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传输实习报告

2024-09-07

数据传输实习报告(共8篇)

数据传输实习报告 篇1

数据通信实习报告

学 院 机电学院

班 级 075092

学 号1002028

姓 名黄浩坤 指导老师 闻兆海

201x 年 6 月

日 28

前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 ,计算机网络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如今 ,个人、企业以及政府部门,国家军事部门,不管是天文的还是地理的都依靠网络传递信息,这已成为主流 ,人们也越来越依赖网络。然而 ,网络的开放性与共享性容易使它受到外界的攻击与破坏 ,网络信息的各种入侵行为和犯罪活动接踵而至 ,信息的安全保密性受到严重影响。因此 ,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企业及广大网络用户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21世纪全世界的计算机都将通过Internet联到一起,信息安全的内涵也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不仅从一般性的防卫变成了一种非常普通的防范,而且还从一种专门的领域变成了无处不在。当人类步入21世纪这一信息社会、网络社会的时候,我国将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网络安全体系,特别是从政策上和法律上建立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网络安全体系。

网络安全技术指致力于解决诸如如何有效进行介入控制,以及何如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物理安全分析技术,网络结构安全分析技术,系统安全分析技术,管理安全分析技术,及其它的安全服务和安全机制策略。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对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意义重大,它关系到小至个人的利益,大至国家的安全。对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就是为了尽最大的努力为个人、国家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让网络安全技术更好的为广大用户服务。

目录

一.计算机网络概述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2)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

1)资源共享

2)分布式处理与负载均衡

3)综合信息服务

2.计算机网络中的基本概念

(1)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2)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3)带宽和延迟

3.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

(1)OSI七层参考模型

(2)TCP/IP模型

(3)小结

二.网络设备

1.路由器

(1)定义

(2)作用

(3)特点

(4)以H3C路由器为例

2.交换机

(1)定义

(2)作用

(3)特点

(4)以H3C交换机为例

3.H3C网络设备操作系统Comware

三.网络安全技术基础

1.网络安全的定义

2.网络安全的关注范围

3.网络安全的关键技术

(1)ACL包过滤技术

(2)网络地址转换技术

(3)认证,授权和计时

(4)交换机端口安全技术

(5)VPN虚拟私有网技术

(6)终端准入控制

实验一 网络设备基本操作

1.实验目的

2.实验器材设备

3.实验组网图

4.实验过程

(1)通过Console口登录

(2)通过Telnet登录

实验二 RIP

1.实验目的

2.实验器材设备

3.实验组网图

4.实验过程

实验三 OSPF

1.实验目的

2.实验器材设备

3.实验组网图

4.实验过程

总 结

一.计算机网络概述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顾名思义是由计算机组成的网络系统。根据IEEE高级委员会坦尼鲍姆博士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一组自治计算机互联的集合。自治是指每个计算机都有自主权,不受别人控制;互联则是指使用通信介质进行计算机连接,并达到相互通信的目的。通俗地讲,计算机网络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独立计算机以及专门的外部设备利用通信线路连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网络系统,从而使众多的计算机可以方便地互相传递信息,共享信息。其结构图模型如下图所示:

(2)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

1)资源共享

资源分为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包括形式多样的数据,如数字信息,消息,声音,图像等;硬件资源包括各种设备,如打印机,FAX,MODEM等。网络的出现使资源共享变得简单,交流的双方可以跨越时空的障碍,随时随地传递信息,共享资源。

2)分布式处理与负载均衡

通过计算机网络,海量的处理任务可以分配到分散在全球各地的计算机上。例如,一个大型ICP网络访问量相当之大,为了支持更多的用户访问其网站,在全世界多个地方部署了相同内容的WWW服务器;通过一定技术使不同地域的用户看到放置在离他最近的服务器上的相同页面,这样可以实现各服务器的负荷均衡,并使得通信距离缩短。

3)综合信息服务

网络发展的趋势是应用日益多元化,即在一套系统上提供集成的信息服务,如图像,语音,数据等。在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下,新形势的网络应用不断涌现,如电子邮件,IP电话,视频点播,网上交易,视频会议等。

2,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1)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局域网: 通常指几千米以内的,可以通过某种介质互联的计算机、打印机、modem或其 他设备的集合。传统局域网的传输速度为10Mbps-100Mbps,传输延迟低,出错率低。而

数据传输实习报告 篇2

在后信息时代, 数据成为一种新兴资产。政府掌握着大量的核心数据, 让原始的政府数据对社会开放已经成为各国的民主运动的新内容, 数据开放作为提升政府提升透明度、提高国家创新竞争力、提升社会民主程度的重要措施, 在各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2011年在美国政府的倡议下, 全球正逐渐形成“数据开放联盟”, 40多个国家和地区纷纷加入该联盟。2013年10月31日, 《开放政府联盟 (Open GovernmentPartnership) 2013峰会》在伦敦举行, 会上互联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发布了由“开放数据晴雨表项目组”、互联网基金会、开放数据研究会共同编制的《开放数据晴雨 表:2013年开放数据全球报告》 (以下简称《报告》) 。

该《报告》旨在揭示全球不同开放数据计划的渗透性和影响力, 分析全球开放数据发展趋势, 并对各国和地区进行排名。《报告》指出, 数据开放正处在起步成长阶段。

在全球首个政府数据开放平台Data.gov诞生的近五年时间内, 数百个国家和地方政府已经相继建立起了各自的政府数据开放平台, 与此同时, 国际研究机构、非盈利组织和企业等也正在逐步加入到该平台中来。所有的参与者正在以不同的方式探索如何让开放数据的价值得到释放, 进而达到鼓励创新、增加透明度和提升政府责任感。

在数据开放进程加快的时代背景下, 《报告》对全球77个有广泛代表性国家的数据开放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 站在国家层面为全世界提供了政府数据开放的整体“快照”和“印象”。

整体“印象”

《报告》指出, 全球数据开放目前呈现快速发展但发展不均衡的态势。信息化法律的完善程度、数据开放政策的制定、社团组织和专业技术人员对数据开放的需求程 度、政府对数据开放创新应用的支持度, 以及城市或地区数据开放程度等多个要素共同决定区域数据开放程度。

就全球范围来看, 美洲地区和欧洲地区处于数据开放第一梯队, 亚太地区处于第二梯队, 中东、中亚和非洲地区处于第三梯队。

如表1所示, 美洲、欧洲和亚太区在政府开放数据 (Open Government Data) 中政府政策倡议方面得分差距不大;社团和技术人员对数据开放的需求上三者存在明显差异, 欧洲得分最高表示其对数据开放需求最为强烈和迫切;城市或地区的OGD水平也存在明显差异, 欧洲得分最高表明其区域内城市或地区的平均水平增多美洲和亚太区域高, 其在数据开放方面有着良好的基础。

从五个区域整体来看, 五项指标中政府对数据开放创新活动的支持度得分最低, 表明政府在数据开放中所发挥的作用不足, 针对该情况, 《报告》建议政府要加强对在线数据的提供程度。

《报告》还指出, 目前虽然也有一些国家的政府数据开放已经推广到城市一级, 如尼日利亚、日本江户等国家和城市已经在推出全国政府门户网站前推出了城市数据开放门户, 但就世界范围来看, 实施政府数据开放政策的仍主要停留在国家层面, 尚未普及到城市一级。

指标解读

为了更好地对全球数据开放情况进行评估, 《报告》主要从准备度、执行力和影响力三个维度对各国所处开放数据的阶段及其在给经济、政治和社会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评估。

