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习作教案(通用11篇)
五年级习作教案 篇1
口语交际·习作一
一、学习目标
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促进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课前准备
自由组成小组开展“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在这次“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组内讨论,人人参与
1.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2.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检查、督促,要求人人发言。对个别表达、交流有困难的学生,可采用个别辅导或同学互助的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发言。3.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4.推荐代表参加全班交流。为了使代表的发言能取得好的效果,小组成员可集体出主意、想办法,使发言的内容更全面、更精彩。
三、全班互动,交流评价
1.先集中分享各自的读书故事,再引导学生交流别人的读书经历。2.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自由交流评价,感受阅读的快乐。
四、开展辩论,启迪思维
1.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同学们摆事实、说道理,展开一次辩论。
2.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指导、点拨。
3.师总结: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体会到读书带给我们的乐趣.大家的发言都各有见地。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选择一个角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 容写下来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投影出示习作内容: 读书故事; 采访记录; 记一次辩论活动。
三、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2.学生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3.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 2 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五、誊写作文,制作小报
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满意后抄写在作文本上。
2.整理习作和收集到的资料,小组合作办一期以“读书乐”为主题的手抄报。
回顾·拓展一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
2.读背古诗句,积累古诗句,品味读书的好处及方法。
二、课前准备
查找有关介绍读书方法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 回顾“词语盘点”
1.学生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组织记忆竞赛、抄写竞赛,引导学生积累本组所学词语。
交流平台
1.围绕教材中提示的不同角度,小组内交流本组语文学习的收获和体会。2.全班交流、展示.引导学生口头交流这段时间课外阅读的收获、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所了解的新的读书方法等,再把文字或其他形式的学习成果加以展示。
日积月累 1.激情导人。
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素以乐学好读为高尚美德,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了许多这方面的警句,激励我们做个热爱读书的人。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
a.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b.尝试理解:学生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3.背诵名言。
4.交流其他有关读书的名言学生收集的以及老师推荐的,拓展积累。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英)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联)高尔基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瑞士)凯勒
◆至乐无如读书。——郑成功
◆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用书不难,能记为难。——张潮
5.鼓励学生课后将自己喜欢的读书名言制作成书签。
口语交际·习作二
学习目标
1.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2.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3.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收集与“浓浓的乡情”相关的诗词、歌曲、故事等。◆了解班级同学的特长,以便策划活动。
◆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怎样策划才能搞好一次活动,可以事先参阅一些好的经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大诗人李白用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而这诗句也成了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今天也让我们来畅谈一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畅所欲言,抒发情感
1.同学们,请你们来说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2.现然大家都这么热爱家乡,那么我们就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既然是活动,形式就要丰富多彩,要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小组交流讨论
◆明确小组讨论的内容: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 更精彩。
◆重点讨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根据讨论情况列出节目表。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指导。
◆小结过渡:刚才老师参与了部分小组的讨论,看得出来同学们事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非常热烈,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能考虑到。每个小组都希望通过策划这次活动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那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策划的活动方案吧。
展示活动方案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
◆其他同学可以质疑,也可以和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师生共同评议。综合大家的意见,全班制定一个活动方案。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通过策划“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的组织策划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大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相信“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第二、三课时习作
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在策划“浓浓的乡情”活动中,同学们尽情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是呀,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今天让我们大胆地想象一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二十年以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 大胆想象
◆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想象儿时的小伙伴会是怎样的。◆想象久别重逢的亲人会有怎样的感慨。
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学生默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及内容.6 小组互说,打开思路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试写初稿,自行修改
◆回忆这组课文中作者运用的表达感情的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小组评议,互改
◆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进行修改。
佳作赏评
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断。
回顾·拓展二
教学目标:
⒈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⒉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积累有关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⒊自主阅读“趣味语文”,并能说出“趣”在哪里。体会锤炼文字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教学难点:
训练和规范学生的口语,能联系实际来说说自己是怎么表达情感的。
教学准备:
对本单元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系统梳理小结。
收集表达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歌曲及琢字炼句的轶闻佳话。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交流平台)
一、谈话导入,明确内容
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思乡情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情感,本组课文表达的都是思乡之情。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呢?让我们共同走进回顾·拓展二(板书课题:回顾·拓展二)
二、赏读片段.感悟乡情
⒈读着一篇篇思乡的课文,一些感人的描写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下面这些内容还记得吗?出示相关语句:
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⑵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⑶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⑷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⑸“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
⑹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些语句出自哪些课文?从这些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知道都是采用什么方式来表达的呢?(诗人触景生情;通过写具体的事表达外祖父的思乡之情;通过写景物抒发怀念故乡之情。)
[谈表达方法,读相关句段,这样做一是避免交流时语言枯燥,二是与文章紧密联系,加深对表达方法的体会。]
过渡:一字字,一句句,一段段,一篇篇,向我们诉说着思念家乡的情怀!家乡,真是人们心中扯不断的牵挂呀!请同学们默读本组的几篇课文,说说课文是通过哪些人、8 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的?
