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羿射日读书笔记

2024-07-07

后羿射日读书笔记(精选6篇)

后羿射日读书笔记 篇1

后羿射日读书笔记范文(精选8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书笔记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后羿射日读书笔记范文(精选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后羿射日读书笔记1

我读了《后羿射日》这篇故事,这篇故事讲得是:从前,天天帝有十个儿子,就是十个太阳。他们个个都特别顽皮,同时出现在天空中,大地被烤的像火炉一样,植物被烤的的枯黄,江河湖海被晒得露出了干裂的地面,无数的人在干渴饥饿中死去,人们无法生活。

于是,天帝派神箭手后羿教训自己的儿子,后羿背着神弓神箭来到人间,看到的悲惨情景,心里非常难过,神勇的后羿举起弓箭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太阳为大地照明。从此,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我读完这篇故事,我很感动,后羿不畏权势,勇敢的射杀了天天帝的九个儿子,因此,他获得了后人的敬佩。

后羿射日读书笔记2

我今天看了《后羿射日》,故事的内容是,天上本来是有十个太阳,大地都裂开了,人们热的喘不过气了。天神派后羿去射日,一天射一个,过了九天射了九个太阳还剩一个,后裔刚要把最后的一个太阳射下来,天神拦住了后裔说:“留一个太阳会对人类有好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别人遇到困难要主动帮助别人。

后羿射日读书笔记3

寒假中,我看了一本名为《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书。文中描述后羿为了天下百姓的安危而毅然用箭去射九个太阳。

但透过一番查询,我才明白后羿射下九日是不可能的。正因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是一亿五千万公里,可想而知,要从地球到达太阳,就是每秒行30万公里的阳光,也得用八分二十秒;而时速为两百公里的火车则需要85年。那么,连大气层都冲不出的箭就更甭提了。1991年,欧洲空间局和美国共同发射的太阳极区考察卫星——“尤里西斯”,它要飞行4年,才能进入绕太阳飞行的轨道。因此,后羿就算是厉害至极,也是无法将箭射到太阳上去的。(数据翔实,很有说服力!)

实际上,像古代的“后羿射日”,哼哈二将的“千里眼”、“顺风耳”……都只代表了古代人民完美的向往。但是先进的现代化科学技术为幻想了几千年的人类插上了翅膀:1961年4月21日,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东方1号”宇宙飞船首次进入太空;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乘“阿波罗11号”飞船顺利登上月球,圆了世界人民的飞天梦想。如今的人造卫星、电话、电视机……代替了以前的“千里眼”、“顺风耳”;我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也已经成功地把一颗颗人造卫星,送进预定的轨道……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个个远古的神话渐渐变成了现实。

后羿射日读书笔记4

传说中很久以前东方天帝有十个太阳儿子,他们住在东海边,一起玩耍,一起洗澡,每天都会有一个太阳,驾着马车围着太阳转一圈,给地球上的人们带来温暖和光明,人们按时上班和休息,有着丰厚的收成。

可是有一天,太阳弟弟嫌一个人太无聊,就把几个哥哥叫出来一起围着地球转,结果大地烤焦了,河流干枯了,动物晒死了,人们躲到了地下,忍饥挨饿。

这时候,有个叫后羿的神箭手站了出来,他背上弓,拿上十支箭,翻过九十九座大山,越过九十九个峡谷,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东海边,他拉起弓箭,用尽力气,将九个太阳射了下来,剩下一个太阳吓得再也不敢调皮了,每天认真地工作,地球上又出现了新的生机,动物也出来了,人们又有了好的收成,大家都安居乐业,幸福地生活了。后羿成了英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有正义感,在人们需要的时候要勇敢地站出来,不计较个人得失,当然做了好事,人们也会永远感谢你的。

后羿射日读书笔记5

相信大家都看过《后羿射日》这个神话故事吧。

里面的故事讲在东方海外的汤谷里长着一株高几千丈的扶桑树。树下长着十个太阳。他们的母亲经常都和他们一起去洗澡。他们轮流值班,全部都会坐着双轮车,在天空中穿越,人们本来都很幸福,但十个太阳觉得很无聊,就十个一起去值班。

他们把大地嗮裂开,禾苗都烤焦了,河水都热了,人都躲进去了洞穴的里面。这时部落后羿,他射箭百发百中。就追着十个太阳,射中了一个太阳,后羿爬过了九十九座高山,迈过了九十九条大河,穿过了九十九个峡谷,登上了一座大山,后羿拉开了弓弩,一个太阳被后羿一箭射了下去,又射下第二条箭,然后同时掉落两个太阳。又狠狠地射下了第三条箭,四个太阳掉落了。

