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风景作文

2024-06-20

小学生风景作文(共15篇)

小学生风景作文 篇1

依旧还是那条路,依旧还是那样别致的风景。

如往常一样,在血色残阳里,在日落西山时,我走上了这条路。脚踩在古朴的小巷上,独自一人享受着宁静与祥和。

小路是一条水泥路,弯弯曲曲,不知是它顺着两旁的房子建呢,还是两旁的房子顺着它建,只觉得它很窄,颇有在夹缝中生存的无奈。偶尔会有几辆电瓶车缓缓驶过,带来一股时代的气息。路面很干净,几块补丁在蔓延,流露岁月的沧桑。

拐弯,继续走。撞入眼帘的还是那棵老树。那是一棵白杨吧!挺拔的枝干,高高的顶端,每次经过,都让我有一种仰望的冲动。站在这棵大树下,一片枯黄的树叶落下,落在眼前,随即落在地上。不禁抬头,树枝稀疏,述说着岁月的变迁。

不知不觉中,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眼前是一家家具店,店主是一位四十多岁的汉子。总是见他在忙碌,总是见他憨憨地笑。夕阳下,那个疲累的身影成了一道最温馨的风景。机器声总是在唱歌,或温柔,或缱绻。木屑在小小的作坊里飞扬,汗水在那张偏老的脸上流淌,忙着并快乐着,累着也幸福着。疲累与希望在一个个日升日落中交织。生活就是这么平淡。

目光随着一阵阵聊天声中转移。是几个老人,站在小路的一旁,聊着家常,听不清他们在聊什么,只是看清了他们的脸,看清了那堆在皱纹上的道道笑容。我知道,在这个黄昏,在这个冬日,他们是快乐的。

我也笑了,暖暖地笑,正想转身,一声犬吠响起,一只小狗不知是哪里跑出来的,跑到了一位老人身边,蹲在老人的腿下,依偎着。老人与狗,笑容与夕阳,定格成了一幅温馨的画。

回家的路,很温馨,很朴实,也很快乐。

教师点评:进入六年级,我们开始接触散文,也尝试写散文。一个多学期练下来,小作者的文笔老练了,心思细腻了,对生活的感悟也多了一份触手可及的温暖。短短一条回家的路,每天都有着不同的风景不同的人,走着看着想着,一草一木,一人一事,渐渐地在小作者心里发酵,发酵成一股生活的滋味,然后,流注笔端。于是,就有了呈现在我们眼前的美文。

作者:金子烨

公众号:笔阅世界

小学生风景作文 篇2

江苏省中学生作文大赛是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立项的十项中小学竞赛活动之一,其中初中组竞赛由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初中生世界编辑部具体承办。自2009年单设以来,初中组竞赛在不知不觉中,已走过了整整5年的历程。

5年来,选手在变,赛题在变,专家评委在变,大赛的组织形式在变……但大赛对“公益、公平、公正、公开”宗旨的坚持没有变,组委会“打造品牌,树立影响”的追求没有变,选手们的精彩表现没有变,各方对大赛的支持也没有变……因为这些“变”与“不变”,化用本届大赛初赛题之一“我的风景”和决赛题之一“这个,我可以有”,大赛已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属于你,也属于我。我们,都可以拥有。

大赛风景之“不变”篇

行政依旧很给力

自2013年9月9日大赛通知正式下发以来,全省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初中学校积极响应,广泛发动,精心组织, 推选出2700多位选手参加复赛。10月26日下午,复赛在全省17个赛点同时举行。12月28日,189名优秀选手前往南京参加现场决赛。复赛和现场决赛期间,不少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派人全程护导,泗阳县教育局更是拿出专款,包车接送学生往返赛点,确保学生安全、顺利地参赛。12月29日,江苏省教育厅副巡视员洪流、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马斌等领导又亲临现场参加颁奖活动。

给力的行政,是大赛一道不变的风景。

评委依旧很投入

本届大赛,初中生世界编辑部邀请了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骆冬青,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副主任严华银,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蔡明,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孙汉洲,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知名作家丁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祁智等组成评委会。从命题会开始,评委们就对如何进一步办好大赛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并拟定了一批初赛赛题。复赛和现场决赛时,评委们又以严谨、务实的态度,命制了符合参赛选手生活和心理的赛题,让选手们在熟悉的氛围中,有话可写,有情可抒。现场决赛期间,评委们更是连夜评判,选出了最优秀的作品。颁奖仪式前,骆冬青老师、蔡明老师和祁智老师又结合选手们的赛卷, 对他们的写作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 给予了选手们很大的启发。

投入的评委,是大赛一道不变的风景。

选手依旧很亮眼

5年来,江苏省中学生作文大赛(初中组)始终秉承“公益、公平、公正、公开”的办赛宗旨,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及新课改精神,为全省广大热爱文学的初中学生提供展示才艺的舞台,在广大师生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本届大赛,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有超过40万名初中学生参加了初赛,人数远超往届。而在大赛新增的“网络票选”环节,为期15天的网络票选共吸引了超过26万人次参与投票,也远超组委会的预期。

初赛、复赛、现场决赛阶段,佳作迭出:《假如我遇见翠翠》《假如雷锋叔叔遇见一个“碰瓷党”》《假如阿廖沙遇见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些题目充分反映了选手们开阔的视野、丰厚的积累和扎实 的文学功底;现场决赛中,来自靖江外国语学校的雷浩然同学借“云”体悟人生, 来自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的赵予倩同学以“青春,我可以有”为主线架构文章……都让人眼前一亮,拍案叫绝。

此外,选手们的缤纷才艺同样令我们感慨不已,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在音乐、舞蹈、绘画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来自太仓市第一中学的龚翊岑同学特意带来了自己的书法作品,娟秀的字迹,透显出她的努力与执着。

亮眼的选手,是大赛一道不变的风景。

大赛风景之“变化”篇

赛事组织形式更加丰富

根据评委们的建议,并结合实际, 本届大赛在初赛、复赛、现场决赛的基础上,增设了“网络票选”环节,进一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在该环节中, 189名入围现场决赛选手的照片、复赛文章、个性化的自我介绍等,均在专题网页予以呈现,接受社会投票。这样,一方面扩大了赛事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使得大赛更显公正、透明。这里有个小花絮。有一位选手发送完材料后,又打电话给编辑部,提出想换一张照片,她说,要把自己最美丽的一面展现出来。编辑部的老师当然理解她的“爱美心”, 于是满足了她的愿望。

