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李白其二(通用4篇)
梦李白其二 篇1
一
尼采的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可说是他的哲学的诞生地。在这部著作中, 尼采用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象征来说明艺术的起源、本质和功用乃至人生的意义。尼采一反传统, 认为希腊艺术的繁荣不是源于希腊人内心的和谐, 反倒是源于当时人们内心的痛苦和冲突。由于希腊人过于看清人生的悲剧性质, 所以产生了日神和酒神两种艺术冲动, 要用艺术来拯救人生。[1]
对人生的这种悲观看法, 并不是西方所独有的。“天地尚不能久, 而况人乎?”是老子的看法。庄子则认为:“人生天地之间, 若白驹过隙, 忽然而已。”就连雄霸一方的曹操横槊赋诗, 开头也是这种思想:“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慨当以慷, 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李白似乎比前人想得更深更多:“夫天地者, 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 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 为欢几何? (《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生者为过客, 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 同悲万古尘。” (《拟古》其九)
李白在《襄阳歌》中写道:“鸬鹚杓, 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 一日须倾三百杯。……舒州杓, 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李白这种发自心底的与酒同死生的呼喊, 与其说是对酒的喜爱, 不如说是对悲剧性人生的一种否定。
既然如此, 人生的意义又在何处呢?李白有过很多追求:“求仙”“任侠”“出仕”……但他渐渐发现, 其实最简单方便却又最容易达到目的的, 无疑是饮酒。他自然不是为了饮酒而饮, 而是饮酒可以带其进入尼采所谓的“酒神状态”。且看他的《月下独酌 (其二) 》:
天若不爱酒, 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 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 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 复道浊如贤。贤圣既已饮, 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 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 勿为醒者传。
何为“酒中趣”?酒中之趣便是沉醉于酒神状态之中, 是尼采所认为的“整个情绪系统激动亢奋”, 是“情绪的总激发和总释放”, 是一种交织着痛苦和狂喜的癫狂状态。在这种状态中, 艺术“作为趋向放纵之迫力”支配着诗人, 留下了大量的佳作。
二
日神是美的外观的象征, 而在尼采看来, 美的外观本质上是人的一种幻觉。日神是个体的人借外观的幻觉自我肯定的冲动, 用美的面纱遮盖人生的悲剧面目。日神精神在李白身上体现为对“出仕”这种“幻境”的追求上。
唐朝为了抑制士族阶层, 在选取人才方面废除了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 采用科举制度, 选拔官吏。很多宰相都是科举出身, 例如唐代有名的贤相张九龄。科举取士, 给出身寒门、庶族以及商人的文人提供了一条比较宽广的出仕道路。唐朝前期的人才环境的确是中国封建社会并不多见的, 是士子有理由充满对功名事业的种种幻想的时代。所以王昌龄会幻想有朝一日可以“明光殿前论九畴”, “簏读兵书尽冥搜, 为君掌上施权谋, 洞晓山川无与俦。” (《箜篌引》) ;被称为“诗佛”的王维年轻时也曾希望“宝剑千金装, 登君白玉堂。身为平原客, 家有邯郸娼。使气公卿坐, 论心游侠场。” (《济上四贤咏》)