三、回顾课文,交流互动
⒈回顾课文内容,找出作者或写事或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内容读一读。
⒉你找到了哪些这样的描写?小组里互相交流,畅所欲言。
⒊小组派代表发言。
⑴课文中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⑵课文中通过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⒋小结:表达思乡之情不是空泛地抒情,应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体现。作家的作品是这样,我们的习作也要这样。
⒌平时我们的习作是怎样表达感情的?(结合本次习作中的典型例子进行交流。)
[整体回顾中进一步提炼表达方式,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一个基础;结合习作交流自己和同学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在言语实践中掌握课文的表达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二课时
一、背诵古诗词,激活积累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词三首,请大家先来背诵一遍。
二、诗文链接,内化积累
⒈积累“日积月累”中的诗句。
⑴请大家反复读这些诗句,想想这些诗句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说说从哪儿体会出来的?(如“故乡情”“浮云”“游子”“他乡”“家在梦中”“人在天涯”“明月”等词,都能感受到诗人的思乡、思友之情。)
⑵熟读成诵。
⑶引入部分原诗朗读,鼓励学生搜集原诗读读背背。
[通过自读感悟,诵读体会,以积累优美诗句,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乡、思友之情。]
⒉课外拓展。
⑴千百年来,描写思念家乡的好诗句还有很多很多。请大家一起交流交流你课外收集到的描写思乡情的诗文。
⑵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三、趣味语文,激发兴趣
⒈学生自读“推敲的来历”一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⒉同桌互读,纠正字音;小组互问,解决不懂的问题。
⒊引入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整首诗,以理解为什么用“敲”字好。
⒋这样的趣味语文故事还有很多,把你知道的讲给大家听。
[让学生自己熟读感悟,体会诗人写诗时对运用字词的认真态度,领悟到汉字的意趣和蕴味。]
四、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五、当堂训练:
1.背诵诗句。
2.背写诗句。
五年级习作教案 篇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组课文是第五组课文的延伸。第五组课文通过对蔺相如、诸葛亮、武松、孙悟空的描写, 让学生初步感知用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 表现人物个性品质的写作方法。第六组为综合性学习。学习第七组课文, 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 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并学习在习作中运用。
叶圣陶先生认为,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 是个教学的例子。学习这个例子是手段, 目的是要通过这个例子的学习来促进学生发展, 提高语文水平, 获取语文能力, 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这些理念如何在教学中综合体现出来?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习作来反映。所以新教材把口语交际和习作合在一块编排。当教师明白了这一编排意图后, 习作教学就会以课文提供的信息为“蓝本”, 在课文教学的基础上来梳理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思路, 完成该项训练。
二、回顾已学课文
第七组共编入三篇课文。第一篇是一组人物描写, 是精读课文。编者选取了三部作品的片段:《小嘎子和胖墩儿摔跤》出自小说《小兵张嘎》。张嘎是个儿童英雄, 很受孩子们喜爱, 选入这一片段, 能使学生受到感染, 调动儿童生活经验, 深入内化, 爱上课文。另外两个片段:《临死前的严监生》和《“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分别选自古典名著《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相对前一个片段来说, 后两个片段的内容离现实生活远了些。三个片段在人物描写上各有侧重。《小嘎子和胖墩儿摔跤》侧重于动作描写。第二自然段里有“跳起来”、“退后两步”、“一闪身”、“叉着腰”等动作描写。第三自然段里的“眼疾手快”、“一叉一搂”、“虎势儿一站”、“蹦来蹦去”、“塌着腰”、“鼓鼓着眼珠子”、“走马灯似转了三四圈”、“三抓两挠”、“揪在一起”……更是生动细腻地把摔跤写活了, 把场景写热闹了, 让人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若是把这些词语抽掉, 这个片段就平淡得没了看头。《临死前的严监生》通过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严监生至死也不忘减少灯盏里的两茎灯草, 活脱脱刻画出一个“吝啬鬼”的面孔。《“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最突出的是外貌描写。对“凤辣子”这个人物, 作者从穿的写到戴的;从眼睛写到身体;从“粉面含春威不露”写到“丹唇未启笑先闻”……本组第二篇和第三篇均为略读课文, 其中《刷子李》在选材上和《临死前的严监生》很相似, 仍然是以细节描写取胜, 《金钱的魅力》在刻画人物时, 以语言描写见长。第一篇 (3个片段) 似是这组课文的“总述”, 后两篇则是对总述的诠释。
“鸿爪回头细细看”, 回顾是为了运用, 是为了让学生把课文这个例子提供的描写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来。因此, 相关知识点教师不必一一告诉学生, 可让学生重读课文, 调动印象积累, 思考学习收获, 也可以通过提问,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申补充, 还可以请学生翻看听课笔记, 熟悉课文中涉及的描写方法, 为习作做好“临战”前的准备。
三、习作指导
1. 明确要求。
