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寓意(通用11篇)
中秋节寓意 篇1
一、中秋节的美好寓意
中秋节时,月亮圆满,象征着团圆。
中秋节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在我国,中秋节时,在外的游子都会赶回家,和家人一起赏月、吃月饼,所以,中秋节象征着家庭的圆满、人们的团聚,也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关于中秋节的美好祝福:
1、又是一年中秋节,送你一盒圆月饼。成份:百分百纯关心;配料:美心、开心、爱心、乐心;保存方法:真心珍惜;保质期:心若在爱就在的所有日子;制造商:知心爱人。祝福你中秋开心、幸福喜心!
2、明月九霄挂,清风八方来。四季悄声过,一年明镜台。中秋幸福日,八月团圆牌。举杯邀明月,低头乐开怀。祝福随风至,好运踏月来。
3、一轮金黄的圆月已经高高地挂在天空中,向地上洒下皎洁的月光,像轻纱似的一般温柔。天空中云很淡,风很轻,月光很美,这构成了一幅漂亮的画。在深蓝色的夜空里,月亮显得更圆、更亮、更美了。这圆月非常调皮,一会儿钻进云姐姐的怀里,一会儿和星星谈话,一会儿唱歌跳舞……真拿它没办法。
4、不知觉中,泪水滴落在中秋的银色之中,犹如夜色绽放的烟花,绚丽却难以封存,只有残留的余温,相伴啜泣,在流动是夜色中,有谁相知,点滴镌刻的磨痕,谁在那里,驻足长留。
二、中秋节的寓意和象征
1、中秋节的意义是:团圆庆贺。挖掘和弘扬中秋节中的团圆文化,发扬敬老孝亲、感恩父母的美德,也应该是中秋文化的范畴。
2、中秋节俗有久远源头,中秋节俗贴近了民众生活的需要,民众将秋季的节俗都集中到中秋,使中秋成为四季庆赏的大节之一。
3、拜月、赏月、团圆庆贺是传统中秋节俗的.核心,从当代社会生活看,它依然有着符合民众生活需要的现实意义。自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中秋节象征亲人的团圆。
5、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度恰值三秋之半,故名。
三、中秋节吃月饼的寓意是什么
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团圆,寓意团圆美好,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最后起义成功了,朱元璋便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节祭月后,全家人都围坐一起分吃月饼,逐渐形成了月饼代表家人团圆的寓意。
中秋节寓意 篇2
一.怎样阅读漫画
(一) 弄清画面内容
漫画是通过直观的形象来说明道理的。一幅漫画中人物的形象、动作、语言以及其他事物、文字等往往都蕴含着深意。阅读漫画必须仔细观察漫画的各个细节, 精心研读其中的文字。
1. 看标题。
标题是漫画的眼睛, 透过标题, 能洞察整幅画的主旨。在审画时首先要看标题是什么, 然后再把标题同漫画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这样就容易弄清漫画的寓意所在。
2. 看画面。
要注意五点:一要总观画面全貌;二要弄清背景和人物, 三要观察细节, 如人物表情、服饰、用具等;四要分清主次, 如果画面上是人物, 要找出主要人物是谁;五要看夸张处, 夸张之处往往是漫画所要表达的寓意所在。
3. 看画注。
漫画为了表达寓意, 常常配有画龙点睛的文字。因此, 我们要仔细品味画中的文字, 认真思考这些文字中所隐含的意图。
(二) 联系社会现实, 揭示寓意
漫画歌颂真善美, 鞭挞假恶丑, 是现实生活直接或间接的反映。漫画内容与社会现实有着密切联系, 我们在阅读时, 应想想自己周围有没有漫画中所歌颂或讽刺的对象或现象。要注意两点:一要看画面指向, 对应相关现实;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总之, 要多角度思考, 确定最佳寓意。如:
1. 要明白画面内容
漫画的上图内容是:一位领导坐在讲台上, 面对着群众讲话。他后边是坐着的三个人在洗耳恭听。下图内容是:当听到领导说“公鸡能下蛋”时, 三个人不约而同地站起来, 张大嘴巴高呼“我们亲眼见”。
2. 联系社会和现实, 揭示寓意
客观事实是公鸡是不能下蛋的, 而主席台上的那位领导面对听众却说能下蛋。这是明目张胆地弄虚作假, 欺骗他人。主席台上的三个人不但不对领导的谬论进行反驳, 反而高喊“我们亲眼见”, 这说明他们为了巴结讨好上司, 帮助领导欺骗人。联系当今社会, 我们就会得出漫画的寓意:它讽刺了那些狂妄自大、弄虚作假的领导, 也讽刺了那些趋炎附势的小人。
二.怎样揭示寓意
(一) 联系现实法
漫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有些讽刺漫画, 常常紧跟社会的发展, 讽刺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和丑恶行为。我们只有根据漫画内容, 联系现实生活, 才能揭示出它蕴含的思想意义或讽刺意义。请看下面一幅漫画:
漫画上有一个人, 坐在凳子上, 右手扒开裤子, 露出臀部, 左手拿着一个不带针头的针管, 正准备扎下去。针管后头有四个字“自我批评”。联系时代现实, 当时全国从上至下进行党员干部整风活动, 要求党员干部自我检查, 自我批评, 找出病根, 进行医治。可是有些人也进行了自我检查和自我批评, 其实那只不过是做做样子给人看罢了, 根本不能触及灵魂深处的问题。漫画作者辛辣地讽刺了这种自我批评只走过场不切实际的恶劣现象。
