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市城市总体规划

2024-05-16

嘉峪关市城市总体规划(共7篇)

嘉峪关市城市总体规划 篇1

嘉峪关市城市建设工作纪实

近年来,嘉峪关市把城市建设作为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龙头来抓。突出以人为本、以水为脉、以绿为基的理念,坚持走生态立市、特色建市的路子,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区域中心城市聚集生产要素的能力显著增强,品牌效应日益凸显。城市规划不断完善

规划管理工作得到加强。成立了城市规划委员会,形成了公众参与、专家评审、政府决策三位一体的城市规划审批机制,实现了规划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增强了规划的前瞻性。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及时修改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并按照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制定详细规划和各专业规划,使城市详细规划率达到了60%以上。对城市二版规划和南市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重大规划项目实行社会公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博采众长,突出特色,提高群众的参与意识,增强了规划的透明度。严格执行“规划两证”正副本制度,建立城市规划集中统一管理和批后管理体系,科学合理地规划各类用地,规范规划审批管理,实行全方位跟踪监控,保证了城市规划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规划设计水平明显提高。根据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重点完成了《嘉峪关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南市区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东区空间发展规划、中核四○四厂和大唐八○三电厂生活基地修建性规划编制及10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规划编制任务。相继完成了城市污水、垃圾处理、集中供热、供水扩容、城市道路和街区、防洪、消防及抗震防灾等规划。委托国内知名院校及设计院,完成了关城文化旅游景区、迎宾湖旅游园区、雄关广场、东湖生态旅游景区、体育场馆等环境工程的规划。统筹城乡规划,完成了文殊镇、峪泉镇、新城镇的总体规划和河口村、嘉峪关村、新城村等6个小康示范村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近年来累计投资12亿元,实施了交通、能源、通信、水利、生态、环保和公用设施等60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继建成了雄关广场、迎宾湖旅游园区、东湖生态旅游景区、南环铁路南移、体育中心、体育馆、科技馆、城市供水、集中供热、民用煤气以及城市道路、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北干渠拓宽改造等52项重点工程,中核四○四厂和大唐八○三电厂生活基地等8项工程进展顺利,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更加完备。

城市规划面积由80平方公里扩大到12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由36平方公里扩大到58平方公里。至“十五”末,城市道路总长度近228公里、238万平方米,道路路灯覆盖率达到98%;全市供热总能力达到2540GJ/h,供热覆盖面积50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率达到95%;城市日供水能力50万吨,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污水处理率74.6%,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管道煤气日总供气量8.97万标立方,城市燃气入户率达100%。城市绿化美化效果显著。近年来,全市累计投入园林绿化资金近3亿元,完成造林绿化面积5334.5公顷,城区新增绿地面积442.2公顷,绿化覆盖率由“九五”末17.2%提高到31.5%,基本达到全国城市31.7%的平均水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6.9平方米,是全国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2.3倍。先后荣获“全省绿化模范城市”、“甘肃省园林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

房地产业蓬勃发展。以不断满足广大居民的住房需求、改善居住条件、提高居住质量为目标,注重质量、功能、服务、环境及以人为本的开发理念,使房地产开发向小区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由过去的零星开发转变为规模连片、配套合理、综合开发;住宅结构由单一“火柴盒”型向立面丰富、色彩鲜艳、造型美观转变,由居住适用型向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居

住舒适转变,使房地产开发日趋完善,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十五”期间,全市房地产开发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7.91亿元,开发建设各类住宅238.1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由2000年的13.4平方米增加到2005年的31平方米,比“九五”增长112%,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城市管理更加规范

新成立了环境卫生管理局、园林绿化管理局、城市规划局及城建管理监察支队,各部门管理职责明确,形成了建设主管部门总负责、相关管理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城市管理新机制。

相继制定、出台了《城市供热管理办法》、《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办法》、《清除城市积雪暂行办法》、《城市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城市管理的通告》等规章制度,使城市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依法管理城市的水平不断提高。从源头上治理环境污染,居民小区修建了地沉式垃圾坑,道路沿线安装了垃圾桶,对平房区旱厕进行了改造。扩建了环卫清扫保洁队,对环境卫生管理区域实行划片定员、定岗、定责“三位一体”责任制,逐步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全市道路清扫保洁面积达到212万平方米,街道社区清扫面积达到248万平方米,环卫设施和清扫保洁覆盖率均达90%以上。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目标,从市容环境、健康教育、绿化美化、环境保护、除“四害”、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传染病防治等各项创建指标入手,广泛开展有计划、有重点、有目标的城市出入口环境、户外广告、违章建筑、市政公用设施、住宅小区环境等专项环境整治活动。经过5年多的努力,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市容市貌明显改善,综合环境卫生水平达到了《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要求,获得“国家卫生城市”称号。(记者 王俊芝)

嘉峪关市城市总体规划 篇2

在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 我国的小城市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但城市建设在城市结构、景观风貌正趋向雷同, 千城一面。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街道、城市建筑正被程序化的开发吞噬, 城市文脉、肌理、自然生态特征正在城市更新改造中消失。吴良镛先生把这种现象评价为“史无前例的建设高潮与建筑创作的贫困”。随着新型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人们对城市形象和城市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阶段主要内容是合理规划城市用地, 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强调城市用地功能布局的合理性, 从宏观层面确定城市的规模性质和发展方向, 合理利用城市土地等所做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第一阶段, 侧重城市用地的二维平面组织。欠缺从空间上规划城市景观风貌特色。另外, 制度上, 关注城市空间形态设计成了我国现行城市规划体系中的真空地带, 而且高高在上的法定地位以及冗长的修编程序这两道门锁, 使得总规在空间塑造上所犯的错误往往成为下位规划的“依据” (张敏, 吴敏, 2008年) 。

城市设计是一项对城市空间形态和环境景观质量进行研究的工作, 是城市空间环境质量得以保证的重要手段, 他体现在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 尤其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研究, 对塑造城市整体空间形象特色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城市设计的引导有利于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构筑一个良好的城市空间形象框架, 其丰富的理论内容、综合的学科体系, 将给城市总体规划的设计注入新的活力, 使其进一步得到完善和提升。所以, 城市总体规划阶段中需要引入城市设计的理念, 以城市总体规划原则为指导, 从城市全局层面为城市发展制定战略与框架。

2 案例现状解读

独特的自然禀赋、历史文脉、文化资源是一个城市空间特色形成的基本条件, 是挖掘和提炼城市空间特色的基本要素。

2.1 自然资源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地处河北省西部, 太行山中段东麓。地处北纬38°09′~38°45′, 东经113°31′~114°15′。平山县东临灵寿县, 南同鹿泉市、井陉县接壤, 西与山西省五台县、盂县毗邻, 北与阜平县相连, 距省会石家庄40公里, 县境东西宽65.9公里, 南北长67.2公里, 总面积2643.65平方公里。

平山境内有驼梁、天桂山等16座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光禄山距平山县城3公里, 风景优美, 山青林秀, 植被丰盈, 清代平山县县令汤聘曾赋诗, 把光禄山誉为“平山八景”之首。平山县城内有滹沱河的分支冶河纵贯南北, 紧邻县城东北角有黄壁庄水库。平山县城拥有抬头见山, 出门遇水的丰富的自然资源, 并以冶河做骨架分为东西两区。

