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报道采访制作心得体会(通用3篇)
录音报道采访制作心得体会 篇1
录音报道采访制作心得体会
从上大一开始我就知道我所学的专业是广播电视新闻学。可是说实话,虽然受新闻方面的理论熏陶已经有两年了,但是,对于一个完整的作品的制作流程从来没有亲身实践过,一直觉得很神秘。广播音响报道这门课确实像李老师所说,是我们所学专业的第一次实践。
第一次作业—失落,打击
前后三次体裁不同,题材各异的录音采访,其中体验的经历和收获的经验是不言而喻的。第一次新闻采访应该是给我打击最大的一次。当时老师限定的体裁是录音新闻。当时我们考虑针对考研辅导班大规模宣传招生这一现象做关于考研辅导班的报道,我想我们的出发点是有积极意义的,想做一个关注社会热点的报道。可是我们却犯了录音报道的大忌,把录音新闻彻底做成了一个录音专访。听着别的同学的作业,对比自己的作业,虽然老师在某些方面给予了肯定,但当时感觉自己很失败,挺受打击的。作为一个新闻人,连最起码的类别都没分清,我们几个决定下一个作业一定要齐心协力,团结合作。
记者职业角色的思考
---走出学校,关注社会
关于第二次作业录音通讯《最美不过夕阳红》,我们几个吸取上次的教训齐心协力,全力以赴。首先是题材主题的确定,作为一名新闻人,我们决定走出校外,关注民生,关注百姓的生活。于是,我们决定做一个反映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题材。我们选准滨河公园这一侧面,来反映老年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实现。其实,决定走出校外,关注社会是受某组录音新闻作业的启发。他们在做录音新闻时,关注拆迁问题,让我很受震撼。我想作为一名专业的记者,就要有敏锐的视觉,关注民生百态,扩大自己的视野,不能只局限在一个小的圈子内看问题,看社会。人们常常用“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来形容记者。是的,用眼睛观察社会,用头脑思考现实,用文字、图像记录社会发展进程,这就是记者的工作;做历史的记录者,社会的瞭望哨,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这就是记者的职责。记得原来在学传播学时普利策有句话让我很受震撼:“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我想这段话应该是对记者职业角色定位的概括和表述。这次走出校内,关注社会的采访,使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一个新闻人的角色定位和社会职责,使我为我的专业感到骄傲,更加坚定了做一名新闻人的选择。
根深才能叶茂
----闻、听、看、记、想的综合运用
第三次作业《武动青春》录音特写的制作,经过前两次的实践,录音采访的一些规律我们已经慢慢掌握,对做作业不再抵触和害怕,而是把自己放在一个专业记者的角度来采访,录制作业。为了采访武术协会的训练,我们在寒风中冻了3个多小时,录音,观察他们的训练流程。在采访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自己的各个感官,认真观察他们训练的每一个动作,仔细辨别哪些现场音响是有价值的素材。为了提高录出来的声音质量,在他们跑步的时候我们就跟着他们跑,边跑边录音。这些虽然让我们感受到新闻工作的艰苦,可是当我们听到我们的作品时,我们乐在其中。功夫不负有心人,虽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是我们有了可喜的进步。在这次采访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个记者要两只眼多看、两只耳多听、一双手多记、两条腿多跑、一张嘴多问。闻、听、看、记、想是采访中五个重要环节。这是作为一名记者的真本领,只有采访成功了,才会有客观真实的报道,才会写出优秀的作品,才会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记者。这次采访我们用了整整一下午的时间,直到天黑,我才返回宿舍。打开MP3,大段大段的录音素材,这些材料让我在写稿件的过程中得心应手。虽然在稿件中并不可能把所有采访到的东西都报道出来,但充足的采访,使我写作的稿件一气呵成,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功感。
