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人物心得

2024-05-16

采访人物心得(共11篇)

采访人物心得 篇1

做好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是济南民进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因工作关系,先后采访过几位在政协提案工作和本职工作中做出一定成绩的民进会员并为他们撰写了报道文章。在这个过程中经常被受访者的事迹和情怀所感动,也更经常地被如何才能真实地再现受访者的风采这个问题所困扰。由于个人文字基础差,学习悟性低,只能一点一点地进行摸索和尝试。每有所感,便简要记录下来,时间长了,竟然也积累了几条类似经验的零乱的心得,于是,不揣浅陋,写在这里供大家批评。其实内心真实的愿望却在于抛砖引玉。

一、采访前应充分做好案头工作,尽可能多地了解掌握被采访人的情况,如身世、背景、经历、个性特点、工作性质、主要事迹等,如果受访者个人有论文、作品或介绍文章可提前找来读读。同时明确采访方向,尽可能详尽地设计一些问题,做到有备而来,但心理上又尽可能不带任何框框,以便采访时随机应变。

二、平等真诚地对待每一位被采访者,对受访者要心存敬重之情,不怀迷信之意,做到既不俯视也不仰视。认真倾听受访者述说的一切,可以酌情引出话题,绝不主观诱导方向。

三、要在对受访者本人或其事迹有了较详细较深入的了解之后,确认自己的内心是否受到感动,并找出使你感动最深的是什么,这往往就是你最应该向读者传达的重点所在。当然,在很多情况下,最重要的不是这件事本身,而是这件事所表现出的主人公的人格魅力及其所引发的思考。

四、珍惜采访素材,认真剪裁,做到才尽其用。要象对待一块有待雕琢的珍贵朴玉一样对待采访素材。要慎重取舍,在明确主题立意的基础上,对素材进行认真细致的构思设计。要使所取之处有利于发扬光大玉的优良品质,舍弃之处更有助于彰显玉的真正价值,做到虽舍犹得。加工后的玉器胜过朴玉的价值,才算高超的雕琢,整理后的文章,要比素材更具感染力,甚至产生质的飞跃,才是成功的写作。

五、要注意细节。被采访者千人千面,在采写时也应该各有所异,切忌雷同。必须写出“这一个”,才能体现人物采访报道的价值。为此,要与被采访者进行深入的交流,同时对其言谈举止做细致的观察,做到既了解其思想行为的一般社会根源,又了解其性格品质的独特表现方式。

六、要明确写作意图,注重实际效果。作品一旦发表,其主要功能就不单纯是宣传主人公,而是为了教育和影响读者。因此,必须有高度的政治自觉性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能只图一时痛快或为了显示自己的文采甚至是发泄某种情绪而不负责任地信笔涂来,任意发挥,当然也不能为了一时权宜需要或取阅被采访者而一味迎合,任意拔高,画蛇添足,失真失实。这是对社会负责,同时也是对受访者负责。

七、向被采访者学习。由于我采访的都是在某项工作中取得一定成绩的先进同志,所以每写完一篇报道,就好象与主人公一起走过了他的心路历程,感到自己又交了一个知心朋友,多了一次人生经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使自己开阔了视野、净化了心灵、提升了人格。可以说,每一次采访都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每一位受访者都令我深深地感动,也正因为这样,才使我知难而进,乐此不疲,一个接一个地坚持写到现在,并且愿意继续努力地写下去。所以,在此,我想顺便对曾经和将要接受我的业余采访的每一位受访者表达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采访人物心得 篇2

采访的成败直接关系着后期电视新闻作品的质量,因而可以毫不夸张地讲,采访是一门科学的艺术。有专家甚至直接指出“七分采访三分写作”,把采访的重要性提升到更深的层次。成功的采访从来都离不开娴熟的采访技巧,尤其是众多采访题材中的人物专访,由于采访的尺度不好把握,操作起来比较复杂,因而更需要在采访前做好准备,并掌握一定的技巧。在采访前做足充分的准备,这要求记者要研究采访对象整个人生经历的闪光点,在具体的事例中积累丰富的素材。同时在整个采访中不断调整,直到整个采访结束都不要忽略细节,达到各个环节的完美组合,进而得到一个完美的采访结果。笔者多年的采访经验也一再证明了“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

1 如何开始采访谈话

在与受访者接触之后,接下来面对的问题就是整个采访以什么样的方式开始谈话,才能使采访进行得更顺利。如果与采访对象原本就熟悉,或者有过预先沟通,就可以采用直入主题,开门见山的谈话方式,直接进入话题的中心。如果与受访者是初次接触,在双方尚未熟悉的情况下,可以先进行寒暄,寻找共同话题,在受访者的紧张情绪得到安抚以后,再转入采访的话题,可以使采访顺利进行。寻找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是一项技巧性很强的实践活动,适合的共同话题可以是受访对方相同或类似的经历,也可以是共同爱好。寻找合适的共同点,以达到活跃氛围,交流思想的目的,与采访对象迅速拉进距离,从而顺利地引入话题。

首先,通常来讲,我们与受访对象不仅是一种要求与被要求的主被动关系,也是一种互动合作的关系。我们希望受访对象能够提供出来更多的信息,而与此同时,一个愿意接受采访的人,也希望通过我们的报道把最精彩的部分分享出来。基于这样的先决条件,我们可以从心理上寻找接近点。

其次,可以寻找与受访者相似的社会经历或共同的思想追求,在其中找到个人经历或者个体认知上的接近点,寻找共有的喜怒哀乐和感情基调,从而消除陌生感,产生亲切感,找到采访中可能的共同语言。

最后,大多数情况下,在每个人的精神生活中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如果与受访者在兴趣、爱好上有接近点,在一定的心理作用下,会形成有利于采访的定向吸引力。在采访谈话进行时,细心观察受访对象的语言,就会发现受访对象对自己爱好的事物会有更多的话题。与受访者就他感兴趣的方面进行切入,以兴趣、爱好而引起受访者谈话的欲望,会使采访收到良好的效果。

2 成功取决于充足的准备

对不同的采访对象,以及可能遇到的各种状况都要采用有效的策略,因而采访前需要做充足的准备,以达到百战百胜的效果。可以利用多种途径,进行多方位的了解,在采访前有效梳理相关信息,筛选对整个谈话有用的信息,进而确定受访人的爱好,确定谈话方式。根据具体受访对象,从实际情况出发。拟定针对性的采访提纲,避免在采访过程中出现言之无物,无所适从,甚至“冷场”等的局面。采访者在采访准备阶段,需要认真研究受访对象的生活经历、社会地位、当前年龄、职业经历、个人习惯,可以对受访者的性格脾气做一个大体的预期,往往能够把握住受访对象的心理状态,在谈话时以此作为重要的突破手段,可以在采访开始时建立初步的亲近与信任。从而使整个采访活动顺利进行。

3 交流是成功交谈的开始

在见到采访对象之后,先与受访者进行初步的沟通,将已经了解的基本情况与受访者进行核实,使被采访者对记者产生真诚可信的印象,接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先达到心灵上的沟通。避免见到采访对象之后,立即采访,引起对方的反感。采访用到的提纲应该根据现场的情况进行合理调整与重组,尤其对采访对象来说比较敏感的问题,如果不能确定对所要提出的问题的把握,可以事先与采访对象及时沟通,以便把握对方的心理以及可接受的采访话题的范围。这些工作做好之后,采访提纲就清晰明确了,记者与被采访者之间多了相互了解,这样做的益处不仅使采访的话题明确有效,且在当事人的接受范围之内,而且也在记者与当事人之间建立了交流的基础,使采访能够顺利融洽地进行。不要小看这种融洽,许多当事人都有怯场的心理,虽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一面对镜头,一拿起话筒,紧张的情绪马上控制了他,或者答非所问,或者找不到重点,但有了这种和谐的氛围,这些情况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