(二) 因果互推法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发展及结果, 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 分析漫画的因果联系, 是揭示漫画寓意行之有效的方法。请看下面一幅漫画:
漫画中, 为什么对下雨这一现象, 男孩和女孩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原来是因为他们的利益不同:男孩要踢球, 需要干的场地, 所以不希望下雨, 女孩刚栽好花, 需要浇水, 所以希望下雨;据此我们揭示出漫画的寓意:事物总是具有其二重性, 利益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评价。
(三) 反面立意法
常规思维, 是指人们普遍地约定俗成地按照某个思维方向去认识事物和评价事物;而反面立意, 则是打破常规思维的定势, 和常规思维所指向的意义完全相反, 独出心裁地去认识事物和评价事物。请看下面一幅漫画:
画面上两个站在高处的人, 分别向左右两边指示方向, 中间一人提着沉重的行李埋头向前走, 身后留下深深的脚印, 前方一片黑暗。根据画面我们正面立意:从称赞中间那个人的角度, 可以得出:要坚定信念, 排除干扰, 自己走出一条路来。我们作反面立意:从批评中间那个人的角度, 可以得出:走自己的路也要看清方向;不能一味埋头走路。
(四) 提炼本质法
有的漫画只是现实生活中的一种现象, 我们必须透过这些现象, 进行深入的思考, 洞察这些现象所蕴含的本质意义, 从而提炼出一个带有哲理性的观点。请看下面一幅漫画:
漫画内容揭示一种社会现象, 苹果给虫子咬了个洞, 而商家却在咬过的地方贴上优质商标, 以劣质的冒充优质的, 最终连商标也被咬个洞。对于这种现象, 我们只要深入思考一下, 便能得出漫画所蕴含的本质意义, 那就是批评经营者违反基本的职业道德, 对客户进行欺诈的行为。
(五) 过程分析法
有些漫画由两幅以上画面组成, 这些画面反映了事物发展的全过程, 我们可以通过整体过程分析法, 从中找出漫画的深刻寓意。请看下面一幅漫画:
这幅漫画是由四个画面组成:第一、二两幅写卖者实事求是地告诉青年买者辣椒辣, 而年青买者嫌辣, 没有买;三、四两幅写卖者为了能卖掉辣椒, 告诉老年买者辣椒不辣, 而老年买者嫌不辣, 又没有买。从这个过程中, 我们可以看出, 卖者为了推销自己的辣椒, 不如实反映辣椒的真实情况。据此, 我们可以得出漫画主旨:批评某些人在想问题、办事情时不实事求是的行为。
(六) 确定关系法
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些漫画包含着各种关系, 因此, 在整体感知漫画的基础上, 确定漫画中事物之间的关系, 然后, 从分析事物之间的关系入手, 找出漫画的寓意。请看下面一幅漫画:
寓意深刻 形象生动 篇3
《黔之驴》通过写一只貌似强大而实际上毫无过人之处的驴子,被运到贵州以后,起初把老虎给吓住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驴子逐渐暴露其虚弱的本质,最终被老虎吃掉,落了个可悲的下场。文中的驴子外强中干,实际上是当时社会小人的写照。长期的贬谪生活,使得柳宗元不仅有机会接近下层人民,了解他们真实的生活状况,而且能够以客观、冷静的心态去透视上层统治的腐败,所谓“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然卒迨于祸”(引自《三戒》小序),显示出一种不妥协的斗争精神。因此,《黔之驴》的深刻寓意不仅在于讽刺那些蠢笨自大、虚有其表的权贵小人,更在于启示人们:面对那些强大的敌人,不要害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他们。
柳宗元在寓言创作中善于体情察物,抓住平凡事物的特征,加以想象和夸张,创造生动鲜明的形象。在《黔之驴》中,写老虎,侧重表现其对驴子的观察,特别是“见”、“窥”、“视”三个动词,把老虎的观察过程刻画得既层次清晰,又细致人微,使得小老虎机敏而不服输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写驴子,则运用正面写和侧面写相结合,又以侧面烘托为主的方法。写其形:“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写其声:“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写其技:“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通过这些描写,把驴子色厉内荏的丑恶嘴脸充分表现出来,令人觉得其可鄙又可悲。这样的故事虽然是夸张的,但结局却是非常合理的。
中秋节的寓意是什么 篇4
因为农历的十五时地球运行到月亮和太阳之间,这天太阳从西方落下去时,月亮正好从东方升上来,地球上看见圆形的月亮,这种月相叫望,这时的月亮叫望月,也叫满月,所以看起来圆。
农历中秋节拜月的寓意
早在古代,我国人民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明清之后,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中秋时节会开什么花
桂花
桂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的观赏与实用兼备的优良园林树种,桂花清可绝尘,浓能远溢,堪称一绝。
绣球花
绣球花,其形百花成朵、团扶如球;其花花大色艳,花色有蓝色、白色、紫红、粉红、桃红等色。另外,绣球花又名八仙花、紫阳花、七变化、洋绣球、粉团花。
百合
在中国百合具有百年好合美好家庭、伟大的爱之含意,有深深祝福的意义。
