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中永生》观后感

2024-06-16

《烈火中永生》观后感(通用11篇)

《烈火中永生》观后感 篇1

烈火中永生观后感

火焰让凤凰浴火重生.烈火让一个民族重生,让一个个灵魂在火红的光影下永生...酷刑,是敌人迷信的一种武器。懦弱的人在刑具下失去了脊梁,但坚强的共产党员却要打破这个迷信。无法在许云峰嘴里套出什么东西,敌人便妄想在江姐身上打开缺口“上级的姓名我知道,下级的姓名我也知道„„”轻蔑地看着敌人,在无数摧残下,咬着牙,用行动向敌人反抗。撬不开的唇,诠释着共产党们的无畏。

屏幕中黑白的影象继续闪动,胜利似乎已经向他们招手,疯老头——华子良受党的指示,佯装疯子,蒙混了敌人,长期隐蔽,一次借着买菜的机会,机智地与狱外党组织取得了联系,一部分党员逃了出去,但江姐和许云峰被敌人杀害了,枪声响起,在他们的眼里,不是面对死亡的畏惧,望着前方,似乎美好的未来展现在了他们面前。他们去了,去迎向敌人的枪口,去为祖国未来奋斗;他们也留了下来,留在历史星河中成为闪亮的明星,留在我们心灵深处成了那点坚守的美好„ „

好象已过了一个轮回,当几十个春秋悄然滑过,当天翻地覆的祖国充满着无穷的生机之际,是否还记得几十年前激情而悲壮的日子;是否还记得那些实现了“为革命斗争到底”这个诺言的已逝的灵魂;是否还记得皮鞭打在共产党身上,迸发出来的那宁死不屈的耀眼火光„ „

老一辈革命家把报效祖国和人民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他们为祖国、为人民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人格风范,高山仰止,世代传诵,与日月同辉,似江河长流!他们将在烈火中永生!

8.1杜俊

烈火中永生 篇2

死,并不是战斗之火的熄灭

让他永不泯灭的忠魂

在青翠的歌乐山嵮

仰望黎明

1949年的11月27日,185位关押在白公馆、渣滓洞的革命者含恨饮弹,血染歌乐山,从大屠杀中侥幸脱险的只有35人。当时,新中国已经成立57天,距离重庆解放仅差3天。

黎明前的屠杀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进渣滓洞。但是,胜利与牺牲同时到来。

在蒋介石“清理积案”的指示下,11月26日晚,徐远举从毛人凤手中接过了经过批准的大屠杀名单。歌乐山上有条小路,从白公馆通向松林坡,那里的3个大尸坑已经挖好了。

27日,眼见朝夕相处的难友将被屠杀,悲愤的革命者只能拿起手中的笔。

“兄弟,不要颤抖/大踏步跨出号门——他的嘴咧开,轻蔑地笑笑/‘啊,多么拙笨的蠢事/在革命者的面前/死亡的威胁是多么无力’……”

写下这首诗的人叫文泽,一位在皖南事变中被俘的新四军政工干部。诗稿刚刚完成,文泽就听到特务叫自己的名字。

罗广斌在解放后的回忆材料中写道:“我和谭沈明,文泽,宣灏三人隔着窗子握了手说:‘安心去,你们先走一步,再见。’他们的手都是温暖的,没有冷,也没有抖,喊着口号,唱着歌,从容地大步向前走了……”

是夜,白公馆27位革命者殉难,还剩19人。那时渣滓洞已杀害了两拨革命者,还剩下150多人。刽子手们心急火燎,已经不想按原方案分批屠杀了。

特务和军警都赶去渣滓洞了,白公馆一下子安静了下来。被争取过来的看守偷偷把牢房钥匙和一把铁锤交给罗广斌,说“我先出去看看有没有人,没人的话,我在楼上跺三下脚,你们就跑!”

出门望风的时候,这名看守又顺便告诉白公馆周围的警卫说“共军进城了”,警卫们一听,连忙逃走了。罗广斌把人分成5组,看守的信号来了,罗广斌打开牢门,19个人跑出白公馆,爬上山梁。

白公馆生还19人,渣滓洞脱险15人,以及身中3枪仍活着、从尸坑中爬出来的谭谟,大屠杀中只有这35人活了下来。

11月28日,解放军攻下南温泉,打开了重庆南大门。

但是,屠杀到了29日仍在继续,关押在重庆“新世界监狱”的32名革命者被分3批押往松林坡。那时,距离重庆解放仅差几个小时。特务行凶后,连尸体都来不及掩埋便仓皇逃走。

不息的英魂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车耀先的女儿车毅英独自一人跑向歌乐山。多年以后,她这样描述当日的所见所闻:“白公馆里人去楼空,渣滓洞的余烬还在冒烟。渣滓洞楼下的8问牢房里堆满了烧焦的尸体,没有头,没有足,只有一块块焦黑的躯体。围墙的缺口处,房前屋后,厕所内,另有20多具尸体躺在那里。松林坡上三个大坑,里面尸体枕藉,血水横流。看见一个个死难者睁目仇恨的眼神,紧握的拳头和流出的鲜血,我说不出一句话。歌乐山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可怕的寂寞,一片荒凉。”

1949年12月1日出版的重庆《大公报》以“蒋匪灭绝人性屠杀革命志士”为题,记下惨绝人寰的一笔:

“一位青年妇人,正抱着她的一个一岁多的孩子,在那里痛哭,找她丈夫的尸体。天!这怎么找得到!都么多焦尸,已没有一个还像人样,没有一个能认清面目……”

12月1日,解放军冲进了渣滓洞,白公馆。在刚刚经历了与胡宗南部队和罗广文残部的生死厮杀之后,那些流血不流泪的战士们此刻也失声痛哭“我们来晚了!我们来晚了呀!”