当上一步骤完成后, 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研究“习作要求”了, “要求”有三个方面:一是本次习作要注意把人物写得特点鲜明;二是要把课文中学到的一些人物描写方法运用到习作中来;三是习作写成后, 同学之间要互评互改。教师可举出具体例子来引导。如, 写老师, 你要突出老师的哪一方面, 在这方面有哪些典型事例。假设是写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学生学习有困难, 老师耐心辅导, 教给学生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 从细处着手, 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怕学生课间奔跑撞上书桌的棱角, 老师用废旧报纸做成角套将桌子棱角给套上;老师把自己阅读过的、适合同学们阅读的书籍、报纸捐赠给班上, 供同学们阅读;带上糖果去慰问生病的学生……在这些材料中进行比较取舍, 选择印象最深的, 最能感动自己的来写。这只是一个例子, 不要求都写老师。
2. 先说后写。
通过示范引导, 把学生思想激活, 然后让学生自己去酝酿构思。构思好后, 请学生练习说, 即口头习作, 进入口语交际, 老师同学做听众, 边听边参与进去, 既接受, 也分享。如某同学写得好, 语言描写方面值得自己借鉴, 另一同学材料选取典型, 人物特点鲜明, 值得自己学习, 又一名同学善于外貌描写, 还有的同学加入人物对话, 可以仿照……让学生充分地说说, 这样能在习作涉及的方方面面让学生通过交流, 受到启发, 易于动笔。
口头习作完成后, 动笔习作紧跟上来。要把口头语转换成书面语言, 还需要积极的思维参与, 需要多种语文能力的运用。口头表达在逻辑上存在松散欠严谨是可以理解的。但在习作中出现就不允许了。所以在谋篇、布局中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思考、严密组织, 准确表达, 把一些学过的修辞手法或描写手法运用进去, 随时提示检查。
3. 自改互改。
五年级:修改习作《拔河》 篇3
把《拔河》这篇作文认真读几遍,参照老师的意见加以修改,然后誊在自己的作文本上。
快乐导航:
“文章不厌百回改”,要提高作文水平,勤于动笔肯定是不可少的。其次,还需要有反复修改的耐心。就好比一块玉石雕刻出大概轮廓后,必须进一步精雕细琢才能成为玉之精品。可以这么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在对文章进行修改时,可以参考老师给的意见,也可以对比课本上学过的范文、课外阅读的文章、教师的下水作文或班上同学较好的习作,修改自己的作文。
词语加油站:
摩拳擦掌 同心协力 咬紧牙关
不相上下 心急如焚 大显身手
句子加油站:
1.好不容易挨到了我们班,男同学们马上上阵,站好了,摆好了姿势,身子往后倾,双手像铁钳似的,用力抓住大麻绳。等待哨声一响,同学们便使出吃奶的劲,我们手上的筋脉突兀,肌肉紧绷,身上的汗毛发直,头发竖起,手心被绳子勒得发红,有的甚至起泡了。
2.此时,我们一齐跳了起来,为我们的胜利而高呼:“啊!我们赢了……”这种声音,是胜利的声音,是团结的声音。呼喊声在空中久久回荡着。
拔河
江苏省昆山市新镇中心小学校五年级 陆春晨
今天上午,老师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下午要举行拔河比赛,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
好不容易熬到了下午,老师把全班同学分为两队,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想试试自己的力气。而一些没有参加比赛的,全都成了拉拉队队员,欲使尽浑身解数来加油助威。(“摩拳擦掌”这个词语,展现了同学们为了比赛跃跃欲试的神态,也为后文的描写做了铺垫。)
很快,操场上热闹起来。只见一条粗大的绳子压在操场当中的两条白线上,绳子中间扎着一块红布条儿。参加比赛的同学分作两个阵营,各握绳子的一端。他们精神抖擞,摆好架势,两眼注视着对方,双手像铁钳一样紧紧地抓住大麻绳,就等着裁判吹响“战争的号角”。(用一个比喻句,展现了同学紧紧抓住绳子的样子,使得文章更具有画面感。)
“哔——”随着一声哨响,队员们个个都使出吃奶的劲,像一头头牛拼命地往后拉。有的肌肉紧绷,筋脉突出,一会儿工夫脸上就渗出了汗珠,有的手都被绳子勒红了,但仍咬紧牙关,忍着疼痛,一个劲儿地拉着。看,领头的是我们班的大胖子孙宇。只见他脸涨得通红,皱着眉头,紧抿着嘴唇,似乎要把全身的力气都使在一双手上。那双手,似乎要把粗麻绳给握断了。他拼着命往身后使劲,手背上的青筋都暴出来了。他两脚前后站立,像一把张开的弓,蓄足了力量只等一气呵成往身后退去。(用排比句,写出队员们在拔河时的神态、动作,更详写了领队孙宇在拔河时的样子,有详有略,点面结合,文章更为生动。)可是尽管如此,他的脚步还是不由自主地往对方挪去。
近了,又近了,更近了,眼看着红布就要过线了,眼看着裁判的哨子放到嘴边就要吹起来了。不能这样!决不能!绳子中间的红带子慢慢向对方挪动了。拉拉队员们看到了,奋力地大声喊道:“加油!加油!”拉拉队员们已经不再考虑他们的喉咙了,扯着嗓子就喊,一遍又一遍,加油声越来越响,那声音震耳欲聋,在操场上空回荡。有的同学捂着耳朵,眯着眼睛,发疯般地叫着、喊着、吼着。加油声中,红布一会儿向我们这边移,一会儿又向对方一边移。(对拉拉队员的描写属于侧面描写,通过神态、动作、语音的描写,刻画出了拔河比赛的紧张与激烈。)
渐渐地,渐渐地,绳子向对方移动,任我们怎么加油也拉不过来了,我们输了。
交换场地再战。这次我们吸取了失败的教训:当裁判哨子响的那一刹那,全班队员要一起使劲才行。最后我们决定由汪强喊口号,经过几分钟的战斗,我们终于胜了。
对方不服,要求再战,老师说:“这项运动体力消耗很大,过几天你们再比吧。”
指导老师 叶剑雯
教师简介:
叶剑雯,江苏省昆山市新镇中心小学校教师,热爱朗诵与写作,对生活有着独特的理解,用自己的笔触记录生活,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学生,用自己的勤奋书写人生。“做一个有心人”不仅是对自己的要求,更是对学生的期待。
五年级下册语文习作教案 篇4
1、晴朗的夜晚,远眺皎洁的月亮,张开想象的翅膀,进行美妙的遐想。想象要合理,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根据想象的内容确定文章的形式可以给习作配上图片。3、根据想象的内容,确定习作的题目。
【教学重难点】想象要合理,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关于月夜的插图,布置学生观察月夜景色。
【教学时数】二课时(其中一课时给学生习作)
一、创设情景,激发想象。
1、谈话,创设情境。在晴朗的夜空你看到哪些有趣的现象呢?(学生交流谈话)
2、描述,激发想象。面对浩瀚的星空和皎洁的月色,我们不禁沉醉其中,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啊飞……
二、激发情感,放飞想象。
1、陶冶情感:配上不同风格的乐曲,让学生看月夜星空图,进入想象的境界。
2、放飞想象:学生在想象中思考、编撰故事。
三、激发练说,追求个性。
1、把自己想到的内容说出来,好吗?
