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读后感初中500字

2024-10-20

朝花夕拾读后感初中500字(共10篇)

朝花夕拾读后感初中500字 篇1

曾经问过很多人,你最喜欢的作者是谁?听到最多的答案就是鲁迅。我带着欣赏打开了这本书。

书的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少年时代在家塾学习诗书经传,喜欢野史杂录和民间绘画艺术。十三岁那年家里发生一场很大的变故,经济状况渐入困顿,接着父亲一病不起,是他饱尝了冷眼的滋味,看见世人的正面目。

书中是鲁迅想从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的作品,题材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是鲁迅对自己过去生活的忆写,在这些往事中,呈现出鲁迅情感的另一面:对于童年生活的珍爱,对于坎坷人生的珍重,对于亲情、友情的珍视,对于乡土之情的珍惜。它含蓄、自然、朴实的笔调背后充满温馨的柔情,蕴含着万千情思,展示出一位有情有义的鲁迅形象。

《朝花夕拾》中的作品大多是用娴熟的文学手法写成的优美的散文精品。作者撷取那些难忘的生活片段加以生动描述,选择富有个性的情节和细节描摹人物神情心态,刻画人物,使作品充满浓厚的艺术气息,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给人以深刻印象。如在《阿长与<山海经>》中,对于阿长的描写,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虽然有些落后但却十分淳朴的农村妇女形象。在《范爱农》中对范爱农的描写,虽然着墨不多,但寥寥数笔,却刻画出了人物鲜活的神态。在《藤野先生》中对藤野先生的描写,也十分精彩。

合上书,心里由衷的觉得学到许多道理、知识。这就是读书的魅力吧!

朝花夕拾读后感500字 篇2

今年寒假我看了迅的<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经典作品,我在寒假里读了这本书,他给我的感触很大。鲁迅的作品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满是好词佳句的华丽。却更能吸引读者,仿佛在给你讲故事一样。

〈朝花夕拾〉十分耐人寻味,它反映着封建社会的种种陋习:有写人吃血馒头,吃人肉。人们迷信,古板,缠足,互相欺诈等等都受到了鲁迅强烈的批判,也让我不由得为那些人们感到悲哀。

然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处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当他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优质戏,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

我非常喜欢鲁迅的<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经典作品。我在寒假里读了这本书,他给我的感触很大。鲁迅的作品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满是好词佳句的华丽。却更能吸引读者,仿佛在给你讲故事一样。

〈朝花夕拾〉十分耐人寻味,它反映着封建社会的种种陋习:有写人吃血馒头,吃人肉。人们迷信,古板,缠足,互相欺诈等等都受到了鲁迅强烈的批判,也让我不由得为那些人们感到悲哀。

然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处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

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当他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优质戏,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许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真不懂自己怎么会那么喜爱<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充满激情。

朝花夕拾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鲁迅先生的散文集,刚听说要读朝花夕拾时我的内心对它是带着一丝抵触的,因为很多人都说看不懂。但直到我读完这本书后我才发现这本书非常的好,是对当时的中国社会的讽刺,以及对当时愚昧麻木的普通中国老百姓的呐喊。如其中提到长妈妈,鲁迅是对长妈妈十分怀念的,比如她为鲁迅买的书,但有时鲁迅却瞧不起她,是因为她的愚昧,笃信鬼神,十分的迷信,这是当时广大中国劳动人民的缩影,因为他们的生活困苦,所以不得不把精神寄托在神灵上来得到心灵上的安慰,这跟鲁迅先生的<故乡>中所描绘的.闰土也是一样的。

还有一篇我记忆比较深的是关于鲁迅先生对于猫的看法,这是一篇讽刺意味很浓的杂文,作者通过形象的比喻,猫,鼠,狗介质不同的人,讽刺意味十足。是对当时的学术界的批评,也是对白话文的倡议,是我最为喜爱的一篇文章。

还有一篇就是在我们语文书上的藤野先生,是记录鲁迅先生在日本仙台学医事的事情,作者讲述了当时清国留学生在外国被欺辱,称为低能儿,并遭到无辜的排遣,嫁祸,冤枉,同时塑造了一位医学老师藤野先生,他对人公正,为人真诚,正直,深受鲁迅先生的喜爱。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有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的严厉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

《朝花夕拾》读后感500字左右 篇3

鲁迅是中国新文学的开山主将,是推进中国新文化发展的旗手。伟大领袖毛主席说“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今天我读了朝花夕拾中的狗猫鼠,书中主要内容是:

从去年起,仿佛听的有人说我是愁猫的,那根据自认是我的那一篇《兔和猫》这是字画招供,当然无话可说,但倒也好不介意,一到今年我可有点担心了,我是长不免于弄弄笔墨的,谢了下来,印了出去,对于有些人似乎总是挠痒处的时候少,碰这痛楚的时候多,万一不慎,甚至得罪名人或者更甚至于得罪了富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之说。

读了这篇文章,作者主要写了自己与狗,猫,鼠之间的事情写的很优美,文笔也很生动,耐人寻味,写作手法很好。

虽然鲁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时从字眼行间透露出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读起来让人感到很亲切,

朝花夕拾读后感心得500字精选 篇4

鲁迅的名字,是家喻户晓的。读到他的文章,却是在课本里,课文叫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鲁迅在我的心目中,一直以来都是高不可攀的偶像,加上他是“家喻户晓”的世界上都有名气的大作家,更是有点恐惧,不敢轻易读他的书。怕读不懂,自己太俗了。但自从读过鲁迅那《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下子,似乎把我和偶像的距离拉近了。朴实的文笔,细腻的情感,使我感到像在一位和蔼慈祥,平易近人的爷爷交谈。

首次捧起鲁迅的《朝花夕拾》,从目录,细细品读下去...... 鲁迅的文笔绵密细腻、真挚感人,犹如小桥流水,沁人心脾。它真实地纪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风俗画面。

与我们的生活相比,私塾里的生活,又或许要难过上许多倍。能在百草园烂漫多年,也许是好事,但是突然有一天,一天的大多时只能呆在书院里读书,会觉得多少的失落呢?其实,相对于以前的孩子,我们已经是站在金字塔的较上方了,无论是生活质量,还是思想品质。有朦胧的思想,看着实事的动荡,体味着生活给予我们的甘甜,我们的生命里也有无数的活力。又相对于那个封建的年代,现在生活是多么的宽松。可是,也不得不说,以孩子们当事人的眼光来看,中国的教育,仍然让人快乐不起来。我正接受,所谓更加“全面”的教育但没有一点兴趣,很累,很累。我不再能够体会,究竟什么才是我们的快乐。

欢快的时候,我感到有沁人心脾的馨香袭来;郁闷不乐的时候,我感到无名的寂寞前来吞噬。这一切,确实是能真切的感受得到的。

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书,如果有机会,不妨你也静下心,阅读一遍。

朝花夕拾读后感初中500字 篇5

我忐忑着,拿着书来了。他和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的读下去。我担着心,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这样一个小片段,就可以表现出作者鲁迅对看会的渴望与父亲对他的一次次阻难,也表达了作者鲁迅对父亲让他此时背书的疑惑不解。鲁迅先生用朴素的语言回忆了以前,并且对家长与老师作了理性的批判,说明了老师与家长让孩子死读书这样的教育方式,或许有悖于孩子的自然发展——读着,读着,强记着的,——而且要背出来。也同时表达了作者对死读书的厌烦与无奈的心理。

温馨的回忆,让我们身同感受。佩服鲁迅先生能勇敢地批评了当时社会,对书籍的死读,硬读,死背,“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

《朝花夕拾》,表达了鲁迅先生勇于批判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朝花夕拾读后感初中500字 篇6

《朝花夕拾》写的是鲁迅的生活回忆,很真实地反应出戊戌政变和辛亥革命前后,人民的生活情景。其中,在《猫。狗。鼠》这篇文章中,就表达了鲁迅小时侯对隐鼠的喜爱,对猫的厌恶。鲁迅在童年时在一间空屋里救下一只被蛇咬伤的隐鼠,隐鼠的伤好了之后,鲁迅与隐鼠的关系渐渐地好了。当他看不到隐鼠时,却得知它被花猫吃了!虽然后来知道是阿长——家里的女工踩死它的,但鲁迅对猫还是很厌恶。在鲁迅眼里,猫偷鱼肉,拖小鸡,深夜大叫,人们自然十之九是憎恶的。

这本书为散文文体,写的是鲁迅记忆中的往事,重写感触,叙事描写才有内涵,有意味。鲁迅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事件仿佛依晰在前。又在这篇散文中掺进了很重的杂感因素。文中庸医骗人钱财,不顾他人性命;某些日本学生的尖酸刻薄;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古板僵化;日本仙台的遭际反映出中国的贫穷;范爱农不明不白的死说明了辛亥革命后旧势力依然强大的社会情形…这些事例都反映了当时社会中普罗大众的生活背景。

《朝花夕拾》反应了鲁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感情真挚,写作方法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我也从中了解了许多当时人民的生活情况。