本届大赛现场决赛期间,组委会增设了编辑与全体参赛选手互动交流环节。在该环节中,编辑部的老师给选手们作了题为《视野、品质、文采———竞赛作文的三重“美”》的专题讲座,并回答了选手们关于赛事、写作、刊物栏目设置及内容选择等方面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而评委与选手互动的环节也首次安排三位评委同时登台,以类似沙龙的方式和选手交流,突破了往届先由一位评委作讲座,再由蔡明老师主点评的程式,显得更加灵活、亲切。

海门的一位家长离会前说:“我们来之前,以为这就是一次普通的比赛。没想到活动安排得这么丰富,你们真是用心在做活动。”这样的肯定,让我们倍感欣慰。

更加丰富的赛事组织形式,让大赛风景变得更美。

奖励激励力度更加强化

本届大赛对于优秀选手的奖励激励力度是空前的。

根据评委们的建议,组委会向特等奖选手所在学校颁发了由评委们亲笔签名的贺信,以此鼓励参赛选手写出更加精彩的作品;首次评选“初中生世界文学之星”,特等奖前10名选手被推荐为江苏省青少年作家协会会员,为热爱文学创作的他们提供了继续发展的宽广舞台;同时,组委会还和江苏省教育国际交流服务中心(简称“苏教国际”) 深度合作,特等奖前5名选手获得了由“苏教国际”提供的免费境外修学旅行的机会。

更加强化的奖励激励力度,让大赛风景变得更美。

相会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依依不舍中,“苏教国际杯”江苏省第十三届中学生作文大赛(初中组)落下了帷幕。5年的携手同行,5年的执着追求,5年的不断超越,江苏省中学生作文大赛(初中组)已成为江苏省内最具影响力的初中作文赛事之一,已成为省内初中教育界一道亮丽的风景。从这里,先后走出了居田、杜渐、谢静姝、浦宇晴、胡芸、赵婉辰、李好等一大批文学新苗;在这里,无数的青春少年努力描绘着心中的文学梦……

每位学生都是一道风景 篇3

一.用爱去唤起爱心

教师这个岗位虽然平凡,但却很伟大。师生之间的爱是相互的,只要真心付出,用爱去唤起学生的爱心,就一定会有所回报。不是物质上的,而是精神上用任何东西都无法换来的。我不奢求学生能给我什么,仅仅只是一句:"老师,早上好!"也能带给我整天的好心情!学生的进步,让我觉得欣慰;学生的成绩,让我觉得骄傲!我爱我的学生,是他们让我觉得生活是那样的美好,是他们带给了我一次又一次的感动!

刚刚参加工作的那一年,第一次参加市里教学教研评估公开课展示活动。由于没有任何教学经验,尽管我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的学生们也特别给力,教室也专门打扫过了,领导们进入我们教室的时候,班长还带领着大家唱起了业余时间我教他们唱的英文歌曲,这些都是我始料不及的。当上课铃敲响,面对教室里黑压压的全是教学精英和领导的那一刻,我紧张的"唰"的一下脸全红了。原本设计好的教学进程和活动安排一下子也全都打乱了。我好不容易平复了一下心情,慌乱中我看到平时班上都不怎么学英语的许万里同学竟竖起大拇指给我做了一个"well done"的手势,然后小声说了句:"take it easy!"我突然一下子觉得特别的幸福,对于一个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来说,这真是莫大的鼓励了!那一刻我所有的紧张全都消除了,整节课都表现的特别出色,课后领导和同仁们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事后回想起来,要不是许万里同学在我慌乱时竖起的大拇指给我的鼓励,真是不知道会怎么样上完这次意义深远的课呢?

二.用情去感化孩子

我觉得融洽的师生关系应该成为教育的基础。教师如果能够将爱注入到学生的心田,师生之间的感情也必定会心理相容,这样学生会对教师产生一种依恋感,对学习和学校教学各项活动也会有一种满足感和幸福感。学生会把对老师的尊敬转移到对这个老师的教学内容上,从而就会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人都是有感情的,当学生从内心深处觉察到师爱的时候,他一定不会无动于衷的。我所带的班级有一个姓徐的学生,他特别内向,经常旷课,对英语课特别反感。也许是对英语课的反感,也连带着反感我这个英语老师了吧。我几次找机会跟他交流他都不怎么搭理我,眼看着他成绩一天天往下降,我比他更着急。经过好几次家访,我总算明白了其缘由。原来他爸爸妈妈全都在省外打工,家里只剩下一个年迈的爷爷,缺乏家庭关心的孩子可能性格都会有点孤僻吧!我一定要让他觉得老师和同学们都是关心他的。我记得那个周四的上午,而那一天也正好是他18岁的生日。我提早一天就订好了生日蛋糕,还专门去礼品店挑好了礼物。我要给他过一个让他觉得吃惊的生日。那一刻当我和全班的学生们一起为他唱起生日歌的时候,他感动的哭了,他哽咽着对我说:老师!谢谢您!那次以后,他的英语成绩一天天的进步了,脸上的笑容也渐渐多了。现在他也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每年教师节的时候都少不了来个电话或发条消息。我想,这就够了。

三.用心去品味学生

我们一直在提倡学生要尊重教师,其实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就是以平等的人格对待学生,以宽广的胸怀接纳学生,用心去品味学生。要自我克制,变被动为主动。只有尊重学生,用心去品味他们,他们才能自尊,自信,自强不息。也只有尊重学生,用心去品味他们,教师才能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知识的传播者,人生的领路人,才能建立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才会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求得老师的帮助和指导,老师也能找到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教育途径和方法。

小学生风景作文 篇4

初春来临,草长,莺飞。农民开始忙农活了,处处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倘若你出去走走,你会发现乡村是那么的美!田野换上了嫩绿的新装,十分耀眼。天空中野燕喃呢,春雁飞舞。树木绽出了嫩芽。

当骄阳如火,烈日炎炎,大地穿上了浓绿的拖地裙。那一棵棵挺拔的大树啊,苍翠欲滴,如同一把把撑开的绿伞,洒下一片绿绿的浓郁。

晚秋的时候,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田野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稻谷成熟了,那齐刷刷的稻穗,如同金色的乐谱,一个稻穗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人们的房前屋后,开满了菊花,如同一道道绚丽多姿的绸带。

