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烘干研究专家

2024-09-20

太阳能烘干研究专家(共2篇)

太阳能烘干研究专家 篇1

1、张璧光

张璧光,女,汉族,1938年生,四川人,中共党员,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木材干燥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能源研究会热力学与工程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林学会林产工业分会木材干燥研究会委员,福建农林大学、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兼职教授,江苏省“十五”期间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评审专家;全国第一本干燥学术期刊———《干燥技术与设备》杂志编委.张璧光教授1960 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重庆大学热力工程系,分配到北京林业大学任教至今,一直从事热能工程和木材干燥的教学与科研工作.1993 年3 月晋升为教授,1997 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8 年起任博士生导师.现为北京林业大学木材干燥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从1960 年至今,张璧光教授已经在教学、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了40 多个春秋,共为木工、林化与环境工程本科生开设过热工学、工程热力学、工业锅炉、压气机与制冷设备等4门课程,授课学生近1500 余人.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55 人.共发表教学研究论文8 篇,获教学奖励4 次,并多次出席全国高校热工教学经验交流会及教学大纲审定会.由于工作突出,1986 年被评为北京林业大学优秀班主任;1989 年获北京林业大学首届优秀教学成果奖;1992年由她主讲的热工课程获全校优秀课程.她指导或合作指导硕士生9 名,博士研究生10 名.为研究生开设了传热传质学、节能原理、干燥介质的热物理性质、木材干燥理论与技术进展4 门课程.张璧光教授累计主编热工学、内燃机等本科生教材3 本,研究生教材1 本(《木材科学与技术研究进展》),主编热工学习题集与题解讲义2 本,各种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等教学文件10 余份.此外,还参编2 本木材干燥著作,以上累计约90 万字.其中主编的热工学教材(第2 版)1995 年获林业部优秀教材二等奖.张璧光教授从1986 年至2003 年共主持承担国家科研项目7 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 项(木材浮压干燥的传热传质),横向课题5 项,研究经费总计110 余万元.在太阳能与热泵除湿干燥技术的研究、木材干燥过程的传热传质的理论研究、短周期工业材干燥技术的研究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获得“热泵除湿干燥机”和“多功能热泵干燥机”两项专利.她主持设计的热泵除湿干燥机及太阳能22除湿联合干燥装置(包括中温和高温型)已推广到全国十几个省市,并销往国外,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目前在研的科研课题有《: 锯材干燥通用技术条件标准》的编写;“使用高温工质HTR 的热泵用于木材干燥的实验”.1996 年,“TRCW 太阳能22热泵除湿联合干燥系统”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 年,“RCG30G高温热泵除湿干燥机”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 年“短周期工业材干燥技术的研究”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其中“高温热泵双热源除湿与太阳能组合干燥技术”为该课题的子专题2 ,专题排第三,子专题排第一;1998 年“短周期工业材干燥技术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专题排第三;1996 年获北京林业大学科技先进个人奖;2003 年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木材浮压干燥过程的传热传质”获北京林业大学科技奖.张璧光教授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10 余篇,其中第一作者为60 余篇,第二作者40 篇.论文中的英文稿15 篇.近10 年来出席各种国际学术会议,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并宣读论文9 次.出席国内有关干燥、传热、热泵技术与教学研究等各种学术会议达30 余次.20 世纪60 年代和80 年代,张璧光教授先后参与学校热工实验室的新建和复建工作.20 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 年代中期利用科研经费先后主持建成了两个科研用的太阳能22除湿干燥室,总投资40余万元,总建筑面积约180 m2.2000 年底至2002 年,主持建成了国内一流水平的含有多种方法的多功能干燥实验室.该实验室使用面积约120 m2 ,现已接待本科生毕业设计实验30 余人,硕士研究生6 名,博士研究生5 名.并已接待国内外来宾200 余人参观.2、高建民(师从张璧光)

高建民,男,1956年,教授,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个人简介教育经历:

1978年-1982年,北京林学院,森工系,本科/学士,习宝田副教授;

1987年-1991年,北京林业大学,森工学院,研究生/硕士,戴于龙教授。

1999年-2004年,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博士,张璧光教授。

学科兼职:

中国林学会木材工业分会理事、木材科学分会委员、木材工业分会木材干燥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木材保护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通用机械行业协会干燥分会技术委员会委员。

