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高中生活作文(精选15篇)
回首高中生活作文 篇1
转眼201*年,在这个缤纷的.时间里,我由四年级升上五年级了,我们的班主任也换了,新老师刚来的时候觉得有点不太适应,现在觉得好多了。觉得自己又比以前懂事了不少,人也长高了不少。
在我心里的照相机里,存放着许多快乐的记忆,最快乐的记忆就是每年的秋游,今年的秋游我们来到了一以前没去过的地方运动公园,来到了目的地,我心里想什么运动公园嘛!不就是一个停车场加上一点花花草草有什么好玩的。我好失望,再往里面走进去,我就看到一面朴素无华的墙,运动公园内,里面一块块惊险的滑板场地,别的班已经在里面玩了,好玩的都被别的班占领了,我们羡慕的看着其他班。
老师好像看穿了我们的心思,让我们去玩不过一定要注意安全,我们像蜘蛛侠一样飞檐走壁,一会像功夫片里大侠一样拳打脚踢。玩的不亦乐乎。我和樊辰昊在光滑无比的地上玩跑步游戏,一会他摔倒,一会我摔倒,把衣服弄得脏兮兮的,我们俩还是很开心。
老师拍手召集大家集合,我们俩居然连最矮的小山峰都爬不上去了,最后还是别的同学把我们拉上去的,果然是运动公园。
回首高中生活作文 篇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直被寄予极大的关注和关心。我们通常认为作文教学是锻炼一个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是能够熟练掌握运用语言, 但语言作为一种思想外壳, 只有通过提取、组织思想, 才能起到作用。因此, 思维能力的培养应作为第一个作文教学的本质。高中是逻辑发展、抽象思维倾向于最初的定型时期, 培养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 作文的思维训练应实行传统的作文教学, 从而真正高写作能力。
1. 立意准确新颖。
立意是构思一篇文章的基础, 它直接关系到材料的选择、布局、文章的深度。立意期间首先考虑的问题是作文的要求, 必须紧扣与作文密切相关的成分。深刻的立意, 是需要我们通过现象挖掘其内在的本质的东西, 能在理解的基础上, 进一步思考生活中的社会意义和价值。能对眼前的事物做出理性的分析和思考, 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 真实、典型、新颖的取材。
材料选择是作者根据观察、主题、概念、提取已掌握的材料后, 围绕主题的选择过程。材料的选择不是一个简单的堆积过程, 要考虑是否能为中心服务。材料选择的真实性, 是指材料的来源必须坚实可靠, 特别是涉及到客观事实, 如果有模糊, 最好就不要用。否则不但没有说服力, 也会影响文章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3. 流利的语言表达。
在一系列的立意、材料选择、总体规划的过程后, 作文要使用语言文字。语言是基于主题和风格的需求上, 用一种或多种多样的方法来表达思想内容, 这个过程也需要逻辑思维积极。
二、如何练好生活随笔
1. 写随笔应该注重情感交流。
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 应投入极大的情绪情感, 与学生交流, 而不是简单地把生活随笔作为一个任务分配给学生。肯定学生的写作, 如果老师对学生随笔中的成绩可以给予肯定和鼓励, 在学生心理就会有巨大的反应,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仔细的浏览和批注。
随笔的特点决定了它可以反映国家事务, 也可以反映家庭琐事, 可以表达感情, 也可以婉约幽情。它可以表达欢乐和痛苦的生活, 是自由和开放的。教师在批改时在构思巧妙的地方给予赞美。浏览时画出写得好的语句, 在病句下划横线, 尽管粗略浏览, 但能鼓励学生, 也给他们思考改正的机会。
3. 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学生的想法直接而简单, 在生活随笔中他们一般可以大胆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写下他们的家庭生活中的琐事或个人隐私。教师应结合自己的经验, 与他们对话, 教育他们。老师在点点滴滴中与学生沟通。长时间过去, 学生们有什么想法就会喜欢与老师讨论, 随笔就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老师也加深了对学生的理解, 而从学生那学习到很多过去没有接触过的知识。
三、高中作文与生活随笔的关系
1. 随笔能让作文写出真实的感情。
随笔可以写真实的感情, 可以在用多种格式, 不需要对坚持主题或文章的构造有太多的顾虑。随笔可以用来记录一些东西, 通常是记录一些自己的生活故事, 心里旅程, 个人意见等, 它一般出现在个人日志中。它不受字数、空间长度的限制, 妙在休闲, 有什么就写什么, 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表达更灵活、自由、轻松和自然。相反, 作文是规定的, 它应该考虑如何选择材料, 选择的范围有明确的规定, 要考虑如何选择材料, 如何过渡等。需要完整和精确的结构, 语言表达必须真实, 且有长度限制, 有不同的要求, 是非常受限的。但随笔不是这样的, 内心的激励力量会让学生说实话, 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它是自由的, 所以更容易写出真实感受。
2. 巧用生活随笔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因为缺乏积累, 布置作文时学生总是非常沮丧, 觉得没有东西可写。试图把写作作为一种方法来提高高考分数, 但还没有得到一个好的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就失去了信心。其实生活的源泉是无尽的, 阅读、写作、听力、思维、概念等都是生活, 当我们走在校园轻轻地唱歌, 伤心时在低声哭泣, 都是生活的记录。生活每天都有新的发现, 写作就有了最新鲜的补充。这些我们天天看到、听到和感觉到的事物进入写作视野, 写出的文章将有一个新的生命。其实每一个普通的东西都有隐藏在生命中的真正意义。让学生记录下生活中的小事, 可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3. 巧用随笔为载体, 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由于高中学生的生活范围很窄, 所以老师要经常使用周末或其他业余时间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视频材料, 进一步丰富随笔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关注一些电影和电视的经典片段, 动员他们的积极因素和潜在写作能力, 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想办法把随笔巧妙地融入作文材料。同时引导学生, 让学生不再讨厌写作。利用这些随笔, 让学生喜欢写作文, 当学生在写作文时有材料可写, 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写作能力。