准备度是指一个国家是否具备实现开放数据潜力的政策、社会和经济基础, 包括政府、企业、公众与民间团体三方面; 执行力是指政府发布一系列关键数据集以支持社会各界进行创新、对政府的审计问责和改进有关决策的程度;影响力是指开放数据已导致积极的政策、社会、环境和经济变化的程度。

成功的政府数据开放政策倡议需要的不仅仅只是数据集, 更需要的是让中介机构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些开放的数据, 把这些数据转变成用户可以以不同方式并利用不同设备去访问以及处理的、具有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平台和产品。这就是有时 我们所说的基于政府数据开放项目的核心数据生态系统。

《报告》主要从三个方面考查政府数据开放准备度变量:

在政府准备度方面, 主要考察政府开放数据的能力和政府对数据开放的承诺, 包括政府开放数据的意愿、让数据更加可用的组织能力, 以及如何保证从数据开放中获益。

在公民和社会团体准备度方面, 主要考察公民社会的自由开放度和其在数据开放议程中的参与度, 包括《信息权利法》和《数据保护法》等制度的制定情况。

在企业和公司准备度方面, 主要考察企业公司通过对开放数据资源进行再利用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及其作为“中介”给社会所带来的“催化”作用, 包括企业的互联网普及率、企业在数据可用性方面的有关培训, 以及政府对开放数据引领创新的支持作用。

什么数据是有用的?答案并不在于政府是否公开数据, 而在于全社会利用其公开的数据在实践应用中所产生的影响如何。有些国家吹嘘自己在网上发布了大量数据集, 但事实上, 如果这些数据并不是公众所需要的, 或者这些数据无法有效提升国家透明度、政府责任意识和社会等, 那其开放的意义对于开放政府数据所希望实现的目的微乎其微。为说明政府开放数据的有效性, 《报告》尝试选择那些既能代表国家不同职能、又是数据再利用者感兴趣的数据类别进行了初步研究。数据可用性是影响数据执行力的 一个重要因素。

在评估数据集的可用性方面, 《报告》选取了地理环境、土地持有、人口、政府预算、政府财政支出、公司注册等共14类数据, 对77个国家的数据开放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报告》在评估全球数据开放的影响力时, 主要从开放数据被应用的领域范围, 以及数据在提升政府效率和透明度、环境可持续性和社会稳定、经济增长和企业活力等多方面入手, 具体观察分析了各国数据开放给本国所带来的实质影响。

《报告》通过调查发现, 政府数据开放的影响力更多地集中在对政府的“问责”和企业对数据的创新应用两方面。其中, “问责”对于提升政府的透明度和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是最为明显的, 而数据开放给公司企业利用数据进行创新应用所带来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开放政府公共数据对企业的影响力, 主要表现在利用公开数据开展APP应用竞赛和推出以鼓励开发者进行创新为目的的“黑客日”两个方面。在评估中发现, 多数国家在数据开放对环境和社会包容性的影响力方面考虑较少, 影响作用较弱。

《报告》通过利用准备度、应用度和影响力三个一级指标对全球多个国家数据开放情况进行分析后, 得出结论认为:从整体情况来看政府公共数据开放政策及其影响力正在全球快速蔓延, 许多国家和地区数据开放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政府、企业和社会环境基础, 但在数据开放的广泛应用、数据开放对政府的影响力、数据发布和使用条款以及使用结果评估等方面, 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国家排名

在此次调查的77个国家和地区中, 排名前五的依次为:英国、美国、瑞典、新西兰、挪威和丹麦 (并列第五) 。其中, 英国、美国和瑞典在数据开放的准备度、应用度指标上得分较高, 美国、新西兰在数据开放的影响力指标上表现较为突出, 如下图所示:

在从政府、企业和社会数据开放准度, 数据开放对经济、社会和政治影响作用, 以及数据在企业创新、政府责任意识提升和改善社会政策制定中执行力共9个方面分析后, 《报告》认为英国的数据开放程度位居全球第一。

英国

具体来看, 英国在数据开放进程中准备度得分较高, 表明英国政府对数据公开较为重视, 企业以及社会对数据公开的诉求和数据意识较为强烈。

2009年英国政府将“开放政府”正式提上日程, 2010年开放政府数据政策得以持续推进, 并得到了来自首相的支持。英国政府对数据开放可能带来的潜在价值给予高度重视, 包括成立专门的数据开放研究所以支持对开放数据的商业应用。为保证所有政府部门对data.gov.uk网站数据的及时更新和维护, 政府要求每个部门制定本部门的数据开放战略, 包括详细的数据应用行动计划以及对战略进展情况定期进行书面报告。英国政府还要求地方政府发布一些数据集, 许多地方政府已经建立了数据开放门户网站。

此外, 在英国, 关于数据开放主题的培训越来越多, 并且有频繁的专题和开放数据“黑客日”、数据开放活动和比赛, 以及由政府提供的创新资金专门用于帮助企业利用开放数据进行创新应用。英国还存在大量来自不同领域且关注数据开放的活跃用户社区, 致力于对开放数据的开发应用。

在执行力方面, 英国在不断扩大政府数据开放范围的同时, 也在提升数据的“深度”, 不断提升数据的质量、标准化程度和关联度。目前, 英国现在全力推进一个以保存、发展和提升核心数据为主的“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 (National 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 项目。但在影响力方面, 英国公开数据在影响力方面表现不是很理想, 数据开放对经济产生的影响力最大, 但对社会所带来的影响并不明显。

美国

在数据开放方面, 美国远远超出美洲地区平均水平。

2009年美国政府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国家发布了政府数据开放倡议, 要求政府部门发布机器可读的、标准化的、高价值的数据, 强调数据可能带来的经济价值。2013年5月美国政府再次发力, 发布了要求更高的“Open Data Policy”行政命令, 要求公开教育、健康、财政、农业等七大关键领域数据, 并对各政府机构数据开放时间做出了明确要求, 同时推出“Project OpenData”项目, 向社会开放更多政府API, 让开发者可以各方便地利用政府数据创造潜在经济价值。

与英国相比, 美国数据开放在公众和社团准备度方面略低于英国, 这可能与英国提出的“让公民受益数字化时代”倡议有关, 英国在全国范围内推动“Go OnUK” (全民性的、跨部门联合开展对人们互联网使用的培训) 项目以提升国民的数字化能力。

在执行力方面, 美国政府略逊色于英国, 英国在data.gov.uk上对政府财政收支、各级公务员工资收入情况等进行了完全公开, 而美国却无法有效提供该政府预算和支出等的详细数据, 表明政府利用数据开放提升政府透明度和责任意识表现不足。

在影响力方面, 美国表现尤为抢眼, 美国政府通过数据开放战略在释放经济增长创新力、提升政府透明度和责任意识以及改善社会环境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瑞典

排名第三的是瑞典, 在综合各项指标分析后, 《报告》认为, 瑞典的数据开放程度高于欧洲平均水平。

瑞典早在1776年就成为世界第一个形成信息权利法《Right to Information law》的国家, 这为瑞典2012年发布政府数据开放统一门户网站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数据执行力方面, 瑞典在全国范围内也形成了以鼓励开发者创新为目的的“黑客日”, 而像TrafikLab之类的项目则把与交通有关的公共部门数据和个人数据在一个平台进行整合, 并提供给创新者。

在影响力方面, 瑞典在利用开放数据提升医疗绩效, 利用环境数据以可视化的方式降低环境预算以及有效的防治害虫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对于数据开放给经济和社会所带来的积极影响而言, 数据开放所带来的政治影响较低。