在这样的大环境中, 也就不难理解李白会有“申管晏之谈, 谋帝王之术, 奋其智能, 愿为辅弼”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的理想了。他曾经是一个热情洋溢、抱负远大的有志之士, 想要在“不屈己, 不干人”的前提下如大鹏展翅实现自己的梦想。李白在很多诗歌中描绘了他的理想国, 预支了幻想实现的喜悦。且看李白的《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 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 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 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 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 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
天宝元年, 李白得到唐玄宗召其入京的诏书, 十分激动, 他认为得到了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机会, 回到南陵家中, 与家人告别并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所描写的一切都很美好:起始的两句描绘了一派丰收的景象, 接下来进一步渲染欢乐的氛围。值得注意的是, 诗中出现了“醉”, 然而这并不是酒神精神意义上的“醉”, 因为这里的“醉”是志得意满、欣然快慰的“醉”。李白以汉代朱买臣自比, 认为此去长安可以青云直上。这样的得意之情使得李白发出了“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样甚至带点自负的日神式的自我肯定, 李白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坚信自己“济苍生”“安黎元”的梦想会有实现的一天。可惜的是, 随着赐金放还, 李白美好的梦想幻灭了。
李白可谓生不逢时,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而衰的时代, 仍然就人才选拔方面来讲, 《资治通鉴》记载了这样一个事件:
上欲广求天下之士, 命通一艺以上皆诣京师。李林甫恐草野之士斥言其奸恶, 建言举人多卑贱愚绩, 恐有但言, 污浊圣听, 乃令郡县长官精加试练, 灼然超越者具名送省, 委尚书复试, 御史中垂监之, 取名实相符者闻奏, 既而至者皆试以诗赋论, 遂无一人及第。林甫乃上表贺野无遗贤。
这件事情虽然发生在李白被赐金放还之后, 但也可作为一个旁证。虽然表面上仍是科举取士, 但用人大权则早已被李林甫所掌。其实需要归罪的又何止李林甫一人, 稳坐宝座的唐玄宗未尝不刚愎自用:“朕不出长安近十年, 天下无事, 朕欲高居无为, 悉以政事委林甫。” (《资治通鉴》卷二一五) 若从历史的发展来看, 春秋战国的“游士”时代已经一去不返, 其实科举用人制使中央牢牢掌握了用人大权, “士”的依附性反而更增强了。[2]在这样的形势下, 还想“不屈己, 不干人”, 与帝王建立“非师则友”的关系, 实在是太不着边际的幻想。不幸的是, 我们的诗人李白, 毕其生不能挣脱这一堂·吉诃德式的梦魔。不妨说, 李白整个的诗境便是一个巨大的梦境。[3]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写梦境也是写仙境的名篇。首段以瀛洲难求反衬天姥可睹, 并竭力形容天姥之雄伟, 因向往而入梦。第二段叙述了一个光怪陆离、迷离惝恍的梦境, 在梦境中, 诗人游历了天姥山, 从幽静美丽的湖月到奇丽壮观的海日, 从千岩万转的道路到惊恐战栗的深林层巅, 境界愈转愈奇, 愈幻愈真, 最后更由梦境进入仙境。有学者认为诗中阴郁的环境描写暗指险恶的长安官场, 李白因为对现实的失望从而转向对仙境的向往。然而不论是建功立业还是得道升仙, 都是美丽的梦, 诗人也只能“忽魂悸以魄动, 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 失向来之烟霞。”
三
《悲剧的诞生》记载了这样一个神话:弥达斯国王在树林里久久地寻觅酒神的伴护, 聪明的西勒诺斯, 却没有寻到。当他终于落到国王手中时, 国王问道:对人来说, 什么是最好最妙的东西?这精灵木然呆立, 一声不吭。直到最后, 在国王的强逼下, 他突然发出刺耳的笑声, 说道:“可怜的浮生啊, 无常与苦难之子, 你为什么逼我说出你最好不要听到的话呢?那最好的东西是你根本得不到的, 这就是不要降生, 不要存在, 成为虚无。不过对于你还有次好的东西———立刻就死。”我们当然不能采取西勒诺斯所说的“次好”的行为, 既然如此, 惟有在癫狂的酒神状态中暂时忘却自身的存在。李白的《月下独酌 (其三) 》抒发的就是这种情感:
三月咸阳城, 千花昼如锦。谁能春独愁, 对此径须饮。穷通与修短, 造化夙所禀。一樽齐死生, 万事固难审。醉後失天地, 兀然就孤枕。不知有吾身, 此乐最为甚。
举行酒神祭的时候, 人们狂饮烂醉, 纵情声色, 打破日常的禁忌。李白在《襄阳歌》中描写过与酒神祭祀相似的场景:“落日欲没岘山西, 倒著接篱花下迷。襄阳小儿齐拍手, 拦街争唱《白铜鞮》。旁人借问笑何事, 笑杀山公醉似泥。……千金骏马换小妾, 醉坐雕鞍歌《落梅》。车旁侧挂一壶酒, 凤笙龙管行相催。”尼采认为, 这是为了追求一种解除个体化束缚、复归原始自然的体验。对于个体来说, 个体的解体是最高的痛苦, 然而由这痛苦却解除了一切痛苦的根源, 获得了与世界本体融合的最高的快乐。所以酒神状态是一种痛苦与狂喜交织的癫狂状态。“不知有吾身, 此乐最为甚”, 对于李白而言, 只有饮酒, 在酒神状态中才能忘却死生之虞, 才能忘却尘世荣辱, 也忘却了自身存在。个体的人通过自我否定而复归世界本体, 因而获得了最大的快乐, 虽然这是一种笑中带泪的快乐。在迷醉中狂歌且舞, 在痛苦前悲怆流涕。李白不曾拥有真正的快乐, 但短暂的快感也足以使豁达的诗人保有面对人生的勇气。
《将进酒》是李白咏酒诗的代表作:
君不见, 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 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 丹丘生, 将进酒, 杯莫停。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 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日神精神用美的面纱遮盖人生的悲剧面目, 我们看李白是如何揭开这美的面纱:《将进酒》是李白第一次入长安寻找实现理想的道路失败以后所写。诗篇开头即用“君不见, 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 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两句揭示时光易逝、生命苦短的人生悲剧。看清了人生的悲剧性本质后, 诗人产生了放纵狂欢的情绪。如果人生的快乐是“烹羊宰牛”、借酒浇愁, 这样的“快乐”无疑蒙上了一层悲剧性的色彩。但也许只有“醉”才可以让人忘记人生的苦难, 物我两忘。不管伟大还是平凡, 每个人都如苍茫宇宙中的蜉蝣一般, 只是历史的尘埃。既然如此, “五花马”、“千金裘”又有何用, 不如换成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诗人情绪的放纵在《将进酒》中犹如大河奔流之势, 又如暴雨倾盆而下, 情感抒发淋漓尽致。全篇大起大落, 大开大合, 由悲转喜、转豪放、转激愤、转癫狂, 最后归于“万古愁”。全诗纵横捭阖, 气象不凡, 是李白的巅峰之作。虽然诗中有日神式的乐观态度与自我肯定, 但全篇的整体氛围无疑是酒神式的。李白式的悲哀是“悲而能壮, 哀而不伤, 极愤慨而又极豪放”, 一如酒神精神的潜台词:就算人生是一幕悲剧, 我们也要有声有色地演这幕悲剧, 而不要失掉悲剧的壮丽和快慰。
尼采认为:在艺术中, “梦释放视觉、联想、诗意的强力, 醉释放姿态、激情、歌咏、舞蹈的强力。”李白的诗歌交织着日神精神的“梦”与酒神精神的“醉”, 不放弃人生的欢乐, 不回避人生的痛苦, 有着永恒的艺术魅力。
摘要:在对李白诗歌的研究中, “豪放飘逸”几乎成为其代名词。本文则用“日神精神”、“酒神精神”说对李白的诗歌做一些分析。李白的诗歌交织着日神精神的“梦”与酒神精神的“醉”, 有着永恒的魅力。
关键词:李白,日神精神,酒神精神
参考文献
[1]周国平.〈悲剧的诞生〉出版译序:尼采美学概要.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4.5, (第一版) .下引尼采言论均出自该书.
[2]参看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中国知识分子的古代传统.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
李白《清平调·其二》 篇2
作者:李白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注解】:
此篇无注释。
【韵译】:
贵妃真是一枝带露牡丹,艳丽凝香,
楚王神女巫山相会,枉然悲伤断肠。
请问汉宫得宠妃嫔,谁能和她相像?
可爱无比的赵飞燕,还得依仗新妆!
