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级下册语文试卷

2024-10-17

2年级下册语文试卷(共7篇)

2年级下册语文试卷 篇1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测试卷(2)

班级 姓名

一、基础知识。

〈一〉看拼音写词、句。

zìxiān māodùnchóngshānjùnlǐngzhōngmíngdǐngshíchuàngzáocáinãngyūshìkànhâ()()()()()泥()好俯()显()②当“我”在公园里散步,看到满池的荷叶,“我”会脱口而出吟诵:。③母爱是世界上伟大的爱,做儿女的怎么报答得了母亲的爱呢?这使我想起了诗句:④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常用唐代诗人李绅的诗句“来教导我们。

10、你能用学过的知识对出下联吗? 上联:忆往昔沧桑岁月,下联:。

11、积累是为了运用,请按要求写出相适应的古诗、名言、格言等。

①用于图书阅览室:②用于中秋、除夕等佳节③用于餐厅:

wânqúnǎ dã qīng rú xǔ,wâi yǒu ynán tóu huó shuǐ lái()wēiyísāoxiãhánchuíshíchânɡ()()动()持蕴()鼓()()〈二〉按查字典要求填空。

1、“机”字共有画,查音序,字典里的义项有:①机器;②机会,时机;③重要的事务;④能迅速适应13事物变化的;灵活,“神机妙算”选第个义项;“日理万机”选第个义项;“计算机”选第个义项。

2、“虚”共有画,音序,部首“虚”可以组成词语〈三〉选出注音,字形、带点字字义全对的两组词语。

A.舅舅(jiùjiu)峻工胳膊富甲(居第一)一方B.深奥(shēnào)误东水寨开卷有益(好外)C.剥削(bōxuē)恐怖徘徊亡(丢失)羊补牢D.都督(dūdu)慈祥桅杆千钧一发(出发)

C〈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三顾茅()山()水秀()喜若狂见义()为波()壮阔忐()不安惊世()俗肆无忌()拾金不()惊()之鸟()洁奉公掩耳()铃心惊胆()风和日()与生()来()不忍睹 云蒸霞()沧海一()刻骨()心万()无声 〈五〉按要求答题。

1、按要求写词语。①“调.兵遣.

将”请再写出两个这样的词语()()②“支支吾吾”这个词的前后两个字分别重叠。请再写出两个这样的词语()()③ 请观察“阳奉阴违”这个词语的特点后,再写出两个这样的词语()()

2、按要求写句子。

①“我的老师是一个非常慈爱、公平、伟大的人”。改为感叹句②“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勤劳勇敢和富于创造精神的民族。”

改为排比句

3、低头俯视,山下的队伍,在雪海里游动,蜿蜒而上。(改为比喻句。)

4、我一定会改掉不良的坏习惯。(修改病句。)

5、伫立在冰面上的企鹅爸爸们成了南极洲最让人刻骨铭心的一道风景。(缩句)

6、爸爸常常讲,他在动笔之前,总是能清楚地意识到句子是怎么在他的头脑中形成的。(改为直述句)

7、写一句话,恰当地引用含有对偶修辞的诗句。

8、母亲对我说:“这瀑布中有一种节奏,请你仔细听一听。”

a.改为转述句:b.把说话人放在话语的中间:

9、你能根据要求把古诗词写正确.① 春天的一个夜晚,一位久别家乡的人,望着皎洁的月光不禁想起了家乡,于是吟起诗句句。

12、读句子,用“/”划去加点字的不正确读音。

山风呜咽.(yàn yâ)着,卷.(juǎn juàn)着雪花迎面扑来,单薄.(báobï)的军衣抵挡不住风雪的侵袭.(xī xí)。战士们头昏脑涨.(zhǎnɡzhànɡ),呼吸困难。尽.(jǐnjìn)管这样,大家还是拼尽.(jǐnjìn)全身力气,互相搀扶着,艰难.(nánnàn)地一步一步地前进。、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深浅”有一对反义词组成,下列词语的构成方式全部与它相同的一组是()。

A.好坏死活后退春秋曲直B.出入开关厚薄东西运输C.正反前后快慢良莠装卸 ②下列几句话中,带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用散.(sǎn)文的话说,该是石罅.(xià)生,或石缝.(fânɡ)生。B.长长的队伍迤.(yí)逦.

(lǐ)而行。一到山脚下,气温骤.

(zhîu)然降低。.当我感觉到身后有人并转.(zhuǎn)过身时,发现一位瘦削.(xiāo)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一张木椅上。她就是我唯.(wãi)一的听众。

③“下雨,要带雨具。”这句话要填上关联词,下面几组关联词中,唯一不能用的是()组。

A.如果„„就„„B.即使„„也„„C.只要„„就„„D.因为„„所以„„

14、语文实践。(现代社会,上网已成为生活中一部分内容。许多同学都有一个新颖独特的网名。例如:“追梦少年”“快乐小猪”“诗坛新燕”“雏鹰展翅”等等。这些网名或寄托理想,或张显个性,既生动形象,又好懂易记,让人过目难忘。请你为自己另行设计一个具有个性特征和积极意义的中文网名(不少于四个字),并将你的命名缘由写在下面。

我的网名:命名缘由:

二、阅读理解。

1、判断正误,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误的后面打×。

①《夏》一文抓住了夏天热烈、金黄、紧张的特点,用极富魅力的语言赞美了夏天的景物和人物。()②《回忆爸爸》一课中,海明威的儿子主要回忆了父亲在语文学习中对他的帮助,即:鼓励和批评。()③《七律·长征》一诗,既表现了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又表现了毛泽东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④《翻越大雪山》与《七律·长征》中的“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一句描写的事件一致,地点一致。()⑤《唯一的听众》一课脉络十分清晰,全文围绕“我”的心理和行动的变化展开叙述,表达了“我”对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⑥《恐龙在我们头上飞》一文,季强证明假说一部分,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2、调动积累,根据语境填写古诗词或名言警句。①万物皆有情。杜甫用“,”两句盛赞春雨善解人意;诗人李商隐的“,”两句则用小草的喜悦来表达自己在天放晴后喜悦舒爽的感觉。

②古人常常用“明月”来抒怀。苏轼用“,”来祝福亲人健康常在;张九龄用

“,”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③一个人无论地位有多低微,都不能忘记忧国忧民的责任,正如陆游所说:“”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6分)①《学会聆听》围绕“”、“”展开故事内容,告诉人们

②《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的一篇著名诗词。作者先用“,这两句总领全诗。

③《翻越大雪山》一文中有很多环境描写,这些描写从侧面表现了,当读到红军翻越大雪山胜利会师时,我想:毛泽东的诗句“,”不正描写了那激动人心的场面吗?

4、先把下面这首词补充完整,再按要求答题。

⑤《积累与运用二》的自主阅读园地中,老舍先生在《谈读书》时说到矫正读书不求甚解的方法之一是:随读随做读书笔记,而本文作者却说读书不应该依赖做卡片。对此,你有何看法?为什么?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①把这首词补充完整。②“望断”的意思是,表达了的感情。③这首词抒发了。

④你一定积累过毛泽东的其它诗词,请写出一句。

5、阅读语段,按要求做题。

指挥棒一跳一个巨浪,一甩一个浪花。分不清乐声、歌声,台上、台下。只感到扑面飞来的水珠,脚上滚滚的波浪;万千父老弟兄,盯着一个人的眼睛。桨板,;号子,;中国号,向前冲去!①按原文填空。

②本语段作者运用了丰富的,表现了《黄河大合唱》那种磅礴的气势,这样写的好处是。

谈读书

读书,一定要读好书,否则不如不读。这个世界每天出书何止万本,一个人的阅读量在它面前真是苍海一栗....。我们没有义务用宝贵而有限的生命去陪伴那些平庸、通俗的文字。英国有这么一个读书人,他的读书信条是只读一流作家的一流作品,并反复研读他们的代表作。比如在文学领域,当他用一年时间研读了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普鲁斯特、乔伊斯等大文豪的代表作品后,他就自豪地说:这个世界的文学高峰我总算都攀登过了!

