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的解释及造句

2024-10-08

命名的解释及造句(共11篇)

命名的解释及造句 篇1

1、该广场被命名为达菲广场。

2、这部机器是以其发明者的名字命名的。

3、该大学以乔治·华盛顿的名字命名。

4、它命名了所有样式,因此您可以在其它文件中引用它们。

5、通过自己,RAID设备命名只是告诉我们他们的类型。

6、这是因为我们必须连接到命名服务。

7、对包的命名不应该有任何特殊的字符。

8、命名您的文件并保存它。

9、你的命名约定是什么?

10、所有这些组件的属性各不相同,但是只有交换器和队列同样被命名。

11、使用这种命名约定,就可以在其中一个集群上执行维护,而不影响到队列管理器参与的其他集群。

12、然而,这并不是这种命名模式的要求。

13、如果没有这样的命名类型,这些元素只是从架构的一个点复制到另一个点。

14、就泛型方法来说,如果一个类型参数在方法签名中只出现一次,它很有可能是一个通配符而不是一个命名的类型参数。

15、对于部署管理器配置文件没有命名约束,这是由于V4中没有类似的对象。

16、为了命名它们,在它们的名称上双击,键入相应的名称。

17、这允许您遵循最适合您的应用程序的命名约定。

18、唯一不同的是,您应该使用命名角色名称,而不是管理角色名称。

19、这个枚举包含了那些定义了命名权限的定义语言类型的枚举文字。

20、你的标签命名方案是什么?

21、在您的环境中,您可能不会用到这一相同的结构,或者命名约定可能并不相同。

22、欢迎大家为我提供命名建议。

23、我们的`网站只有一个主页,所以命名这个页面非常容易。

24、这个包中包含所有构成命名权限组件的类和接口。

25、最近,许多组织已经认识到了命名标准在数据管理中的重要性,并开始实施它们。

26、在为这些类别命名时,你就知道这些钱是用来干什么的,你就不会用它来做其他的事情。

27、事实上,如果你在一个具有重要生态意义的地区工作,那么将新物种以那个地区命名将会更加突出那一地区的特殊性。

28、对于命名问题,我们需要使用更为可读的描述来转换名称,但要将其长度限制为不超过50个字符。

29、您可以命名约束,但这不是必须的。

命名的解释及造句 篇2

电线是汽车线束的主要组成部分, 国内外研发人员针对电线的性能、电线与保险丝匹配、电线绝缘材料的研究比较多, 这些领域的行业标准、论文也是随手可见。在线束生产过程中, 一个接插件内, 存在颜色、线径相同的电线, 生产会误插, 即同色线问题。因为设计员不同, 或者车型不同, 定义成不同的线号、线色。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在国内外文献中尚属空白, 该文对线束图纸设计中, 电线的颜色、命名进行探讨。

汽车用低压电线标准有德标 (DIN 72551, VW60306) 、日标 (JIS C3406, JASO D611, JASO D608) 、韩标 (KSC3311/ES91101-00) 、意标 (FIAT 91107) 、美标 (SAE 1127, SAE 1128) 等。我国行业标准QC/T 414以及韩标都是借鉴日标, 而ISO标准则是与德标基本一致, 国内所用电线主要是日标电线和德标电线。

1、电线颜色的选择

1.1 单色线

为便于汽车线束系统的连接和维修, 汽车用低压线的颜色, 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即QC/T 414《汽车用低压电线的颜色》。单色线是指绝缘表面为一种颜色的电线, 颜色由黑B、白W、红R、绿G、黄Y、棕Br、蓝Bl、灰Gr、紫V、橙O、粉P等组成, 电线颜色的标注, 采用颜色代号表示。电线的颜色和代号符合表1的规定。

德标单色线的颜色按DIN 72551-7执行, 与我国行业标准的区别主要是代号不同, 也没有粉色, 具体见表2。

其他特殊颜色比如浅绿Lg、浅蓝Ll, 笔者不建议使用。

1.2 双色线

双色线是指绝缘表面为两种颜色的电线, 如图1, 主色所占比例大些, 辅助色占比例小些。辅助色线纹与主色线纹沿圆周表面的比例为1:3~1:5。双色线标注第一色为主色, 第二色为辅助色。双色电线的辅助色, 一般应为两条轴向条纹或螺旋形条纹, 成对称分布。但导体截面小于0.5mm2时, 可以只有一条条纹;当用户要求时, 允许有三条条纹。

双色线的两种颜色配合组成由表3规定。

德标双色线的颜色按DIN 72551-7执行, 与我国行业标准的区别主要是代号不同, 没有粉色, 增加多种不存在的组合和色谱, 具体见表4。

1.3 电线颜色的选择

1) 选用电线颜色时, 应优先选用单色, 再选用双色。

2) 电线颜色的选用顺序应符合表5的规定。一是可以降低电线库存, 便于制作。二是很多双色线颜色太接近, 不太容易色别。

2) 通过表4和表5的对比, 德标推荐的双色线还有黑绿BG、白棕WBr、红灰RGr、绿棕GBr、黄灰YBr、灰绿Br G、黑绿BG、蓝绿Bl G、灰棕Gr Br、及三色线。根据设计经验, 同一个接插件内使用的电线数量是有限的, 也可以通过不同线径却分, 因此国标未推荐的双色线建议不使用。

3) 各种汽车电器的搭铁线应用黑色电线, 黑色电线除作搭铁线外, 不作其它用途。

4) 特殊电线的颜色应符合相关国内外法规, 比如CAN总线诊断线在SAE J1939中就有明确要求, CAN_H就是黄色, CAN_L就是绿色。挂车灯光螺旋线需要符合国标GB/T5053.1-2006《道路车辆牵引车与挂车之间电连接器7芯24V标准型 (24N) 》的颜色要求。

2、电线线号的命名及主色的选择

国内外汽车企业电线线号的命名, 主要有三种方法:

一是直接用数字命名, 从一位数到四位数。这种办法比较简洁, 存在的缺点是无法从数字命名中确认是那些功能, 若命名不当, 会存在相同线号的风险。

二是采用系统简称+数字, 即中文汉字+数字。这种办法需要输入中文, 工艺软件不便于识别。

三是采用字母+数字命名, 定义一位或者两位字母作为某个系统的代号, 再加上数字。根据发展趋势, 这种方法是比较合理的, 这种方法也可以细分为两种编号方法。一是采用系统中文或者英文大写字母, 比如ABS (制动防抱死) 系统, 可以定义为AB**或者ZD**。二是强制规定英文大写字母作为某系统的代号, 可以定义ABS系统为A**、AS**或者其他字母组合。

2.1 线号命名的原则

1) 电源线、地线、CAN线优先编号。电源系统以PD**编号, 接地以GD**编号, CAH_H以CA+奇数编号, CAH_L以CA+偶数编号。如发动机电控系统ECU中的34#、35#以CA34、CA35命名。

2) 直接与ECU类用电器连接的导线, 以该系统的编号命名, 且导线编号的数字与对应的插件上的数字相同, 例如:发动机ECU第89个引脚, 导线命名EU89;ABS控制器的第3个引脚, 导线命名AB03。BCM等非单一功能控制器除外。

3) 连接两个系统的回路, 编号可遵循电流流出原则, 即以电流输出端进行编号。

4) 同一挂点的所有回路线号前4位应完全相同, 通过最后一位挂线顺序号进行区别, 挂线顺序号采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每一挂线回路对应唯一的顺序号。如图2所示:

5) 除识别位以外, 通过连接线束的接插件而相连接的导线线号应相同。

2.2 常见电气系统电线的主色

在《汽车电气设备》教科书中, 对常见电气系统电线的主色做了规定, 随着汽车电气电子技术的发展, 这些定义是不够完善的, 需要进一步细化和补充, 才能指导线束设计。

