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兵山市妇女发展规划终期评估报告

2024-09-15

调兵山市妇女发展规划终期评估报告(共7篇)

调兵山市妇女发展规划终期评估报告 篇1

调兵山市实施《调兵山市妇女发展规划

(2001—2010)》终期评估报告

二0一一年二月二十一日

评估报告摘要

妇女是“半边天”,妇女事业的发展水平,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为促进调兵山市妇女事业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协调一致,2001年市政府颁布了《调兵山市妇女发展规划(2001—2010年)》确定了2001—2010年调兵山市妇女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及策略措施。

十年来,调兵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妇女发展规划的有效执行,始终坚持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妇女总体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保持同步的战略目标,妇女的各项事业取得全面发展:就业稳定、参政议政能力增强、文化素质提升、卫生保健加强、权益保障到位、生活环境改善等。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全市妇女发展规划的实施进展情况、主要经验和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做好终期监测评估工作,促进妇女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根据辽宁省和铁岭市妇儿工委的工作部署和要求,2011年,调兵山市妇儿工委针对妇女发展规划提出的各项具体指标,通过采取性别分析、比较评价、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等方法,对相关数据和信息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形成了《调兵山市实施妇女发展规划(2001—2010年)终期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报告》)。

《评估报告》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调兵山市经济、人口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是评估方法及工作过程, 第三部分是 评估主要结果, 第四部分是《规划》实施情况评估,第五部分是《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第六部分是相关对策和建议。

《评估报告》主要分析和总结了十年来调兵山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妇女卫生保健、妇女教育、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妇女法律保护及环境保护六大领域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及政策措施。通过分析,揭示了我市妇女在生存、保护和发展诸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妇女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妇女参政议政水平有待提高;生育保险、失业保险等妇女权益保护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女职工就业和劳动保护状况不容乐观。

针对我市妇女在生存、保护和发展诸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调兵山市妇女发展规划(2001—2010年)》的总体要求,结合调兵山实际,市《规划》监测评估领导小组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主要包括广泛宣传,强化措施,优化妇女事业发展环境;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妇女平等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抓好对女干部的培养教育;健全和完善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措施,加大劳动与社会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大力发展各类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完善统计监测网络等内容。

评估主报告

一、经济与人口

调兵山市是一座新兴的煤炭工业城市,区域面积为263平方公里,下辖3个建制镇、2个街道办事处,34个村、25个社区。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2010年末,调兵山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74563元,比2001年增长74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1600元和8642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341.7%和186.4%;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17086万元,国家财政用于卫生方面的经费2669万元,妇幼保健经费126万元,疾病预防控制经费305万元。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和居民生活不断改善,为妇女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保障。

人口环境日趋良好。2010年末,全市总人口24.1万人,其中女性11.9万人,占总人口的49%。0—17岁人口为4万,占总人口的18.8%。全市人口出生率为4.58‰,比2001年下降1.72个千分点。十年来,人口保持了低增长,从而缓解了人口对资源需求的压力,人口质量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评估方法及工作过程

按照铁岭市妇儿工委《关于做好〈铁岭市妇女发展规划(2001—2010年)〉终期评估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调兵 山市实施《规划》的实际,全面开展了《规划》终期监测评估工作,较好地完成了终期监测评估任务。一是建立健全监测评估工作机制。为了有组织、有计划,全面顺利地开展实施《规划》终期监测评估工作,调兵山市妇儿工委设立了监测评估领导小组,下设监测统计组和实施情况评估组。二是制定印发了《调兵山市妇女发展规划(2001—2010年)》终期监测评估方案,完善了《调兵山市妇女发展规划(2001—2010年)》监测评估指标体系。三是召开了终期监测评估工作会议,培训了监测评估工作人员,对终期监测评估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四是形成了《调兵山市妇女发展规划(2001—2010年)终期监测统计报告》。五是撰写了《调兵山市妇女发展规划(2001—2010年)终期评估报告》,报告系统总结了实施《妇女规划》的主要工作和经验,客观分析了《妇女规划》实施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提出了今后开展妇女工作的主要策略与措施。

三、评估主要结果

《调兵山市妇女发展规划》实施十年来,全市始终坚持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妇女总体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保持同步的战略目标,妇女充分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得到有力推动,男女平等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领域进一步得到实现,妇女的各项事业取得全面发展:就业稳定、参政议政能力增强、文化素质提升、卫生保健加强、权益保障到位、生活环境改善等。至2010年底,妇女发展六大优先领域可量化的42项监测指标中,41项达到省级规划目标,达标率为98%。同时也存在着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妇女就业再就业难度大,就业中存在着性别歧视和年龄歧视;妇女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女职工劳动保护状况不容乐观,女性“四期”得不到充分保护。

四、《妇女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

(一)实施《妇女发展规划》组织领导情况评估 调兵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工作,不断加强对《妇女发展规划》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是健全机构。将妇儿工委办公室设为常设机构,调配专职干部,具体负责妇儿工委办公室日常工作。同时,针对有关职能部门的领导和联络员经常变动的现状,定期对妇儿工委成员进行及时调整补充,真正做到妇儿工委成员不缺人、不缺岗。二是保证经费。在市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将妇儿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规划》的有序实施。三是完善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制度管事的原则,建立妇女儿童工作定期汇报制度、妇女儿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工作制度,召开妇女儿童工作会议,听取各成员单位工作汇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四是落实责任。把实施《规划》目标任务纳入对成员单位的目标考核,明确相关单位的工作职责和领导责任,通过健全和完善责任机制,确保《规划》得到顺利实施。五是全面提 升监测统计工作水平,完善妇女儿童数据库建设,形成一套深入调查、培训指导、严密审核的监测统计规范办法,确保《规划》监测数据的科学准确和及时上报。

(二)《妇女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及有效做法 调兵山市妇女发展规划终期评估以《规划》确定的终期目标为主,从“妇女与经济、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妇女与教育、妇女与健康、妇女与法律保障、妇女与社会环境”六个方面对妇女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妇女发展六大领域主要目标的完成情况是:

1、妇女与经济

调兵山市是一座新兴的煤炭工业城市,区域面积为263平方公里,下辖3个建制镇、2个街道办事处,34个村、25个社区,总人口24.2万,其中女性11.9万,占人口总数的49%,妇女发展事业直接影响着调兵山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2010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00元,比上一年增长83%,农民人均纯收入8642元,比上年增长8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4563元,比上一年增长58%,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大幅增长有效保障了广大妇女的生活质量。

通过《规划》的实施,妇女组织和劳动部门,积极开辟适合妇女特点的就业领域,为妇女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妇女就业途径不断拓宽,就业机会不断增加,参与社 7 会经济建设程度越来越高。2010年全社会妇女就业人员所占比重为53.4%;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女性比重61.5%。在积极为广大妇女提供就业和再就业机会的同时,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大队还认真开展《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劳动法》及配套法规、条例的执法监察工作,对用人单位安排女职工从事女性禁忌性劳动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切实加强了对女工的劳动保护。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还积极扩大女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覆盖面,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女性的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提高。2010年,我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女性职工人数分别为:3.7万人、3.9万人、1.6万人、1.2万人。城镇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覆盖率达到91%,完成省级规划目标要求。