2.2 历史文脉

平山县的旅游资源极其丰富, 是石家庄第一旅游大县。境内有国家、省、县三级重点文物单位70多处, 有奇峰、溶洞、河湖、瀑布、森林、温泉等自然景点300多处, 拥有8处国家4A级旅游区 (西柏坡、天桂山、驼梁、东方巨龟苑、沕沕水、藤龙山、白鹿温泉、西苑享水湾) , 3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中山国遗址、万寿寺塔林) 。其中文庙、西门外遗址和华北人民政府旧址均位于平山县城内。

2.3 空间形态

自1984年有城建记载以来, 在县城总体规划的指导下, 城市形态逐渐完善, 城市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 特别是1998年以后, 城市发展迅猛, 大中型建设项目相继落户县城。城市建设用地主要拓展方向为向北、向西, 城市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平山县城由冶河一分为二, 东部为老城区, 西部为新区。随着城市快速的发展, 城市用地紧张问题开始凸显, 城市面临新建设空间选择是跨过朔黄铁路向西发展还是利用西区原有的土地在冶河周边发展, 跨不跨铁路发展成为了本次规划的核心问题。现状老城区城中村较多, 居住用地占主导, 土地利用率低, 公共服务设施沿街布置, 未能形成公共中心和良好的公共空间, 亟待旧城改造升级。西区现状建设用地已经不能满足县城未来的发展, 需要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3 城市总体规划阶段

平山县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 在河北省的小城镇之中并不多见, 如何使其自然禀赋在打造城市特色中发挥作用, 打造一个独具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 成为了本次总体规划的重点。

本次城市总体规划阶段提出城市设计的理念。重点在塑造城市特色方面做文章。本次规划按照“山—水—城”三者和谐发展模式即:“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壮”、“城得水而灵”。吴良镛先生认为, 应用城市设计的理念主要从以下两个宏观层面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指导:一是城市的形态与结构:山水格局、生态环境、城市慢行交通。二是城市形象与特色:城市的发展历程、城市山水环境、各片区形象特色。

在城市设计策略上笔者主张自然优先, 保护并彰显城市优美的山水环境。加强对山体、河流等自然环境保护, 加大自然山水空间向城市开敞度, 提高其可达性, 通过山水感知路线组织、空间视廊与视域设计、景观轴线安排, 景观节点的保护, 达到“显山”、“露水”、“增绿”, 建造山、水、城有机共融的特色空间环境。在城市整体景观空间系统, 对建筑高度、色彩、视觉廊道、节点培育等城市特色空间塑造上给予指导。

4 设计对策

4.1 特色结构——城市空间形态形成的空间骨架

城市空间形态研究主要是城市动态变化的过程中适当安排新的结构元素的能力。城市发展、结构为先, 完善的城市空间形态包括城市发展的诸多因素, 对城市未来长远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城市空间特色结构是展示城市空间特色的主要形式, 是提高城市特色的重要载体。本次规划用地强调适度紧凑、以节能节地为先。平山县城的特色结构框架概括为:“一带、两轴、两核、四区”。

“一带”是指联系两岸的冶河滨水风光带。是平山最重要的城市生态廊道、代表未来平山城市形象、满足人们来平山休闲游憩等综合功能。结合滨水蓝色廊道以及滨河绿色生态廊道, 将城市南面光禄山山色引入城区, 共同组成滨水绿色通道。与城市绿地系统相融合, 提供大众的行为活动空间, 体现鲜明视觉形象。

“两轴”是指跨越东西两岸的冶河商业发展轴和建设大街行政文化发展轴。这两条轴线是城市形象的展示轴线。沿路景观由老城区风貌景观逐步过渡到新区风貌景观, 体现历史与未来的和谐、城市与自然的和谐。

“两核”是指东区的商业中心和西区的行政文化中心。商业中心是片区内最有活力和人口集聚的区域, 集休闲购物、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 在整体空间构成上宜打造丰富多彩和异常活跃的景象, 建筑风格应体现现代感, 力求形成繁华的商业地带。行政文化中心构成应尽量大方得体、庄重安静, 建筑造型富有亲和力, 在近人尺度上注重细节刻画。行政文化空间主要位于进城高速引线建设大街两侧, 是城市对外连接快捷的通道, 是展示城市形象的主要轴线, 建筑风貌以体现时代精神和现代化气息为目标, 形成独具特色的景观风貌。

“四区”是指规划范围内的东区、中区、西区、南区。四大片区通过水系和铁路来隔离划分, 形成相互交融和渗透的花园城市格局。其中, 东区是指冶河以东的平山县城, 是平山县城发展的起源, 该片区以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为主;中区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区, 该区的主题风貌为现代风貌, 体现城市发展进程的动力;西区是城市未来的发展空间, 该区的风貌主要体现城市积极向上的繁荣景象, 展示城市的发展前景和美好未来;南区是县城的工业园区, 本区宜发展循环经济, 规划发展新能源和新材料, 厂房建设以节能省地型为主, 以避免污染黄壁庄水库的水源 (见图1、图2) 。

4.2 特色系统——营造城市整体景观风貌

4.2.1 亲近“水”——蓄水托城, 展示城之秀美

激发冶河的滨水活力, 充分发挥冶河对县城环境的效益, 以及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对整个城区的功能进行优化整合, 从而使滨水地区产生巨大的聚合力, 通过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促进县城经济发展并激发社会活力。结合现有良好的生态景观资源, 提供多种形式的功能, 如林荫步道、娱乐休憩场地、儿童娱乐场、游艇码头、观景台、赏鱼区等, 结合人们的各种活动组织室内外空间。采用点线面线结合的方式。线——连续不断得以林荫道为主体的贯通脉络;点——在这条线上的重点观景场所或被观景对象, 如重点建筑、重点环境小品、古树;面——在这条主线的周围扩展开的较大的活动绿化空间, 如滨河公园、文昌公园的建设。这些室外空间与文化商务建筑相配合。采用细节的设计手法, 着重提升城市的步行环境。道路设计上在路面和河岸之间保留一段距离, 在居民社区和冶河之间形成新型生活化社区, 提供比车行道更简便的步行通道, 方便人们进入冶河的滨河带。

4.2.2 引入“绿”——依山建城, 彰显城之神韵

在城市规划中以水系为结构骨架、通过滨水步行绿化带联系各公共空间节点, 形成城市的开放空间系统。主要包括沿河绿化带的拓宽改造和重要节点空间的城市设计, 建设城市绿廊和绿肺。

城市绿廊:以冶河和马冢河绿化景观带为核, 通过打造建设大街, 将县城南面的光禄山风光引入城市, 显山露水, 建设景观林荫大道, 以主要道路绿化为脉, 形成贯穿县城的生态廊道。在城区外环营造环城防护林带, 给城区造就生态安全格局。

城市绿肺:冶河河岸及河道凸凹处, 设置多个滨水广场和公园, 结合滨河公园两侧场地和功能布局, 使冶河滨水的湖光秀色向城市敞开和渗入。结合城市的大型生态廊道建设公园绿地, 利用生态廊道将其串联。

