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中医院“二甲”评审议程(精选6篇)
孙思邈中医院“二甲”评审议程 篇1
耀州区孙思邈中医院“二甲”初评审议程
年5月23日 下午14:00
二、参加人员:全体人员到岗—负责人:孙六虎
三、第一团队:迎接队—负责人:乔志宏
时间:13:30大厅集中
参加:院委会成员吕根兵乔志宏孙六虎李月娥刘琼 礼仪:焦妍妮白荣张荣张静冯杨柳贺园园罗静杨江妮
导引员:刘琼
内容:介绍院委会成员
医院简介
13:50 要求药房人员排队门口迎接 收费人员门口迎接
四、汇报会
地点:康复中心—负责人:乔志宏
时间:13:30
参加人员:各科室负责人
内容:吕根兵院长汇报二甲评审工作
接待:罗静白荣张蕊杨江妮
五、检查路线
内科—导引员罗静外一科—导引员白荣
外二科—导引员张蕊院感办—导引员杨江妮
办公室—导引员任筱娟医技科—导引员陈静
药房—导引员焦妍妮
六、反馈会
地点:康复中心
参加人员:各科负责人
吕院长表态发言。
七、二甲办王晓艳主任安排各科室资料及专家检查办公室事宜。
八、孙六虎主任安排环境清洁,宣传栏等事宜。
九、专家分组进行检查,吕根兵、乔志宏、孙六虎、李月娥、刘琼、任晓娟陪同检查。
一、时间:2014耀州区孙思邈中医院2014年5月23日
孙思邈中医院“二甲”评审议程 篇2
近日, 邵阳市卫计委派中医专家组一行5人, 来到隆回县中医医院进行二甲持续改进评审工作, 并于当日下午在门诊五楼会议室参加了“隆回县中医医院二甲持续改进评审反馈会”。
反馈会上, 中医专家组成员针对该院持续改进过程中做得好的方面给予了肯定, 如针灸推拿科、骨伤科、内科、外科、急诊科、妇产科、手术室、供应室等科室在开展中医特色治疗、辩证施治、优质护理、合理用药、控制院感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实效, 病人的满意度提高了。特别表扬了针灸推拿科全体医护人员全面落实了在院病人及门诊病人的中医药特色疗法, 效果甚佳。点名赞扬了影像科科长阳光兵带头钻研专业知识及技能, 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同时, 对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如辩证施护方面要坚持每月做一次中医药特色治疗与护理项目的统计及效果评价, 并进行半年小结、全年总结, 以便能一目了然地看出辩证施护方面到底做了些什么, 效果如何。
反馈会由隆回县中医医院党总支部书记刘子山主持。该院班子成员及各科科主任、护士长到会听讲, 并认真做了笔记。刘子山书记代表全院医务人员在会上表态, 决心以这次评审反馈为契机, 扬长避短, 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特色, 为老百姓提供价实惠有效的中医药服务。
医院二甲评审汇报文稿 篇3
创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汇报材料
一、深刻分析院情,制订医院发展规划
(一)、医院基本情况
我院始建于1986年,是由XX县城关镇卫生院发展而来,2009年达到国家二级乙等中医医院标准,是XX县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全县35万人民中医医疗、急救、康复、教学和科研任务;医院经历了几代医务人员的艰苦努力,现已成为技术人才密集、服务功能完备、临床学科集全、仪器设备先进的集医疗、急救、预防保健、教学、中医药科研开发为一体的综合性二级中医医院,是河南中医学院教学医院、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协作医院、河南科技大学一附院网络医院、河南推拿职业学院教学医院,同时也是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等定点医疗单位。目前占地20000M,建筑面积19334M,业务用房10272.5M,固定资产1755万元,医院现编制床位400张,实际开放床位260张。
现有在岗职工26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190余人,高级职称8人,硕士研究生10人。占74%,行政后勤人员占15%,高级职称10人,占卫生技术人员6%,中级职称67人,占卫生技术人员的37%,初级职称82人;大学本科29人,大学专科104人。
22现设10多个行政职能科室,30多个门诊及辅助检查科室,7个临床病区,现有螺旋CT、核磁共振、数字化X线成像系统(DR机)、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多功能血液流变仪、血球计数仪、中药煎药机、微波理疗仪、多功能麻醉监护仪、三维腰椎牵引治疗机、多功能臭氧治疗仪、胃镜、脑电图、除颤仪、监护、等大中型诊疗设备40余件,为临床诊断提供了科学的检查依据和保障。医院全面启动了信息化系统,实现了HIS(医院信息系统)、LIS(检验室信息系统)和电子病历系统的数字化管理。
多年来我院坚持中医办院方向,重视中医特色专科建设,打造出的中医特色专科品牌——康复理疗科,已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目前我院主要中医专科有康复理疗科、脑病科、心病科、中医妇科、外科、骨科等,主要中医及非中药诊疗项目达80多种,非中药技术应用率达40%以上,这些专科在提高中医药及非中药中医诊疗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逐渐扩大,充分突出中医特色,其中心病科被河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定为河南省首批中医特色专科重点建设单位。
近年来,XX县中医院在县委、县政府及卫生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各建设项目得到了快速发展,先后被省、市、县相关部门授予“中医管理先进单位”、“综合管理先进单位”、“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物价信得过单位”、“抽检无假药单位”、“质量信得过单位”、“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先进单位”、“社 会保险工作先进单位”、心病科被市文明办授予“巾帼文明岗”、院团总支被团市委授予“五好团支部”、“市级青年文明号”、被市文明委授予“洛阳市优秀青年志愿者组织”等荣誉称号。
2015年截止9月,我院共接门诊病人186540人次、收治住院病人5461人次,业务总收入3205万元,药品总收入1356万元,占业务收入的42.3%。其中,中药收入占药品收入57.4%,中药饮片收入占中药收入的63%。较去年同期相比,业务收入增长了19.4%,门诊人次增长了19.7%,住院人次增长了20%,中药饮片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1%。我院人均住院日为10.93天,床位周转次数为21.8次,床位使用率达87.2%。连续5年实现大幅增长,圆满完成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指标。
(二)医院基本定位
XX县中医院是XX县唯一一家二级综合中医医院,也是XX县唯一一家民政优抚医院,还是XX县两家综合性二级医院之一,必须承担起XX县35万人民对中医药需求的重任,也必须承担起本县域人民健康的重任,满足全县人民健康需求,为XX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好务就是我们的基本定位。
(三)制订发展规划
基于上述院情和定位,经过院务会、职代会讨论通过,研究制订了《XX县中医院5年发展规划(2011-2015)》,明确了总体目标和具体工作目标,制订了工作措施和组织保 障。确立了富有中医药文化内涵的办院宗旨和办院方针。提出了以“大力发展民族中医药与传统非中药诊疗技术”为目的,“以人为本,泽及苍生”的经营理念规范医院管理,整肃行业作风,加强学科建设,突出中医特色,强化医护质量,提升医院形象,促进医院科学发展,竭力打好“豫西地区特色典范中医院”。
二、明确创建目的,营造浓厚创建氛围
2009年经过全院干部、职工的广泛参与,共同努力开展创建活动,我院被评为“河南省二级乙等中医医院”。为使我院进入同级医院的先进行列,成为中医特色突出,综合实力强大,医护质量优质,医院管理规范,行业作风优良的中医医院,院党总支号召全院干部职工要再接再励,总结成绩,找出差距,巩固二优成果,开展创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
(一)是领导重视,责任明确,组织落实。1、2015年1月医院成立了等级评审创建领导小组和督查考评组,分设医院管理组、医疗组、护理组、院感质控组、医技检查组、中药药事管理组、后勤保障组七个工作组。由院长担任组长,领导班子其它成员担任副组长,并指定一名副院长具体负责,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责任状、奖惩规定等。形成“多管齐下、统筹兼顾、分级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组织保障体系与创建工作总格局。2、2015年1月8日,召开了医院创“二甲”工作动员大会。院长在动员报告中指出全院职工要明确创“二甲”的 各项要求,对照自身情况,查缺补漏,缩短与标准的距离。2015年4月16日,针对创建活动开展情况,为营造更加浓厚的氛围,再一次召开全院性的总结布置再动员大会。
3、为积极有效推进创“二甲”工作顺利进行,在创“二甲”动员大会上,各创建工作组组长向院长递交了责任状,责任状明确了各组的创建标准和目标,对创二甲工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将各项工作细分,落实到人。
4、自确定我院开展二甲创建工作后,为了解我院与“二甲中医院”存在的差距,院长张建伟同志带领医院二甲创建工作组多次到省市级示范中医院参观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并多次邀请上级医院到我院现场指导创建工作,确保创建工作不走形式达到预期目标。
5、为调动全院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医院制定了《XX县中医院二甲评审创建工作奖惩规定》,明确对积极工作、业绩突出的科室和个人给予奖励;对工作中推诿、拖拉、导致工作不能完成的科室和个人进行处罚。统一了全院干部职工的思想,同时采取院刊、横幅、黑板报、电视台、电子显示屏、网络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扩大影响,形成了全院上下人人关心,个个参与的浓厚氛围,确保创建工作有序开展。
(二)是制定方案,学习标准,分解责任。
1、为了保证这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制定了《XX县中医院创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实施方案》,将创建“二甲”主题、内容、工作目标、工作要求、实施步骤进行细化。
2、多次召开由院长主持的创建小组专题会,组织全体学习讨论二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各个科室分别针对自己科室的特点,多次组织讨论,深刻理解标准要求,根据自己不足进行改进和提高。
(三)是正视问题,纠建并举,全面整改。
为了保证评审工作扎实有序开展,我们采取了边对照标准查找问题,边研究制定整改方案,组织自查,找出差距,提出整改措施,要求限期整改,不断完善直至达标。我们将日常督导和持续改进作为创建工作的重要手段并贯穿于始终,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努力提高创建工作效率。采取多种方式对专业学科建设、医疗护理质量、病历处方书写质量、院感流程改造、中医药文化建设、创建资料等进行全程跟踪督导,不定期召开创建评析会议,提出具体措施与要求,确保创建工作有计划、有步骤、不走过场并达到预期效果。