2、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

提高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及决策水平,提高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的程度,是妇女地位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规划》实施十年来,市委、市政府对妇女参政议政,妇女行使政治权利高度重视,不断加大女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力度,使我市妇女参政议政的人数和水平不断提高。

全市女党员2789人,占党员总数31%;全市现有女干部3351人,占干部总数54.2%;人大女代表35名,占代表总数21.2%;政协女委员60名,占委员总数33%。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所占比例分别比上届高了2.2和7个百分点。四大班子中有正副县级以上女领导4名,实现了市委、人大、政府、政协分别有1名女领导干部目标,全市副科级以上女领导干部58名,占正副科级干部总数15%。在7个市委直属工作部门中有4个部门配备了女干部,占总数57%,有女干部5名;在6个群团组织中有3个配备了女干部,占总数50%,有女干部5名;政府24个所属工作部门有15个配备了女干部,占总数的63%,有女干部22名;各镇街80%配备了女干部。农村村民委员会中,女委员占26.5%,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中,女委员占63%。在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也都涌现出许多女性拔尖人才,有越来越多的女性走上了领导岗位,促进了两性和谐发展的社会进程。

3、妇女与教育

女性的受教育水平不但反映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而且会影响到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保障妇女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提高妇女普遍受教育程度和终身教育水平是妇女发展规划中提出的重要目标。《规划》实施过程中,市委、市政府一直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先后投资1.2亿元,完成了新一中等13所中小学校舍新建和改扩建工程,认真落实了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帮助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困难学生解决了上学难问题,提高了教育教学条件,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通过省“提高水平”阶段“普九”工作达 标验收,在全省率先取消村级办学,实现教育城乡一体化。

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教育事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市妇女儿童受教育的机会不断增加,受教育人数的比例不断提高,妇女儿童受教育环境日新月异,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高。2010年全市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100%,其中女生净入学率为100%;小学五年巩固率达到100%,其中女生巩固率为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100%,其中女生毛入学率达到100%;初中三年巩固率为100%,其中女生巩固率为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7.3%。女性文盲逐渐减少,女性成人识字率达到93.6%,女性青壮年识字率达到100%。已完成了《规划》中规定的教育领域的终期目标。

4、妇女与健康

妇女的健康是人类健康的基础,妇女的健康不仅关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更是关系到整个民族的素质。提高和改善妇女的健康水平,对提高人口素质、推动社会进步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施《规划》过程中,我市积极筹集资金,加强妇幼保健基础建设,针对薄弱地区和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改进措施,提高妇女儿童卫生保健水平。一是加强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出生缺陷“三项监测”工作。不断深化“三项监测”报告制度,进一步明确法定报告人的法律责任,从 制度上保证“三项监测”工作的开展。二是提高住院分娩率和控制婴儿死亡率。2010年,全市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婴儿死亡率为6.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7.1‰。同时,重点开展了育龄妇女、儿童健康普查工作,全市34个村实现100%免费体检,全市实行免费婚检、孕检。三是在城乡特别是农村,继续实施“母亲安全项目”工程,开展高危孕产妇的筛查,不断提高高危妊娠管理率。2010年,城市、农村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分别为93.03%、100%;高危妊娠管理率为100%。四是全面推行妇幼保健保偿制度,不断提高孕产妇保健保偿和儿童保健保偿的入保率。妇幼保健机构与网络建设不断健全,我市现有一家独立法人的妇幼保健站,业务用房面积800平方米,有专业技术人员28人,医学本科5人。根据我市人口少而集中这一特殊情况,市妇幼保健站同时承担镇级妇幼保健工作。全市各镇(街)、村(社区)均有专人负责妇幼保健工作。为强化社区在妇幼保健服务中的作用,我市已把妇幼保健、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流入地孕产妇保健范围,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站建档率90%,入户调查率90%,已有5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了预防保健工作。五是为提高卫生保健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我们每年都对全市各级妇幼工作人员进行至少40学时的保健专业培训,几年来,共办培训班20余期,参加学习达2600多人次。六是保障妇女计划生育权力。2010年,全市育龄妇女人口数为 5.9万人;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达90.61%。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逐年稳步提高,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在新世纪里继续得到较好的宣传、贯彻、落实。

5、妇女与法律保障

我市坚决贯彻落实有关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强化全社会的法制意识,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切实保障妇女的各项权利。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各相关部门认真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妇女发展规划》,依法保护广大妇女的合法权益,大力开展对弱势妇女实施社会援助活动,切实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和妇女的合法权益。

一是保障妇女的家庭合法权益,积极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设立了维权机构,全市10个公安派出所均设立了110家庭报警中心,25个社区成立了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站、家庭暴力避救站。二是强化对妇女提供法律援助,在司法局成立了法律援助中心,在法院建立了妇女维权合议庭,由法院聘请妇女干部担任人民陪审员。同时,发挥妇联组织作用,形成了市、镇(街)、村(社区)三级维权网络。

公安部门按照上级部署与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在全市范围内持续不断地开展了对各类侵害妇女儿童犯罪的专项斗争,成效明显。据统计,《规划》实施以来,全市累计破获强奸案件100余起;破获强迫、引诱、容留妇女卖淫案件500 余起,有力地打击了侵害妇女人身和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

6、妇女与社会环境

妇女全面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积极创造有利于妇女全面发展的生活、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是我市妇女发展规划的重要工作。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得到较大的优化和改善。一方面,切实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投资7292万元建成污水处理厂;投资6000万元,实施了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建设工程,在原有的城市垃圾日产日清的基础上,即将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分类处理;投资7950万元,建成兵山广场和生态路,新增城市绿地面积23公顷;投资6000余万元用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顺利通过“国家平安市”检查组检查验收。另一方面,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年来,累计投资7600万元,重点实施农村水、路、电、气建设和村屯环境整治工程,实现了村村通公交车、屯屯通柏油路;实现了村村普及电话、普及有线电视、普及便民超市。2010年,城镇社区服务设施数达到50个,城镇便民、利民服务网点达2400个。2008年,我市成为东北地区首家晋升国家园林城市的县级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1%,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5%,农村改 水受益率达到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8%,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5.1%,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68%,农村电话普及率达到78%。2009年成为全国首批“国家平安市”。各项指标均已实现《规划》终期目标。

我们还为妇女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妇女发展规划》的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将宣传培训作为基础性工作,把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等内容列入市委党校的总体培训之中。利用各种节日、纪念日,组织版报巡展、文艺汇演和知识竞赛等活动,宣传妇女工作取得的成就,动员全社会关注妇女,积极为妇女办好事、办实事。市妇儿工委办定期举办培训班,每年对各成员单位领导和工作人员进行以《妇女权益保障法》、辽宁省《贯彻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妇女发展规划》等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共计培训1000余人。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规划》实施以来,调兵山市妇女儿童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实现了较快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一)法律上的男女平等还没有完全实现,歧视、虐待妇女的现象仍然存在,家庭暴力时有发生,严重地损害了妇女的身心健康。