4.2.3 挖掘“文”——人文兴城, 修养城之性情

挖掘文化, 凸显城市文化品质。城市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本次规划中主要从三个节点挖掘城市的内涵。将平山县的历史文化和自然山水有机的结合起来。

主题广场:平山有悠久的历史, 是古代中山国。革命圣地西柏坡坐落在平山境内,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重视城市人文特色的更新与重塑。充分挖掘平山的文化资源, 结合滨河公园建设具有革命意义的主题广场, 集民族性、历史性、文化性、艺术性为一体的主题人文纪念景观公园。

文庙广场:平山旧城作为平山的历史遗存, 应尽可能保留其历史本真性。规划延续旧城历史街道和胡同的肌理, 恢复和修缮现状较为完好的文庙片区;改造周边衰败的区域, 将旧城建设成为一个具有浓厚历史文化积淀的街区。

西直门外遗址:保留现状遗址, 充分利用滨水环境规划西直门外遗址公园, 结合冶河桥东商业轴线良好的地理环境位置规划商业服务街区, 提升滨水地带的活力, 形成环境与效益的良性循环。商业建筑由北向南逐次递减, 形成优美的滨水建筑界面 (见图3、图4) 。

5 结语

在小城镇建设中, 由于规划区界、分区层次、信息量等工作范围相对较小, 根据对城市空间特色的构成要素体系分析可知。更宜提倡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设计一体化的设计 (吴松涛、贾梦宇等) 。对城市空间特色的引导和控制必须贯穿从城市总体到建筑单体的所有空间层次。总体城市设计与各层城市规划的衔接, 其法定地位的确立有待于在未来进一步研究确定, 但其在城市总体规划设计阶段对城市形象的指导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摘要: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给城市面貌带来了巨大变化:许多城市建设了大广场、宽马路、高楼, 却缺乏独特的个性和特色;在城镇建设中, 如何避免千城一面, 打造自己独有魅力、塑造城市特色?本文针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出现的特色危机, 提出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引入城市设计的理念, 并以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城市总体规划为例, 结合平山县具体实践, 利用平山县周边有山、城中有水、山水绕城的独特优势, 利用他的自然禀赋、历史文脉对城市的空间形态和空间特色的塑造进行初步探讨。打造“河为脉、山为骨、绿为体、文为魂”的城市特色。

关键词:总体规划,城市设计,山水城市

参考文献

[1]汪坚强, 程晖.自然优先、构建山水特色城镇[J].华中建筑, 2009 (9) :106-110.

[2]鲁赛, 夏南凯.理想空间 (37) :总体城市设计[J].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0:70-75.

[3]李全宇, 钟舸.试论江浙中小城市特色重塑[J].城市规划, 2007 (4) :23.

[4]陈必树.具有优秀山水资源的小城市规划探讨[J].福建建筑, 2010 (8) :14-16.

[5]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平山县城总体规划 (2012-2030) .2013.

[6]张洪宇, 周波, 王波.基于山水格局的城市特色研究——以绵阳市为例[J].规划师, 2007 (4) :31-33.

[7]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平山县城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01-2020) .2009.

嘉峪关市城市总体规划 篇3

韶关市荣获“2008-2009年度中国最具人气的旅游城市奖”

由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香港21世纪城市投资联盟联合主办,北京红年国际城市营销机构承办的第二届城市盛典市长投资峰会北京分会近日在北京闭幕。

大会组委会为鼓励在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依然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的城市,以网络评选、专家点评等方式对全国的城市进行严格评选。广东省韶关市因其近年来旅游发展势头良好,在众多参评城市中脱颖而出,荣获“2008-2009年度中国最具人气的旅游城市奖”。据了解,韶关是此次大会上获得该奖项的唯一城市。韶关市旅游局局长王晓梅代表韶关市领取了该奖项。王晓梅介绍,韶关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人文历史积淀,境内有众多的高山、峡谷、森林、瀑布,还有遍及城市和乡村的温泉。其中,最为著名的有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丹霞山、六祖慧能弘扬“南宗禅法”的佛教圣地南华寺、以出土“马坝人”头盖骨和“石峡文化遗址”而蜚声中外的狮子岩等。据悉,韶关每年都会在国内外举行旅游产品推介会,并注重景区管理,从细节处提升旅游舒适度,打造文化旅游名城。(王敏)

山东济南拟建“天下第一泉风景区”

济南环城河的通航,把趵突泉和大明湖真正串在了一起。有关负责人在7月18日的通航仪式上透露,济南将整合泉城中心区旅游资源,打造天下第一泉风景区,争创国家5A级旅游区。

济南市旅游局有关人士介绍,虽然济南南部山区也有很多的旅游景点,但对济南来说,最大的优势是泉水,最亮丽的名片也是泉水。随着环城河二期工程的通航,大明湖和趵突泉的知名度会越来越大,而作为济南三大名胜之一的千佛山,就面临着边缘化的危险。为此,济南市提出把位于中心区的趵突泉、大明湖、黑虎泉、五龙潭、芙蓉街、环城河、千佛山等景区整合为“天下第一泉风景区”的设想。此景区仍然会以泉水为核心,进行旅游产品的整合,在硬件和软件上都会有明显提升,以便尽快拿到济南市首个5A级景区的认证。如果该设想实现,还可在此基础上成立旅游集团,填补济南市没有大型旅游企业集团的空白,并进行市场化运作,争取上市融资。(文新)

河南将举办第八届焦作山水国际旅游节

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焦作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八届中国焦作山水国际旅游节,将于8月20日至24日在美丽的山水旅游城市焦作举行。

焦作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南临黄河,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秀丽,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青龙峡、峰林峡五大景区组成的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是国家首批5A级景区。这里犹如一幅山清水秀、北国江南的锦绣画卷,被称为“云台山水,峡谷极品”。 焦作作为太极拳的发源地,本届旅游节将举行独具太极故里文化特色的盛大开幕式。焦作市市长孙立坤介绍,旅游节期间,将组织百名书画名家绘焦作、海内外旅行商及主流媒体焦作采风、焦作旅游电视散文大奖赛、国内5A级旅游景区云台山高峰论坛四大活动,以及一系列商贸活动。本届旅游节的声势、规模、影响和效果将超过历届。(欣闻)

第二届中国·宁乡国际佛文化节10月举行

近日,湖南省宁乡县委、县政府宣布,第二届中国·宁乡国际佛文化节将于10月举行,其规模、规格均将大大超过第一届。

2005年,宁乡县成功举办了首届国际佛文化节,使佛教沩仰宗起源地沩山密印寺广为世人所知,并借此在海内外唱响了“神奇宁乡”的旅游品牌。2007年,宁乡县成为中国首批“旅游强县”。2008年,全县共接待海内外游客50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9亿元,旅游一跃成为该县重点产业。

本届佛文化节已被列为今年湖南省旅游节的特别主题活动。届时将开展六大活动:开幕式暨千手千眼观音圣像开光典礼,盛世禅都、天下福地——和谐颂大型文艺晚会,中国第三届县域旅游经济论坛暨宁乡旅游产品推介会,密印寺感恩祈福法会,“沩山好戏连台”大型民间文艺演出活动,闭幕式焰火晚会。(文新)

