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课题研究报告

2024-05-30

机器人课题研究报告(通用8篇)

机器人课题研究报告 篇1

机器人实训在学生职业能 力培养中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负责人:张XX 课题成员:XX XX XX

2008年4月20日

一、课题开题以来的研究情况

自课题开题以来,以科学的求实的态度对待课题工作,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充分发挥课题组成员的聪明才智,为推动课题研究工作的全面铺开而不懈努力。克服种种困难,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目前已经开展的工作有:

1.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加深对机器人实训的认识。主要包括“通用机器人系列产品手册”、“传感器原理与应用”、“MCS-51单片机实用技术”以及“QBasic语言”等资料,进一步深入理解了机器人的结构设计、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术及程序编制等,优化了机器人的结构;

2.组织理论学习,对项目教学法进行深入研究。项目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将相对独立的任务项目交予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教师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地进行,要使所有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每一项目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教师准备→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小组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学生进行项目计划实施→教师及时反馈,综合评价项目成果。项目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根据教师提出的项目要求,独自完成项目计划的制定、实施,老师及时给予适当引导。项目教学法强调培养学生独立与协作工作的能力,锻炼学生掌握工作思路与方法,训练学生的专业和职业技能以及跨专业的各种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项目教学法组织形式:布置项目任务让学生自己去做讨论演示自己的结果评价。

3.编写校本教材《机器人技术》,教材编写时既充分考虑学生将来就业现场工业机器人技术相关知识的传授,又考虑我校机器人实训教学设备的条件,并初步按照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的形式编写,在机电14、17、18三个班使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该教材;

4.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北京市职业院校2007迎奥运机器人竞赛。XX等12名同学参赛,参加了机器人越野项目(3个队)和机器人打靶项目(3个队)。指导教师利用晚自习和周末辅导学生。首先是教师讲授机器人硬件知识和程序基本知识,然后指导学生编写程序、设计和组装机器人、设计场地、调试机器人。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准备,进行了机器人的设计与组装,传感器的调试,程序的编制与测试,较好地完成了比赛任务。

5.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迎奥运2007机器人大赛。于10月13、14日参加了机器人越野(2个队)、机器人跨栏(2个队)、机器人接力(1个队)、机器人短跑(1个队)四个项目的比赛。

6.做好机器人实训室申报工作; 7.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完成机电18班、机电14班机器人实习,实习总人数达90人。实习过程中既传授相关知识与技能,同时又十分关注学生优良的职业行为习惯的培养,采用分小组进行的项目教学形式实施,项目设计由浅至深,循序渐进,按照企业“5S”要求,机器人实训收到了预期结果。

8.完成机器人实训中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控制理论、传感检测、单片机技术、QBasic语言编程、信息的交换与传输等学科知识的整合。

9.参加机器人培训及与兄弟院校间的交流活动工作。

二、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现阶段研究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学生参加了北京市职业院校2007机器人竞赛,两个越野队获得三等奖;

2.指导学生参加了全国青少年迎奥运2007机器人竞赛,在10余个省市参赛的激烈竞赛中,我校所有参赛队均获单项奖;

3.编写了校本教材《机器人技术》,并于2007/08学年第一学期在机电14、17、18三个班使用;

4.完成了机电18班2周、机电14班1周机器人综合实训。

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课题组已经做了大量的实践工作,但目前还没有整理出系统完整的实训项目教学策略与实施方案;

2.机器人实训室建设方案基本完成,但还未进入招投标阶段。

四、下阶段研究工作计划

1.参加2008年全国职业院校机器人大赛;

2.确定机器人实训教学项目,确定各项目的教学策略与实施方案; 3.完成机器人实训室建设;

4.完成论文“项目教学法在机器人实训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 5.完善校本教材《机器人技术》。

机器人课题研究报告 篇2

一、建立制度, 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

开展课题研究应该建立学习交流信息制度, 要求每位教师认真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 每周安排一两名教师交流所查找的较有价值的资料, 学习文献资料时, 组长提出几个学习问题, 教师带着问题却学习, 过一段时间后, 再来交流。命题式研讨, 使研究更有针对性, 研究也更为深入。

二、专业引领, 调动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我们应该聘请专家、名师来学校指导课题研究。同时还与课题组成员面对面交流, 共同探讨实验研究中的困惑和问题, 提出了不少解决策略, 为实验老师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专家的专业化引领, 至少达到两项效果, 一是释疑解惑, 为实验老师指明了研究的方向;二是鼓劲打气, 专家的亲临, 使实验教师的干劲更足。

三、注重实效, 促进实验教师的专业成长

随着课堂教学实验的深入开展, 我们要把研究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案例的分析上, 我们更要关注老师们在课堂中是否进行有效地组织与引导, 能否及时地捕捉相关的信息等问题。为此, 要通过日常资料的积累, 收集个案, 进行分析, 及时总结实验过程的经验教训, 每个老师每周进行一次课题研究, 进行案例评议、个案、看法的交流和讨论, 要建立了教研的三举措: (1) 公开课、说课有评价, 人人参与评价, 并围绕课题制定了课堂评价表。 (2) 课题研究的思路体现在教学反思上, 并要求老师紧扣研究课题进行反思, 把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生的有意义、有价值的故事, 记录下来。 (3) 建立一种“提出问题———实践反思———交流研讨”的教研模式, 通过反思和研讨, 形成研究案例, 从中反映师生探究知识的过程、细节, 进而改进教学, 从而逐步调整和完善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途径和方法。

四、讲故事研究, 提炼研究的方法

利用教研时间进行讲平时教学中课题研究方面的小故事, 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并根据随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修订课题计划和调整实施方案。

五、改革研讨课形式, 增强课题研究的活力

课题研究实验需要通过一些研讨课来加以推进, 一是验证已知的教学理论、教学经验, 二是归纳、形成新的教学经验, 简单说, 就是解决一些问题, 提出相应的策略, 同时发现一些问题, 展开新的思考。呈现的研究内容是一定的, 但研讨课的组织形式如果一成不变的话, 那就会显得缺少生机与活力。