两天后,从大屠杀中侥幸脱险的人们跑回歌乐山。罗广斌做的头一件事,就是带着大家冲进白公馆,冲进平二室牢房,撬起屋角的一块木地板,五星红旗还在!那是狱中难友们听说新中国成立后用被面,草纸和饭米粒制作成的红旗。攥着它,几个人抱头痛哭起来。

革命志士惨遭屠杀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北京,中央人民政府立即指示重庆军管会查明详情,收敛遗体,清理遗物。经过数日的清理、挖掘,在歌乐山集中营范围内,共发现遗体332具。

全城最好的棺木都被调集到歌乐山下。每位烈士两斤酒精消毒,一丈白绸裹尸。刚刚解放,物资极度匮乏的重庆竭尽全力,却也只能用这种最简单的方式收殓烈士的遗体。

烈火中永生观后感 篇3

时序轮替,尘封的历史中,始终清晰的,惟奋斗者的身影。如黑黢黢的夜空中,星星撒下的金粉,将无尽的深黑点染成暖色调。

没有一个黎明前不是黑暗,也定没有一个黑暗迎不来黎明。新中国已经诞生,但在重庆,革命者却仍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渣滓洞、白公馆,他们的那份光热,在监狱里显得愈加温热。许云峰、江姐、成岗……一个个鲜红的名字在这场战争中,永远地刻在了历史坐标上。面对死亡,他们选择的是逆行而前,或者说,相比较在由国民党提供的金钱和权力,他们宁愿在解放中国的道路上为他人清除哪怕一株杂草。

人生于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可革命者们仍活着——他们得到了永生——永远地活在人们心中,活在烈火中。监狱中的他们受尽了折磨,却仍期待每日山城的日出。尽管身在万丈深渊的边缘,还是向往明天的太阳能够高些、再高些……

极艰难地从己方得知新中国成立,得知中华民族也拥有了独属于自己的一面国旗——五星红旗,谁也无法言语他们那时的激动与欣喜。子夜漆黑粘稠的天空终被划破,他们从监狱的铁镣中,瞥见了曙光。利用仅有的被单缝制的五星红旗,是他们的信仰,亦是希望。一针一线,刺透了天幕间尚存的清冷,阴云散去,酿成了月光。

曾几何时,深蓝的口罩下,城市沉重地呼吸着,疫情像一张灰色的巨网,撒在城市各处,人们无处可逃,只得无力地蜷缩在角落。初时,看见有关疫情的文章,我曾以为又是些唯恐天下不乱的营销号借机炒作,直至县教育局发布放假公示,我才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布衣之下燃着的是炎炎赤血,闪烁的是熠熠星河。战争中哪有所谓的天使,只是一群孩子披上了白衣抢在最前线将于死亡边缘徘徊的人极力扯回;战争中哪有所谓的超级英雄,仅是那些本该在家中安心度日的群众弃自己的生命于不顾,往来各地筹集物资。

国难当头,中华儿女们以己之力,尽己所能,为祖国做着或多或少的一丝贡献。战争还未结束,但我们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便是一座山。浩瀚天际中,每个星辰的光或许微弱,但当汇聚成星河,便足以迸发出无尽的力量。

烈火中永生观后感范文 篇4

烈火中永生观后感1

今天晚上,我观看了电影《在烈火中永生》。在这部电影里,我认识了江姐、许云峰、“疯老头”华子良、小萝卜头、双枪老太婆等许多英雄人物。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中共地下党成员江姐、许云峰因为叛徒甫志高高密而被捕入狱。敌人为了让江姐说出共产党的机密,威逼利诱,严刑拷打,用皮鞭抽打江姐的身体,用竹签钉住江姐的手指,用炭火无情地烧着江姐。江姐尽管皮开肉绽,但她始终咬牙坚持,她说:“钉吧,签子毕竟是竹子做的,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她还说:“头可破,血可流,共产党员的意志你是永远打垮不了的!”最后,在江姐和许云峰枪决而英勇就义时,他们还是那样镇定,他们这种不怕死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深深打动了我。

虽然这些故事发生的时间距离现在已经很久了,我们不能像他们一样做出大事迹,但是我们可以学习他们那种百折不屈的坚强意志,生说中吃苦耐劳的精神。在这部电影中,我很佩服江姐,佩服她在敌人的折磨下仍能咬紧牙关;佩服许云峰,他能在地洞里徒手挖出准备越狱的秘洞;我还佩服“疯老头”华子良,他装疯卖傻十五年从而可以传递情报……

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许多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革命献身。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应该倍加珍惜!

烈火中永生观后感2

看了《在烈火中永生》这部爱国电影后,我知道了江竹筠没有被敌人的威逼利诱所吓倒,也没有因为丈夫的牺牲而后悔退缩,至牺牲之前也念念不忘嘱托别人把革命的精神传给儿子。

鲜血化不开的热情是对革命必胜的信心,死亡威胁不了的信念是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执着坚持。江竹筠因为叛徒甫志高的出卖,所以落入国民党的手里。她不忘使中国更多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劳苦大众,不能忘记她也是许许多多救国志士中的一员,她与丈夫有着共同的愿望,就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与共产主义同在。

看完之后,我为她的那种梅花精神所感动,心想:如果没有像江竹筠一样的烈士,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是她们用鲜血乃至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烈火中永生观后感3

这部电影讲述了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开始对共产党进行疯狂的镇压。期间,江姐(江竹筠)的丈夫被敌人杀害了,但她却化悲痛化为力量,毅然去了华蓥山区,参加农村武装斗争。后来,因叛徒甫志高叛变,江姐和重庆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人许云峰,还有其他一些共产党员都被发动派逮捕了!

在敌人眼中,酷刑是让人泄密的不二法门。懦弱的人在刑具面前,往往失去脊梁,丢下尊严,成了可耻的叛徒。但是,对于真正的共产党员而言,是无用的!