研究领域:木材干燥技术、木材功能性改良、木材综合利用

获奖情况:主要参加的“RCG30G高温热泵除湿干燥机研制”项目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短周期工业材木材干燥技术的研究”项目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进步三等奖。

主要科研工作及成果:先后主持和参加的各级科研项目40余项,代表性科研项目有:“小径原木干燥技术的研究”、“三角枫变色与诱发变色技术的研究”、“RCG30G高温热泵除湿干燥机研制”、“八五”国家攻关专题:“短周期工业材木材干燥技术的研究”和“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题:“木材高效节能干燥和热能回收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木材在干燥过程中的诱发变色”、“高性能防弹碳化硅木陶瓷制备”、“木材热诱发变色过程中发色体系形成的化学机理”、“基于汉麻杆芯的新型防化材料及其对化学战剂的自解吸机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项目“京郊农作物秸秆炭化过程与产物的应用研究”等。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共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6篇、EI收录10篇;参编木材干燥行业标准《锯材干燥设备通用技术条件(LY/T1798-2008)》和《木材干燥室(机)型号编制方法(LY/T 1603-2002)》2项;申请发明专利12项,授权2项;主编或参编了《实用木材干燥技术》、《中国林业工程》、《现代干燥技术》等。

主要教学工作及成果:主编了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木材干燥学》,参编了研究生教材《木材科学与技术研究进展》;承担本科生必修课程《木材干燥学》、《名师讲堂》、《专业概论》,选修课程《木材干燥学》;承担研究生学位课程《木材加工新技术》;先后指导硕士研究生29名,博士研究生4名。

3、林文贤

林文贤,男,1964年2月生,湖北麻城人,博士后,云南师范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教授。主要从事浮力射流和自然对流的数值模拟计算与理论分析、太阳能辐射理论和资源分布、太阳能热利用等领域研究。曾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1项,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项;已发表论文86篇,其中40篇被SCI收录,35篇被EI收录,29篇论文被引用113次;1998年入选首批“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002年受聘担任“云南省高等学校特聘教授”;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1990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称号(二等奖);4项研究成果分别获得云南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研究成果于1993年获云南省教委科研成果奖(二等奖)。

4、钱珊珠

出生日期: 1964-12-27 职称:副教授

时间: 2003 年 5 月

专业:农业电气化及自动化

最后学历:硕士研究生

学位:工学硕士

毕业时间: 2001 年 7 月

毕业院校: 内蒙古农业大学

学术兼职和专业经历:

1983 年 9 月至 1987 年 7 月,内蒙古师范大学物理系物理专业;

1987 年 7 月至 1999 年 4 月,内蒙古农牧学院机电工程系,任教;

1999 年 4 月至今,内蒙古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任教。

1997 至 2001 年,获工学学士学位,专业农业机械化;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

主讲课程: 主要给本科生讲授《电路原理》、《电路测试与仪器》、《电磁场》、《微机原理及应用》和《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等课程,给研究生讲授《电网络理论》课程。

5、云南师大能太阳能研究所

云南师大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太阳能研究所)是集教学、科研及产业化开发为一体的多功能型科研教学单位,是国内最早开展太阳能研究的单位之一,主要培养以太阳能和生物质能为主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农业生物环境及节能技术等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及技术开发应用人才。现有“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和“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两个本科专业、“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硕士和博士授权点,是云南省“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联合培养基地、云南省高新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是云南省太阳能协会的挂靠单位。学院建有可再生能源材料先进技术与制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农村能源工程重点实验室、国家太阳能热水器检测中心、云南省高校太阳能工程中心;拥有2000余万元先进的教学科研设备及将在呈贡校区建设2万余平方米的集光伏光热应用示范的能环学院科研教学大楼。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有教授、研究员14人、副教授、副研究员2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人选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国家和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5人,云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6人,省级特聘教授1名。近年来,承担国家973、863计划、国家攻关、重大国际合作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及省补给的一批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79篇;获省部级科技成果10余项;转让或被采用的科研成果多项;与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国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国内清华大学和中国农大等大学有长期的合作与交流,已成为我国可再生能源重要的研发及人才培养基地。

