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沟通心得

2024-10-12

中国式沟通心得(精选10篇)

中国式沟通心得 篇1

沟通的艺术

——“沟通”培训心得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而在现实中,沟通的能力以及效果则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擅于沟通,不管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能应对自如,所向披靡;而有的人不擅沟通,则在工作和生活中困难重重,诸事不利。

如翟鸿燊教授讲座第一句话所说:人际沟通,最忌讳的就是一脸死相。这一点真的是这样,生活中就有人很难得给别人好脸色,所以大家都不愿意跟这样的人沟通,就更谈不上相处和谐了。佛家也讲,相由心生,心态决定一个人的面相,而面相传递给别人的信息往往直接而印象深刻。所以,沟通的艺术性首先需要一个主动的态度,真诚的面相。

战国时代,所谓的“纵横家”,实际指的就是苏秦、张仪。而两个人都是“鬼谷子”的门生,施展“合纵”、“连横”之术,将战国晚期各诸侯及天下形势掌握于股掌之中,这就是沟通的艺术巅峰。所以,沟通的艺术性就需要对各种技巧在不同场合地点的使用拿捏地相当到位。有本书里这样写:要进行有效沟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必须知道说什么,就是要明确沟通的目的。如果目的不明确,就意味着你自己也不知道说什么,自然也不可能让别人明白,自然也就达不到沟通的目的;二是必须知道什么时候说,就是要掌握好沟通的时间。在沟通对象正大汗淋漓地忙于工作时,你要求他与你商量下

次聚会的事情,显然不合时宜。所以,要想很好地达到沟通效果,必须掌握好沟通的时间,把握好沟通的火候;三是必须知道对谁说,就是要明确沟通的对象。虽然你说得很好,但你选错了对象,自然也达不到沟通的目的;四是必须知道怎么说,就是要掌握沟通的方法。你知道应该向谁说、说什么,也知道该什么时候说,但你不知道怎么说,仍然难以达到沟通的效果。沟通是要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包括文字、语调及肢体语言,而你要学的就是透过对这些沟通语言的观察来有效地使用它们进行沟通。

总的来说,沟通的能力可以靠经历来充实,靠时间来沉淀,而沟通的艺术就需要经历和时间的共同作用,不断感悟不断升华,才可以真正地像掌握一门独门绝技一样独步江湖。而想要达到这样的修为,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工程部

姜XX

2012年10月

中国式沟通心得 篇2

中国英语的本身在使用过程中采用国际英语的基本词汇, 遵守基本语法系统, 国际上共通说法和行文规范, 中国 (ChinaEnglish) 具有国际英语的特性, 它也运用了自己的一套说法, 能被英语母语的读者所理解和接受。当然它们之间也有不同的说法和理据。香港是东西方跨文化的交汇之地 (intercultural borderlands) , 且英文非常普及, 是现代中国向外传通的主要通道之一。规范化的中国英语是由自娴熟英文文本和由中国人用英语创作的文学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我们用中国英语这个词来记录英语语言在中国发生的变化和你发展。比如茶馆里的茶桌用规范的英语说, 变成了coffee table, 但是这样不符合英文行文习惯, 应该说tea tables比较正确。

中国英语作为新生事物, 有其自己的认识和接受的过程, 人们在这二十年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否定到积极参与。改革开放以来, 产生了不少新提法, 新事物, 新概念, 带有中国特色的词汇不断地涌现, 他们大都是中国所持有, 在英文中没有或是一时找不到相对应的表达译法, 只好另找表达途径。语言学家认为, 语言都是本民族交流思想文化的重要载体。经过20多年的大浪淘沙和世界英语媒体的洗礼,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人与世界的交往日增, China English运用的越来越广泛。

中国丰富的物产和悠久人文历史说明中国真的是无奇不有。如“文定”英文怎么说?有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东西没有被英语说明过, 在中国的不断发展中, 很多新事物, 新发明和新观念的翻译方法, 这需要我们进行不懈的研究。有些中文词已为英语国家的人们所了解, 也会在英语中普遍流行, 如中国的乐器二胡 (erhu) , 琵琶 (pipa) , 筝 (zheng) 和中国特有的食品等。西方人不太了解的中国的特殊商品, 翻译后需要加注英语解释, 这样国外读者就能知道和了解他们从来没有过的东西。如炕 (kang, a heatable brick bed) .又比如说粽子 (zongzi) , 即使西方人吃过粽子, 也记得它的名字, 但是要对其文化有透彻的理解就太难了。油条 (youtiao) , 有人经常用crullers, 但实际上指的是英美国家中的一种油炸食品。

中国英语用来表达中国独有的意念。中国自秦始皇以来, 古代皇帝就自称“朕”, 这种心态也为中国统治者所独有, 英文中是没有的, 台大教授解释为a kind of Chinese royal“we”used by Chinese emperors.可见中国人常有自己的特有方法和独到的观念。同时中国英语也反映中国现代文化对世界文明的解读。如中国政府对世界提出的观念有“第三世界” (the third world)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five principles of peaceful co-existence) 。中国人常要用下列特有形式或是概念来表达自己。中国的政治术语或者口号 (political terms and slogans) , 如害人虫an evil creature (person) , 大跃进the Great Leap Forward, 等等

东西方有很大的文化差异 (cultural gaps) , 中国各个地域有不同的历史和文化, 因而不同地理区域的人, 或是不同民族种族的人们有不同的历时感受 (diachronic experience) 和共时感受 (synchronic experience) , 因而他们会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表达不同的体会或者是感受。一个民族的体会或者是经历有时候是非常不同的, 这样在言语上就会出现“文化空白”。如特有的汉语词汇:本命年 (this animal year of sb.) , “修长城”playing mahjong, 扶贫县anti-poverty counties, 三八红旗手March 8th Red Banner Pace-Setter。

有些中国事物具有强烈的中国地方色彩, 因此次不可能在英语中找到对等的表述。为了传播文化信息, 中国英语的使用是必需的。比喻, 成语和谚语事实上都已经在英语中得到广泛和有效的应用。很多跟中国文化相关的词语或者是中国特色较强的词语, 比如说, 中国的文化和中国人的爱好, 必须要用一点中国化的句式才好表达, 最后就成了中国英语。随着汉文学译本的增多, 它必然会成为一种特别的文学风格。“不管黑猫白猫, 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It doesn’t matter whether a cat is black or white as long as it can catch mice) .中国英语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充当了媒介的角色, 中国英语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摘要:中国英语的出现顺应的不同文化载体之间交流的国际潮流, 事实上, 从过去到现在, 很多中国特有的事物观念都被西方人接受了, 中国英语的普及促进了中英文化交流。

关键词:中国英语,沟通,纽带

参考文献

[1]金惠康, 《中国英语》,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

中国品牌的特色沟通 篇3

具体影响大致有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目前中国大多数企业在创立品牌的过程中仍然采取短期行为