在江姐被抓来之前,敌人已经对许云峰严刑拷打,却丝毫不见他意志动摇,只能将他继续关起来。反动派开始对江姐威逼利诱,严刑拷打。他们认为女人是脆弱的,没想到,江姐却十分轻蔑地说:“上级的姓名我知道,下级的姓名我也知道……”“那你可说?”特务头子徐鹏飞兴奋地笑问。“党不允许我说,我自然不会说!”江姐淡然地说。“你可要尝试我们中美合作所——那几十套刑具?!”许鹏飞恼羞成怒。

一个个冷酷的刑具,摆满了整个屋子里。敌人将尖锐的竹签狠狠地插入江姐的指尖……她却忍着剧痛,说了一句让我十分感动的话:“竹签子是用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诠释着真正作文https:///共产党员的无惧无畏!

屏幕中的画面继续在我脑海中闪现……

小萝卜头是一位天真活泼的小可爱。吃奶时,就和他爸妈一起关在监狱里。在那暗无天日的地方,却丝毫不减儿童天性。他眨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来到江姐被关之处,关心地问到:“江阿姨,你睡醒了吗?”“没有。”江姐怜爱地回答。“你说谎!你把手伸过来给我看一下。”小萝卜头严肃地说,“你说了吗?”“没有!”江姐平静的回答。“你一定是好人!”他看了江姐的手,听到那两个字,语气坚定。小萝卜头在艰难的情况下,也懂得关心他人,真是令人肃然起敬。

斗争的道路坎坷不平,胜利的取得是要付出鲜血与生命的。影片中的主人公许云峰、江姐、华子良等人的经历不同,个人的遭遇不同,但是在各种严峻的考验下,都体现出共产党人为了祖国的解放、人民的幸福,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

如今祖国强大了,我仿佛看到了小萝卜头高兴的眼神;看着今天人民安居乐业,我仿佛看到了革命先辈欣慰的笑容。凤凰浴火会重生,烈火让一个民族重生,让一个个英魂在火红的光影中得到永生。

《在烈火中永生》读后感 篇5

妈妈教我唱过一首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一代又一代的传唱声中,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岁生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此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开始奔向光明和希望。

《在烈火中永生》讲述的是邱少云趁夜色埋伏在距敌军只有六十米的草丛中等待敌人的进攻。过了一阵几架敌机从大家的头顶飞过,鬼子扔下的燃烧弹四处飞溅。不料,邱少云的腿被击中,顿时他成了一个火球。其实在不远处就有一个泥沟,但是他为了不暴露目标,忍着剧痛咬紧了牙关,就这样活活被烧死了……

看完邱少云烈士的英雄事迹后,我流下了饱含感动和敬仰的眼泪。当熊熊烈火包围住他整个身子时,他还是一动不动地趴在地下,直到自己变成灰烬……

被火烧身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大家尝试过吗?为什么他能坚持这么久?或许我们永远也体会不到那种感觉,更加无法想像。可是邱少云却做到了,他虽然光荣牺牲了,但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

再想想我们,只要不小心摔破了一点皮就会哇哇大哭、受了一点儿委屈就向爸妈倾诉、遇到一些小困难不勇敢的去面对,而是逃避退缩……而邱少云叔叔呢?在草丛中忍受着焚烧的痛苦,还在原地纹丝不动。因为他深知:只要自己动一下、吭一声,那么敌人就会发觉,整个部队就只能被鬼子消灭。

《红岩》别名在烈火中永生读后感 篇6

一个个鲜活的角色跃与纸上,一声声高歌音绕耳畔,一张张满是伤痕却坚定的脸颊,一滴滴充满生命的鲜血······共产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乐观面对困难的勇气,团结合作的默契,还有面对毒蛇变成的美女时的火眼金睛······

《红岩》里有许多令人佩服的英雄形象,可留给我影响最深的是一个很悲催的反派角色——郑克昌。起先作者用各种描写遮盖了他的真面目,我以为他是个有思想的被埋没的大好人。书中是这么评价他的,或是他自己对自我的认识——在同行看来,他是精英,是千里挑一的好特务,善于隐藏自己,掩饰自己,可面对敌人的一次次识破,他害怕了。从描写角度来看,侧面衬托出了共产党的坚韧不催。可的的确确,抛开政治,郑克昌是一个工作极为失意的一个人。开始好不容易打进了书店,却轻而易举的被许云峰识破了。后来去骗刘思扬,差一点点就成功了,但还是不幸运的被识破了。最后上演了场苦肉计,又被余新江识破,还在自己的地盘被关在牢里的敌人给逼问。不得不说,郑克昌也够倒霉的,堂堂国民党精英人才,智商情商各种商都是一等一的厉害,却被整的团团转。是个要面子的人也会一头撞死在南墙上吧!

那么,郑克昌为什么会失败呢?是他的智商不够吗?答案是否定的。他是个聪敏人,可却不是个有信仰的人。他之所以会输,是因为再好的伪装都掩饰不了内心的丑陋,他不理解共产党人的精神,所以他装得不像,不真实。就像在骗刘思扬的时候,在渣滓洞的时候,因为急功近利,过于突出,使人怀疑。

自古,都有认人识人的说法。可想认清一个人的善恶很难,亦很简单。而唯一的方法就是——做好自己。当你是一个善人时,自然会看清旁人的一言一行中的善恶,而恶人本就自我伪装,在遇到善人是也会疑神疑鬼。正所谓,真假难辨,亦好辨。

