文化产业的协同创新扩散存在两种方式,一种是创新成果在组织机构 ( 企业) 内部的扩散,通常表现为创新成果 ( 创意) 应用范围的扩大化和深入化,有可能激发进一步的创新,但概率较低; 另一种是在主体之间的扩散,这种扩散的范围和程度高于前一种,对于产业的影响也表现得更为明显,在产业各主体之间的扩散,易形成扩散成效的叠加,对与创新的影响也较大,激发再次创新的概率高于前一种。
科普文化产业协同创新主体主要是企业和媒介中的研发机构,一方面要不断加强企业内部的资金、人才和知识的储备,为创新的扩散机制提供原动力;另一方面媒介要及时跟踪国内外科技发展的动态,建立对前沿信息和技术的搜索数据库,促进国内外科研成果 的转化, 实现信息 技术扩散 效应的叠加[13]。
( 3) 激励机制。激励是协同创新活动的动力和源泉,决定了创新产品的产值率和效率。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新活动的激励来源于市场的反应、产权的保护和政府的政策激励,尤其以知识产权的保护最为明显。不确定性是制约创新的因素之一,在市场环境下,创新所带来的高回报率和高收益吸引力巨大,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不确定因素对创新主体的影响。另一方面,市场通过竞争压力促使进入市场的主体必须进行创新,否则会被淘汰出局,同时,市场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筛选出能带领企业长远发展的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知识产权的保护强调了主体对于先进技术和信息的专属拥有权,涉及了与经济利益最直接的关系,因此是最直接也最有效的一种激励机制。政府应该根据创新的特征及贡献程度,按照市场规律,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研究人员和专业人员从事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活动。基于目前的经验来看,政府激励主要在于战略规划和财税优惠措施,以及针对创新活动的风险投资机构。
4 小结
小学科普作文创新 篇10
——
一、指导思想:
对青少年进行科普创新教育是实现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在学校开展科普创新教育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使科普创新活动在我校“生根发芽”,为推动科普创新教育工作能够良好开展并不断向前发展,特制定本计划。
二、活动主题:
创新,我们在行动
三、活动时间:
2014年2——6月
四、活动对象:
全校中学生
五、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的科学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从小就尝试手、脑并用,倡导科技与艺术的融会交流,展示学生对未来科学发展的畅想和展望;
2、满足三个需要:学生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的需要;社会进步的需要。
3、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实践大教育思想理念。
六、活动过程
重视中学生科普创新工作,在科技苗子培养、科普社团建设等方面做积极探索。
(一)2月:(科普创新调查月)
结合我校探究课、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做“科普创新问卷小调查”和走访学生群体,了解学生群体对科普创新的认识程度和兴趣。
(二)3月:(科普创新宣传月)开展科普创新宣传月活动,让所有学生了解科
普创新
① 利用国旗下讲话,做好校科普创新宣传发动工作;
② 利用板报、广播进行宣传,班级各出一期科普教育黑板报;
③ 各班级通过班会、综合实践活动等途径,结合学生特点开展主题教育。④ 开办以科普知识为内容的家长讲堂活动;
⑤ 组织对科普创新有兴趣的学生,成立校科普社团。
(三)4月:(竞赛报名月+作品征集月)
结合我校探究课、美术课等资源,以科普社团为中心,开展“第一届XX杯——校科普创新大赛”,(名称暂定)激发学生对科普创新的兴趣,鼓励广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5月:(作品征集月+作品评审月)
XX学校上半年活动方案
在本月底对所有学生作品进行集中评审,并选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五)6月:(优秀作品展示月)
将优秀作品展示给全校师生欣赏,对本学期的科普创新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
XX学校团总支
小学科普作文创新 篇11
在皖各高校,各有关单位:
经省政府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批准,由省科协、省教育厅、共青团安徽省委等部门发起创办的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已连续成功举办两届,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根据工作安排,经研究,第三届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将于2012年5月至2012年11月举办。为做好第三届大赛的相关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动员和激励高等院校和大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素质建设,坚持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为提高我省公民科学素质,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服务。
二、大赛的主题
大赛的主题是:科学技术普及与社会责任
三、参赛对象
— 1 — 参赛对象为安徽省境内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在读大学生、研究生。
四、参赛内容
凡能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创意、作品等均可参加。(具体要求见附件)
五、举办单位