三、理解标准精髓,狠抓各项措施落实
中医医院,首先体现一个“中”字,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都要围绕这个根本,这不仅是各级领导的要求,也是社会对中医医院的需求,更是中医医院建设、快速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快速提升的必由之路。我们认为本次中医医院评审的重点是: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中医内涵建设,增强中医服务功能,同时加强医院应急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建设。根据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等级评审的标准及要求,寻找重点、特点和难点,让每个科室工作有重点、有思路、有特色、有效果,我们力求突出重点,立足实际,强力推进中医服务能力建设。
(一)优化人员结构,抓好中医人员队伍建设
1、是把好人员入口环节,吸纳优秀中医人才
每年从高等中医药院校引进人才,使中医人员配备趋于合理,近3年来自主招录高校硕士研究生10名、本科生13名。20人全部为中医专业人员,大大提升了我院的中医人员比例。同时经县政府、编办、县卫生局等同意,为我院招录的大多数中医临床专业研究生、本科生解决了编制问题,稳定了人员队伍。
2、是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保障中医后继有人
严格执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医院人员配备的相关要求。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达到57.6%。自2013年起达到了每年递增 6%以上,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达到77%。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培训时间≥100学时)的比例为100%。医院领导班子3人,均按要求接受了省级“西学中”继续教育培训。
3、是注重开展继续教育,保证知识不断更新
重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岗前培训,每年举办西医人员学习中医培训班。联合洛阳市第一中医院对我院全体西人员进 行了为期2年的“西学中”培训教育,经过培训考核并由洛阳市第一中医院授予“西学中”培训合格证书,使我院西医人员“西学中”继续教育达到了100%,3年来先后邀请专家教授来院授课20余次,每月举办院内医疗护理学术讲座不少于2次,组织开展了中医药文化、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病历书写规范、医疗护理核心制度、中医护理操作技能培训,参学率100%。近3年来共委派46名医务人员外出进修学习,86人次参加学术活动。
4、是实行名老中医带徒,传承中医学术成果
积极开展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我院于2013下发了《XX县中医院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及继承人选聘管理制度》,聘请我县知名老中医为为我院心病科、脑病科、康复科学科带头人,并制定了《XX县中医院中医师承教育继承人教学计划》为名老中医配备助手,传承名医学术经验。
5、是鼓励开展临床科研,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建立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加快人才的成长,增强人才队伍的创新性和凝聚力,对获得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新技术、新项目、在专业杂志发表论文的员工都给予了一定的奖励。
6、扎实开展临床实习带教工作
近年来,医院加强了临床实习带教工作,在2014年申请正式成为河南中医学院的临床教学实习医院。目前我院共接收河南中医学院、南阳医专、漯河医专、洛阳市中医药学 校等医学院校实习、见习同学6批共105人次,医院制定了《XX县中医院临床进修、实习管理带教办法》,要求各临床科室认真落实带教计划,对实习同学进行一对一的带教,使实习同学在我院真正学有所得,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二)注重医院文化,抓好中医优秀文化传播
(1)认真贯彻执行《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导意见》、《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制定了《XX县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规划》,确定医院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不断健全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医院文化建设体系。
(2)积极倡导“厚德博学,传承创新”的医院院训;坚持“以人为本,泽及苍生”、“中西医并重,打造成就豫西地区特色典范中医院”经营理念。
(3)我院从建筑风格、内部装饰、医院标识、庭院建设、诊疗环境、形象识别等医院环境方面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在院区安装有中华名医、中医名言警句、中医药文化知识、中医养生保健等体现中医文化特色的牌匾近200块。同时,在门诊大厅及电梯口配备多媒体设备,播放中医诊疗相关栏目及中医科普知识,从而形成了统一的、突出中医特色的环境氛围,加大了中医元素影响力。展示了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理念。
(4)联合XX电视台开展“中医有约”电视讲座、通过 现场观众参与,互动提问解答的形式,对多发病、常见病的预防及中医特色诊疗手段的讲解,弘扬中医文化,普及中医健康、养生知识。继续以公众微信平台为依托,针对各节气的更替、及日常生活保健,定期推送中医健康养生知识,推广中医文化。营造了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增强了对中医药的认识、理解、信任和热爱。
(5)确定了具有自身特色、富含中医药文化的“院徽”、“院标”和“院歌”,确定了医院宗旨、医院愿景、医院精神、核心价值观、员工誓言、服务行为准则,编印了《员工手册》;要求全体职工认真学习并掌握,时刻牢记传承中医药文化。
(6)医院建立了综合目标考核体系,定期开展相关考核,逐步形成了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
(7)建立了医院网站及微信账号宣传医院中医药文化知识,组织全体医师开展方歌竟赛活动、开展拔河比赛、羽毛球比赛、护士礼仪表演、春节联欢晚会等文体活动,丰富职工生活。
(三)依法依规执业,规范开展各种诊疗行为
认真组织学习《执业医师法》、《河南省中医医院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侵权责任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度,修订、健全、完善了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人员 岗位职责。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中规定诊疗科目依法执业,并按期效验。临床科室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规范中医医院及临床科室名称的通知》要求,重新规范全院科室名称,制作更换了具有中医特色的导向标识标牌。医院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聘任和使用具备相应岗位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无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执业医师、执业护士均已按规定注册,无超范围执业。在岗人员均有执业资格严格按照卫生行政部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定实行诊疗技术准入和开展相应手术项目。医院无对外出租、承包科室,无虚假、违法广告。
(四)强化重点专科,坚持名医名科名院战略
按照二甲评审的具体要求,医院制定并实施了专科建设发展规划,实施以质量求生存,以专科求发展的经营策略。目前我院有省级重点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单位1个,院级重点专科2个,医院从人、财、物方面向重点中医专科倾斜,强化中医重点专科人才培养,建立了学科带头人选拔、培养、使用机制,促进重点专科带头人尽早成才,学科带头人及人才梯队满足中医内涵建设需要。专科床位、设备、人员、技术及业务达到相关要求。各专科均制定并实施了3个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每年进行总结、评价和方案优化。努力提高重点病种的辨证论治水平,中医治疗率达到90%以上。通过建设,各重点专科中医药特色更加突出,临床疗效更加 显著。
(五)完善诊疗手段,丰富中医诊疗服务项目
按有关要求,合理配置中医诊疗设备13类、36种、261件,保证了各科室对中医诊疗设备的需求,各科室积极开展中医诊疗技术服务项目9类53种,既发挥了中医治疗特色,满足临床使用,又丰富了临床治疗手段,提高了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截止至2015年第三季度,全院采用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患者23486余人次,占医院门诊总人次的12.6%。
(六)狠抓重点环节,细化医疗质量管理措施
1、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
院领导把主要精力用于医院管理,不断加强自身管理知识学习,参加医院管理知识学习班或短期培训提高班,不断接受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新知识,以全面提高医院管理水平,适应新时期对医院干部多元化的要求。根据二甲医院评审要求,医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第一责任人,各科室负责人为委员的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和“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等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定期每季度召开各质量委员会会议,及时收集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研究医疗质量管理等相关问题,充分发挥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的作用,强化科级 质量管理组织的职责,落实质量控制的各项措施,切实解决工作中有章不循、工作中梗阻的问题,保证各项工作计划及工作措施扎实落实。
2、完善医疗管理相关制度