后羿准备射下最后一个,有个跑来说:“留下他,这个太阳能万物复苏,无辜繁茂。”剩下的那个太阳在他的母亲护送下按时间升上了高空,按时落下。后羿也封为了天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后羿救助了苦难中的百姓,如果我们也像后羿一样,常常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别人,那世界一定到处都开满鲜花,充满和谐。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是快乐的。

后羿射日读书笔记6

后羿射日》是个神话故事,它描述了劳动人民不怕艰苦战胜邪恶的意志。

从前,天上有九个太阳,一刻不停的炙烤着大地,长年不会下雨。人们没有水喝,很多人都被渴死了。有一天晚上,一个叫后羿的人梦见一个老神仙对他说:“我这里有一颗宝珠、一把弓和一支箭,这颗宝珠可以让你肚子不会饿,但是你要走过一条很可怕的路,路上有一条巨大的蟒蛇,你只能用这支箭和这把弓来射它,然后取得另外十支神箭,你可以用这十支神箭把太阳一个一个的射下来。这样,人们就不会被渴死了。但最让我担心的.是这件事情很危险,你敢不敢去做。”

后羿说:“只要能救活老百姓,我什么事都愿意去做。”突然,后羿醒了过来,发现这只是一场梦,可是在床边还真的有一张地图、一颗宝珠、一把弓和一支箭。于是后羿按照老神仙的指示,打败了大蟒蛇,克服了很多困难,拿到了十支箭。后羿拿着弓箭准备开始射太阳了,后羿百发百中,一连射掉了八个太阳,射到最后一个的时候,后羿想:“没了太阳也不行,留一个吧!”后来,人们终于又可以安宁的过日子了。

大家记住,谁有不怕艰苦的。意志,谁就是英雄。

《后羿射日》真好看。

后羿射日读书笔记7

我读了《后羿射日》这篇故事,这篇故事讲得是:从前,天神帝俊有十个太阳儿子,他们个个都特别顽皮,同时出现在天空中,大地被烤的像火炉一样,植物、庄稼被烤的的枯黄,江河湖海被晒得露出了干裂的地面,无数的人在干渴饥饿中死去,人们无法生活。于是,帝俊派神箭手后羿教训自己的儿子,后羿背着神弓神箭来到人间,看到的悲惨情景,心里非常难过,神勇的后羿举起弓箭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太阳为大地照明。从此,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我读完这篇故事,我很感动,后羿不畏权势,勇敢的射杀了天帝的九个儿子,因此,他获得了后人的敬佩。

后羿射日读书笔记8

今天,我在家里读了一篇文章,文章的名字叫《后羿射日》,这里的后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羿射日》这篇故事,特别感人。故事中讲了十个太阳飞上了天空中,把大地烤焦了。后羿听说后,来到了人间,给人们除害。后羿连射下九个太阳,最后一个太阳被尧保护下来,因此,没有被后羿射下来。

读到了这里,我很感动,后羿真是一个大英雄,我要向他学习,也要认真学习本领,将来给人类多做贡献。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之中,有一些小朋友做一点事情就觉得累,他们与后羿比起来,是多么地渺小。

读完这篇章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坚持,都要为人民利益着想,只有这样,百姓才会喜欢你。

后羿射日读书笔记 篇2

教学十几年以来,我一直提倡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并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学生读书的效果最终体现在写作上,而读书笔记是把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的最好手段。它可以使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高认识水平,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摆脱肤浅的写作,让学生的作文无论是语言文字的表达,还是立意的深刻、新颖都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

一、引领读书,读什么,怎么读

“读什么”往往比“读多少”更重要。初中阶段应当让学生读一些打基础的书,这些书应该是精品,对学生文字功底的形成有很好的帮助。我反对读中考优秀作文,而是鼓励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敢于阅读难懂的精品。

(一)根据不同学段推荐相关阅读书目

如初一重点读写人记事的作品,初二读经典小说,初三读精美的散文。

比如初一暑假,我布置的读书作业是:至少读一遍《水浒传》,写十篇摘抄或读后感,每篇400字左右。

教学中,我还随课推荐阅读,效果更佳。在教授《端午日》时,我推荐阅读沈从文的《边城》,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湘西的风土人情。