摘要:高中作文在高中语文考试中占的比例较高, 所以写好高中作文是取得好成绩的基础, 想写好高中作文, 日常积累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写生活随笔的好习惯, 本文介绍了写高中作文和生活随笔应注意的问题, 及高中作文与生活随笔之间的关系。
回首我的叛逆生活叙事作文 篇3
“我不要!都说了不冷,我就是不要穿。”我大声嚷嚷着。全然不顾正在梦乡的弟弟。“今天比昨天冷,多穿一件衣服不容易感冒。”妈妈说着便拿过一件毛衣给我穿。不耐烦伴着叛逆的情绪瞬间燃起,我一手扯过毛衣扔在床上,背起书包转身就去上学,关门时还下足了力气“嘭”的一声,宣示着心中的不满。
傍晚,当我回到家时,房子里弥漫着饭菜的香气。心中的不满还未散去,只是草草的吃了几口便做作业去了。
夜,悄然降临。月儿像往常一样高挂夜空,偶尔还能看见零碎的星光。风缓缓地拂过,湖面泛起阵阵涟漪。可我的心情却不如今晚这般月明风清。我烦躁的扯了扯头发,这几天为了期末考天天奋战“题海”。这时,妈妈进来了,我没看她,不耐烦地说:“我要复习,别烦我!”妈妈听了,说:“我拿了些茉莉花给你泡茶喝。”我的心顿时漏了一拍,妈妈不怪我么?顿时为早上生妈妈的气而感到一丝愧疚。我低着头接过妈妈手里的那包茉莉花,放了七八朵进杯子里准备泡。妈妈又说:“不要用冷水泡,那样泡出来的效果……”话还没说完,我又不耐烦了,低吼到:“你不要那么烦好不好?整天啰啰嗦嗦的,你累不累啊?出去!别烦着我做作业!”妈妈禁了声,默默地走了出去。那背影,显得孤寂。
“吱——”,听到开门声,我以为是妈妈,所以赶忙用被子捂着头。结果却听到爸爸那沉稳的声音:“孩子,你也该长大了!妈妈是为了你好,你要知道,虎毒不食子,哪个做父母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你妈是罗嗦了点,可她那是爱你才这样的……”
又是“吱——”的一声,伴随着关门声,眼泪犹如断线的珠子,一颗颗滚落。我迷茫,好像生活少了些快乐多了些惆怅,更多了些疑惑,什么是感情?元好问说:“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许。”噢,真的如此夸张又如此真挚么?那,生命又是什么?冰心奶奶说:“我不知道生命是什么,但我知道生命像什么……万物如此神秘?还有,人生又是什么?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的人生亦不像他说的如此壮丽。
回首高中优秀作文 篇4
我知道,我不是一个很好的记录者,但我却喜欢回首自己来时的路,我不断的回首。伫足,时光却扔下我,轰轰烈烈的向前奔去。
今夜,我在窗前看月光下远山的轮廓,寂静中飘荡着幽幽的虫鸣,时间如一位世界老人踱到窗前对我点点头,又继续向前走去。不禁想:是谁一圈圈划着年轮,又是谁将沙漏一遍遍倒立……
回首,那个夏末秋初的时候,我回到这里,带着些许希望,些许期盼,些许梦想,开始和这一班可爱的同学一起,为我们的未来奋斗。阳光沉静地凝视一切,天空保持着云淡风轻,知了高歌着最后的生命。
回首,从A、B、C、D到am,is,are,再到therewillbe,都见证着我们一路走来所留下的痕迹。所有的符号都用勤学印在我们的大脑;所有的公式都以苦练刻在我们的心里;所有的语言、文字都过渡不了时间与空间的对峙。秋风扫落叶,冬雪覆残枝,一缕缕增长着的情素却将此跨越。
伫足,苍穹阴霾着脸轻声抽泣,新生的嫩草在风中摇摆。伞下飘来熟悉的面孔,脚步却没在我身边凝住片刻,留下陌生的气息离去。曾经的`形影不离略带讽刺的飘落在微微刺骨的风里;曾经的天长地久早已在霜叶漂泊的季节搁浅,是我们被美好的最初迷住了双眼,还是所谓的永恒不变,只是时间和我们开的玩笑?留住的是相处的点滴,而剩下的却是你们渐行渐远的背影在生命中留下的深深浅浅的印迹。扯散那根牵缘的线,才发现,原来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竟如此的浅淡。
风停雨住花凋零,物是人非空回首,最初的美好已逝去,盛开在年华里的事,无论我如何努力都已回不到最初,难道真要用“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做这段感情的墓志铭?亦或就让它如飘零的枫叶,随风而去!
回首小学生活,展望初中生活 篇5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六年的小学生活已经结束,我们告别了鲜艳的红领巾,进入多梦的少年时代,去迎接团徽的召唤。在毕业之际,我总会情不自禁的回想起我的小学生活,想起童年的美好时光……
记得那是我第一次走进校园,在那棵茂盛的槐树下,面对同学们一张张陌生的面孔,幼小而无知的我显的十分害怕,不敢和大家一起玩。这时,班主任张老师走过来,轻轻的拉住我的手,用慈祥的目光看着我,对我说:“不要怕,我们都是好朋友。”说完,便拉着我的手,和大家做游戏去了。虽然这件事已过去了很久,但张老师那亲切的话语却依然留在我的心里。经过许多天的相处后,我和大家慢慢地熟悉了起来,也结识了一个个好朋友,成为了学习上的好帮手,游戏中的好伙伴。
回想起那年冬天,学校组织了拔河比赛,面对身强力壮的对手,我们班丝毫不占优势,但是,谁也没有退缩,都迎难而上。开始比赛了,我班选手咬紧牙关,双手紧紧握住绳子,整齐有力的加油声在校园上空回荡。那天,天气异常寒冷,可越寒冷就越能激发我们的斗志。我班选手毫不松懈,全力以赴,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大家在操场上欢呼雀跃,久久不肯散去。
在学习上,我也收获了许多知识,明白了学习是一件苦中作乐的事。我学会了从简单的汉字认读,到写一篇篇作文、日记;从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到学会计算他们的体积,表面积;从认
请字母那一张张陌生的脸,到学会读、背一篇篇英语课文。学习上一点一滴的进步,都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
记得有一次期末考试,我由于马虎大意,数学只考了八十多分,卷子发下来后,我忍不住哭了起来。下课后,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去,耐心地帮我分析问题,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学习一定要认真仔细,不能马虎大意,老师相信,你一定会做得更好。”这句话犹如一缕阳光,蒸发了我的泪水,照亮了我的心房,使我重拾信心。虽然这件事已过去了很久,但这句话时常回荡在我的耳边,使我受益无穷。
在生活方面,我从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娇娇女,变成一个成熟、稳重的少女了。我会利用周末的时间帮父母洗碗、扫地、倒垃圾,懂得孝顺父母了。
回首高中生活作文 篇6
一、应试训练破坏了作文的独创性
高三学生面临着高考, 时间短, 任务重, 理应尽快提高写作能力, 但许多学生仍图轻松走捷径——“克隆”作文。