稍稍一转身,雪花慢慢纷飞,很快,大雪如鹅毛,飘舞,整个太平镇白雪皑皑。一会儿,地上积起了几厘米厚的松软的白雪,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层,看起来,还可以滑冰呢!家家户户的大门,都贴上了春联,如同一簇簇跃动的火焰。等夜幕开始降临,天空中已经绽开了一朵朵色彩斑斓的烟花,很是好看。

风景小学生作文 篇5

我们先去溪口的售票处买了五张票,然后去了雪窦山,雪窦山上有个景点叫妙高台。妙高台在山顶上,所以我们要爬上山才能看到妙高台。我和哥哥小马都是爬山能手,可他比我先到了山脚,所以哥哥跑的比我快。我好不容易追上了哥哥,我们气喘吁吁的爬上了山顶,脸上彤红彤红的像一个熟透了的西红柿。妙高台是一个四方的小洋房有两层,右边是台阶,楼上有三个房间,一间办公的,一问是会客的,还有休息的。楼下还有一个房间房间里有许多椅子,还有一台专门介绍雪窦山的电视机,而且还有一台给手机充电的机器。看完了妙高台,我们决定下山。路旁边的树很多,长得葱葱茏茏,还被烟雾弥漫好像仙境一样,我每一脚都走的小心翼翼生怕自己摔倒了。

下山了,我们来到了千丈岩,千丈岩的岩石凹凹凸凸的。千丈岩因为望下去深不可测所以得名。

风景小学生作文 篇6

寂静的海边,再次凝视着熟悉的景色,流动的空气在高远处幻化成风,诡异的难以琢磨,是否要改变它的方向,躁动的潮汐还不肯停下,无数的珍珠在海底闪烁,一搜轮船正离开海港,不知要多久才能消失在碧海深处。留在岸边的,只有一块孤独的岩石,和岩石上寂寞的我。

一声刺破天际的鸣叫,一只叫不出名字的灰鸟,电光火石般消失的了无痕迹。心脏在瞬间疼痛。很多次来过的地方并不留恋,可还是禁不住不太和谐的出现。风吹的久了,云就散了;花香飘的远了,味就淡了;来的次数多了,心就乱了。被风吹的心生些许烦恼,纵使狂舞高歌也未必能忘掉伤感,不再奢望破碎的片段重新连接,谁是谁的过客,早已不再那么重要。走过的不再回头,那么我就可以自由幻想。

海上的浪,一波一波,澎湃出激情;岸边的人,默默蹲守,背景成沧桑装饰。天空太过高远,望不到云层深处的仙境阁楼;大海太过宽广,看不穿朦胧雾里的天水一色。视线夹在天海之间苍白的无以复加,伫立的人远望,回眸,微笑,独享的风景恬静柔美,融进舒畅的海港旁。

小学生风景作文 篇7

教育日志———记录“行走”中的精彩瞬间

教育日志也称教学日志、教师日志或研究日志、工作日志, 是教师对自己日常的教育生活事件的定期记录, 是教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自由写作。教师在把真实的生活场景转化为文字加以记载的时候, 也就是在梳理着自身的行为, 有意识地表达自己的理念, 教师的认知与情感的洞察力等也会不断增强。所以, 可以说教育日志既是一种新的研究方式, 也是一种新的成果表现形式。

教师和学生之间特定的关系决定了师生间会有太多的情感故事, 有太多的心灵接触, 有太多的难忘瞬间……只要教师愿意拿起手中的笔, 真实地记录教育教学实践中属于自己的“此时此地”的情境 (包括背景材料和有价值的细节、片段、事件) , 都是一份珍贵的研究资料, 也能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提供可参考的依据。袁振国就认为, 对中小学教师来说, 最有效的科研方法就是记教育日记 (也可以是周记、月记) , 但主要是要有记录, 把想到的问题记录下来, 这就是科研的正式起点。

很多教育家的成功之路正是从记教育日志起步的。苏霍姆林斯基从成为教师的那一天起就开始写教育日记, 一记就是32年。正是这几十年的教育日记, 使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被后人称为“活的教育学”、“教育的百科全书”。

由此可见, 坚持写教育日志不仅是教师教育教学财富的积累, 它更能让教师学会思考, 萌发自己的教育见解、教育观念, 进而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实现从“教书型”向“研究型”的转变。

教育叙事———讲述“行走”中的真实故事

教育叙事就是叙述教育故事, 展现教师在日常教育生活、课堂教学、研究实践等活动中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 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 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 并通过反思来改进自己的行为。对于教师本人而言, 它是彰显教师知识, 分享教师智慧,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教育研究而言, 它是一种真正的原创成果, 一种写作和研究主体的张扬。

应该说大多数中小学教师都具有叙事的能力。许多教师擅长叙述故事, 善于绘声绘色地描述课堂中所发生的事情。在平时工作中, 教师互相之间也常常以讲述事情的方式进行交流。可以说, 叙述自己亲身经历的教学故事, 写出自己教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与困惑, 这是每一位教师都能做也都会做的事。但对于教育叙事的写作, 须放弃大段理论观点的硬性阐述, 代之以真情实感的真实流露。教师要从自身解惑的需要着眼, 拥有自我改变、自我超越与自我实现的内驱力;要从对个体的关怀入手, 通过事实反思与思想提升, 追寻乐而忘返、陶然自得的“体验”, 使自身的焦虑得到缓解, 职业倦怠得以克服, 自信心得到提高。一部好的教育叙事, 不仅是教师自身心路历程的真实反映, 同时也是其他教师借以反思自身的基础和对照学习的镜子。

由于教育叙事直接指向教师的日常教育生活, 因此, 教师在进行叙事研究时就会把自己摆进去, 聚焦自己特定教学情境的经历和体验, 描述自己教学生活中的实际遭遇和困惑以及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和自己的感悟, 这是对自身生存和发展意义的不断叩问与探索。在教书育人中体现出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从而获得一种内在的尊严与欢乐的满足。因此, 教育叙事不仅能够让教师的教育生活富有意义, 更有助于教师走上幸福的生活道路。

教育案例———共享“行走”中的个体智慧

教育案例, 简单地说就是教师把在教育教学中发生的典型事件记录下来, 加入自己的反思和感悟。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 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的问题, 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案例是融记叙、说明、议论于一体的新型文体。