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监管力度,推进持续改进,保障质量安全。制定了涵盖医、护、药、院感以及行政、后勤、财务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和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方案,不断健全考核标准、考核方法,不断完善及时更新质量管理制度。形成了工作目标明确,岗位责任到位,环节控制精细化,质量评估标准化,监督检查常态化的运作机制,定期进行检查考评,并对查出的问题及时整改落实,充分发挥了两级质控组织对医疗质量管理的作用。
3、医院重点环节安全管理
在全院开展以患者安全为目标,以医疗安全为主线的安全教育,对重点岗位、重点人群实施重点管理;制定了重大医疗安全事件、医疗纠纷防范处理预案和处理程序,按规定报告医疗不良事件,不隐瞒和漏报,重点病人每日逐级报告、分级督查制度,实行总值班交班;
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建立有医疗风险防范、控制和追溯机制,质量检查每月通报制度,医患沟通制度,实行医疗质量责任追究制,不断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控制,强化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的管理和质量控制。医院为规范手术科室管理,切实保障患者安全,制订了《手术科室相关制度》对全院手术科室进行规范管理,切实实行手术资格准入、分级管理制度,手术报告、审批制度。有创诊疗操作按手术诊疗管理。加强围手术期质量管理和控制,强化各类围手术期管理制度,重点是术前讨论、手术适应症、风险评估、术前查对、操作规范、术后观察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麻醉工作程序规范,人员结构较为合理,定期开展培训,制定并认真实施麻醉师访视制度、麻醉操作规范。术前麻醉准备充分,麻醉意外处理及时,实施规范的麻醉复苏全程观察。
要求临床科室主任每天查房、副主任医师每周查房1—2次,主治医师每天查房2次。住院医师每天查房3次以上。健全完善了总值班制度,由各职能科室负责人轮流值班,协助院长加大对全院夜间、节假日等盲点时间、重点部位、危重病人医疗安全的管理,在全院开展医疗安全隐患排查,避免医疗纠纷。
加强对放射科、检查科、氧气供应室、配电室、电梯等重要部门的安全管理,医院建立有医用放射性物质、剧毒试剂等危险物品的安全管理制度,防护措施完备并定期进行检查。
4、强化各类病案质量管理
认真贯彻《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处方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成立了病案管理委员会,院科两级病历质控体系健全,健全病历书写制度,每周通过医务科医疗质控小组对全院病历质量全程监控、评价、反馈,严把病历书写质量关。医院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病历书写、质量培训工作,病历书写纳入医院综合目标考核,努力提高病历甲级率,对归档病历,院医务科检查评分,对存在问题及时予以通报并处罚。实行按规定借阅、复印或复制病历资料,切实保护患者隐私。
5、开展门急诊工作质量管理
加强门诊急诊急救能力建设。建立完善了规范化管理制度、建立了危重病人抢救制度、上报制度,制定了应急预案,多次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急诊急救知识培训,并积极开展全体医务人员急救技能演练及点评,努力提高抢救成功率;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全院医务人员的急救技能得到了长足的提高。
(七)更新服务理念,提供中医特色服务措施
1、提供便捷服务
医院门诊设有就诊咨询、导诊、医院就诊指南、医院建筑平面图示,服务标识规范、清楚、醒目、易懂。根据门诊工作流量优化流程、简化环节。为方便群众就医在门诊设置 电子叫号系统及微信、电话预约诊疗,合理规划挂号、划价、收费、取药、采血等服务窗口的数量、布局合理,缩短患者等候时间。
2、推行规范化服务
是继续深入开展规范化服务培训工作,在对新进的医护人员及服务窗口人员和物业、保洁、保安等后勤服务人员,进行医院各项制度培训的同时,还邀请北京礼仪培训专家对全院职工做了为期三天的“行业职业规范化礼仪”系统性培训。
3、持续丰富优质服务内涵。
除继续开展《优质护理示范病区》等活动外,开展了从抓药、煎药,到送药到床头的“中草药使用一条龙服务”,并改造建设营养食堂,为就医群众及职工提供就餐保障。
4、深入推进行风建设工作。
为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医患沟通,我院认真推行电话回访工作,对在电话回访中收集到的优秀医护工作者进行表彰,并推出“服务之星”先进事迹宣传活动,健全优质服务工作机制,不断延伸、改进、完善服务功能。医院设立了医德医风投诉接待办公室、定期召开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患者家属参加的行风评议会、社会监督员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制作意见箱、调查问卷等形式征求患者意见、建议,全方位接受社会各界、群众、病人及其家属的监督,持续改进工作;同时,建立健康宣教室,每月由病区组织对病人及 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每季度召开一次医患座谈会,征求患者及家属对医院意见和建议,加强对病人健康生活知识的宣教工作。从而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充分信赖和好评,群众、患者满意度达98%以上。
5、提供温馨服务
医院倡导“人性化”服务,大力推行开展优质服务病区建设活动各病区服务环境和设施舒适、温馨、干净、整洁,提供候诊椅、轮椅、阶梯扶手、轮椅坡道、手机充电器、便民服务袋、中药免煎、微波炉免费使用等便民服务措施;以人为本,尊重患者、主动热情、周到文明为患者服务。执行《关于2011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在医务人员中全面禁烟,劝导病人和家属禁烟;实施节假日不停诊和24小时急诊绿色通道;开展“一站式”门诊导医服务,陪同老、弱、残病人就诊;设立了医院职工和病员食堂,为员工和病员提供餐饮服务;为患者提供营养膳食指导,满足患者治疗需要,保障饮食卫生安全;门诊大厅设置了大型电子屏幕滚动播放医院医疗信息和健康教育信息,并提供健康教育资料等。
6、是提供信赖服务
尊重和维护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同意权等。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在进行手术、麻醉、输血以及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时取得患者书面知情同意,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增 进医患沟通。
(八)开展治未病服务,满足社会对中医新需求
医院在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中明确了“治未病”工作的发展目标,制定了“治未病”服务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措施。自医院搬迁至新院区以来成立了“治未病”服务中心,专门招聘相关专业中医研究生开展了体质辨识、中医体检、风险评估、健康咨询与指导、健康干预等工作。配备专职医护人员9人,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达70%。配置设备、建立工作制度、服务规范和技术操作规范。按照要求积极应用“治未病”服务技术,包括针刺、灸法、火罐、推拿、贴敷、足疗、药浴、熏蒸、药膳、刮痧等10项。自2014年5月以来,完成各类体检2000余人次,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健康状况评估660余人次,建立了2000余份健康档案,举办中医保健知识讲座5次,实施健康干预500余人次。
(九)推行辩证施护,彰显中医特色护理优势
1、常规护理体现人文服务理念
强化护士队伍建设,完善准入机制,实行持证上岗,依法执业。鼓励护士自修大专、本科学历。近三年陆续招聘大专院校毕业生30余名充实护理队伍,使床护比达到1:0.4。制定护理人员中医理论及技能分期培训计划,定期开展培训和考核。3年来举办中医护理知识(技能)培训100余次。
开展了住院病人安全风险评估,增补了病人转科流程、手术核查制度和查对记录、实行了危急值登记、规范了临床护理标识如:氧气四防、防压疮、防管道滑脱等,规范急救药械的管理,切实落实“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各病区对每日新入、危重、抢救、手术病人等均实行严格的床头交接班制度,加强晨晚间护理工作;加大护理查房和督导、检查的力度,坚持每周召开护士长例会,对督导、检查出的问题及时提出并整改;定期组织护士长进行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检查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医院完善了护理管理制度、职责,优化了工作流程,建立与实施了护理差错报告和管理制度,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能够运用对护理不良事件评价的结果,改进相应的运行机制与工作流程、工作制度,保障患者安全,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手术室和消毒供应室工作流程较为合理,制定并实施相关的工作制度、程序、操作常规,符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要求,能基本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
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2013年1月我院启动优质护理工作,制定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按优质护理服务标准完善管理制度、管理标准,在全院进行宣传发动,统一思想认识,让全体职工都明白优质护理的内涵、目标,得到广大病人、全院职工的一致好评。
2、中医护理体现中医特色优势
护理部用三年时间对护士进行了中医知识培训,完成了 西医院校毕业护士的中医药知识培训(100学时)。全院确定16个优势病种开展辩证施护;病区设立了中医综合治疗室,科室、护理部组织了中医护理操作培训、考核,正确实施12余项中医特色护理服务。2013以来每年轮流选派各科室护士长、护理骨干到洛阳市中医医院、洛阳市第一中医院相应科室进修,学习上级医院的管理模式,优质护理服务的方式方法,熟悉、掌握传统的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学成归来,她们将新理念、新方法应用于实际工作,融入到优质护理服务中去,传统中医护理操作技术遍地开花,充分利用中医特色优势,提高疗效、缩短患者住院天数,得到了病人的认可和好评,并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施,转变了护理模式,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新排班模式下,划分责任小组,实行24小时全程、全效、连续为病人服务;优质护理示范病房,落实了分级护理制度护理部要求护士长和小组长每天对特、一级护理的病人进行评估,检查督导责任护士落实基础护理并加大基础护理检查力度,做到了健康教育个性化、病情观察细致化,全面的专业照顾涵盖护理工作的各个方面。