主办单位:省科协、省教育厅、共青团安徽省委 协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农业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承办单位:安徽省科普产品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科技馆
六、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大赛组织工作的领导,成立大赛组委会。名誉主任:
倪发科 省政府副省长、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科学顾问:
侯建国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 凌永顺 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教授 袁 亮 中国工程院院士、淮南矿业集团总工程师
— 2 — 程 艺 省教育厅厅长、教授
王英俭 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徐枞巍 合肥工业大学校长、教授
陈学东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研究员 程 桦 安徽大学校长、教授 张学军 安徽医科大学校长、教授 宛晓春 安徽农业大学校长、教授 王 键 安徽中医学院院长、教授 组委会主任:
周建强 省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副 主 任:
王林建 省财政厅党组副书记(正厅级)、副厅长李和平省教育厅副厅长 周 密 团省委副书记 梁寿南 省科协副主席
张 毅 中科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党委书记 朱长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
夏 涛 省政协副主席、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 韩江洪 合肥工业大学副校长 王群京 安徽大学副校长
— — 刘群英 安徽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
刘庆峰 安徽科大讯飞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 省科普产品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和专家委员会。
组委会办公室主任由省科协副主席梁寿南兼任。省科协、省教育厅、团省委以及有关高校相关处室负责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
七、几点要求
1、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组织举办大赛的重要意义。组织举办大学生参加的科普创意创新大赛,是省政府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为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深入实施国务院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一项创新型工作,也是进一步增强高等院校和大学生开展科学技术普及的社会责任,营造更加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积极推进“三个强省”和美好安徽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办好大赛,对于努力打造我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活动品牌,进一步增强高等院校和大学生开展科技普及的社会责任,激发大学生的科普创作潜能,鼓励更多的具有科学性、公益性、趣味性的科普产品大量涌现,为公益性科普事业提供技术和物质支撑等— 4 —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要进一步加强对大赛各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各高校和有关单位的负责同志要高度重视对大赛组织工作的领导,安排时间专门听取本单位大赛组织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大赛进程中出现的问题。要进一步完善本单位的大赛组织机构,充分发挥学生处和团委在组织动员大学生参加大赛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要积极为大学生参赛创造条件,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安排专项经费,确保参赛工作的顺利进行。要进一步加强与承办单位的沟通与联系,充分发挥大赛志愿者的作用,切实做好大学生参赛的指导、答疑、作品的资格审查和集体申报等工作。
3、要进一步加大大赛的宣传力度,组织动员更多的大学生积极参加大赛,把大赛作为大学生承担社会责任的平台作用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要把组织参赛与大学生的日常教育教学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参赛作品的科学性。要把组织参赛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参赛的实效性。要把组织参赛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大赛的社会性。
附件:《第三届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参赛指南》
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
安徽省教育厅 共青团安徽省委员会
附件
〇一二年五月四日
二 第三届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参赛指南
一、参赛对象
全省各高校、科研院所在读全日制大学生、研究生。
二、参赛形式
1个人:无指导教师;2个人:有指导教师;3.团队:无指导教师;4.团队:有指导教师。