采访是有突破口的,这就像行军作战一样,需要精密地筹划。精彩的采访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以什么话题作为谈话的开端,直接影响着下面采访的内容与质量。切入点选得好,会使采访者有如遇知音的感觉。在记者巧妙而不露痕迹地引导下,当事人会乐意或者不知不觉地把记者所需的新闻线索、新闻材料都交待出来。寻找好的切入点,是记者必备的基本功之一,一位好的记者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判断出来被采访者的谈话触动点在哪里。当然,这触动点可能跟对方的性格、思想、观点,甚至当地的习俗有关,具体要靠记者总结经验然后去把握。

4 对被采访者进行引导与“催眠”

新闻采访讲究客观性、时效性,不需要过多冗言,不需要过多不必要的铺垫,所以此类采访应当找准切点单刀直入,用简要的、直接的方式提出问题。人是复杂的生物,所以人物访谈不同于新闻采访,要使采访沿着希望的路线进行,必须小火慢攻,找方法,找简单却是有效的话题,小心切入,然后慢慢将话题引入正轨,靠近主题,这样采访的整个过程就有了逻辑性,当然更能突出主题。

一问一答、机械式的访谈是记者不愿意看到的,这样的谈话质量太低,很难挖掘出有用的信息。一次成功的采访,需要记者做到两点,一是专注地倾听,一是恰当地引导。人物采访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既然是互动,就要求采访者与被采访者彼此信任、彼此尊重。在采访过程中,记者的专注倾听最能建立二者的信任,如果记者显出应付与敷衍的神态,就容易使被采访者丧失对记者的信任,进而丧失谈下去的欲望。另外,记者还要担起引导者的角色。被采访者在采访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他们不可避免地会感到多多少少的紧张,在各种情绪的支配下,他们说的话可能会缺少条理,或者脱离记者既定的采访路线。有经验的采访者,往往能通过自己的表情、肢体语言,以及谈话的技巧,使被采访者不知不觉地按照他的计划往下进行,使对方在自然的氛围里展开话题,愉快地讲述有用的信息。

5 采访后的沟通

在采访进行完毕之后,假如时间还充裕,谈话其实还可以继续。这时的谈话内容就可以随意很多,采访者可以利用这一小段时间更多地了解被采访者,可以更透彻地了解当事人,以便对采访过程中的谈话进行补充,进而查漏补缺。而且,这一段时间很可能促进二者的好感,甚至促成双方成为朋友,那么以后再有有用的信息,他们很可能会主动联络记者。

总之,采访是一件灵活的工作,只要善于总结经验,善于运用说话技巧,善于临场应变,随时调整采访计划,把握好大的采访方向,把采访变为一场轻松的目标明确的谈话,那么我们就能顺利地完成采访任务。

6 小结

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记者,想要完美地完成每次采访任务,不仅需要记者必要的专业基本功,还要多多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涉猎广阔的领域,以充盈自己的知识储备,使自己在面对各种采访对象时都能轻松应对。不仅如此,想要成为出色的记者,还要多实践,多总结,在实战中磨练自己,锻炼自己的思维和实战技能。

参考文献

[1]范玲,记者的采访技巧[M].采编实践,2007.

人物采访技巧探索 篇3

采访技巧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是极为关键的一项专业技能,掌握和运用好采访技巧,就能获得更多宝贵的新闻线索与资料。就人物采访来说,由于每个人有不同的性格、经历、习惯等,所以对人物的采访要因人而异。从采访者来说,也各有各的风格特点。崔永元真诚、机智、幽默,体现出平民化心态和亲和力;张越轻松自然娓娓道来,完全依靠个人对被采访者尊重和平和的心态,使对方放松倾述。

一、采访者对采访对象要平和,不要居高临下

崔永元堪称是这方面的典范。从《实话实说》到《小崔说事》,再到《小崔会客厅》,崔永元的采访对象从部长到百姓,不分高低贵贱他都一视同仁,就像和多年的朋友和邻居唠家常。正因为如此,无论是普通老百姓,还是省部级领导,以及不轻易流露自己的成功人士,都会和他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二、采访要营造和谐融洽的交谈氛围

一个有经验的记者往往在看似平淡的寒暄或闲谈中,营造出宽松的采访环境,借此探求对方的性格、爱好和思想,巧妙的缩短与对方的距离。

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奇曾经采访过世界上二十多个风云人物,每次她总是很巧妙地为自己的采访创造良好的氛围。她在回忆中记载了采访西贡总统阮文绍的情景:

阮文绍一面向前走来,一面向我伸手,同时开了个玩笑。“你们两个谁是头头”,他用短小的食指指指摄影记者和我问。“我们两个都是头头”摄影记者回答道。“不”我也回答了他一个玩笑:“尽管他长得高,我长得矮,但我是头头”。也许总统先生长的矮小,甚至比我更加矮小。所以他喜欢我的回答,他立刻发出表示赞赏的笑声,并高声说道:“说的好,我完全同意,权利不能被瓜分,应该独揽”这正是他在这次采访结束时所重申的观点。

由此我们就可以想象,法拉奇为什么会那样出色的完成一个又一个重大采访。

三、抓住细节,巧妙切入

如同作战要研究如何突破一样,采访也要研究如何切入,也就是采访时话从哪儿说起。问题怎样提出来,切入的巧妙就能顺利的了解和掌握所需的新闻材料,寻访到采访的真谛。切入点就是采访对象的兴奋点,大到被采访对象的政治立场、思想观点、情感性格,小到乡土乡音、饮食、服饰习惯,及至一句话,一个食物等等。

笔者曾采访过一位警察劳模,见面问了很多,但他总说一句话:“那是应该的”。后来发现他胳膊上有一块伤痕,经追问知道这是他抓捕疑犯时受伤所致。于是改变了采访计划,就从他胳膊上的伤痕说起,果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学会追问

采访中大多数的记者都会对某一事务和现象发出追问,因为只有追问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和本质。

成功的采访需要许多因素,重要的是采访前要有准备,事先研究材料,进行外围采访,再起草采访提纲;采访中还要应变自如,善于用逆向思维,在变化中发现问题,发现新闻。

人物采访稿 篇4

心灵羁绊

---09级临床医学李燕良访谈实录

活跃在临床医学,微笑着面对一切。她不仅在爱情上收获了满满的幸福,也在学生会历练了不一样的成长,更是在学习上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从不以名次为目的的她,成绩却保持年年专业最高的记录,在人才辈出的临床医学,她是如何做到如此,你,难道就不好奇么?

“情”伴一生——“生活的笑声来至于他们的鼓励和陪伴”

第一次见到李燕良的时候,就被她脸上那个灿烂的笑容所深深地感染了,临床专业的学习很累很辛苦,但是她却能笑着面对这一切的压力,这一切都被她归结于自己身边的“情”。当我们问道她在临床专业有没有感觉自己在哪方面比较有优势的时候,李燕良很自然地脱口而出,“我有一个好男朋友啊!而且还有我那几个闺蜜呢!”她回忆起自己在刚刚转入这一临床专业的时候,心里对繁重的课业还是有一点抵触情绪的,再加上临床专业知识的不断深入,李燕良也和班上的同学一样慢慢地在心底里感到很压抑,终于在一天,积压了许久的情绪爆发了。“那天晚上感觉整个人都快不行了,郁闷到快哭的感觉,然后就打了电话给导师。”果然,作为医学学者的过来人,老师很能理解这种感受,建议她休个假,出去放松一下。于是她就和男朋友出去玩了两天:喝喝早茶,放下风筝,到海岸城看下电影„„李燕良告诉我们:“休息了两天之后,感觉课业比别人落下一些,顿时有了学习的动力,郁闷的情绪也一扫而空。” 就这样,美好的爱情和亲密无间的友情,就像给她的生活打了一针兴奋剂似的,就算再迷茫也找得到出口,就算再累心里也能笑开了花。在场的我们,也都深深地被她这种积极的心态所感动