读书要忌杂。()是一流的好书,()切忌杂乱无章地读。好书需要形成系统,需要时间间隔,需要慢慢咀嚼、消化和回味。

无数事实说明:读书不在多,而在于一个“精”字,在于有没有合理的系统和计划,你的系统和计划有没有良好的逻辑联系。

举例说,假如你读诗,在一段时间可以专门读一读唐诗,而在某段时间则可以专门读李白,在你精读了李白的代表作品以后,可以写点读后感,再看一看有关李白的评论文章,强迫自己在高层次上与世界最杰出的人物对话。

读书不可强求,应该去读自己喜欢的、“有缘分”的书。一流的好书,如果读上去头疼、脑涨、打瞌睡,硬着头皮也读不下去,感到无法接受,那就暂时放下它,不要糟蹋了书,也不要糟蹋了自己。

你要相信,世界一流的知识星座漫天闪烁,总有一个星座是与你有缘的,或者说具有某种“同构关系”。你们的生命信息、审美趣味、接受波段彼此相容、彼此沟通、彼此呼应。在这个“波段”上,你们彼此间能产生最大幅度的共鸣。

很多人,包括一些学者、教授,都习惯于做读书卡片,对此,我有不同看法。就拿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来说,我们应该读他们的精髓和神韵,而不是把他们孤立地分解成一段段警句。

我们读一本好的书就像在观赏一朵美丽的花,她应该是生长在泥土中随风摇曳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我们“读”到的、令人陶醉的应该是她整体的风韵或者一种神韵。如果将这朵花肢解成一片片花瓣,我们还会那么爱她么?这朵花还有什么观赏价值呢?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读书不应该依赖做卡片。

①第(1)段加点词“苍海一栗....

”中的错别字是和,正确的写法是和。联系短文内容可知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②请在第(2)段画线句的括号内填上一组合适的关联词语。

③作者在第④段中例举“如何读诗”主要是想告诉人们:()(选择最合适的一项)A、读书一定要读好书。B、切忌杂乱无章地读书。

C、读书不在多,在于一个“精”字。D、读书要有存在良好逻辑联系的系统和计划。

④作者主要围绕四个方面谈了自己对“读书”的看法,分别是

有一天,我从学校里跑出来,流着泪,很伤心地走回家里。

妈妈抱着弟弟,站在门口。弟弟向我招招手,妈妈亲切地微笑着,欢迎我回来。

但是我淌(tāng tǎng)着泪的脸,使得妈妈很惊奇。她连忙拉着我的手,一边走过去,一边问我:“为什么这么伤心?”“妈妈,我想做的、我要做的事情,老师不让我做!”我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呜呜咽咽地说。“呀!到底什么事?”妈妈温和地问我。

“学校里要开家长会„„要演剧„„但是老师这一次不选我„„当主角,却只要我在后台„„工作!那小龙反做了„„做了主角了!”我呜呜咽咽地,连话也说不清楚了。妈妈伸出手来,要我看看她戴着的手表。

云 你看看 这手表上面有些什么东西 妈妈一边揩干我眼泪 一面温和地问“那是一块玻璃,两个指针。”我回答说。

妈妈把弟弟放在一旁脱下手表,把表壳打开,又问我:“你看见了些什么呢?” “小齿轮和螺(luó ruó)丝!”这时我完全忘记了我的伤心事。

妈妈继续说:“当表的指针不走,或走得不准的时候别人就会说,‘这表是虚有外表’。可是怎样才能使它会走,并且走得准确呢?就得靠这些小齿轮和螺丝,还有许多你看不到的部分。”小精灵儿童网站

停了一会儿,妈妈又望着我意味深长地说:“这没有人喝彩的工作,但却是重要的工作,而且是不能没有的。”我忽然明白起来,心里便觉得很轻松、很快乐。1.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2.把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画去。3.给划线句子加上标点。

4.手表是由、、、等部件组成的,其中让人喝彩的有,没有人喝彩的有。5.老师让“我”在后台工作,“我”为什么哭了?

①马市长放下手里的茶杯,望着女儿说道:“现在农村的条件的确差些,有些人只顾自己的利益和前途,不愿到农村去,而这个女大学生敢于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舍弃自己的利益,她这种精神很值得表扬,我们一定要大力支持。”

②“有什么事就说吧。”

③“我们单位有个刚分配来的大学生,放着清闲的工作不干,偏要到农村搞什么乡镇企业,您说她是不是太傻了?”④马市长吃罢晚饭,在客厅里悠闲地品着香茶。女儿笑吟吟地走过来:“爸,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⑤“什么?”马市长顿时收敛了笑容,“你怎么能这样,这绝对不行!”⑥“哦,那么她爸爸是谁?”马市长问道。⑦“就是您老人家呀!”

⑧女儿神秘地笑了笑,说:“不对,我认为应该表扬她爸爸,因为她爸爸十分支持她。”

1、这篇文章的顺序被打乱了,请将正确的顺序,按序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文中突出表现马市长“变”的一对词语是()和()。

3、文中女儿向父亲“请教”的目的是

4、文中第⑤句里的“这样”的含义是(1)(2)

5、你认为文中的马市长是个什么样的人?

2年级下册语文试卷 篇2

本着这样的原则, 我认为试卷命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语言情境, 体现学以致用

语文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应注重积累, 语文积累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方面。但积累是为了运用, 应让知识积累为能力转化服务。试卷命题的设计, 都应从利教、利学、利用的角度, 来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基础知识的命题要突出积累, 突出理解与运用, 对优秀作品、成语的理解与背诵等要求, 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具体语境理解中完成, 要由单纯的“识记型”向“应用型”转变, 尽量不出单一知识的纯概念题。如:

1. 花好月圆, 花前月下!你看, 冰心奶奶笔下的海棠花, 在春天的感召下, 舒展出美丽的四肢, 使出;鲁迅笔下的蜡梅花, 花瓣, 很有点的韵致;叶绍翁抬头眼见杏花, 满心惊喜:“, 一枝红杏出墙来”;杨万里眼中的夏天, “接天莲叶无穷碧, ”;月色也是那样美好, 孟浩然赞道:“, 江清月人。”……

2. 郑和长得 () , 平时举止 () 。他率领船队下西洋, 出发那天, 老百姓 () , 争相观看浩浩荡荡的船队。在下西洋途中, 面对 () 和凶恶的海盗, 他 () , 闯过了一个个险关…… (填成语)

该题考查的是本册书中要求学生积累背诵的名段名句和成语, 大多是需要学生终身记忆的文化常识, 设置语境, 不光可以考查学生对名篇名段和成语的积累情况, 还可以考查学生对这些成语、句段的理解与灵活运用情况。引导学生重视对课文语言材料的积累, 使答题成为一种有意义的行为, 激发学生的答题兴趣和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养成意义记忆, 而不是死记硬背的习惯。

二、题型多元开放, 体现综合考查

语文是综合性很强的一门学科, 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 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因此, 语文考试的命题应加强整合, 减少单个知识点的试题, 努力通过整合, 在有限的试题中考查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 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试卷题型既要多元开放, 又要体现综合考查。

首先是基础与开放的整合。课程三维目标的确定, 促使考题内容必须体现基础性和开放性相结合, 必须以课程标准中本年级段的要求和教材为指针, 体现开放而不失课标的制约, 体现创新而不失教材基础知识的依托, 将教材的基础性和开放性紧密地结合起来, 将课内积累与课外延伸相结合。

其次是积累与运用的整合。对成语、名篇名句、典型句式、修辞手法等的考查都要充分体现积累与运用的整合。尽量不出单纯的识记型题型, 而是引导学生以积累为基础, 进行语言迁移运用, 重组仿造, 提高语言感悟、理解、表达能力。如:

1. 把下列句子换一种说法, 意思不变

只拣儿童多处行, 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2. 仔细读下列句子, 仿写一句

如果我是一朵白云, 我会装扮蓝天;如果我是一束阳光, 我会照耀大地。,

3. 请以“天上的云变化万千”为内容, 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第三是能力与方法的整合。在拟题时, 题目可以用“学会”为题引, 引出答题要求, 在答题要求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如

