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修凤公开课体会

2024-07-12

李修凤公开课体会(精选3篇)

李修凤公开课体会 篇1

公开课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我有幸在城乡共同体活动中上课,我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鼓励与支持,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让我对于重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选择都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

作为一名骨干教师,上好一节公开课得有充足的准备。公开课对我来说是一次锻炼与提升的机会,这一次课,我上的内容是11-20各数的认识。从一次公开课中,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它让我品尝着课堂带给我的那份快乐与思考。总结了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刻理解课标要求,把握上课精神。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认真去学习、领悟上课理念,只有这样上课才能更有科学性、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在业务上要加强自身修养,强化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增强自身课前准备的体会。我上公开课之前的准备工作由自己独立完成,如教案的设计、课件的制作、课堂中的材料等。备课,不仅仅是在纸上备课,更重要地是在心理上、思想上备课,通过自己这样一个反复思考与准备的过程,自己对要上的课基本能做到心领神会了。当然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要吸取有经验教师的经验思想运用到课堂中。这样走上课堂,自己的底气就足一些。

三、树立课堂信心,完美展示风采。将它看作一堂普通的课,一堂能展示自己教学风格的课,一堂真正把自己推向前台的课,“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实力决定命运”,认真对待学校安排的开课任务,思想上决不麻痹大意,踏踏实实去做事情,强调开课的每一个细节,绝不心存侥幸,相信自己有这样的开课实力,自己从焦虑紧张到心无旁骛的调整过程,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四、加强课后反思。教后的总结反思是组成教学环节的有机的一环,写好教学后记有利于改进教学方法,是捕捉教学灵感的有效方法,可以为撰写教研论文提供丰富素材,将看似不相干的教学后记整理出来,认真思考、分析、概括和总结,探究教学中出现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方法,可以很好地服务于今后的教学。

暴露出的一些问题。

1、课堂评价不到位。对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虽然也有教师评价,但明显存在评价简单化的倾向。

2、自学指导不具体,老师包办代替。有些时候,还会出现自学指导不够具体,自学时间不够充分,不敢不能放手让学生自学的情况,老师不自觉地讲的又多了,很多本该有学生完成的任务由老师包办代替了。

在这次公开课中,我感受到这对我自己是一种磨炼与提升,通过认真备课和研究教学方法,有利于促进自己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的提高。

。作为新一代的骨干教师,我会尽快成长起来,不会怕挫折和困难,会敢于面对。我会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不断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再实践中感悟新课程理念,让我的课堂更精彩。

李修凤公开课体会 篇2

笔者曾开设过一节公开课《爸爸的花儿落了》,该文表现的是一个小学刚毕业女孩成长中的困惑、感慨、无奈,最后变得成熟、坚强。而成长问题正是七年级学生正在面对的问题,因此,我把成长问题作为教学重点,做了精心准备。

一、成功的试讲课

在正式上公开课之前,我先在自己班级试讲了一次。到了教学的重点,为了让学生从作者身上找到感情的共鸣点,从而引起学生对成长的思考和感悟。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请找到文中让你感动得句子或情节,你从中想到了自己的哪些相似的经历或感受。学生们思考后,渐渐地举起了手,一名跟着奶奶生活的女生说“爸爸、妈妈每次回家说得最多的是‘你大了,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要懂得照顾奶奶’可我也需要照顾啊……”,说着说着,她竟抽泣起来。一名住学生公寓的男生举着自己的胳膊说“我胳膊上有被爸爸打过的伤疤,在家时,每次看到它们,我都会心生埋怨,可是现在看到它们却有些亲切感,这也许是长大了吧。”;一位单亲家庭的孩子说:“爸爸、妈妈分手时,我怨恨,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和他们说一句话,总认为他们对不起我,现在想想,他们面对我时,也许更痛苦。”

发言的学生越来越多,他们谈着自己的经历,讲着成长中的困惑、无奈和收获,叙说着亲情、友情……整个课堂沉浸在一种忧郁的气氛中,学生们在发言、在思考。我知道学生已经走进了文本,和作者有了情感的碰撞。

我就趁势引导学生思考: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无法避开命运突如其来的安排,但我们有选择的权利,我们可以选择逃避,选择脆弱,可以选择勇敢面对,选择坚强,选择镇定。读了这篇文章,结合自己的成长谈谈想法。由于前面已经有了好的气氛,好的感情铺垫,进行到这里,一切也就水到渠成了。学生普遍认可了面对成长需要勇气,需要坚强。