在烈火中永生——读《红岩》有感 篇7

第一次读《红岩》这本书,是在小学六年级。在爷爷的书柜里发现了这本书。那时对党啊革命啊这类事着实不感兴趣,匆匆过了一遍。再次回忆是在初三暑假,暑气正浓,读着红岩,心中的烈火熊熊。《红岩》是一部革命体长篇小说,它讲述的是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以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它塑造了许云峰、江姐等众多可歌可泣,令人难忘的革命英雄形象。基本情节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内的敌我斗争为中心,交错地展开了我地下党领导的一系列的斗争及运动,描写了大无畏革命者为迎接解放、挫败敌人的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最后决战。作者罗广斌曾亲自经历过这些苦难,他在狱中坚持斗争,拒绝哥哥罗广文的保释,罗广文是蒋介石嫡系,国民党第15兵团司令。宁愿坐牢,也不写悔过书,和难友一起秘密制作五星红旗,迎接解放。1949年11月27日大屠杀之夜,策反看守杨钦典,带领难友集体越狱成功。正因为他经历过这些苦难,所以在他溢满红色经典的笔触下我们的内心不断涌起一阵阵烈火。那种红色经典是永存的,让我们在心中默默景仰。小说中大量笔墨都着于描写狱中斗争。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狱中的绝食斗争与最后的武装越狱运动。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原本的伙食就是极其差的。夹杂着馊臭味与老鼠屎的饭菜是当今的我们无法想象的。而生理情况几乎已经奄奄一息的革命者们为了解放与胜利甘愿一搏,他们经历了种种苦难与挣扎,包括看着那些在绝食期间逝去的同一战壕上的狱友,他们也痛苦,但是还是要继续斗争,绝不向黑暗屈服。其实最令我敬佩的人物不是主人公,而是“小萝卜头”——宋振中。他一直住在阴暗、潮湿的牢房里,吃的是发霉发臭的米饭,到八九岁时,只有四五岁孩子那么高,难友们都叫他“小萝卜头”。他从小就很懂事。“小萝卜头”六岁的时候想去上学,特务们怕这样暴露他们的罪行,硬是不让,经过多次斗争,才同意由同监狱的政治犯教“小萝卜头”念书。“小萝卜头”学习刻苦,懂礼貌,还非常尊敬老师。他经常冒着险在牢房之间传递信息。最后,这样一条美好又鲜活的生命死在敌人的屠刀下。在狱中,国民党特务对他们进行了非人虐待,共产党员们却仍然坚贞不屈、英勇斗争。最后,获得了解放的胜利。《红岩》的结尾这样写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上。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是的,你问我那光芒何来?是共产党员们的鲜血造就的,是他们用铮铮铁骨与内心对祖国如烈火般的热爱,造就的。而今,我们活在科技与生活日渐发展与提高的新社会,当然不该忘了这些为我们的美好生活做奠基石的,为革命与祖国统一做出贡献的烈士们。国庆又至,我们站在党的阳光下,缅怀着这些伟人。他们在烈火中永生,而我们,将用嘹亮的国歌声与将来为祖国做出的贡献来回报。

在大海中永生读后感 篇8

当我打开这篇目文章时,看见邓小平爷爷那慈祥的面貌,就迫不及待地想快点把文章读完。193月2日上午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的银色专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把自己的骨灰撒向无边无际的大海,人们都悲痛万分,痛悼邓小平爷爷。时近中午,从那永不停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邓小平爷爷那震憾人心的声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邓小平爷爷在大海中永生。

回顾邓爷爷的一生,他领导过百色起义,参与指挥著名的“百团大战”,并参与领导过淮海战役等等。他是全党全军全国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

当他的骨灰撒进大海时,奔腾不息的浪花把他送到各个地方,他不是属于中国的,他是属于全世界的。

《烈火中永生》观后感 篇9

泪点很多,但难免有些地方是过于刻意的吹捧。开场五分钟,黄晓明从火场中救出女孩,所有在现场的一大群人拍手称赞。我没有亲身经历过这样的场景,但我想着火现场的周围这么多人围观不好吧,假如发生爆炸会伤害无辜,而且太多人也会影响消防队员救援。

总的来说,通过这部片子确实能感受到合格的消防队员值得所有人尊敬。影片里的感动几乎能感染所有人,因为这是毫无质疑的正面的行为——舍己为人,无私奉献。这也是这部片的主旋律。影片中唯一存在的需要思考的地方就是有没有办法减少消防队员的伤亡,或者给牺牲消防队员的家人更多的补偿。但很显然,第一个这个问题太过专业,不是相关从业人员可能很难想到办法。第二个问题一般人很难感同身受,因为任何补偿也比不上一个生命的价值。

如果满分五分,我会给这部片3.5分。他很直白,也很感人,也拥有很大的正能量。作为一个类型片,他值得去电影院观看,火灾现场的音效处理感觉比较真实。但是他没有加重处理消防队员的两难境地,大多数人都太过正义和无私,让人感觉这是大多数消防队员拥有的特性。但实际上,影片中的大多数按人情来说应该是极少数,生活中毕竟只有极少数的英雄,我们也不能因为他们有私欲而苛责他们。因为普通人占大多数,在意识到未知的危险时会逃跑,害怕,退缩,这些是人之常情。

不过这本就是一部赞扬消防队员的影片,并不是为他们思考的影片。

看电影的时候一个小男孩哭的又大又响。我身边的小男孩也在不停抹泪。让我一边感动,心理又一边感慨,世界上大多数的小孩真的很善良。所有善良的孩子都值得被好好保护!

《烈火英雄》观后感

首先开头先告诉大家事故是因为洋人操作不当引起的,后面就是围绕抢救A01大油罐展开。

港口负责人的态度非常矛盾,一边说不希望港口毁在自己手上,另一方面又把各种可能导致爆炸的信息隐瞒不报。你到底是希望炸还是不炸?

关于20颗原子弹的问题,影片也没说具体TNT当量。如果比70年前的两颗威力还小,只有1万吨当量,这样看来才能把爆炸破坏力缩小到把一个城市彻底炸平。否则按照20颗沙皇炸弹爆炸来计算的话……

本片是为了向消防官兵献礼,所以故事并不是偏向于还原火灾事故的纪录片,而是着重描火场中的消防员,每一个活生生的人。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战斗到最后一刻,绝不后退。但是马卫国的表演与其说是队长,不如说是政委。

《烈火·英雄》观后感

作为博纳影业“中国骄傲”三部曲的头炮,反映消防队员感人事迹的《烈火·英雄》特意选择八一上映,但在先期点映中,这部主旋律影片用好评如潮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猫眼9.6,和淘票票9.4的评分,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影片根据鲍尔吉·原野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最深的水是泪水》改编,故事源于“大连7·16大火”真实事件,讲述了滨海市油罐区发生火灾,A01油罐如果爆炸,将会给全市八百万市民带来灭顶之灾。英勇的消防队员向死而生,以大无畏的勇气和随机应变的智慧与大火奋勇搏斗,创造了人类抢险史上的伟大奇迹。

《烈火·英雄》的阵容非常豪华,有当红男星黄晓明、杜江和欧豪,知名女星谭卓和杨紫,还有老戏骨杜志国、刘金山等加盟。但许多观众看完后反映,张哲瀚诠释的形象,才是影片最大的惊喜和亮点。

这又是为什么呢?