芙蓉花
2021中秋节吃石榴的寓意 篇5
石榴因其色彩鲜艳、子多饱满,因此常备作为喜庆水果,有多子多福、子孙满堂的寓意象征。
在安徽地区,石榴在大家眼里代表着“多子多福”。尤其是结婚没有生儿子的妇女,在中秋节这天一定要吃石榴,认为石榴多籽,吃了石榴后,就能获得上天赐福“多生子”。
在老北京地区,中秋节又叫“果子节”,这一天不仅要吃月饼,还要吃果子。而中秋节正值石榴成熟时,是过中秋节必备水果之一。清代《北京风俗志》中记载:“搭盖芦棚,内设高案盒筐,满置鲜品、瓜蔬,如桃、榴、梨、枣、葡萄、苹果之类,晚间灯下一望,红绿相间,香气袭人。”
中秋节寓意 篇6
夕月,就是祭拜月神。传说在战国时代,齐国有个丑女,名叫无盐,年幼时曾虔诚拜月,后来以超群品德入宫。某年八月十五在宫中赏月,正巧齐宣王也在宫中游逛,看到月光下的无盐,觉得她美丽动人,于是就册封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的习俗,从此就流传下来。
二、嫦娥奔月
后羿因为射下天上的九个太阳,为民除害,深受天下百姓的尊敬和爱戴。随后就娶了美丽善良的嫦娥作为妻子。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从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于是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两颗长生不老的仙丹,服下一颗可以长生不老,服下两颗可以升天成仙,后羿不忍撇下妻子自己升天,所以就把两颗仙丹交给嫦娥珍藏起来。
后羿有个徒弟,名叫逢蒙,是个小人,嫦娥将仙丹藏进百宝匣时,被他偷窥到了,就打起了仙丹的主意。三天后,后羿带领弟子们去狩猎,逢蒙称病没去,等后羿走后,就手持宝剑威逼嫦娥交出仙丹。嫦娥自知不是逢蒙的对手,就手疾眼快地打开宝匣,把两颗仙丹一口气都吞了下去。嫦娥吞下仙丹后,立刻感觉身体轻飘,已经能够飞了,于是飞出窗口,飞向天空。因为牵挂丈夫后羿,所以嫦娥就降落在离人家最近的月亮上。
后羿回家后,侍女们向他讲述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又惊又怒,恶徒逢蒙已经逃亡,后羿悲痛欲绝,顿足捶胸,仰望天空呼喊妻子的名字。朦胧中发现,当天晚上的月亮格外明亮,恰好这天是八月十五日,并且月亮里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于是后羿便便派人到嫦娥最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遥祭月宫里的嫦娥。从此以后,每逢八月十五,老百姓们也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祭拜嫦娥,为漂亮、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三、中秋起义
元朝末年,朱元璋联合各地反抗力量,准备发动起义。军师刘伯温想出一条妙计,利用中秋节大家互相馈赠麦饼的机会,在麦饼中夹带字条,传递起义信息,约定于八月十五日晚上同时举行起义。后来起义成功,朱元璋便传下口谕,每年到了中秋节,便把当年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日糕点赏赐群臣。从此,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流传下来了。
四、烧塔起义
元朝末年,刘福通、韩山童等白莲教首领利用宗教作掩护,发动农民起义,得到全国各地的普遍响应。潮汕人民为了与周边地区的起义军步调一致,按事前密约,在八月十五这一天,在空旷的地方用瓦片建塔,燃烧大火,作为起义的行动信号。后来,烧塔就成为中秋节的习俗,被世代流传下来。
五、舞龙驱疫
相传在很早以前,香港铜锣湾大坑区,在一次风灾之后,出现了一条大蟒蛇,到处作恶,危害乡邻,村民们非常气愤,大家齐心协力,终于将蟒蛇降服。可第二天却发现蟒蛇不翼而飞,数天后,大坑区便爆发了瘟疫。这时,村中的父老忽然在梦中被菩萨告知,只要在中秋节舞动火龙,就能将瘟疫驱除。从此以后,每到中秋节,舞火龙的习俗就流传下来。
六、兔爷治病
传说在古时候,老北京城里闹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有人染上,吃什么药也不管用。嫦娥看到人们的病苦,非常难过,就派玉兔到人间为百姓消灾治病。
谐音寓意,吉祥止止 篇7
关键词:传统建筑文化;谐音寓意;文化象征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5)01-0000-00
收稿日期:2015-01-19
修回日期:2015-01-29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bat" and "blessing" are homophonic word as an example. It analyzes its use i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decoration, and point out its three features: widespread use, attractive appearance, combination of decorative and functional. Finally, it reveals that homonym meaning is a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culture.