(二)妇女参政议政工作尚待进一步加强。虽然近几年 我市妇女参政议政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各级领导班子、党代表、人大代表中女性比例总体偏低的状况有待进一步改变。

(三)妇女就业压力偏大,就业率还低于男性,有的行业还存在性别歧视。就业与再就业、生育保险、失业保险等妇女权益保护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女职工就业和劳动保护状况不容乐观,个别企业仍然存在超时加班加点和违反劳动合同等现象,女性“四期”得不到充分保护。

(五)为了保证妇女儿童事业的健康发展,还需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六、相关对策和建议

为巩固和提高已取得的成绩,针对我市目前《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措施:

(一)市委、市政府要加强对妇女事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妇女发展的目标,强化政府行为。要大张旗鼓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使其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社会上真正形成尊重妇女、关心妇女、保护妇女的良好氛围。

(二)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妇女平等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提供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参与经济决策的机会和途径,提高妇女参与经济管理和决策的水平。大力发展 第三产业,特别是社区服务业,为妇女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提倡自主就业,鼓励妇女自谋职业,促进妇女多种形式的再就业。加大对贫困妇女的扶持力度,实行倾斜政策,帮助、支持贫困妇女实施扶贫项目。为残疾妇女提供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残疾妇女的就业比例。

(三)进一步落实女职工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健全和完善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措施,指导各类用人单位把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条款纳入劳动合同和企业集体合同内容。加大劳动与社会保障监察执法力度,严肃查处侵犯女职工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确保不同所有制经济实体、不同收入层次及不同年龄段的妇女逐步进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障网络。完善对低收入妇女群体的生活保障制度,提高社会救助对象的补助标准。关注老年妇女、残疾妇女、贫困妇女的生活状况,创办为弱势妇女群体服务的公益事业,改善她们的生存环境,提高她们的生活质量。

(四)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妇女平等参与决策和管理的相关政策,鼓励、引导妇女积极参与竞争和民主管理。加大女干部培养选拔力度。大胆及时启用优秀年轻女干部,确保女领导干部的比例稳步提高。加强女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妇女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

(五)大力发展各类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通过各种学 历教育与非学历职业教育以及各种培训,为妇女创造更多的受教育机会,使新增女性劳动力和在职女职工能够普遍接受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六)进一步加大对妇女儿童阵地建设的经费投入。加快妇女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等多功能活动场所建设,进一步优化妇女生活环境。

调兵山市妇女发展规划终期评估报告 篇2

[关键词] 麻风病;防治规划;终期评估

[中图分类号] R755.01???[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10-199-03

彝良县曾是云南省昭通市麻风病流行的重灾区之一,消除麻风病形势一度十分严峻。自国家、省、市麻风病防治规划(2006~2010年)实施以来,彝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麻风病防治工作,县卫生局及时拟定《彝良县麻风病防治规划(2006~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开创了全县麻风病防治工作新局面。现将《规划》实施情况及终期评估结果报道如下。

1?背景

1.1?一般情况

彝良县属昭通市辖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的乌蒙山区,是国家第二轮重点扶持的贫困县,是军事家罗炳辉、革命先烈刘平楷和英雄徐洪刚的家乡,是世界天麻原产地。领土面积2 804 km2,辖3个镇、12个乡,总人口57万,其中农业人口54万,占95%,非农业人口近3万,占5%。全县居住着汉、彝、苗、回等10多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4%。2010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 664.5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 395元。全县交通极为不便,人口总体受教育水平不高,经济发展滞后。

全县有国有医疗卫生机构22个,医疗卫生人员574人;有村卫生所134个,村医401人;没有独立的麻风防治机构,麻风病防治工作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全县仅有麻风病防治人员4人(专职2人,兼职2人),每名防治人员要负责近15万人的麻风病筛查任务。因人员缺乏,加之现有防治人员知识老化,难以满足麻风病防治工作需要。

1.2?麻风病流行状况

彝良县自1954年有麻风病疫情记载以来,麻风病年发病人数平均在7例左右摆动,有的年份发病率较高,疫情较重(1958年发病127例,发病率58.34/10万)。通过防治,从1989年至今,年发病率均控制在1/10万以内。

至2010年底,全县累计发现麻风病患者387例,其中少菌型麻风(PB)155例,多菌型麻风(MB)232例;累计死亡284例,外迁11例(均为MB);累计治愈存活92例(PB 24例、MB 68例),其中Ⅱ级以上畸残7例。有现症病人8例(PB 4例、MB 4例),患病率0.14/万。从麻风病流行的角度看,彝良县的麻风病疫情依然严峻,疫势不容乐观。

2?防治目标

2.1?总目标

(1)建立政府领导的多部门协调、合作机制,共同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2)尽量早期发现麻风病线索患者和麻风病复发患者,并及时治疗;(3)全县麻风病得到有效控制,患病率控制在1/万以内;(4)保持疫情稳定,强化成果,尽量提高病例发现率、畸残预防等水准。

2.2?具体目标

(1)麻风病联合化疗的覆盖率达到100%;(2)麻风病联合化疗的规则率达到95%以上;(3)麻风病联合化疗的治愈率达到95%以上;(4)新发现麻风病患者中Ⅱ级畸残比控制在20%以内;(5)现症患者完成治疗时新发生的畸残比控制在10%以内;(6)完成治疗的现症患者每年随访监测率达95%以上;(7)现症患者的密切接触者每年检查率达到90%以上;(8)麻防医生及皮肤科医生接受麻风病诊疗培训率达到90%以上;(9)村医麻风病防治培训率达到80%以上;(10)公众麻风病知识知晓率达到60%以上。另外,尽最大努力改善麻风村的居住条件。

3?开展的主要防治活动

3.1?早期发现

早期发现麻风病患者并及时规范化疗,是控制麻风病流行的关键。2006年以来,彝良县以实施《规划》为契机,精心组织,以“最大限度地搜索患者”的方式做了如下工作:(1)召开消除麻风运动启动暨培训会,成立消除麻风运动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拟定《规划》实施细则,明确职责、任务和指标;(2)在全县全面实施消除麻风运动;(3)抓重点人群,将患者及其家属、近亲列为重点人群,组织县、乡、村三级专业人员走村串寨开展宣传动员和调查;(4)无条件地落实报病有奖制度,不论谁提供线索患者,一旦确诊,即兑现报病奖。

3.2?诊断和治疗

彝良县对麻风病的诊疗坚持以下原则:(1)对线索可疑者实行市、县和线索点复核,麻风病的诊断必须具有完整的临床、细菌依据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复核意见;(2)治疗前与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并出钱给新患者做肝、肾功能检查;(3)通过网络上报疫情;(4)在治療中做到送药到手、看服到口、吃下再走;(5)针对患者制定康复计划,教会患者做好畸残预防和自我护理;(6)按要求进行患者随访及对其家属或密切接触者进行检查;(7)及时处理麻风反应;(8)建立麻风病患者外出打工人员联系制度。