第一阶段, 每位实验老师在开学初, 就自己选定研讨课的班级、教学内容、课题, 人人一节。

第二阶段, 每个年级推荐一节课, 并且增加了一项新内容, 那就是开课之前实验老师要先在教研组中说一说教学设计, 大家提出建议后, 开课老师进行调整, 然后进课堂, 教学完之后课题组组织实验老师进行评议, 其他没有开课的老师围绕课题进行片段教学。

第三阶段, 研讨课采用了平行课的方式, 即同年级的实验老师同上一节相同内容的课, 然后进行对比研究, 总结分析各自的优缺点, 互相取长补短。

第四阶段, 在教学案例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 我们推出了视频案例的研究, 即由学校的名师每人上一节观摩课, 在公开教学之前, 课题组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 开课教师综合各方面的建议后再上观摩课, 并拍下录像, 全体实验老师根据确定的研究主题, 有目的地观察和思考, 提出改进的策略, 剖析课题研究达成情况。

六、落实平时的教学反思

如何将课题研究的思想与平时有机结合起来, 这也是我们深深思考的问题, 我们知道许多课题研究变成了脱离实际教学的另一套工序, 也就是平时教学是一套, 课题研究又是另一套, 这不仅加重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同时违背了课题研究的主旨。为此, 我们应该建立了一套机制, 就时平时的教学反思, 至少三课有一课要围绕课题来展开反思, 这些教学反思可长可短, 但每个单元要有一篇比较像样的教学反思, 就是语句通顺、主题鲜明、思考深入、描述具体充分、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七、搭建平台, 引领发展, 提升水平

为了建造一支能研究、肯钻研、业务能力强的教师团队, 学校应十分注重实验教师专业理论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多次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 听课, 鼓励教师平时多写教学随笔、教学、反思, 进行案例分析, 及时记下自己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体验, 心得, 困惑, 逐步提高专业水平。邀请专家与课题组成员面对面交谈, 教师们畅所欲言, 把自己的困惑说出来, 虚心地向专家请教。专家耐心地一一解答, 并进一步阐述相应课题的精深理论、研究方法, 落实课堂, 做好案例的研究。有了专家的亲临指导, 实验教师的干劲更足了, 更大胆地把专家的理论, 实践指导落实到每一堂课中, 扎扎实实地把课题研究进行到底。

八、组织好课题研究的辅助性活动

除了开展平时的研究活动外, 还可以组织了一些配套性的活动, 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展示和辐射平台, 使课题研究的效益更加突显。比如, 可以开办了论坛、读书沙龙, 引导实验教师丰富知识结构, 拓展思维空间等。

"环保小课题"研究报告 篇3

一.编题小组。根据调查,结合百分数的应用,编写了以下二题,供兴趣小组的活动使用。

1.我国森林面积为1.34亿公顷,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3.9%,世界森林总面积有多少亿公顷?

2.世界人均拥有森林蓄积量为71.8立方米,而中国人均森林蓄积量仅为8.6立方米,中国人均森林蓄积量是世界人均森林蓄积量的百分之几?

二.实验小组。从树枝上摘下5片叶子,通过测量和估计,它们的面积分别为15平方厘米、16平方厘米、12平方厘米、20平方厘米和18平方厘米。设问:

1.平均每片叶子的面积是多少?

2.假如这棵树有10000片叶子,并且每25平方米的树叶能在一天释放出足够一个人呼吸所需要的氧气,请问:这棵树可供一个人一天所需要的氧气吗?

三.计算小组。(1)算出平均每片叶子的面积是:(15+16+12+20+18)=16.2(平方厘米)。

假如这棵树有10000片叶子,那么绿叶的总面积是:

16.20000=162000(平方厘米)

162000平方厘米=16.2平方米

16.2平方米<25平方米

计算结论:这棵树不可供一个人一天所需要的氧气。

(2)解答编题小组的两个题目:世界森林总面积为: 1.34.9%=35(亿公顷);中国人均森林蓄积量是世界人均森林蓄积量的8.61.8=11.98%。

四.调查小组。通过调查得知,现在好多餐馆都用一次性筷子。1家餐馆1天大约用200双一次性筷子,而1立方米树木可以生产45000双一次性筷子。

调查结论:照这样计算,1家餐馆一年要用筷子20065=73000(双),消耗掉树木730005000≈1.62(立方米)。

五.推理小组。根据以上数据推理:中国现在每年生产大约450亿双一次性筷子,如果我们以每根筷子长15厘米计算,把中国人每年用掉的筷子一根一根地接起来,可以绕地球多少圈?(地球赤道一周的长度大约是40000千米)

450000000005000000000=337.5(圈)

推理结论:把中国人每年用掉的一次性筷子接起来,可以绕地球337.5圈,大致需要砍伐2500万棵树。

六.网络小组。网上搜索得知世界森林覆盖率:日本67%、韩国64%、挪威60%左右、瑞典54%、巴西50%~60%、加拿大44%、德国30%、美国33%、法国27%、印度23%、中国16.5%。

网络搜索得出结论:我国森林覆盖率偏低。

七.研究结论。一次性筷子是树木做的,如此使用这么多的一次性筷子,要砍掉多少棵树来做筷子呀!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后果是,森林将遭到破坏,严重的将导致水土流失,引发洪水。自然的警钟告诫我们:要少使用一次性筷子,保护森林。

八.研究建议。

通过这次调查研究,我们建议:

1.寻找一种既不破坏森林资源,用后又能自己降解的材料作为一次性筷子的替代品。

2.工商、环保部门加强监管,杜绝一次性筷子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3.加大环保宣传力度,让人们的思想认识得到提高,从而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机器人课题研究报告 篇4

结题研究报告是一种专门用于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实用性报告类文体。它是研究者在课题研究结束后对科研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进行客观、全面、实事求是的描述,是研究工作全过程的缩影,是研究成果表达的一种重要形式,体现了课题的研究价值和学术水平,是课题研究所有材料中最主要的材料,也是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主要依据。

阶段研究报告是在课题研究某一阶段结束后,对课题的研究过程和成果进行客观、全面、实事求是的描述,是课题中期评估的主要材料。

一、一篇规范、合格的结题报告,需要回答好3个问题:

1、“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即这项课题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研究这项课题有什么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这项课题是怎样进行研究的?”要着重讲清研究的理论依据、目标、内容、方法、步骤,讲清研究的主要过程。

3、课题研究取得了哪些研究成果?