大家可以发现,短期突击成为许多广告公司、品牌咨询公司帮助企业或为企业服务的重要手段。从一定程度上讲,现在很多广告公司几乎都不是做品牌的,而是做销售来帮助“卖货”的。因为一说“卖货”,广告主就很爱听,就渴望合作。我想,这一点也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企业内部的广告负责人是聘任制或职业经理制,他们的所为都直接和销售业绩挂钩,一朝天子一朝臣,两三年以后谁来负责大家都不知道。所以这些负责人就很现实,完不成销量就等于什么都没有。

还有一个原因大概是中国人穷的时间太长了,急功近利的思想特别显著。一些私营老板急于求富的心理非常强烈,从而很难坚持从长期战略的高度上把握自己的行为,“只有挣钱才是真理”的意识坚不可摧。这样的短期突击的行为方式与品牌运营应把握的宗旨之间确实是有距离的,因为品牌是需要累积、循序渐进而成的,它需要一个长程的策划,短期的销量提升并不一定意味着市场份额和品牌价值的增加,有时有可能还是一种“减分”的行为,所以如何使广告公司以及品牌咨询公司有品牌长程策划的能力,来帮助企业提升品牌意识和采取战略性的营销举措,这是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

第二,大一统社会体制下的传播方式

我们的国家长期处于大一统的社会体制下。中央集权文化根深蒂固,政府在老百姓心中是非常有地位的,老百姓对于权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认同感,所以整体上,在我们的文化形态中,自上而下的传播方或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神圣感。但是品牌的传播恰恰与这种自上而下的认定方式相悖,品牌的成长是由消费者的金钱堆积起来的,它寻求的应是一种白下而上的积累与认可方式,比如说,在我们国内有各种各样的官方机构或行业协会都在搞品牌的“指导工作”,企图依靠政府力量来认证品牌、施加对消费者的影响。其实这和品牌的宗旨是完全违背的,政府认证的品牌不是消费意义上的品牌,而是体制意义上的名牌,缺乏市场竞争中的严格筛选。这一切,我觉得既与体制有关系,又与我们民族的思维方式有密切的关系。

第三,品牌概念的“虚。’与“实”

我们现在对品牌的思维方式太实了,“故事”和“印象”都是虚的东西,而这些恰恰是品牌得以营构内涵的精髓。而造成我们品牌概念“实”的原因可能也有两个,一个就是任何事情初始之时就是从实做起的,都经历了一个从实到虚的过程,这也说明我们的品牌阶段还很稚嫩,需要不断地助其成长。第二点,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和我们的文化传承有很大的关系。其实,我们的民族是一个很崇尚实的民族,从孔子的“不知生,安知死”与“不言乱力怪神”的言论时代开始就是如此。传承千年,很难加以扭转。

实际上,品牌是由两种形象组成的,一种是实际形象,另一种就是传播形象。其中传播形象决定了品牌的价值所在。现在很多企业都把品牌的实际形象很完整地体现出来,却没有塑造出一个更好的传播形象,可以说是没有这个意识,同时也很难从广告公司、品牌咨询公司得到有效的支持。包括一些所谓名牌在内,都是从实的概念(产品)来理解品牌,而没有从虚的方面(附加值)来提升品牌。

沟通心得 篇4

沟通沟通不明思议,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沟通是作为咨询工作者至关重要的核心工作能力,有效的沟通让我们高效率地把一件事情办好。善于沟通的人懂得如何维持和改善相互关系,更好地展示自我需要、发现他人需要,最终赢得更好的人际关系和顾客满意。

人与人的沟通过程包括输出者、接受者、信息、渠道等四个主要因素。我们在工作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顾客,要求各不相同,但目的一般都相同,那就是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我们无法改变沟通因素中接受者的素质与要传达的信息(清洁生产思想),但是我们可以从自身与渠道方面,找到适合企业的方式从而达到咨询的目的。

一、信息

首先要明确传达的信息,一定要简单明了,简明扼要。

如:

1、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正式开展了。

2、工作安排,需要企业人员如何配合。

其次信息要通过加工,对企业有以下几点性质

1、相关性

信息必须与接受者所知道的范围相关联,如此才可能使信息为接受者所了 解。所有信息必须以一种对接受者有意义或有价值的方式传送出去。

如:解释清洁生产及清洁生产审核的过程中,介绍会给企业带去哪些效益,会给企业解决哪方面的问题。

2、组织性

将信息组织成有条理的若干重点,可以方便接受者了解及避免接受者承担 过多的负担。

如:每次工作安排出几点,列出123来,让企业配合工作的人员有条理的安排工作。

3、集中性

主要是在口语的沟通中,重复强调重点有利于接受者的了解和记忆。

将焦点集中在信息的几个重要层次上,以避免接受者迷失在一堆杂乱无章 的信息之中。在口语沟通中,可凭借特别的语调、举止、手势或面部表情来表达这些重点。若以文字沟通方式,则可采用划线或强调语气突出内容的重要性。

如:方案收集过程中,重复强调中高费方案的重要性,使其重视并了解为什么要重视的原因。

二、传达信息的人

一定要充分了解接受者的情况,以选择合适的沟通渠道以利于接受者的理解。

同时注意以下技巧的结合;

1、倾听技巧

倾听能鼓励他人倾吐他们的状况与问题,而这种方法能协助他们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倾听技巧是有效影响力的重要关键,而它需要相当的耐心与全神贯注。

倾听技巧由4个个体技巧所组成,分别是鼓励、询问、反应与复述。

1)鼓励:促进对方表达的意愿。

2)询问:以探索方式获得更多对方的信息资料。

3)反应:告诉对方你在听,同时确定完全了解对方的意思。

4)复述:用于讨论结束时,确定没有误解对方的意思。

2、气氛控制技巧

安全而和谐的气氛,能使对方更愿意沟通,如果沟通双方彼此猜忌、批评或恶意中伤,将使气氛紧张、冲突,加速彼此心理设防,使沟通中断或无效。

气氛控制技巧由4个个体技巧所组成,分别是联合、参与、依赖与觉察。

1)联合:以兴趣、价值、需求和目标等强调双方所共有的事务,造成和谐的气氛而达到沟通的效果。

2)参与:激发对方的投入态度,创造一种热忱,使目标更快完成,并为随后进行的推动创造积极气氛。

3)依赖:创造安全的情境,提高对方的安全感,而接纳对方的感受、态度与

价值等。

4)觉察:将潜在“爆炸性”或高度冲突状况予以化解,避免讨论演变为负面或破坏性。

3、推动技巧

推动技巧是用来影响他人的行为,使逐渐符合我们的议题。有效运用推动技巧的关键,在于以明白具体的积极态度,让对方在毫无怀疑的情况下接受你的意见,并觉得受到激励,想完成工作。