虽然高考作文考题上明明有着“不得抄袭”这样明确的要求, 可是有些考生还是充当了“克隆”作文的机器。其实, “克隆”作文的出现, 板子不可单单对着学生打。其源头祸水与我们沿袭已久的教学制度与考试模式有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教学评估上仍未走出“唯分数论”的怪圈, 使得教师的作文教学的着眼点不是“素质教育”, 而把“拿来主义”当成了主流, “背熟范文打天下”可以说是贻害无穷。要突出作文的创新性, 就是要做到下面几点: (1) 标题新。文题应含意深刻有新意, 要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2) 立意新。思想有新意, 才更具创新性; (3) 材料新。创新作文的材料必须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新颖性, 能表现人物个性, 揭示事物本质, 给人以新鲜感。
二、作文教学标准定位过高
虽然, 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的要求有着很明确的规定, 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 或在高考作文试题中, 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抬高了作文教学的标准, 突出强调作文“主题明”“表达巧”“构思新”等要求, 以达到在刊物上发表的标准来要求学生, 对大多学生来说是办不到的, 也背离了国家的教学要求。
根据语文课程目标规定的作文教学的比重和要求, 要结合每位学生的具体特点, 制定符合写作规律的教学计划, 一丝不苟地执行, 努力落实不同环节的不同要求, 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进行训练。对学生写作能力形成关系重大的训练项目, 应有所侧重, 落实到位, 以满足高中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需要。
三、只重数量, 不重质量
教师为应付学校的作业检查, 不得不增加学生的写作数量;学生为完成老师下达的任务, 也不得不去疲于应付。可想而知, 以这样的态度面对作文写作, 其效果不言自明, 课程标准上的作文要求也就很难落到实处。这样的作文训练只能是浪费学生的大好时光。许多教师为完成作业任务往往对学生的作文质量不闻不问, 听之任之。这种情况之下写出的文章自然是空话套话连篇, 或者堆砌华丽辞藻, 灵气全无。
掌握作文正确的教学方向, 打破应试体制条条框框的束缚, 给作文教学松绑, 不断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必须从一点一滴抓起。比如, 坚持让学生记日记, 记录身边发生的人和事, 积累写作素材写作经验, 增加语言积淀。再如加强个性化写作训练, 比如如何审题、如何运用语言精确地表达主题思想等。
四、作文材料空洞
学生生活空间狭小, 课外阅读量不大, 从而导致作文内容贫乏, 材料陈旧, 没有新意。若想解决这个问题, 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指导学生多看书读报, 多积累精彩的语言片段, 不断去思考、领悟、总结。 (2) 收集名言警句与现代文中的优美语句。
在全面收集的基础之后, 如何让自己的材料与众不同呢?那就是要全方位思考, 从不同角度去深入挖掘, 让掌握的材料活起来。
原生态的作文教学理念是一种对传统作文教学观念的更新, 为学生作文提供了更宽松更自主的平台。我们提倡作文原生态教育, 就是要实事求是地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 就是要在写作中张扬其个性, 让他们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写作中优秀的东西, 提高自己写作素养。
参考文献
[1]和学新.试论表达的教育学意义及其实现[J].教育研究, 2006 (9) .
回首高中生活作文 篇7
在思想品德上,本人有良好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我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使我对我们党有可更为深刻的认识。本人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财产、关心和帮助他人,并以务实求真的精神热心参与学校的公益宣传和爱国活动。
在学习上,我热爱自己的专业,还利用课余时间专修计算机、会计、经济等专业知识,使我能轻松操作各种网络和办公软件,并获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和计算机二级证书。在英语方面,我通过了英语四级,有很好的英文写作和沟通能力。
在生活上,我最大的特点是诚实守信,热心待人,勇于挑战自我,时间观念强,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作风。由于待人友好,所以一直以来与人相处甚是融洽。
回首再回首作文600字 篇8
昨晚忽然想起尘封在记忆深处的那场事故,又想起屡次途经锦屏公园侧门看见的那艘不再像以往光鲜的破败海盗船,一时之间有些感慨。
那段模糊的记忆回想起来,就像是做了一场怪诞的梦。
那时尚幼的我站在护栏边,充满希冀地看向那艘气势磅礴的庞然大物。它前后摇晃着,像是在狂风暴雨中起起伏伏,艰难却勇往直前地行驶。船上的游客在摆动的过程中发出尖锐的尖叫声,此起彼伏。我身边的人或是沉默地看着,或是兴高采烈地打算去买票。
然而世事无常,命运总在不经意间开一个玩笑。接下来的一切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我看见微微侧对着我的船体下方开始闪烁着点点红芒,我什么也没多想,只以为是什么东西反射了阳光。可是,那红色在短短数十秒的时间内迅速蔓延,我这才看清楚那是鲜红的火焰。它舔舐着船身脆弱的木板,嚣张地向人们宣告着它的到来。船上的人们浑然不觉,他们没有察觉到,在他们乘坐的这艘船下,有一只鲜红的凶兽匍匐着,打算给他们来个出其不意的致命一击。护栏边的人们发出短促的惊呼。工作人员也发现了,他们试图让这艘船停下来,但船体摆动的惯性使船继续摇动。船体底部突出的木梁与控制机器摩擦,发出沉闷的声响,宛如身负重伤却依旧负隅顽抗的巨兽,从喉咙间发出不甘的怒吼。
我感觉周边的喧闹逐渐远去,像是在看一场默剧,主演是天险和人。
又是一年回首时 篇9
热门话题一个连着一个。为应对国际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 我国出台了“十条措施”及一系列宏观政策的组合重拳, 将用4万亿的投入覆盖投资、消费、就业、社会保障等领域, 关注民生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面临主权领土完整的话题上, 中国坚守自己的底线, 推迟了中欧峰会……
地球是圆的, 世界是平的,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我们遵循和平共处, 而这个世界却依然纷争不断。过去的一年, 中国有着太多的不平凡, 大喜有之, 大悲亦有。我们敢说, 面对成就, 中国不骄傲;面对困难, 中国不畏惧, 中华民族凝聚起的力量可以克服任何的艰难险阻!