2.3 电气系统、线号、主色一览表

目前电气电子技术已经渗透到整车每一个系统中, 按照某汽车企业EE架构的识别, 结合德国大陆公司的经验, 将整车划分为7个域, 即动力系统、底盘、安全、车身、信息娱乐、人机交互、架构基础。因为电气系统的复杂性, 为防止线号重复及便于查询功能, 将外部灯光、内部照明、电机类装置、非电机类装置、电子电路进行细分, 加上部分专用件的特殊规定, 共分为40个系统。电线线号、主色一览表, 按照编号顺序, 见表7:

鉴于ECU、DCU、仪表IP、BCM这些电子部件使用的导线线径相同, 如果必须使用橙O作为主色, 就可能出现同色线问题。解决此问题有三种办法, 一是使用三色线, 二是使用白色打码线, 三是扩展使用其他主色。

3、某重卡底盘线束回路的编制

某高端重卡搭载潍柴WP10.336E40发动机、SCR后处理、ZF16S2231T0液力缓速器变速箱、KNORR的EBS+ESC制动系统、WABCO的ECAS气囊悬架、行驶记录仪、CAN总线式BCM及仪表, 下表为底盘线束中的部分回路。

4、结论

通过对汽车电线颜色、命名方法的收集和研究, 将两者结合起来, 将电气系统划分为40个子系统, 对子系统的回路、线号、线色进行定义, 通过验证, 该方法符合实际需求, 可以作为线束设计的标准, 统一线束设计方案, 降低线束工艺难度和工作量, 缩短开发周期, 降低开发风险。同时, 可以减少电线的库存, 提高标准化作业, 防止生产错误, 达到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便于维修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凌永成, 李淑英.汽车电气设备[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 2010 (06) :235.

[2]GB/T 5053.1道路车辆, 牵引车与挂车之间电连接器7芯24V标准型 (24N) .

为一种现实命名的困难及可能 篇3

现在真的不是一个特别适于命名的时代。

一方面是因为,物质、市场、效益充斥着生活的每个角落,随时淹没着任何界定和言说,“命名”会被视为不合时宜;另一方面,是因为被命名的太多、太轻率、太高、太重,动不动大师、经典,动不动“新”什么、“后”什么,而且在这些命名里,基本上不以社会生活投下的影响,人的物质创造最密切的联系为依据。在不少人看来,命名是个纯学术、纯观念问题,与文化、学术和思潮有关,而与具体流动的财富生产,与生生不息的日常生活热流无关,虽然经济、科技、文化一日千里,但在命名者的思维中,只是不纯粹、不学术的存在。

但现实巨大热流所冲刷、卷起和带来的一切,以及社会进步开辟的前景,毕竟早已出现在地平线上,一些新的存在、新的热流,正依靠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巨大力量,在自己的轨道上运行、升腾、放射光芒。文学毕竟是现实的反映,像马克思所说过的那样,是被经济、被物质生产、被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所决定的,不管萌芽还是茁壮,流动还是固定,无名或者有名,似乎已经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在这种经济生活中所生发、变化、悸动的文学现象,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注意这一现象牢靠存在并且深信有理论升华空间的人中间,就有一个怀有大志向的陈丽伟。

陈丽伟生于燕赵之地,本应做“慷慨悲歌之士”,立足河北向全国,但毕竟志向过大,中师毕业,自学大专、本科,又考上北师大和鲁迅文学院合办的作家研究生班,几经辗转来到天津滨海新区——一个现代化建设的桥头堡,一个新经济发展的大熔炉。他跟我说,他早年是写偏于个人写作的现代派诗歌的,但到天津滨海新区从事新闻工作之后,经常深入一线采访,火热的新经济生活让他的笔触无法逃避现实,于是他开始调整自己的写作方向。而有感于很多作家深处新经济时代,尽享新经济便利,却对新经济生活素材形同陌路,研究生时学文艺理论专业的他,便试图构建一个“中国新经济文学”的理论体系,以标出路线,呼吁更多作家投身新经济文学的创作。正在我为他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口头理论热情所叹服的时候,他及时把自己那本打印清晰、装订整齐、颇具分量的论著递到我手上,让我写序,此后反复叮咛,而对我的应允则千恩万谢。

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中国人历来讲究一诺千金、两肋插刀、士为知己者死,写个序,除了我对自己是否能够理解他的理论构想没有信心,又不是上刀山下火海。于是开始进入他意欲构建命名的理论世界——“中国新经济文学”。我很快就发现,这原来是个如此丰富、深邃、大可一供探究的世界,而且这个世界与我们每个人的具体生活存在都是那样的贴近、相关。

首先,新经济时代确实早就已经来临了,“新经济”者,书中说:“是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信息技术革命以及由信息技术革命带动的、以高新科技产业为龙头的经济”,而且最早出现于美国《商业周刊》1996年12月30日发表的一组文章中,新经济是信息化带来的经济文化成果。新经济具有低失业、低通货膨胀、低财政赤字、高增长的特点。通俗地讲,新经济就是我们一直追求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经济。”如此说来,我们是已经生活在这样的经济氛围中了,中国已经迅速地迈进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果没有“持续、快速、健康”的经济发展,那肯定是不行的。新经济文学就是成长于这种经济之中的文学。而且作者将之定义为“以开放地带的新经济生活为背景为素材,塑造典型的新经济生活环境、新经济人物及情感的文学作品,” 而且“更偏重改革开放后新经济范畴内的创作题材,并涵盖几乎所有文学体裁,”这个“几乎所有”所表现出的自信和气概,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型的,当然,这种自信更多应该是来自于,文学无论体裁都对现实生活的有所依赖这个命题。

陈丽伟的理论来自他对身处其中二十年的中国改革前沿新经济生活实践的深刻感受和深入发现,于是接下来他对新经济文学的产生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与回顾。关于新经济文学的开端,他追溯到“从天津上任的‘乔厂长’”到“在深圳打工的《外来妹》”,直到他自己作的写滨海新区的长篇小说《开发区人》,接着再从新经济文学的典型环境、典型人物、人物心理特征的变异、表现的情感类型等探讨到中国新经济文学的贡献、文化特征、面临的困境及发展的前景。看得出,他读的书是很多的,他把好多作品都归到了自己构建的理论框架里了,而且并没有想到这些作品传播的范围、理论阐释可能等等,比如,在论及时间进入21世纪后的新经济文学,作者就指出,中国经济、尤其是沿海具有引领作用的经济地带,开始向“由信息技术革命带动的、以高新科技产业为龙头的”新经济转型,中国沿海的开放经济开始以 “新经济”的面目重新示人,而且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与之相伴而生的中国新经济文学,“开始显出真正的面容”,他举出的例子便是铁凝的小说《飞行酿酒师》、王十月的散文《寻亲记》、邰筐的诗歌《在国贸大厦顶上眺望落日》、汗漫诗歌《外滩》,以及长篇小说《开发区人》等许多作品,把这些作品并列在一起纳入这样的理论框架里,除了作品内涵、艺术指向等的巨大差异,以及不匹配的可能性,单是从从逻辑上、学理上讲,可能都是会冒一定风险的。不过,但凡理论构想,总是需要一些不肯定、不确实、不完美的,构而想之,并没有把思维封闭和限制起来。