朝花夕拾读后感初中800字 篇7

《朝花夕拾》,给人一种身临其境:清晨盛开的鲜花,傍晚的时候才摘掉,虽然失去了清晨的芬芳馥郁与艳丽,但夕阳的余晖却又给了它一丝活力。使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读过鲁迅文章的人都知道,他的笔尖不时流露出出一点对封建社会的不满,少年鲁迅本该愉悦的童年,因为社会笼罩在半封建时代,也透露出时代的迂腐。《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写得都是鲁迅的童年生活。令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那“百草园”了,“百草园”是少年鲁迅的乐园,他在那儿玩耍、捕鸟、与大人捉迷藏,在那儿度过了愉快的童年。只是,美好时光终究短暂,他被家里人送去私塾读书,他只能向百草园的一切说“ade”

当我还没开始上学读书的时候,我也曾像少年鲁迅一样,在阳台上也布置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百草园”,我把他取名为“花红柳绿”,种了许多花花草草,每天浇水灌溉,还买了一只布谷鸟,它的羽毛是黑色的,脖子上的羽毛黄一道,蓝一道,远远望去就像戴了一条漂亮的花围巾。它的嘴巴尖尖的、小小的,吃东西的时候,可爱极了。最妙的是它的“布谷,布谷”叫唤。可惜后来我去上学了,布谷也送人了,花花草草有人都给我的奶奶打理了,偶尔闲暇时才去看看……而今想想,也是怅然若失。

在百草园中,我感受到了鲁迅当时不能留在“百草园”的依依不舍与伤感。童年生活的缤纷色彩中,我们怀抱好奇心,认识到了大自然的美好,童年充满趣味和五彩缤纷……

初中朝花夕拾读后感400字 篇8

我读《朝花夕拾》,到底是在读什么?

如此想着,一幕幕画面开始影绰闪现:长妈妈在夏夜讲着百草园的蛇怪传说、翻阅着《二十四孝图》的少年为不知真假的故事心中悸动、荧幕前刹那间如梦初醒的青年做出弃医从文的决定、在暗夜诡谲昏黄的梦境中看见无食物果腹的母女俩可怜兮兮相互依偎、多病的日子里已是一代文豪的他却惘然不知该做何施措…这一幕幕共同组成鲁迅先生的半生,从懵懂稚子开始,渐渐有了属于他的志向与抱负,并且为之追求与战斗。

我似是明白了。

我读的是人,曾于鲁迅先生的生命中留下印记,使他缅怀想念的人;我读的是事,鲁迅先生幼时曾做过的抓蟋蟀、堆雪罗汉、养隐鼠之类童趣十足的事;我读的是情,对故人的怀念,对往事的缺憾,对那个时代那样的世界的刻骨批判……

我不禁哀叹,感叹鲁迅先生儿时,封建迷信的旧中国的人们对神鬼的盲目敬畏;哀叹世人的愚昧无知,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冷漠麻木。我更要赞叹,赞叹在世人皆醉的黑暗中独醒的鲁迅先生那份意识与伟大精神;赞叹他为了挽救如死灰的人心,站出来以笔为锋,攻击讽刺腐旧社会和面对他人讽刺攻击的勇气。

我很感谢,鲁迅先生在书里带给我们闻所未闻的奇幻故事,和不曾了解的人情世故。我也很感谢,鲁迅先生在百年前带给社会新的思想,义无反顾地支撑起新文化的旗帜。即便是救人易,救心难。前路蛮荒,也要“横眉冷对千夫指”。漫漫修远,也要“俯首甘为孺子牛”。

初中朝花夕拾读后感600字 篇9

还有一篇我记忆比较深的是关于鲁迅先生对于猫的看法,这是一篇讽刺意味很浓的杂文,作者透过形象的比喻,猫,鼠,狗介质不同的人,讽刺意味十足。是对当时的学术界的批评,也是对白话文的倡议,是我最为喜爱的一篇文章。

还有一篇就是在我们语文书上的藤野先生,是记录鲁迅先生在日本仙台学医事的事情,作者讲述了当时清国留学生在外国被欺辱,称为低能儿,并遭到无辜的排遣,嫁祸,冤枉,同时塑造了一位医学老师藤野先生,他对人公正,为人真诚,正直,深受鲁迅先生的喜爱。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有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的严厉教诲,却仍耐但是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

朝花夕拾读后感初中500字 篇10

————朝花夕拾

(一)《阿长与山海经》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随着保姆阿长的兴奋的声音,鲁迅终于有了他最初得到的,最心爱的宝书。他对长妈妈谋害他最爱的隐鼠的小小的仇恨也终于放下。