站在岁月的交接处, 回首流经的时光, 我们度过的每一天同祖国的命运一同有喜有悲。一宿梵唱, 只为明天, 沉重的一切就让它过去吧!大幕落就, 拾起那些值得珍藏和期待的感动留在心灵深处, 成为一种力量和财富。
生活工作中我们会发现, 就业形势的严峻、社会保障的完善, 一直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和压力, 过去的一年同样如此。而我们要感怀的是, 关注劳动环境, 倡导以人为本, 注重科学发展的步伐正一步步向我们走来。《休假:告别“纸上权利”》的提出, 成为了全体公民《企盼一场华美的休假》的落脚点;当然《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的实施至今才满一年, 《公民休息权:期待进一步完善》, 这样一个愿望, 还期待着在未来的日子里得到真正的完美的实现。
岁月的日历厚了又薄薄了又厚, 而生命的日历撕一页少一页。本刊今年的收尾之作重在收集社会保障的话音。《养老金缴费不足15年可以补缴和延缴吗》、《愿农民体检成为“例行公事”》、《百亿工伤保险基金待“唤醒”》等文章, 可以让不同的人群检阅一下哪些事项可以对号入座, 哪些可以共同探讨。“心灵感悟”和“养生宝典”栏目贡献的文章, 带着编辑人员祝福的心声, 愿我们的生活更有质量、更富活力。
擦拭时光匆匆过后遗留的痕迹, 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总是热闹非凡。未来如何?期待着和读者们一同见证一同分享———从我们关注的角度。
回首童年理想 作文 篇10
转眼到了最纯真的节日——“六一”,一首首熟悉的旋律再次在我们耳边想起,一部部伴随着我们成长的影片又再次浮现在我们眼前„„
童年时代,有个问题人们百问不厌:“你长大后想做什么?”多姿多彩的理想伴随着我们长大,解放军、科学家、老师、心理医生、詹姆士·邦德„„和我们编辑部一起回首你的童年理想吧:
献给不能读档的童年
Sam
在我最最最小的时候,和别人吵架都是说:“不给你吃老肥肉!”(那个时候肥肉可是绝对的奢侈品)后来当自己最最最朦胧的价值观成型之后,和别人吵架我又会说:“我外公有桶桶鞋,你外公没有!”(我口中的桶桶鞋其实就是雨靴,外公曾经是老矿工,那双几乎比我高的橡胶雨靴一直被我深深崇拜)再后来当最最最早期的人生观建立之后,和小朋友吵架我就会说:“你不配做解放军!”„„
在那个时候,解放军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或一群人,更是一种象征和时代的典型,也成了千千万万如我一样的小男孩最初级的职业理想。随着年龄的一步步成长和国内影视剧的成熟,我渐渐明白了军人实在是个辛苦且危险的职业,于是职业理想转成了稍微安全一点的警察叔叔。后来再明白了其实警察也面临着无畏的付出和牺牲之后,我的理想彻底沦为了幻想,开始巴望着能做大英雄又战无不胜又怎么都死不掉,例如詹姆士·邦德。
再往后,也就谈不上童年了。
回头看童年,理想大多是希望自己有力量、有荣耀、能影响世界、能受人景仰,没有任何物质倾向,实在单纯的可爱。童年不能重来读档,而童年的理想也只能当做心底温暖的回忆了。
理想,让自己快乐着幸福着
Jimmy
童年总是朝三暮四的,碰到了新事物就觉得好奇,妄想着想去探询事物的奥秘。童年的我总是在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理想,或许那时侯还根本不懂理想的真正含义。
军人、警察、玩具店老板、游戏机房老板的儿子„„只要能满足我内心愿望的理想我都想去实现。孩子的想法总是单纯而又不切实际的,但却又是最直接、真切的。要不怎么说童言无忌呢?
儿时看了许多漫画书,幻想自己有圣斗士、孙悟空那样的超能力,可以腾云驾雾、探寻宝藏,还和几个哥们一起分配了12星座,现在想来,真是可爱又可笑。
童年的众多幻想终究是不能实现了,如今我却发现自己很难再打起精神去寻找理想,现实的生活磨平了内心的棱角和天真无邪,留下的只有无奈和对童年的回忆,回忆那老房子的弄堂生活。
不论儿时的理想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乱七八糟,一切的一切都是想让自己快乐着幸福着,或许这才是理想的真正含义吧。
保留童年的一份希望
Jojo
记得儿时看过的电视剧《济公》里,济公出生刚满月,父母便以抓阄来预测孩子未来会从事什么职业,谁料想一串佛珠竟然定下了人的一生,着实让我有些惊叹,至今还后悔当初爸妈为什么没给我做这样的测试,或许我的人生目标会变得更明确些。
走过了二十多年的人生历程,再回顾一下童年时期所谓的“远大理想”,现实与梦想的距离似乎越来越远。幼时经常看着爸爸在讲台上给学生上课,便不经意地模仿起他的样子,在家中办起了小小学堂,做老师成为我心目中第一个理想;因为害怕打针、吃药,便想着如何把自己的小痛苦转嫁给别人,思来想去,只有医生有这样的权力,于是长大后做一名医生又成为我第二大理想。诸如此类的想法总在我的小脑袋中突然蹦出来,直到成人之后,却发现理想始终在我触手而不可及的地方。看着别人兴奋地向着职业目标飞奔而去的时候,我仿佛还是停留在自己的幻想天地中。有人说我不够现实,有人说我是在为不思进取而寻找借口,其实我只想为了本我而存在,在喧哗繁忙的生活中,继续为自己保留一份希冀,期待在我人生的另一段旅途中可以将它实现。