真正接地气,真正深入人心,真正能让观众产生强烈共鸣和代入感的人物,往往不是那种完美无缺,做什么事都如钟表一样精准的模范,而是个性突出,有血有肉,优点与缺点都非常鲜明的角色。两大主角江立伟(黄晓明饰)和马卫国(杜江饰)如此,张哲瀚饰演的郑志同样如此,而且表现得更富有戏剧性。

张哲瀚在上戏读书时被称为校草,他外形出众,自带光环,穿起古装演风流才子,换上时装演霸道总裁,都是轻车熟路。但此次他扮演的郑志,却只是特勤一中队的一名普通消防员,而且差三个月就退伍了。

因此,郑志在平时训练中表现得懒散且不专业,也就合情合理了,过一天少一天,还拼个什么劲啊?好吃懒做这个成语,就像是专门为他定制的。别看攀墙不利索,吃鸡腿倒是很专业,中队长马卫国为了立威,当然要“杀一儆百”,拿他当反面典型。

郑志龇牙咧嘴地做起了一百个俯卧撑,嘴上却不肯认输,叫嚷什么他本来想当特种兵,结果发配到了消防兵,一副天妨英才的混不吝模样,让人好气有好笑。很多观众由此认为,这哥们八成是影片的开心果,他存在的价值,就是用自己的无能,来反衬别人的勇敢;以自己的脑残,来烘托别人的睿智。张哲瀚的表现方式也是恰如其分,不着痕迹,没有给人用力猛的出戏感,让观众很快对这个角色印象深刻。

特勤中队是王牌集体,承担着护卫油罐,阻止火势扩散的重任。在随时可能被大火吞没的情况下,他们扛着高压水带奋勇向前,惨烈程度并不比狼牙山五壮士逊色太多。考虑到郑志的情况,马卫国让他尽量远离危险,打个杂搬个泡沫桶什么的。可这姓郑的天生就不安分,就算搬个桶,也能搞出神来之笔,楞是找来了辆摩托车,这骑上多潇洒,还能节省力气惊险的画面中有这样的活宝,也算一道别样风景线了。张哲瀚把郑智那股子痞劲算是演活了。

在全队被大火包围,水带喷不出水时,马卫国安排郑志去求援。此时,让观众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发生了:这伙计居然向相反方向跑去!到底是吓傻了,还是别有用心?这特么是要当逃兵,要接受军法制裁吗?

哪里知道,郑志突然一个人扛起了原本需要三四人扛的水带,他要逞英雄了!他看明白了,等自己搬来救兵,战友们早就变成烈士了。但水带岂是他能随便控制的,很快郑志就被巨大的水流冲倒,此时的他,完全没有了玩世不恭的表情,变得认真而专注,勇敢又坚毅。在战友们的呐喊鼓励下,郑志顽强地站起来,楞是以自己的单薄身躯,为战友们冲开了一条生路。郑志前后的形象反差很大,而张哲瀚的处理方式,也令这种变化显得自然合理,更让观众对他的事迹生发敬佩。

拍摄火场戏份时,所有人都戴着厚厚的头盔,满脸油污和血迹,让观众忘记了他们原来身份,只看到一个个奋勇向前的战士。这个时候,明星光环当然不好使,对演技的考验是相当高的,显然,张哲瀚的表现令人惊喜。

当郑志拼尽最后一点力气将消防头盔扔给战友,并高喊出“给我妈!”时,相信很多观众,已经无法控制自己的眼泪了。而在影片尾声,马卫国与郑志别样的互动方式,同样是一大催泪之处。

就这样,张哲瀚将一个前后变化颇大,在抢险中成长和成熟起来的“落后分子”,塑造得生动准确,立体饱满。从这样的普通战士身上,更能体会到消防工作的不易与伟大。这一部向建军节、向广大消防战士献礼的影片,也因张哲瀚的表现而更加精彩。

张哲瀚28岁主演了平生第一部院线电影,无独有偶,《救火·英雄》的男一号黄晓明,也在28岁时完成了电影处女作《夜宴》,并从此成为了中国顶级电影明星。而对年轻的张哲瀚来说,坚持初心不断磨砺,未来有无限可能。

《烈火英雄》影评观后感

《烈火英雄》恰逢八一建军节上映,是国内电影不常见的灾难英雄主义题材。

在当下莺莺燕燕的国产片风潮中,这部宣扬军人血性的硬汉电影,无疑展现出消防战士用血肉之躯逆行在火海,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的英勇无畏。这是一次英雄主义的喷发,让人联想起大连7•16油管爆炸事件和天津滨海新区8•12爆炸事故。

熊熊烈火中,每一次惊心动魄的营救,每一次被浓烟吞没的危难,都有消防战士闪着火警的急促身影。电影情节紧凑,爆炸场面惊人。虽然结局没有悬念,英雄壮烈牺牲在火海,但让人热泪盈眶的是他们用血肉之躯留给其他人,生的希望。

硬汉消防队长江立伟是怎么表现的?