每一个教师在其教育教学生涯中, 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事件, 你可能会面对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 也可能会面对一些学业成绩优良的学生;你的学生中, 有些人某门或某些课程成绩较好, 而其他学科却显得薄弱;有的学生认知与情感发展不均衡。你也会在课内外教学组织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难题, 在与同事交往中有时会应对自如, 有时也难免会束手无策。诸如此类的事件, 实际上都可以经过一定的思维加工, 以案例的形式体现出来, 成为大家共同探讨的对象。可以说, 教育案例能够直接地、形象地反映教育教学的具体过程, 因而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 也非常适合于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教师来写作。

教育案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过分偏重教育原理 (原则、观念) , 难免空泛;过分依赖教学经验 (技能、技巧) , 易致盲目。以案例为基础的探讨恰好可以弥补这两者的不足。教育案例分析的是真实教学情境下, 面对不确定的、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 教师所作的决策判断或两难困惑分析, 从而增进教师实践的反思和教育的智慧。阅读教育案例时, 教师能够得到更多的来源于同事的帮助。正如一位教师所说:“教育案例, 让我们的教育更加充满智慧, 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

教育反思———激活“行走”中的成长动力

教育反思指的是教师以体会、感想、启示等形式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的批判性思考。它不同于日志、叙事的一般记录和白描, 也不像案例, 有明确的问题发现、分析、解决线索, 而是在记录教育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批判。教育反思不仅仅被视为一种批判性思维活动, 还进一步强调教育反思的文本化。也就是说, 教育反思可视为一种写作的文体, 它把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思考和评判活动记录下来, 成为教师成长发展的忠实记录和反映, 也成为促进教师成长的一种科研模式。

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载体, 教育反思虽然始于某一现象或问题, 但并不意味着只是就事论事的思维活动。它要求教师以研究主体的眼光审视教学过程, 不能一味地认同他人的观点和认识, 要彻底摆脱指令性课程模式下作为课程依附者和消极执行者的被动角色。同时, 作为研究的教育反思, 它具有持续性、不间断性、批判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它让教师在实践中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的思维习惯, 使教师将批判和研究的意识贯穿到日常具体的教学工作中。通过反思, 教师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提升自己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现由“经验型”向“研究型”、“学术型”、“创造型”角色的转换。

带学生慢慢走欣赏语文的风景 篇8

教育是慢的艺术,语文教学就更加需要慢慢来了,我们曾经打过比方说,学语文就像在煲汤,必须要慢慢来,才能入味。

一、慢慢读,才会让营养积淀在生命里

我们可以观察一种现象,下大雨的时候,雨水迅疾,这样的雨常常是来得猛烈,带着强大的破坏力,但是雨停了就会流走,对庄稼并无多少好处;而那些随风潜入夜的细雨,看起来慢条斯理,但是一夜过后,土壤却酥润如膏,大地上草绿花红。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她可以给我们带来生命的启示。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为孩子选好了一篇美文,孩子如果急急火火就读过了,他们往往是记不住什么的,必须要带着孩子慢慢读,这样孩子才会慢慢吸收阅读的营养,慢慢养成自己的语文素养。

那么该如何慢读呢?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多读,熟读成诵

把经典内容读过五六遍,读到开口就能背诵。经典的作品都是前人精挑细选的文化精粹,这样的文章极富营养,必须要细嚼慢咽,所以要舍得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大声吟咏,反复品味,直到能够感情充沛地朗诵,能够熟练地背诵。语感的培养是先从背诵开始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慢读,边读边思

慢慢读,把书读厚,把一句话读成一篇文章,把一篇文章读成一本书。在读的过程中,总是要停下来想一想,动笔来写一写。读书要有读书笔记,把自己的思考、感悟、困惑都记录下来,越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到了艰苦,越是会让自己对阅读的成果倍加珍惜。有思考地慢读的过程是精神参与的过程,是文章渗透进生命的过程。

3.回读,重新体会

蒋捷有词云:“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心境,阅读作品的体会便不同。所以读过的作品,放一段时间之后,或者放一两年甚至几年之后,还要回读,在阅读的旅程中,“故地重游”,会发现自己又有了新的收获。

二、慢慢悟,才能让成长遵循自然的规律

成长要遵循生命的规律。自然的生命,是有其成长的季节的。人也必须慢慢成长,揠苗助长会给人的生命带来莫大的伤害。

对语文而言,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显示的往往就是学生的成熟程度。语文的教学,常常有越界的现象,我们通常看到小学的学生已经在读初中的作品,初中的学生尝试做高中的阅读理解,感觉语文教学似乎没有明显的分层。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学生如果没有成熟到那样的生命阶段,他的情感就没有那样的丰富和深刻,我们如果强行把一些东西灌进他们的头脑,他们肯定是半懂不懂的,只会留下个“上大人孔乙己”般的印象,模糊懵懂,似是而非。

慢慢悟,给学生留一点成长的空间。

1.不随意增加教学的难度

如果没有一个难度系数的考量,施教者随意增加教学的难度,就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教育要找到孩子的最近发展区,让孩子跳一跳摘苹果,可是如果跳一跳也不能摘到苹果,那孩子就会产生沮丧感,就无法建立自己参与到学习中的兴趣和乐趣。

2.给学生自我修正错误的时间

生命都要经历一个从蒙昧到明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犯错误是难免的。犯过了错误之后,常常会对这个记忆记得更清楚。错误有时在所难免,教师不要试图让孩子避开所有的错误。要给他们一点走弯路的时间,虽然这样有可能耽误教学的进程,但是实际上,这段纠正错误的体验对孩子的生命成长来说也是意义重大的。

3.在活动中找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组织活动,带学生过一种属于语文的慢生活。一定要舍得时间带孩子玩,在玩的过程中,其实是对孩子的情趣的培养,没有情趣的人,怎么可能成为一个语文素养很高的人呢?古人如果不游山玩水,哪里会有那些经典的诗词歌赋啊?如今的孩子,常常是从课堂走出就走进了辅导班,根本不接触外面的世界,语文老师如果再不设法组织一些语文活动,孩子们没有了语文世界的外延——生活,他们怎么去理解语文的内涵呢?