(1) 学会书写。写一手好字, 别人会对你刮目相看, 答题时你可要书写端正喽!卷面分5分

(2) 学会使用生字新词。处处留心, 就可以学到不少新词儿。

(3) 学会修改。文章不厌百回改, 下面的习作片段, 有五处毛病, 请你仔细读后用修改符号帮助他改正。

……

考查并引导学生, 培养其听、说、读、写、书的语文能力, 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最后是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试题呈现的内容主题应该是积极向上的。综观以上所举事例:成语运用题, 引导学生学习郑和不屈不挠的探险精神;句子运用题, 渗透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美、学会奉献等生活态度的引导。

社会实践题, 渗透基本礼仪修养的培养和要有宽广胸怀、博爱精神的引领……如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 (1) 会交际:“礼到人心暖, 无礼讨人嫌”。当你在下楼梯时, 不小心撞到了抱着本子上楼的老师, 老师的本子全撒在了楼梯上。你会怎么说?怎么做?把你说的和做的写下来。 (2) 关注社会热点:日本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核污染, 灾难深重。有的网友说, “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中国应该尽力支援;也有人说, 日本一向对中国有侵略之心, 不可做好心的“农夫”, 你有什么看法, 请说明理由。

还有以下第三部分所举的课外阅读短文, 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等, 都是既考查学生对生活的基本态度, 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试卷中, 听、说、读、写、书几项语文的基本能力都应进入考查视野, 一般试卷中少有的考查书写能力、听力以及社会实践类的试题, 都应兼顾到。题型涉及面要广, 要关注到生活中的语文:日常交际和社会热点话题。这类试题的设置, 可以变革传统的考查观, 必定会逐步唤起语文课堂对倾听与书写等方面的关注, 从而落实相关能力培养。

三、把握分值权重, 体现年段提升

在中高年级语文试卷中, 往往会出现年段特点不清晰的问题, 即大量的基础知识充斥其中, 重在考查学生的积累, 这一方面会在客观上导致语文教学的“死记硬背”, 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另一方面, 忽略了学生中、高年级年段特点, 试题没有针对性, 没有随年段升高提升读写能力。

试卷对各题分值的设置要按照《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年级的要求, 随着年级的升高, 尤其要重视读写能力考查。

三至六年级阅读考查权重幅度:20%~35% (上下浮动5分) , 可以在此范围中调整;作文考查权重幅度:25%~35% (上下浮动5分) , 可以在此范围中调整。

阅读题要突出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 不要停留在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上, 每个题目的设计都要结合语境, 都必须让学生在认真阅读本文的前提下完成, 不要出现脱离阅读材料就能完成的题目。如读《桥》完成练习:

1. 这篇文章是按顺序来写的。用“∥”可将短文分成四个部分, 依次可用小标题概括主要内容。请照样子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第二、第四部分的小标题。

突遇山洪→→桥塌殉职→

2.“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 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老汉表面不说话, 但心里会想些什么?从“他像一座山”可体会到什么?

3. 用“”在文中画出一个运用拟人手法的句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把你的理由写在下面。

4. 读了这篇短文, 不禁让我联想到本学期学过的《大江保卫战》。我想这样赞美上文中的老汉:

5. 这篇短文主要是写“老汉”的, 应该以“老汉”作为题目, 可短文为什么要以“桥”作为题目呢?把你的看法写下来。

这几道阅读题中, 没有单独考查基础知识和单独写话的试题, 以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核心, 从“获取信息”“形成解释”“反思与评价”这三个角度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方面注意了朝向文本内容的概括、提炼、感知等理解能力的考查 (如第1、2题) , 另一方面注意了朝向表达方式的理解能力考查, 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语言的表达形式, 学习文章的表达手法 (如第3题) , 同时也注意考查了学生的反思评价能力, 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第5题) 。这些都是《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级的阅读要求, 充分体现了年段提升, 能考查出学生真实的阅读水平。

作文题的设计也要体现年段提升。例如:学会表达:下面的作文题, 离我们的生活很近, 请你按要求把它写出来。 (35分)

家里的长辈是我们最亲近、最熟悉的人, 你的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等有什么不一样呢?你发现他们的独特特点了吗?试着写一写。给文章起个显眼的题目, 让人一看就知道他 (她) 的独特特点, 比如:《“爱唠叨”的奶奶》《“爱管闲事”的爷爷》《“购物狂”老妈》《我的“球迷”爸爸》等等。

要求:通过具体事例, 突出人物特点, 语句写通顺, 写出真情实感, 不少于350字。题目自己定。

小学生作文重在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 表达真情实感。因此, 话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想象作文、看图作文, 材料作文、续写等应该作为作文试题的主要类型。该题设计的话题作文, 体现了高年级的特点, 贴近学生生活, 留给了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 一方面为学生“拟题留白”, 另一方面也为学生“选材留白”。不仅有利于学生自由表达, 而且也有利于学生的“独我”表达, 写出真实独特的个性作文。

一般而言, 随着年级的升高, 基础考查分值应该逐步下降, 阅读和习作的分值应该递增。试卷中板块分值配置上应该有梯度。

四、活化命题语言, 体现人文关怀

传统的语文考题设计过于呆板、程式化, 不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应试的积极性。必须进行改革, 让每道考题都能具有一定的“磁力”, 吸引学生去做。因此, 试卷的拟题首先要从情境的创设入手, 注意活化命题语言。卷首可设计开考寄语, 如:“同学们, 你们好!时间过得真快, 又到了检阅收获的时候!你们准备好了吗?一起去语文竞技场去体验一番吧!相信只要你们开动脑筋……”目的在于打消学生应试的顾虑, 激起学生应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卷中可设计鼓励语:“做了这几道题, 你一定觉得自己很成功吧, 不过以下的内容更要动脑筋喽。”激励学生战胜自我, 再树努力完成试卷的信心;卷尾设计小结提示语:“祝贺你, 你即将凯旋!请你有时间再仔细检查一遍自己的胜利果实。记住!细心+耐心+智慧=成功。”引导学生学会检查与反思, 体验成功与失败。

每道考题题目的语言表达要力求注意重心下移, 体现启发性与鼓励性, 注意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 表述要亲切, 体现人文关怀, 让学生乐意去做。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综合试卷 篇3

300 + 400 =32 =880-800 =

50 =30 + 90 =70 =

80 + 50 =620 - 20 =50 + 500 =

1000- 700 = 41 = 30 =

40 =5 + 38 = 150-90 =

140 -70 = 82-4 =24 =

二、用竖式计算

48 =69 =57 =

35 + 254 = 636-276 = 387 + 378 =

503-196 =297 + 66 + 343 =

三、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408 + 297 =414-87 =

四、填空

1.计数器上表示的数是( ),如果在个位上再拨上 1 粒珠,这时的数是( )。

2.四百零八写作( ),六百六十写作( )。

3.○○○○○○

△△△△△△△△△△△△

△的个数是○的()倍,△的个数是的()倍,○的个数是的()倍。

4.在○ 里填上“>”“<”或“=”。

10 个一百○一千760○706

20 毫米○1 分米

5.给三角尺上的直角标上记号。

三角尺上的另两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6.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课桌的高度大约是8()。

(2)右边线段的长是35()。

(3)小玲的身高是138()。

7.先把下面的数按不同要求分类,再把表格填写完整。

五、选择正确的答案,在它后面的□里画“√”

1.(1)416 + 388 的和大约是几百?

700 □ 800 □900 □

(2)592-209 的差大约是几百?

400 □300 □200 □

2.小军从家去学校往西北方向走,他从学校回家往什么方向走?

东北 □东南 □ 西南 □

3.从自己家到学校,小红走的路比小芳多得多,比小英多一些。谁家离学校最近?

小红家 □小芳家 □ 小英家 □

六、解决实际问题

1.每支8元,50 元最多能买几支这样的钢笔?还剩多少元?