我较看重的是“概论”中被命名为 “匹萨红烧肉鲜榨汁” 的第八部分,也就是关于当前中国新经济文学若干文化特征的分析和陈述,作者说这些特征包括“信息的拼凑和知识的杂烩、丰富的人性盛宴、远离的诗意和失落的传统、失去土壤的情感根系”,这些特征具有很大的概括意义,就在于触及的我们文学创作中的一些普遍问题,也许不单单属于新经济文学,而且对当代文学、当代文艺都有一定的概括意义。不过,书中说,“新经济文学正如所孕育它们的时代一样,用信息的拼凑、中外知识的杂烩、复杂情绪的表现,以及人性盛宴的书写,显示时代与传统文化和精神的渐行渐远,人们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的丧失。”似乎并非想含蕴所有提及的那个被纳入自己理论框架的作品,因为,新经济所处的时代是向上的时代,充满希望的时代,是产生新文学的时代,如果像作者所概括的那样,新经济时代的主要文化特征是“时代与传统文化和精神的渐行渐远,人们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的丧失”等的话,生长于其中的我们的文学,可能会很乏善可陈、很不怎么可爱的。这样看来呼唤更多正能量的中国新经济文学作品,倡议更多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家加盟中国新经济文学的创作队伍,显得尤为重要。我也看到了在本书引言结尾部分,作者这种善意甚至有些急切的期待。

话又说回来,一种“理论”的建构,远非一日之功、一人之功,总是在发展的、开放的环境下渐进的。世上令人称道的,永远属于那些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们口中的螃蟹也许不是最好的,但却可能会是他本人吃得最香的。天津滨海盛产螃蟹,愿丽伟不要终止吃螃蟹的作为。

(作者为文艺报总编辑)

电眼的解释及造句 篇4

【注音】: dian yan

电眼解释

【意思】:(1)在某些自动控制设备中指光电管。(2)无线电装置中指示调谐程度的电子管。

电眼造句:

1、这架相机装有一只电眼。

2、你老是对电眼美女一见钟情。

3、圈,细纹等眼周标题成绩,让您从电眼少女酿成熊猫蜜斯。无妨,眼霜狄住择该当。

4、眼睛看上去有一种特别的魅力。,如张东键、周渝民等以电眼著称的男星中也。

5、所有机器设备是否设有保护设备:如把手、电眼等?

6、故障代码:31为退币电眼问题,30为投币器问题。

7、特殊电眼保护装置,可确保数粒准确。

8、详细介绍了电眼扫描两路条形码技术、角度编码器差补运算技术。

9、光电眼和光电编码器进行偏差检测。

10、节省设备配置,节约空间,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选配真空料斗和电眼料斗。

11、本机设有自动电眼输送之装置使作业者得心应手,提高生产线之效率与产能。

12、如果你想化出“电眼”,上眼睫毛使用眼线液。

13、电眼控制断纸胶水的空印等。

14、采用全自动超精密之红外线电眼追踪校正,不受布种限制,整修不会产生皱纹。

15、红外线电眼感应自动追踪液压对边对折;

16、全方位监控系统,多重安全防护系统,依照欧洲CE安全标准,设有安全电眼及紧急下降装置,以确保人员操作安全。

落伍的解释及造句 篇5

【意思】:(1)掉队:他不愿~,一脚高一脚低地紧跟着走。(2)比喻人或事物跟不上时代:有了电灯,煤油灯就显得~了。

落伍造句:

1、跑了两英里之后还没有一个人落伍。

2、在革命急速发展的时候,总不免有人要落伍的。

3、这些作者们描绘到,大量人口可以获得的落伍的高血压保健是一个“讽刺,再也不能继续被忽略了。”

4、如果你有一家零售商店但不在网上销售,那么你已经落伍了。

5、我们总是不断在找着让现有的LCD设备显得更弱智更落伍的新的显示器技术。

6、想要紧跟潮流是不可能的,我们得知道我们应该去买些什么才能避免落伍。

7、但最近,它们所使用的科技已开始变的相当笨拙落伍。

8、这些政客们都落伍了,他们已经无法跟上日新月异的现实世界了。

9、我对学生所谈的电子产品一无所知,我发现自己落伍了。

10、为此,中美双方都需要牢记两国关系发展的基本经验,摒弃落伍于时代的观念。

11、他可能看上去有些落伍,难以和最新的工具和技术的保持一致,但是他聪明老道,对基础知识了若指掌。

12、如果我们不建立鼓励私营部门抓住机遇的政策,美国就会落伍,同时会变成新能源技术的进口国。

13、游戏画面很好,效果不错,不过相比当今的标准比较落伍了。

14、在当今的世界上,中国和印度成了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这种模式显得“越来越落伍了”。

15、尽管高管们对Twitter的使用很乏味,但注册的人却越来越多,因为担心落伍。

16、但是这种奇怪的所有权模式并没有一点落伍的迹象。

17、如果你不求进取,就会落伍。

18、你很是落伍了。

19、在代码中使用客户名称或引用,您实际就是让代码立即变得落伍,限制了其用途。

20、我们看到德国、西班牙和巴西等国已经从清洁能源带动的经济增长中获益,但是在应对这一挑战方面我们落伍了几十年。

21、许多期望能在将来某一时刻暂时离职休息的人,选择了那些技能不会很快就落伍的领域,比如法律或者人力资源。

22、我还发现这本书的一些风格和语调有点落伍。

23、这种转变的趋势甚至让一些20多岁的人觉得自己老了,有点落伍了,或者至少觉得不知所措。

24、我不禁要问:这是落不落伍的问题吗?

人份的解释及造句 篇6

1、在热食方面,规定的烹煮数量为最多一百人份。

2、即使你觉得每天吃到5人份已经很厉害了,还要将其加倍(用2-3周的时间继续至每天10人份)。

3、从中间盖子上面注入少量热水,焖15秒之后,再一口气注入1人份的热水。

4、今晚七点我想订一桌四人份的酒席。

5、本食谱为四人份。

6、我们已经为您准备好预定的菜肴。所以,必须请您付十人份的费用。

7、这道菜是四人份的。

8、这道菜恐怕是四人份的。

9、破纪录者将能获得2007年四人份优先玩贵宾季卡。

10、要几人份的咖啡?

11、一次做几人份的饭比只做一人份的饭要省钱一些。

12、但是标签上注明的卡路里和其他的营养成分却是针对单人而言的。所以先看清楚包装上注明的是几人份。

13、不要买半加仑的巧克力蛋糕,买冰激凌或者三明治,做杯形蛋糕而不是方糕;买单人份的薯片。

14、这个汤是四人份的。

命名的解释及造句 篇7

1 起草

标准名称是标准的规范性一般要素, 同时又是必备要素, 任何标准都必须有标准名称。标准名称应置于范围之前, 并且在标准的封面中标示。在开始起草标准之前, 针对标准化对象首先应草拟一个标准的名称, 在标准起草过程中还可能对标准名称作进一步的调整。所以, 标准名称的命名是否确切, 将直接影响到标准的检索和使用。在起草标准名称时, 应仔细斟酌标准名称的形式和措辞, 并做到简洁、术语统一。

2 基本要求

按标准编写规定, 标准名称的措辞应特别审慎, 要力求能明确突出标准的主题, 精练概括标准的内容。每一项标准制定的过程, 都要经历计划、准备、起草、审查和上报审批发布5个阶段。在这5个阶段工作过程中, 无一不涉及确立标准名称问题。标准名称是在提出项目计划时, 或在构思标准编写方案和选择标准内容的基础上, 根据所要制定的标准化对象范围、特征以及标准的目的而确定的。所以, 策划、起草者应力求使标准名称切题准确、措辞严谨、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这是标准命名的基本要求。

