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律师职业的认识

2024-08-21

对于律师职业的认识(精选8篇)

对于律师职业的认识 篇1

我对律师职业的认识

对于律师职业的认识,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个职业是令人向往的职业,我也是怀着这样的向往,来到的这里。

如果想从事这个行业要通过努力的学习通过考试才能从事这个工作。

如果想胜任这份工作,要通过一年的严格的实习锻炼才能把知识转化成工作的能力,才能成为一位合格的律师

如果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更要不断的学习锻炼,有扎实的法学基本功,还要有强大的工作能力,优秀的品质。

一个优秀的律师应当具备的素质,我的认识如下 :

1、律师应当有较强的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的强大,也可以提升律师的口头表达能力。不断的练习写作可以让律师的思维更严密,更具有逻辑,在法庭上才能更好的说服法官,防御对手的攻击。律师如果能在律师论坛经常发布一些有水平的文章,更能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律师如果能有大量论文获奖,或者出了一本或几本有影响力的书,那律师的营销也算做的非常成功了,读了律师的文章的人都认识这位律师,自然这位律师的案源便不成了问题。

2、律师应当注意表达能力的培养。

律师办案要和当事人、工作团队沟通,在法庭上要把案件在法官面前讲清楚,要和对方当事人及代理人言语以对。律师讲话要吐字清晰,有条理,简明扼要,讲话要有感染力。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也是一名优秀律师要具备的素质。

3、律师要具备高尚的品质。

律师首先自己要遵守法律,更不能违法犯罪,律师要遵守律师职业道德,不为金钱和地位的诱惑而丧失职业的底线。律师要廉洁自律,洁身自好,否则自己便是自己的掘墓人。

4、律师说话做事谨慎、恰当。

子曰:君子谨于言而敏于行,说话做事要恰到好处,遇到突发事情,要考虑多种因素,果断作出判断,做事情不能犹豫不决。

5、律师要注意营销。

首先要注意个人职业形象,工作期间要穿正装,出庭时也要穿正装。在工作之余,就算是出席同学聚会在大排档就餐,也要穿正装,因为随时都可能接触到陌生人,要给别人好的第一印象,因为律师在大排档也会遇到自己将来委托自己的当事人。律师最好随身携带公文包、名片、钢笔、笔记本。

随时把名片递给需要的人,用笔记本记录当事人的联系方式、要做的事项,做一个有心人。

6、律师要学会尊重别人。

要尊重当事人,尊重法官检察官,尊重对方律师。不能为了刻意表现,让当事人感觉他的委托代理费花的值,而去贬低法官和对方律师。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7、律师要注意保护自己。在接案前要充分告知当事人诉讼的风险,不能给当事人作胜诉承诺,否则在诉讼结束后,律师有可能被被当事人纠缠。律师接案要办理合法手续,避免和当事人将来因为代理发生纠纷。律师取证要慎重,刑事案件更不能自己去取证,要申请人民法院代为取证。律师更不能和当事人一起去行贿法官,如果这样做了,律师可能面临诈骗罪或者行贿的指控。

8、律师要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对各行各业要有初步的认识,这样根据当事人的职业以及叙述,才能更容易理清案件的发生经过和原因,才能更容易理清法律关系。

9、律师要经常锻炼身体。

培养一个良好的体育爱好,比如羽毛球、乒乓球、跑步、单车、等。律师工作量大,要有健康的身体支撑才能更好的工作,适当锻炼,也能调整精神状态。

10、律师要有自己的专业。

什么案件都会一点,如果什么案件都不精通,在工作中会出现较多的失误,失误是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的,可能会降低自己在同行中的名声,会导致大量案源的流失,宁可不办这个案子,也不能办错案。什么都会一点,没有自己的专长等于什么都不会。

给自己选择一个领域作为将来学习工作的方向。当然了,不是说只学习这个领域,别的领域不感兴趣。选择一个领域作为学习的重点。法律知识和实务知识量庞大,一个人一生也不可能学的样样精通,选择一个领域重点学习也会起到触类旁通的效果,知识和技能在好多方面都是相通的,比如掌握了知识产权领域的办案技能,以后在学习办理其他领域的案件就会很容易上手。

最后我要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律师工作,才能更好的工作。

刘伟

20160120

2016年元月工作小结

本月中旬,我来到了江苏圣典(徐州)律师事务所,在这里我有了新的工作,也认识了好多老师和朋友,他们给了我好多指导和帮助,非常感谢我的老师和朋友。

一、本月工作小结如下:

1、办理了申请律师执业人员实习证。

在来所之前,我根据司法局提供的申请材料目录,提前办理了相关的材料。为提交全部申请材料节约了时间,很快我在本月21号获得的徐州市律师协会审核批准,拿到了证件。

2、学习知识产权法理论基础。

理论知识的扎实才能突破法律条文学习的瓶颈,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更上一个台阶。

3、学习了《知识产权法》主编吴汉东,关于商标法部分的212页至257页的部分。

4、学习了如何成为出色的知识产权律师mp3.刘卫2011 版第一章和第二章部分

此资料是知识产权实务音频讲座,我把全部音频课件拷贝到手机,利用下班时间、睡前时间坐公交时间听讲。把理论知识更好的联系实践,尽快的熟悉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业务。

5、学习商标法重点法条。

学习了《商标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条。

6、研究讨论了二十多份关于商标纠纷的司法文书。

每天至少学习一份司法文书,并写了学习总结,因为还没学会可视化诉讼软件,依据请求权分析法把部分案件在纸上画了草图。为学习软件打基础。

7、初步熟悉word排版powerpiont软件。

8、随同殷律师前往一家顾问单位参与了一起纠纷的调解谈判。

9、学习整理卷宗的方法,整理了两份卷宗。

10、制作了二份录音转文文字文件。

11、每天坚持阅读2篇以上法律类的文章。

二、下月工作学习计划。

认真完成所里安排的工作任务。坚持每天阅读,锻炼写文章写日记,逐渐熟悉各项工作,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在二月份月底之前,能做到学会排版和作PPT文件,做一份一万字的论文,并用PPT格式做成电子大纲,便于演讲和交流论文。

刘伟 2016年元月30日

2016年2月工作小结

一、本月诉讼业务: 1.参加了两次法庭旁听。

2.参与探讨研究单律师办理的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的集体讨论。3.整理了2份卷宗。

二、本月非诉讼业务:

1.制作了《高新及时企业认定管理办法》PPT文件。2.制作了一份《中国电信徐州分公司法律咨询》回函。3.审查了一份关于美驰公司的物业委托合同。

三、本月学习情况:

1.学习了《知识产权法》主编吴汉东,关于商标法部分。2.学习商标法法条及注释。

3.参加了三次马在伟律师主讲的律师诉讼技能讲座。4.参加了义行律师事务所每周举行的诉讼可视化培训。5.学习了不低于60篇关于知识产权的微信公众号文章。

6.从中国裁判文书网上下载了大量的裁判文书,进行筛选学习,每天学习不低于一篇。

7.制作修改了一份强制执行申请书。

8写了一篇论制作了两份诉讼可视化viso 图,制作了两份Xmind文件.9写了一篇论文《我国商业秘密的刑事保护》。

四、下月工作学习计划。

通过本月的实习锻炼,我已经初步掌握了制作PPT文件的技巧,本可以独立制作viso图和xmind图,可以使用processon在线软件。已经初步学会使用此类办公软件,在以后的工作中还要不断学习提高。

加强对商标法案例、法条、理论的学习。把学习研究过的案例做成每日一案的形式。完成单位交给的其他任务。

刘伟 2016年2月29日

2016年3月工作小结

四、本月诉讼业务:

1、参与了三次旁听庭审,一次为中级法院审理的电信合同纠纷案二审,一次为云龙区法院审理的电信合同纠纷案,一次为徐州市劳动仲裁庭审理的劳动纠纷案。

2、起草了两份强制执行申请书。

3、到邳州市人民法院办理了一个执行案件的立案。

五、本月非诉讼业务:

1、制作了Visio图四份,时间轴一份,进一步掌握诉讼可视化软件的使用技能。

2、学习起草合同,制作了《房屋抵押借款合同书》一份、《房屋租赁合同书》一份。

3、整理了4份卷宗,另外对5份卷宗核对、审查、补充材料。

4、学习怎样制作案例总结,做了十份案例分析。

六、本月学习情况:

1、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注释本、《著作权法》

2、每周二下午参与学习可视化软件讲座。

3、每周五下午参加了青年律师业务学习。

4、学习了90篇微信公众号关于知识产权类的文章。

5、从中国裁判文书网上下载了关于商业秘密和著作权的裁判文书,进行筛选学习。

6、学习了江苏义行编制的《劳动用工实务指南》1到20页。

7、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五、下月工作学习计划:

1、继续学习制作起诉状、证据目录、代理词、答辩状、强制执行申请书等法律文书写作。

2、学习道路交通事故纠纷类法律法规,常用法规要熟记,学习交通事故类办案实务技能,多向单琪琪律师请教。

3、整理案卷质量进一步提高,必须有的材料一定要有,不能缺,同时排版要整齐美观。

4、积极参与听庭,锻炼实务能力。

2016年4月工作小结

七、本月诉讼业务:

4.参加了一次法庭旁听。4月14日随同单律师一起到泗洪人民法院旁听单律师代理的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5.参与了两次民事案件开庭。随同韩主任在铜山法院作为原告代理人参与了两次庭审。

6.整理了三份卷宗。一份是魏冬冬诉城置房地产开发公司商品房预售合同纠纷;一份是平安与仇新民追偿权纠纷;一份是徐工液压件诉洛阳一拖买卖合同纠纷。7.制作了一份强制执行申请书。徐州之星汽车有限公司作为申请人因修理合同纠纷一案,强制执行被申请人黄浩。

8.协助单律师办理了两次法院立案。一次为到邳州人民法院立了一个执行案,一次为到泉山人民法院立了一个诉讼案。

八、本月非诉讼业务:

3.制作了一份《2016年知识产权日主题活动》PPT文件。

2、参与了一起市场侵权调查。随同单律师到沭阳县城东关批发市场进行了市场调查,了解关于六个核桃产品市场侵权情况。

3、制作了一份viso图,案例是孟某与徐州某美容医院人身损害赔偿案,并进行了多次修改。

九、本月学习情况:

1、学习了《道路交通安全法》《交强险条例》法条,收集了一些关于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的律师实务学习资料,包括法条、案例、案例分析类的书籍。开始重点对此类案件的办理实务学习。

2、参加了两次模拟法庭训练,案件为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一次我作为原告方代理人进行模拟训练,一次我作为被告保险公司的代理人进行模拟训练。

3、参加了殷主持的两次集中学习。题目为《律师如何写起诉状》和《律师如何写答辩状》。

四、本月总结:

本月总共接到咨询七次,每次向我咨询的问题对我来说,都是在我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的新问题,我不知道要问对方哪些问题,另外我对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实务不知道或不够熟练,我没能满意解答。如何当场解答客户法律咨询,这是我需要马上解决的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做以下改进:

1、客户咨询要做记录,可以当场记录,也可过后记录。

2、不能解决的咨询问题,过后查阅资料、集体讨论,根据情况,有必要的可以回访。

3、收集律师如何解答咨询方面的学习资料,在学习业务能力的同时学习解答咨询的技巧。

本月通过模拟法庭,我也找到以下问题需要改进。

1、语言表达不流畅,断断续续,没有气场。

2、质证不能围绕证据三性展开。

3、庭审发言不能使用规范格式和法律语句。

对于以上问题,我将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多加注意,多向老师和同事请教学习,不断改进。

刘伟

2016年4月29日

2016年5月工作小结

一、诉讼业务:

1、办理了两次法院立案业务。一次为到铜山法院办理了一起买卖合同纠纷立案,一次为到泉山法院办理了一起保险合同纠纷立案。

2、到法院领取开庭通知书两次,阅卷一次。

3、制作了一份延期举证申请书、一份诉讼请求变更申请书、一份强制执行申请书。

4、参加了一次开庭。案由为土地承包经营转让合同纠纷。

5、整理了五份卷宗:张传俊交通事故,王培丰交通事故,王响交通事故,平安与仇新民追偿权纠纷,魏冬冬与徐州城置有限公司商品房预售合同纠纷。

二、本月非诉讼业务

1、学习制作并修改了二份viso图和二份x-mind图

2、每周参加辩论赛学习

3、根据判决书和相关文章制作每日一案7篇。

4、进行了一次市场侵权市场调查。5月6日,我和韩磊一起到汽车东站、天桥市场、朝阳市场、二院、三院、四院附近调查六个核桃产品侵权情况,发现多家商店有售假冒六个核桃产品,我们进行了拍照和记录。

5、和韩磊一起到徐州市公证处办理公证业务。

6、和殷主任一起到徐州液压件场进行了一次法律顾问服务。

三、本月学习情况:

1、学了数个交通事故实务培训视频,学习了《交通事故裁判规则与适用标准》、《阳光律程》并做了学习笔记。

2、参加了一次安徽省律协组织的青年律师学习。

3、参加了一次江苏律协组织的青年律师学习。

4、参加每周两次的诉讼可视化学习和每周两次的辩论赛训练。

四、实习心得

诉讼律师业务技能学习内容:

学会制作诉讼相关法律文书,比如起诉状、答辩状、证据目录、代理词、强制执行申请书等法律文书;

学会整理证据,按照时间顺序整理、诉讼主体证明材料放在前面,比如整理交通事故纠纷原告证据,按照原告主体证明、车辆基本信息、保险情况、交通事故认定书、病情诊断报告、入院记录、出院记录、发票、清单、伤残鉴定、被抚养人身份证明等材料。其他案件也可参照此顺序整理排序,并制作证据目录,同类证据按证明目的分组,制作证据目录,证据目录要留备注栏,以方便在开庭时记录对方质证意见。

学会怎样到法院去立诉讼案,要准备哪些立案的材料,当事人身份证明,分自然人和法人准备材料,起诉状按对方当事人加一份,授权委托书,执业证复印件、以及证据复印件(按当事人人数加一份给法院),执行案立案类同诉讼立案,要在立案前找法官签生效证明。

学习开庭时的质证技巧,和辩论(我认为这是实习律师学习的核心技能,也是律师理论功底和实务技能、个人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好好练习辩论赛能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刘伟

2016年5月

2016年第一季度实习总结

一、2016年第一季度实习总结:

2016年元月,我来到了江苏圣典(徐州)律师事务所这个大家庭,在这里我认识了新的老师,新的朋友。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三个月过去了,在这段时间里,韩主任、殷主任、单律师、还有我的同事给了我很大帮助,在这里表示感谢。

在来到圣典之前,我对律师实务知道的很少,工作起来感觉无从下手。在学习方面,经过这三个月的学习,我学习了如何使用word、PowerPoint、Visio等办公软件,学习了如何整理卷宗,学习了制作起诉状、证据目录、代理词、强制执行书等法律文书的写作,系统地学习了《商标法》《著作权法》《反不当竞争法》的法条,并研究学习了关于知识产权的法院判决书,学习了很多关于知识产权的公众号文章。

在律师实务方面,在这三个月里,我参加了多次听庭,逐渐锻炼适应法庭环境,了解庭审程序。在韩主任的耐心多次指导下,学习怎样制作证据目录,怎样制作代理词,为以后参加庭审做好准备。

目前,我对法学理论知识、法律条文、律师实务技能掌握的还很少,我会在工作中对这三个方面进行综合学习,综合应用,尽快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二、2016年第二季度工作学习计划如下:

1、继续学习制作起诉状、证据目录、代理词、答辩状、强制执行申请书等各种法律文书的写作,争取写的越来越好。

2、学习道路交通事故纠纷类法律法规,常用法规要熟记,学习交通事故类办案实务技能,多向单琪琪律师请教。

3、整理案卷质量进一步提高,必须做的材料一定要做,不能缺,同时排版要整齐。

4、积极参与听庭,锻炼实务能力。

5、学习并遵守律师执业道德规范。

刘伟(实习)

江苏圣典(徐州)律师事务所

2016年3月31日

对于律师职业的认识 篇2

对《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 更多的时候, 更多的人认为于勒形象是菲利普夫妇的陪衬。我们也知道, 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是小说的明线, 而于勒的贫富变化是小说的暗线。暗线决定明线:于勒的贫富变化, 导致了菲利普夫妇对于勒不同的态度, 从最初的恐怖, 到后来的希望, 再到最后的恐怖, 以至于仇恨。于勒的形象, 也从流氓、坏蛋和无赖变成了好心人、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和有办法的人, 可当那个穷光蛋的老水手出现在菲利普夫妇眼前时, 于勒的形象也就随之变成了老流氓和贼。通过菲利普夫妇在于勒贫富变化前后不同的态度, 折射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有了钱就是好人、有办法的人, 而没有钱就是贼和流氓了, 亲弟弟也不例外。至此, 小说的主题也就清晰地浮出水面, 让我们从菲利普夫妇身上看到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关系的本质———金钱决定着一切。

我每次分析这篇文章时, 总是在这时引出小说的主人公来, 让学生看到最能反映小说主题的菲利普夫妇是小说的主人公。分析到这儿, 似乎一切水到渠成, 心里也痛快舒畅。可是, 今天我却总是舒服不起来, 我们给予菲利普夫妇太多的责怪和批判, 可对于勒给予的只有同情。试想, 菲利普夫妇生活在法国一个小市民家庭, 生活拮据, 还让于勒占去了他们一大部分家产, 甚至连两个女儿也嫁不了一个体面人家。这样, 他们只能对上层社会的生活望穿秋水, 如今富了的于勒给了他们希望, 让他们有望实现梦想, 这是人之常情。况且, 于勒的那封信也促使他们的女儿以最快的速度订婚了, 他们的美丽生活刚刚起了个头。可当他们发现, “特快号”上那个又老又赃又丑又穷的家伙就是于勒时, 他们甚至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待到证实时, 我想他们只有懊丧不已, 只剩下对于勒的恨了。

其实, 在我们生活的社会里, 这种以金钱和权力来衡量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现象太多了, 如果我们单纯去引导学生分析菲利普夫妇在于勒富的时候和穷的时候的不同表现和心理, 学生是不是真的会理解课文给我们揭示的丰富而深刻的社会现实呢?因为现实生活中, 中国古代的传统思想, 也就是《增广贤文》里所说的“穷居闹市无人问, 富在深山有远亲”, 这种思想和意识, 在人们心目中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 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菲利普夫妇的时候, 就很难让学生从心底真正地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关系的本质。当然, 我们也应该想想, 是不是只有在菲利普夫妇和于勒等人生存的社会形态下才需要面对利益和金钱的取舍呢?我们会不会也将面临这样类似的问题?菲利普夫妇和于勒所面临的利益取舍和权衡, 在我们生活中同样存在, 同样需要我们的学生去面对。因为只要我们走进社会之后, 人和人之间就不仅仅是一种情感关系, 同时也是这样那样的利益关系。只要我们不愿穷下去而想富起来, 不愿失败而想成功, 那么外部的世界, 其中也包括人, 便不能不与我们构成物质的和金钱的关系。这时候, 难免就会在取舍中暴露出面对物质的、经济的现实时所难以避免的人性的弱点。

因此, 在引导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 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强调于勒这一人物形象在这篇小说中的重要性。在这篇小说中, 于勒是一个不太光彩而应该施加更多批评的人, 可我们的目光集中在菲利普夫妇身上后, 似乎就无暇顾及于勒了, 或者有人认为批判了于勒形象似乎就削弱了对菲利普夫妇形象的揭露和批判, 无法更直接地揭露从菲利普夫妇身上所折射出的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关系的本质。但是, 现在我们来看看于勒这个形象:于勒年轻时是一个浪荡公子, 游手好闲, 不务正业, 挥霍无度, 以至于在浪荡完自己的家产后还花去了菲利普夫妇的一大部分家产。就是这样一个流氓、无赖和坏蛋, 应该把他驱逐出境, 让他好好反省反省, 这样也许会彻底改变他的人生和命运, 不然, 他将祸害更多的人, 包括他的亲人。可是, 从船长的话里, 我们了解到, 于勒并没有真正改变多少, 稍微富了之后便又挥霍无度, 以至于又变成一个穷光蛋, 而他老写信给自己的哥嫂说自己富了想来补偿他们, 还说要到南美作长期旅行, 这些都是十足的欺骗行径。资本主义社会靠这种手段来糊口的人并不少见, 甚至可以说是俯拾即是, 还有一部分这样的人就是靠这种欺骗手段重新发家, 招摇过市, 受到人们高度的赞扬, 享尽路人崇敬的目光。