2.四个小朋友拍皮球,小明说:“我拍了36下。”小军说:“我比小芳多拍2下。”小芳说:“我拍了9下。”小丽说:“我拍的下数是小芳的2倍。”

(1)小军拍了多少下?

(2)小丽拍了多少下?

(3)小明拍的下数是小芳的几倍?

2年级下册语文试卷 篇4

一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和反思

2011—2012学第二学期

见到了试卷,觉得试卷题型不难呀!根本没超出我的计划外。我一张张改后逐题检查,发现学生,出错并不多,整套试卷卷面都注意

了整洁度,没有乱涂抹现象。拼音、课文及背诵部分都做的不错。存在的问题:原来错题出在写错别字与形近字、学生书写不规范。部分孩子的字迹

模糊不清,写的字该勾的笔画没有,或者多写一笔或者少写一笔而导

致错字失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好。个别孩子该认的字不会该会写的字没有记住。还有个别学生审题不清,严重粗心。理解力差,都是

粗心加骄傲所至,我恐惧,我无语!{反思}

“教育家”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但是,一

母生九子,九子的长相、性格、高矮胖瘦都不会相同。更何况一个班

级的那么多学生,也会有差异的。我对学生说:“对于这张试卷,见

了你们,我问心无愧,见”这次试卷很基础,不算难,考前在作业中

出现都讲过,为什么还这样粗心?拿我的辛苦不顾呢?从卷面看,我班学生真的太轻“敌”了,越简单的题越有错,看来我要重新修改我的教法了,大面积掌握知识还不够,家长和领导重视的还是结果,应

试教育不能忽视,我要重新振作起来。加油!从本次考试来看,学生

基础知识掌握还可以,可是在实际运用中并不是特别理想,可以说缺

少一种变通的能力。

在今后教学中我认为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1、加强课堂写字指导。要引导孩子孩子弄清楚每个生字的笔画笔顺,引导他们学会看帖,老师要进行写字示范,教会孩子描红,引导孩子开展写字评价。

2、加强词句、写话训练。课堂写字活动中要加强造句和书写句子的训练。

3、进行答题指导。要教给孩子审题的方法,一些练习题的格式要求,以及一些基础的考试技巧。

4、把好单元检测关,及时弥补不足,以激励表扬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展开竞争,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5、狠抓后进生,采用多种方法帮辅,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多与家长联系。从而促进全班教学质量的提高。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期中测试质量分析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来源:不详发布时间:2009-10-07 23:43:00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期中测试质量分析》文章由<小学教育网>收集。

一、总体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2人,从整体上来看,本次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太理想。90-100分的有10人;80-89分的有8人;70分的有3人;60分以下的有1人。及格率是100%,平均分86分。在这些学生中有1名学生主要表现在接受能力差,对拼音不过关,学习不够积极主动,有时有不按时完成作业的现象,其中有3名学生属于及格边缘徘徊的,他们的成绩上不去,直接影响班级整体成绩。这就要求在后半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因材施教,狠抓学困生,争取学困生转化,提高整体成绩。

二.取得成绩的主要原因

1、重视字词教学,字词掌握比较扎实。

2、能联系实际,指定学习成绩优秀且责任心强的六名学生分别担任每天早自习的值日班长,带领学生进行有目标,有任务的学习。午自习进行听写或做练习。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

3、通过设计各种题型的练习,巩固并深化所学知识,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学生学习方法较死板,对所学知识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2、有的学生想象力不够丰富,分析判断能力差。

3.个别学生不会审题,不理解题意,且拼音不太过关。

4.有些题型训练不到位,学生失误多。如第十一题写话,学生拿到题不理解题意,还有个别学生试题了,但是不会写字。教师在平时认为这类题简单,而很少设计,殊不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5.教师对学生要求不严格,没有制定可性行措施,使极个别学生不完成家庭作业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学困生没有得到彻底的转化,影响整体的成绩。

三、改进措施:

1、注重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用喜欢的方法识字。

2、继续加大听说读写教学的力度,使字词句训练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对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必须进行强化训练。

3、加强阅读及写话训练,培养学生审题和语言表达能力

4、多与家长联系,密切配合,抓好中下学生的学习。

5.加强对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的训练,贯彻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6、把好单元检测关,及时弥补不足,以激励表扬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展开竞争,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7、狠抓后进生,采用多种方法帮辅,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对他们的 作业争取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教学质量的提高。

8、充分把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等现代化教育资源引进课堂为教学服务,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2年级下册语文试卷 篇5

一、基础知识及应用(20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2分)

A.归省(xǐng)行辈(háng)撺掇(cuān duo)....

B.蓦然(mù)羁绊(jī)晦暗(huì)...

C.水门汀(tīng)嗔视(zhēn)粲然(càn)...

D.呓语(yì)齁(hōu)许许声(yǔ)...

2、下面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潺潺絮叨仙山楼阁B.亢奋冗杂叹为观止

C.惬意疏蜜参差不齐D.颦蹙叱咤尽态极妍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2分)

A.为了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李老师工作非常勤奋,常常废寝忘食。....

B.只有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才能取得优良的成绩。....

C.我们必须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去实现全民族梦寐以求的伟大理想。....

D.他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无所不为的程度。....

4、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应填入的一项是()(2分)

我快乐,是因为我喜欢幻想,所有的石头都开满花朵,________。幻想如此

丰富,我有什么理由感到沉重和悲哀呢?

A.荒芜处都长满了无数的植物。

B.所有的荒芜处都长满了植物。

C.植物都长满在所有的荒芜处。

D.无数的植物都长满在荒芜处。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社戏》选自《呐喊》,体裁是小说。作者是鲁讯,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文中的“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

域名称。

B.《竹影》作者是丰子恺,他是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家和音乐教育家。

C.《安塞腰鼓》作者是刘成章,体裁是散文,这种体裁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

不散。

D.《口技》一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作者是清朝的张潮。《口技》既

可以作为描写场景的记叙文来读,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来读。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我们完成了制作怀旧网页的工作。

B.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C.二十一世纪需要有科学文化的一大批知识分子去建设祖国。

D.在学习实践中,我们要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7、多义词“松懈”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2分)

A.为了搞好复习,许多同学废寝忘食,毫不松懈。

B.它是一种腐蚀剂,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极,意见分歧。

C.自认对革命有功,摆老资格,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工作随便,学习松懈。

D.刚才出力摇船犹如赛龙舟似的那股劲,现在在每个人的身体里松懈下来了。

8、根据提示默写。(6分)

(1)、,寒光照铁衣。

(2)、正是江南好风景。

(3)、,落花时节又逢君。

(4)、,上有黄鹂深树鸣。

(5)、,各领风骚数百年。

(6)、马上相逢无纸笔、。

二、综合能力考查(10分)

9、黄河是仅次于长江的,我国的第二大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历代文人骚客对它描写颇多,而我们的劳动人民也创作了很多关于黄河的口头文化,请你完成下列各题。(每题2分)

(1)、请写两个有关黄河的俗语、(2)、说出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3)、说两句与黄河有关的谚语、(4)、写出两个黄河有关的民间故事、(5)、请根据黄河的现状,设计一则保护黄河公益广告。

三、阅读理解(30分)

(一)阅读《口技》选段,完成10-13题。(15分)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倒,妇梦中咳嗽。(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天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

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

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0、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6分)

虽:___________指: __________名:___________

奋:__________股:走:_____________

11、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B.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C.满坐寂然,无敢哗者D.不能名其一处也

12、翻译文中画线句。(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这句话突出了什么?这样写的作用的是什么?(3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9题。(15分)

小歌德是个顽皮的孩子,但好思索,好()。有一次,歌德捉到一只小麻雀,将麻雀关在小盒里仔细端详。麻雀的羽毛被小歌德弄得残缺不全,但是他仍没有找到留在脑海中问题的答案:“这柔软的肌肉里,怎么会长出羽毛呢?人的皮肉一样是柔软的,为什么却不长一根羽毛?”