三、参赛作品类型
1.科普展教品(实物或设计方案)
①科普展品*;②科普玩具*;③科普教具*;④科普模型(航天、航空、航海以及现代设施等模型)*;⑤其他符合科普理念的展教品。
2.科普文学作品
①科普小说;②科普剧本*;③科普诗歌;④科普小品;⑤其他符合科普理念的文学作品。3.科普艺术品
①科普工艺品(含雕塑)*; ②科普纪念品(含挂件、摆件、饰件等多种形式)*; ③科普图画;④科普摄影*。4.科普动漫、多媒体作品
①科普动画*;②科普漫画;③科普多媒体作品(表演剧、歌曲、MTV等)。5.网络科普、软件等作品
①科普网站;②科普软件(含游戏);③其他类(PPT、电子书、博客等)。6.科普报告(含科技传播论文等)注:1.标*为本届比赛重点类型。
2.申报作品时必须正确填写作品分类,分类填写错误将不能进入评审。
3.科普纪念品一项单独评奖,详情见《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纪念品设计大赛征集方案》。
四、参赛作品的要求和说明
1.参赛作品应具备一定的科学性、普及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参赛作品的创作要以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为目标,紧紧围绕当前社会热点和科普工作的实际开展,着力突出作品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创新。
2.本届比赛重点内容围绕和谐社区建设和儿童科普教育展开,包括社区防火、防盗、煤气、食品、交通、网络等社区安全问题,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的自救互救,以儿童为阅读、体验对象的科普文学作品、科普动画等。
3.参赛作品应是原创设计,无知识产权争议。
4.大赛组委会对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享有优先使用权。5.参赛作品的申报材料一律不予退还(实物除外),参赛者请自行备份。
五、大赛程序
1.网上注册(即日起至2012年9月15日)
本次大赛参赛者需登录大赛官网:或 “中国科普产业网”,进行网上注册,记住个人用户名与密码。
2.提交作品信息(即日起至2012年9月15日)
参赛者在线填写作品申报书,上传作品图片、实物或模型照片、音视频文件、网站软件完整作品等相关附件,最后进行确认提交。
(注:音视频文件、网站软件等作品超过50M,在网上无法上传的,可以电子文档形式交至学校大赛负责部门,由学校进行登记、形式审查后,统一刻录成光盘,上交至大赛办。)
3.学校形式审查(即日起至2012年9月20日)
— 7 — 各校使用组委会提供的用户ID和密码登录大赛网站对本校学生申报材料进行在线审查,并提交审查意见。
4.专家委员会初审、上交实物作品(2012年9月21日至10月25日)
大赛专家评审委员会初审评审组对通过形式审查的作品依据评审标准进行初审,通过第一轮初审的作品由组委会通知上交实物。
5.终审(2012年10月26日至10月31日)
大赛专家评审委员会成立终审评审组对通过初审的作品依据评审标准进行评比,提出拟获奖作品名单,报大赛组委会后进行公示。
6.公示(2012年11月9日至15日)
大赛组委会将在获奖作品中遴选部分优秀作品参加第五届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所有获奖作品将在安徽公众科技网、安徽科技报、大赛官网上公示,接受公众的质询。
7.颁奖,对于公示后无异议的作品进行颁奖,颁奖时间另行通知。
六、大赛互动
1.互动网站:大赛官网:;中国科普产业网 ; 2.互动QQ群:详见网站公布; 3.热线电话:0551-5377959。
七、大赛奖励
(一)优秀科普作品奖
1.特等奖3名,奖金各五万元,颁发获奖证书与奖杯; 2.一等奖5名,奖金各两万元,颁发获奖证书与奖杯; 3.二等奖15名,奖金各一万元,颁发获奖证书; 4.三等奖50名,奖金各两千元,颁发获奖证书; 5.优秀奖120名,颁发获奖证书。
(二)优秀组织奖
为在大赛组织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高校设立优秀组织奖20名,颁发大赛优秀组织奖证书与奖牌。
(三)优胜奖
为在大赛中获奖率排名前5位的高校设立优胜奖,颁发大赛优胜奖证书与奖牌。
(四)其他奖励和支持
1.所有通过学校形式审查且通过初审的作品,可作为社会实践学分计入作者档案,并发给入围证书;
2.获奖人员在毕业时,大赛相关组织单位将根据本单位用人计划对其优先录用,或视情况给予创业扶持。(安徽省科普产品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科学技术馆、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寰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合肥金诺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安徽科技报社、安徽省科技信息中心等大赛承办单位或支持单位); 3.优秀的科普文学作品、论文将推荐发表或播出并给予相应支持;
小学科普作文创新 篇12
(一) 现状调查
河北省大众传播媒体主要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这四大媒体, 此外还有一些辅助性传播媒体, 如:期刊杂志、图书、电影等。
报纸媒体:目前, 河北省出版的正式报纸类刊物有97种:其中省级报纸25种、市级报纸39种、县级报纸1种和各类高校的报纸32种。位于河北省发行量前列的是燕赵都市报和燕赵晚报, 此类报纸以新闻形式普及社会科学知识, 文字通俗易懂, 贴近生活, 但科普新闻数量明显欠缺。据不完全统计, 在2008年11月1日-2008年11月30日共30天里, 各报刊登科技类稿件 (含科技、环保、健康) 条数为:《石家庄日报》63条, 平均每天2.1条;《燕赵晚报》74条, 平均每天2.46条。 (以上统计只针对日常新闻版, 科技类专刊版面不在统计之列) 。
广播媒体:河北省主要广播媒体以河北人民广播电台为首, 包括11家各地市广播电台组成的广播媒体群, 全省的广播媒体覆盖率为98.4%。其中河北人民广播电台现有八个系列频道, 科普类节目主要集中于新闻广播、生活广播和农村广播。农村广播是河北省唯一面向农村的专业广播频道, 其节目内容符合农民听众收听习惯并直接满足农民听众实际需求, 在全省广大农民中享有极高的忠诚度。地方广播电台中的科普节目相对较少, 以石家庄广播电台为例:在其四个广播频率中, 仅有《健康新元素》、《电脑资讯》和《健康直播间》三档科普栏目。