二、尴尬的公开课

课上得可以说很成功,我怀着兴奋和喜悦把这节课又回顾了一遍,期望在公开课上再次引发学生的激情。公开课上我抛出了与试讲时一样的问题,这班学生果然很配合地举起了手。一个学生谈起自己和朋友分别时的伤感,我心中窃喜,教学要按着自己的预设前行,然而令我始料不及的是,学生的发言引来的是其他学生脸上不协调的笑容和争着发言指责该生的虚假。发言很积极,但离教学内容太远。我只好再次引导学生就成长问题发言。学生们还是非常踊跃,有的讲了自己小时候一个人走夜路的事,有的讲了自己做饭的事,有的讲了钓鱼的事……其他同学一片嬉笑,教室里的气氛越来越轻松,我站在讲台前哭笑不得。若说这些不是成长吧,可又确确实实是一种成长经历;若说这些是一种成长吧,却又不是文中想告诉我们的成长感受,学生们的发言与课文想表达的感情越来越远……

三、教学反思和感悟

下课后,一种沮丧、失落弥漫在我的心中,我在反思:为什么一样的设计,在不同的班级会有不同的效果呢?难道仅仅是自己课前对学情了解不够,引导不恰当吗?是什么影响着学生的阅读发现呢?

回忆两次教学过程,我自认为在教学设计和课堂引导上,公开课比试讲时更加完善,唯一不同的是公开课学生的发言没有按照预设的情况进行。同样是举手发言,为什么两个班级对文本的理解会大相径庭呢?试讲时,我班先发言的同学,大都具备较广的阅读面,理解能力相对较强,感情细腻丰富,对文本的把握和表达能力较强,正是他们的发言影响了其他同学,带动了全班同学对文本的理解,使整个课堂异彩纷呈,但又不脱离文本。而公开课上发言的同学,事后了解是一些喜欢发言但爱搞笑的同学,正是这些活跃的学生看似幽默的发言,影响了班级中的大多数,大家便跟着朝风趣,幽默上发展。和他们班老师交谈,也说这个班级平时上课也是这样,发言踊跃积极,课堂活泼,但对知识的把握不够深刻,学生课堂上几乎是不加思索随问随答,但往往有口无心,缺乏思考,他们的回答正确率低,甚至答非所问。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主体。而学生积极举手发言正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最好展现。课堂是自由的天堂,在那里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我们教师对学生的举手发言,除了鼓励、支持外,我想还要加以正确的引导,特别是先举手的几位同学的发言,这样才能带动整个班级同学的正确思考。

因为每个班级都有一种潜在的班级情感特质,这种共同的班级情感特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文本的关注点,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以及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发现和体悟,从而在课堂中使每一个具有不同情感特质的学生暂时抛开了个人的特质,呈现出班级共同特质。而影响班级情感特质的因素主要是班级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并不在于多数人,而在于课堂上举手发言最活跃的少数学生。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举手发言给予必要的引导,特别是先举手发言的同学。

教师应该重视先发言学生的回答,在第一时间内给予指导。这样,既可以给后面学生的发言提供正确的示范和良好的起点,又能够使需要倡导的说法或方法在越来越多学生的发言中得到正面强化,使学生的答案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李修凤公开课体会 篇3

关键词:地方普通高校;视频公开课;建设与体会

一、地方普通高校视频公开课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2012年,教育部在“985工程”高校试点建设的基础上,将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学校的范围扩大至“211工程”高校及少数具有鲜明学科特色优势的高校,共选出了368个主题,分两步建设完成[1];2013年3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2013年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工作的通知》,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不再组织选题申报,将从有关高校建设完成的视频公开课中遴选,参与高校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非“211工程”高校每校可报1门课程,使地方普通高校在视频公开课的建设中从观众转变为参与者,从学习者转变为实践者,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地方普通高校通过视频公开课的建设,能够充分挖掘自身的优质课程资源,激发教师对教学方式的探索与深入思考,同时,一堂好的授课源于教师的精心设计和揣摩,不仅要有独特的教学风格,更要有新的见解,因此更能直观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及观念视野,是高校展现自身实力和特色的新舞台。目前上线的视频公开课,多为“985工程”高校和“211工程”高校在“十一五”期间建设的国家级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课程建设基础雄厚,名家辈出,使得地方普通高校的视频公开课建设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地方普通高校可以通过在课程选择、内容定位、教师团队等方面突出自身的优势特色,找到自身的受众定位,在我国的视频公开课建设中占有一席之地。