对于律师职业的认识 篇3

今年9月13日,是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即原上海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成立20周年的纪念日。在诞生后的前lO年,这个研究所通过中德项目合作发展成为教育部和上海市政府、市教委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参谋和助手;而在进入新世纪后的10年里,更进一步独立自主地发展成为全国职业教育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科研机构之一。回顾其20年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该所研究成果中诸多的“第一”,都与所内第一位晋升研究员职称的雷正光先生密切相关:该所出版的第一部学术专著,是他编著的《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初探》;独立承担的第一项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是他主持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模式开发的理论方法及其实验方案研究》;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的第一篇论文,是他撰写的《中德技术员培训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之比较》;在国外发表的第一篇论文,则是他用德文撰写的《双元制对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意义》。

雷正光,河南温县人,1945年12月生于上海;1969年西安交通大学机械系毕业后赴新疆,先在农场劳动,后在中学任教;1979年回到上海,先后在技工学校和中专学校从事职业教育工作,曾任上海电子工业学校教务主任;1990年上海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成立后,调任该所第二研究室主任;1995年该所并入上海市教科院,先后担任课程开发研究室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东亚职业进修学院副院长、高职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程理论与开发研究会副主任、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兼职教授等。现虽已退休,但仍在职业教育课程论和教学论研究领域不断推出新的成果,受到各地职业院校广泛欢迎。在上海市教科院职成教研究所20周年所庆到来之际,我们特将雷正光教授的一篇新作推荐给本刊读者。

改革开放30余年,是我国职业教育走出困境、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程,也是我们对职业教育本质及其教学规律进行重新认识的历程。在整个教育领域里,职业教育的发展成果是极为突出的,也是令人瞩目的。其中一个重大成果就是我们对职业教育本质的认识产生了一个飞跃,在观念上得到了升华,这也大大促进了我们对于职业教育教学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

职业教育与普通的学历教育之间有哪些区别,职业教育是否具有自己所特有的教学规律,对这些问题我们并不是一开始就有清晰、准确的认识的。我国自上世纪初开始发展职业教育以来,在对职业教育本质的认识上,一般比较认同这样一个逻辑路线:职业教育通过提高人的文化水平进而提高其就业能力。从蔡元培、黄炎培等老一辈教育家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批职业教育专家,虽然都主张教育与素质、文化与能力相结合的职业教育目标,但在具体做法上,并没有解决文化与技能“两张皮”的问题。把文化与职业技能有机融合,甚至把文化和素养贯穿到整个教育之中,最终形成一种能够区别于其他教育类型的新教育类型,这是改革开放30年中职业教育界实践探索中瞄准的一个主要目标。经过30余年来的教育实践,我们对职业教育本质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了一个深层次。一方面,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的特征日益突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制度逐步瓦解,市场化、竞争机制等改变了传统的就业模式,这一改变促使职业教育进一步认识自己的本质和价值: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就业的目标更为直接、指向更为清楚,它对解决就业、解决社会和谐和民生问题具有不容置疑的意义,它是职业教育得以立足于“教育之林”的最充分的理由。而就业导向也并非只是为了解决一次性就业这一简单的功利性目标,而是要“通过职业教育促进职业发展,促进人的发展”。这一认识凸显了职业教育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解决人的职业发展这两个高层面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的外延更为周全,它既包括全日制学历教育,也包括业余学历教育或其他与职业发展有关的继续教育。既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企业和社会的各类职业培训。这样的认识不但有利于开辟职业学校的发展空间,促进职业学校的多功能发展,增强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和自身发展能力,而且促使“大职业教育”思想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所谓“大职业教育”是相对于传统的以职前学历职业教育为主干的“小职业教育”而言,它以全社会的职业者和职业准备者为对象,以全部的教育培训机构为实施主体,将职前学历职业教育与职后培训以及个人生存发展所需要的技能学习相连贯。

而对于职业教育本质认识的核心,笔者个人认为,在于职业教育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相对独立的类别这一观念,已经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回顾30多年前的技工学校和中专学校,与普通学历教育并没有多少根本性的区别,学科分类、教材和大纲、教学组织形式都照搬普通教育的已有模式。不论从类型还是从内容来看,职业教育都只不过是普通教育中的一个分枝,不能自成体系。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使职业教育的内容、教育对象、培养目标和教学方式都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具有区别性的特征,与普通教育构成了许多区别,从而有必要把职业教育作为相对独立的教育门类单列开来。在层次上,职业教育也已经形成了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个可以互相沟通的层次,完成了自身的体系构建。它与普通教育的关系是,在大目标上基本一致,在具体目标上有各自的差异。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注重通过就业目标的实现,促进人的发展,就业和职业发展成为这一教育的基本主题。

说到底。职业教育之所以能够作为教育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类别,一个重要依据就是职业教育具有一些自身的特殊规律,它改变了传统教育教学的许多程式和方法,体现了独到的教育价值。从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的角度分析,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得尤为突出:

一、职业学校必须根据产业发展不断调整专业

普通高等学校的专业是相对固定的,传统中专学校的专业也是相对固定的。而30余年职业教育的改革实践证明,职业学校如果要贴近产业,培养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人才,就必须不断调整专业。这一要求是基于一个地域的产业处在不断调整、不断发展这一现实情况。30多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我国各个地区的产业布局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验表明,职业学校中专业调整及时的,就有机会实现大的发展;专业调整滞后或不变的,就不能得到健康发展,甚至最后走向衰亡。

可以说。专业与职业学校发展的命运紧密关联,对这一规律的认识凝结着大量的惨痛教训。目前,对专业进行及时调整的能力,已经成为衡量职业学校办学能力和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必须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体系

这一课程体系的几个特征已经在职业教育界达成共识。其一,是根据行动领域开发学习领域的课程开发方法。过去那种从传统教育沿袭而来的闭门造车式的,或从现有课程中删减改造式的课程开发方法已经被摒弃。学校根据企业的实际岗位和生产过程来分析职业能力,再将这些能力的培养转化为教学内容,这一做法被普遍使用。其二,是把岗位技能作为课程的主干内容,将知识融入技能的教学中,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的紧密结合,形成一种新的知识体系。传统的办法是在理论的框架下引入技能知识,现在是在技能知识的框架下,引入必要的相关理论。事实证明,在职业教育中,这样的知识结构对很大一部分学生来说,是可行的、有效的。在这一体系下,教师双师素质培养和学生实习实训场所建设成为至关重要的两个因素,从而促进了职业学校从整体着眼提高办学质量的全局眼光。

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必须实现课程化、系统化

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即使在学校的工厂或实训车间进行。过去也基本沿用师徒传授的方式:师傅言传身教。学徒在工作中感受和领悟,很难用课程化的方式进行规范,在教学中缺乏计划、没有教材、没有量化的指标和对教学质量的管理办法,这些都制约了实践教学的质量。改革开放以来,在这一环节上有了很大突破。以项目或课题为单元,形成了实践教学的课程,这类课程以项目或任务为载体、以产品或成品为考核对象,形成了一种新的课程结构。同时,教学中通过采用顺序图、框架图的方式,使原来难以把握的实践教学过程成型、固定,形成一定的程式,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规范化水平。以产品质量、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为核心指标的考核制度也普遍建成,实现了考核制度的科学创新。

四、必须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和运行状况探索多元的实习模式

实习是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元实习模式的探索是改革开放后,职业教育在新的、充满困境的外部环境下逐步形成的。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由于职业学校都是由行业企业举办的,所以学生的实习条件是天然具备的,在实施过程中没有任何障碍:而改革开放后学校与企业行政隶属关系的脱离,才直接引发了职业学校探索多元工学结合模式的迫切要求。30余年的改革实践不仅使我们认识到了这一环节的必要性,而且还形成了一些可行、有效的做法。最大的突破是根据企业实际主动调整教学计划和学制安排。适应企业运行的情况。一些职业学校根据各个专业对应企业的不同,形成了多种顶岗实习或半工半读的模式,如适应施工周期的“2+1”顶岗实习模式、适应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轮流顶岗实习模式、针对企业生产周期的“旺人淡出、学做交替”模式、根据企业岗位有限的状况形成的“轮流顶岗、学做合一”模式等。有的职业学校还实行“一年四学期”模式,实施春、夏、秋、冬四学期制,以适应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情况,为学生实习实训创造可行的条件。这种走多元化的工学结合道路的创新思路在许多职业学校都付诸实践。

五、必须进一步促进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教学过程

企业是职业学校人才的入口,是决定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的最终裁决者,是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目标所在。所以,企业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主体,与学校一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在行业企业不再举办职业学校、不再承担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用人义务的今天,促进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教学过程显得尤其重要,校企的深度合作已经成为职业学校谋求生存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主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探索了大量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教学过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例如,许多学校建立了以企业作为重要角色的校企合作组织,如教学指导委员会、就业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联合会等,推进了双方合作的紧密度和深度;在合作目标、合作专业、合作模式、合作内容、激励性政策及经费预算等方面,都对双方的责任义务进行了界定,促进校企之间形成稳定、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方面,学校和企业共同探索各种类型的定单培养模式,使人才规格贴近企业要求;在教学组织形式的探索方面,学校根据企业的要求制订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企业派兼职教师到学校承担部分专业课的教学任务,促使学生融入企业:学校与企业还通过多元合作发展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如校企联合举办实训基地,把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引进学校,探索校企深度合作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新平台,使企业与学校一样通过理事身份对学校的发展参与决策,企业在集团中通过各种渠道与学校合作,把企业的人力资源要求完全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相接轨,等等。

对于新党章的认识 篇4

学院:市政环境工程学院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姓名:肖晔学号:1102610207