记者素养的养成
三次作品的文字稿都是我完成的,在写文字稿的时候,经常觉得词穷言尽,在这一过程中我明白了文字功底的强弱对一个作品至关重要,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记者,驾驭语言的能力必须增强。其次足够的坚持和充分的耐心也是自己应该培养的。想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寻找到采用的素材并不是一件易事。加上声音的稍纵即逝,如果仅凭当时的回忆很可能会把采访对象的语言中有价值的部分遗漏掉。所以最笨也最保险的办法就是把素材从头到尾不断的听,边听边根据时间线做简要的提示记录。这项工作无疑是繁琐无趣的但又是必不可少的,需要有足够的坚持和充分的耐心,不怕麻烦,耐得住寂寞,然后在连贯思维,写成文字稿件。
前后三次采访经历,让身为新闻专业的我第一次这么紧密地将所学的理论运用于实践。几次作业最大的体会是让我感受到新闻采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一项极具挑战性和创作性的工作,其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我想正是由于这个工作的挑战性,创作性,让我更加热爱这个专业。作为一名新闻人,我们必须要有执着的职业理想,要具备有追求,不怕吃苦,甘于追求真理的精神。只有我们对这份职业有充足的热情,我们才能不断的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做出好的新闻作品。
录音报道采访制作心得体会 篇2
一、节目品质提升
(一) 责任是实现媒体公信力的根本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刘建明认为:媒体相关报道的选题应多与民生相关, 多与现阶段社会所亟需解决的问题相关, 多与公众的生活环境相关。带着社会责任感的录音报道, 是体现媒体公信力的报道, 是公众关注的报道, 是提升报道品质的好报道。记者一定要深入社会生活, 带着理性头脑, 用敏锐的目光去观察社会, 真正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唐山市丰润区岔河镇通过推行财务质询制度, 促进了村务公开, 融洽了干群关系, 唐山新闻综合广播记者采制了录音报道《村务公开不公开, 质询会上说明白》。在采制过程中, 大量采用村民和村干部的对话录音, 既有典型音响又有简短的叙述部分, 以干群双方的问答为陪衬音响混播, 烘托气氛, 给人身临其境般的感觉。正如一位专家所说, 好的录音新闻不需要解说, 能让听众在录音中感受现场。
(二) 录音报道的感染力
第一, 真实性、及时性。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与根本。在自媒体时代, 真实性至关重要。而录音报道恰恰能在新闻真实性上体现自身的优势。录音报道中, 受访者音色的唯一性和现场环境声的呈现, 很容易让听众辨出真伪, 声音也是传达真相的一个有效手段。录音报道中的声音来自于受访者本身或新闻事件的现场, 是新闻受访者的原声再现和事件现场的再次回放, 因此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及时性在录音报道中也尤为重要。现场报道采用电台直播间的主持人与身处新闻事件现场中的记者连线的播出形式, 使报道与事件发生同步进行, 因此可以做到“边采边播”的“零时差”, 这些环节都能够加强录音报道的感染力。
第二, 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录音报道的现场感通过声音传达出来。这里的声音包括录音报道中人物语言、音响等声音。录音报道在操作中可以将采访时的现场声, 包括一些杂音以及听众的参与都收录到报道之中, 使听众有身临其境之感。每年3月“两会”召开, 人大代表通过提案等方式代表人民行使权力, 被视为用群众智慧治理国家的一次实践。广播电台就是通过录音对两会进行实时报道, 帮助听众采访人大代表等, 使听众仿佛身临其境, 真实感受“两会”的气氛!