Keywords: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Culture; Homonym meaning; Cultural Symbol
*基金项目:国家青年基金项目(51308229)资助。
引言
汉语具有声调的属性,汉字“六书”中很早就形成了谐声、假借的理论,所以,从很早的时候起,中国文化中就出现了大量的基于谐音生成的象征[1]。事实上,谐音寓意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的创造途径。人类学家罗伯待·路威在《文明与野蛮》一书中说过:“谐音是诙谐之下乘,然而是高等文明之始基”。
中国民间文化里出现了大量物化形态的符号,譬如“蝙”谐“福”、“鱼”谐“余”(裕)、“鹿” 谐“禄”、“戟”谐“吉”、“磬”谐“庆”、“猴”谐“侯”等。这些广为使用的吉祥图案将吉祥语言和艺术形式完美地融合为一体,表达了我们祖先对幸福和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1谐音寓意现象分析
谐音象征的生成其实是一个社会语言形成的过程。由于文字具有特定的表意功能,它本身也蕴含着一种吉祥的心理暗示[2]。通过各类社交场合里进行的具体活动和仪式,象征对象和被象征对象的联系被建立起来,从而实现符号形式和意义内涵的统一。
下文以“蝙”寓指“福”现象为例对谐音寓意这一现象的形成与特征进行具体分析。
1.1“福”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三种表现形式
1.1.1“福”字
“福”字本意指一个人的双手捧着酒樽,虔诚地供奉于神袛之前(图1)。在远古,人们认为福是来自鬼神的庇护。供奉神袛越虔诚,就越有希望得到幸福。《礼记》:“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者都谓之备。”后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把“福”解“佑”,释义鬼神保佑即是福。《广雅》中,解“福”为“富”“盈”,即富有、充足是福。春节中国人有贴春联的习俗,大红或金黄色的“福’字在门上、窗上,鲜艳夺目,以图喜庆、吉利。福字成为家家户户祈福的标志。
1.1.2福神
福神是福运之神,主宰人间幸福,是民间祈福的崇拜对象。但是福是广义的,包括寿、福、贵、安乐、子孙众多等,故有五福之说。《书·洪范》中有“—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好德,五曰考终命”。而这些福是由福神掌管的。福神最初为福星或岁星,即天文学上的木星。后来加以人格化,变成一位男性官人。这位男性官人来源有二:一是三官中的天官,所以有“天官赐福”画像;二是古代道州刺使相成,因其助民抗贡,被奉为福神。
1.1.3谐音现象
蝙蝠与佛手。谐音取意,蝙蝠、佛手与“福”字谐音,从而成为祈福纳吉的吉祥物。因此在传统装饰题材、图案中它们经常出现。通过以音喻义,来获得一定的象征效果。在中国传统的装饰中常有以“蝠”代“福”的习俗,五福临门即以五蝙蝠图形为代表。另外,佛手由于“佛”读音与“福”相近,也是吉祥的象征。如:吉祥图案“三多”绘佛手、寿桃、石榴的纹图,意为多福、多寿、多子。
1.2蝙蝠图案成为福文化象征的由来
蝙蝠即“蝠”,为哺乳类动物,在中国古代俗称“飞鼠”“仙鼠”。形状奇异似鼠.头尖有翼,色灰暗,其貌不扬,前后肢有薄膜与身体相连,夜间飞翔,捕食蚊蚁等小昆虫。在西方,蝙蝠是不祥的象征。在玛雅人和墨西哥人心目中,蝙蝠是代表阴间力量的冥神的化身;在非洲,蝙蝠象征光明之敌和精神失常者;在日耳曼人创作的某些艺术品中蝙蝠是嫉妒的象征。为什么在中国,蝙蝠则成了吉祥的象征呢?