制胜的秘诀——“正确的方法与合理的时间安排”

感情的羁绊给了李燕良许多精神上的鼓励,让她可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但是,成长的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在学业压力极大的临床医学专业,单有一个好的心态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又向李燕良请教起她学习的秘诀。“做个计划和合理安排时间,这个是王道!”她这样说道,“当然,正确的学习方法也很重要。”

从物理学院转过来的李燕良,非常擅长理解记忆,但临床专业却有大量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对此,她找到了自己应对的方法,“我会把他们编成顺口溜,方便自己记忆。”李燕良告诉我们,学习不应该以名次为目的,觉得自己努力了才是最好最开心的。她并没有因为学业的压力就把所有时间都拿来泡在图书馆,李燕良觉得忙与不忙,都是取决于自己的安排。“比如我有一天的时间学习,我就可以稍微放松一点,不必追得太紧,如果我只有两个小时学习,就要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她这样举例到。而李燕良每学期都年级第一的成绩也证明了,这种想真正为自己而努力的心态,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与李燕良聊起这些的时候,她总是传递给我们这样一条信息:学习虽然没有捷径,但是如果找到正确的方法,并能合理地安排时间,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志-大志”的目标——“被需要的感觉是我无悔的选择!”

在谈到为什么选择读医学的时候,李燕良很深情地和我们提起她自己的一段经历:一次在医院见习,看到病人生病的时候,那双忧郁的眼睛充满了对医生的信任,当时整个人都被震撼了。她说:“那是一种无条件的肯定,那是一种被需要的感觉,相信医生会为自己除去病痛,就是这种感觉坚定了我要成为一个医学者的信念和责任。”另外一次,在慰问器官捐

献者的家属的时候,她也深深地被家属那种无私回报社会的精神所打动,她激动地对我们说:“他们把自己挚爱的亲人献给了医学,希望的医学者能很好地回报社会,这是人间多么伟大的情意啊!”“除人类之病痛是万万个医学者的神圣的职责,也是我毕生的追求。”

在谈论到她自己的人生目标时,李燕良笑着对我们说:“虽然学医很辛苦很累,慢慢医学路也很长恨长,但是我没有后悔过自己选择了读医学这条道路。”她表示自己本科结业后会选择继续读研,毕业以后打算先在医院里当几年的医生,如果无法继续从事医务工作还可能选择考公务员和当教师。一切会随着时间,情况的不同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在整个采访的过程中,李燕良总是保持着面带微笑,其实看似传说般的李燕良也是很平凡的,也有过对前路的迷茫,但所不同的是,她教会了我们无论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都要微笑着面对生活,学会感恩身边的朋友,还有学会调节情绪。

企业人物采访 篇5

平凡透清辉

──西安联恒标识掌门人赵光群小记

文/鲁蓉

时针在凝固的年轮盘旋

这一刻,我们驻足,回首…… 刀弑斧凿般的印记铭刻着年青的激情 我们无法回头

因为执着已经侵入骨髓,响彻心扉

曾经稚嫩的我们幼稚依旧 成熟,却把梦想带的很远……

但我们仍有理由为自己骄傲,为联恒骄傲 因为我们有了勇敢的心 因为艰辛铸就了今天的坚韧

让时间变得更汹涌些吧!让挑战来的更猛烈些吧 路,永远都在脚下……

半个儒生 温和的目光,温文尔雅的谈吐,谦和内敛的笑容,举手投足间,能够让人感觉到,这是一个颇具人格魅力的人,这就是第一印象中的赵光群,西安灵狮广告与西安联恒标识的创始者。

他是90年代的大学生,始终坚持梦想让他有过三次高考的经历;酷爱文学,初中开始就经常写一些文字发表;喜欢摄影,对电子类的产品情有独钟;有着文人固有的感性情怀,偶尔看看电影还会落泪。提到自己参与策划的04年西安中国航空航天展馆,他满怀激情:“看到当时人山人海的场面,五天四夜没有合眼的辛苦也高兴”;谈到人生的得失,他坦然一笑间的话语让人钦佩:“你付出的每一分都会有回报的,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夜深人静时便会明白,所以凡事不要太较真。”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当你觉得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不那么容易时,那你做事往往会比较顺,所以要珍惜,虽说也曾委屈,但毕竟过去了,于是学会了坦然面对,对于曾经的苦难也就能一笑置之”,这是他曾经历苦难的态度。谈到对文化的理解,他说自己年轻时喜欢顾城、北岛、徐志摩,喜欢中国传统文化:“或许那些作品只是针对当时的某件事,却也承载着我们那一代人的梦”“伟大的作品肯定是留下足够的空间让别人去想象,能够包罗万象”,“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哈姆雷特”一句句精辟的话让人受益匪浅。

他很喜欢《红楼梦》,看了不下十遍,而现在看书广而杂,当笔者问起喜欢的作家,他略一沉思,“是曹雪芹,还是喜欢《红楼梦》。”

一介书生唱大风,半个儒生写辉煌,他用自己的努力书写精彩的人生。

创业:为了证明自己

1994年,他大学毕业后去了西安当时一家比较大的制药企业做策划。2000年,他辞职开始创办灵狮广告公司,三千元起家租的房子,从最初的两个人发展到后来的十几人,渐渐有了自己核心的设计团队。

2006年,对赵光群来说异常重要,一方面是广告公司已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生活趋于安定;一方面是随着设计之外承接标识业务的增多,广告公司的操作让他许多想法都无法实现,市场的发展对公司和产品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正是在这样的关口,得益于在杭州联恒标识的考察,也为证明自身实力,毅然决定创办西安联恒,从此开始艰难的二次创业之路。

创业伊始,由于整个创始团队都是平面设计出身,对标识制作是一头雾水,就连最基本的焊工招聘都觉得很艰难。“记得公司第一笔大单是200多万,所有项目要求四个月完成,现在觉得其实没什么,但在当时就觉得很难。”他扶了扶眼镜,继续跟我们介绍:“联恒一直都在进步和发展,直到09年才开始尝试走出去,并且一半以上的业务来自外地。虽说全国标识制作企业联恒并非最强,但材料却一直都是严格按标准执行,以保证产品品质。”正是这样的努力与坚持,让企业逐步壮大,有了如今的规模。

五年:一直在成长

五年,在历史长河中只不过弹指一挥间,但对联恒来说,这五年,是逐步成长与发展的五年,是不断追求更高品质的五年,是用于创新与提升的五年。

说起联恒,赵总有自己的想法:“公司从最初十几人发展到如今一百余人,从开始的几十平米的单元房到拥有现代化办公区及标准化厂房3000余平方,一步一个脚印的走来实属不易”。在公司的管理上,他善于放权,敢于给员工犯错的机会:“人生总是在不断的经历中,才能有所进步,每一种经历都是财富”。随着企业的发展,他更多是对产品质量负责,自叹人生过半,就想尽量轻松的工作。“从去年开始,管理的事就慢慢做的少了,主要精力放在了解决工艺难点和新技术的应用上。”近年来,他一直致力完善公司的福利待遇,给大部分员工都买了五险一金,现在联恒有自己的活动室,会不定期的聚餐,每年都会组织员工出去旅游,还有年终全员出动的晚会,企业文化日趋成熟。在员工眼里,工作时的赵总很严肃,在妻子眼里,工作之余的他温和而随意。他跟我们说,自己很欣慰的一点是公司的人员流动率很低,核心的管理层多是最初拿着每月一千元创业工资共同走来的同学,大家一直都在一起,共同发展和进步。

“我希望联恒是一个创富平台,是要让更多人得到实惠,让更多人愿意来合作。”采访中,他时不时会低头浅浅一笑:“要珍惜每一件事,能够获得的就去争取,已经有的要珍惜,这样人生才能渐渐的丰富起来。”诚如他爱人所说:“一个人喜欢的事物不会因资产变动而有所变化,你资产再多,喜欢的东西还是那些”,所以在去年底,他拿出来公司百分之二十的利润,让全体员工都可以分享到企业的成功。