中国

从《报告》排名和得分情况来看, 中国位列第61位, 综合得分为11.82, 整体排名较为靠后。

从指标具体情况来看, 在三个维度中, 中国的准备度得分最高, 但也仅为41.72, 与美国、英国等先进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表明我国政府公共数据开放在政策推动、公民意识等准备方面上较为不足。

执行力得分仅为9.41, 表明我国数据开放在推动创新、提升政府透明度和改善社会决策等方面能力明显不足, 数据有效性和价值度、易用性不高, 例如我国政府支出数据只有十分粗略的总数, 几乎不具备可用价值, 而选举数据则完全缺失。

数据传输实习报告 篇3

从2013年6月初,斯诺登揭发美国的“棱镜门”事件,到九大互联网巨头卷入美国监控全球互联网计划,再到斯诺登到俄罗斯寻求避难,最后到美国政府斡旋大数据监控是为了所谓的“反恐”。这个通过分析海量通讯数据获取安全情报的大数据案例,让围绕大数据的话题与反思不断发酵,也让2013被称为“大数据元年”。

从可以自动转弯和刹车的汽车,到IBM沃森超级电脑在游戏节目《危险边缘》中打败人类,这项技术终将改变我们所居住的星球上的生活与生意。

一位居住在纽约布鲁克林的软件开发者 Federico Zannier“把自己卖了”,他通过发起“A bite of Me”项目,不断收集自己所有的数字轨迹,并挂到网站上销售。“那些公司在用我的数据赚钱,当你接受那些使用条款时,你就已经把这些数据的使用权白送给他们了。”

的确,亚马逊监视着我们的购物习惯,谷歌监视着我们的网頁浏览习惯,而微博似乎什么都知道,不仅窃听到了我们心中的“TA”,还有我们的社交关系网。

大数据能够越来越精确地预测世界的事情以及我们所处的位置,我们却还没准备好接受它对我们的隐私和决策过程带来的影响。我们的认知和制度都还不习惯这样一个数据充裕的时代,因为它们都建立在数据稀缺的基础之上。在大数据时代,不管是告知与许可、模糊化还是匿名化,这三大隐私保护策略都失效了。

“斯诺登效应”还在继续,大数据时代的生存规则也将被每一个生产数据的你和我来书写。

中文数据库实习报告 篇4

一.检索馆藏中外文数据库的情况

(一)中文数据库一:CNKI系列资源库

课题名称:服饰与文化变迁研究

检索步骤:初级检索

1.分析研究课题,确定检索词:服饰、文化变迁。

2.登陆浙江海洋学院图书馆主页,点击“中文数据库”,选择“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点击登录;

3.在目录导航工具条中选择检索专辑范围或中图法分类目录:文史哲

4.根据课题需要选择检索年限:1994年至今(自定)

5.选择检索数据库类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6.点击字段检索下拉菜单,选择参考文献字段类型,在检索输入栏中输入检索词服饰、文化变迁,点击“检索”按钮;检中符合条件的文献9155篇。

7.如果检中文献量较大,在检索结果显示窗口“在此结果检索”打勾,输入他检索词:服饰与文化变迁,点击检索”按钮。命中文献73篇。

8.较切题的两篇文献篇名及文献出处如下:《从民间服饰变革看汉族社会文化变迁》、《学科体制对20世纪中国服饰史研究发展的影响》

9.选中其中切题文献一篇,点击篇名,显示其题录信息如下: [从民间服饰变革看汉族社会文化变迁]

[作者] 崔荣荣;

[关键词] 明至近代;服饰文化;社会变迁;

[中文刊名] 从民间服饰变革看汉族社会文化变迁

(二)中文数据库一:CNKI系列资源库

课题名称:英美文学研究

检索步骤:初级检索

1.分析研究课题,确定检索词:英美、文学。

2.登陆浙江海洋学院图书馆主页,点击“中文数据库”,选择“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点击登录;

3.在目录导航工具条中选择检索专辑范围或中图法分类目录:文史哲、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4.根据课题需要选择检索年限:1994年至今(自定)

5.选择检索数据库类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6.点击字段检索下拉菜单,选择关键字字段类型,在检索输入栏中输入检索词英美文学、英美文学研究,点击“检索”按钮;检中符合条件的文献1028篇。

7.如果检中文献量较大,在检索结果显示窗口“在此结果检索”打勾,输入他检索词:英美文学研究,点击检索”按钮。命中文献149篇。

8.较切题的两篇文献篇名及文献出处如下:《英美文学研究论丛》、《英美文学研究现代化发展对我国文学的启示》

9.选中其中切题文献一篇,点击篇名,显示其题录信息如下: [英美文学研究现代化发展对我国文学的启示]

[作者] 乐俊蓉;

[关键词] 英美文学;现代化;启示;

[中文刊名] 英美文学研究现代化发展对我国文学的启示

(三)中文数据库一:CNKI系列资源库

课题名称:公务员立法研究

检索步骤:初级检索

1.分析研究课题,确定检索词:公务员、立法。

2.登陆浙江海洋学院图书馆主页,点击“中文数据库”,选择“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点击登录;

3.在目录导航工具条中选择检索专辑范围或中图法分类目录: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政治军事与法律

4.根据课题需要选择检索年限:1994年至今(自定)

5.选择检索数据库类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6.点击字段检索下拉菜单,选择关键字字段类型,在检索输入栏中输入检索词公务员、公务员法律,点击“检索”按钮;检中符合条件的文献1534篇。

7.如果检中文献量较大,在检索结果显示窗口“在此结果检索”打勾,输入他检索词:公务员立法,点击检索”按钮。命中文献89篇。

8.较切题的两篇文献篇名及文献出处如下:《公务员行政责任追究立法研究》、《公务员法法律责任的立法解读》

9.选中其中切题文献一篇,点击篇名,显示其题录信息如下: [论公务员行政法律责任制度的完善]

[作者] 邓丽萍;熊一兵;

[关键词] 行政法律责任;行政程序;立法;

[中文刊名] 论公务员行政法律责任制度的完善

课题名称:服饰与文化变迁研究

检索步骤:高级检索

1.分析研究课题,确定检索词后,用布尔逻辑算符,制定响应的检索式:服饰or文化变迁、‘服饰与文化变迁’文章

2..使用“中国期刊网专题全文数据库”,选择“高级”,进入高级检索导航系统。

3.在目录导航工具条中选择检索专辑范围或中图法分类目录:文史哲

4.在检索框中,根据检索式选择检索项输入检索词:服饰or文化变迁、‘服饰与文化变迁’文章,选择相应的检索字段及逻辑运算符。

5.选择检索数据库类型主题

6.选择检索年限1994至今(自定),点击“检索”按钮;

7.检中符合条件的文献137篇。较切题的2篇文献片名及文献出处(中文刊名)如下:

《民族传统服饰的潜在文化意义研究》——以贺州槽碓土瑶女性服饰文化变迁为例、《试析民国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变异》

(四)中文数据库二:万方数据库

课题名称:服饰与文化变迁研究

检索范围:万方数据库

检索词:服饰与文化变迁

逻辑检索表达式:布尔表达式

检索年限:(自定)1996至今

检出文献总数:37

列出检出文献题录(只需列出5条最相关的,不足5条请注明原因)

《中国服饰风格与中国美术》

《我国女性休闲生活的历史变迁及其当代形态》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兼论妇女在民族服饰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服装的文化属性与文化功能》