推动技巧由4个个体技巧所组成,分别是回馈、提议、推论与增强。

1)回馈:让对方了解你对其行为的感受,这些回馈对人们改变行为或维持适当行为是相当重要的,尤其是提供回馈时,要以清晰具体而非侵犯的态度提出。

2)提议:将自己的意见具体明确地表达出来,让对方能了解自己的行动方向与目的。

3)推论:使讨论具有进展性,整理谈话内容,并以它为基础,为讨论目的延伸而锁定目标。

4)增强 :利用增强对方出现的正向行为(符合沟通意图的行为)来影响他人,也就是利用增强来激励他人做你想要他们做的事。

三、沟通渠道

企业组织的沟通渠道是信息得以传送的载体,可分为正式或非正式的沟通渠道、向下沟通渠道、向上沟通渠道、水平沟通渠道。

清洁生产审核咨询的过程中有多种不同的沟通渠道:宣贯会、座谈沟通、小组会议、现场询问等。

清洁生产审核中与领导沟通最至关重要,取得领导支持工作就进行了一半了。根据沟通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沟通渠道,如果与一线沟通就不用体现专业花的东西,直接齐切入话题,问明工作岗位会存在的问题。与中高层领导沟通就要了解其所在岗位是什么,关注的问题又是什么,那么就应投其所好切入话题,对方就容易接受我们工作的安排等。

有效沟通培训心得 篇5

世界上没有不好看的颜色,只有搭配不好的颜色。先要认清自己是什么“颜色”即个性,再根据自己的个性选择与别人交往的方式。知彼者,智也;知己者,大智也。沟通的一个前提就是:知己知彼。

结合工作,针对本次学习,谈谈心得。基本归纳以下几点: 三思而后言

在我们和人沟通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一句话而引起他人的不悦,所以要避免说错话。而最好的方法,就是根本不去说那句话。说话之前,先想想自己想说什么,该说什么。很多人往往心直口快,根本没想到自己犀利的言词可能对别人造成的伤害。因此说话不能不经过大脑。

失言时立刻致歉

勇于认错是很重要的,所以一但当你发现自己的言语伤害到他人的时候,千万不要碍于面子不肯道歉。每个人偶尔都会说错话。可是自己一定要察觉自己说了不该说的话,然后马上设法更正。留意他人的言语或其它方面的反应,藉以判断是否需要道歉。如果你确实说错话了,就必须立刻道歉,勇于承认错误,不要编借口,以免越描越黑。

挑对说话的时机在我们和人沟通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一句话而引起他人的不悦,所以要避免说错话才行。而最好的方法,就是根本不去说那句话。

表达意见之前,都必须先确定,对方已经准备好,愿意听你说话了。什么时候开口才是最好的呢?其实要遇到最好的时机很困难,但是要遇到适于交谈的时机却不是难事。比如说:在公共场所,或有其它朋友、同事在场时,应避免谈论涉及隐私或一些敏感的话题。还有当对方感到烦躁时,也尽量避免继续谈论下去。

对事不对人

指明他哪些行为有问题,而不是整个人都有问题。一个人要改变某些特定、确切的行为,要比改变个性容易。

了解别人的感觉

如果能先试着了解对方的感觉,你只要能找出背后真正的原因或需求,就能够用另外一种说词去化解一场冲突。智慧的人用心说话。

聆听他人的回馈

要懂得如何去说,也要懂得如何去聆听。缺乏聆听的技巧,往往会导致轻率的批评。一个人会任意的批评或发出不智的言论往往是因为他不管别人要说什么,只想主控整个对谈的场面。仔细聆听别人对你意见的回馈或反应,得知对方是否了解你的观点或感觉。而你也可以看出对方所关心、愿意讨论的重点在哪里。

和别人交流,不和别人比赛

有的人和人交谈时,时常把它看成是一种竞赛。一定要分出个高下。如果你常在他人的话里寻找漏洞,常为某些细节争论不休,这种竞赛式的谈话方式必须被舍弃,而采用一种随性、不具侵略性的谈话方式。这样当你在表达意见时,别人就比较容易听进去,而不会产生排斥感。

沟通技巧心得 篇6

沟通,每个人都知道它的定义,是为了一个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并且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但是如何能保证沟通的实际效果呢?做为督查组这个部门,有效沟通是在工作中需必备的一项技能,带着对知识的渴望,进入了今天柳青老师的专题讲座《沟通的技巧》。

首先是讲解的是沟通的三要素:

①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②达成共同的协议;

③沟通信息、思想和情感。

就是在沟通之前要有一个事件、异议或需明确的事项,然后通过语言交流或其他方式,获得双方一致认定的一个结果。

如何保证这沟通过程的顺利进行,达到共同的协议呢?这就要注意方式和技巧,首先要了解沟通对象的人际风格,是属于哪一方面的性格的人。属于分析型的人办事认真严肃、有条不紊、有计划有步骤,动作少,面部表情少,因此,与属于分析型的人进行沟通,要注意细节,遵守时间,要有记录避免有太多的动作,尽量避免眼神的交流,身体后仰。属于支配型的人办事独立果断,热情有能力、有作为。与属于支配型的人接触,需讲究实际效率、不要有太多的寒暄,直接说出目的,声音宏亮,充满信心,要有强烈的目光接触,身体要前倾。和谐型的人比较有好、合作、有耐心,与这种类型的人接触,他所关注的是双方良好的合作关系,喜欢别人的赞赏,与之交谈时需时刻充满微笑,说话要注意抑扬顿挫,并追求他的意见,要有频繁的目光接触。表达型的人比较外向、直率有好,动作多、话多,与这类型的人交流时,需创造良好的气氛,眼神看着对方,声音宏亮,要伴有肢体动作,只见森林不见树木,要比较宏观的看事情。

了解了沟通对象的人际风格,并顺应他的性格去沟通问题,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会加大双方之间有好的合作关系,取得彼此认同的协定结果。督查的工作中需要沟通的事情比较多,听了这一讲的课程,我受益匪浅,在工作中常常因为与员工的沟通、分公司总办的沟通或部门负责人的沟通不畅,而导致矛盾或误解,因此掌握沟通的技巧,方能使各部门之间、员工之间合作愉快,通过今天的培训,我总结了以下受益点:

1、与员工之间的沟通,需友好、态度要端正,勿浮躁。

2、要设身处地认真聆听,切忌听而不闻。

3、不要以权力压制对方,观点要明确,对事不对人。

4、换位思考,但又不失原则性。

5、在遵循企业制度的前提下达成共识。

6、不在乎对方的态度,以理服人。与各种性格的上司打交道中也根据领导不同类型的领导风格,给出了不同的应对措施。我觉得我的领导是控制型、互动型、事实型三者的结合,其中三方面的风格她都具备,即严格又认真,且比较有权威,因此说服上司需掌握以下技巧:

1、选择适当的提议时机(在心情愉快的时候)。

2、提议时数据要有很强的说服力。

3、设想上司的质疑。

4、说话要简明扼要。

在下午的课程中讲解了赞扬部下和批评部下要掌握的技巧,通过培训并结合实际工作,我吸取了以下益处。督查组的部门虽人员不多,但是工作涉及检查的内容较多,检查范围很广,权限也比较大,因此要具备的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要求会很高,因此下属们的工作压力也比较大,而且现在基本都是新人,出错的几率也较多。如何能够把各项工作做到最好,做为督查组主管要谨慎对待。

因此在对下属下达命令时,一定要正确传达命令的意图,下达命令时态度要和蔼,强调工作的重要性,赋予下属更大的自主权,共同探讨状况,并让部下及时地提出疑问,是保障所传达命令与事项圆满完成的前提。在员工工作成绩优异或对某一项工作圆满完成、或各项考核数据达到优异时,就需要进行适当的赞美,但是如果没有掌握赞美部下的技巧,就会导致部门其他人员的态度不端正或情绪低落,不思进去,因此赞美员工时首先态度必须真诚,赞美的内容要具体,注意赞美的场合,并适当运用间接赞美的技巧。

在员工犯错误时,要进行适当的批评教育,但是要把握批评的度,在批评时,要先进行真诚的赞美,也就是强调“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人非圣人,孰能无过,在工作中不经意的犯错没有关系,关键是对待错误的态度要端正,要及时改正。再者就是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要伤害员工的自尊和自信,友好的结束批评。

中国式沟通心得 篇7

我国的连锁经营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伴随行业的发展,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便应运而生。作为连锁经营领域唯一的全国性行业组织,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以推动连锁经营在中国的发展为己任,以服务广大会员为核心,努力为连锁企业搭架起与政府沟通的桥梁,从而为推动连锁经营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期天祥·食尚访谈录邀请到中国连锁经营协会食品安全推进部主任助理、食品安全委员会总干事孙工贺女士,由她来介绍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具体情况。

柴平海:请介绍一下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相关情况。

孙工贺: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于1997年注册成立,目前拥有企业会员900家,包括本土和跨国零售商、特许加盟企业、供应商及相关中介组织等,覆盖了16万个连锁店铺,涵盖了零售、餐饮、服务等行业中的50多个业态。其中,零售会员企业2009年销售额达到1.6万亿元人民币,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13%。协会会员。协会积极参与政策制定与协调,维护行业和会员利益,努力为会员提供系列化专业培训和行业发展信息与数据,搭建业内交流与合作平台,从而为推进连锁经营行业的发展助力。

协会的组织机构如下:

柴平海: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才能成为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会员?

孙工贺:首先,企业要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成立时间在2年以上,注册资金50万元人民币以上,拥有注册商标或注册申请受理通知书。其次,企业要具有一定的经营规模和良好的经营业绩。再次,连锁企业拥有连锁店铺数10家以上,年销售额5000万以上;特许企业拥有2家以上直营店,直营店和加盟店的店铺总数30家以上,年销售额5000万以上;有良好的经营业绩,并已在商务主管部门备案。企业需要同时具备以上三方面条件方可入会。

另外,与行业相关的服务型企业(如设施设备供应商、商品供应商、服务商、商业地产商、咨询研究机构等)如欲加入协会,必须积极参与协会组织的相关活动,并能为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柴平海:协会能够为会员提供哪些服务?

孙工贺:会员是协会的宝贵财富,更好地服务会员是协会不断提高的动力,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一贯秉承"引导行业、服务会员、回报社会、提升自我"的宗旨,力求为连锁企业和会员单位提供更多的服务,为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企业保持通畅的联系,及时传递协会信息,举办专业会议,提供最新的行业资讯、技术及趋势分析等,并协助组织会员间交流,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搭建连锁会员和供应商会员(商品供应商、设施设备供应商、IT服务商)深入交流的平台,为企业采购、跨地区发展提供服务;为供应商提供更广的销售渠道。同时,协会还经常组织开展各类技师的资格培训和行业相关会展活动。例如,协会组织举办的中国连锁店展览会,是目前国内零售行业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大型展会,各相关供应商可以在展会上与广大零售商完成集中化、零距离、一站式的交流和沟通。另外,协会还为广大会员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特色服务,如建立“零售商与供应商合作信息交流的平台”、“KPI数据库”、“加盟商辅导站”,建立会员企业媒体信息库等,实时传递会员和协会间最新资讯。

柴平海:食品安全是关系到食品连锁经营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此,协会都采取了哪些措施以保证行业的健康发展?

孙工贺: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专门设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宣传贯彻国家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承担协会或政府委托的食品安全相关工作;研究食品市场和行业的发展动态及出现的问题,向协会理事会提出对策和建议;开展多种形式的食品安全相关培训和研讨活动。其中包括,召开食品安全年会,讨论食品安全问题的相关问题;开展年度调查,撰写、发布《超市食品安全调查报告》,对连锁超市的安全隐患、安全管理做深入的分析,并开展相关指导工作。今年的调查工作刚启动,参与调查的企业将免费获赠调查报告一份,希望更多企业参与调查,详情请查看超市食品安全网www.food-safety.cn。同时,协会还定期召开食品安全委员会工作会议,参与食品行业标准的制定;组织参与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等标准的意见反馈;组织参加国际会议,以便及时了解食品安全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动态。

柴平海:对于您上面提到的超市食品安全网,请您详细介绍一下其相关情况。

孙工贺:超市食品安全网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针对超市中的食品安全工作开办的非赢利性网站,网站内容以零售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关注的内容为主、消费者关注的内容为辅,为业内外相关人士的沟通、交流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网站(www.food-safety.cn)于2004年11月正式开通,主要设立“政策法规”、“食品安全动态”、“食品安全知识”、“管理知识”、“消费知识”、“食品安全年会”等栏目。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完善网站的服务功能,今年我们对其进行了改版,加强了超市、餐饮企业食品相关政策法规的查询功能,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食品安全相关信息,力争为企业更好的提供信息技术服务。

柴平海: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如何推动连锁餐饮企业在餐饮行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孙工贺:超协会一方面成立了餐饮委员会;另一方面,在食品安全委员会下成立了餐饮小组。通过这两个平台,增强了连锁餐饮企业间的交流,强化了行业自律。

柴平海:针对连锁经营超市,与食品相关的标准规范有哪些?