3.3?严重不良反应治疗

按要求规范开展麻风病患者严重不良反应治疗。

3.4?畸残预防

(1)按要求将畸残患者送有关单位做矫治手术;(2)及时治疗麻风反应,预防、控制现症病人畸残的发生;(3)对已发生或未发生畸残的患者实行有针对性的自我防护教育,使其掌握相关部位的自我防护技能。

3.5?培训

(1)按要求积极派员外出学习;(2)加强基层培训。

3.6?科普宣传

(1)在麻风节期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多种形式的麻风病防治知识宣传;(2)宣讲、召开村民大会等形式加强麻风病防治知识宣传,把麻风防治知识传至千家万户,促使人们转变歧视、惧怕麻风患者的观念。

3.7?疫情监测

(1)按《全国麻风病监测方案》要求,全面开展麻风病监测工作;(2)做好麻风病患者的筛查、诊断和流调工作,尽早发现病人,掌握疫情;(3)及时、准确上报疫情;四是掌握麻风病的疫情动态和流行规律,并作动态分析。

3.8?麻风院(村)改造建设和管理

(1)通过部门协调,解决村内的通电和住房问题;(2)聘用专人对其进行管理。

4?结果

自《规划》实施以来,彝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麻风病防治工作,县卫生局把麻风病防治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全县麻风病防治工作紧紧围绕以“联合化疗为中心、发现病人为重点,以健康教育、人员培训、部门协调及病人康复为基础”的防治策略,认真落实《规划》。在防治工作中采取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线索调查、密切接触者筛查、疫点处理等工作方式,使麻风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4.1?政策倡导

注重加强领导和强化合作,成立了麻风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协调财政、民政、教育、扶贫、电力等相关部门,建立了多部门协作机制,将麻风病防治工作纳入工作责任目标考核。

4.2?能力建设

通过培训,提高麻风病防治专业人员业务素质。全县有麻风病防治专/兼职人员4人,能开展查菌和切片工作的1人,为麻风病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

4.3?早期发现和诊断治疗

2006~2010年共访视患者92人,提供可疑线索294条,线索排查100%,确诊麻风病患者4例;密切接触者检查264人,确诊麻风病患者7例;共计11例。医务人员按规定均获得报病奖(500元/例),麻风患者均按规范得到了治疗,治愈率达到《规划》标准。

4.4?严重不良反应治疗

2006~2010年共治疗麻风反应4例。患者均得到规范、及时治疗,有效避免了畸残的发生。

4.5?人员培训

2006~2010年参加省级培训3期,4人次;市级培训4期,10人次;县级举办培训班10期,195人次;乡镇级举办培训班17期,400余人次。麻风病防治专业人员诊疗培训率100%。村医麻风病防治知识培训率80%以上。培训效果满意。

4.6?畸残预防

2006~2010年神经炎监测3人;手术矫治畸残患者1例;提供防护用品16件,防护鞋76双;提供自我护理教育15人;坚持自我护理人数15人;完成治疗的现症患者每年随访监测率达到95%以上;现症患者完成治疗时新发生的畸残比控制在10%以内。

4.7?科普宣传

2006~2010年利用各种卫生节日,会同卫生、红十字会、民政等部门,开展多种形式的麻风防治知识宣传,宣传覆盖面不断扩展。其中电视宣传1次,覆盖3.5万人;发放招贴画153张,覆盖1万人;发放小册子169册,覆盖1.3万人;发放宣传单5 000张,覆盖1.5万人;其他52次,覆盖3万人。通过宣传,公众对麻风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有所提高,群众对麻风病患者的歧视有所改善。

4.8?疫情监测

2006~2010年间,坚持按季度召开疫情分析会,对疫情进行分析、总结,为疾病控制工作提供依据。建立基层防治网可疑症状者报告制度;按国家要求完整、准确、及时上报疫情。

4.9?督导评估

2006~2010年间,县级对乡镇级督导12次,参加督导24人次。每次均有督导报告。

5?讨论与建议

《规划》的实施,对彝良县麻风病防治工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表现在:(1)麻风病防治专业人员素质有所提高,队伍有所擴展;(2)疫情进一步得到了控制;(3)防治工作逐步规范;(4)不仅畸残患者得到了矫治,而且新患者畸残现象有所减少;(5)康复患者的生活水平和居住条件有所改善。《规划》的实施对全县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彝良县在实施麻风病防治规划过程中,不断完善防治模式并总结经验:(1)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是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关键;(2)增加投入是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保障;(3)落实专业人员是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基石;(4)加强人才培养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稳步发展的动力;(5)加强基础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设施建设,改善办公环境,按劳取酬是招揽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6)发现患者是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7)部门合作、社会参与是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前提;(8)普及疾病预防控制知识是控制疾病乃至消除疾病的有效手段。

通过本次规划的终期评估,目前还存在以下问题:(1)从患病率、发现率等指标看,彝良县的麻风病防治尚未达到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基本消灭麻风病的指标,目前病人还较多,疫情还较重,致残率较高,在短期内还难以控制,希望继续得到国家、省、市的关心、支持和帮助。(2)没有专门的麻风病防治机构,难以满足麻风病患者及家属的医疗需求。(3)队伍不稳定、专业人员青黄不接,不能满足麻风病防治工作的需求,希望政府增加能胜任工作的人员编制。(4)希望县委、县政府按人事部、财政部、卫生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调整卫生防疫津贴标准的通知》(国人部发〔2004〕27号)精神,尽快落实疾病控制人员的卫生防疫津贴。

调兵山市妇女发展规划终期评估报告 篇3

一、基本镇情

xx关镇南距德阳15公里,北抵绵阳27公里,横亘于成都平原东北,宝成铁路、川陕公路、成绵高速公路、城际铁路横穿全境,镇域面积38.8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85个村民小组,人口1.4万余人,是四川成—德—绵高新技术产业带、四川旅游“九环线”上的旅游重镇。作为全省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重点镇、全省新农村建设现场会参观示范点、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现场会参观示范点,该镇将新农村建设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以城乡统筹发展为旗帜,以全域建设“中国幸福家园”为目标,坚持先行先试,实践创新,探索出一条有丘区特色的城乡统筹发展路子。

二、妇女儿童发展情况

1、妇女参与政治决策和管理的程度不断提高

女干部数量增多。XX年,镇机关女干部4人,占干部总数的36%,村级班子中女干部10人,占干部总数的31%,妇女同志进村两委班子比例达100%。

女党员、女后备干部队伍不断壮大。XX年,全镇女党员116名,占总数的23%。为进一步提高农村女党员的综合素质,XX年对全镇女党员开展为期20天的培训,涉及文化知识、科学技术、廉政教育、现代意识等方面,计划今后每年有针对性地对党员干部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妇女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全镇妇联组织健全,建有镇妇联一个,村妇代会8个,组建率为100%。镇、村妇联组织都能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积极履行职能,团结带领广大妇女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社会经济地位