推广成效显著,病人满意度节节攀升。积极开展中医药健康宣教,在病区开设中医保健知识宣教栏,免费发放中医健康手册和健康教育处方。
(十)加强药事管理,保障中药质优安全一流
1、药事管理规范,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1)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医院中药饮片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成立了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规范医院各项药事活动。制定印发基本用药目录,定期召开医院药事委员会会议,随时听取临床医师用药信息,介绍医院用药目录,制订《处方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2)药学部门布局、设施和工作流程合理,管理规范,建立了相应的工作制度和工作职责。能为患者提供安全、及时、有效的包含中药饮片、中成药、西药的药学服务。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药事管理工作模式,坚持合理用药,药品供应满足临床需要。建立了突发事件药品供应与药事管理机制。
(3)严格按有关规定加强对特殊管理药品的管理,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包括毒性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药品的购置、使用与安全保管。
(4)严格执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管理制度。多年以来,医院严格执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西药、中成药、耗材、植入性材料100%招标采购,根据临床应用情况及市场信息,我院对部分价位较高的药品、植入性材料进行降价购进,让利给患者,得到了患者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和赞誉。自2009年起,医院实行药品网络管理,定期对药库和药房进行盘点,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
2、中药县域内领先,质量种类品种一流
(1)合理配置药事部门的人员。全院药学人员共计13人,中药人员到达10人,占77%。
(2)建立了标准化中药房,中药房设置达到《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中药饮片调剂室、中成药调剂室、中药煎药室均配备有效的通风、除尘、防积水以及消防等设施。中药饮片调剂室面积79平方米;满足医院的规模和业务需求。
(3)提出了“中药一流”的口号,就是质量要最好,品种要最多,炮制要最佳,普通饮片、小包装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全部配备,满足不同群体对中医药的需求,现有中药饮片452种、小包装饮片433种、配方颗粒405种、中成药167种。
(4)中药饮片采购制度健全,采购程序符合规定。中药饮片验收管理制度健全并落实到位,记录完整。中药饮片储存管理规范,有保证质量的管理制度和设施条件,做到定期养护。对毒性中药饮片、按麻醉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管理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实行双人双锁管理。
(5)严格中药饮片调剂、煎煮、临方炮制的质量控制,确保中药饮片质量。严格处方的审核和调剂复核,调剂复核率100%,普通饮片每剂重量误差在±5%以内。建立了中药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和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制度,按规定报告中药不良反应。
(6)每月开展药师下病房开展处方点评工作,规范处方开具、审核、调配、核发、用药指导等行为,促进合理用药。
(7)医院配备有负责临床药学工作的药师,提供中药咨询服务,促进中药合理使用。通过宣传栏、宣传单、当面咨询等方式对患者开展临床合理使用中、西药知识宣传与教育。
(十一)利用绩效考核,使用经济杠杆助推中医 在医院管理体系中建立了引导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考核和奖惩制度,各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作为重要指标。奖金分配实行按质量绩进行分配,将中医药参与治疗率、中医诊疗技术率、中药饮片和配方颗粒使用率纳入科室(个人)医疗质量与绩效考核范畴。
(十二)采取上联下帮,构建中医药服务新体系 积极开展中医对口支援工作。医院与乡镇卫生院签订《中医对口支援协议》,将医务人员职称晋升与下乡对口支援工作挂钩。凡晋升中级、高级职称人员必须到规定乡镇卫 生院相关科室对口支援3-6个月。每年安排临床中医药业务骨干力量30余人次到各乡镇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技术交流、中医药知识、病历书写规范培训等工作,规范化培训乡镇卫生院人员60余人次,培训乡村医生150余人次,发放中医药适宜技术资料500余册。
积极争取外援支持。与河南中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洛阳市第一中医院、洛阳市第二中医院、河科大一附院达成帮扶协议,在技术支持与指导、人员进修培训、临床带教等方面给予帮扶。
(十三)争取部门支持,促进中医更快更好发展
积极协调县农合办落实了中医药及其诊疗服务项目提高10%报销比例政策,住院报销起伏线下降100元,鼓励患者使用中医药诊疗技术,保障患者接受中医药诊疗更廉价、更实惠,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贵”问题。用政策引导了患者就医,促进了中医事业更快更好发展。
(十四)运用信息技术,构筑中医现代化标准化
按照《中医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试行)》要求。制定信息化建设规划和计划,落实资金260万元,更新了医院HIS系统和电子病历系统,全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和优势病种管理。信息系统覆盖了医院管理、医疗、护理、药剂、门诊、病房、财务等科室和部门,人员配备能满足信息维护需要。2014下半年,着手实施LIS和PAKS系统的建设,建立远程会诊等系统,进一步完善医院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严格执行保密制度,认真实行信息系统操作权限分级管理,保护病人隐私工作制度,保障网络安全,保护患者隐私。
(十五)强化公益性质,主动承担社会公益责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在加强内涵建设、提高竞争实力的同时,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而赢得了病人和社会的赞誉。一是以严格的制度和措施遏制医疗费用的过快上涨,大力倡导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减轻群众的医疗负担,缓解“看病贵”。严格控制全院西药品比例在35%以内。二是认真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社会公益性活动。积极参与社会慈善活动,对困难病人进行救助。我院是XX县唯一一家民政优抚医院,我们严格落实市政府制定的惠民政策,医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率先在全县实施了先住院后付费政策,争取民政部门支持为五保、低保等困难病人实施优抚政策为他们减免住院治疗费用;扎实很好实施了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临床路径管理、按病种付费等惠民措施,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三是认真履行公共卫生职能,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科普宣传,普及防病知识,不断提高公民健康意识,承担重大疾病、传染病以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五是大力开展“送医下乡”义诊活动,由院团委、外联部牵头组织的“送医下乡志愿活 动”,多次组织医院科主任及骨干医师到各乡镇偏远地区为数千名群众进行了免费体检及义诊活动,免费发放各种健康教育宣教材料1万余份,为偏远山区人民群众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十余场。六是开展“义务献血、奉献爱心”志愿活动。先后组织义务献血活动多次,计40余人1万余毫升。超额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七是多次组织志愿者医疗队参加我县旅游黄金周的景区内医疗志愿活动,并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四、加强内涵建设,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一)加大硬件投入
针对中医院“先天不足、后天失养、特色不明、综合实力不强”的实际,医院成立了设备管理委员会,建立健全了论证、招标、采购、保养、维修、更新和应用分析制度,规范设备管理。按照“功能实用、技术适宜、节能环保、避免闲置”的原则,先后投入2000余万元添置必备医疗设备、中医诊疗设备设施,更新配置了磁共振、CT、彩超、DR等大型医疗设备。配置了骨折治疗仪、电针治疗仪、熏蒸治疗仪,中药熏蒸治疗床、TDP、颈椎牵引椅、电动牵引床、中频治疗仪、红外线偏振光治疗仪、肛肠病治疗仪等中医诊疗设备。
借助国家县级中医院建设项目,新建病房楼项目规划设计已基本完成,2015年底前争取动工修建5000M新住院大楼,改善诊疗环境。新建住院大楼外设有绿化区和供病员休闲散步及车辆往来的区域。大楼内布局合理,各部门之间联
2系配合方便,设电梯、中央吸引、中心供氧、消防报警、双路电源等系统。
(二)后勤保障到位
医院建筑布局,体现“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基本满足医疗服务工作的需要。医院配备了相应的人员、设备、设施,完善了有关工作制度和工作人员职责,保障安全工作。消防通道畅通,消防设备齐全,有火灾应急预案并开展培训、演练。具有自备发电配送能力,供电系统能保证医院各科室的用电需要。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和压疮发生。积极推行保洁、保安、园林绿化等后勤服务社会化管理模式,并收到了明显成效;
(三)提升应急能力
1、公共卫生能力进一步提升
认真执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在卫生应急工作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要求,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援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加强领导,成立医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应急队伍,落实责任,建立并不断完善医院应急管理的机制。明确主要突发事件策略,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应急素质和医院的整体应急能力。