做事就像做人,在这个企业,将客户当成朋友的理念深入人心,所以这么多年来与其合作过的客户一直都在继续合作,“他人的信任给了你,就必须保证质量,这是理念”。

现在联恒许多项目都以投标为主,西北的人工成本不算高,在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是优势。“去年我们团队三个月消化了1000多万的订单,全部按标准完成,简直是做了不可能完成的事。”说起国内标识市场,他直言制作形式感太强,人文感不够,各个部门的衔接不够紧密,他回忆自己曾经到过的一个青藤商场,在地铁站口,装饰并不豪华,但主题非常鲜明,5,6层高的商场,青藤随着人流转,几乎贯穿整个商场,给人的感觉特别好,相对于国内商场进去便是大的显示牌,是两种境界。”

谈及公司最大的优势,略一沉思的他说:“是服务,广告行业推行的是个性化定制,而产品的服务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一步。”服务,是设计能力、责任心、专业能力的综合体现。他也直言:“目前企业最大的瓶颈是产能不足,无法满足更多的生产”。说起未来的计划,赵总满腔激情:“以后要把联恒打造成一个知名品牌,逐步扩大公司规模,建设花园式的公司环境,让员工和客户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

对于竞争对手,他表现了自己的自信,“对手有多强,我们就能有多强”。在他看来,标识制作业是一个朝阳行业,未来行业竞争力必然是设计与公司本身的核心技术,所以,以后联恒会将重点放在强化设计力量上,培养公司设计品牌的综合能力。“一个车展,搭建制作花100万,而设计需要300万,这便是公司未来的方向。”正是客户的信任与自身的不断努力,使联恒从最初的青涩到现在日趋成熟。

蓦回首,万里红花烂漫:抬望眼,大道指向青天。

家人:幸福的圆心 赵总有一个温暖的家,在他心中,家是以家人为圆心,幸福为半径的一个圆,家庭要比事业重要。“不要总是拿事业给自己找借口,虽说事业有为家庭付出的成分,但工作主要还是自己开心。”谈到这,他油然一声轻叹,“做家务其实比工作累,多抽点时间陪陪家人,总是没错的。” 说起妻子,笔者眼前出现的是一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她很漂亮、很热心、很好,十五年来,我们所有事情都会一起去做”。赵总有一双性格迥异的儿女,夫妻俩的教育理念几乎一致,都不推荐报班,都推行放养政策,让孩子有比较正常玩的状态。闲暇时,他与孩子也会有成人式的交流,那是他最为珍惜的时光,或许,她们更多的是用个人魅力来影响孩子,默默做子女的指路灯,照亮那一片成长的道路。

在路上:别样的精彩 每年都会出去一两次,除西藏外,大部分的城市都自己开车去过,这样的经历多少让人有些羡慕。

99年他们第一次远行去银川沙湖,“那时的沙湖是一整片的冰湖,自然风景特别美”;让他们至今印象深刻的是宁夏到内蒙的那一段黄河,那是他们见过最美的黄河。“唯有内蒙的黄河是清澈的,黄河九曲,唯此一处。”

今年上半年,因为长白山国际旅游区的业务,他们用20多天玩遍了东三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路上的见识总是能让人多几分浩然之气。前不久的半个月新加坡之行,他们几乎逛遍了大一点的商场,充分见识到了标识与建筑的和谐与人文性,他津津乐道的跟我们说:“在新加坡,标识的人文性特别强,设计也合理,如果你觉得麻烦,几乎不用上一个台阶就能达到所有的地方。”正是这样的见识,让他们自身有了一份豁达,让企业有了更多的发展思路,也让原本平凡的生活不再平凡。

后记 采访之余,赵总很热情的邀请笔者到他常光顾的一处很精致的饭馆,实木的桌椅,一壶普洱,几碟小菜,饭里的谈笑间,他与我们说起很多年少的故事,也曾轻狂。提起自己刚参加工作时差点丢掉工作的经历,他告诉我们不要怕犯错误,当经历那些后,你这辈子就不会再重蹈覆辙。

对于爱情,他固执的认为:“年轻时候多经历一些总是好的,有些对错放在人生里,就分不清到底是对还是错了,而彼此有了这份经历,就会愈发珍惜,因为都懂得自己更需要什么,这样才能共同经历风雨。”或许是环境所然,因其身边的人都有着十足的朝气与创造力,所以笔者强烈的感觉到他年轻的心态,再加上学画之人的那一点傲骨与疯狂,别有一番魅力。笔者也曾问,如果对此次采访有一个定位,他的意见是什么?“写作,要用自己的心和风格去写,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当你有自己的感受,功利性就能少一点”,那是一份悠然的淡定。

采访先进人物事迹报告 篇6

采访先进教育者王增荣事迹报告

我采访的是河北省唐山市唐海县一农场中学王增荣老师。

王老师1961年10月生于唐山市唐海县的一位贫困农民的家庭中,由于家庭贫困,家里子女众多,王老师于1969年才开始踏上她的艰苦的求学生涯。

1969年,王老师在教学条件很差的唐海县一农场小学读书。在校期间王老师学习非常刻苦,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1974年,王老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当地的重点中学。在读中学期间,王老师继续发扬她勤奋,刻苦学习的精神,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1976年,王老师以全场第三的成绩考入唐海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学习。1978年,王老师学完毕业(高中两年制),并参加当年高考,但王老师被大学拒之门外。

因为家庭的贫困。王老师离开了教室,辍学在家务农。在家务农的几年中,王老师深刻认识到“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才能改变命运”。王老师于1980年再次踏上艰苦的求学之路,这一年,王老师在一农场中学复读,并参加1980年高考,功夫不负有心人,王老师如愿考入滦县师范专业学院。

两年后,王老师以优异的成绩从滦县师范专业学院毕业。按当时的政策,王老师应该被分配到滦县高中教书,但是王老师想到自己的艰苦的求学生涯,想到自己的家乡还有很多和自己一样的有志青年没有钱读书,没有机会读书。自己家乡的学校没有老师教书,学校的教学条件差问题后,志愿回到自己的家乡,回报自己的家乡,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回到家乡后,王老师就职于唐海县一农场中学。在场中工作期间由于教学成绩突出,在1989年到1992年被委派到唐山师范学院进修数学本科学士学位,学成毕业再回到县中工作。2000年,2001年,王老师被送到唐海县一第一中学锻炼,在教书期间,王老师所教的学生在年级的各种数学的考试中总是名列年级第一,王老师也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家长也非常满意。2002年,王老师被调到唐海县一农场中学任教,并被任命为班主任一职。

再次被调回场中任教的王老师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作为班主任的更加努力工作,力求把自己的工作干到最好!从2002年到2006年,王老师获得过多项荣誉,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老师,优秀班主任。王老师的教育效果连续三次测评获得全县第一,2007年她又被评为县级优秀班主任,2008年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县先进工作者。2009年,她还获得县级优秀敎干评比一等奖!

采访完王老师后,我的内心不能平静。我认为王老师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学习,她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学习的榜样。她的艰难的求学之路和在工作岗位上所取得的成绩给了我很多启示。

一是,王老师有刻苦学习的精神;立志成才的毅力;不怕困难,努力克服困难的魄力;坚持不懈的意志力。这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当代的很多大学生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立志成才的毅力。看看身边的同学,有几个人是在努力学的,有谁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的,同学们平时就是打打闹闹过日子。心情不好就逃课,课程枯燥就在课上玩手机,没课就玩游戏;临近考试就拼命的不分昼夜的复习。考试过后,就又变成原来那样。。现在的大学们在渐渐的遗忘他们最初的目标和理想,取而代之的是吃·喝·玩·乐,他们禁不住当今社会的各种诱惑,不能继续为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努力学习,奋斗。我们如果能像王老师一样一如既往的为自己的目标奋斗,能刻苦的学习,能够像王老师一样始终铭记自己的理想,怎么会不成才呢,怎么在会中途辍学,怎么会拿不到毕业证呢?