二、结题研究报告的主要结构

一份规范的应用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其基本结构大致包括以下10个部分(也可分为8个部分):

1、课题提出的背景;

2、课题研究的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归入“课题提出的背景”部分);

这两个部分着重回答上面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

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4、课题研究的目标;

5、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6、课题研究的方法;

7、课题研究的步骤;

8、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从第3部分到第8部分,回答的是上面提出的第二个问题“这项课题是怎样进行研究的?”结题报告的这8个部分,除了第8部分外,从第1到第7部分在填报课题立项申报表、在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在开题报告中,都有要求,内容基本相同。到了撰写结题报告时,只须照抄或作适当修改就可以了。而第8部分,则需要通过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回顾、梳理、归纳、提炼。有时候,第7、8两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写。

9、课题研究成果; 这个部分是回答上面提出的第三个问题“课题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

10、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讨论)

三、结题报告各部分的基本要求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这个部分内容的陈述,要求用两、三段简洁的文字讲清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的原因、理由,回答好“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来研究”这个问题。个别的结题报告,如有必要,还可列出一个部分“课题内涵的阐释”,专门对课题的内涵作说明。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课题研究的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个部分既可以单独作为一个部分来陈述,也可以归入“课题提出的背景”来陈述。这样处理的好处,在于能更充分地回答“我们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是进行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课题研究需要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来进行。这部分的陈述要求理论依据要具体,要围绕课题研究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列出课题研究所依据的若干个具体的理论观点或若干项具体的政策,所依据的理论要具科学性和先进性,所选择的政策要具时代性。在陈述理论依据时,应切忌将某一专家、学者的整篇著作或某一个文件、某位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全文当作理论依据。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体现的是本课题研究的方向,是本课题研究所要最终达到的目的。目标的确定不要过于空泛,过于原则,或没有扣紧课题题目。这一部分的陈述只须用一、二百个字就能说明问题。

要注意研究报告结构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本课题所确定的目标,最终必须落实到研究成果中去。看一个课题的研究合格与否,能不能通过验收,就看研究成果,所取得的成果是不是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在陈述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时,一定不能忽略研究目标与研究成果之间这一内在的联系。否则,会令人感到这个课题研究并不成功。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陈述的是课题研究的范畴,课题研究的着力点。对研究主要内容的表述应当紧扣研究目标,简明扼要,准确中肯。在陈述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时,有的将子课题表述成研究的内容,这也是一种简洁明了的表述办法。必须注意的是,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课题研究成果同样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的研究结果必须在研究成果中予以体现。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研究的方法,指的是该项课题在研究时所采用的教育科研方法。一项课题的研究,往往要采用多种科研方法。比如,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还可以运用数理统计法、检测分析法、跟踪比较法、结构功能法、观察法、追因法、采用实验法,同时也可能采用问卷法、调查法、统计法、分析法等。这部分的陈述,一般列出将采用的科研方法,稍加说明就可以了,花费的笔墨不必很多。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这部分的陈述比较简单。一般将课题研究分成准备、实施研究、总结等三个阶段,也有的分成四个、五个阶段。然后,在每个阶段中简要陈述做了几项工作,一做什么,二做什么,三做什么,简明扼要,不必详细陈述。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这部分,需要花费较多的笔墨来陈述。要通过回顾、归纳、提炼,具体陈述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具体陈述采取哪些措施、策略,或基本的做法来开展研究。

“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这部分也可以与“课题研究步骤”合在一起陈述,在每一个阶段中具体陈述所做的几项工作,所采取的研究策略或措施等。撰写“研究的主要过程”这部分内容时,应注意不要用总结式的语调来撰写,不要将这部分写成经验总结或研究体会。

(九)、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成果”这个部分是整篇结题报告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一个结题报告写得好不好,是否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使课题研究成果具有推广价值和借鉴价值,就看这部分的具体内容写得如何。一般说来,这部分的文字内容所占的篇幅,要占整篇结题报告的一半左右,要占整篇课题阶段研究报告的三分之一以上。

我们课题的成果应该是比较多的:教师研究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他们的专业成长;学校数学资源网站和教师个人博客建设;教学资源包的开发;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研究;学校个性化的研究成果等等。

“课题研究成果”这个部分内容的表述,要注意三个问题:第一,不要只讲实践成果,不讲理论成果。一个课题阶段研究报告的研究成果,应当包括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两个部分。不少的研究报告,是这样陈述研究成果的:我们通过研究,开设了几节公开课观摩课,获得那一级奖,在刊物上发表了多少篇论文,有多少学生参加什么竞赛获得了那些奖项。或者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获得了哪些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得到了哪些提高等等。这些是研究成果,但仅是属于实践成果。一篇课题阶段研究报告,单单这样陈述,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样的陈述,别人无法从你们的研究成果中学习到什么,这样的研究成果没有什么借鉴推广价值。也就是说,我不搞课题也能取得这些成果。

具有借鉴价值和推广价值的,往往体现在理论成果部分。有的人认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没有什么理论成果。其实不然。我们所说的理论成果,就是我们通过研究得到的新观点、新认识,或者新的策略、新的教学模式等等。这些,又往往与我们在“研究目标”或“研究内容”中所确定了的要达到的成果密切联系。

第二,研究成果的陈述不能过于简略。有些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撰写出多篇论文。这些论文,就是课题研究的部分主要成果。在研究报告“研究成果”部分,要将这些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炼、归纳进去。

第三,有关课题的研究经验或研究体会不要在“研究成果”这个部分来陈述。一般说来,一个研究课题在通过结题验收以后,课题组还需要进行总结。这个总结,就要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谈及研究的体会。而在课题阶段研究报告中,就不要陈述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这个部分内容陈述要求比较简单。但要求所找的主要问题要准确、中肯。今后的设想,哪些问题已经解决了,还有什么问题尚待研究,有的报告可以不写。阶段报告主要陈述准备如何开展后续研究,或者如何进行推广性研究等。