【评析】:
这首诗,写贵妃的`受宠幸。首句写花受香露,衬托贵妃君王宠幸;二句写楚王遇
神女的虚妄,衬托贵妃之沐实惠;三、四句写赵飞燕堪称绝代佳人,却靠新妆专宠,
《梦李白·其一》 篇3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常相忆。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注解】:
1、明:表明。
2、枫林青:指李白所在;
3、关塞黑:指杜甫所居秦陇地带。
4、落月两句:写梦醒后的幻觉。看到月色,想到梦境,李白容貌在月光下似乎隐约
可见。
【韵译】:
为死别往往使人泣不成声,
而生离却常令人更加伤悲。
江南山泽是瘴疬流行之处,
被贬谪的人为何毫无消息?
老朋友你忽然来到我梦里,
因为你知道我常把你记忆。
你如今陷入囹圄身不由己,
哪有羽翼飞来这北国之地?
梦中的你恐不会是鬼魂吧,
路途遥远生与死实难估计。
灵魂飘来是从西南青枫林,
灵魂返回是由关山的黑地。
明月落下清辉洒满了屋梁,
迷离中见到你的颜容憔悴。
水深浪阔旅途请多加小心,
不要失足落入蛟龙的嘴里。
【评析】:
天宝三年(744),李杜初会于洛阳,即成为深交。乾元元年(758),李白因参
加永王李?的幕府而受牵连,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杜甫只知李白流放,
不知赦还。这两首记梦诗是杜甫听到李白流放夜郎后,积思成梦而作。
??诗以梦前,梦中,梦后的次序叙写。第一首写初次梦见李白时的心理,表现对老
友吉凶生死的`关切。第二首写梦中所见李白的形象,抒写对老友悲惨遭遇的同情。
??“故人来入梦,明我长相忆”。“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三夜频梦君,
情亲见君意。”这些佳句,体现了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互劝互勉,至情交往的
友谊。
梦李白作文500字 篇4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题记
从第一次听到你名字开始,就是一场无止境的热恋。
却又只叹我不能跨越古今的界限,对抗千百年的时间,进行一场跨越千百年的对话。属于你的时代早已过去了无法可数的岁月,但你的诗句,却刻在了历史的永不止息的写下去的长书之上。如今读那当年豪情满怀的诗句,似还能趁着时光不注意,捉住你仅剩的影子。
梦中寻见你,却也惜只能在历史悠远的梦中寻见你。
“李花怒放一树白”,七岁左右的你,便作出如此诗句。纵使有人说是你的母亲梦见太白金星后便有了身孕,但我却固执地更愿相信,那“李花怒放一树白”的诗句,是你姓名的源头。
二十四岁,你远离故土,去寻自己的梦与远方。
三十一岁,你穷愁潦倒于长安,自暴自弃。
四十二岁,你才入宫做官,却不过两年左右,你厌恶于写那宫中繁事,而你的傲骨,却又引宫中人恨之,而谗谤于玄宗。你便离了这是非之地,自寻自己的远方去了。
那双高傲的靴子,还躺在高力士的手里;酒入心胸,化作一片豪情,舒吐出一篇深沉的.诗章。那酒,八分化作了你心中的豪情万丈,剩下两分,则留给了那些世俗可笑的人事。哪怕贬谪,你却是作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傲句;纵然你也曾穷愁潦倒,自暴自弃,但却从未低下你高傲的头颅!酒意微醺,提笔又是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章。酒杯一挥,似苦似乐的笑,听起来却才真觉悲凉。世人又如何知你的痛,只得空叹你命运多变;真正的苦,五分融在酒中,融在字里行间,消散在你诗句,在你嘴边;另五分,却被你用小小酒壶锁在不为人知的地方。
【梦李白其二】推荐阅读:
梦李白·其二原文及赏析06-30
梦李白·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09-11
感遇其二,感遇其二李白,感遇其二的意思,感遇其二赏析04-16
古风其二十六,古风其二十六李白,古风其二十六的意思,古风其二十六赏析09-09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其二,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其二李白,同族侄评05-30
《梦李白·其一》五言古诗09-01
其二海棠,其二海棠柳永,其二海棠的意思,其二海棠赏析05-13
汶上 其二,汶上 其二王冕,汶上 其二的意思,汶上 其二赏析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