据相关记载,蝙蝠成为吉样的象征说法有二:一是俗传蝙蝠长寿,服食蝙蝠亦可延年益寿。据《抱朴子》载:“千岁蝙蝠,色如白雪。集则倒悬,脑重故也。此物得而阴干末服之,令人寿万岁。”但这仅是道家方士的奇谈怪论;二是民间视蝙蝠为吉样物,则主要基于‘蝠”与“福”谐音,以“蝠”代“福”。
“福”是中国人一生追求的目标,“蝙”与“福”之意虽相去甚远,但因与“福”谐音,因此“蝙蝠”在我国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人们常用祈福纳吉的吉祥物。唐代诗人元稹有诗云:“帘断萤火入,窗明蝙蝠飞”。韩愈也有“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的诗赋佳句。
蝙蝠纹样尤其在明、清两代更为多见。清蒋士铨《费生天彭画<髦耋>赠百泉》诗云:“世人爱吉祥,画师工颂祷,谐声而取譬,隐语戛戛造。蝠、鹿与蜂、猴,戟、磬及花鸟。”即谓“蝠、鹿”与“蜂、猴”谐音取义“福禄”与“封侯”。孟超然《亦园亭全集·瓜棚避暑录》亦云:“虫之属最可厌莫如蝙蝠,而今之织绣图画皆用之,以与‘福’同音也。”
nlc202309011847
1.3在传统设计和装饰中的运用
凡此种种,有关“福”这个主题的吉祥图案都多有蝙蝠,成为在传统装饰题材中经常出现的象征吉祥的装饰图案(图2)。这些装饰图案广泛用于家具、什器、服饰、丝绸、画稿、建筑等。
在传统建筑装饰中,以“蝠”与“福”为代表的谐音象征现象是一个特色门类。蝙蝠形的建筑布局及装饰形象象征了人们喜庆和幸福美好的愿望。通过谐音取意,获得一定的象征效果。
1.3.1平面布局中的体现——北京恭王府萃锦园
北京恭王府萃锦园的园林整体设计以“福”为主题,在建筑(蝠池、福字碑、蝠厅)和园林布局形式中以“蝠”寓“福”,是我国传统园林及建筑布局中谐音寓意现象的典例之一(图3)。
北京恭王府始建于1777年,是和珅的私宅,建造奢侈,装饰华美。恭王府园林名为萃锦园,园内亭台水榭、曲廊通幽、山石叠嶂、古树参天、景色秀丽,兼具中西方及我国南北方园林艺术特色。园内假山环绕,呈规则轴线式平面布局,分为中、东、西三路。其中最精彩的中路采用“蝠池——福字碑——蝠厅”的空间序列,水池、假山、厅堂交错,空间富于变化,也体现出园林的福祉主题。经西方建筑风格的汉白玉石拱门入园,两侧假山夹道,然后空间豁然开朗,进入蝠池景区。这一院落以蝠池为中心,空间开阔平坦。蝠池又称蝠河,位于高耸的飞来峰后,是一处用青石围砌成的蝙蝠形状的水池。接着绕过安善堂到达福字碑景区。该院落以假山为主景,采用障景手法与前院形成鲜明对比。康熙题写的福字碑深藏于秘云洞正中,与蝠河遥相对应,加强轴线的序列感。轴线最北端是全园的主要厅堂“蝠厅”,亦称 “蝠殿”“蝠房子”。建筑为歇山顶抱厦,平面布局正厅五间,前后各出三间,形如展翅蝙蝠。
园林的整体布局体现为南蝠池,北蝠厅,烘托着福字碑,再辅以后罩楼后瞻墙上的蝠、磬、鱼等图案的砖雕花饰等,从形式到名称,皆借“蝠”喻“福”,象征着吉祥,反映了当年园中主人对幸福的向往。
1.3.2传统建筑装饰中的普遍运用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对谐音寓意的吉祥图案的应用很普遍。建筑装饰充分利用我国传统的象征、比喻等于法,将中华民族的民间审美意识、伦理道德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由此形成的象征性“符号”或象征性方式,成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鲜明特征之一。譬如建造中有“出门有喜,进门有定,抬头有寿,回头有官,伸手有钱,脚踏有福”之说①。
作为建筑装饰题材的蝙蝠图案清新、自然、典雅而又意蕴深远,传统文化味道浓厚。这些祥瑞形象多见于在建筑细部。在建筑物外部常用于照壁、梁椽头、悬鱼、抱鼓石、戗檐垫花等部位;在建筑物内部,常见于室内隔断、天花、梁枋、卡子花等建筑装饰部位(图4)。石雕、木雕、砖雕、彩绘、灰塑各种装饰手法不一。
2传统建筑文化中谐音装饰的特征
我国传统建筑文化中谐音装饰的应用具有运用普遍、造型美观、与建筑功能相结合三方面特色。
2.1普遍出现在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建筑装饰中
无论南方还是北方,无论帝王宫殿还是普通民居,无论室外还是室内,建筑装饰中都能见到关于蝙蝠的各种图纹与雕刻。