──妇女就业机会增多。政府加强了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工作,重视农村妇女技能技术培训,抓住旅游开发的契机,大力发展旅游观光餐饮业,转移农村妇女劳动力。

──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权益基本得到维护。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逐步扩大,机关、村级妇女干部社保覆盖率达100%。

3、妇女儿童受教育的程度有所提高

──妇女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得到保障。女童接受义务教育程度在巩固中提高。小学适龄女童净入学率为98.3%,小学学生辍学率连续五年保持为0的好现象。在家儿童基本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弱势群体儿童教育问题受到关注。镇上成立留守儿童之家,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组织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他们的生活。我镇建立和完善了救助贫困生的长效机制,大力开展贫困家庭子女入学救助活动,了解他们的困难,及时对他们展开帮助。

4、妇女儿童的健康权利得到保障

──我镇现有已婚育龄妇女3230人;一孩妇女2677人,二孩妇女263人,多孩妇女10人。XX年10月至XX年9月出生婴儿94人,其中:计内83人,计外11人,计划生育率88%。XX年10月至XX年9月死亡人口98人。落实各种避孕措施总人数2938人。

──儿童死亡率不断降低,免疫接种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儿童营养水平提高,身体素质普遍增强。

5、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

──普法和执法监督工作得到加强。将《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纳入全民普法规划,加大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

6、妇女儿童的生活环境有所改善

──家庭美德建设不断加强。我镇积极推进“五好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在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城镇布局合理,管理有序,街道整洁,环境优美,城镇建设与周围环境协调。

──镇郊及村庄环境整洁,无脏乱差现象。镇郊结合部及城镇所辖村庄主要道路平整,两侧无暴露垃圾,无乱搭乱建,无露天粪坑,无污水横流现象,基本做到垃圾定点堆放;绿化、美化好;有良好的感官和视觉效果。“白色污染”基本得到控制。

三、实施“两纲”的主要做法

妇女儿童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各个领域。工作中,我镇始终把贯彻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作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来抓,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目标,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政府行为,推动了妇女儿童事业的蓬勃发展。

1、加强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抓落实

xx关镇妇女儿童的发展,是全县妇女儿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我镇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xx关镇妇女儿童发展纲要》领导小组,日常工作镇妇联具体承办。积极参加县妇儿工委召开的会议和组织开展的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我镇妇女儿童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

2、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认识

镇党委、行政十分重视妇女儿童工作,坚持把“两纲”融入各项工作中,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两纲”的宣传覆盖面。一是认真组织镇村干部职工深入学习“两纲”,把握精神实质,增强搞好妇女儿童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尊重妇女、爱护儿童,推动妇女儿童事业的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形成一个良好的风气。二是把“两纲”的宣传贯彻与开展计生“三结合”等工作有机结合。三是大力宣传在工作实践中涌现出的优秀妇女典型,引导妇女同志在各自岗位上为xx关经济社会发展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

3、加强协调,推动重点、难点指标的实施

采取积极措施,提高妇女社会参与程度。妇女发展纲要实施以来,我们以提高妇女参政议政能力为目标,创造条件,全力营造女干部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使大批女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广开就业门路,帮助下岗女工实现再就业。有关部门自觉将安置下岗女工纳入《妇女发展纲要》目标及其指标体系,成立了镇再就业服务中心,定期举办下岗职工再就业洽谈会。及时发放《再就业优惠证》,制定专门的优惠政策,积极引导用人单位在就业、招工、培训等工作中,优先安排女性。全镇妇女就业形势基本保持稳定;创新思路,进一步增强地镇人口综合素质。开展“双学双比”、“巾帼建功”创建等活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发展能力为重点,提高妇女整体素质。坚持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七、存在的不足和困难

1、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工作创新意识不够,妇女、儿童工作的力度还应该加强,这些都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2、结合工作实际,在实施农村科学储粮工程和计生“三结合”帮扶工作中存在资金不足,导致实施帮扶的力度有限的问题。

调兵山市妇女发展规划终期评估报告 篇4

2001-2010年,我局认真贯彻落实《XX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以及《儿童权利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打击和查处各类侵害妇女儿童的违法犯罪活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发生;积极在群众中开展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加妇女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和完善法律保护和社会保障机制,预防和遏制害妇女儿童违法犯罪案的发生;努力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从统计的数据反映,《规划》中由我局负责或由我局配合的目标基本按计划和要求完成。

一、妇女发展规划方面

1.依法打击和查处种类侵害妇女的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障女性人身权利不受侵犯。2001-2010年我县共立强奸案件×起、破×起,破案率为×;强迫、引诱、组织、容留妇女卖淫案件×破×;拐卖妇女案件×破×,提高了上述案件的侦破和打击力度。

2.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发生。各基层派出所进一步提高家庭暴力案件的受理率,2001-2010年共调解家庭纠纷报案×余起。

二、儿童发展规划方面

1、依法打击侵害儿童的违法犯罪行为。严惩侵害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2001-2010年我县发生侵害儿童的刑事案件×破×,拐卖儿童案件×破×。

2、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

长期以来,我局依法严厉打击教唆未成年人犯罪,打击利用儿童从事走私、贩毒、偷盗等各种犯罪活动,重视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早期预防和科学矫治。2001-2010年全县未成年人犯罪人数为×人。

在青少年帮教方面,我局建立了以公安机关为主体,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的帮教队伍,广大社区民警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做好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挽救工作。2001-2010年帮教率为×%。

3、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直以来,我局大力开展警校共建活动,加强校园内外的综合治理,动员广大少年儿童自觉参与整治校园内外治安环境,严厉打击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侵害儿童人身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各基层派出所所长任学校的法制副校长,社区民警任法制辅导员,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

调兵山市妇女发展规划终期评估报告 篇5

妇女是创造人类文明和推动社会进步的一支伟大力量,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做好妇女儿童工作是我们教育行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教育局团结全体教育工作者,认真贯彻落实《韶关市妇女发展规划(2001-2010年)》和《韶关市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以下简称“两个规划”),紧紧围绕“建设教育强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坚持抓质量促发展,抓队伍塑形象,抓和谐保稳定,抓管理促规范,使我区教育系统妇女儿童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现将“两个规划”期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区现有中小学校57所,其中公办普通高中2所,初级中学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完全小学27所,教学点17个,民办小学1所,幼儿园54所,民办培训中心22个。全区在校中小学生34190人(小学生20330人,初中生10279人,高中生3581人),其中女生16795人。在园幼儿8323人,其中女童3905人。

二、工作成效

(一)妇儿受教育权利得到保障。“两个规划”期间,我区教育系统采取有力措施,妇儿受教育的权利得到了有力保障,妇儿教育普及程度稳步提升。多年来,我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残疾儿童入学率、初中阶段毛入学率均达100%,初中学生辍学率控制在0.3%以下,17周岁人口中等教育完成率保持为100%。到2010年,我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2.5%,比00年提高了32.1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2.5%,比00年提高了12.5个百分点,其中女生提高了11.6个百分点。经过不断的努力,我区妇儿平等的接受教育,性别差异基本消除,已达到预定目标。