出示要求:想象要丰富,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连贯。
2、学生小组内自由口述。
3、指名口述故事。
4、组内互相交流、评议。(想象要合理,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指导写法,练习写作。
1、学生自主构思,动笔写作。
2、根据想象的内容,确定习作的题目,文体不限。
3、根据想象的内容确定文章的形式可以给习作配上图片。
4、完成习作后自读,发现问题自行修改。
5、请同学们把习作读给自己的好朋友听,和他们一起修改。
五、学生修改,最后誊写。
1、老师采用“对比评改”的方法,选择一篇较好的,一篇较次的习作,让学生论比较,从中获益。
2、学生自查自改,最后誊写。☆教学调整☆
三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五教案 篇5
三年级 上册
习作五
【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教材以“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专题,这次习作以综合性学习为基础,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来开展,教学中要求学生把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的资料或看到、听到的内容,进行整理,完成习作。这次习作既和单元的专题密切相关,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适合在不同地域开展。完成这次习作,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材料的选择和整理工作,把最想告诉大家的、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既可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写开展活动时发生的事情。教学前,应引导学生听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身边的传统文化。这样做的目的是打通课内学习和课外生活,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和传承。【课标表述】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5.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6.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学习目标】
1.学生在自主分组的基础上合作、探究,在调查访问、分析整理搜集资料、汇报交流中整合语文学习资源,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2.通过回顾写法、范文指导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按一定的顺序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传统文化。
3.把习作装订成册,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并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富和传统文化的博大。【重点难点】
1.习作前如何做好材料的选择和整理工作。2.抓住一种传统文化,介绍有条有理、清楚。【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资料,并加以整理。2.课件。【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指导写作
一、回顾课文,引出习作内容。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了解了古代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欣赏了古代建筑(赵州桥),古代绘画(清明上河图),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今天我们就用自己手中的笔来写写我们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师板书: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二、审清题意,明确习作要求。
1.认真默读习作内容,想想这次作文的要求是什么? 2.审题:这次作文写什么?
(写自己最想告诉大家的,感受最深的内容。)
也就是说,我们既可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写开展活动时发生的事情。
三、引导思维,拓展学生思路。
1.说说我们可以写什么,你想写什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中国传统文化。2.师出示课件,拓展学生思路。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等; 有古老的民间艺术:如戏剧、国画等; 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如元宵节闹花灯等; 有当地的民间艺术:如孝义碗碗腔、皮影等; 有巧妙的语言艺术:如歇后语、灯谜等;
有神奇的传说故事:如《女娲造人》、《嫦娥奔月》等 3.学生思考,小组交流,你准备写什么。
四、回顾课文,明白如何习作。
1.请大家翻开课本看19课《赵州桥》,我们来回顾一下这篇课文是怎样写的。2.师生交流
这篇课文开头简单介绍了赵州桥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价值,中间抓住雄伟、坚固、美观具体说明介绍了赵州桥的特点,结尾总结了作者对赵州桥的感受。
五、整理思路,交流习作腹稿。
1.那我们可以效仿这样的结构来写自己的传统文化。写作之前,先列个提纲。师出示课件: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提纲)
开头:简单地介绍某种“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中间:(任选一种形式写)
可以是一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叙事)
可以是一种文化的形成过程;(说明)
可以是文化与我们实际生活的关联;(故事)……
结尾:总结自己对“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感受。3.生列提纲,确定自己要写什么,怎样写。4.练习口述作文,小组交流。
5.指名口述,大家评议他是否写清楚了自己对这种传统文化的认识,有何建议?
五、出示范文,点评借鉴之处。1.出示《过元宵》一文,生自读。
元宵节
今天是阴历正月十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大早起来,我就盼望着时间快点过,因为,晚上在街心广场有燃礼花庆元宵活动。
夜幕终于降临了。月亮姐姐披着薄纱披肩,带着星宝贝们来到天空。原来,它们也是来看礼花的。广场上,人头蹿动,到处都是三三俩俩的人群,我好不容易挤到一个看礼花的有利地势。
这时,天空中出现红、黄、蓝三颗信号弹,我高兴极了,因为放礼花马上要开始,一个紫色的大礼花直冲云霄。紧接着,许多色彩缤纷的礼花飞上天空。瑰丽无比,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一把撑开的大伞;有的像串串雨丝;还有的像盏盏小灯笼被点燃。看!一个大瀑布从天而降,真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气势。缤纷的礼花把天空装点得奇幻而美妙。突然,又一个大礼花“咚“的一声,飞上了天空,这个礼花可和别的不太一样,里面出现了几个红灯笼,徐徐飘落天幕,可真是太神奇了。最后,小礼花也开始燃放起来,色彩各异,分不清是星星还是礼花。
几颗信号弹的升空,宣布了本次活动的结束,而我还盼着天空发愣,似乎还回味着那绚烂多彩的烟花。
2.分析点评本文值得学习的地方:(1)结构合理:开头点题定位,中间详写了元宵节的活动,结尾意味深长。
(2)按照空间顺序,描绘出了礼花摇曳多姿。缤纷绚丽的美,情景交融,处处紧扣中心。
六、出示精彩句段,引导运用。1.指导开头
(1)提问式开头
每年的正月初一是春节,俗称“过年”,是我国最重要、最隆重的节日。为什么呢?奶奶告诉我:“春节是个辞旧迎新的节日,意味着生机勃勃的春天又要来了,人们又可以播种等待着丰收,是一个让人充满希望的节日!所以要高高兴兴地迎接新年的到来。”(2)列举式开头
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有民间工艺陶瓷,民族艺术戏剧,国画,风俗习惯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等等,不过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过春节了。2.指导结尾
(1)想象式结尾
明年春节,我一定要亲自挂上灯笼,燃放烟花,让我们家团团圆圆,红红火火过上一年又一年。
大家可以借鉴模仿,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第二课时:习作评改
一、出示评改要求,明确修改目标 评改要求:
1.是否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来组织内容的。2.表达是否清楚、有条理。
二、引出评改范例,学习修改方法。
1.出示一名中等习作,生自读,说说这篇习作写的成功的地方。2.再读习作,评价开头、结尾是否对应。
3.三读习作,你认为这篇习作哪些地方需要修改一下? 师相机修改,出示修改后的文章,领悟修改方法。出示课件:修改方法:
1.一读,整体感知,勾画好词好句。2.二读,评改开头、结尾。
3.三读,评改字、词、句、标点是否用得正确。
三、同桌互读互评,学生自改习作。1.同桌互换作文,勾画写得好的词句。2.对不足之处提出修改建议。3.生根据同桌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习作,不会改的互相帮助。4.轻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自己文中一般性的错误及时改正。
四、交流习作,增进沟通,丰富了解。
白山小学五年级下册习作教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通过书信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并把“手拉手”活动开展下去。
2、能在信中把自己对活动的打算做具体清楚的描述,同时能合理地提出可行性建议。教学过程
一、回忆书信的格式
1.交流书信的写法及格式。
2.学生自读教材第二自然段。
3.你认为重点应该放在哪个部分?