本次党课,刘丽美老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向我们介绍了十七大新党章,这次修改是在1982年的中共十二大通过现行党章之后,中共在25年内对党章进行的第五次修改。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十六大的党章已经被公认为是相当完美的了,十七大在十六大的基础上对党章进行了部分修改和补充,修改后的党章在重大战略思想方面的最大新意,是增写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另外,党章还新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另两处重大修改,一处是党章增写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内容;另一处是把党的基本路线中的奋斗目标表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此外,党章还新增“和谐”表述,并写入实现奋斗目标的布局和路径,旨在更好地解决改革开放的深层次问题。

对于私有财产保护的认识 篇5

私有财产是同国家、集体财产相对应的一种所有权关系。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实行单一的公有制,从经济制度层面上否定了私有制,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多少需要通过法律关系加以保护的私有财产。私有财产在人们的观念中是一种包袱和累赘,在法律上也是一个如同弃儿一般无人问及。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伟大实践的深入,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私人财产占社会资本总量的比重也不断扩大。据《中国青年报》的有关报道,截至2000年底,中国资产性财产总量已达38万亿元,其中私有财产已成为中国财富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说明,我国资本主要由国家、集体所有和使用的格局已经发生变化,居民所有资产量已经超出国有资本,甚至比国有和集体资本总额还要大,并已经成为全社会资本总额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占国民经济三分之一强,在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的私营经济,它所带来的社会关于私人财产的重新定位和宪法层面保护的呼声,受到当代中国的重新审视。

一、对于私有财产与私有财产权的社会认识

从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对公民个人拥有财富的社会定位而观,一个人拥有的财富越多,人们对他(她)的评价往往越低,甚至认为公民个人拥有财富是一件非常不光彩的事情,社会对于公民个人的私有财产也可以肆意地剥夺。一个对私有财产评价偏低的社会,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毫不存在,私有财产权也就无从谈起。

然而,对于私有财产的保护而言,它是成为一个人和尊重他人为人的基础,并使得宪政文化所必须解决的民情问题因每一个公民是自由、独立、理性的而得以优化。罗马法的精髓,即是私权的神圣,而描述其框架的私有财产权、人格平等权、契约自由权三大板块之中,私有财产权可谓重中之重。“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如果一个人有其可以自由支配的财产,一般都会去尽可能地合理经营自己的财产,使之不断增加复增加,实现自己的预期收益。但如果缺乏对于私有财产的保护,人们对于拥有财富的担忧和对自己财富归属的不确定性,将演化为对财富的恐惧,放弃对财产的管理和使用,甚至是遏制财产的增长,乃至打击、消灭财产,那则是我们社会大大的不幸。

一个管理、使用财产的过程,就是一个人通过物与社会发生各种事实的、法律的关系的过程。黑格尔曾经指出:“人格权本质上就是物权。”“意志并不是守在自己那里,而是与它的客体纠缠在一起。”也就是说,人的人格价值的体现,就是对所属物的处置与支配——很难想像,没有私人财产的所有权和对其的保护,一个人有多少人格权可以捍卫和表现。“如果财产缺乏所有权主人,那么每个人都可以利用它,但谁也没有动力去充分利用它。行为标准与其对社会的实际付出及所得利益没有联系。所有权可以帮助解决这个困难。……可以确保人们积极考虑其行为的利弊。这是宪政民主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财产权在公民权利中的地位。对公民个人来说,财产权在公民权利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财产权是个人自由的渊源和保障,它是自由的个人所必不可少的”。古典自然法学派代表人物洛克强调,财产权是自然权利的核心,它与生存权同样重要,因为人要想生存,就得维持生存的生活资料。黑格尔甚至说:“人唯有在所有权中才是作为理性而存在的。”换言之,当人拥有的物时,就理所应当地具有对它天然的、绝对的权力。对私人财产的保护是在捍卫公民个人天然的、高贵的权力。“在欧洲的历史上,是先有了财产权利分立,才有了个人自由和尊重他人自由的道德观念。文明演进,又培养了一种对超越个人和小团体利益的规则的尊重的法治精神。因此,分立的财产及其权利是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的基础,是一切先进文明的道德核心。”对私有财产的保护能够使人们在市场环境中领悟出:拥有财富是可贵的,拥有财富的人是值得人们尊敬的。只有重视积累和创新,通过自己的合法劳动,才能实现自己对物质的进一步需求,进而实现自己用财富与才智去影响他人,乃至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贡献。人们在私人财产清晰界定的基础上自我实现的过程中,能够充分体现出人的个体的自由、独立和人格尊严。唯有如此,才能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尊重劳动与财富、尊重知识与人才的积极的社会风气。

二、对私有财产保护的宪法认识

在私营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在人们越来越多的拥有财富的今天,一项关于对私有财产保护的宪法出台。2004年3月的修宪,便大量涉及到私有财产保护的条款。对于此次修宪,社会上众说纷纭,学术界褒贬不一。有学者认为,《宪法》修正案没有在私有财产的保护中使用“神圣不可侵犯”的提法,而现行《宪法》又规定了“公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第12条),并不是否认对公私财产所采取的平等保护原则。现行宪法强调公有财产的神圣性,是来源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

础地位和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它是为了否定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神圣性而提出的概念。事实上,只要扩大私有财产的保护范围,并在物权法中落实对私有财产的平等保护原则,私有财产也可以得到与公有财产同样的保护。在笔者看来,虽然本次修宪所涉的方方面面已然是历史的一巨大飞跃,但细细分析起来,笔者依然认为,此种观点存在以下几点不妥:

(一)修改后的宪法对于公私财产并未采取平等保护原则

从修改后的宪法条文来看,国家、集体财产权与公民私人财产权宪法地位依然不平等。宪法对三者财产权的不平等规定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明确规定三者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不同。修改后的宪法第11条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前相比,虽然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有所提高,其地位已从“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提高到“重要组成部分”,但并未完全实现平等,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处于“基础”和占“主体”地位的依然是公有制经济。二是与宪法强行规定不同所有制经济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不同地位相适应,对不同所有制经济实行不同的政策。宪法第12条规定:“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国家对国有经济是“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对集体经济是“鼓励、指导和帮助”其发展,对非公有制经济则是在“鼓励、支持和引导”其发展的同时,强调“并对非公有制经济实行监督和管理”。

宪法这些规定反映了国家对不同财产权主体的不同态度,也体现了不同所有权主体在国家生活中的不同地位。市场经济是自由竞争的经济。竞争法则要求所有市场主体地位平等,遵循同样的规则,各自根据经营能力取得优势地位或遭到淘汰。市场经济中不仅不同的所有制需要保障和发展,而且也都需要受到监督和制约,因为,财产所有者与财产使用者的分离,使公有财产权更容易被滥用,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公有制甚至更需要受到监督和制约。国家本应处于中立地位,平等对待所有市场主体,而不能依靠权力,放松对公有制经济的监管而限制了其他经济主体的发展。相对于公民个人的财产所有权,现行宪法对公共财产的宪法评价更为积极,就保障的程度而言,两种保障制度之间存在明显的倾斜状态,亦可见这两种财产权的法律地位是不平等的。宪法关于不同所有制的差别规定,与健全完善市场经济的宪法原则,以及与不断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的实践不一致。这不仅不符合市场经济关于要求平等地保护不同性质的合法财产的内在要求,也不符合中国加入WTO时己经承诺遵守的非歧视原则。

(二)物权法与宪法对于私有财产的保护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

1二者体现的追求价值不同。

民法上的财产权在近代之前就已产生,宪法上的“财产权”正是从民法上借鉴而来的。近代之前的宪法并不以人权为其价值追求,因此也无所谓公民宪法财产权;近代之后,宪法转而成为人权的保障书,财产权升格为个体的元生需要从而使公民宪法财产权与民法上的财产权剥离而上升,从单纯的对财产的保障上升为对人格保障。

2二者对应的权利体系不同。

民法中的财产权与人身权相对,是公民对抗公民,或私人对抗私人的一种权利,由此形成了私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宪法财产权同自由权、平等权等相并列,是公民的一种基本权利,与其他任何宪法权利一样,是公民对国家的权利,即公民所享有的,为国家权力所不能不当侵害的一种权利,直接地反映了公民与国家权力之间在宪法秩序中的关系。

3二者体现的实质内容不同。

而民法上的财产权的客体是具体的利益和服务,这种利益和服务产生后,可以分割、可以转让,它体现的是在商品交易中自愿的契约安排。但它必须在公民宪法财产权得以保证的情况下,才能正常的进行。而公民宪法财产权体现的是人权,不可剥夺也不可转让,甚至也不可分割。它既是一种支配权,更是人之为人的存在权。公民可以在没有民法意义上的财产权的情况下而作为个体依然能存在,但若是没有宪法上的财产权则个体就不可能存在。

4二者对应的义务主体不同。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它是通过规制公共权力来达到这一目的的,因此,宪法财产权对应的义务主体主要是国家,是特定的。宪法对公民财产权进行庄严宣示,以使国家在行使公共权力时遵守必要的原则,保障公民的权利。而民法中公民财产权的义务主体是财产所有人以外的其他人,是不特定的。

(三)宪法与法律对保护公民财产权的不确定性

1公民财产的合法性确认存在问题

现行宪法第13条表面上看,宪法确认了公民的财产权,但国家是否保护该公民的财产权实质是由普通法律来决定的。因为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所有权”,而其中的“合法”的法,实践中是指立法机关制定的法。根据宪法这一规定,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完全依赖于立法机关的立法行为。当立法机关制定的法侵犯或损害公民财产权时,公民即使能够提起宪法诉讼,公民财产权亦不能依宪法得到救济。与其他国家宪法关于公民财产权规定相比较,宪法第13条的规定体现了否定公民财产权的人权属性,强调国家至高无上的价值取向,势必造成:国家认为是合法财产时就保护,国家认为不是合法财产时就不保护,甚至是国家想保护时就说你的财产是合法的,国家不想保护时就说你的财产是不合法的现象。