3 标准名称的结构和形式

标准名称的结构和形式受标准内容的制约, 同时又为标准内容服务, 使之区别于其他标准, 简单说, 标准名称的结构和表达形式应简明、精练。根据GB/T1.1中规定, 标准名称通常由相对独立又相互补充的三要素构成, 即引导要素、主题要素和补充要素。在名称中, 这3个要素的顺序按照由一般到特殊排列, 即引导要素+主题要素+补充要素。引导要素 (肩标题) 指所制定标准隶属的专业技术领域范围;主题要素 (主标题) 指在特定的专业技术领域内标准化的对象, 即标准的主题内容;补充要素 (副标题) 指在特定的专业技术领域内, 标准化对象的具体技术特征或标准适用范围。从构成标准名称的三要素可以看出, 一个完整的标准名称均是按照从一般到具体, 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排列的, 各要素之间既互相独立、互相补充, 内容又不重复交叉。

4 需注意的问题

4.1 准确范围, 避免不必要的表述

一是在标准名称中, 不应涉及任何不必要的细节, 以免无意中限制了标准的范围, 如果无意中将标准的名称定得较大, 就会出现"大帽子、小内容"现象, 给标准的贯彻和使用带来困难。二是标准名称中无须描述文件的类型, 因此, 不应使用“……标准”、“……国家标准”或“……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等表述内容。由于标准文件中标准编号、封面及格式等能够反映出它是一项标准, 因此, 无须在标准名称中进一步描述。在标准名称的最后, 可根据情况使用“规范”、“规程”、“规则”、“规定”等表述形式。

4.2 协调各要素内容

(1) 名称各要素的用语在概念上不应重复。简洁是起草标准名称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为此, 由多段构成的标准名称各要素中的词语不应重复, 各要素中不同用语的概念也不应重复。

(2) 名称各要素的位置不应颠倒。标准名称中各要素的位置有其先后顺序, 不应错位。

4.3 起草时应注意的问题

标准分成部分后, 对于各个部分的名称都有其特殊的要求。但现行标准的名称中常常会出现不符合要求的现象。

(1) 没有采取分段式的形式。某些标准的每一部分名称没有采取两段或三段的形式, 只采取了一段式, 在这种形式的名称中找不到统一的主题要素, 没有统一的标准名称, 这会给引用完整标准造成不便。

(2) 没有规范使用“第×部分”。未标明“第×部分:”, 由此造成了部分标识不明显。

(3) “第×部分:”中的“×”没有使用阿拉伯数字。在有些分成部分的标准中, 名称的补充要素之前的“第×部分”中的“×”使用了汉字, 没有按照规定使用阿拉伯数字。

命名的解释及造句 篇8

关键词:中文有机化学命名,数目,碳原子,取代基,官能团

中图分类号:N04;O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78(2012)06-0041-07

Evolution of the Chinese Nomenclature for Number of Carbon, Substituent and Function: 1908-1932

HE Juan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nomenclature for the number of carbon, substituent and function between 1908 and 1932.

Keywords: Chinese organic nomenclature, number, carbon, substituent, function

现今高中化学教材对于烷烃的命名是这样规定的:“烷烃可以根据分子里所含碳原子的数目来命名,碳原子数在十以下的,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表示;碳原子数在十以上的,就用数字来表示”,以及“如果主链上有相同的取代基,可以将取代基合并起来,用二、三等数字表示”[1]。这两条命名规则看起来寥寥数语、轻描淡写,却来之不易。

有机物中碳原子、取代基及官能团数目的中文命名,是有机物中文命名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19世纪中叶,西方化学传入中国。最早的一批重要化学译著于此时问世,如丁韪良的《格物入门》(1868)、徐寿和傅兰雅的《化学鉴原》(1871)等。这些化学译著对于元素名称的中文译名提出了不同的方案。其中《化学鉴原》最早提出了元素名称的音译原则,至今沿用[2]。但它们对于有机物的命名没有太好的办法,往往将西文名词的音节完全音译过来,繁冗至极。

第一个系统的中文有机化学命名方案,是虞和钦于1908年在《有机化学命名草》中提出的。此后十余年,有机化学的中文命名发展缓慢。20世纪20年代左右,各种方案及讨论才开始多起来。直到教育部于1932年頒布了《化学命名原则》,有机化学中文名词才有了统一的标准。《化学命名原则》规定:“烃中所含连续碳原子之数(略称级数),在十以内者,以天干之名表之,十以上者以数字表之”,“相同之基或官能团之数,以一,二,三(mono、di、tri)等数字表之。”[3]自此,这两条命名原则一直沿用至今,为人们所熟知。

本文主要缕析1908—1932年有机物中碳原子、取代基及官能团数目的中文命名演变。以下分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 用小写或大写的中文数字

有机物的命名中,碳原子、取代基及官能团的数目往往需要明确标识。西文中,碳原子数目通常用希腊数字词缀来表示,基及官能团数目用mono、di、tri等来表示。这是采纳了两套数字词缀。汉语中,用来计数的中文数字一、二、三等比较丰富。其他计数数字单、双、叁等则不敷应用。假如将西文中的两套数字词缀用一种中文计数方式来表示,必然造成混乱。因此该问题是有机物中文命名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虞和钦在《有机化学命名草》[4]中的处理办法是:用一、二、三等小写的中文数字表示碳原子的个数,用二个、三个、四个等表示取代基的个数。如CH3CH(CH2CH3)2(methyldiethylmethane)称“一炭矫基二个二炭矫基易一炭矫质”。现在看来,这种命名方式未免繁长,但在当时,虞和钦的意译有机名词较此前的音译有机名词是一重大进步。继虞和钦之后提出的各种有机化学命名方案,在碳原子、取代基及官能团数目的命名上,或多或少都受到了他的影响。

陈文哲认为虞和钦的命名方案“平正通达,条理明晰,极便口诵,且易领解,而于化理尤为适合。惟间有冗长之处,殊难令人满意”。因此,他“本虞君所命名”,“略加修改,俾稍短简”。他拟定的《有机化学名词草案》(1918)[5]以千字文序列表示碳原子数目,以二三四等小写的中文数字表示取代基数目,是使有机名词“短简”所做的修改之一。根据陈的方案,(CH3)2CHCH2CH3 (dimethylethylmethane)被命名为“二天一地易天踬”,虞氏则命名为“二个一炭矫基二炭矫基易一炭矫质”。很明显,陈的名词较虞的名词简短。

恽福森的《详注英汉化学辞汇》(1920)[6]中的“有机物之名辞”,“大抵遵虞铭新先生所定”,仅少数地方做了修改。他用小写的中文数字表示碳原子个数,用一分、二分、三分等表示取代基个数,如CH(CH3)3称“三分一炭矫基代一炭矫质”。这于虞氏方案没什么改进。

陶烈在《有机物质命名法》(1919)[7]中认为既然“有机物与无机物无化学上之差异”,“而欧美之炭化合质学名尚无统一”,那么有机物的中文命名规则须与无机物相同。他的命名方案对碳原子、基与官能团个数之命名不加区分,一律用中文数字一二三等表示。这无论于笔述还是口诵都是非常不适当的。如CH2∶C∶CH2称“二次三炭化轻”、N(C2H5)3称“硝化三·二炭轻”、CH2(COOH)2称“炭轻二酸”、HOOCCHOH·CHOHCOOH称“二轻养二·炭轻酸”等。