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介绍自己(略)
说出想法(略)
提出建议(详)
4.在上节课的口语交际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并进行精心的策划,要让别人明白自己的想法,就必须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写。
二、师生同写,发表见解
1.学生自己写信。
2.教师稍作巡视后也与学生一道写。
三、交流赏析,学会评改
1.教师根据巡视时的观察,让几个学生读习作草稿,全班同学评改。评价方向:
(1)叙述清楚且有条理。
(2)提出的建议具有可行性。
(3)语句准确,想法合理。
(4)书信的格式正确。
2.教师把自己的下水文读给学生听,请学生作出评价,并与学生的习作进行对比,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3.结合评改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草稿。
4.小组交流评改。
5.教师评改后小结作文情况。
6.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誊抄习作。
四、学写信封,寄出信件
1.同学们不仅精心策划了“手拉手”的活动,还认真写出书信。大家想结识远方小伙伴的真情溢于言表,那我们一定要把这些信寄给远方的小伙伴。
2.学生读教材第三自然段,初步感知信封的写法。
3.出示信封格式图,具体了解如何写信封。
4.教师把课前准备好的信封、信件和邮票发给学生。学生根据要求写好信封并贴上邮票,寄信。
五、总结
五年级习作教案 篇7
一、素描训练、夯实功底
素描是绘画术语,按照美术教学的经验,要画好画,首先通过各个局部的素描来训练造型基础。这种注重基本功的起步训练法,值得作文教学借鉴。要很好地完成中年级起步习作教学,最好的形式就是素描。[2]
学生学会习作,大致要学会七种能力:(1)审题能力;(2)遣词造句的能力;(3)搜集和积累材料的能力;(4)选材能力;(5)提炼和表现中心的能力;(6)布局谋篇的能力;(7)修改文章的能力。实践证明,中年级进行素描训练,可以为培养上述独立习作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牛英老师在教学三年级习作《秋天的图画》时,采取以下素描训练:
(1)师:昨天同学们都用自己五彩的画笔,描绘了一幅幅秋天的美图。这节课我们就用语言来“画画”秋。怎样才能把景物“画”美呢?别着急,喜羊羊和美羊羊来支招。
(2)训练点一:首先要有一定的顺序(从上到下、由远及近、从左到右……);其次要分清主次,先看主要的、重要的内容。
示例练习:出示学生的秋景图画之一,按一定的顺序说说图上都有哪些景物?(近处、远处、天空……)
(3)训练点二:给景物加上颜色。
示例练习:
赏图后描述“()的苹果,()的梨,()的枫叶……”
(4)训练点三:加以想象,用比喻句、拟人句,将景物写生动、写具体。
示例练习:
赏图后描述“枫树的叶子(红了),远远看去,就像(火焰在滚动),高高的白杨树在(哗哗地鼓掌),秋风在(悄悄地把喜讯传送)”……
(5)综合运用:出示学生秋景图之二,用上前面谈到的方法,写一段话。
同时出示参考词语:一望无际、颗粒饱满、北雁南飞、凉风习习……
类似这样从观察到想象、从说到写、从仿到作、从单一到综合的素描形式,对夯实习作功底不无裨益。
二、对比鉴别、辩证思维
对比论证、对比猜想本是数学术语,在习作教学中也大有用武之地。中年级起步习作阶段,有不少学生习作写成流水账或笼统帐。头脑中无“详略得当”、“生动具体”的概念。为此,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对比鉴别的策略进行引导。例如教学看图习作《文明只差一步》,出示如下两例:
A例:有一天,小明和小红去上学,他俩走着走着就看见一个垃圾箱跟前有很多垃圾,他们就赶紧去抬,不一会儿就抬完了。他们还写了一句“文明只差一步”的纸条粘在垃圾箱上,就又高高兴兴去了上学。
B例: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六毛和小Z姐姐一起走在放学的路上。他们看见路边有一个垃圾箱外堆了许多垃圾,苍蝇在上面飞舞着,阵阵恶臭迎风扑面而来。那还不是人们图省事没走近垃圾箱就扔的,结果命中率不高,全扔到了箱外。许多路人都捂着鼻子绕道而行。小Z指了指垃圾气愤地说:“谁这么缺德,垃圾箱就在旁边,也不扔准点,弄得周围臭气熏天,久而久之,垃圾箱外面的脏地污染范围越来越大。垃圾箱成了摆设。多不好。”六毛回答道:“对呀,垃圾箱只有一步之遥,一点也不自觉!”“不如我们把它收拾干净吧!”小Z说。说干就干,小Z弯下腰伸出洁白的小手捡起了肮脏的垃圾……
以上比照的出示,使其在鉴别中揣摩什么是具体,什么是笼统帐、流水账,什么是书面语、方言口语……辨证认识、一目了然。
还比如王海林老师在教学《学写发言稿》时,也采取了对比猜想的策略,使学生初步明白发言稿与普通文章的不同之处;又放手让学生讨论对比竞选、获奖、慰问、联欢等几种不同类型的发言稿需要写清什么……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下笔胸有成竹,事半功倍,可谓是一石二鸟。
三、创设情境、积累感受
朱作仁教授多次说过:“作文教学要注意三个积累——生活的积累,感受的积累,语言的积累,三者缺一不可。”同一班学生经历过同样的事情,为何有人写得好,有人写不好?写不好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感受或感受不深。感受来自对生活的思考和体验。创设情境的方法帮助学生积累感受就是一种很好的策略。因为儿童是用语言画面、色彩、声音和动作来思考的。在儿童的知觉中,似乎情感的因素占有十分明显的优势。情境教学法正是顺应了儿童的这一心理特征,一个形象性,一个情感性,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刘清杰老师在教学《学写演讲稿》一课时,创设如下情境,引导学生积累感受。
(1)出示视频歌曲《我爱你,中国》,请你边听边看边想,用上“祖国”或“中国”二字说说自己最想表达的情感。
学生纷纷说出“祖国,我爱你;祖国,生我养我的那片热土;
我们共同的名字叫中国;我自豪,我是中国人;祝福你,祖国……”。