孙工贺:2009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超市购物环境标准》,对超市以及其他以开架售货、集中收款、销售日常生活用品为特点的零售业态店铺,包括便利店、折扣店、仓储会员店等业态的店铺,进行了规范。标准规定了超市卖场环境、营销设施设备、附属设施等基本要求。另外,2008年的《超市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试行版)》也对各类连锁超市的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了规范。

柴平海:我国连锁经营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步入高速发展阶段,并呈献出蓬勃的发展势头;相信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努力下,中国连锁经营行业将会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非常感谢孙助理做客本期天祥.食尚访谈录。

中国人的色彩审美和设计沟通 篇8

介绍两个真实的案例。在此之前稍微介绍一下我们的学校和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是中国两个最老的两个大学之一。我们的设计系是在1986年成立。设计趋势研究所今年刚刚成立,但这方面工作已经有了很多年。做的工作主要分三方面:一,有关于中国人的生活形态和审美特征。二,流行色。三,汽车的设计趋势。

大量的研究建立在跟企业合作的基础上。首先我们讲第一个项目,这个项目由马自达赞助了两年的时间来做了一个数据库,研究1949年至今中国人审美的变迁。这个项目是这样来的,当马自达设计师找到我的时候说:来到中国之前我满脑子有关于中国的印象都是非常传统的,但一到中国、北京、上海发现还挺摩登。当他们参加一个中国人婚礼时候,完全就晕掉了,因为大家一会儿穿婚纱,一会儿穿旗袍,他搞不懂这样的审美认知结构在中国人脑子里到底怎么样。所以在他们的赞助下花了两年时间去做有关于中国人审美变迁的研究。研究1949年至今的变化。

我们的研究最主要的素材基于人民画报。大家知道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一共有4个期刊没有停刊,人民画报是其中一个期刊。它保证了视觉要素。大家知道在某些时代人民画报作为党刊有很强的政治性,但把人民画报从后往前看还是非常有意思,人民画报最后几页永远是人民的生活、艺术家、最新的娱乐形式等等,所以这些因素相对来说比较真实。我跟我的学生在上海图书馆大概花了十天时间拍了1万多张类似于中国人审美照片回来。同时结合艺术、电影、建筑、娱乐形式等等的信息。大概做了7、8块这样的看板。下面是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审美现象。上面的黄纸条就是当年所发生的历史故事。

把时间分为四段。大家都知道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之前是社会主义建设阶段。之后是改革开放的初期。再就是改革开放的深入期。中间的分界线是邓小平的南巡讲话。他做了十几年的实验以后发现这是对的,所以就全面推广了。我们把时间分为这样的四段。

我们再把阶层分开。我跟我的团队非常擅长中国消费者的细分。我在这方面有一些论文。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有机会可以专门教大家中国消费者的结构。今天没有时间讲这个。今天重点讲改革开放初期到深入期中国社会分化以后不同群体的审美差异。在中国的社会学界有这样一句话,叫:群体间差异极大,群体内差异极小。因为中国没有一个统治性的宗教,同时类似于有关于共产主义这样主流的价值观现在也碰到了危机,这样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价值观差异极大。但我们毕竟是亚洲人,所以非常在意群体归属感。在中国做研究的话下意识细分第一重要。这样的话我们把消费者分成不同的群体,然后研究色彩、材质、形态和比例这样四个问题。发现不同群体的审美特征不一样,但为了客户利益我把些信息隐掉了。

我们来介绍在过去30年时间里中国人审美变化。主要分改革开放初期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期。首先谈一下劳工阶层。劳工阶层实际上说白了就是工人、农民和中下层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我们生活对待金钱的态度,我们通常说增收节支,对他们来说增收特别难,所以他们节支,非常非常地节约。看一下他们的审美怎么样。

改革开放初期他们非常地贫穷,所以身上的颜色和生活环境中的颜色都非常地淡,非常地素。那个时期我们非常喜欢增亮的东西,什么东西都非常亮。因为改革开放初期我们中国普遍地进入到了工业化。至今为止中国仍然在工业化的过程当中。所以中国人中下阶层非常喜欢非常大面积、光亮的审美。还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叫:粗绒。就是非常粗的绒线,这样的审美特征发现在很多很多现象当中都出现,因为粗绒非常便宜,而且大家织粗绒,手织起来非常快,所以比较贫穷的妈妈会用粗绒来为自己的小孩织衣服。这是粗绒编衣服的场景,小孩子还会帮忙。粗绒是中下阶层生活的视觉体验。

简单的几何型。这个时代里因为中国刚刚进入到普遍的工业化过程当中。所以我们的制造能力不是很强,生产的产品不是正方,就是正圆,他的造型非常地简单。新中产阶级。新中产阶级实际上类似于依赖于教育和能力来获得收入。在增收节支方面我们的能力很强,不断地努力、接受教育,所以有能力来获得收入。同时相对于劳工阶层,我们不够节约。在改革开放初期他们的生活当中出现什么样的审美现象。我们称之为三原色。

文化大革命之后整个情绪非常快乐,而且进入到工业化时代,我们有机会去体会更多非常好的工业产品。而我们的设计能力刚刚从工艺美术当中往外脱胎,还没有形成工业设计,这时候的设计非常幼稚,发现颜色非常地简单。但是在光感方面发现他们跟中小阶层明显不一样,他们喜欢的是闪亮的东西,而不是普遍大面积非常亮的东西。这是不一样的。这时候出现一个词:挺刮,希望衣服非常地挺。看到中年妇女衣服的质感,还有家庭里出现简单、大量的直线。传统中产阶级。这依赖于传统的工商业,也就是说他开一个小店,慢慢地越开越大,然后逐渐积累。对传统中产阶级而言积累特别重要,无论是财富的积累,还是社会关系的积累,对他们来说积累特别重要。在他们的生活当中出现了这样的质感:光滑。因为慢慢慢慢地有钱了,丝绸从奢侈品变成了日常用品,这样光滑的质感就变得非常重要。跟中下阶层不一样,他们的生活当中出现了很多毛绒的制品。也就是说皮毛质感给他们带来奢华的感觉。从玩具也好,还是从服装也好,可以让他们体会到优质的生活。但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设计水平仍然比较低,我们的设计跟原来的工艺美术,还有传统的图案设计没有分离开来,所以你们看到在设计当中这样的比例均分,会出现大量均分的情况,这是两分,这是三分,可以看到这些日用品,它的比例都非常呆板。这是那个时代的特征。进入到改革开放深入期,靠近现在的时间。不同的阶层审美有什么变化?中下阶层非常喜欢浓烈红,也就是我们称之为的中国红。所以大家想做一个奢华产品的话,请慎重地用中国红,中国红实际上是低下阶层,中下阶层的审美。如果想用中国红做一个高档的产品,请您小心谨慎地变一变。因为中国红通常跟比较低劣的材质联系在一起。它的光感也非常地简单。这些审美都不是很高级的审美。中下阶层还喜欢平整的东西,比如我是一个比较穷的人家,今天有客人来访问我,我做的事情就是把家里弄干净,桌子收拾得一样东西都没有,床单拉得很平,所以平整和干净这些词是这个阶层所能做到比较好的审美现象,但这是一个比较贫穷的一种审美。在比例上你会发现都是非常匀称的,比均分稍微好一点点,但仍然是比较低档的。到超市,电器市场会发现很多低档的家电产品,还有很多不太出名的家电品牌会用这样比较匀称的比例方式。