当代大学生还缺一种不怕困难,克服困难的魄力;不被挫折击倒,能够坚持不懈的意志力。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很了解这一点,很多同学遇到一点困难,都会感到非常不适应,就会感到很麻烦,就会觉得自己完全解决不了,就会找别的同学帮忙。我们没有克服困难的意识,没有克服困难的胆量。当今竞争是知识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如果我们当代大学生没有这样的能力和胆量,我们国家肯定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很多同学在遇到一点点的挫折后,就会感到非常痛苦,感到非常难过,就会郁闷好多天,很多人,禁不住挫折的打击,一点点的挫折就会让我们垂头丧气。这种现象在中国大学生之中真的非常普遍,我之前自认为自己可以从容的应对学习和生活之中的困难,也能经受住我所面对的各种打击和挫折,我也很有信心解决我所面对的困难,沉着应对!

王老师的经历告诉我们:成才要刻苦学习,要立志高远,要不怕困难·克服困难,要沉着面对挫折和打击。

二就是感恩,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必须要学会的。王老师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能够报答养育她的家乡,为家乡的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然而,现在有很多大学生都不知道感恩,不懂得什么叫知恩图报。我们知道越来越多的人变的自私,在面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抉择的时候,我们往往都会选择个人利益,而放弃集体利益于,甚至损害集体利益来获得个人利益。我们生活在集体之中,选择集体利益对我们来说必然有利,选择集体利益也就是来报答集体,这个集体可以是国家·家乡·班级·自己的工作单位。。。这也就是感恩。如果你生活在某个集体之中,那么,这个集体就必然会对你产生积极的影响,你报答集体也是应当做的事情了。

王老师回到家乡教书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贡献,就如同几十年前,钱学森老人历经艰难困苦从条件优越的美国回到刚刚成立的中国一样。钱老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这就像王老师为唐海县的的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王老师回到唐海县教书是感恩,钱老回到中国造火箭·卫星同样也是感恩。但是,也有很多人不知道感恩,就像有很公费留学生学成不回国而是留在国外发展,这些人就不知道感恩,不懂知恩图报。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人是接受好心人的捐助才能够上学,但是这些被捐助大学生却因为一系列的问题从来不会去看望帮助过他们的好心人,甚至也不会对这些好心的捐助者们说一声谢谢。我认为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是不可能得到别人的拥护和帮助的,更不会得到别人的爱戴。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是一个不懂得礼貌的人,是一个不可能有大成就的人;一个不知道感恩的国家就是一个不可能长治久安的国家;同样,一个不知道感恩的名族就是一个不成熟的名族,是一个不可能长立于世界名族之林的名族。

三是,王老师对工作的尽心尽责,对工作的态度和对于工作的责任心,还有她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学习。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形式非常严峻,有一个好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会经常说教我们的老师不负责任,我们的同学不负责任,我们的朋友不负责任。。。。但是,我们自己是否对别人负责,我们是否对我们的学习负责,是否对我们正在做的事负责,是否对我们的父母负责,是否对我们的老师·同学负责呢?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不负责任的人,他们对工作,对别人的事,甚至对自己的事都是一副不负责的态度。认真负责是对自己和别人的一种尊重,负责是对自己劳动的一种认可和重视。如果能像王老师那样我们就不会有如此多的愤愤和不平。

四就是敬业精神,王老师是非常有敬业精神的,她是这方面的典范!我们都知道金融危机已经席卷全球,导致了全球的就业形势都非常的恶劣。我们当代大学生正处于经济状况最危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时期,如果我们没有一种良好的敬业精神,我们就不可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并且长期的在工作单位上工作下去。没有敬业精神我们也不可能把工作做好,也就不可能在我们的工岗位上干出成绩,更不可能有什么大的成就了。因此,敬业的精神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好的敬业精神呢?我认为我们要热爱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只有充满了爱才能充满激情。其次是刚才说的责任心,我从王老师身上的学到了很多的找到东西,我认识到了要成才我就必须具备的品质,要成功就必须要有的精神。

经过这次的采访,使我受益匪浅,我相信王老师的事迹会对我产生积极地影响。

电视新闻人物同期声采访技巧初探 篇7

电视新闻同期声的作用多样, 笔者将电视新闻人物同期声的采访按照拍摄方式进行归类:固定背景, 环境稳定的同期声采访, 这一类的采访摄像记者以三脚架拍摄为主;动态环境, 突发因素随时发生的同期声采访, 这一类采访摄像记者以肩扛拍摄为主。

固定背景环境稳定的同期声采访。形式上, 采访是稳定的, 记者手持话筒面对受访者进行提问。从采访背景上来说, 通常这种采访是经对方同意, 问题基本限制在对方的职能和智能的基础上的, 专业、专家、权威是这种采访的重要特征;需要说明的是, 在这种情境下, 还有一种采访就是历程讲述, 感性化和叙述性构成了这种采访背景下的另一特征。这种采访发生在被访者熟悉的环境中, 而记者、摄像记者和采访设备破环了环境的“熟悉”和“稳定”:以被采访对象为主导的环境中, 突然因为有第三方的存在形成了“表现”与“观看表现”的场景。这就使得很多新闻的同期声有一种“表演”的味道:接受采访一方要么过于“声情并茂”, 要么紧张得语无伦次或者背诵提前写好的文字材料。新闻的“真实性”因此削弱。

在这种情境下的采访, 建议采用“三问”———预热、正题、补充。预热, 在英文中解释为warm up, 让对方热起来, 调动对方情绪, 迅速让采访成为交流和对话。经过短暂的预热后, 记者可以进入正题进行采访, 采访对象会十分乐意解答记者提出的正面的问题。

在“三问”这个模式上, 采访的“第二问”很重要, 实际上是一个战术性的环节。选题提出的基础性问题基本都要从这个部分得出, 这个部分的着眼点是普通问题的解答;同时, 记者需要通过这个环节来卸下采访对象的“抗拒”或者“彼此”意识, 让采访的关系变成谈话, 为“第三问”做铺垫, 让被采访对象在下一个环节中说真话, 或者更希望他们“真情流露”。

新闻的核心是事实, 媒体的核心是采访的可信度, 电视新闻同期声的信息量很大, 在稳定环境中, 被采访对象的背景静态人物的惟一动态性使新闻关注点高度集中, 往往权威解读失去权威性内容, 因此采访效果也很重要。减少压力, 促使被采访对象说真话, 是电视新闻记者在采访同期声时重点要做的功课。

动态环境, 以突发事件、随机调查采访为主。这种条件下, 背景信息复杂多变, 因此要对采访对象进行甄别, 而且要有“量”。对同一事件, 多个采访对象的同期声、表情、感情, 能够还原现场和事件的发生过程;在采访中, 应尽量选择直接参与事件、直接受到事件波及的人物, 事件和人物的背景是记者要深入了解的, 让被采访对象经得住推敲, 让同期声完整可信“立得住”。笔者认为, 突发事件中人物的重要性不仅仅是“能说”, 而是他们自身在现场的体验能够通过画面传达给观众, 这种方式是纪录片常用的手段, 在事件性强、故事性强的采访中人物始终都应作为拍摄记录的重点。