(二)女教师素质不断提高。我区女教师的素质不断提高,并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参加区以上教育部门组织的教育教学优质课评比等活动,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仅2009,省市区表彰了先进教育工作者231人,其中女教师131人,占56.7%,如花坪实验学校的沈穗老师,二十多年如一日,扎根农村教育,关心关爱留守儿童,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三)妇女干部队伍逐渐壮大。我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为契机,大力加强三支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妇女地位。我区教育系统共有在职教职工2210人,其中女教职工1335人,占总数的60.4%,区属各中小学有中层以上干部314人,其中女干部126人,占总数的40.1%。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以教育创强为契机,推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教育兴则产业兴、教育强则后劲足。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以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区为目标,以创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推动了我区教育事业的稳步健康发展。

1、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保障教育健康发展。2004年区划调整后,随着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教育发展的需求,区委、区政府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支出重心向教育转移,全力保障教育发展资金。2008年区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为1.7387亿元,高出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1.52个百分点,2009年区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达1.8亿元,高出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1.5个百分点。2010年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1.95亿元,教育支出占区财政支出的比率达40%,远远高于省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25%的目标,实现了“三个增长”,为教育的发展奠定基础,提供了保障。

2、着力提高教职工待遇,为女教职工提供更多保障。我区的教职工队伍人数众多,约占区财政供养人员的三分之二,教职工结构复杂,工资待遇差异较大。尽管区财政紧张,但区委、区政府想尽千方百计,大力提高教职工工资待遇水平。2009年1月,拉平了犁市、花坪两镇的教师工资,统一了全区的教师工资标准。2009年12月起,逐步提高了原犁市、花坪和原区属学校非统发人员的工资待遇水平。2010年,又投入1000多万为每一位教师增资390元,用于实施绩效工资。目前,全区教师的工资平均水平略高于公务员工资平均水平,实现了“两相当”目标。教师的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得到不断提高,成为全社会向往的职业,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日益浓郁。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女教职工更多了一份特别的关爱,局机关及各中小学校均积极开展三八妇女节庆祝活动,并组织她们到妇幼保健机构进行防癌检查和其他定期体检。由于工作到位,全系统女教职工在“两个规划”期间均能得到较好保障。

(二)整合优化资源,推动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 教育是民生之根本,社会和谐发展之基石。我局积极推进新一轮的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大力创建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加快推进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进程,有力地推动了我区教育事业的优质、均衡发展。

1、大力实施布局调整工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我局按照“把优质学校做大,把薄弱学校做强,把农村学校办好”的主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浈江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实施方案》,大力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据统计,区划调整后,我局先后撤并了23所薄弱学校。完成了市七中的初、高中分离工作,将市二中、曲仁中学打造成我区的两所优质高中学校;采取强校并弱校的方式,扩大了5所优质学校的办学规模;加强了镇中心小学的建设,推进了乡镇教学点分流工作,将高年级学生集中到条件较好的中心小学就读,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学校总数由原来的80所下降到57所。此外,我局还加强了与房地产商的联系,计划在明年撤并腊石、湾头、五里亭等3所小学,在碧桂园小区新建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2、大力加强校园建设,积极创建规范化学校 区划调整后,累计投入9000多万元用于校园建设。特别是启动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区工程以来,区委、区政府通过调整支出结构、融资贷款、争取社会赞助、竞争省规范化学校建设扶持资金等方式,非常规加大教育投入,大力创建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继2009年投入1200万元用于校园建设后,今年又投入3000万元用于校园建设。一是积极竞争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扶持资金。二是大力实施共建共享工程。我局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建共享教育资源,并以共建共享的方式扩大学校的办学规模,满足区青少年校外活动需求。三是大力推进校舍安全工程。2007—2009年已投入资金1337万元进行了学校危房改造,完成危房改造面积7452.30㎡,今年我局再次细化了中小学校舍安全规划,工程规划投资3001.8万元,拆建10栋校舍,维修14栋校舍。四是大力实施信息化和新装备工程。目前,全区共有电脑室52间,电脑2590台;电子白板22个,多媒体课室342间,综合电教室26间,课件制作室19间,全区完小以上的学校都配有电脑室和电教平台,实现了“校校通”,打造了浈江教育数字化品牌。

目前,我区经过市督导室的评估,已有23所学校创建成为规范化学校,比例达62%。

3、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把“促进公平”列入了我国教育改革的五大教育方针之一。多年来,我局通过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初步形成了强校扶弱校,城乡学校携手共进的良好格局,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升。一是加强农村学校硬件建设。近年来,我局将教育扶持重心向乡镇学校转移,通过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撤并学生少、办学条件差的村小,集中资源,办好办强乡镇中心学校,不断改善乡镇学校的办学条件。2010年在建的11项校园工程中,有7项是乡镇学校建设工程,占总数的70%,总投资达900多万元。二是加大了城乡教育互助力度。我局广泛开展了千校扶千校、教育互助共同体建设活动,有7所学校加入省、市千校扶千校队伍,25所学校加入区的城乡教育互助共同体活动,比例高达80%,2010年上半年,广州大学附属中学还向浈江中学捐赠了价值30多万元教学设备一批,帮助改善了办学条件。我区城乡学校通过互派教师任教、共同开展教研活动、举办报告讲座等方式积极开展教育互助活动,有效提升了城乡教育的整体质量。三是建立了支持农村教育的人才激励机制。对农村教师在职称评聘、绩效工资、评优选先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逐步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水平,提高了农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2007年起,实施中、高级职称聘任,必须要有在农村薄弱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经历政策,已有300名城区教师参加了支教活动,大大地支持农村教育发展。2008年,区委、区政府拿出10多万元奖励了扎根农村,一干就是二十多年的优秀教师。四是加大了农村教师培训力度。几年来,我们还加强了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工作,开展了教育技术全员培训、乡村教师伙伴成长等培训工作,承办了市级乡村教师成长伙伴活动课16科次,市级送教下乡活动6次,不断提高了乡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师德水平,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农村教师。五是招聘专任教师,充实农村学校师资力量。我局将两次招聘的40名新教师,全部充实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任教,五年内不得调动,为乡镇学校补充了专业教师,促进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大统筹力度,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提升学前教育水平。坚持“政府办园为示范,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办学体制,新出台了《浈江区民办幼儿园暂行管理办法》,加强了幼儿园办园许可审批程序,以建设镇中心幼儿园为核心,带动民办幼儿园加大资金投入,争创优质幼儿园。启动创强工程以来,我区的民办幼儿园累计投入300多万元改善办园条件,有4所民办幼儿园创建成为市一级幼儿园,14所创建成为区一级幼儿园,建设乡镇中心幼儿园5所。市教工幼儿园也顺利通过省级幼儿园的复查评估工作,进一步提升了办园品位。目前,全区适龄学前儿童入园率达92.5%,走在了全市的前列。二是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巩固发展“普九”成果。我局严格执行免费义务教育的规定,对省外户籍能够提供“三证”的学生,也都按政策实行免费入学,2010年共有29623名中小学生享受了免费义务教育。此外,我局还积极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今年有8600多名非本地户籍学生在我区入学,他们和本区学生一样享受到免费的优质公办教育,约占学生总数的30%。三是加强高中学校建设,推动内涵发展。“两个规划”期间,我局完成了高中学校的布局调整工作,着力将市二中和曲仁中学打造成为优质高中学校。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高中学校建设,新建了市二中体育馆、游泳池、曲仁中学教学楼,办学条件越上了新台阶。两所高中均为省一级学校,全区优质高中学位达到4780个,市二中正在创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同时,我局还注重抓好学校的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办学质量。近年来,我区的高考成绩逐年攀升,2009年的高考实现了重大突破:本科人数首次达三位数,上线人数和上线率大幅度提升,全面超额完成了市教育局下达的任务指标。2010年高考上线人数达1126人,是历年来上线人数最多的一年。自2008年提前实现普及高中教育以来,我区的“普高”工作也得到了不断提升,201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2.5%,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普高”成果。