(二)根据阅读水平有针对性指导

通过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分层指导。

读书少的学生,或许没有享受过读书的乐趣。我就从学生最喜欢的领域入手,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感受读书的快乐。比如,一个学生喜欢读推理小说,我就推荐他读《福尔摩斯侦探小说全集》。浅阅读的学生,要么喜欢读书却不会选择适合的书,要么是不会读书,读得浮光掠影。于是我一边推荐一些书给他看,一边在读书方法上给予指导。对那些喜欢阅读且读书有深度和广度的学生,我就多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读了哪些书,读到什么程度,引导他们向纵深处思考。有个初三学生喜欢读鲁迅的文章,写作风格近似鲁迅,充满阴暗色调,连性格也很孤僻。我就引导他读一些明快的书,如《安徒生童话》和陈丹青的《大先生》等,有读书底子的他,把安徒生读出了不一样的味道,再回过头来读鲁迅的文章,人就变得乐观平和多了。

二、指导写作,写什么,怎么写

在指导写作上,必须明确要求,加强和学生点评交流。

1.片段简评与读后心得

读书笔记一般分为摘录、提纲、批注、心得等几种,格式及写法并不艰深,我要求学生写片段摘评和读后心得。片段摘评,要求多摘多评,重在评,每则摘抄不多于300字。摘的是作品中触动自己的地方,或是赞同之处,或是质疑之处;评的是自己的思考、联想,深以为然或不以为然的理由,强调的是思考和内化。读后心得,就是一种小议论文。要求学生在读完一本书或一个系列的书后,在简评的基础上,找一个中心,提炼出自己的思考,形成文字。每周我布置的语文作业是五篇摘评和一篇心得,“五摘评”是写300字的摘抄加点评,“一心得”是写一篇600字读后感。摘评与心得的作用是互补的,摘评强调读书时的碎片式的灵光,心得强调走进书的深处。两者都是培养学生读书思考、动脑动手的习惯。

例如,在阅读《红楼梦》时,不少学生写了系列性的读书笔记,有摘评,有心得。请看金婉丽同学写的评论林黛玉的一个片段:

黛玉爱使小性儿也是一大特点。她对宝玉、宝钗,甚至还有湘云、袭人都有“含酸”的尖刻言词,一张嘴不饶人,伶牙俐齿,嘴尖舌利。有时故意挑刺儿,甚至都让人难以忍受。对丫环、婆子们也常是如此。但她也有温柔随和、天真可爱的一面,如钗黛和好,宝黛读曲等。其真率坦诚,有如霁月光风。

一学期下来,不少学生的读书笔记写了厚厚的一本,密密麻麻地记着自己阅读时的心情、心境、思考与心得,班级里出现了一批研究《红楼梦》《水浒传》的“小评论家”。

2.口头点评与师生交流

口头点评。我要求每个学生轮流在课前演讲,然后由同学点评,我再作深度引导。比如,毛蔚同学在推荐洪应明的《菜根谭》时,一位同学就演讲本身给予点评:“讲稿简洁清晰,观点明确,但对书的内容陈述过多,造成后面的演说有些仓促。”针对他的评点,我追问质疑,继续挖掘并提出建议:“你去看看洪应明的《菜根谭》,或许你会更喜欢这本作品。”后来,她把这本书买来阅读,并写出了专题读书笔记。

除了课前这种口头点评外,我更多的是和学生在读书笔记中进行交流。

比如,王菲同学点评任强的《课堂上》:

任强的《课堂上》的前言写得极漂亮,可是接下来,我开始怀疑我的初读感受,这不是流水账吗?等我看完才发现——哇,真的全是流水账。

我回复她:

是流水账,但又绝不仅仅是流水账,而是她教育生活的记录。作为一名教师,透过任强的文字,我看到的是一颗悲悯的心,不光是为师者的心,还是一颗入世者的心。再去读读《山那边的孩子》,也许,你就不认为这仅仅是流水账,而会另一番感受了。

下周的摘抄本上,她用文字告诉我:

老师,按您的要求,我去读了《山那边的孩子》,内心充满了悲愤。我才知道,在中国,在我身边原来有那么多我无法改变的人和事,他们的希望在哪里?他们挣扎在生活的艰难处。作者人在其中,却也无能为力,这更让我切身感到无力。难道真的不能改变吗?