一个一个的问题在小歌德的脑海中跳跃,虽然没有答案,他仍觉得十分有趣。小歌德真是一个爱思索的孩子。

父亲约翰发现儿子爱思索的特点,觉得他懂事了,应该让他学习了。父亲亲自做小歌德的家庭老师,教他基础知识、作文和修辞。小歌德领悟很快,对语言有一种特别的偏爱,几乎一学就会。

10岁的某一天,父亲把儿子领进自己的藏书室。对儿子说:“从今天开始,只要你需要,这个藏书室随时对你开放。”小歌德激动得跳了起来,问爸爸:“这是真的吗?”

“爸爸怎么会骗你呢?不过,不过你得先完成你的功课。”

从那以后,小歌德一有空就躲进藏书室。贪婪地阅读各种书籍,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书籍,在他面前展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也引起他的许多()。他摸着书本想:“如果我也能写出那么多动人的诗歌、小说,就会给许多人带来美好的感受。我将来一定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

他经常一个人躲在藏书室,阅读、朗诵,并酝酿着写诗。纯真的诗句从脑海里()到纸上,他将这些诗献给外祖父外祖母。

外祖父读了,很高兴,亲了亲他的前额:“孩子,努力吧,你会成为 一个伟大的诗人的。”

14、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是()。(2分)

A.追问奇思妙想跳跃

B.刨根问底奇思妙想流淌

C.刨根问底想法跳跃

D.追问想法流淌

15、将文中带点的词“贪婪”换成“聚精会神”好吗?为什么?(2分)

16、第一、二自然段写出了小歌德的什么性格特点?(3分)

17、横线上的话揭示了歌德当时的什么心情?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3分)

18、小歌德最后成了世界闻名的大诗人,他的成功,就他个人来说取决于他的哪些优良品质?(2分)

19、小歌德的成长经历,给了你什么启示?(3分)

四、作文(40分)

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有你记忆深刻、深情眷念的地方——那里,或许,留下了你的欢声笑语;那里,或许留下了你的酸甜苦辣;那里,有你成长的足迹,那里有你无尽的回忆„„请以“忘不了,”(横线上填“我的家乡、美丽的校园、我的母校、那片林子、门前的小溪”等)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

答案:

1、A2、C3、C4、D5、B6、D7、D8、B9、略

(一)16、.B17、不好。因为“聚精会神”只能表现出小歌德读书专心致志的样子,而不能表现他如饥似渴地读书,追求知识的情形。

18、爱思索。

19、能进“爸爸”藏书室学习的高兴、激动的心情。好学乐学的品质。

20、爱思索、偏好语言、以学为乐,刻苦勤奋。

21、说明一个人的成功,天资固然重要,但个人的好学、乐学,刻苦勤奋却是更重要的。

(二)父亲

1、不能。“好像”一词是“我”的自我感觉,其实父亲还是很爱“我”的,只是“我”年少无知,并未察觉、体会到,若删去则表达不出此效果。

2、为后文表现深沉的父爱作铺垫

3、父亲辛勤劳动,历尽艰辛

4、B、C5、说明对父亲的行为的理解和感动

6、歌颂父爱的伟大,人间自有真情在(三)

22、(1)即使(2)指:指明(3)说出(4)卷起(5)大腿(6)跑

23、D24、(1)客人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一些,人也渐渐坐端正了。

(2)中间夹杂着噼里啪啦的房屋倒塌声。

25、突出道具简单。衬托口技表演者技艺高超、精妙。

2年级下册语文试卷 篇6

一、单项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

1、“一滴水,只有放入大海才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融进集体才能充分展现他的才华,体现他的生命价值。”这段话告诉我们(B)

A、集体是个人健康成长的园地B、每个人都应正确认识自己

C、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D、只要在班集体中,就能成为人才

2、小蒙看到电视里小偷偷东西的丑恶行为,手握拳头、义愤填膺。这种培养高尚情感的方法是(B)

A、感受理智B、体验道德C、不良情绪D、欣赏美好

3、规则中有些是正式的,有些是非正式的。下列规则属于非正式的是(A)

A、道德规范B、规章制度C、社会制度D、纪律守则

4、下列行为属于自律或者“慎独”表现的是(D)

A、小威在李老师的督促下做作业B、乘座无人售票车,小明向投币机投废纸

C、自习课时小华偷跑到网吧打游戏 D、考试时老师不在,小伟克制自己不看同学的答案

5、小韩晚上独自在家做作业,突然发现一歹徒正翻窗入室,小韩见状灵机一动,大喊一声:“爸爸,你该到公安局值夜班了!”歹徒闻讯转身而逃。小韩这一举动说明他(B)

A、依赖别人,不能自主处理问题B、既敢于又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C、因胆小而不能勇敢地与歹徒搏斗D、没有履行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义务

6、在邻里交往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下列错误的是(A)

A、因好奇而打听他人的隐私B、真诚相处,礼貌待人

C、不影响他人的生活和工作D、尊重他人的个性和生活方式

7、在学校里,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有浓厚的学习氛围,有老师给予的专门指导,这说明学校是我们(B)的最佳场所。

A、奉献爱心、获得荣誉B、学习知识,发展能力

C、开阔视野,了解社会D、奉献社会,广交朋友

8、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都往往意味着责任。作为学生,我们最主要的责任是(D)

A、对朋友忠诚、互助、互谅B、孝敬父母

C、热爱和平,维护正义D、认真学习,遵规守纪

9、有的同学说:“我有说话的自由!为什么不能在课堂上随便说话?”不能在课堂上随便说明是因为(D)

A、课堂上只能由老师说话B、老师不允许

C、课堂上随便说话违反了纪律D、课堂上需要一定的规则以保证我们的学习和活动的顺利进行

10、与道德、纪律相比较,法律具有最显著的特征是(D)

A、依靠社会舆论保障实施B、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C、只对部分社会成员具有约束力D、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11、“个人只要宣称自己是自由的,就会同时感到他是受限制的;如果他敢于宣称自己是受限制的,他就会感到自己是自由的。”这是因为(B)

①自律和自由是相互联系的,相互制约的②纪律和自由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③自律是对行为自由的限制④自律是获得行动自由的必要条件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12、我国对未成年人实施立法保护手段,其目的有(A)

①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②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③避免未成年人因犯错误而受到处罚④使未成年人生活在一个绝对安全的环境中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

13、下面属于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未成年人的权利的是(A)

①姓名权②肖像权③智力成果权④人身自由权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4、2009年4月20日,济南公安部门开展了整治网络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当天就依法关闭了近百家网站,为未成年人的上网学习和娱乐创造了良好条件。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C)

A、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C、社会保护D、司法保护

15、某校八年级学生小珊学习不认真,经常旷课、逃学,老师批评她,她却说:“受教育是我的权利,我想上学就上学,不想上学就不上学,别人管不着。”小珊的言行(B)①是在正确行使公民权利②没有珍惜受教育的机会

③没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④违反了我国义务教育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6、深入了解社区的最好方法是(D)

A、从居住在社区的老人口中打听有关社区的历史B、通过居委会了解社区

C、通过网上信息了解社区D、对社区进行实际的考察和研究

17、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这说明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而集体的力量取决于(C)

①成员之间的竞争②成员之间的组织和配合③团队精神④历史长短

A ①③B ②④C ②③D ①④

18、清代作家蒲松龄落第后,情绪一度低落。但他落第不落志,下决心另辟溪径干一番事业。他写下了这样一副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他这样写,也这样做了,终于在自己喜爱并擅长的文学上作出了卓越贡献,留下了传世名著《聊斋志异》。蒲松龄克服了不良情绪和保持了良好情绪的方法,途径分别是(C)

A心理放松,拓展情趣爱好B合理发泄,树立远大理想

C升华调节,自我激励D认知调节,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

19、有人认为,自己一不违法,二不犯罪。法律与自己无关。这个观点的错误在于(A)A否认法律对每个公民的保护和约束B否认我国是正在建设中的法治社会

C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对立起来D否认青少年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20、从2008年元月18日起,某省博物馆、科技馆向未成年人实行免费开放。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C)

