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的道理启示

2024-09-30

骆驼祥子的道理启示(通用3篇)

骆驼祥子的道理启示 篇1

读着老舍的骆驼祥子,觉得这文字越来越沉重,文字的沉重反映了老舍手中握着一支沉甸甸的笔,胸中揣着一颗沉甸甸的心,面对三十年代满目疮痍的旧中国,怀着对旧世界愤世嫉俗的心情,老舍写下了这部对腐败黑暗的旧社会的控诉书。

这部小说塑造了祥子这一人物,他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健壮,体面,好强的他也有梦想,但是,他却生活在这个社会的最底层,老舍就是从这样从一个小人物入手,以他的生命为线索,真实的反映了一个大世界。

祥子身为社会下层的劳动者,也就自然地成为吃人社会中被吃的对象,起初涉足社会不深,有些“不知天高地厚”的祥子,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幻想,他幻想只有通过自己的不懈的劳动凭着自己一副好身板,挣出一辆自己的车来,然后是第二辆,第三辆……甚至不久自己就能开一个车厂。

天真不懂世故的祥子被自己的天真给愚弄了。其实,生不逢时的祥子以及所有的贫苦人的命运早已有了定数,果然,祥子对生活的渴望和信心就受到了第一次打击。

在祥子拉上自己的车不久后,十来个兵抓壮丁,将他连人带车一并抓了去。这是祥子的第一次遭遇,也是作者第一次有力的控诉。祥子后来逃了出来,顺带牵了三匹骆驼卖了三十五块钱。

要强的祥子决定从头开始,但是,此时的祥子已顾不上体面了,为了躲赚钱,他和所有人抢生意,但他还并没有失去所有的人格和尊严。他在杨宅包月的时候,不堪忍受侮辱,愤怒地将钱摔在杨太太的脸上。辞了工。这段精彩的描述写突出了祥子善良坚忍的外表下,蕴藏着反抗的性格,在祥子为曹先生拉包月的期间,眼看自己买车的心愿就要实现了,可以说他又给孙侦探盯住了,孙侦探敲诈了他所有的积蓄,这时相撞遭到了第二次打击,这是作者第二次有力的控诉。老舍通过对祥子的心理,动作,语言的描写,充分地表现了祥子的绝望心情。祥子的命运也开始一步一步走向深渊。祥子无奈之下娶了虎妞,住进了大杂院,可以说他还是一心祥子拉车。

在得知刘四爷卖了车厂,不知行踪后,虎妞绝了回家的心,给祥子买了一辆车。祥子迫于生计,拼命拉车以至于病倒了,这场病使他稍微明白了些,他一个人是无力改变他在这个社会的命运的。祥子的病花光了虎妞所有的钱,不幸虎妞难产死去,祥子为了要葬她,又卖了车。买车的三起三落使祥子的梦想化为一片泡影,这是祥子的第三次打击。而且老舍对祥子和虎妞所住的大杂院的描写,勾勒出穷苦人的苦难生活,这也是第三次更有力的控诉。这样的场面是让人看了血泪相合流的人间地狱之景。至此,祥子心中唯一的希望就是去找小福子,然而,小福子却自杀了,祥子生活信念也就全部消失了。祥子从此不再希望,也不再绝望,他成了一个活死人。原来的祥子已被吃人的社会给吞噬了,被肮脏腐朽的浊流同化了,老舍在这里描绘了一只十足的野兽,他贪婪、狡诈、懒惰。祥子之所以从一个人退化成走兽,原因显然不在他自己。小说的末尾喊出了最后的控诉:祥子这个社会病胎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腐朽社会的殉葬品。

这部小说是老舍的代表作,出版后在文坛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他的语言,老舍在这部小说里的语言带着一股很浓重的地方特色。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媒介,它的好坏直接影响沟通的质量。

《骆驼祥子》上演了一幕悲剧,控诉了一个世界,成就了一位作家,这就是《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的道理启示 篇2