《浅议中国服饰的政治内涵及延伸》

(五)利用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查找(课题自选)步骤同上

课题名称:服饰与文化变迁研究

检索范围: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检索词:服饰与文化变迁

逻辑检索表达式:布尔表达式

检索年限:(自定)1989-2011

检出文献总数:33

列出检出文献题录(只需列出5条最相关的,不足5条请注明原因)

《从民间服饰变革看汉族社会文化变迁——以1368-1949年历史段为例》 《畲族古代服饰文化变迁》

《服饰与文化变迁》

《服饰时尚中的文化变迁:以牛仔服与唐装为例》

《服饰的变化与文化、价值的变迁》

(四)利用万方数据库或重庆维普数据库查找自已本专业的核心期刊。要求找出2本以上并列出期刊名,ISSN。

《浅析财务管理》中国科技纵横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创新》中国市场

课题选择(1-3个)也可自选

1. 网络发展对大学教育的影响

2. 网上虚拟学习社区模型研究

3. 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语言体现

4. 试论英语教学的情景创设

5.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与问题研究

6.服饰与文化变迁研究

7.不确定信息与激励机制的管制选择问题研究

8.汉语言文学研究

9.英汉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研究

10.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11.我国行政问责制研究

12.公务员立法研究

13.海洋旅游学研究

14.旅游市场营销研究

15.消费者行为学研究

16.仓储与配送管理研究

17.港口物流学研究

18.英语视听学研究

19.英美文学研究

实习一 中文数据库检索实习 篇5

1.利用SinoMed检索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刘德培近10年来以第一作者发表的献(写出检索流程和检索结果)。

1: 新乡医学院图书馆 中文数据库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 2:检索入口 作者 刘德培 出版时间 2002—2011年 选择中文库 检索

3: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作者检索 4:刘德培 第一作者 5:共检索有关文章22篇

2.利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检索2000年以来发表在核心期刊上有关肝癌基因治疗方面的文献(写出检索流程和检索结果)。1:新乡医学院图书馆 中国知识源总库CNKI 2:关键词 肝癌 基因治疗 从2000年—2011年 核心期刊 3:精确检索

4:结果 共194条

3.利用维普数据库检索近5年发表在《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上除白血病以外的脑出血方面的文献(写出检索流程和检索结果)。1:中文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 2:高级检索

3:J=刊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K=关键词 脑出血

不包括K=关键词 白血病

扩展检索条件 时间2006年—2011年 4:检索

5:检索20篇文献

4.利用万方数据医药信息系统医药期刊检索尼群地平治疗高血压方面的文献(写出检索流程和检索结果)。

1:中文数据库 万方医学全文库 2:跨库检索 关键词 尼群地平

关键词 高血压

点击医药期刊 3:检索

4:共找到106篇有关文献

5.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检索“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专利。(写出检索流程和检索结果)。

1:百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2:高级检索

3:专利人

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检索

互联网大数据报告 篇6

互联网产业研究主要从报告中关于医疗、教育与个人隐私保护三个方面进行解读。报告指出预测医学的兴起将是大数据在健康领域的终极运用;同时探讨在线教育如何确保学生的隐私不受侵犯等问题;在保护个人信息方面,技术轨迹正在转向采集、使用和储存对消费者和个人并没有直接联系的数据。

大数据与医疗保健服务

数据一直是医疗保健服务中的一部分。医疗保健服务供应商使用电子病历,极大地提高了可供临床医生、研究者与病人使用的数据量。医疗保险的偿付机制正开始从相互分隔、具有潜在不协调性的“按服务收费”(“fee-for-service”)模式转变至基于更佳健康状况的付费模式。总而言之,这些趋势正在帮助形成一个“学习型”医疗保健系统,在此系统内,临床数据将迅速反馈给患者并指导治疗有效进行。

大数据可以确定饮食、运动、预防护理和其他生活方式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使得人们不必向医生寻求医疗保健意见。大数据分析能够帮助确定临床治疗、处方药剂以及公共卫生干预对于特定或广泛群体的效果,并对传统研究方式提供参考。从支付角度来看,大数据能够保证给患者提供治疗的医生有优秀的临床记录,同时,治疗的费用根据患者的康复效果而非治疗本身的次数确定。

预测医学的兴起是大数据在健康领域的终极运用。这项强大的技术可以同时深入解析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与遗传信息,使医生更好地预测特定疾病在特定个体上是否可能发生,并预测患者对于特定治疗方式的反应。与此同时,预测医学提出了许多复杂的问题。传统意义上,健康数据的隐私政策都力求在临床信息被分享与分析的同时保护相关患者的个人身份信息。而逐渐地,基于特定群体或人群的数据将在临床症状出现前或出现后不久被用于确定疾病的类型。

但是,预测医学挖掘出的信息所带来的风险将超出单一个体,一旦出现差错,不仅遗传信息提供者本人,他的孩子以及未来的后代等拥有与他相似遗传信息的人都将会受到牵连。因此,将基因组数据与医疗保健数据相连接的生物数据库便成为了个人隐私在医学研究与治疗领域中的无法回避的前沿话话题。

目前的隐私框架在不久前才包括了正在使用的健康信息,这一框架或许不能很好地解决上述发展带来的问题并推动相关研究的进行。运用大数据来改善健康状况需要先进的分析模型来摄取包括生活方式、基因组、医疗与财务数据在内的多种信息。生活方式与健康状况之间的紧密关系意味着个人数据与医疗保健数据之间的界限已经开始模糊。而这些类型的数据却收到不同的、有时甚至是相互冲突的监管。当数据的来源多种多样时,同时遵守多个法律带来的复杂性随之增加,与此同时,医疗机构还会与不受上述法律约束的许多组织相互勾结,形成一整套利益链条,各种个人健康信息被一系列企业共享,甚至于违背消费者对个人医疗数据隐私保护的意愿而出售其相关数据。在此情况下,针对医疗保健领域的大数据部门的设立也就成为了迫切之需,此举同时有望进一步降低行业成本并激发发展潜力。

尽管医学技术不断变化,但健康数据仍然是我们生活中非常私密的部分。在大数据使得较之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大的发现成为可能的同时,重新审视相关信息被所有医疗保健机构共享后的隐私保密方式也显得相当重要。医疗保健行业的领导者已经呼吁构建一个更为广泛的信用框架,使得不同来源、不同隐私保密程度的健康数据得以汇聚。这一框架需要附加隐私保护条款,并同时设计标准化数据结构以提高其跨平台适应性。在研究了健康信息技术后,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得出以下结论:国家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与结构使不同类型的数据记录可以在受到控制的条件下方便访问。

在医疗数据保密框架逐步跟进技术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医疗保健与保险的供应商之间细致协商,而这份努力,将为未来的国民经济与公民健康的福祉奠定基础。

对学习的研究:大数据与教育

如今,上到大学,下至幼儿园,众多科技帮助并提升了学生在课内外的学习过程。获取学习资料、观看授课视频、评价教学活动、进行团队合作、完成家庭作业、参加课程考试,这一切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完成。

这些基于科技进步的工具与平台给予了学生与教师更多的可能性。仅需数代的革新,这些工具就能提供实时的评估来使学习资料能够按照学生的接受速度来进行演示。不仅如此,教育技术还能扩大受教育人数、增进学生间的互动并使教学内容的持续性反馈成为可能。

除了个性化的教育,新的数据类型的运用使得研究者对于学习行为的研究能力有了质的飞跃。从大规模开放在线课堂等基于科技的学习的平台上获取的数据可以被精确跟踪,借助这些数据,我们能够进行对远超传统教育方式的探索,对学生学习轨迹的移动进行更为准确与广泛的研究。具体包括:深入了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接收效果,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料,并进一步地运用这些数据帮助那些处于相似状况的学生。目前,教育部正在研究如何运用这些科技,并已开始整合国家教育技术计划下在线教学平台所产生的数据,并计划成立虚拟学习实验室,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方法论上的指导。