A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C社会保护D自我保护

21、遇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又没有能力将其制服时,可以采取必要的求救和自救方法。如“呼喊法”及时脱身。万不得已时,最好(B)

A顺从不法分子,不予抵抗B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小,保住自己安全 C不能丧失尊严,应继续与不法分子作斗争D先妥协,再抗争

22、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非常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给予特别的关心和爱护。我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基本法是(C)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3、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国内外游客数量将达到几千万,需要许多志愿者的参与。

参与志愿者活动,是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下列关于责任的说法正确的是(D)①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②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需要承担任何社会责任

③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④承担责任需要付出努力和代价,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实在没有必要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③24、13岁的燕燕父母离异,燕燕随母亲住在原来家里,房屋归母女共有,父亲每月负担燕燕的生活费。一年后的一天,燕燕与母亲发生了争吵,母亲拒绝燕燕再住在家里。于是她住到了父亲那。不久,燕燕考上了重点高中,在此期间,父亲被诊断为肝癌,考虑到未来的生活,他多次与燕燕的母亲交涉抚养费和房屋问题,却未尽人意。燕燕最有效的维权途径是(A)

A、诉讼途径,到法院打官司

B、非诉讼途径,向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各种组织投诉,要求调解

C、法律服务,即求助律师事务所或公证处

D、媒体宣传,即借助新闻媒体的功效来保护自己

25、小兰在商店买了一双运动鞋,不到一周,就因鞋底断裂扭伤了脚。该商店侵犯了小兰的(C)

A人格尊严权B隐私权C生命健康权D财产所有权

二、填空题(共5分,每小题1分)

26、第43届南丁格尔奖章颁奖大会8月26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南丁格尔奖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设立的护理界国际最高荣誉奖。

27、北京时间9月29日21时25分45秒,我国自行研制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的进入预定轨道。

28、中国科学技术协会12月1日召开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大会。

29、联合国安理会2月4日就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进行表决,俄罗斯和中国投了反对票。30、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精神开创了一代新风。

三、材料分析题(共45分)

31、材料一:2010年3月9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并通过新制定的《行政强制法》。

材料二:2010年5月18日,国美电器公司原董事长黄光裕因犯非法经营罪、内幕交易罪、单位行贿罪,被法院判决其有期徒刑14年,罚金6亿元,没收财产2亿元。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法律的什么基本特征?(6分)

材料一体现的法律特征是: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认可(或通过)的。

材料二体现的法律特征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材料二中的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4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保护,又受到法律的约束;既享有法律赋予的公民权利,又履行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因此,我们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遵守法律,履行义务,又要依法行使和保护自己的权益。树立法制观念,依法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意思相近,也可给分)

32、材料一:有人把班集体比喻成一个大炉,班里的同学则像一块块煤炭。大家要想得到火炉的温暖,就必须把自己点燃放进去。煤炭越多,火炉烧得越旺,那么班集体也就越温暖…..材料二:如果把集体比作一只木桶,我们就是构成木桶的木板。集体利益的多少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只要有一个集体成员没有承担起自己的责任,集体的利益就会从他这块最短的木板所形成的的缺口处流失。

(1)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个人与集体有什么样的关系?(6分)

个人和集体是相互依存的。个人生活在一定的集体中,离不开集体;集体由个人组成,集体的强大离不开个人的努力

(2)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正确的做法是什么(3分)

坚持以集体利益为重,并愿放弃或牺牲一些个人利益

33、初一学生小宇早上高高兴兴的上学了,在课堂上,他心情愉快,积极发言,还向老师提了一些问题,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中午回家时,他看到妈妈看了他的日记,很是生气。但妈妈却说是因为想知道他最近的情况。下午小宇闷闷不乐的提前去上学。在路上的书店买书时他无意中发现自己曾在学校校刊上发表的一篇作文被登载在一本作文选刊上。他马上和出版社联系要求支付稿费,却被告知这是公益性的读物,没有稿费。

无奈的小宇只好去上学了。下午他和同学们在操场上玩时,一个高年级学生来向他要钱,还威胁他不许告诉老师,否则给他点厉害看。小宇很害怕,只好答应以后每个月都交保护费 给那个高年级学生。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小宇这一天中,他的哪些权利受到侵犯?(3分)

隐私权、著作权、生命健康权等

(2)假如你是小宇,你将会用什么方式来处理妈妈看日记这件事?(4分)

①以适当的方式指出父母的错误。②学会与他们相互沟通,争取相互理解、信任

(3)你认为应该怎样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促进其健康成长?(6分)

①家庭、学校、社会、司法等方面的保护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②青少年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学法、知法、守法,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

34、中华网2009年3月5日报道:根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日前教育部发出《关于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2009年第1号预警通知》,《通知》要求各地把安全工作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努力发现:(1)根据你的观察,请你列举校园中存在哪些不安全因素。(6分)

校园打架斗殴等暴力现象的存在;部分电路老化,没有及时替换;忽视安全教育,部分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等。

积极献策:(2)你知道有哪些自我保护的有效武器,与大家交流一下吧!(5分)

我们遭到不法侵害时,寻求法律帮助是进行自我保护的有效武器。我们可以向有关部门反映进行调解;可以直接到法院打官司,若打官司遇到经济困难时,可以获得国家的法律帮助;寻求律师事务所、公证处等机构的帮助,等等。

2年级下册语文试卷 篇7

《独坐敬亭山》是李白写的一首诗。当时正是他离开长安, 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 来到宣城的时候。怀才不遇, 幽愤在胸。这首诗的字里行间就强烈地表露了他的孤独寂寞之情。

诗中有一句“孤云独去闲”, 这个“独”字很有意思, 可以说是全诗的“魂”。看!寂寥的长空只有一片白云, 所以称“孤”, 其实也是“独”的意思;而就是这仅有的一片白云, 也不肯片刻停留, 而是很快就独自远远地飘走了。这样就只剩下了诗人一人。一个“闲”字在这里并非“清闲”, 而是“闲”得无聊, “闲”得孤独!再联系到前面的“众鸟高飞尽”: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 直至无影无踪;还有后面的“只有敬亭山”:只有敬亭山与自己为伴, 似乎世间万物都厌弃诗人。一“尽”一“只”, 充分表现了作者众朋友远离的情景。于是, 他只好向大自然去寻求慰藉, 只能把敬亭山当成自己在世间的唯一知己。这是封建社会许多有理想、有才能的人在政治上遭受压抑后的精神状态。

一个“独”字充满了哀怨之情!

奇山妙水秀丽多姿

《桂林山水》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它语言流畅, 意境优美, 令人百读不厌, 回味无穷。

1. 引用———概述全貌。

文中一开始便引用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千古赞语, 给人以总体印象, 最后又以诗一般的语言“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给人以形象的总体感受。

2.对比———体现特色。

文中运用了对比修饰手法, 写漓江的水, 与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比美;桂林的山, 与峰峦雄伟的泰山、枫叶似火的香山比胜。这就突出了桂林山水的奇异、独特之处, 令人向往。

3.排比———突出特点。

《桂林山水》运用了排比手法, 如“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以及“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这两组排比句, 生动、精练而传神地表现了桂林山水的突出特点。

4.比喻———巧绘形象。

形象的比喻可以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 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加具体动人。如写漓江水的绿“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写桂林山的奇“像老人, 像巨象, 像骆驼”, 写桂林山的秀“像翠绿的屏障, 像新生的竹笋”等, 真是历历如绘, 栩栩如生, 千姿百态, 妙趣横生。

“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山水》美如画。作者正是在这如画的描绘中渗透了他热爱祖国山水的强烈感情。

“富有”的含义

《中彩那天》的最后一句是:“是呀, 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 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这里的“富有”是什么意思呢?