电影根据鲍尔吉·原野的长篇报告文学《最深的水是泪水》改编,黄晓明主演的消防队长江立伟,在电影中采用平民化的视角演绎,甚至有自己的缺点。他因为家庭而退缩,但最终在火海看着妻子和儿子的照片,却战胜了心魔。江立伟在片中最重要的场景——油罐火灾现场,关一个阀门要拧8万圈,拍出了接近真实的感受。

手套被烧烂穿孔了,江立伟依旧赤手转动滚烫的阀门,他不仅要忍受火焰的灼热感,甚至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一个人独自转动最后一道阀门。

作为一名有家庭的男性,能够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坚持战斗,一定是火灾磨练出了他超越常人的信念。最后生死关口,他让一起关阀门的队员先走,突出其高大的形象,显示出作为英雄人物应有的牺牲精神。

头盔砸碎,满脸是血,甚至起泡,创伤障碍后的江立伟,应对连锁火灾爆炸却坚守战场,让人想起《摩天营救》,抑或是经典的《虎胆龙威》和 《摩天大楼失火记》。

而此时的主人公已完全不同于以往的英雄,没有了脸谱化的刻板形象。江立伟陪儿子参加运动会时,因为“害死人”的闲言碎语,而在儿子面前沮丧,那双腿跪地的绝望眼神让人心疼,他没有了其他电影中英雄的高大全形象。而片末,火舌怒吼,江立伟关上所有阀门对着黄色的烈焰说:“你输了”。刹那间,他被气流冲出,瞳孔映着黄色火苗葬身火海,他幻想着和妻、子团聚,如此悲壮将聚光灯都打在了他一个人身上。

现实题材如何将灾难搬到社会秩序中?

作为灾难片,《烈火英雄》的创作正是基于大连真实事件拍摄,真正的价值在于“灾难”部分的艺术表现。

震耳欲聋的气流,从窨井盖冒出,连锁爆炸冲天,整个城市陷入一片火海之中,城市上空也笼罩着红色浓烟,强烈的视觉震撼力触目惊心。灾难引起的全民恐慌和社会秩序紊乱也让人倍感焦心——全民买机票逃跑,船票机票一票难求,车辆堵塞交通事故频发,冷漠对待即将生产的孕妇,这些桥段堪比叙事模式成熟的好莱坞灾难片,宏大场面制造出紧迫感和危机感。

泪点集中片末不喜欢剧透的小伙伴可忽略

电影有两处泪点,都在精华高潮的后半部分。一处是所有消防战士守在油罐旁,共同抵御流淌火进入化学灌区。这种火舌怒吼、稍有不慎就会燃爆的压迫感,映射在消防队长马卫国紧绷的脸上。他接到指令:必须死守化学罐区挡住火源。然而现场人力和供水紧缺。耗材很快捉襟见肘,先用水后用粉尘最后只能搬砖挡住流淌火。眼看火势凶猛,马卫国拿起手机给队员们录起告别视频。在向死而生的最后关头,队员们强忍痛楚,告诉家人思念和爱,如果有下辈子一定照顾好家人……集体主义的全景视角,让身边的许多观众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

另一处泪点是,消防队长徐小斌和当天原本要共进婚姻殿堂的妻子在灾难现场,天人两隔的情境。化学灌区缺水,只能远程抽海水来供水。但水中垃圾太多,导致管道堵塞。千钧一发之际,徐小斌跳入水中清理垃圾,却被渔网缠住,被救上岸时已没有任何气息。

作战指挥部的未婚妻听到后,泣不成声地跑到岸边,跪在他的尸体旁,擦干净孤胆英雄的身躯。听到指挥中心报告牺牲的消息,所有战友痛哭流涕。

不管什么时代,什么国家,都需要英雄。火海无情,战友有情,这些英雄的群体形象,写实了消防战士的满腔热血,具有人情味的当代军人情怀。

他们是党员,家里有兄弟,所以组成敢死队“冲锋陷阵”的豪迈,让人血脉贲张。他们穿着银色隔热服,隔着屏幕都能让人感受到灼热感。战友们之间正义凛然的敬礼,以及类似《我不是药神》十里长街市民送别英雄的场景,这些爱国主义情怀,引起观众的共鸣。平安从来都不会从天而降,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英雄们一路走好”!

观《烈火英雄》有感

昨天在南京结束一天的培训后,和同事去电影院看了《烈火英雄》,两个词形容:震撼,敬畏。

大火焚烧整片荧幕,炙热和窒息感让电影院每个人犹如置身火海之中,现场拍摄是1:1实景的,也就是说,有一半的景,是演员们深处火场里拍的,所以很多细节镜头逼真而畏惧。上一秒还小打小闹的人,下一秒便燃于灰烬。一切悲喜情仇,于水火之中,都是虚无。

也由衷感叹,生命在灾难面前何其渺小。

里面有一个情节印象深刻,油罐要爆炸了,黄晓明饰演的消防员江立伟,赶紧叫大家撤退,但所有消防员还是义无反顾的往前冲。看到这一幕特别揪心,很不理解。都要爆炸了那就赶紧撤啊,干嘛还要白白送命。看到后来才知道,这就是救火精神——“临危不惧,迎火而上。”这真不是普通人能理解和做到的。

如果消防员在最后关头走了,油罐爆炸,殃及的是整个城市的人民百姓。

退?退哪去呢?

只要有一线希望,即便飞蛾扑火,也在所不惜。灾难面前,每一线希望,都是血肉之躯换来的。而江立伟,因为之前任务的一次过失导致同伴丧命,于是心有结节,在之后的救火过程会下意识警惕起兄弟们的安危,他要做到救火刻不容缓,也要做到救人义不容辞。当两者产生冲突时,救火还是救人?他是一名消防员,同时也是一名父亲,更是兄弟们亲信的队长,多重身份的重担,临危一刻时,要舍弃那种责任?