三、慢慢写,才能让作品精雕细琢成大器

笔者去过苏州的平江路,发现旗袍店里纯手工制作的旗袍都很贵。于是询问店主原因。店主说,纯手工制作的是艺术品啊,每一件都代表着一种独特的匠心,那是匠人拿宝贵的时间慢慢打磨的,岂能是流水线上的产品所能比的!后来一问,原来世界上的高级定制都是纯手工制作的。因为这样的作品是有灵魂的,需要大师们慢慢地把这个作品“生出来”,让他们可以有生命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写作也是如此。“下笔千言,倚马可待”的捷才固然有,这样的捷才也必然是在平时就苦苦磨炼自己的写作功底的人,才会有令人羡慕的文学才华,绝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速成的东西即便能产生一些震撼,只怕这个震撼也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我们日常的写作,急不得,要慢慢练,把基本功打扎实。

1.前期的观察要慢

作家曹文轩说,写作首先要凝视生活。凝视,把生活中的细节全都捕捉到,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会细腻生动,才能打动人心。我们看到学生的作文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细腻,这就是因为孩子还没有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他们粗枝大叶,所以写出来的作品才会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细致的观察,是写作的基础。慢慢看,才能看出自己所写的对象的独特之处,才能让自己笔下是文章呈现出不一样的风景。

2.写作时构思要慢

一个急躁的人往往是写不出好作品来的,古人写作前,常常是焚香静心,这样才能“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写作不是打仗,兵贵神速,写作是要走心的,要让灵魂在宁静里找到灵感,然后文思的泉水才会涓涓地流淌出来。

3.完稿后推敲要慢

唐朝诗人贾岛为了吟妥“推敲”二字,竟然撞到了京兆尹韩愈的马上。这种对文字精雕细琢的精神,一直为后世所景仰。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他们为了完成一部自己满意的作品,都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了这部作品,他们从不计算自己用了多少时间,这样的作品所以经得起千秋万代的考验。因为它绝不是浮躁的产物,它是一个人的心血灵魂的凝结,永远都有厚重的生命气息。

在阿尔卑斯山谷有条大路,两旁的风景极美,路上有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慢慢走,欣赏啊”。语文教学的风景这么美,我们也必须要带着学生慢慢走,欣赏啊,让学生慢慢从生命里美好地走过。

虞山风景小学生作文 篇9

春天的虞山,是花的海洋,绿的天堂,美的仙境。你瞧,杏花、梨花、桃花竞相开放,它们红的似火,白的如雪,粉的像霞,在阳光和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更加五彩缤纷。如果你站在山顶,t望远处的虞山,你会觉得它既像一条卧龙,又像一条巨蟒,景色十分壮观。

一到夏天,虞山就成了人们的绿色天然氧吧――乘凉的好地方。如果你这时候来虞山,又会看到一番林茂草丰的景象,那数以百计的树木几乎占据了你的视野,它们是那么的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一阵风吹过,枝叶发出沙沙的声响,特别凉爽。

秋天,虞山更是美不胜收,换上了彩色的新装。秋风吹黄了的树叶,像黄蝶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妈妈的怀抱,飞入泥土,为来年春天的生长作充分的准备;同时,秋风也吹红了枫叶,如血如胭,格外美丽;也有些叶子,依然是碧绿碧绿的,也成了郊游时的亮点。

冬天,虞山披上了耀眼的银装,景色更是别具一格。平时绿油油的大草坪已经铺上了一层厚厚的银色大地毯;光秃秃的树枝上挂满了亮晶晶、毛茸茸的雪花,就连树皮上的皱纹也被填满了;巍巍的虞山此时像一位须发皆白的老神仙,是那么的威严呀!我们在山脚下的雪地上尽情地玩耍,伸手任这些洁白的小精灵在手中跳跃,有几片顽皮的雪花竟钻进我的衣袖。“噢,好凉!”它们却开心地笑了,笑得身子都软了,化了……

平潭风景小学生作文 篇10

早上,我们吃完早餐后,回到房间里,换好游泳衣,准备去海边玩。

到了海边,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沙子、大海、还有许多螃蟹洞,那些螃蟹洞多的就像夜晚的星星一样多,数也数不完,而且还要许多小螃蟹在洞里爬进爬出的,害我都起了鸡皮疙瘩。当然要是离海进的话,就没有螃蟹洞了,所以我只要在海里游泳就不会起鸡皮疙瘩了。

开始游泳了,可是大海上的浪太大了,所以妈妈给我买了游泳圈,正好可以在海浪打过来的时候派上用场。这时,大海的浪非常的凶猛,一条条地翻过来,好像在打保龄球一样,我们是被打的球。我们既喜欢有害怕,喜欢它朝我们包揽时的美,可又害怕太猛的时候那力气稍不留神就会整个人会被翻过去了。

玩着玩着,就到了太阳落山的时候了,这时的夕阳真是最美的,好像把旁边的云都染成金黄色了,好像在告诉人们:”一天又要过去了,我们应该好好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绝不能浪费青春!”

故事——小学数学课上的美丽风景 篇11

关键词:数学课;故事;美丽风景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02-0050-03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材编写“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多年来,我尝试采用教师自编的故事来丰富教材内容,使教材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便于小学生理解和接受,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听课热情和学习兴趣,深受学生的喜爱。

一、课前故事,兴趣倍增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数学课也需要一个精彩的起点,这个起点必须具备两个特点——短小、漂亮。短小,为后面的数学教学赢得了时间;漂亮,才能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学习“比轻重”一课,我是这样开讲的:

星期天,天气非常好,小猴子想玩跷跷板。它东看看,西瞧瞧,看见一只大象,于是有礼貌地上前问道:“大象伯伯,你好!你能和我一起玩跷跷板吗?”“好啊!”大象伯伯答应得非常爽快,而且快速地抬起一只脚踩住跷跷板的一头。它的脚刚落下去,就只听见小猴子的尖叫声:“救命啊,救命……”你们猜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听了哈哈大笑,纷纷发言:“因为大象伯伯太重了,小猴子太轻了,被飞到天上去了……”从而轻松引入了对轻、重的认识。

二、课中故事,化解难点

小学生的注意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不易持久。在一节课的中间,教学内容进入了关键阶段,而此时学生的注意力最容易分散。教师可以利用数学故事激发学生的无意注意,从而再次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并用故事内容化解难点。比如,在上“分类”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自编的故事——《苹果告状》(该故事后来发表在《智力开发报》上)。

“小马虎”午睡时迷迷糊糊地感觉到自己被带到了“数学法庭”上,带他的人浑身挂满了“加、减、乘、除”符号。还没搞清什么情况,就听到原告“苹果”指着自己说:“就是他!就是他让我无家可归的。”说完就哭了起来。