想想看, 在一个穷苦的汽车修理工之家, 父亲幸运地成为获奖者, 开回来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但是, 父亲却因为“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 “神情严肃”得“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这是为什么呢?温柔的母亲揭示了其中的奥秘──因为父亲买彩票时, 帮库伯先生捎了一张, 并作了记号“K”, 正是这张带“K”字标记的彩票中了奖。因此, 父亲觉得, 这奖品不应属于自己, 于是就在没人知情的情况下, 毅然地拨打了电话, 通知了真正的获奖者。

这一动人的故事反映了一个普通工人崇高的精神世界。父亲虽然失去了中奖的车子, 但是得到了人情和道义, 得到了心灵的宁静和快乐。这是一笔金钱买不来的精神财富, 它比物质财富更为珍贵。这就是“富有”的含义:“富”就富在诚信, “富”就富在不贪不应得之财。这也照应了母亲的话:“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 有信用, 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富翁”与“尊严”

《尊严》是一篇阅读课文, 写的是一个年轻人的“与众不同”:在穷困潦倒的情况下, 他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别人施舍的食物。故事告诉我们, 人可以没有财富, 但必须要有做人的尊严。文中杰克逊大叔的一句话发人深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 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 因为他有尊严!”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个年轻人不像一群逃难人那样, 看到“这么好的食物”, 就“狼吞虎咽”地吃, 顾不上说一句感谢的话, 而是先问杰克逊大叔“有什么活需要我做”, 而且坚持先做完活“再吃这些东西”!这是一种不以乞讨谋生存、要用劳动换食物的志气, 这是一种不以贫穷为低贱、要以努力促改变的人格“尊严”。因此, 杰克逊大叔暗暗“赞赏”他, 让他为自己“捶捶背”, 满足了年轻人的“尊严”需求。

杰克逊大叔慧眼识珠, 对年轻人“现在什么都没有”毫不在乎, 并把他留在庄园里干活。正是依靠这种在穷困潦倒情况下仍坚守自己“尊严”的精神, 年轻的哈默终获成功, 成为美国的“石油大王”。想当初, 哈默如果和其他逃难者一样, 见了水就喝, 接过饭就吃, 他能结识杰克逊吗?如果他不坚定地坚持先做完活“再吃这些东西”, 他能使自己走向成功吗?

因此, “富翁”与“尊严”关系密切:维护自己“尊严”的人, 就可能成为“富翁”;而失去自己“尊严”的人, 就可能与“富翁”无缘, 或者与“富翁”擦肩而过。你说是吗?

神奇的数字说明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 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 保护环境, 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课文中有许多数字, 具有神奇的作用。

“黄河在近2000年间竟决口1500多次, 改道26次”, 说明了黄河的频繁变化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而“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重量达16亿吨, 其中12亿吨被搬到了大海, 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 说明了黄河“河床逐年升高”的原因, 因而也就“使黄河成了悬河”, 容易造成可怕的大水灾。“每年, 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 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更是说明了黄河水土的严重流失造成了“农作物大量减产”。

由此可见, 泥沙问题是最核心的问题。要把黄河治理好, 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 防止水土流失。这样, “黄河变好的梦想”才能成为现实。

如果没有这些数字的说明, 我们怎么能形象地理解这一道理呢?

《夜莺的歌声》中的修辞

在《夜莺的歌声》一课中, 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叙述了苏联卫国战争中, 一个孩子运用计谋, 协助游击队战士歼灭敌人的事迹, 突出表现了他面对凶恶的敌人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的品格和强烈的爱憎情感。

1. 拟人。

文章开头描写了一场战争后的破败情景, 特别是“空旷的花园里, 烧焦的树木垂头丧气地弯着腰”这一拟人, 形象地突出敌人的侵略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破坏, 连树木都“垂头丧气” (当成人来写) 起来。这里, 也饱含着人们的无比愤慨。

2.双关。

当敌人问孩子“你这里有没有人”时, 小孩在回答中有一句“大家都喊:‘野兽来了, 野兽来了’———就都跑了”。这里的“野兽”明里讲, 是真的野兽, 战争一开始, 枪炮轰鸣, 野兽都跑出了树林, 跑进了村子;而实际上, 是把敌人比作“野兽”, 人们见他们来了, “就都跑了”。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双关”, 一方面表现小孩子的机智聪慧, 另一方面突出了小孩子对敌人强烈的憎恨之情。

3.排比。

小孩子给敌人“领路”时, “有时候学夜莺唱, 有时候学杜鹃叫, 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 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 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你看, 他天真活泼, 好像是个无忧无虑的孩子。其实, 他是在迷惑敌人。况且, 他的“学夜莺唱”“学杜鹃叫”正是在给游击队的同志们报信呢!这里的“排比”用得多好。

4.借代。

听鸟叫的那个人回答:“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 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课文中还有这样的叙述:“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这里的几个“夜莺”实际上都是指那个机智勇敢的小孩子:他学夜莺叫给游击队报信, 他就像小夜莺那样机灵活泼, 惹人喜爱。

5.反复。

课文的题目是《夜莺的歌声》, 课文中多次反复出现“夜莺的歌声”, 开始是“打破了夏日的沉寂”, 中间是“越来越响了”, 最后是“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 不仅与题目是很好的“照应”, 而且像一根红线贯穿全篇, 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小“夜莺”用“夜莺的歌声”给亲人报信, 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夜莺”的语言

在《夜莺的歌声》一文中, 作者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的爱国少年的形象, 使我们赞叹不已, 而最值得品味的还是那小“夜莺”的语言, 令人赞不绝口。

1.埋下伏笔。

在课文中, “军官点了点头, 转眼间, 他那阴沉的脸上闪出一种冷笑的光”表示了敌人的阴险狡诈, 企图从孩子的口中探听游击队的消息。而小“夜莺”的回答干脆利落:“我自己学的, 我还会学杜鹃叫呢。”这就不仅避开了敌人的盘问, 而且乘机巧妙地引出了“杜鹃叫”, 为下文用鸟叫声报信而不引起敌人怀疑埋下伏笔。

2. 曲解。

“村子里就剩下你一个了吗?”显然, 敌军官并未死心, 想继续盘问出游击队的消息。小“夜莺”回答说:“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 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这是一种曲解。曲解是一种有意识进行歪曲理解的修辞手法。显然, 小“夜莺”知道敌军官是问他还有没有其他人 (游击队) , 但夜莺偏偏故意歪曲说成麻雀、乌鸦之类。在敌军官眼中, 小“夜莺”真是一个只知贪玩的傻小子。

3.闪避。

“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军官突然问。敌军官采取突然袭击的方法, 想让孩子在无意中透露出游击队的消息。小“夜莺”说:“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 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 还有洋蘑菇。”这里, 表现了他的警惕性特别高, 面对敌人的突然发问, 故意闪烁其词, 答非所问, 运用了“闪避”的修辞手法, 把游击队说成是蘑菇, 这种“风马牛不相及”的回答令敌人哭笑不得。

一幅农村田园画

范成大是宋代的进士, 做过一些地方官, 并做了两个月副宰相。他曾作为使节到金朝去谈判国事, 抗争不屈, 几乎被杀。后来退隐到故乡石湖。他怀有报国大志而不能实现, 同情人民苦难又无能为力, 因此创作了许多非常有特色的田园诗, 洋溢着热爱生活的激情。《四时田园杂兴》就是他退居家乡后随兴写的一组大型田家诗。一共写了60首, 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 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 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 白天下田去除草, 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 水稻田里的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 晚上就搓麻线, 再织成布。这句诗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 “儿女”即男女, 全诗用了老农的口气, “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 各司其事, 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 “童孙”指的是那些孩子们, 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 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 喜爱劳动, 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 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 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 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 读来意趣横生。

把水写活了

《趵突泉》记叙了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美丽景色, 依次描绘了趵突泉水的清浅、鲜洁和大泉、小泉优美动人的姿态。形象的描述以及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个人真切的感受, 把趵突泉的水写得活灵活现, 情趣横生, 使人读后感慨万千。