(2)倾听《义勇军进行曲》两首对比歌曲,视频中回放“开国大典、抗美援朝、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下线、大庆油田生产、香港回归、加入世贸、载人飞船、长城……”等镜头。一边听,一边想:透过歌曲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感言“祖国风光秀丽、祖国文化博大精深、祖国的那段屈辱史、祖国的英雄儿女、祖国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这样创设感知情境,从酝情感、找观点到选材料、学表达,步步推入,有的放矢,帮学生建立起第一手感性材料,这样下笔学生自然有感而发。
还比如刘老师在教学《续写》一课时,指导学生在想象如何写好人物对话时,创设模拟情境,穿插一段同桌“吵架撕书”的情景表演,两位好朋友将“吵”的过程演得真实具体,学生在观“战”的过程中感受到续写材料中的主人公和他们有相似之处,续写就是将他们自己的生活感受及纯真友谊进行再现和刻画。
四、形象潜移、授之以渔
掌握多样的写作技巧,让学生学会怎样观察,用什么绝招把观察所得写实写活,写出自己的理解、感悟和独特体验是高年级习作教学的关键一步。可是写作章法是很抽象的概念,拿捏不准,学生会觉得枯燥难懂。怎么办呢?
侯春霞老师在教学六年级习作《伙伴》一课时,呈现了如下过程师:出示人物漫画,提问:这是谁?画中突出了他们的什么?生:是姚明、爱因斯坦……,把他们的相貌用漫画的形式给夸大了。
师:对,用夸张的手法把人物的特点放大了,这就好比用放大镜观察一样,我们写人需要这面镜子。(课件出示:用“放大镜”突出人物的外貌特征)
师:可以用此法描述一下你的伙伴吗?
生:我来描述L同学(请L同学起立,全班同学边听边打量L。)“一双丹凤眼,一对卧蚕眉,面如冠玉,脸若桃花,一对大耳过肩,让人觉得是福星转世,又像是刘玄德再临。”
师:他除了长相特别,还是个幽默的孩子,我们来请L同学来讲段故事吧!
生L:讲故事(略),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姿态不一。
师:这段情景被写下来了,出示描写片段(一天,才子小试牛刀,给大家讲笑话。这场面才叫混乱啊,王卓涵撑不住了,趴在桌子上狂笑不止;贾智博虽有伤在身,但还是抑制不住,大笑不止,这一笑动了伤,又操着一张因痛苦而扭曲的脸在吼“哎哟,哎哟……”;刘盂奇的眼眯成了“一线天”;陈正更是夸张,都笑抽了……”)。
生:品读片断。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里面写L同学讲故事简略,却很详细地写了其他同学听故事时的表现,写得很具体。
师:这是为了——
生:衬托他的幽默。
师:这叫反衬法,又一面好镜子。(课件出示:用反光镜照出伙伴的特点)
师:我们再来看Y同学写的另外一段描述。(出示片段)
生:读后谈到片段突出了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
师:这叫——?
生:细节描写。
师:要想观察细致入微,描写淋漓尽致,还要一面镜子。(课件出示:用显微镜突出人物的细节)……
从以上过程我们不难看出,侯老师让学生写“伙伴”是手段,学会写“人”才是目的,用伙伴这条“鱼”牵出“捕鱼”的好方法,巧妙地用“三面镜子”很形象地将描写人物常用的三种方法潜移进学生脑海,恰到好处、授之以渔,便于帮助学生理解运用,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选取一种或多种策略综合运用,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习作,使习作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热点”,提高学生习作质量,让学生从习作中学会表达和交流,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获得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肖川.《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M].新华出版社, 2009.
[2]吕佩霞.《语文教学》[M].中国人事出版社,1997.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2.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3.记事的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
教学准备:
1.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
2.师准备范文一篇。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
同学们,大家都会唱《童年》这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
1.指名读“作文内容”,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2.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三、自由交流,拓展思路
1.过渡:现在,咱们四人一小组进行交流,说说你们在童年时代的有趣的事情。所说内容不限,可以写童年时代发生在学校的趣事,也可以写发生在家里的趣事,等。只要是觉得有趣的事情就行。一位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同学们可要听仔细了,他的童年趣事,到底有趣在哪里。(老师随时参与各小组中,分享大家的趣事,并认真观察,适当、及时地给予必要的点评。)
2.让四人小组推荐代表,说说他那有趣的童年往事。要求把故事的过程说具体清楚。
3.组织评价。教师可以用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评价:“他说的童年往事是不是有趣?”“他是不是把故事发生的过程说具体清楚?”或者“你说的什么地方你最欣赏?”“你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听清楚?”“你对怎样说得更好有什么建议?”等。
四、明确题意
师:童年趣事中的“趣”?怎么理解?怎样的事情算趣事?