福建泰宁将举办中国丹霞文化旅游节

千古丹霞,灵秀泰宁。福建泰宁县将于8月5日至8日举办第二届中国丹霞(泰宁)文化旅游节,向世人充分展现世界地质公园、中国十佳魅力名镇、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秀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

泰宁世界地质公园以丹霞地貌为特征,蕴含了丹霞美学文化、丹霞岩穴文化、地质科普文化和地域民俗文化等。为了让“丹霞”这一中国国粹走向世界,今年1月,中国已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推荐由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贵州赤水、浙江江郎山组成的“中国丹霞”系列申遗项目,这是中国2009年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提名项目。今年9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派出专家,实地考察评估提名地的“突出普遍价值、完整性要求、保护管理状况”。(欣闻)

秦皇岛打造“人居环境最佳生态城”

河北省秦皇岛市“三年大变样”办公室近日称,为打造国际知名滨海旅游名城,秦皇岛市将投入近千亿元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富庶文明和谐”的新秦皇岛。主要资金将用于整合旅游资源,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完善城市承载功能和综合运行效能。

据了解,秦皇岛市将投入60多亿元打造园林城市,加强城市环境治理。同时,将投资398亿元美化民居,加快实施改善城市道路、完善公用设施、道路美化等工程。在开拓旅游资源方面,秦皇岛将把总面积478.38平方公里的地域规划为“黄金海岸新区”,建成后的新区将是一个以高端休闲旅游为主导、高新技术等新型产业为支撑的生态型滨海新区。

目前,秦皇岛正在兴建承秦高速以及多条干线公路、农村公路,使该市交通格局形成以“大”字形高速公路和“三纵六横九条线”为主骨架的交通网络。同时,距秦皇岛市区约47公里的秦皇岛民航机场也在紧张施工中,预计在2010年底实现通航。(秦文)

“快乐大舞台”登陆中国木偶剧院

继推出《猴王》《神笔马良》《喜羊羊和灰太狼》等大型木偶戏之后,中国木偶剧院从8月1日起,在每晚7点上演舞台综艺节目“快乐大舞台”。此节目是中国木偶剧院联手湖南知名娱乐公司共同打造的大型舞台综艺节目,特邀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制片兼策划宋点为节目总策划。据了解,“快乐大舞台”汇集歌舞、相声、魔术、脱口秀等内容,并特邀8位国际摩托健将为观众送上惊险表演桥段。

另悉,为使更多小朋友在暑假期间走进剧院,看一场木偶剧、享受一段美好假期,中国木偶剧院将票价整体下降百分之五十,原来180元至480元的票价现调整为60元至280元,并且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180元以下的低价票。(王敏)

方言话剧《宣和画院》展示古都开封现代风情

由河南省话剧团创作并演出,曾获河南省第11届戏剧大赛剧目一等奖的话剧《宣和画院》将于8月24日、25日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上演。

话剧《宣和画院》由著名戏剧导演李利宏根据开封著名作家王少华的中篇同名小说改编而成。该剧在浓浓的市井生活、淳淳的开封方言中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古都汴梁的现代风情长卷,讲述了两位极富人格魅力的老书法家在一起“假字风波”中的故事,剧中描绘了两个人的精神世界和丰富的内心活动,刻画了剧中人物独特的性格,表现了两人的操守秉性及几十年的友谊所面临的巨大现实冲击、心灵所经受的惊涛骇浪。(一欣)

中国(芮城)永乐宫第二届书画艺术节即将举行

韶关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 篇4

(2003年1月31日韶府[2003]20号文发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做好城市建设档案(以下简称城建档案)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城建建设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以及《广东省档案管理规定》的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城建档案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应当归档保存的图纸、图表、文字材料、计算材料、照片、影片、录象、录音等科学技术文件材料的总称。它必须是城市工作中的真实记录,是当前及今后城市建设及发展的依据,是国家科家技术档案宝贵财富的组成部分。

第三条城建档案工作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市属及驻韶各有关单位(包括机关、团体、企业、事业、部队)都要从城市建设的总体利益出发,把各种城建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归档,作为一项管理制度,并列入有关人员的职责范围。

第四条按照国家集中统一管理档案的基本原则和重要城建档案多套分存管理的要求,我市城建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统一制度,分级管理,建立以市城市建设档案 馆(以下简称城建档案馆)为中心,以县、市(区)和有关单位档案室为基础的管理网。属永久和长期保存的必须报送市城建档案馆,以保证城建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

第二章城建档案馆的性质、任务和管理范围

第五条韶关市城建档案馆是市人民政府所属的城建科技事业单位,负有政府职能部门的任务,录属于市城乡规划局领导,业务上接受市档案局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第六条市城建档案馆的基本任务:

1、接收和保管全市长期和永久的城建档案。

2、对接收进馆的档案进行科学管理、积极利用,为城市建设各项工服务。

3、对全市城建各单位需要进馆的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4、根据有关法规,参加竣工工程档案的专项验收。

5、根据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科研等各项工作需要,编写研究有关资料。

6、根据城市建设的需要,做好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工作,努力把城建设档案馆逐步建设成为城市建设档案资料的储存、利用、咨询、交流和服务中心。

第七条城建档案馆重点管理下列档案资料:

(一)各类城市建设工程档案

1、工业、民用建筑工程;

2、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3、公用基础设施工程;

4、交通基础设施工程;

5、园林建设、风景名胜建设工程;

6、市容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工程;

7、城市防洪、抗震、人防工程。

8、军事工程档案资料中,除军事禁区和军事管理区以外的穿越市区的地下管线走向和有关隐蔽工程的位置图。

(二)建设系统各专业管理部分(包括城市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监理、园林、风

景名胜、环卫、市政、公用、房地产管理、人防等部分)形成的业务管理和业务技术档案。

(三)有关城市规划、建设及其管理的方针、政策、法规、计划方面的文件、科学研究成果和城市历史、自然、经济等方面的基础资料。

第三章竣工档案资料的编制与报送

第八条竣工档案资料一般包括:工程准备阶段文件、监理文件、施工文件、竣工验收文件、竣工图5部分。

第九条各建设、设计、施工单位和主管部门都要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规定、做好竣工图的编制工作。按照建设部颁发的《建筑企业营业管理条例》规定,竣工图应由施工单位负责编制。各项新建、护建、改建和修建的建设工程都必须编制竣工图。编制竣工图的费用在工程“建设单位管理费”或“预备费”中列支。

第十条所有建设工程在签定施工合同时,必须有编制竣工图要求的条款,明确编报竣工档案资料的责任,且应有必要的经济约束措施。施工单位应将此项工作纳入工程管理程序。第十一条工程竣工档案资料必须注重质量,切合实际,真实地反映工程的实际面貌,做到图物一致。其编制形式和深度要求如下:

1、凡按施工图施工没有变动的,可以施工图代替竣工图。

2、施工中仅有一船性变更的,可在原施工图上修改、注明后作为竣工图。但不能以原施工图附变更通知单作为竣工图。必须将设计变更情况,按照设计要求如实地在原施工图上进行修绘、补充。