“你!为什么要把苹果赶出水果家族呢?你有什么权利让苹果伤心呢?”头戴金冠的数学国王大声责问小马虎。小马虎这才发现原来告状的人就是自己最喜欢的苹果。“我从来没有做过呀!”小马虎辩解道。

“你看,这个是证据!”苹果拿出了早上小马虎写的作业:

“你为什么要认为苹果是不同的呢?”国王问小马虎。小马虎仔细看了看题目“把不同的用○画一画”,马上跳了起来,大声说:“错了错了,应该是帽子。”说完就想抢过作业,毁灭“证据”。

“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国王原谅了小马虎,“以后做作业可要仔细看题目哟!特别是分类的题目,一定要先想好标准,再动笔。下不为例!”从此以后,小马虎做作业时,读题目超细心,再也没有被带上“数学法庭”了,数学王国举国上下一片和平。

通过这个故事,本节课的难点迎刃而解。学生对于分类的方法和标准掌握得非常扎实,理解十分到位。

三、课末故事,回味无穷

心理学研究表明,临下课前的5分钟左右是学生最易疲劳、注意力最无法持续的时候。这个时候,数学故事能再度唤起学生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让学生在故事中巩固本节课知识,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比如,“轴对称图形”一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自己创作轴对称图形。在动手创作之前,我给学生讲了一个名为《对称国的“腰牌”》的自编故事(该故事后来也发表在《智力开发报》上)。

“对称国”的臣民都是对称图形。现在是对称国的上朝时间,来了好多的大臣:

“有本启奏,无本退朝。”国王说。

“据情报,最近咱对称国有一些不明身份的图形混入,严重影响我们国家的审美和声誉。”丞相忧心忡忡地向国王禀报。国王说:“那你有什么对策呀?”丞相答道:“能不能给每一个良民都配一个代表我们身份的腰牌?”

“这个办法不错,”国王点点头说,“由谁来做这件事呢?”

大家都把眼光投向“对称星”,它可是对称国的设计师和画图高手。

只见它随手拿了一张纸,对折了一下,用彩笔靠近折痕边慢慢画着,接着用剪刀沿着画的痕迹,剪着剪着,一个漂亮的星星出现在大家的面前。

“太神奇了。”掌声雷动。

“对称星,你是怎么做到的?”国王问道,“你刚才就只画了半边,剪下来的就是整个星星了呀?”

于是,对称星说出了它的“四字口诀”:“一折、二画、三剪、四开。”它解释道:“一折,对折一定要对齐;二画,画出图形的一半,描线一定要描得像;三剪,一定要沿边线剪;四开,展开剪下的图形就可以了。”

endprint

国王听完,马上下旨在全国上下征集对称国的腰牌,只要能按照“对称星”的办法设计制作的作品都可以参赛。

亲爱的小朋友,赶快行动起来吧!说不定你的作品也会成为对称国的腰牌,让你的大名永留史册噢!

学生对故事中出现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解题欲望,既理解了数学知识,又提高了学生阐述、使用、把握数学语言的能力。

四、课外故事,乐编不疲

数学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自我创作的欲望。课后,学生自己编写的故事琳琅满目,极富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在2014年的“江山市小学生数学作文比赛”中,我班选送的5篇作文全部获奖:一等奖1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1篇。其中,《坏了的“温度计”》是在我上完“正负数”后学生主动创作的,获二等奖。故事是这样的:

数学王国曾经是最不起眼的王国。他们只有“+-×÷”和一连串的数字。因此,数学王国经常被人嘲笑。

“呼——呼——”刺骨的寒风刮起了漫天的雪花,隆冬到了!淘气的家里,却是春天般的温暖。淘气站在火炉旁边,拿着智能温度计:“呀,屋里有20℃哩!”他突然心血来潮,想测一测外面的温度。

淘气拿着智能温度计,气喘吁吁地跑到楼下,注视着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温度计的度数急剧下降,最后降到最低——0℃。突然,智能温度计发出红色警报,“嘟嘟嘟……”最后,一下子碎了。站在旁边的妈妈肯定地说:“这个温度计一定早就坏了,温度最低只显示了0℃。”淘气不相信,认为里面一定藏着什么秘密。他一连买了好几个智能温度计,结果都证明妈妈的话错了。可这又是为什么呢?淘气百思不得其解,决定去请教数学国王。

听了淘气的疑惑,数学国王也懵了:这是什么温度计啊?!正当他们俩冥思苦想的时候,一道红光出现了,接着跳出了一支一眼望不到头的“跳蚤队伍”。最前面的“跳蚤”先发话了:“国王,我们是属于数学界的负数。我们负数表示0以下的数字,譬如淘气的温度计,0℃以下的就需要我们来帮忙。从此以后,你得把我们纳入数学王国。如果您认不得我们,瞧,我们兄弟姐妹都有一个标志“-”呢!”说完,“跳蚤”们——不,是负数们,一个一个都跳开了。淘气和数学国王也揭开了这个谜。

从此以后,数学王国添了新成员“负数”的秘密,被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地传开了,整个数学世界炸开了锅,数学王国也因此一夜成名。

当然,这少不了淘气的功劳。

学生自编的故事反映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是透彻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创作潜力是无限的。此时,学生真正地把数学当成了乐趣,不仅学得主动,而且学得轻松、愉快、扎实!

小学生风景作文 篇12

一、山脚下应该“赏”什么

1.找准学习起点, 把握教学大势

第一课时总体上应围绕“识字、写字”和“把文章读正确、通顺”以及“初步把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和要表达的基本情感”等方面明确目标。 (1)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激发学习与探究兴趣; (2) 带领学生感知文章脉络、整体把握全文; (3) 组织学生进行读写训练、扫除浅层文字障碍。就不同学段而言, 预习目标应有不同侧重。

2.正确流利朗读, 整体感知课文

崔峦先生曾说:“学生不把课文读通, 就不转入重点理解。”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里, 能够把课文读通读顺了, 这堂课就成功了大半。怎样才算读通课文呢?一是读正确, 做到读音正确, 停顿适当, 不漏字, 不添字, 不改字, 不重复, 不颠倒;二是读流利, 做到正确把握语调, 语气连贯。很显然, 要把课文读通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如钱正权先生所说:“感悟感悟, 不能‘赶着学生悟’。”