阿长出现在鲁迅很多文章里,这是一个迷信、好事却又心地善良的保姆。她在除夕夜一本正经的教给“我”正月初一要跟她说的话,并且在初一早上就塞给“我”福橘吃;在百草园里,长妈妈绘声绘色的给“我”讲美女蛇的故事。鲁迅对长妈妈一直是感激的,除了有些时候会有些小小的怨恨,比如阿长呈“大”字形睡在床上把鲁迅挤得没法翻身,或是得知长妈妈谋害了自己最爱的隐鼠的时候。但是当长妈妈一脸兴奋的把《山海经》递到他面前时,鲁迅心里剩下的只有对这位长妈妈的尊敬和感激。

(二)《琐记》

对于《琐记》中的衍太太,我一直不怎么喜欢。她微笑着从不阻止“我们”比着吃冰,还在旁边添油加醋;而当“我们”比赛打旋的时候她明明一开始说:“好……再旋一个!八十四……”可是阿祥旋着旋着一下子摔倒了,正巧阿祥的祖母进来了,衍太太就立马改口:“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

衍太太总是在背后怂恿孩子们干不好的事,却在背后充当“老好人”。

鲁迅家道中落,去衍太太家里玩耍,对衍太太说起要买的东西太多,钱却不够的事情。衍太太却撺掇鲁迅去偷母亲的首饰卖掉。鲁迅感到不对劲,就没再去她家,可是衍太太却又污造鲁迅已经偷家里的东西去卖了。这让人打心里鄙视这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散播谣言的妇人。

(三)《父亲的病》

鲁迅的父亲得重病已经有好几年,这些年家人都在努力的花钱请名医治病,鲁迅更是帮忙找一些“原配的蟋蟀一对”等奇怪的药引。

原配的蟋蟀?谁知道这对蟋蟀是不是原配呢?这恐怕连医生自己都无法判断吧。这时候的医生开的药方已经开始像巫医开的了。医生使药方越来越玄乎,也许是让人们有一种神秘感好保住自己的名气罢了。很明显,鲁迅父亲的病并没有因为蟋蟀是原配而好转,反而越发的重了。

父亲将死时,喘息的很吃力,鲁迅甚至想让父亲赶快喘完好没有痛苦,可是又觉得这样的想法好像大逆不道,赶快打住了。衍太太在旁边说:“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啊,叫啊!”于是鲁迅就趴在床边大喊:“父亲!父亲!”父亲听到喊声,平静下来的脸又紧张了起来:“不要……叫。”可是鲁迅却一直嚷到他咽气。

古时的许多孝子们在父母临死前会买一棵人参熬成汤不管三七二十一给病人灌下去,延长片刻的生命,似乎是这样就尽了孝道。我在杂志上也看到过一个故事:一个癌症晚期被医生“判死刑”的老先生,在接受多种治疗无效后准备放弃,平静的度过仅剩的生命。可是家属却哭着求他接受治疗,于是老先生仅剩的几个月的生命都是在充满痛苦的手术、化疗中度过的。不可否认,晚辈们这样做的确是“孝”,可是这样病人就可以恢复健康了吗?与其充满痛苦,还不如静静地、安详的度过最后的日子。

对于在父亲临死前的叫喊,以及他紧张的脸,鲁迅一直充满悔恨。是他对父亲“最大的错处”。

(四)《范爱农》

范爱农,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

我一直认为这个人蛮小心眼的,只是因为过海关时,范爱农他们带了师母的绣花的弓鞋来日本,被关吏翻了出来端详着,鲁迅很不满,不注意的摇了摇头,结果就被范爱农和他的同学们记在了心里,一直耿耿于怀,做什么事都要跟鲁迅反着来。范爱农的恩师刺杀巡抚被处以极刑,鲁迅等一干人要发电报痛斥满州政府,但范爱农却说:“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

虽然发电报也没什么用,但是这毕竟是有恩与自己的老师,怎么能说这么样无所谓的话呢?只是为了反对鲁迅主张做的事情吗?

鲁迅到北京后,想为范爱农找点事干。但自从做不成学监,范爱农什么事也没得做。他还喝酒,也对鲁迅的话充满期待。“也许明天就收到一个电报,拆开来一看,是鲁迅来叫我的。”他时常这么说。

虽说人们讨厌范爱农,不给他事干,但是他可以去闯,就像当时鲁迅被家乡的流言攻击,远走他乡闯天下一样。靠自己的能力谋得一份工作,得有多好呢?可他却只留在家乡喝着酒,等待着,等待鲁迅的电报。

上一篇:爱党爱国道德讲堂感悟下一篇:走失的青春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