新中产阶级的审美是什么?比较炫的颜色,彩度大大提高,因为他希望别人看

到他,他的个性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张扬。出现更多科技的颜色,因为这些人大多是从科技领域当中来获得知识、获得财富。所以科技感的东西对他们来说比较亲近。而且特殊的光感,也就是说跟以往白炽灯不同光感是他们的生活环境,他们晚上会加夜班,晚上在餐厅里吃饭,在夜店里有更多光的体验。会喜欢更多通透的东西(大家看到所有的图片都是历史图片,那个时代的图片),同时他们会喜欢不对称的东西。把他们跟以往的时代分开了。

传统中产阶级,虽然他们的收入已经达到了中上,但发现他们的审美仍然比较差。这是中国现在普遍的现象,对我们来说很不好,中国普遍的美学教育比较差。这代人尤其表现出来就是这样的情况。它的用色和它的搭配都非常地简单。不敢用非常复杂的色彩、材质、光感,比例更加中庸,非常地中庸,不敢有极端的比例出现。中国人的传统审美在这群人当中表现得非常朴质,当他们有钱了以后非常喜欢自然材质的东西,这是他们喜欢的。因为过去的贫穷生活,另外由于这代人差不多是中年以上的人,所以他们的东西喜欢大,买橱子希望有很多的储存空间。这些审美给他们带来安全感。看到他们喜欢的东西非常地饱满。宽,宽是一种比例,这种比例关系让他们觉得豪华。

中产阶级是在1995年左右整个成长起来。富人阶层是在21世纪逐渐成长起来。看一下他们的审美有些什么样的特征。他们首先喜欢繁复的纹理。这是清朝中国人审美的复苏。因为繁复的纹理,比如复杂的雕刻这些都要占用大量的人工,大量人工会让你感到非常奢华。所以可以理解很多的北欧品牌在中国非常地不受欢迎,虽然他们都是著名的设计。因为他们这种极建、清教徒般的价值观跟我们的价值观恰好相反。层叠,一层层地交叠,这也是他们喜欢的审美特征。跟刚才的传统中产阶级不同,除了宽以外,他们还喜欢高。像这个空间一样,宽以外,高也变得非常重要,对他们来说这样就显得更加豪华。我只是拿很小一部分来跟大家分享,因为由于客户的利益。基于这个数据库可以非常简单地来判断,不管是拿什么东西来告诉我说想把这个东西引入中国,我会告诉你这种色彩,或者这种材质对中国人来说是新的,还是旧的,是高尚的审美,还是低速的审美,如何再去改进。同时可以利用这个数据库来作为目标消费者审美特征的比对,这个项目做完以后为马自达做他们的消费者和其他消费者的审美情趣比较,看一下他们的审美情趣有什么不同。

第二个是这个项目,这由上海汽车赞助我们。花了9个月的时间来做全球的汽车外形和内部设计研究的趋势数据库。这个数据库研究了销量前十几位的品牌,研究它的品牌、车系、车形、概念车,建立一个视觉的数据库,当然这不是重点。这个项目是这样来的,我一个学生在上海汽车的市场部,他原来是设计部,到市场部是帮助老板研究汽车车型趋势,从而为企业做车型设计定位。他说:老师,我无法跟我的老板沟通。我说:怎么了?他说:我老板无法正确地表达他想要什么东西。整天就是:哎,这个很有意思,那个没意思,到底是什么意思,不知道。所以设计部的人整天在猜,大家猜来猜去过程当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来为他建立一个评价体系。

我们访问了这十几个品牌所有的网页,以中文和英文的网站为准。然后我们把这些网页当中出现的关键词来提取出来。一共提取了5千多个形容词,实际上这个项目在今年夏天我们又更新了一遍,今年获得了8千个形容词。把这些形容词聚类。比如优雅这个词出现在尼桑这车型当中,所以这些词统统可以倒推,然后向上聚类,到第二层大概是2百多个词,聚类到第一层大概是30多个词。当然,因为保密关系这些词我已经置换掉了。这样的话我们就形成了对品牌和车型设计的评价体系。因为这30多个词来自于这个行业的全级。从理论上来讲这个词可以解释这个行业所发生的一切。事实就是这样。在这个项目结束以后用这个平台去测试了很多的设计。测试了6个比较厉害的汽车设计的设计师,又测试了3个在大学里教汽车设计的教授,发现他们用的词基本上就是30个词当中的词。用这些词来做定量的比较研究,这些词分三个层面,也就是说一个品牌跟消费者沟通的三个层面。一个是精神层面,第二个是视觉的意向层面。第三个是它的技术属注层面。

来比较两个品牌。这是TOYOTA,发现这是一个面面具到的品牌,希望什么都做到。在这里看到这部分是这个词在品牌当中的表现。这一段是在车系当中的表现,这一段是车型当中的表现。为了客户利益把具体的词给删掉了。这个品牌基本上面面俱到。

这是马自达,马自达是我的客户,是一个个性非常鲜明的品牌,只想表达1、2个个性,其他的就不用管了。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丰田这样的品牌老化,是因为在现在的青年人交往当中一个面面俱到人的个性是老套的,比较旧式的。一个人的性格如果非常明显,他与众不同,那我会非常喜欢他。所以在青年人当中要设立这样的品牌。

另外我们也用这个数据库来为国内的品牌做了品牌定位。我们今年为长安汽车做了它的高端品牌定位。我们从这个数据库当中把他认为的高端品牌数据抽出来,然后再跟整体的数据进行比较。高端所谓的豪华车是怎么样的个性就比较明显了。德国的高档车、豪华车和日本、韩国有什么不同。你想做什么样的,为它来做这样的定位。

管理沟通心得 篇9

一学期的时间转眼即逝,心里不禁一番感叹,时间过的真快,沟通课马上结束,心里有些舍不得。这节课对我的启示非常大,老师讲课的方式也很轻松,不禁成为了我每次必上的一门课程。下面是我对这个课程一些心得:

理论知识方面: 首先呢,我了解了许多管理沟通的基本知识,那什么是管理沟通呢?管理沟通是指沟通者为了获取沟通对象的反应和反馈而向对方传递信息的全部过程。从本质上来说呢,组织的目标通常都是由人来实现的,因此呢,人际沟通是管理沟通的基础。