2、急诊急救管理持续提升
(1)我院急诊科独立设置,布局较为合理。能够提供 中医、中西医结合急诊医疗服务。建立并不断完善中医、中西医结合急诊诊疗常规,努力提高急诊中医药使用率。
(2)急诊专业人员相对固定,医务人员经过急诊专业培训,能够胜任急诊工作;有熟练掌握中医、中西医结合知识与技能的人员指导急诊工作。
(3)急诊设备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配备,急救设备、药品100%处于备用状态,急诊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正确使用各种抢救设备。
(4)加强急诊留观患者管理,提高需要住院治疗急诊患者的住院率,急诊留观时间不超过72小时。
(四)医技科室管理
1、认真贯彻落实《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各科室均成立了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制定质量与安全管理计划和质量控制指标,开展质量管理工作。制定技术操作规范、工作制度和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提供24小时急诊服务项目,能基本满足临床需要。
2、临床检验部门设置、布局、设备设施符合《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服务项目满足临床诊疗需要。由具备临床检验专业资质的人员进行检验质量控制活动。检验报告及时、准确、规范,严格审核制度。并参加室间质评。
3、医学影像(放射、超声、CT等)部门设置、布局、设备设施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服务项目满足临床诊疗需要。实行质量控制,定期进行图像质量评价。提供规范的医学影像诊断报告,有审核制度,有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制度和重点病例随访与反馈制度。制定医学影像设备定期检测制度、环境保护、受检者防护、及工作人员职业健康防护等相关制度,遵照实施并记录。
(五)输血质量管理
1、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临床输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和规范,建立了输血管理委员会,制定了相应工作制度和人员岗位职责,并认真实施。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范,依法开展输血工作。
2、医院与中心血站县库签订临床用血协议,具备24小时服务的能力,满足临床需要,无非法自采、自供血液行为。开展血液全程管理,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落实临床用血申请、审核制度,履行用血报批手续,执行输血前核对制度,做好临床用血管理。开展血液质量管理监控,制定并实施控制输血严重危害(输血传染疾病、输血不良反应、输注无效)的方案,确保输血安全。
(六)完善院感管理。
1、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制定了明确的工作制度、工作职责与工作流程。
2、院感办制定感染防控知识培训计划,开展临床医、药、护、技人员消毒隔离、手卫生、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职业暴露与防护、抗生素合理使用等知识的培训。印发并组织学习了《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手册》,医院感染管理、监测、控制标准以及医疗废物管理等内容,要求各科室严格执行。
3、进一步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管理,制定《废弃塑料输液瓶管理规定》、《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等医疗废物管理文件,按要求消毒、毁形、回收处理,做到分类收集,标识清楚,交接记录完整。污水管理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4、定期对院内重点科室进行细菌监测,把院内感染控制在最低限度。每周医院感染办由专人对手术室、供应室、妇产科、胃镜室、急诊科等部位的科室管理、消毒隔离、卫生学监测、医疗废物管理、手卫生等进行监督检查,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5、按照《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组织相关人员到洛阳市中心医院、市一中医等医院等学习供应室管理,在房屋、设施等方面进行了较规范化的改进。开展全院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对高压灭菌压力锅开展生物监测。
6、医院持续改进手卫生设施,将全院重点科室、各治 疗室、换药室、发热门诊等科室的水笼头换为长柄开关水笼头,配备洗手液、免洗手消、干手纸等。给胃镜室新添了内窥镜储存柜,并在现有的房屋条件下尽可能做到清洗消毒与操作间的分区划分。医院无感染责任事件及感染暴发事件发生。
7、加强抗生素的使用管理。联合药剂科制定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等,明确规定了抗生素的使用原则、适应症、禁忌症及使用方法等,每月对抗生素类药品使用情况进行监控评价,定期分析、通报,要求各科室在使用二线抗生素时做到科主任同意、患者知情同意,有效解决了抗生素滥用问题,确保临床合理用药。同时成立了药械不良反应监测小组,确立不良反应监测机构,认真开展药品不良反应检测报告工作。各住院病区抗菌药物使用率平均下降11%,门诊下降3%,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现象明显改进。
(七)感染性疾病管理
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按规定和标准设立感染性疾病科,严格执行门诊患者预检分诊制度,传染病登记上报等制度。有专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并按照规定进行网络直报。定期或不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加强卫生安全防护工作,保障职工安全。
(八)财务管理规范
1、认真贯彻落实《会计法》、《预算法》、《审计法》、《医疗机构内部会计控制规定》、《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等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财务科统一进行财务管理,配备具备上岗资格的财务人员,加强预算管理和内部审计,规范费用报销和审批程序,制定了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建立了财务信息系统,医院、部门、科室无帐外帐和“小金库”。
2、认真加强中医专项经费筹集、管理工作,并规范化使用。
3、医院建立了较为规范的财务管理和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和程序,实行重大经济事项领导负责和责任追究制。
4、实行医院成本核算,加强药品、材料、设备等物资管理,严格实行医院内部成本核算制度,努力降低运行成本,控制医院资产负债率,保障国有资产安全、保值、增值。突出服务质量,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收入分配办法,无医务人员收入与医疗服务收入直接挂钩。
5、严格执行收费标准,无国家规定之外的收费项目,无分解项目、比照项目收费和重复收费现象。实行医疗服务价格公示制度,采取费用清单等措施,提高收费透明度。及时答复患者的费用查询,认真处理价格投诉。费用结算方式便捷。
(九)院务公开管理
1、不断完善职代会制度,成立院务委员会,使广大职工充分行使民主权力,积极参与院务公开工作。及时作好来信、来访、来电的处理。
2、坚持院务公开,通过医院内部公示栏,院科负责人会议,医院局域网,医院文件,意见箱和投诉电话,开展院务公开工作,对人事任免、药品采购、大型设备购置、大额度资金使用等群众关心的热点和敏感问题实行集体研究、集体决定制度并公示。
五、创建成效显著,医院档次全面提升
近年来,医院紧紧围绕二甲医院创建工作,强化和规范了医院管理,持续改进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努力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作用,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全面持续推进医院又好又快发展。职工士气振奋,行业作风健康,医患关系和谐,医疗业务大幅攀升,医院形象显著提升,取得了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医院创建工作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程,指标体系完整,标准要求严格。我们虽然通过艰苦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深知创建只是一种手段,医院发展才是目的。对照标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主要表现在:医院的硬件还需要更大的资金投入,医院内涵建设有待加强;医院整体医疗技术水平与
二甲医院评审之医疗管理 篇4
一、急诊科医疗管理
(一)急诊医护人员全部经过急诊专业培训,能够胜任急诊工作,考核达到“急诊医师、护理人员技术和技能要求”,有考核记录。急诊监护室固定医师与护理人员均经ICU专业培训,技能考核合格。有年度的培训计划并组织落实。
(二)有统一规范的急诊(含抢救)服务流程。有明确的各部门、各科室职责分工与服务时限要求。急诊抢救工作由主治医师及以上人员主持与负责。
(三)有首诊负责制度,医务人员能熟知并执行。急诊患者、留观患者、抢救患者均有完整的符合规范的急诊病历,记录急诊救治的全过程。有急诊病历质量评价的记录,评价结果纳入医师、护理人员个人的技能评价。有急诊与挂钩合作基层医疗机构建立的急诊转接服务机制。转送急危重症患者均有完善的病情与资料交接,保障患者得到连贯抢救。
(四)重大突发事件医疗抢救由院级领导负责指挥协调。有关职能部门职责明确,负责协调急诊科日常管理。有紧急情况下各科室、部门的协调与协作流程。相关管理人员知晓本部门、本岗位的履职要求。
(五)有急诊检诊、分诊制度并落实。有急诊留观患者的管理制度与流程。有对急诊留观时间原则上不超过72小时的要求。
(六)有急诊抢救患者优先住院的制度与机制。
(七)定期与不定期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流向情况进行分析,有相关制 度。有措施保证急诊抢救患者经处置后需住院治疗的患者能够及时收入相应的病房。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知晓相关要求。
(八)有与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的急诊服务流程(急诊→医技检查→住院→手术→介入)与规范。明确界定急诊科、临床科室、各医技科室与药房等科室职责与配合的流程。实施急诊分区救治,有患者分诊体系,能够按照患者的主诉和生命体征进行分诊,分区救治。