3、在施工中有重大设计更改的,必须重新绘制更改后的竣工图。

4、基础部分的竣工图,必须根据完整的施工记录和隐蔽工程验收单重新绘制。要把基础的纵横断面和地质情况真实地绘制出来。

5、各种管线竣工图的具体要求:平面图要标明管线与现状道路中线位置的关系、起始点、折角点、中间点、支管交叉点、地下设施的坐标数据与周围固定建筑物(构筑物)的相对位置。纵断面图要标明断面号、地面高程、竣工管底高程、管径、坡度、与其它管线交叉的位置、交叉处保护措施以及采用构件规格、型号及地质、水文地质资料、标准图号等。

6、建筑工程竣工图则要求有总平面图,给排水、供电、通讯、供气、供热布置系统图,建筑图(包括平、立、剖面),结构图(包括基础、构件位置、结构详图、节点图),设备图等。并应标出房角坐标、水准点高程及周围建筑的相对位置。

7、所有竣工图均需加盖施工单位名称的“竣工图”图章,各技术文件材料要有编制人、记录人、审核人和技术负责人和监理负责人的签字,以示负责。

第十二条列入城建档案馆接收范围的工程,建设单位在组织竣工验收前7日,应以书面通知市城建档案馆对工程档案进行专项验收。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

1、工程档案是否齐全、系统、完整;

2、工程档案是否整理立卷,立卷是否符合《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4);

3、工程档案的内容是否真实、准确地反映工程建设活动和工程实际状况;

4、工程档案签章手续是否完备,竣工图编制是否符合要求。

验收合格后,由市城建档案馆发给《建设工程竣工档案初验认可证》。建设单位在取得《建设工程竣工档案初验认可证》后,方可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时,应当查验《建设工程竣工档案初验认可证》。

第十三条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竣工验收后三个月内,向市城建档案馆报送一套符合规定的建设工程档案。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建设单位未向市城建档案馆移交建设项目档案的,按照《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79号令)规定,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10

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对单位直接有关人员处单位罚款数额5%以上10%以下的罚款。

第十四条为保证城肆档案的完整、准确,各单位在对建筑物、构筑物和各种管线进行扩建或改建、维修时,都要对有关的档案及时进行相应的修改和补充。补充修改形成的图纸资料并应报送市城建档案馆一套。

第十五条在本办法公布前,原有的重要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各种管线凡无现状图或不完整、不准确的,各管理或使用单位都要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地进行补测补绘,并将绘制的现状图报送市城建档案馆一套。

第四章城建档案的管理

第十六条全市城建档案实行分级多套分存管理。

1、市城建档案馆对全市城建档案帝行重点综合管理、收集和保管本市长期和永久保存的城建档案。

2、城市建设各主管机关和驻韶各单位的主管机关,负责对本系统本单位的城建档案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并实施统一管理。

各县、市(区)建设局(规划局),负责管理本县所属建设工程和村镇建设工程档案以及与本县有关的城建档案。

4、所有建设单位和工程设施管理单位,不论大小工程,都应根据工程设施维护管理的需要,收集和管理好其工程竣工档案。

第十七条建筑物、构筑物移交新单位管理时,其工程档案必须同时移交,并报市城建档案馆。停建、缓建工程的档案,由建设单位、档案部门集中保管,如建设单位撤消,其工程档案应向市城建档案馆移交。

第十八条市城建档案馆及各级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必须建立和健全城档档案的各项管理制度,包括案卷的接收、登记、整理、归档、保管、鉴定、统计、利用及图纸的补充、更改和审核制度。要编制必须要检索工具;要定期检查保管情况,对破损或变质的档案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特别是重要的城建档案要实行两套异地保管;要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的保密规定,严防失泄密。

第十九条各级城建管理部门,必须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编制城建档案保管期限表(保管期限分:永久、长期、短期三种);对城建档案的保存价值要定期进行鉴定。撤消必须编具清册,经单位领导审查,并报上级主管机关批准。实施销毁时,要有经手人和监证人签字,以资备查。

第二十条各级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应配备足够数量和能够胜任工作的管理人员,其中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工程技术人员。城建档案人员要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规定,遵守保密制度,刻苦钻研业务,提高管理工作水平和服务效率。

第二十一条保管城建档案必须有专用库房,库房内应有防潮、降温、防盗、防火、防晒、防尘、防有害生物等设备和措施,并具有抗震和抵御其他自然灾害及战争破坏的能力。城建档案的管理要逐步采用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改善保管、利用条件,逐步实现管理技术现代化。

第二十二条向城建档案馆移交的档案,必须按照规定办理移交手续,所移交的档案必须完整系统、准确可靠、图形清晰、字迹工整、密级明确、并经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查签字。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各县镇可结合各地的具体情况和条件,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办法,认真做好城镇和村镇的建设档案工作。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由韶关市城乡规划局负责解释。

嘉峪关市城市总体规划 篇5

第105号

《韶关市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实施办法》(韶府规审„2013‟3号)已经2013年8月14日韶关市政府第十三届27次政府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执行,有效期5年。

市长 艾学峰

2013年9月3日

韶关市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

救助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了做好我市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根据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国务院第381号令)、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1]39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我市辖区内下列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应依据本实施办法予以救助:

(一)在本市流浪乞讨的无法定监护人在场的未成年人;

(二)在本市流浪乞讨的老年人、残疾人和行动不便的人员;

(三)在本市流浪乞讨的危重病人、精神病人和传染病人;

(四)因财物被抢、被盗、被骗或丢失而在本市流浪乞讨的人员。

第三条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是一项解决其基本生活困难的临时性社会救助措施,应遵循自愿、无偿、公开救助的原则。

第四条 本办法的“救助机构”分为市、县二级。市级“救助机构”是指韶关市救助管理站、韶关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以下简称市儿保中心)、韶关市社会福利院及其他经依法登记的社会福利机构、护理机构; —1—

县级“救助机构”是指县(市、区)民政部门内设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及同级社会福利院。按属地管理原则,市级“救助机构”中的韶关市社会福利院接收市辖区范围内不满6周岁以下流浪儿童的救助,市儿保中心接收市辖区范围内已满6周岁、不满18周岁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韶关市救助管理站接收市辖区范围内已满18周岁以上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县级“救助机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接收所辖行政区域内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及安置。其他经依法登记的社会福利机构、护理机构,根据自身业务范围和接受能力,参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及安置服务。

第五条 各级政府和有关行政机关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做好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对在救助工作中互相推诿或失职、渎职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政纪责任。

民政部门负责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指导、协调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指导、监督所属救助机构落实救助管理措施和制定开展救助工作所需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指导、检查所属救助机构开展救助管理工作。

(三)定期对救助机构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

(四)调查、处理所属救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救助管理中出现的违法违纪问题。

(五)协调有关部门,帮助救助机构解决在开展救助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公安部门负责流浪乞讨人员治安管理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处理具有暴力行为的救助对象,将其送往相关医院救治。其主要职责是:

(一)公安民警在执行公务时,发现流浪乞讨人员,应查验其身份及询问家庭住址。对自愿要求到救助机构接受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履行告知、引导职责;对其中符合救助条件的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人员引导、护送到救助机构接受救助;对流浪乞讨人员中的危重病人、精神病人和传染病人直接护送到相关医疗机构救治。