最初的理想是最美好的回忆
Joan
偶然听到电台里宣传“六一”特辑,一首首儿歌再次在我们耳边想起,一部部伴随着我们成长的儿童影片又再次浮现在我们眼前„„
童年时代看的最多的是美术片,听的最多的是儿歌,问的最多的是“这是什么,为什么”,答的最多的问题是“我长大后想成为„„”这可能是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一道问答题。记得我曾把这个童年理想记录在小学作文里,现在想想当时的理想是多么好笑,几乎三分之一的同伴和我的理想是一样的,都希望长大后成为“老师”,像老师一样有和蔼的笑容,母亲般的关怀之心和渊博的知识,受到同学们的爱戴,那是多么的令人羡慕,然而现在回想起来,又有多少人会为这个童年理想真正付出努力,继而实现的?多半因为各种原因选择半途而废,从而追求比较实现的目标,当然随着外界因素的不断变化,社会的发展,每个人的理想可能会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但最初的梦想是最纯真的,虽然如今无法实现,但它永远都是我最美好的回忆。
理想=现实的“擦边球”
Swim
年复一年的坐在有点闷热的办公室,日复一日在网上搜寻有用的资料,只有在空时才到走道上慢步两圈,放松下自己绷紧的脑神经。偶然翻过台历,发现时间已在自己不知不觉的“浪费”中流失,猛然回首自己小时候的理想,才惊觉人事已非,任思绪如倒带的电影,带我回到童年的梦中。
那时刚进小学,不懂事的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今后的理想,直到某天老师问大家长大要做什么?认真思索后我告诉自己,长大要做语文老师,天真的我以为老师都不用做回家作业,而且语文老师又是班主任,可以管好多好多的人,小日子过得应该很不错;到了中学,只因为看“成长的烦恼”,觉得心理医生上班时间自由,还可以坐在软软的沙发上听别人说自己不想示人的秘密,我又决定自己今后的工作也要像Jason Seaver一样;再后来,人大了,工作了,反而没有什么理想,有时会想,自己现今的工作和当初的理想是不是相差的很远,可反过来想,如果不是当初有那些目标,也许现在的我做的又是另一份工作了,而不是自己喜欢的文字工作。
有许多人会说自己的工作和小时候的理想离得好远,但其实不尽然,在很多时候是理想与现实只是打个“擦边球”,现今的工作一定在某部分会和你以前的理想有共通点。
童年理想随时代灰飞烟灭
翠翠
从小我就是一个胸无大志的人,也是一个从众心理很强的人。七岁那年,我说我想做解放军,因为看了渡江侦察记、平原游击队、青春之歌,还学红军把老爸的皮带煮了,可没人需要我去打仗,没有老虎凳来逼供我,十岁那年终于摸到了汽枪,却怎么也抬不起手来好好射击——因为太重„„
十七岁那年我想当三毛,因为周围同学都在看三毛的书,想想也不坏,能周游世界各地,还能出版文字,自由自在。于是留起了长长的黑发,硬是要把牛仔裤弄破,于是为赋新诗强说愁,口里念念有词“那一年我十七岁„„”
每个人的童年理想都会带上那个时代的烙印,而时代过了,好多梦也就随之灰飞烟灭。转眼长大,又一转眼正在老去,才明白儿时的梦为什么没有一个能真正实现,因为那些都不是我真正需要的,不是我真正要追求的,只不过是一时的冲动,一时的为适应周围的环境(怕被别人视为老土)而许的不切实际的愿望。原来自己最想要的就是有滋有味地生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富翁也好,贫民也罢,平平淡淡才是真。
童年的理想——空白
晓婴
在我的记忆里,老师总爱问些有的没的,其中被问的最多的就是将来想要当什么。将来想要当什么?我老姐的回答是:国家主席。每回说起总会惹得一群阿姨大妈的手舞足蹈,唾沫乱飞。现在再和她谈起这档子事,她就像是吃错了糖的孩子,眼神里充满了悔恨。而作为她同桌的我,只能用耸耸双肩的方式来回答那些热情正高涨的阿姨们。售票员、老师、医生、军人„„这些只能从狭隘的课本上了解的职业几乎成了所有同龄人的向往。而我童年的理想却一直是空白的,也许真的不曾有一个可以真正渗入我稚嫩心灵的人,也许我真的是个后知后觉让大人操心的孩子。
我一天天在长大,一天天的在了解这个世界,拥有理想的时候我已步入了雨季。虽然起步晚了,但是我相信差距并不远。
理想无关高下
小南
有个问题人们百问不厌,“小朋友,长大后要做什么?”生于70年代的回答多半是科学家或者解放军;生于80年代的想成为马拉多纳或者詹姆士·邦德;生于90年代的几乎个个想成为比尔·盖茨或者李嘉诚;生于21世纪初的回答比较另类,要么像周杰伦那样耍双节棍要么干脆去拾垃圾。
家里人总是兴致勃勃地说起我4岁时就信誓旦旦地立志长大以后要成为像“撒切尔夫人”一样的女强人。其实那只是当年跟着大人“新闻联播”看多了的后遗症,至今我对英国较为详尽的了解只限于莎士比亚和足球流氓,哪里有成为女强人的可能性?