(九)医院对急性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有明文规定,并且在技术、设施方面提供支持。急诊服务体系中相关部门(包括急诊科、各专业科室、各医技检查科室、药剂科以及挂号与收费等)责任明确,各司其职,确保患者能够获得连贯、及时、有效的救治。有培训与教育,措施落实到位。主管部门管理人员知晓履职要求。急诊服务流程体系相关责任部门人员知晓履职要求。
(十)有保证相关人员及时参加急诊抢救和会诊的相关制度。其他科室接到急诊科会诊申请后,应当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急诊会诊。医院有急诊抢救和会诊的相关制度。
有明确的会诊时限规定。相关科室与人员均能知晓与遵循。
(十一)有各种抢救设备操作常规随设备存放,方便查询。经培训后,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正确使用急诊科内的各种抢救设备。医护人员具备高级心肺复苏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急诊医师具备独立抢救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能力,熟练掌握高级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动脉穿刺、电复律、呼吸机使用、血液净化和创伤急救等技能。急诊护理 人员除具备常用的护理技能外,还应具有配合医师完成上述操作的能力。
(十二)由科主任、护士长与质量控制小组负责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并有工作记录。有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急诊科所有员工熟悉并遵守规章制度,履行岗位职责。
(十三)医院对急诊有明确的质量与安全指标。科室能开展定期评价活动,解读评价结果,有持续改进效果的记录。有相关工作统计指标。
二、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有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及相配套制度、考核标准、考核办法、质量指标、持续改进措施。
(二)有医疗质量关键环节(如危急重患者管理、围手术期管理、输血与药物管理、有创诊疗操作等)管理标准与措施。有重点部门(急诊室、手术室、血液透析室、内窥镜室、导管室、重症病房、产房、新生儿病房等)的管理标准与措施。有主管职能部门监管。
(三)医院制度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及相关标准,且符合本院实际。有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规章制度,并有明确的核心制度。
(四)落实各项医疗质量管理制度,重点是核心制度。有医院及科室的培训,医务人员掌握并遵循本岗位相关制度。有主管职能部门监管。
(五)有各专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使医务人员掌握并严格遵循本专业岗位相关规范和指南开展医疗工作。有各专业、各岗位“三基”培训及考核制度。有根据不同层次及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的“三基”培训内容、要求、重点和培训计划。有与培训 相适宜的技能培训设施、设备及经费保障。有指定部门或专职人员负责实施。
(六)有医疗风险管理方案,包括医疗风险识别、评估、分析、处理和监控等内容。针对主要风险制定相应的制度、流程、预案或规范,严格落实,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发生不良事件,相关人员主动报告,无隐瞒和漏报。根据情况医院对员工做医疗风险事件的预警通告。
(七)医院及科室将实施“患者安全目标”作为推动患者安全管理的基本任务。为实施“患者安全目标”提供所需的人力与物力资源。组织“患者安全目标”相关制度的员工培训与考核。员工对患者安全目标的知晓率≥90%。
(八)有防范医疗风险的相关教育与培训,其中包括患者安全典型案例的分析。有针对共性及各科室专业特点制定相关教育与培训的课程内容。有针对医疗风险防范的工作制度、流程、规范、预案等进行培训的计划并实施。
(九)医院领导与职能部门管理人员接受全面质量管理培训与教育。医院领导与职能部门管理人员掌握一种及以上管理常用技术工具。科室质量管理小组人员,接受质量管理培训,具有相关质量管理技能。
(十)根据年度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开展院、科两级的质量与安全教育和培训,有记录。有医疗质量控制、安全管理信息数据库,为质量管理提供依据。有指定的部门负责收集和处理相关信息,信息数据集中归口管理,方便管理人员调阅使用。
三、医疗技术管理
(一)医疗技术服务项目符合医院执业许可证中诊疗科目范围要求,与功能任务相适应。有指定部门负责医疗技术管理工作,有统一的审批、管理流程。
(二)医学伦理管理委员会承担医疗技术伦理审核工作,重点是器官移植、三类医疗技术以及新技术、新项目的审核。有医学伦理审核的回避程序。伦理委员会讨论情况记载入相关的病历。
(三)有医疗技术管理制度。落实一、二、三类医疗技术管理,实行分级分类管理,重点是二、三类技术和高风险技术。一类技术经过医院审核批准,二、三类技术经医院审核后报送相应的技术审核机构审核和相关部门批准。每年向批准该项医疗技术的卫生行政部门提交二、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情况报告。不应用未经批准或已经废止和淘汰的技术。
(四)有医疗技术风险处置与损害处置预案。有可能影响到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条件(如技术力量、设备和设施)变异时,有中止实施诊疗技术的相关规定。
(五)有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包括立项、论证、审批等管理程序。申请诊疗新技术准入,应有保障患者安全措施和风险处置预案。
(六)有临床科研项目中使用医疗技术的相关管理制度与审批程序。临床科研项目中使用医疗技术应有充分的可行性与安全性论证、保障患者安全的措施和风险处置预案。临床科研项目中使用医疗技术应有医学伦理审批。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签署知情同意书。
(七)对实施手术、介入、麻醉等高风险技术操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实行“授权”制,定期进行技术能力与质量绩效的评价。
(八)有实施手术、麻醉、介入、腔镜诊疗等高风险技术操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实行授权的管理制度与审批程序。有需要授权许可的高风险诊疗技术项目的目录。
(九)有诊疗技术资格许可授权考评组织。有资格许可授权诊疗项目的考评与复评标准。申请资格许可授权,应通过考评认定,根据分级管理原则,经过主管部门审核批准。有复评和取消、降低操作权利的相关规定。(★重点)
五、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及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并履行相应的职责。有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并组织落实。将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纳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加强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实施科室和实施病种目录,有临床路径文本和单病种质量管理标准。有对入径患者履行知情同意的相关制度与程序。对相关的科室人员实施“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教育、培训与考核,包括患者的知情同意。相关人员知晓本岗位相关临床路径工作流程。
(三)有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信息平台。对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时监测。有对执行“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的病例进行监测的相关规定与程序,至少满足本标准第七章有关监测指标要求。对执行“临床路径”的病例,有将平均住院日、诊疗效果、30日内再住院率、再手术率、并发症与合并症等指标列入监测范围的规定与程序。
(四)对执行临床路径管理相关的医务人员和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对实施“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的病种进行疗效、费用及成本进行卫生经济学分析评估。.对实施病种“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的依从性进行监控。有单病种质量指标信息台账。专人负责上报单病种质量信息。
(五)由科主任、护士长等相关人员组成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有工作计划与工作记录。有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相关文件(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质量管理小组或由专人负责,开展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并有工作记录。
(六)有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相关制度,至少应有:
1、核心制度、岗位职责及继续教育制度。
2、诊疗规范与操作常规,相关适应症、禁忌症以及诊疗报告规范。
3、应急预案,包括处置流程与措施。
4、仪器管理、使用、维修制度。
5、医院感染管理、安全防护管理等相关制度。
六、病历(案)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设置病案科。配置病案管理人员满足工作需要,形成梯队,非相关专业的人员<50%。有从事医疗或管理高级职称的人员负责病案科(室)。配设计算机系统等相应的设施、设备。
(二)有病案工作制度和人员岗位职责。有病案工作流程。工作人员知晓本岗位职责和履职要求,熟悉病案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三)医师要按照规范书写门诊、急诊、住院患者病历。保存每一位来院就诊患者的基本信息。住院患者的姓名索引:(1)患者个人的基本信息。
(2)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或年龄)。应尽可能使用二代身份证采集身份证号、住址甚至照片信息。还应当包括联系人、电话、住院科室等详细信息。
(四)对门、急诊患者至少保存包括患者姓名、就诊日期、科别等基本信息。为急诊留观患者建立病历。急诊病房的病历按照住院病历规定执行。建立医师工作站,有处方及检查化验报告等查询功能。
(五)每一位住院患者有姓名索引系统,内容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或年龄)、身份证号。有唯一识别病案资料的病案号。有为患者及时调取病案具体时间规定,保证患者就诊时对所需病案的可及性。
(六)病案首页上,各级医师签字符合病案首页填写相关要求,体现三级医师负责制。病案首页诊断填写完整,主要诊断的正确率达到100%。
(七)病程记录及时、完整、准确,符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相关人员知晓岗位职责。