一篇完整的教育科研课题结题研究报告。除了上述几个组成部分外,还应有署名和参考资科两个部分。其目的是表示对报告负责并表明对报告的所有权。附录和参考资料是必须向读者交代的一些重要材料,参考文献是指在课题报告中参考和引用别人的材料和论述应注明出处、作者、文献标题、书名或刊名、卷期、页码、出版机构及出版时间。

四、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扣紧关键词撰写阶段研究报告。要围绕课题的标题,尤其是扣紧题目中的关键词写好研究报告。这也是填写课题立项申报表、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撰写开题报告,组织课题研究的基本要求。

2、阶段研究报告的结构要完整。要按照上面7个部分的基本结构要求来撰写阶段研究报告,做到结构完整。阶段研究报告的格式不同于论文,不要在报告的前头增设“内容提要”、“关键词”等。

3、语言文字表达要规范。阶段研究报告运用的语言应是陈述性的,文字应当简洁流畅。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中,一要注意不要使用经验总结式的语言;二要准确表达,切忌答非所问;三要简练,文字切忌累赘重复。

4、重点应放在介绍研究方法、过程和研究结果方面。课题报告的价值是以方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条件的,而这两者又有内在的联系,因为只有研究方法是科学的,才能保证研究结果是可靠的。人们阅读或审查课题报告,主要关心的是如何开展研究,在研究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了没有,是如何解决的。研究结果在现阶段达到什么程度,还有什么

问题需要继续解决等。因此,写作课题报告,主要精力应花在方法、过程和结果部分,把研究方法交代清楚,使人感到该项研究在方法上无懈可击,从而不得不承认结果的可靠性。

5、理论观点的阐述要与材料相结合。在课题报告中怎样使自己的观点得到有力的论证,是应该关心的重要问题。论点的证实除了必须依靠逻辑的力量外,还需要依靠科学事实的支撑,做到论点与事实相结合。课题报告一定要有具体材料,尊重事实,从事实中列出观点。首先在论述过程中要处理好论点与事实的关系,要求研究者首先选好事实。除了要注意事实的典型性、科学性以外,还要善于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来说明问题,揭示普遍规律。其次是恰当地配置事实,用事实论证,主要是用来帮助人们理解不熟悉的论点。

机器人课题研究报告 篇5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本文围绕完善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这一问题,从绿色经济发展绿色需求和人民银行现阶段绿色金融框架体系进行研究,重点分析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发展前景和制约因素基础上,为完善我国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提供政策建议。

本文主要有下几个意义:

(一)有助于推深化我国绿色金融理论研究,丰富相关理论。

(二)为推动绿色经济发展,进一步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对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三)推动绿色金融产业发展更好地适应十九大报告、“十三五规划”,展现绿色金融社会责任和商业可持续双重属性。

二、研究内容

本文从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定义和主要内容出发,重点从完善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视角,分析人民银行等6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攻坚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实施以来对绿色金融产业、生态环境发展、金融行业可持续发展等维度方面深入分析,重点对完善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框架体系提出政策建议。在此,我们特别关注绿色金融标准的统一问题、绿色金融发展如何协调商业可持续原则和社会责任双重属性的问题,以及绿色金融配套机制如何发挥作用的问题,绿色金融监督评价机制的问题等一系列问题。

三、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法、调查法。文献法:本课题参考了大量的人民银行通知文件、部分学者相关领域的文献资料、人民银行相关领导关于绿色金融的重要论述和权威媒体关于绿色金融的报道。这些资料对本课题研究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也对本课题写作给予了启发。

调查法:本课题一是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价值予以解释;二是通过实地调研,充分了解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在机制建设和市场实践中的问题。这些对深入分析我国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提供宝贵的一手素材,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对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的政策建议。

四、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文提出完善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的建议,拟解决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问题。

五、创新点

机器人课题研究报告 篇6

报告人:上海市曹杨二中饶建民 2010.11.6

(一)课题的名称:

《中学数学“探究与实践”课题的实证研究》 名称解释:

1、所谓中学数学的“探究与实践”,主要指的是现行上海市教材高中数学(试用本)的21个子课题和“探究与实践”、初中数学的23个“探究活动”子课题以及全国人教社版等外省、市中学教材中有关“探究与实践”的内容。

2、所谓“实证研究”:即为通过对研究对象大量的观察、实验和调查,获取客观材料,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谈话法、测验法、个案法、实验法等。

3、《中学数学“探究与实践”课题的实证研究》旨在围绕中学教材中“探究与实践”课题中所提出的问题,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分析“问题”的实质、变化,进行自主探究、深入实践、不断学习,最后从这些变化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个“探究与实践”的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探究”适当的数学结论或规律,并“实践”结合问题给出必要的解释或证明。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探究与实践”是中学数学课程中引入并搭建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同数学建模、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一同贯穿于整个中学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渗透在每个教学环节、模块或专题中。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认为: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即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还应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从而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2、《中学数学“探究与实践”课题的实证研究》正是深化中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让学生在“探究与实践”的过程中,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进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努力使“探究与实践” 课题研究成为积极推进新课程的实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深化上海二期课改的教育实践。

3、作为上一届普陀区学科带头人工作室领衔人,我与工作室教师一道经过两年来的辛勤努力,将《中学数学“探究与实践”课程方案的研发》已汇编成集初见成效。《中学数学“探究与实践”课题的实证研究》即为上届课题的继续。本课题已列为09年普陀区级一般课题,在中期报告和工作室成果展示汇报中受到评审专家的好评,认为这一课题继续深入研究有必要、有创意、有作为,是贯彻《国家教育发展纲要》精神的好抓手,希望“探究与实践”这一课题研究继续深入并取得新进展,力求在区、市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课题研究的背景:

1、培养能力、势在必行。在2003年11月,我到北京参加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举办的“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师训计划”的《全国数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体会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读书是学习,探究与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学习只有与丰富的探究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使课堂变得鲜活起来;学生只有亲身的研究与体验,才能使书本知识变得丰富与深刻。而大多数学校和教师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现行上海市教材中学数学的有关“探究与实践”的内容,基本都是“束之高阁”。为此,我有改变目前这一现状的想法,努力开发“探究与实践”这一课题。