马君武在《实用有机化学教科书》(1919)[8]中制定了一些有机名词。该书译自美国伦孙氏之《有机化学》,其有机名词也是在译书过程中创作产生的,没有一贯的体系,前后使用的名词也不总是一致。但总体来说,他用大写的中文数字壹、贰、叁等表示碳原子个数,用二、三、四等表示取代基的个数,如N(CH3)3称“三壹炭铔”、CH3CH2CH(CH3)2称“二壹炭基贰炭基的壹炭”等。张修敏的有机物命名方案[9]也是采用这种办法,如dimethyl propane称“二壹炭轻基叁炭轻”。这种处理似乎达到精简名词的效果,但两套数字的读音相同,是其缺点。

nlc202309041247

科学名词审查会所审定的《有机化学名词草案》(1922)[10]用中文数字一、二、三等表示碳原子数目,用二个、三个、四个等指代di、tri、 tetra等。这种处理方法与虞和钦相同。如CH≡C—C≡CH(butadiine)称“四炭二个炔”、CHCl2CH3(1·1dichloroethane)称“二个1·1,二炭烷”、CH2OH(CHOH)4CH2OH(hexanehexol)称“六炭六个醇”、NO2CH2CH2CH2NO2(dinitropropane)称“二个硝基(1·3)三炭烷”等。偶尔也有“二溴代困”(C6H4Br2)而非“二个溴代困”这种名词出现。

成立于1918年的中国化学研究会在其拟定的《有机化学译名草案》(1922)[11-12]中对碳原子个数用一二三等表示,对取代基个数用两倍、三倍等表示。这种处理类似于虞和钦与恽福森。如C(CH3)4称“两倍一豐根三豐”。不饱和键数用重、叁等表示,如CH2CH—CHCH2称“四重虧1,3”,CH3—CHCH—CHCH—CHCH2称“七叁虧1,3,5”。卤原子的个数用单、双(或重)、叁、肆等表示,如CH3Cl称“单氯一豐”、CH2Cl2称“重氯一豐”、CH3CCl2CH3称“双氯2三豐”等。羟基、羧基等官能团如有多个时,称重、叁、肆等,如CH2OHCH2OH称“二豐重醇”。苯环的个数用单、双、叁、肆等表示,如称“叁轮体”。大致来说,除碳原子与取代基以外,其他原子或官能团等在需要计数时,用单、双(或重)、叁、肆等表示。同马君武与张修敏相似,中国化学研究会利用了大写的中文数字来计数,不同的是,前二者将之用于碳原子个数的计数。

二 用生僻字或仿生僻字造字

以上各方案在命名碳原子、基及官能团个数时采纳小写或大写的中文数字,没有创造任何新字。中国化学会欧洲支会则与此不同,它主要利用一些生僻字或仿生僻字的字形造新字进行命名。该会于1907年由留欧学生李景镐、俞同奎、陈谨庸、利寿峰等在巴黎组织成立。从其《戊申年报告》(1908)[13]中得知该会制定的有机物命名方案采用利寿峰所拟定的10个字“术、木刂、杊、柶、木五、木六、朼、朳、朹、木十”等表示碳原子个数。其中,“木五、木六、木十”是新造字,在《康熙字典》中无法找到。拟定的理由是:“一取音读便。二则以木为一点炭元之代表,以无木不有炭也。且有机之机字亦从木,用此种字于此更合。木旁之点竖则象其数目。”如果不饱和键数为二,则称“双”,如CH2CH—CHCH2名为“1·3双欠柶”、CH3—C≡C—C≡C—CH3名为“2·4双欠欠木六”。对mono、di、tri、tetra、penta、hexa、hepta、octa、 nona、deca,采用陈谨庸所拟定的“ 、、、呬、、、叱、叭、、叶”来表示。除“”“”外,其余汉字都能在《康熙字典》找到。拟定理由是“既易识别,而音读又与寻常数目字不混”,如 称“2双氯术足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表碳原子个数的汉字是放在开链烃的类名“足”“欠”“欠欠”之后的,这与其他有机物命名方案有所不同。如CH3CH3称“足木刂”而非“木刂足”、CH2CH2称“欠木刂”而非“木刂欠”,CH2CHOH称“欠木刂醇”而非“木刂欠醇”等。

1920年,一份主要由陳庆尧拟定、以科学名词审查会的名义发表的《有机化合物命名草案》[14]也具有欧洲支会借用生僻字以命名的特点。该方案声称是“参酌虞和钦先生之有机化学命名草,李景镐先生之有机化学命名例,与医学名词审查会有机化合物名词草案等书”编纂而成。“篇章节目大致皆从李本。示例之物亦多采自该书。”李景镐是中国化学会欧洲支会的会员之一,曾于1910年根据《戊申年报告》议定的原则,将当时国际化学界通行的有机物命名原则译出一部分,即《有机化学命名例》。因此,陈庆尧在有机物的命名上也采取了与欧洲支会同样的思路。不过,他采用了一套不同的生僻字并仿这些生僻字造了一些新字。

对于基与官能团个数(di、tri、tetra、penta等)的命名,陈氏用“双、叒、叕、、、、、”来表示,其中“、、、”是新造字。根据《康熙字典》,“”从古文“宄”字。因此,“、、、”是仿照的字形而造。对碳原子个数,仍用汉文数字一二三等来表示。如CH2OH(CHOH)4CH2OH(hexanehexol)称“六炭醇”、(methyl24pentene)称“一柕2,4五炭枵”、CH3OC2H5称“一柕二柕养”。

在碳原子、基及官能团数目的命名上,欧洲支会和陈庆尧借用冷僻字或仿冷僻字的字形造新字的做法,其实在有机物的中文类名的拟定上体现得更为明显[15]。对此,时人有所批评。比如,王云阁等认为“、皆难读出口” [16]。郑贞文认为陈案“所用之字或失之古僻,或失之新奇,致所组成之名词,桀格钩輈,不可卒读” [9]。高铦认为陈案“僻借高义避创新字之名,而行新字之实,较前进矣。实则一弊复生,假借必取巧合,字晦而义不可得……叒叕类,亦不测为示数”[17]。

三 创造独特的新字

如果说中国化学会欧洲支会与陈庆尧在造字态度上相对保守的话,那么梁国常则相当大胆和创新。在《有机化学命名刍议》(1920)[18]中,梁国常公开提出造字主张。他的造字方法大致是,从科学名词审查会制定的元素名词氫、炭、氱、四字中各自抽取部分笔画、厂、、吅分别指代H、C、O、N四元素,再根据有机物或其官能团的元素成分,将这些笔画加以组合,然后与一个表音或表意的汉字组构成一个新字,作为有机物的类名或族名。据此,梁新造了20个汉字,供普通有机化学命名之用。其中,烷烃、烯烃、炔烃的类名分别被命名为、、。在碳原子个数的表示上,他的命名方式是在用以表示类名的新造字内添入一二三等中文数字。如甲烷、乙烷分别命名为、。对于取代基与官能团等的个数(di、tri、tetra等)仍然用二、三、四等来表示。如CHCl2COOH(dichloroacetic acid)称“二,酸”、(CH3)3N称“三”、CHOCHO(ethanediol)称“二”等。

nlc202309041247

欧洲支会与陈庆尧在造新字时,往往注意与冷僻字的汉字字形保持一致。相比之下,梁国常则很少顾及所造新字是否与现存的汉字系统相吻合。对此,恂立批评说:第一,“字形太怪,多数发音不易”。第二,“西文一单位一字根,口述笔记,俱易为力。今欲以数单位混于一字之中,而又多方省笔,务使悉纳于此字。遑论口述不易明白,以简略过甚,观览亦难领会”。第三,“造字并无标准。如Ether为‘’,则奇取音……Amine作‘’,则又为具氩之身。令人无所适从”。 这些评论都是很中肯的。曾昭抡也认为梁国常“所造奇形之字颇多……且音读不易”[19]。