这样的读书交流,是思考,也是写作。也许,学生起初的思考是幼稚的,但有了幼稚才会有成熟,写作也将越走越远。

3.搭建发表的平台

学生是需要激励的,收获成功是最好的激励手段,所以,我从多方面为学生发表文章搭建平台。

一是推荐到《北中报》或《北斗诗刊》发表。每周的读书笔记我都认真批阅,从中选出3篇优秀的文章进行一对一指导修改,先刊发在每周一期的班刊上,再推荐到《北中报》或《北斗诗刊》发表。一方面鼓励了发表文章的学生,另一方面对其他学生起到了榜样作用。

另一个是口头发表。每天的课前演讲,就是最好的口头发表平台,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初一年级第一个月演讲主题定为“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在演讲内容上,我都做具体要求,分成书名、作者、主要内容、精彩片段、我的感想等几个板块,学生在我的指导下,发表个性化的读书笔记。一个学生对梁实秋《谈时间》做了摘评,演讲出来,那字字珠玑般的思想,赢得了同学们由衷的敬佩。班级里,学生主动买书,在书上做点评,一时蔚然成风。

只站在班级的讲台上还不够,我又把他们推向学校的北中讲坛。寒假后的第一周是读书汇报交流周。各班在读书汇报交流会的基础上,选出一名学生登上北中讲坛,展示读书成果。我们邀请校内的老师进行评奖,设置多个奖项,如最佳人气奖、最佳解读奖、最佳展示奖、最具哲理奖等,以此来鼓励学生。这些平台的搭建,让每个学生在读书中积累素材提升思想,在交流碰撞中相互感染激活思维,在写作中锤炼语言学会表达,为学生的读书、写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后羿射日读书笔记 篇3

我要与太阳重新约定,儿童乐园永远只有白天。这样,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罗嗦的妈妈们就不会说:“孩子,太阳公公已经回家了,你们也得休息了。”有了太阳公公的陪伴,天下的小朋友就不用为吃饭和睡觉烦恼了,那快乐的笑脸会比春天的花儿还要灿烂。

我要与太阳重新约定,家乡的山林永远没有黑夜。这样,太阳照亮了林中的每一条小路,看守山林的爷爷就不用艰难地在昏暗的灯光下深一脚浅一脚满山巡逻。有了太阳公公的帮忙,爷爷会看守得更加轻松,发白的两道眉毛就会笑得更弯了。

我要与太阳公公重新约定,山沟沟里的日出要比其他地方来得早,日落要比其他地方来得晚。这样,太阳照耀着那山路十八弯,山沟里求学的孩子就不用起早贪黑,更不用担心那凶恶的野狼了。有了太阳公公的支持,孩子们就会早日找到金钥匙,早日打开智慧的宝库,早日改变山沟的容貌。

党员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之《白说》 篇4

特地去书店买了这本书,在接触传媒行业后,一直视白岩松为自己的偶像,他身上有很多值得传媒人和个人学习的东西。他说:读书,最终的目的都是读自己。乍看,有些懵懂。但当你静下来,慢慢去思索和品味之后,那种顿悟和与作者的契合会让你热血沸腾。我眼里的白岩松理性而有温度。无论面对自己,还是社会上众说纷纭的社会现象,他从来不会简单地定义好与坏。而是用理性的眼光、客观地笔触来描绘。透过他的文字,你能让自己冷静下来和他一起思考,然后获得前行的力量。他的每一篇演讲稿,正如他对新闻从业者的要求“讲故事说道理”“没有细节就没有公信力”,避免了他批评的主持人大赛中“流畅的废话”的误区,他用自己的实际作为践行着柏拉图的名言: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世界。他深知:公众总是喜欢用感性的方式去理解和接受理性的知识,因而每一次的演讲,他都根据受众的不同职业和地域,讲与内容相关的故事和细节,让人在细节中、在故事中潜移默化的接受他的想法。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太纷乱,也太功利。很多时候会让人惶惑不安,缺乏安全感。而白岩松的文字犹如一剂安神药,让你瞬间沉静下来,并有了前行的希望和动力。因为他是真的有远见。他说:包容是阅读的另一种趣味。我喜欢并认同这样的观点。在这个时代里,认为受到委屈或不平待遇的人太多,所以人们心烦气躁,所以意乱情迷。对于此,只有先去理解和包容,才会获得情感的共鸣。待情绪归于平静,再细细研磨,然后终会明了:受到委屈或不公平的待遇,别着急,把它留给时间,不要总是当下见。读书笔记()当你以积极的情态去面对之后,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感触和收获。其实,人生的大道理,认认真真去做就好了,没必要去争。白岩松的语言和文字,给我的感觉就是在讲故事,用感性的方式传达理性。作为一个媒体人,他的主要职责就是传播,传播理性,传递思考,传达一种精神和信仰。都说,如今的中国人最缺少信仰。不太认同。我觉得不是缺少,而是信仰得太肤浅和功利。但不管怎样,信仰是不应该缺的,因为有信仰才会有敬有畏。这本白岩松起名为《白说》的书籍,多多少少让我看到了作者的一种调侃,但更多的是一种提醒。提醒我们走走停停,提醒我们为什么前行和怎样前行。他的文字中,一直有一个声音提醒我:你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吗?这是一种思考,也是一种声音。他告诉我们,唯有每个人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我们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才会更强大,更富有,我们也才会更幸福。“幸福”是当下我们谈论最多的字眼。但诚如白岩松说得那样,“幸福就像百分之百的黄金,没有绝对的抵达,但是可以无限靠近。