2、探究实践、大有作为。其实早在1998年9月开设的《探究与实践》活动型课《火柴盒的包装》(自创自编),在江西省全省高中教师培训会上作示范观摩,被评为全省新课程实验课课改一等奖,并作为《高中新教材电视教材》由教育部电教社出版发行。2007年4月向市、区示范课《数列极限在面积计算中的应用》,课后许多教师认为:“探究与实践”的课题研究,的确很有必要。

3、深入研究、促进发展。将《中学数学“探究与实践”课题的实证研究》,对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着积极的作用。在2005--2006年全区首届“普陀杯”教师教学专业技能大奖赛中,获高中数学组一等奖,本人决心进一步为普陀区中青 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再作贡献。这也是开展《中学数学“探究与实践”课题的实证研究》的初衷。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解决”的教学已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模式之一。而中学数学“探究与实践”中所有子课题基本都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通过《中学数学“探究与实践”课题的实证研究》,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着力“教”会学生“学”,力求使学生在“探究与实践”的活动中获得收效。

2、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接受新的知识时,往往是通过个体对知识单元的经验解释把知识转变成自己的内部表述,知识的获得是学习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学习是一种建构的过程。而《中学数学“探究与实践”课题的实证研究》,正是“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应处于一个积极、创造的状态。学生首先要参与这个活动,感觉到创造的需要,才有可能进行再创造”(数学家弗莱登塔尔语)。

3、“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要利用学生已有发展水平与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来促进学生的发展,正确地认识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和其潜在的发展可能,合理组织教学,使教学建立在学生通过一定努力可能达到要求的智力发展水平和知识水平,并据此确定知识的广度、深度和教学的进度,以促进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中学数学“探究与实践”课题的实证研究》就是为了“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为了有效地学习,学生应当在给定的条件下,尽量多地自己去发现学习的材料”(教育家G·波利亚语)。

《中学数学“探究与实践”课题的实证研究》正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培养学生分析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为努力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培养“探究与实践”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上届工作室《探究与实践》总共27个子课题的课程内容已进行系统地研究,虽已汇编成册,但还比较粗糙,有待修改、完善和提高,力求使《中学数学“探究与实践”课题的实证研究》整个质量有待提升。

2、将高中教材中的《探究与实践》21个子课题和初中教材的24个的《探究活动》子课题,分成初、高中两大部分进行分层研究。总共有45个子课题,研究工作量还是比较大,有待于工作室全体教师的齐心努力。

3、收集全国人教社版暨外省、市现行教材中型拓展或研究课“探究与实践” 的相关内容进行借鉴、探讨和研究;努力将《中学数学“探究与实践”课题的实证研究》的成果撰写论文、制作课件、课堂实录(刻成光盘)、出版书籍、活动展示,力求在区、市加以辐射与推广。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资料法:广泛利用信息技术,检索和学习有关教育理论文章与相关资料,努力掌握课题研究的一般要求和方法,并通过文献资料来帮助《探究与实践》课题的深入研究,力求形成科学有效的工作方略。

2、行动研究法:以教育理论为指导,将高、初中现行教材中的45个子课题逐一认真研讨,开展课内外教学实践,以上届工作室研发成果为基础,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高,逐步形成行之有效的设计方案,力求达到良好的效果。

3、学习讨论法:认真进行《中学数学“探究与实践”课题的实证研究》设计方案、课堂试讲、课后评价、讨论修改、专家评审,并在教学实践中再学习、再讨论、再提升;形成“探究与实践”课题统一的系列的研究方案汇编。

(七)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1、第一阶段:(资料收集、自我设计)。准备阶段:(2010.5—2010.10)

主要任务:①组织课题组全体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努力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确定课题研究方向;②搜集有关课题理论资料,进行有针对性地筛选;③以上届工作室研发的成果为样本,对高中的21个《探究与实践》和初中的23个《探究活动》子课题逐个进行认真研讨、形成共识、任务分工;并撰写研究方案,制定相应计划。最后形成初期开题报告。

2、第二阶段:(实践探索、整理论证)。实施阶段:(2010.11—2011.11)主要任务:①对高、初中阶段的《探究与实践》课程的其中部分已有“雏形”案例进行详细研讨、施教、反馈,以形成初步”模型”;②进行教学实践,并定期改进教学方法;③在此基础上,分层将45个子课题组织试教、听课、座谈,由此形成基本教案的基本框架,然后讨论各初步方案,对有创意的加以推广。最后形成中期研究报告。

3、第三阶段:(成果评价、总结评审)总结阶段:(2011.12—2012.5)

主要任务:①整理各类课题研究资料,对《探究与实践》45个子课程,进一步逐节再讨论、再试讲和再修改,在实践中不断地再认识、再深化和再提高,形成统一的系列课程开发方案;②撰写结题报告和论文;③成果展示、专家评审。将《中学数学“探究与实践”课题的实证研究》成果出版书籍、课堂实录,力争辐射区、市;并形成终期结题报告。

(八)工作室课题组成员:

1、工作室共有8位学员。其中:高级教师2人;硕士2人;教研组长2人;年级组长1人;(基本上都是教坛新秀、教学能手者),高中教师5人;初中教师3人;

2、工作室全体教师都有共同的愿望:热心进行高、初中课程的“探究与实践”课题开发与研究;学员们力求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科研水平;同时为晋升高一级职称或努力成为校、区教学骨干作一定的准备。

3、领衔人本人于1992年聘为鹰潭市高中数学学科中心组成员;于1997年聘为南昌市高中数学学科中心组成员;于1997年—2000年是江西省和南昌市《高中新课程方案试验》课题组成员。从1997年9月到2000年6月承担全国首轮新大纲、新教材试验研究工作。所教班级为省市试验样本班,并参与《高中新大纲新教材适应性》省、市级重点课题研究。于2008年3月聘为普陀区中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工作室领衔人和普陀区教育学院的中学数学教研室的兼职教研员;于2010年5月第二次聘为普陀区中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工作室领衔人。

(九)课题研究的目前现状:

1、在《中学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通过两年工作室的努力工作,《中学数学“探究与实践”课程方案的研发》已汇编成集。因此,《中学数学“探究与实践”课题的实证研究》有一定的基础,这一届工作室力求充分开发教材资源,探索研究的实施策略,形成课程初步教案,并到教学实践中去反复提炼,始终关注拓展与研究课程的建设,并尝试解决有关的问题。进一步拓展“探究与实践”教学的新思路、新理念,并取得新成果。

开展《探究与实践》的课题研究。对“二期课改”新教材中,各章节的《探究与实践》的课题内容进行深入地系统地研究。

2、在上届工作室研发的成果(《探究与实践》汇编)为基础,对其中的上海现行教材高中的21个《探究与实践》进行第一轮的修改。

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

1、第二章:课题一:最大容积问题;

2、第三章:课题二:邮件与邮费问题;

3、第三章:课题三:上海出租车计算问题。

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

4、第四章:课题一:声音传播问题;

5、第五章:课题二:测建筑物的高度;

6、第六章:课题三:制作弯管;

7、第六章:课题四:制作管道。

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

8、第七章:课题一:数列极限在面积计算中的应用;

9、第八章:课题二:宇航员的训练;

10、第九章:课题三:平面图形的矩阵变换;

高中二年级(第二学期):

11、第十二章:课题一:追捕走私船;

12、第十二章:课题二:探索点的轨迹;

13、第十二章:课题三:做一个有趣的实验。

高中三年级(第一学期):

14、第十五章:课题一:凸多面体的顶点数,棱数和面数的关系;

15、第十六章:课题二:旅行商问题。

高中三年级(第二学期):

16、第十七章:课题三:福利彩票中的概率计算;

17、第十八章:课题四:抽样调查实习。

高中三年级 拓展(理科):

18、专题2:课题一:轨迹探究;

19、专题3:课题二:飞行机器人位置的确定。

高中三年级 拓展(文科、技艺):20、专题1:课题一:线性规划在生活中的应用;

21、专题2:课题二:组装一组自行车的工序流程。重点是模块框架的再确定。将原来的课程教案的形式改变成课题开发的构造。其框架大致为:

(1)课题内容的选择:研究的背景;研究的内容;研究的目的;(2)课题方案的设计:问题提出;自主探究;创新实践;(3)课题思考与评价:拓展反思;课题评价;实施建议。

3、将初中的23个《探究活动》子课题逐个进行认真研讨、形成共识、任务分工;并撰写研究方案,制定相应计划,最后进行了具体的分工(工作室成员分为3个课题小组)。上海市现行初中教材《探究活动》中23个子课题是:

六年级(第一学期):

1、第一章:利用素因数找因数;

2、第二章:用计算器验证分数的有关运算率;

3、第二章:将一个分数拆为几个不同的单位分数之和;

4、第三章:用百分比看水的世界;

5、第四章:最少需要切几刀。

六年级(第二学期):

6、第四章:行程问题探究;

7、第七章:线段围成的图形;

8、第八章:边数、顶点数及面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七年级(第一学期):

9、第九章:一组平方数规律的探究;

10、第九章:探究能被3、9整除的数的规律;

11、第十章:对一类特殊分式的探索;

12、第十一章:平面图形的设计。

七年级(第二学期):

13、第十三章:平行线被折线所截问题;

14、第十四章:七巧板问题;

15、第十四章:分割等腰三角形;

16、第十五章:珍宝藏在哪里?;

17、第十五章:一种新的棋谱记法。

八年级(第一学期):

18、第十六章:一组二次根式问题的探索;

19、第十七章:解一个特殊的方程;20、第十八章:生活中的函数。

八年级(第二学期):

21、第二十三章:杨辉三角与路径问题。九年级(第一学期):

22、第二十四章:分割三角形。

九年级(第二学期):

如何选择研究课题 篇7

什么是研究课题?

课题通常可以理解为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作为研究课题。作为研究课题的问题必须具有这样一些特征:(1)属于教育科学领域的问题,而且它们的解决能推动教育科学的发展。(2)必须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假如你谈的是个别现象,就不能作为研究课题。比如,“如何培养李四同学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所反映的是具体的、个别的现象,因此就不能作为研究课题。(3)必须有明确而集中的研究范围和任务。如果研究范围太大,任务不明确,就不宜作为研究课题。像“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英语水平”等。(4)必须有可解决性。提出的问题通过一定时间的研究可以加以解决。像“如何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虽然有普遍意义,但是无论怎么研究也不可能解决。由此可见,所谓研究课题,是指在教育科学领域内,有明确而集中的研究范围和任务,能够通过研究加以解决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

二、选择研究课题的前提和注意事项

(一)前提

广义而言,研究课题的选择包括确定研究方向和选择具每个人发挥的地方,才能发挥团体的最大作用。

3.3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广泛开展各项活动,活跃校区文化生活。

思想性、时代性、丰富性、多层次性是校研究生会组织活动的基本思路。研究生会坚持走积极、健康、向上、高雅的校园文化生活之路。坚持“从同学中来,到同学中去”的工作方针,想同学所想,急同学所急,坚持为同学多办事,办好事,办实事。

3.4加强研究生会内部建设,逐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加强自身体制建设,提高学生干部综合素质,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勤勉、高效、团结、奉献”的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是研究生会工作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源泉。勇于提拔重用有才能的新干事。新干事进入研究生会后,我们会对他们进行一系列的培训,举办一些诸如应用文写作讲座,团队精神讲座等,并且还与其他高校的研究生会进行工作经验交流,避其所短,扬其所长,提高研究生会干事的工作能力与工作效率。

3.5健全社团建设,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社团是校园学生群体文化建设的基本形成,是课堂教育的延伸,也是学生课余生活的第二载体。要充分利用好社团活动,建立起学生彼此之间的纽带,架起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同时,要加强社团管理,使社团建设制度化、规范化。

3.6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广大同学在实践中受到教体研究课题两个方面的内容。所谓研究方向,就是研究者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从事研究活动的工作方向。它规定了研究者在一个时期内的研究领域和内容。研究者在一个时期内有相对稳定的方向是非常必要的,这可以使研究工作有连续性和积累性,并可以成为选择具体研究课题的线索和范围。所以,选择合适的研究方向和课题是非常重要的战略抉择。