宫廷图案有“福寿绵长”“福寿双全”等;官邸、民居用“玉堂富贵”“三星(福禄寿)照户”“福庆吉祥”等。如:北京故宫宁寿宫乐寿堂。室内槅扇裙板中央的围花是由铜片压制而成的蝠领云图案――中间的拐子龙和四周在云气中的五条蝙蝠所组成的[3]。室内二层仙楼之间相隔的腰檐板上,在木雕的云纹上贴着珐琅制造的蝙蝠,姿态各异地翔飞于云气之中,组成一条古朴、雅致的装饰彩带,是宫殿建筑装饰中的精品(图5)。民居四合院的影壁、排水口、栏杆上的云瓶等,手法灵活,不拘一格。在园林中景墙、照壁、铺装、园林小品中运用砖石瓦片等材料,灵活运用各式福图案,成为园林造景中的视觉焦点,表达眼前有福的美好寓意。
2.2造型艺术化,构图写意
蝙蝠的造型艺术是我国民族传统艺术中值得骄傲的创造。古代工匠发挥自己丰富而大胆的想象,采用各种手法把原来并不美的形象变得翅卷翔云、风度翩翩。蝠身和蝠翅都盘曲自如,逗人喜[4]爱。其形象经过工匠的匠心独运得到了大大的美化。
相对西方建筑装饰的写实性而言,中国建筑装饰艺术最突出、最灿烂的表现就在于它的写意性[5]。因此,我们在各地建筑装饰里可以见到生动、充满创造力而不拘泥于自然形态的形象。民间艺人在创作中本着“花无正果,热闹为先”的美学观点,应用卷草藤萝、水纹云气,将蝙蝠、鹤与福、寿等谐音寓意组成图案,达到画面丰富充实、绚丽热闹的效果。同时表达了吉祥、美好的象征意义。在中国古建筑装饰上,蝙蝠的形象被图案化和程式化。
蝙蝠与其他图案结合,构成以“福”为主题的吉祥图案。其图案清新、自然、典雅而又意蕴深远,其内容正是中华民族心态的一种直观反映。譬如:旧时新春习俗,人家都用红纸剪五只蝙蝠贴于门户,以“红蝠”谐音“洪福,”,取意“五福临门”;“百福图”,绘诸多蝙蝠或翔或集的纹图;“福寿图”:绘蝙蝠与寿字或寿桃等组合的纹图,取名“五福捧寿”“多福多寿”“福寿双全”;饰以“蝙蝠”和“磬”纹样寓意福庆吉祥等。
2.3装饰与功能相结合
此外,装饰纹样与传统建筑的具体功能部位相结合,装饰与功能相统一。往往构图饱满,具有强烈的装饰艺术效果。如沈阳故宫西便门的悬鱼,纹样采用蝙蝠、罄、寿桃、花瓶寓意福寿和平(图6)。园林栏杆罩上的宝瓶,塑造为蝙蝠形态,栩栩如生,别开生面。再如天津石家大院山墙将蝙蝠图案灵活运用在排水眼的上方,绘蝙蝠与古钱组合的纹图,以“钱眼”谐音“福在眼前”。
岭南著名私家园林余荫山房的主要厅堂建筑——深柳堂的建筑艺术处理中更是将蝙蝠图案作为立面构图的中心。深柳堂为一歇山顶建筑,但山面为建筑主立面,在传统建筑设计中别具一法。其屋面三角山花灰塑以蝙蝠为核心,饰以福庆有余的纹样,色彩艳丽,构图饱满,成为园林的视觉焦点(图7)。同样,小姐楼的山墙山花装饰也采取了简化的福庆图案。吉祥寓意的装饰与三角形山墙相得益彰。
nlc202309011847
3结语
与龙凤神灵崇拜、宗教崇拜而引出的象征现象相比,谐音现象未免显得有些流于表面,过于直接,在文化上偏入“牛角尖”[6]。但正是这种汉语言特有的谐音寓意现象,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成为传统文化之源。
从以“蝠”喻“福”现象,我们可以看出谐音寓意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创造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传统建筑文化创造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谓“谐音寓意,吉祥止止”,体现出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与意义。
参考书目:
[1]林宝卿. 汉语与中国文化[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
[2]宁业高, 宁业高. 中国吉祥文化漫谈[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9.
[3]沈福煦. 人与建筑[M]. 上海:学林出版社.1989.
[43]楼庆西.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4]沈利华, 钱五莲. 祥物探幽[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4.
[5]陆建初.智巧与美的形观——中西建筑文化比较[M]. 北京:学林出版社, 1991.