其次呢,沟通有哪些技巧呢?比如说有倾听技巧,非语言沟通技巧,冲突处理技巧,口头沟通技巧,书面沟通技巧,压力沟通技巧等等。

最后呢,管理沟通有三个作用吧,管理沟通是润滑剂,是黏合剂,是催化剂。

学习工作生活上的启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我感觉最深刻的是这句话:最重要的:5个字:我以你为荣;4个字:你的看法?3个字:是否请…;

2个字:谢谢!最不重要的一个字:我,以前认为自己在沟通方面已经做了很好,如今我明白了很多人(包括我)与他人沟通时还存在很多的缺陷,导致沟通不能成功或不到位。比如说在日常的交流中我总是有些以自我为中心,没有进行过换位的思考,甚少能倾听别人别人,忽略了别人的感受,让人感觉我这人有点强势,有些难以相处。

而且还明白了沟通中最重要的还是“人”,没有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协作,再简单的事情也会变的异常复杂,比如说班集体举办一个活动,没有班干部们的有效沟通,导致责任不明,最后可能连小小的班会都无法举行,即使某个人再有能力。半年的课程结束了,对这节课程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在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我会更加注重沟通的作用,是我更加的受益。

高效会议

整个世界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个时时处处充满会议的世界。会议的正面作用是解决问题,反面作用则是带来难题,因此,会议既需要管理,更不能缺少技巧!下面我将从主持人的角度来提高会议效率方面讲解一下:

• 会议的频率 建议频率:至少每月一次

注意事项:不能多与每周一次,将会议时间记录在笔记本上,以防因一时疏忽造成工作上的被动。主持人的4个准备 设定沟通目标

制订行动计划

预备可能的争执

进行SWOT分析

如何做开场白

• 定义:3~5分钟的谈话,系统、简洁及有明确宗旨。

• • • 内容:开会目的,时间安排,议事方式,纪律规则等。程序:

概观会议进行程序;

• • • • •

提供与会议有关的资讯;

规范议程;

指定会议记录者;

征求对议程设计的意见

主持人的发言时间应掌握在20%要尽量保证每个人发言机会均等;尽量开成一种互动的会议氛围。

主持人的会议管理技巧

倾听的技巧:点头且微笑

眼神的接触

 发出倾听的声音  身体向前倾  重复和总结  必要时做记录

实际的说话技巧:

表达感受的两句话

1.我也有过相同的经历

2.如果我是你,我跟你感觉一样 对于“蝉”的解决

 可用话语或非语言的暗示

 事先提醒关于会议的程序和时间限制  用总结的方式结束 对付“鲨鱼”型发言者的办法

1.非语言性打断 2.重申会议规范 3.反问法 对付“驴”型发言者的办法

点名发言

重复问题

突出他的贡献

对付“兔子”型发言者的办法

1.肯定他的贡献

2.重申可以试用现在的程序 对“螃蟹”型发言者的办法

1.强调时间压力 2.重申会议规范

3.带入别人 4.短暂沉默 主持人的守则与责任

营造和谐气氛 按照议程进行

正确讨论总结内容

引导发言者解释使人困惑的发言 帮助参会者理清不假思索的想法

尊重别人,避免会中意见一边倒的情况 减少与议题无关的争辩和讨论 保证中立态度

主持人的会后跟进

1.请大家填写会议评估表

2.针对意见做出改进措施 3.询问和联络缺席的同事 4.制定跟进计划,负责跟进 5.如有需要找高层协助

6.如计划进行顺利,取消下次会议 7.会议之后检讨得失

.目前认为企业管理沟通存在的问题你认为该如何解决

与同事相处沟通

■尊重对方,不可自傲自满,不可凡事都自认为有一套 ■不讲同事的坏话

■不可自知自擂

■多沟通、多协调、多合作

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少站在自己的角度想问题 ■别人不肯与自己合作,是因为自己先不与别人合作

一、改进沟通

1)鼓励你的同事改进各种类型的沟通。2)注意:善于沟通的人更善于管理。

3)在努力克服与他人之间的障碍时要力求客观。4)尽量使沟通媒介与信息内容相配。5)尽可能利用视象材料进行沟通。

二、学会聆听

1)恰当的发问可帮助你得到恰当的回答。

2)充满信赖的沉默可以鼓励欲言又止的说话者。3)琢磨你听到的话,而不是说这些话的人。4)宽容地对待他人所说的话。

5)尽快把承诺变成白纸黑字,以避免产生误解 三,进行接触

1)问候或告别时要起身,坐着不动是没有礼貌的 四.传递信息

1)作出肯定反馈时要陈述赞扬的理由。

2)让员工了解你为传递信息所作的种种努力。

3)当你对是否传递某条信息感到犹豫不决时,姑且试之。4)不要在那些拒绝理解你的人身上浪费时间。

二、理解身体语言

1)当与他人站在一起时,请留出大约1米的私人空间。2)如你感到紧张,慢慢地深呼吸以使自己放松

三、理解与运用手势

1)在国外,你如果不知如何行事,就向当地人请教。2)注意别在无意中流露出不友好的神情。

3)对镜演示各种手势,看一看哪些手势你做得比较自然。

五、提问

1)如欲他人具体回答就需具体发问。

2)问开放式问题,以洞悉他人性格,并鼓励对方作答。3)开会前列出所有问题。

4)思考下一个问题时,不要害怕略作停顿。5)尽量使语气自然,以创造热情的氛围。

七、传递信息

1)作出肯定反馈时要陈述赞扬的理由。2)让员工了解你为传递信息所作的种种努力。

3)当你对是否传递某条信息感到犹豫不决时,姑且试之。4)不要在那些拒绝理解你的人身上浪费时间。

八、使用电话

1)桌子上放钟表以便控制通话时间。2)运用“等候电话”功能来提高效率。

3)若你说过要回电话,则必须遵守前言。4)结束电话留言时要重复姓名和电话号码。5)视情况更改留言电话中的问候语。

面对主管—怎样与上司沟通

一名不对上司说“不”的人不可能成为优秀的职业经理人 ■ 对上司说“不”前一定要深思熟虑,力求正确

■ 对上司每说一次正确的“不”,你晋升的台阶便上升一步 ■ 对上司每说一次错误的“不”,你晋升的台阶便退后一步 ■ 上司即使暂不采纳你正确的意见也会对你欣赏有加

最优秀的向上沟通是想办法将自己的看法变成上司的看法

■ 即使自己的正确意见被采纳获得了成功也要把功劳标在上司的头上,而不是放在自己头上

■ 要理解上司,有时在你的局部范围正确的想法和作法到了上司的全局范围内,可能会变为不正确

■ 有时因时机不成熟,上司会将你的正确看法“冷藏”,你必须有耐心等待

 多沟通——主动让上司了解你

 多称赞——上司也需要激励

尊重上司,但不怕,事先整理好要谈的内容,以轻重缓急记入笔记 ▲要有数据观念,不可乱讲,好好听取上司的暗示作笔记 ▲不发牢骚,不要只提出问题,而不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与上司意见相左时,问明原因,讨论但不顶嘴 ▲见上司时,应选对时机,不宜在上司急忙时