后羿射日读书笔记 篇5

在偌大的北京城中,有数以百计的胡同,在这些斑驳的胡同里珍藏着许多老北京的回忆,一位可爱的小姑娘把童年的欢乐与疑惑刻在了老北京的经纬线上。优美的文笔,真挚的情感都注入了《城南旧事》之中,她——就是林海音。

北京城的晴日依然像往常一样热闹,六岁的小英子和宋妈在买菜的途中与惠安馆的疯姑娘秀贞偶遇,在多次的接触和交流中,英子和秀贞成了好友,得知秀贞的悲惨遭遇后,英子帮秀贞寻找失散的女儿。相逢是短暂的,找到女儿的秀贞却不幸惨死在火车轮下。这样的结局让英子备受打击,为了忘记这悲伤的回忆,不久在家人的陪伴下英子迁往新帘子胡同开始新的生活。

在新生活的开始,荒园里那个厚嘴唇的年轻人闯进了英子的生活。为了供弟弟上学,这个厚嘴唇男人被迫以偷窃来维持生计,这让单纯善良的英子疑惑不解,对善与恶的理解有了新的思考和判断——善与恶在于心的感悟,情的包容。可这位年轻人最终被巡警带走,这又是生活带给英子的一场情感历练。

生活在充满快乐的同时也会穿插着悲伤,英子九岁那年,宋妈的丈夫带来了儿子溺水身亡,女儿被卖的噩耗。在英子感受到宋妈悲伤的同时,她更多的是疑惑:家人团聚的天伦之乐不是人人渴求的吗?为何宋妈要抛弃家人出来做别人家的佣人?年幼的英子在经历了形形色色的喜与悲后告别了快乐中装满疑惑的童年。

《城南旧事》虽在写英子的童年,但在那温馨快乐的童年里隐藏的却是生活的辛酸和生存的逼迫。冬日里不远万里运煤的骆驼队,执著于寻找小桂子的秀贞,为供弟弟上学偷窃的年轻人,还有撇下家人、孩子出来做佣人的宋妈,他们向往着幸福的生活,却迫于社会的禁锢,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地活着,幸福只能是一种美好的奢望。天真无邪而又多愁善感的英子如何能懂得生活的艰辛,她用那双纯真的双眼在观察着这个熟悉又陌生的世界。正因为她的纯真和善良,让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丰满,恰如那冬日里的骆驼队,在人生的沙漠中努力行进,也许会迷失,但生命的轨迹却如烙印一般历历在目。

钱重书的读书笔记 篇6

钱钟重书的夫人杨绛在《钱钟重书手稿集》的序言中曾详细叙述过他做笔记的方法。她记得,钱钟重书做笔记的习惯是在牛津大学图书馆“饱蠹楼”读书时养成的。那里的图书概不外借,书上也不准留下任何痕迹,学生们去读书,只能携带笔记本和铅笔,边读边记。

“钟重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他说,一本书,第二遍再读,总会发现读第一遍时有很多疏忽。最精彩的句子,要读几遍之后才能发现。”杨绛说,“钟重书深谙‘书非借不能读也’的道理,有书就赶紧读,读完总做笔记。无数的书在我家流进流出,存留的只是笔记,所以我家没有大量藏书。”

钱钟重书的笔记大致分三类。“第一类是外文笔记(包括英、法、德、意、西班牙、拉丁文),笔记上还记有书目和重要的版本以及页数。他读书也不忽略学术刊物。凡是著名作家有关文学、哲学、政治的重要论文,他都会读。”

“第二类是中文笔记。他把中文的读书笔记和日记混在一起。这些笔记都附带自己的议论,亦常常前后参考,互相引证。中文笔记和外文笔记的数量,大致不相上下。”

“第三类是‘日札’———钟重书的读书心得。日札基本上是用中文写的,杂有大量外文,有时连着几则都是外文。不论古今中外,从博雅精深的历代经典名著,到通俗的小说院本,以致村谣俚语,他都互相参考引证,融会贯通,而心有所得。”

[郭旺启摘自《文学少年》(初中版)]

上一篇:没离开过作文下一篇:空调安装外包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