2现行宪法对私有财产权保障的种类和保障的客体范围限制过大

现行宪法偏重于对合法财产的所有权的保障,即基本上偏重于对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等的保护,而轻视对生产资料的保护,保障对象的范围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按现行宪法中关于私有财产权保障的种类和保障的客体范围的规定,物权中的限制物权、债权以及知识产权等将得不到宪法的有力保障。宪法列举的公民的合法财产,只是公民的生活资料,而不包括生产资料和投资性资产。如此看来,私营经济的发展的障碍并未随着修宪的成果而被扫清,普通法律也在这一点上无法逾越。这就会阻碍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3公民私人财产权保障不充分

对于公民私人财产权,作为一种消极性权利,要求国家负有不得侵犯和损害的义务,因此,在对公民财产权作出保护性规定时,宪法应以禁止国家对公民实施侵犯行为为出发点。对于确因公共利益需要对公民财产征收或征用时,应依正当程序并且给予适当或合理补偿。修改后的宪法第13条虽然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但未规定是“合理补偿”还是“适当补偿”,何为合理,何为适当;也未规定“正当程序”限制及何为正当程序。.我国在私有财产权保障规范仅仅由保障条款和制约条款构成,缺乏损害补偿条款。我国现行宪法中也没有关于公民财产因国家原因造成损害须给予补偿的规定,因此,公民的财产权仍然面临着被强大的国家征收而无法得到有效补偿的风险,使公民对其财产权缺少安全感。宪法规定没有体现公民与国家之间的平等独立关系。公民完全依附于国家,与之相适应的是公民财产权的正当性完全依赖于国家立法机关。立法的缺陷造成实践中公民财产权在被征收或征用过程中很难得到有效保障。

笔者以为,随着国家对经济生活干预的增强,宪法对财产权相关内容,包括私人财产权和公有财产权的规定也更加细密。宪法要逐步确立对各种经济主体的平等保护原则,要进一步加强对公民私有财产权的保护。除对公民私有财产权规定进行调整外,“宪法从只确立公民财产权得逐渐向全面肯定包括财产权在内的各种社会权利过渡,为了强化经济制度的宪法地位,宪法开始用专章、专节或者更多的条款来对国家经济制度做出全面系统的规定。”如此,才能绘制出十六大报道中所描述的“形成与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的美好图景。

对于“学习型组织”的认识 篇6

一、学习型组织

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是一种学习型组织——能够使各阶层所有成员全身投入,并持续不断学习的组织。企业未来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具备比竞争对手更快学习的能力。

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必须基于五种技能的培养,即五项修炼。只有经常进行五项修炼,组织才能真正成长为学习型组织。这五项修炼的基本内容为个人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

二、五项修炼

1、个人超越

个人超越的修炼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是不断学习、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的观察现实的过程。精通“个人超越”的人,能够不断的实现他们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就如同艺术家对艺术作品一样,全身心地投入,锲而不舍,不断创造和超越,这是一种真正的终身学习。有了这种精神动力,个人的学习就变成一种永无休止、持续不断的过程。整个组织的学习意愿和能力,来自于个人的学习意愿和能力。没有个人的学习作为基础,组织无法真正的学习与成长。

2、改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人们心中,影响人们如何认识周围世

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陈见和印象。此模式不仅影响人们如何认识这个世界,更重要的是它还影响人们的行为。

3、建立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是组织的凝聚力所在。许多年来,组织中的人们一直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上同下欲”,即建立共同的愿望、理想、远景和目标,只有有了渴望实现的目标,组织成员就会努力学习和追求卓越,并且这种追求不是基于外在压力,而是他们的内在愿望,从而使组织欣欣向荣。否则,一个缺少共同目标、价值观与使命感的组织必定难成大器。但是,许多领导者从未尝试将个人的愿景转化为能鼓舞组织前进的共同愿景,这就是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

4、团队学习

“团队学习”是发展团队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它是建立在发展“共同愿景”和“个人超越”这两项修炼的基础上的。团队中的成员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仅使团队整体的绩效大幅度上升,而且使团队中的成员成长得更快。世界上不乏由杰出的个人组成的团队,但是他们的整体效率却不高。团队学习的修炼就是要处理这种困境。从某种层面上看,只有在团队互动中实现组织的学习,才能不断提升组织的创造能力和竞争力。

5、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是五项修炼的核心。企业和人类的其他活动一样都是一种“系统”,他们受到细微且息息相关的行动牵连,并彼此影响着。这种影响往往不易觉察,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展现出来,如果置身其中就能更难看清整体变化。因此,系统思考显得尤为可贵,唯有对整体而不是对任何单独的部分深入的加以思考,才能够了解系统的全貌。系统思考的思想植根学习型组织,产生了新的管理理念。

浅谈对学习型组织的认识

2008-6-23

学习是人类进步的永恒方式,同样也是一个企业不断创新发展的提升阶梯。目前,新经济的浪潮风起云涌,知识已成为推动单位发展的核心,面对机遇,迎接挑战,唯有建立学习型组织向强者学习,加速观念更新、知识更新、技术更新,工作才能创新,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建设学习型组织。

一、加强领导,建立新机制

领导重视,建立组织保障机制。应用强有力的行政手段,着力引导企业经营管理层把创建工作视为一项长期的,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来抓。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积极主动、在体制、机制上予以组织保障,并做到领导带头示范,言传身教,通过深学政治理论、精学本职业务、勤学修身知识,提高单位经营管理层的综合素质和驾驭全局、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单位形成学习的风气、创新的风气。

查找问题,建立质疑机制。领导要着眼单位的长远发展和全体职工的根本利益,勇于自找麻烦,自我否定,靠职工的集体智慧来发现潜在的危机,防患于未然。要丰富和完善职工参政议政途径,形成开展合理

化建议活动的制度,一个学习型组织应该是开放的、不断吸收新鲜事物、勇于变革、善于以变应变的组织。只有“居安思危”让领导者能随时听到职工的质疑。才能鼓励职工保持对质疑的积极性,并产生求知的欲望。

建立竞争激励机制。从单位内部用人机制上进一步建立健全持证上岗、继续教育登记、竞岗应聘和考核制度,形成竞争环境;大力推行岗位成才制度,帮助和指导员工制定个人能力素质的提高计划。建立目标激励机制,将参加培训与职务聘用、职称评聘、工资待遇、奖惩等紧密挂钩,形成培训、考核、使用、晋升一体化的激励约束机制。

二、更新学习理念,创造良好环境

目前在企业一部分职工中存在着学习一般是领导安排或者是为了获取文凭而学习的观念,学习型组织要转变这种观念,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要我学习变为我要学习。员工自主的学习,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的学习专业科学知识等,不仅使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得到不断提高,而且还是员工生存发展之道,是对自身人力资本的投资 在全球的竞争风潮下,人们日益发觉21世纪的成功关键,与19世纪和20世纪的成功关键有很大的不同。在过去,低廉的天然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而传统的管理系统也是被设计用来开发这些资源。然而,这样的时代正离我们而去,发挥人们的创造力现在已经成为管理努力的重心。然而更重要的是,有些领导者与管理者已经开始深切的体验到,我们一定能找出对策来化解那些根源于不断分割所产生的组织病毒,它使许多组织充斥着你争我夺,互相防卫的内部竞争,以及勾心斗角,玩弄手段的政治游戏,它只会消耗人们大量的精力,不断打击人们的工作意愿,使组织永远不可能建立伟大的企业所必须的根基。如果能建立一个新型的组织使得企业能克服这些障碍并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能立于不败的境地,那也就是本文的价值所在了。

一、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及内涵

1、学习型组织的概念

“学习型组织”最初的构想源自于电脑内存发明人,系统动力学创始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佛睿斯特在1965年写的一篇文章“一种新型的公司设计”,他运用系统动力学的原理,非常具体地构想出来企业的思想组织形态----层次扁平化,组织咨询化,开放性,逐渐由从属关系转向工作伙伴关系,不断学习,不断重新调整结构关系。彼得?圣吉博士作为佛睿斯特的学生,继续以系统动力学为基础来研究如何建立一种更理想的组织。圣吉博士除了进一步融入更多整体动态搭配的细节性的技术外,还将一些新的创造性管理技术结合近来,发展出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在近10年中,对数千家企业进行研究,对一批企业做了辅导,发展出一套完整可操作性很强的企业关方法,为未来组织描绘出了蓝图。

圣吉所说的学习型组织是这样的一个组织,它像个具有生命的有机体,无论前所未有的复杂,混沌,变化扑面而来,它总能灵活伸展,轮转想前。在这个团体中人们胸怀大志,心手相连,相互反省求真,脚踏实地,勇于挑战,不为眼前近利所诱,以远大的共同愿景,以整体搭配的双策与利动,充分发挥生命的潜力,大家得以不断的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超乎寻常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报复,并不断的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从在真正的学习中体会工作有真意,追求内心的成长与自我实现,并与周围世界产生一体感。

2、学习型组织的内涵

学习型组织是一个不同凡响,更适合人性的组织模式,它有着崇高而正确的核心价值,信念与使命,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与实现梦想的共同力量,不断创新,持续蜕变。它首先是一个学习团队,其次是一种更适合人性的组织模式,最后它有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愿景,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从学习型组织的这些定义中,可归纳出学习型组织三个层次的内涵:

①层次扁平化。在学习型组织中,已不存在各种等级制度,员工之间由原来的彼此顺从关系转变为伙伴关系;

②组织咨询化。整个组织就像一个咨询公司,员工之间彼此询问,学习,相互之间的关系非常和谐,非常融洽;

③系统开放化。组织本身形成了一个系统,而这个系统又只是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它能与社会有机的结合起来。

二、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必要性

企业创建学习型组织不是哪个专家主观臆断出来的,而是形势的要求,时代的呼唤,是市场经济全球化竞争之必然。1、21世纪知识创新速度加快,需要企业变成学习型组织

新世纪是信息爆炸,知识更新的年代。有专家称,现在每五年人类知识的总和就要翻一番。过去工业革命300年把人类5000年文明史的知识总量翻了一倍,也就是说近代300年等于古代5000年创造的知识的速度。而现在的信息高速公路和互连网,使知识的传播和创新速度更快了。到2020年,知识的总量是现在的3-4倍;到2050年,目前的知识只占届时知识总量的1%,今天是新的,明天就是旧的,用日新月异来描绘这种创新速度并不为过。