▲进行工作之中,应不断提出进行报告,报告是建立上下级关系的基础 面对同仁—怎样与同级主管相处

问题3:

作为部门主管对部门权限之间交叉地带的事该不该管?怎样去管? 对“灰色地带”的事一定要去管,但管之前应深思熟虑,力求正确

■ 对“灰色地带”的事管得正确,会有利于部门与主管之间的沟通 ■ 对“灰色地带”的事管不正确,会不利于部门与主管之间的沟通

同仁的联系是属于横向的沟通,因此若能彼此配合就需要形成团队,联结两者的关系形成一体共识■ 企业中整体工作的完成取决于部门间的配合,而部门间的配合取决于部门主管的相互沟通能力

多了解其他部门的业务运作情况

■多学习其他部门的业务知识

■凡事应站在整体利益的立场考虑问题

■对本部门要求严一些,对其他部门要求松一些 ■从自己作起,从现在作起 面对部属—怎样与下属沟通 问题4:

你是怎样与下属沟通的,沟通中应注意哪些?

成为优秀职业经理人,一定要能与下属进行有效沟通 ■ 应尊重下属并相信他们有朝一日会超过自己 ■ 应看到下属的长处,特别是自己不具备的技能 ■ 应站在下属的立场去想问题 倾听下属的声音,随时表扬激励下属 ■ 关注下属的进步,适当授权给下属

■ 一个部门工作目标的达成80%取决于上级主管与下属的沟通方式是否正确 有效地下达指示)给他人的自主权宁多勿少。

2)为使员工有机会发挥其主动性,书面指示的规定不应过细。

3)如果执行原来的指示,但项目进展并不顺利,那么应尽快重新作指示。单 独 沟 通

1)要求所有应邀出席会议的人提前作好充分准备。

2)记住:富有成果的会议才是成功的。

3)倾听员工的心声。许多令人不满的问题可以通过辅导或咨询得到解决。4)留心员工面临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工作。

与听众沟通

1)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演讲,不要拖延。2)作好准备(至少是心理准备),以备视听设备万一失灵。

3)如果让听众提问,会使演说速度减慢,那么,你可以问听众有何问题。4)把演说控制在20~45分钟——这是一般人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段。5)可能的话,邀请著名演说家参加研讨会或大会。6)定期检查员工是否得到了他们所需要的培训。7)询问其他经理是否愿意在会上发言。8)选择新会场时要听听别人的建议。

如何责骂下属

• • • • • 责骂什么事情要明确指出 把事情搞清楚后再责骂 不可当众人之面责骂人 只就事论事,不搞人身攻击 不可骂粗话,不可伤人自尊心

• 暴怒时最好不要责骂下属 挨上司骂要领

▲工作挨骂,人之常情

▲表现出应有的气量,不要顶嘴,也不可不在乎的样子 ▲低头不语,偶而点头

▲辩论之前,先道歉“对不起”

▲众人前挨骂也不在乎别人的想法

▲了解上司在骂什么,改过就是,把骂当成教导 ▲找个倾听对象倾诉一番,不要压在心中

▲上司不讲理时,这边听那边出,心中想着快乐之事,但表面上装出反省的样子 ▲次日要早到公司,以最好的精神与上司和同事打招呼,不要有恨意,不要可怜 绩效面谈技巧

• 倾听、发问、同理心、双向沟通

建立并维持彼此的信赖

商务沟通心得 篇10

本学期,学校安排我们学习了《国际商务沟通》这门课。我了解到了许多有关商务沟通与人际交往的知识以及技能。因此,我想系统的梳理一下我这一学期的收获和感受。

关于成功表达的基础,我了解到,首先沟通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再者考虑如何表达产生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清楚完整正确是表达的关键。还要学会如何分析商务沟通中的具体情况,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很高兴我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沟通信息还要适合读者,分清主要读者、次要读者、初级读者、守门员式读者和监察式读者等,充分了解读者也是建立良好沟通的关键,我们可以根据他们的个性、价值观、信仰以及兴趣进行切入式沟通,以期收到不错的效果。另外,沟通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即如何处理好跨文化的沟通,把握好肢体语言、目光接触、手势和空间距离,符合其国家和人民的价值观念,坚决不要出现歧视和偏见,尊重他们的文化背景。

树立良好的形象是促成良好沟通的一部分。换位思考是一个相当好的技巧,可以从语言、内容和结构上进行把握,这样读者较为容易接受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者,我们还可以强调事情的积极方面、读者受益处等等。这些都是不错的选择。

关于信函及电子邮件,通过系统的学习商务沟通,让我知道在商务信件往来中,学会如何有效地把握关键和一些需要注意并交代的问题。从老师的课上,我学会了如何写信件、说明性信函和肯定性信函,如何把握主、次要目的,如何设置主题行,还有结构内容的合理安排。特别注意的负面信函,这是我之前不太了解的地方,通过老师讲解我有了很大的认识,同时也知道照顾读者感受的也是要被很好考虑的方面,我们可以选择使用缓冲语句。关于劝说性的信函,这是我觉得对以后毕业求职有很大帮助的一面,这里我们学会了如何写求职信、推荐信和筹款信等,比如如何消除读者疑虑和增强说服力的技巧,有很多方式,我在这里不做概述。最后一个,是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那就是电子邮件。虽然平时用到电子邮件的比较多,但还真不知道这里也有许多需要注意的问题和规则。当然,现在我知道了电子邮件与普通信件书写的区别,还有电子邮件应遵循的“网络礼仪”。

关于人际沟通,虽然长这么大一直在与人沟通,但我很惭愧,通过老师课堂上的一个小小的测试,我才知道,其实我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展露了自己的不足当然就要在如何提高上下功夫,很高兴相对于大多数人,我还有机会去明确的做这样一件事情,呵呵。每个人都无可避免的会转入这样和那样的冲突中去,那么知道产生冲突的原因和解决冲突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恰恰是我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而要努力掌握的,相信对我日后的帮助一定很大。当我们工作了,一定会参加大大小小无穷无尽的会议,所以乘早了解和打好基础就比别人多了一份从容和淡定,也可避免在工作中出现这样那样的纰漏,这对一个刚进入社会的青年尤为重要。关于口头演讲和求职面试的技巧,实用性很强。我需要知道计划演讲时需要做出的决策,如何组织开场和结束,如何组织演讲和注意眼睑的关键,并如何处理观众的提问。

上一篇:调查问卷表课题研究下一篇:中层干部选聘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