6、梁溥森

梁溥森 研究员,男,1936年出生,广东肇庆市人,毕业于南化工学院,现任中科院广州能源所。

长期从事太阳能热利用及功能材料的研究。

于“六五”至“九五”期向在太阳能干燥,太阳能家用热水器及橡胶,塑料太阳能集热器等领域承担和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任务。同进,根据太阳能光学原理和植物光合作用机理,创新研究成功光反射(多功能)塑料地膜等三种光学性能优良的新型在地膜,对解决传统农膜性能不足,保证农作物优质高产,促进塑料农膜工业的科技进步意义重大,已产生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取得重大科研成果18项国家级新产品3项,“九五”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1项,国家专利1项。获中科院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及先进(优秀)新产品奖15项,“具漫反射徨性塑料农膜的研究应用”与“L-蓝光膜及母料的研究应用”两项目又分别获得1996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5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论文30多篇,主要有“太阳能空气饱和蒸馏器”、“太阳能干燥”、“具漫反射特性塑料农膜的研究”等。发表于《太阳能学报》、国际学术研讨会及入编《中国科学技术文库》等。

太阳能烘干研究专家 篇2

当前,太阳能是在未来能源应用领域中公认的最重要的一种能源资源,国内外有很多专家都预测,太阳能到2050年以后,将在能源消费中占有极大的比例,甚至将占到能源总消费的53%以上。因此,我们应重视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目前,太阳能热利用技术非常多,包括集热技术、储能技术、储热技术等。这些技术我国都有,只是有的还不够成熟,需要进一步研发。我们要引导和支持有志于此的企业参与进来,理清我国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太阳能技术,以及哪些技术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太阳能空气能烘干技术,是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的发展方向,对这个项目开展研究有积极的示范意义。

1 新型烘干机的发展及应用技术研究

1.1 我国烘干机的发展状况

传统的农产品干燥方法,通常利用少量的人工建立一个简单的玻璃干燥温室,靠太阳光的直射获得热量。这种太阳能干燥温室的结构简单、建造容易、成本较低,因此在国内有较多的人使用。

随着人们对农产品的烘干温度、湿度、水分保留等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简单结构的太阳能干燥温室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其主要缺点是干燥器的温升较小。一般情况下,干燥器在夏季的温度要比环境温度高出20~30℃,可达到50~60℃;冬季只比环境温度高出10~20℃。由于这个原因,如果被干燥物料的含水率较高,温室型太阳能干燥器所提供的热量有时就不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物料干燥到安全含水率以下。总之,这种简单的太阳能干燥温室会随着天气的变化,其温度的波动也大,尤其是在天气不好的情况下,而且不能精确地控制烘干程度。农产品内部的水分保留程度直接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如果质量降低,农产品的利润会大大减少。因此,针对上述情况,急需研发一款新型太阳能热泵烘干机,代替传统的烘干方式,并且要求烘干机自动化程度高、消耗能量较小、性价比高且可在较大范围内推广使用。

1.2 新型太阳能热泵烘干机的烘干原理

太阳能集热板通过日光的照射,不断地吸收阳光的热量,不断地给内部的空气进行加热而获得高温空气,高温热空气经过外加动力,如风机驱动运行,从集热器与烘干室经过,利用保温管道输送到烘干室中,高温热的空气在含水分高的农作物的表面与农作物内部之间进行传热、传质,使农作物中的水分逐步汽化,并扩散到空气中,使农作物中所含的水分逐步减少,最终变成干燥状态。热空气与农作物的湿热交换过程中,烘干室的热空气温度下降,而余下的热空气在驱动风机的驱动下,通过保温管道再循环回流到达太阳能集热器继续加热余热空气,然后获得高温热空气,再提供给干燥室。经多次反复循环,利用余热,最终达到使农产品干燥的目的。充分利用太阳辐射能,有效地提高干燥的温度,缩短了干燥时间,解决了干燥物品被污染等问题。热空气湿热交换过程中含有水分,在循环回流的管道中,采用简单的技术,如湿热空气干燥过滤技术、内部添加过滤网、使用有高效药用炭等干燥物质,能把带有水分的湿热空气中的水分过滤。这样,湿热空气经过过滤网后,水分会被干燥剂充分吸收。空气干燥过滤网安装和更换方便,价格低廉,利用余热循环利用技术,能有效提高烘干效率25%以上。