再往后,我的童年理想越来越丰富:听了罗伯特·卡帕的故事,一心想做战地记者;迷上AC米兰队以后,狂热地要成为体育记者;有幸读了大卫·奥格威的《一个广告人的自白》,再加上偶像剧的荼毒后,又立志要成为广告人;看了希区柯克的《西北偏北》后,一头扎进声色影像。前不久同学聚会时,同学还笑称政治课时,我还这么回答过政治老师关于我的童年理想:“要开一家麦当劳似的全球连锁烤红薯店。”
我恍然大悟,难怪我如今关心政治、狂爱体育、寻求创意、沉迷光影、舞文弄磨,但全都是蜻蜓点水、略知皮毛,结果成了不折不扣的“八卦小分队队长”,真是胸无大志、一事无成。
中考作文题目:回首 篇11
6岁时,我的理想是当一名科学家,因为当时老师的话对我来说是圣旨。所以当老师说国家的富强需要他们的智慧与文化时,我便暗下决心要自己当一名科学家。可不到俩月便忘掉了,开始对新的理想的追逐。
7岁时,我想当一名教师,因为妈妈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照料我们这些“小树苗”,是很伟大的人时,因为我很想自己是个伟大的人,所以我便想当一名教师。
8岁时,理想是当一名警察,因为在看到警察那种很威风,很风光的样子时,便开始幻想未来自己当警察时的英姿。
10岁时,我人开始了转折之旅—长大了,我开始喜欢上电影里那些黑帮老大刀尖上生活的情景,但理智这道牢门帮我把这些念头关禁闭了,可还是给我留下了骂人的坏毛病了。
11岁时,真真正正开始那个转折点,我五年级了,知识也丰富了,也知道了人应该有个目标,于是在绞尽脑汁后,想出了自己的特长之一——玩电脑。便开始叫爸爸买电脑知识的书,可却看不懂,干脆不干了,烦。
12岁了,12这个数字压在我心上,12岁开始使我走时而阳光明媚,时而乌云密布的小巷——青春期。在这条小巷中,我知道了我的理想:当一名作家。我的写作水平不是还行吗?我自问;既然这样我为什么不能当个作家呢?我自语;对呀,我怎么就没想到啊。我欣言!同时在追寻理想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回首高中生活作文 篇12
关键词:《入殓师》,结构分析,人物塑造
死可能是一道门, 逝去并不代表终结, 而是超越, 走向下一程, 正如门一样。我作为看门人, 在这里送走了许多人。对他们说:路上小心, 总会再见的。
——守门人
一、生如夏花死如秋叶
佛曰: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 心不动, 人不妄动, 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 伤其身痛其骨。
传道者说:人一切的劳碌, 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劳碌, 有什么益处呢?
影片《入殓师》给了我们最浅显直白的答案——生即死, 死即生。水中的鱼拼尽全力逆流而上, 尽管结局无非一死。那人又何尝不是这样?
人类通过世界的存在而存在, 世界是由于人类的存在而存在。看上去似乎是一个悖论, 但是却道出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个体就是世界的存在。
《入殓师》讲述一个满怀艺术理想的普通人因为“意外”或者叫做“注定”进入了一个不被普世之人接受的行业——入殓师, 满怀着对父亲“抛妻弃子”的怨恨和与母亲临终的错过, 逐步了解和认识生与死、爱与恨的真正意义, 最终成长为一个出色的入殓师的故事。
本片没有华丽的摄影、震撼人心的大场面, 甚至没有曲折的剧情, 只是在时间的流逝中让观者随剧中人一同走入每一个生命的终点, 在影像的光影之中体会原来人终归尘土。死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拒绝死亡, 既然接受了死, 那么在有生之年就会好好活着。在这个世上留下点什么东西, 哪怕只是那么一点点, 也证明了生的努力。
入殓师, 又名为逝者送行的人。入殓, 对于死者来说是保持生命最后时刻的尊严;对生者来说是最后一次将厚重难言的情感释放出来的机会。而入殓师则正是赋予死者尊严, 令生者释怀的送行者。
人生充满着仪式感, 这种仪式感来自内心深处对生活的尊重。人生的美丽, 往往存在于平淡之间, 人与人之间相互宽容便是对生活最美的礼赞。世事无常, 我们无法抵御时光的流沙, 唯有内心保持对生活应有的谦虚, 才能在面对亲情、友情、爱情的时候勇敢担当。就像影片中逆流而上、不会放弃的鱼, 即使在逆流的征途中有可能死去, 依旧没有放弃, 只因在它们的内心, 这便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有关生命的仪式。
再深刻的主题也需要更有效的表达方式。于简朴之中彰显无尽的内涵, 于直观的影像之中显现生命的意义。也许, 电影就是这样一种媒介, 在每一个24 格的胶片中表达生活与生活中的我们。下文将从剧作结构等方面详细分析本片的呈现方式。
二、娓娓道来情深意长
(一) 关于结构
影片全长约130 分钟, 封闭式的叙事结构, 并无哗众取宠的外在形式, 却如山涧的潺潺溪水, 在不知不觉中将故事娓娓道来。全片可分为以下五部分:
(开端) 00:00——31:45, 小林决定放弃大城市的艰辛生活回归故乡, 他满心欢喜地找到一份高薪水的工作, 对生活、对未来满是未知的空白和期盼。
(带入) 32:30——47:28, 小林对入殓工作的动摇和怀疑、拒绝和排斥。
(发展) 49:35——91:15, 小林对入殓工作的认同和肯定、接受和尊重。
(高潮) 91:16——106:20, 小林与妻子和解, 共同完成对澡堂老太太的入殓。
(结局) 106:21——130, 小林完成对生父的入殓, 也完成了对自己的心灵救赎。这也是全片情感的最高升华处, 是父子间几十年间情感的无声融解。
从结构上来说, 本片并无突出之处,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逐步展开。但是, 这种平淡的叙事手法恰好衬托出情感的浓烈。在眼花缭乱的叙事方式大行其道的当下, 这部影片传统的讲述方式, 不失为一种回归。从某种意义上讲, 这样的叙事结构有极强的代入感, 使观众感同身受, 同主人公小林一起从对入殓工作的陌生到逐步熟悉, 直至完成自我观影的内心满足和情感释放。
(二) 关于人物
小林大悟, 一个年轻的大提琴家, 充满梦想却在现实中屡受挫折。因为一次偶然, 盲打误撞地接触到了入殓师的工作, 从此踏上了一段精彩的生命旅程。影片初始, 展现出小林的青涩、懦弱、善良、柔软的一面。随着剧情的发展, 观众同小林一同成长, 一同坚强, 一同接受并认同入殓师这一职业。到影片结尾处, 小林终于成长为一个能担当、有责任感的男人。至此, 观众的内心得到了安慰和满足, 感受到了宽容的力量。