在《有机化物中文命名法之新途径》(1937)[20]中,陆贯一以“丶”“匚”“口”“冂”“”五个符号分别代表H、C、O、N、S五种元素的名称并据此制定某些基团的名称,这种造字思想与梁国常相似。如CO称“叵”,—NO称“冋”,—O·O—称“吕”,—CN称“”,—NC称“”等。他认为西文所用“数目冠首字”(mono、di、tri、tetra等)与“多寡数字”(one、two、three、four等)的性质完全相异,如“多寡数字可以脱离单位而独立,而数目冠首字,則绝对不能”;“多寡数字之限制力远,而数目冠首字之限制力近”;“多寡数字之读音,与数义相等之数目冠首字截然不同”。而“我国之多寡数字,一二三四……,十百千万……,虽甚完备,然具有欧美数目冠首字特性之字,则只有‘单,双’,二字,甚为残缺不完,去够用之数甚远”。因此,他认为拟定相应的中文“数目冠首字”非常必要。于是他新造了、、、等字表示mono、di、tri、tetra等。如CCl4称“氯”等。这些新字完全不符合汉字特征。

四 用天干地支与中文数字

现今我们用天干来命名十以内的碳原子数目,可以追溯到1920年郑贞文的《化学定名说略》[21]一文。不过该文对于碳原子个数命名的提议与现今略有不同。其具体方法是以天干名表示从一至十的碳原子个数,以地支名表示十的倍数。如CH4称甲完质、C11H23称子甲完基、C22H46称丑乙完质等。杜亚泉非常赞同郑贞文以天干名来表示碳原子个数的做法,并同时建议,对碳原子数在十一以上者,“仍以数字冠于碳上表之,以十一碳以上之化合物,繁复者极少,无须以单字表之也” [22]。《说略》文以一二三四等表示基的个数,如称三甲轮质1·2·3。

郑贞文与杜亚泉合编的《有机化学》(1924)[23]对十及十以内的碳原子个数用天干表示,对十以上的碳原子个数用十一、十二、十三等中文数字表示。如甲烷、乙炔、十八碳酸(C17H35·COOH)等。一般情况下,对基与官能团的个数用一、二、三等表示,如二甲基丙烷、丁二烯、丁二醇二酸等。当基所含的碳原子数超过十并且该基不只一个时,需要在二、三、四等中文数字后加“个”字。如C3H5(O·CO·C15H31)3称“三个十六碳酸”,但C3H5(O·CO·C3H7)3称“丙烷三丁酸丙烷”。

在《有机化学命名法平议》(1926)[24-26]中,吴承洛对碳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采纳了郑贞文与杜亚泉的提议,用天干表示十及十以内的碳原子数,用中文数字十一、十二等表示十以上的碳原子数。对di、tri、tetra等,则以大写中文数字弍、叁、肆等表示。如CH2Cl2称“贰氯代甲烷”(或“氯化甲烯”)、CHCl3称“叁氯代甲烷”(或“氯迷”)、CCl4称“肆氯代甲烷”(或“肆氯化炭”)、CHC·CCH称“丁弍炔1:3”、HOCH2CH2OH称“乙弍醇”、称“弍甲烷基2:2丁烯3”等。

对碳原子个数在十及十以内者,恂立的《有机化学名词之商榷》(1931)[19,27-30]用“、、……湀”表示,十以上者用“汢、、、洦”等表示,读作十一、十二等。其拟定理由是:“审查会油族炭轻物中之炭数,称一炭,二炭,三炭。而Mono, di, tri用一个,二个,三个。是以冗长无论。今炭数十以下,用天干,而加以水旁。di, tri即通用二三等字,名词自为节短矣。十一以下,口述时误会之机会至少,阅览时以有水旁之故,更不至与数字相混。按郑贞文氏所拟草案,亦用甲,乙,丙,丁,惟十一以上,即不得不称十一炭,十二炭。今加水旁,形式既有规则,且不至有有炭无炭之不一律矣。”对于基及官能团等一般的计数,恂立用中文数字二三四等表示,杂环化合物环中的原子数用大写的中文数字叁、肆、伍、陸等表示。如C12H26称“浣”、称“2,4二3代浣”、称“二氮叁烷”、称“氧肆烷”、称“氧伍”等。

在《化学命名原则》(1932)中,郑贞文与杜亚泉对于碳原子个数的表示法的提议被采纳。即用天干表示十及十以内的碳原子数,用中文数字十一、十二等表示十以上的碳原子数。对于基与官能团的个数,用二、三、四等表示。对“杂环族之母核所含总原子之数,以叁,肆,伍,陸等字表之,加圜字于其后”。如furane称“一氧二烯伍圜”、pyrrole称“一氮二烯伍圜”等[3]。

五 总结

以上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只是一个大略的划分。为更直观、更清楚地认识到各方案在命名上的差异与联系,特制作下表以为总结。

对于上表,需要指出的是,除中国化学研究会以外,对具体有机物命名中碳原子个数的表示,无论是用小写或是大写的中文数字等,这些数字后面总是接有碳元素的名称“炭”字。用天干表示碳原子个数,其后不仅不需加“炭”或“碳”字,而且在命名基与官能团个数时可直接使用小写的中文数字,而不需加“个”或“分”字了。因此,用天干表示碳原子个数,有机名词就要简洁得多。

不过在《化学命名原则》(1932)中,对碳原子个数在十以上的烷烃的命名,使用中文数字,但其后不加碳字,如C11H24称十一烷而非十一碳烷。至于碳原子个数在十以上的烯烃或炔烃的命名,中文数字后的“碳”字是否省略,《原则》中没有找到有关例证。在增订版《化学命名原则》[31]书后的《简要化合物译名表》中,有诸如十八碳·二烯-[9,12]-酸、十八烯-[9]-酸等名词。碳字有时省略,有时不省。中国化学会1980年颁布的《有机化学命名原则》规定“在用数字表示时,除烷属烃可以略去碳字外,其他各属烃均应缀有碳字”,如C12H24称十二碳烯而非十二烯[32]。

nlc202309041247

参 考 文 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第二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18-119.

[2]王扬宗. 关于《化学鉴原》和《化学初阶》[J]. 中国科技史料,1990(1):84-88.

[3]国立编译馆. 化学命名原则[M]. 南京:国立编译馆,1933.

[4]虞和钦. 有机化学命名草[M]. 东京:同文印刷舍,1908.

[5]陈文哲. 有机化学名词草案(未完)[J]. 楚宝,1918(7):1-12.

[6]恽福森. 详注英汉化学辞汇[M]. 上海:商务印書馆,1920.

[7]陶烈. 有机物质命名法[J]. 科学,1919(10):956-968.

[8]马君武. 实用有机化学教科书[M]. 上海:商务印书馆,1919.

[9]郑贞文. 有机化学命名之讨论[J]. 学艺,1920(6):1-15.

[10]科学名词审查会. 科学名词审查会所审定之有机化学名词草案[J]. 科学,1922,7(5):469-503.

[11]中国化学研究会. 有机化学译名草案[J]. 学艺,1922(9):1-28.

[12]中国化学研究会. 有机化学译名草案(续)[J]. 学艺,1922(10):1-25.

[13]中国化学会欧洲支会. 中国化学会欧洲支会戊申年报告[R]. 1908.

[14]科学名词审查会. 有机化合物命名草案[M]. 1920.

[15]何涓. 中文化学名词的形成:1896—1932[D]. 北京: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2008:89-104.

[16]李晓宇. [附录]六月十九日北京大学日刊预备赴科学名词会的讨论会[J]. 学艺,1920(6):15.

[17]高铦. 有机化学命名之讨论[J]. 学艺,1921(10):4.

[18]梁国常. 有机化学命名刍议[J]. 北京大学月刊,1920(7):71-89.

[19]恂立. 有机化学名词之商榷[J]. 科学,1931(3):477-487.

[20]陆贯一. 有机化物中文命名法之新途径[J]. 化学,1937(3):303-330.

[21]郑贞文. 化学定名说略[J]. 学艺,1920(4):41-56.