1.3 太阳能及热泵协同联动利用技术

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优先利用太阳能系统供热;在阴雨天或弱阳光天气的情况下,则启动空气源热泵系统来辅助供热;在多云或气温较低的晴天,可同时开启太阳能供热系统和热泵烘干机联合工作,通过太阳能集热器和热泵的协同联动工作,可以把更多的热量传送到干燥室内而不会影响农作物的烘干时间。利用这种太阳能和热泵互补技术,可以很好地保证干燥室内农产品所需的烘干温度,为农产品的烘干质量提供可靠的保障。其中,热泵烘干机是节能的关键设备,在太阳能不充足的情况下可单独运行;而在太阳能充足的时候,太阳能集热器供热系统则是联合干燥系统中最重要的辅助供热设备,在干燥过程中,可取得比较理想的干燥质量、节能效果和环境效益。系统的工作过程,由微机监控系统实现自动控制,使得系统运行更稳定、更节能。太阳能干燥与热泵干燥都属于节能干燥技术,二者相结合的联合技术,既发挥了2种方法的优点,又克服了太阳能干燥受气候影响大的缺陷。太阳能和热泵联动干燥室如图1所示。

1.4 高效集热器制作技术

集热器板盖采用新型双层玻璃板盖技术,四周由双层钢化玻璃封闭,两层钢化玻璃之间有空隙,由垫块垫起并抽真空,钢化玻璃内表面涂有低反射涂层。该钢化玻璃可提高承压能力,透光率达90%以上,能提高热效率。双层玻璃中间的高真空窄缝增强了隔热性,减少了对流传导热损失,提高集热效率1 5%;集热器的外壳由铝合金材料组成,质量比较轻,坚固耐用,美观大方,价格低廉,而且便于运输和安装;集热器里面的四周铺上隔热层,隔热层采用新型高性能聚氨酯组合物,使隔热性能提高30%。新型研发平板集热器上的吸热板采用薄铝板,表面涂有一层新涂料(新配方添加剂由硒硫化镉粉和氧化铜粉来配置吸收剂,溶剂为乙醇、丙酮或环己酮,还新加入增塑剂、抗老化剂、氧化剂、复合剂、防沉剂),该新涂料对太阳光的吸收率可达到94%,反射率控制在5%±3%,使得集热板集热效率比普通涂层的吸热板提高35%以上。

1.5 干燥室高效保温技术研究

传统的干燥室是由普通的红砖或者彩钢板材制作,保温效果极差,热量不易保存,热量容易传到外界,热量损失太大,烘干效率低,烘干效果不好,影响农产品的烘干品质。广西吉宽太阳能设备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高效聚氨酯保温材料由组分异氰酸酯和聚醚多元醇混合发泡而得,还加入二甲醚、无机阻燃剂、玻璃纤维、壳聚糖和膨胀珍珠岩等主要原料。干燥室四周采用公司自有发明技术,即聚氨酯保温材料喷涂,该材料环保,喷涂整体无逢,保温性能良好,平均导热系数≤0.023 8[W/(m·K)];减少热量损失70%以上。

2 新型烘干机与同类产品对比

新型烘干机与一些品牌产品的技术性能参数对比见表1。

3 结论

有关部门预测,到2025年,全球能源消耗量将比2002年增长53%,工业国家的能源消耗量以每年1.3%的速度增长,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亚洲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消耗量将比目前增长1倍,占全球能量需求增长量的40%和发展中国家增长量的70%。传统能源的日益枯竭,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发展清洁可再生的新能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

参考文献

[1]冯道宁,孙健,李丽,等.小型太阳能空气源热泵联合果蔬干燥系统研究与设计[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 5(3).

[2]王施平.太阳能辅助热泵干燥监测系统设计与性能试验[D].南昌:南昌航空大学,201 1.

[3]张立辉.谷物干燥过程模拟及测控新方法的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4.

[4]姬忠勇.DS18B20数字式温度传感器的使用方法介绍[J].科技信息,2013(14).

[5]周海良.多功能热泵性能测试系统的研制[D].杭州: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3.

上一篇:描写动物小学生四年级作文下一篇:浅论预收电费的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