中医院二甲评审药事管理整改措施 篇5
10月14、15日,二甲评审团专家组对药剂科及医院药事管理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指导、评审,肯定了我们的成绩,评审了六个亮点,这六点是医院领导坚强有力指挥的结果,是对我们医院晋二甲工作组成部分的确认,也是今后巩固成果,整治不足的方向。
通过评审存在的不足及整改意见:
1、中药调剂室面积不足,没有达到《评审细则》要求。同时也严重制约科室及医院的整体发展。由于面积狭小,工作人员调配时无法施展,造成处方积压,这是一个很大的原因。
中药房周转库的设立,应和中药房紧密相连,便于药房人员随时取药装斗。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我们现在使用的药柜也应该更换,以防止药物串格。
2、煎药室应在生活区更衣后再进入工作区。
3、库房、药房设施应有空调机、除湿机,保证药品干燥。
4、抗菌药物问题,应深入学习抗菌药物管理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对医生、药学人员进行培训,严格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及‘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5、应建立每月医护质量检查及检查情况通报,这样就有了发布结果的平台。
孙思邈中医院“二甲”评审议程 篇6
2017年10月,等级医院评审专家组对我院医院感染管理进行评审验收的工作中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反馈,提出了整改意见,针对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认真整改,现将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普通条款C:
C、4.18.2.1输血科与临床科室诊疗需求相称(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8.2.1必备基本设备:2℃-8℃标本储存专用冰箱(此项工作已完善)C、4.19.1.1医院感染管理(5)纳入医疗考核指标(此项工作已完善)C、4.19.1.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2)医务部门主要负责人①知晓岗位职责(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9.1.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2)医务部门主要负责人②履行工作记录(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9.1.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11)其他部门的主要负责人①知晓岗位职责(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9.1.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11)其他部门的主要负责人②履行工作记录(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9.1.2以下医院感染管理相关人员熟知所管辖部门院感特点(1)分管院领导(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9.1.2以下医院感染管理相关人员熟知所管辖部门院感特点(2)职能部门负责人(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9.1.2以下医院感染管理相关人员熟知所管辖部门院感特点(3)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9.1.2以下医院感染管理相关人员熟知所管辖部门院感特点(4)临床监控小组成员(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9.1.2重点科室1(1)以下人员熟知本部门、本岗位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及要求①医生(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9.1.2重点科室1(1)以下人员熟知本部门、本岗位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及要求②护士(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9.1.2重点科室1(1)以下人员熟知本部门、本岗位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及要求③工勤人员(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9.1.2重点科室2①医生(此项工作已完善)C、4.19.1.2重点科室2②护士(此项工作已完善)C、4.19.1.2重点科室2③工勤人员(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9.1.2重点科室3以下人员熟知本部门、本岗位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及要求①医生(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9.1.2重点科室3以下人员熟知本部门、本岗位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及要求②护士(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9.1.2重点科室3以下人员熟知本部门、本岗位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及要求③工勤人员(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9.1.2普通科室1①医生(此项工作已完善)C、4.19.1.2普通科室1②护士(此项工作已完善)C、4.19.1.2普通科室1③工勤人员(此项工作已完善)C、4.19.1.2普通科室2①医生(此项工作已完善)C、4.19.1.2普通科室2②护士(此项工作已完善)C、4.19.1.2普通科室2③工勤人员(此项工作已完善)C、4.19.1.2医技科室①医生(此项工作已完善)C、4.19.1.2医技科室②护士(此项工作已完善)C、4.19.1.2医技科室③工勤人员(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9.3.1有以下现患率调查资料(1)现患率调查实施方案(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9.3.1有以下现患率调查资料(2)调查表及分析资料(此项工作已完善)C、4.19.3.1有以下现患率调查资料(3)调查方法符合规范要求(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9.3.1有以下现患率调查资料(4)每年调查一次(此项工作已完善)C、4.19.3.1开展的监测项目(1)包括《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的全部项目(此项工作持续完善)
C、4.19.3.3下列相关人员知晓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和处置预案(1)分管院长(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9.3.3下列相关人员知晓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和处置预案(2)职能部门负责人(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9.3.3下列相关人员知晓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和处置预案(3)医务人员(此项工作已完善)C、4.19.4.1新生儿科洗手与卫生手消毒设施:非手触式水龙头(此项工作持续改进)
C、4.19.5.1临床科室1:医务人员知晓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措施多重耐药菌控制措施落实情况(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9.5.1临床科室2:手卫生措施多重耐药菌控制落实情况(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9.5.1临床科室2:医务人员知晓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措施多重耐药菌控制措施落实情况(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9.5.1临床科室3:医务人员知晓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措施多重耐药菌控制措施落实情况(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9.5.1临床科室4:医务人员知晓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措施多重耐药菌控制措施落实情况(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9.5.1临床科室5:医务人员知晓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措施多重耐药菌控制措施落实情况(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9.5.1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的相关资料(此项工作药械科持续完善)C、4.19.6.2重点部门1(1)医师知晓前五位的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名称(此项工作持续完善)
C、4.19.6.2重点部门1(2)医师知晓前五位的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耐药率(此项工作持续完善)
C、4.19.6.2重点部门2(1)医师知晓前五位的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名称(此项工作持续完善)
C、4.19.6.2重点部门2(2)医师知晓前五位的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耐药率(此项工作持续完善)
C、4.19.6.2重点部门3(1)医师知晓前五位的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名称(此项工作持续完善)
C、4.19.6.2重点部门3(2)医师知晓前五位的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耐药率(此项工作持续完善)
C、4.19.6.2临床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微生物送检率统计分析资料(此项工作持续完善)