教育领域的大数据革命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科技日益深入课堂教学,我们如何最好地确保学生的隐私不受侵犯。一方面,本地社区历来都是教育的主要提供者;另一方面,大量的在线学习工具与课程都是由盈利性企业提供。这就导致了在谁有权获得线上教育平台产生的数据及这些数据应当如何被使用的问题上备受争议。

在大数据时代保护儿童的隐私

今天的孩子们是从识字前就接触数字设备的第一代人。青少年是移动应用与社交平台上的活跃用户。当他们使用这些科技时,关于他们的精确数据,其中一些甚至包含敏感信息,就在网络上被存储与处理。这类数据既包含能够大幅度提升孩子的学习效果并为其开启全新机遇的可能性,但同时,也可能在他们成人时形成一份入侵型的消费者个人信息,或通过其他方式对他们之后的生活产生影响。

虽然年轻人一般与成年人一样乃至更加清醒地意识到数据会被商业机构使用,但他们的数据还是会经常地受到父母、老师、大学招生人员、军队征兵人员与社会工作者的审查。他们中的弱势群体,包括寄养儿童与无家可归的年轻人,他们通常没有得到成年人的指导因而特别容易遭受数据滥用与身份盗窃。在强有力的监视之下,年轻人苦苦寻找保护他们隐私的方法,即使他们无法限制别人对于分享内容本身的获取,许多年轻人仍然尝试着用多种方式将所分享内容的含义变得模糊、晦涩,使得只有特定的对象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

因为年轻人是那么的年轻,他们需要适当的自由来探索与尝试而不至于因一时的疏忽在日后受到挥之不去的侵扰。儿童在线隐私保密法要求网站运营商与移动应用开发者在收集低于13周岁的儿童的个人信息时必须征得其父母或监护人的同意。而现在,我们对于儿童正在遭受什么“伤害”以及怎样的政策框架才能确保他们伴随技术成长是一种促成而不是阻碍都还没能得出一个确定的结论。

与医疗保健一样,青少年在与数字教育平台的交互中表现出的部分数据是极其私密的个人信息,这些数据包括对于特定学习方式的偏好和他本人相对于其他学生的表现。它甚至能够分辨出有学习障碍或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的学生。根据学生在一天内的上线与在线时间,他个人的生活习惯甚至都可以被获知。教育机构应当如何使用这类数据来改善学生的学习机会?对于使用这些平台的,特别是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他们如何能够保证自己的数据是安全的?

为了回答关于这些数据的所有权与恰当使用方式的复杂问题,教育部公布了针对在线教育服务指南。随着越来越多的线上学习工具和服务可以为孩子们所使用,地区也正密切地关注着这些问题。学校与学区以未来合法的教育效益为目的共享受到保护的学生信息,并且在分享的过程中必须对这些信息保持“直接控制”。即使在这新的指导之下,如何在大数据世界中最好地保护学生隐私仍必须是一个持续的议题。

当局正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并通过教育部加以实施,来使得所有的学生在享受大数据在教育与学习上带来的创新效益的同时免于受到其潜在威胁所带来的伤害。学生数据必须是安全且珍贵的,无论它存储在何处,它都不是一种商品。这意味着必须确保学生的个人信息与在线活动不受到不恰当的使用,尤其当这些信息是在教育环境下被收集的。

大数据与隐私

以物联网为工具的大数据打破了许多私人空间。家中的无线网络信号(WiFi)中可以显示出屋中的人数及其位置,也可通过采集功耗数据来显示出你在屋中的移动。当你走出房间时,在线面部识别技术也可以将你从图像中识别出来。始终开启的有音频和视频接口的可穿戴设备以及整个物联网设备的出现只会产生越来越多的信息采集量。在合法使用的传感器的海洋中,限制信息采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种无处不在的信息采集是由大数据技术本身性质所决定的。无论是产生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数据都被重复使用着,并且以前所未有方式结合,这便激励着更多的数据采集。数据的潜在价值推动着“土地战”,机构的重点也转向尽可能多的采集和利用数据。公司不断地发掘他们已有的数据,同时寻找他们需要的数据来提高其市场地位。当今世界,数据存储的成本已经大幅下降,同时仍具有尚无法预测的未来创新潜力,所以采集尽可能多的数据是至关重要的。

大数据的另一个现实就是,数据一旦被采集,就很难保持提供者的匿名性和隐私性。虽然有研究希望在大数据的采集中模糊个人识别信息,或重新标识“无名氏”的信息。融合数据技术集资要比隐私保护技术方便许多。总之,这些趋势要求我们关注四十年中,告知与同意框架是如何为隐私保护提供支持的。在结构性过度采集的技术中,重新鉴定要比识别功能更强大,并将重点放在了信息的采集和保存上,个人的隐私就没有那么受关注了。总统委员会科学技术的顾问说:“告知与同意框架已经被大数据所带来的正面效益打败了,大数据所带来的是新的、并非显而易见但十分强大的使用价值。

预测大数据变革的下一篇章

对于现在绝大多数的普通交互来说,告知与同意框架充分保护了隐私。但是总统委员会的科技顾问表示,技术轨迹正在转向采集、使用和储存对消费者和个人并没有直接联系的数据。假若该框架被违背,比如由我们的家庭设备采集的数据,我们则需要重新关注数据的使用,这一政策转向正在被专家、学者广泛讨论。数据的使用情况是极为重要的,它对社会有利有弊,如“双刃剑”一般。

负责任地使用政策框架会带来许多潜在优势。将责任从个人转移到采集、保存和使用数据的实体,由于个人在目前市场中的位置,他们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抗争告知和同意框架。关注于使用责任制,也可以使数据的采集者和使用者对数据的管理及其可能产生的危害负责,而不是狭隘地将其责任定义为是否通过正常途径采集数据。

更多地关注责任并不意味着忽视收集的环境。对数据负责,一方面就是要尊重原始数据的采集。实际上,如同在消费者隐私权法案所阐述的尊重环境原则,这一规则并不令人惊讶。虽然数据的收集不能立即用在就业上,但技术的发展正在向这个方向转变。先进的数据标记技术可以已采集和用户授权使用的信息细节进行编码,从而使许可使用的信息可以一直跟随着数据。若是该技术得到良好发展和广泛使用,即使不能解决大数据中所有的问题,也可以用于应对一些关键挑战。

或许最为重要的是,为了更负责地使用大数据,我们应该将关注的重点放到如何平衡大数据所带来的效益和对隐私以及其它由于大数据采集信息的不可避免性而受到危害的价值。我们是否应该制定规则,不能在任何环境下使用没有得到使用授权的数据,即只使用得到使用授权的数据?对于医学研究中为了治愈癌症而使用的数据,和商业营销中对消费者的广告定位而使用的数据,我们应该如何区分和界定它们?