正是因为这些情感的拉扯和顾虑,让黄晓明把江立伟这个人物塑造得有血有肉,没有过分高大,毕竟人不是机器,哪怕在严谨专业的驯化,在生死面前,也抵挡不住性情流露,付出大我的同时,也尊重小我的存在,也是因为这样,才更让人心生敬畏。

《烈火中永生》观后感 篇10

刚开始看这部电影,没有做任何了解,甚至连里面的演员是谁都不知道,更别提剧情了。

电影刚刚开始就是一次救火的任务,中间没什么好说的,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原来在火灾之后的检查,也是充满了危险,甚至可能引发生命危险。

后面的剧情,更是充满了紧张与激动。我是一个泪点低的人,所以在中途我搜索了剧情结局,这才知道是有现实依据的,这让我在接下来的观影中,更是抱着一种沉痛的心情看完这部电影。

在这部电影中,我第一次将我全部身心放在了剧情上,对于里面的演员,出乎意料的刚开shi一个都没认出来。在后来的表演中,颠覆了我对于几个演员的认知,对于他们的认识也更深一层。

给我印象深刻的场景多数集中在片尾。第一个是当儿子回家了之后,父亲换上军装,两人行了军礼,突然感受到了,父子间的情意以及军人之间的薪火相传。第二个是当牺牲的消防员战士被送回到家乡的路上,周围的人不约而同的聚在一起,让我想到了现实中的那些新闻。

这部电影的立意很好,剧情设置方面也很紧凑,没有尿点,一直在用不同的视角切换,展示了在火灾面前的不同人的表现,其中不乏有自私自利的行为,但更多的是温暖与感动。在消防员与火斗争时,我觉得将火拟人化了,一味的突出了火的穷凶极恶,也许有反差更好吧。剧情中有些部分的设置不符合常理,但也许是为了更突出情节的曲折与人物之间的冲突。

这部电影很值得一看,我刷朋友圈时,一个和军人谈恋爱的女生发表了一些感慨,大致是,她更了解军嫂所要承担的东西,她的男朋友说原本是不打算和深爱的人结婚,因为怕委屈了她。看完她的朋友圈,莫名的酸涩和慢慢的祝福。

《烈火英雄》观后感450字

《烈火英雄》主要以大连“7·16”输油管道爆炸事故为背景,将当时惊险画面进行还原,刻画出和平年代里消防队伍彰显大局意识,作为危急关头灾难与人民之间最后防线的消防救援队伍英勇形象,映射出在滔天烈火面前消防指战员“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不变初心和使命担当。

我们的生活平静、和谐、安逸。或为个人理想、或为家庭美满,忙碌着、奔波着。没有一日三餐的顾虑,没有生命财产的担忧、更没有战火侵袭的恐惧。因为即使在危难时刻,在所有人都在逃离危险现场之时,总有那么一群可爱的人奔跑方向与人们相反。他们冲火场、扛器械义无反顾;他们或在烈火中拖出已经烧的滚烫的煤气瓶,或在摇摇欲坠的建筑里背出受伤的群众,火场救援有他们,地震急救有他们,洪灾抢险有他们……他们是真正的英雄,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国消防!

古人云: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这“静好的岁月”离不开无数先烈、无数像救火烈士一样的英雄们无私奉献,让我们心怀感恩,诚挚向英雄们致敬!但是,这“静好的岁月”也需要所有在平凡岗位上的默默工作、奉献的人们,这里面有你、有我、也有他!让我们一起撸起袖子,为“岁月更好”加油干!

《烈火英雄》观后感350字

《烈火英雄》是一部由陈国辉导演,黄晓明、杜江、谭卓领衔主演的纪录片。

这个电影主要讲述的是一个沿海油罐区发生重大火灾,消防队员们誓死抢救,维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

整部电影看下来,让我印象很深的有几处。

第一处:张哲瀚饰演的郑志为了救困在大火中的战友,自己被大火吞噬牺牲了。牺牲前将帽子扔给战友,说了句:“交给我妈。”

第二处:黄晓明饰演的江立伟和谷嘉诚饰演的周浩由于电车销毁,要用手关掉阀门,途中,江立伟骗周浩让他脱离危险,独自一人关阀门,阀门每个要转八千次!江立伟成功了!可无情的大火吞噬了他,他最后一刻还想着妻子和儿子。

第三处:欧豪饰演的徐小斌负责向火场提供海水,要不时下海清除垃圾,可这一次,他被网缠住了。当杨紫饰演的王璐,他的未婚妻到来时,他已安静地躺在地上。

消防队员们真伟大!他们用生命维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他们都是人民英雄!

观《烈火英雄》有感

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第一小学 张玺

昨天在南京结束一天的培训后,和同事去电影院看了《烈火英雄》,两个词形容:震撼,敬畏。

大火焚烧整片荧幕,炙热和窒息感让电影院每个人犹如置身火海之中,现场拍摄是1:1实景的,也就是说,有一半的景,是演员们深处火场里拍的,所以很多细节镜头逼真而畏惧。上一秒还小打小闹的人,下一秒便燃于灰烬。一切悲喜情仇,于水火之中,都是虚无。

也由衷感叹,生命在灾难面前何其渺小。

里面有一个情节印象深刻,油罐要爆炸了,黄晓明饰演的消防员江立伟,赶紧叫大家撤退,但所有消防员还是义无反顾的往前冲。看到这一幕特别揪心,很不理解。都要爆炸了那就赶紧撤啊,干嘛还要白白送命。看到后来才知道,这就是救火精神——“临危不惧,迎火而上。”这真不是普通人能理解和做到的。

如果消防员在最后关头走了,油罐爆炸,殃及的是整个城市的人民百姓。

退?退哪去呢?

只要有一线希望,即便飞蛾扑火,也在所不惜。灾难面前,每一线希望,都是血肉之躯换来的。而江立伟,因为之前任务的一次过失导致同伴丧命,于是心有结节,在之后的救火过程会下意识警惕起兄弟们的安危,他要做到救火刻不容缓,也要做到救人义不容辞。当两者产生冲突时,救火还是救人?他是一名消防员,同时也是一名父亲,更是兄弟们亲信的队长,多重身份的重担,临危一刻时,要舍弃那种责任?