[56]牛爱忠,方国根.雅俗文化书系:居家文化[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6]陆建初.智巧与美的形观——中西建筑文化比较[M]. 北京:学林出版社, 1991.
[7]丁晓山, 姚松柳, 郗志群. 福·禄·财·寿[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 1993.
[8]沈利华, 钱五莲. 祥物探幽[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4.
附图
图1 “福”字的甲骨文(图片来源:http://www.vividict.com/WordInfo.aspx?id=3860)
图2 以蝙蝠为主题的装饰图案 (图片来源:沈利华, 钱五莲. 祥物探幽. 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4:23)
图3 北京恭王府萃锦园平面图(图片来源:改绘自陈祺. 中国园林经典景观特色分析.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2:118)
图4沈阳故宫西便门的悬鱼(图片来源:楼庆西.中国传统建筑装饰.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2)
图5宁寿宫乐寿堂腰檐板蝠领云装饰(图片来源:楼庆西.中国传统建筑装饰.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32)
图6 蝙蝠纹样在建筑室内装饰中的常见运用
(图片来源:何骏涛.中国建筑彩绘图案,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及萧默主编.中国建筑艺术史.文物出版社, 1999:12)
图7 余荫山房深柳堂山面福庆有余灰塑(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作者简介
赵建华/1977年生/女/河南省郑州市人/讲师/园林历史理论与保护/E-mail:30839934@qq.com
中秋佳节吃月饼的寓意及注意事项 篇8
1、月饼
中秋节月饼当然不可少,中秋节各种风味的月饼相继上市,选择几款比较受大众欢迎的。
2、水果
中秋时节,很多水果已经自然成熟,像葡萄,苹果,梨都很新鲜,可以送给好朋友一个果篮子。
3、各种中秋活动的门票
中秋节,各大商家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可以多购买一些门票送给自己的同事或者朋友。
中秋节送礼送父母
1、送营养:父母们年纪大了,平时可能舍不得吃一些营养品或者是保健品,这个时候,趁中秋家里团圆的时候,帮父母带些营养品或者是保健品送给他们,他们一定开心,例如脑白金或者是维生素或者是钙类补品。
2、送健康:家里长辈们的身体健康也是做小辈们最牵肠挂肚的事,所以,不如在这个时候,给他们补一份健康送给他们。可以帮家里人购买医疗保险等。这样,父母就能在无后顾之下,去安心地检查身体,有一个钱财的保障。
3、送内心:这个送内心,实际上不是真的把心送给父母,实际上,是在送礼物前,可以征求一下父母的意见,即使父母说不用了,你还是需要让父母讲一个最想要的礼物。实际上,父母可能最想要的就是与其生活紧密相关的东西,例如,小家电等。
借物寓意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中国画强调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远远超过画面本身的内容。在本课学习中,要引导学生不只是学习中国画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进一步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去关注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境界与审美境界。只有把握了这一点,才能更好地掌握本课所介绍的笔墨情趣。教学内容与目标: 显性内容与目标:
A.了解花鸟画的一些基本常识。B.初步掌握花鸟的基本画法。
C.能临摹简单的花鸟画。隐性内容与目标:
A.对花鸟画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内涵的理解。B.中国画的内涵美、意境美。绘画中人文精神的体现。学情分析:
1、作为教学对象的初二年级学生,通过上节课《墨与彩的韵味》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笔墨的基本技能,再者,学生对日常生活的关注与理解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思维发展和生活经验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同时对本课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接受兴趣和理解基础。
2、中国画是学生平时不大关注的领域,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困难所在,同时也是本课的魅力所在,要引导学生了解、继承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重点:花鸟画特殊的表现物象的程式方法。难点:对花鸟画的精神内涵的理解。
学习材料:毛笔、墨汁,中国画颜料、毛毡、调色盘、笔洗等。教 学 过 程
一、情境导入(2’)
师:同学们知道哪几种花被称为花中四君子么? 生:梅,兰,竹,菊。师:想不想把它画下来呢? 生:想。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用中国传统的绘画方式中国花鸟画来表达我们的情感。(板书课题)笔墨的情趣
二、示范启智(15`)
中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写生为基础,以寓意、写意为归依的传统,重视形似而不拘泥于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借以实现物象的神采与作者的情意。
大诗人王维曾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么它的意境是如何来表现的呢?我们来作一个小游戏,体验一下。
游戏规则:分四个小组抢答,老师拿出诗句,同学们来猜这是描写什么植物或动物的。
1、“把酒东篱,暗香盛袖。”“犹有晚节香”“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菊花)
2、“只留清气满乾坤”“疏影横斜三两枝”。(梅花)
3、“虚心劲节”“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细细的叶,疏疏的节; 雪压不倒,风吹不折。”(竹子)
4、“出淤泥而不染”“ 凌波独吐红”(荷花)
5、“春江水暖”(桃花、鸭子)
师:同学们很聪明,都能找出相应的动植物,那么我们想一下这些动植物如何画才能表达出这样的意境呢?