[22]杜亚泉. 有机化学命名之讨论(其一)[J]. 学艺,1920(8):2.

[23]杜亚泉,郑贞文. 有机化学[M]. 上海:商务印书馆,1924.

[24]吴承洛. 有机化学命名法平议[J]. 科学,1926(3):345-392.

[25]吴承洛. 有机化学命名法平议(续)[J]. 科学,1926(4):537-560.

[26]吴承洛. 有机化学命名法平议(续)[J]. 科学,1926(7):979-1010.

[27]恂立. 有机化学名词之商榷(续)[J]. 科学,1931(4):644-652.

[28]恂立. 有机化学名词之商榷(续)[J]. 科学,1931(5):817-827.

[29]恂立. 有机化学名词之商榷(续)[J]. 科学,1931(6):997-1008.

[30]恂立. 有机化学名词之商榷(续)[J]. 科学,1931(7):1197-1205.

[31]国立编译馆. 化学命名原则(增订本)[M]. 4版. 台北:正中书局,1969.

[32]中国化学会. 化学命名原则[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91.

上古的解释及造句 篇9

上古解释

【意思】:较早的古代,在我国历史分期上多指商周秦汉这个时期。

上古造句:

1、在上古神话中,神与人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2、到伍须海需要穿过一片原始森林,沿途有很多参天的老松和古柏,给人年代久远的感觉,仿佛置身上古世纪。

3、然而村民却认为他们亵渎了纳瓦——一只被恶魔操控的上古神兽。

4、我追想古时之日,上古之年。

5、古埃及的神明得到了子民们的崇敬,可实际上古埃及的化学家们才是真正的功臣。

6、对于自上古时代起便臣服于中国的日本人来说,试图征服自己庞大的邻国,这看上去有些悖逆常理。

7、龙是中华民族自上古以来一直崇尚的神异动物。但是,它到底是什么呢?至今没人能解释清楚。

8、鸟类是从恐龙进化而来的,但羽毛的起源则要追溯到更为久远的上古时代,恐龙和翼手龙的共同祖先才是羽毛出现的源点,例如上图左边的这块化石。

9、那时,犹大和耶路撒冷所献的供物,必蒙耶和华悦纳,彷佛古时之日,上古之年。

10、耶和华的膀臂阿,兴起,兴起,以能力为衣穿上,像古时的年日,上古的世代兴起一样。

11、不能说我已经对《上古卷轴》和《辐射3》的开发公司现在的商标疯狂了,但是它看起来真的像是终结者自己设计的。

13、封面上古多尔的生平简介更是增加了此书的温馨和趣味。

14、哈萨克语可以分为阿尔泰共同语、上古突厥语、古代突厥语、中古突厥语和近现代哈萨克语五个时期。

15、我们用60级的人物进行上古守护者之弓的任务来测试,结果显示新的集中值系统可以让猎人更加轻松的来完成它。

16、她的统治最终导致上古战争和大灾变,暗夜精灵的社会从此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17、上古时候有一种叫大桩的动物,以八千岁为一春季。

18、传说上古时候,人们经常因乱吃东西而生病,甚至丧命。

19、而使用金色野牛皮肤,你的上古野牛也将脱胎换骨,金光闪闪。

20、我们的大部分工作并没有宣布我们是谁而执行,但你们上古时代的记录提到过一些关于我们的来访和存在的一些细节。

21、3月份发行的一款角色扮演游戏“上古卷轴4:湮没”也包含了相当逼真的物理效果。

22、在对上古森林的研究中,新近清理出的化石将木本的出现向前推进了至少一千万年的时间。

23、我岂不是从上古就说明指示你们吗?

24、新生界、中生界、上古生界、下古生界和元古界分别占总探明地质储量的38%、17%、30%、13%和2%。

道钉的解释及造句 篇10

道钉解释

【意思】:把铁轨固定在枕木上的钉子。

道钉造句:

1、从那根道钉穿过他的大脑之后他就完全变了一个人。

2、债务顾问机构形容过去几个月前来质询的人是突然冒出来的道钉。

3、1869年,在“金色道钉”(GoldenSpike)被钉入枕木、从而宣告第一条横贯美国大陆的铁路完工的当天,人们举行了盛大庆典。

4、七星瓢虫的幼虫身体长,呈黑色,像道钉一般还带有橙色或黄色的花纹。

5、在这个范围内还散布着引人入胜的其它背景星系,还包括道钉状的前景恒星。

6、各种尺寸颜色形状可镶嵌在不同型号的道钉上,发光的强度系数根据反光珠的数量和向前的角度不同而各异。

7、八月二十日和二十一日,也就是周五和周六的早七点到下午五点工作人员将关闭所有SR530路段的通道,在OSOLOOP路的两个入口之间把太阳能道钉安装在高速公路的中心线位置。

8、来看著名的菲尼亚斯-盖奇的例子。一根铁路道钉破坏了他大脑的额叶,把他由冷静、勤勉的工人变得一无是处。

9、在虚拟试验场场景中实现了对车辆相对于磁道钉位置的检测模拟,以利于后续自动控制模型的处理。

10、但当你达到五级热度,你将会遭遇路障,道钉,直升机,以及联邦武装车队。

11、等道钉固化4个小时后,撤掉安装隔离设施。

12、取适量胶水均匀涂抹在道钉上。

13、将道钉紧紧按在安装位置上,确保方向正确,如果胶水多了,一定要清理干净;

14、在磁道钉导航的自动公路系统中,在车道中心线上埋置间距相同的磁道钉作为车辆的导航标记。

15、磁道钉是基于磁信号导航的自动公路系统最重要的道路引导标志。

命名的解释及造句 篇11

关键词:气排球,一传技术,动作界定,运用研究

气排球运动是我国首创的一个新兴隔网球类体育项目,缘于其特有的运动特点和项目要求,已成为一项深受群众喜欢的健身体育项目。随着气排球运动的推广和开展,福建、广西等省区的高等学校和中小学相继开设了气排球体育课,一些体育院校开设了气排球专项课,至今气排球一传技术的发展仍处于不断的完善和创新过程中。

1 气排球的发展

气排球运动起源于我国,1984年,由内蒙古集宁铁路分局首创。1991年,火车头老年体协依据排球规则,编写第一本《气排球竞赛规则》,并在上海特制了比赛用的气排球。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排球管理中心委托排球学者修订《气排球竞赛规则》,进一步指导和规范气排球比赛。2005年7月,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重新制定《气排球竞赛规则》。2012年,中国排球协会和老年人体育协会审定了《气排球竞赛规则(2012—2016)》。1995年5月16日,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观看老年人气排球表演赛后,称赞气排球很好,既适合老年人也适合中年人、青少年。

2003年6月,教育部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要求从2004年新学年开始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中施行。《课程方案》把气排球运动列入体育本科专业体育锻炼手段与方法方向的任意选修课技术学科内容。从此,气排球课程理论体系研究开始不断地得以完善,排球方面的学者开始从不同学科、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加大了对气排球运动理论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2 气排球一传技术概述