(四)强化综合治理,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一是加大投入,提升校园安保力量。从2010年起,每年拨出50万元,用于学校聘请保安,通过培训,已有56人通过了市专业保安员培训班,实现了持证上岗。二是加强部门协作,开展安全整治行动。深入开展了“安全生产月”活动、校车整治等专项行动,推进了校园安全综合治理工作,市二中等5所学校被评为“韶关市安全文明校园”。三是加强校园管理,严把入门关。各中小学严格落实校门登记制度,幼儿园实行了接送卡制度,局干部凭工作证进入校园,规范了校园管理工作。四是编印安全工作手册,加强安全教育工作。编发了500多本《学校(幼儿园)安全工作手册》到各学校、幼儿园,指导开展安全工作。组织了280人参加了市安全防范管理培训,提高了校园安全应急能力。各学校也大力加强安全教育,把开学的第一周和最后一周作为安全教育周,开展了安全疏散演练安全教育活动,收到良好效果。五是建立考核机制,及时整改安全隐患。重点抓好安全隐患整改工作,有效地维护了校园及周边治安状况稳定,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

我局在贯彻落实市“两个规划”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离上级和人民群众对我们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我们将进一步统一思想,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狠抓整改落实,不断开拓我区教育系统妇女儿童工作新局面!

CFP项目终期评估总结报告 篇6

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爱生学校的学校管理”项目(CFP项目)实施以来,水泄中学积极主动地做好项目实施工作,做了大量的、有效的、力所能及的工作,爱生学校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对通过运用基于爱生学校评价标准开发的自我诊断问卷、CFP项目终期学校评估自评表对项目实施情况认真地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一、成立诊断自评工作领导组 组 长:李映学(校长)

副组长:罗玉兵(副校长)、杨学勤(副校长)

组 员:常发全、姚李光、熊李砚、李灼忠、茶郭熊、蒋应超

二、项目实施自评达标情况

(一)维度

一、全纳与平等。过程指标30条达标30条,结果指标20条达标18条。

1.1确保儿童平等上学权利。

1.1.1在校保证每名学生享受平等教育,全纳教育已成为我校办学理念,过程指标和结果指标3条都已达到标准。

1.1.2学校积极动员并吸纳每一个儿童入学,过程指标4条和结果指标2条均达标。

1.1.3学校具有控辍保学监测与操作机制,过程指标4条和结果指标2条都已达标。1.2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1.2.1学校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儿童的特殊教育需求得到满足,过程指标4条和结果指标3条都达标。

1.2.2学校建立友善、和谐、尊重学生多样化背景的校园文化,过程指标5条与结果指标3条均达标。

1.3建设性别平等的教育教学环境

1.3.1学校倡导性别平等,确保教育教学内容及环境具有性别敏感性,过程指标6条和结果指标4条均达标。

1.3.2男女教师都能平等参与学校管理,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过程指标4条已达标,结果指标3条中达标1条,其中领导和职称中男女教师比例2条因客观原因难以调配,未能达标。

(二)维度

二、有效的教与学。过程指标60条达标54条,结果指标51条达标44条。

2.1拥有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具备专业素质的教师队伍 2.1.1教师具备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的专业道德和态度,过程指标6条和结果指标7条都已达标。

2.1.2教师具有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需的专业知识,过程指标3条和结果指标4条都已达标。

2.1.3教师具有科学制定教学计划,管理班级和组织课内外活动的专业技能,过程指标5条和结果指标4条都已达标。

2.1.4教师具有运用教育评价并及时反馈的专业技能,过程指标4条和结果指标3条都已达标。2.2实施或实验渗透生活技能教育的课程

2.2.1所有课程中融入情感、道德、生活价值观念和创新精神教育,过程指标6条达到4条,其中学校提供学生了解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学习机会未能达标,结果指标4条达到3条,其中学生表现出批判性思考问题和创新能力1条未达标。

2.2.2所有课程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劳动观念和实践能力,过程指标3条和结果指标3条都已达标。

2.3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教学过程

2.3.1教师备课和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经验和需要,过程指标5条和结果指标4条都达标。

2.3.2师生在课堂上有效互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过程指标5条和结果指标4条都达标。

2.3.3学生学习情况得到及时反馈与适切评价,过程指标4条和结果指标4条都达标。

2.4建立开放、互动“研训一体”的教学支持系统

2.4.1教师和学生能够方便的获得教学与学习支持,并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过程指标4条达标3条,结果指标2条未达标1条。

2.4.2教师的多样化教学需求得到满足,过程指标5条达标4条,其中哺乳期教师学习进修未达到,结果指标1条,多样化的师资培训资源未达标。

2.4.3学校的信息通信设备能基本满足师生的学习需求,过程指标3条已达标2条,结果指标3条达标1条,其中计算机生机比例和 校园网利用2条未达到。

2.4.4学校师生能负责任的充分运用ICT设备和资源支持有效的教和学,过程指标3条达标2条,其中学生运用ICT设备1条未达标,结果指标4条达标2条,其中学生接受ICT教育比例和学生健康上网2条未达标。

2.4.5建立和完善以校为本的教师学习中心,过程指标4条和结果指标4条均已达标。

(三)维度

三、安全、健康与保护。过程指标39条达到37条,结果指标26条达到25条。

3.1营造安全、卫生的物理环境和友善的心理氛围

3.1.1安全和卫生的学校基础设施和环境,过程指标4条都已达标,结果指标7条达到6条,其中学校的建筑和校舍的维修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及规定1条虽改善了许多,但仍未达标。

3.1.2有对师生友善的心理环境,过程指标3条和结果指标2条均达标。

3.1.3有保护师生避免受到伤害的措施,过程指标4条和结果指标2条都已达标。

3.2开展技能为基础的安全教育

3.2.1有应急避险的管理制度,过程指标4条和结果指标1条都已达标。

3.2.2教师接受过安全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培训,过程指标3条和结果指标1条都已达标。3.2.3为学生提供技能为基础的安全教育内容,过程指标2条有1条未达标,结果指标1条已达标。