一、社会悲剧及启示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首先, 从时代背景来说, 祥子的悲剧是社会悲剧。老舍在小说中感慨万分地写道“一个拉车的……要立在人间的最低处, 等着一切人一切法一切困苦的击打”, 从中道出了祥子的毁灭与整个旧社会有着莫大的关系。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不能再主宰自己的命运时, 它的子民也同样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 而是被人肆意践踏、压制和奴役。纵观祥子生活的社会现实, 既有反动统治下政治的黑暗、时局的动荡;又有战乱、天灾以及资本主义经济的挤压, 致使下层劳动者生活在罪恶的地狱里。祥子的形象, 是在当时那个黑暗社会层面上, 在他与各种社会力量的复杂关系中凸显出来的。他的悲剧主要是他所生活的那个社会的产物。对于祥子的打击, 首先来自反动派。第一辆车被北洋军阀的逃兵夺走, 准备买第二辆车的积蓄又被国民党特务孙侦探敲诈去。孙侦探跟踪的是祥子的主人曹先生, 与祥子毫无关系, 敲诈祥子更不在他们的计划之内, 可是既然碰到了, “就是祥子遇到了点上, 活该!”祥子的社会地位, 决定了任何打击都可能落到他的头上, 它们来得越是偶然, 越能反映这样打击的必然。作为一个农村破产的失地农民, 想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 幻想在城市做一个自食其力的独立劳动者, 这种奢望在当时暗无天日的社会中, 简直比登天还难。黑暗的社会环境终究击垮了骆驼祥子美丽的梦想。祥子的悲剧就产生于他生活在地狱般非人的环境里, 他一次又一次地同命运搏斗, 可所有的幻想和努力都化为泡影, 恶劣的社会毁灭了一个人的全部。

祥子的社会悲剧给我们的启示是:当社会的动荡和腐败侵害到正常生活秩序时, 正是这些进城不久、无地位、无恒产的农民最缺乏抵御力。虎妞之死, 看上去更是偶然事件, 但偶然的背后同样有必然。也就是说, 对于生活在都市底层的人来说, 如果社会不从根本上建立起一种起码的风险保障机制, 那么, 任何一点意外的变故, 对于这些贫无立锥之地的人来说, 都可能造成生活基础——包括物质和精神的彻底崩溃, 这也同样是致命的打击。

二、城市生活中的祥子及其遭遇的精神危机

骆驼祥子是个破产的农村青年, 他“生长在乡间, 失去了父母与几亩薄田, 18岁的时候跑到城里来”, 在封建势力盘剥压榨下, 大批农民失掉了赖以生存的土地, 流入城市谋生, 这是当时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黑暗社会使骆驼祥子离开了亲人和热土, 浪迹城市, 凭借体力过活, 这个小伙子“头不很大, 圆眼, 肉鼻子, 两条眉很短、很粗, 头上永远剃得发亮, 腮上没有多余的肉, 脖子可是几乎和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 “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 坚壮, 沉默, 而又有生气”。 骆驼祥子不仅有充满青春活力的健壮的外表, 而且有一个劳动者, 一个农民淳朴、善良的本性:“他不抽烟, 不喝酒, 不赌钱, 没有任何嗜好。”“凡是以卖力气就能吃饭的事, 他几乎全做过了。”在骆驼祥子的身上, 遗留着旧中国农民不可磨灭的影子, 最后, 他才用农民的眼光看中了可以不断地给他生产馒头和烙饼的“拉洋车”这一职业。他迷信自己的体魄, 相信只要俯下腰来卖傻力气就行, 所以, 当他以骆驼的姿态奔跑在北平的街头巷尾时, 他是认为天无绝人之路的。这一职业选择表明祥子尽管离开了土地, 但其思维方式仍然是农民的。他习惯于个体劳动, 同时又渴望有一辆像土地那样靠得住的车。买车, 做个独立的劳动者, “这是他的志愿, 希望, 甚至是宗教”。他朴实保守、谨小慎微, 心灵深处孤独软弱, 遇到事情束手无策, 走投无路惶恐悲观, 无不和这个陌生城市格格不入。

1.从祥子与车的关系, 很可以看出祥子心性中的农民特点。

综观祥子三次买车, 具体经过虽然不同, 但体现的人生理想及价值观念却始终如一。前两次, 祥子都是自己攒钱买车。第一部洋车的获得, 花去了他三年的时间和汗水。第二次, 他仍坚持自己攒钱, 既拒绝了刘四主动借钱给他买车的建议, 也拒绝高妈给他的放贷、储蓄和起会的建议。第三次, 靠着虎妞带来的一点钱, 他虽然买到了自己想要的车, 但对这辆不是靠自己劳动买来的车, 他怎么也难以建立起像对第一辆车那样的感情。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祥子的质朴, 看出体现在他身上的那种农民式的根深蒂固的自给自足的经济观念, 以及他与城市生活的隔膜, 对商品经济的无知。婚后的祥子仍然不愿放弃拉车, 也不愿像虎妞说的那样赁几辆车给别人, 像他不愿放贷一样, 体现在这里的, 当然是那种传统的勤劳致富的人生观念。