1.清格凌凌的水。

文章开始以“清浅”突出泉水的清澈透亮, 以“鲜洁”说明水质的清净新鲜, 简明地描写了趵突泉的水是清格凌凌的;而紧随其后的“岸边的垂柳倒映在水面, 上下都是绿的”和后面的“游鱼水藻, 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进一步摹写了趵突泉“池里的水清极了”。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 便觉得自然的伟大, 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

2. 喷涌不息的水。

趵突泉是“一溪活水”。作者用比喻手法来写三个大泉眼, 既表现了泉的特点, 又表达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它的水“冒出水面半米来高”, 多么壮观, 多有气势!而比喻句“像煮沸了似的, 不断地翻滚”突出了水的旺盛声势, 后面的“没昼没夜地冒, 冒, 冒”一句, 连用三个“冒”字, 造成了一种急促跳跃的节奏, 给人以“翻滚”的实感。第二个比喻句“好像永远不知疲倦”, 进一步说明了水的喷涌不息, 体现了大自然的蓬勃活力。永远那么纯洁, 那么活泼, 那么鲜明, 冒, 冒, 冒, 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 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

3. 千姿百态的水。

文中写池边的“小泉眼”, 一个“数不清”足见其数量之多, 而用几个“有的”排比句式突出了它冒出的水泡姿态各异, 精彩纷呈。最后, 用“没有哪一种珠宝能比得上”夸张说明了水泡“五光十色”的璀璨夺目, 实在令人珍爱。作者运用比喻手法来写小泉, 既表现了小泉的特点, 又表达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小泉冒水, 作者觉得有的像大鱼吐水, 有的像一串明珠, 有的像一朵攒得很整齐的珠花。从作者的感受中, 我们可以体会到小泉的秀美。

从三个大泉的喷涌、翻滚中, 我们可以体会到大泉的壮美, 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从课文中的“池边还有小泉呢:有的……”这个省略号, 我们可以想象出很多小泉作者还没有写出来, 激发联想的兴趣, 真是“读有尽而意无穷”啊!

《小珊迪》中的感情变化

《小珊迪》一文写的是孤儿小珊迪, 为了换零钱遭遇车祸, 临死前托付弟弟还零钱, 最后悲惨死去的故事。文章以作者对小珊迪的感情变化为线索,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 层层深入地展示了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1.讨厌。

课文开头, 小珊迪一个劲地想要“我”买他的火柴, 打断了“我”与同事的谈话, 因此, “我”感到讨厌;当同事说不需要时, 他又以火柴价格便宜来请求;当“我”也说不要时, 他又以降低价格的方式再次乞求;我们以没有零钱第三次拒绝他, 他再一次苦苦哀求说他“饿极了”……这样的由请求到乞求再到苦苦哀求, 一句话比一句话重, 使“我”觉得讨厌。但是, 由此也可以想象到小珊迪饱受饥寒、受冻挨饿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 于是无形中又产生了一些同情。

2.同情。

看着小珊迪“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 再联系他的穿着, 可以知道他是一个非常穷困、不得不在严寒中卖火柴, 靠劳动谋生的孩子, 不是那种靠欺诈骗取钱财的人;特别是晚上, 小珊迪让他的弟弟送来找“我”的零钱, 并告诉“我”小珊迪在换钱回来的途中遭遇车祸伤势很重。“我”对这对孤儿的同情进一步加深, 并由此对那个社会的冷酷和不平等产生了憎恶。

3. 感动。

饥饿贫穷的小珊迪在重伤之际仍不忘还顾客的零钱, 这是多么诚实的孩子!他坦荡的人格让“我”感动;他在生死关头还牵挂着弟弟小利比:“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这又是多么善良的表现!由此, “我”被小珊迪再次深深地感动, 慨然答应照顾小利比。从“我”的感动中, 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小珊迪的美好品质:诚实、守信、关心他人。

课文的结尾饱含深情地赞美:“饱受饥寒的小珊迪的美好的品质, 将永远打动人们的心。”这是作者强烈感情的充分流露。是的, 小珊迪的故事将永远流传, 打动更多读者的心。

《黄继光》一文中的“!”

在《黄继光》一课中, 多处用了感叹号“!”。细细体味, 其趣无穷。

“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这是“冰雹一样的”子弹对准黄继光射击, 他“肩上腿上都负了伤”的情况下, 同志们看到的动人情景。三个“!”, 一是惊喜的呼唤;二是由衷的感叹;三是激情的赞美!惊的是他的非凡举动, 叹的是他的坚强意志, 赞的是他的崇高精神。

“轰!敌人的火力点塌了半边……”这是黄继光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 满怀深仇大恨, 用手雷炸毁敌人半边火力点的壮烈情景。这里的“!”显示了黄继光的声威, 也显示了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无比巨大的声威。

“指导员正在着急, 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这里的“!”预示着一个多么惊天动地的雄姿:“他张开双臂, 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 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展示了一颗多么壮怀激烈的赤心!

“‘冲啊!为黄继光报仇!’喊声惊天动地。”这是在黄继光英勇献身之后, 指战员发出的愤怒呼喊———犹如火山爆发一样的复仇心声。这里的两个“!”是对指战员急欲杀敌报仇的正面描写, 也是对黄继光精神给予人们激励、鼓舞之大的进一步凸现。

《可爱的草塘》的写作特色

《可爱的草塘》一文围绕着草塘的“可爱”, 生动地描写了草塘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赞美之情。其写作手法多样, 语言生动形象, 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描写展示“可爱”。

课文中大量运用了描写手法, 充分展示草塘的可爱。如用“浪花翠绿翠绿的, 绿得发光, 绿得鲜亮, 欢笑着, 翻滚着, 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仔细瞧那浪花, 近处的呈鲜绿色, 远一点儿的呈翠绿色, 再远的呈墨绿色, 一层又一层, 最后连成一片, 茫茫的跟蓝天相接”写了草塘“浪花”的与众不同、活灵活现。用“不大的水泡子……挤挤挨挨的都是鱼。”“筷子长的鲇鱼, 手掌宽的鲫鱼, 一条又一条不住地往岸上抛”等描写, 表现了草塘的物产丰富。

2.对比突出“可爱”。

作者开始对北大荒不了解, “感到一切都不习惯”“觉得没意思”“待腻了”。但是当他初次见到草塘时, 就被草塘的大而美所陶醉了。他情不自禁地说:“这草塘真美啊!”由衷的赞叹表达了他对草塘美景的“喜爱”之情。当作者看到小河的奇特情景时, 更是赞叹不已。一个“啊”字, 说明他已经爱上了这个地方, 完全陶醉于这迷人的景色之中。这是一个对比。还有最后一段, 作者想“洗一洗脸”, 但草塘的美深深打动了他, 因此生怕因洗脸打破这美好的景象, 于是就“犹豫了”。这矛盾的心情又是一个对比, 再一次突出了他对北大荒深深的爱恋。

3. 排比强调“可爱”。

在课文中, 作者还运用了排比句, 强调草塘迷人美景的可爱。如“一条清澈的小河奇迹般地出现在我的眼前。芦苇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 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 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 显得更白了。”这里的“绿草”“蓝天”“白云”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 情形各不相同, 但都是那么美丽迷人, 那么可爱。

4. 对话围绕“可爱”。

这篇文章的对话用得多, 用得好, 用得妙。比如“不过你得紧跟着我走, 俺这儿狼可多啦!”是小丽吓唬“我”的话, 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她的“假话”一是抓住了北大荒过去“大而荒, 广而野”的特点, 二是以此反衬今天草塘的可爱。这种欲褒先贬的手法使人变惊为喜、变厌为爱。又如“我故意逗她:‘别光说美的, 若是冬天呢……’”这句话意在探听冷落、萧条的冬天里的北大荒, 但是却引出了“冬天更好玩”的动人情节, 深化了赞美之意。而后面“我”的继续深究:“哦, 你这么一说。北大荒好得哪儿也比不啦?”这一反问, 更是将北大荒之美和对它的惊叹之情, 推向高潮。

上一篇:请客送礼必修课学问下一篇:我的艺术之路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