电视媒体:河北电视台及11家各地市电视台作为向大众传播科学的最主要媒体, 是河北大众传媒的主力军, 其电视信号覆盖全省98.4%的地区。在河北电视台7个频道的52档各类节目中, 科普类节目主要分布在经济、影视、农民和少儿科教频道, 所占比例不到14%。其中经济频道的《绿色家园》栏目侧重环保知识的传播, 农民和少儿科教频道则针对这两类特殊受众, 开设了《农科大讲堂》、《百科探奇》等相关科普类栏目。
网络媒体:作为新兴媒体的网络媒体虽然是“小荷才露尖尖角”,
其传播方式却生动活泼且方便快捷, 便利的搜索引擎更是可以让受众快速准确地找到需要的科学知识。目前河北省建立比较完善的网站有河北科普网、河北科普在线两个省级网站和辛集市科普网、廊坊科普网等地方性网站。两大省级网站的科普报道兼顾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 涉及科技知识专业性较强。据资料显示, 截至2008年6月, 河北科普网的受众已近127万之多。每天的访问量近800多人。地方性网站在传播科学技术的同时, 还增加了对地方科普工作动态进行报道。
(二) 具体分析
综上所述, 河北省大众传媒在科学技术的普及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概括如下:语言通俗易懂、实践性强;注重针对农民和学生的科学普及;重视将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同时推广和普及。与此同时我们还看到河北省大众传媒科普工作的不足之处, 概括如下:科普新闻数量少;知识结构单一:医学保健类、电脑类多, 基础科学类少。影响力一般;传播形式枯燥。
二、河北省大众传媒推进科普工作的创新机制的具体设想和方案
(一) 转变“科学普及”观念为“科学传播”观念
“科技传播”的概念取代传统的“科学普及”表达出理念的更新, 传统科普由上而下的灌输模式和宣教功能应逐渐让位于遵循传播学规律, 重视读者在科技传播链中的地位和作用。让受众深刻感受到科学就在自己身边, 自己也可以参与科学的进程, 才是现代科普文化的核心价值所在。
(二) 繁荣科普宣传和科学创作
河北省四大传播媒体都需要加大科学宣传的力度, 繁荣河北省的科普宣传和科学创作。1) 报纸和期刊要划出一定版面开设科普专栏, 重点办好一批有代表性的、水平较高的科技类报纸、期刊;2) 广播和电视要大幅度增加科普节目和节目中的科普元素, 采用群众熟悉的语言、熟悉的事情、关心的话题、关心的人物和容易理解的方式, 有针对性地进行科普宣传;3) 出版和发行机构要加大对科普读物、科普音像制品出版发行的奖励力度, 繁荣科学创作;4) 鼓励科技博物馆、科研机构和大学在网上建立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的科普网站。
(三) 促进科普工作的专业化和针对化
科普工作需要遵循传媒对象明确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供给, 分层次、分年龄、分对象地传播相应的科学知识。对于文化水平不高的群体 (农民、老人、儿童等) , 采用电视和广播的形式效果比较好;对于上班族、经常出差的人群来说, 报纸和杂志的便于携带性正好帮了他们的忙。传播同样的学科知识, 针对不同的群体也是有不同的要求的, 不仅针对儿童尽可能采用图文并茂的画报, 成年人也需要形象生动的解说才会把与现实工作生活关系不大的科技知识记住。
(四) 加强大众传媒的高科技化和多媒体化
随着数字通信、卫星通信和网络技术等先进技术被快速开发和广泛应用于科技传播领域, 高科技、多媒体传播成为大众传媒的新课题。例如:1) 手机媒体与网络媒体相结合, 形成手机报, 扩大对手机用户的科学传播;2) 报纸、期刊媒体与网络媒体相结合, 形成电子报和网络期刊, 扩大网络用户成为科学宣传对象;3) 电视媒体与数字技术相结合, 形成数字信号电视, 大众可以主动选择所需要的科学知识。与此同时, 结合先进通讯技术进行多媒体传播科学知识, 使更多公众有能力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予以关注。
(五) 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 培养科学态度
科学传播活动作为一种文化建设活动, 需要从知识导向转到文化导向, 重点传播以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为内涵的科学文化。科学传播不仅强调科学对社会物质文明的推动作用, 而且尤为强调科学对社会精神文明的推动作用。“让公众理解科学”这一理念的倡导, 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以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为宗旨的科学传播与科学普及事业有十分重大的启迪意义。
三、结语
媒体是科学与大众之间的桥梁, 河北省大众传媒数量众多、分布面广、覆盖率高, 与受众接触紧密, 是传播科普知识、进行科学素养教育的理想工具。在科学与大众之间, 大众传媒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播知识, 更重要的是对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方式的传播, 以唤起人们对科学更多的兴趣和执著。这就需要大众传媒搭建起科学家与大众互动交流的大平台。
(本论文为河北省科技厅2006年软科学项目的成果节选, 执笔人:河北科技大学赵凤华、范琳玮。)
摘要:科学普及工作是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 作为科普工作的主要传播媒体, 河北大众传媒对科学技术的传播起到积极的作用, 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关键词:大众传媒,科普工作,现状分析,创新机制和方案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课题组) .2006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6.
【小学科普作文创新】推荐阅读:
小学防震减灾科普优秀作文10-13
小学科普工作总结12-25
小学三年级科普课程教案06-13
小学科普教育活动总结08-13
小学航模科普活动方案01-10
小学语文科普文的教学09-18
许三湾小学科普活动总结06-13
向阳小学科普周工作总结08-14
小学生气象科普调查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