3.重视词句教学, 培养良好的语感

小学生的语感培养, 一靠自身的大量阅读和实践, 二离不开课堂教学中教师引领下的有效的词语学习和语感分析。而有效的词句教学不是机械地读读认认写写的教学, 是要能够根据不同词句的结构、表达及应用特点, 引导学生深入感知、点石成金, 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语感。例如: (1) 抓住词语中的关键语素, 形象感受词语的意义。 (2) 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 捕捉词语中的灵气, 读出词语、句子的感情色彩。 (3) 准确理解语素, 拓展词汇, 积累语言。 (4) 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 形成丰富想象, 仿写句子。

4.倡导质疑问难, 搭建深入学习平台

教学的重点基本上是从学生自读自悟中来, 从学生的质疑问难中, 对教师了解学情、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很有价值。面对质疑, 教师对问题的判断、驾驭与梳理是关键。有的问题直逼主题, 正是教学的重难点, 为不打乱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 教师可请学生先把它们分别写在黑板上, 然后整合提炼, 留待讲读课上深入解决;有些问题是非主流问题, 但却是阅读的情趣所在, 教师可以引导讨论并顺势讲解新知, 但不牵涉过多精力;有的问题看似无奈, 一旦提供相关背景资料就能迎刃而解;对那些零散细碎的词语理解问题, 可以发动学生做小老师互帮互学;对涉及文章表达方式的问题, 教师也不用回避, 逢山开路, 遇水架桥, 渗透一点文章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为学生搭建深入品读的平台。

二、山脚下在“赏”中获得什么

教好第一课时, 才能尽快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按照阅读和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 一般来讲应该抓以下几种能力的培养:

1.审题能力。

通过审题使学生抓题目的关键词语, 抓词眼。2.认读能力。让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生字新词, 为学生读好课文打好基础。3.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每个自然段的学习, 使学生知道课文写什么, 怎样写, 为什么这样写, 从而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会了解文章结构, 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4.质疑、评析能力。通过审题、认读, 理清结构, 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提高学生的质疑、问难、评议、分析能力。

三、山脚下可以怎样“赏”

1.审题 (找题眼) —认读 (了解大意, 生字、新词) —了解 (写什么, 怎么写, 为什么这样写) —质疑 (熟读课文, 提出不懂的问题) —评议 (谁提出的问题有价值) 。

2.收集资料—定向 (出自学思考题) —自学 (读书, 运用工具书) —汇报自学情况—释疑—互相测试—自我总结。

3.快速读课文—认读字词—了解课文概要—记住与课文相关的人、事、物—了解自然段的内容—理清结构—找中心句、关键词——重点画记、摘要。

不管用什么方法, 如果它真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真的让每一个学生都读通了课文, 真的训练了学生的写字水平, 真的让学生质疑问难了, 那么第一课时的教学就是成功的。

泰州风景小学生作文 篇13

春姑娘迈着轻快的脚步悄声无息的来到了人间,小草从泥土里探出头来,桃花,梨花,杏花也开满了枝头;“呱呱”一只小青蛙也被春姑娘从梦中唤醒,正在小河边追害虫呢!“布谷,布谷”布谷鸟催人播种,万物复苏的春天到处生机勃勃。

夏天,艳阳高照,知了不知所措的叫着“知了!知了”地叫着,仿佛在说:“热死了,热死了!”荷花池里的荷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争先恐后的.开放着,像一个个红灯,荷叶上的露珠滚动着,仿佛一颗颗珍珠,一只蜻蜓停在荷花上,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秋姑娘像魔术一样,染红了枫叶,用黄颜料滴黄了稻子,吹红了苹果……果树上的果子好像要把枝头压弯似的,农民果夫摘着果实,脸上露出了收获的喜悦。

冰天雪地的冬天,到处盖上了棉衣,只有松竹梅――岁寒三友,挺拔的站在雪地里。

乡村风景小学生作文 篇14

春季,乡村人家门前有各种各样的花s桃花p梨花p月季花……这些美丽的花儿都绽放着自己的小笑脸。桃花穿上了粉色衣服,梨花穿上了白色的衣服,月季花等也都穿上了自己喜欢的衣服,同时也给大地添加了几分色彩。这些花儿都可以结出好吃的果子,而成里的花儿只可以看。农村可真美呀!

夏季,小池塘里开满了美丽的荷花,有红的p粉的.p白的,好看极了!晚上,昆虫们的我会开始了!蟋蟀弹着琴,萤火虫照亮了整个舞会,还有小蚂蚁跳舞呢!多热闹哇!

秋天,是劳动人民用血汗换来的丰收时节。一株株黄黄的稻子,弯下了腰:“主人,我熟了,我累得快站不起来了。

冬季,大地穿上了厚厚的棉袄。有的小孩在打雪杖,有的……

小学生风景作文 篇15

1. 比喻式结尾。

如《包装糖果的绚纸》:“世界是颗糖果, 有绚纸来包装它, 无论它是什么味道, 看起来很美, 都忍不住去品尝。风景就是那绚纸, 用你的眼睛去欣赏那整张美美的绚纸, 去发现美吧!”再如《家》:“家是什么?落叶说, 家是土壤;潮水说, 家是海岸;夕阳说, 家是天涯;归燕说, 家是鸟巢;我说, 家是游子们日思夜想的天堂, 是我们的心灵港湾。”

这两篇习作, 把风景比作绚纸, 把世界比作糖果, 把家比作土壤、海岸、天涯、鸟巢、天堂、心灵港湾, 使文章形象生动, 增加文采, 使话题意义显豁, 直观易懂。

2. 疑问式 (含反问式或设问式) 结尾。

如反问式:“诚实+信任+站在别人立场为别人着想, 这就是我所教给你的友人课程, 一共三节, 一共三点, 掌握了, 就能让朋友眼中的你更美好, 是个好朋友。你记住了吗?” (《友人课程》) 如设问式:“一段永久的温暖, 定格成永恒。我充满着无限的温暖去保留。怎能不美哉?暖了心的美。” (《暖了心的美》)

这两篇习作最后以反问或设问结束, 启示人们进行思考, 深化了文章的内涵, 就如同欣赏一支优美的乐曲, 曲虽终但余音缭绕, 给人留下无穷的韵味。

3. 反复式结尾。

如《和同学们在一起》:“和同学们在一起, 我不怕艰苦奋斗;和同学们在一起, 我不缺欢笑;和同学们在一起, 我不再孤独。和同学们在一起, 我的青春五彩缤纷。”再如《美丽的心》:“笔直的大道上, 有风儿在与我赛跑;人生的大道上, 有美丽的心与我同行。啊!美丽的心!美丽的心!”