意趣:童年的探索、发现、刨根问底,虽然稚气、可爱但是反应的是你的求知欲。情趣:童年的你天真可爱,对父母、师长的感情,朋友的友爱关心。乐趣:童年与欢乐联系在一起,爱玩,淘气是你的天性。傻趣:你常会做一些傻事,蠢事但这反应了你天真的心。
五、草拟片断,渗透写法
让学生把的童年故事写下来,让老师和更多的同学分享。先让学生写一个自己认为最有把握写好的片断。教师巡视,发现典型。
写好之后,同学之间互相交换着看。教师选择典型的例子,组织全体学生展开评价,可以欣赏写得好的地方,也可以指出不足之处,提出修改建议。
六、小结谈话
第二课时
一、展示典型,组织讲评
1.教师事先从学生的初稿中发现典型。
2.导语:同学们,老师阅读了同学们的作文,就好像走进了你们的童年,感受到大家童年的纯真和美好。
3.用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让作者朗读。
4.生共同评议。
导语:刚才听了这位同学朗读了他的习作,大家看看,他写的童年往事是否有趣,他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师生评价)
导语:这篇习作在语言运用方面,你最欣赏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欣赏?还有什么建议?
5.展示中等的习作,让组织学生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注意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6.展示教师杜撰而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同样问题的“病文”(也可以从外引进),组织评价。
二、小组交流,互评互改
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读自己的习作,先指出自己习作的优点和不足,然后让其他同学评一评优缺点,提出修改建议。
三、总结谈话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七教案 篇9
【习作要求】
1.我要学写读后感,提高阅读和作文的能力。
2.我能通过交流搜集的资料,谈感想,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3.通过这次习作可以激发我们的爱国情感,增强我们的历史责任感。【习作重点】
提高阅读能力,能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有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学写读后感。
【知识链接】
读后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读好原文。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
其次,排好感点。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能写成读后感,你需要把你知道的都表示出来,这样才能写好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
第四,叙述要简。不能过多叙述、重复原作品的内容。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习作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习作指导)
一、打开思路,出示话题。
1.自主阅读习作提示,了解什么是读后感及写读后感的作用。2.阅读知识链接,明白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
二、自主、合作、探究习作
1.小组讨论交流,在自我发现的基础上,归纳出读后感的一般写法及注意之处。
2.小组展示交流。全班归纳。
三、范文赏析
1.学生读课本中出示的范文。2.各抒己见,谈感受。
四、明确要求,学生习作
1.围绕本单元课文或同专题文章写读后感,也可写自己读过的其他文章。
2.紧扣原文,抓住重点。3.联系实际,情感真实。4.叙议结合,以“感”为主。
5.题目可以是“读《×××》有感”或“《×××》读后感”。
五、当堂习作,老师随机指导。完成习作草稿,各自修改习作草稿。
第二课时(习作评改)
一、回顾习作要求。
二、合作评改 1.小组评议,互改
(1)学习小组交换习作,准备评改。复习习作评改步骤: 第一步:认真读习作,修改错别字或使用不恰当的词、将语句改通顺。
第二步:再读习作,看看是否符合习作要求:是否紧扣原文,抓住了重点;是否联系了实际,表达了真情实感;是否叙议结合,以“感”为主。
第三步:读习作开头、结尾,看看是否有特点。(如:开头结尾前后照应,开头结尾言简意赅,开头结尾很有特点,能引起读者的兴趣等)
第四步:草稿本上试着写评语。(注:先肯定同学习作中的闪光点,然后提出建议。多鼓励,少批评。)
第五步:四人小组交换习作,对同学的评改提出补充和建议,完善评语。
第六步:誊写评语,注意格式。(开头空两格,评语必须工整,书写清楚,不能乱涂乱画。写完后末尾写出评改人姓名,以便同学当面请教。注:书写不好的同学可请其他同学代笔。自己练好字后,再亲自誊写。)
第七步:作者本人根据同学修改意见修改习作。第八步:老师评改。
(2)学生按步骤评改习作。(教师巡视,相机指导。)2.誊写习作。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评改反馈
1.请学生谈这次习作评改中发现的问题及建议。
2.畅所欲言,对同学的评改进行评价。展示优秀评语,修改不恰当的评语。
3.老师总结这次习作评改的优缺点,并提出建议。
二、佳作赏评
1.老师、同学推荐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断。
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成功的原因,互相学习。
三、作业布置
1.组长将自己小组优秀读后感张贴在教室展示台。
2.开展《我爱读书》活动,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这一主题。
《习作七》教学反思
本次习作是学写读后感。经常写读后感,可以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还可以增长见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本次习作指导中,孩子们表现异常活跃,相互交流了自己平时在阅读中怎么一边读,一边圈点勾画,批注。并且还交流了自己读书的一些感受。在赏析了范文后,孩子们信心百倍,开始习作。经过孩子们互评、自评后,我发现大多数孩子的读后感不符合要求,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1.部分孩子原文内容抄写很多,感受就一两句。2.有些孩子引用大量的资料,没有自己的感受。3.读后感面面俱到,泛泛而谈,缺乏深度。4.感受不真实,假话、空话、套话比较多。
分析其原因:1.课文中的范文局限了孩子们的思维。2.没有认真选择材料,感受不深。3.紧扣原文,抓住重点,这个“度”孩子比较难把握。4.孩子生活经验少,缺乏对现实生活或自己思想上某些问题的思考,不能找到课文内容和自己生活的切入点。
五年级习作教案 篇10
一、教材分析
读懂例文《家乡的银杏》,懂得要全面了解某一事物,光靠看还不行,还得要学会问,学会查资料。能就家乡的一种产品,进行仔细观察,并询问有关的人,查阅有关的资料,对这种产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培养搜集材料的能力和良好习惯。将观察到的、询问到的与查阅到的资料整理成文。
二、学情分析
能就家乡的一种产品,进行仔细观察,并询问有关的人,查阅有关的资料,对这种产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培养搜集材料的能力和良好习惯。将观察到的、询问到的与查阅到的资料整理成文。
三、教学要求:
通过阅读《银杏》,懂得要全面了解某一事物,光靠看不行,还得请教别人,查阅资料。能在习作中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先写出它的外部特征,再写出它的价值或用途等,题目自定。
四、教学重难点:
能在习作中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先写出它的外部特征,再写出它的价值或用途等。
五、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指导阅读例文,小结写法
1.轻声自读例文,思考:这篇习作是围绕一个什么主题写的?记叙了哪些材料?