2.祥子对于婚姻的感受和拥有的观念同样是农民式的。

祥子的不喜欢虎妞, 除了她老、丑、凶悍、耍心眼、剥夺他的自由、伤及他的自尊之外, 更重要的是虎妞嘲弄了他的理想。祥子和虎妞之间除了年龄上的差异, 更重要的还是他们不同的人生态度。婚后的祥子仍然想拉车, 想做一个体面的洋车夫, 而虎妞尖锐地嘲弄这一切。祥子对虎妞的拒绝, 其实质是对她所体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的拒绝。他对小福子的好感, 除了她年轻力壮、能洗能做之外, 更重要的, 还是她能够实现使他一直所做的农民式的生活梦想。

3.祥子是孤独的。

结合《骆驼祥子》的创作背景, 我们了解到:20世纪30年代上半期破产农民大批涌向城市求生的现象已日趋普遍, 这些农民不被城市所接纳, 他们生活在城市的最底层, 其间的痛苦遭遇, 终究被新生活吞噬的悲惨结局是早已料定的。所以, 从外表到内心都曾经是骆驼般坚韧的祥子, 心灵深处却又始终有一种说不出的孤独感。在北平这样一座大都市里, 祥子销蚀掉自己原先的体面、好强、健壮, 可是仍然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他是一个生活在城市的边缘人, 当他因为走投无路而感到恐惧和苦恼时, “更让他难过的是没地方诉诉委曲。他没有父母兄弟, 没有朋友”, “他不会和别人谈心, 因为他的话都是血作的, 窝在心的深处”, “他又不大爱说话, 但是不出声的雁也喜欢群飞。再不交朋友, 他的寂寞恐怕就不是他能忍受的了”。所以, 祥子渴望友谊, 渴望能很快入了车夫的“辙儿”, 与他们打成一片。同时, 祥子又将自己封闭起来, 他有自己的打算, 有心眼, 不愿让个人的委屈与困难成为公众的话料。他的世界不向任何人敞开, 永远偏离他人, 与人保持距离, 很坚决而又固执地维护着自己的孤独。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使他只相信自己诚实劳动换得的血汗钱, 有空了常常倒腾他的“瓦罐”自言自语憧憬上一阵子。缺乏城市生活的基本经验, 不知道与新的社会环境怎样建立应有的关系, 寻求帮助。就生活了18年的农村积累的那些经验来说, 远远不足以应对城市生活。他总觉得高妈的放高利贷建议与他从小接受的“文化”格格不入。为此, 这个由农村来到城市的小伙子, 总是那么脆弱, 失败后往往无能为力、不知所措地一个人独个儿承受着。

城市生活给祥子的最大精神危机, 就在于那种伴随着自给自足的农村经济的崩溃而出现的勤劳致富的人生观念的破灭。

摘要:骆驼祥子的悲剧, 是那个黑暗社会的悲剧的具体体现。祥子生活在城市中, 但思维方式却与城市生活格格不入, 遭遇了精神危机。祥子的悲剧是当时社会现实造成的。

关键词:祥子,社会悲剧,精神危机

参考文献

[1]邵宁宁.骆驼祥子:一个农民进城的故事[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4) .

骆驼之死的启示 篇3

正在这时,一块玻璃瓶的碎片把它的脚掌硌了一下,疲累的骆驼顿时火冒三丈,抬起脚狠狠地将碎片踢了出去,却不小心将脚掌划开了一道深深的口子,鲜红的血液顿时染红了沙粒。

生气的骆驼一瘸一拐地走着,一路的血迹引来了空中的秃鹫,它们鸣叫着,在骆驼上方的天空中盘旋着。骆驼心里一惊,不顾伤势狂奔起来,在沙漠中留下一条长长的血痕。跑到沙漠边缘时,浓重的血腥味引来了附近沙漠里的狼。疲惫再加流血过多,无力的骆驼只得像只无头苍蝇般东奔西突。仓皇中它跑到了一处食人蚁的巢穴附近,鲜血的腥味惹得食人蚁倾巢而出,黑压压地向骆驼扑过去。一眨眼,就像一块黑色的毯子一样把骆驼裹了个严严实实。不一会儿,可怜的骆驼就鲜血淋漓地倒在地上了。

临死前,骆驼追悔莫及地哀叹:“我为什么要跟一块小小的碎玻璃生气呢?”

起初微不足道的小问题,经过不断发展,有可能会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引发巨大的效应,甚至威胁全局。一小块碎玻璃最终要了骆驼的命,这多么令人心惊!

点评

上一篇:镇平县金陵外国语学校专题片解说词下一篇:湘妃,湘妃李贺,湘妃的意思,湘妃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