西安邮电大学是国家在西北地区布局的唯一一所邮电通信类地方普通高等学校,学校以信息科学技术为主要特色,优势学科主要集中在通信、电子领域。本文结合我校已上线爱课程网站的“走近通信”视频公开课建设案例,从视频公开课建设的目标定位、课程的选题、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视频拍摄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视频公开课建设的思路和方法,分享了课程建设的体会,力求为我国地方普通高校的视频公开课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地方普通高校视频公开课的建设

1. 视频公开课建设的目标定位

地方普通高校通过视频公开课建设,不仅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价值观,视频课程的社会效应和意义也让教学工作充满想象和激情,促进更多教师热爱教学工作,增强高校自身教学方面的内涵建设;此外,精品视频公开课程是深入浅出地向大众传播教学和科学研究成果的最好阵地,地方普通高校以此服务社会,可以树立自身品牌,提升社会满意度。我们将西安邮电大学的视频公开课建设的目标定位为:集最优师资、课程和教研成果资源,通过交流、传播和共享,服务学生及社会大众。

2. 视频公开课的选题

目前上线的课程多数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拥有优质的课程和师资资源,因此,地方普通高校在确定本校的课程选题时,一方面应该注重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另一方面需要充分挖掘自身的优质课程和师资资源,优先进行原有精品课程的视频资源建设,可以重点关注目前上线课程中还没有涉及的相关领域和课程。

在我校的精品视频公开课选题时,首先结合我校的信息科学技术特色和通信领域的优势学科,在“通信原理”、“通信原理实验”、“现代通信网”、“无线通信调制与编码”课程均为省级精品课程,拥有“通信工程”和“信息安全”两个省级教学团队,成功申请设置了新兴的“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基础上,经过广泛征求了一年级新生对了解通信知识的诉求,我们确定了课程名称为“走近通信”,共8讲,分别为:通信的发展史、从电报到电话、移动通信、光纤通信、互联网—开启信息时代之门、物联网:从人—人通信到物—物通信、信息安全—信息时代之殇、未来通信网络发展趋势,分别请了我校8位教授进行讲授。

3. 教学内容的设计

精品视频公开课的教学内容的设计一定要与课程的目标定位相一致,突出课程选题的特色,同时避免艰深的专业知识。例如在文献[2]中提到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可以在选题相应的最新技术前沿的背景下,有理论、有历史、有应用,形成理论高度、历史纵深、学习趣味的有机结合[2]。其次,2013年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中,录制标准要求每门课程总讲数应至少5讲,每讲时长30~50分钟,因此,需要精心组织和编排课程内容,合理规划每讲的知识点,在有限的时间内讲述一个完整的专题。

我校的“走近通信”视频公开课规划的8讲,涉及通信专业教学中的8门课程,但对于非通信专业的学生和社会大众来说,他们想要学习了解的是“通信”,是高度浓缩的精华的内容,我们不能完全以专业要求限制他们,要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就应设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给他们以精华。因此,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我们课程的每一讲都是一个既相对独立又与前后有关联的主题,每一讲简要介绍相关知识,如“移动通信”、“光纤通信”、“信息安全”、“物联网”等,再选择有代表性的生活中的案例或技术发展中的小故事,如“贝尔发明电话”、“手机安全”、“智慧城市”等,结合主题作讲解,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每讲都以技术的发展为主线,结合大家熟知的通信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不纠缠于理论探讨、繁琐引证,深入浅出地谈论通信中的诸多话题。