2.再读例文,思考:作者详细写了哪些材料?略写了哪些?为什么略写?这些材料是怎么来的? 3.提问:从中,你得到了什么“秘诀”?
4.小结:要围绕一个主题选材,要根据主题的需要搜集材料,安排详略。
5.再读例文,思考:在例文的材料写作上,作者所写的侧重也是不一样的。你看出来了吗?为什么? 6.小结:在写作时,要搜集多方面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写这一事物。用不同的写法,这样会使文章内容更丰富多彩。
二.指导选材
1.提示:课前,我们搜集了有关家乡特产的各方面材料,选择一个主题,围绕主题选材,确定详略,列一个提纲。
2.组织交流。
3.提示:听了同学的发言,你有什么启示?修改你的提纲。三.进行习作 1. 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
习作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修改。
第三课时
一.小结
1.小结此次习作的大致情况。
2.表扬此次习作写得好的同学,并请他们朗读自己的 优秀片断。3.表扬此次习作有进步的同学,并请他们朗读自己的 优秀片断。总结此次习作的主要问题。二.指导修改
1出示一篇有共性问题的习作,并且出示讨论题:(1)这一篇习作与刚才的习作比,存在什么问题?(2)这个问题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3)可以怎样解决?
(4)如果是你,你会怎样修改? 1.组织交流。
2.提问:(1)从刚才的讨论中,你有什么启示?
(2)你觉得自己的习作有什么问题,可以怎样修改? 3.要求同桌交流互提修改意见。三.尝试修改
1.教师巡视修改情况。教学后记
五年级习作教案 篇11
口语交际习作八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爱看的有关毛泽东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影视作品或故事。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进一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2、从本组课文中学习一些写作方法,从“描写一个场景”、“写一个性格突出的人”、“写一篇文章或影视作品的梗概”中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写作。
3、同学之间能够相互合作,练习修改习作。
教学重难点
1、加深对领袖的热爱和崇敬,流畅地表述自己的交流内容。
2、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课前观看或阅读有关毛泽东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影视作品或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引出话题
1、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在课内外阅读了不少有关毛泽东主席的故事,了解了这个伟人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事迹,感受了他那普通又不普通的情怀。你还看过哪些毛主席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电影、电视呢?
2、学生汇报已看过的影视作品。
二、分组交流,相互补充
1、在你们看过的这些影视作品中,哪一部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让我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没看过影视作品的话,可以讲述自己听过或读过的相关故事。可参考交流提示进行交流。
提示:讲清影视作品的名称,主要讲了谁的什么事。讲述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情节,还可以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谈自己的感想。认真听别人的讲述,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询问。
2、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参与:
3、学会倾听作好记录,形成表格式的读书笔记:
影视作品名称作品年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品的主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品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印象深刻的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己的真切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由组合,并选出组长。
5、进行作品介绍各小组进行补充,评一评:取长补短。
三、全班交流,集体感受
推荐同学在全班交流。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给讲述的同学评选出“内容充实奖”、“感受真实奖”、“表达流利奖”等等。
参考话题:
影视作品:
⑴ 关于毛泽东的影视片:
《开国大典》、《大决战》、《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西安事变》、《四渡赤水》、《开国大典》、《重庆谈判》、《毛泽东的故事》《中国命运的决战》、《大战宁沪杭》、《肝胆相照》、《西藏风云》、《走出西柏坡》、《毛泽东与斯诺》、⑵ 革命领袖:
《秋收起义》、《彭德怀》、《刘少奇》、《邓小平》、《丰碑》、《周恩来》、《周恩来外交风云》。
⑶ 英雄人物:
《老山界》、《挥手之间》、《谁是最可爱的人》、《抗日名将左权》、《林则徐》、《莫斯科保卫战》。
四、拓展交流,布置作业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此时此刻,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2、其实,在当今社会也有许多令人感动的英雄事迹。如果你是一个摄影记者统一你会拍摄我们周围的哪些英雄人物的哪些事情呢?
第二课时习作
一、导入新课
谈话引入:在本单元学习中,我们学习了一些习作的方法。今天,我们从习作提供的几个角度,选择一个进行练习。
回忆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些写作方法:
《开国大典》:开国大典的过程和场景写得很清楚。《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中人物描写的方法: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
二、明确要求
1、可以运用《开国大典》中描写场面的方法,选取一个场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
⑴ 师生共同回忆记忆深刻的场景,要紧密结合学校生活或者社会生活。
⑵ 要将场面描写得真实、具体、清楚。
2、介绍一本书或一部影视作品,也可以向别人推荐一篇文章:
自读习作要求的介绍,弄清写作的内容和要求。
要求:顺序清楚,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3、把你在课堂上介绍的一部影视作品或者一本书,用写梗概的方法用文字介绍给大家:
⑴ 把你在口语交际课上讲到的或听到的一部影视作品或一本书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请同学提出意见。
⑵ 根据同学意见进行修改。
三、写作练习
从以上提供的三个角度任选一个进行写作。
四、评改赏析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五年级习作教案】推荐阅读:
习作八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教案06-17
五年级阅读习作09-25
五年级口语交际习作六05-09
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一08-12
四年级五单元习作上册09-06
五年级语文园地六习作10-08
五年级习作写故事梗概08-29
五年级上册习作:作文怎么写08-27
六年级第五单元习作10-26
六年级上第五单元习作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