(三) 音响的典型性
在录音报道中, 音响素材有其独特的功能。因此, 在采制录音报道时, 必须充分运用手中的录音机在音响素材的采录上精益求精, 精耕细作, 尤其是不能放过最有说服力的精彩瞬间。几年前, 唐山市举行了规模盛大的畜牧优种拍卖会, 一头优种奶牛竟卖到了六万八千元。唐山台记者采制的录音短消息《拍卖会尽显优种魅力》在河北省好新闻中获得了一等奖。虽然获得了奖, 但记者并没有感到太多的欣慰, 而是暗自遗憾, 遗憾在这篇报道中, 听不到拍卖师的最后叫价和敲锤定音声。这是因为记者采访时一时疏忽, 把现场这一稍纵即逝的生动音响遗漏了, 制作时只好用叙述作补充。很显然, 用叙述代替应有的生动音响, 其效果就打了折扣。音响要围绕主题选择, 只有典型独特的音响, 才能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记者从现场采集的实况音响并不能随意凑合, 而是要经过精挑细选。只有那些主题突出、真实性强、符合客观实际、生动清晰、能反映典型时间、典型环境、典型内容和典型气氛的实况音响才能使用播出, 从而达到生动的报道效果。
二、录音报道制作
(一) 录音报道中的音响与文字紧密结合
录音报道中的实况音响与文字部分要紧密结合, 音响居主导地位。选择典型性的音响, 能直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 揭示主题思想, 两者相互呼应映, 相得益彰。文字叙述在录音报道中宜少不宜多, 简练的文字叙述能达到吸引听众、表达立场、点出事物本质、揭示报道主题的作用, 要注重与音响协调统一。
(二) 通过声音表达情感
录音报道通过声音传达情感, 通过声调、音色、响度等传达不同情感。主持人感情要真挚朴实。好的录音报道是具有人情味的, 更重要的是与文字相比, 声音更能表达情感, 准确传达信息。
(三) 音响合成讲究逻辑
在录音报道中恰到好处地利用实况音响, 是体现广播节目听觉特征、提高广播节目收视率、引发听众情感共鸣的有效途径。音响合成如何, 直接关系到录音报道的传播效果。因此, 音响合成时必须注重逻辑性。把握好音响之间的时间和逻辑顺序, 对提升报道的感染力、影响力都至关重要。
(四) 制作精益求精
录音报道音响声音要清晰, 剪裁衔接要自然得当, 录制器材、环境应该良好。笔者做新闻编辑多年, 时常发现记者在采访后出现音频失真、声噪大的问题,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话筒使用不当、拾音位置不准、背影声音过强等。通常, “噗”声不能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 但足够对节目的音质造成影响。避免发生这些情况的办法有:
第一, 应将话筒离口部至16~19厘米, 并使气流和话筒轴稍微偏离一个约9~16的角度, 或者在话筒上缠一层薄布, 这对缓冲气流有降噪的作用。
第二, 在录音过程中出现内容缺失现象, 可以随时补录。补录时要注意选择录音现场, 否则录音环境差别大, 在音色、音质、情绪上会反映出连贯性误差, 也容易被听众识别出剪裁的痕迹。
第三, 合成之前要对素材的音量进行控制。必须要对每一段素材的音量大小进行确认, 避免在合成的过程当中, 声音忽大忽小, 或者出现在音量较高的音频之后接了一个音量较低的音频的现象。这些情况都会对受众的耳朵造成影响, 同时也不利于新闻真实性的体现。
一起作业网录音制作大体步骤参考 篇3
点击左侧听力材料按钮
点击右上方制作听力材料按钮会出现
选择制作听力考试材料
输入标题,考前录音选择我要制作生成 音量5,其他不变
输入“某年级*册第*模块听力试题,听力测试现在开始”
考后提示音选择 系统内置提示语 即可 所属教材选一下
大题前设置提示语为 我要制作生成 如图 输入 第*题,听录音„„
中文要求音量5,语速3,需要停顿的使用逗号隔开
播放次数选1,作答时间选5,小题音量5,语速2,尾音停顿2
点右侧添加美音女音,设置同上,这样男女各读一遍
其他题目同上。
【录音报道采访制作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录音报道07-16
录音报道的形式07-26
广播录音新闻制作技巧05-20
广播节目录音制作技巧11-19
录音制作的方法与技巧论文08-01
新闻采访与报道12-06
连续报道的采访技巧09-10
新闻报道采访论文10-26
调查性报道的采访技巧论文11-23
录像录音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