4. 教学方法

网上备受学习者追捧的哈佛大学Michael J. Sandel教授开设的“公正:该如何做是好”和耶鲁大学Shelly Kagan 教授的哲学课“死亡”,一个语言幽默、课堂自由,另一个休闲装、运动鞋,双腿盘坐在课桌之上[3]。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使得中国教师在课堂上更趋于严谨,以自己的讲述为主,与学生的互动少。“开放而思辨的教学方式”既是国外名校公开课风靡中国的重要原因,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中国精品视频公开课与国外公开课之间的巨大差距。但是,如果想一蹴而就地解决这个问题,缩小差距,势必会“邯郸学步”,失去自身的特色。因此,在视频公开课的教学中不应盲目地模仿国外的教学方式,应该更多地鼓励教师发挥个性、展现特色,勇于突破自己,通过加强课程教学的灵动性,避免千人一面的授课场景。

我们在“走近通信”视频公开课教学方法的研讨中,一方面组织8位主讲教师观看学习网上的视频课程,另一方面学习已经拍摄过视频课程的老师的经验,如文献[4]中浙江大学余潇枫教授根据自身拍摄录制的经验,提出的四点实用建议:“眼睛对准镜头、姿态自如放松;语速不能太快、内容需要集中;PPT字大量少、适当注意台风;提高控时能力、体现幽默轻松”[4],通过教师放松自在的态度行为感染学生及观看者,拉近师生关系,更加积极地探讨、主动学习,同时,在PPT制作中插入了音频、视频、图片、FLASH动画,进一步活跃课堂的气氛。

5. 视频拍摄

教育部在《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2013年版)》中,从录制要求、制作要求、技术指标、元数据填写规范四个方面对我国高校视频公开课的开发提出了要求,为视频公开课的拍摄制作提供了参考依据,总体上以教学为中心,同时兼顾较高的拍摄制作技术要求,制定统一标准,全面提出要求,大到统一交付格式,小到规范信噪比、拍摄环境面积等[5]。

我们在“走近通信”视频公开课拍摄中,首先研读“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等相关文件,做到有的放矢地选取设备、场地等;其次,在经过几个场地的试拍后最终选定为教室,确定了三个机位和收音的拍摄方案,同时,用液晶电视替换了投影仪和幕布,成功解决了远景镜头时,幕布上PPT字迹看不清楚的问题;最后,在拍摄过程、后期剪辑及字幕校对中,都要求主讲教师和拍摄制作团队充分的沟通,相互熟悉对方的工作,不断磨合,最终达到视频的视觉效果和教学效果有机融合。

三、地方普通高校视频公开课建设的体会

一是集中优势资源。目前,地方普通高校的视频公开课建设刚刚起步,与“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相比,在“名师名课”资源方面有明显的劣势。但是,地方普通高校可以集中自身学科、课程、师资的优势,以突出特色为建设重点,确保视频拍摄的质量为前提,积极投入视频公开课的建设,通过视频公开课的建设优化本校的课程资源、提升学校的办学品牌,以此更好地服务社会大众。

二是学习借鉴他山之石。国外的视频公开课建设已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国内也已涌现出了一批精品的视频公开课程,地方普通高校的视频公开课建设应该积极借鉴国内外视频课程的成果经验,顺应教育信息化发展大势,努力尝试大学课堂与网络受众的对接,为实现教育资源的全社会共享尽自己的力量。

此外,不足之处是视频公开课在讲授中课堂气氛不活跃,师生互动不自然。在拍摄中我们也曾试图鼓励教师加强师生互动环节,但往往会破坏课程讲授的连续性,使教师失去对课堂局面的掌控。视频公开课呈现出的课堂氛围,是基于教师多年授课经验积累的显现,不是临场发挥的结果,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深化、中国特色视频公开课建设的推进,相信会涌现出越来越多受大众追捧的中国“名师名课”。

参考文献:

[1] 周子明,许宏年. 对国内精品视频公开课的思考[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4):31-32.

[2] 蔡自兴,刘丽钰,陈白帆,谢斌. 人工智能视频公开课建设的体会[J]. 中国大学教学,2012(2):8-10.

[3] 王红. 从学生和网络受众的角度出发寻找“接口”[J]. 中国大学教学,2012(9):10-11.

[4] 许玮,董榕,李红美,张剑平. 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的视频公开课建设[J]. 现代教育技术,2012(6):122-125.

[5] 董榕,许玮,张剑平. 高校视频公开课建设及其思考[J]. 现代教育技术,2012(2):54-59.

【李修凤公开课体会】推荐阅读:

公开课 - 开课通知08-31

上一篇: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及应用(课件)下一篇:与流浪的散文诗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