电影始终都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生父、生母形象, 二者作为缺席的在场者存在于影片本体之中, 有着特殊而必要的意义。正是未对生母临终尽孝的遗憾, 使得小林在接受这份工作的过程中, 始终怀有愧疚之情, 也正是这种愧疚, 一次一次去“抵抗”最初的犹疑和矛盾。直到对澡堂老太太完成入殓, 小林才从内心深处原谅自己, 也彻底接受和认同了这份工作的价值和意义。而那个模糊的生父形象出现在小林的记忆中, 也是影片的最后部分。作为一个已逝的生命, 他的出现其实是为了使小林的成长更加完整, 父亲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用手中紧握的一颗“石头”补偿了儿子成长过程中父爱的缺失, 成全了儿子也使儿子学会了原谅和宽容。
生命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原谅, 原谅那些伤害你的人和事。影片的最后, 小林满含泪水为父亲做入殓的仪式, 应该说是父子间的最后一次对话。在无声的交流中, 所有委屈、不解、爱和恨、痛与伤, 全部一笔勾销。父亲去了, 手中却紧握着当年的小石头, 这是一句道歉, 也是一生难以放下的心结。应该说, 生父和生母的缺席正是小林成长过程中必须去面对的问题, 问题解决, 小林也完成了自我的成长。
澡堂老太太和社长, 这两个角色作为代母/ 代父形象, 在影片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小林的成长过程中一直是缺少父爱的, 从遇到社长的那一刻起, 一个“严父”走入小林的生活。社长兢兢业业为那些死去的苍白的人恢复原来的美丽与光彩,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一点一滴的教育和感召小林, 帮助小林完成成长过程中的挣扎与煎熬。
澡堂老太太是小林童年的见证者, 从始至终对小林充满了爱怜和慈祥。她对生活的乐观热爱和勇敢坚持也影响着小林及其妻的人生价值理念。老太太生命的结束出现在小林和妻子的情感危机段落, “搬柴火时倒下”的老太太意外成为夫妻危机化解的一个突破口。妻子由此亲眼见证丈夫工作的全过程, 被深深感染, 终于理解并接受了丈夫的工作。
澡堂老太太和社长是小林最终接受入敛工作的引导者, 更是令同小林一样的我们认知生命, 接受死亡意义的指路人。
影片中的人物并不复杂 (具体人物关系见下表) , 沿用传统的日本家庭亲情电影的人物关系模式, 以夫妻/ 父子/ 母子关系为结构影片中人物关系的纽带。本片中的小林大悟是影片的主角, 但是却并非好莱坞式的英雄人物, 而是一个懦弱、胆怯、失意的普通人, 也正是这样的普通人最终体会了生与死的意义, 体会了入殓师工作的价值, 抛却了对死亡的所有恐惧, 让逝去的生命在手中绽放最美好的光芒。因而使全片显得更加真实和生动。
片中“看门人”的设置堪称巧妙, 前半部分一直将“看门人”埋伏在澡堂老太太这条线索之内, 当他在老太太的葬礼上说出那段感人至深的话时, 前面略显平淡的剧情突然间变得回味无穷。生和死只是一扇门罢了, 通往不同的旅程。不管曾经有过怎样的过往, 此刻告别, 终会再相见于下一段旅程。这个普通的人物瞬间变得熠熠生辉。
如果没有“入殓师”这样一个特殊而陌生的职业, 也许这部电影并不会获得奥斯卡评委的青睐。如果没有“入殓师”的身份衬托, 也许这部电影并不会如此感人至深。从经典剧作的角度分析, 在人物设置和人物关系的处理上, 本片并无特殊之处, 中规中矩, 没有刻意的干扰, 没有繁冗的拖沓。但正是这样的简单和真实, 恰到好处地将最后的感情迸发做了有力的铺垫。
蓦然回首作文 篇13
我迟疑地站在门口,终于,按响了门铃。
门开了,望着开门的人,我愣了一秒钟,接着大喊一声”老师“,一把握住了她的手。
这一声呼唤,心中如梦如幻,时光的飞逝,把我带回了多年前。往事留下太多的记忆,我又想起了那黄昏中的小屋,那血红的夕阳,我又变成了那满脸泪痕的女孩子。
眼前的老师,就是那个将我从绝望中拉出来的人,这一生也无法忘怀的人。
从小我就做着当演员的梦,盼望穿上漂亮的衣服,扮演各种人物。
每一部新片子,我总不会错过,千方百计都要看。连中外影星的名字也背得滚瓜烂熟。每天,我对着镜子,入迷地模仿着演员的动作。犬人们都说我长得漂亮,有当演员的天赋!我也沉浸在一片美好的梦幻中。
生活,却给我开了个玩笑。一场意外的事故,在我的脸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疤痕。我仿佛一下坠入了深谷,那漂亮的脸一当演员的资本没有了。走到大街上,碰到人们蔑视的眼光,让我感到那条蜈蚣般的疤痕在燃烧,在吞噬着我的心。失望与痛苦煎熬着我,使我变得疯狂。终于,我悄悄出走了,来到了河边,望着翻滚的河水,我却恐惧了。我呆呆地坐在桥栏上呆了一晚上。第二天,老师找到了我,把我领回了她那间小屋。我不停地闹着:“我不要回家。"于是,我在那间小屋住了下来,老师给我请了一个月的病假。
多少天过去了,老师什么也没对我说,每天让我在她的书架上找书看。直到有一天,一个夕阳特别红的捞晚,老师轻轻地对我说:“你知道我的嘴为什么这样?”我摇了摇头。<“多少年以前,我也象你一样想当演员,我想当歌唱演员。音乐学院招生,我顺利通过了初试。不过,主考老师告诉我我的嘴不够大,即使考上了也不适合唱歌。于是,为了达到目的,我动手术割大了自己的嘴。谁会想到,复试时我却没能考上。我被分配到学校,当了一名音乐教师。“老师说完了,她那么平静,似乎在讲一个与自己无关的故事。我望了望她,微微翘着的嘴,我们曾嘲笑她象“笑面人”。谁知道这翘着的嘴角含着老师多少希望,含着老师付出的多大代价......
泪水流满了脸。我望了望窗外,夕阳红得象血,从没看见过这么美的夕阳,我的脑子留下了一份永恒的记忆。老师,不用言教,而是用她的经历给了我启示,把我从绝望的深渊中拉回来,让我又看到了蓝天。老师为了我这样一个孩子,道出了她心里的隐秘,说出了自己的辛酸,而她是那样从容、平和。
终于上学了。老师却走了,搬到一个遥远的地方。
她这样走了,而我,没有说一句感谢话。
老师领我进屋。“你怎么会来的““我来看你。”“你还好吧”四个字,包含了无尽的内涵。
我又泪湿了。藏了多少年的“谢谢“两字说不出来了,忽然感到在她面前,一切有形的都无法回报。
回首展望作文「优秀」 篇14
不知为何,照常理来说迈入高中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中好不容易有这么一次放松的机会应感到轻松才对,可现实却出人意料,轻松感不尽丝毫没有,紧张压力非但丝毫没有减轻却大为增加!随年龄的增长自己懂得的事理也随之渐渐多了起来,反而觉得过年越来越没趣儿,这与儿时日夜期盼过年的情况成了鲜明对比,为何?难道此也为常理?