过去一个大学毕业生,本科深造四年,可以终生当天之骄子;技术学会一招可以吃遍天下,一辈子不愁找不到工作,而现在这个老皇念不通了。据说美国有一个不成文的招聘规定,一个博士求职,如果毕业五年内没有接受新的培训,就意味你的知识已经老化,新时代折旧得差不多了,只能当硕士生录用。我们说一个企业寿命是40年,实际上还要短的多。20年前世界500强企业中每10年要淘汰1/3。而现在每年就会有20来个企业从500强里被挤出去了,很多的企业由盛而衰,急转直下成为昙花一现的企业。知识折旧和更新加快了,教育就要改革。我们很多出国留学的学生,在国内书本知识学得很棒,到美国不少都拿奖学金,但中国的核心竞争力却上不去,为什么?我们培养的是单纯的知识型人才,而不是创新型人才。入世后,企业管理层人才培训的工作量大,但单靠脱产培训难度很大。企业本身必须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组织团队学习,完成员工的终身学习和“充电”。世界经济发展到今天的水平,企业为了生存必须走这一步。所以成功的企业必须是学习创新型组织,这是历史之必然。

2、入世后市场竞争加剧,需要企业变成学习型组织

市场瞬息万变,管理技术日新月异,当今全世界的企业都正在过剩经济的困扰中经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和新撞击。优胜劣汰,生死抉择,这是市场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带来的。现在美国平均每年要倒闭几万家企业,其中的高新技术产业只有10%的企业能活过5年。日本,德国的统计资料也表明,每年淘汰出局的企业都分别在7000家9000家以上。我国改革开放后,在市场经济价值规律的作用下,也出现了一大批短寿命企业。过去辉煌一时,却是流星一闪,成了昙花一现的企业。如三株实业有限公司,秦池酒厂,爱多电器有限公司,小霸王电子工业有限公司,巨人集团等都曾显赫一时,但由于盲目扩张,过度投资,管理不善等诸多社会和历史原因而纷纷倒闭了,成为了中国企业由盛而衰的典型,被人戏说为:爱多生命、秦池醉倒、三株枯萎、小霸王别姬、巨人倒下等等,这些都应引起我们警示和深思。

因此,当代企业如何做才能成功?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大问题。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根据系统动力学 的观点,经系统分析和实践探索,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从20世纪90年代起,最成功的企业组织将是一种“学习型组织”,并对怎样创建学习型组织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我国也开展了有关学习型组织的探讨和探究。国家教委前年5月举办了“人力资源开发理论与实践培训班”,请宝钢教委的同志以《企业教育与企业寿命》为题介绍了学习型组织在世界的发展及在中国企业应采取的对策。两年来,中国银行,清华大学等单位先后举办了有关学习型组织的培训班。去年由北京高校的学者与宝钢的企业职教人员合作在中央党校成功了举办了“学习型组织和第五项修炼”的研讨会。

3、企业文化建设的新浪潮需要企业变成学习型组织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论,是从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传播到中国来的,至今十多年了,历经了三个阶段,出现了三次高潮。

第一次是1985年前后,由美国借鉴日本企业管理的经验而提出的企业文化的理念,迅速传到中国。首先落户与宝钢、一汽、首钢等大型国有企业,掀起以提炼弘扬企业精神为标志的第一轮企业文化建设热潮。

第二次是党的十四大以后,我国经济体制全面向市场经济转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学会塑造企业形象,改善经营环境,强化企业的向心力和辐射力,出现了以塑形象,强管理,抢市场,增活力为内容的第二轮企业文化建设高潮。

第三次是知识经济到来后,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企业开展了以增强企业文化底蕴,构成核心竞争力为内容的第三轮企业文化高潮。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竞争力是由外化的产品质量和价格的竞争。实践证明,没有文化的企业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没有文化的企业的短命的企业,没有文化的企业家也是昙花一现的企业家。这种文化来自学习,来自创新。企业能否构建成学习型组织,就是一个十分紧迫和现实的选择。由此给我们带来“三个提升”的思考:

一是提升企业产品的文化含量,由过去单纯的卖商品转为注重卖品牌,卖特色,卖服务和卖文化上来。企业要用这种新理念构筑新的品牌形象和市场份额,更多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和文化享受。

二是要提升企业的文化品位。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内铸精神,外铸形象,企业大一个新的磁场,用党,政,民几条磁力线把全体员工整合起来,朝着一个企业目标合力奋斗,增强企业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是提升人才的知识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归跟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是自身学习创新能力的竞争,入世后,这种竞争将更趋白热化。要求我们各级政府官员和企业员工都要做学习的模范,注意知识的贬值和折旧,注重知识的更新和充电,提倡终生学习接受继续教育,做一个复合型人才。特别要培养一批懂得WTO规则和涉外法律的专门人才以适应知识全球化的新形势,迎接知识经济的新挑战。

为此,如何解决中国企业入世后面对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延长中国企业的寿命,如何设计与创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市场经济特点的“学习型组织”的模式将是我们现阶段的重大的任务。

三、创建学习型组织必须的“五项修炼”

创建学习型组织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实行的,它需要进行“五项修炼”,就如同学习型组织的创始人彼得.圣吉说的“五项修炼是学习型组织的五个技术组成部分,它是学习型组织必须建立的五个基础……”因此,企业创建学习型组织必须首先进行“五项修炼”,彼得说说的五项修炼是:

1、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是指突破极限的自我实现或技巧的精熟。自我超越以磨练个人的才能为基础,却又超乎此项目标;以精神的成长为发展方向,却又超呼精神层面。自我超越的意义在于创造的现实来面对自己的生命与生活,并在此创造的基础上,将自己融入整个世界。自我超越是工人成长的学习修炼,是对一贯人真正心之所向的“愿景”,不断重新聚焦,不断自我增强的过程。

自我超越在这里并没有左右其他人,它是指突破极限的自我实现或技巧的精熟。如果我们用有形的标准来看,它是指在专业上具有某一水准的熟练程度。对一名技术精纯的艺匠而言,将其巧思融合熟练的手艺而形成巧夺天工的作品,便是一种自我超越的实现。生活中各个方面都需要自我超越的技能,无论是专业方面或自我成长。因此,自我超越的意义或者精华,就像我们所定义的,在于创造,在于将自己融入整个世界。

2、改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我们心中,并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思维方式,甚至可以是图像或者印象。在认识科学中,这个名词一方面是指人们长期记忆中隐含的关于世界的心灵地图,另一方面,也是指我们日常推理过程中一些短暂的理解。亚当.斯密曾在《心智的力量》中对思维模式有所定义:“我们对世界认识的一种方式,就像水对鱼一般,思维模式所诠释的世界,帮助我们去预测他人的行为。” 心智模式存在的形式: ①存在于人们的潜意识中 ②心灵地图

③极少有人能意识到它的存在性 心智模式表现形式:

①简单的概括性看法(如人是不可信的)②复杂的理论(如尼采的人生三阶段论)

3、建立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是大家共同的景色,也是组织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色,它是在人们心中一股令人深受感召的力量。它创造出众人是一体的感觉,并遍布到组织全面的活动,而使各种不同的活动融汇起来。共同愿景的力量源自共同的关切,让人难以抗拒,以至没有人愿意放弃它。共同愿景包含了四个方面的要素;

(1)愿景。我们想到的未来的图像。愿景是你想要创造未来的图像,而且必须用现在的情况来描述,就好像发生在目前一样。

(2)价值观。我们如何达到我们的目的地。价值观描述在追求愿景的过程中我们的日常能运作方式。主导我们行为的价值观一般包括:我们要如何对待彼此,我们希望如何对待顾客、供应商,以及我们会遵守和跨越的规范。当组织在建立愿景的过程中,把价值观视作核心,那么价值观就会成为帮助人们迈向愿景的行为指南。当人们察觉说实话和吐露资迅符合大家的价值观时,他们就会比较容易说实话和吐露资迅。(3)使命。组织存在的理由。一个组织存在的理由就是我们要字这里共同完成的任务。虽然我们总是无法真的达到组织的最上层目标,大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会实现许多愿景。

(4)目标。我们期望在短期内达到的里程碑。所有的共同愿景都不只是广阔的愿景,只是具体可行的目标,通常是指我们为了实现愿景而必须克服的障碍。

4、团队学习

团体是整个组织学习的一个学习单位。团体学习的过程是发展团体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其作用是发挥团体智慧,使学习转化为实现生产力。因此今天的组织迫切需要团体学习。组织中众多的团体都变成整个组织的学习单位,并建立起整个组织的组织学习,进而构建成学习型组织这一组织管理模式的基础。

个人学习是团体学习的基础,因为团体学习毕竟是由个人学习的成员所组成,但每个人都在团体并不等于团体学习。因为学习的主体不一样,个人学习以个体为主,团体学习是将团体作为主体来看待的。

5、系统思考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它不断地和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而维持一种稳定的状态。其特征包括:系统是物质世界存在的基本方式和根本属性,无论在自然界或人类社会,系统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一个系统都由两个以上要素构成,即承认系统内部有可分析的结构,单个要素不能成为系统。如影响一个企业能否运转有人、财、物、产、供、销六大相关要素;一个商店失去顾客的相关要素就更多;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系统要素与系统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特定的结构,系统诸要素彼此之间联系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系统作为严格整体对环境表现出特定的功能,系统与环境有互动关系,即环境影响着系统,同时系统也影响着环境。

四、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方法

处于国际环境下的“学习型组织”具备许多的优势,那么如何创建才能将自己的企业改进成这种组织呢? 这一过程大体可分为如下几步:

第一步改善组织环境。传统组织的政治环境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最大障碍,必须加以克服,只有克服了它,建立了一个真正平等的,个人畅所欲言的,新的、开放的组织环境,“学习型组织”才有了成长的良好土壤。但要超越传统的组织,建立一个开放的组织环境,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组织的生存又是一个很大的环境系统之中,组织环境受到更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的制约。但不管怎样,我们总可以尽力而为,在组织的小环境中,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我们可以建立组织的共同愿景开始,使人们超越私心,共创一个公开、真诚交流、无障碍的组织环境。