(二)注意事项

1. 要认真选题。

这基于两个理由:一是选题是开展教育科研的第一步。课题选择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到研究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二是选题是科研工作最复杂的工作之一,来不得半点的马虎和轻率。因此,每一个研究者务必要充分认识选择课题的重要性,要花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认真选题。

2. 要从实际出发选择课题。

对于有教学经历的研究者来说,选题时一定要考虑自己熟悉教育的实际。假如你曾是一位中学教师,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最了解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矛盾,如果你能从教育实践中选题,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就有利于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3. 切忌为赶时髦而一味求新。

新颖性是选题的一条原则,但必须明确,为赶时髦而一味求新的现象是对“新颖性”的曲解。事实上,只要研究者能用新的研究方法,从新的视角去分析问题,对一些旧课题还可以进行再研究,并且有可能得出新的结论。这与新颖性并不矛盾。一味地求新,往往会抛弃重要问题。

4. 课题操作时间要适中。

研究时间一般要控制在半年到一年之内。这样研究者兴育,增长知识,增长才干。

研究生会应结合时代要求和学校实际,立足校园,面向社会,广泛深入地开展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社区活动。鼓励广大研究生到实践中去奉献,去接受教育。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充实自我。社会是一个非常大的熔炉,每一个人只有进入这个大熔炉才能锤炼自己、体现自己、完善自己。

4.小结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当代高校研究生的成长发展、学习生活、择业交友都遇到了一些新问题,迫切需要研究生会和团组织的关心帮助。面对新形势下的新情况,高校研究生会必须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自我,才能提高服务学生的能力,始终保持在广大研究生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参考文献:

[1]赵金秀,燕红.高校研究生会建设的实践探索.教育发展研究,2005.04.

[2]李家贵,蔡贵全.谈学生干部思想素质的提高.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3.04.

[3]李峡容.新时期学生干部管理观念的转变与管理艺术.中国冶金教育,2000.06.

[4]梅峰.高校研究生会的现状分析与思考.中国研究生,

趣会比较浓厚,注意力会比较集中,研究成果的产生速度会比较快。如果研究时间比较长,比如5至10年,就很可能使研究者感到枯燥乏味,筋疲力尽。但是,如果研究时间太短了,比如2-3个月,则常常无法完成研究课题,研究也就失去了价值,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三、选择研究课题的方式

选择研究课题,常被人们理解为这样一种模式:你提供若干个题目,我从中选择一个。这种“点菜式”的选题由于简便而被一些人推崇。但是,其局限性是所选的课题往往不适合自己。因为每一个人的教育实践不完全相同,他们所深入思考的问题角度也可能不同,所以这种“点菜式”的选题不是我们倡导的选题方式。

我们所倡导的选题方式包括纵向选题和横向选题。

(一)纵向选题

它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步骤:

1. 确定研究范围。

课题主要来自教育实践,而教育实践的范围很广。如果盲目地从中选题,无异于大海捞针。因此,选题的第一步是确定研究范围。比如,可以把后进生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教育评价等确定为自己的研究范围。

在确定研究范围的时候,不宜一味地求“大”,尤其是对于那些初次进行研究的人员,更应从“小”处着手。当你真正开始研究时,就会觉得“小”题不小。比如,“如何有效地记忆英语单词”是一个不大的研究范围,但是也包括许多不同的研究问题,比如“不同记忆方式的记忆效果”、“不同学习对象的记忆差异”、“重复的频率对记忆效果的影响”等等。如果能对这些问题中的某一个进行彻底的研究,就已经很不容易了。那么,研究者应该如何确定自己的研究范围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会激发你产生强烈的动机,它会鼓励你一直走下去,并最终促成你的成功。如果你没有兴趣,就会变得厌烦和懒惰,你会觉得自己简直是在浪费时间,研究往往收获不大甚至会中途夭折。

2. 提出问题。

确定了研究范围就等于确定了研究的方向。“游击式”研究方式是不可取的,那只会导致我们对每一个课题的研究都是浅尝辄止,根本不利于我们治学水平和研究能力的提高。所以,每一个研究人员要尽早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然后,在研究方向的指引下,提出自己的研究课题。

能提出一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这说明你已经思考了,你正在为人类创造精神财富。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那么研究者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呢?

提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的前提是要立足于该研究领域的最前沿。这就需要研究者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已经做了哪些研究,用了哪些研究方法,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这些结论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存在着何种程度的的分歧;还有哪些方面人们没有研究或研究得不够深入;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做重复研究,因为你对某个结论产生了质疑等等。总之,要想提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离开大量的阅读和深入的思考是绝对不行的。

(二)横向选题

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在教育科学实践、现实生活中选题。

来自教育实践和现实生活中的研究课题大多属于应用性研究,这种研究课题一旦获得成功,就能直接为教育实践和现实生活服务,从而体现这种研究的潜在价值。

2. 在理论领域选择课题。

首先,研究者为证实他人或自己的某一理论观点而选择相应的课题。其次,根据不同理论观点的分歧选择课题。第三,通过对现有理论、观点进行质疑而提出研究问题。

3. 在研究过程中选择课题。

首先,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特别是研究者的深入思考,常常会涌现出与当时的研究课题相关的许多新课题。这些研究既符合自己的兴趣,也是当前科学理论和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在研究过程中,有时我们会出乎意料地发现与研究问题无关新的现象。通常,这些偶然的发现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4. 根据科学的新发展选择课题。

研究者或者根据现代科学方法和研究技术的新进展选择研究课题,或者在学科交叉所产生的空白区选择课题。

四、论证课题

纵向之中包含着横向,因为确定研究方向之后,研究者可以同时提出若干个适合自己的课题;横向中也明显包含有纵向的成分。不论是纵向选出的课题,还是横向选出的课题,究竟是否可以用来研究还有待于进行多角度的论证:

1.问题是否适宜作为研究课题?即:是否具有研究课题应该具备的一些基本特征?