正如奥巴马总统在人权消费者隐私条例草案的发布会上所说,“尽管我们生活在一个能够比过去更自由地共享个人信息的世界,但我们必须坚决否认隐私价值已经过时。”隐私“从一开始就一直是我们的民主制度的心脏,而现在,我们比以往的任何时候更需要它。”这在利用大数据的时代更是如此。

结论与建议

大数据变革正处于其最初阶段。我们需要数年才能理解其完整的技术内涵、其对健康、教育、经济的强化作用,及更为关键的是,它影响着包括隐私权、非歧视、自我决定权的核心价值观。

即使是在当下大数据变革的早期,本评估报告的作者仍认为重要的结论已然出现,即大数据可以从多个领域的层面告知当局者该如何迈出下一步。特别是以下五个方面,它们将引发关于在大数据世界如何最大化利益和最小化危害的全民讨论。

保护个人隐私的价值:在全球协作的隐私保护体系中,通过在市场上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来维护个人隐私的价值。

稳定/持续负责的教育:要认识到学校(尤其是 K-12)是使用大数据以提升学习机会的重要领域,同时也要对个人数据的使用进行保护,强化数位素养和技术。

大数据与歧视:防止大数据使用过程中可能带来的新的歧视方式。

执法和安全保障:在执法过程、公共安全、国家安全中,确保大数据的合理负责使用。

一季度主要宏观经济数据报告 篇7

2011年4月15日, 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全国一季度主要宏观经济数据。数据显示, 2011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9.7%, 而首次亮相的GDP环比增速上升2.1个百分点;3月CPI同比上涨5.4%, 创下32个月以来新高。

相对同比数据, 环比数据能更灵敏地反映出经济的最新变化。国家统计局首次公布了主要经济指标的环比数据, 一季度经济环比增长2.1%, 3月份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长1.19%, 3月份投资环比增长1.73%, 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增长1.34%。

GDP增速9.7%:经济增长较稳健

国家统计局4月15日公布了全国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 数据显示, 2011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9.7%, 而首次亮相的GDP环比增长2.1%。从之前公布的数据看, 近期制造业PMI、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增速出现一定程度下滑, 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等仍增长较快。

有经济学家认为, 从接连几个月的贸易逆差, 以及近期制造业及服务业PMI指数整体趋弱的态势来看,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态势已经较为明显。令人担忧的是, 当前贸易逆差的出现并非是国内消费旺盛所致, 而是由于政府主导的进口增加以及进口价格上涨所致。这反映出中国的产业经济正在脱离旧的生产结构, 但新的增长点出现尚需时日。

下半年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这也引来了不少分析人士的担心:在通胀高企且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 中国经济可能出现“硬着陆”, 相反的意见是, 中国的固定投资仍在继续, 只要政府不放松积极的财政政策, 完成经济增长目标则不成问题。只是流动性泛滥的后遗症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

CPI涨幅5%:物价压力不减

全国一季度主要宏观经济数据显示, 2011年3月CPI同比上涨5.4%, 创下32个月以来新高。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增长1.34%。分析人士普遍认为, 3月CPI同比增幅达到5.4%, 短期来看物价上涨压力明显。

中金公司认为, 3月下旬食品价格上涨较明显, 创出本轮物价上涨以来新高, 未来几个月央行再度提高基准利率的可能性显著增加, 同时加快汇率升值以应对输入型通胀。有经济分析师表示, 中国CPI或将在六七月份见顶, 而下半年的通胀压力将有所减弱。

有经济学家表示, CPI在下半年可能出现下滑, 一方面, 日本地震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仍在增加, 而生产链断掉之后对生产资源的需要自然减少;另一方面, 欧洲央行迈出了加息的第一步, 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减国际资本利用低利率贷款投资大宗商品的热情。因此, 这两大因素有可能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回落。

三调准备金率:央行继续收紧银根

继2011年1月20日和2月24日两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后,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11年3月25日起, 再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上调后, 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0%的历史高位。按2月份央行公布的人民币存款余额72.59万亿元测算, 此次上调可一次性冻结银行体系流动性约3 500亿元人民币。分析人士指出, 央行此时动作说明国内的紧缩步伐未因日本地震及核危机事件受太大影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对此表示, 上调准备金率凸显了央行抑制通胀的决心, 也是市场已预期到的对冲流动性的操作。在当前外部经济面临不确定性的背景下, 日本地震冲击有待观察, 大宗商品回落减低输入型通胀压力, 进一步紧缩政策应会持审慎态度。

山西省保持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

经济运行中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 下一阶段, 山西省要坚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货膨胀预期的关系, 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确保实现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

表示, 山西将加强对市场和重点商品的监测, 组织好粮、油、肉、禽、蛋、奶、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和调运, 加强“农超对接”, 降低流通成本, 确保正常供应。

2011年4月20日, 山西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联合召开全年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 发布了2011年一季度山西省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全年经济:高开后稳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的复苏都面临多重挑战, 国际局势动荡, 国内通货膨胀、货币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对宏观调控政策也提出诸多考验。

GDP增长12.8%:增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CPI涨幅5%:逼通胀警戒线

一季度, 山西省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 与全国涨幅持平。从构成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来看, 食品类价格涨幅最快。从涨幅较大的主要品种来看, 鲜瓜果、食糖、猪肉等涨幅均超过20%, 涨幅超过10%的还有大米、羊肉和鸡肉。

统计显示, 2011年一季度, 山西省经济运行总体上延续了2010年的良好势头, 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测算, 一季度, 山西省生产总值2 200.9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 同比增长12.8%, 增速比上年有所回落, 但比全国 (9.7%) 仍高出3.1个百分点。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84.3亿元, 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 277.3亿元, 增长16.7%;第三产业增加值839.3亿元, 增长8.5%。此外, 一季度, 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 (不含农户) 完成475.6亿元, 同比增长29.6%,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8.3亿元, 同比增长17%。

对于山西省2011年的经济走势, 侯正平表示, 就山西省来看, 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市场消费、出口、财政收支、用电量等宏观经济指标均保持了较快增长, 主要指标增长均快于全国, 表明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仍然较强, 为经济实现良好开局起到了较好的支撑。另外, 当前能源市场需求持续看好, 为山西进一步推进资源整合, 释放产能, 加快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带来机遇;特别是综改区方案的出炉和实施, 也为山西省加快转型跨越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通胀无疑已经成为公众和决策者关注的第一经济指标, 到2011年第一季度, 5%的通胀率引发了人们的忧虑。山西省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侯正平指出, 山西省今年一季度CPI上涨的直接因素主要有两方面, 即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其中翘尾因素影响3.53个百分点, 影响程度为71%;新涨价因素影响1.5个百分点, 对CPI的影响程度为29%。

综合上述因素, 从一季度山西省经济运行情况和2010年经济走势来看, 2011年山西省经济将呈现高开后稳的运行态势。

尽管今年一季度山西省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但考虑到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仍然十分复杂,

数据传输实习报告 篇8

我国智慧医疗与大数据发展形势

发展条件日趋成熟。个人、医疗机构以及相关企业对智慧医疗与大数据的需求迫切,医院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奠定了市场和政策环境基础。

医疗云平台建设步伐加快,正成为智慧医疗的重要支撑。医疗云平台布局全面、层次丰富,形成国家、省、地市和县的四级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在建设主体和运营模式上形成了政企合建、市场运营的良好局面。

医疗大数据来源多样化且快速增长。我国医疗大数据主要由医院临床数据、公共卫生数据和移动医疗健康数据三大部分组成,数据来源多样且增长迅速。

智慧医疗与大数据产业链条初步形成。以医院、医生、患者等入口,在医院信息化、可穿戴设备、在线医疗咨询、医药电商、健康商业保险等领域蓬勃发展,产业链条初步形成。

智慧医疗与大数据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医药电商服务协助医药分开,在线问诊导诊服务模式重构传统医患关系,远程医疗助力分级诊疗,智慧医疗与保险融合创新发展。

各地智慧医疗与大数据建设呈现多层次阶梯式发展格局。我国各地区智慧医疗与大数据应用呈多层次阶梯式分布,初步形成了应用先行区、特色应用区、初步应用区、发展起步区等四大类。