这两篇习作的结尾“和同学们在一起”、“美丽的心”的反复吟咏, 使语言铿锵美丽, 震人心魄, 收到奇佳效果。

4. 后记式结尾。

后记交代文章的写作意图、经过、感触, 或补充交代一些文中涉及的问题, 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全文。如《有朋友, 真的不一样》后记:“朋友, 你是阳光, 缺少了你, 我的绽放不再有芬芳;朋友, 你是翅膀, 缺少了你, 我的飞翔不再有力量。有朋友, 真的不一样!”又如《青春的脚步》后记:“青春的脚步急切而又深远, 我紧紧追寻着那青春无悔的脚步。”

这两篇习作的“后记”均是画龙点睛之笔, 骤然提高思想性和哲理性, 提高文章的档次, 使文章锦上添花, 增光添彩!

5. 排比式结尾。

如《和朋友在一起》:“岁月如歌, 朋友是最悦耳的音符;生活如画, 朋友是那最绚丽的色彩;人生如一杯咖啡, 朋友就是那纯白的牛奶和甜蜜的白糖。我的朋友们, 我爱你们, 我愿永远和你们在一起。”如《追寻》:“长河仍在奔腾, 历史的浪花一浪接一浪;经典仍在汇聚, 永久的经典常驻人们心间;我们仍在追寻, 追寻那历史的闪烁, 经典的结晶, 感受那别样的美好。”再如《在这个不寻常的秋天里》:“我用一颗炽心感染秋天, 从此秋天不再寂寥;我用一片枯叶勾勒秋天, 从此秋天不再单调;我用一首诗歌赞美秋天, 从此秋天不再朴实。秋天因道德升华而不寻常了。秋天很美很美。”

这三篇习作运用排比修辞作结, 读起来感到朗朗上口, 有一股强大的力量, 既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加强语气, 增加语势, 又使读者获得语言的美的享受。

6. 抒情式结尾。

如《愿这爱之花永不凋谢》:“愿这爱之花绽放在世界每个角落, 永不凋谢!”又如《读书真好》:“读一本有内涵的书, 读一本有诗意的书, 读一本有色彩的书……无论读了怎样的书, 遇见过多么独具一格的作者, 我说:读书真好!”

这两篇习作均用抒情的方式收束文章, 优美的文字抒发内心真实情感, 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 引起读者的共鸣, 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7. 号召式结尾。

如《爱在战争的天空下》:“战争可以摧残人的身体, 却消灭不了人的精神, 消灭不了人性和尊严和‘爱’的力量。让我们以最纯真的心与源自心的最美好的‘爱’去面对一切战争, 那么前进的道路将是和平的阳光大道。”

这篇习作作者最后发出号召, 呼吁人们勇敢去爱, 坚信爱能铸造和平的阳光大道, 这样的结尾鼓动性强, 能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

8. 引用式结尾。

如引用名言《我的良师益友》:“书籍一步步引领着我不断进步, 正如高尔基所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古人‘头悬梁, 锥刺骨’, 宋濂毫不懈怠地抄书了。书籍, 既是我的良师, 亦是我的益友。”又如《不要在冬天里砍树》:“树的凋零并非死亡, 只是存在的一种方式而已, 就像那句‘冬天来了, 春天还会远吗’。”引用古诗句《你就是一道风景》:“‘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一道风景构成了‘英雄’这幅画卷。我敢肯定:我就是未来的风景。”

这三篇习作结尾之时, 巧妙引用高尔基、雪莱、赵翼的名言, 既体现作者的丰厚积累, 又扮靓文章结尾, 容易博得读者的好感, 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使文章增色不少。

9. 标题式结尾。

如《紧紧握住父亲的手》:“为了父亲的手不再衰老, 为了父亲的手不再痛苦。我要用心付出, 用爱来回报, 用我的小手创造更幸福的生活。紧紧握住父亲的手。”

这篇习作用自身的标题作结尾, 巧妙与文章标题遥相呼应, 如同开水加蜜, 芳醇久远。

1 0. 总结式结尾。

如《独上高楼》:“这就是生命的真谛, 不管付出有多么艰难, 是自己的理想就不懈追求, 追求自由, 追求崇高, 追求尊严, 挣脱时代的束缚, 抛开他人的劝阻, 独上高楼, 欣赏属于自己的一片景色!”如《品竹》:“竹它告诉我即使一个人爬得再高也不能骄傲, 虚怀若谷是人生的境界;竹它告诉我不要为生命的逝去而哭泣, 因为它曾经为这世界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竹, 吾一生之挚友良师也。”

这两篇习作的结尾都做到总结了上文内容, 使读者了然于胸, 在赞叹作者精辟的人生感悟之余, 又获得思想的启迪, 丰富了文章的底蕴。

1 1. 人言式结尾。

即用文中人物自己的语言结束全文。如《分享》:“妈妈, 我知道了, 分享就是在朋友伤心痛苦时, 为了赶走那些消极情绪, 而把自己的积极情绪送进朋友心里, 让他获得和我一样的好心情。”

这篇习作用主人公自己的话, 以声传情, 生动形象, 揭示了分享的主题。

1 2. 写景式结尾。

如《午后阳光》:“窗外, 午后的阳光依旧把小道照得亮堂堂。只是在他眼里, 午后的阳光变得很暖很暖。”又如《红润的木棉花》:“春天来了, 木棉花真的开了。啊, 有一个快乐、坚强、健康的女孩在春天里诞生。”再如《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纯洁的天空包容着整个大地, 远山青翠高大。鸟儿在树上和鸣, 风吹过树叶发出‘哗哗’地声响, 树影在地上摇曳。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 让我们每一个人, 都去享受小男孩爱花的美丽。”

这三篇习作结尾均采用景物烘托的手法, 分别通过午后的阳光来衬托享受父爱的温暖, 通过木棉花开衬托女孩的快乐、坚强、健康, 通过春景的漂亮衬托男孩心灵的美丽, 将情与景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既照应主旨, 又显得情韵深厚。

上一篇:夏训情况汇报体育下一篇:事与愿违-随想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