(二)依法查处流浪乞讨人员中的各种违法行为,依法查处混迹在流浪乞讨人员中的犯罪嫌疑人,加大对组织、教唆、胁迫或控制未成年人、残疾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查处力度。

(三)协助维护救助管理机构内的治安秩序,协助做好流浪人员身份查寻甄别及护送返乡工作。

(四)对在救助机构救助期内死亡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机构报警后,公安机关应及时进行死亡鉴定,并出具死亡鉴定报告。

(五)做好采血和检验甄别工作。对受助未成年人进行采血、验血工作,对携带未成年人流浪乞讨的人员进行身份验证、甄别,对来历不明的未成年人一律采血、输入全国打拐DNA信息库。

(六)对确实无法查明其亲属家庭住址或所在单位,也无法查明其户籍所在地或住所所在地的受助流浪乞讨人员,按规定为其办理集体户口登记手续。

城管部门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时,发现和遇到需要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有责任和义务告知其到救助机构求助,并应耐心指明救助机构所在位置,对其中的危重病人、精神病人和传染病人,应及时联系有关部门和机构,将其护送到相关医院救治;遇有暴力行为的救助对象,协助公安部门处理;对其中的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人员,应帮助和将其护送到相应救助机构。

财政部门负责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经费及救助机构工作经费保障,将其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卫生部门负责流浪乞讨人员中危重病人、精神病人和传染病人的救治,同级民政部门及其救助机构要予以协助。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指定医院,对流浪乞讨人员中的危重病人、精神病人和传染病人进行治疗,待病情基本稳定后,确实需要且符合救助条件的,由收治医院告知或护送其到相应救助机构求助。

交通(运输)部门负责为流浪人员返回住所地或所在单位提供交通便利。对民政部门及救助机构在提供乘车凭证或购买车、船票(凭救助机构或县级以上民政部门的证明)方面给予优先照顾。

教育部门协助救助保护机构,对在规定期限内查找不到父母或其它监护人而在机构内安置的求助对象,对不适合入校接受教育的受助未成年人开展替代教育,做好教育矫治;对适合入校教育的受助未成年人,安排接受义务教育;及时安排本市户籍的返乡未成年人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指导中等职业教育机构做好接收工作,对职业学校接收的家庭经济困难并符合条件的返乡未成年人予以资助或减免学费。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流浪人员按规定实行就业扶持和帮助。

第六条 救助机构及主管民政部门应主动协调有关部门,在码头、车站及其他流浪乞讨人员较多的公共场所显著位置设置标志牌,标明救助机构所在的位置及联系电话,有关部门应密切配合。

第七条 救助机构对公安、城管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机关执行公务的工作人员以及群众护送来的或自己前来求助的人员,应先予以接待。经核查符合救助条件的,应予接收救助;对不符合救助条件的,应当告知求助人员不予救助的理由,并依据有关规定处理。

第八条 救助期限一般不超过10天,对暂时查找不到父母或其它监护人的流浪未成年人可由救助机构照料(期限为两年)。救助期满或生活无着情形消除后,受助人员应及时离开救助机构返乡或妥善安置。救助机构在对受助人员提供食宿的基础上,应积极做好联系接回工作。对其中的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或其它需护送的人员,救助机构应当通知其亲属或所在单位接回,亲属或所在单位拒不接回的,由救助机构提出协助送返建议,报主管民政部门同意后,由救助机构安排工作人员送回其户籍所在地对口接收的救助机构。对在救助机构停留时间超过一个月(未成年人在救助机构停留时间超过两年),确实无法查明其亲属家庭住址或者所在单位,也无法查明其户籍所在地或者住所所在地的受助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救助机构应及时报告主管民政部门,主管民政部门应根据其本人的具体情况,将其妥善安置在同级社会福利机构,供养所需费用,按照城市孤儿、“三无”老人标准,由同级财政核拨。

第九条 收治医院对护送来的流浪乞讨重伤病人员应予接收,并及时进行救治。接收时,收治医院在《韶关市流浪乞讨人员护送(交接)情况登记表》上签收。流浪乞讨伤、病人员经收治医院确诊患有传染病的,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卫生部制定的《医院工作制度》的规定,并按照病情需要请专科医院会诊或转院治疗。

在收治医院收治的伤病人员,能联系到其直系亲属或愿意认领的其他亲属的,收治医院应通知其亲属来院办理病人接回手续,病人的医疗费用由其亲属负责。无法联系到病人亲属或者其亲属拒不接回的,待病人病情稳定后,达到出院标准的,医院可为病人办理出院手续,同时征求本人意愿,愿意到救助机构求助的,由收治医院告知或护送其前往救助机构求助并填写《韶关市流浪乞讨人员护送(交接)情况登记表》,救助机构经核实后应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救助;不愿意到救助机构求助的,由收治医院为其

办理出院手续。如病人拒绝出院扰乱医疗秩序,妨碍医院正常工作的,收治医院可报警,由公安部门处理。

收治医院收治的精神病人经救治病情稳定后,由收治医院护送到民政、卫生主管部门指定的精神病医院继续治疗。精神病人经医治,恢复认知能力,能讲清姓名、住址的,由救助机构负责协调或护送返乡安置。

第十条 公安机关、城管部门和有关行政机关执行公务的工作人员发现在本市流浪乞讨的需要急救的危重病人,应直接护送到就近医院救治或拨打120电话,交医院先行救治之后再补办交接手续。按就近原则收治需要急救的流浪乞讨危重病人的医院,应为病人提供韶关市基本医疗保险目录范围内的医疗服务,并在收治病人后的24小时之内通知属地救助机构派员到院负责甄别核实并签字确认。收治医院在属地救助机构确认其为流浪乞讨人员身份后,需在保证病人生命安全的前提下于2天内将病人转至卫生主管部门指定的医院收治。

第十一条 本办法第九条、第十条发生的治疗费用,无法联系到受助病人亲属或其亲属拒绝支付的,经救助机构与收治医院核实后,由救助机构从财政预算的救助经费中支付给收治医院。在财政预算救助经费不足的情况下,救助机构可向慈善部门提出申请,由慈善部门按照慈善章程给予救助。

第十二条 严格交接登记手续。在护送、接收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过程中,各部门之间、各个环节之间应严格登记程序,认真填写《韶关市流浪乞讨人员护送(交接)情况登记表》,办妥登记表中各项手续,属生命垂危的病人可交就近医院先行救治后再补办交接登记手续。

第十三条 流浪乞讨人员到救助机构求助时,应当如实提供本人下列情况:

(一)姓名、年龄、性别、居民身份证或者能够证明身份的其他证件、本人户籍所在地、住所地信息。

(二)流浪乞讨的原因、时间、经过。

(三)近亲属和其他关系密切亲属的姓名、住址、联系方式。

(四)随身携带物品的情况。

第十四条 求助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救助机构不予提供救助并告知其理由:

(一)进入救助机构前患有危重病、精神病、传染病未经医治的;