我国智慧医疗与大数据问题解析

我国智慧医疗与大数据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数据标准不统一、归属权不明确,数据共享面临多重阻碍;难以进入核心医疗应用领域,尚无完善的利益激励机制打破旧利益格局;目前整体缺乏有效的运营机制,线上下线医疗闭环难形成,缺乏可行的盈利模式;医疗与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缺口巨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和体系不健全,缺少顶层设计,行业监管缺位。

智慧医疗与大数据的百人会共识

基于对我国智慧医疗与大数据的内涵、发展形势、问题的分析,对智慧医疗与大数据的认识形成以下六点基本共识:

智慧医疗和大数据是医疗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技术及社会需求的共同推动下,智慧医疗和大数据加速医疗产业的重构,智慧医疗和大数据发展是必然趋势。

医疗大数据应用助力实现智慧医疗服务。医疗大数据利用互联网以及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应用在医院管理、药品研发及销售、保险服务等多领域,使医疗行业运营更高效,服务更精准。

智慧医疗有利于提高优质医疗资源的配置效率。重组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是未来医疗改革的主要方向和核心诉求,智慧医疗推动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的转变,实现医疗治疗的合理有效配置。

个人健康数据归属权亟需界定。个人健康数据归属权不明确将阻碍医疗大数据的采集、应用,产生信息安全问题,不利于智慧医疗的发展,亟需国家出台法律界定。

智慧医疗和大数据发展需要国家顶层设计。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规化、规范管理,制定相应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从技术、管理、应用层面连通各个单位的信息孤岛。

智慧医疗服务体系需要逐步实现AAQES。建立公民够得着(Access)、付得起(Afford)、质量高(Quality)、公平性强(E-quality)、可持续(Sustainability)的医疗服务体系。

智慧医疗与大数据前景展望

智慧医疗与大数据应用进入快速发展期。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智慧医疗与大数据已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在医疗信息化、移动医疗、医药电商、可穿戴设备、在线医疗服务等医疗及健康服务多个领域迅速发展。据国家发改委披露,2018年以前,我国要建成国家政府数据统一开放门户,医疗领域数据将优先开放,未来几年将是医疗大数据快速发展的时期。根据贵阳数据交易所预测,2014年中国医疗大数据应用市场规模为6.06亿,预计到2020年,这一数值将达到390亿元。

a.线上医疗数据服务市场前景广阔。线上医疗数据服务以挂号为切入点,服务包括在线问诊、在线挂号、在线咨询、移动医疗、远程医疗等,将整个医疗服务流程放到线上,优化就医流程。目前,在线医疗数据服务(问诊、挂号、咨询)呈现稳定增长,随着移动医疗高速发展,在线医疗数据服务企业加速布局移动医疗,移动医疗应用软件数量激增,结构日益丰富,融资频发,2014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为30.19亿元,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310.90亿元。(图2所示)

b.个人健康管理及咨询快速发展。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以及老龄化社会和各种慢性病的出现,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年年增长,健康消费将不断升级。个人健康领域将会受到关注,健康咨询、健康管理等领域的企业将会快速成长起来。针对不同收入对象以及年龄阶段,尤其是针对高端收入人群的健康管理与咨询,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c.可穿戴设备的市场前景十分乐观。BI Intelligence预测2018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达到3亿台,按平均每台42美元的出货价格计算,2018年全球可穿戴设备销售规模将达到120亿美元。我国可穿戴市场,目前利用可穿戴设备的大数据医疗健康服务仍不完善,市场以硬件的销售为主,预测2016年后,随着大数据服务的进展,除了硬件销售外还将包含数据服务费用,据预测2020年我国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规模将有望接近260亿元。(图3所示)

d.医药电商市场规模迎爆发式增长。随着政策利好、社会需求高涨,医药电商发展迅速,大型区域性连锁药店积极向线上转型,互联网巨头、传统医药企业、新兴医药企业也纷纷瞄准这一领域,成为投资热点。中国医药电商交易规模呈上升态势,预计2020年B2C医药电商市场规模将达到746.83亿元。加快“互联网+”与医药产业的深度融合、拓展医药产业供应链已成为行业共识。

e.健康商业保险呈阶梯式上升趋势。目前健康商业保险的普及率比较低,但是随着医疗大数据的发展与渗透,个性化的健康保险服务也将会在医疗领域占有一席之地。2014年我国健康保费收入为1587亿元,在税收优惠等政策的支持下,未来几年将是我国健康险发展的黄金时期,预计到2020年,健康保费收入将超过8000亿元。

智慧医疗与大数据将重构医疗行业秩序。智慧医疗的商业模式涉及医政、医药、医保、商保等一系列体系的重建,而最核心的仍然是“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智慧医疗将重构以患者为中心的行业秩序,逐步形成家庭健康管理、社区医疗服务、智慧医院三级递进,并具备迅速响应、相互辅助、完整协同等特性的医疗服务架构。

家庭健康管理的普及转变了大众被动接受医疗服务的观念,能够激发个体对自身健康状况的主动可控潜能,是实现智慧医疗快速响应的基础环节。具备健康感知功能的智能可穿戴设备能够激励、引导大众健康生活,不但调动了个人对于健康管理的积极性,还能有效预测和预防疾病发生。在身体状况出现问题时,专业性不断提高的在线问诊平台还能以最快速度满足患者对于常规疾病的自诊和用药需求。

社区医疗则将侧重点放在疾病预防、慢病护理、健康教育等方面,使普通大众能够便捷获取较高品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和全面完善的终身健康管理。同时,通过物联网技术,社区医疗服务可以在诊断、治疗、康复等各个环节加深与上级医院的业务交流,有效调配医疗资源并大大提高诊疗效率。

在医院层面,不断完善的智慧化建设将提升患者在诊疗全流程的服务体验。导诊环节,病人可以在线上确定自己应该去什么医院,到什么科室,找什么医生。网络预约、微信预约、手机APP预约等多样化的分时段预约方式也让患者省去了不必要的候诊时间。在康复环节,患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医生互动咨询康复进展的需求,促进医患沟通,使医生服务最优化。除此之外,智慧医疗能够突破传统医疗模式的禁锢,通过在线问诊和远程医疗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跨时空配置,帮助病人免去不必要的到院就医。

智慧医疗还能够促使不同医疗机构间建立起医疗信息整合平台,将各机构之间的业务流程进行整合,使医疗信息和资源可以共享和交换,跨医疗机构也可以进行在线预约和双向转诊,这使得“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居民就诊就医模式成为现实,从而大幅提升了医疗资源的合理化分配,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

医疗大数据推动精准医疗时代到来。精准医疗是指根据个体基因特征、环境以及生活习惯精确判断疾病干预和治疗的最佳方法。对于医生来说,就是通过比对病人信息与大数据样本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后,为临床决策提供精确支持和依据。随着生物医学大数据分析技术的不断进步,精准医疗将为病人提供更精准、高效、安全的诊断及治疗。

近年来,基于基因测序和生物大数据应用的不断成熟,使精准医疗从概念到落地实施成为可能。美国医学界在2011年首次提出了“精准医学”的概念,2015年1月20日,奥巴马在美国国情咨文中提出“精准医学计划”,2015年美国创新新战略中明确把精准医疗作为美国在医疗领域的未来发展战略,计划在2016年投资2.15亿美元分别用于百万人群规模的医疗研究、肿瘤基因组学研究、跨系统数据标准和要求制定等项目。我国政府也加快开展了发展精准医疗的全面部署。国家卫计委和科技部等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定制精准医疗战略规划,国家科技部牵头成立了精准医疗战略专家组,并提出中国精准医疗计划,“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启动精准医疗重点科技研发计划,选择性地在全国各个具备条件和优势的区域中的医院和社区内建设示范中心。与此同时,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三甲医院开始筹建精准医疗研究中心。华西医院计划开展总数达一百万人的全基因组测序,建立数据库和样本库用于分析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为精准医疗奠定基础。