第二步克服学习障碍。在走完了第一步后,学习的效果并不能立刻显现,原因是在于组织学习方面还存在许多障碍,具体有如下几点:

①经验学习方法。在传统组织中,人们习惯于只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然后发现问题,但某部门所作的决策,可能在一、两年甚至更久以后对其他部门产生影响。这时,我们若只是将各部门划分开来,各自就最近的情况探讨问题发生的原因,往往无法找到真正的解决方法。也就是说,依靠经验来学习的结果会让我们大失所望。

②本位主义障碍。这要求组织学习一定要从系统思考的大背景出发,千万不能固守着自己的小部门,一定要克服本位主义的毛病。如果这些在本位上表现优异的部门不舍弃这种心态,不去探讨本部门的无益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在经过一段时间滞延后反馈到本身或扩大至更多部门,则组织学习也就无从谈起。③忽视内部障碍。假若组织管理者一味地把问题归咎于外部因素的变动,并将注意力放在预测或跟随外部变化上面,往往会忽略了组织内部的最根本的结构问题。所以,企业在针对问题寻找“源头”时,也应该认真地面对进行反思,从自身角度去寻找问题的所在。

第三步建立学习型机构。学习型组织建立的条件除了组织从主观上重视之外,还必须把学习纳入到组织的结构中,形成健全而有效的组织学习机构,这样才能充分保证学习型组织的各项修炼能持久开展,从而使传统组织顺利地实现转变。

①组织文化的调适。我们要用学习型组织的文化来孕育组织学习,推进学习型组织的建立。要培育学习型组织的文化,必须明确其指导方针,并从愿景,价值和目的开始,结合五大原则的内容,使它与企业文化成为一个共同体。

②重视企划工作。学习型组织把学习作为企划不可缺少达到一环,而

企划又是管理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这样,使员工达到学习成为工作的一部分,学习成为所有人都必须参与的活动。自然而然,学习型组织也就产生了这样一种必然的功能---学习。③管理层的参与。在学习型组织中,管理者首先应营造一种鼓励学习的气氛,这也是影响或鼓舞的唯一手段。为了发展出一种激励人们学习的风气,管理者要在学习型组织中扮演新的角色。管理者必须能够改变下属对工作的价值观与责任感,鼓励他们超越私利,从组织的整体利益出发;管理者必须答对其部属有深远的影响力,能将价值观和信念转移至实际工作中。

这样的管理者是充满魅力的,其周围也弥漫着充满活力的风气。这样的管理者不仅是一个组织的设计者,也是一个教师或教练,同时,还要扮演仆人。要担任这些新的角色,管理者必须学习一些新的技能和运用一些新的工具,使组织成员能持续不断的扩张其能力,并在共同愿景的鼓舞下不断自我超越,从而使学习成为学习型组织成员的一种习惯。

第四步建立扁平结构。当我们对自己的行动有着真正的责任感时,学习的速度也就最快,此时,必然要求组织是分权型的扁平组织。决策权往组织的下层移动,尽可能让参与决策的人面对组织的所有的问题,它给人们以行动的自由去实现他们的构想,并要对后果负起自己的责任来。

以上是对如何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理论的观点,下面将结合一个实际案例来说明企业如何建立学习型组织。

案例:学习型组织在兖矿集团的创建 企业简介

兖矿集团兴隆庄煤矿坐落在泰山脚下的孔孟之乡,是国家“六五”期间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年产300万吨的大型现代化煤矿。截止2001年底,矿井共生产原煤7223.5万吨,累计上缴利润24.1亿元,经济效益连续八年在全行业夺冠。1999年矿井产量突破600万吨的大关,首次实现矿井设计能力翻番的跨越,在国家没有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奉献了一座年产300万吨的大型现代化矿井。矿井先后获得“现代化矿井”,“部特级高产高效矿井”等120多项省部级以上的荣誉称号,成为中国煤炭工业现代化矿井建设中不断超越自我的成功典范。二十年来,兴隆庄煤矿成功的经验虽然是多方面的,其中直接效益最大的还是学习型组织理论在企业发展中的运用和实践。2 创建背景

起步就与世界发达国家采矿技术同步的兴隆庄煤矿,始终走在我国采矿技术发展的最前言。在我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变革中,兴隆煤矿也面临过前所未有的考验,企业内部一些深层次矛盾开始显现:员工小富则满,小胜则安,危机意识,忧患意识,竞争意识亟需提高;整体素质与企业技术创新,科研开发需求不相适应;开拓创新能力,敬业爱岗精神,团结协作精神需加强。站在21世纪的门槛上,如何应对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到来和我国加入WTO的新趋势?如何吸取国内外众多知名大企业在经营管理和发展中的沉浮教训,保持强劲的发展动力?如何字煤炭市场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推动矿井可持续发展,使兴隆庄煤矿明天更美好?带着这些问题和期待,经过深刻的思考,比较,兴隆庄煤矿选取了一种全新的管理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来指导新的实践,创造新的局面。3.创建过程

兴隆庄煤矿创建“学习型组织”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来创建的,根据需要

他们认为在自己的企业中学习型组织就是“学习型区队”的建立,他们分别制定了愿景:创建具有国内一流的学习型区队;目标:一流质量,一流队伍,一流管理,一流形象;座右铭:勤于思考,善于创新,勇于超越,乐于奉献;价值观:安全是最大的幸福,质量是最高的效益。他们创建的具体措施如下:(1)实行岗资格证书制,激励职工自学。其目的是通过机制的激励作用,改变多数职工学习意识不强,自学能力较差的现状,促使职工自觉加入到学习兴矿活动中去,以培养和造就一支学习力强,一专多能,素质高的职工队伍。

(2)培养团队精神,建立共同愿景。为此,区队组织了“我们的区队我的家,我与区队共发展”的系列活动。让每一位职工感受到大家的温暖,培养职工的团队精神,促进职工更好的参与到区队“人人学习,人人努力”的大环境中去。

(3)加强团队学习,创强创新意识。在开展团队学习的同时,适时的开展读书大讨论活动。如针对《谁动了我的奶酪》的一书,由队长书记主持,在各班内就各自的阅读心得广泛开展讨论,提高职工的危机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务实开拓精神。为加强班子成员学习的自律性,一是坚持了区队干部每周四下午进行深度汇谈,班子每一位成员在会上畅所欲言,针对问题集体讨论共同提高。现已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二是班子成员都能以一名普遍职工的身份参加区队组织的各项学习,要求职工学习的内容,班子成员自觉学习率先掌握。三是班子每位成员每月进行一次个人月度总结,对学习和工作情况自我总结,自是反思,并在月末的对委会上就各自的总结进行集体讨论,找出差距,改进不足。

(4)推进制度改革,激发内部活力。按照学习型组织“精简,扁平化,有弹性”的理论,大胆对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对全矿生产辅助单位实施精简,由原来的29个减为13个,机关科室由原来的27个减为14个,机关干部由420人精简到199人,并对富余人员进行转岗分流,提高了工作效率;适应现代化企业制度的需要,推进人事制度的改革,健全完善了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位淘汰机制,78名管理人员被淘汰,并先后公开招聘了36名一般管理干部和73名专业技术后备岗,一批德才兼备,开拓创新,年轻有为的同志走上了管理的岗位。

4.建立“学习型组织”后的结果。

自从建立了“学习型区队”兴隆庄煤矿不仅提高了产量,关键是提高了整个组织的凝聚力和相心力,使整个企业的职工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这为以后兴隆庄煤矿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几个误区

1、在任何情况下都可创建学习型组织

许多企业的领导者认为: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创建学习型组织,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学习型组织的创建不仅要进行“五项修炼”还必须通过对周边环境的分析,如果环境即条件不成熟就不能创建学习型组织。在这里所说的环境包括:

(1)微观环境(Microenvironment)。是指与企业关系密切,直接影响企业为目标服务的能力和效率的各种因素,包括企业本身、供应商、营销中介、顾客、竞争者和公众。

(2)宏观环境(Macroenvironment)。是指能影响整个微观环境的广泛的社会力量,包括人口,经济,自然,技术,政治法律和社会文化。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对任何事物进行行动之前都必须进行一定程度的环境分析,创建学习型组织也是一样也必须对环境进行分析,通过利用,创造环境来为创建工作打下坚石。

2、只要参与了学习就是“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重在学习,这是必然的,然而许多人却认为只要学习了就必定是学习型组织,这种观点是对“学习型组织”本质的一种误解。真正学习意义的核心是通过学习,重新创造自我,做到从未做到的事情,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及我们跟它的关系,以及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因此,学习了并不一定就成了“学习型组织”,企业必须要让企业中的每一个人参与团体学习,并在爱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团队精神与团队创新使自己融入到整个组织中去,只有这样,学习才是学习型组织所说的“学习”。

3、学习型组织是一种“即效药”

许多的人认为只要创建了“学习型组织”就能马上看到效果,其实这是一种“实用主义者”的观点。以这种方法解决问题,因为看不到长期或更大的变化形态,很容易就落入解决一贯问题又创造另一个问题的陷阱,而不自知。实用主义者否认人类的心智具有任何综合.看见较大图像的能力。正如基层工作人员在传统的组织里摆脱不了“行动者”的角色,管理者一样摆脱不了“思考者”的角色。现在有一种强烈的倾向,组织中高层人员变得远离真相和事实,这样使得他们学多想法和推测背后所依据的理论或假设,缺乏事实的根据。一旦接受了,思维的世界与真相的世界之间的距离便分离得更远。

因此,创建学习型组织并不是一种“即效”的方法,它只是通过使组织内部充满生机活力达到在万变中都能适应的效率,而创建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潜伏期”。

结 束 语

对于律师职业的认识 篇7

关键词:热电厂,节能,经济效益

1 建立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热电厂是大部分地区最为重要的供热供暖单位以及重要电源之一,在当地生产生活需要的的热能供应和电力供应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热电厂对当地经济发展、环境保护都可以做出很大贡献,并对相关产业产生发展产生积极地推动作用。因此,科学的认识研究热电厂的经济效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2]。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在评价电厂效益中有着重要作用。