是我最动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彻底放纵了,自己清楚的很。一个在老师心目中具有成为一名优秀学生潜质的孩子正在走向堕落,老师不能置之不理,要救他,为了他可谓煞费苦心。老师的心是善意的,但他太着急了,太盲目了,他不了解这个学生的个性,他也更不知道这个学生在想些什么,一个十七八岁的孩子,在大人眼中他们还什么都不懂,可事实上他们已经明白事理了!他完全清楚自己在干什么他也不是不知道要考虑未来,你的一系列善意的举动他也全都明白,但如果你的方式过与激烈,带给他的只能是压力!为了达到你善意的要求他只能是拿起他最不愿使用的工具——伪装!或许有人会说:难道造成这样的结果责任全在老师吗?我并没有这样说,他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毅力不坚,他也很明白,他有很想克服,可如果外界给予的帮助过于激烈那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我既有言在先“他清楚自己在干什么”就绝不会食言!他了解自己的性格,他需要时间,他需要时间来调整自己,新年假期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他明白的很!在家里,父母的爱让他无颜以对,只能以沉默迎接父母爱惜的责备与煽情的嘱托,亲情的温暖给了他莫大的帮助,在这段时间里,他虽整日少言寡语可心里从未停止的在告诫自己:振作!他已在心里制定了一个计划,并告诉自己尽最大的努力去拼搏,现实是无奈的,他清楚的很,计划实行起来可能还会招来善意的不满,但他深信,只要成功,结局一定是美好的,一定会以欢声笑语宣告结束!
回首高中生活作文 篇15
基于此, 笔者总结多年从教经验, 对如何构建“生活化”高中化学课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希望对广大同行有所助益。
一、注重“生活化”的课堂导入
如同每首优美的曲子都会有一个特别的前奏一样, 一节成功的化学课, 课堂导入犹如乐曲前奏一般重要, 它决定着整节课学生会有怎样的学习状态, 教学会以怎样的节奏进行, 最终会达到怎样的效果。化学知识蕴藏于日常生活中,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话题”出发导入新课, 不但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他们的兴趣, 还能让他们对化学产生亲切、熟悉的好感, 让他们体验到不一样的化学课堂。如在讲“氯、溴、碘及其化合物”一课时,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氯气与水及碱的反应, 其难点是掌握氯水的成分及性质。应该说, 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氯比较少, 对其用途也并不太了解, 因此, 可以学生都很感兴趣的新闻导入新课。首先是多媒体播放“京沪高速液氯泄漏事故”的视频并展示事故现场的相关图片, 然后提出问题:假设当时你在事故现场, 你是怎样的心情?你会做些什么?氯泄漏到底有多可怕?然后引入新课:氯气。先让学生根据视频中的新闻报道和自己已经掌握的有关的化学知识大胆推测一下, 氯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进而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推测进行科学验证。这种以生活问题导入新课的方法, 让学生消除了对化学的“陌生感”和“距离感”, 同时激发了他们探索未知的欲望, 并在他们运用已有知识进行推测与验证的过程中, 主动完成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情境, 是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一种氛围和环境。高中化学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 利用生活实例为学生模拟创造一种“生活化”的化学情境, 可以让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蕴含于生活中的化学。同时情境创设还会产生具有任务驱动性的问题, 可以帮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 通过从发现到解决的过程, 提高化学的实践能力。如在讲“丁达尔效应”时, 可以创设如下情境:教师嘴里抽着烟走上讲台, 还不停地喷放烟雾, 这时学生对教师的这种反常行为感到非常诧异, 都关注教师接下来的行为。然后教师取出激光棒打开光束穿透烟雾, 让学生注意光的走向, 这时学生才恍然大悟原来老师在进行实验演示。当学生的注意力都被集中到实验上来的时候, 告诉学生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现象, 答案就在本节课中, 听完课后希望能有学生可以解释这种现象的成因, 以此激发学生探求答案的好奇心。生活化情境的有效创建, 可以帮助学生尽快进入一个主动认知的学习状态, 而将这些丰富的、联系实际的生活现象加工成教学资源而引入课堂, 无疑给化学课堂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三、打造“生活化”的动态课堂
打造“动态生成”的教学课堂, 构建新型的师生互动关系, 是新时期教育对广大教师提出的要求。课堂教学其过程, 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体验、共同成长的过程, 只有师生之间进行充分互动, 才能促使更多教学资源生成。很多学生都有过这样的感慨:“如果只是让我听, 我很快会忘记;如果只是让我看, 也许会记住一点点;如果我们一起做, 我会真正理解和明白!”这就是“互动”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提问与置疑, 把握住与学生进行互动的机会, 通过“生活化”对话模式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趣味性、启发性, 而不是一味地进行学术性和专业性的讨论。如在讲“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一课时,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空气中的主要成分, 可以通过问题对话的方法, 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引入课题:
师:请问大家知道化肥是怎么来的吗?它是从地里生长出来的吗?
生: (哄然而笑) 当然不是。
师:那大家知道空气里的主要成分是哪些?
生:O2和N2。
师:大家都知道氮气, 也都了解氮气的性质相对稳定, 那么氮气和氧气进行反应的条件是什么呢?
为了让学生能够很快寻找到正确答案, 引导他们对课文内容进行阅读, 然后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经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很多学生都做出了“氧气和氮气发生反应的条件有可能是放电”的推测。
四、结语
【回首高中生活作文】推荐阅读:
昔日回首高中作文05-31
回首4年级作文06-16
中专毕业作文:回首昨天07-21
回首往事作文1200字09-07
回首往事作文450字10-25
回首初一记叙文作文800字05-29
暮然回首笑看昨天记叙文作文10-23
以回首为话题的九年级作文600字06-15
回首考研路10-23
回首,演讲稿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