随着我国智慧医疗与大数据的应用不断成熟,必将推动精准医疗技术不断向前发展。2015年8月,贝瑞和康与阿里云宣布共同打造以中国人群基因组数据为核心的数据云,实现对个人基因组数据的精准解读。贝瑞和康自主构建的中国人群基因组大数据库目前已包含超过四十万份基因组数据,蕴含了海量的中国人群基因突变信息,对这些信息的深入挖掘将极大提高中国人遗传病诊断的效率和精准程度。

精准医疗的发展还需要借助智慧医疗搭建临床转化科学研究平台,把各种现代科技手段集成地运用于传统医疗,包括组学技术、数字影像、系统生物学、信息科学等等,通过智慧医疗的手段和传统医学的融合创新,最后成为精准医疗的体系和范式。正在筹建中的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就将建成一个开放、共享的科研平台。同时,其重点建设的健康科技孵化器将把企业和科技研发结合起来,实行产学研一体化,从而推动精准医疗的发展。

区域医疗平台推动区域内医疗健康数据互联互通。数据互联互通是智慧医疗与大数据发展迈向下一阶段的重要步骤。值得肯定的是,我国各级医疗机构已经开始实施信息系统的接口改造,加快自身数据整合。全国三甲医院已基本实现院内数据互联共享,部分医院通过区域信息平台实现了区域内共享检查检验结果。

为了实现更大范围的医疗数据互联互通,还需要构建统一的区域医疗信息平台作为支撑。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打造国家级医疗卫生云平台,并制定统一的医疗健康数据标准规范。下一步,通过区域性医疗信息平台的标准化建设,加上国家医疗数据中心的枢纽作用,我国将加快实现以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核心的数据共享。

《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基本覆盖全国人口并实现信息动态更新,同时全面建成互联互通的国家、省、市、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目前,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南、重庆等10省(市)已建成省级信息平台,全国一半地市和30%的县区基本建立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随着全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建档率的不断提高,区域医疗卫生信息的互联互通有望全面实现。预计到2016年,我国将建成标准统一、接口统一的国家级医疗信息化平台,各地医疗数据将在平台上实现互通互联。

新型商业模式开拓智慧医疗与大数据发展新空间。在线问诊导诊、远程医疗模式、医疗电商服务、可穿戴设备数据服务、PBM等方面医疗大数据商业模式创新将加速,拓展医疗行业发展空间。

a.在线问诊导诊模式:医生通过专业平台搭建的医患、医医网络空间,充分与患者沟通,以低廉的成本提供高效的医疗服务,这大大改善了医患信息不对称的局面。同时,区别于传统模式下的“患者——医院——医生”的就医模式,在线问诊、导诊的方式将医患沟通的双方直接联系起来,引导医生个人价值的体现方式的转变——由过去依靠医院和职称等级改变为依靠所提供的医疗服务的质量所带来的个人口碑,从而激发医生主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动力,医生的个人价值将被解放。通过增强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联系,医生而非医院,将在未来医疗服务中掌握越来越多的话语权。2014年11月,国家卫计委和相关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医生被逐渐解放,促进医生多点执业及自由执业体系的形成。这给在线问诊导诊服务,乃至整个智慧医疗产业,都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b.远程医疗模式:通过发展远程医疗服务模式,可以解决当前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实践中的痛点,从而引导医疗机构之间分工协调机制的完善,形成医联体模式,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借助互联网高效易推广的特点,远程医疗服务模式将打破传统模式中的行政区划、专业局限和资源的限制,将大大带动分级诊疗发展。

c.医疗电商服务模式:医药电商将逐渐向服务型医药电商转变,以医药服务为核心,以沉淀的用药数据、健康数据和处方数据为基础,以用户的重复购买为目标,以社区辐射为纽带的O2O电子商务系统。把传统电商的优势、医疗服务和大数据分析相结合,为用户提供用药指导、处方审核等药事服务,提供线上线下健康咨询服务以及在线健康管理服务,有助于提高用户回访率与药品的重复购买率,有助于增强用户黏性构建终身购药模式。处方药能够在线交易且能够使用医保支付后,服务型医药电商有可能能够介入慢病管理。同时,基于药店联盟的药品销售大数据分析,将优化药品采购决策和药品配送方式,实现药品工业直达,降低运营成本。

d.医疗级可穿戴设备数据服务模式:比起单纯的运动或睡眠数据监测,消费者更愿意为医疗类产品买单,从运动健康向医疗保健方向的转变,或将是未来智能可穿戴设备发展的一大特点。医疗级可穿戴监测精度相对较高,可以介入到慢病的医疗诊断——监测——治疗干预的全过程,帮助医生和患者进行慢病管理。老年慢性疾病的监护与治疗占据相对较多的医疗资源,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所需的医疗资源可能会逐年增加;近年来“三高”人群数量增加较快,心脏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将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用户需求急剧增加,而中国目前医疗级可穿戴设备几乎空白,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医疗级可穿戴设备通过采集体征数据建立患者电子健康档案,健康大数据分析有助于帮助医生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同时有助于患者进行自我慢病管理。

e.PBM中国模式:三医联动可创造医保-医院-医药三者之间的合作和价格协商关系,不排除中国医保未来自设组织或者引入第三方来管控医院诊疗开药行为,并让这个组织代表医保部门与上游药企谈判药品终端价格。PBM发展后,最终可实现多样功能,如远程审方、专业用药咨询、会员管理、药品邮购业务等;专业用药咨询可以通过远程咨询方式实现,会员管理可以采用互联网慢病管理方式持续采集数据持续跟踪结果持续给予反馈治疗,药品邮购业务也是需要借助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在线提供信息咨询和网上下单工具等。

智慧医疗与大数据:战略与选择

面对智慧医疗与大数据的蓬勃发展,我国亟需统一医疗行业数据标准,强化医疗行业体制改革,推动建立新的健康产业生态体系,推进医疗大数据产业有序发展与深入应用。

统一医疗行业数据标准,明确各方产权归属。推进医疗大数据的立法工作,明确各方产权归属;制定基础类、信息类、应用类、安全类、设施类、管理类服务标准。

构建数据共享新模式,推动精准医疗发展。构建数据共享新模式,包括区域共享模式、医联体共享模式、数据服务外包模式、企业共享模式、个人共享模式等,开发基于大数据的医疗服务,推进精准医疗发展,开启个性化医疗时代。

强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利于智慧医疗的新体制。推进医疗行业体制改革,放宽市场准入限制,推进多点执业和医保支付制度的改革创新,完善药品流通体制,推动健康数据开放共享,构建有利于智慧医疗与大数据发展的新体制。

优化产业运营机制,推动建立新的健康产业生态体系。构建居民、企业、医院、医生等多主体深入参与,以个体为中心的新的产业协作体系。创新商业模式,建立新的利益机制,塑造新的产业利益格局。

加强顶层规划与市场监管,推动行业有序发展。加强行业的顶层规划和相关制度设计,明确行业发展目标、重点与技术路线图,建立权责清晰的行业监管体系。

上一篇:会议流程注意事项下一篇:青少年爱国主义学生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