(二)拒不如实提供个人情况的(因年老、年幼、残疾及有精神障碍

等原因无法提供的除外)。

(三)求助人员身上有明显损伤,但本人拒绝说明情况的。

第十五条 救助对象如有吸毒或违法犯罪行为、提供虚假个人情况骗取救助、超过救助期限且无正当理由不离开救助机构或严重扰乱救助管理秩序的,救助机构应当终止救助,并及时通过110报警,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置。

第十六条 救助机构应将受助人员入、离本救助机构,获得救助等情况进行分类、整理,建立档案并妥善保管。档案保管期限为两年,伤亡求助人员档案保管期限为五年。

第十七条 妨碍民政、卫生、城管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机关执行公务的工作人员执行救助管理工作,违反社会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部门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11嘉峪关市农业综述 篇6

一、目标完成情况

预计全年完成农业增加值3.1亿元,同比增长26%,占计划的10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280元,较上年增加1415元,同比增长18%。

二、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着力培育优势产业,不断夯实促农增收基础。紧紧围绕农民人均纯收入目标,进一步加大优势产业培育力度,不断夯实促农增收基础。一是以发展高效经济作物为主,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落实蔬菜、啤酒花、高效制种和甜叶菊作物,面积分别达到4.06万亩、2100亩、7462亩和1888亩,实现了“四增一减”的调整目标。二是扩大发展畜牧养殖业规模。新建暖棚圈舍80座,累计达到1289 座,新增规模养殖户65户,累计达到1653户。养殖小区新建、续建各2个,累计达到22个。示范推广青贮氨化池2700立方米。全年畜禽饲养总量达到51.7万头(只),同比增长6.1%。三是促进高效林业生态建设。新增育苗面积351亩,拓展了高效林业发展空间。

(二)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水平,促进农业效益提升。开展日光温室、测土配方、畜禽品种改良等项目推广和技术服务,先后举办各类专业技术、高产创建、新品种新模式培训班65期,培训农民6020人次,实现每户一名科技明白人,科技兴农成效显著。一是加大日光温室及钢架塑料大棚设施农业建设和技术服务力度。新建日光温室84座,占计划的31.1%。钢架塑料大棚395座,占计划的158%。二是大力推进品牌化销售。为大棚生产的草莓、西瓜和蔬菜设计制作了无公害包装及标识,实现了无公害草莓、西瓜和蔬菜的品牌化销售,拓宽了销售渠道,提高了市场占有率。三是有效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完成测土配方施肥11.18万亩,实现了测土配方施肥在我市全覆盖。四是示范基地建设取得新成效。在三镇续建日光温室生产示范点3个,在新城镇新城村、中沟村建成网室甜椒制种示范点2个,示范面积150座90亩。在文殊镇冯家沟村和塔湾村建成优质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2个,带动农户发展高效食用菌种植大棚37座。在三镇落实农田节水技术示范面积5.99万亩。五是大力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先后引进推广新技术6项,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果蔬新品种35个,示范面积1200亩。完成奶牛冻配改良3246头,黄牛冻配改良698头,绵羊改良6900只。示范推广发酵床养猪技术,建成示范场户11个,建设发酵床面积2394平方米。推广应用人工授精技术,繁活仔猪6.27万头。农业科技转化应用率不断提高。六是大力推广新机具。争取农机购置补贴190万元,购置农机局366台(套),农业机械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0.92万千瓦,占计划的100.2 %,较上年增加0.4万千瓦。七是加强农民技能培训。争取阳光工程培训资金30万元,完成农民技能培训1000人,占计划的100%。

(三)继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一是积极协调重大建设项目工作。金凤凰农业生态观光园项目计划总投资6700万元,已完成投资6700万元,建成了各项基础设施,即将试营业。洋葱提取槲皮素项目计划总投资6200万元,已投资316万元,新建1200多平方米的无菌储备库主体工程。二是抓好固定资产投资及国拨省补资金争取工作。争取到位国拨省补资金1010.47万元,占计划的155.5%。完成农业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27亿元,占计划的181.5%。三是推动基本农业建设项目实施。今年农业项目主要涉及设施农业、农民技能培训、农机具购置补贴、农产品安全、青贮氨化池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夯实了农业和农村

经济发展基础。

(四)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拓展农业发展空间。为涉农企业争取国家补贴、扶持专项资金360万元,支持企业发展。创建标准化养殖示范场4个。目前全市建成规模农业企业12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3家,其中今年新增省级2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态势良好,全年新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累计达到41家,争取扶持资金50万元,扶持了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提高了农民专业化组织生产能力。

(五)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农牧业健康发展。一是不断改善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的装备条件,改造农产品实验室640平方米。二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全年开展农产品例行检测11批次、26个品种、477个样品,检测合格率为97.9%。完成农牧厅农产品抽检4次、7个品种、176个样品,检测合格率为96.6%。三是在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开展畜产品例行检测7次、231份样品,检测合格率为100%。开展“瘦肉精”自检1次,检测样品26个,检测合格率100%。四是动物防疫工作全面完成。共接种各类畜禽115万头(只、次),免疫密度和免疫动物耳标佩带率均达到100%。五是加强对屠宰场、肉品市场和外运畜品的检疫,杜绝不合格畜产品进入市场,确保畜产品食用安全。全年检疫各类畜禽35.38万头(只),检出病害动物226头(只),全部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动物检疫率、出证率、病害动物及产品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六是加强生产投入品监督管理。在全市选择100户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户,建立健全了生产投入品记录档案。七是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今年完成了无公害西甜瓜产品的复查换证工作,“嘉峪关野麻湾西瓜”获得农业部地理标志证书,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4个。

(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资源保护工作,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一是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通过了省级验收。二是全面落实造林绿化任务。完成封滩育林1.5万亩,平原绿化工程项目一期工程200亩;新增育苗面积351亩。三是积极实施退耕还林成果巩固项目。完成补植补造面积1906亩,通过省级年度核查验收。四是加强重点公益林管护和护林员队伍建设,层层签订管护责任书和管护合同,落实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完成新城草湖公益林管护区草方格固定沙丘面积300亩,栽植各种苗木26.7万株。五是加强林业有害生物检疫工作。全面推行“两证一签”制度,杜绝林业有害生物的入侵和扩散蔓延,产地检疫各类苗木21万株。六是加强林业病虫害监测和防治工作。完成监测面积24.5万亩,监测覆盖率87.4%。七是加大森林防火工作力度。建立健全林草地防火责任制,加大林草地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和巡查力度,没有发生林草地火灾事故。八是加强林木采伐管理。严格执行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林木采伐许可证、木材准运证“三项制度”,规范了木材经营市场秩序。

(七)全面推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今年以来,认真总结文殊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试点工作经验,深入村组、农户宣传土地流转有关政策,现场指导兴盛啤酒花有限公司签订土地流转合同240份,流转面积827.47亩;指导石桥村签订土地流转合同5份,流转面积30亩。同时,在长城区新城镇、雄关区峪泉镇分别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站,各村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室,建立健全了管理制度,配备了电脑等设备,全面推行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