3.3采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策略

3.3.1有健康管理制度,过程指标6条和结果指标3条都已达标。3.3.2为学生开展以技能为主的健康教育,过程指标4条和结果指标4条都已达标。

3.4组织有质量的体育活动

3.4.1有体育活动设施,过程指标2条达和结果指标2条都已达到。

3.4.2有合格的体育教师,过程指标3条达标2条,其中学校有合格的、数量足够的体育教师1条未达到,结果指标2条都已达到。

3.4.3有符合儿童身心特点的体育活动,过程指标4条和结果指标1条都已达标。

(四)维度

四、参与与和谐。过程指标45条达标43条,结果指标41条达标39条。

4.1创造学生参与的途径和方法

4.1.1学生有获取信息、发表观点和提出建议的机会、渠道与平台,过程指标2条和结果指标4条都已达标。

4.1.2学生能够参与学校管理,过程指标4条达标3条,结果指标3条达标2条。

4.2形成保障师生参与的管理制度和氛围

4.2.1学校有保障教师参与的学校管理制度和活动,过程指标4 条和结果指标3条都已达标。

4.2.2学校有保障学生参与的班级管理制度,过程指标3条和结果指标4条都已达标。

4.2.3学校建立了以发展为导向的教师激励机制,过程指标4条达标3条,结果指标4条达标3条。

4.2.4学校建立了和谐的校内人际关系,过程指标4条和结果指标4条都已达标。

4.3发展和谐的家、校、社区伙伴关系

4.3.1学校有与家长、社区互动的制度、渠道和活动,过程指标4条和结果指标3条都已达标。

4.3.2学校与社区的资源共享、互相支持,过程指标4条和结果指标2条都已达标。

4.4不断提升校长领导力

4.4.1校长具有组织校内外相关成员参与制定并实施学校发展规划的能力,过程指标2条和结果指标2条都已达标。

4.4.2校长具有引领和深化教学改革的能力,过程指标3条和结果指标3条都已达标。

4.4.3校长具有促进教师发展队伍建设的能力,过程指标4条和结果指标3条都已达标。

4.4.4校长具有协调校内外各种关系的能力,过程指标3条和结果指标3条都已达标。

4.4.5校长具有不断自我提高的人格魅力,过程指标4条和结果 指标3条都已达标。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

通过一一对照自我检查,我校共有10条过程指标未达标,12条结果指标未达标,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巩固原有的达标成果,尽力完善不尽人意的地方。特别是以下几点,既是我校今后必须加强,又要不断完善的。

1、学校在正常办学的同时,要努力营造多元化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学习不同民族文化与习俗的机会,特别是我乡的彝族、苗族、傈僳族的学生,以及这些民族的习俗及文化,学校仍需进一步的重视、尊重与传承。

2、通过合理调配以及上级的安排,尽力让男女教师的比例协调,师生比例协调。

3、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觉悟,让教师真正的“爱生”。从而,在教师职业魅力渐减的社会形势下,更要热爱我们的本质工作。鼓足干劲,充分发挥和利用个人以及集体智慧,积极、主动、创造性开展工作,努力振兴我们的教育事业。

4、加强教师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培训,转变观念,不断提高教师的工作素养和业务能力。

5、让学生在校学习的同时,鼓励并引导学生体验社会,了解社会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6、我校学生朴实传统,思维单一,今后要培养学生批判性的思考能力及创新能力。

7、组织教师进修,学习一些新进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开展多样化教学。

8、改善学校的硬件及软件设施建设,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及时构建我校的校园网络,教育学生健康上网。

9、随时思考、时刻自我检查。认真创造性的开展爱生教育,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我们的责任,真心关爱每一个学生,为祖国的未来认真做好我们的本质工作。

总之,爱生学校项目实施以来,我全校师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力所能及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们相信爱生学校建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成绩面前,我们不会满足;在困难面前,我们不会畏缩。我们有决心、有信心通过爱生学校项目的实施,将学校建设成为让学生学习生活开心、教师工作舒心,让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爱生学校。

永平县水泄乡水泄初级中学

调兵山市妇女发展规划终期评估报告 篇7

关于做好两纲终期评估相关工作的通知

省政府妇儿工委各成员单位:

为做好两纲终期评估工作,省政府妇儿工委办于去年12月下发了《关于做好<四川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和<四川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终期评估工作的通知》(川妇儿工委办[2010]29号),并召开了专题培训会议进行安排部署。两个月来,各成员单位高度重视,并已着手开展了前期工作。为进一步明确要求,保证两纲终期评估的顺利开展,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做好两纲终期评估材料的报送工作

(一)2011年3月20日以前,涉及两纲定量指标的成员单位向省统计局报送《四川妇女发展纲要(2010年)定量指 标数据表》和《四川儿童发展纲要(2010年)定量指标数据表》。具体要求见《关于报送两纲终期评估指标完成情况的通知》川统计[2011]1号,已发至各单位两纲监测统计员)。

(二)2011年4月10日以前,各成员单位以纸质正式文件和电子版两种形式同时向省妇儿工委办报送本单位两纲终期评估报告。报告格式要求见附件。报告以“能全方位反映十年来两纲工作的成效、作法”为原则。各成员单位在撰写报告过程中,要特别做好本单位十年来在推进妇女儿童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和亮点特色工作的归纳、提炼、总结。

二、做好两纲实施档案的归档工作

根据国务院妇儿工委工作安排,今年国家两纲检查组将赴各省开展纲要实施情况评估检查。成员单位两纲工作也列入了检查范围。督导检查主要方式之一是查看档案资料。各成员单位要及早准备,对十年来本单位业务工作涉及两纲的数据、信息、资料进行收集汇总,对两纲实施档案进行规范整理。

联 系 人:张露薇 尹莉华 联系电话:86255836 电子邮箱:scfe001@163.com

附:两纲终期评估报告格式

四川省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二○一一年三月四日 附件:

两纲终期评估报告格式

一、封面

(一)报告名称

(单位)实施2001—2010年四川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终期评估报告

(二)报告日期 二Ο一一年 月 日

二、评估报告摘要

三、评估主报告

(一)评估方法及工作过程

(二)评估主要结果

(三)实施纲要情况评估

1、领导组织工作

领导的重视情况(指示及文件批示);年度的计划与工作安排慨况;十年的政策法规制定情况;主要宣传培训工作情况;推进两纲工作的项目情况等。

2、妇女发展纲要(涉及两纲定量指标的成员单位需围绕指标完成情况、工作主要做法逐一进行说明。未涉及两纲定量指标的成员单位只需慨述)

(1)妇女与经济(2)妇女参与管理(3)妇女与教育(4)妇女与健康(5)妇女与法律(6)妇女与环境

3.儿童发展纲要(涉及两纲定量指标的成员单位需围绕指标完成情况、工作主要做法逐一进行说明。未涉及两纲定量指标的成员单位只需慨述)

(1)儿童与健康(2)儿童与教育(3)儿童与法律保护(4)儿童与环境

4、本单位实施纲要的有效做法

上一篇:哈巴狗小学生日记下一篇:孤独之旅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