C、4.19.6.2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种类分析资料(此项工作持续完善)C、4.19.6.2微生物监测种类分析资料(此项工作持续完善)C、4.19.6.3制度的落实及知晓情况(1)医师知晓Ⅰ类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规范(此项工作药械科以完善)
C、4.19.6.3制度落实及知晓情况(2)品种选择正确(此项工作持续完善)C、4.19.6.3制度落实及知晓情况(3)用药时机正确(此项工作持续完善)C、4.19.6.3制度落实及知晓情况(4)术后应用时间正确(此项工作持续完善)C、4.19.7.1重点部门1(6)相关人员知晓消毒隔离制度(此项工作已完善)C、4.19.7.1重点部门1(7)相关人员知晓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方法(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9.7.1重点部门2(6)相关人员知晓消毒隔离制度(此项工作已完善)C、4.19.7.1重点部门2(7)相关人员知晓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方法(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9.7.1重点部门3(6)相关人员知晓消毒隔离制度(此项工作已完善)C、4.19.7.1重点部门3(7)相关人员知晓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方法(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9.7.1重点部门4(6)相关人员知晓消毒隔离制度(此项工作已完善)C、4.19.7.1重点部门4(7)相关人员知晓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方法(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9.7.1重点部门5(6)相关人员知晓消毒隔离制度(此项工作已完善)C、4.19.7.1重点部门5(7)相关人员知晓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方法(此项工作已完善)
C、4.19.7.2设施设备定期检测资料(此项工作设备科持续完善)C、4.19.7.2消毒剂浓度、有效性监测资料(此项工作已完善)C、4.19.7.3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知晓规范(此项工作已落实)
C、4.19.8.2向自治区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上报的监测资料(此项工作持续改进)
C、4.20.1.1透析室设备(9)至少具备1台能够上网的电脑(此项工作正在申请)
C、4.20.1.2护士长或护理组长具备一定透析护理工作经验的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此项工作未完成)
C、4.20.1.3透析室设备(9)至少具备1台能够上网的电脑(此项工作正在申请)C、4.20.2.2透析病历有病历书写培训与教育记录(此项工作未开展)
C、4.20.2.4透析人员对紧急意外情况的处理预案相关人员均能熟练掌握(此项工作已落实)
C、4.20.3.1针对医院感染紧急情况(1)处理预案(此项工作已落实)C、4.20.3.1针对医院感染紧急情况(2)定期演练记录(此项工作持续完善)普通条款B B、4.19.3.1对数据来源、数据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的(1)追踪和分析的资料(此项工作持续完善)
B、4.19.3.1对数据来源、数据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的(2)总结与反馈资料(此项工作持续完善)
B、4.19.3.1对数据来源、数据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的(3)对存在问题督促整改资料(此项工作持续完善)
B、4.19.3.3演练脚本内容包括(1)医院感染暴发确定(此项工作已完善)B、4.19.3.3演练脚本内容包括(2)医院感染暴发指挥系统(此项工作持续完善)B、4.19.3.3演练脚本内容包括(3)重点科室医院感染暴发演练(此项工作持续完善)B、4.19.3.3演练脚本内容包括(3)重点人员医院感染暴发演练((此项工作持续完善)B、4.19.3.3医院感染暴发处置演练(1)效果评价报告(此项工作已完善)
B、4.19.3.3医院感染暴发处置演练(2)对存在问题改进的相关资料(此项工作已完善)
B、4.19.3.3对上报疑似或暴发事件的核查资料(此项工作持续完善)B、4.19.5.1微生物实验室方便查询(此项工作持续完善)
B、4.19.5.2相关部门和临床科室的沟通资料信息通报渠道畅通(此项工作持续完善)B、4.19.5.2相关部门和临床科室的沟通资料对存在问题分析及反馈记录(此项工作持续完善)
B、4.19.5.2相关部门和临床科室的沟通资料持续改进措施记录(此项工作持续完善)B、4.19.6.2职能部门、药事管理组织联合对细菌耐药(1)监测资料(此项工作持续改进)
B、4.19.6.2职能部门、药事管理组织联合对细菌耐药(2)干预资料(此项工作持续改进)
B、4.19.6.2职能部门、药事管理组织联合对细菌耐药(3)干与措施资料(此项工作持续改进)B、4.19.6.3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选用符合规范要求(此项工作持续改进)B、4.19.8.2专人负责上报医院感染监测信息(此项工作持续改进)
B、4.19.8.2专人负责上报医院感染监测信息(1)专职人员操作熟练(此项工作持续改进)
B、4.19.8.2专人负责上报医院感染监测信息(2)信息经过审核(此项工作持续改进)B、4.19.8.2专人负责上报医院感染监测信息(3)监测资料真实、准确(此项工作持续改进)
B、4.20.2.4针对意外情况及并发症(1)演练记录(此项工作持续改进)
B、4.20.2.4针对意外情况及并发症(2)每月有总结分析(此项工作持续改进)B、4.20.2.4针对意外情况及并发症(3)改进措施(此项工作持续改进)核心条款B B、4.19.3.2科室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管理与监测自查(2)专科ICU②对自查中存在问题的总结、分析(此项工作持续改进)
B、4.19.3.2科室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管理与监测自查(3)新生儿科①自查资料(此项工作持续改进)
B、4.19.3.2科室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管理与监测自查(3)新生儿科②对自查中存在问题的总结、分析(此项工作持续改进)
B、4.19.3.2科室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管理与监测自查(3)新生儿科③改进措施(此项工作持续改进)普通条款A A、4.19.1.2数据或实例体现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质量持续改进有成效(此项工作持续完善)
A、4.19.1.2临床科室1数据或实例体现临床科室对本部门医院感染与预防与控制工作质量持续改进有成效(此项工作持续完善)
A、4.19.1.2临床科室2数据或实例体现临床科室对本部门医院感染与预防与控制工作质量持续改进有成效(此项工作持续完善)
A、4.19.3.1医院感染管理信息系统(此项工作未开展)
A、4.19.3.1信息系统能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监测及分析(此项工作未开展)A、4.19.3.1监测结果对决策提供支持作用,并取得效果(此项工作未开展)A、4.19.3.3对存在问题改进及成效追踪的相关资料(此项工作持续完善)A、4.19.5.1微生物实验室可以进行耐药模式分析(此项工作未开展)A、4.19.5.1微生物实验室可以进行同源性分析(此项工作未开展)
A、4.19.5.2医院信息系统能够支持微生物实验室报告系统能够及时向临床科室报告信息的快捷获得(此项工作未开展)
A、4.19.5.2医院信息系统能够支持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信息系统能及时查询多重耐药菌检测结果的快捷获得(此项工作未开展)
A、4.19.5.2医院信息系统能够支持临床科室信息系统能及时查询多重耐药菌检测结果的快捷获得(此项工作未开展)
A、4.19.5.2定期向全院公布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此项工作持续完善)A、4.19.6.2多部门对细菌耐药情况联合干预措施(此项工作持续完善)A、4.19.6.2效果评价资料显示工作有成效(此项工作持续完善)
A、4.19.6.3住院病历记录的预防性抗生素使用医嘱符合规定≥95%(此项工作持续完善)A、4.19.7.1重点部门1(2)消毒与隔离工作制度落实到位(此项工作已完善)A、4.19.7.1重点部门2(2)消毒与隔离工作制度落实到位(此项工作已完善)A、4.19.7.1重点部门3(2)消毒与隔离工作制度落实到位(此项工作已完善)A、4.19.7.1重点部门4(2)消毒与隔离工作制度落实到位(此项工作已完善)A、4.19.7.1重点部门5(2)消毒与隔离工作制度落实到位(此项工作已完善)A、4.19.7.2以下部门联合对持续改进的情况进行追踪与成效评价记录(1)设备管理部门(此项工作持续完善)
A、4.19.7.2以下部门联合对持续改进的情况进行追踪与成效评价记录(2)药事管理部门(此项工作持续完善)
A、4.19.7.2以下部门联合对持续改进的情况进行追踪与成效评价记录(3)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此项工作持续完善)
A、4.19.8.2本单位的监测结果与自治区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发布的全区医院感染监测信息比较分析(此项工作持续改进)
A、4.19.8.2数据或实例显示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持续改进有成效(此项工作持续改进)A、4.20.1.2每年对医、护、技人员履职能力评价(此项工作持续改进)A、4.20.1.3布局与分区完全符合相关规定(此项工作持续完善)A、4.20.1.3设施设备配置完全符合相关规定(此项工作持续完善)A、4.20.2.1信息系统支持血液透析质量监测(此项工作未开展)A、4.20.2.1系统能够追踪和分析相关数据(此项工作未开展)A、4.20.2.2落实改进措施(此项工作持续完善)A、4.20.2.4追踪与成效评价(此项工作持续完善)A、4.20.2.4数据或实例体现持续改进(此项工作持续完善)A、4.20.3.1数据或实例体现持续改进有成效(此项工作持续完善)核心条款A A、4.19.3.2医院感染监测信息系统(此项工作未开展)
A、4.19.3.2医院感染监测信息系统(1)医院感染信息系统能定期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因素进行监测及分析(此项工作未开展)
A、4.19.3.2医院感染监测信息系统(2)医院感染信息系统对医院决策提供支持作用,取得效果(此项工作未开展)
【孙思邈中医院“二甲”评审议程】推荐阅读:
耀州区孙思邈中医院开展“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实施方案06-02
孙思邈对精神病学的贡献06-05
“药王”孙思邈和龙的历史典故06-01
心术霍思邈的经典台词05-17