(八)加强农业法制建设,重视涉农安全工作。一是不断完善农业执法体系建设。根据市编委批复成立了市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支队,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建立健全了工作职责和岗位职责,确保了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进一步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多次协调工商、质监、公安部门,深入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先后23次出动执法人员140人次,对全市农资市场、种子市场、屠宰场所、经营门点、动物诊疗场所、各养殖场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种农资依法规范经营。三是不断加强农村经营管理,完善农村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体系建设。四是加强农机安全监管。共检验各类拖拉机1636台,占应检数的85.6%,检验联

合收割机11台,占应检数的100%,换发驾驶证13本,占到期换证人数的 92.9%,新报户拖拉机209台,培训考核拖拉机驾驶员111人,检查车辆及驾驶员3065台次,纠正违章行为231台次。

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探讨 篇7

智慧城市是把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的各行业中,是基于知识社会加以创新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智慧城市通过基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社交网络、综合集成法等应用,营造互联、智能、开放、协同的可持续创新。

2 我国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现状

2.1 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定位比较高

定位超越“数字城市”,侧重于信息基础设施提升或局部领域信息技术应用,更加强调支撑和引领城市整体创新转型发展。如:智慧扬州规划中提出“推进建设以加速经济转型升级为特征的创新扬州、以精细高效城市运行为特征的精致扬州、具有高水平城市公共服务的幸福扬州”三大目标;广州提出了“低碳经济、智慧城市、幸福生活”三位一体的城市发展理念,目标是建成智能技术高度集聚、智能经济高端发展、智能服务高效便民的中国智慧城市先行示范城市。

2.2 智慧城市建设重点涉及面比较广

智慧北京规划中提出了“四类智慧应用,四个智慧支撑”的建设重点。智慧宁波提出由智慧基础设施、十大智慧应用体系、六大智慧产业基地和居民信息应用能力构成的建设重点。从建设重点来看,体现出很多共性,涉及面比较广,大多包括了智慧政务、智慧民生、智慧经济、智慧环境、智慧人群和智慧基础设施等内容。

2.3 智慧城市建设切入点有明显差异

智慧城市涉及的技术和建设领域众多,城市基础条件不同,选择的切入点和路径也不尽相同。大体包括三类:第一类是无锡、杭州等城市,注重以物联网技术和产业发展为驱动,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第二类是上海、重庆等城市,注重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整合为先导,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第三类是北京、武汉、宁波等城市注重以推进重大试点示范应用项目为突破口,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2.4 说的多,落地成功的少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均提出定位高的理念与口号,但未能做到从城市转型发展战略高度和全局的视角出发,总体规划设计不到位,在确定目标、重点和实施路径上等把握不到位。

3 智慧城市总体规划设计思路

3.1 明确目标定位,解决智慧城市“为什么”而建的问题

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定位应按照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和新“四化”同步发展要求,聚焦居民、政府、企业、生态环境等城市基本要素,着力解决城市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促进城市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改善民生服务。

推进社会文化领域的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最大限度地满足城市居民物质文化生活需求。

(2)提高政府效能。

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实现公共事务处理和公共资源分配的开放透明,推进整个城市互动化、精细化、人性化的治理。

(3)促进经济转型。

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转型发展,转向更多依赖于信息和知识等无形资源驱动和创新驱动。

(4)改善生态环境。

提高生态环境的智能监测和综合治理水平,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3.2 确定建设重点,解决智慧城市“建什么”的问题

基于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定位和系统推进的要求,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应构建“一个中心”、“两大支撑体系”和“四大应用体系”。

(1)建设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

围绕智慧城市大系统智能运行要求,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实现城市范围内不同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数据融合、信息共享,为城市各领域智慧应用系统运行提供信息整合、数据挖掘和智能分析支撑,为城市管理、运营和服务提供统一的智能化指挥协同平台。

(2)建设两大支撑体系。

一是智慧基础设施。加强水网、电网、气网、交通等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推进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三网融合”,满足各领域智慧应用需求。二是智慧人群。着力提升全社会对智慧城市的认知,加强智慧城市专业人才培养,提高居民信息和知识获取利用能力。

(3)建设四大应用体系。

一是智慧民生。建设一体化的满足民生需求的各类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对民生需求及时感知,并做出实时响应和高效处理。二是智慧政府。建设政府决策、管理和服务信息支撑系统,全面感知并掌控城市运行状况,整合城市分散的资源、信息和组织,实现政府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升政府城市治理和民生服务能力。三是智慧经济。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深度融合,实现传统产业转型,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智慧环境。通过智能化途径,改造环境保护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智慧感知生产生活中能源消耗并加以自动控制,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及时预警预防和处置。

3.3 设计实施路径,解决智慧城市“怎么建”的问题

根据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结合智慧城市系统运作机理分析,智慧城市实施的主要路径有:

(1)走政府引导下的市场化道路。

注重发挥政府在智慧城市统筹规划、政策扶持、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作用,积极探索建立智慧城市建设市场化投融资和运行管理机制,形成政府引导的、企业化运作为主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

(2)因地制宜选择切入点和突破口。

根据城市自身信息化基础、经济发展水平和区位特色优势等条件,从智慧应用、智慧基础设施和智慧产业等方面科学切入和重点突破,对智慧城市整体推进产生带动和辐射效应。

(3)以标准化引领智慧城市规范有序推进。

建立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统一规范设备技术标准、业务流程标准、政府监管标准,以标准化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推进信息资源共享,促进智慧城市建设的产品、网络、应用和服务的融合发展。

(4)智慧产业和智慧应用互动发展。

坚持应用需求导向,推进信息技术应用与市场机制、管理机制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技术研发,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培育智慧城市产业链,形成产业与应用良性互动。

(5)在试点探索基础上进行示范推广。

分区域、分领域、分行业、有重点地分类开展先行试点,培育一批经济和社会效益突出的示范项目,抓好经验推广,扩大示范带动效应,有序推进智慧城市整体发展。

4 智慧城市总体规划原则

4.1 应具备广泛的普适性

近年来,智慧城市的建设尝试均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即使是中西部城市,也是经济实力相对雄厚的地方。但是,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一项国家战略举措,不能将贫困地区关在门外。所以我们在做总体规划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广泛的普适性,加大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职能部门科学决策能力建设,注重智慧的积累,而不仅是IT基础设施的投入,要提高管理的分量;因此,即使在没有大额资金投入的前提下也能有效地开展智慧城市建设。

4.2 应有权威性

一般来说,任何设计方案的权威性,均来源于学术机构、权力机构、投资机构。学术机构的科学性是易为世人所能接受的定理;权力机构是制定规则、代表政府的认可;投资机构是项目的业主方,其权威性也是不容置疑的。所以我们在做总体规划的时候,要充分整合这三方面的资源,考虑这三方面的诉求,才能推出具有权威性的总体规划方案。

4.3 应自上而下设计、自下而上实施相结合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复杂的、长期的累积过程,现在仍处于探索阶段。现在想要拿出具体详实的总体规划方案,从时效性和科学性方面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我们在做总体规划的时候,必须要抓住共性,自上而下提出指导性方案。同时也要约定自下而上的统一数据格式与接口,为以后的资源整合打好基础。

4.4 应加大城市软实力部分的设计

上一篇:古代描写石榴花的名诗下一篇:人教课标1-5文言文知识点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