欣赏:欣赏大师的作品,注意观察基本构图。
《梅石图》吴昌硕。梅姿交错,在画面空间分割上,都是由大大小小的不等边三角形构成,也即是“女”字形结构,稀密有致,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FFKJ.Net使梅枝的倾向有变化而又统一,苍劲多姿。《墨竹》郑板桥。画中的叶子由“个”字“介”字“八”字交叉所组成,并且板桥画竹首先想到的不是竹而是“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的意境、情调。故称“胸有成竹”,这就是说意境是在动笔之前就完成了。
构图尝试:教师给出基本形(三角、四边形、圆形及直线等)请四名同学上黑板画出这些作品基本构图。其它同学在作业本上用钢、铅笔完成。教师对构图做简单分析。教师演示:接下来老师就演示花鸟画的画法。
1、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笔墨,用笔的正、侧、顺、逆等;用墨的焦、浓、淡、干、湿的变化。
2、落笔之前,脑子里要先放个电影,安排情景(花鸟)是否有意,有情,有景。例如画梅花,在定了点和梅枝的“走向”之后那就以梅枝的粗细来表现梅姿,一枝梅花,线(枝干)上的点(花朵、苔点鸟鹊的分布)会使梅的姿态生动。
3、题跋落款:好的题跋暗示画中未尽之意,使人在欣赏画时的感受加深,有画龙点睛之用。如齐白石画两只小鸡抢啄一条蚯蚓时题“他日相呼”还可以提穷款也就是签名字就可以了。
三、立美创意(25`)作业要求:
1、选择自己喜欢的花鸟,大胆运用笔墨去表现、挖掘,表达自已的情感。
2、运用几种国画的表现方法(如用墨、用色、造型、构图、题字等)来完成作业。
3、构图合理,画面完整(包括落款、题字)
四、审美提高(3`)
展示评比:把学生作品挂在前面进行展示,学生对作品按照作业要求进行简单的评价。
人物特点、道理寓意 篇10
班级:姓名:学号:
(一)人物特点、道理寓意
1、人物特点:
本学期我们认识了许多人物:(坚持不懈)的刘翔 一心为民(为民着想)的朱德总司令(红军)、神勇无比的李广、才华横溢(练习3里的成语皆可)的王勃、谦虚自律(严于律己)的萧伯纳、天真可爱的娜塔莎、自强不息(练习5有关骆驼的成语)的小骆驼、骄傲自大的小红马、遵守规定的汤姆(汤姆爸爸)、爱满天下的陶行知、热情好客的槐乡孩子、舍生忘死(为民造福)的大尖哥和水社姐。《花瓣飘香》中的小姑娘是一个孝敬父母(聪明懂事)的人、还了解了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庐山云雾、雄伟壮丽的长城和运河。
成语典故及其寓意 篇11
曹丕轻视东吴,接见赵咨时态度傲慢地问道:“吴王是什么样的国君?吴国怕不怕我们魏国?”
赵咨听了这种带有侮辱性的问话,心中很气愤。他作为吴国的使者,当然不能有失国家的尊严,便很有分寸地回答道:“吴王是位有雄才大略的人,重用鲁肃证明了他的聪慧,选拔吕蒙证明了他的明智,俘虏于禁而不杀证明了他的仁义,取荆州而兵不血刃证明了他的睿智,据三州虎视四方证明了他的雄才大略,向陛下称臣证明了他很懂得策略。至于说到怕不怕,尽管大国有征伐的武力,小国也自有抵御的良策,何况我们吴国有雄兵百万,据江汉天险,何必怕人家?”
一席从容的对答,使曹丕十分叹服,不得不改用比较恭敬的口气问:“像先生这样有才能的人,东吴有多少?”
赵咨答道:“聪明而有突出才能的,不下八、九十人,像我这样的,那简直是用车装,用斗量,数也数不清!”
听到如此得体的外交辞令,魏国朝廷上下都对赵咨肃然起敬。曹丕也连声称赞赵咨说:“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先生当之无愧。”
赵咨回到东吴,孙权嘉奖他不辱使命,封他为骑都尉,对他更加赏识重用。
【中秋节寓意】推荐阅读:
传统节日中秋节的寓意09-04
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09-30
中秋见闻作文 中秋节10-27
中秋节里话中秋08-28
中秋节语录 中秋祝福短信06-08
关于中秋节作文:中秋情08-24
中秋节的作文中秋记事12-08
中秋节的通知-中秋节慰问通知10-12
中秋节来源 中秋节诗词 月饼别名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