2 通过有效管理减少生产成本

2.1 通过管理降低煤耗

在热电厂生产运行中发电和供热成本的主要成本是煤炭消耗。各个电厂把煤耗作为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所以,制定燃煤的全过程管理制度,从年度及月度的计划安排、购煤合同的谈判、定期的煤质考察、煤价的确定,到铁路公路的运输管理、入厂煤的检质、入炉煤的配比和计量以及可燃物的控制等等,实现了每个环节都有章可依,重点抓好煤质、煤价、煤耗三个环节。

在煤质的控制上,以煤质为主实行浮动煤价,以我方计量化验为主实行拒付或索赔;利用市场的有利时机适当下调原煤价格,适时调整计划内、计划外煤源以及铁路煤和汽车煤数量,使原煤单价下降;多方面控制煤耗,实行月末内部盘点储煤制度,严格考核[3]。以上方法可以使得煤耗和煤价逐年下降,发热量提升,燃料成本降低。

2.2 强化运行管理

生产运行管理的现代化要求将经济技术指标进行细化管理与量化管理。将各项经济指标分解到各个机组,将每月的生产计划落实到人,使各项经济指标与每个人的经济利益密切联系,并根据每月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及时进行总结和奖惩,极大地调动了全体职工的积极性,使每个人的利益和生产指标结合在一起,并且在定期时间内考核,以保证各项指标按时完成,实现个人生产效率的提高[4]。

3 优化运行提高机组的经济效益

3.1 用最佳运行方式降低能耗

近些年来随着电价上网政策的实施,并且电网峰谷差较大,机组调峰幅度也随之增大。制粉能耗因频繁使用制粉系统而明显增加。

由此根据实际生产中机组运行的情况,合理调整热风温度和风压,选择经济煤粉细度,充分利用齿索输粉机输送煤粉,调节各台锅炉的煤粉仓粉位,减少磨煤机和排粉机的启停次数,使制粉系统长期保持较高的运行水平,制粉系统能耗能够一直保持较低能耗水平的运行。

3.2 优化生产机组低负荷情况下的运行方式

由于近年来各地大力发展电厂建设导致电力市场饱,并且电网峰谷差不断增大。电厂的机组相当长的时间都处于低负荷工况运行的状态,因此,优化机组在低负荷情况下的运行方式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力途径。公用厂用电系统尽量由运行机组带东用以降低厂用电成本。

3.3 通过调整循环水系统减少厂用电

在生产机组停启过程中,利用现有抽真空装置和凝汽器喷水装置及时切换循环水系统,启动时尽量晚启动循环水泵,停机时尽早停运循环水泵。如循环水量未及时调整,则会使经济性降低,因此在生产运行过程中,根据热负荷以及季节的变化,及时调整循环水泵的运行台数,能够有效地减少厂用电并大大提高循环水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3.4 利用低谷电量减少厂用电能耗

在电厂发电过程中有一部分电能会在厂用电的使用过程中消耗。因此,利用低谷电价较低这个特点,充分使用低谷电并让各部门根据生产设备的特性制定使用计划。在后夜班锅炉多启动制粉系统多制煤粉,将胶球清洗安排在后夜班进行[5]。通过合理利用低谷电,使公司全年的低谷电利用量大大增加,同时还降低了电网的峰谷差,电厂经济效益增加将十分显著。

4 结论

在科学的指标管理下的机组运行方式将会使热电厂运行处于最佳经济状态,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最佳运行方式可根据不同系统和每台设备的特性及外部热负荷变化的需要合理制定。在各种情况的热负荷变化下,采取最佳运行方式运行,这是热电厂科学指标运行管理的重要内容。

提高热电厂经济效益,降低电厂的能耗要从管理、技术和优化运行等多方面综合入手。我国热电厂在近些年来发展速度很快,因此提高热电厂的管理能力,加快节能改造项目的速度,降低热电厂的能耗都是影响热电厂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方面,同时也对社会经济房展和社会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邹凯.项目经济效益后评价在电力建设中的应用[J].网络财富,2009(18).

[2]黄琦.火力发电厂建设项目后评价[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3]郝允堂.提高热电厂经济效益的途径浅识[J].工程与建设,2006,20(6).

[4]王建,李小敏.提高热电厂经济效益之探讨[J].热电技术,2001(2).

浅谈对于刑讯逼供的认识 篇8

关键词:刑讯逼供;影响;防御

2003年张辉、张高平叔侄二人因杭州“5.19”奸杀案被判入狱,10年之后,叔侄终于以分别获得国家赔偿金110万元而平反冤狱。我们在庆幸冤狱得以平反的同时,为我们司法领域频频发生的冤假错案而瞠目结舌。赵作海案件、佘祥林案件、周德胜刑讯逼供致人死亡案,还有未等真凶到案就已冤死刑场的聂树斌。这些案件足以说明刑讯逼供,司法权滥用并非偶然。在追求法治文明的今天,被称之为司法落后表现之一的刑讯逼供一再被推向司法舆论的风口浪尖。

一、刑讯逼供概述

刑讯逼供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逼取供述的行为。其构成要件:

(一)违法性构成要件包括:

1、危害行为:行为人必须采用了使用肉刑和变相使用肉刑的方法,对被害人的肉体实施了殴打、捆绑等暴力,或类似于暴力的如冻饿等精神上的折磨。并且行为人有逼迫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出口供与书面陈述的供述行为。方法与行为必须兼备,否则不构成刑讯逼供。

2、行为对象:公安、司法机关将其作为嫌疑人、被采取刑事逼迫手段逼取供述的人;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成立本罪不考虑嫌疑人或被告人实施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3、危害后果:刑讯逼供造成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轻伤、重伤、或者死亡的;刑讯逼供情节严重,导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杀、自残造成重伤、死亡,或者精神失常的;刑讯逼供,造成冤、假、错案的;其他

4、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上述的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必须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5、不存在违法阻却事由: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器械进行审问,如果符合案件需要不违反法律规定,则不可能构成刑讯逼供。

(二)责任要件包括:

1、主观上必须出于故意,动机上为公为私不影响本罪的认定。

2、主体要件:司法工作人员。另外:企业事业单位的公安机构,其工作人员行使侦查职责时,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未受公安式录用,受委托履行侦查、监管职责的人员或者合同制民警,也可以成为本罪主体;其他人员与司法工作人员伙同刑讯逼供的,以刑讯逼供罪的共犯论处。

(三)刑讯逼供罪的处罚及与其它罪的界限

根据刑法第247条规定,犯刑讯逼供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徙刑或者拘役。刑讯逼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并从重处罚。

二、刑讯逼供造成的社会影响

1、刑讯逼供在客观上是对我国宪法关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践踏。法治与人权是对文明社会评价的一个标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虽然在客观上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但其自身的人权依然受到法律的保护。如果刑讯逼供现象屡禁不止,那么大众以及国际评论会重新将中国的司法与传统的官本位联系起来。从而影响中国法治与文明的进程。

2、刑讯逼供是对社会职业伦理与道德情操的一种恶性碰撞。司法工作人员作为法律的守护者应当对法律有所信仰,维护法律的程序正义,不可仰仗手中职权,纵权欲权,打破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成为破坏司法公正的一大黑手。

3、刑讯逼供是司法落后的表现,被害人往往屈打成招,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同时我们的案件形成结案的假象,延误了侦查的良机,从而使真正的犯罪分子逍遥法外。

三、对于刑讯逼供的防御与监控

1、有法可依是法治发展的第一要求,因此完善立法成为防御各类职权犯罪,包括刑讯逼供的第一保障。在立法中我们不仅要从犯罪的构成,以及罪与非罪的区别中定位此犯罪,我们更要贴近社会现实,从群众挖掘进行司法审讯活动中应该避免能及可以避免的审讯方法,从而最大范围上消除司法与现实的抵触,使我们的立法更具有可操作性。

2、“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除了规范以外,要真正发挥法律作用,离不开主体的素质、法律体制、人们的法律意识等。因此我们在制定法律之余,确保我们的法律能为法律职业人所掌控,我们在进行掌控的同时,一定要恪尽职守,不可亵渎法律的尊严与公正。我们在进行普法的同时,一定要兼顾人民大众的接受能力,通过通俗的讲解使得我们的法律真正为人民群众所认知。不可使法律成为一纸空文,失去其应有的作用。

3、严查刑讯逼供案件,公安机关有关部门必须有所作为,防止部门保护主义的泛滥,不可形成体系内部的包庇,增强刑讯逼供案件申理情况的透明度。

4、建立可行的司法审查机制。一般情况下,在办案人员审讯录制口供的现场,没有第三方的参与,现行的监控设施并不能很准确地反应事发现场。因此给了侦查机关有些工作人员可乘之机,滥用职权,使用或者变相使用逼供手段达到结案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寻求更为合理的审查机制成了关键。笔者认为,联合合适第三方参与审查不为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5、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从司法机关系统内部,到有关专门部门的参与,到舆论媒体的参与,甚至到社会大众的参与,形成一个专业,系统,合理的监督链条,全方位监控司法部门的职责行为。当然我们这种假设并非是要形成司法干预。我们尊重司法独立的理由就在于司法公正,那么当我们的司法出现偏差,出现程序上的不公正现象时,我们也有足够的理由和权力捍卫法律的尊严。

6、对于国家赔偿金问题的升级。国家赔偿制度一方面是对受有冤假错案当事人精神及物质上的补偿;另一方面是对司法机关造成冤假错的惩治。但是根据我国的国家赔偿法及其司法解释,只是针对赔偿请求及其赔偿义务程序等作了规定。并未涉及对于造成此类案件的机关及其当事人的惩治问题。因此国家赔偿其实可以理解为国家为这些违法司法的行为买单,而并未涉及追偿事项。那么相关责任人从一定程度上就会放松自己的职业操守,纵权欲权。(作者单位:兰州大学)

参考文献:

[1]邱吉顺. 析刑讯逼供现象[J]. 职大学报,2004,( 3) .

[2][3]吴兰州. 浅析我国刑讯逼供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新学术论坛,2009,( 10) .

上一篇:天津出入境管理处下一篇:2024年律师所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