2 . 1 有关气排球一传技术研究文献资料

连道明主编的《软式排球、沙滩排球、气排球》以及于贵和主编的《软式排球、沙滩排球、气排球理论与方法》中都将气排球一传技术称为防守击球,其技术动作分为“捞”“捧”和“插托”两类。蔡志源的《气排球的基本技、战术研究》(2005)研究认为,气排球具有休闲、竞技性,有丰富的技、战术含量,需要开发研究。其接发球技术有用双手捧球、传球或垫球,动作要领为先判断并迅速移动到来球的位置,双手插入球的下方,然后用手指或手臂将球弹击或垫击出去。凌齐的《构 建气排球 技术课与 影像分析 课堂教学 模式的研 究》(2013)对气排球一传创新技术影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双手挡垫、双手捧托垫、单手托垫等技术动作教学方式。刘利鸿的《南宁市第八届运动会气排球男子总决赛中垫球技术运用分析》(2013)研究认为,广西高水平气排球比赛主要有双手垫球、双手捧球、双手挡托垫球和单手垫球等四种垫球方法;本次赛事中气排球垫球技术采用以双手垫球为主,以双手捧球、单臂垫球为辅。肖丽的《气排球技术之我见》(2013)研究认为,气排球的接球可以采用上手接球较为稳当;气排球衍生新技术——下手捧球技术,这项技术使用频率和人数也越来越多,其动作是上手传球的逆向技术,都是利用手指手腕的灵活,增加了触球面积,对大力发球和扣球时球路在身体下盘时这项技术会很有效果。

2 . 2 气排球一传技术动作分类

课题组查阅文献资料和访谈高校、企事业单位气排球教练员以及气排球爱好者,统计和归纳出气排球一传技术分双手技术动作和单手技术动作。双手一传技术动作有双手垫球、双手“捧”球、双手“捞”球、双手“托球”、“阴阳手”接球、太极手接球、双手“插托”球和低蹲传球;单手一传技术动作有单手“托”球、单手“捧”球、单手“捞”球和单手垫球。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2010~2014年期间,广西“红牛杯”气排球比赛、广西区直单位气排球比赛、广西电信气排球比赛、广西高校教职工气排球比赛等各类气排球一传技术运用情况和广西民族大学气排球专项课堂一传技术教学。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法:查阅气排球教材,通过知网搜索气排球一传技术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

3.2.2 观察法:现场观摩研究对象过程和观察学生课堂教学情况。

3.2.3影像技术分析法:研究借用排球临场技战术统计分析系统软件、比赛信息采集与分析系统。运用比赛采集分析系统的数据挖掘方法对气排球比赛一传技术运用进行分析,形成一个气排球数据挖掘工具,达到辅助教学训练和决策一传技术研究的目的。

4 结果与分析

4 . 1 气排球一传技术界定

课题研究参照排球一传技术称谓,界定气排球一传技术是指对方队员的有效发球进入本场区内时,本方球员运用双手垫球、双手“捧”球、双手“捞”球、双手“托球”、“阴阳手”接球、太极手接球、双手“插托”球、低蹲传球、单手“托”球、单手“捧”球、单手“捞”球和单手垫球技术动作,将球击向二传组织进攻位置或攻手位置的第一次触球;或者是本方队员的第一次接扣球、接拦回球和接其他球。

4 . 2 气排球一传创新技术命名

4.2.1 气排球一传创新技术命名的原则和依据

气排球一传技术之所以具有创新技术之说,是针对排球一传技术所没有的技术动作提的创新。课题研究借鉴排球分类从排球技术概念着手的方法,以气排球一传击球动作技术为划分标准,旨在反映气排球一传技术击球动作的特性和运动发展规律,以利气排球一传创新技术的学习和运用,做到气排球一传创新技术的内涵与外延命名的相对准确性,避免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同时,依据中国排球协会审定的《气排球竞赛规则(2012—2016)》规则10比赛中的击球规定,球可以触及身体的任何部分,击球时(包括第一、二、三次击球),允许身体不同部位在一个动作中连续触球,但球必须被击出,不可接住或抛出;认真甄别气排球一传创新技术存在击球时的犯规,既“持球”和“连击”;其次,根据气排球一传创新技术动作结构,合理、规范运用汉语字词表达,来命名气排球一传创新技术动作。

4.2.2 现有气排球一传创新技术分析

气排球一传技术的双手“捧”球、双手“捞”球、双手“托”球、双手“插托”球、“阴阳手”接球、“太极手”接球、单手“托”球、单手“捧”球、单手“捞”球等创新技术,在中老年气排球比赛和无排球基础的初学者比赛中运用最多。缘于气排球发展近30年的时间,练习者经过长期触球训练培养了非常好的球感,比赛中能做到很好的控制击球。课题研究借用排球临场技战术统计分析系统软件、比赛信息采集与分析系统。利用比赛信息采集的粒度与实时性,进行文献影视图像处理与视频分析,重点做好比赛视频绑定、视频检索与视频编辑,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对气排球一传创新技术动作进行分析,挖掘气排球一传创新技术动作间频繁项集的基础上生成关联规则,挖掘出比赛数据中联系性较强的技术动作,对一传技术不同效果的表现转移步骤进行分析。气排球一传创新技术动作环节都是用于接大力发球和强攻扣球,进攻后的球体都朝向防守方的腰下部位运行,防守队员顺势形成下手接球防守动作。“捧”“捞”“托”等一传击球技术,动作特点是运用手指、手腕灵活的击球动作。动作方法采用半蹲姿势,两臂自然放松弯曲置于腹前,两手触球时,十指自然弯曲张开成半球状,增大触球面积,手腕稍后仰,击球时手腕、手指向前抖动。“插托”“阴阳手”“太极手”等一传技术,既可用于接大力发球和强攻扣球,也可用于接球速快、力量大、球体朝向胸腹部运行的。动作特点两手触球时,十指自然弯曲张开,两手掌根相靠,形成近似垂直角度,运用手指和全掌弹击来球。气排球一传双手垫球技术动作是排球双手垫球技术的改进动作,因气排球球体轻、受力变化大的特点,手臂击部位在手腕的15~20cm处。

4.2.3 气排球一传创新技术的命名

气排球击球规定,球可以触及身体的任何部分,击球时,允许身体不同部位在一个动作中连续触球,但球必须被击出,不可接住或抛出。气排球的“捧”“捞”“托”等一传击球技术,依据汉字词面意思存在“持”球犯规,随着参与人员的年青化、专业化,在实际比赛中也存在诸多“持球”现象,因其也具有自身的技术特点,文章分析认为,根据这些技术的动作特点和结构,统一命名为“下手抖球”。气排球的“插托”“阴阳手”等一传击球技术在实践比赛中存在“连击”问题较多,但由于接一传球具有较好的效果,文章分析认为,统一命名为“双手挡垫”。

4.2.4 气排球一传技术教学和运用

气排球一传技术教学和训练首先要依据教育学理论和原则,结合体育学科和球类运动特点,运用语言法、直观法、完整与分解法、预防与纠正法、游戏法以及比赛法,但因其是一项新兴的球类运动项目,更需要从实战技术运用中进行分析和引入教学训练。研究认为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影像分析教学方法是一项针对气排球运动所必须的方法。课题研究把广西区域内最高水平赛事的影视图像运用在广西民族大学气排球专项课堂一传技术教学中,实验对比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凌齐的《构建气排球技术课与影像分析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认为,影像分析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真实、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教学训练中,研究选择基于事赛一传技术图像分析,并借鉴排球临场技战术统计分析系统软件、比赛信息采集与分析系统,使得气排球一传创新技术分析方法不但可以完成常规的统计任务,而且更重要的一个手段是把统计与视频图像相结合,使得分析工作更加直观。基于气排球一传创新技术影视图像分析还可以解决增加分析效率的作用,其技术运用和动作结构分析可以实现比赛场景的重组和仿真回放。结合视频描述技术,可以实现对视频文件中不同场景片断重新组合,模拟真实的比赛画面,实现仿真回放。仿真回放技术可以有效地支持对一传比赛技术运用情况的统计。通过仿真回放可以调整一传技术环节的技术动作,从而更科学分析一传技术规律和运用特点。将分析结果与实际需求相对比,找到最适合气排球一传技术的动作技术结构。

5 结语

上一篇:一般厂房租赁合同下一篇:外贸收款的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