在动态环境中, 同期声的采访在画面效果上是“全因素”的, 采访背景、事件背景、被采访对象的外貌、着装是视觉因素, 现场的背景声音、作为采访背景的人物的现场声音, 记者的提问及被采访对象的回答, 乃至语速甚至口误是声音因素, 突发事件记者在现场不仅需要拍到画面, 同时需要通过同期声来营造相应的氛围。在问题的设置上其核心是“切中要害”, 操作方式是“言简意赅”“不容喘息”。这三个词对于采访这样一个特殊的交流过程来说太过不留情面, 但在突发事件现场, 人员流动性非常大, 事件发展变化也大, 人们对事件的初步估计往往是观众最想知道的。“切中要害”, 要求记者在提问中要问最核心的问题。被采访对象身处现场, 这样就没有必要亦步亦趋地按照“三问”模式对他们进行引导, 抓住核心人问核心问题是采访中最关键的。

在拍摄上, 要与摄像沟通好, 以动态性为主题, 可以削弱被采访对象的出镜时间长度, 以记录画面记录现场事实为核心, 画面的艺术效果及欣赏效果居其次。

「设计」人物专访采访提纲 篇8

[设计]人物专访采访提纲

—人物专访

人物采访提纲

一、采访对象及其相关资料

某某,女,**岁,**市人,大*学生,现就读于**专业。她个人生活独立,进入大学以来,所有生活费用都是自己打工赚得。学习上刻苦努力,多次获得奖学金。2012年4月,在校运动会上她打破了女子三千米的记录,并保持至今。2013年九月,她发起了一场向雅安芦山县捐赠棉衣的爱心活动,得到了百余名同学的响应。

二、采访目的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要想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做一个自强不息、不断攀登的登山者,做一名有志向、有爱心、博学上进的青年。希望通过王芳的事迹引导各高校学生努力争做新时代优秀大学生。

三、采访主题

劳动?创造?奋斗——青春励志故事四、采访时间:2013年12月*日下午

五、采访地点:待定

六、采访方式:面对面采访

七、设计问题

1、你一直都在郑州吗,2、(若回答不是)以前还在哪里打过工,去过的城市里对哪个印象比较深,为什么呢,3、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在外面打工做生意的,4、那时候为什么想要外出打工呢,5、父母放心让你出去吗,她们对你出去打工是怎么看的,6、刚出去打工的时候很辛苦吧,有没有遇到比较大的困难,让你想过不干了回家,7、是什么让你最终坚持了下来,8、在你很困难的时候,有人帮助你吗,9、打工的话就要离开父母,在外面也会很想她们吧,10、想家想父母的时候怎么办,会给他们打电话吗,经常打,11、你是怎样找到这份工作的,做了多久了,12、又要看当厨师、又要看旅馆,会不会很忙,雇人了吗,为什么不雇人呢,13、做这个工作累吗,14、那你不工作的时间是怎样打发的呢,15、你现在的收入大概是多少呢,16、对目前这种状况还满意吗,17、在外面了这么些年,有什么感觉,18、有没有想过选择离开这里回到家乡呢,19、在郑州有没有发生让你比较感动的事,20、你在出来打工之前曾经想过做别的事情吗,21、你心中最大的愿望是什么,22、你以后会想着继续实现它吗,23、现在自己也做母亲了,肯定很能体会跟孩子分开的那种心情吧

24、你每天辛苦工作,给你信念或支撑的是什么呢,25、你认为最幸福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26、这些年你最大的欣慰是什么,最大的遗憾又是什么,27、以后有什么打算,就决定常住这里吗,28、现在春节就要来了,回去和父母团聚吗,是每年都回去,还是怎

挑战杯获奖人物采访稿 篇9

采访时间:2011年11月18日 上午9:00—11:00 采访地点:大学生活动中心二楼

采访人

:中南民族大学 陈甜 于晓彤 王晗 采访嘉宾:朱小青

简介

:朱小青,08级管院 曾担任挑战杯联盟协会前前任策划部部长。她的大挑课题为:《“撤点并校”背景下贫困山区寄宿制小学学生活补助政策的绩效分析与政策建议—基于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的调查》,并在2011年大挑中荣获国家二等奖 以下CCA表示中南民族大学挑战杯联盟协会 ◇

有关指导老师

CCA :课题和指导老师是挑战杯比赛的起步,你是怎么去找指导老师的呢?

朱小青:当时是李文华拿了课题来找我,我们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开始了我们的挑战杯。其实也可以自己找好课题,再去找指导老师给你意见 CCA :找指导老师有哪些技巧和注意点呢?

朱小青:首先了解哪些老师经验丰富,时间较充裕,特别负责,并且能在你们遇到问题时给你们实质性;然后再找。当然我们学校也有初次带队就拿奖的老师,找经验少的老师时就最好找和你关系特别好的,就可能得到老师更多的帮助 ◇

有关队员以及组队

CCA :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组队,找队友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朱小青:首先明确作品制作过程中需要的人,再根据需求找个专业的人。可以让身边的人帮你找,甚至可以让指导老师可你介绍有责任心、踏实肯干、易相处的队员 CCA :那么,队员之间出现矛盾时,作为队长,怎样处理呢?

朱小青:队友之间应尽量多沟通,尽少出现矛盾。一旦出现矛盾要抱着民主的态度和他们沟通并加以协调,不要强行要求,只能说是尽量说服 ◇

有关实地调研

CCA :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实地调研时开心或不开心的事吗?

朱小青:当时最困难的事就是去跑教育局,别人担心我们是记者,而不愿意接待,更不愿意给我们数据。当时是去了很多遍才得到数据的。特别开心的事就是看见第一次见雪的孩子开心的模样,还有,那儿的山多,景美,环境好,有梯田、木寨吊脚楼等使得我们在调研的同时也放松了一番

CCA :关于去实地调研可以给些建议吗?

朱小青:第一,要找能反映课题问题的典型地方;第二,去实地调研之前让学校给开一个证明;第三,可以找你认识的当地同学做向导 ◇

有关大连的参赛

CCA :答辩时,老师问到作品的缺陷问题,怎样应对? 朱小青:可以轻描淡写地用几句话带过;也可以把话题往好的方向引;甚至还可以直面问题,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老师探讨,诚恳的让老师给你提出建议。但一定不要没话说或是彻底否定自己的不足

CCA :在大连的日子,有哪些感悟呢?

朱 小青:首先有关展板的,按照组委会要求做的展板可以不花哨,但要有内容,能向别人展示你的作品,最好有些创新;其次是作品,理工科学生的科技发明:北京理 工大能跟人同时做相同动作的机器人、踢足球的机器人足球队、自动售面机、打莲心机、水果识别机等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打心眼里佩服他们能发明如此有趣 而深奥的作品,也让我感悟到不可以局限于自己的小天地,应更加努力地去奋斗 ◇

有关他们的作品

CCA :你认为你们团队作品的亮点在哪?

朱 小青:第一就是课题选的好,很有研究价值;第二就是内容有质量,结构很严谨。我们研究的是现今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山区里,因为大家相隔较远,所以一个村里 的上学人数就很少,不足以去办一个学校,于是就集中起来在中心位置办一个共同的学校。可这样一来有些孩子的上学路就变得很远,为了节省时间就选择住读,还 有的家长担心孩子太小不能照顾好自己就采取陪读。由此种种这些家庭的支出负担变大。我们就是提出方案来帮助他们的

有关朱小青

CCA :大学里有学习、社团、协会、学生工作等,在参加了挑战杯后,是怎样处理几者之间的关系的呢?

朱 小青:既然参加了挑战杯,就要用心去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尽责。其实因为我们队员有经院的、管院的、美院的,所以大家的时间很少能集中到一起。白天 主要专注于学习,但只要有会要开或是说要一起讨论我绝对不会缺席,也有过逃课、熬夜的经历,但因为队员都比较合作也比较给力,所以挺了过来,坚持到了最后 ◇

有关寄语大家

CCA :对要参加或者还没有参加挑战杯的同学有没有什么要说的呢?