正是因为这些情感的拉扯和顾虑,让黄晓明把江立伟这个人物塑造得有血有肉,没有过分高大,毕竟人不是机器,哪怕在严谨专业的驯化,在生死面前,也抵挡不住性情流露,付出大我的同时,也尊重小我的存在,也是因为这样,才更让人心生敬畏。

通过这部电影,深刻看到了这些存于危险一线,时刻待命的消防员,他们用血肉之躯,保卫着民众的安危。恰逢昨天八一,在这里向每一位于火海之中,义无反顾的英雄们,致敬。

《烈火英雄》观后感

在这部电影八月一号上映前,小编就迫不及待看了点映,说它是一部灾难片,还不如说它是一部主旋律英雄片,如果不是因为这部电影,你是否会想起天津滨海新区的那场大爆炸,你是否会想起大连输油管爆炸事件,你是否会想到这些“超级英雄”不管影院里的冷气开的再足,最后还是被震撼的热泪盈眶。

影片打动我的不止是情节,不止是震撼的场景,而是消防员不怕死敢拼的精神,这种精神竟然让我从头哭到尾,周围也不断传来低低抽泣声,其实,抛开这部电影是否拍的真实或者有不合理的地方,初衷都只有一个,那就是“致敬烈火英雄”

(此段有部分剧透)这部影片最大的泪点在于,巨大灾难来临时生命的无助和脆弱,生死关头那些像向死而生的逆行。

在郑志为救中队战友们牺牲,被熊熊大火燃烧,将头盔扔向队长喊着“给我妈”那一刻,我仿佛已经看见一位老母亲抱着儿子的头盔哭到晕厥,还有江立伟为了关闭阀门磨烂的双手,在关闭阀门的最后一刻,被大火冲击牺牲,我甚至可以想象他的妻子和儿子那种绝望的心情,顿时觉得消防员的生命有时就是那么脆弱,他是多么的无助。救援成功后,战士们席地而坐,吃着鸡腿,队长把鸡腿放在郑志头盔前,哭的泣不成声,剧中的感情线,最终也没有一个完美的结局。

蘑菇云场景,震碎的居民楼,慌乱的人群,瘫痪的交通,真实的人性,都做到了极致,人们在灾难来临前想要离开,跟逆行的消防员产生了强烈的对比,在看完这部电影后,我采访了一些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问了他们看完最大的感受,他们这样讲:

网友“鲍达人”:“这部电影比较真实的反应了消防员在大灾大难面前不惧牺牲,英勇无畏的豪情,看完之后,我为我是一名消防员而感到自豪的骄傲!”

网友“烟雨蒙蒙”:“每一位消防战士最坚定的信念和最真实的人生,不管前方是什么,是流血还是牺牲,他们义无反顾,绝不优柔寡断,他们把做好新时代应急消防工作作为一种信仰,把救人民于水火助人民于危难作为一份天职,也呼吁社会,注意用电用火,让消防员的本领无用武之地。”

网友“Dream”:“《烈火英雄》让我感受每一位消防战士最坚定的信念、最真实的人生,用手中的水枪谱写着坚定不移的誓言,以青春和生命的代价塑造了无数个“不凡”与“伟大”。

消防员不是生来就是英雄,影片也不是为了致敬而致敬,小编只希望,在看完这部电影后,重新认识这群敢拼敢闯的英雄,永远记住这些用生命去保卫人民财产安全的逆行者们。

《烈火战车》观后感 篇11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烈火战车》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生是一场赛跑,当你奔跑在路上,你要明白,你是在为了什么而跑?”当Liddel赢得苏格兰比赛时,观众邀请Liddel发言,Liddel平静地告诉观众,他的使命是为了上帝的荣誉而奔跑,上帝是Liddel的信仰。

1924年Liddel参加巴黎奥运会,比赛安排在周日,即天主教徒的安息日。在王子面前,Liddel礼貌而坚定地拒绝参加比赛。场面尴尬之际,Liddel的好友,爵士出身的Lindsay及时感到,把自己周四400米赛跑的决赛权让给Liddel。Liddel专业训练的项目是100米,但在400米赛中他不仅夺冠,且打破世界记录。

这是故事结尾。故事中,当王子身边的权贵要求Liddel为了王子的荣誉参加比赛时,Lidell简短的回答令人回味:“国家,国王也都是上帝创造。”

当Liddel赢得世界冠军时,Liddel的金发上,闪烁着太阳的光芒,Liddel脸上沉醉的笑容,是上帝把慈爱赋予他眷顾的选民。

还是回到第一个问题,“我们为了什么而跑?”电影中,犹太青年Abraham为了夺得金牌而跑,贵族出身的Lindsay因为兴趣而跑,而Liddel为了上帝的信仰而跑,上帝给了Liddel内心力量。Abraham肩负为犹太人赢得荣誉的使命,Lindsay身上的贵族气质让人赞叹,Liddel成了时代的英雄。三位青年都追求卓越,他们的故事成了奥运史上的传奇。

如果把我们的人生比作一场赛跑,那么,我们为了什么而跑?我们可以达到卓越境界吗?我们可以成为传奇吗?我们可以成为英雄吗?我们在哪里发掘力量?

在如今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金钱成为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准,积累财富成了人们的生活目标。我们满足于餍饱的物质生活,在狭隘的自我世界里沾沾自喜,不复思考人生的价值。信仰,已成为人们羞于提及的学究式的话题。在物质的侵蚀下,我们的精神世界渐渐萎缩,并最终在浑浑噩噩中渡过漫长或短暂的一生。

当我们人生的烛火即将熄灭时,我们是自豪地对所爱的`人说,“我无愧于这一生”,还是因为一些遗憾久久不肯咽气。当我们为信仰而活,我们将体会到,我们从信仰获得生命的力量,而生命也正从我们身上延续到我们的后代。

信仰在我们脆弱时给我们内心力量;信仰指引我们人生的方向。

把个人奉献给时代,在自己从事的领域追求一流,便是俗世人生的信仰。

把时代的需求当作自己的历史使命,在历史长河中发出点点星光,把自身的生命融入人类这条河流,便不会感到孤单。

上一篇:天使的作文:折翼天使下一篇:伤感悲伤不开心个性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