2.问题是否有研究价值?这要考虑两个方面:(1)问题的需要性,也就是说研究者应该选择在教育实践或教育理论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毫无疑问,这样的课题一旦研究成功,就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改革,推动教育的发展。比如,“如何在英语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何在素质教育中有效地实施语法教学”。(2)问题的新颖性,即所选的研究课题是别人以前没有没有研究过的;或者虽然有人研究过,但你是从一个新的视角开展研究的;或者是有人提出过,但是悬而未决。教育科研的任务就是要揭示前人没有完全认识到的科学规律,发现新的规律是教育科研者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只有选定有一定新颖性的研究课题,才有可能凸显出这项研究的价值。

3.问题是否可行?研究者必须首先考虑自己完成这个研究课题的主客观条件是否充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能力,即研究者在完成某一课题时所必须具备的学科知识和能力。这纯属于主观条件。(2)研究时间,即进行课题研究所必需的时间能否得到保证。(3)资料的收集。研究者仅仅凭借自己的经历是绝对不能进行课题研究的,研究者必须收集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分类和保存。(4)资金。资料收集过程及资料处理所需的费用必须得到保证。后3项属于客观条件。

如果以上四个问题都能得到肯定的答案,就说明这个问题是适自己的好课题。

五、结语

选择研究课题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切忌人云亦云。它不仅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而且是一个殚精竭虑的思维过程,来不得半点的马虎和轻浮。导师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同事之间的合作有时也不可避免,有时家人和朋友的建议对课题的选择也大有裨益。

摘要:选择研究课题,是开展教育科研的第一步,也是整个科学研究过程中最重要、最困难的任务之一。选择好的研究课题是顺利开展科研的前提,而及早确定研究方向又是选择研究课题的前提。选题时一定要认真,要从实际出发。研究课题的选择大体上包括纵向选题和横向选题,纵横之间又有交叉重叠,而且必须经过多角度的论证之后,才有可能成为适合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研究课题,研究方向,选择方式,论证角度

参考文献

围绕小课题研究 篇8

一、价值体现,重师生实践反思

1. 在课堂中落实小课题研究,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我们进行的《小学音乐、美术学科多元评价改革的实践与研究》小课题研究,对音乐技能测试评价表改进,采用了星级、等级与分数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方式综合运用。结合课堂情形的观察和分析,将学生实际表现出的技能水平、情感态度及所取得的成果作为评价的依据,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重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并对他们的努力程度和进步表现作详尽的记录,这样大大地提高课堂效率。老师们设计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评价也较为及时。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明确应该达到的目标,教师也可以对评价表进行分析,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实践证明评价内容和指标的多元化,使评价发挥导向和激励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发现和发展多方面的潜能,使教师了解发展中的需求,又能全方位多角度地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

2. 在记录中反馈小课题研究,提高师生反思总结能力

针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情况,学校数学教师已经在教学中开展了一些有针对性的纠错措施,感觉到有一定的成效。但这些措施是零星的,缺乏系统性,因此我们决定在进行《提高学生错题分析能力的实践与研究》小课题实验过程中,根据不同年级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探索通过师生共同记录错例、分析错例,对错例进行反思和整理,从而有效地避开错误“陷阱”,显著提高防错“免疫”能力和解题的准确率,最终寻求一条减轻学生学习数学负担的方法与策略,所以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错题本,分析本质错因,这样的错题本,不仅能让学生主动思考,也能让教师了解学生的错因来源,更好地备学生,提高教学效率,其次是教师定期建立错题库,即教师错题分析表,及时反思调整。长此以往的反思,师生辨析能力定会提高。

3. 在生活中渗透小课题研究,提高学生沟通交流能力

语文组加强课外阅读的小课题研究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加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各个实验班级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阅读交流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开展班级共读绘本,谈谈自己的感受想法,美文共读,读后写体会,同时将阅读当作为兴趣作业布置给学生,分享阅读,提倡每天晚上家长与学生共读书,让孩子感受,身边的人都是喜欢读书的,彼此都有共同爱好的文章,能寻找到共同的话题,营造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各班每学期开展1、2次的故事大王比赛、故事对对碰、根据阅读故事改编的小品。通过种种在课堂里、生活中渗透的课本以外的阅读,提高了孩子与孩子之间、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4. 在有限的空间进行小课题研究,提高师生互助合作能力

科学组进行的小学生无土栽培实践活动的研究小课题,由于直观性很强,可以很方便地观察到植物从种子的萌发、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开花直至结实的整个生长过程。因此,是小学科学课的良好教具。它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以往小学生中从书本到书本、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局面。把无土栽培技术应用于科学课的教学活动中,一方面丰富了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是活跃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气氛,让学生自己动手,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可通过无土栽培这种融知识性、趣味性强而且具有实践活动的技术来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很有好处的。由于首次对生菜、小白菜、番茄、 黄瓜及一些花卉植物的无土栽培试验,所以实验教师也全身心的投入,每天下午第三节课都带领孩子们到教学楼顶开展试验研究,不仅孩子间的合作试验能力得到加强,师生间也产生了一种互助试验的情感。

二、资源共享,常展示教研成果

1. 经常开展小课研究成果的展示和交流活动,是促进相同学科甚至不同学科教师之间交流的有效方式,我们每学期组织一次小课题研究成果交流会,总结推广一年中所取得的小课题研究成果,同时把这些成果发布在校园网上,让教师学习并推广。如低年级语文教师“形成的绘本、古诗、读写结合读物的有效指导模式”让我们亲临了一个充满想象的课堂;数学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的错例分析表让人感受到了它的实效性;音乐美术教师进行的课堂教学评价(自评、互评、师评)让我们看到图音老师们把图音课不仅仅当做只会唱歌、画画的场所,也看到了老师、学生对于艺术的多元追求。

2. 为激励青年教师快速健康成长,我们已逐步建立青年教师教学业务成长资料袋,展示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小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的优秀案例、论文、研究报告等研究成果,有效实现优质教育信息资源的共享,另一方面激励和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3. 建立网上教育资源库。我们充分发现校园网络作用,把广大教师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教学故事、优质课教例、论文、读书心得在网上建立资源库,便于老师们及时查阅、借鉴。

上一篇:中国光伏产业研究报告下一篇:七一慰问老干部老党员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