朱 小青:参加挑战杯真的可以收获很多。首先从实地调研到院、校、省、国各阶段的比赛,自己不断地去修改、整理,无形中就是一次宝贵的经历,也增长了见识,认 识了更多的人,还有就是对于这种有国赛的比赛,如果获了奖,对你以后就业是绝对会有帮助的,它将会是你简历里的一个亮点

电视人物专题片采访创作体会谈 篇10

一、深入生活, 收集第一手素材

在实际创作中, 首先要注重深入生活收集素材, 把细致的采访放在节目制作的第一位。人物专题片《乡村崛起的巾帼“领头雁”》讲的是武鸣县太平镇一位农村女干部吴香妹舍小家顾大家、带领群众种植西红柿致富的感人故事。笔者在策划准备过程中, 通过和主人公交朋友, 通过与村民了解、与女干部的儿子聊天, 使我尽可能多地收集到第一手材料。与她谈起家庭, 可以真切感觉到她对子女和丈夫的愧歉之情;与她谈起村里的发展, 可以感受到她对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打造西红柿品牌的激昂之情;与村民谈起她的事迹, 可以感受到村民对她的信任和敬爱之情。就这样, 通过多次与她的家人、与村民的采访了解, 笔者从思想感情上渐渐融入了她的生活, 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为提炼主题、构思结构以及确定表现形式奠定了基础, 同时对拍摄过程中需要设计的画面、镜头等, 也都做到了心中有数。

二、挖掘人物, 精雕细刻表现手法

任何作品, 主题思想是核心, 而好的结构和好的表现形式是作品成功的关键。在展现主人公美好心灵的过程中, 要精雕细刻, 用好的手法、好的角度、好的素材表现主人公思想灵魂。在《“木薯王”的新事业》这部片子的采访策划中, 笔者就如何能挖出新意、体现主人公的思想灵魂进行了反复研究。主人公潘培斌是武鸣县宁武镇唐村科技致富带头人, 他发明了木薯“斜刀断种削皮法”种植和稀植法种植, 使单株产量最高达59公斤, 平均亩产高达6000至7000公斤, 创造了木薯种植的奇迹, 年收入30多万元, 并“跨洋出国”被泰国旺可泰糖业有限公司聘请为该公司蔗区的高产栽培技术顾问。如何从不同角度表现主人公的精神面貌呢?笔者经过多次收集素材, 了解到潘培斌自己富裕后, 还致力于新的事业———向群众推广他的种植技术、资助多名孤儿、无偿援助困难户等, 便选定此角度进行挖掘。片中, 笔者让受抚养、在广西农校读书的一名孤儿谈对潘培斌的感情, 这名孤儿讲了一段自然而真情流露的话:“在我的家庭遇到困难时, 是您伸出援助之手;当我失去了父母, 是您抚养了我, 让我感受到了亲情的爱;在我感到彷徨的时候, 是您在精神上鼓励我, 用慈父般的爱温暖我。在这里请允许我叫您一声父亲!”这段话成了引起观众情感共鸣的动情点。专题片播出后, 反响很好。

三、提炼生活, 突出主人公思想灵魂

人物专题片创作的前提是首先要感动自己, 然后才会感动观众。好的人物专题片离不开好的立意, 即通过人物想表达什么。这就要求作者善于挖掘隐含在事物表象中的思想内涵。而要做到这一点, 就必须采访到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特征的对话和故事, 从而挖掘到深刻的思想内涵, 这也是整个专题片的价值和生命力所在。

人物专题片《孤身守渡人》讲述的是武鸣县太平镇上江希望小学教师滕大韶义务摆渡15载接送孩子上学放学、一个人撑起一所学校的故事。当初滕大韶不愿意接受采访, 认为都是平常的事, 没有什么波澜, 也没什么可说的。笔者通过多次联系, 用耐心和坚持终于获得了同意, 来到武鸣东南部最偏远的地方西云江水库岸边, 对他进行了采访。在那所偏远的学校, 15年来, 滕大韶一个人备课, 一个人开会, 一个人搞教研, 一个人做教师, 一个人当校长。一开始笔者是这样设计问题的:“请你谈一谈为什么常年坚持在这里教书?”又感觉这样问太生硬, 不自然。后来设计的问话是:“15年来, 你感到孤独吗?你觉得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滕大韶向笔者叙说道:“山里离外面的城镇远, 路又差, 外面的老师都不愿意来, 为了不让山里的孩子辍学, 再难再苦我做老师也值得啊!做了十几年老师, 如今, 我教过的学生中已经有8个是大学生了, 孩子们有出息, 这比啥都强!”朴实的语言, 反映出一颗热忱的心。

就这样话匣子慢慢打开了。他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 先后获得2009年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CCTV2009年度三农人物奉献奖、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009年感动中国候选人、201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等殊荣。当他从北京领奖归来时, 笔者还再次采访了他。

通过采访我认识到, 只要多沟通、多了解, 提问真诚自然, 精诚所至, 终会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挖掘出一个个感动自己也感动他人的故事。■

摘要:创作一部优秀的电视人物专题片, 内容上要用心编辑, 结构上要用心设计, 情节上要跌宕起伏, 这样才能提高表现力, 才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本文从素材收集、主题思想、立意等几个方面就人物专题片的采访创作谈些体会。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人物采访稿 篇11

大学生职业生涯人物采访稿

采访人物:黄燕萍 职业:高中教师

采访人:

学院:

班级:

学号:

一、采访目的:

首先,这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作业要求,对职业生涯人物进行访谈活动不仅能够让我们对规划职业生涯得到指导,而且能够让我们透过人物的访谈了解我们即将要踏入的社会是怎么样的。

二、采访内容:(部分内容有整理)

开头: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能抽出时间接受采访。在这段采访进程中,由于我后期需要整理采访稿,可能需要对采访内容进行录音,请问老师介意吗?如果在采访过程中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希望老师能够指出。

问答环节:

问:首先我想请问您在大学的时候有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吗? 答:没有,最近这几年才有听说过。

问:您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今后职业道路的选择会有帮助吗?

答:应该会有作用,但是也不是起着决定性作用。大学生总是对职业选择感到迷茫也是因为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如果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了规划后,应该就不会太迷茫吧,至少已经有了一个较为明确的目标。可是,计划都总是赶不上变化的,在大学四年里有许多的可能性,我们不可能按照之前规划的目标一步一步死死地完成。总的来说,还是要计划和行动相结合。

问:那您在大学期间对未来职业的选择有过迷茫吗?

答:当然也有,我记得是刚上大一的时候,因为选择的专业并不是学校的名牌专业,当时很害怕自己出去找工作的时候会比不上别人。而且大学不只是需要你去学习而已,学会和别人相处也算是一门必修课。看着校园里穿着职业装去面试的大四生,心里都会对自己的未来感到一种不明确。而且大学生越来越多,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还是挺困难的事情。

问:如果理想职业和现实职业相冲突,您会怎么做?

答:理想和现实啊,我觉得这两件事总是不能很完美的结合的。大学时候我的理想职业是做公司白领或者当个公务员,老师的话也有想过,但是并不是第一选择。毕业的时候也和家里人商量过,觉得老师这个职业比较适合自己的性格,而且还能有假放。(笑)现在当老师感觉也不错,和一群孩子在一起让我觉得自己也是个孩子。

问:当时是怎么找到这份工作的?

答:家人帮忙找的,因为是在家那边的。本来想留在广州的,但是找不到很合适的工作,就想要回家这边试试,本来真的只是试试,后来没想到就真的留在这里了。(笑)

问:现在的大学生没有毕业的在找兼职,毕业的找工作。凭借您的经验,大学生找兼职或者工作的途径有哪些?

答:现在的大学生应该都比我知道的多吧。不过我还是要强调一点,无论你有多着急想要找到工作,都要考虑这份工作的安全性。很多大学生容易被高薪的工作诱惑甚至骗去传销,每年都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无论是工作还是兼职,都要去正规的网站、招聘会、或者中介公司。不要相信那些传单、或者那些高薪又轻松的工作。

问:在工作方面,您每天需要做些什么?满意现在的工作状态吗?

答:周一到周五的话,白天就是上课啦,课余时间的话就是批改作业或者找些同学谈话,晚上大 1

SCAU 外国语学院 2013级4班 MICO

多时间都是做做PPT,准备下明天的课和做工作报告等等吧。总的来说,这样的工作状态虽然有点平淡但也挺满意的,我会有比较多的时间去陪我的家人,寒暑假也可以出去旅游。

问:请问您现在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有怎么样的期待?

答:这个还真没有想过,我觉得现在的工作还挺满意的,除非会有别的变化,要不然应该会一直当老师。要说真的对未来的职业有什么规划的话,大概就是希望自己的知识能够更加丰富,教学水平能够提高,上课的时候也能够令学生学到更多。

问:请问您支持“找适合自己性格的工作”与“为了找更好的工作而改变性格”这两种观点中哪一种?

答:我觉得从大体来看还是要找适合自己性格的工作吧,或者换句话,找个适合自己兴趣的工作吧。如果你的工作不是你的兴趣所在,你每天早上睁开眼睛或者晚上闭上眼睛想到的都是你要去做一件你不喜欢做的事情,那样的话人生就没有意义了。不过现在也的确很多人并没有真真正正选择工作的权利,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真的挺难的,但是我们也要尽量去找相对适合我们性格的工作。我有个高中同学高考的时候分数还挺高的,但是大学选择了一个她并不喜欢的专业,毕业后也和我一样当了老师,不过她的性格就不喜欢老师这种太有规律的生活了,所以她现在过得也不是很开心。聚会的时候也没少听她的抱怨。

问:您认为一个人的性格能够后天培养吗?

答:能呀,我记得我高中同学有些都很害羞的,到大学之后就变得好外向。不过我觉得我自己的性格总体上还是没有变化吧,感觉别人对我的评价都差不多,都偏向文静。不过我也没有刻意想要去改自己的性格。如果你想要变得外向的话可以多和别人沟通,多去了解别人,敞开自己封闭的世界,哈哈。

问:请问您认为怎么样的个人品质或者工作能力对工作的成功来说十分重要?

答:诚信、勤劳、刻苦吧。差不多就这些品质了,无论你去做什么工作,诚信都是最重要的,没有公司会想要录用一个不诚实的人。进入公司后并不是一切都尘埃落定了,还要求你去按照他们分配的任务按时按质完成,如果你懈怠了,很有可能就会被淘汰。而且现在的科技社会,信息更新换代的速度太快了,如果你处于以前的知识水平状态的话你可能就要和外面的世界脱节了。所以你仍然要努力学习及时你已经脱离了大学生活。

问:在访谈的最后,我想请问您认为我们在大学期间还应该做些什么能够有益于我们今后从事工作?

答:大学生最首要的还是学习吧,绩点的高低也是以后你们老板着重的地方,而且还能去申请奖学金什么的,幸运的话,还能够获得学校的保研资格。

然后就是人际关系吧,我必须得说,在现在的社会,无论是大学里还是大学外面,认识的人越多就越容易办事。当然,现在大学生也很容易感到孤独,因为即使他们认识的人很多,但是只有极为少数的人是可以聊心事儿的。(笑)有点偏题了。不过我真的觉得现在的大学生功利心太重了,很多人想要做每件事都有回报。可是在以后的社会中你会明白,很多时候你花了很大力气去做的事情很有可能只是无用功,你能做的是尽力的花你最大的力气去做好每件事,至少让别人知道你的热情。

还有像你们英语专业的话,可能课程会相对少些。可以去做兼职,像家教或者去旅游团做翻译也可以。积累一下工作经验,开阔一下眼界也不错。而且现在很多人都会英语了,所以你们必须要学的更加精炼,学的更加深入。有时间的话可以学习多一门课程,学多一项技能。

最后的话,还是希望大学生能够在大学这个,夸张点说,是决定你未来人生道路的时段多积累知识,多出去走走,接触新事物,新伙伴。因为可能等你出来工作后,就不会有大学这个相对宽容的环境了。

结尾:谢谢老师的配合,整理后的采访稿我会发给您过目,如果有需要更改的地方老师可以直接告诉我。再次感谢老师的配合,谢谢。今天我们的访谈也到此结束了。

SCAU 外国语学院 2013级4班 MICO

三、采访总结报告:

透过李老师的话语,我们可以感觉到现在的大学生对于真正的大学是什么并没有很明确的概念。在我刚进入大学的时候,很多师兄师姐都会向我们讲授在大学应该要怎么样才能够更加得心应手。比如,对于公共选修课可以不用太重视,甚至没时间的话可以不去上课,而且在临考前可以再复习。

将来的职业道路选择是每个大学生自己的事情,也许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同学或者是老师、家人的帮助。但是只有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的人,也是最熟悉自己擅长于哪个领域的人。

不仅仅是大学生这个群体,还有许多已经工作了的人,因为无法明确自己未来的道路也走了许多弯路。比如在自己晚年的时候才决定要去学习自己年轻时候感兴趣的课程,比如进入了某个职业领域中才发现这并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

我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老师说过,“幸福莫过于选择了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因为你早上第一件事和临睡前的最后一件事都有可能和你的工作有关,试想想,如果你一天从头到晚都是在干你不喜欢的事情,那么人生的乐趣何在?”

现在的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加上通讯工具的普及。我们拥有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强大的信息资源。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忧心,如果自己不愿意去接触这个社会,是否很快就会被这个社会抛弃?如果你抗拒这个信息社会带给你的压力,那么你也终究无法融入到这个社会中去。

就像我的受访者我的老师黄老师说的一样,“大学生能够在大学这个,夸张点说,是决定你未来人生道路的时段多积累知识,多出去走走,接触新事物,新伙伴。因为可能等你出来工作后,就不会有大学这个相对宽容的环境了。”大学这个相对宽容的环境能够塑造出人才,但更多时候也能塑造出普通人。因为许多大学生在宽容的环境中逐渐放纵自己,忽略了学习仍然是大学生首要的任务。

我是一名大学新生,已经进入大学小社会快四个月,感受到了以前在学校里从未感受过得自主。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似乎逐渐失去了原本有的习惯——我不再早起,不再争分夺秒的去学习,不再像高中一样对新知识充满了好奇。但无可否认,这短短的一些时间也让我学习到了许多,让我收获到了友谊,感受到了班级、社团的温暖。也许是因为我正处于过渡期,突然而来的自由让我失了方向,使得我并不能很好的兼顾学习、生活、社团之间的关系。但是在逐渐的熟悉之后,也许我能够真真正正感受到大学是什么。

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是每个大学生,或者是每个已经在工作的人的必修课。认真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能够让我们少走弯路,即使一样不能够一步到位,但是我们也可以在有计划的背景下一步步地迈向我们的大学梦,职业梦。

最后,根据这次访谈稿的内容我对在大学期间感到迷茫的大学生们一些建议:

① 根据自己的兴趣、技能、性格制定一个合理的职业道路规划。

② 就原本制定的职业道路规划分段制定短期的计划。比如:学习的选修课程、需要考取的证书或者该职业需要的一些经验等。

③ 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华农的图书馆藏书丰富是我们学习吸收更多知识的好地方,在闲暇时间,在图书馆挑上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读完之后写写自己的感悟。你读的书越多你的知识面就会越广。而且这种精神财富是会陪伴你一辈子的。

④ 多接触新事物新伙伴。参加社团,多做义工能够让你交到很多朋友,接触到很多新事物,也学习到很多不同领域的知识。

⑤ 选择符合自己专业以及兴趣的选修课。不要盲目的去选一些高大上或者热门的选修课,而是选择真正能够学得下去、学习到东西的课程。⑥ 保持一颗求知的心。

上一篇:新药Ⅰ期临床试验申报资料的内容及格式要求下一篇:书香飘进家幸福笑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